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口老龄化优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 人口流动新趋势与机遇挑战调查分析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关联耦合性分析 河北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分析 人口流动与阶层分化 流动人口的微信使用与社会网络想象 流动人口犯罪现象分析 西部流动人口现象分析 中国省区人口流动与人口红利分析 人口老龄化与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及趋势预测 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灰色关联分析与预测 克里雅河绿洲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集聚效应、人口流动与城市增长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流动性过剩” 女性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未婚流动人口中期妊娠引产调查与分析 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对策 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与就业状况关系分析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问题分析与建议 对流动人口统计和管理的分析与思考 资源型地区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刘超芹. 城市化进程中省际流动人口特征分析――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5] 孙中伟,贺军亮,田建文. 网络空间的空间归属及其物质性构建的地理认知[J]. 世界地理研究,2016,25(2):149-157.
[6] Brice,T.S,Waung.Web site recruitment characteristics:American's best versus America's biggest[J].Socie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anagement.2002,67(2):4-8.
[7] Leary,Lindholm,Freeman.Selecting the best and brightest:Leveraging human capitalt[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2002,41(3):325-340.
[8] Roberson Collins.The effects of recruitment message specificity on applicant attraction to organizations[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2005,19(3):319-339.
[9] Capelli,P.Making the most of on-line recruiting[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1,79(3):139-146.
[10] Calanaki,E.The decission to recruit online:a descriptive study[J]. Ca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2002,7(4):243-251.
[11] 何俊_. 中国和美国的网络招聘行业发展比较研究[D]. 广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
[1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
[13]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 2013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3.
[14] 王献峰. 互联网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以郑州市为例[D]. 郑州:郑州大学,2012.
[15] 罗资琴,刘煜汐. 网络招聘对高等院校毕业生求职的影响[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42-44.
[16] 吴小彬. 网络招聘有利于人才合理配置与流动[N]. 通信信息报,2005-2-16(3).
[17] 雷光和,傅崇辉. 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变化特点和影响因素[J]. 西北人口,2013,34(5):1-8.
[18] 杜丽红.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就业问题及其管理[J]. 经济问题研究,2008(1):89-92.
[19] 张奎,乔忠,王玉华. 关于流动人口统计指标体系的探讨[J]. 统计与决策,2009(9):23-25.
[20] 李豫川 .探析网络招聘现状[J]. 法制与社会,2009,(5):243-244.
[21] 邓聚龙. 本征性灰色系统的主要方法[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6(1):60-65.
[22] 温丽华.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D].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
[23] 祖广哲,丁疆辉. 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耦合协调分析[J]. 河北大学学报,2015,35(6):623-631.
[24]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 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 地理学报,2005,60(2): 241- 242.
[25] 闫雪芸. 网络招聘的优缺点及对应届毕业生的影响[J]. 商业论坛,2013(10):385-386.
[26] 王萌萌. 大学生网络就业前景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15(7):25-29.
[27] 顾丽娟,曾菊新. 中国区域城乡文化系统耦合关联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1):86-91.
[28] 陈颖. 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基于1998年-2010年我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2.
[29]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Z].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0] 艾瑞咨询集团. 2008-2009年中国网络招聘行业发展报告[EB/OL]. http:///report/
200905/1279.shtml.
[31]李晓阳,林恬,竹张琦. 人口流动与经济长互动研究――来自重庆市的证据[J]. 中国人口科学,2015(6):46-55.
Coupling analysis of population flow and online
job-search
XU Jing-ping, DING Jiang-hui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stitute, Shijiazhuang 050024,China)
关键词:养老金会计;设定提存计划;设定收益计划;会计处理
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1-0070-03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趋势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据专家预计,到2030年,全球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由目前的9%升至16%。西方人口专家将21世纪称为“世界性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世界各国一直在不断努力寻求解决的途径,至今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养老金计划的会计处理问题,我国起步较晚,与西方国家的研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尚处于探索阶段。根据2000年11月1日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0.6%,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占6.96%(仅指中国大陆地区),已达到联合国关于“老龄型国家或地区”的界定标准。在此背景下研究养老金会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养老金会计的主要内容
(一)养老金的性质
养老金作为支付给退休职工用于保障日后生活的资金,人们对其性质的认识,曾经产生两种主要观点:一是“社会福利观”,二是“劳动报酬观”。
社会福利观认为,职工在职时取得工资收入,体现按劳分配;在退休后领取养老金是对剩余价值的分配,体现国家和企业对职工的关怀。我国传统体制下的养老金支付即是该观点的体现,养老金支付往往由国家和企业包揽,企业职工在职服务期间不确认养老金费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观点的弊端日渐暴露。一方面,养老金费用没有预提,企业无法估计未来应付养老金数额;另一方面,收益和成本不配比,使得企业各期的损益缺乏可比性,不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
劳动报酬观认为,养老金是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是职工在职服务期间提供劳务所赚取的劳动报酬的一部分,其实质是“递延工资”。因此,会计处理不再作为一项营业外支出,而是在劳务发生时就确认为当期的成本费用。这一观点已被世界各国(包括我国)会计界普遍接受。现行养老金会计核算的原则也就是建立在该观点基础上的。
(二)养老金会计的核算原则
既然养老金费用是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当期确认的,那么,在会计核算时就应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企业在职工提供服务期间确认养老金费用,既反映了养老金的基本属性,也是会计核算中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的要求。我国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定,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应当按照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和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确认为当期费用。按照这一规定,目前大多数企业在职工服务期间就确认养老金费用,体现了权责发生制的确认原则,这是我国养老金会计发展的一大进步。
(三)养老金计划的类型及会计处理
根据养老金的给付方式和风险承担主体不同,养老金计划分为设定提存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简称DCP)和设定受益计划(Defined Benefit Plan,简称DBP)。
1.设定提存计划。设定提存计划是指企业按照养老金计划的约定,每年按照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提取养老金,职工退休时所能领取的退休金取决于提存的金额及其所产生的投资收益,企业并不保证职工退休时养老金的给付金额。在该计划下,企业根据事先确定的缴费水平向一个独立实体支付确定数额的提存金,职工退休时所能获得的养老金数额取决于所缴提存金额及其投资收益在职工退休时的累积额,职工到期领取的养老金数额是不确定的,而且通货膨胀风险、投资风险等完全由职工个人承担。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只需在每期计提时借记成本费用科目,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即可。具体会计分录如下:
