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建筑的定义范文

公共建筑的定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建筑的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建筑的定义

第1篇:公共建筑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楼顶施工;施工解决方法

【分类号】TU753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当中,楼顶的施工建设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其具有抵抗外界风沙雨雪、恶劣天气的作用,同时又对建筑物的顶层做到了良好的覆盖,因此,做好屋顶施工的部分,将有利于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安全,确保其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一、建筑屋顶工程的概述

正所谓对于一件事情首先要深刻了解其含义,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想出解决的办法。在建筑领域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若想做好屋顶工程的施工工作,首先必须要了屋顶及屋顶工程的真正概念,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把握施工技术管理的方向。

1.建筑屋顶的介绍

建筑屋顶通常又称作屋面,是房屋屋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房屋最顶部起到覆盖作用的承重结构。建筑屋顶在房屋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有效抵御外界的风雪、雨林,避免日晒,而且有利于房屋屋顶的保温、隔热、防水、防火。而房屋屋面按照其形式可以分为平屋顶屋面和坡屋顶屋面,这是由于不同的排水坡度所决定的。而依据功能来划分,又是由上人屋面和非上人屋面构成的。此外,屋面的防水工程又依据防水材料的不同,分为刚性防水屋面、柔性防水屋面、复合防水屋面。

2.建筑屋顶工程的介绍

在充分理解了建筑屋顶的概念之后,对于建筑屋顶工程就更好认识清楚了。首先,屋顶工程属于建筑工程的一个分部工程,是整个工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指的是屋盖面层的所有施工内容。其次它是由屋面的防水工程和屋面的保温隔热工程组成的,具体结构分为屋面找平层、隔气层、保温隔热层、防水层、保护层以及使用面层。最后,它的施工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和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大的施工意义。

二、建筑屋顶工程的施工发展现状

以前,我国在建筑屋顶的设计中一直采用的是坡屋面,比如存在双面坡、四面坡等。这种设计的好处是使屋面坡度很大,更有利于排水,伸缩自如,防水效果出色。但后来的技术发展、结构需要,使得我国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平屋面。由于这种平屋面自身构造简单、生产成本低,而且施工起来简单方便,因此被广泛实行了应用。尽管我国的建筑发展并不是十分久远,但是随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文明建设,建筑工程行业的技术水平的确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难免会让质量和经济两者不能兼得,这便造成了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例如:据统计调查,目前我国的房屋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屋顶渗漏问题,其发生率竟然达到了总调查统计的37%,每年因为这方面的维修花费超过13亿元。由此可见,房屋的屋顶渗漏问题成为了当前屋顶工程建设的重要问题,相关企业部门必须加大力度提高屋顶防水工程的建设,以减少漏水现象给国家人民带来的经济损失。

三、建筑屋顶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施工不规范,不符合设计和图纸要求

在建筑屋顶工程的施工当中,很多施工人员凭借着自身多年的施工经验,想当然地自行施工,没有仔细参照图纸和施工规范的要求,不及时与设计人员和建设单位交流沟通,结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尤其以屋顶漏水问题为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更有甚者,已经发现施工错误了,却没有端正态度,转变观念,及时补救,而是一意孤行,极度忽视,这样必然会使建筑的工程质量整体下降一个档次。那么,如何有效改善这种现象呢?首先,一定要让施工人员仔细阅读施工图纸,反复研究琢磨,找出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和施工重点,及时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在会议过程中,多多交流沟通,找出施工难点并有效解决。其次,对于施工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工作态度上仍要加大力度提升,定期做思想工作汇报,制定岗位责任制度和奖罚条例,从根本上转变企业人员的思想观,增强其责任感。最后,多为施工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可以请专业工程师讲解屋顶工程中的一些常见技术问题,达到扩展知识水平,提高业务能力的目的。例如:像屋顶防水工程中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保证质量,有无新型材料可代替;后浇带、结构缝等位置的设置等图纸上没标明做法的问题,可以让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做普及讲解,从而进一步提高人员的整体技术能力。

(二)建筑屋顶施工的防水问题

1.防水施工方案不合理,防水材料质量不合格

在建筑屋顶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屋顶的防水施工是整个屋顶工程的重中之重,必须加以充分重视。在进行建筑屋顶的防水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通常被要求必须制定一份详细准确的防水施工方案,来有效指导施工工作。但是施工单位往往不够重视,认为是书面上的东西,敷衍了事。结果常常方案做的不够具体,施工技术雷同,不符合工地的现场施工情况,因而,自然在实际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与此同时,进场的防水材料很多不符合要求,质量不达标,甚至是劣质的产品,这样的材料必然无法通过实验检测,造成防水质量的大打折扣。对于这种情况,施工单位必须对防水施工方案进行精心合理的编制,给予充分的重视,达到有效指导施工的目的。而进场材料要进行严格的审查,生产厂家、质量合格证等都不能少,确保监理、实验单位检测合格后,才可投入现场使用。

2.屋顶细部构造造成防水渗漏的问题

在屋顶的施工建设当中,诸如屋顶变形缝、女儿墙、后浇带、穿墙管、雨水口等屋顶细部构造是最容易造成屋顶漏水的部位,而在实际工程中,这些地方又往往是施工人员可能忽视的细节位置,结果造成了严重的渗漏问题。例如:由于温度引起的双向变形,会使屋顶的阴阳角位置处的防水卷材发生褶皱、开裂,这种情况下,可以把找平层的垂直面与水平面处做成直径为100-150毫米的圆弧线。而针对以上细部构造位置由于施工失误与不合理形成的漏水隐患,可以在验收处理完后浇带模板、变形缝止水带、穿墙管固定等问题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同时做好附加层、节点以及排水的集中处理,对女儿墙泛水高度等进行严格的检查。

