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前的医疗卫生现状范文

当前的医疗卫生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前的医疗卫生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前的医疗卫生现状

第1篇:当前的医疗卫生现状范文

关键词:医疗卫生;统计工作;数据质量;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02

当前,健康意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与健康事业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行业也逐渐走进人民群众的视线,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做好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民生问题。要做好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工作,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医疗统计工作服务于医院管理层以及政府医改工作的能力。当前存在着制约医疗卫生统计发展的问题,各方务必加以重视、各施其职,逐步解决制约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问题,不断提升医疗管理水平。

一、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医院管理层,通过利用医疗统计工作,可以掌握医院的服务半径、所辖区域人群的疾病分类结构和变化趋势等客观数据,据以科学地制定管理方案,有效地分配人、财、物等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科室、重点科研建设,改进薄弱科室建设。同时,利用统计数字、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掌握医院的出院人数、门诊人数、次均收入、药品比例、检查阳性比例、医疗收入情况等基础数据,不断提升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于政府部门,科学客观的医疗卫生统计数据,可以客观反映卫生医疗单位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对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政府部门掌握卫生事业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推测未来发展趋势,对科学制定医改政策,解决医疗体制当前存在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

因此,加强医疗卫生统计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任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当前医疗卫生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工作被动应付多,主动开发少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部分医疗卫生单位成本负担繁重,工作压力较大,管理层更多地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医院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面,以及忙于应付政府部门的医改工作,而往往对统计工作不太重视。另外,各个科室也忙碌于繁忙的具体医疗卫生事务而无暇顾及统计工作。这造成从基层医疗科室直至医疗管理层都不注重统计工作的现象。平时的统计工作大多只是对基础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汇总,简单地应付管理层及政府部门的各种报表,而主动地对医疗统计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利用较少,使得医疗统计数据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转化也不多,这对我国的医疗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将形成阻碍。

(二)统计基础工作薄弱,医疗统计人员有限,业务素质不高

当前的医疗卫生单位统计基础工作薄弱,从事统计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很多单位是财会人员或人事工作人员兼职,甚至一人身兼数职,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统计工作中。具有高级统计专业技能,熟练统计业务经验的专业人员就更为稀少,这将严重阻碍了卫生医疗统计工作的发展。据有关方面的数据,仅地市级医院配备数量有限的专职统计人员,其它县市及乡镇卫生单位大多仅有兼职人员,而且这些从业人员相对缺乏统计专业知识和统计工作经验。可见,统计工作的队伍建设储备力量相当欠缺,统计力量薄弱。

(三)统计数据挖掘较少,数据开发利用不足

当前,医院His系统已经广泛运用到各个医疗机构,His系统汇集了医疗单位大量的就诊病人和治疗收费等相关基础统计数据,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工计算,极大的提高了医疗统计工作的效率。但是,医疗卫生单位的数据统计不是目的,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满足医疗管理层和政府部门需要的有目的、有深度、有利用价值的统计分析结果,并为管理者所利用才是最终目的。当前,很多医院统计人员习惯于做做报表、上上台账、画画图表,不重视统计分析工作,对统计资料的开发和利用较少,造成了统计信息产品相对单一,服务面较窄,利用率不高的现状。统计数据没有进行开发利用,对工作没有实质性帮助,医疗卫生的统计工作也就越来越不受重视,慢慢成了鸡肋。

(四)统计工作制度不健全,统计管理制度待完善

当前的医疗卫生统计工作中,很多医疗单位忽视统计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建设,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不健全,没有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岗位职责,统计部门人员权责不明确,激励制度不完善,没有充分发挥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统计报表制度的落实不严格,统计数据时有被篡改,统计数据质量有待提升。当前的医疗卫生统计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亟待健全和完善。

三、提高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领导重视,引导全员上下重视医疗统计工作

要加强医疗统计工作,首先,要提高管理层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力度,提高卫生统计工作的整体地位,吸收专业统计人员和统计岗位。医院管理层要以身作则,经常在各级医院管理会议上利用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等统计数据对管理问题进行披露;考虑工作效率、病人满意度等统计指标在人员绩效考评方面的应用;借鉴产出水平、收入成本等统计测算结果作为制定方针计划的依据。逐步引导全员上下增强对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提升能力,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与职业道德建设

为了发挥医疗统计工作的作用,必须把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首先,统计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积累工作经验和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医疗科室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使统计职能深入人心。其次,单位要经常开展统计业务培训,岗位培训,鼓励统计人员大胆创新,研究和利用新的y计指标和统计方法解决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医疗统计工作服务于医院管理目标的能力。第三,还要注重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实事求是和依法统计的观念,不弄虚作假,不虚报瞒报,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三)规范制度,完善统计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规范医疗统计工作,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有必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备、规范、合理的统计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第一,设立医院综合统计职能部门并明确统计职责,在制度上确保统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第二,确定统一的统计填报口径、范围,确保医院病案统计资料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第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数据采集、审核、传输、处理、评估、上报等全过程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四)鼓励调研,加强医疗统计数据开发利用工作

医疗统计的数据开发利用工作是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对统计数据进行开发利用,才能正真发挥医疗统计工作的作用。首先,完善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及上报反馈制度,从源头上保证病人基本信息、治疗护理数据、收费成本状况等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其次,充分重视和发展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对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助推医疗统计数据的开发利用工作。第三,制定奖惩措施,实行严格的统计数据开发利用量化指标,积极鼓励对统计数据开发利用和调研成果,惩处墨守成规、忽视统计开发利用的行为。总之,要充分重视医疗统计数据的开发利用工作,使医疗统计“死数据”变成“活信息”,促进医疗卫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卫生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整个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医疗卫生统计工作,不断加强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制度建设、人员建设和统计成果的开发利用工作,不断提升医疗卫生统计工作水平,助推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政府的医疗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徐洁.浅析统计数据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管理医院杂志,2012.

