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加强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

关于加强全民健身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加强全民健身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加强全民健身的建议

第1篇:关于加强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资源; 社区体育;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63-002

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体质却下降了。随着中国代表团在一个个国际体育赛事上取得辉煌的战绩,国民的体质状况,尤其是青少年体质状况反而呈现下降趋势。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把我们带进了后奥运时代,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情。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我国社区体育资源的严重不足。社区体育资源增长速度落后于社区居民体育需求的增长速度。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了,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增加了,社区体育资源匮乏的问题暴露了。因此,怎样满足社区居民健身需求,合理配置社会体育健身资源,是十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讨论的问题。

高校体育系统汇集了科学的健身指导方法、雄厚的师资力量、宽裕的场地设施以及良好的信息传递等资源,客观上讲,这些都是影响制约我国全民健身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方面。然而,目前高校体育资源对全民健身的贡献力严重不足。以石家庄市为例,石家庄市社区体育由于专业指导人员缺乏,健身设施、场地严重不足,仅少数居民对现有健身局面满意或比较满意。全民健身资源相对稀缺,其中缺乏活动场地和技术指导成为制约社区体育活动点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我国全民健身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必须始终从时代特点与中国国情结合上,坚持对高校体育资源合理性与优化规律的探索与应用。

1.高校体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育资源是指与高校体育活动密切关联的各种体育场地、仪器、设备、建筑物、图书资料,人力资源数量、专业、业务能力,以及各项管理活动等所有人、财、物的总和。按照其存在形态,高校体育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两种。有形资源泛指硬资源,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质资源,包括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体育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并以体育场地为主。无形资源,俗称软资源,如体育教师及其专业知识、体育教育管理能力和思想素质等。

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情况报告,在我国现有的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28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1]。 高校除了充足适宜的专业体育锻炼场地之外,还有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舒适的文化气息,都为大众体育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此外,高校专业体育教师的专业指导如能得到合理利用,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大众的锻炼效果,达到健康锻炼的目的。“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提高体育场地的开放率,但占我国体育场地绝大多数的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地开放率普遍不高,开放率仅为29.2%,全天开放的体育场地仅为14.9%,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开放率不高,是制约我国体育场地开放率进一步提高的瓶颈。”[2]

这些丰富的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除平时教学训练使用外,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大多场馆、设施在周末处于闲置状态。高校体育软资源的体育教师专业知识、体育组织、管理能力也多处于闲散状态。

2.社区体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1997年4月2日国家体委、国家教委、民政部、建设部、文化部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文件首次对城市社区体育有了明确的的阐述,当然也对社区体育的定义有了具体的表述: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的群众体育。关于社区体育资源的相关研究很多,总体来讲,我们可以把它视为能够满足某一特定居住区域的居民日常体育锻炼所需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就是社区体育资源。

据统计,目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已接近总人口的2/5。这些变化都对体育设施数量、质量及功能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3]。尽管全国用于体育基本建设的投资以每年56.7%的速度增长,并且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公益金”、全民健身工程和各地基层社区的共同努力下,几千条健身路径已经分布在全国100多个城市,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有73.2%的人在非体育场所内参加体育锻炼。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又提出了“五个亿万人群”的健身活动,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计划当中,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全面提高国民体质。经过前面数字的对比不难看出结果如何。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社区体育资源严重匮乏制约了全民健身的脚步。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体育场地只有0.65平方米,每万人才拥有5个体育场地,这种状况直接限制了社区体育的活动时间和内容,进而影响了参加社区体育活动人数,不利于社区体育的发展。

3.合理结合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建议

依据资源配置理论,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是指在社会体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社会机构和个人以体育健身锻炼、体育学习为目的,对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教师的指导等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就是说在保证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前提下,将高校的体育硬资源和软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3.1合理开放高校场地设施

高校的教育教学职能要排在第一位,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高校场地设施要把保障日常教学放在首位也是无可厚非的。开放高校场地设施首先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和保障在校师生安全的基础上进行,而非一盘散沙的无序、无限制开放。例如,高校可采取定点向所在社区或单项体育协会开放的办法,由学校与社区或单项体育协会签订安全和管理责任书,将安全管理责任分解到社区或单项体育协会。

3.2充分利用高校无形体育资源

高校体育资源的开放不仅仅惠民,还能“惠学、惠教”。社区居民找到了合适的锻炼场地,学生在参与社区体育锻炼指导中积累了相当的社会实践经验。专业教师指导、管理,专业学生实践锻炼等等还可以通过有限有偿服务的形式,既实惠了社区大众,弥补了社区体育专业指导员队伍的严重不足,又增加了教师、学生的锻炼机会,提高了双方的参与积极性。

3.3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全民体育消费习惯

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曾公布对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城乡居民中,72.7%的人有过体育消费,全年人均消费水平为593元。但若从消费结构上看,多达91%的人将钱花在购买运动服装上,其他依次为购买体育器材、订阅体育报刊和购买体育图书等实物消费。据民间组织的估计,若按纯粹用于锻炼上体育消费,中国人均体育消费可能只在3美元上下。比亚洲(12美元)和世界年人均体育消费(36美元)都要低。通过各种宣传等手段,改变大众的体育消费习惯也是迫在眉睫。利用高校体育资源有偿部分的消费逐渐养成大众的合理体育消费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

3.4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开放的平台,增强高校办学的民主监督,提高社会声誉

高校资源的开放也意味着“迎进来,送出去”,高校大门的敞开也让更多对高校感兴趣的人有了更多了解高校的机会和途径。迎进来的是大众的监督。这也成为高校办学成效的另一把“量尺”,也是对各个高校的敦促,进而扩大各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宣传各高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这些就成为高校的最好宣传手段。

结论:

从我国社会发展现阶段实际出发,高校体育资源的开放是“终身体育”,“全民健身”的必然要求。但是在高校体育资源开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各场馆的利用率,同时要根据各个高校体育资源现状,因地制宜的有序的逐渐开放,而开放的组织管理模式也应该依据各高校特点灵活机动,最终达到高校及社区大众共赢的目的。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3060184);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2TY011)

