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暴力的分析范文

校园暴力的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暴力的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暴力的分析

第1篇:校园暴力的分析范文

关键词:医院设备保修;管理低效;经济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一、医院设备保修管理状况

医院设备是医疗、科研、教研、教学工作最基本要素,是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因此医院设备是反映医院的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可以说医院医疗水平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疗设备的发展,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医院医疗设备的建设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医院设备的保修的定义已经明确,就是维护保养、检查和修理的总称。为了保护病人的利益,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医院一般会组建专业的保修技术队伍、建立保修的规章制度、使用一定的保修设备来保证对各种设备的管理。根据这个定义,医院的设备进行保修,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自我维修难度大。一般来说,现代的医疗设备都属于高精尖的技术,医院作为设备的使用者,一般只能掌握使用技术,不能够完全掌握维修技术,只能对普通的故障进行排除,对大的故障,特别是需要零部件更换及检测的,不能够像一般的设备可以进行维修,造成维修难度大,特别是技术难度。第二,维修成本较高。由于医院自身的维修人员的缺少,一般厂家特别是进口厂家的技术限制和垄断,造成了保修的成本高。由于以上原因,很多医院对其维修管理是采取同厂家制定保修合同的形式进行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造成了医院的设备由于保修不及时而设备使用率低下,直接反应了医院设备保修管理的效率低下的现象。

二、基于“委托——”理论的经济学分析

1.“委托——”理论综述

“委托——”理论属于制度经济学的内容,主要是将产权的所有者通过选聘非所有者的机构或者人员在法律允许或者授权范围从事活动。该理论广泛用于现代的各种管理活动中,极大存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理论发展和实践中出现了三种问题给管理活动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第一,委托者的授权不合适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二,方的诚信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委托链条的不合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医院设备的保修管理一般使用合同的行为,这是一种典型的委托关系,委托方为医院,方为设备保修的机构或者厂家。通过合同的行为规定了双方在医院设备保修管理中的各种权利义务,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2.具体分析

从委托理论角度,结合医院设备保修管理的特点,对其简单分析如下:

第一:委托方过度授权,缺少监督。委托方在合同中过度授权,会造成方权利过大,会做出损害委托方的行为。

第二:委托链过长,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由于成本及技术原因,第一方将其权又进行委托,甚至出现第三、第四,这种长的链,肯定会对委托方的利益造成损害。

第三:方的道德问题,造成管理低下。方如果确实诚信,会造成合同的执行拖后等等行为,会严重损害了方的利益。

第四:委托方的激励措施,造成方工作经济型下降。医院作为委托方,在对方的激励中不能够使用合理的激励方法,会造成方在保修过程中工作不积极。

三、基于博弈论的经济学分析

1.博弈论综述

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是研究决策的主体在给定信息下如何决策以达到自己的最大化效用,和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博弈论由3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是决策主体;二是给定的信息结构;三是效用,是可量化的参与人的利益,又称偏好或支付函数。

对于医院设备保修的管理中出现的博弈,其参与者主要是医院设备保修的管理者、参与维修的人员,他们是决策的主体,他们都相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来达到用最小的利益获取最少的收益。

2.具体的分析

医院的设备一般都属于高技术产品,其保修一般通过招标或者厂家保修的形式进行。首先,在招标的过程中,存在者信息不对称时,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容易在博弈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而获取了额外的利益。其次,双方缺少必要的博弈过程,也不能够制定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制度规章,使利益偏向一方使管理效率低下。

四、垄断的经济学分析

垄断是市场经济中没有效率的一种资源分配方式,一般来讲资源垄断方通过垄断优势或许额外优势而降低其效率。本文所讲的垄断是讲保修方通过气技术或者零部件专用性的垄断,获取一些额外的收益,会造成保修的迟滞性,造成了管理的低效。

五、结论

本文从三种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对医院设备管理低效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不同的医院都有自身不同的原因,医院在设备保修的管理效率上要有所提高,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认真分析,从三个方法采取一定的管理方法来进行提高,会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涛,刘晓君.基于博弈论的工程监理问题再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1).

第2篇:校园暴力的分析范文

【关键词】 综合调理; 亚健康; 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81.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2-0147-02

Rehabilitation Effect Analysis of Comprehensive Recuperation in the Sub-health for Weather Forecasters/GONG Shu,LIAN We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12):147-148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recuperation in the sub-health for weather forecasters.Method:Fifty weather forecasters with sub-health were screened as research objects from people who underwent a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China Meteorological Bureau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March 2015,they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recuperation such as aerobic respiration,music or visual relax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assage,oxygen therapy,combined inspection indexes,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conditioning were analyzed.Result:Afte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the scores of stability and balance in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compressive capacity,pressure index,fatigue index,average heart rate and cardiac stability of the weather forecasters were better than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recuperation; Sub-health; Rehabilitation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Lugouqiao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in Fengtai District of Beijing,Beijing 100165,China

随着社会生活的加快,各种压力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据报道显示,约70%的人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亚健康人群处于风险、压力的环境中,表现出的亚健康状况各不相同[1-2]。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研究目的,有多数学者在亚健康预防上已经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例如,杨凤武等[3]学者提出了健康疗养保健方法预防部队在职人员的亚健康,并在疗养院实施过程中效果明显;王济[4]运用减压法预防白领人群的亚健康;佟子林等[5]主要对中医药防治亚健康的机制与方法进行研究;何颖[6]尝试了音乐对亚健康人群的辅助治疗。现有的文献及论文的研究均集中在单一治疗方法分析特定人群的亚健康效果,对综合多种治疗方法研究甚少。本文中笔者针对气象预报人员的亚健康状况及工作的特殊性,提出了综合调理的方法,通过多功能健康调理室设备,旨在帮助国家气象中心预报员在短时间内缓解身心压力,解除疲劳,恢复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3年2月-2015年3月在中国气象局医院健康体检的人群中筛选出50名有亚健康特征的气象预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2007年)中亚健康的诊断标准[7],临床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其中,男26名,女24名;年龄29~45岁,平均(35.5±1.1)岁;躯体亚健康40例,心理亚健康10例。

1.2 方法

建立了由多种亚健康理疗器械组成,集声、光、电、气、磁等现代化理疗技术于一身的新型健康调理室,面积45 m2,设备及其功能如表1所示。

调理方法具体如下,(1)有氧呼吸及氧气理疗:医用鼻式吸氧一般采用0.1~0.2 Mpa,30~40 min/次,当给氧10~30 min后,心率及呼吸逐渐平稳,意识障碍好转及疲惫感逐渐减轻,PaO2升高或PaCO2下降,则为有效。(2)音乐及视觉放松:营造安静舒适的房间,光线柔和,可让患者采用舒适的,并配以耳机集中其对音乐刺激的注意力,也可起到防干扰作用。聆听喜洋洋、春天来了、锦上添花和假日的海滩等轻音乐。(3)视觉放松:三维动画效果,感受自然山川风景片、3D秀丽风光片。观景/音乐放松40 min/次,隔日一次。(4)中医按摩:足底按摩,在甲状腺和排泄系统的反射区进行30~40 min/次,颈部、背部、腿部按摩40 min/次。每次4个项目同时进行,连续6次为一疗程,于调理前后均进行自主神经功能检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分级