第2篇:当前的医疗卫生现状范文

【关键词】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探索

当前的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我国政府在医疗保险方面也展现出了显著的成就。就拿支付方式来说,医保支付方式是供需双方资金往来的重要渠道,在医疗保险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必须把“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作为当前我国医药卫生服务的首要任务,才能全面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扩展医疗保险工作的服务。

1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现状

想要在医疗行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必须先了解当前的医疗保险支付形式,并使用内部系统来管理和控制,全面推进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改革。一般情况下,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主要包括五种,即“按项目付费、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和按业绩付费”这五大模块。每个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不同,付费方式也不一样。在我国医疗保险支付体系中,“按项目付费”是主流形式,主要对医疗事项的不同种类进行收费,比如“养老保险、儿童保险金、事故医疗保险、人身意外险”等,这些都是按项目进行付费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根据2011年全国医疗保险付费方式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各大医疗卫生服务部门、门诊部门和医疗卫生保障系统,采用按项目付费进行医保支付的比例分别为77.1%、67.3%和53.9%4。这个资料表明,按项目付费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最为简便,人们也乐于接受。但我国的医疗费用支出一直呈现出上涨的趋势,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高达14.75%,这不利于医疗事业的稳定发展。有的医疗机构消费方式不合理,开过高的检查费,或以延长住院时间等方式谋取利润,这会导致过度医疗和资源浪费,医疗患者也会产生抱怨的情绪。

2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实践探索

在实践探索中,政府可以根据风险分担方式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医保支付模式。第一种方法是单纯地按照人头付费。这种支付方式比较传统和简单,以快速、有效的特点在医疗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按人头付费”的支付方式,出现风险完全由医院承担。第二种方法是按总额预付,以患者产生的医疗费用支付,并辅以风险走廊。当支付期间结束的时候,患者需要支付实际的医疗费用,政府和医疗服务提供额外补助或分担损失。第三种支付方式是按照投保人的“年龄、性别、疾病”等信息进行收费,在风险共担的基础上减小医疗机构出现亏损的可能,有效保障了医疗机构的服务流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的医疗费用也大幅度上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明显,使得大部分医疗费用的保险基金已不堪重负,严重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收支平衡。所以,开展医疗保险支付改革的探索实践,应该是每个医疗机构应该重视的问题。政府也应该大力扶持医疗卫生的服务体系,保证足够的医疗保险基金,并出台相关的医疗支付制度,保证医疗机构的稳定运行。

第3篇:当前的医疗卫生现状范文

关键词:医院;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7-0119-02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在日益上升。医疗卫生作为民生问题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直接关系着全民生活保障和国民健康状况。而医院随着业务种类的不断增加,业务量也逐日上升,以前的会计财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医院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需要。在这种基础上,我国于2011年颁布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旨在适应日益市场化的医院医疗体系,逐步满足医院众多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需要,为改善医院内部管理控制现状,全面提升医院经济效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任何新制度的推进和实施,其过程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有必要探讨医院在进行新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实施时发现和暴露出来的问题,最终改善医院经营状况,提高全民医疗水平和卫生状况。

一、医院实施新财务、会计制度时暴露出的问题

(一)医院进行新旧财务、会计制度的衔接时过渡不利

医院实施新财务会计制度的目的是改变之前医院财务核算内容设置不合理,财务核算混乱的状况。但是由于医院新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会计基本要素及会计核算方法上面都存在着一定变动,而众多内容的改变必然对医院财务会计管理流程、具体业务会计处理带来了影响。虽然当前新财务和会计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在进行财务会计处理时依然需要首先立足于旧医院财务和会计制度,通过设置过渡账户等进行新旧会计、财务制度的衔接。但是,当前部分医院进行新旧财务、会计制度的衔接过程存在问题,导致衔接时过渡不利,给医院正常财务会计处理带来了更大难度并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混乱。某些医院进行财务会计管理的员工对于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认识水平有限,只对会计制度中发生变化的会计科目设置等问题给予了一定关注,而未关注新旧会计、财务制度变化过程中有关财务会计理念的变化。这必然导致在过渡期间,医院财务会计工作在过渡期间准备较少,账目处理存在一定差错,难以实现新财务、会计制度给医院带来的好处。例如,某社区医院之前采用旧的财务会计制度,随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该社区医院也接到通知,必须使用新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和核算。新财务会计制度中要求医院将财务会计信息以财务报告的方式报出,而非使用旧会计财务制度中要求使用的财务报表方式报出。该社区医院由于前期准备工作不足,相应的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不高,难以将之前的财务信息汇编整理成财务报告,对于现金流量情况等项目没有进行明确说明和了解。最终使得该年度社区医院的现金流状况较为恶劣。以上情况的出现正是由于医院在进行新旧财务、会计制度的衔接时过渡不利造成的。

(二)部分医院的财务会计人员对于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把握能力不足

医院新的会计制度和新的财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医院的财务会计人员也是一种考验。这与新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的专业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当前部分医院的财务会计人员对于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把握能力不足,必然导致财务会计人员在日常财务会计业务操作过程中存在盲点及不足,难以胜任众多财务会计业务工作。由于当前我国大多数医院是公立医院,医院的会计从业人员在聘任时可能只具备最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而并非高级财务会计人才,这必然导致医院的财务会计人员难以自我认识新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对于制度中某些重难点问题理解存在偏差。在新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颁布后,部分医院的主管领导并没有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这对改革理念的理解难免产生偏差。例如,医院在遵循旧的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时,建立基本账务时一般不将医院的基本建设支出纳入医院总账,而是单独设立账簿进行会计核算。这种方法导致医院在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扩张时,会计核算出现较大难度,总账不能真实反映医院的支出。而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将医院从事的基本建设支出项目纳入总账中,并将以前年度支出的基础建设费用直接转入医院当前的在建工程科目、固定资产科目等,这会使得医院对于有关资金的管理能力大大提升,同时总账可以有效反映医院的真实支出收益状况。

(三)部分医院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信息化程度偏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引进了先进的信息化系统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和成本核算、风险评估。信息化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当前业务量较大的医院进行财务会计信息处理的能力和水平,如果医院未进行高效信息化系统的普及和推行,必然会导致新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推行出现阻碍。当前部分医院进行财务会计处理的系统过于老旧,系统中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给医院进行财务会计处理带来了一定风险和难度。其次,部分医院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会计科目未进行升级,部分财务会计信息操作只是符合旧制度规范,难以符合新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要求。除此之外,医院在采购信息化系统时多数时候并没有采购专用财务系统,造成无法适用于医院业务,给医院的日常经营业务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会计从业人员对于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度较低,部分人员不会处理系统出现的基本性问题,增加了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成本。例如,某市一三级甲等医院虽然与2008年开始逐步引进财务信息化处理系统,但是由于系统维护成本过高,且故障率较高。该医院的很多财务核算和风险评估依然沿用以前的方法,这必然给该医院的财务会计信息核算和风险评估带来困难,使得该医院的信息化程度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量的需要。