(三)建筑屋顶施工中的其它问题

在建筑屋顶的施工中,除了出现防水措施不当,发生屋顶渗漏的情况之外,还会形成其它的问题。比如:天沟部位没有设置伸缩缝,从而使基层、面层、保温无法对天沟起到加厚的效果,形成开裂的现象。这时,施工人员应该在天沟的两边找坡位置上做留缝处理。再如:保温板的铺设尺寸不够,没有做到紧密牢固,形成了较大缝隙。面对此情况。在处理时要保证保温板与基层紧密粘结牢固,同时对在面层同一位置预留的伸缩缝用保温浆料铺满,弥补缝隙。在上人贴砖屋面的面积过大时,需要调整伸缩缝的尺寸和位置,来避免开裂形成。

总结

总之,为了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做好建筑工程中的楼顶施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本文通过对建筑屋顶施工中常见问题的阐述,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而帮助广大建筑施工人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易思铭. 关于房屋屋顶施工技术的探讨[J]. 陕西建筑,2011,02:13-16.

第2篇:公共建筑的定义范文

(1.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新华乡兽医站 661200;2.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畜牧兽医局 661200;3.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新现乡兽医站 661200)

生猪屠宰定点屠宰检疫是为了避免私自屠宰,让健康猪肉进入市场,给社会群众提供放心肉、健康肉,杜绝动物疫病的传播和蔓延,让养殖业能够进入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根据目前的基层生猪定点屠宰场检疫工作来看,有较多的问题存在,笔者就自身的工作体会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改善基层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提供帮助。?

1 屠宰检疫含义?

屠宰检疫是对动物屠宰后并进行检疫的工作,屠宰检疫的动物必须是接受过检疫的、健康的活物,屠宰后,对动物的肉、内脏、蹄等部分进行检疫工作。屠宰检疫实行驻厂同步检疫,即由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向辖区内的定点屠宰厂派驻官方兽医,由驻厂官方兽医在屠宰现场实行与屠宰工艺流程同步的检疫。为保证屠宰检疫质量,要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官方兽医,设立足够的检疫岗位,落实检疫工作岗位责任制。为了确保肉类等动物产品的安全卫生,做好对进厂生猪等动物检疫状况、厂区动物防疫条件和不合格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的监督。?

2 常见问题?

检疫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屠宰批发商有很多之前都是个体经营户,其自身的文化水平可能较低,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部分屠宰批发商因为想要节约成本,只考虑个人利益,从农村中收购生猪,避开检疫部门,不能够提供检疫证明;某些批发商为了谋取暴利而不惜购买病猪、死猪,无视法律法规,拒绝接受检疫。消费者自身对于定点屠宰检疫没有重视,缺乏较强的肉产品合格检疫意识。?

官方兽医技术水平不高。一些屠宰场的官方兽医对待工作不认真,没有责任心,不根据《生猪屠宰检疫规程》来开展工作,检疫过程的设备不全。宰前不进行检查,对可疑的病害肉没有处理就让其出厂,这是官方兽医的工作失责,导致不合格肉产品以合格肉产品的身份流入市场。?

屠宰场的设施和位置达不到动物防疫的标准。现在的基层生猪定点屠宰场因为很多是从肉联厂和食品站演变而来,其设施比较久,卫生环境不乐观,相关的消毒设备和无害化处理设备缺乏,不符合《动物防疫法》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等对于屠宰场的要求,导致防疫和检疫工作受到影响。?

检疫执法主体不合法。《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目前在基层生猪定点屠宰场从事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工作的大多数仍是乡镇动物防疫检疫站(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动物检疫员,有的甚至是临时聘用人员,不具备执法资格。?

检疫设备落后。不少的屠宰场检疫设施缺乏,官方兽医检疫以视觉、嗅觉、触觉等主观感受作为检疫评价标准,人为因素较大,科技含量低,无法确保检疫质量。?

宰后同步检疫没有认真贯彻。宰后同步检疫是为了让动物食品更加安全,可是因为经费问题,这项要求往往等同于虚设,不能够严格的执行,导致安全性问题得不到保障。?

各部门不能够配合相互的工作。现在的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是畜牧部门的管辖范围,而肉品检验是屠宰企业负责,屠宰监督受到商务部门的管理,导致各流程的管理部门比较多,相互配合和沟通不善,引起制度不完善以及工作不全面,容易发生错误。?

3 加强基层检疫工作的综合措施?

第3篇:公共建筑的定义范文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一下就是我对自我的工作鉴定:

首先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其次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然后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第4篇:公共建筑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固定总价;合同;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A

固定总价合同作为建设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三大计价方式之一,目前在建筑市场上的签订的施工合同中占有很大比例。固定总价是指在施工图范围内的内容合同总价一次包死,固定不变。这类合同中,承包商承担了大部分价格风险和工程量风险,加上此类合同结算简单、易于控制投资,所以成为业主普遍喜爱的一类施工合同。由于目一些发包方或承包方合同意识比较薄弱,未认识到该合同的局限性,在签订固定总价合同中概念混淆,约定不明,同时加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合同备案工作把关不严最终往往导致大量的合同争议和纠纷问题在竣工决算中由审计部门提出疑问后才暴露出来。这些合同纠纷时有发生,而一旦发生纠纷,往往涉及争议数额比较大,双方都将面临着巨大的利益风险。这就要求在固定价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要深刻认识此类合同的各个方面,尽可能避免后期合同纠纷的发生。下面以几个常见的误区为例简要分析一下签订固定总价合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分清固定总价合同的适用范围

