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乡村概论范文

数字乡村概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乡村概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乡村概论

第1篇:数字乡村概论范文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案例 困难

1.GIS的概论

1.1 GIS的内涵

针对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应用目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美国学者Parker认为“GIS是一种存储、分析和显示空间与非空间数据的信息技术”。加拿大的Roger Tomlinson认为“GIS是全方位分析和操作地理数据的数字系统”。俄罗斯学者把GIS定义为“一种解决各种复杂的地理相关问题,以及具有内部联系的工具集合”。这些定义,有的侧重于GIS的技术内涵,有的则强调GIS的应用功能。美国联邦数字地图协调委员会(FIC-CDC)关于GIS的定义较为全面具体。该定义认为“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1]

1.2 GIS的功能

由计算机技术与空间数据相结合而产生的GIS这一高新技术,它包含了处理地理信息的各种高级功能。GIS具有四项基本功能:

1.2.1输入功能

利用数字化仪或扫描仪把地图、图像(如航空照片)和规划图输入计算机中,然后进行编辑处理(修改、增补等)。

1.2.2输出功能

把经过分析而得出的图形、图表或文字报告显示在荧光屏上,也可以通过绘图仪或打印机打印出来。

1.2.3查询、分析功能

通过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而得出决策结论是GIS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一个复杂的处理过程,需要应用目标之间的内在空间联系并结合各自的数学模型和理论制订规划和决策。典型的空间分析包括最佳路径分析、叠加分析、邻域分析、网络分析、通视分析及填挖方计算和表面积计算等,可用在污染源流分析、农业布局合理性分析、城市布局合理性分析、道路选线分析等工作中。

1.2.4空间数据库管理功能

地理对象是庞大的地理数据集,对此需要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进行管理[2]。

GIS依托这些基本功能,通过利用空间分析技术、模型分析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和数据集成技术等,演绎出丰富多彩的系统应用功能,满足社会和用户的广泛需求。

2. GIS走进高中地理课程

著名的地图与信息系统专家陈述彭院士认为,定性描述是地理学的第一代语言,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代语言,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的第三代语言。这也是广大地理教师的共识,充分体现出GIS技术的重要性与价值所在[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其中之一是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在新一轮的地理课程改革中,地理信息系统成为地理选修模块之一,作为新的重要的教学内容。

2.1 GIS技术进入高中地理的必要性

2.1.1 “GIS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形式,大到地球村、数字国家,小到数字居民区、数字家庭。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城市化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带来了富足、繁荣,也带来人口拥挤、交通紧张、资源短缺、用地紧张等一系列城市问题,这为地理信息技术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世界各国的城市,尤其在经济发达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数字城市研究日益成熟,信息化管理成为热门研究领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社会、经济、文化、基础设施、交通通讯、城市规划等数字管理,成为构筑新世纪人类生存环境的新模式。

地理信息技术是“数字化地球”、“信息化地球”的基础,信息化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地理信息技术基本素养的人才。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讲,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教育很必要也很迫切。

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之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在高中阶段,将其纳入地理课程体系,意义重大。

2.1.2设置“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模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科技时代,教育目的不应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发掘学生的外在和内在潜力,促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设置地理信息技术课程是普及地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地理信息技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符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

当前,基础教育强调全面的素质教育,地理教育也应如此。在对各种地理知识(信息)掌握的基础上,地理教育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及地理思维方式的培养,要求学生既具备地理知识素质,又具备地理能力素质。要求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处理和解决地里问题。要求学生主动地吸收、掌握各种地理信息,并将信息分析、重组、应用。

2.1.3“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技术手段

地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技术手段应用于地理教学中也是《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模块重要的价值取向之一。地理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地理研究技术的了解与应用、地理区域系统思想的建立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地理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的培养等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4]。

一方面,以GIS为例,GIS具有对地图处理与操作的强大功能,地图是地理教育的重要媒介,利用GIS的地图叠加、地图漫游、地图缩放和地图要素的增减等进行辅助教学,效果是一般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另一方面,GIS技术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地理数据处理功能的技术和方法。GIS的数据输入、处理与分析功能,能很好地完成地理课程在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例如,利用GIS实现对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分布规律的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应用GIS在空间上显示符合某一条件的地理要素的特征,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空间概念;利用GIS实现地理事物环境分析辅助教学,GIS技术可以确定某地理要素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其他地理要素的分布;利用GIS实现地理事物变化趋势的辅助教学,GIS能显示地理事物在不同时段的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能展示其各阶段的特征,有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利用GIS实现数据统计分析与地理直观的辅助教学,GIS可以进行数据排列显示、专题地图制作图、地形图、行政区划图、旅游规划图等;利用网络GIS、多媒体GIS的辅助教学等[5]。

2.2高中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案例

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下面以GIS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作为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传统的道路选线方法是选线人员通过收集和分析线路区域内有关设计资料,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选出几个可能的路线方案。然后在纸上定线的基础上,选线人员到实地勘测,经过反复比较确定一个较为经济、合理的路线方案。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线人员的实际经验和技术水平,而且费时费力,因此已不能满足现代公路设计的需要。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及空间信息软件平台的不断开发,设计人员不但能考虑传统的选线因素,对于地质、水文等空间属性也能纳入考虑范围,这不管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效率上都得到了较大提高。目前常用的空间软件有ArcInfo、MapInfo、Geo系列软件、TITANGIS等。

2.2.1地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根据道路的设计功能和设计要求,需要收集道路沿线所有的基础资料,包括沿线各类比例尺地形图、地质图、水文、气象、交通流量等。具备了这些基本资料之后,利用GIS功能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处理。

数字化资料包括地形图、地质图、规划设计图、文字说明等多种信息资源。图形数字化过程中需要进行投影转换、坐标转换,经过扫描、纠正、跟踪、附属性、建立拓扑关系等步骤,最终形成各类数据文件。目前,常用的数据格式有:Tiff、Arc/InfoE00、Arc/InfoCoverage、MapInfo、DXF等。在地形图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中,需对各类影响线路的空间要素进行分层空间数据管理,为以后的空间分析做好准备。沿线主要的空间数据层有:地形层、地质图层、城市层、乡村层、植被层、沿线水系层、水利设施层、铁路层等。对空间数据层的分类应尽可能详细,避免遗漏。同时,使用的资料应为最新资料,保证空间数据的时效性及其准确性。

2.2.2地理数据的空间分析

根据道路的设计标准和使用要求,利用GeoStar软件对各类数据文件进行分析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道路选线的核心。GeoStar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主要有地形分析、缓冲分析、叠置分析、网络分析等,这能帮助设计人员宏观地认识设计区域。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尽可能准确规范,这对于以后建立数字地面模型DEM、地面正射影像图DOM等数据具有重要作用。

2.2.3建立数字地面模型DEM

数字地面模型可为道路选线提供直观图形并可以与GIS的空间分析结果进行叠加分析。同时可为今后的道路最佳路径分析、纵横断面设计、填挖方量的计算提供快捷成果。

2.2.4叠加分析

利用GeoStar软件,将矢量数据库、影像数据库和DEM数据库三库叠加,生成三维景观再现。在计算机叠加分析的结果里,确定道路控制点的桩号及线路的大致走向,接着根据设计规范和要求,在三维景观里进行路线设计,确定道路变坡点位置、交点位置、坡度、曲线半径等要素,这样设计人员能随时根据地形来进行设计,非常方便。

2.2.5线路的比选

根据要求一般设计两到三条线路,然后利用GeoStar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比选,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土地、水文、路线长度、地质条件、政治因素、经济状况、气象等。如,在设计中,道路应尽量避免穿过农田、森林,并且线路通过地段的地质水文状况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以此作为选线条件。此时可以从空间数据层中分别提取乡村层、植被层、地质层、沿线水系层的相应数据,将它们的数据绘以不同颜色的图形,根据选线人员给定的选线条件和范围分别与地形图形拓扑叠加,此时在计算机上就可以分别显示出满足要求的范围。根据这些范围,选线人员再进行综合修改,重新制定设计条件,在计算机上反复进行叠加拓扑分析获取最终结果。这种选线过程非常直观明了,结果也可随时以图形、表格、数字的形式打印输出[6]。

