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残疾人档案管理范文

残疾人档案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残疾人档案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残疾人档案管理

第1篇:残疾人档案管理范文

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是残疾人补偿和改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生活参与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2014年,我市将以新建五个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租借点为契机,继续努力,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扎实推进各项残疾人康复工作,积极探索辅助器具服务新理念,建立辅助器具服务的长效机制,发挥示范作用,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根据州残联2014年度"以奖代补"实施方案,特制定《**市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租借点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项目意义

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是残疾人事业"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帮助残疾人补偿和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和日常生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积极探索、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市残疾人辅具适配工作,根据省残联有关文件精神,市残联决定选择市残联本级、**乡、准东街道雪莲花社区、**街道**苑社区、博峰街道有色苑社区开展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租借点建设。旨在坚持辅助器具服务覆盖全市,覆盖六类残疾人,服务方式坚持科学化、专业化,服务深度与服务广度相结合,走出**市一条个性化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之路。

二、适配指标

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坚持"以残疾人为本,让残疾人满意"的服务理念,实行"菜单式适配,个性化服务,专业化康复"科学方法,不断提升我市残疾人工作者为残疾人提供辅具服务能力与水平,在全面摸清残疾人康复需求的基础上,为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指标如下:市残联本级、**乡、准东街道雪莲花社区、**街道**苑社区、博峰街道有色苑社区各分配成人手摇轮椅、儿童轮椅、座便器、拐杖等。

三、项目对象

1、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市居民,以肢体残疾人为主,并适当考虑未办证中老年行动不便者以及短期需要辅具的摔伤、扭伤等人群。

2、家庭收入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或生活相对困难的肢体残疾人优先考虑。

四、项目经费

项目平均每个站点投入辅具价值9600元,建立登记台账。

五、项目要求

1、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租借点工作在市残联领导下,由市残疾人康复科具体承办。相关乡(镇、街道)残联选派专人负责本辖区项目的组织实施,根据项目要求制定本辖区项目工作实施办法。

2、坚持科学适配原则,相关乡(镇、街道)残联负责对残疾人的评估定性、适配定方、服务定项。

3、项目工作要与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社区康复训练指导结合起来,以增强残疾人社会参与能力,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六、工作流程

1、相关乡(镇、街道)残联深入残疾人家庭,在前期市残联摸底基础上,深入做好有适配需求残疾人的摸底筛查工作,根据残疾人的康复要求和适配服务的许可条件,提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对象名单。

2、市残联康复科对相关基层残联申报的适配服务对象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科学评估,填写有关表格。

3、经评估后,需要适配辅助器具的救助对象,由本人或其监护人填写《**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申请表》,经各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租借点盖章确认后,统一报各乡(镇、街道)残联。

4、相关乡(镇、街道)残联须遵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将拟批准的适配对象名单确定为适配对象。

5、市残联康复科按照各乡(镇、街道)残联确定的适配对象配发辅助器具,做好产品的使用指导,并对救助对象适配辅助器具产品进行跟踪回访,了解辅助器具使用状况和产品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有关情况记入档案。

七、工作要求

1、市残联康复科负责辅助器具产品的接收、发放、登记等工作,按照物资管理规范要求,建立相关制度,设立专门台帐,保存相关凭据和工作记录。

2、相关乡(镇、街道)残联负责受益人的档案管理,各乡(镇、街道)残联申请表、汇总表应于每年11月10日前报市残联康复科,并及时录入适配对象信息。

3、相关乡(镇、街道)残联要积极落实受助残疾人的筛查、档案管理等方面,要重视对项目的绩效评估,注意收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普及辅助器具知识,提高项目知晓度,让政府和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事业。

第2篇:残疾人档案管理范文

主任

中心机构社区培训用品用具

专管员康复康复指导员配发残车

指导员指导员专员

二、岗位职责:

主任

参与本区(县)残疾人康复配套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承担对社区康复站(点)、街道(乡镇)残疾人服务社、居(村)委会残协的业务指导工作。

负责本区(县)残疾人康复训练和康复服务的实施工作,参与各类指标任务的汇总和统计。对中心成员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

负责向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拟制订本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提请聘任或解除本机构的成员。

负责本单位的日常工作。

指导本区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综合调查、残疾人康复需求评估。建立残疾人康复档案,管理残疾人康复信息,掌握本区康复资源,制定康复工作管理制度等工作。

负责康复项目的业务经费和康复训练与服务补贴经费的申报和使用工作。

承担本区(县)各类残疾人康复工作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参与本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质量验收的组织协调,承担对本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考核评估的具体实施。

在本区县开展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承担对残疾人及其家属、志愿者的康复教育工作,组织本区各类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组专家提供康复技术支持、开展康复咨询服务工作。

组织与同行的交流。

承担上级主管部门和残康办委托的其他工作任务。

中心专管员

负责各种资料与文件的收发、整理及保管、存档。

申请、下拨各项康复专项经费。

组织、筹备会议,并负责会议签到、考勤。

组织中心内部联谊活动,增进内部团结。

对新成员进行培训。

与基层各残联组织、各康复机构进行联系与交流。

完成上级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机构康复指导员

联系召开残康办、专家技术指导组会议。

下达本区年度机构康复任务指标数,下发、收集、整理康复训练档案,交中心专管员存档。

对机构康复训练的质量进行跟踪,及时反馈信息。

利用各专门节日,组织机构进行各种形式的残疾预防、心理健康宣传活动。

向各康复机构征集课题,关注我区主要康复机构的课题研究动向。

完成上级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社区康复专管员

下达本区社区康复任务指标数,收集、整理各种社区康复服务档案,交中心专管员存档。

组织召开社区康复员工作例会,布置各项康复任务。

负责进行相关的调研工作和各类社区康复主题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订阅相关期刊,整理各项社区康复服务资料,参与社区康复的科研课题。