企业上缴社会统筹费时:
借:管理费用―养老金费用
贷:银行存款
向个人账户足额提拨资金时:
借:管理费用―养老金费用
贷:银行存款
向个人账户不足额提拨资金时:
借:管理费用―养老金费用
贷:银行存款
应付养老金费用
向个人账户超额提拨资金时:
借:管理费用―养老金费用
预付养老金费用
贷:银行存款
2.设定收益计划。设定收益计划是指企业承诺在职工退休时一次或分期支付一定金额的养老金,只要职工退休时企业有能力履行支付义务,企业是否按时提取养老金以及提取多少都由企业自行决定。在该计划下,企业承诺确定数额的养老金给付额,并确保提存金和基金资产投资收益的积累额到期能满足支付职工养老金的需要,与养老金资产相关的风险全部由企业承担。确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较为复杂,将来的给付义务换算成现时的养老金费用和负债,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从而涉及折现率的选择。而折现的计算必须要考虑很多不确定因素,一般要由精算师对职工的死亡率、离职率、利息率、投资收益率、提前退休率、未来的薪金水平及养老金计划运作中的其他因素做出预测。养老金负债要在精算基础上计量,按期估计并计算未来支付养老金的年金现值,据此确定养老金成本及每期应向养老金基金提存的金额。具体会计分录如下:
每年发生服务成本和负债利息时:
借: 管理费用―养老金费用
贷: 预计负债
提拨资金时:
借:养老金计划资产
贷:银行存款
养老金计划资产发生实际收益时:
借:养老金计划资产
贷:管理费用―养老金费用
发生损失时,作相反分录。
养老金计划修改(包括开始实施) 时确认服务成本:
借:前期服务成本
贷:预计负债
每年摊销前期服务成本时:
借:管理费用―养老金费用
贷:前期服务成本
实际支付费用时:
借:预计负债
贷:养老金计划资产
3.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收益计划的比较。从上述分析来看,DCP和DBP各有优缺点,二者比较见下表:
三、养老金会计的现状
(一)国际养老金会计现状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LAS19)“雇员福利”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6号(LAS26)“退休福利计划的会计和报告”两项养老金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多项有关养老金的会计准则,形成一套比较科学的会计体系。该体系主要由FAS87“雇主对养老金的会计处理”、FAS88“雇主对设定受益养老金计划的结算、削减和终止福利的会计处理”以及FAS158“雇主对设定受益计划和其他退休后福利计划的会计处理”等组成。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标准会计实务公告第24号(SSAP24)“养老金成本的会计处理”,修订了英国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FRS17)“退休福利”。
LAS19、FAS87和FRS17对设定提存计划的规定基本相同。一方面,要求企业在雇员提供服务期间把为换取该服务而应付给设定提存计划的提存金确认为一项费用;另一方面,要求企业披露为设定提存计划确认的费用金额。具体见下表:
(二)我国养老金会计现状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从1984年开始建立试点,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将养老金会计按照会计主体的不同分为企业养老金会计和企业年金会计,分别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和第10号中予以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对职工养老金保险费等各种不同形式报酬的会计处理进行归纳,规范了职工薪酬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依照该准则,企业将根据具体的设定提存计划,按照固定金额或工资的一定比例提取并支付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在职工在职的会计期间确认为负债,并且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体现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将依法制定的企业年金计划所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单独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会计处理和列报;规范了企业年金基金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净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规定企业年金基金所持有的各类投资需以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年金基金的报表由资产负债表、净资产变动表和附注组成等。
四、结论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是设定受益制与设定提存制的结合,其中社会统筹部分属于设定受益计划, 而个人账户部分属于设定提存计划,从制度设计及“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上看,似应按照设定受益制来进行会计处理。但目前我国企业养老金(特别是基本养老金)的会计处理还不适宜采用设定受益计划下的处理方法,原因在于:目前我国法规制度尚不健全、精算师队伍缺乏以及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养老金费用构成模糊,只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不具备按照设定受益计划分别确认养老金成本各组成部分的条件;由于设定受益计划较为复杂,很大程度得依赖和借助精算师的力量,使大多数企业无法采用保险统计方法,依据合理的精算假设计算养老金成本和各种给付义务;相反,设定提存计划的实施成本较低,会计处理较为简单。虽然目前对企业养老金和企业年金均采用设定提存计划,但对一些大型的、条件成熟的企业可试行设定受益计划,以后随着条件的成熟逐步向设定受益计划过渡。
注释:
[1] 市场相关价值,可能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或是在不超过5年内以系统合理的方式通过确认公允价值的变动而计算所得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康萍.企业养老金会计准则制定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4,(03):73-77.
[2] 季晓东.养老金会计处理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2,(06):27-32.
[3] 陈芳芳.美国养老金会计最新发展及其借鉴[J].财会通讯(综合),2008,(05):105-106.
一、社会保障资金的概念
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很大差异,资金来源途径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就造成了不同国家的学术界及政府官方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国际社会保障联盟下属的社会保障资金投资研究小组(2004)认为,社会保障资金指的是由社会保障计划掌控的资金,这些资金主要用来维持社会保障计划支付利益和提供服务的能力,以及产生投资收益来增加社会保障计划的利益和服务。JohnWoodall(2002)认为社会保障资金应该是国内金融市场最大的投资者,AndrewB.Abel(2001)认为社会保障资金指的是在金融市场投资信托资金,他们都强调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属性。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社会保障资金与社会保障基金未做明显的区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混用的现象。国内学者对社会保障资金和社会保障基金的混用现象也非常普遍,如郑功成(2000)在其著作中交叉使用“社会保障资金”和“社会保障基金”两个词,而没有对它们的含义做明确的区分。陈东、红王敏(1996)认为社会保障基金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筹集起来的、法定的、收支平衡的、专款专用的经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将社会保障基金等同于社会保障资金。但国内也有学者明确提出社会保障资金和社会保障基金的区别,如郑秉文(2007)认为社会保障资金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社会保障资金指全部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而狭义的社会保障资金则仅指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在内社会保障资金,即广义的社会保障资金包含社会保障基金,狭义的社会保障资金不同于社会保障基金。林治芬(2007)则更明确地提出,只有当社会保险缴费收入大于待遇支出、资金沉淀下来需要进行投资运作时才成其为基金,社会保障资金在空间和时间范围上都要比社会保障基金广。
二、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过程
(一)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1.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机构对于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机构的争议主要集中于社会保障缴款筹集机构的选择,并且相关争议主要集中于国内文献。大部分学者认为社会保障缴款应该由税务部门征收,庞凤喜(2008)认为社会保障缴款无论称为“费”或是“税”,其本质都是税收,认为我国由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障缴款是一种理性的选择。陈琍(2008)认为由社会保障部门征收社会保障缴款的效率较低,而地方税务局全面负责征收社会保障缴款工作成效显著,并指出当前正是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社会保障缴款的最好时机。此外张勇(2004),靳东升(2007),袁艳红(2008)等学者也持相似观点。但也有学者持反对观点,如郑功成(2001)认为我国目前所遇到的社会保险费征缴难的情况并非是采用征费方式造成的,而是客观的经济环境、立法与执法力度以及历史欠账未能有效化解等因素造成的,他认为社会保险费改税应该缓行或者不行,维持由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征收社会保障费的现状。王泽英(2002)认为我国当前还不具备将社会保障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的条件,在个人账户的纪录和管理由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负责的情况下,实行税收筹资方式会增加个人账户的记录和管理难度,主张由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负责征收社会保障缴款。2.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模式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模式从根本上可以分为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而部分积累制则是这两种模式的结合,各个筹资模式都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PaulA.Samuel-son(1958)用世代交叠模型证明,在现收现付制条件下,养老金的增长率主要取决于人口的增长率。HenryAaron(1966)对Samuel-son的模型进行了扩展,认为养老金的增长率取决于人口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两个因素,同时证明只有人口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之和大于市场利率,现收现付制才能实现社会保障资金在代际之间的帕累托配置,该条件也被称为“Aaron条件”。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模式的最佳选择由该国的人口增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和市场利率的对比关系决定。对于我国该实行什么样的模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国内学者也做了深入的探讨。徐锦文(2004)认为国外社会保障资金筹资的趋势是由现收现付制向完全积累制转变,并指出我国当前的现收现付和各部门各行业分散筹资的社会保障资金筹资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孙炳耀(1999)则强调,从老年社会保障的历史及现状来说,世界上占主流地位的还是现收现付制,并提出积累制筹资模式能否解决现收现付制存在的问题必须结合特定的人口结构进行分析,认为在现阶段我国需要首先解决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冲击,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向完全积累制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模式过渡。但也有学者认为部分积累制的筹集模式可能更适合我国,如刘五丰、韩金玮(2008)认为从长期来看我国应该采用部分积累制的筹集模式,但认为在开征社会保障税之初宜采用现收现付制,待新制度成熟后向部分积累制过渡。