2.3高中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存在的困难

在当今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也普遍比较薄弱。

2.3.1教育观念滞后

由于教育观念滞后,即使是在教育较为先进的地区,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开设仍困难重重。学校固守旧观念,认为培养信息素养对于学生高考分数提高目前还没有实质性作用,往往以各种理由拒绝开设地理信息类课程。

2.3.2经济支持不足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开设需要一定物质基础作为保证,例如计算机、网络设施、配套的课程软件等。经济落后地区的一些学校硬件、软件设施都不齐全,尤其像GPS这种仪器市场价一般在2000元左右,作为教具几乎是不可能购买的,3S技术的培养成为“纸上谈兵”。

2.3.3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因此,当今高中里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地理教师比较匮乏。此外,目前高师所开设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多数只是简单地移植综合性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的基本内容,而真正适合师范生实际操作应用技能训练较少,并没有培养出真正适应高中地理教学的合格的地理教师。

因此,高校在培养地理教师的过程中应重视师范生的地理信息技术学习,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各地教育部门应完善教师的职后培训,为在职地理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和渠道。各地教研部门要为地理教师提供学术和业务的支持,例如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教学经验交流,推动校本教研,开发课程资源等方式帮助地理教师开展地理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3.结语

鉴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GIS技术强大的功能,GIS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中地理课程应紧跟时代潮流,反映时代需求。GIS进入高中地理课程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地理素养的必要举措。尽管现在地理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的开设仍遇到一些困难,但困难是暂时的,地理信息技术最终将顺利进入高中校园,成为一门培养学生基本地理信息素养的必要课程。

参考文献:

[1]黄杏元等.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智等.地理信息系统概述.甘肃科技,2004年11月.

[3]李佩武等.GIS技术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天津教育,2005年第六期.

[4]陈澄等.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

第2篇:数字乡村概论范文

我们在论文的写作当中引用的内容要按顺序编码标注,要用阿拉伯数字和方括号顺序编码,然后在参考文献表中按文中标注的文献顺势依次排列写作。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参考借鉴。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衍用.对旅游资源应该进行深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7(2):11-12.

[2]伍延基,王计平,曾海洋.无景点旅游的理论解释与实践意义田.旅游科学,2008,22(4):28-31.

[3]宋丁.突破中国旅游市场的门票经济瓶颈[J].旅游学刊,2008,23(5):11-12.

[4]陈耀.坚持旅游规划创新,推进”大旅游”统筹发展[J].旅游学刊,2010,25(3):7-8.

[5]郭文.无景点旅游: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的兴起及影响研究[J].旅游论坛,2010,3(5):566-571

[6]谢彦君.在旅游普查实践中用学术的眼光审视目前国标的得失[J].旅游学刊,2005(4):8-9.

[7]谢朝武,黄远水.论旅游地形象策划的参与型组织模式[J].旅游学刊,2002,17(2):30-34.

[8]程遂营.我国居民的休闲时间、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J].旅游学刊,2006,21(12):9-10.

[9]简玉,峰刘长,生徐钮.无景点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基于长沙与张家界旅游市场的比较分析[J].旅游论坛,2010,3(6):756-762.

[10]方田红,雷可为.关于我国无景点旅游兴起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11):88-90.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川刘松.休闲旅游理论及实证分析[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8:4-21.

[2]李洪涛.我国自助游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22-24.

[3]李永文.旅游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11.

[4]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16-126.

[5]伏六明.无景点旅游发展障碍与对策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82一84.

[6]克莱尔.A.冈恩(美),特格特.瓦尔(土).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M].吴必虎,吴冬青,党宁.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_5:4.

[7]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13-115,236-237.

[8]王林伶.银川休闲旅游开发与空间构建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0:1_5-16.

[9]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2003-200_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_5:19_5-207.

[10]张景群.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M].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7-8.

[11]张素娟,樊莉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0,9:17.

[12]丁磊.浅析自助旅游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商业经济,2006,(3):9.

[13]陈秀琼.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门票涨价的理性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8):14-17.

[14]林炎钊.旅游形象设计:我国旅游城市面临的新课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1995,(3):53-56.

[15]林捷.互助旅游者交往特征和模式研究一一基于社会基本论的视角[D].广州:中山大学,2009:1-7.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旅行社经营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69.

[2]王云良.网络互助旅游及其基本特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3-28.

[3]郭小东.基于旅游心理动机视角的无景点旅游现象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研究生院,2010:31-60.

[4]顾金梅.我国导游薪酬制度的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14-18.

[5]钟丽娟.武汉市无景点旅游者行为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0:26-40.

[6]钟丽娟,钟丽姬,涂建华.无景点旅游下导游的应对措施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5):473-474.

[7]袭金红.服务场景中的“其他顾客”.商场现代化,2009(34),27-28.

[8]姜玲玲.大学生自助旅游体验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0.

[9]兰龙耀.邮轮旅游体验分析.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3),77-78.

[10]马庆国.管理统计,数据获取、统计原理、SPSS工具与应用研究.北京,科学出版杜,2002,320-378.

[11]李晓琴.旅游体验影响因素与动态模型的建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5),609-611.

[12]李祗辉,白讳,马琪,等.体验经济视角下服务场景对顾客满意影响的实证.科技管理研究,2014,34(6),197-200.

[13]金立印.服务接触中的员工沟通行为与顾客响应一一情绪感染视角下的实证研究.经济管理,2009(18),28-35.

[14]倏静,张丽华.旅游体验的层次性及影响因素分析.过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1-43.

[15]王志文.购物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分析--以海南岛为例.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1),10-12.

第3篇:数字乡村概论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导论;参与式教学法;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TU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07903一、教学改革背景

城市规划导论课程既是城市规划的启蒙课程,其主旨在于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授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主要思想、城市发展的背景知识及城市规划学科体系,承上启下,为以后的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城市规划导论课程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认识能力和专业培养角度出发,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深入浅出地讲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学会从专业视角对城市区域的关注,从而掌握进一步学习的能力[1]。

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必须通过精心的课程教学设计,把专业知识设置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验学习专业知识,让他们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存在以下3个问题。第一,课程指导思想不够明确。该课程是为了适应城市规划专业改革新设的一门课程,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不明确。第二,授课内容较局限。课程采用2002年版邹德慈院士的《城市规划导论》为教材,授课内容局限于教材,无法适应日益丰富的学科知识发展。第三,授课方式单一。城市规划导论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单向式的理论讲解方式,即“填鸭式”授课方法,教学效果不理想,没有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鉴于此,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引入“参与式”教学理念,探索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规划导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2]。

二、基于参与式教学法的教学理念转变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教育模式改革要求师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心投入。参与式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共享,合作教育,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师生从单向封闭的教学理念向双向开放的教学理念转变。

(一)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学主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课程的体验程度。城市规划导论是专业入门课程,只有靠学生自身去体验、感悟、内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他们的专业兴趣。当然主体的转变并不是简单地将课堂交给学生,而是需要教师通过合适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的参与。这也要求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从教学目标、教材选用、课堂设计上都贯穿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意识,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说明,选择学生适合的参与方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赵立珍,等参与式教学法在城市规划导论课程中的应用

(二)从灌输式教育向自主学习的转变

课程教授的知识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置,是相对固定的。传统教学方式是将教学知识点罗列并逐一灌输给学生。参与式教学是通过问题的设计,吸引学生主动探究未知的东西,在教师还未讲授时,就激发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通过参与式教学方法引导和推动学生的好奇心及主动探索的愿望。