二、医院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中问题探究

(一)改变新旧财务、会计制度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影响

医院想要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必然需要熟悉相应的知识和制度。而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颁布和实施后,部分医院进行新旧会计、财务制度的衔接出现了问题。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医院并没有重视对于相关制度的培训教育,对于变化项目了解不透彻并且没有进行充分的前期工作准备。因此,针对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医院必必须改变新旧财务、会计制度差异造成的不利影响。首先,医院的管理层需要对医院财务会计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提高对于新旧会计、财务制度差异的认识程度,增强对于医院内部固定资产及相关医疗设备库存入账的管理。其次,医院还需要提前进行工作准备,适时建立资产过渡账户并对信息系统进行调试和升级,以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除此之外,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于新财务、会计制度配套设备的管理,保障制度的正常推行和实施。在医院内部成立专门的小组从事新会计、财务制度实施注意事项和其他事项的改造。

(二)加强医院财务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素养

当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都是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的财务会计人员大多在财务管理和会计信息处理方面只具备基本知识,可以从事基本信息处理,但是缺乏高水准的财务会计管理能力。因此,在新旧财务会计制度更替过程中,对于众多制度变化及相关理念的变化无法理解透彻,必须加强医院财务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及素养,才能最终解决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问题。首先,想要加强医院财务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素养,需要医院的财务科对相关制度做到及时下达和,让财务人员了解最新的制度动态和具体操作方法。这样必然有利于财务会计人员掌握新制度中的重点内容,提高其财务管理和会计信息处理能力。其次,医院的管理层还需要组织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对相关重点内容进行及时性考核,对于关键岗位需要聘请专业性人才,或者一般性财务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获得相应资格证后才可竞聘上岗。除此之外,医院财务会计人员从事财务会计信息处理时还需要注意符合医院基本要求,对于医院内部制度和政策进行有效结合,并在医院内部进行知识普及,提高医院进行财务会计管理的效率。

(三)提高医院进行财务会计信息处理的信息化水平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同时随着各单位部门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成指数级别上升,只有引进较为先进的信息系统,才能完成对相关信息的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医院作为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卫生医疗信息平台,其财务会计信息的管理内容庞大,因此必须提高医院进行财务会计信息处理的信息化水平,与新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相匹配。首先,医院需要配置适合医院使用并能够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财务会计信息系统,配套有效的信息系统可以大大提高财务信息处理能力。其次,医院还需要加强对于相关财务人员的信息化系统操作能力的培训,使得相关人员有解决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出现的简单问题的能力。对于系统出现的突发性难题,有一定的应急能力,通过疏导及其他辅助保障医院正常运营。除此之外,还需要和有关软件系统公司达成长久性外包协议,解决突发性系统问题并提供资金安全性保障。

结语

卫生医疗条件的改善标志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整体上市,医疗改革作为我国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单位进行医疗卫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有重要作用。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颁布对于改变医院财务管理现状有重要作用。但是对于改革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医院也需要小心处理,最终促进我国整体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当前的医疗卫生现状范文

关键词:社区医院;经济管理;改革;发展

医疗卫生的良好发展和周密管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如何才能做好改革的各项工作事关重大,特别是再当前社会,看病难和看病贵是很常见的问题,而医院的医疗资源却相对集中,不能够同时满足大众需求,而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机构虽适合广大患者,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社区卫生机构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城市的医疗资源配置不是很合理、社区医疗资源与医疗的发展也就相对滞后,在这种情况下,改善和加强社区卫生体制,从而让社区医疗更加贴近患者,让社区患者有更加贴心与周到的医疗服务,从而有效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所以,对社区卫生经济管理体制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充分的予以重视。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存在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当前的社区卫生医疗是出于一个不够完善的阶段的,存在这诸多问题。相关的医疗经费不够,也不能够科学地进行经济管理。 因此就更加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最终实现优化社区卫生经济管理的,促进社区医疗卫生的全面改革和完善。

1、社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 社区医院运营系统不够完善

我国社区医院卫生服务现在还处在较为低级的发展阶段,并没有完善的经营体系和运行系统。就目前来说,政府投入力度还存在很大欠缺,严重制约了社区医院的发展,使得社区医院的收入要从药品,服务上的提高来弥补,造成了很多社区医院医药相对昂贵,服务相对较差,靠“药”养“医”。这样的发展方式,对于社区医院是极度不利的,对于百姓的健康也没有很好的起到医疗的效果。长期下去,必将造成社区医院将眼光放在利益上,而忽略对社区医疗卫生质量提高。

1.2社区医院发展滞后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区卫生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一些。有诸多问题存在于社区的经济管理体制当中。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的服务态度与服务理念跟不上,经济管理理念也稍为滞后,相关的治疗及时也做不到位。虽然,社区的卫生服务一直在发展和改善,在此方面政府也给予相关的支持,但是在力度上也不够大,尤其还不能够客观和全面的认识其重要性。所以社区卫生机构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也就没有形成完备的机制和体系。这样就会导致相关工作中权责划分,相互关系的模糊。在当前市场化经济的过程中,尽管医疗卫生属于公益和福利性的事业,但是在管理方面也需要市场化的运作,也就是需要加强经济的管理。如果没有有偿的市场化运作,我们的卫生机构如果没有市场化运作的有偿服务,很难维持下去,进一步更好的发展会更为艰难。

同时,在现在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还存在很大不足,对于医院经济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缺乏经济管理制度的约束,而变相的追求经济利益,只有将这些管理从认识上得以改变,才能切实有效的改变这种情况,社区医疗卫生事业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2、社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改革和发展策略

众所周知,有效的改革能够促进发展,对于我国我国社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体系来讲,改革也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现代医学倡导对待疾病要做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对于改革发展来讲,这样的预防性模式也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通过以上社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存在问题分析,我们对当前形势下我国社区医院有了基本的认识,更清楚的看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了社区医院卫生体系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冷静思考,找到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对于社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存在问题的改革和发展策略做下几点说明:

2.1 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

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管理体系,来加强医院的规范和治理工作,同时更有利于利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财力资助,这就要求广大医学工作者应该掌握更为全面的医学知识和能力,发展全科医学全科医生,更有利于社区医院的工作环境,也会有更多的患者开始信任社区医院,一方面缓解了大医院的医疗压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社区医院的患者数量,带动社区医院发展的同时,更大程度的提高了社区医院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合理医疗运营模式。