参考文献:

[1]贾海红.中国体育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体建办访谈[N]中国体育报,2003一06―26

第2篇:关于加强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苏北地区;农村体育;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对策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Northern Jiangsu Rural Sports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Liu Song

(Nanjing Institute of Sports Ministry; Nan Jing 210000)

【Abstract】 Article application of literature, interviews, logic analysis method, starting from the Survey of rural northern Jiangsu area sports, and explore new ideas for sports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of northern Jiangsu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main problem to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in Northern Sports: villager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port there is a deviation, no strong awareness of exercise; economic level and pressure of life; rural stadiums invested in short-farmers fitness areas. less than normal; no sports talent of its guidance,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 sports organizations;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there are still obvious shortcomings. Put forward the basic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in Northern Jiangsu;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financial investment in the Northern Area; build sports facilities for rural sports; strengthen the culture of rural sports talent resources and mining; emphasis on rural primary school sports in rural status and role in sports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Subei region; rural sport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1 前言

当前,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随着国际国内形势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进入了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时期。发展农村体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民群众身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80%以上的农业国,“三农”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基于其重要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新农村体育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本任务和发展目标,而且对新农村的整体建设无可代替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苏北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2005年以来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以及农业税费改革的施行,为广大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极大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社会环境,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政府部门也提出了《关于加强体育工作、建设体育强市的意见》、《关于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也为苏北农村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本文在调查了解苏北地区农村体育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苏北地区农村体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为苏北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不仅可以丰富农村体育研究的理论成果,而且对目前苏北地区、乃至江苏省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体育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省辖市,共40个县(市、区)。土地面积5.23万平方公里,2010年约人口2975万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该论文的研究需要,围绕相关内容,查阅我国关于农村体育的相关领域的报刊、书籍,网上查阅有关资料等,通过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查阅关于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研究的优秀学术论文。

2.2.2访谈法

对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访谈,了解苏北地区当地的体育开展情况,听取他们的对发展农村体育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好归纳与总结。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苏北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3.1.1苏北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苏北地区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和各方面的硬件设施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体育教师队伍整体趋于年轻化,学历和专业知识技能都有了很大提高;学校的体育教育和体育的指导思想都进一步完善,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例如一些学校在课外活动中,会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大部分的学校都设有供学生体育运动的场地,一些条件好的学校甚至已经配备了比较完善和先进的体育设施。这都得益于目前各级政府对农村中小学教育和体育经费投入的加大。

3.1.2苏北地区村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随着苏北地区农村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的一些“文明病”开始在农村里出现,促使农民认识到身体保健的重要性,开始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来增强体质和身体健康,另外相当一部分的村民已经超越体育对于人体生理价值层面的局限,他们认为参加体育运动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还认识到了体育在身心娱乐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作用,这说明苏北地区农村村民体育价值观念己经有了一定的进步。

3.1.3苏北地区村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

苏北地区农村村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还是以个人或者与亲朋好友一起的自发性的体育活动为主,而参加乡镇或村里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比较少。农民们之所以大多选择自发性体育锻炼而较少参与乡镇或村里组织的体育活动,他们除了时间不允许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的乡镇和村里很少甚至从不组织体育活动,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农村组织的一些体育活动不是很受当地村民的欢迎,因此,农村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应尽量选择适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村民的体育需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村民的体育运动积极性。

3.1.4苏北地区村民的体育消费现状

苏北地区的村民的体育消费主要是以实物消费为主,其中最多的是购买运动服装,至于那些观看体育表演或体育竞赛等,由于农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都不高,所以在大多数的村民心中还属于可望而不可求的“奢侈品”,这和苏北地区的经济水平较落后和村民的体育消费观念落后有关。

总体来说,虽然目前苏北地区的村民体育消费能力和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在短期内很难形成较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但是苏北地区人口众多,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的提高,所以体育消费在苏北地区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

3.1.5苏北地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现状

由于很多乡镇的健身设施大多都是由体育彩票的公益金建设的,地方出资较少。所以苏北地区农民参加体育运动的场所选择上,大多会选择在“自家庭院”和“公路街道边的空地”以及“天然场地”,这说明农村体育场馆缺乏的问题所在,因此,要加大体育硬件设施投入的力度,在数量和质量上要能够基本满足苏北地区农民健身的需求。目前新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就是体育锻炼场地、器械的不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家和政府投入的资金不足,现在的场地、器械等硬件还不能满足广大村民锻炼的需求,更无法满足苏北地区村民健身的需要。

3.2影响苏北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3.2.1村民对体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由于苏北地区农村人民体育观念的落后直接影响着农村体育的开展,在农民的生活中始终有一个传统的看法,认为成年人只要有足够的体力劳动就不需要体育锻炼,劳动代替体育锻炼的思想观念。另外,农民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理解也是不够的。这些对体育活动错误的理解严重影响苏北地区农村农民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3.2.2经济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村民参与体育锻炼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比城市而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基础水平还较低。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因为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导致苏北地区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远远落后于城市,由于苏北地区人口众多,很多农村家庭面临着医疗、子女接受教育等方面的巨大经济压力,对于这样的经济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只能把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在如何提高经济收入,维持正常的生活这些基本的需要上面,而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条件去满足体育健身、体育消费等更高层次的需要。

3.2.3农村体育设施匮乏

体育场地设施是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场地和器材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农民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离不开体育场地设施的支持,它不仅影响着农民参与体育的热情,它更代表着一个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现在大部分农村可以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场所、设施数量极少,有一些农村甚至没有任何的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村民们对自己的体育场地设施状况的满意程度很低。由于农村缺乏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一些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农民没有办法进行体育锻炼,严重挫伤了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苏北地区,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与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之间的不协调因素,是影响和制约新农村体育活动开展和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2.4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新农村建设中要想加快发展农村体育,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就要求有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然而,由于我国苏北地区农村的相关领导没有形成对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的足够认识,因此不重视体育管理人才和管理体制的科学建立,导致农村体育难于管理和开展,使农村体育健身活动难以得到很好开展,非常有限的农村体育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成为影响我国农村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3.3新农村建设中苏北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