(二)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运营1.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途径一个国家社会保障资金投资途径的选择决定了该国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收益状况,收益往往与风险成正比,越高的投资预期收益率也就意味着越高的投资风险,因此各国在进行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时更加关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回避风险并获得最高的收益。邓大松(2005)指出,世界各国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途径主要有如下三种:储蓄存款、对外贷款或进行不动产投资、有价证券投资,它们的风险与收益情况有很大的差异。任保平(2003)、梅阳(2004)、陈向京(2008)等同时指出,社会保障资金投资时不应该仅仅选择银行存款或国债一类的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途径,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投资策略,实行多元化投资。张问国(2005)认为,我国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国债和债券等低风险途径,虽然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安全至上的基本投资理念,但并不能实现社会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此外,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途径的选择对居民的消费行为也有影响,如AndrewB.Abel(2001)证明,由于股票投资的固定性成本,高收入居民比低收入居民将资金投资于股市的可能性更高,但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参与股票市场投资,在公平分配投资收益的情况下,能够促进低收入居民的消费。2.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营机构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途径的选择需要相关运营机构进行决策,因此一个国家社会保障资金运营机构的选择对该国社保资金投资途径的选择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郭殿生(2003)提出,根据社会保障资金运营机构的不同,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政府集中型、分散型、适度集中型三种,并认为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障资金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运营模式。徐滇庆(1999)则指出,社会保障资金运营机构的所有制属性不同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收益率会有很大的影响。如1980-1990年,美国民营养老保险基金的实际收益率为8%,同期公营养老保险基金的实际收益率只有4.8%,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如肯尼亚、委内瑞拉、赞比亚、土耳其等采取公营养老保险资金运营机构的国家更是分别产生了-3.8%、-15.3%、-23.4%、-23.6%的亏损率。LaurenceJ.Kotlikoff(1996)运用Auerbach-Kotlikoff动态生命周期模型检验了社会保障资金的私有化运营的对效率的影响,他证明社会保障资金的私有化运营可以产生长期性的投资收益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社会保障资金运营机构的选择,庞凤喜、洪源(2006)认为应该组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委员会,由其挑选合适的运营机构并签订合约,实现社会保障资金中个人账户资金的市场化投资运营。此外,SebastianEd-wards、AlejandraCoxEdwards(2002)以智利的社会保障私有化为例,强调了社会保障资金的私有化运营对非正式部门的整体工资提高了将近2%的水平;王海勇、金菁(2007)强调了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营机构、监督机构分立,对社会保障资金进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性。
(三)社会保障资金的支付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符合条件的社会成员支付社会保障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高社会福利的功能。因此,社会保障资金的支付也就成了社会保障资金运行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曹朴(2006)提出,影响社会保障资金支付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老龄化因素、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因素、居民储蓄因素、地区性差异因素、政府的临时性政策因素五个方面;而蔡社文(2002)强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趋势也是影响未来社会保障资金支出水平的重要因素。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支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面对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支付压力,林宝(2003)提出采取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法,可以使我国2020年养老保险支出减少11561.93亿元,减少约12%。但也有学者持相反观点,如AlanL.Gustman、ThomasL.Steinmeier(1991)认为提高退休年龄只会在短期内减少养老保险金的支付,从长期角度来看反而会增加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同时在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支付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陈向京(2008)指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在支出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资金被挪用的现象很普遍,严重威胁到了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邓大松、吴汉华、刘昌平(2005)指出基本养老保险在支出过程中,统筹账户向个人账户透支的现象非常普遍,个人账户实际上仅仅是一个名义账户,他们强调社会保障资金的支出实现分账管理的重要性;此外庞凤喜、洪源(2006)认为社会保障资金的支付办法不统一且支付标准过高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在许多地区由各单位自行发放,支付的标准也由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决定。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控制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的经验方面,财政部赴法国、丹麦考察团(1997)提到,法国政府采取了政府与社会保险全国金库签订目标管理协议的方式,严格控制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的开支,并控制缺口最大的医疗保险开支,改变家庭津贴的发放办法。
三、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成本
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保障利益最大化,但是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过程同时也是耗费成本的过程,因此在社会保障利益一定的条件下,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成本是当前社会保障实践中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国内学者比较关注于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成本,如崔光营(2000)认为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障资金富有专业优势,并且不需要另外组建征收队伍,由此可以每年减少数十亿元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成本。任保平(2003)通过世界范围内的比较发现,一般来说以缴费方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国家,社会保障项目比较复杂,每一项目都有相对独立的缴费办法;而以税收方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国家,社会保障项目比较简单,缴费和支付都有统一的制度安排。可以看出,选择不同的方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对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成本存在很大的影响。此外由于我国社会保障正处于转型阶段,国内学者对社会保障转型带来的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成本也比较关注,如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管理司课题组(2007)指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过程对社会保障资金运行造成的3万亿元的隐形债务不容忽视,如果今后国家财政每年拿出1000亿元,也至少需要30—40年还清债务。国外学者更多的关注于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营成本,如HenryTKMok(2000)提出,根据社会保障资金规模的不同,社会保障资金的私人运营的管理费用一般是资金总额的2%—3%的水平。但是如果社会保障资金账户是可以转移的,那么参保者的账户的转移成本将非常高昂。此外国外学者非常关注于社会保障资金的私有化运营与公有化运营所导致的社会保障资金运营成本的差别,如OliviaS.Mitchell、StephenP.Zeldes(1996)指出,社会保障资金的私有化运营会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成本,但能够提供比公有化运营更多的服务。同时他们还指出即使社会保障资金实现了私有化运营,但仍旧由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障资金从成本上来说始终是有效的。ReidGary、MitchellOlivia(1995)则报告称在美国社会保障资金的私有化运营的成本是公有化运营的四倍。WorldBank(1994)指出,智利社会保障资金从1981年到1994年的平均管理成本约为每年社会保障缴款收入的15%,甚至在1989年达到了25%的水平。Wyatt(1995)指出,从1988年到1994年的7年时间里,香港社会保障资金运营的收益率低于2%,如果考虑到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成本,那么这七年的社会保障资金运营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收益。
