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设文明校园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低碳校园 环境文化 建设 措施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就是一种生活行为态度。现在,“低碳”概念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和知识的机构,高校要承担引领人类文明、提升公众意识、创新社会风尚的高尚责任,更应该顺时而动,与时俱进,建设低碳校园,将低碳理念融入到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因此,低碳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研究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收集。
1 低碳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建设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举措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的发展
3.3 低碳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校园行为文化包括校园内人们的日常言行和开展的各种娱乐性、学术性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活动互动,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引起校园低碳风;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通过践行低碳生活,提升师生的低碳意识,建立低碳行为习惯。
3.4 低碳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和管理。校园制度文化是依据学校有意识选择的、具有强烈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属于校园范围内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一经学校成员的高度认同,不仅能促进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能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就能在学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低碳校园文化建设要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阵地建设等方面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用完备的管理制度给置身其中每一个人提供了一套完备的低碳行为准则,人们通过对制度的理解、实践而内化为低碳行为习惯,最后升华为低碳精神惯性,同时制度和标准的制定也有利于使低碳工作从少数专业管理人员的行为提高转变为全员性的活动。
发展低碳校园环境文化建设需要每个人付出行动,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关键,科学决策是发展低碳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保障,绿色生活方式是低碳消费的主导。这要求我们必须构建低碳视域下的文化价值观,探索出建设低碳校园环境文化的有效路径,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校园英语文化;多元化建设;大学英语教学;对策
1 引言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校园里的体现,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的综合反映,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内在要求。它是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文明的进步,思想观念的解放,整个大学校园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大学校园英语文化建设作为整个校园文化多元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锻炼英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强化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大学校园英语文化建设,营造与创设一种健康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融实践性,文化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英语文化环境,对于和谐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时期所需要的复合型的外语人才,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多元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加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1加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是提高
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第二课堂英语作为一门全国统考科目(每年的四六级考试),和大学阶段开设课时最多的一门课(四个学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也是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的事实。但令人困惑的是,每周四到六节的英语课堂学习,以及每周十多个小时的自主学习,结果却总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笔者就经常听到学生的诉苦,花了大量时间去记单词结果过一段时间却全忘记了,随身听和MP3 每天都带在身上去听英语可考试时还是考得很糟糕。有一大部分同学抱有学习英语的激情,但苦于课后缺乏学英语的氛围,久而久之,激情也消失殆尽。这样费时低效的学习状态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厌倦感、恐惧感。这样的状况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学生缺乏一种英语学习的大环境,即校园英语文化氛围或第二课堂。
2.2加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是校园
文化多元化建设的现实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为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机。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内高校掀起了一股兴建校园社团热,纷纷建立起诸如计算机协会、微软技术协会、电子商业协会、动漫协会;文学社、诗歌书画社、摄影社、戏曲社;健身俱乐部、武术协会、篮球协会等学生社团。但综观各个高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社团建设热”中所存在的问题,即主要偏向于科技、文学艺术、体育娱乐类社团建设,而涉及广大师生的英语文化社团则屈指可数。而这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目标是不太相符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不仅在于要营造兼具中西文化特征的开放性、灵活性的文化环境,培养世界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而且要有力结合课堂教学,担当好课外教育资源的角色。
3 加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对策
3.1学校领导层要在思想上重视校
园英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英语是涉及全校大多数师生的课程,学生要进行两个学年的英语学习,还要参加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英语入学统考,教师参加职称评审时也必须考过相应的英语等级证书。英语对师生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全体师生都能身临其境地学英语,这是一件造福于整个学校的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师生英语水平,提升英语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彰显校园精神和办学特色。