3.3.1政府财政的投入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

农村体育的开展也离不开稳定的经费来源,乡镇政府应采取切实措施多方筹集资金,加大体育经费投入,为乡镇全民健身活动创造必要物质条件。政府拨款是苏北地区农村体育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传播的价值认识,社会办体育、社会参与体育的潜力将逐渐增大,各种社会团体对体育的资金支持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只有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才会有条件和能力去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身体,从而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3.3.2政府应加强对农村体育的组织与管理

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借鉴其它地区农村体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建立涵盖县、乡、村的多层次农民体育协会,形成以乡镇为龙头、以村民委员会为基础、以农民体协为纽带的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农村体育组织网络。加大苏北地区农村体育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体育活动。除了对农村体育的宣传,政府应该经常组织农民开展运动竞赛、农村运动会等活动来调动农民的健身积极性。

3.3.3大力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实现全社会体育资源共享

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建设,培养和发展农村体育骨干力量,对新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农村学校的体育可以为农村体育的发展带来两个方面的支持:一是农村学校可以为农民体育锻炼提供锻炼场所。这样会给广大农民参加体育活动带来方便;二是农村学校体育具有辐射作用。加强对农村学校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教育,可以积淀体育传承,可以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社会体育。因此,应努力将农村学校体育培养成农村体育的中坚力量,并注重挖掘和发挥其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3.3.4积极培养农村体育指导人员,引导农民科学锻炼身体

农民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健康开展。在新农村体育发展建设中要加强农村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培训一批能够深入到基层去指导农民进行科学体育锻炼的指导员。在指导员的培训中,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体育文化等因素。体育指导员不仅能对农民进行科学的体育健身指导,同时还可以开展体育宣传,使人们真正明白农村体育活动的意义,培养农民形成良好的健身意识。另外,还要通过政策的积极引导,使更多有体育才华的年轻人到基层去工作,去利用业余时间对农村体育活动进行指导,真正使苏北地区的每个村都能有科学的健身指导员,每个村都能有固定的健身指导站。

4 结语

我国大多数人口分布在农村,农村人口的身体和健康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国民平均素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没有农村事业的发展,就没有全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同样没有新农村体育的发展,就更谈不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新农村体育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是新农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新农村的建设也会带来农村体育的发展,“生产先进、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生活富裕、身体健康”将是苏北地区农村乃至全国农村的新貌。随着我国整体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价值理念的进步,国家全方位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必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要想彻底改变我国农村体育长期落后的面貌,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与新农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同步推进,切忌出现急功近利和胶柱鼓瑟的做法,只有这样,“新农村体育”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我国的体育事业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军,王斌,马红宇.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6):16-20.

[2]于向.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6):745-747.

[3]张玉娟,余万予.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变迁对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6):5-6.

[4]郭琴.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综述及其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4):34-38.

[5]李海乐等.苏南农村体育文化作为江苏新农村体育建设重点的必要性[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08):115-116.

[6]增理,许玖平.对中国农民体育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27-28.

[7]裴东景.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农村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12):40-41.

[8]胡建忠,江亮等.从农民新价值观塑造透视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5):5-8.

第3篇:关于加强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

一、影响津门程派高式八卦掌传承的制约因素

1、人们健身方法的多样化如今人们的运动形式内容丰富,健身方法多种多样,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锻炼方法,如跑步、登山、游泳、踢球、轮滑、跳健美操、练瑜伽等。在这个注重生活品质的年代,人们更多的是选择一些简单易行、轻松休闲、充满时尚、娱乐性强的健身项目。

2、国外技击术的冲击

近些年来,由于媒体的宣传及良好的营销手段诸如跆拳道,泰拳,空手道,自由搏击等域外技击术充斥着国内的培训市场,大大地挤压了武术的生存空间。传统武术的习练人群大量减少,技术传承出现后继乏人的局面。

3、传承方式的限制

自古以来,程派高式八卦掌与其他传统武术门派一样,其传承主要通过家族式或师父带徒弟的方式来进行。虽然这种民间自然传承的方式,可以保证拳种的纯正性、权威性,但也限制了拳种的发展。因为这种传承模式主要通过师父“口传身授”的方式进行,对传授者的依赖性很大,一旦传授者离世或无徒传授时,极易导致技艺的失传。而且这种传承模式所涉范围狭窄,封闭性强,不利于本门技艺的推广。

4、主要传承人老龄化

津门程派高式八卦掌的代表性传人,刘树行、戈国良老师现年都已64岁,高金华老师66岁,李学义老师63岁。这些能较全面、系统掌握程派高式八卦掌功夫的只有寥寥几人,且都年事已高,很多程派高式八卦掌资料急需挖掘整理,技艺亟待传承。

5、缺少传承主体

一门技艺的延续,主要依靠人去完成。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健身方式的多样化,大众媒体的宣传引导等因素,习练程派高式八卦掌的民众较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他们本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承传者,但由于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存在缺失,思想上他们更倾向于接受到西方文化,过圣诞节、听摇滚乐、吃麦当劳和肯德基、穿牛仔裤等已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胜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随着大众传媒推动的娱乐化时代的到来,西方体育如攀岩、马术、蹦极、街舞、保龄球、轮滑、高尔夫等以时尚、简单、有趣的特点迎合了青少年的猎奇心理需求,而令大多数青少年趋之如骛。另外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加快,快餐文化的盛行,贴上流行时尚标签的西方体育文化更贴近现代生活节奏,这些都更易引起青少年的心理共鸣而被接受,其结果必然导致程派高式八卦掌的重要传承对象――青少年群体的与日缩减。老一辈传承人即使想传授技艺,却往往面临苦于“无人想学”的尴尬。