关键词:居住区;空间环境;影响因素;创新设计
1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因素
1.1人的需求因素
人是居住区的主体,人对居住区空间环境的需求直接影响到环境的规划设计。为此,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需按照居住者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进行设计,满足居住者的不同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还要强调人文关怀,不仅要方便居民出行、户外活动、邻里交往,而且还要照顾老弱病残,提供安全保障措施。
1.2环境可持续发展因素
可持续发展是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确保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重要原则。在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中要保护建设地段原有的自然人文环境,有效控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在环境设计中减少能耗、节约能源,使用环保型材料,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从而促进居住区空间环境更加舒适、环保、生态。
1.3精神文化因素
居住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遵循地方传统特征和区域文化内涵,理解当地民众的心态特征,用环境设计手法表现地方文化内涵,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此外,在环境设计中还可以通过融入地方人文、历史、文化特色来突出居住区的风格特点,提升居住区空间环境的文化品味,从而确保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与城市文化系统相契合。
1.4老龄化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环境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完善社区老年文化教育、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设施,使环境设计能够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如,户外休闲活动空间的设计要有利于避开强风、日晒,尽量减少陡斜的坡道、步道设计,在地面上做好相应的防滑处理;由于老年人的体质较差,在室外活动时不能久站,所以要合理设计庭院中的座椅等等。
1.5物业管理因素
在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中要处理好与物业管理之间的关系,结合物流管理公司的规模确定居住管理片区的划分,便于物流管理公司开展分区管理。道路交通是物业管理的重点,所以在居住区环境设计时要体现道路的交通特性和辅助功能,组织好垃圾运送路线、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等,为规范开展物流管理提供便利条件。此外,居住区环境设计还要根据物业管理公司提出的设施配备要求确定公共设施布局设计,根据居住空间领域的层次性进行居住区绿化布置设计,以便于日后物业管理活动有序开展。为此,在居住区规划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要与物流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协商,结合物业管理需求进行设计。
2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创新
居住区的空间环境设计包含的内容较多,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除了需要考虑相关的影响因素之外,还必须体现出设计的创新之处,鉴于此,下面本文从空间结构布局、建筑结构、交通绿地、公共设施、景观小品等几个方面对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进行论述。
2.1居住区空间结构布局的创新设计空间群是由多个空间组合而成的完整空间序列,在对居住区进行空间结构布局时,可将其视作为一个空间群,利用其中各个空间的内在联系,既能使空间在对比中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又能借助空间彼此的相互渗透,来增强空间本身的层次感,这是空间布局的一大创新之处。
2.1.1前导空间。对于居住区而言,其室外的空间层次划分较为明确,这为空间序列的完整性设计提供了条件,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可将居住区的入口作为前导空间,并在各个主要入口处设置小区标志,同时将地面空间布置成为停车场或是小型广场,由此可以引导居民进入到小区当中。在前导空间结构布局中,应对入口对景的设置加以注意,既可将中心绿地作为对象,也可将公共建筑作为对景,借助周围绿化,并采用虚拟现实对比的手法,使居住区入口这一前导空间的构图更加完整、景观更加丰富。由此能够让从入口进入小区的居民感觉到亲切。
2.1.2公共空间。由居住区入口的前导空间进入后,便到了空间序列的中心,即居住区公共空间,它是整个居住区空间环境的精华之所在,空间结构布局时,可在该位置处设置一些公共建筑,如托儿所、中老年活动站、健身中心等等。在建筑造型的设计上,应当以色彩明快为主,注重室内外环境的结合与过渡,使这个公共空间成为居住区居民交往、休闲、观赏、活动的中心地带。
2.2建筑结构的创新设计
在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是重中之重,也是整个设计的关键环节。常用的住宅群空间组合形式如表1所示。表1中给出的这几种空间组合形式各具优缺点,在具体设计中,应对每种形式的优点加以合理利用,对其不足之处进行妥善处理,以多样化的住宅群体组合形式为主,通过空间形状、布置形式、平面外形等方面的变化,体现建筑结构形式设计的创新。住宅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创新之处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上:
2.2.1协调性。想要打造出一个完美的居住区空间环境,就必须着眼于整体性设计,从单体设计到群体规划要尽可能做到连贯一致,同时,居住区内的建筑风格应当与城市总体格调相协调。因此建筑设计除了要充分考虑功能和卫生要求之外,还要体现出建筑本身的个性特点,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使建筑结构有周围大环境相协调。
2.2.2组合变化。在对居住区内的建筑群体进行设计时,应当本着造型新颖、风格协调、布局合理且富有变化的原则,同时在建筑平面和空间组合设计上,可以按照建筑的使用功能、环境特点以及结构布设的可能性,对建筑空间进行适当处理,使整个空间组合体现出主次分明、布局均衡的特点。具体设计中,可以采用长-短、点-条、拼接等手法,并在低层建筑群中适当设置一、两栋高层建筑,由此不但能够使建筑群体更加富有变化,而且还能形成不同的院落空间格局。在建筑结构外部型体的处理上,应对装修、色彩、阳台等形式的选择予以重视,尽可能使住宅的入口富有一定的变化,从而形成错落有致的居住空间,这有助于增强居民之间的安全感和亲切感。
2.2.3景观渗透。可在住宅建筑的不同方位上设计入口,借助建筑上的特殊部位,如底层、转角等,创造室内外空间环境。同时,可适当增加一些辅助功能,如利用建筑底层架空层作绿化或是停车场等;屋顶可以采用坡屋面设计,由此不但能够起到美化建筑的作用,而且还能防止屋面积水渗漏等问题的发生。
2.3交通绿地的创新设计
2.3.1街路的空间比例。在居住区中,街路属于线形空间,设计时,可以按照街路所处的不同空间位置,将之归入到相应的空间层次当中,同时,要对街路空间的比例予以重视,设计要点如下:顺而不穿、通而不畅;要有利于居住区的空间环境布局;不得影响到居住区外的城市交通;要明确分级;做到多功能协调统一。
2.3.2公共绿地。在对居住区公共绿地进行设计时,可以选用规则式、自然式或是混合式。规则式具有庄严、雄伟的特点,但从其整体形式上看,缺少活泼和自然的因素;自然式是以模仿自然生态环境为主,不刻意追求庄严和对称,国内绝大部分居住区采用的都是这种布设形式,它可以结合地形条件,并采用相应的园艺手法,在有限的地面空间中,创造出理想的绿色效果;混合式是上述两种形式的结合,兼具它们的优点。
2.4公共设施的创新设计
公共服务设施是居住区内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体包括教育、医疗、文体、商业服务、金融、市政公用以及行政管理等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应当以居住区内的人口数量作为主要依据,同时,还应与居住区的功能特点和空间结构布局紧密联系到一起,与住宅和街路绿化同步建设,借此来满足居民多层次的物质生活需要。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增设一些新的内容,使其能够满足老年人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需要。
2.5景观小品的创新设计
以使用性质为分类依据,将居住区环境小品分为以下几类,如表2所示。
2.5.1围墙
围墙的设计要保证围墙具备防止外人闯入和屏障视线、风沙和噪声的功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美观性。在围墙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视觉效果,使材料与细部构造产生的线条、图案能够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2.5.2雕塑
雕塑应设计在居住区空间内的花坛、入口、草地等处,根据周边的环境确定雕塑的形式、体量、造型、色彩,确保雕塑与环境相协调。在雕塑类型的选择上,可选择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雕塑,彰显居住区的现代感,并且还能够引起人们的遐想,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
2.5.3水体景观
在居住区环境中,可灵活设计喷泉、泳池、人工湖等水体景观,利用水体的流动性营造安静宜人、回归自然的氛围。在庭院环境设计中,可围绕建筑物设计成一线弯弯的水面,通过水体的流动起到导向作用,构建多层次的庭院景色。在居住区环境小品设计时,要突出小品的使用功能,以及与环境的协调性,紧密结合绿化系统、建筑群体和道路交通,对小品进行合理布局,使环境小品具备实用性、艺术性和时代感。
3结语
综上所述,居住区作为人们生活和居住的场所,其空间环境设计尤为重要,在具体设计中,除了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之外,还应当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要,从而使居住区空间环境的功能性、观赏性、生态性达到协调统一,为居民构建起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曹晓明.居住区景观空间环境设计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8):59-61.
[2]林耕,张天宇.老龄化社会中的居住区步行空间环境设计[J].工业建筑,2013(6):85-87.
[3]李伟星,冯柯.以人为本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93-94.
[4]张灿.城镇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5):49-50.
[5]朱新捷.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中引入建筑物理环境评价的尝试[J].上海城市规划,2013(6):89-91.
[6]徐跃铭.基于人性化的居住空间环境设计探讨[J].中国建材科技,2015(6):25-27.