固然固定总价有利于发包方规避风险和控制投资,但发包方务必要分析,现有的资源是否适用于固定总价合同?合同工期较短且工程总价较低的工程,可以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方式。这里的工期短是指大致在一年左右(材料价格涨幅不大的时间段),工程总价较低是指工程量小,是在图纸详细完整,工程量、承包范围明确的情况下。一些跨年的大型工程,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的风险,合理约定调整因素分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必要的,需要签订可调价合同。而施工图在招标前未审查完成则不能签订固定价合同,因为合同价款无法精确确定,此类情况适合签订费率合同。

二、固定总价并不是总价固定不变不可调价

若在施工中发包方不改变合同约定的施工内容,这种理想情况下自然合同约定的固定价款就是承发包双方最终的结算价款,总价固定不变。而多数情况下,不超概算仅按施工图内容结算的工程比较少见,以下两种情况是常见的固定总价合同价款可调的情形:1、原设计图纸之外的工程量变化,即出现设计变更的情形下工程款总额=合同包干固定总价+增补工程量款,2、双方签订合同时约定了可调范围,比如:国家政策调整时主材的价差调整,还约定了材料价格调整的风险范围,以甘肃本地规定为例:甘建价[2008]302号文件中规定“施工合同采用固定价格的工程,合同中约定了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计算方法,以及明确了风险范围以外单价调整方法的工程,按合同约定调整价差。”

三、固定总价合同中风险并不是全由承包方承担,发包方同样承担着风险

据研究表明,发包人在固定价合同中承担着约20%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涨落,跌价的风险。在不约定调价范围的情况下如果材料价格涨了,自然承包商要承担涨价损失,而如果材料价格跌了,若事先未约定,则仍按投标时的单价核算那么对发包方来讲是有损失的。以甘肃本地规定为例:甘建价[2008]302号文件中同时规定“合同中未约定风险费用额度以及风险范围意外单价调整的,材料价差由发包人承担。”2、工程量的风险。固定总价合同不一定是最经济的,也会产生超概算的风险,不利于发包方的投资控制。许多工程由于急于开工,招标时的施工图纸设计不够全面,后期设计变更量大,这就导致了招标时施工企业低价中标,竣工决算时高价结算现象的产生。同时多数施工企业投标时采用不平衡报价有一定陷阱,发包商会因为增量的施工内容以当时的较高的单价结算而蒙受损失。还有部分施工企业在投标预算中故意漏项,也会造成此类风险,这一类风险可以通过及时的清标方式及早予以避免。

理解合同的组成部分,分清合同的优先解释权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本中规定,除专用条款另有约定外,组成本合同的文件及优先解释顺序如下:

1)本合同协议书 2)中标通知书 3)投标书及其附件4)本合同专用条款 5)本合同通用条款6)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 7)图纸8)工程量清单9)工程报价单或预算书。合同履行中,发包人承包人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视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合同的组成文件是竣工决算中的必备资料,效力与施工合同等同,特别提醒的是会议纪要,甲乙双方签订的材料价差确定文件,补充合同都属于洽商的内容,即合同的组成部分。

理解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解释一些合同纠纷常出现的一些疑问,比如以下案例:

在某工程的审计决算过程中审计部门提出疑问:招标文件中的招标方式为“采用固定总价,一次包死”,而施工合同中约定合同计价方式为“采用固定总价合同,约定了材料价差调整的调整因素和风险范围”, 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条款有不一致的问题。承包商要求按照合同调整主材价差,审计部门经寻求司法解释后予以批准。原因如下:由于招投标文件不属于合同的组成部分,同时合同的优先解释顺序首先就是本合同协议书,所以应以合同约定为准。而招标文件的条款不完善,未约定风险范围,虽然不符合地方法规的文件规定,但不影响将施工合同中价款调整因素作为补充内容对合同进行完善。

结束语:

建议承包方和发包方双方在签订固定总价合同过程中重视其中的隐藏风险,从自身利益出发完善施工合同条款,充分协商,合理分配合同中的风险、义务和责任,切实避免合同签订出现错误或争议而引起的索赔问题及利益损失。

参考文献:

[1]葛昆。浅谈建设工程合同管理[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3

第5篇:公共建筑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 造价 确定 控制

1.前言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建筑工程造价,一般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费用,即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所使用的全部费用。它由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它费和预备费及税金组成。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其主要的内容就是以工程项目造价为核心对象,造价的确定以及控制为主要研究方向,涉及面之广覆盖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技术流程、经济活动流程以及项目的经营管理方面。可以说对于建筑过程造价的管理关乎整个项目工程经济效益的好坏。所以有必要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造价方案来确定以及控制造价,以此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工程质量,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2.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

2.1工程造价的确定

工程造价的确定在于合理分析项目建设的各个流程,通过科学有效的计算以及来自实际工程现场的第一手数据作为计价来源,对于不同阶段包括投资估算、设计估算、施工图估算、承包合同估算以及竣工结算等等一系列的工程款项进行预先概算。明确了各个阶段的工程款项的数目,对于整个工程的造价也就有了清楚的了解,在各阶段相当于设立了一个科学、合理的价格尺度,在分别执行每个分工程时就会考虑是否逾越。对于促进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极大帮助,还能够防止公款滥用,降低成本。

2.1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造价的控制不仅仅局限在一开始的确定造价,而是在后续的各个阶段包括投资、设计、施工、承包和竣工都要求将建筑工程的经费、投资有效、合理的控制在既定的范围内,以最低的成本保证整体项目工程目标的实现。不但在建造工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还要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的效益最大化。通过对每一阶段的严格控制达到最终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目的。