观测指标包括3个方面:自主神经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压力方面指标有抗压指标、压力指数和疲劳指数,心脏的平均心率和心脏稳定性。每种指标对应的记分:以极差、差、正常、好、优五级进行评价[8]。亚健康治疗效果分级表见表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50名有亚健康体征的预报人员经过综合治疗后,其自主神经系统稳定性及平衡性、抗压能力、压力指数、疲劳指数、平均心率、心脏稳定性等观察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根据气象局医院对气象预报人员健康调查的统计,其中经常性不舒服者占35%,特别容易疲劳者占52%,只有13%的预报人员认为自己健康,气象预报人员的亚健康高达87%。从其体检结果来看,亚健康症状有焦虑、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经常性疲乏、失眠、女性月经不调等,在工作中表现为适应力减退、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由于气象预报人员工作需要精神高度紧张,精神和心理的压力过大,过度疲劳和不良因素造成气象预报人员心理、体力、脑力等负荷增大,从而致使人体生理、心理失调导致亚健康的发生。

亚健康的医学致病因素主要是躯体神经调节不畅,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功能,掌握着血压、心脏搏动、呼吸、消化、新陈代谢等生理功能,人体一旦压力大、极度疲惫,生活不规律,则会使神经中枢过分紧张,协调功能失常,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最终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亚健康的躯体症状是失眠和疲劳,精神压力是引起失眠和疲劳的主要诱因,压力容易导致身体性、精神性的疲劳,进而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9]。对此,笔者采取了综合调理方法,(1)氧疗能够有效缓解压力,清除自由基,缓解紧张、疲劳等不适感;(2)音乐及视觉放松可以起到身心放松、改善心理状态、恢复心理平衡、缓解负面情绪、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显著效果;(3)中医按摩:掌握人体不同穴位的位置及治疗效果,采用中医按摩手法可缓解躯体上的头痛、肌肉酸痛、胸部疼痛、腹痛等不适[10]。本文经综合治疗后,气象预报人员自主神经系统稳定性及平衡性、抗压能力、压力指数、疲劳指数、平均心率、心脏稳定性等观察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综上所述,综合调理法可及时有效地干预气象预报人员亚健康向疾病转化,并为减缓疾病发生奠定基础,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在特殊行业的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果,叶亚飞.亚健康状况研究概况[J].新中医,2013,45(10):124-126.

[2]许景灿,任小红,李国安.我国职业人群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4):1734-1736.

[3]杨凤武,王丽佳.部队在职人员亚健康状态的诊断与防治[A]//第五届全军保健医学学术研讨会暨保健医学进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大连,2008.

[4]王济.上班族减压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9.

[5]佟子林,刘俊.中医学防治亚健康的机制与方法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8,29(1):13-15.

[6]何颖.音乐对亚健康人群的辅助治疗[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3(6):157.

[7]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6.

[8]陈晶,于征淼,赵晓山,等.亚健康量表的研制思路[J].医学与哲学,2009,30(1):29-31.

第3篇:校园暴力的分析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校园暴力;归因;预防政策

近年来,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屡见不鲜,如言语侮辱或谩骂他人、身体攻击等,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不良影响。对此,有关部门人员针对青少年校园暴力问题而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期探寻校园暴力的归因,并提出预防政策,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校园环境。作者同样从该视角着手,对青少年校园暴力做进一步探析。

一、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归因

青少年校园暴力是当前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对青少年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就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归因问题而言,其原因相对较多,主要受社会、学校、教师、学生自身、家庭等方面的影响较大。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各因素所占比例分别为:17%、20%、17%、16%、23%,有7%的因素属于其它。

(一)社会原因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是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社会中存在诸多不良风气,可能对校园文化产生侵蚀影响,对青少年行为方式有不良影响,甚至导致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其次,暴力文化在社会中得以传播,以互联网为传播土壤,使暴力文化盛行,而青少年可能观看暴力影像等,其崇拜心理引导青少年刻意去模仿,使校园暴力行为产生。再次,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未能针对青少年校园暴力而做出明确规定和提出解决策略。最后,法制教育力度相对较小,导致学生人格教育的不完善。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对校园暴力有重要影响。首先,校园环境因素相对较多,如若校园周边有诸多娱乐场所,如网吧、游戏厅等,可能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其次,学校未能针对青少年学生积极开展法制教育、人格教育等活动,导致学生人生路上缺乏正确导向。再次,学校未能针对预防校园暴力而构建完善的预防体系,使校园暴力愈演愈烈。最后,学校针对校园暴力的管理能力不足。由于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较为严重,如若教师未能采取合理的管理方案,则校园暴力行为可能增多[1]。

(三)教师因素

在青少年校园暴力中,教师因素可能成为校园暴力的导火索。首先,教师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对青少年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只有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性作用,才能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然而,部分教师的心理素质可能相对较差,将负面情绪带给学生。其次,尤其对于班主任而言,在管理班级时,未能对学生加以充分了解和及时开展心理疏导活动,是青少年校园暴力产生的重要原因。

(四)学生因素

校园暴力属于社会性的问题,学生作为被害者,遭受不同程度的伤害,但也是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诱因。在青少年校园暴力中,受防卫过当、报复等影响,加害者与被害者可实现角色互换。就学生的被害性因素而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被害学生的身份、地位等是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的重要诱因,其被害程度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其次,条件因素的影响。在校园暴力中,被害人可能对加害者进行言语激怒等,引发校园暴力事件[2]。

(五)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校园暴力产生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家庭环境不和谐因素的影响,如若青少年成长中,父母双方经常吵架或大打出手,则对青少年留下不可磨灭的心灵创伤,成为青少年校园暴力的诱因。其次,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校园暴力有影响。许多家长因为担心孩子被欺负,时常教导青少年在校园中,如若受同学欺负,必须反抗,只要自己不受伤的结果便是最佳。如此,青少年长期受该思想观念的影响,可能成为校园暴力的主动参与者。可见,家庭因素对青少年校园暴力有影响。

(六)网络因素

网络暴力不像普通我们所说的暴力那么的简单,精神上的侮辱往往比肉体伤的来的更加的痛苦。网络暴力是什么,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其实就是以一种相对匿名的方式在社交网站上面自由的发表言论,一般都是对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不同的言论发表自己的过激的观点,从而导当事人受到伤害。