[关键词] 痴呆;常用量表;诊断;评定
[中图分类号] R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a)-0019-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速,痴呆这种疾病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医疗问题,因此积极开展对痴呆的诊断、评定及鉴别研究已十分迫切。本文通过对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痴呆评定量表(DRS)、长谷川智能量表(HDS-R)、缺血指数量表(HIS) 四种常用痴呆量表的不同作用及优缺点进行分析,为临床医师对痴呆的诊断、评定及鉴别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概念
痴呆是一种综合征,痴呆是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全面持续的智能障碍,是获得性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其表现为记忆、语言功能、视空间功能障碍、人格异常及认知能力(认知能力包括计算力、综合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降低,常伴行为和感觉异常,导致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工作能力明显减退,是后天智能的持续,在临床中必须具备以下精神活动中的任何三个项目的障碍:语言、记忆力、视空间功能障碍、情绪或人格和认知。痴呆主要包括血管性痴呆(VD)和阿尔茨海默型痴呆(AD)。
2 病因学
国内外许多研究都证明,老年痴呆跟遗传因素有关,他们的后代有更多患上此病的机会,但是遗传方式目前仍不清楚[1]。也有一些学者研究认为脑血管病会引起的老年痴呆,最常见的有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是由于多次的轻微脑缺血发作,逐渐积累造成的脑实质性梗死所引起,还有皮质下血管性痴呆、急性发作性脑血管性痴呆等均可引起此病,因此脑血管病是引起老年痴呆最为常见的病因之一[2]。脑外伤、癫痫的持续发作,以及脑积水等原因均可引起老年痴呆[3]。此外,老年人因长期情绪抑郁、独居、丧偶、文盲、缺乏体力及脑力锻炼等,也可加快脑衰老的进程,诱发老年痴呆[4]。
3 常用四种量表在痴呆诊断及鉴别、评定中的应用
3.1 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MMSE共30个小项,项目1~5为时间定向,6~10为地点定向,11~13为语言即刻记忆,14~18为检查注意力和计算,19~21为短程记忆,22~23为物体命名,24为语言重复述,25为阅读理解,26~28为语言理解,29为言语表达,30为图形描画。每题回答或操作正确记为1分,有关文献报道,将标准分界值定为24分,小于24分即可诊断为痴呆,MMSE 18~23分为轻度痴呆,16~17分为中度痴呆,小于等于15分为重度痴呆。
MMSE是最具影响的认知功能筛查工具,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它用时短,方法简便,易于推广。检查时,应尽量排除干扰,并且要鼓励患者坚持完成各项内容。但近年有关报道发现MMSE总分和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受之影响[5]。
Kjeld Andersen等[6]报道1 905例丹麦90~99岁社区对象,该组对象出生于1905年,1998年仍存活,再随访2年,观察其认知功能与死亡率的关系,根据MMSE定分标准,发现轻度认知障碍者死亡危险度为1.24,严重认知障碍者为1.73,结论认为,认知障碍可预测极老者的死亡率。
3.2 修订的长谷川智能量表(Revised Hasegawa’s Dementia Scale,HDS-R)
HDS-R是长谷川和夫于1994年在HDS的基础上,对相关项目作了删除和修改后而制定的量表。HDS-R共有11小项,其中包括定向力2项,记忆力4项,常识2项,计算力1项,数字1项,物体命名1项。得分为2~4分不等,总分范围为0~32.5分。HDS-R日本规定总分小于10分为肯定痴呆,10~21.5分为可疑痴呆[7]。(在长谷川痴呆量表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以下几项问题作了修改:将询问结束日期或关东大地震日期改为日期;将日本国总理大臣改为我国现任总理)。
HDS-R内容简练,且测定时间短,容易被老年人接受;并且该量表评分简单,不会受教育文化程度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筛选痴呆的较理想工具。此量表较前者应用更广泛。
3.3 Mattis痴呆评定量表(DRS)
Mattis痴呆评定量表(DRS)是一套标准化的临床精神状态检测工具,由Mattis于1976年编制。DRS评定共包括注意力、起始与保持、概念形成、结构和记忆等5个因子。注意力共37分,包括数字的广度、执行比较复杂的口头命令、数出随机排列的7的个数、读一组词语和图片的匹配;起始与保持共37分,包括语言的流畅性、复述语言、两手的交替运动和书写运动;概念形成共39分,包括词语的归类、图片的相似性和自发语言;结构共6分;记忆共25分,包括定向、句子延迟回忆、词语即刻再认、无意义图案即刻再认等。总分144分。DRS中文版的翻译与修订情况及信度资料参见“不同文化背景下正常老人认知功能比较”一文[8]。
DRS的每个题目均由难到易排序,能完成较难的题目就不用再做较易的,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所以正常老人只要15 min左右就可完成,在各种量表测试中属于费时最少之一。由于部分题目非常简单,被试很少会出现“地板效应”,故常用来判断痴呆患者认知损害的严重度,也可用于中-重度患者的纵向随访和中-晚期患者的疗效评定[9]。作为痴呆识别和严重度的判断工具,DRS在美国使用有优良的信度和效度。DRS中文普通话版根据教育程度不同制定DRS总分的划界分,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理想。
3.4 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InchemicScore,HIS)
缺血指数量表(HIS)是1975年由Hachinski制定的,该版本采用由量表协作研究组(樊彬等)于1988年修订的中国常规版。它来源于临床经验,有Hachinski与Rosen两种记分法,但临床常采用Hachinski记分法[10]。本量表是专门用于血管性痴果简易检查和鉴别的量表,由13个项目组成,1~3为起病急慢及变化,4~6为情志方面,7为躯体不适的主诉,8为情感控制力,9~11为既往病史,12~13为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答题的得分1~2分不等,总分为0~18分。Hachinski法总分评定:满分18分;4分或7分疑为血管性痴呆;5~6分为混合型痴呆。
HIS能作为血管性痴呆与老年性痴呆鉴别的有效工具,它操作简单方便,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均较高。应用此量表事需要注意的是评定须在痴呆诊断确认后进行[11]。评定的主要依据来源于病史收集,体格检查和精神检查,所以必须注意病史的详尽收集和各项检查的认真执行[12]。
以上四种常用量表在临床痴呆诊断、评定及鉴别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因此正确选择认知功能量表,可以提高医者诊断水平,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对提高痴呆的筛查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Jane Sims,Jocelyn Angus,Susan Feldman,et al. 老年痴呆的负担以及通过社区干预降低老年痴呆的危险[J].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7):65.
[2] 赵敏强,马莉,范思海,等. 加兰他敏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6):25.
[3] 冯周琴. 早期防治老年痴呆刻不容缓[J]. 家庭医学,2006,(3):47.
[4] 张桂丽,熊燕,邝军,等. 老年痴呆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5):123.
[5] 唐娟娟,肖军.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在认知功能障碍筛查中的应用与比较[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2):15.
[6] Kjeld Andersen,Hannenybo,David gaist,et al. Cogitive impairment and mortality among Nonagen:The Danish 1905 cohort survey[J].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02,13:156-163.
[7] 杜庆伟,班圣全.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观察[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3):285.
[8] Eneida Mioshi,John R Hodges,潘小玲,等. 几种常用诊断痴呆的认知筛查工具[J]. 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4):47.
[9] 郭起浩,洪震,吕传真,等. DRS量表Mattis痴呆评量表(中文版)的效度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3):237-243.
[10] 索爱琴,张杰文. 老年性痴呆的诊断与治疗[J].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58.
[11] 程启慧,王永红,晏勇.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治进展[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58.