3.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体制方面和对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方面,仍沿袭传统的较为落后的做法,导致工程造价估价失真与控制失灵。

3.1工程造价对限额依赖过大

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工程计价模式对定额的依赖过大,对于一个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其持续周期长,涉及部门广、突况频发的特点注定了工程造价不可能在一开始就能完成。建筑材料和劳动力供应的市场化使得其价格不停上下波动,导致了一开始制定的限额已经滞后于市场。造成了工程造价限额的确定反而限制了建筑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不断推进,无法完成从粗略到精细的逐步深入。

3.2各阶段主次不分

工程造价控制策略的执行不仅仅局限于一开始的投资决策阶段,而应该作为一种战略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企业没有突出主次。将精力耗费在施工阶段是多数企业的选择,可是事实上施工阶段对于整个工程的影响因子远远低于投资决策与设计阶段。毫无疑问投资决策以及设计阶段决定了后续工程建造的方向和目标,其影响程度远远大于施工阶段。但是现在投资决策阶段还没有引起高管的足够重视,导致在后续的施工阶段发生各种不必要的麻烦。

3.3被动控制

之前的控制一直以来等同于修正目标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使得实际值向既定的目标靠近。一般情况下当偏差出现时人们才来得及反应,分析其中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但是这种控制往往在事后才来补救,对于已经造成的影响无法消除,属于被动、消极的控制。现在社会的控制理论要求我们在事先就要预测偏差的发生,并及时纠正,避免偏差的发生,可是现实生活中的工程造价还无法做到。

3.4技术与经济分离严重

现在工程管理部门对于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还是停留在管理者个人通过思考以及决策层共同商议的初级阶段。没有意识到技术这个巨大的工具性手段在工程造价管理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通常被管理者看中的只是施工阶段所要求的建筑技术。其实在整个工程造价流程中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设计技术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技术与工程造价的管理高度分离,大大降低了造价的效益和工程项目的效率。

3.5造价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造价管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仍较低,他们在造价确定和控制方面缺少动态管理知识,目前很难达到对工程项目进行动态准确估价所需的水平。

4.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建议

4.1改变现行定额计价的管理模式

现在建筑工程行业里面提倡报价方法是工程量清单报价法,其主要内容是由发包人将工程量统一计算完毕后注明在报价清单上,然后有各个工程企业根据各自的情况来制定每个单项的单价。当前的建筑行业政策是由国家规定了直接费定额、间接费定额和相应的手续费用,这些费用包括了建筑工程的大部分费用,剩下留给企业自己制定利润的空间也就不多。因此造成企业间相互压价,恶性竞争不断循环,甚至发展到利用不正当手段来弥补损失,造成整个建筑工程市场发展不健康。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企业自主报价是关键。而工程量清单报价法则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其主要内容是由发包人将工程量统一计算完毕后注明在报价清单上,然后有各个工程企业根据各自的情况来制定每个单项的单价。由政府的直接干预转变为简间接干预,将指令性计价改为指导性计价。工程量清单报价保证了企业公平竞争,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了市场环境。

4.2区别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工程

建筑工程在分类上有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工程两种,由于这两种投资主体的不同,在实施工程中的要求也就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对于这两种工程进行区别定价。首先在确保计算规则与消耗标准的统一的前提下,对于政府投资工程采取指导性价格,而对于非政府投资工程则是实行市场价格。

4.3建立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网络

建筑市场现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畅通的信息网络,造成了建筑市场混乱的结果。而要减少交易成本就必须降低信息成本,信息越不畅通,信息获取的成本就越高,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也就越困难。只有建立起来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网络才可以保证信息畅通,才能推动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化、国际化。

4.4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培养

任何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要想让我国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就必须重视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培养。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占得一席之地,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得到拥有先进的国际工程造价理论,广阔的国际视野、技术综合能力强的的专业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真正做到工程造价管理为投资效益服务, 推动我国工程造价整体行业的发展。

5.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的核心在于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掌握这二者的关键思想,结合现有的国际先进理论,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必然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农金艳. 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及控制方法[J]. 大众科技. 2006(01)

[2] 陈一舜,骆舜.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7)

[3] 肖旭.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浅析[J]. 广西城镇建设. 2005(08)

[4] 王树国. 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问题及对策[J]. 中国建设信息. 2005(14)

[5] 樊纪刚. 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J]. 统计与决策. 2004(03)

[6] 李敏. 如何控制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J]. 中国审计. 2003(01)

[7] 范秀兰. 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现状与改革[J]. 洛阳大学学报. 2002(02)

第6篇:公共建筑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日益增多的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特点;施工技术

一、高层建筑结构中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分析

较普通体积混凝土结构而言,大体积混凝土具有如下方面的特点:一是体积相对较大,且块体相对较厚。二是混凝土结构所需连续浇筑量相对较大,且其结构对于整体性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较普通混凝土来说,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会导致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更高。三是若混凝土的厚度大于1.5m,则必须对水平分层施工的设置进行考虑,以更好地降低水化热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四是对于高层建筑结构而言,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通常埋于地下,主要用于基础结构中,因而其所受外界环境温度改变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对于抗渗方面的性能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进行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进行水化热的影响以及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等相关问题的分析。

二、高层建筑结构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分析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基础形式通常都离不开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或承台,因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行高层建筑的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处理过程中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因而通常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各国的规定也各不相同,我国就高层建筑混凝土而言,在相关行业标准中规定“大体积混凝土其内部与表面之间的温度差,以及外表面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都不可以超过25℃”。