你们有没有想过,可能只是你在微博上无意中评论转发的一条微博,或者是在看到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事情上面就认为自己是道德士,想尽一切办法来反驳他的观点。这种暴力是不受法律约束的,也没有任何的条约或者限制说不能发表自由言论,可是往往就是这种言论造成的伤害才是无法挽回的。

二、预防青少年校园暴力的政策

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出现,严重威胁和谐校园建设,同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通过对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归因分析,有关人员应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政策,为青少年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规避校园暴力事件。对此,从社会、校园、教师、学生自身、家庭等视角着手具有必要性。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对预防青少年校园暴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有关部门人员应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首先,立法部门加强法制建设,针对校园暴力管理而推出系列有效的文件,为规避校园暴力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条件。法律是解决或规避校园暴力的重要保障,通过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有助于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社会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校园暴力的管理,尤其针对加害者与被害者而言,对双方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以排解其负面情绪,为预防校园暴力提供保障。再次,社会各界人士应坚决抵制暴力文化传播,尤其互联网运营商应加力信息管理,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环境,避免暴力文化对青少年发挥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最后,社会相关部门有必要针对校园暴力而加强监督和管理,以更好处理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为青少年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校园构建安全体系

校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只有通过积极构建安全体系,才能为青少年创造有利的校园环境,抵制校园暴力。对此,校园负责人应注重采取以下政策:首先,设立专门的校园暴力预防机构,针对校园暴力事件而积极采取系列预防策略,如对青少年加强思想教育或心理疏导等工作,从根本上控制或减少校园暴力事件。其次,针对校园暴力事件而加强事前预防管理,如改善校园环境、完善校园各项规章制度等。在某种程度讲,事前预防管理较事后处理更为重要,能够将青少年校园暴力扼杀在摇篮里,有利于维护校园安全。再次,针对校园暴力而加强事后处理。如若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则校方必须在第一时间加以处理和解决,与双方家长及时沟通,并对学生加强心理疏导,规避报复心理而产生的再次校园暴力事件。最后,学校应构建安全体系,完善各项制度,如预警机制、治理机制、程序化处理机制等,有利于对校园暴力做出快速反应[3]。总之,只有构建完善的校园安全体系,才能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对其健康成长发挥着指导性作用,同时能够减少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

(三)从教师视角而预防校园暴力

教师是青少年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导向作用。对此,在预防校园暴力事件中,教师占据重要地位。首先,教师应不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并将其传授于学生,尤其注重与被害人之间的沟通。通常,校园暴力之初,加害者可能未采取暴力手段,但在被害者言语激怒等条件下,加剧双方矛盾,使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一发不可收拾。其次,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可利用的安全设备,并将校园暴力事件及时上报。再次,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及时开展心理疏导,与学生建立必要的沟通和联系,对规避或减少校园暴力有利。最后,为规避师生间或教师间的校园暴力事件,学校方面有必要针对教师而制定系列规章制度,对其行为方式加以规范和约束,并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青少年成长阶段,教师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对青少年产生重要影响,只有教师积极应对人与事,才能逐渐提高学生泰然自若的境界,使学生思想境界得以升华,有利于减少或规避青少年校园暴力。

(四)从学生视角而预防校园暴力

学生是青少年校园暴力的重要参与者,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因而从学生视角而预防校园暴力尤为重要。首先,针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人格教育,对青少年加强正确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能够积极排解不良情绪。其次,学生应积极参与心理咨询,及时对自身心中的疑惑等加以咨询,在心理健康导师的辅助下,走出阴霾,享受阳光。最后,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使其对法律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认知,规避“法盲”问题,对规避校园暴力事件有利[4]。

(五)基于家庭的预防政策

家庭因素是造成青少年校园暴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家庭因素的分析可知,父母双方应对青少年加以正确引导,并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给予青少年以温暖。首先,在家庭生活中,应创设夫妻相敬如宾、相亲相爱的家庭环境,并关爱孩子,使青少年接受和谐家庭生活氛围的积极影响。其次,父母对青少年加强正确的思想教育,使其在校园生活中,可以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消除校园暴力和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结论

受社会环境、校园环境、教师与学生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逐渐增多,对校园有着较大的危害性,尤其对青少年心理产生阴影,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对此,有关人员应针对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归因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预防政策,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构建校园安全体系、从教师和学生视角而预防校园暴力等,对青少年加强正确引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花花,张国华,雷雳.学生对教师的暴力:现状、解释及干预[J].心理研究,2014(06):7-18+24.

[2]朱晓玉.校园暴力与暴力文化的社会学思考――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探究及预防[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5(03):38-42.

第4篇:校园暴力的分析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校园暴力;现状

在我国,校园暴力近年来有不断升级的势头,不仅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发生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暴力事件甚至违法犯罪现象屡屡见诸网络和新闻媒体,不断刺激着国人敏感的神经。据有关方面统计,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着更为严重的校园暴力,校园暴力一半左右都发生在中等职业院校。[1]为了了解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的现状,笔者对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部分中职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1.1 对象

以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二年级在校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该校七个专业十二个班级的同学进行调查。

1.2 内容

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年级、民族、家庭情况等)和过去一年来校园暴力(包括实施和遭受暴力)的发生情况(发生与否、次数、暴力类型、处理方式、影响及原因分析等)两个部分。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方法。调查对象在调查员的指导下,认真自行填写问卷,问卷经调查员审核后统一回收。

1.3 方法

利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出衡量中职校园暴力行为的各个项目,然后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来收集数据资料。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39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19份,最后获得有效资料371份,有效率为 95.1%。其中男生113名,占总人数的30.5%,女生258名,占总人数的69.5%;一年级人数为203人,占总人数的54.7%,二年级人数为168人,占总人数的45.3%;年龄最小14岁,最大21岁,平均年龄(16.8±1.72)岁。

2.2 暴力行为的检出情况

过去一年371人中实施暴力行为者32人,总发生率为8.63%,其中男生21人,发生率为18.58%,女生11人,发生率为4.26%,男生高于女生。一年级学生21人,发生率为10.3%,二年级学生11人,发生率为6.55%,一年级发生率高于二年级。通过对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进行实地调查,过去一年因暴力行为受到处分的中职男生为18人,中职女生为28人,女生多于男生(该校女生在全校学生中所占比例较大)。

2.3 学生施暴行为分析 见表1

按照学者们的分类,校园暴力行为可以分为软暴力和硬暴力两种。软暴力主要包括起侮辱性的绰号、孤立、排挤某人、谩骂他人、威胁和恐吓同学等;硬暴力主要包括拳打脚踢、使用棍棒、刀具等凶器、在校内或校外找帮手殴打“仇人”等。[2]笔者对暴力行为进行归纳总结后,对比较常见的暴力形式进行了数据分析:

由表1可知,自我承认在过去一年中实施的暴力行为依次是孤立排挤他人(27.21%)、起绰号(18.56%)、谩骂他人(15.45%)、打架(12.05%)、自伤自残(10.25%)、威胁恐吓他人(8.24%)、性骚扰(8.23%)、随意拿他人财物(8.03%)、找帮手“报仇”(6.35%)、勒索财物(4.27%)、携带凶器(3.22%)。上述数据和其他学者调查的有不一致的地方,可能和调查的对象以女生居多有关。[3][4]

2.4 校园暴力的发生频率 见表2

校园暴力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是衡量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本次调查中,项目组总结了七种校园中经常会出现的暴力行为,将这些行为的频率设定为“从没有”、不到三次定为“偶尔”,三次以上定为“经常”,统计结果如下:

从表2可以看出,过去的一年中,有85.82%的学生在校遇到过公共设施被故意破坏的事件,有31.29%的学生经常故意破坏校园公共设施;有51.5%的学生遇到过校外人员来校惹事生非,有20.23%的学生经常被校外人员骚扰;有39.49%的学生在学校被勒索过,有24.31%的学生经常被他人勒索;有34.42%的学生在校期间遭遇过被打的事件,有7.31%的学生经常随意被打;有29.95%的学生在校遭遇过体罚,有9.5%的学生经常被体罚;有29.65%的学生被性骚扰过,有10.64%的学生经常被性骚扰;2.5%的教师被报复过,没有教师经常遭到报复。

2.5 受暴后的救助方式 见表3

由表3可知,不同性别学生遭受暴力后的救助方式不同,男生中37.5%求助校方,28.9%召集朋友帮自己报仇,15.1%求助家长,12.5%自认倒霉;而女生中40.91%求助校方,35.2%求助家长,20.3%自认倒霉,17.6%召集朋友帮自己报仇。

2.6 校园暴力原因 见表4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次调查中主要列出了8项原因,统计结果如下:

由表4可知,学生对上述校园暴力产生原因认同率都比较高,其中“个人原因”占68.7%,“学校对违规学生的处罚较轻”占67.17%”,“不良同伴的影响”占65.72%、“家庭教育的影响”占64.82,“学校德育的缺失”占53.68%,其次是网络影视媒体的影响、家庭影响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学生校园暴力行为的总发生率为8.75%,高于同一年龄段的高中生,[5]也高于大专生和大学生,[6][7] 校园暴力防控形势比较严峻。一般来讲,校园暴力事件中,男生比例高于女生,但是我们注意到女生校园暴力频发已成为校园暴力的新表征。女生暴力事件除具备一般校园暴力的特征之外,还有其独特之处,比如群体性、性等特征,[8]对被害人的危害也更严重,所以我们要对女生校园暴力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过去一年中,同学们接触或亲自实施的暴力行为依次是孤立排挤他人、起绰号、谩骂他人、性骚扰、自伤自残、威胁恐吓他人、打架、随意拿他人财物、找帮手“报仇”、勒索财物、携带凶器。这说明中职同学对暴力已经有一定的辨识和控制能力,比如首先选择排挤、孤立等冷暴力,只有在矛盾积累到一定阶段或在突发事件中才会使用硬暴力,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关口前移,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另外,携带凶器虽然不是直接导致暴力事件的原因,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生理、心理不成熟,容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在暴力事件中一旦使用,后果都比较严重,去年该校就有2起因为使用了携带的凶器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

调查表明,七种主要类型的校园暴力发生频率各不相同,故意破坏公共设施、勒索他人、校外人员到校生事的事件发生比较频繁,经常发生的频率都在20%以上。性骚扰、体罚学生和随意被打次之,报复老师的事件最少。经访谈学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对公共设施的破坏主要集中在宿舍门窗、教学楼的卫生间、安全指示灯等硬件上,此类问题发现晚、取证难、调查难,最后往也是由学校承担损失;勒索他人主要涉及烟酒、饭和钱;校外人员到校生事主要是帮人打架或谈恋爱的居多,此类事件一旦发生,后果都比较严重,处理起来也比较棘手,去年一年该校由当地公安机关处理的此类事件就有3起。

遭受校园暴力后,求助学校解决是男女生首先选择的第一处理方式,而女生其次更倾向于向家长求助,男生比较倾向于求助朋友。这主要是因为男生好面子,觉得自己的事情能自己解决,求助家长是一种没有能力的表现,俗称“江湖事,江湖了”。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救济方式至关重要。

在原因方面,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认识到校园暴力既有个人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其中对个人原因的认同率最高,学校对学生的处罚次之。这与走访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要求学校加大对施暴学生的惩处力度相一致,说明学生对于校园暴力这种行为也是很反对,迫切需要学校采取措施。

综上,中职学校校园暴力形势严峻,中职学生在施暴的方式、频率和救助方式等方面具有特殊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认真分析校园暴力的现状、特点、原因,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有效地采取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 宋雁慧.初中校园暴力及其防治体系「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2] 朱作鑫.校园暴力之概念、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5).

[3][6] 庞淑兰,刘瑞庚等.唐山市某职业高中校园暴力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0):14.

[4] 王培席,王绵珍等.大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9):12.

[5] 荆春霞,王声等.广州市中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1):26.

[7] 王畅等.广州市大学生校园暴力发生情况与危险因素[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9):45.

第5篇:校园暴力的分析范文

6月22日晚,一个标题为“江西永新县女初中生打架”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一个女生跪在地上,被旁边几个女生连番扇耳光,用脚踹。被打女孩一语不发,双手护着脸。5分5秒,打累了的几个女生开始要求下跪女生自扇耳光……

7月14日,江苏省泗洪县一中学学生被发现浑身是血倒在学校附近,经抢救无效死亡。

7月17日,贵州省曙光中学一个八年级学生,被多名同学强行拉出学校,围殴致死。

前不久,3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因虐待同学而被控“绑架”“折磨”等重罪,如果罪名成立,他们或面临终身监禁的惩罚。

…………

最近一段时间,一个个校园暴力事件涌进了人们的视线。施暴者的凶狠、残忍与嬉笑,受害者的惊恐、无奈以及闪着泪光的眼睛,让每个人不寒而栗。这些孩子的年龄与他们的所作所为形成的反差触目惊心。是什么造成校园暴力频发?这个毒瘤能不能清除?如何还校园一方净土?