2.2提高管理 加大投入

对于社区医院的改=改革管理,政府工作应该予以更多的参与和支持,社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社区医院基本的经费来源,资源共享,需要依靠政府的积极力量。通过政府对社区的大力投入,来建成一套合理有序的发展体系,高覆盖,低成本的医疗系统,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服务。

因此,加强社区卫生经济的管理要依靠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财政经费扶持。要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经费做出合理的规划,合理调配经费与服务人员的比例关系,将有限的经费支出运用在合理的卫生服务上。在此同时,社区医院应该成为一个非营利性的机构,费用承担应该更多的依靠政府来承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降低患者看病费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2.3政策扶持 健康发展

在积极有利的政策扶持基础上推行一套双向转诊制度,社区卫生经济的发展和管理需要得到政府方面的积极参与,同时自身又要建立长期发展的战略计划,以便更好的同政策想结合,发展社区卫生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服务。双向转诊制度就是要依托相关的卫生行政部门的政策扶持,来建立社区首诊制度。这样的制度,有利于实现社区医院同大医院的有效配合,大医院可以根据社区医院转来的患者给予相应的优惠或者补助,减免或者减少一系列患者检查费用,这样一来,社区医院同当地的大医院就得到了有效的结合,这种双赢互惠的医疗互动不仅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效果,更充分利用了医院现有的资源,做到了医疗资源上的共享。在实行这种社区首诊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的过程中,还要依靠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监管制度。其中这些卫生行政部门不仅对医疗机构进行公益性的财政支持,进行相关的统筹补偿工作,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的对双方利益进行合理调配,以便更好的对社区医院进行管理,促进社区医疗卫生事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运行。

2.4降低药价 规范管理

相关的调查与研究可以显示出,当前的社区卫生机构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医疗费用呈现出了不断上涨的趋势。在这些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对药品价格的降低和控制,可以实现对医药的科学化管理。所以,想加强当前社区卫生机构的经济管理 ,就要重视这些问题,并通过寻求有效的措施完善管理。首先,对于造成药品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我们要弄清楚,这其中,包括药品成本的提高造成的药品费用的增长。对此,有一些我们可以控制的环节更需要注意。例如,在价格管理的体系中所存在的诸多漏洞。如果医院没有相关完善的补偿机制,就会导致出现高收费以及乱收费的医药。甚至会出现不科学不合理的用药等等。所以,要通过完善相关的制度,在社区卫生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监管。也要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我们要努力的实现社区卫生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避免其进入恶性循环。

同时,对于社区医院来讲,应该更多的注重医疗服务的公益性,经营不光是以营利为目的,提高社区医院公众信任的同时,也提高了民众对社区医院的认可。

2.5财政补偿 科学调控

财政补偿资金的科学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社区医院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要通过一套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实现财政补偿资金的有效管理。通过推行全程成本核算制度来强化社区卫生机构的经济管理。众所周知,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和管理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是一个相应的模式。在管理和经营过程中,要对利润和效率进行实际考虑,在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投入、价格以及成本和产出等问题,都要做出合理的考虑。

同时,要使社区卫生机构有效的进行成本核算,就需要纪录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各项经济费用,对其汇集,计算和分析研究。还需要在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过程中,关于不同范围与不同项目的情况下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计算,最终,用科学化的计算方法,来确定该时期内医疗服务的成本,已经医疗服务的总体成本水平。通过该种方式的考核,我们也就能够更好的探究和反应不同的医疗服务项目产生的不同消耗,从而更好的促进相关医疗费用的管理和分配,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控制成本,以及提高医疗机构经济效益。

2.6国家医疗保障必须与社区医疗挂钩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目前在全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就整体而言,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基本得到推广和覆盖,同时,这一改革背景的建立,也对社区医疗卫生经济管理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积极推进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依照国家提出的相应制度管理约束,将工作通社区医疗卫生进行有机结合。对于社区医疗费用报销问题,要建立健全一套可行的办法,避免由于政策法规执行不当造成的患者报销难问题。

3、我国社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改革和发展展望

对于我国社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改革和发展,我们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完善社区医院经济管理体系,更好的推动整个卫生系统的发展。在整个卫生系统中,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扮演这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卫生体系的健康。因此,对于社区医院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得到解决。尤其是经济管理方面的完善,更是关系到社区依赖卫生机构的良好运行发展,关系到是否有合理质优的服务提供给患者和社会公众。就目前来讲,社区医院的发展不光要依靠原有的经营体系,还要更多更广的开发新生服务项目,提高效益的同时,更多的吸引了患者,通过开展一系列切实有效的走访、健康咨询、保健服务等措施,让很多社区居民的疾病得以尽早发现,获得尽早的治疗,大大保障了社区人民的健康。

总之,我国社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改革和发展在新医改政策的指导下,通过政府、学校、医院、个人的努力,使社区医院更好的向前发展。(作者单位:沛县卫生局)

参考文献:

[1]张宇,肖十力,张拓红. 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卫生人力资源评价 [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23-123.

[2]卢祖洵.中、美两国社区卫生服务比较[J] . 中国全科学,2003,5:293-294.

[3]肖纯怡,程晓明. 关于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经济管理和服务的分析探讨,[J] 2003,6:642-643.

第5篇:当前的医疗卫生现状范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61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730-01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在这个大背景下都开始暴露出来,而医院作为一个与百姓生命息息相关的“窗口”,开始成为激动社会情绪的焦点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显现,医患关系矛盾突出。卫生主管部门虽然策划并推动了五次医疗卫生改革,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还出现了有组织有规模的职业“医闹”,他们扰乱公共卫生秩序,破坏医疗环境,被定义为违法行为。但这一特殊队伍竟然能够不断地发展壮大,值得我们深思。1 目前我国医疗现状

我国医疗卫生长期存在“重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型医院,轻社区卫生”的倾向,在当前人口老龄化,农民工大量入城的社会环境下,由于农村和社区医疗发展太慢,看病难无可避免。同时,随着各种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日渐升高,改革开放后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对医疗保健的要求也逐年提高,医院不得不加快当前的医疗建设。而国家财政对医疗投入的紧缩,出现了“药养医”,“检查养医”。中国的医疗环境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使“看病贵”也与“看病难”齐驱,成为我国医疗环节的重大难题。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医疗保障体系未健全到位,加之部分医疗机构医疗制度执行中的缺陷。在这样的环境下,各种医疗纠纷时常发生,医院作为患者能够直接面对申诉的机构,成为了众人情绪发泄之地。而纠纷的解决途径往往以患者不愿遵循法律途径,执意扰乱公共卫生秩序,医院为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开展正常的医疗工作不得不忍气吞声赔钱了事。因此,经常出现普通的医疗纠纷发展到聚众“医闹”,至此,中国“医闹”在媒体及大众的关注下,甚至有发展为职业之势。更多的无理的要求也通过“医闹”来吸引公众关注,通过社会舆论对医院的压力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在这样的医疗环境下,医生分心于专业领域外的人言可畏,处事谨小慎微,很难在其专业上有大的突破,而治疗方法的陈旧及效果的局限又往往激化患者对医生的不满,如此循环往复,在怪圈中原地踏步。一段时间以来,医患关系进入了极其尴尬的境地。2 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面对的困境