三、高层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

(1)材料的控制技术

对于高层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控制技术而言,其主要应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一是确保材料的质量,二是注意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控制。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质量而言,进行施工前必须先要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搅拌,以确保不同强度的建筑均可满足其要求。对于柱子混凝土来说应尽可能减少水泥、水灰的用量,同时加大石子的用量,对粉煤灰及外加剂的配合比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对于混凝土温度的控制而言,则应注意进行碎石的浇水过程中药确保温度的适宜,同时确保通风良好,这样方可实现混凝土裂缝情况的有效避免。

(2)浇筑技术

混凝土的浇筑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混凝土的浇筑技术而言,其需要注意浇注的种类及其浇筑方量等问题。进行浇注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浇注顺序,根据核心筒墙、柱、梁、板混凝土的浇筑依次进行施工。对于墙体浇筑时应确保其厚度维持在5cm,而高度维持在45cm最佳,对于浇筑的间隔时间来说应尽量保持在2h之内。对于柱的浇筑过程而言应进行钢丝网片的设置。进行梁、板混凝土的浇筑时应注意采取相同的坡度,等到筏板凝固后再进行二次浇筑,以确保浇筑环节的质量。

(3)温测技术

混凝土的温测技术是确保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技术之一,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控制可以有效防止底板产生裂缝。混凝土温测过程中必须对其各土层的温度都进行测量,并就其温度特性分别进行分析。对于温度传输器而言,通常采用的是电阻型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时应注意测温点以及测温线的分步进行,先进行位置的选定,并进行记号的编订和定位,然后再进行温度的测量。此外,应确保测温线同钢筋之间的合理接触,以确保测量过程的精确性,防止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的出现。

(4)养护技术

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结束后,还应对其进行养护。混凝土养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混凝土温度的有效控制,以降低其内外温差,并满足混凝土抗力方面的相关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应进行塑料布的覆盖,并在塑料布的基础上进行防寒毡的覆盖,以做好保温保湿工作,避免混凝土的表面由于脱水而导致裂缝的产生。此外,还要注意设置隔热层,以实现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有效降低。

第7篇:公共建筑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公共建筑; 暖通空调系统; 能效

中图分类号: TU831.3+5 文献标识码:A

能源问题一直是全世界备受关注的问题,其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能源节约、能源守恒、能源有效利用、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公共建筑的供暖系统、制冷系统开始不断的进行完善,使其减少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耗能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特别是通暖空调系统,其耗能占据了总耗能的60%之多,并且在夏、冬季的用电高峰期,暖通空调系统极大的增加了其负荷度,如果能够提高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效,尤其是夏、冬两季高峰期的暖通系统能效,那么将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一、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应用分析

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场所,包括办公建筑(写字楼、政府办公大楼)、商业建筑(商场、百货、娱乐场所)、旅游建筑(名胜古迹)、科教文卫建筑(学校、医院)、通信建筑(邮电局、广播用房)、交通运输建筑(车站、机场)等。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定义能效就是指发挥作用与实际能耗的能源量之比。从消费观的角度来定义能效为终端用户提供的服务与所消耗的总能源量之比。现代意义的节约能源并不是强制地去减少使用能源,降低生活品质,而应该是如何提高能效,降低能源消耗,讲的通俗点也就是“该用则用、能省则省”。公共建筑的能耗包括大楼所消耗的电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等。而在这些能耗中,又以耗电所占的比例最高,因为在公共建筑中,人员较为密集,人流量相对而言比较有规律性,且在公共建筑中,公共通道、走廊等所占面积较大,门、窗的开关十分频繁,其与居住建筑相比,需要设置全年性的供暖、通风系统,而且室内环境参数的标准较高,所以电的能耗也很高。根据笔者的实际调查发现,商场的耗电指标在230-340 kWh/mZ之间浮动,酒店的耗电指标在50-150 kWh/mZ,综合性商业大楼的耗电指标在50-250kWh/mZ之间,其中空调和照明系统耗电比重较大,特别是空调系统,其耗电占据了50%之多,想要做好公共建筑的节能,空调节能是主要的切入口。目前在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设备的效率与额定值相差较大,冷水机组的冷量配备往往在设计时都选择偏大的机型,从而造成无形的浪费,以及能源的损失。

二、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提高能效的对策分析

(一)优化空调系统的设计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于2005年7月颁布,该标准中对公共建筑的通风、供暖以及空调设计都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设计要求。在设计阶段进行创新,来降低空调的能耗,是从源头来控制节能,一个设计完全的空调系统对于节能、省电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对室内设计的温、湿度和建筑冷热负荷进行合理的确定以及精准的计算,这样能够更好的优化系统的形式。以建筑的实际负荷变化为基础,来进行冷水机组装机容量和台数的配备,完善输配系统,能够更好的提升暖通空调系统的效用。

第一,计算出全年不同时段的动态负荷量,负荷指标是空调设计中一个重要依据,每个工序的冷、热负荷的确定都要根据负荷指标来确定,但是用负荷指标所推断出的冷源安装容量与实际需求还是存在了一定的差距,一般要大了三分之一左右。当然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也对该项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如果是建筑的能耗与标准的刚性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时,就必须计算出全年的动态负荷量,其中包括冷负荷、热负荷以及全年的能耗。目前技术该数值的软件也较为成熟,例如常用的DeET ,DOE-2等,根据软件计算出来的数据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全年各个时段冷、热负荷的累计规律,进而在优化热源设备的控制策略上更具针对性。