校园暴力的成因

校园暴力,主要指学龄期青少年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斗殴、、敲诈财物等暴力行为。法制网舆情中心曾专门对2015年1月至5月发生的见诸媒体报道的40个校园暴力事件,进行调查并出具了报告。据报告,在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以55.0%的比例居首,“钱财纠纷”、“情感纠葛”分别以17.5%和15.0%的占比位列第二、第三位,另有7.5%的暴力事件是由“偏激心理”引发。报告指出,这种心理带有很强的青春期烙印,甚至出现因看不惯对方相貌、行为而产生欺侮、殴打等行为。另外,从对校园暴力处置结果来看,因恶性犯罪最终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占比为27.5%。仅仅因为日常摩擦和看不惯等原因,就采取这样残酷的暴力手段,校园变“江湖”,令人匪夷所思。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形成的阶段。当他们的情感无法满足,得不到期望的关怀,没有感情的依托,没有精神的指导时,很容易成为脱缰的野马,或者沉默隐忍,或者变成施暴者。校园暴力的产生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各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校园暴力源自社会学习,而人最初的学习都是来自家庭,不良的家庭教育会导致暴力倾向的增加。学校老师长期负面的指责和批评也会增加学生的暴力倾向。学生自身所承受的压力和心理问题也是一方面的原因,竞争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部分青少年心理的扭曲。由于得不到适度的疏导和释放,这些问题就通过暴力和犯罪的方式表现出来。

总之,心理上的狭隘、自私、唯我独尊、好占上风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内因,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则是不容忽视的外因。

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

台湾国立中山大学学者对台湾中学生遭受校园暴力的对象和成因进行分析,发现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包括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和“异类学生”。施暴原因及条件包括受害者的人际关系不佳,潜在施暴者会基于情绪(看他不顺眼和厌恶)及工具目的(金钱及地位)而展开攻击。受害者因为力量失衡而无力反抗,或者因为害怕被报复而不敢告诉他人,这会让潜在的施暴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这种暴力行为,形成长期欺凌。

校园暴力打破了校园原本的宁静与和谐,为了不让校园成为充满是非的“江湖”,青少年应该坚决向校园暴力说“不”,坚决避免和制止校园暴力!

不崇拜暴力文化。遇到问题时理智解决,切不可用拳头伤人。不参与校园暴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不充当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帮凶。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在学校与同学和睦相处,不要挑起矛盾,成为学校的“异类学生”。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地带,在这些地方活动时最好结伴而行。受到攻击时,一是找机会逃跑,二是大声呼救。如果退路被攻击者截断,或无人前来救助,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遭受语言暴力时最好的办法,一是保持沉默,避免事态升级;二是自我反省,分析自己的行为或做事的方法本身是否存在问题;三是调整心态,不要让他人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健康。如果在学校遇到了排斥、歧视、孤立等心理暴力行为,应从自我心理调整入手,积极、主动地去与别人沟通,弄清楚原因。如果自己无法解决,可以向老师求助。学生应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一定要想办法求助。一旦有情况发生,及时告诉家长、老师和警察,他们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遭遇校园暴力时,不要顺从沉默,导致长期被欺凌的情况发生。发现校园暴力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及时报告师长。纵容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周遭同学的漠视。

看国外如何应对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这一问题在国外也相当普遍,各国都采取了相应措施。

美国:外来者要进入学校,必须先按门铃并登记,在学校活动时必须佩戴标明身份的标志,如“家长”“志愿者”,等等。

日本:校园门口配备有校方的警卫员,还有一些地方组建“妈妈特工队”,协助学校警卫队来保护孩子的安全。

德国:让学生学拳击、太极等,以此提高自我防卫能力。开展“善良教育”。打击校园“小霸王”,对两次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有权把他送到“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强制性管教。

阿根廷:在学校附近经营的商贩会被邀请加入校园安全体系,担当起流动岗哨的职责,协助警方关注校门口的可疑人。

法国:对暴力玩具说“不”。现在国际上流行的暴力玩具、有暴力行为的电玩等,在法国都不受欢迎。

第6篇:校园暴力的分析范文

一、校园暴力对学校的主要危害

1.给师生心理造成压力

心理学研究已表明,情绪状况会影响个体的工作绩效,太过紧张不利于个体发挥最好效率水平。在教育教学中亦是如此。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育教学中都需要一个宽松温和的环境,以此来保持心情舒畅,这样才能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而校园暴力的发生,无疑会使学校氛围变得紧张,尤其是那些比较严重的恶性校园暴力事件,不仅会给当事人造成严重伤害,也会造成其他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紧张。更重要的是,获得和培养良好的情绪状态,创设和谐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也是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手段。而校园暴力的发生恰恰对这一目标的实现产生阻碍,由此影响到学校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

2.损害学校的社会声誉

随着全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优质教育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为了满足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少学校开始重视学校自身品牌的打造。一方面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在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特色发展等方面努力,使学校的资源更加丰富,学校个性逐渐鲜明,从而有效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尽管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同,但任何学校都是可能发生校园暴力事件的,在一些名校中亦如此。而一旦发生恶性的校园暴力事件,势必会给学校的社会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3.给学校管理增加负担和成本

从经济角度分析,校园暴力的发生会给学校管理增加负担和成本。中小学校的管理和其他组织机构的管理不同,这是因为中小学群体中的主体是学生――未成年人,而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行为问题,学校管理更要强调教育性原则。所以面对校园暴力这种棘手问题,一方面,学校要对施暴者进行教育,以避免施暴者再出现暴力行为,同时也要对受害者进行心理辅导,将伤害降到最小,而有时还需马上处理双方身体上受到的伤害,这种额外的工作量会成为学校管理者不得不承受的负担;另一方面,由于校园暴力的危害和负面影响太大,所以学校管理者大都会提高对校园暴力的关注程度和警惕性,学校会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用于防范校园暴力,虽然在这方面给予更多关注是有必要的,但这会增加学校管理的成本。此外,暴力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破坏性,校园暴力虽然发生在学校主体之间,但其破坏性也是存在的,而无论是对人的伤害,还是对物的损害,都会产生额外的成本。

二、学校中影响校园暴力的相关因素

1.学校规模和空间布局

学校规模涉及学校班级数量以及师生数量,学校人数越多,发生校园暴力事件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学校规模会影响到学校的拥挤程度,越拥挤的学校越容易发生冲突,导致校园暴力产生。正如国外研究发现,攻击行为常发生在学校的拥挤地带,如楼梯、走廊和餐厅,而在教室中比较少,除了拥挤地带,厕所、出入口等位置也是校园暴力事件的高发区[2]。从学校空间布局来看,学校的建筑布局,尤其是学校建筑中的隐蔽角落,会给校园暴力的发生提供条件;而学校监控系统的完备性,也是影响校园暴力发生的一个因素,大部分校园暴力会发生在学校的隐蔽角落或者缺少监控系统的地方。

2.学校管理风格

国外研究者发现学校管理风格对学生的攻击行为也会产生影响,校长坚定、公平、一致的领导风格和学生的低攻击性有关,而独断的领导风格和严厉的纪律则和学生的高攻击性有关[3]。当前我国存在着大量的核心家庭(指的是由一对夫妻及其未成年或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采用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加之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逆反心理也不断强化,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使得严厉的、专制的管理风格难以被个体接受,成为其攻击行为产生的重要诱因。