兼任社区康复服务信息员,广泛收集各类社区康复服务动态信息,负责策划、编辑、印制社区康复服务导报。

参与对社区康复工作的考核。

完成上级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人物。

培训指导员

承担中心的各项培训业务,收集、整理各项培训资料,交中心专管员存档。

指导各社区康复管理、技术培训工作,配合各社区进行必要的康复保健知识的宣传。

与区残疾人康复专家技术组建立长期友好关系,为中心的基层康复培训工作争取外部支持。

维护、管理O-18岁残障儿童数据库,做好信息采集、输入、统计工作。

负责中心的宣传及对外联络工作,树立中心形象。

完成上级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用品用具配发、残车专管员

下达残疾人用品用具、残车更新、年检任务指标。

组织做好残车更新、年检工作,按时完成市交办任务。

做好用品用具的配发、统计和汇总工作。

组织联系区用品用具个性化配发评估专家进行个性化评估,做好用品用具个性化配发工作。

负责区用品用具供应站的日常管理工作。

完成上级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会议制度

本中心会议分理事会议、全体会议、社区康复联席会议和工作例会。

理事会议每年召开两次会议。由理事长负责召开。总结工作经验,制定工作方向。

全体会议由主管部门分管领导、中心主任及全体成员参加,每月定期召开,贯彻理事会议精神,汇报中心近期工作情况及自查各自工作。

社区康复联席会议由主任、中心社区康复专管员、中心培训指导员、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社区康复指导员和各街(镇)社区康复员参加,每月召开一次,总结近期工作,开展业务培训,布置工作任务。

工作例会由中心主任主持召开,每周召开一次,安排近期工作

各项会议必须贯彻严肃、认真、高效、有序的原则。

各项会议做好考勤和会议记录,与会者不得无故迟到、缺席,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者应事前请假。

四、日常工作制度

(一)上下班

工作时间:每周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下午13:30-17:00。

由中心专管员负责日常考勤工作。

工作时间内注意个人形象,不迟到,不早退。

事假:请假半天的,须征得中心主任同意,请假半天以上至三天以内的,须征得上级主管部门——残联分管理事长同意;请假三天及以上的,须征得残联理事长同意,并办理书面请假手续。一年中累计事假不得超过十天,超过十天按矿工处理。

(二)接待

接待时间:每周二至周四上午9:00-11:00

对有事询问的残疾人、同行及其他来访人员应热情接待,妥善安排,维护中心形象,营造良好声誉。

接待残疾人时,做好接待记录,对符合政策的要求,在规定办结时间内办理完毕,遇到重大事件不能解决时,应尽快与主任联系,将详细情况上报,不与残疾人发生争执、争吵。

接听电话要有礼貌,文明用语,电话不作私用,办公室不作私人会客场所。

对不在接待时间内来访的残疾人也应做好接待工作,并告知其接待时间。

(三)其他

各种证明、请示、报告、介绍信、经费申请及协议书的盖章必须经主任同意,并做好登记,做到有据可查。

工作人员应节约用电,做到人走关灯、关空调、关电脑、关饮水机。

五、财务管理制度

本中心经费来源为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区残疾人保障金及其它合法收入。

所有经费收支须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在理事会上公布,由主任监督、查阅。

使用经费时,都必须先作好经费预算,报主任审核,经上级主管单位——区残联理事长同意后才给予报帐,对犯有财务错误的成员应从严处理。

大型会议、活动的高额经费应由主任制定相应的收支细节,写出书面报告,交区残联理事长审批。

会议、活动结束后,对相关财务进行严格审核,由活动责任人收集整理本次活动的发票、收据,检查是否有效。

六、人事档案制度

(一)录用

本中心录用的成员,采用公开招聘、严格考核的办法,在编制限额内按照所需职位择优录用。

本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各成员须德才兼备,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和协调能力。

(二)考核

总体要求:工作热情高、工作能力强。对每个干部、成员进行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任期考核,平时考核作为任期考核的基础,任期考核作为本中心决定奖惩、续聘以及辞退的依据。

考核办法:考核成绩分四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考核周期为每一年一次,考核结果经理事会讨论通过,若中心成员两次被评为较差,将予以辞退。

奖励:本中心对忠于职守,积极工作,表现突出的成员进行奖励。

(三)档案

档案分为文件类、会议记录类,工作计划类、工作总结类、策划书类、个人档案类、特色工作类等。

本中心专管员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对各种文件、会议记录报告及其它形式的材料进行管理分类、归档,由中心专管员负责管理中心业务档案。并对各项工作进行综合总结。

个人档案建立中心成员档案,由上级主管单位区残联办公室负责管理个人档案,做到每个中心成员都有个人档案。

工作档案中心各成员每年初须向中心专管员递交详细的工作计划,每次大型活动后应递交工作总结,作为工作档案。

七、附则

中心各项工作都必须按照此工作制度执行。

第3篇:残疾人档案管理范文

一、提高对民生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民生档案是机关、社会组织形成的与人民群众直接利益密切相关的专门档案。主要包括产权改革、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等民生领域中形成的各类涉民档案。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好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民生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效地开展民生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可以在处理经济纠纷、化解邻里矛盾、开展司法调解、提供服务保障等项工作中有可靠的资料依据,为妥善处理突发性、,努力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为维护我市社会稳定、促进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立民生档案资源体系

民生档案来源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种类较多,内容丰富。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是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

1、抓好民生档案资源源头建设。民生档案主要涉及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贫有所扶等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不同载体的各种文件资料。民生档案主要包括:产权类,土地(山林)承(延)包流转确权合同、土地征用、房屋产权、城市拆迁、宅基地审批、危旧平房改造等。保障类,养老、失业、工伤、医疗、新农合等。救助类,城乡低保、社会救济(助)、收养、孤老、残疾人管理等。社会管理类,换届选举、劳务输出、人事、就业再就业、复转军人安置、婚姻登记、计划生育等。上述民生档案形成部门、单位要抓好民生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将民生档案作为本单位档案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档案管理制度和业务标准,明确民生档案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要求,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民生档案齐全完整,不散失、不损毁。民生档案专业性强、资料量大的部门或单位要建立专门档案库(室)。要严格执行档案移交进馆制度,按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部署,将具有查考价值的民生档案按期移交进馆。开展民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单位,要做好民生档案数据库数据备份工作,并向地方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备份数据。

2、加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档案室是民生档案收集、保管和利用的最基层单位。在加强和规范农村乡镇、行政村档案室建设的基础上,注重收集换届选举,政务公开,土地(荒山)承(延)包、流转、租赁、出售,林权改革,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各类涉农保险,计划生育等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档案资料。城市街道、社区注重收集城市低保、“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管理等民生档案。

3、加强国家档案馆民生档案资源整合。各级国家档案馆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馆藏收集范围,不断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建立面向民生的多元化档案资源体系。对涉及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产权类、保障类、救助类、社会管理类等重要民生档案及时接收进馆。

三、健全民生档案管理体系

加强民生档案的管理,确保民生档案安全保管是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头等大事。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民生档案的管理,健全民生档案管理体系,逐步实现民生档案管理规范化。