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要用政府投入的仅占世界2%的卫生总费用,解决占世界总人口22%的国民健康问题。这要求医疗机构及其人员要在各方面节省开支,而培养一个医务人员所投入的物力财力直接决定医务人员的技术质量;同时中国看病难的问题由来已久,加强医院的建设势在必行;此外各种疫苗的研发与发放,其成本均不是能任意改变的,综合以上就产生了医疗卫生花费与国家投入之间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就只能靠医疗机构及其人员的自力更生。故而依托医药,代表由于其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又由于与患者对医疗风险的不认知以及对医疗效果期望的不一致,常导致患者出现各种过激行为,由个人暴力发展到聚众“医闹”,最后甚至发展为职业“医闹”,医患矛盾进一步升级。同时,一些媒体为达到“注意力经济”的促销目的,加之人们的医疗知识欠缺,对医疗制度和措施的不理解性,反而使人们对医疗的信任度下降。尽管医患沟通的技术制度化[1,2],由于医患间的不信任,加大了医患沟通的难度,而不良的医患沟通不仅伤害了医生的感情,挫伤了医生探索未知领域的积极性,医疗质量也难以得到提高;更远期的不良后果是阻碍了医学生向医生的过渡。长此以往,不仅会恶化本已紧张的医患生态,而且会误导更多的媒体和群众。除此之外,一些管理者认为医院为“面子上的平安”不得不为纠缠的患者买单,这种以毁坏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名誉为代价的管理认知,既导致了国有资产白白流失,又助长了“医闹”的嚣张气焰,使其有恃无恐,肆意危害公共安全。同时会淡漠医生的职业尊严感,其代价就是医学人才的流失,医学进步延缓甚至停滞,患者根本利益受损。近些年医务人员被殴打,医疗资源被损坏在一些医院不断发生,许多的医务人员不断改行,非法律的医疗赔偿不断攀升3 思 考

要根本解决医患矛盾,甚至根除“医闹”,不是医务人员或者患者单方面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社会相关各界的配合。

3.1 公众方面

3.1.1 人民应主动认真地学习医学的基本知识,对医学有最基本的认识,要能够理解医学的局限性和风险性。需要社会媒体无论平面还是立体宣传,应以大众基本医疗常识宣传为主,不断提高对疾病尤其是意外医疗救助知识的认识。

3.1.2 在医疗认知方面产生差异后,应冷静地听取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给出的相关解释,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不应鲁莽的扰乱公共卫生秩序甚至“医闹”。

3.1.3 对待社会上热议的问题,公民应冷静分析,客观对待,切不可以讹传讹,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3.2 管理方面

3.2.1 国家要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才能使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跳出市场化的圈子,全心全意地钻研技术,治病救人。

3.2.2 不断加强并完善社区医疗,提高社区的诊疗水平,形成有效的转诊制度和完美的医疗保障制度。

3.2.3 要能够建立起客观公正的法律体系来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为患者提供专业和法律方面的服务,同时降低患者依法维权的成本,将患者的维权行动疏导到合法的渠道中来。

3.2.4 在公共卫生方面,要对全民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医学知识。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提高执法者的法律意识,应该以公众的利益为最大出发点,严惩一些违法的借医疗纠纷而扰乱社会公共安全的所谓“医闹”。

3.2.5 管理者要充分调查研究案情,认真履行管理者职权,切不可一味追求赔钱买平安,想当然图省事的损害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名誉。

3.3 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方面

3.3.1 要医术精湛,不断钻研,提高自身职业技能。

3.3.2 要态度温和,能够让患者有治疗的参与感,能够尊重患者的基本权利,让患者能够透明治疗,透明消费。

3.3.3 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和技巧。重建患者对自己的信任,重塑医生的职业尊严感。

3.4 媒体方面 应该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能够通过行使其正当的监督权利以及不畏强权的言论自由来沟通医务人员和患者,不对事件进行失实,过激的报道。不断引导公众的依法办事的社会心理导向,提高公众的医疗知识、法律意识及和谐的社会意识,谴责一些非法的“医闹”。因此,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建设和谐的医疗环境才有可能。

参考文献

第6篇:当前的医疗卫生现状范文

【关键词】公共卫生管理 问题 对策

公共卫生管理作为一项全民性事业,关乎所有人的健康。构建完善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不仅能够预防疾病,保护公众健康,还能有效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纵观我国当前的公共卫生管理现状,思想上认识不到位、资金来源不充沛、紧急医疗体系不健全以及应急政策缺失等问题的存在对公共卫生事业造成极大威胁。为此,加强和改进公共卫生管理,构建坚强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极为必要。

一、公共卫生管理概述

公共卫生管理作为公共管理中的一部分,是政府为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们健康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制定卫生政策、筹集和分配资源、建立卫生服务组织、健全卫生保障制度、提供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协调社会各方在内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日臻深入,公共卫生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政府及相关部分对公共卫生管理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并适时采取相关举措,对传统的公共卫生管理模式进行革新,致力于加强和改进现有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促使公共卫生管理日益迈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我国在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有赖于高度的思想重视,充足的物质、资金保障,还需要充沛的医疗力量以及坚强有力的应急系统。但纵观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现状,在这些方面仍存有一定的缺失。

(一)思想认识不足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职能部门、社会公众都应参与其中,树立高度的防范意识,加强对公共卫生的关注。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社会整体对于公共卫生管理的认知不高,缺乏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各地的公共卫生管理教育仍停留在较低水平,未将其置于高度重视的位置。

由于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我国在面对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缺乏游戏的应对措施,被动的应对难以顺利解决所有的突发事件。这就使得一些原本能防患于未然并妥善处理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演变成了严重事件,造成恶劣影响和重大损失。较之于GDP等一系列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对于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