(三)从知识学习向多种能力培养转变

在课程教学中,在完成最基本的知识传授的同时,应以多种能力的培养作为引领学生学习的动机。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需要有创新的设计能力、完美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作为基础理论课程的城市规划导论把传授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并利用参与式教学过程设计融合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以此作为课程目标。

三、基于参与式教学法的课程内容调整

城市规划学科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有些内容与其他课程相互交叉或重复,而城市规划导论课程仅设置16课时。这就要求我们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要实现课程教学要求,课程内容的组织必须根据专业发展的状况,将当前最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基础理论、前沿知识融会贯通,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一个整体性引导。课程的主要内容始终围绕培养学生从多维度、多方面认识城市的能力和掌握基础的方向介绍。在具体内容组织上既坚持结构体系的完整性,也强调取材广泛性和内容新颖性,要体现一定的新思想、新视野,使学生既能了解城市规划,又能对城市规划具有深入学习的兴趣。城市规划导论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调整为8个部分,具体内容见表1所示。表1城市规划导论课程内容

讲课次序12章节名称12主要内容第一讲12城市规划专业背景12城市规划的概论、城市规划学科的简介第二讲12城市及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12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讲12城市规划的内容及相关概念12城市规划内容与层次、城市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第四讲12城市与经济、环境、社会12城市经济发展、低碳与生态第五讲12城市化12城市化与城市问题第六讲12城市交通12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道路交通规划第七讲12城市历史文化保护1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复兴第八讲12新理论与新技术12城市规划新理论、数字城市四、基于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互动式教学

城市规划学科知识面广泛,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理论讲授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从专业的视角发现问题,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在城市概论知识模块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城市,引导学生从城市自然景观、城市建设、城市标志、城市特色等方面介绍自己的家乡。让他们通过记忆、网络搜索、故地重游等方式了解城市以及城市与乡村的区别,并要求制作成PPT形式,在课堂上作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了解学科特征,提高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原有的单向式教学模式,将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强调师生的互动,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索、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如讲解城市道路交通时,组织课内讨论会。首先让学生讨论自己生活的大学校园交通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单个学生的论述进行个别指导,或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整体点评,然后进一步延伸至城市,引导学生提出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因为一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还难以把控城市交通问题,直接讲授或直接引入城市交通问题,学生还难以理解及掌握。通过学生亲身感受的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引导他们的思维由微观向宏观的转化,并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自觉参与教学活动,在参与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三)实践式教学

通过创设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在实践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成就感,进而转化为更大的学习动力,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如在居住区规划的知识体系讲解中,要求学生以两人为一组,对城市居住小区的整体调研,并选择一个居住小区对其总平面布局、交通系统、组团组织和户型进行分析绘制,同时指出其优缺点及改进方案。这是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第一次接触到具有专业特色的图纸绘制。调研和绘图使学生将感性认识与理论知识有效结合,增强理论课程的趣味性。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锻炼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法,因此参与式教学法并非只有以上3种方式,而是以此为方向,融合多种教学手段成网状结构,通过科学的课堂设计,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图1)。

五、结语

针对城市规划导论课程的特点,我们摈弃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而是以多次的参与过程成果为依据评定学生成绩。经过对城市规划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明显感受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12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教学过程成果质量也得到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评价很高,处于全校前列,该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参与式教学法还处于尝试阶段,该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探究和改进还需要完善。我们将结合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反馈,不断优化参与式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实践。

图1参与式教学方法结构图

参考文献:

[1]孙施文.面对新生的专业入门课程的探索——城市规划专业一年级《城市概论》课教学研究[C]//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2007年教师教研论文,2007.

[2]王兰.参与式教学:一种国际化城市规划教学方法[C]//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2010年教师教研论文,2010.

[3]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高等院校城市规划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城市规划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胡亚敏.以生为本——探索体验式教学的本科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38-39.

第4篇:数字乡村概论范文

关 键 词:微时代;微传播;工作室制;项目教学

一、“微时代”影响下的观念变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传媒方式的涌现,人们对媒体的需求发生了质变。60后的人习惯于读报纸、看电视;70后的人青睐于上门户网站;80、90后的人热衷于智能手机和移动媒体。但毫无疑问的是,新媒体的发展将传媒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和个性化。微博、微信、微电影是时下较受关注的媒体形式,“微时代”核心的特点就是“微”。人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文字图像和简短的视频让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情感的交流更加方便,甚至人们从未想过如此“微”的传播方式能带来这样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微博”的出现和流行,标志着“微时代”的起始,3G技术、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标志着全面“微时代”的到来。当代动画艺术教育观念也受到了这种“微时代”潮流的影响。

二、“微时代”下的微动画发展前景

在微博、微信、微电影的推波助澜下,微动画的互动性和传播性是史无前例的,这也正是人们关注微动画的一大因素。相对于传统动画,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微结构”,微结构简化了传统动画繁琐的制作流程。由于传统动画电影和电视剧成片时间较长,而且结构和线索较为复杂,在制作团队的策划、组建、实施上增加了许多的难度,往往一部动画片在讨论的过程中就已经搁浅了。微动画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的制作周期较短,故事的线索、结构往往比较简单,制作较为方便灵活。

“微制作”,微制作缩短了动画的制作周期。标准的动画电影时长通常在90—100分钟,而微动画的时长在5—20分钟不等,旨在通过一种简单快捷的制作方式,完成动画的叙事。微动画在故事的选材方面往往寻找社会热议和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动画制作的流程,掌握动画制作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微成本”,微成本让学生制作出完整的动画成片成为可能。一部传统动画电影的制作费用动辄要花费几百万或几千万不等,这种高额的投入在高校制作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微动画的制作费用较动画电影的成本大大降低,既减少了高校教学经费的压力,同时又加快了学生对动画制作技能的掌握,让经济条件较差且具有动画天分的人才能够在制作上减轻负担。

“微放映”,微放映降低了动画制作中对硬件设备及制作品质的要求。我们通常在电影院线上所看到的动画电影放映大小是在2K左右,分辨率为2048*1080;一部分数字电影院能够达到4K左右,分辨率为4096*2106;城市广场、乡村流动的电影放映设备一般在0.8K左右,分辨率为1024*768。而“微时代”中的微动画,在媒体中播放最高可在1K,针对不同的传播媒体可以设置更低,这大大降低了制作品质的门槛值。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微传播”。传统动画电影一般的传播媒体是电视或电影院,观影费用较高,观影人群较单一,影片传播的范围较狭窄。而微动画则更多是在网络、微博和新媒体当中传播,传播方式更加简便灵活,下载观看较方便,人们在任何场所采用任何媒体都可以观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微动画作品,增加了观影人群,加速了微动画的传播。

三、“微时代”下的动画人才的培养理念转变

如何培养顺应时展的动画人才,首先要转变观念。动画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由于国家倡导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许多城市和地区相继建立了动画产业基地。同时,我国的动画艺术高等教育也呈迅猛发展之势。目前,全国有4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动画专业或方向的课程。由于其短期的快速发展,当代动画专业的发展方向不明确,动画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动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不完善、动画专业课程设计不合理,动画高等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用反向推导的方法,制作出优秀的动画电影和电视剧是动画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微动画”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它可以给每一个年轻的有电影电视梦的动画人才最好的机会。由于网络传播的速度的加快和广度的拓宽,可以让学生的才华迅速放大,尤其是时下比较流行的“注意力经济”,正因为许多人的关注,会给高校和学生带来很多的附加价值。因此,动画人才的培养理念更应该顺应时展大潮,教学内容要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和创新性,随着动画产业的进步与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不断会出现新技术、新思潮影响下的新的观点和课题,这就要求动画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要不断地调整和更新,向着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转变。