1、各民生档案形成部门、单位要把民生档案工作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要把做好民生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及时协调解决民生档案工作中的问题,抓好民生档案工作的检查、部署和落实。要保证民生档案专项经费的投入。要加强对所属基层单位民生档案的行业监督管理,指导所属单位做好民生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工作。

2、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依法监督指导职能,加强对民生档案形成部门、单位的业务指导与监督检查,促进民生档案规范化管理。一要积极指导建立民生档案。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深入有关行业和部门,摸清情况,做好民生档案调查和登记工作,界定各行业和部门形成的民生档案种类,本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展到哪里,民生档案工作就延伸到那里的原则,积极指导建立民生档案。二要建立健全民生档案管理的法规和制度。民生档案来源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种类较多,内容丰富。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共同研究,联合制定相关办法,采取有力措施,将各类民生档案的管理纳入到档案基础业务建设范畴。三要严格归档制度。要做到与民生有关的文件材料得到及时收集与归档,确保民生档案及时建档,有效管理,保证各个行业或部门形成的民生档案的齐全完整,为服务民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

3、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要加强对已有各类民生档案的管理。有条件的县级国家档案馆要设立民生档案专门库房,优先进行整理编目,实现民生档案规范化管理,为服务民生提供快捷、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四、完善民生档案利用体系

为群众提供民生档案,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是档案部门的法定义务。各级各类档案部门要认真做好民生档案的利用服务工作,规范民生档案利用制度,为群众提供快捷优质服务。

1、深入挖掘现有馆藏各类民生档案资源。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蕴藏有许多具有现实利用价值的民生档案信息,要认真梳理,摸清馆藏民生档案的种类和数量,结合民生档案利用工作的实际情况,本着“先用先整、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快馆藏民生档案整理、审查及开放步伐,为使民生档案及时服务人民群众打下良好基础。

2、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发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各级档案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如编制各种民生档案的专题目录、汇编党和政府改善民生方面的政策、利用新闻媒体和档案网站宣传介绍馆藏民生档案信息等手段,有效地开发民生档案资源服务民生。

第4篇:残疾人档案管理范文

民生档案除了具有一般档案的共有特性,还拥有一些独特的专有特性。一是类型多,分布广,数量大。由于民生档案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档案内容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呈现多种类型,出生户籍、人事调动、养老保险、社会医疗、婚姻登记、教育考核、犯罪记录、住房拆迁、工商注册等部门都会产生海量的民生档案,这些档案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内容多样,数据巨大,受众群体人数多,服务机构触及多领域,从中央到省、市、乡镇的各政府职能部门到各事业单位、公益性的社会团体都管理着大量的民生档案。二是关注度高,独立性强。由于民生档案与公民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是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而存在的,因此民生档案作为维护自己权益时最有利的武器成为众多档案之中被民众普遍关注的一种档案类型。同时民生档案在有关民生专业性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和作用,例如某些社区档案(低保户,残疾人等)只是小区开展的针对特定群体的专项调查,与其他的档案不具备必然联系。

因此,民生档案在其形成过程及管理方式等各方面都表现出突出的独立性。三是动态更新,隐私性强。随着我国社会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大量的民生档案需要不断增加新记录、新材料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比如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婚姻状况、人事政策、购房信息、纳税记录、独生浅谈民生档案建设文/高绮梁艳子女档案等大量民生档案数据都是处于实时更新的状态。同时也由于这些档案信息与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一旦被公开,极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严重危害到自身和财产安全,因此民生档案具有较强的隐私性,必须加大民生档案安全的保护力度。

2.我国民生档案管理的发展现状

取得的成绩:由于我国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为民生档案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及资源投入,促使我国的民生档案建设初见成效。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报告并结合自身工作总结近年来民生档案工作取得的具体成绩:(1)民生档案工作的行政法规建设与监督管理体制初步形成,管理体系更加系统和规范。(2)民生档案的资源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各部门的职能分工更加明确,建档和归档工作扎实推进,资源整合进一步推进。(3)民生档案的硬件配套设施得到改善,数字化建设逐步开展。(4)民生档案的服务技术发展迅速,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改善,服务效率不断提高。(5)民生档案馆服务满意度提高。因能及时和有效的满足民众的需求,民生档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第5篇:残疾人档案管理范文

(一)指导思想不明,人本理念欠缺

目前普通高校学生管理提倡“以人为本”,但是并没有真正把残疾学生这一群体纳入正常的教育秩序中,使残疾学生的管理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全纳教育”理念提倡关注所有学生的需求、学习和参与,关注集体,关注合作,而残疾学生作为普通高校里的一名成员,应该受到关注,他们的需求应该得到重视。显然,当前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在这方面的理念是十分欠缺的。

(二)管理缺乏系统性

由于理念上的模糊,导致了对于残疾学生的管理缺乏系统性,只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于残疾学生无法参与的“正常”学习活动,给予免除。如体育课,给予了“免考、免测”的政策,对于无法继续进行专业学习的,给予了“转专业”的政策,并没有从创造条件、为残疾学生提供系统服务的理念出发,系统性地考虑到残疾学生在学校的整个学业过程的需求,没有建设一套涵盖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的完善的管理与服务体系。

(三)服务体系不能满足残疾学生需要

1.生活保障有待改善

(1)无障碍设施建设滞后

笔者在一项针对于学生宿舍、教学楼等场所有没有无障碍设施的调查中,受访的65位残疾学生中,有60位学生回答“没有”。由此可以看出,普通高校目前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给残疾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用其中一位受访学生的话说就是“这不仅是物理上的障碍,而且是心理上的障碍。”

(2)生活困难的残疾学生经济救助缺乏制度的保障

在调查中,学生和老师都持同样的观点———由于没有专门针对残疾学生的管理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只能给予适当照顾,这给生活困难残疾学生的经济救助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适当照顾”的度在哪里,没有依据。

2.教学没有体现差异性

在对残疾学生进行的教育及培养政策现状的调查中,所有的受访学生都表示学校没有专门针对残疾学生的培养目标;超过七成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对残疾学生的学业评估采取灵活的评估方式;在一项“学校有没有针对残疾学生的课堂辅助支持系统?”的调查中,所有的学生都表示没有。