3.2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学生会的作用,丰富校园英语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校园英语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的是指导和协调作用。调动全体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校学生会、学生社团、院系学生会及各个班委会的号召、组织、协调作用,对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文化活动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作为校园英语文化活动的主体,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校园生活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自由地创造、编排一些新颖独特、诙谐幽默、可以体现校园生活的英语节目。这也是校园英语文化生命力的源泉。在这一方面,一些高校就做得不错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笔者所在的郑州大学为例,在校领导、校团委、校学生会的带动下,我校开辟了英语学习网站、英语村、英语协会、英语戏剧社、英语歌曲卡拉 O K 大赛、英语角、英语新闻广播、英语歌曲欣赏电台、周末英语电影放映专场、英语笔友协会等社团;在各院系学生会和班委会的积极努力下,创办并组织了英语板报、精品英文赏析、英语辩论赛、演讲比赛、书法大赛等活动。以上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学习英语的机会,使他们时时刻刻都能接触并学到英语,学生学英语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克服了刚入校时的害羞胆怯心里,见到英语老师或外教,他们也不再躲着走了,而是大胆地用英语打招呼或走上前去热情地交谈。
3.3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和国外的大学增强交流
随着国际交往的迅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其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显得尤为重要。学好英语,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培养大批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人才显得尤为迫切。而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加强与国外大学学生的交流和学习不失为一种真切而高效的学习西方文化的渠道。这既可为校园英语社团的发展和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人生修养。
参考文献:
[1]吕兆芳.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对策[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7)
[2]李志莹.浅析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4)
要想研究生态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我们首先就要明确和了解生态文化的来源。生态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生态学研究当中,它关注的是人在整个生活发展历程中的自然状态和发展趣味。生态文化要求人在对待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秉持和谐的人发展理念,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化是一种科学的文化发展观,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通过分析人类的文化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先后经历了敬畏、盲目崇拜、依顺自然规律和谐发展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趋于和谐,生态文化初步形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成熟,人类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调整其自身行为,不再无节制地进行自然改造。生态文化的出现唤醒了人深层次生态意识的觉醒,极大地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
2生态文化的概念
生态文化的概念是最早是由罗马俱乐部的创始人佩•切伊提出的,他站在生态学发展角度对生态文化进行系统科学的阐释。他认为生态文化是一种建立在生态学发展基础上的文化体系,包括生态思想观念、价值原则、思维模式、发展方式、管理体系几部分内容。生态文化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态理念,以一种科学的、生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自然和环境,积极协调和处理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空前地提升,其自然征服欲和贪欲急剧膨胀,要求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随着人们思想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他们认识到了尊重自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反思其发展行为,积极关注环境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理和防治措施,极大地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目前,学界尚未就校园生态文化的概念达成一致,不同学者在概念界定和内容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他们普遍认同以下观点:校园生态文化系统是由全校师生和管理人员共同维护和发展起来的一套文化系统,它较为全面、直观地反映了全校师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群体取向,具有发展性、整体性与和谐性特点。
3生态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关系
一直以来,高校就是文化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文化形成和创造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文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结构、体系、内容都较为系统完整。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其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补偿、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完善。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学校积极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其教育水平,通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手段有效地提升了其人才培养质量。校园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前进的文化系统,它通过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校师生,使其逐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自觉规范其自身行为,积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创造良好的校园发展氛围。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们一方面享受着物质文化带来的极大便利;另一方面也遭受着精神文化缺失带来的折磨。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和解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二者的矛盾,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于高校而言,要想更好地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发挥其育人功能,就必须创建健康、活泼、向上的校园生态文化,增进师生与生态和文化之间的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4生态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只有将生态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作用,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还是推动校园文化可持续发展,增强其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因此,在具体的文化建设活动中,高校必须积极处理人与自然间的关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觉树立科学的生态文化意识,积极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以自身行动传播和践行生态文化。生态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逐渐形成科学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念,有利于其人格发展完善;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构建良好的校园内部发展环境。