3.学校风气特点

学校风气即校风,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水平、学校文化、领导作风以及师生素质及其行为习惯各不相同,所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学校风气也不尽相同。反过来,校风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进而影响到学校校园暴力的发生,特别是在经常出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攻击行为的学校中,校园暴力发生的可能性越高,也越严重。已有的教育实践经验表明,在不同校风影响下,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不尽相同,甚至会有很大差,学生的攻击行为也受校风的影响,例如在有着“积极向上、包容融洽”校风的学校中,学生往往思想较为进步,行为较为规范,而在校风不正的学校中,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频率会更高。

三、校园暴力的学校内部治理策略

1.走向人本化的管理模式

校园暴力现象影响着学校师生的身心状态,而当学校管理和教育中缺少对人的关怀时,校园暴力也便有了发生的温床,所以在学校管理中需要给人以更多的关注。正如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立德树人则意味着学校的工作要以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出发点和着力点,而不是将成绩作为主要工作并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从学校领导层的角度来看,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应该秉持公正、坚定和一致的领导风格,尽量避免独断、严苛、争执等压制性的负面领导方式。而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在班级管理中,也要坚持公正的原则。此外,民主也是人本化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所以学校要尽可能让学生参与管理过程,鼓励学生在学校和班级管理中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不再认为是受制于学校的管制之中。

2.重视学生行为规范的作用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面临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溺爱问题,制定有效的学校行为规范就显得非常必要了,而通过学校行为规范和学校纪律的影响来规范学生行为,也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途径。有些学校将以人管人作为学校管理的根本,忽视或轻视学生行为规范的运用和执行,这在治理校@暴力问题上是一种失误,因为学校行为规范在校园暴力问题治理中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行为规范作为行动指南具有教育和指导意义,可以为学生的行为提供依据;二是行为规范具有惩戒的作用,因为学校行为规范中包含部分学校纪律,必然也会包括禁止参与校园暴力的规定,违反规定会受到惩罚,这对学生的暴力行为就是一种惩戒。

3.构建积极的校园氛围和文化

从目前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现状来看,虽然在不同学校中都有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但是相对还较为集中。例如在呼和浩特市,部分学校的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频率要明显多于其他学校,而那些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学校的学生往往存在学业成就偏低的问题,这说明校园暴力的发生与学校自身情况和特点具有相关性,或者说校园氛围和文化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而校园氛围和文化蕴含和体现的是学校风气,所以校风越来越成为影响校园暴力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创建积极向上的校风对减少校园暴力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校风建设,一方面是为了构建一个人际和谐的校园氛围,减少学校环境和学校文化中的暴力因素;另一方面是通过良好的校风,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带来更多的正面影响。从校风的内涵来看,校风涉及思想觉悟、工作作风、教风、学风到行为习惯等各个层面,所以在校风建设中,也要重视思想、制度和行为等各个方面,积极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身价值和能动性,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

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有研究发现,欺凌者在编码社会线索时会对与敌意相关的线索更加敏感,寻找和发现此类线索后,更多采取攻击性的问题解决策略,而受欺凌者往往容易焦虑,缺乏安全感,比较安静,谨小慎微,容易神经过敏。欺凌者和受欺凌者的问题行为、学业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最严重[4]。因此,学校要做好校园暴力中参与暴力者和受害者的心理辅导和预后工作,除了要对施暴者和受害者的问题行为进行辅导,还要关注其学业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有全面干预,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治理校园暴力不仅要做好事后辅导,更重要的是做好事前预防工作,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建立完善的校园监控系统

学校作为公共场所,从法律上来讲,除了厕所这样的隐私场所,其他任何角落都允许受到监控,加强对校园的监控,也是控制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完善校园中隐蔽角落的监控系统,有助于及时发现隐藏的校园暴力,排除其可能带来的隐患和不必要的成本。所以,学校管理人员要重视对出入口、厕所的监察,也要重视对校园周边的监督,对校园暴力多发区予以足够警惕,这也是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新馨.校园暴力[J].国外社会科学,2004(3):114.

第7篇:校园暴力的分析范文

关键词: 校园暴力 “三位一体”教育 预防机制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频发,校园暴力问题成了一个备受瞩目的社会问题。有关校园暴力的定义与理解仁智互见。世界卫生组织对暴力的定义是:对自我、他人、某个群体或某个社会有意地威胁使用或实际使用体力或武力,其结果是造成,或很可能造成伤害、死亡、心理创伤、畸形或剥夺[1]。

人们通常将校园暴力理解为:发生在校园或一定辐射区域内,由教师、学生、校外人员针对学生受害人的身体、精神和财产所实施的,以故意伤害他人为意图的,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校园暴力具有丛生特点,即校园暴力事件并不是平均地分布在各个学校,而是集中在某一小部分学校和学生之中[2]。校园暴力事件与人物、场所、地点和事件发生的范围等因素有着极大的关联,也就是说暴力往往容易发生在特定的人群、场所、地点和情景中。

探究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多数人认可有三方面原因,即学校、家庭和社会。因此学校应注重与家庭、社会等之间的合作,加强对有暴力倾向学生的关注、教育与控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预防机制。

一、学校教育和预防机制

1.思想品德教育的正常化

尽管很多学校都按规定设立了思想品德课,但在具体操作中,这门课经常成为其他专业课的挤占对象。在部分学校,思想品德课成为鸡肋:上,怕占用了学生主课的学习时间;不上,又有违相关的规定。明里一套、暗里一套的做法,让思想品德课名存实亡。

建设和谐校园,学校德育需要向专业化和专门化方向发展。通过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德育活动等,让校园内的这些未满18岁的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的身心健康负责,对社会负责。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既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管,更要对孩子的人身安全负责。

2.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

在以学业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当前,外界对学校的责难最终都会通过学校结构传导到教师身上,这样部分教师势必会将一部分后进生视为工作上的障碍,极个别教师甚至会采用暴力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而学生处在学校结构的最下层,所有教学、纪律方面的压力最终都会通过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因此他们处于始终被压抑的状态。由于缺乏有效疏导和沟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小矛盾都可能会引发大的校园暴力,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理解校园暴力的关键。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是解决校园暴力的关键。教师不仅承担教书责任,还承担育人义务。在学生表现出心理问题之后进行心理治疗,是健心工程的重要部分;在学生表现出心理问题之前进行心理问题的预防,提高师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是健心工程的发展方向。

3.建立合理的监管机制

学校在考察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时,不能仅仅着眼于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力图从他们身上分析原因;而是应该将研究视角放大,放大到“学校”这个层面上,将学生和教师都纳入到“学校”这个平台上,从学校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际关系等方面与学生的互动作用来考察校园暴力的原因,并寻求防治措施[2]。

学校对校园暴力有无可推脱的责任,学校对学生实施“高压管理,消化处理”的严格管理,往往使用惩戒、管治、规诫、训导等建立在权力和控制基础上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建立合理的学校管理的制度与规则。同时要正视校园暴力的存在,客观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建立弹性民主的学校组织结构,当校园暴力发生时,及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以寻求帮助,采取相关措施。