四、“微时代”下的工作室制动画教学

“微时代”下的工作室制动画教学应符合产业需求。传统的动画艺术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而真正的工作室制教学是面向社会和市场、面向动画产业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室,由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项目,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变为面向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开放式教学,使课堂的含义得以延伸。课堂不仅仅只是画板、画架、透台,它延伸到动画企业、互联网、图书馆、新媒体、乃至市场,从而扩大了课堂的概念,缩短了与日新月异的实际产业之间的距离。

工作室的人才培养要脱离原有的大班制培养体制。在确保高校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大框架前提下,允许工作室的导师根据自身工作室特色来自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自由安排教学时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自由选择,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允许进入工作室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天分能力在工作室之间或不改变所属专业的情况下适度流动,鼓励学科交叉、课程交叉、专业交叉。因此,“微时代”的工作室制动画教学要从动画产业实际需要出发,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工作室教学模式。

五、“微时代”下的项目制动画教学

“微时代”下的动画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动画产业的真实项目。为了使动画艺术人才的培养与产业无缝接轨,顺应飞速发展的“微时代”中的复合型动画人才培养需要,工作室教学要紧紧围绕实践产业中的项目来进行。以项目带动学生、培养学生,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习”转向主动的“我要学习”。

“微时代”下的项目制教学体系应更加灵活。在目前众多高校动画教学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较为重视动画教学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连贯性,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往往忽视了动画教学的专业针对性和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其弊端在于教学的实践性不强,条条框框众多,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潜能。因此,灵活的教学体系是“微时代”下的项目制教学的必要条件。

项目制教学要在工作室搭建一个与产业一致的实践工作环境。强调在工作室当中制作项目的真实体验,让动漫人才的培养不仅停留在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层面上,更要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项目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强调项目的综合性。通常,项目制教学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项目设计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项目设置都要强调其真实性。只有将真实的项目引入到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专业知识,运用专业知识。

项目制教学的考核方式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以项目成果物、原创作品为主,通过其项目成果物的展示来检验教学。

六、结语

我国的高等动画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严峻的形势下,建立科学完备的教学体系是动画人才培养的前提;打造精品的项目式教学模式是动画人才培养的关键;搭建与产业需求接轨的工作室制教学是动画人才培养的核心。现代动画教育应培养顺应时展的动漫人才,准确定位动画课程,合理开展实践项目,从而开拓出有利于动画人才培养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 曹小卉,黄颖.现代动画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2] 孙立军,张宇.世界动画艺术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 邓林.世界动漫产业发展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Brief Analys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Animation Talents under MicroAge

Chen Libo

(Dalian Neusoft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Dalian Liaoning 116023)

第5篇:数字乡村概论范文

【关键词】创新能力 培养 地方院校 地理科学专业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031-03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国家、地方、高校以及大学生个人都极其重要。国外许多高校通过组织学生全面参与科研等方式进行研究型创新实践学习,培养创造性人才。我国许多高校也正在大力推动本科生加强科研活动,开展实验调查等,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然而,目前我国地方高校数量占全国高校总体的大部分,它们与重点研究型高校相比,在为学生提供的科研项目、资金及科研平台及实验设施等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这必然要求地方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必须努力寻找与本地区、本校情况相适应的因地制宜的创新途径。而探索有效的创新实践教学途径则是地方高校弥补不足的最重要方式。创新能力就是推陈出新的能力,具体是指人们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能力。本文以贵州省凯里学院为例,探索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地理科学专业加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研究和解决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吴传钧院士认为,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交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专业,已经在社会经济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其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仅是为中学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地理学科教师。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综合性还决定了实践教学是地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地理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环境事物发展与演变规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结构等知识,还对培养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为国家构建战略创新体系提供支持具有重要基础意义。

二、地方院校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面临的困境

凯里学院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因其建设时间较短,在学科建设方面与国内许多高校相比,还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在建立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机制方面还面临许多困难。

从凯里学院内部因素来看,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师资队伍不完备,整体教学与科研队伍水平不高;实践、实验教学设施不完备,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激励等管理体制不健全;实验实践基地数量少,资源整合利用度低,没有充分发挥实践实验设施、基地的效能;实践教学方法还存在不足,对促进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发展的方法还较少。

从凯里学院所处区域环境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劣势:区域经济落后,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小;生源质量不突出,教育资源整体匮乏;地处西部山区,地理区位条件差,对高级人才吸引力弱;当地社会企业数量少、层次低,对高校实践支持力度弱,能提供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少,产学研实践平台层次与水平低。

目前,凯里学院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过程中,在人才创新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因地制宜地构建合理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与方案、高效的管理制度、评价考核体系等方面都亟待提高,并且还面临着资金不足等问题。因此,努力探索、研究适宜本地院校的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出优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地方、国家的经济发展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构建培养创新能力的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目前,不少学者进行了地理科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例如,朱爱琴对地理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地理过程实验模块、地理教育实践模块、地理应用实践模块、地理技术实践模块。

1986年钱学森提出,地理学应当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等并列的大科学体系,故称“地理科学”。它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理论层次(基础科学)、技术理论层次(技术科学)、技术层次(工程科学)。杨开忠认为科学体系应是客观存在的科学研究分工和协作发展的系统反映,并总结和概括出地理科学体系包括地理科学哲学、基础地理科学、应用地理科学和技术地理科学四个层次。构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也应该是以科学的地理科学体系为基础。本文以钱学森、杨开忠等人构建的地理学学科体系为基础,根据凯里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将其分为地理科学基础实践课体系、地理科学应用实践课体系、地理技术实践课程体系、地理科学综合创新实践课程体系。

(一)地理科学基础实践课程体系。主要是通过地理科学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践去深刻认识地球表层,理解人地相互作用关系及过程。包括核心基础实践课程与基础实践课程。

核心基础课程有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综合自然地理学、植物与土壤地理学、水文学与地貌学等。基础地理科学是核心基础地理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合作领域。主要有人文地理学、环境生态学、文化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专业课程。

在基础实践课程体系中,通过设置验证性和探究性等形式,在室内、室外分别进行观察、测试、分析、考察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等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对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等能力,并通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分析、研究、探索出结论,促进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对地理现象、地理环境客观规律、人地关系的深刻认识,培养并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地理科学应用实践课程。主要是把基础地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应用于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主要包括地质、环境、资源、生态、城市、经济、社会等领域。主要的应用实践课程有经济地理学、岩溶学及应用、区域分析与规划、旅游地理学、乡村旅游学、环境学概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学、城市地理学、灾害地理学、生态旅游学等。

在应用实践课程体系中,主要让学生通过室内资料准备与分析,室外实地综合考察、观测、调查研究,去获得地理环境中自然要素、人文、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数据资料,运用地理科学专业知识去分析与研究地理环境中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各方面及综合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与办法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科学专业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地理科学技术实践课程。技术实践课程是专门研究和开发地理科学技术手段的科学,是地理科学的技术支持系统,它包括传统地图测量技术、数学分析方法、新兴信息计算机技术与“3S”技术,是地理学与计算机、信息学、图像学、遥感、卫星等新兴技术的结合。主要技术实践课程有地图学与测量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学的数学方法应用、计量地理学等。

在技术实践课程体系中,主要让学生在运用计算机技术实践中,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掌握及相关软件技术运用,对数字化地图、遥感影像等资料中提供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资料,进行提取、分析运用的实践训练,以及运用数学方法对地理事物的空间规律的分析、建模的实践训练,建立认识、分析地理空间事物信息系统的新思维、新思路、新技能。

(四)地理科学综合创新实践课程。主要是地理教学技能与理念的培训实践,以及科技竞赛、科研课题、学术(毕业)论文写作等综合性创新能力训练的实践,它还是运用地理科学专业知识水平及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包括教育教学实践训练、科研课题研究实践训练、学术(毕业)论文写作实践、科技竞赛实践训练等。综合实践课程有地理教学论、中学地理教学技能与教材精读、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教学见习、社会综合实践调查、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讲座等课程。