5生态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5.1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校园人际和谐在进行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时,学校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积极处理校园内外的各种发展关系,以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建设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摆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强化学校师生的竞争意识,引导其树立敢为人先的竞争意识,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师生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还要积极进行合作与交流,扬长避短,以保证其学习和工作目标的尽早实现;二是要积极协调师生间的关系,增进其专业沟通与交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高校要积极协调学生与老师间的关系,引导其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5.2构建和谐的、新型的行为体系高校可以通过引导师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使其逐步树立绿色的生态文化观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学校一方面可以逐步深化绿色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绿色、环保、向上的校园环境道德风尚;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宣传和推广力度,积极协调环境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关键词:和谐校园;重要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270-1
和谐是一笔可供开发的精神财富。和谐之意犹如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和谐之广犹如神秘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和谐社会是在和平与发展基础上的扩展和升华。只有社会和谐了,才能国泰民安;只有社会和谐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子。本文着重对如何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展开思考。
1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性
国家讲和谐社会,学校讲和谐校园。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努力构建一个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文明高雅、融洽祥和的和谐校园,是高等教育的新追求。营造高校和谐校园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只有校园和谐,学校才能健康向前发展;只有校园和谐,教师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可见,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举足轻重。
2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思考
2.1 首先要构建高校和谐的领导班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构建高校和谐校园,首先要构建高校和谐的领导班子。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领导班子既是组织者,又是引导者,责任重大。高校领导班子要以和谐为准绳,大讲团结协作,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勤政务实,厉行勤俭节约;倡导敬业奉献,弘扬团队精神。要用敬业奉献感动人心,用光荣事业凝聚人心,用光明前景鼓舞人心。
2.2 其次要构建高校和谐的同事关系
构建高校和谐的同事关系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关键。学校要以教师发展为本,充分挖掘教师的工作潜力和劳动创造力,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融洽和谐、平等友爱的人际环境。教师管理应体现人文精神,要人格化、弹性化,充分尊重人,相信人,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以人为本制定规章制度,利用制度营造和谐的竞争环境,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积极性。这样,教师才能把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时刻通过沟通、换位思考、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情感交流等多种方式,实现 “以人为本,追求人和”的和谐校园模式。学校的制度构建要体现以激励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要有利于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协调各种教育群体利益,提高组织管理的透明度,尊重教师的知情权,做到校务公开,大力提倡同心同德、团结合作的协作精神,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要强化师德教育,加强教职工的师德建设,打造教师的团队精神。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没有集体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一个人的成功就会打折扣。教师工作是相对独立的工作,每个人都负有一定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很容易形成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恶性竞争,这对学校的整体发展不利。教师善于沟通、精诚合作,既利于个人发展又利于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树立全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所以,在激励教师竞争的同时,应该加强团队精神的建设,促进校园和谐。
2.3 再次要构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的基础,爱与责任是校园师生和谐的基础。要使师生和谐,要制定完善大学生行为规范,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努力树立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培养、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教职工有凝聚作用的校园精神环境。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注重知识为关心学生、关爱学生,把爱与责任贯彻到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去。老师关心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做到师生在思想境界上共同进步,师生关系才会共同迈向和谐。具体做法为: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关爱就是要关注和理解他们的感受,为他们解答人生疑惑,为他们传授知识,教授学业的同时教会他们做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将人文的思想融入其中,培养具有崇高思想和“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优秀人才。其次是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师生间平等的对话意识。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沟通和互动,才能构建健康和谐的师生交流方式,学生才能在民主的氛围中探讨问题,发现新知,收获新知。最后,教师要关心贫困生。在课堂上肯定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更加自信。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2.4 最后要构建高校和谐的安全环境
安全的校园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无小事。相关职能部门要时时刻刻想到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用一颗执着的心去排除安全隐患,用一颗真挚的心去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用一颗细致的心去发现安全问题,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只有师生安全了,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才能维护校园的稳定,才能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而达到安全稳定、公平竞争中的和谐,实现科学有序、持续健康的发展!
总之,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时展的必然,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把和谐的要求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努力构建一个文明高雅、环境优美的高校和谐校园,高校才能真正发挥出“治学育人”的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1] 张闻骥.论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的意义及前景[J].吉林农业,2010,08.
[2] 张闻骥.论城市市民喂养宠物的利弊分析[J].吉林农业,2010,08.