(二)财政投入不力

在部分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大部分的医疗卫生经费主要由政府承担。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水平较之以往有了明显提升,但较之于发达国家,我国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与此同时,在一些落后地区,财政资金较为匮乏,难以投入较多置于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因而,一旦发生突发卫生事件,这些地区只能被动等待救援和支持,缺乏积极主动应对的能力。

匮乏的资金体系和微弱的财政支持使得众多地区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漏洞频发,面对突发事件事件,不仅无法妥善处置,更难以应对。加之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培训机制,公共卫生管理陷入尴尬境地。

(三)医疗资源缺失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推行和深入医疗改革势在必行。这就需要加强医疗卫生建设,强化对各地医疗资源的分配。但受制于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体制,医疗资源在分配方面缺乏公平性和均衡性,农村的医疗经费匮乏,医疗设备落后,就医难、医药少的问题突出。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发达地区的公共卫生资源过度,存在闲置浪费的现象。

医疗条件严重匮乏使得农村的公共卫生事业步履维艰,面对突发事件,不仅容易贻误时机,还严重影响了效率。这就致使一些地区的伤病患者难以被及时发现并获得有效的医疗救助,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四)应急网络待建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离不开坚实有力的应急网络体系。这就需要尽可能地调动社会资源,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抗击一些突发事件,以保证减少和化解危机的产生,有效抵挡和防御危机,切实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保障社会财产不受或少受损失。

但纵观当前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建设,各项制度不甚健全,在应急网络的构建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信息报告系统、指挥体系、预警和检测机制匮乏。在此之下,积极协调并调动各项社会资源,集中社会才智构建完善的医疗救助网络和应急体系成为了横亘在公共卫生管理事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三、加强和改进公共卫生管理的举措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还能切实改善医疗状况,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健康长远发展。为此,就需从存在的问题着手,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改进思想、资金、保障以及制度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思想认识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成为当务之急。这就需要首先破解公众在思想认识方面的桎梏,强化对公共卫生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要强化宣传,加强引导,通过设立公开栏,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大力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认知氛围,使得公众对于公共卫生管理能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坚持预防和应对并重的原则,长久不懈地普及公共卫生知识,不断提升社会对于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重视程度,正在提升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水平。

(二)加大财政投入

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不仅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还需要充沛的资金保障。尤其是对一些落后地区而言,其不仅缺乏对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重视,更缺乏足够的资金应对危机事件。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强了防御困难。因而,政府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方面也强化扶持与主导,在卫生防疫、公共安全、医疗救助等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适度倾斜公共卫生管理资金和医疗救助力量,不断夯实落后地区应对公共卫生管理事件的物质基础。

(三)扩增医疗力量

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由于缺乏紧急医疗资源,这就使得一些伤患病者很难被发现,也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从而造成一系列不可挽回的后果。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国在医疗救助方面的力量仍然不足,更突显了扩增和强化医疗力量的重要性。因而,我国应均衡在医疗卫生资源的投放,由医院、卫生执法监督以及预防医学学会等部门共同联手,通过设立定点医院等形式加强医疗救助力量,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使得更多的公民能够更好地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

(四)健全应急机制

在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事业中,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通过应急机制的构建有效应对各项卫生事件的发生。为此,就应当建立由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的应急体系,同时强化制度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组织指挥体系、信息监测预警报告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助体系以及物资保障体系等在内的各项体系。在构建应急机制过程中,要注意畅通信息渠道,扩充信息来源,借助社会公众的力量共同做好公共卫生管理事业。

四、结语

公共卫生管理事业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民众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有效破解。除了强化社会各界对于公共卫生管理的认知外,还需通过良好的外部环境、充沛的财政资金和足够的医疗救助力量来保证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李志霞.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发展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26).

[2]褚文君,姚耿东.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07).

第7篇:当前的医疗卫生现状范文

关键字:医疗 设备 核算 成本

在医院行医的过程中,成本的核算,在对医院投入成本进行调查分析的过程中,要医院管理成本中的各种优势决定着医疗成本的核算与运行基础,而大型的医疗设备核算是医院必定要涉及的核算项目。病种医疗成本核算与药品成本核算来说,医院的总体成本核算更有着相对综合的整体性与整合性。当医院的成本预测,成本控制与成本评价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做好医院成本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医院内部成本管理的重要的制度性质医保改革。

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下,中国的医疗费用增长已经严重超过了普通民众的基础性收入,医院的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医院的药品价格居高不下,最终让政府与参与医药卫生的企业不堪重负,也让民众对医院的信任率直线下降,当前的形式下,只有实现中国的医药卫生改革,才能实现医疗的规范化发展。

医疗制度改革不光是要让医院是现在市场化竞争管理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状态下,医院不光要调整自身的营销策略,在适应医疗服务市场的新环境下实现自身作为福利机构的正确转型。

成本核算时医院医疗成本核算过程中最基础的工作,医院成本核算的规范化与深度直接决定着医院成本管理的综合成效。

一、医院成本核算的基础概念与基础工作

医疗成本分为物化劳动与物资消耗,是由劳务费用,业务费用,公务费用,原材料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与管理费用所有费用的总和。成本核算制度是按照《医院财务制度》相关规定,核算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劳务与物资的消耗,所支出的物质消耗与劳务报酬具有一定的数额,最后由支出的物资与劳务数额构成医院医疗成本核算的水平。

在医院医疗服务进行的过程中,医疗服务,药品销售与制剂生产形成相关系统的成本核算,医疗成本的核算既可以真实反映医院医疗活动的财务状况,也可以反映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果。

二、医疗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与基本规律

医疗成本的核算主要内容是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在医院成本核算工作进行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医院会把各个科室划分为项目科室与非项目可科室,医疗成本的核算方法主要分为直接成本归集与间接成本分摊。

三、直接成本归集

作为医疗成本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医院行医过程中的劳务费用,公务费用和物业费用按实际发生的数量计算,或者按照医院收入的百分比进行计算。

医院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直接影响着医疗成本的投入,由于目前市场上没有医疗器械的统一折旧标准,每个医院对旧医疗企业的折旧做法也各不相同。

(一)医疗器械平均年限折旧法

医疗器械平均年限的折旧方法也叫直线折旧方法,是将医院的固定资产按照资产价值使用的年限,平均计入各个时期的医疗成本计算方法。这样的核算方法适合应用于房屋,图书与被服等耐用品的折旧。

(二)加速折旧法

固定资产每一个时期计算出的具体的折旧数额,在使用初期折旧的具体数额相对较多,在使用后期折旧的数额相对较少,这样的折旧方法不光实现了医院设备的新陈代谢加快,也让医院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优势。