在综合创新实践课程中,主要让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技能的训练与实践,通过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过程的实践及撰写学术(包括毕业论文)论文等实践训练形式,逐步培养具备良好的中学地理教学技能的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数据分析、研究写作等科学研究能力。

从地理科学专业创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结构可知(参见图1):基础实践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侧重于对自然环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认识的实践训练;应用实践课程侧重于对自然环境整体系统中的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认识与研究的实践训练;技术实践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与方法进行地理科学领域进行研究的实践训练,它也是当代研究地理科学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工具;综合创新实践课程则是综合运用地理科学专业知识进行教学技能、科学研究能力的实践训练。其中基础实践课程与应用实践课程体系在地理科学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中,起着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基础知识铺垫作用,技术实践课程体系起着训练学生具备运用地理科学系统理论与方法、先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方法进行综合实践创新的技能,综合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则是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科学知识、理论与技术进行实践创新的能力。

图1 地理科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结构

四、地理科学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措施

凯里学院尽管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但也在不断向国内外优秀高校学习,努力寻求适宜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不断弥补不足,并根据本学院及地理科学专业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教学措施。

(一)重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地理学是对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与关系及其时空规律的科学,因此地理科学专业对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通过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可以使科学与人文教育的紧密结合。学生不仅可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外,还可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为综合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对通识教育课程建设非常有特色,要求学生所学知识必须包含文、理两大领域的基础知识,通过多学科知识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创新能力。因此,加强通识课程体系的建设,对促进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基础作用。

(二)打造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教学平台。地理科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区域野外实地观察力、运用“3S”技术处理区域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区域经济综合分析的能力等。通过打造建设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教学平台,促进学生在参与科研过程中去创新、设计实验过程,主动观察、分析地理科学现象,促进其创新思想与创造力的形成。

(三)重视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虽然凯里学院资金困难是其实验室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但只有加强建设才能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创新实践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厉行节约、务实,集中资金优先购买急需的设备。加强对高水平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育与引进,注重引进教学与实验兼具的“双师型”人才。对实验室的管理,从实验室管理制度与学校实验室资源整合等方面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全校所有实验设备、设施的功效。

实践基地建设是地理科学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选择典型的、具有区域综合性强及区域特性突出的实践教学区,作为稳定野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必须达到的要求。凯里学院充分利用黔东南州及周边区域特色,有效地建立自然、人文景观为实习实践基地。如剑河县八郎国家地质公园、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风景区等极具区域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作为实习基地。此外,还应积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改变以前将其作为实践场所的观念,寻求与实践教学基地所在单位深入合作途径,建立校企互利机制,促进实践基地建设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四)加强教师创新实践教学素质的建设。高素质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创造能力的教师队伍。只有教师具备地理科学专业的前沿理论以及对相关交叉学科的最新理论有深入理解,才能在教学中讲出新思路、新方法,并引领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去创新、探索。当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时,才能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开展有利于创新实践培养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

(五)建立地理科学专业实践课程的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合理、有效的实践课程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制度保障。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需要从实验室实验、野外实践基地的调查研究、教学技能训练与见习等几方面分别进行建立,从实验实践的准备、流程设计,实验实践参与过程,实践作业及教育实习效果等几个环节进行考核,其中实践作业按实验报告、实践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形式进行评价。从学生与教师的角度分别建立考核体系,并对考核体系建立量化考核指标。

总之,高校肩负着培养学生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历史重任。虽然地方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许多限制性因素,但只要能因地制宜制订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方案,从教师队伍、实践课程体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践基地建设及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做好创新实践基础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定能建设优良的创新实践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参与文献】

[1]陈晔,徐晨.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1(3)

[2]鲍玉珩.美国大学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策略与模式[J].电影评价,2012(22)

[3]曹建,王海欣,朱若珊.以本科生科研促进创新能力培养―北京大学的个案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03(1)

[4]王亚娟.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之路径探析[J].价值工程,2011( 14)

[5]付军龙,温恒福,王守纪.大学创新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6)

[6]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经济地理,1991(3)

[7]朱爱琴,周勇,谢双玉.地理科学专业“模块式、层次化”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

[8]钱学森.关于地学的发展问题[J].地理学报,1989(3)

[9]杨开忠.论地理学体系建设[J].地理学报,1991(4)

[10]郑度,陈述彭.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J].地球科学进展,2001(5)

[11]吴怀宇,程光文,丁宇.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基金项目】凯里学院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一般项目(JG201338)

第6篇:数字乡村概论范文

关键词:机械复制;本雅明;光韵;音乐传达

瓦尔特・本雅明,1892年出生在德国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其主要作品有:《德国浪漫派中的艺术批评概念》、《单行道》、《作为生产者的作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等。本雅明于1936年写成了他最具影响力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该文于1963年发表。对于20世纪文艺社会学的发展来说,它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本雅明看来,社会正处于一个由手工劳动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个转变使得先前手工劳动社会相对应的以叙事艺术为主的古典艺术走向了终结。作者说明和论证了,从旧艺术向新艺术的演替以及这种演替所发生的必然性。而这一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机械复制技术在艺术领域所导致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启示。而作为艺术之王的音乐,在这个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之下,将会产生怎么的变化?机械复制技术又将对其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 机械复制影响下音乐传达方式的改变

“艺术作品在原则上总是可复制的,人所制作的东西总是可被仿造的。”①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第一部分中,做了这样的陈述。学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模仿,而艺术大师们为了更好的将他们的作品传播于世,就要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复制。有时,我们还需要那些借此来盈利的人所制造出复制品。对于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它具有一定的创新,而这种创新,也被人们逐渐的接受。

复制技术,从最初的铸造发展到制模,逐渐又发展到木刻。随后,又出现了文字的机械复制,即印刷。在19世纪初,又有了石印术的出现。可是,不到几十年的时间,照相摄影又出现了。在这之后,又孕育出了有声电影。人们不仅可以复制一件传世的艺术作品,甚至可以对它进行艺术上的处理。而随着人类复制技术的发展,在机械复制技术的影响之下,音乐的传达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转变?而这样的转变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

(一) 、历史的演变过程

音乐,作为人类所共同拥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拥有久远的历史。今天,随着现代媒介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音乐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也成为了当代人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而音乐作品的传播方式,在这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复制技术的到来,对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音乐艺术的复制,作为音乐存在社会的基础,早期属于表演复制,而现在则属于媒介复制。很久以前人们对声音录制的愿望就产生了。早在西方古代神话传说中人们就认为,记录声音是神的三种重要力量之一。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记录声音,早已是一种人们向往的社会实践手段。

让我们对人类音乐的传播与记录过程进行一下回顾。艺术最初起源于人类的模仿。人类从鸟的叫声中,学会歌唱。原始时代的歌舞艺术也与巫术等观念有关,人们为了祈求打猎顺利,祈求风调雨顺,模仿动物的叫声以及动作。人们将它刻画在洞穴的墙壁之上,为后人记录下了,音乐最初的形成。而音乐的声音传播,最初则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播。后来,人们发明了乐谱,它被称之为一种记录乐音的符号。

随着人们对音乐的渴望与追求,现代录音技术的出现打开了音乐复制技术的一个全新时代。被称作“19世纪的奇迹”的留声机,将音乐保存与反复欣赏变为了可能,并且,它改变了人们聆听音乐的模式。录音设备,从模拟台到数字调音台,再到128路通道的大型音频工作站,使我们不得不感叹,科技为音乐录制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在机械复制时代开始的初期,这一变革就引起了法兰克福学派内部的争论,代表人物就是阿多诺与本雅明。而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对于音乐的传播而言,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二) 演变中产生的意义

对于音乐的复制与传播而言,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有如下的意义:

1、 将音乐从传统领域中解脱

在前文中提到,音乐最初起源于某种礼仪,从巫术礼仪到宗教礼仪。在这种礼仪的基础之上,人们以神学为基础。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意识到,为艺术而艺术的原则。“纯”艺术概念的需求,完全否定了神学为基础的艺术。“艺术作品的可机械复制性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艺术品从它对礼仪的寄生中解放了出来。”②而音乐艺术,也正是如此。

2、 推动音乐传播

机械复制技术的出现,使音乐不再是贵族们的专享艺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欣赏自己喜爱的音乐。音乐家们不用再担心音乐艺术作品在流传的过程当中消失或改变。而欣赏者也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所喜爱的音乐作品。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音乐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各民族与国家间的音乐相互交融。创造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

3、 促进经济发展

这种复制技术,让音乐拥有了新的功能,即:经济功能。艺人的音乐录制,唱片的发行与销售,甚至是音乐录制与播放器的销售。随着唱片工业的发展,音乐的商品性越来越被强化。它的商品性价值已经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文化经济发展了,资金积累了,一部分人从中得到了财富。

二、 机械复制技术对音乐产生的影响

对于上个世纪,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与本雅明对于艺术复制这一问题所进行的争论,我们可以看出,机械复制技术出现后,它对于艺术作品而言,利弊参半。对于音乐来说,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它也是一把双刃剑。而它又会给音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一) 、对于传达方式的影响

1、 促进音乐的传播

单从推动音乐传播这一点而言,复制技术的出现,无可置疑是一位功臣。它把原来只有一少部分人可以享受的音乐,通过复制技术送到了千家万户。我们可以躺在卧室的床上听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我们可以在车上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也可以反复不断的听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只要有一个播放器,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欣赏到自己所喜爱的音乐。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将自己所演唱和演奏的音乐发到互联网上,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音乐录制软件“唱吧”,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满足了现代人日益强烈的渴望贴近艺术的心理,通过占有对象本身的欲望。

2、 促进音乐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为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音乐文化融合与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机械复制技术,我们可以听到来自其他民族的乐曲,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转动的唱片,为我们带来了遥远的意大利艺术歌曲,美国乡村音乐、爵士乐等。

通过不同地域间,音乐的交流,音乐家们创造出了另一种更具特色的旋律。例如:歌剧《图兰朵》之中,融入了非常多的中国元素,最具代表的就是贯穿主题的《茉莉花》;俄国作曲家的《印度之歌》等。

通过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人类将面临失传的传统音乐得以保留,让遥远地区不为人知的音乐走了出来。

3、 带来了经济效益

机械复制技术的出现,对艺术的世界产生的巨大的影响。特别就音乐而言,不仅是艺术本身的影响,也有来自于经济的影响。对于音乐而言,快速发展的唱片业,强化了音乐的商品性。歌手们、演奏家们,不单单满足于现场音乐会的表演,大量的录制唱片,大量的发行。不论是对表演者本身而言,还是策划者,都为此得到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二) 、对音乐欣赏产生的影响

1、 随着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听觉审美需求在不断的改变。

从最初的只能接受常规的音乐,到现在可以欣赏与接受一些其他地域的音乐,又或者是一些新颖的现代音乐。如:电子音乐。因为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听到更多类型的音乐,这也促进了人们在听觉的审美需求。

起初,我们可以接受喳喳作响的留声机发出的音乐,但是现在我们似乎无法再接受;随后,我们可以欣赏单声道的音乐,慢慢又发展变化成为双声道、立体环绕声道等等。人们对于音乐欣赏的审美追求越来越高,不单单是音乐本身,对于复制技术的要求也是如此。

2、 失去传统音乐的“光韵”

“光韵”一词,出自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我们将自然对象的光韵界定为在一定距离之外但感觉上如此贴近之物的独一无二的显现。”③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光韵,应是在可视的,具有一定距离的东西,而且它必须是独一无二的。书中本雅明还提到,“即使在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种也会缺少一种成分:艺术品的即使即地性,即它在问世地点的第一无二性。”④这一点我们并不难理解,音乐唱片,它是一种音乐形式的凝固,我们无法判定,在录制的现场是一种怎样的情形,我们无法感受到表演者在当时的状态,因为这中间隔了一道录制的机器,并且,我们是在很久以后,才看到艺术作品的呈现。正如本雅明所说,机械复制时代所凋谢的东西,对于艺术所言,就是艺术品的“光韵”。

与现场音乐欣赏不同,在机械复制技术的作用下,人们所欣赏到的音乐,也许并不是表演者本身的作品。录制过程当中,如果效果并不是很完美,会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录制,甚至,会选择在后期制作过程中,用机械的手段,将作品完美化。并且,再加上播放设备的不同,所产生的音乐效果也不同。

现场音乐所带给人们的震撼效果,是机械复制音乐所不能比拟的。现场音乐表演不会有百分百的完美,但正是这样的真实,才带给欣赏者一种本真的艺术享受。

而现代人现在为了方便与经济问题,更多的选择了购买唱片的方式欣赏音乐,而不是像从前一样,感受现场的音乐氛围。

三、 总结

“机械复制”从最初的一个美学概念,到现在成为大家所研究和关注的对象。它对于音乐而言,所带来的影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虽然说,它是一把双刃剑,但我认为,它带来的影响还是利大于弊的。

如果没有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我们也许无法如此随意的感受音乐。它使音乐的传播得到了普及。它满足了人们接近音乐的心理。使音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可以感受音乐,随意自在的欣赏音乐,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去感悟音乐、评价音乐,甚至可以做二度的创造。

我们可以选择将机械复制音乐与现场音乐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音乐的欣赏。二者并不矛盾。我们听到了一个好听的唱片,对此很感兴趣,如果有机会,我们就可以去听听它的现场效果。又或者,在现场听到了好听的音乐,我们就可以购买唱片,或者是下载到手机电脑上,随时随地的欣赏。

对于机械复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假唱、后期过度制作等问题。对于表演者和制作者而言,这就是一个诚信的问题了。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必将会有一种方法来解决此问题。(作者单位:民族学院文学院)

注解

① 选自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第二稿,第一部分,第81页;

② 选自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第二稿,第四部分,第93页;

③ 选自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第二稿,第三部分,第90页;

④ 选自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第二稿,第二部分,第84页。

参考文献

[1] 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2] 郑锦扬.艺术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曾逐今.音乐网络传播与当代人音乐观.中国音乐(季刊).2006年第4期;

[4] 张陶陶.科技进步与音乐特性.影视技术.2013年第2期;

第7篇:数字乡村概论范文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关于医院实践心得体会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0关于医院实践心得体会范文一

今年寒假我第一次参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同于中学时代的社会实践,我们到了大学,学习的知识具有了专业性,所以此次的实践活动也更具实践针对性和专业可行性。已过尔立之年的我,再回家乡。曾经使我魂牵梦绕的小河再也找不到了。映入眼帘的只是一条被上游铁矿严重污染的水沟,浑浊的河水里没有一只鱼虾,惜日美丽的河堤上也只是光秃秃的一片,没有生机。这次,我把实践地点选定在湖北省荆门市石化医院,我秉持着接触临床,增长见识;提供服务,奉献爱心;培养能力,锻炼自我;宣扬医学,服务百姓的宗旨,充分利用了实践的一周时间,走进医院,为病人提供了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相关帮助及服务,让病人及家属更好的亲身感受护理人员的魅力,身宣传单来与医了解医护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特点及病人的生活和想法。

我这次的实践内容一共分为五大部分:

一、熟悉医院环境,了解工作流程。我第一天独自一个人熟悉了整个医院的环境,以便于以后几天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我认真听取了医院里老医生的介绍,熟悉了医院各部门的职责和分部间的工作联系,了解其之间的相关配合及工作流程。在熟悉医院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我便按计划开始了我的工作。在熟悉医院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每个部门的工作性质都有一些差别,但是只有各部门各司其职并且合理配合才能使医院正常运转为患者服务,一旦哪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影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所以,以后我到了工作中就必须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并学会和其他人密切配合。