[3] 张闻骥.论长沙市地摊文化的是与非[J].现代交际,2010,08.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3)-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加大了对文明语言的重视,对于高校而言更是如此。全国各高校都在进行普通话的推广、宣传和教育,有的学校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实施这项工作。同时,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方言,所以,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广大师生准确规范地运用普通话,并以此为基础加强文明语言的使用,已成为了各个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语言环境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一所高校甚至一个地区素质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各高校正是致力于建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能够融入这样的语言环境,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素质水平。具体而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普通话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大家所意识到,各地区的方言环境已经不起“普通话普及”活动的强大冲击,因此在高校日常教学活动中,普通话的使用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高校语言环境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普通话的运用方面,同时也体现在文明语言的运用方面。通过观察一个人是否掌握语言使用的规范和标准,是否掌握一定的语言能力,就可以得知他的素质水平和文化修养。因此,通过高校语言环境的建设,可以使广大师生自觉地注重自身语言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二、高等学校语言环境的现状分析
从积极的方面来讲,为提高全国人民的普通话水平,国家语委、教育部和广电部颁布了开展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决定,这个决定确定了普通话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引起了全国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和各个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基于此,部分高校一方面坚持开展普通话培训课程,用以规范学生的日常用语;另一方面,对教师、学生干部等作为重点培养的对象,将教职工的文明规范用语加入到年度的评优考核条件中,使学生和教职工开始重视普通话的使用,以提高整个学校的文化素质。但与此同时,部分高校的语言环境也存在一些问题,有部分学生和教职工,对平时语言的正确使用缺少重视,影响了个人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校园文化水平的提升,导致学校语言环境依然落后。同时,近年来,各大院校的在校学生专业水平、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技术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汉语的学习却被忽视了,从而导致了一些学生的语言素质较差,口语出现障碍,不能较好的和其他同学、老师进行沟通。再加上有些师生在思想上对语言文字的不重视,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校园语言环境的发展,对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如何营造良好的高校语言环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公寓
一、创建大学生文明公寓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学生公寓是当代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是学生工作、学习、休息、娱乐的主要场所。然而,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下,新时期高校文明宿舍建设不断出现新的问题,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如何以学生为本,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大学生公寓创建成为一个文明、健康、整洁、卫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创建大学生文明公寓有利于解决当前高校公寓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开创大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具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创建文明公寓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能使高校管理工作真正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一切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不仅有利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有利于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设良好的居住、学习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创建文明公寓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开辟新的阵地。随着世界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交流渠道不断扩宽,思想文化的接触面越来越广。大学生在接触先进思想文化的同时,也难以遭遇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多集中在课堂或者在党团员组织生活中进行,然而,通过大学生文明公寓的创建,将正确的理念和思想融入其公寓建设,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辐射点和接触面,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以达到立德树人效果。
第三,创建大学生文明公寓顺应高校体制改革和时展的要求,有利于高校管理工作真正贴近学生。随着目前学网络的发展,部分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受不良思想的影响,荒废学业。创建大学生文明公寓有利于营造文明健康的公寓环境。此外,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个性较强,容易产生公寓矛盾或小团体,不利于彼此的交流和共处。因此,创建文明、和谐的公寓氛围显得格外重要。
二、大学生文明公寓创建的具体措施
新时期的大学生公寓创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不断寻求新思路、新途径,以适应时展的要求:
第一,提高大学生对文明公寓建设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大学生公寓是在校大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通过文明公寓的创建设,良好的舍风一旦形成、就会对公寓内同学的学习、生活、综合素质提高产生较大的正向作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搞好大学生文明公寓建设,把加强大学生文明公寓创建提高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等战略高度来认识,这样也才能把建设优良校风、学风落到实处,使学生公寓真正成为育人的重要阵地。
第二,坚持领导老师联系学生公寓。学院领导带头深入学生公寓,收集意见,沟通思想,联络感情,查摆问题,明确文明公寓建设的思路,进一步明确宿舍长职责,督促搞好宿舍内务,指导开展宿舍文化活动等,注重社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管理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引领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做好公寓检查和服务工作,坚持创造条件为学生公寓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真正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第三,坚持班主任进公寓。班主任作为所在班级的负责人,每周至少一次进入学生公寓,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生活、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形成学生和老师的良好互动。班主任从卫生、内务、安全用电、纪律到文化氛围对宿舍指导检查。另外,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创建大学生文明公寓,班主任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争做当代文明大学生,积极创建健康、和谐、文明的宿舍。