6、训练周期长,练习内容庞杂

要想学好程派高式八卦掌,必须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系统训练方能掌握其精髓。训练一般先从桩功入手,当练习一段时间后才能进入单式或基本套路练习,当套路练习纯熟后再进行拆招讲解,最后过渡到散手练习。这样的训练程序往往需要耗费习练者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一旦习练者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很可能因进步迟缓而产生厌学的心理。程派高式八卦掌的练习内容包括各种桩功,先天掌、后天六十四掌、各种器械套路练习、对练拆招等内容丰富而庞杂,要想将这些技术全部继承下来,实属不易。

7、缺乏固定的训练场地

习练程派高式八卦掌没有专门的训练场地,一般是在小区的空地或学校的空地。这些地方人员往来,常常会使习练者在练拳时分心:有时还会因为天气原因,中断练习。

二、程派高式八卦掌发展的境遇

1、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

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的基本生存状态,而开始注重生活质量,关注身体健康。体育锻炼成为当今引领时尚的一种生活方式,各种体育俱乐部、健身中心以及社区体育活动站等成为人们节假日和下班之余的首选去处。“请客吃饭,不如请您流汗”这一流行语充分反映了现在人们在生活方式上的转变。程派高式八卦掌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武术流派之一,其内容丰富,不失为人们选择的一种锻炼方式。

2、处于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背景下

随着文化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4月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标、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随即全国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术中的部分拳种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回族重刀武术、沧州武术、太极拳(杨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邢台梅花拳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程派高式八卦学作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拳种,也理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加以保护,从而获得政府的关注和资金的支持。

3、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对传统武术发展的关注

近些年,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对传统武术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与支持。如将传统武术的部分拳种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的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和中国武术研究院负责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性文件,为开展传承传统武术的工作提供了切实的组织和法律上的保证。2007年春,中国武协再次组织对我国上世纪80年代普查存有的129个传统武术拳种,以及新近发现的

符合“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标准的传统武术拳种进行影视录藏,有系统地保护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遗产。国家主流媒体如CCTV-4、CCTV-5、CCTV-10等多套栏目都曾对武术进行了系列报道。中央电视台对传统武术的关注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国家对传统武术的重视。

三、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措施

1、进行开放式传承

程派高式八卦掌的传人应打破闭关自守的做法,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推广本门功法。采取方式(1)将本门的技术和理论进行整理,编辑成书通过出版社向社会公开发行。(2)拍摄技术录像,刻成光盘,公开发行。(3)创编易于推广学习,适应大众需要的简化精短套路。(4)打破拳种门派内部、门派之间的封闭保守状态,不定期地与其他门派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借鉴。(5)参加各级武术交流、比赛,带出一支具有本门派特色的代表队。或参与类似“武林大会”、“武林风”等有大众影响力的节目,借助电视媒体扩大知名度。(6)利用网络开设程派高式八卦掌专门网站,建立专项资料信息库,留存动态资料及图片文字资料。

2、通过学校教育传承

长期以来,程派高式八卦掌主要依靠自然传承存续于民间,可是“自古传法,薄如悬丝”,自然传承是建立在血缘、地缘、社缘的宗亲基础之上的,它主要通过师傅的口传身授,这样的传承方式路径单一,随意性大,封闭性强,传承链条非常脆弱,极易发生断代失传。而学校作为传播知识文化的重要领地,以在校学生为重点来推动程派高式八卦掌传承,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传承渠道。因此,将程派高式八卦掌纳入学校教育传承的轨道,开辟新的传承渠道,才能进一步扩大程派高式八卦掌传播面并增加影响力。建议(1)程派高式八卦掌传人与学校尤其是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立密切联系。利用高校武术协会或社团这一平台,向广大师生演示八卦绝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强其感性认识,向学生武术爱好者传授技艺。(2)程派高式八卦掌传人与体育院校武术专业专家学者建立联系,形成良好互动。高校武术专业专家学者具有较高的理论科研水平,通过他们可将本门的理论体系进行科学、详实的梳理;同时还可提高本门在学术界的地位,受到相关同仁们的关注,为本门的武学文化提供交流的平台。(3)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习练对象,编写相应的教材,以便在各级学校中推广。(4)广泛吸纳高学历的学员,尤其是武术研究生这一层次的学员,重点培养他们成为程派高式八卦掌传人。现今,对某个拳种的传承不单是对其技术的掌握,还要继承其所蕴含的深刻文化精髓,而具有高学历的传人对推动程派高式八卦掌文化的传播则更为有力。

3、借助社区体育推广

社区体育可以说源于在公园、绿地及一些公共休闲场所的中老年人的休闲活动,发展至今已成为以家庭、楼组(城市的生活小区、城镇的单位宿舍群、农村的大队集群)和其它特殊区域的居民为主要对象,旨在丰富人们文体生活,保持和增进全民族身体素质的公益性体育活动。社区体育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途径,近年来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壮大,逐渐成为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第4篇:关于加强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

学年上学期教体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教育强市为目标,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以促进全民健身为根本,加强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素质,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校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努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教育体育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加强学校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切实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努力实现“初中城区化”、“小学镇区化”,加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创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

2、继续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对9个项目学校的校舍进行加固、改造、扩建和新建;根据校园维修改造计划推动全市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作,完成维修、改造任务。

3、加强学校网络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为全市中小学配置优质图书,加强图书室效益;完善中小学、幼儿园监控、防盗等安全防范设施,切实保障师生在校安全。

4、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有效的倾斜政策,更新完善实验设施、仪器,提高实验装备水平。

5、加快城区学校建设,推进荥阳新区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和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促进“大班额”问题的解决。

二、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大力弘扬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钻研精神,立足本职、乐为人师的奉献精神。

2、继续开展“名校长带徒”活动、“校长进课堂”活动,提高学校领导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模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