第二,有效的提高输配系统的效率,输配系统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将冷热量和新风从空调机房传送至房间。公共建筑与一般的住宅不同,在60-70%的电力耗量都在分配与输送冷量的过程中流失了,其中风机水泵在传输的过程中所耗费的电量就占据了10%之多,但是在这一部分降低耗能的可能性往往是最大的,也是公共建筑节能应该把握的重点。

(二)室内环境的设计标准更加合理化

目前很多房屋的业主在选取室内环境的设计参数时,往往不是很合理,例如夏季室内温度过低,冬季室内温度过高。这种设计就使得暖通空调系统的冷热源设备装机容量很大,而且风机水泵的选型上也很大。这样在投资的初始阶段,费用就很高,能耗就很大。

有关的专家通过计算发现,只要将供暖的温度降低8度左右,就能够节约5%-10%的能源,供冷的温度提高8度左右,就能节约8%-10%的能源,而且在这种经过调整后的温度下,对人体的健康也是更加有利的。所以在进行室内温度以及湿度的指标设计时,必须科学合理,不得盲目选择。人类对于空调舒适度的感受是可以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的,只要没有超出这个区域,那么人体的舒适感就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只要保持在这个范围之内,冬季适当的降低室内温度,夏季的时候适当的提高室内温度,都能够在不影响人体舒适度的情况下获得很好的节能效果。

同时,在进行新风处理的过程中,能量的耗费也是十分巨大的,盲目的增加新风量只会造成能源的浪费。所以应该在卫生条件合理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新风量的产生,当然,在过渡季节段还是应该加大新风量的产出,尽可能多的利用天然能源。对于新风量的标准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也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三)完善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措施

做好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也是实现节能控制的关键环节,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设计上的缺陷,提高对于整个设备运行的管理控制,更加合理的利用能源。例如在目前空调控制的系统中,主要使用的节能运行措施包括对供水系统压力的控制、对设备运行台数的控制、对最合适的启动/停止控制、焙值控制等,这些措施的使用都能够降低约30%的耗能,当然目前最为理想的节能控制手段当属通过完善建筑的自控系统来实现能源节约。该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在于,通过在建筑内安置的各种设备来进行监管和测量,进而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所以引入楼宇自控系统,对于建筑的节能管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从目前公共建筑的现状来看,楼宇的自控化程度不高,自控系统也不够完善,管理能力不足,使得建筑设备的运行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笔者的实际调研中不难发现,在新老建筑中,其自控能力都较差,更不谈系统化程度,基本都是依靠人为判断来进行机组运行监管的,另外也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大部分的管理人员并不具备空调制冷的专业知识,虽然公共建筑内的负荷在发生实时变化,但是并没有根据负荷的变化情况来调节空调的运行系统。这样楼宇自控系统的缺乏逐渐成为了阻碍空调节能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虽然有些公共建筑已经开始建设楼宇的自控系统,但是由于部分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强,对工艺设备的控制流程把握不到位,另外生产厂商也并未提供完备的使用资料,使得其楼宇自控系统未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应用。根据上述的调研现状,必须完善运行管理与控制,根据建筑能耗基础数据以及负荷的变化情况更好的实现节能效果。

(四)健全与完善节能管理制度

由于公共建筑在规模、类型以及区域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在能耗以及变化规律上都不尽相同。根据笔者的调研发现,目前政府在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上并不完善,所以各级政府必须依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尽早的制定符合本地特点的节能标注以及新建筑的施工方案。尤其是在公共建筑的运行管理中,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进而控制住公共建筑的运行能耗。另外,公共建筑的管理部门还要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的要求来转变运行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培养其节能意识,使得节能工作能够更加长期有效的进行,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更好的推动政府节能措施的实行,也能够更好的降低能源使用成本。笔者认为可以引入定额用能的管理制度,可以根据能耗统计的资料与信息,并综合各项指标,来对公共建筑的耗能进行测算,并根据地域、规模以及功能的差异来制定不同的定额标准,如此一来,实现公共建筑的节能工作将更将有效,并且简便易行。

结束语

公共建筑可谓是所有建筑中的用电大户,加强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效能的提高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优化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在新建筑中,主要是调整室内的设计参数,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并且在准确把握建筑负荷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引入一些节能技术,在节能功效上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已有的建筑中,主要是根据收集到的基础信息,并优化负荷系统的运行管理,来弥补已有设计上的缺陷,实现能源有效的节约与控制。当然在推进节能事业的进程中,还离不开政策的鼓励与扶持,尤其是公共建筑的耗能中,必须有相关的条例或者法规来进行约束,才能更好的控制能耗。最后,每一个建筑中还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完善其内部管理制度,重视工作人员节能意识的树立,并引入能源消耗的定额标准,通过多种途径的结合,更好的优化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高甫生.雾霾天气、环境与能源――暖通空调行业的对策[J].暖通空调,2013,09:33-47.

[2]潘文彦,杨柳.西安大型商场建筑空调能耗调查与节能分析[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科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城市发展研究――第7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科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2011:5.

[3]段涛,张曦.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火灾防控新技术――风管感烟火灾探测[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12:17-20.