第四,坚持辅导员驻公寓。辅导员驻公寓,学生有问题可以及时向辅导员反映,这有利于方便学生学习、生活,构建和谐文明宿舍,对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让学生更加贴近辅导员,参与管理,优化公寓环境,激发创建文明公寓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的。
第五,加大对学生公寓遵纪守法教育的力度。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法律和纪律条文,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以确保在公寓遵守公寓管理制度,按时熄灯就寝,不喧哗,不打闹,不影响他人的正常学习和休息,不损坏和私自拆装公寓设备,不违章用电,不留宿异性,为积极创建大学生文明公寓奠定良好基础。另外,要进一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为保障,使大学生文明公寓建设有章可循,朝着文明、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三、创建大学生文明公寓的重要意义
第一,创建大学生文明公寓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将其价值理念真正融入到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以促进高校形成文明、和谐、团结和上进的校园文化氛围。公寓又是大学生主要活动场所,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和交流的集中地方。除了正常的上课、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习实践环节等,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均集中在学生公寓,公寓俨然成为高校推进第二课堂活动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主阵地,大学生公寓文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第二,创建大学生文明公寓提高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大W生公寓是大学生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开展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阵地。创建文明公寓有利于高校党建工作水平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整洁有序的公寓环境、积极健康的公寓文化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修养得到提高、素质得到提升。
第三,创建大学生文明公寓促进学风建设
培养优良学风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创建大学生文明公寓对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文明宿舍,同学们在宿舍中慢慢地培养起一种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加深宿舍成员之间的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情操,另一方面能慢慢地培养起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宿舍里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起到带动、感染那些积极性不是很高的同学,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能动性和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创建大学生文明公寓,形成良好的舍风,有利于带动整个班集体,带活整个年级,也能促进整个学院、学校学风建设。
“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指大学生宿舍这一特定的环境里,宿舍全体成员依据宿舍的客观条件从事各种可能的活动中所形成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包括宿舍的室内陈设、整体布局、生活状况、规章制度、宿舍成员的人际关系、道德水准、学识智能、审美情趣、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1]高校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良好,也就可以引导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三观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较高的道德水平,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校园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现在还有不少高校错误的认为,学生宿舍仅仅是学生睡觉休息的场所,只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不出意外状况就是很好了。并没有认识到高校宿舍是校园文化的前沿阵地以及建设宿舍文化的重要性。由于学校对于新时期的宿舍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使宿舍文化脱离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总方向。他们运用强制性手段使大学生被动接受管理,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因此阻碍了宿舍文化的建设。大部分学校为了使学校“高端、大气、上档次”,将重点放在加强学科和学位点建设以及科研平台建设上,对宿舍文化建设和大学生人才培养认识不到位,使大学生宿舍文化“低端、俗气、非主流”。
2、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管理欠缺
如今,随着社会的文明程度逐渐提升,大学生们对学校宿舍的要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如今的他们更加注重维护自身的权利。由于学校缺乏对宿舍管理的认识,他们聘用的宿舍管理员大多是年龄比较大,文化程度比较低的离职人员,这些人员能完成的只是一些表面工作, 管理分工不明确,无法对学生内在需求进行合理解决,导致学生对学校的服务感到失望不满,从而影响了良好的宿舍文化建设。
3、社会思潮对宿舍文化建设的冲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们现在不仅有解决食品和服装问题的需求,更有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同时我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日益增多,西方的许多思想观念已传入我国。这些观念在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些许隐患,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冲击,部分偏激的观念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到了高校宿舍,如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等等,都给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带来了影响。
三、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高校校园宿舍文化建设是对课堂教育进一步的完善
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同时也是高校育人的主要方式。第二课堂常被看成是在第一课堂以外的一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锻造人格的校园文化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同样,美国大学强调要把公民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课外实践活动中,重视环境对大学生的熏陶作用。[2]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延展,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课堂。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有利于大学生真正表现自己,提升自己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实现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改进的能力。
2、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宿舍和谐则学校和谐,学校和谐则社会和谐。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对于宿舍和谐具有决定性作用。大学生生活在校园里,同时也生活在社会里。他们的和谐,能带动高校所在地的和谐发展。他们充分运用课外时间消费、兼职、做志愿者带动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在锻炼自己同时也给社会带去和谐。如果不好好建设高校宿舍文化,那么大学生就会在宿舍与舍友发生矛盾冲突,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生活态度极具悲观,那么当某一天他们步入社会的时候,就会与社会格格不入,甚至会报复社会。