3.康复保健十分松散

目前普通高校对于残疾学生的康复保健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的管理都十分松散。受访的10所普通高校都没有适用于残疾学生的专用体育器材,也没有专任的保健指导老师;在接受调查的残疾学生中61.5%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安排适合于其运动的项目,67.7%的学生对目前的“体育免考”制度表示不支持。在心理辅导方面,有50.7%的学生不清楚学校有心理辅导机构跟辅导老师,90.8%的学生表示没有接受过心理辅导。就业服务缺乏针对性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先天条件处于劣势的残疾学生比健全学生更需要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但在对毕业班13名残疾毕业生的调查中,100%的学生都表示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没有专门针对残疾学生进行指导;在一项针对“就业指导中心对残疾学生的就业有没有帮助?”的调查中,8.3%的学生表示“有很大帮助”,30.8%的学生表示“有一定的帮助”,46.2%的学生表示“帮助不大”,14.7%的学生表示“没有帮助”。

二、普通高校残疾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普通高校残疾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

以全纳教育思想为导向,倡导“残健一体”的普通高校管理理念,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改革和完善当前的教育模式,着重解决残疾学生生活、学习、康复、就业中受限制的问题,着力创造“最少受限制”的环境和条件,为残疾学生提供方便其生活和行动的设施,并提供多样化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需要,提高残疾学生生活的自由度、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的主动性。以构建“残健一体”的教育模式为出发点,通过“1+4”的思路进行探索,即打造1个基础平台,包括机构设置和资金保障;构建4个子系统,包括生活、学习、康复、就业四个方面,确保每一位残疾学生的教育权益得到保障。

(二)普通高校残疾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1.建设残疾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基础平台

(1)成立残疾学生管理服务机构当前,普通高校中没有一个专门负责残疾学生管理服务的机构,使得残疾学生的管理出现涣散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学校应成立一个全面负责学校的残疾人事务的管理服务机构,实现与残联工作对接,协调学校各部门贯彻落实残疾学生包括生活、学习、康复和就业等方面的事务,负责组织学校各个相关的老师和教辅人员进行残疾人教育及服务的培训工作等。

(2)设立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目前高校普遍都还没有形成一个残疾人高等教育投入的政策保障机制,难以满足残疾人高等教育不断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和加速发展的需求。为了解决残疾学生教育成本的资金来源,学校一方面要加大残疾学生管理服务的教育经费使用投入比例,加强监督,专款专用;另一方面通过与各种社会力量合作,如各种慈善机构、个人慈善家等,成立残疾学生专项教育发展基金,保证残疾学生教育所需的资金来源。

2.建立健全残疾学生生活保障体系

(1)构建生活物理空间无障碍环境无障碍环境对于残疾学生来说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障,学校应把构建生活环境无障碍列入到残疾学生生活保障管理体系的范畴之中,切实将构建残疾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最少受限制”落到实处。坚持通用设计和个性化设计相结合的原则,在通用无障碍设施的基础上增加每位残疾学生个性化的需要,普通高校残疾学生人数不多,要做到这一点还是比较可行的。无障碍环境要覆盖学生宿舍、校园道路、教学楼、图书馆、学生饭堂和体育场所等。

(2)健全生活困难残疾学生经济救助保障机制由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2个部门联合颁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残疾人家庭子女及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要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可普通高校在实际的工作中却没有相应的规定。因此,学校应将以上的规定写入到学生申请助学金的文件中,成立专门的残疾学生助学基金,在支助力度不能惠及每一位贫困学生的情况下,保证每一位贫困的残疾学生能够得到保障。

3.建立残疾学生差异化教学管理体系

(1)构建残疾学生差异化教学体系和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在课程设计方面:建议从残疾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三方面入手进行课程的设计,尽量避免让听力障碍学生跟着健全学生一起学习英语口语和训练英语听力、让肢残的学生同健全学生一起进行军事训练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增加与残疾学生就业方向相关的强化课程、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课程。在学时安排方面:建议根据每位学生的差异性,安排不同的学时学习,增强学习效果。在学制安排方面:采取弹性的学制制度,除了可延长学制外,还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采取2+2的学制培养模式,2年的本科预备学习再加2年的本科专业学习。

(2)为残疾学生的学习提供辅助支持残疾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些辅助设备和资源,因此,学校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引进和开发各种辅助设备,使残疾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包括:引进各种学习辅助软件、硬件设备;完善特殊教育图书馆资源;建立研发残疾学生学习辅助设备激励机制等。

4.改革康复保健管理体系

(1)改革残疾学生体育课的免考制度建立残疾学生体育运动能力评估体系,并在评估体系下进行针对性的保健和康复训练指导。成立残疾学生运动能力评估小组,负责制定残疾学生运动能力评估体系,对残疾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估,并制定出每位残疾学生的体育课教学计划。课堂上按照教学计划进行个别辅导,进行有针对性的保健和康复训练,让残疾学生能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学期末再对照运动能力评估体系对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为期末考试成绩。

(2)建立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并建立档案。由心理导师制定评估量表,定期对每一位残疾学生做一个心理健康测试和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的辅导,并建立起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将有利于残疾学生对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通过对照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到自我调适心理状况的办法,对于以后走出校门,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5.完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

(1)建立残疾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专人负责制为了使残疾学生能够成功就业,残疾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应采取专人负责制,负责为残疾学生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就业市场信息搜集与、就业岗位开发、就业信心辅导、就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对残疾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就业指导,使残疾学生能够在指导中获得真正有帮助的信息。

第6篇:残疾人档案管理范文

__镇民政(残联)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服务民生”为目标,镇民政(残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民政工作

(一)认真落实社会救助政策,扎实开展城乡低保对象全面核查工作。

1、为进一步规范完善城市低保工作,实施动态管理;今年市社会救助局在我镇全面开展城乡低保核查工作。镇民政办及时向领导汇报,结合实际认真拟定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程序和步骤;3月初召开全镇民政工作会议安排布署,各村(社区)全面开展宣传,办宣传公示栏17个,写宣传标语226条;按照“社区(村) 自查、镇民政办普查,市低保局面对面登记调查” 的工作要求,扎实开展核查清理。市低保局和镇民政办工作人员在与低保对象面对面调查时,做到“二看一听”,即:看低保对象精神面貌,看病历或残疾资料,听低保对象陈述其家庭收入情况和现状。通过面对面调查登记,停发7户12人、调减保障人口91人、调增保障人口一人。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疑问的28户低保户,低保局和镇民政办一并进行了入户核查,通过入户核查,核定不符合条件4户7人。面对面调查登记和入户核查后,市低保局领导召集民政办及相关人员召开评审会议,全镇678户1281人低保对象清退15户27人。