第8篇:公共建筑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绿色公共建筑;建筑科学;建筑设计;绿设计标准;节能材料

Abstract: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emissions red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the social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ctively guide construction industry research on green public building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be inline insight common 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in the area of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d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with the correct green public building scientific development road between the internal logic of perspective, probes into how to lead the related research paper analyses, calling o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to participate in, to try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science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Keywords: green public buildings; Building science; Architecture design; The green design standards; Energy-saving material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科学的定义

建筑从最初的遮风雨、避严寒逐渐发展到现今的智能化建筑,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从最基本的使用需求上升到美学、生态学等多方面的需要。专家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相处问题。有鉴于此,业内学者提出了“绿色建筑”的理论。“绿色建筑”象征着健康、环保、高效、节能的环境,是以美学、生态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理论来指导实践,并实现人与自然协调互动、良性发展的建筑环境,是一种能够满足人群生存与发展需要的理想建筑。

目前比较流行的对绿色建筑的阐释是从建筑的生命周期的角度,即从建筑的设计规划, 到后期的建设施工、运营和建筑的报废、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在建筑的建设施工、运营、报废拆除等阶段存在的资源和能源的输入输出,各种废气、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处理问题,都要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充分考虑其行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绿色建筑是指在规划设计阶段考虑并运用周围的环境要素,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在运营阶段为使用者提供低耗、舒适、健康、无害的空间,在拆除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最小的建筑。在整个建筑的生命周期中,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手段减少对资源及能源的浪费,控制废气、废水等废弃物,从而建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公共建筑。

而对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涉及的绿色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总结与研发、可再生材料和能源的研究、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技术的研制等方面的探索都可以归类于绿色建筑科学的范畴。

二、 我国绿色公共建筑科学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建筑等相关学科起步晚,起点低。同国际先进的学术水平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虽然很多的理工科院校都加强了建筑相关学科的专业体系建设,但是普遍存在着教师学术科研能力不高,学生学术素养水平低的情况。产学研脱节现象严重,在校学习的技术滞后于当今技术发展水平。研究内容过于理论化,研究成果没有有效的渠道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的绿色公共建筑科学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 促进绿色公共建筑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对于促进绿色公共建筑科学的发展,我们要明确清晰的认识。即要明确绿色公共建筑的评价体系,只有确定了发展的目标,才能清楚如何做,以及围绕评价体系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绿色公共建筑科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国家、相关产业协会和科研高校的支持。只有在相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促进绿色公共建筑科学的发展。

(一) 积极构建绿色公共建筑综合评价体系,推动建筑科学的发展

1、绿色公共建筑综合评价体系的组成

绿色公共建筑综合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很多的因素构成。所以,要界定公共建筑是否符合绿色公共建筑的标准,科学研究是否符合绿色公共建筑的需求,首先就需要明确构成评价体系的主要因素。绿色公共建筑综合评价体系的主要评价因素如下几个方面:

(1) 清洁能源。由于公共建筑的能耗较大,所以优良的清洁能源系统能够有效的避免环境污染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所谓清洁能源系统是指充分利用环境友好能源,如光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公共建筑的动力源。减少火电、地下水开采等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能源。在内部结构设计方面,要尽可能的采用辐射供暖措施,从而减少对能源的需要;优化设计外墙体和窗口,充分利用光照和自然风,实现低能耗的需求。

(2)建筑材料。公共建筑自身的定位决定了其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有着不同于住宅建筑的需求,所以建筑材料的选取决定着公共建筑是否符合绿色公共建筑的标准。在选择建筑装饰材料时,要选取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少,安装使用后对人体无负面影响的健康材料。提倡优先选用再生材料和可循环材料,提倡绿色办公理念。

(3)室内声学系统。由于公共建筑的职能决定了此类建筑对声学有着独特的需求。首先,由于公共建筑多选址在人流车流密集的地段,所以对于屏蔽室外噪音的能力要明显高于住宅建筑。其次,公共建筑经常用来举行大型活动,这就要求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和室内装饰材料的选择上要保证观众对声音清晰、愉悦、不失真等方面的需要,同时还要不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环卫方面。公共建筑的人流量大,产生的废弃物也较多。所以,满足废弃物排放需求,并且不对环境造成过分影响的环卫系统就显得极为重要。绿色的公共建筑应当配有完善的环卫系统。能够实现垃圾的有效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并能够实现废物的回收再利用。

2、绿色公共建筑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绿色公共建筑评价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构建原则进行组合。基于绿色环保理念和公共建筑的特点,绿色公共建筑评价体系应当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性原则,在科学规划施工的基础上,有可操作性及层次性的设计建设。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独特个性,因地制宜的灵活处理绿色公共建筑的共性与当地自然、人文等环境的个性关系。

3、绿色公共建筑综合评价体系

绿色公共建筑综合评估体系主要有以下四个评价流程:规划设计阶段、建设施工阶段、验收运行阶段和报废拆除阶段。在每个评价阶段,都要从能源、材料、声学系统、环卫系统等角度制定对应的评价依据和评估体系,对评估对象的各个阶段做全方位的考察,只有评估各阶段都满足绿色公共建筑的要求,才能开展实际的施工操作。只有通过对各环节的准确控制,才能有效保证绿色公共建筑标准的实施。

(二) 国家政策支持,健全法律法规和激励性政策

我国现有体制的特殊性,决定发展促进绿色公共建筑科学发展必须要依靠政府的扶持政策。前几年,中国政府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并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文本,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同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扶持绿色建筑产业的研发建设。这一系列的促进政策有利于实现产学研的统一,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将科学研究从图书馆搬到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2005年正式公布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也为绿色公共建筑科学的发展明确了研究的方向。

(三) 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

绿色公共建筑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人民群众才是公共建筑的使用者和评价者。只有科学的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公众的参与程度,将建筑科学的发展同人民的需求结合起来,从而保证科学发展目标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四、 结论

绿色公共建筑科学的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符合建筑发展的潮流。作为建筑研究者和从业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发展趋势,在工作中围绕这一中心,切实的开展工作,促进中国绿色公共建筑科学的飞速发展。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科学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踏实肯干,促进我国建筑科学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