【关键词】锁骨骨折;临床治疗;治疗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18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46-02由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以及交通事故的频发,锁骨骨折的发生率越来越多,现已占到了骨折类疾病的百分之十左右[1]。为了探究我院使用不同治疗方法(双克氏针钢丝环绕、钢板螺钉内固定以及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对我院28例锁骨骨折的治疗情况,比较发现,3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2011年11月01日到2013年03月01日收治的28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别分为双克氏针钢丝环绕、钢板螺钉内固定以及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3组,每组分别为9例、9例、10例患者。患者年龄在1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1±4.2岁,均具有比较明显的骨折症状。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我院收治的28例锁骨骨折患者,28例锁骨骨折患者分别使用双克氏针钢丝环绕、钢板螺钉内固定以及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手术使用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愈合时间、优良率等指标。双克氏针钢丝环绕组采用臂丛麻醉,钢板螺钉内固定组采用臂丛麻醉、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组采用硬膜外麻醉。
1.3治疗效果评价[2]显效:患者的疼痛消失、患侧的肩关节达到应有的运动范围以及患侧肩部可以承受一定的力量,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有效:患者的疼痛减弱比较明显、患侧的肩关节有了一定的运动范围以及患侧肩部可以承受少许的力量,恢复了比较正常的生活能力。无效:患者的疼痛没有消失、患侧的肩关节运动范围受到限制以及患侧肩部无法承受一定的力量,没能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
1.4统计学的方法临床数据使用SPSS18.0软进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双克氏针钢丝环绕组(A)的有效率为77.78%,钢板螺钉内固定组(B)的有效率为77.78%,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C)组的有效率为100.00%。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C)组与双克氏针钢丝环绕组(A)、钢板螺钉内固定组(B)比较差异显著(P
结论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处于浅表的位置,消瘦的人明显可见,其用于连接上肢与躯干,呈S形,用于构成人体的胸锁关节以及肩锁关节,其保证了人体的上肢灵活性[3]。锁骨骨折是一种临床的常见骨折,很多患者此类的骨折都会损伤到肩胛带。此类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手臂受到了直接的暴力而引发。锁骨骨折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因而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4]。
现如今,对于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各种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双克氏针钢丝环绕、钢板螺钉内固定以及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这3中方法就是比较典型的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为了探究我院28例锁骨骨折患者使用不同临床固定法的治疗效果以及其安全性。
回归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01日到2013年03月01日收治的28例锁骨骨折患者,患者分别使用双克氏针钢丝环绕、钢板螺钉内固定以及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进行治疗,每组患者分别有9例、9例、10例。比较3组患者疼痛消失请、患侧的肩关节达到的运动范围情况以及患侧肩部承受力量情况,生活能力情况。双克氏针钢丝环绕组(A)的有效率为77.78%,钢板螺钉内固定组(B)的有效率为77.78%,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C)组的有效率为100.00%。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C)组与双克氏针钢丝环绕组(A)、钢板螺钉内固定组(B)比较差异显著(P
[1]周松.锁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8):1295-1296.
[2]张春生,王德印,付春雷.82例锁骨骨折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6):101.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和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痴呆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通常引起痴呆的原因包括变性病性和非变性病性,老年性痴呆属于变性病性疾病,也称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力障碍、判断推理能力障碍、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老年性疾病, AD 患者整个大脑弥散性萎缩,形成以 -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da protein,简称A ),继而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出现以A 为核心老年斑(senileplaque, SP)及以异常过度磷酸化的以 tau 蛋白为核心成分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tary tangle,NFT)等神经病理性病变,还会出现“AMY”斑块,这是与A 形似的斑块,但无淀粉样核心。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AD已经成为人类第4大死亡原因,运用动物模型进行防治老年性痴呆研究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国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独居老人也与日俱增,已然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痴呆人数也日益增长。而 AD涉及多种复杂的病理改变,病因不明,因此建立一种理想化的 AD 动物模型进行老年痴呆相关机制和治疗方法成了热点和难点。作者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对老年痴呆动物模型的各种研究文献,总结了AD 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情况。
1 快速老化小鼠(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 SAM)模型
20世纪80年代,学者Takeda T, Hosokawa M等在普通的遗传群AKR系小鼠中通过表型选择培育出一种快速老化小鼠―SAM,6个月大的时候出现了系统性淀粉样变。 A 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代谢产物,它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目前认为A 神经毒性作用是各种原因引起AD的共同通路,其在脑组织中含量的异常增加可能是诱发AD的主要因素。而SAMP增龄过程中学习记忆障碍发生机制与脑中出现大量A 沉积有关。 近年,Atsuyoshi Shimada等学者以SAMP10为模型研究免疫与年龄相关的因素干扰影响大脑组织内稳态失调如何导致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病变。 SAM模型的缺点是价格较昂贵,寿命短,虽然可以应用于抗衰老及AD 治疗方面的实验研究,但不宜用作长期实验。
2 以 D-半乳糖(D-galactose,D-gal)损害为主的动物模型
国外最早将D-gal动物模型用于白内障的研究,我国学者发展并完善了该模型。 2003年,Shih-Ching Ho等学者建立了一个D-gal诱发氧化损害模拟老化小鼠的模型。 同年,罗焕敏等学者利用D-gal和亚硝酸钠合并制备了一种新的老年痴呆模型,造模方法是小鼠每日腹腔注射D-gal120 mg/kg和亚硝酸钠90 mg/kg,连续60 d;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 这些模型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 AD 的发病特点,出现了衰老、学习认知能力减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下降、大脑皮层和海马神经元变性坏死等特点。2011年,Xiao F等学者利用D-gal与aluminium(AL)联合皮下注射昆明小鼠连续10周,分别使用Morri水迷宫测试,染色及生化指标等测试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胆碱能系统变化,以及蛋白质 淀粉样蛋白(A )的含量,显示有明显的学习和记忆缺陷,并显示大脑乙酰胆碱(ACh)的水平减少,老年斑(SP) 形成和神经元纤维纠结结构也被观察到, 证明联合使用D-gal和AL也可建立一个有效的研究AD的发病机制的模型。
同时D-gal也能使动物提前衰老。研究表明,在水迷宫实验中,D-半乳糖模型鼠较正常鼠的逃避时间显著延长,游泳距离增加。 生化改变方面,D-gal模型组鼠较之正常鼠血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升高,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下降; 肝脏组织MDA含量增高,谷氨酰胺合成酶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降低。 组织神经改变方面,D-gal可加速caspase介导的神经元凋亡和抑制神经元的形成。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UTP 缺口末端标记法即TUNEL法检测,结果发现齿状回、海马CA1区、CA3区TUNEL阳性细胞显著增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层观察到大量细胞萎缩和核固缩。 分子生物学改变方面,D-gal可以诱导大鼠内耳组织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 和肝脏线粒体DNA(mtDNA)的缺失。