3、进一步深化以新课程、新理念为主体的教师全员培训,深入开展教师“岗位培养”工程;继续实施“三名”工程,推进“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全力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4、完善教师成长档案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立和完善教师成长档案制度,记录教师成长轨迹,营造教师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三、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1、进 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晋级达标活动为平台,以学科组建设和学科特色建设为支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深入开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继续推行单元主题集体备课制度和学校领导观课制度,充分发挥教研室、教科室等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协助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

3、加强课程和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价,改革教学评价制度;推出一批课堂改革示范校和教改新秀,推广校本教研典型范例,以点带面,全面深入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四、加强城乡交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完善落实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制度,加大非教学单位支教教师人数比例,强化支教管理,加强支援单位和受援学校的交流,促进农村学校教师成长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2、充分发挥城乡教育协作区作用,通过“名校下乡”、“区域结对”等多种途径,采取“支持引领”、“指导合作”、“对口帮扶”等多种方式,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

3、深入开展“名师”送课下乡活动,组织城区学校的特级教师、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到农村学校上示范课、指导课或开办讲座,加强农村中小学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4、认真实施城区学校校级领导兼任农村学校“名誉校长”制度,深入开展“学校诊治”活动,实施“捆绑”考核,加快农村学校发展。

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1、研究制定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规划,适时启动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项目遴选、立项和建设,努力争取国家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

2、强化学生技能培养,坚持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相结合,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勤劳吃苦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加强职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参与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中职学校专业带头人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

4、继续抓好招生及就业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扩大招生规模,完成中职招生任务。认真落实中职学校学生免费及助学政策,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多渠道、多形式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六、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大力加强教育管理

1、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注重细节管理,加强过程管理,狠抓常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高效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格财务制度,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乱征订、乱收费等有损教育形象的行为,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3、深入开展“学校诊治”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问责制,加强行风建设。

4、按照相关要求制订各校绩效工资实施细则,加强平时的各项考评,认真实施教师绩效工资,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实现“管理上水平、教学上质量、工作出效率”的目标。

5、进一步改革职称评定和评先评优办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接受广大教职工监督,真正利用好职评和评先评优的杠杆作用。

6、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做好学校稳定工作,确保教体系统稳定。

七、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 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遵纪守法、文明诚信及慈善教育活动,努力构建家庭、社会和学校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格局。

2、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结合本地文化和学校实际,积极创建特色学校;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改进评价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校、教师和学生三维评价体系,变单一的、静止的终结性评价为多种方式有机结合的、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充分发挥正确评价的导向作用。

5、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工程。加强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八、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1、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改善群众体育活动条件;定期举办教练员培训、裁判员培训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不断提高体育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群众体质。

2、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课程建设,对全市中小学体育课及活动进行专项督查,促进学校开足开全体育课,坚持“两操一课”,抓好预防近视和科学营养工作。

3、传承民族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开发、推进地方课程,加快苌家拳、中国象棋在全市中小学普及推广。加强体校管理,抓好队员训练,提高竞技水平,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人才

(二则)

本学期,我室根据教育局年度工作意见和暑期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明确全区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目标和任务,以《丹徒区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的贯彻为重点,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抓实教学常规工作,推行有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我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全面实施《行动计划》

以《行动计划》的实施作为全室的中心工作,遵循“规划设计、打好基础、全面动员、面上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认真抓好落实。

⒈认真规划。学校要围绕质量提升这一目标,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认真制定好行动规划和实施方案。在《行动计划》的三个目标中,有效课堂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两个方面是当前工作的薄弱环节。学校要立足校情,全面分析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实际、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找准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确立目标,很好的修订本校实施方案。改进行动可以是以课堂为突破、学案为抓手、备课为载体,也可以是作业设计与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等方面为切入点。同时,要强化成果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的预期成果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明确成果目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好每学期的重点实施项目,分阶段、分步骤加以实施。

⒉抓好基础。以调研为手段,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不断规范,探索建立新型教学常规,为《行动计划》的推进打好基础。校级调研工作要正常有序开展,工作计划要及时报教研室备案。开展培训活动,把全体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教学工作上,统一到质量提升上来。

⒊面上推进。一方面以建立新型教学常规为突破口,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把落实教学常规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严格管理的同时重视人文关怀,让制度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和引领者;另一方面要抓实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重点是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即学科教学素养的提升。搞活研讨活动,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形成集体备课、共同研讨的制度,建立学习型组织。在深化学科主体教学研究的同时加强学科间沟通与交流,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配合,共同研讨,形成新型的教学共同体。

二、深入开展调研工作

三级调研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向纵深推进,建立健全调研工作跟踪管理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调研,督促改进。尝试开展培训式调研,重点指向学科课堂教学,将调研工作由诊断、评价功能逐步转向培训与指导,全面推行学科调研工作。

⒉片级调研与互动。采取教学管理工作互查和校级联动课堂教学研讨的方式加强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要发挥片级调研工作在互相交流、学习、借鉴中的作用,使各片内的教学研讨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形成区域内新的教研合作机制。

⒊校级调研。充分认识校级调研工作在提高校本管理和校本教研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行校级调研工作,按照调研工作开展的要求,围绕教学常规的执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与落实、课堂教学等方面开展调研,做到规范教学行为与改进指导教学并重。每学期初,各校要制定好详细的校级调研方案,并报教研室备案,防止校级调研工作流于形式。

三、不断强化常规管理

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落实教学常规工作,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⒈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维护课程实施的严肃性,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做为调研评价的重要依据。

⒉修订教学管理制度。召开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修订《丹徒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试行)》,发挥《管理制度》正确的导向作用。加强校本化教学管理制度的研制,努力形成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特色。

⒊开展管理人员培训。开展一到两期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教学管理人员评课活动。按照教育局的工作意见,教学管理人员要积极开展“课堂改革我先行”活动,每学期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带头上好一节公开课,做好一次专题讲座。

⒋评比教学常规管理先进校。启动教学常规管理考核工作,研究制定《丹徒区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量化考核表》,在本学期开始评比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先进校。

