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范文

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第1篇: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现代林业 发展 生态文明 建设 

    1 引言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2.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2.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的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2.3 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投资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4 生态文明是林业生态建设追求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不仅使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面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过程也即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林业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支撑,对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森林整理质量和综合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3.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4)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闸之内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增加经济总量时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来实现,避免出现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要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以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3.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3)尽快用新工艺与设备取代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对粗犷型设施要加大对其维护,加大对更新项目的投资。

    3.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3.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 江泽慧.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1):17~18. 

    [3] 陈节江.简述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内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42~43. 

第2篇: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范文

2."意图谬误说"与性别创作主体林树明

3.吾谨文学思想考论冯小禄,张欢

4.论民主及党内民主带动作用的根本前提王宏

5."巧实力"与中国的和平发展贾付强

6.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境遇——一种政治哲学的研究视角卢德友

7.贵州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刘明华

8.地方性医药知识的传承模式及其内在机制和特点——湘西苏竹村的个案梁正海,马娟

9.文化能量学说视域中的"原生态文化"麻勇恒

10.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原生态审美文化探微——以贵州苗侗民族原生态审美文化为例杨昌鑫

11.我国知识增长与经济效率关系实证研究——基于Geweke分解模型的检验钟鸣长

12.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法治政府"基本内涵探究王文惠

13.新时期西南喀斯特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以毕节试验区为例史开国

14.公序良俗原则与侵权责任法一般条款——兼评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毛永俊

15.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追寻赵翔

16.当代城市文学的精神嬗变、价值与可能寇国庆

17.矛盾与融通终结共总结——周密文学思想之特征及其意义任竞泽

18.新时期城市文学研究综述谢廷秋

19.审视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经验促进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发展伍鹏程

20.增强哲学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阳黔花,李小利

21.面向生活的有效课程策略研究王慧霞

22.现象学视域下的教育研究林仕彬

23.英语、汉语普通话及贵阳方言节奏分析——贵阳方言学生英语节奏学习探究习晓明

24.语义、表现法与民族思维方式差异——英语抽象名词汉译的三个理据胡晓

25."好生"的来源与演变更替张振羽

26.我国文化心理学研究之回顾与展望范向阳,滕建隆

27.再论口语戏乐自然优生流程——乡语改调中"地、心、语、乐、情、美态递为反映"之个案朱显碧,宋运超

28."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栏目主持人导言/"教育·课程与教学"栏目支持人语

1.《矛盾论》三题王炯华,WANGJiong-hua

2.马克思式经济危机——《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对货币魔术师和流通魔术师的批判黄瑾,HUANGJin

3.当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的活动演变的必然性龚振黔,GONGZhen-qian

4.中国法学应用型教育模式初探——以经济争议解决人才的培养问题为视角张冬,ZHANGDong

5.求心理合一以自得的儒家圣人之学——青年王阳明的作圣之功述评陈多旭,CHENDuo-xu

6.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解读——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刘卫星,LIUWei-xing

7.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地区危机事件产生机制分析朱军,ZHUJun

8.荧屏上的"红流":电视剧李俊,LIJun

9.略论中央苏区的反腐倡廉建设龚大明,杨圣,GONGDa-ming,YANGsheng

10.贵州苗医药传统知识的专利保护杜小卫,DUXiao-wei

11.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述评梁正海,LIANGZheng-hai

12.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几点思考——以四川为例陈明红,CHENMing-hong

13.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新思路——基于人口城镇化进程中资产建设的视角王昌锋,WANGChang-feng

14.建立贵州反贫困战略的几点意见何康宁,HEKang-ning

15.我国现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陈柳钦,CHENLiu-qin

16.美国的文艺复兴——超验主义与美国民族文学的形成和发展郎玉珊,LANGYu-shan

17.从作者到读者——兼论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的范式转型李长中,LIChang-zhong