学校与家庭要共同配合,加强对重点学生的管理。学校要面向每个家庭,以家庭教育推动教育,通过两者相互作用,更好地强化育人效果。美国Smith等开展“家庭计划”干预方案,就是以社区为基础,组织多个家庭一起进行课程和活动,旨在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合起来,共同帮助青少年。这是对学校课程干预非常重要的补充,也是暴力预防计划中很有价值的部分[3]。

二、家庭教育和预防机制

1.家庭教育的不当

家庭教育不当是校园暴力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少数家长的价值取向是非理性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从幼儿园起,就向孩子灌输在学校不能吃亏,遇到谁欺负自己就应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等错误观念。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处于两难的境况。一方面,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在学业上和品行上都出类拔萃,另一方面,出于一种原生态的本性,又时刻担心孩子遭受挫折或蒙受委屈。处于两难中的家长,大多采用通过物质或其他途径来补偿的办法,以求得自己内心的平衡。然而这种补偿多数情况下被演化成了一种文化课学习之外的放纵,使得孩子个性中的很多弱点被淡化忽视,许多违反行为规范的举动被认可甚至纵容。这些小错的点滴积累,导致孩子个性中往往带有褊狭自私与冷酷的成分,在处理问题时不能通过理性和规范约束行为,而是率性而为,不顾后果。

处于强势地位的家长总是立足在自身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规范孩子的行为,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下,导致孩子形成了逆来顺受,“乖乖”性格。在遇到暴力时受害者这种软弱的态度,助长了施暴者的。

随着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4+2+1”的家庭结构形式,使得1个孩子处于6个成年人浓浓关爱的包围中。这6份关爱的交汇,织成了一张厚重而温柔的网,呵护起孩子从童年到青年的一切,遮挡住孩子可能遭受的挫折和坎坷。在孩子的脑海中,就没有贮存过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

2.家庭教育的理性引导

和谐家庭是预防校园暴力的基础。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坚决杜绝家庭暴力,父母不能将打架作为解决冲突或争吵的方法。不虐待孩子,信任并与孩子建立友好、稳定的关系。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对青少年人格教育心理的形成能够起到积极引导作用[4]。

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方式保护自己。面对暴力可采用“同伴支持”策略[4]。同伴支持是学生帮助学生的一种有组织的服务形式,它基于儿童遇到困难时寻找同伴帮助或大部分儿童对人友好的自然倾向,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使他们以一种负责任的、敏感的和移情的方式为同伴提供支持和帮助。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发现暴力现象时,如打架、辱骂、排斥等,同伴支持者要主动制止,并协调双方行为。尽量使行为双方都成为赢者,而且对处理结果都满意。当然同伴支持是在教师的有效监督和协调指导下进行的,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伴支持也能够使可能成为旁观者的那些学生主动采取行动帮助受害者。同伴支持的长期运作有助于改善学校风气。

帮助学生学会生活,适应社会。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调动,对自身所在的整个环境内的种种事态能够作出明智的决定,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面对和灵活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社会作出自己特有的贡献。

对学生进行生命权教育[5],使青少年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对生命的尊崇和敬畏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当前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加之各种影视作品对暴力血腥场面的渲染,使其对生命表现出不应有的漠视。

三、社会教育和预防机制

1.社会教育的影响

暴力文化已成为现代文化生活中部分成年人不可缺少的享受,通过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戏等,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暴力场面,甚至于在某些描写正义的战争或正义的行为,其中的暴力场面也十分恐怖。实际上,在身心发育过程中,未成年人并不能理解有些“暴力作品”中宣扬的正义,相反,他们自制能力较弱,是与非的界限比较模糊,可能欣赏的只是其中的暴力行为,很容易在觉得新奇好玩的心态下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

当前,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来自社会、学校、老师、家长甚至于学生自己等方面的压力过大。

世界儿童发展组织在调查了75个国家的教育环境后,针对各种各样的校园事件,了一份备忘录,明确列出学校生活带给青少年的20种不良压力,如学习压力、家长压力、人格贬低压力、经济比照压力、孤独的压力、家庭暴力压力、校园内帮派暴力压力等。该备忘录指出,每个学生都几乎要同时承受平均12种不同的压力,有的会更多甚至是全部。

学生的压力过大、承受力过小,再加上心理发育不完善和社会期望过大,身边的群体冷落他们,而没有很好地关心他们引起的校园暴力。

2.社会教育的预警

为遏制校园暴力恶化的趋势,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教育部、公安部等部委相继出台了不少维护校园安全的规章制度,如:2004年的《关于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意见》、2005年的《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2006年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2007年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2010年,针对连续发生的社会人员暴力伤害中小学生事件,中央部委制定了更严密的打击与防范措施。[1]

3.全面关怀

在校园暴力中,那些被欺负、敲诈、勒索甚至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学生是我们能看得见的受害者,因而他们得到的关怀和帮助也就多。但那些施暴的孩子同样也是受害者,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似乎比被暴力所伤的学生更应得到关怀和帮助。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主要是“问题少年”,他们的家庭多有不幸,或家境贫寒,或暴力不断,或父母离异,在此情况下,他们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平安富足的生活,加上平时缺乏关怀、帮助、引导和管教,便常常处在违法犯罪的边缘。这些学生更需要获得老师的关注和同学的认同、尊重。

参考文献:

[1]金一斌,贺武华.新时期校园暴力的特点及其防控研究的若干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10.9:185-190.

[2]宋雁慧.校园暴力丛生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7:99-103.

[3]吴桂翎,辛涛.校园暴力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特殊教育,2009.6:75-78.

[4]苏杰.中学校园暴力成因及干预对策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1.11:22-23.

第8篇:校园暴力的分析范文

关键词:校园暴力;家庭因素;学校因素

2008年10月上海市南汇区上海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发生一起罕见的学校暴力事件;2013年5月15日报道安徽潜山一校长12年9女童……本应纯洁的校园不再是一方净土。这一问题引发了全球关注,如何让一个花季少年远离暴力成为一个让教育者、家长和社会无法轻松的话题。

一、校园暴力的方式

根据行为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校园暴力简单地分为以下5类:

1.同学之间的打架、斗殴;

2.社会青年敲诈、勒索、殴打在校学生;

3.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

4.学生辱骂教师甚至殴打教师;

5.教师及校内管理人员对女学生的害。

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

(1)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

随着独生子女的出现,长辈把对孩子的爱织成一张厚重的网,在家庭王国里,孩子俨然成了国王,是可以左右家庭的最高权威。专家形象的把它称为“6+1综合症”,从而导致独生子女被过分溺爱,使其自控能力差,容易情绪激动。

(2)家长的教育方式陈旧

家长只看中成绩,不注重学生内心的成长,很少与其沟通,小孩过早接触网络,网络在带给孩子信息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接触到打斗、枪战、爆炸等暴力场面,让小孩误以为这些暴力场面是合理的,进而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模仿。