2、扎实开展农村低保过渡城市低保工作。按照市低保局要求,4月上中旬,镇民政办对全镇农村低保过渡为城市低保进行复查,通过查看申请审批表及档案,召开座谈会,并严格按照新增城市低保户的程序进行入户调查走访,村、镇两级评议公示。全镇原有农村低保户262户460人,通过复查,停发4户6人,调减保障人口2人。农村低保符合过渡城市低保条件258户452人。全镇通过核查现共有城市低保921户1616人。其中因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纳入583户895人,因残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纳入269户 642人,因计划生育结育并发症纳入6户7人,三无人员72人。通过核查限期保障对象41户102人; 续保户中有退休收入6户 13人。

3、严格程序操作,保证公正公平公开。一是对新增城市低保对象进行入户调查,并实行镇村两级民主评议听证公示制。全年共受理申请户94户,民主评议听证通过37户。二是对全镇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亲属享受低保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核实,全镇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亲属享受低保36户,均符合条件并已全部上报备案,还了低保经办人员一个清白,给了群众一个明白。

我镇城乡低保核查和农村低保过渡城市低保工作得到市社会救助局高度赞誉。

(二)切实掌握困难群众信息,确保救助政策惠及困难群众。一是按照市民政局启动的医疗救助“一站式”便民服务工程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医疗救助制度,扩大救助的覆盖面,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和定额门诊救助相结合,提高城乡低保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的可及性。一年来事后救助惠及困难群众23人次,支付医疗救助金9.2万元;发放城乡困难群众慢性病门诊费40人次2万元。二是对全镇城市、农村低保对象全年发放生活补贴、物价补贴等补助资金107.28万元。三是对因灾、因病等原因造成家庭困难的特困户及时予以救助,镇级发放临救资金74户3万元。对患重大疾病家庭特别困难的对象上报市局实施临时救助33户3.3万元。四是对全镇69户农村五保对象发放临救补贴资金7.1万元。五是对3户低保户子女录取大学的实施了助学救助,每人救助20__元。并积极为107名困难学生出具贫困证明,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三)密切关注灾情,扎实做好救灾救济工作。一是派员参加省民政厅组织的防灾减灾培训,防灾减灾专业知识明显提升。二是对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灾民加强救助力度。我们要求村、场、社区召开村(居)民代表会议对受灾困难户进行评议,对评议出的救助对象进行公示。一年来,救助灾民977户发放救助金共计32万元。三是及时上报灾情。针对我镇持续高温干旱,致使大秋作物不同程度受灾,全镇85300亩,大秋作物成灾面积65000亩(其中玉米5.5万亩、棉花1万亩),绝收面积近20__0亩,直接经济损失达3950万元。造成我镇邵冲村251人饮水困难。自6月20日至8月初,我镇降雨量共计146.3毫米,是有记载以来的最低降雨量。镇民政办及时进村入户核查灾情,经调查全镇受灾5152户,需救助总人口19608人,需口粮救助人口19608人,需粮食数量176.47万斤,患重病特殊困难群众需>!

(四)强化服务,提高五保供养水平。民政办对全镇五保户和三无户再次入户调查,经调查核实,全镇“三无”和 “五保”供养对象共计 69人,全部实行了集中供养。一是进一步改善环境面貌。镇党委高度重视福利院工作,今年争取省危房改造资金60万元配套5万元对福利院进行了改善,新建

办公室、门卫、厨房,维老人宿舍,绿化环境,同时争取15万元对及福利院新建一座沼气池。让供养对象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二是供养对象生活有极大改善。为供养对象添置电视机及家具。更换了床上用品“三件套”,早餐实行多样化,中晚餐保证荤素搭配,保障老人24小时有开水供应,为老人添置春夏秋冬衣服各一套。三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了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建立了院务管理、财务公开、安全管理、饮食管理、卫生护理、值班、院民请销假等制度,并将规章制度一一上墙,保证福利院工作人员人人头上有责任,个个身上有担子,确保了用制度管人管事。四是工作人员积极性有进一步提高。年初,镇党委、镇政府考虑福利院工作人员利益,为工作人员提高工资标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爱心、责任心和事业心进一步增强,得到了供养人员一致好评。今年,在各级领导视察和检查中,我镇福利院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五)加强殡葬管理工作,积级推进公益性公墓试点工作。一是组织召开各村(场)、社区民政委员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市民政局召开的全市殡葬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镇殡葬管理工作,为实现“三无”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扎实做好杨林公墓移交工作。根据镇党委安排__镇村划片建立公益性公墓,河东、河西片各建一个的要求,民政办会同土管所历时二个月对杨林公墓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形成情况清楚、数据准确、建议科学的调查报告,为镇党委、镇政府决策提供了有一定分量的依据,镇党委、镇政府决策将杨林公墓整体划转镇南村管理后,我们完善资料,做好了资料归档工作。杨林公墓于__年6月7日正式划转镇南村管理,公墓定性为公益性公墓。今年全镇死亡人员共计121人,其中男80人,女41人,火化率100%。为6名农民身份死亡对象办理了丧葬补助手续,补助丧葬费共计0.5万元。杨林公墓落葬23例。

(六)掌握重点优抚对象信息,扎实抓好优抚工作。一是对全镇68名重点优抚对象建立了信息台帐,掌握重点户三难问题;3名重点优抚对象治病难问题得到解决,送他们到宜昌市优抚医院治疗疗养,二名优抚对象解决住房难。二是对重点优抚对象办理了__年度的医疗保险;并为39名1953年以前参业到企业工作的退休人员办理职工医保。三是对38名重点优抚对象上门走访慰问,关心他们的生活、身体状况,使他们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四是认真完成了全镇优抚对象调查核实工作。全镇93人,其中在乡老复员军人28人,烈士子女3人、残疾军人9人、解放前老党员1人、参战参士24人、烈属4人、60岁农村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24人。

(七)增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力度,提高村民满意度。今年来我办切实加强对村务公开工作日常监督,明确监督委会职责;并定期收集村民、法人等对村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要求各村定期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公开事项,解决实际问题。规范设置村务公开目录,公开“三资”管理、计划生育、民政、惠农资金、党务公开、其他事项等基本内容,内容真实、全面、具体。今年我办分三次检查村公开栏,并将检查情况及时与村联系并监督落实。通过固定公开栏、宣传资料、村民会议等形式公开,做到规范、实用、明了。做到公开时间及时,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今年各村各项事务管理有序,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没有因村务不公开或民主管理不落实而引发的村干部违纪违法或群众来信来访等问题。

(八)认真做好老龄和孤儿救助工作。一是落实80周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全镇80周岁以上664人。发放资金377550元,98周岁以上2人,发放百岁老人高龄生活补助资金0.72万元。二是为6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50份。三是为5名孤儿发放生活补助金5.16万元。