四、切实加强研究工作

⒈课堂教学研究。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加强常态课管理,分学科研究制定常态课改进计划。要正确理解把握课堂教学结构“三个必须”提出的根本目的,全面推行 “三个必须”的要求,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而有效的转变,同时,要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丰富课堂教学内涵,形成校本化、学科化的教学特色。加强理科实验教学,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密切关注常态下的教师课堂行为:一是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与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不清的现象比较普遍,要关注教师的课堂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节课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二是教师的科学指导。课堂教学中有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指导;三是学生自主学习状态怎样,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调动;四是检测与反馈是否及时适当,有没有开展当堂检测;五是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剔除与矫正。每个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有效课堂专题研讨与展示活动。本学期将举行全区“有效课堂”专题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

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急需,也是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石。自主学习既是学习方式,更是课程的目标;实施自主学习要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段特点和个性差异;要特别关注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适性而教 ”,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要围绕《丹徒区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区域课题开展研究,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准切入点,制定规划方案,开展案例研究,组织各种活动,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和教学策略。教研室将组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讨活动以及论文、案例评比工作。

⒊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研究。加强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实践和研究,搞活校际之间的联动研究。强化成果意识,重视资料积累,多出优秀案例和教学反思。发挥优质教学资源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作用,加强各类教学资源的应用研究,提高教师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⒋加强学科建设。成立全区“中小学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形成区、片、校相互配合的教学研究体系。发挥学科中心组的作用和义务教育阶段区级学科基地的作用,围绕优质高效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重点问题,制定好学科基地活动方案,定期开展好学科基地活动,使学科基地成为学科建设与学科质量提升的重要阵地,成为全区教学改革的实验基地和示范基地。

⒌课程建设。参与并支持学校课程建设。学校课程必须安排固定时间和教师认真组织实施,不断加以完善。加强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我室将在教学调研中关注学校课程计划执行和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月份,将组织开展中学校本课程方案评比活动。

五、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⒈教研员队伍。要进一步明确学科教研工作目标就是建设区域学科优秀教师群体、打造区域学科教研工作与课堂教学改革特色、全面提高区域学科教学质量。教研员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要有扎实的教研功力。开展争做优秀 “研究员、教练员、指挥员”的主题教育活动,带头研究学科教学、研究教师和学生、研究教学管理,提高研究能力;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指导学科教学、指导教学管理,提升指导能力;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科学谋划学科发展,增强引领能力,为基层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教研员要坚持做到“八个一”,即每学期读好一本书,研究好一个围绕学科有效课堂教学、常态课改进计划或者学科领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题,培养指导一名青年教师,开设一次专题培训讲座,开展一次高质量的学科调研,提炼一个学科课堂教学经验,蹲点一个学科教研组,建设好一个学科基地。努力把教研室建设成为教学研究的学术中心、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心、咨询和指导的服务中心。

⒉学科中心组成员队伍。完善学科中心组成员管理与活动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交流和专题培训活动,发挥他们在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⒊骨干教师跟踪管理。组织开展好骨干教师“有效教学”评课活动,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在推行《行动计划》中的示范作用、表率作用。

⒋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研训结合,边研究边培训,重点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训等方面加强业务培训,着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指导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引导教师关注日常教学,以发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方式,提升专业素养。大力推进网络教研,扩大教师合作交流范围,构建新型教师发展平台,形成重实践、重研讨、重反思、重合作的研究氛围。组织开展教学论坛、教师教学技能展示和比赛等专项活动,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

六、不断完善质量监控

加大质量监控的力度,组织开展好学生学习质量监 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控与分析工作,使围绕质量提升的监控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细致、准确。

⒈加大随机监控。立足常态,在各种形式的调研中加大随机监控力度,选择部分学科,根据教学进度和计划,围绕常态课教学目标,设计监控试题,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⒉组织好专题监控。围绕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监控,在全区营造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完善工作措施,形成质量提升的工作机制。

⒊做好阶段性监控。对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学业质量进行阶段性监控,及时准确了解学科教学现状,发挥监控的指导与改进功能。

加强测试质量监控结果的分析研究,在做好认真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改革教学管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评价和教学指导的科学化水平。淡化监控的评价功能,强化监控的指导与改进功能,发挥网上阅卷在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提高监控的科学性、准确性。

七、抓好高中教学工作

⒈认真规划。树立“高中三年一盘棋”的观念,在认真分析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好高中各个年级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抓好落实。

⒉开展调研。围绕集体备课、作业管理、讲评课效益等组织开展对高中的调研工作,了解高中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水平。

⒊分学科开展高三复习观摩研讨活动,着重研究各学科指向高考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与方法。组织教师参加市高三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活动。

⒋认真组织开展好高三年级测试。加强考试过程管理,对考试进行客观统计分析,为各项工作提供指导的依据。

⒌加强高三命题研究。以暑期举办的高中语数外命题高级研修班为契机,加强命题工作指导,提高教师命题研究能力。

八、加强教科研管理指导

切实加强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和实效。

⒈成立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对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领导、工作目标等提出具体要求。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出台《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和《学科课题过程管理指导意见》,进一步就学校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申报评审、管理指导等提出明确的运作规范。

⒉强化学科课题研究的有效指导。建立学科课题过程资料跟踪管理制度,发挥教科研工作对学校的指导与服务功能。以区域自主学习、质量改进等课题为抓手,促进学科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选好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点上的学校,加强研究工作过程指导与管理。同时,各个学科要以学科基地为依托,确定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⒊完成各项教科研常规工作。按照计划做好课题的立项、申报、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各级论文评比工作。