D-gal模型现已被国内学者广泛应用,它的优点有:经济且操作简单;模拟损伤较为全面;缺点是:饲养周期长、外界干扰因素较多,免疫方面的指标与自然衰鼠还存在较大差异;D-gal用量、时间不统一也制约了该模型的发展。如何运用好D-gal模型并结合亚硝酸钠、AL等神经毒素联合制作模型深入研究衰老机制和抗衰老药物,将成为今后学者研究的新方向。
3 以胆碱能损伤为基础的AD动物模型
大脑基底前脑胆碱能细胞损伤都可导致动物出现认知障碍和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研究学者通过各种方法直接破坏脑胆碱能神经细胞功能,从而制作AD模型。
3.1 电损伤基底核的AD动物模型
1991年宫斌 等以电损伤大鼠右半球中缝核群(1mA,30s)造成拟痴呆模型,结果证明直接使用电损伤基底核,明显减少动物皮质乙酰胆碱量,导致记忆障碍。2010年,宋兴田等学者用电解毁损基底核法破坏脑基底核法制备SD大鼠损伤性痴呆模型,并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两种痴呆模型的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模型鼠的脑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均出现线粒体数目减少,嵴断裂或消失,部分线粒体出现髓样变或呈空泡状。粗面内质网较少并出现脱颗粒,胞浆内脂褐素颗粒增多。结果显示脑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是痴呆模型的病变基础。 实验研究证明电解损伤基底核制备的模型可用作老年痴呆的动物模型,本模型也存在不足的缺陷,有待改进。
3.2 化学损毁模型
有的学者使用化学物质注入动物脑基底核,从而破坏胆碱能神经元建立起AD模型。2000年,Sca1ic C 等学者将兴奋性氨基酸如鹅膏蕈氨酸(ibotenic acid,IBO)等注入动物的基底大细胞核建立起AD模型,术后海马神经细胞明显减少、学习记忆能力下降。2010年, 宋兴田等学者用海人酸破坏脑基底核法制备SD 大鼠损伤性痴呆模型,并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痴呆模型的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模型鼠出现脑神经细胞退行性病变。
此类模型简单虽然模拟了胆碱能神经元损伤的特征,但是模型未出现SP和NFT等病理性特征,所以在用药剂量浓度和时间部位等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4 注射A 的AD动物模型
A 在细胞基质沉淀聚积后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作用,是导致AD病人脑内老年斑周边神经元变性和死亡的主要原因。A 对AD神经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破坏钙的平衡;增强谷氨酸毒性;诱导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的产生和神经元凋亡;导致血管机能障碍;诱导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反应等。因此,通过注射A 的方法也可制作AD动物模型。
2004年杨杰[16]等将 A 不同的片段注入大鼠脑内,术后动物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退,胆碱能神经元死亡、突触结构减少,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增加,并出现 A 沉积。2006年,杨晓娟等将 A 25-35 5 l 注射于鼠侧脑室基本模拟了 AD病理学特征。 2012年,Marcello E等通过实验证明,A 不足可能会导致突触失去正常功能,而A 过剩可能导致突触功能障碍,从而导致AD的发生。
实验证明,注射A 可模拟A 聚集或沉积学习记忆能力损害、海马神经元破坏等病理改变的AD动物模型。该模型适用于研究药物对A 神经毒性及AD的治疗等方面的作用研究。
5 铝元素慢性中毒模型
已有研究 证明,铝是一种慢性神经毒性物质,血液中多余的铝进入脑内后可损伤神经元并诱导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和老年斑。2005年,杨勇等向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埋管多次注射三氯化铝(aluminium trichloride,AlCl3)建立的 AD 动物模型 获得成功。2011年,Xiao F等学者 利用D-gal与aluminium(AL)联合皮下注射昆明小鼠连续10周,成功建立了一个学习记忆能力衰退并出现老年痴呆典型病理改变的模型,显示利用铝中毒制作老年痴呆模型已经向复合模型方向发展了。
6 转基因AD动物模型
随着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基因工程的发展,学者开始借助转基因技术将与 AD 相关的人类突变基因转入动物中,通过改变动物遗传学性状来达到建立AD动物模型的目的。学者研究发现APP (myloid beta (A4) precursor protein)基因突变会导致AD 发生。
1999年,Chen KS等初步的行为实验发现PDAPP转基因鼠学习和记忆受损。光线迷宫空间辨认PDAPP转基因鼠3~10月龄,表现出严重的缺损,而自发的物体辨认行为表现为年龄依赖性下降,与淀粉沉积相关。 从2000至今十几年间,Holtzman、Brion、Nilsson、Van der Haute、Lewsis、Oddo ~ 等学者利用不断完善的转基因技术建立一个又一个转基因AD动物模型,并从单转基因向双转甚至三转基因迈进,这些转基因模型可以在同一转基因鼠内同时表达AD的两大特征性病理变化A 和NFT及AD其他的病理性特征。2012年,Zhang QL等学者利用APP/PS1转基因小鼠和AL建立了一种更新的老年痴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动物模型的认知能力的减少和神经细胞的损失比野生组(WT)加铝和单独的APP/PS1转基因小鼠更明显, 表明了APP/PS1转基因小鼠注入AL建模对老年痴呆病因与药物治疗研究有一定的潜在价值。2012年,Filali M等 利用APP, PS1和 Mapt (3xTg-AD)建立三重转基因小鼠来测试认知和非认知行为差异,这一模型将对临床前期干预非常有帮助。
虽然转基因动物模型在技术上仍有许多困难,但AD的多重转基因模型日趋完善,获得了能较完全体现AD两大病理特征的小鼠品系。由于AD受遗传及环境共同影响,因此在转基因模型的基础上,再施加中枢胆碱能损害、自身免疫损伤等其他致病因素,将产生更接近人类AD病理及发病过程的模型,从而将对AD治疗及药物的筛选开发起到推动作用。
7 与免疫有关的AD动物模型
近年来的研究 表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AD患病率明显增高,与自身免疫系统衰退有关,如老年斑中A 标记和免疫球蛋白链相似,因而可以利用提取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形成淀粉样核心导致神经变性和老年斑形成,从而制备AD动物模型。此类模型的发展为AD的免疫调节治疗开创了新的途径。2010年, 等通过免疫具有聚合性淀粉样变性(pABri)相关的肽序列同源性,蛋白质构象改变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减少了A 低聚物的水平从而减少AD的病理改变。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致椎体严重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致椎体严重压缩骨折12 例,其中8 例合并椎管狭窄,多节段压缩骨折11 例。结果 12 例术后随访5~42个月,胸腰部及腿部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脊柱融合好。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适用于不能行椎体成形术的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它具有安全、可靠及缓解疼痛效果好的优点。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体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所致的脊柱压缩骨折也明显上升。并非所有的椎体压缩骨折都适用于椎体成形术治疗。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我们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致椎体严重压缩骨折而不适于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12 例,疗效显著,现报导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 例,男5 例,女7 例;年龄61~83 岁,平均72 岁。其中8 例合并椎管狭窄,多节段压缩骨折有11 例;6 例合并下肢皮肤感觉减退或肌力减弱等神经损伤症状。病程10~16 d,平均13 d。
1.2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患者俯卧位,髂前及上胸部、肩部软枕垫高,使下胸、腹部悬空。正确定位后以病变节段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显露病变节段,暴露椎板、关节突及横突根部,植入椎弓根钉系统。对有神经损伤或椎管狭窄均行椎板减压探查脊髓神经根、椎间盘情况,安装连接棒,装上横杆。在椎板间或横突间凿粗糙后植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髂骨。置入引流管引流,逐层关闭伤口。伤口拆线后戴高腰围下地活动。
2 结
果
术后12 例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5~42个月,平均20个月。胸腰背及腿部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脊柱融合好,生活可自理。
3 讨
论
3.1 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椎弓根钉内固定主要用于不适于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椎体严重压缩骨折。Barr等[1]认为椎体严重压缩无法放置导针和注入灌注剂,或椎体中柱破坏,脊髓受压为椎体成形术的禁忌证。Mathis等[2]认为接受椎体成形术手术的椎体高度应保持原高度1/3以上。我们认为该术式主要适用以下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骨折:a)椎体压缩严重或椎弓根破坏严重无法置入导针行椎体成形术,及中柱或椎体后缘破坏骨水泥易渗出者。b)合并椎间盘突出等造成椎管狭窄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者。c)合并脊柱不稳。禁忌证主要是患者有严重心肺疾患而不能耐受手术或患有出血性疾病者。因骨质疏松致严重椎体压缩骨折多伴有胸背部剧烈疼痛,患者无法行走,甚至无法坐立及翻身活动,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所以不要因为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高龄而放弃手术治疗。