五、 参考文献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 47- 49

[2] 顾国维.绿色技术及其应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

第9篇:公共建筑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措施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建筑行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大型公共建筑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对促进工商业和农业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空间的就业机会。

1 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随着绿色生活理念的日益普及,人们开始向往在绿色建筑中轻松愉快地生活、工作,但对什么样的建筑才算“绿色”,学术界、产业界始终没有定论。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简称“四节-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虽然建筑行业能够显著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一直以来的建筑行业的粗放的发展模式。大量的建筑工程消耗掉了过多的能源资源,并且在是施工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有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的耗能已经占到了社会各个行业耗能总量的30%左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还将保持一个积极发展的态势,建筑面积也将不断的增加,如果不对传统的建筑行业进行变革和创新,每年的建筑工程将会消耗掉更多的能源。所以绿色发展是建筑行业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 绿色建筑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2.1绿色建筑的特点

1)绿的建筑强调的是全寿命周期念,它主要强调的是建筑在使用寿命时间内对环境的影响。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的整个过程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建筑物的寿命的组成部分,要在建筑物的这个使用寿命这个时间段内段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的估算。同时也要考虑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不仅仅是发生在建筑物存在的这一时期里面,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就是在这个的基础之向前后不断的扩展,要皆可能多的考虑到与建筑相关的各个环节。往前可以追溯到建筑材料的开采、运输和生产的环节,往后可以考虑到建筑在被拆除后产生的垃圾进行自然降解和有选择的回收利用的过程。采用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就意味着从原材料采购环节就要入手分析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尽量就进取材,减少运输能耗,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淘汰落后的、耗能高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建材的选择要具有前瞻性,尽量选择可循环再利用的建材。所以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在建筑的前期建造过程中就要充分的被重视起来。

2)要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能源资源,做好对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建筑物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建设部对建筑工程提出了“四节一环保”的要求,也就是用来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

3)要保证建筑根本的功能需求。保证建筑使用人员的健康是最基本的要求,节约能源资源不能建立在牺牲人的健康的基础上。同时要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在绿色建筑的建造而后使用过程中坚决不能出现奢侈与浪费的现象。

4)建筑要与自然做到和谐统一。我们大力提倡发展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人、建筑和自然的协调统一。做到和谐发展的目的。

2.2绿色建筑的发展规律

要统筹兼顾好绿色建筑的生产与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全面安排。既要保证经济效益又要有社会效益。建筑业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发展的落后也会影响到建筑业的发展,反之建筑业的不合理发展也会阻碍经济的长期发展。

绿色建筑要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绿色建筑的发展要遵循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规律。要做好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满足以下几方面,一是使得环境与经济协调,保持经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二是处理好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人类的发展是一方面要做好各个利益方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也要在成本--收益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绿色建筑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同样需要与各利益方在结构上平衡、在发展上协调统一。

3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

3.1公共建筑的规划和选址

选址是建筑设计的第一步,公共建筑的位置要跟城市的整体规划想适应,要考虑对周围环境、交通、通信等的影响程度,最大程度的将公共建筑的作用最大化。公共建筑的选择位置不应对原因的水体、土壤、植被等有大的破坏。同时加强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区域内有价值的历史遗迹要做好保护和传承。

3.2建筑室外和室内环境设计

对于公共建筑的设计要处理好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两者之间的关系。要重点关注室外的环境,主要包括:光、风、声、热等方面。要充分利用好日然光,门窗是采光的主要通道,要根据不同地区合理的选择一些节能措施来进行调节。要消除公共建筑玻璃幕墙和场地照明带来的光污染。选择好照明方式和设备。在公共建设场地内不应设计强噪声源,同时对周围的噪音源做好遮挡等处理措施。城市的热岛效应日益明显,在公共建设的设计过程中要合理的设计集合外型和总体布局,最大程度的减小热岛效应的影响。

在室内装饰过程中要选择低毒和低污染的建筑材料,利用好自然风来净化空气质量。要采用必要的隔离技术来消除室内的噪音污染。室内照明要尽量选择自然光,人工照明作为补充,要选择节能灯具,室内的照明系统要和谐统一。

3.3技能措施的采用

建筑外墙面积大,做好外墙的节能尤为重要。墙体材料的选择要采用复合材料来代替烧砖。复合墙体材料能够提供更好的保温,另外要尽量减少窗墙的比例,这样可以做大程度的减少热、冷负荷。

公共建筑的面积大,其采暖的负荷极易受到外界气温的影响。要做好废热的重复利用。对公共建筑中不同功能的房间,要合理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间,采取不同的空调、才能系统。最大程度上节约能源的消耗。

要利用好太阳能资源,使其服务于热水系统、采暖系统、空调系统和发电系统之中。太阳能热水系统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要处理好用地面积活动面积之间的关系。太阳能采暖主要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利用公共建筑物自身来实现集热、储热和释热的过程 。太阳能空调系统是将光能合理的转化为其他的形式。太阳能光伏系统可以充分的利用公共建筑的大表面积,节约电量的损失,绿色环保无污染。

3.4节水措施

公共建筑的节水的关键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不同等级的水都要加以利用。要合理的选择供水的方式,采用气压或者是变频供水系统,减少供水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将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区分开。绿化用水要尽量采用雨水或者是处理后的中水。设置必要的节水水龙头和节水便器。

结论

公共建筑的大量涌现,代表了城市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代表了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但在公共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能源消耗大、利用率低等问题。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人心,实现公共建筑的绿色发展也迫在眉睫。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绿色建设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1]安黎明.拥有“绿色”的未来[J].经济师.2006(05)

[2]孙艺榕.现代室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J].消费导刊.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