九、统筹协调各类教育

⒈职业教育。围绕课程改革,引导开展校本“主题式”研修活动,努力实现课程模式“企业化”、课程内容“项目化”、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课改促办学特色的突显,以课改促教学效益的提升。丰富活动载体,拓宽师生的视野,推进“名师工程”,扩大“双师型”和骨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改进技能教学方法和措施,推动学校技能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落实阶段性目标,确保学生考工合格率。全面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引导教师深入学习省厅颁布的《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和区教育局制定的《丹徒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镇江市综合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学进度建议》。本学期将对其执行情况作专项调研,促使学校在教学过程管理、环节管理上做到精细化、长效化。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⒉幼儿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着重围绕队伍建设、保教管理、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开展教研工作。要倡导学习,积极培育学习型组织,引导保教人员学习教育理论,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强化课程管理,提高园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加大区级教研和园本教研的力度,帮助教师解决保教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开展课堂教学专项调研,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为教师搭建活动平台,锤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规范保教管理,优化一日活动,提高常态下幼儿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各幼儿园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认真制订方案,预设研究成果,夯实研究过程,期末进行展示。

十、其他工作

在着重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珠心算实验研究、读书活动、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工作。

⒈开展好珠心算实验研究。把珠心算实验研究作为区域特色着力打造,按照《珠心算实验研究规划》,认真组织开展好相关活动,做好典型的培植与经验的推广工作,使全区珠心算实验研究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⒉继续推进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各校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读书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极创建“书香班级”和“书香校园”,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亲近书本,养成爱读书、好读书的习惯。本学期将在各校“校园读书节”评比的基础上举行“丹徒区小学书香校园”表彰活动,月份组织开展“丹徒区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比赛”。

⒊做好第七轮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工作。按照大市第七轮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的要求,做好区内相关学科基本功竞赛评比、选拔和指导工作。

⒋组织好专题教学研讨与评课活动。开展命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形式的专项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技能和素养。

第5篇:关于加强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

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绩

一、巩固发展“两基”成果,提高普及程度

本学期,以巩固学额为重点,落实巩生工作责任制,建立期初、期中、期末定期专项检查跟踪的工作机制,确保新生一个不漏,旧生一个不溜,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9.5%、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5%、辍学率控制在0.5%以下、小学按时毕业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提高了普及了程度,为全面深入实施课改和素质教育提供保证。

二、重视加强德育工作,活跃校园文化

工作中,我们突出“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工作方针,切实把德育放在工作的首位,以师德师风建设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旋律的系列活动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一学期来,为全面展示教育成果,活跃校园文化,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开展,举办了马甲中心小学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取得圆满成功,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开展以“班班有歌声”为主题的学校音乐周活动中,各校坚持“以歌育人,以情动人”的活动原则,扎实开展这项工作,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在各校活动基础上,马甲中心小学组织开展评比,推荐优秀代表队参加洛江区第六届中小学“学校音乐周”评比中荣获小学组第一名,为集体争得荣誉;以丰富职工节日文化生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五一”节前夕,组织开展马甲中心小学教工登山比赛活动。此外,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学生讲故事比赛,征文比赛,“两歌”评比,少先队活动观摩,辅导员知识竞赛等,把德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三、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推进课改实施

本学期,我中心的一年级课程改革围绕以下几方面有序、稳妥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加强集体备课,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一学期来,一年级的语文、数学两组加强有效的集体备课,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提高了各位实验教师处理教材和独立备课的能力。保证了每一课时都能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位教师再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修改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采用了“统一定内容,分头准备—个人钻研备课—个人主讲,集体讨论—深化吸收,形成共识”的操作程序,保证了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有检查、有总结、有记录、有效果,使每一位教师做到“心中有底”进课堂,把新课程理念和精神落实到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同时,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工作,要求实验教师在每一节课后应写好教学后记或反思,及时把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从更高层次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策略。

2、强化理论学习,培养学习型的教师。一学期来,我们继续组织学习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主的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等,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讲座活动。如:参加新教材培训、组织到河市中心小学听张文质及肖川专家的讲座。使实验教师进一步领会新课程、学习新课程、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程。帮助实验教师把握教改前沿,紧跟教改步伐,提高了教师们的理论水平,从而实现用理论支撑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向培养学习型的教师迈进。

3、坚持定期互相听课,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学习。本学期我中心一年级的语文科和数学科坚持定期的开课研讨制度,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寻找问题。采取“一人开课——全组参与听课——共同研讨、反馈——发现问题,寻找解决对策”的形式。促进了教师间互相学习、共同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经过一学期来的努力,教师们的备课、上课、评课的能力大有提高。

4、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课改教师的工作评价方案。为了充分调动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本学期我中心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的形式,采用分值计算的方法,对实验班的教师进行量化测评。经过全体实验教师的酝酿和讨论,于本学期末进行试行。

四、加强教学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配合区教育局开展的各项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学期中心举行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教研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如下:

1、青年教师“业务能手”竞赛。本次活动,全中心共有10位教师报名参加,中心经过上课、现场教学论文、近期教学论文及近三年来的参与先进个人的评选情况,客观公正地评选出六位教师参与区级的比赛。其中月娥、丽琴、淑兰三位老师荣获洛江区青年教师业务能手的称号,月娥师荣获全区总分第一名并参加泉州市的青年教师业务能手的比赛。

2、数学课堂优质课评比活动。共有4位教师报名参加中心级的评比。经过评比,选出秀慧、黎明两位老师参加区级的评比活动。其中黎明师荣获区级二等奖、秀慧师荣获区级三等奖的好成绩。

3、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本次活动共有9位教师参加中心级的比赛。中心经过评比,选出桂香、全成两位老师参加区级比赛。其中桂香师荣获区级二等奖。

4、参评高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比武。为了能够给教师们参加职称评定提供一个比较公平的平台,3月份中心组织了20xx年要参加小学高级职称评定的11位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比试。一是为了今后参与高级职称评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二也为教师们展示自己教学风格、教学能力提供了一次机会。从而促进了我中心的教研向多方向发展。

5、英语教师水平测试选拔。为了选拔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的教师参加市级的脱产进修培训,能够胜任小学英语教学。中心经过精心准备,公开报名、公开考核,共有11位教师参加测试,并选出三位老师准备参加市脱产集体培训。