二、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并作相应的心理疏导。我们每天都和患者进行谈心,感受他们患病后的心理状态和对医疗工作的感想,运用我们掌握的心理疏导的知识及技巧为他们做简单的心理疏导。为医患间筑起了沟通桥梁,院方也表示了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赞赏。通过沟通,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医患问题根结都在于双方不能互相理解和体谅。患者及家属对医生的工作生活不了解,所以容易产生对医务工作者的各种误会。同时,医务工作者也没能很好的及时与患者沟通,没能去设身处地的为患者考虑,所以使矛盾产生。

三、积极与医护人员沟通,悉心听取学习。我们不仅向身边的医护人员请教专业的医学知识和宝贵的工作经验,还向他们咨询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及他们对他们现在工作的看法以及关于医学实习生的不足之处和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了解到医学工作的严谨和辛苦,我们的工作关乎生命,所以我们要一丝不苟,也正因为这一特性,我们的工作就格外辛苦和劳累。可即使如此,我们依旧会学好练好,不畏辛苦,为患者服务。

四、运用掌握的知识技能,协助治疗工作。我们在老师的允许下,定期对患者进行测血压量体温等检查,并听取老师对病人病情的分析。不仅增强了我们的知识,更锻炼了我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弥补了在校学生只可“纸上谈兵”的不足之处。

五、宣扬医学养生之道。在现代社会,尽管国家开始逐步重视我们的医学养身,可百姓对此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熟悉度。所以我们通过发放前期准备好的医学养身宣传单来介绍一些简单的医学知识和有关冬季易患病的注意事项和防治方法。这一宣传活动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反响,很多病人及家属都会认真阅读传单并向我们提出各种相关的疑问,在老师的帮助和队员的努力下,他们得到了满意的解答。

2020关于医院实践心得体会范文二

十个月的实习时间,对于刚踏入社会的我来说,不长,但也不算短。在这段期间内,我感觉自己成熟了许多,不再是个无知的少年了。特别是知识积累方面,比以前要丰富许多,更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在这时人际交往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不再像以前那样胆怯、冲动,冷漠,也懂得人际关系对于工作的发展是特别重要的。本人作为一名药剂专业的学生,深知药品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在医院药房实习的这段期间内,更是认真、谨慎、不敢有半点马虎,以安全有效作为自己的职业道德。

本人自药房实习以来,在领导和同事的关怀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经验的积累,知识不断拓宽,职业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在实习期间内,本人把专业课本《药事管理学》、《中医药学概论》等课本带在身边,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作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把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牢记心中,以礼待人,热情服务,耐心解答问题,为患者提供一些用药的保健知识,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准,让患者能够用到安全有效、稳定的药品而不断努力。

当患者取药时,我们应以礼貌热心的态度接受患者咨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的性味、功效、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副作用,以便患者能够放心使用。在配药过程中,不能依据个人主见随意更改用药剂量,有些要含有重金属,如长期使用会留下后遗症和不良反应,要保证患者用药和身体安全。

在西药房实习期间内,我在领导和几位老师的带领下,从片剂方面开始实习,之后是针剂、精麻药一一实习,刚进去的时候因为不熟悉,会有不知所措之感,时间一长就轻车熟路了,检查药方,估价,取药。审药,发药,每个步骤都能一丝不苟的进行,坚决拒绝出现错误,得到了领导和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西药房实习之后,我又来到了中药方,和西药房的感觉一样,刚开始很生疏,熟悉后就不会了。在中药方实习期间,主要是掌握中药材的性能和鉴别方法,以便于取药的准确性高。常用的鉴别方法有基源鉴别法,性状,显微镜和理论鉴别法,有经验鉴别法比较简便易行(眼看、手摸、鼻闻、品尝和水试、火试)一种药性状鉴别法为例,如何鉴别茎木类中药:包括药用木本植物的茎火仅用其木材部分已极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其中,茎累中药药用部位为木本植物茎藤的,如鬼见羽;药用为茎髓部的,如灯山草,通草等。木类中药药用部位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各部分,如苏木、沉香、树脂、挥发油等。鉴别根茎的横断面是区分双子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根茎的重点,双子叶植物根茎外表常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幕布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中央有明显的髓部,如苍术、白术等。单子叶植物外表无木栓层或仅具较薄的栓化组织,通常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步,无髓部,如黄精、玉竹等。另外还有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及种子中药,全草类中药,澡菌地依类中药,树脂类中药和矿物,动物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再者就是中药的炮制加工等技术。例如:通过炮制可增强药疗效,改变和缓解药物的性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便于调剂和制剂,增强药物疗效。改变可缓解药物的性能:不同的药物各有不同的性能,其寒、热、温、凉的性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上应用会有副作用,有的药物疗效较好,但有太大的毒性和副作用,临床上应用不安全,如果通过炮制便能降低毒性或副作用,如草乌,川乌,附子用浸、漂、蒸,煮加辅料等方法可降低毒性;商陆,相思子用炮制可降低毒性;相子仁用于宁心安神是如没通过去油制霜便会产生滑肠通便止泻的作用。

中医药学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使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又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迄今仍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本人更是感同身受。

从小体弱多病的我,医院几乎成了我每周必进的地方,感冒发烧事小,又一次竟流鼻血不止,怎么看都不行,最后却是几幅中药给吃好了,从那时起我就特别佩服中药,也想以后再中药学方面有所建树,实习期间在中药房的时间也比较长,更是觉得中药必西药甚是有趣。

首先是中药的分类比较繁多,很多东西都可入药,例如明代的李时珍编《本草纲目》一书,分类方法始有重大的发展,他采用了根据以前本草的分类方法略加修改,把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十六部外,又把各部的药物按照其生态及性质分为六十类。例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而且他还往往把亲缘想进或相同科属的植物排在一起,例如草部之四,隰草类中的53种药物中,有21种属于菊科,而且其中10种是排在一起的。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药材原植物(或动物)的辨认于采收,对于澄清当时许多药材的混乱情况起来很大作用。现在记载中草药的教科书所采用的分类方法,根据其目的与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四种:1安药物功能分类如解毒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按药用部分分类如根类、叶类、花类、皮类等。3按有效成分分类如含生物碱的中草药、含挥发油的中草药等。4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先把中草药分成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如麻黄科,木兰科,毛良科等等。

上述各种分类方法各有优缺点,究竟以采用哪种分类方法比较适宜,主要取决于我们的目的与要求。

总而言之,在药房实习的这段期间,我以认真的工作态度、热情的服务态度,得到了领导和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在以后的工作中,本人会更加努力,遵守职业道德,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当中,为我国的医药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2020关于医院实践心得体会范文三

期终考试一结束,不由得心生感慨:我又走完了大学的第二年。接到社会实践的通知,我迫不及待的想要进入医院学习,以锻炼提升自己。作为医学院的学生,学校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实践的机会,我感到很荣幸。我想要在医院学到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学习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学习如何与人更好的沟通。

我选择了离我家很近的乌鲁木齐第二十三医院进行实践,这是是一座综合性的国家三级医院,建于1966年,至今已有45年的历史,先后隶属解放军总医院和总后勤部领导。经过四十五年的建设发展,医院已成为专业学科齐全,诊疗技术先进,医疗设备现代,生活设施完善的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是全国的妇产诊疗中心,乌鲁木齐市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医保定点单位。

医院很友好的接收了我,并把我安排到中医科室,跟随张有勤医师进行学习。虽短短的十天,但我学到了很多。张医生教授了一些中医的基本常识,也讲解了血压计的使用方法。我也帮助张医生做患者的文案记录工作。张医生将我看成作女儿一般,将他历年从医的经历与我分享。我像是一个听故事的少女,对他肃然起敬,或者说对医生的这个职业肃然起敬。实践期间,我深知作为一名医生的辛苦。