加速折旧法的方式共包括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与折旧年限积数法。

加速折旧法适用于中等价值折旧的年限较短的医疗设备与医疗用品。

(三)单位工时数法

固定资产的基础性概念要在设备的寿命范围之内完成相关的工作,由此也就由设备决定了医院成本核算单位时间的工作总量,大多数医院按照工作时数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周期,此类核算方法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医院设备的使用程度与磨损情况。

在当前的市场发展情况下,为数不少的医院为建立品牌科室而投入不少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在促进医疗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为数不少的医院科研人员在

院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主张采用加速折旧法实现医院设备的加速新陈代谢。

四、间接成本分摊

但医院成本核算的直接成本实现分摊时,医院按照具体的收益将非项目的科研室与其他费用的项目科研室进行规范的分摊。

常用的分摊方法有直接分摊,阶梯分配分摊,双重分配分摊与联立方程分摊的分摊方法。

联立方程分摊这种分摊方法方法虽然结果精确,但是由于操作复杂,只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医院,解题分配法可以清楚地表明间间接成本的构成模式,双重分配法核算医疗成本只适用于中小型的医院。

在当今的市场发展状况下,医疗成本的核算方法已经有完全成本控制法向制造成本控制法进行转变。

完全成本控制是把一定时间内的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变动项目中所发生的费用与相关的固定成本都计入医疗成本的核算中。

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大医院运用完全成本法编制对外公开的财务报表,用制造成本的法则预测保本点,最后进行短期的决策。

上述控制成本的方法被称为双轨制,由于双轨制工作量相对较大,所以会造成一定的浪费。

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绝大多数的医院并不采用双轨制的成本核算方法,日常的成本核算在绝大多数的医院看来应该建立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分别统计变动制造费用与固定制造费用所发生的具体费用。

五、医疗成本核算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成本核算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发展方向,也成为医院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一)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核算

大型医疗设备的检测费用是医院主要的收入来源,大型医疗设备的是否先进不光关系到医院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整体的医疗发展水平。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二)病种医疗成本核算

为数不少的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成本的估算方法,即是成本相对值法,利用已经核算的一部分参数按照项目的实际成本与未核算的成本的相对值对核算所有未核算项目的实际成本,最终实现精确地核算。

(三)药品成本核算

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大多数医院的经济收入依赖于药品收入,最后导致了药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为数不少的意愿在药品价格还在持续上涨的时候依旧虚高药品价格,由此也助长了医院高额回扣的发生,最终导致了医院药品价格的居高不下,让广大民众为医院药品价格的虚高买单。

对大多数医院核算药品成本有差价律法与药品加成指数法。其中差价律法更适合医院财务工作的具体程序,最终分开处理各种药品的价格,最后实现药品价格的下调。

现阶段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决定着药品价格需要低进低出,在医疗改革进行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制度改革,让医院的暴利时代结束。

只有肯定医院成本核算才能让医院的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医院作为相对独立的经营管理实体,同样也面临着市场经济管理中的许多难题。在当今的医疗制度改革发展下,控制相关的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与减轻群众经济负担已经成为医院决策者和财务管理部门对医院成本核算概念的新认识,在科学的制定医疗服务价格与完善医院补偿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的情况下,也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从经济理论的角度上进行分析,成本属于价值范围,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是将劳动物化为货币的具体表现。从会计实务的角度进行分析,是医院在经营服务中耗资的资金总和。从医院管理的角度分析,是依据管理决策的不同要求,采取相关的成本信息与成本类型。

医院成本核算应该遵循一定的成本核算标准,在有效配置有限卫生资源的过程中,最终为医院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

成本核算是一种重要的财务管理办法,财务工作最终从关心数字转化为关注经营,在医疗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在不断改革与完善预算的过程中,最终让医院的运作在适应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充当好福利机构的角色。妇幼保健医院作为相对特殊的医院,承担着温暖双重生命的重要任务。

参考资料:

[1]谢娟,何钦成.《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的研究现况及发展趋势》[j].《中国卫生经济》,2009,(06)

[2]周珠芳.《医院成本核算现状分析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5(

第8篇:当前的医疗卫生现状范文

重庆市江北区石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北区第五人民医院) 重庆市江北区 400000

【摘 要】针对近两年老年人免费体检人数少、体检率及体检质量低的实际情况,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老年人的现况,分析目前免费体检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建议,使此项民生工程能惠及更多的、有需求的老百姓。

关键词 老年人;免费体检;现状

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更是成效显著,广大城乡居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政府的惠民政策、举措带来的好处。笔者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三十余年,特别对近几年来公共卫生服务的巨大变化有深刻感受:政策、资金投入及医药卫生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都有显著变化,通过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离预期效果还有较大差距,并存在一些问题。现就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造成老年人免费体检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作简要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1 辖区老年人免费体检的现状

2011-2012 年重庆市B 区60 岁及以上常住老人实际体检人数、体检率都不高,仅为考核标准的三分之一左右。

2 造成的主要原因

2.1 对公共卫生服务重要性认识差距较大对公共卫生服务重要性认识,现从上到下都有所加强,总体来讲是上大于下,医务人员大于社区居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工作人员是执行者、实施者及政策的宣讲者,社区居民是直接的受益者,目前两者都存在认识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强,互动性较差的状况,导致体检率不高;基层有的医务人员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10 大类41 个小项不是很清楚,基本公共卫生规范化服务更是存在一些问题;社区居民有近1/3 主动配合、1/3 以上不配合、1/3 左右可做可不做,这样就有2/3 以上的老年人不太愿体检。

2.2 人才、仪器设备、交通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人才严重匮乏,特别是公共卫生服务人才、综合素质总体不高、仪器设备较陈旧落后、交通不便等状况;又因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群众中的信誉度、信任度、认可度不高,社区居民也不愿来。

2.3 供给大于需求的问题较突出

老年人免费体检是一项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公共卫生服务相当于一种“公共产品”,既然是产品那么就有一个供给和需求的关系。现况是供大于求。因需求分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近1/3 主动配合的居民是显性需求,1/3 左右可做可不做的居民是隐性需求,但这部分居民可以通过对他们进行政策的宣讲、健康教育、提高自身综合服务能力、配置满足临床需要的仪器设备等措施来解决其需求,并使其和供方形成良好的沟通、互动;不愿做的1/3 以上居民,因受健康意识、家庭状况等因素影响而不愿做体检,导致供需问题比较突出。