6、小学生现场书画比赛。这是一次大型的、参与人数较多的现场书画比赛。各基层小学选派各项目选手参加比赛,中心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若干名,一等奖的学生参加洛江区的现场书画比赛。在全区的比赛中,杜玉琼、杜俊清、苏宏图获得一等奖;林碧花、苏一峰、杜智超、谢志威、林紫峰、谢姣娣获得二等奖;李小秋、林燕真、杜朗次、杜志宽、杜艺意、吴嘉斌获得三等奖。参加市级的比赛中,苏宏图、谢志威、林碧花三位同学获得市级三等奖。

7、小学生象棋比赛。为了能够在区级的小学生象棋比赛活动中取得好成绩,中心早安排、早布置,并举行了中心级的比赛,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选派优秀选手参加区级比赛,荣获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团体总分第三名,黄诗艺、吴慧真分别获得女子组第二名、第三名,肖昌炅获得男子组第四名的好成绩。

8、举行了“我讲自己事、我说泉州事”的讲故事比赛。并选派郑婧、杜振榜两位同学参加区级比赛,郑婧同学荣获区级第一名的好成绩。

9、中心举行了中、高年级的作文竞赛。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中心于4月份举行了中、高年级的作文竞赛,并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10、组织参加“海峡冰心杯”征文比赛。在区级评比中林媛媛获得一等奖;高慧琳获得二等奖;李丽婷、杜冬梅、获得三等奖。林媛媛、高慧琳的作品参加省级评比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

11、在校园文化方面,组织了对全中心各基层小学的音乐周评比,中心小学代表队参加洛江区第六届音乐周评比活动获得第一名。选派郑婧、杜稀凡同学参加洛江区校园歌手演唱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

五、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做好跟踪反馈

为了大面积提高我中心的教学质量,中心在4月份组织了期中质量抽查监控,各抽查了三年级的10个班级,五年级的9个班级,分别对三、五年级的语、数两科进行抽查测试。5月份对六年级的语、数两科也进行了毕业水平测试前的摸底测查。统一测查、统一评卷,并认真分析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提出建议,进行补缺补漏。为提高毕业班的毕业水平测试及一至五年级的期末综合测试成绩奠定了基础。期末质量监控表明,关于加强教学各项措施得力,整体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六、规范学校常规管理,提高管理层次

一学期来,中心继续组织人员下到各校对教师的计划制定、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情况进行检查,共同探讨,并督促教师们按照要求认真完成各项本职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为了迎接省级对农村中小学贯彻落实《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的执行情况,举行了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今年四月中旬,在梧峰小学举办马甲中心小学学校管理经验交流会,为各校提供学校管理经验交流的平台,从而促进了各校常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七、争创市级“优质园”,发展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延伸。本学期,以意绥幼儿园争创市级“优质园”为契机,大力加强幼儿园的建设,规范幼教管理,发挥中心园的窗口示范作用,逐步规范基层学校学前班的管理。鼓励规模较大的学前班申请注册,实行规范管理,争取幼教管理水平不断适应时展的要求。目前,就南、义山、四方、永安、文华等校学前班已通过注册。

八、开展学校综合治理,营造安全环境

安全工作事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安全工作无小事。一学期来,我们始终把确保学校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工作首位,抓紧抓实抓好。通过开展校园创安工作专项检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要求各校经常深入开展安全工作自检自纠,排查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广泛开展对师生进行各种安全教育,提高安全责任和防范意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保一方平安。本学期,针对学校安全工作,马甲中心小学下发了13号文件,旨在规范学校的安全工作,提高学校的安全防范意识;两次印发告家长一封信,引导广大家长教育子女,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针对学校周边存在的池塘、交通等的不安全因素,中心小学统一制作、下发安全警示牌150块,在危险的地方进行警示。要求学校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早会、板报、宣传栏等场合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邀请公安、司法、卫生等部门举办讲座,内容涉及防火、防电、防盗、游泳、交通、饮食卫生等。切实把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九、加快学校布局调步伐,整合教育资源

为了谋取学校的长足发展,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我们主动争取各级投入,向社会多渠道集资,致力于校园建设。由区、镇两级投入兴建的彭殊小学改建工程已于学期初竣工并交付使用,实现与彭殊分校的合并,通过举行隆重的落成庆典活动,筹集办学资,改善办学条件,创建学校电脑室,对学生课椅桌进行全部更新及其它配套设施;“三新小学”工程建设,现已完成主体教学楼封顶,将于秋季如期交付使用,实现新民、新建、新生三校的合并计划;由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泉州分公司捐建的梧峰小学又一教学楼现已进入主体教学楼的施工建设;义山小学危房改造项目,现已完成校址确定、征地、理赔、建设方案规划等前期准备工作。另外,一些学校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改善。至此,学校教育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整合、优化。

十、健全组织机构建设,增强工作活力

建立健全群团组织建设,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的领导,引导其围绕支部工作中心,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顺利进行党总支部及其所属分支的换届工作,成功召开第五届教代会三次会议,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增强了工作活力。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我们成功举办了马甲中心小学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马甲中心小学学校管理经验交流会,荣获洛江区第六届中小学“学校音乐周”评比小学组第一名。在教育教学竞赛评比和学生的知识竞赛评比中,师生参加省级各项竞赛评比获奖8人次,市级15人次,区级52人次,入选市级论文汇编近10篇,区级论文汇编30多篇。

存在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事业发展仍然滞后,中心小学当前首需建设改造的项目多、资金缺口依然较大;师资队伍数量基本满足,但结构不尽合理,教师的教育观念尚未根本转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优化,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质量测试成绩还不够理想,幅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课改工作刚刚起步,力度不大,迷茫、困惑较多;教研氛围不浓,教师参与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性欠佳等。

在今后的工作应着重向以下几方面努力:

1、继续巩固发展“两基”成果,努力向“双高普九”目标迈进。

2、进一步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步伐,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3、课程改革工作应向深度、广大方向发展,保证我中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4、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增强教学教研氛围,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教学教研活动,促使教师们向学习型、专业型方向发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