之后的五天,我被安排到医院导医处,向前辈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导医。之前会认为导医很轻松,认为只是给患者指指路,帮帮忙。但做了才知道,并不是这样。导医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来院就医,导医的优质服务无疑为患者就诊提供更多的便利。患者一走进大门,便会看到我们。对于有问题的患者,我们会马上起身迎接,解答患者的问题。初步问诊过后,导医带患者到挂号处并推荐相关专家。我什么都不懂,只能学习如何接待患者,前辈们也很热心的给我讲解怎么做。

社会实践,让我更懂得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学习是在理论上得到知识,而实践则是在不断地自我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学到了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实践也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这在无形中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增强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信心和毅力。社会和学校不同,学校里我们可能会有同学和老师的庇护,但是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来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

突然想到现在社会上吵得沸沸扬扬的医患纠纷,虽然不知道其它医院的情况,但是在这里,我丝毫没有发现医患纠纷,反而是无比的和谐。要想解决医患纠纷,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强医患沟通,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强、风险性高的学科。因此,医患双方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沟通、互相信任显得十分必要。一方面,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医疗工作,才能使医务工作者有良好的心态从事医学事业,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患者到医院看病,希望与医务人员进行平等交流,获得尊重,享有充分的权利。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在这其中,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将会让我终生受用。新的学期开始了,新一轮对医学知识的吸收和总结也拉开序幕,我会投入的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2020关于医院实践心得体会范文四

对于大一的我们来说学习任务相对轻松的暑假是锻炼自己实践能力的机会,今年暑假,我于7-10日至8-30日在WH市文化局工作40天,主要参加了WH市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工作。

因为经历,所以懂得,40天的社会实践不仅锻炼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更提高了思想觉悟,政治觉悟,使自己看待问题的观点上升了一个高度,对文化共享工程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与体会,下面我把自己的工作实践与感受表述出来向老师汇报,与同学们共勉。

文化共享工程是从20_年四月起,由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主要目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加工,整合,通过互联网和卫星传输等手段将资源传输到基层,为广大群众提供公益,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20_年启动以来,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级分中心根据河南实际情况,以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主线,以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以创新文化形式和内容为重点,努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WH市文化局积极响应河南省号召,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Y年省文化厅向WH市发放了50台电脑和25台投影,Y年又向WH发放了262台电脑和26台投影,现在WH市已经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共享工程设备覆盖率,我主要参与了农村电脑投影的发放工作和县级支中心的设备安装工作,在电脑的发放过程中首先是摸底排查阶段,我们深入到各乡镇,了解去年发放设备的使用情况,确定今年需要发放的村,然后汇总统计并举行了隆重的发放仪式。我们把各个乡的村村名,支书名,联系方式制作成卡片,评卡领取设备,这样使设备的发放井然有序,也为今后的督察工作打下基础。在县级支中心建设中,我主要参与了机房设备的安装,电子阅览室的安装工作,并参与了图书管理系统软件的机编,每天与文化局的工作人员一起把每一本书都贴上磁条按软件系统要求指令输入微机,这样读者借阅或图书馆工作人员查阅的时候就可以到微机上进行,非常快捷方便

通过参加这项工作,

首先我看到了了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投入了令人惊讶的财力物力发展基层文化事业

其次图书馆由于县级支中心的建设,极大的提高了图书馆的现代化水平,使传统图书馆落后的借阅方式一跃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再次看到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迅速,WH市所以行政村都配备了电视电脑或投影,机顶盒,通过网落可以接收到党员远程教育网,资源共享网和中小学教育网的所有节目,许多落后的小山村不再是封闭的,落后的,一跃而进入信息化时代,我感觉到了祖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更看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这也坚定了我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信念。这也将是我以后工作学习的动力和目标。

党的把农村问题作为重点问题,而文化共享工程的立足点就在农村。文化共享工程现在已经进入了持续发展阶段,有着极大的优越性,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具体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文化共享工程管理体系建设薄弱

二是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建设重点在乡村,难点在县市,各地县级财政自筹配套经费难度仍然大,市级也存在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的问题

三是资源建设落后,文化共享工程的立足点在农村,需要大量的农村实用性资源,现有的资源量跟实际资源需求量还有很大差距。

四是人才队伍建设落后,缺乏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建设管理,运营管理,资源建设,技术维护,师资培训的骨干队伍。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农村工作确定为重点工作,这为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又带来了新的契机,相信河南省的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在省文化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公共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实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突破,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期40天的暑假社会实践虽然短暂,但却是人生中的一次宝贵经历,充实了我的大学生活更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相信此次的社会实践会对自己今后踏入工作岗位带来很大的帮助。在这期间所积累的宝贵的工作经验将会是我一生的财富。很高兴,自己最终很好地完成了这次富有意义的暑期社会实践的工作。

一通过这次实践,使我很好的锻炼了自己的才能,加强了自己的自信心

二锻炼了自己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三提高了自己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为将来的就业做好了准备。

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得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不

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而是要深入地探索,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在学校学会更多的书面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

2020关于医院实践心得体会范文五

20_年x月x日,我来到了_镇_医院参加实践,当时带着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临床护理实践生涯!当我拿着实践报告踏进镇医院的门槛时,心理感到特别激动,因为从今天开始,我将会以一名白衣天使的身份在医院里实践。时至今天,实践结束了,原本迷茫与无知,现如今满载而归。

尽管这段时间很短,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倍感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

实践之前,是科教科老师按照我们的需要和上岗要求安排统一培训,包括:一、了解医院概况简介。

二、了解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三、知道治安管理的一般常识。四、懂得医德医风教育。五、明白医疗文书的书写。六、掌握有关护理知识。七、理解院内感染。

八、了解手术室的有关知识。

其间科教科的老师还穿插地组织我们到各病房看病历、观看关于医疗纠纷的专家讲座及急救处理方面的录像,让我们对实际的临床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为正式上岗工作打下了基础。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介绍病房结构,介绍工作,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让我们可以较快地适应医院的护理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为在医院实践和工作打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的上是实习阶段的第一个收获:学会适应,学会在新的环境中成长和生存。

护士的工作是非常繁重与杂乱的,尽管在以前前也有所感悟,但是真正进入病房后,感触又更深了。的确,护士的活很零碎,很杂乱,还可以说是很低微,可是透过多数人的不理解,我们发现,护士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医院不可能没有护士,这就说明了护士的重要性。医生离不开护士,病人离不开护士,整个环境都离不开护士。这琐碎的工作,有着完整的体系,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正因如此,才能发挥其独到的作用,产生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有了临床的实践,我们才更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护理工作,更具体而详尽的了解这个行业。进入临床的第二个收获:正确认识护理,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养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度。实践的第一天早上,我早早的来到医院,那时8点交_还没开始,我跟着护士帮病人换被单,帮他们量体温等等。到了8点钟,医生和护士门准时交_,值夜的医生和护士将昨夜病人的情况进行报告,然后各个管床医生分别开始查房,我也跟着他们,认真的听他们如何检查病人和如何询问他们。看着他们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我的心里不禁充满着崇敬之情。首先,医生们对病人进行询问,问他们的病症,比如:有无发热,有无疼痛,饮食如何,排泄是否正常,有无多尿少尿等等。然后,医生仔细观察病人的体征,有时还做下叩诊,最后开出医嘱。这时,护士们开始了紧张的比对医嘱,并且按照医嘱进行取药和进行治疗,护士每隔4小时查一次体温,并且绘成温度曲线,供医生参考,另外,每隔半小时进行一次巡房,检查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

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了。回到家,我总结了今天的收获和疑问,觉得今天真是过到好充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