18.从"止乎礼仪"到"诗不匿情"——王夫之《诗经》学中的诗情观初探郑晶燕,ZHENGJing-yan

19.再论《读书杂志》在汉语语法学上的贡献张先坦,ZHANGXian-tan

20.现代汉语基本层次范畴参与构词的理据、来源及其他宋宣,SONGXuan

21.释《上博五·三德》简十六王晶,WANGJing

22.汉语量范畴研究综述赵国军,ZHAOGuo-jun

23."要"的语法化琐议范井玲,FANJing-ling

24.虚拟大学发展乏力的利益链分析任胜洪,RENSheng-hong

25.传播学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主体地位初探刘占祥,胡凯,LIUZhan-xiang,HUKai

26.试论高等教育制度的合法化过程朱平,ZHUPing

27.从新闻访谈的话轮转换分析看语用原则的运用史红梅,SHIHong-mei

1.论作为社会保障法价值基础的人道主义董溯战,DONGSu-zhanHttP://

2.启动消费信贷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之举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邵彦敏,SHAOYan-min

3.农村中介组织网络的基本功能及其构成要素分析徐顽强,李华君,XUWan-qiang,LIHua-jun

4.论影响日韩影视剧在中国传播的政治与文化因素温朝霞,WENZhao-xia

5.济南事件后"抵货"效果之多维审视周石峰,ZHOUShi-feng

6.简述冷战后东南亚的海盗活动及对策胡杰,HUJie

7.屯堡文本符号化空间的关键词与核心句法朱伟华,ZHUWei-hua

8.贵州苗族女性服饰的审美内涵姜(日韦),JIANGWei

第3篇: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指导思想;生态建设;发展思路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lso has many problems, faced with severe situation, therefore, should speed 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forestry ecological project pace, further impels our country economy, ecolo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guiding ideolog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中图分类号:F316.23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项目,恢复和改善了现有的生态环境,但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要继续加快实施以追求生态经济最佳平衡为核心目的的林业生态工程,使其所具有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林业生态工程简述

1.1 内涵: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1.2 特点:从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1.3 内容: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2、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2.1 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林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

2.2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设与管理、保护与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并举,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

2.3 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将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做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3、林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木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另一方面,要求在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上,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换言之,既要做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面既包含要不断发展林业产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林产品的需求,又包含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滞社会对生态的需求。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林业整体中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因果关系。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如何认识和协调两者关系的问题。而且,随着人们对森林功能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和对森林不同效益的追求,对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生态和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1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这种矛盾与制约关系主要是由人们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不同利益取向和与劳动者自身利益关系不同造成的。在林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投入和耗费一定的劳动,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可能是负效益),但这两种效益被劳动者感觉到的时间先后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产出体现的是经济效益,劳动者的获得是直接可见,与劳动者之间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关系;而生态建设主要产出的是生态效益,生态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觉到的。

3.2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更主要的是依存与促进的关系,这种依存和的关系同样与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及林业生态的认识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就是要恢复森林植被,增加森林的数量,提高森林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离开森林也就无所谓林业生态建设;而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前提的,没有森林资源,就没有林业产业,更谈不上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产业为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关系是由森林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决定的。森林是陆地上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的生态系统。森林的主体植被是木本植物,森林植被及其覆被下的其他生物和各种环境因子共同形成森林群落。森林是木材及其林副产品等 工业原料的基地,是动物的栖息场所,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是一个巨大的“绿色水库”,在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环境卫士”之称,是天然的“过滤器”,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林业产业发展,说到底是在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改善和利用森林资源,把森林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结构实行最佳组合。

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实质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生态经济学讲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林业社会化生产中,如果把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救民于水火,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相结合,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既林业产业的发展,又可在产业调整发展中保护和建设林业生态,达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4、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4.1 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①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②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③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4.2 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①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②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③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4.3 科技引导,强化工程的技术含量①要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②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③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5、结束语

总之,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从林业生态工程高效、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其还需进一步调整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罗群《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加快崇明生态岛建设》现代园艺.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