(九)强化宣传工作。一是做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在政策的执行和落实上做到不走样;二是善于梳理、总结工作中出现的典型和经验,及时向各级网络媒体投送稿件,采用信息95条。

(十)认真做好上访接待工作。认真做好耐心细致的政策解释工作,我办共计接待政策咨询和上访56人次,确保了全镇社会稳定。

二、残联工作

(一)扎实开展对残疾人关爱行动。一是扎实开展全国第二十三次助残活动。我镇共计参加助残日活动单位16个,参加助残人数50余人,投入资金1000元,慰问残疾人家庭5户,为残疾人办实事29件,志愿者参与助残16人,组织残疾人为社会服务80人,选送3名残疾人参加市残联组织的残疾人运动会;8名残疾人参与残疾人就业招聘会。在全国第二十三次助残日活动中,受惠残疾人数100余人。二是深入开展机关干部联系帮扶残疾人活动,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低保范畴,全镇有475名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享受城市低保政策。三是认真开展对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的入户调查工作、我镇4户贫困残疾人享受政策;五是强化服务为24名重度残疾人办理居家托养工作;六是核实特困残疾117户并为他们办理生活补助工作。

(二)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我们按照市残联要求,以学习宣传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为主题,抓住“全国助残日”和重大会议时机,广泛宣传残疾人自强典型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通过宣传,在社会上营造了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三)抓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

。一是康复工作富有成效。完成白内障初步筛查工作,本着“发现一例、救治一例”的原则,全镇参加筛查人数180人,查出符合条件动手术的白内障患者89例。二是发放残疾用品用具 29 件。其中:轮椅4辆、盲杖5副、盲表5块、掖拐5副、拐杖5副、座便器2个、助听器 1个、助行架2个;三是核实上报0—6岁儿童抢救性救治4名;四是认真做好100名残疾人换发第二代残疾人证工作,截止目前共计换发第二代残疾人证1008人。五是调查核实残疾人子女及残疾学生“金色阳光”初升高统计上报工作。全镇符合条件3人。六是积极为5名残疾人争取无障碍设施项目。

(四)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增强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

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加大。积极组织残疾人开展技能培训,全镇参加农业技能培训 251 人,培训结束后,市残联免费为残疾人发放了玉米、棉花、水稻等优质良种。使残疾人感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注、关心和关爱。

三、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我办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民政(残联)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加强培训学习。二是基层民政(残联)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能力与新时期民政(残联)工作还不相适应,服务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建档建制的费用有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政(残联)档案管理工作。四是福利院服务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__年工作打算

__年,我们将克服工作中的不足,采取得力措施,扎实抓好各项工作。

一、密切关注灾情,认真做好灾情调查、核实上报工作。

二、扎实做好新增城市低保户的入户核查和评审听证工作。

三、切实做好城市低保户大病救助及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工作。

四、认真抓好农村五保对象服务工作。加大国家对福星工程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重点抓好福利院的内部管理工作。一是民政办与福利院院长签订责任状,院长与工作人员签定责任状;二是民政办每月到福利院召开一次例会,同时要求福利院每周召开一次例会;三是对福利院不定时进行检查。

五、扎实抓好优抚工作。

六、推进社区建设,健全村(居)民自治机制。

一是__年继续开展城镇“和谐社会”创建活动。二是强化村民自治工作。__年为民政工作公示年,进一步完善村(社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述权和监督权,指导各村(社区)村(居)务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和形式。完成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任务。

七、扎实做好殡葬管理工作,积极推行公益性公墓的试点工作。

八、积极做好民政和社会稳定工作。

第7篇:残疾人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实践意义;社区康复;健康指导

1康复步骤

1.1康复评定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来界定病人进行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脑卒中病人一定要尽快进入康复期。康复治疗患者接受系统治疗的基础上行康复训练。只要发病后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不再发展,即可行康复训练。缺血性脑卒中24-48小时,出血性脑卒中2-4天即可。精神性病人一定要有耐心和细心,及时发现病人的动态变化,及时做出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来应对。伤残病人康复训练主要在家庭,可以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环境而尽早展开,以便使患者尽快学会康复锻炼的技巧,尽早回归社会。

1.2康复器材的选择和应用根据不同的伤残来选定康复器材。康复器材可以代偿失去的功能,补偿减弱的功能,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的自主能力。借助康复器材可以使残疾人缺乏和减弱的功能得到改善和恢复。根据社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康复对象的训练需求购置或制作康复器材。比如扶手的安装,轮椅的选择,配备简易的坐厕凳,辅助防滑橡胶等都需要专业人员的辅助指导。

1.3制定康复训练表制定一个完整的流程表,按步骤实施。实施过程中要定期进行评价和再评价,分析研究后进行更改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1.4指导进行康复训练机构式康复的资源十分有限,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伤残者、慢性病患者和后遗症对康复服务的需求。社区康复是为社区中的伤残者、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的理想途径。所以现在对社区康复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在专业人员的指导配合下,进行康复训练的指导和记录,训练要充分调动残疾人和康复对象的主动积极性,帮助他们战胜困难,还应力求使训练项目活泼、新颖,注意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少到多循序渐进。通常可以把一个繁杂动作分解成若干个简单动作分阶段完成。

1.4.1保持良好的患肢位卧位时,上肢轻度外展,手微屈,掌心向上,前臂保持旋后,以防治上肢的屈肌痉挛模式形成,下肢的髋、膝关节保持轻度屈曲,踝关节保持背伸,预防下肢形成伸肌痉挛的异常模式以及垂足畸形。

1.4.2早期以被动肢体训练为主,逐渐过渡到辅助运动和主动运动,同时鼓励患者多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进行训练,坚持从近端到远端,由卧位到坐位再到立位的全身训练。

1.4.3在恢复过程中易产生的废用综合征加重了患者功能障碍及肢体畸形,如肩痛,肩手综合征等。我们通过正确的肢体摆放,关节肌肉的本位刺激,来抑制异常的屈曲模式,使肢体肌张力趋于正常,以促进关节运动和功能的恢复。

2进行心理指导和安抚工作

充分尊重患者,与他们建立平等、和睦、协作的关系,对患者给予感情上的支持,以取得他们的信任与配合。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树立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信心。在社区康复和定期随访中,提供和教会患者使用适当的辅助器具,找出代偿的办法,发挥残存的功能,通过反复、艰苦的训练逐步达到完全独立;对其家属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康复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实用的康复手段及方法,并能在家庭中为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从而达到治疗残疾或防止残疾的发展。