3.2 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 术前:老年患者体质往往较弱,术前需全面系统的全身检查,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需纠正血压、血糖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如合并冠心病需请心内科专家会诊控制病情防止心衰及心率失常;且术前可适当输血、人血白蛋白等纠正贫血;此外患者术前仍需行肺功能锻炼(如吹气球锻炼),增加肺容量,避免术后肺部感染。总之,术前充分的准备是手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术中:a)减少术中出血。止血需彻底,此类患者椎体压缩骨折往往为多节段且年龄较大,暴露椎板、关节突及横突根部时可分节段,暂时无操作的节段需用纱布压迫止血;另外需请麻醉师控制好血压,根据我们经验,术中收缩压控制在90~100 mmHg时出血较少,如收缩压高于100 mmHg时术中出血明显增加。b)增加椎弓根钉稳定性。过去骨质疏松症被认为是椎弓根钉固定的禁忌证,为增加椎弓根钉稳定性,我们可选择无压缩或压缩较轻的椎体置入椎弓根钉,并需加用横连使椎弓根系统成为一体。另外根据我们经验,增加椎弓根钉直径或通过椎弓根植骨后再植入椎弓根钉可以明显增加椎弓根钉的稳定性。如必要时可通过椎弓根内加用骨水泥或加用椎板钩。国内外很多学者通过实验及临床证实,用骨水泥固定后椎弓根钉的拔出强度有明显增加[3,4]。Hilibrand等[5]对人脊柱标本研究发现,加用椎板钩能保持89%的完整椎弓根拔出力量,而仅用椎弓根钉固定只有19%的完整椎弓根拔出力量,证明椎板钩能增强椎弓根螺钉的牢固性。术后:避免长期卧床。此类患者年龄大,体质相对较差,为避免长期卧床引起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第2天可半卧位,行四肢功能锻炼,伤口拆线后带高腰围下地活动。
3.2 此术式优缺点 优点:a)入路简单,安全性高。脊柱后路重要组织少,术中只要控制好出血量,手术安全性高。b)稳定性好。此类患者胸腰背部疼痛一般由脊柱不稳引起,椎弓根钉同时固定前中后三柱,固定后脊柱稳定性好,术后患者疼痛症状能马上消失或明显缓解。c)可解除椎管狭窄及探查神经。根据本组病例,椎体严重压缩骨折多数为多节段,且多数有椎管狭窄及神经损伤症状。d)并发症少。与椎体成形术相比,无肺栓塞、骨水泥渗漏及血压一过性骤降引起休克甚至导致生命危险的并发症。缺点:由于此类患者一般为多节段压缩骨折,长节段融合后脊柱活动明显受限。但考虑到此类患者不能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或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时风险较高,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致椎体严重压缩骨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Barr JD,Barr MS,Lemley TJ,et al.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pain relief and spine stabilization[J].Spine,2000,25(9):923928.
[2]Mathis JM,Barr JD,Belkoff SM,et al.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A developing standard of care for vertebral compression[J].Am J Neuroradiology,2001,22(2):373381.
[3]邑晓东,卢海霖,宫树一.医用骨水泥对腰椎椎弓根钉固定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3):14271429.
【关键词】教师 自我管理 促进 专业素质 提升 内涵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72-02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认为:"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首先是员工素质的竞争。"那么在学校这个市场里,社会多元化、校际间竞争激烈、家长教育消费选择、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等,对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我深深体会到: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提升是多途径的,而实现教师自我管理愈来愈突显出其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教师的自我管理
谈到自我管理,可能有人认为它是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在企业中,所谓自我管理,就是员工个体对自己本身,即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的管理,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这种管理是主动的、自动自发的。
同样在学校也是如此,教师的自我管理就是教师个体能积极主动地准备、参与、执行,甚至还具有强烈的超前意识,什么事都做在前面;而不是社会、学校领导、家长强加的,是自己形成的自我追求动力,当机遇一旦来临,就有成功机会,因为机遇永远垂青于时刻准备的人!
二、教师自我管理的现实意义
1、学校发展的现实。
我校虽是一所具有较久办学历史的市级示范高中,无法跻身于名校之列。但在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稳步提升。现有4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0人。学校教职工160人中,中学高级教师41人,中学一级教师62人,硕士学历6人;其中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安徽省"教坛新星"1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优秀教师26人,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37人,省市优秀班主任12人,淮南市"教坛新星"2人。28人获得国家、省、市级模范(优秀)教师、称号。虽是一组简单的数字,对一所正在发展中的学校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身在这样一所学校,决定每一位教师不得庸碌,不得庸才!如果不求上进,安于现状,就会庸庸碌碌一辈子,甚至处于个人专业死地,被淘汰出局!
2、教师的自身成长。
在这里,我想到了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如今,谁能捕捉到对生命有益的"蝴蝶",谁就不会被社会抛弃。那么,在教师自身成长中,我们怎样捕捉到这只"蝴蝶"呢?教师只有实现自我管理,才能从入门期一步步走向稳定更新期;从普通走向优秀,走向卓越!不被社会抛弃,不被职业抛弃!
3、对学生自我管理的培养。
教师自我管理往往是被忽略的,大多重视的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但在管理过程中,教师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者。自我管理能力强的教师不仅能高绩效地完成工作,而且能够以自身的楷模作用带动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使班级学风浓厚,学生和谐成长;自我管理能力弱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大多缺乏计划性,比较盲目随意,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心目中没有权威感和信任感,班级缺乏凝聚力。所以教师自我管理能力如何,决定着一间教室的质量如何!
三、教师实现自我管理的途径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没有目标就是无头苍蝇,教师实现自我管理也是这样。
l、规划教师职业个体目标。
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这一职业的稳定性和忠诚度较高,但因为学校组织规模小,教师的跨学科流动也难于实现,很多教师常常觉得工作了一两年后就可以看到二十、三十年后自己的样子。因此,教师更需要克服职业倦怠,规划自己成长目标显得尤为必要,要在大目标下分出小目标,一年年分步实现大目标:新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导师……它们就像一座金字塔,成功的目标发展可以使教师获得人生满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2、自我反思。
⑴了解自己价值观:价值观是教师对是非、善恶等的判断,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个体的行动进行指导、约束、规范。如,现在最敏感的绩效工资改革,与其说是教师群体关于评价与分配的博弈,不如说是教师个体灵魂的挣扎,考量着教师价值观的厚度。
⑵发现自己优缺点:大家都熟知"木桶原理",个体如果从自己的长处出发,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如果是从自己的短处出发的话,收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⑶了解自己学习方式:教师由于自身的知识结构、接受与消化知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擅长的学习方式、需要的学习环境也是不同的。一位很有成就的老师说:"请投资自己的大脑!在浙江山村教书时,我用20%工资买书;在成都时和扬州时,我年平均购书万元--这是一个正性增长,一个长远投资…… "这一点对我们老师很有启发。
3、让自己更有竞争力。
市场经济鼻祖亚当・斯密说:"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随着城市和乡镇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学校和学生都越来越少,教师开始富余了。也就是说,教育内部人才市场的形成具备了条件,哪些教师可以上岗,哪些教师要交换出去分流出去,都要由市场说了算。其实市场这只手虽看不见却是可以推测的,从需求中推测你的价值。如果你被你的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需要,你的价值就会很高,你就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总之,教师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成长、教师自身成长,还对学校组织整体效能的提高和目标的达成都有重要的影响,这一切都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有力彰显。每位教师只有从"自我"角度出发,加强自我管理,使自己专业强大起来,才能在这个时代,在一方校园,在一间教室,去赢得职业的成功与快乐,从而开拓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新途径,丰富其新内涵。
参考文献:
[1]《科学管理原理》〔美〕弗雷德里克.泰勒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