2.4 免费体检医疗机构单一

承担老年人免费体检的医疗机构,在重庆市B 区只有辖区内14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实际上他们也体检了相当部分老年人;在统计全年体检人数时,只统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免费体检人数,没把其他医疗机构体检人数统计在内,因为他们不属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性质,没有纳入老年人免费体检医疗机构范围。

2.5 街镇、社区没有主动搭建平台

老年人免费体检是一项民生工程,离不开街镇、社区的参与,可以说离开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此项工作开展起来非常困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搭建体检平台的能力上远远不及街镇、社区,只靠卫生部门单打独斗肯定不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3 对策建议

3.1 提高认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配置能满足居民需求的仪器设备

全面提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要性认识,公共卫生服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要对它的基本属性、特征、需求有充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把公共卫生服务这个“公共产品”更好地用来服务群众,惠及百姓;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专项培训、进修学习掌握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技巧等业务知识,满足服务需要;加大财政经费投入,提高配置标准 。

3.2 街镇、社区应主动搭台,卫生做好服务只有街镇、社区积极主动搭建好体检平台,并对其进行专项考核,卫生积极参与,提供技术支撑,做好服务,才能把此项工作做好、做实、做细。

3.3 体检医疗机构应多元化

当前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是购买式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既然是一种“公共产品”,那么只要符合产品供给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都可以提供服务。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等符合条件的都可对居民提供免费体检,进行严格考核,改变目前只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的单一格局;改变目前体检数量、质量上不去的局面。

3.4 逐步推进,增大需求

目前的老年人免费体检是每年一次,目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疾病的二级预防措施,是对社会、家庭、个人都非常有利的民生工程。但笔者认为应逐步推进,相关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社区居民的现况和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来实施好此项惠民工作,只有这样这项民生工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惠及于民。

第9篇:当前的医疗卫生现状范文

关键词:医改 浙商 途径

目前,我国为减轻医疗机构的负担,对全国的公立医疗机构都实行了补偿制度,主要有政府的财政资金补助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补贴,例如药品加成收入留用等形式,另外就是予以医疗机构收取医疗服务的费用,增加医院的收入,但就当下的形式来看,“医药分开”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造成多数医疗机构出现医疗服务费用多而杂,“以药养医”、高回扣,过分使用贵重药,加大了群众看病的成本和难度,因此,医药改革还有待加强和深化。

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现状

随着医改工作的一些重要成果的取得,我国的医改工作更全面化、具体化,特别是针对“医药分开”的改革目标的实现,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也由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提高医药加成等多种方式并行逐步转变为医疗服务费用和政府补助两种形式,慢慢减轻医院对于医药加成的依赖性,缓解“以药养医”的情况。2010年10月,在主持召开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再次强调,要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有效形式,建立富有活力的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促进有序竞争,依法加强监管,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而浙江省对医改工作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在2012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本年浙江省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的住院报销比例将提高到70%以上,而且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市、区)已经将肺癌等重大病症列入医保,所有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可见,浙江省的医改成果是十分可喜的。

二、浙商参与医改的重要性

浙商对于浙江省甚至全国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而且生命力及其旺盛的群体,在医改过程中,浙商非常必要参与进来, 2012年1月,浙江省针对医改问题提出应该将医改与浙商创业相结合,在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更快地、更深入的开展医药卫生制度改革。

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医改工作的重要问题,主要是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而浙商遍布全国各地,如果浙商的参与医改,就能够将资金、人员、物资引入全国、各省各区域,刺激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更好的满足当地民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为人们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且,浙商对于本省而言是一种本土资源,浙商参与医改也是一种招大引强、招才引智的不同寻常的回归,能够很好的激发浙商发展本身的主人翁的意识和荣誉感。再者,浙商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团体,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智慧和努力,做好每一个项目,成为该行业的领导力量,而我国的医改工作恰恰需要这样一个充满后劲的动力,首先成为浙江省的医改工作的“领头人”,并带动全国的医改工作迈向更高的层次。

三、鼓励浙商参与医改的途径

(一)加强政策落实力度

2012年1月12日,浙江省卫生厅下发了“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卫生发展的实施意见”,当中提出,要“鼓励和支持浙商举办各类医疗机构,优先鼓励浙商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上规模、高层次的综合医院和有特色的专科医院”,这就表明了省政府对于浙商参与医疗事业建设的赞成和鼓励,对浙商举办医疗机构采取“优先批准、简化审批”的态度,因此,省内的相关部门都应该落实好政策,并根据政策制定出更为详细具体的工作方案,例如审批条件的制定和审核等,积极配合浙商的医疗机构的创办工作,帮助全省快速实施医改。

(二)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平衡区域医疗事业发展,增强医疗服务覆盖面是当前医改的重要工作,为了使浙商创业与医改工作的更好结合,政府部门应该发挥其引导作用,对于在医疗事业较薄弱的区域开设医疗机构,从事医疗事业的浙商,国家和政府应该给与浙商更多的扶持政策,例如同样是开设医疗机构的浙商,在城镇开设则要比在市区可以享受更多优惠政策,例如医疗设备购置和房屋的租赁价格优惠、每年定期的技术支持以及政府的医疗费用补贴等等,就可以将更多的资源引入匮乏的区域,缓解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的紧迫性。

(三)大胆放权,促进医改工作的进行

医药卫生服务可分为公共卫生、医疗、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服务四大内容,其中,一些特需医疗服务和医疗美容等方面的医疗机构大都是私人创办的,而且效益也十分良好,因此,省政府也可以对全省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创办实施“半开放”制度,允许浙商参与全省各个方面的医疗机构的创建和经营,但并不是独立经营,而是要与省政府形成一种合作关系,以达到进一步的扩大和深化浙商参与医改的范围和程度的目的,这也是发挥浙商的“领头羊”的作用的最佳途径,浙商可以将自身的智慧和资源运用在全省的医疗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从而带提高全省的综合医疗水平都将得到提高,当然,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严格管理和监督,让消费者能够更放心的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结语

医药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群众都能享受到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按照我国目前的国情,完全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开展医药工作是很难有所进展的,只有发动更多的力量才能加快医改的实现。因此,鼓励浙商参与省内甚至是全国的医改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企业自身的以及政府的扶持才能让医改进行得更快、更全面、更彻底。

参考文献:

[1]杨会民.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框架下医院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9)

[2]吴志鹏;吴国伟;吴志君.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