3保证社区康复病人档案的齐全

建立社区康复病人的档案,有利于掌握病人的病情,保证病人定期复查,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现已都纳入危机管理系统。所以,必须加强社区康复病人的疾病档案管理。除了交待病人自已保存好一份病案外,社区康复机构应给所有的社区康复病人建立健全疾病档案,及时补充疾病检查资料,保持档案的完整性。有条件的单位可对疾病档案采用微机管理。

4语言治疗与护理原则

要有针对性,治疗前要通过语言功能评定,弄清患者语言障碍所在、类型及程度,以便明确治疗方向。综合训练,注重口语。在口语训练时,应配合相同,内容的朗读和书写,以强化训练。因人施治,循序渐进。可以从患者残存的功能入手,逐渐扩大其语言能力。治疗内容要适合患者的文化水平及兴趣,先易后难,有浅入深,由少到多。要逐步增加刺激量。配合心理治疗,方式灵活多样。当治疗取得进展时,要及时鼓励患者,使坚定信心;患者情绪饱满时,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增加难度。适宜的语言环境可激发患者言语交流的积极性。其中,家庭训练十分重要。对有多种语言障碍的患者,要区别轻重缓急,分别进行处理。

5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护理

初发的精神病患者要及时登记上报,评估病情以后及时送专科医院治疗。出院后及时家访,了解恢复情况,交待注意事项。用药一定要单一、长期及时服用、不可随意增减、尽量每日一次服用、家属做好监督。在充分掌握患者心理问题的种类、性质和严重程度的情况下做好心理护理,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让他有充分的信任感,消除诱发病情发作的不良因素,对症下药方可凑效。争取社会和家庭的广泛支持,做好康复期的生活帮助,就业、婚姻、安全防范等工作,使精神病患者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

综上所述,社区康复就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和发展病、伤、残者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娱乐、教育和周围环境相适应方面的潜能,以减少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其重返社会,以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冰,王晓荣,张春玲.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1):13-15.

第8篇:残疾人档案管理范文

近年来,哈尔滨市各级档案部门紧紧围绕着新时期民生的新需求,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和服务方向,积极开展了档案服务民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

注重全面:建档的数量多,涉及领域广。哈尔滨市档案部门较早地树立了档案服务民生的牢固理念,并始终坚持以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监管,以涉民职能部门为主导,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重点围绕教育、劳动就业与培训、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衣食住行六大民生领域,全面开展民生档案的创建和利用工作。在广大农村普遍建立宅基地档案和新型合作医疗档案。在城镇指导有关部门规范档案,提升社区档案,推进家庭建档,健全低保户廉租房档案和拆迁安置档案。在全社会建立养老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孤困儿童、残疾人救助等涉及民众基本生存和条件的档案。与此同时,各级档案部门配合《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贯彻,同有关职能部门一道突出抓好以民营企业为重点的劳动合同档案,建立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等涉及劳动力流动、就业和权益保护的档案。截至目前,全市821个社区已全部开展民生档案建档工作,建档普及率达到100%。全市涉民部门共建立30余种民生档案,涉及近800万人次建档。其中,得到国家档案局通报表彰的五项民生建档工作有:为214.7万农民工建立了外出务工档案;为111.3万人建立了养老保险档案;为173.1万人建立了社会医疗保险档案;为46万人建立了生育保险档案;为55万人建立了工伤保险档案。

侧重发展:重点有突破,难点有举措。一是注重了从源头上抓民生档案资源建设。通过认真贯彻执行《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修订审批工作,着重把业务和涉民方面档案纳入归档范围,监控源头,打开进口,促使民生档案资源完整齐全地形成。二是注重了从制度上规范管理民生档案工作。近四年来,哈尔滨市档案局已连续每年出台一部政府规章,全市各级档案部门也制定和转发了近30余件规范性文件,多数侧重对涉及民生方面档案进行规范性管理。三是注重了有效地开发利用馆藏民生档案资源。延寿县档案馆优先整理馆藏民生档案资源,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民生档案服务中心,对外开展服务。宾县、依兰、道里、道外、平房等区县挖掘馆藏资源,有效地开发出了企业用工档案、下岗职工社保档案、公证档案、居民拆迁档案、改制企业职工档案等,及时为群众提供利用。市档案馆对馆藏民生档案资源优先数字化,已建立了婚姻、优抚、公证、现行文件等民生档案数据库。四是注重了点面结合推动民生档案工作。配合全市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各级档案部门选准切入点,富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民生档案工作实践。同时,紧紧围绕着民生所需所求,全市普遍开展了为老年人、贫困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建档工作;区县(市)全部建立了农产品特色品牌档案,并对有需求的农业户、农村专业户提供建档服务。

以人为本:服务方式人性化,服务手段多样化。近年来,全市各级档案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利用者至上、档案为民的新理念,把亲民、爱民、惠民的思想体现在民生档案工作上,不断拓宽服务渠道,优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了档案服务民生的效率和层次。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全市18个区县(市)档案馆全部成立了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建立了民生档案数据库,坚持开展“送文件下乡、进社区、到基层”活动,并与有关单位和媒体联合开办档案信息咨询站(台),以满足民生利用需求。市档案馆以档案查询窗口、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和档案网站为载体,以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为依托,通过推行《社会服务公示承诺》、《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度》、《办结限时制》、《AB角制度》、《违诺责任追究制》六项制度,建立服务投诉和反馈机制,采取咨询、函查、电话查询、网上预约、在线查阅、对下岗人员和老弱病残利用者实行免费查档、对特殊困难群体上门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不断改善服务条件,丰富服务手段,有效拉近了档案馆与民众的距离,树立了新时期档案部门的良好形象。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生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深度和广度上还应拓展拓宽。目前,全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自身制定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还不足,仍有许多民生领域在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着空白点,还没有较全面地掌握本地区民生档案的总体分布和管理情况。二是共享程度还不够高。民生档案牵涉面广,存在管理单位多,保管水平参差不齐,布点范围散等现状,致使有关部门各自为战,民生档案资源共享程度难以达到理想的水准。三是重视程度还需加强。个别部门并没有把档案工作列入议事工作日程,更没把民生档案工作当成重要任务完成;加之基层档案人员流动性大,工作就很难深入,局面也很难打开,从而影响整体工作水平。

在档案服务民生方面,目前综合档案馆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直以来,哈尔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70%以上主要收集的是党政文件等文书档案,馆藏档案门类比较单一。民生档案收集保管的相对较少,一般来讲仅占馆藏总量的10%左右,也没有全部开放利用,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查档利用需求。