2.学生自身因素

(1)学生尤其是未成年学生群体力量弱小

未成年人没有足够的抵抗能力,使他们成为暴力行为的首选目标。因为同成年人相比,他们明显处于劣势,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学生的思想不成熟,遇事惊慌,这给施暴者有可乘之机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父母的关心和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独立性差。据调查,职校生在遇到敲诈、勒索时,仅有4%的学生会向家长或老师反映,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

(3)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下降

研究发现,最近20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由于青少年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身心不成熟,很容易用暴力解决问题,具有明显的模仿性。

3.学校因素

教师在处理校园暴力时态度暧昧、迟疑不决或游移不定,是助长校园暴力行为的重要因素。实际上一个治理有方的学校、一个拥有健康校园文化的学校发生学生暴力行为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4.社会因素

(1)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社会暴力文化的泛滥显然是引发青少年实施校园暴力的一个主要因素。相对于书本的说教,游戏和影视等以其鲜明生动的形象特征,在更宽广的思想空间上影响甚至左右了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很多电视节目不但宣扬哥们义气,而且有过多的打斗场面,刺激了青少年争强好胜、动辄暴力的心理。

(2)法律制度不健全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又一原因

侵害弱者是人类的天性,而社会道德的演化和法律的完善会制约、弱化这种以强凌弱的人类天性,使人类得以逐渐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社会,但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律的权威没有体现。实施侵害的青少年和受到伤害的学生对法律观念和基本的法律知识还缺乏了解,这给施暴者有可乘之机。

三、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1.全力实施家长培训制,培养健康科学的教育方法

家庭因素对孩子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无疑是最具直观性和感召性的“教材”。要创设未成年人成长的最佳空间,就必须切实做好年轻家长的教育培养。

2.倾力打造书香校园,用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青少年的心灵

学校应该以育人为首要任务,但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分数成为判断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消除校园暴力,就必须让学生能更多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学校要切实针对青少年的喜好和身心发展规律来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内容,打造书香校园,要让所有的学生既养成理性思辨的能力,又能分辨真、善、美。

3.强化社会治安,落实违法必究原则,形成强有力的法律威慑

从根本上说,青少年对法律存在畏惧心理。要防范校园暴力,就必须强化社会治安,要让每个青少年都知晓哪些行为属于违法犯罪,更要让他们知道违法犯罪后必定受到法律的制裁。强有力的法律威慑,可以消除一些暴力事件。

4.逐步推行人文教育,关注人的终身发展

没有哪个孩子生来就注定要成为问题少年。形成偏差的主要原因,除了家庭因素外,更是由于学校教育中片面强调学业成绩而带来的冷漠、歧视等因素。要消除校园江湖现象,铲除校园暴力行为,就必须在办学理念上端正“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

5.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同学间友爱互助的良好氛围

在集体活动中,通过学生间的友爱互助,可以把很小的摩擦消除在萌芽状态中。经常参加集体活动的孩子,能够养成一种关注他人的良好品行。

6.净化各种传媒,减少污染源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所以,净化传媒是推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人文化的校园教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学生自己的努力四者合一,才能从根源上杜绝校园暴力的发生,还校园一方净土和纯洁。

第9篇:校园暴力的分析范文

为贯彻落实《特克斯县初级中学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相关精神,根据县教育局相关要求,特克斯县初级中学围绕制定校园欺凌相关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举行多种形式法制安全主题教育、开展按照要求全面自查自纠、进行家校联系及校内外安全秩序状况调查几个方面对专项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治理,现将第一阶段开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会精神,明确目标

我校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积极主动和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领导,科学部署

1、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组及具体工作小组,责任分工明确。

2、工作职责:

总 指 挥:对校园暴力和欺凌专项治理负总责。审订《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预案》,对此次治理活动督查并评定实施情况。

副总指挥:对《校园暴力和欺凌专项治理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进行评审,治理过程督促班主任、安保员、宣传员宣传教育到位,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并召开以预防校园暴力和欺凌为主题的知识讲座。

成员:服从领导,各司其职。总务主任备好“三防”等相应防范器械;安保员做好门卫出入安全管理工作和校园巡查监督工作;班主任等做好对学生的一日安全教育管理、宣传工作,为学生保驾护航

三、多措并举、专项治理

(一)完善制度。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了《特克斯县初级中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和《特克斯县初级中学校园欺凌应急预案》,明确了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二)开展活动、加强教育

一是邀请公安干警来我校开展预防校园欺凌法制安全报告会。报告会上,从校园暴力欺凌行为特有的欺凌逞强型、恶意斗狠型、蓄意报复型、无故滋事型、模仿暴力型的五种表现形式入手,列举了大量鲜活案例,阐述了校园暴力欺凌行为发生的人群、地点、动机及危害性,分析了校园暴力欺凌行为产生的根源,随后对预防校园暴力欺凌行为提出了五条预防措施。要求学校经常开展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防范能力,预防、避免、抵制校园欺凌暴力行为的发生。还要求各学校师生及家长携起手来,加大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专项治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奉献爱心和力量,共同营造关爱学生的社会氛围。

  二是阿扎提江书记为学生做校园安全专题讲座。

阿扎提江书记结合近年来一些校园暴力事件、校园欺凌案例进行了剖析。通过某些学校因学生打架、敲诈事件造成严重后果,让家长承担经济责任的典型案例,警示并教育学生要洁身自好,不通过言语侮辱别人,不与社会闲杂青年交往,不参与学生打架,敢于与来自校园外的欺凌行为进行灵活机智的斗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进行自我防范、保障生命安全的一些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教育性。并强调学校在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及时发现校园欺凌隐患,对有欺凌倾向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从而使校园欺凌事件能够及时消灭在萌芽之中。

三是各班召开校园欺凌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各班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分析、教师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校园欺凌及其危害,校园周边哪些地方是校园欺凌的多发地点,知道了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欺凌,并懂得了实施校园暴力欺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四是加强家校联系及校内外安全环境状况调查。

我校利用“三进两联一交友”和“精准帮扶”活动为契机加强校园欺凌家校沟通,通过家长意见反映、实地走访摸排、校内外信息整合收集校园欺凌问题,多措并举保障学生校内外安全。

四、制度齐全,措施得力。

学校还制定了相应的防校园欺凌制度及措施。具体如下:

1、相关岗位教职工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实行全体教职工一岗双责制,对玩忽职守,对学校安全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其责任。

2、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的建设,如有丢失、损坏、不健全的相关器械总务处要及时配备。

3、班主任要经常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多观察、勤关心,发现学生有异常情绪及时询问调查。

4、当天值班教师要认真负责,对学生厕所、宿舍等容易发生纠纷的地段要做好巡查工作。

5、学校利用主题班会、教育讲座、国旗下讲话,校园展板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