对民生档案工作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有些单位及档案部门对民生档案工作理解得还很狭隘,没有把民生档案工作真正地认识到是档案部门服务方向的根本转变,是适应时展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只把它视为一项创新工作,并没有把它当成是档案部门一项长期的、艰巨的、重要的基础工作。

侧重建立健全四个体系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本地区档案服务民生工作的总体方案,统筹规划,协调好各方,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民生档案工作。在当前一个时期内,要逐步建立健全四个体系。

建立适应民生需求的档案工作业务体系。民生档案是政府部门和企业、事业等涉民单位从事社会管理和内部管理活动的产物,专门档案是其构成主体。民生档案涉及领域广,涵盖的内容多,影响面大。抓民生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单靠档案部门自身远远不够。因此,首先全市应建立起档案部门与涉民职能部门协调推进机制。一是档案局与各涉民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与协作。民生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要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做好本部门的民生档案管理工作,健全工作网络和服务载体,拓宽工作渠道,努力实行各系统民生档案的良性互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档案部门及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积极指导,严格归档制度。档案部门业务指导人员要在民生档案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认真履行职责,精心指导,帮助,促使本地、本单位民生档案有序推进,规范运作。各职能部门对该收集、应收集的民生档案要做到建档对象一个不漏,建档资料齐全完整,为服务民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三是各级档案馆要立足现有馆藏资源,集中力量,优先整理、编目、数字化群众利用率高的档案,为进一步馆室共享互动做好充分准备。档案整理的重点放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档案上,加快开放档案鉴定;加快建立起民生档案专门数据库,编制民生档案专题目录,对外公布;加快编研速度,提高编研质量,多编快编与民生相关的档案文件资料,方便群众利用。

建立健全民生档案工作法规体系。首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民生档案排查和登记工作。建立民生档案登记和年检制度,掌握民生档案管理和利用情况,实行有效监管。其次,全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各涉民部门合作,联合下发规范性文件,管好这部分民生档案。最后,哈尔滨市要结合国家有关要求和本地的实际需要,尽快着手研究制定有关民生档案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以保障民生档案管理的规范性。

建立起面向民生的多元化馆藏体系。围绕服务民生的需要,调整馆藏收集导向,要改变过去档案馆单纯接受党政机关文书档案的传统做法,突出民生档案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地位,要把所有涉及民生的档案收集齐全,认真管好。对机关日常工作联系密切、暂时无法接收的这部分民生档案,就先行接收档案数据,建立起民生档案数据库,让档案资源体系能够覆盖民生的各个领域,覆盖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第9篇:残疾人档案管理范文

一、总体要求

对帮扶村贫困群众的危房进行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省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十项重点任务”之一。各县(市)住建局要充分认识做好帮扶村农村危房改造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沧州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规程细则》要求规范操作程序,将2012年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指标向帮扶村倾斜,通过政府补助、帮扶单位支持和社会参与等措施,改造帮扶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的危险房屋,为其解决基本居住安全问题,推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制度建设。

二、工作任务

各县(市)住建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单位、驻村工作组、乡(镇)和帮扶村庄,根据帮扶村的实际情况,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一)工作目标。结合全市农村危房改造计划,重点对帮扶村居住在危险场地、D级(整体危险)、C级(局部危险)危房中的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实施改造工程。经初步调查统计,在592个帮扶村中,除无危房改造户的和不在改造范围内的村,需进行危房改造的约为1849户。年内帮扶村危房改造覆盖率要达到85%,力争达到全覆盖。

(二)时间安排。要按照有关政策及程序,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抓紧确定帮扶村改造户,5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10月底前全部完工并完成县(市)验收。

三、资金筹措及改造标准

(一)资金筹集。按照有关规定,国家和省给予补助,并以县(市)为单位,根据帮扶村群众贫困程度、危房改造方式等实际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对危房改造户予以分类补贴。市、县(市)财政应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投入力度。帮扶单位也要根据具体情况,积极予以支持。

(二)改造标准。翻建、新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40-60平方米。各地通过危房改造方案设计和推荐,为改造户提供符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体现民族和地方风格、传承和改进传统建筑工法的方案,满足基本住房需求。

四、工作要求

(一)客观公正确定补助对象。各地要按照“农户申请、村级初审、乡级审查、县级核准”的程序,根据生活最困难、住房最危险者优先和同等条件下残疾人家庭优先的原则,确定危房改造户,提前做好改造准备。

(二)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县(市)建设主管部门要协助指导危房改造户办理相关建设手续,对需要搬迁异地重建的改造户,要帮助协调解决建设用地。对确定改造的危房,要尽快开工建设,尽早投入使用,发挥投资效益。

(三)做好技术服务。对于确定的改造户,当地建设部门要及时提供和推荐设计方案供危房改造农户选择。指导施工队伍或建筑工匠按照施工图纸、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施工。要建立定期巡查制度,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巡回指导,切实加强帮扶村危房改造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同时,要组织协调落实建筑材料的供应。当地地震部门协助建设部门开展好农村危房改造中地震安全方面的技术服务。

(四)整合各类资源。对危房改造户数较多的村,可采取统一规划和设计,集中连片建设,实施村庄规划、危房改造、基础设施配套一体化推进。在农村危房改造中,要统筹协调整合道路、供水、沼气、环保、扶贫开发、改厕等建设项目,发挥综合效益,以危房改造带动村庄人居环境的改善。

(五)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实行农村危房改造月报制度,从危房改造正式计划下达后的次月开始,每月的25日前将当月危房改造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逐级汇总上报(上报表格参考沧建[2012]71号文附表),各县(市)住建局汇总后,上报市住建局。市住建局每月对各县(市)帮扶村危房改造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六)做好验收工作。危房改造完成后,各县(市)要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验收。符合村庄规划,经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筑工匠)联合评价,确认质量合格的,准予交付使用,确保改造的质量和综合效果。

(七)加强危改户档案管理。按照《沧州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规程细则》中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管理的要求,完善农户危房改造档案,实行一户一档,规范相关信息管理。同步将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确保全面、真实、完整反映工程进展情况,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有效监督政策执行,为完善政策提供依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帮扶村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领导,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要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各项工作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做好与当地加强基层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驻村工作组的沟通、协调工作,积极争取支持,加大工作的推动力度。

(二)落实工作责任。市住建局牵头开展全市帮扶村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市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做好配合。县(市)住建局牵头负责本地帮扶村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办搞好督导协调,乡(镇)、帮扶工作组要组织帮扶村做好改造户的确定、指导农户实施改造工程,及时汇总相关信息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