3、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有力保障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高校宿舍是课堂教育的补充,而且宿舍还配备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所以大学生宿舍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第一,从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可以看出课堂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有效果,那么在宿舍文化建设上也就会比较顺利;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或者阻碍重重,那么在宿舍文化建设上会很困难。第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可以巩固或者补充课堂教育的漏洞。宿舍文化的生活化、具体化相对于课堂教育来说要丰富很多,所以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自然也会好很多。
四、高校校园宿舍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1、以和谐的管理理念,追求宿舍文化建设之文明
和谐是我们现代社会所追求的。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在宿舍文化建设系统中,包括有大学生个人、宿舍管理员、宿舍环境三个主要因素,要想宿舍和谐,必须将这三者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形成高校校园学生宿舍的和谐。此外,学校各个部门应该重视宿舍的基本管理水平和硬件建设。必须使宿舍的基本管理和服务水平达到一定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才能使宿舍文化建设更加文明和谐。
2、以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运行宿舍文化建设之机制
俗话说: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要想宿舍文化能够健康的发展,那么就应该在宿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监督大学生在宿舍中的不良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在宿舍建立宿舍文明公约,或者让学生自己参与到管理宿舍文化之中,以主人翁的姿态管理宿舍,自主发现问题并且自主解决问题。
关键词 文明校园 礼仪教育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The Use of College Students' Etiquette Education to Constructing Civilized Campus
SUN Qi
(Colleg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Nanjing, Jiangsu 210046)
Abstract Etiquette, is the essence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s. Etiquett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only necessary for quality education, but also the strong demand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and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vilized campus.
Key words civilized campus; etiquette education
“礼仪”,广义而言是指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狭义而言,是指一定社会观念道德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表等。大学教育,德育为先,而德育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文明知礼是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是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是民族的精英,是为社会贡献的主力军,在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能够彰显校园文明建设的成果,能够让大学生更好的进入社会,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1 建设文明校园的重要意义以及现阶段校园文明管理
文明是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也是区别于原始的落后的蒙昧的社会状态。大学校园的出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同时大学校园的文明反过来也折射了社会的文明。校园文明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被称为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知礼重礼的良好风气!在一个文明的国度里,需要人的行为文明。大学生是承接未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他们的行为文明对社会的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很难想象一个不懂礼仪,人际交往冷漠生硬的校园能够和谐健康。同时,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校园文明也一种有声或无声的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般来讲,通过校园文化所形成的素质,往往更为深刻的影响学生以至终身。因此,营造新型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是优化新世纪人才环境的重中之重。
现阶段大学校园的文明建设主要是以校园管理为主,校园管理主要是指学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学生守则、校纪校规、行为规范等。学生对教育者所灌输的思想、行为方式的接受过程是通过自身的心理活动内化为自身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学校的德育要求、内容、形式对学生来说是不可选择的,不管学生愿意与否都必须接受,因而容易被学生看成是一种非意愿的外界制约力,从而出现一种压抑感。大学生行为守则相对来说就有些生硬。
2 大学生行为礼仪教育与文明校园建设的关系
2.1 大学生礼仪教育对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在社会交往中,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行为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同时,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规范,可以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正确的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大学生,才能为创建文明校园做出应有贡献。
2.2 校园文明管理的新理念
前文已经剖析过当前校园管理对文明教育存在的弊端。从行为学角度来看,人的任何行为都不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而具有一定的规律。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动机指引的方向是目标,推动目标实现的全部方法的总和叫做行为手段,由手段达到的一定阶段的最后状态叫行为结果。人的行为规律就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才能养成礼貌的文明的行为应该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要想建设文明校园,在校园管理理念上,对大学生礼仪教育应该从明理立标出发。
明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学生正确认识礼仪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意向,进而达到端正行为态度、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的目的。这点则可以更多的发挥学校的德育教育功能,在德育教育中更多的使学生能从思想上体会和懂得文明礼仪行为的重要性。所谓立标,就是建立养成礼仪规范教育的目标体系。设立适当的目标体系,既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又能使习惯教育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
3 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规范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以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教育为出发点,把主题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把握特色,突出重点,使学生养成文明遵章、礼让守法、明礼诚信的良好习惯,为创建文明和谐校园作贡献。在具体的实践中笔者推荐可以通过以下各种形式:
3.1 加强文明礼仪知识教育
笔者建议可以编印图文并茂的《大学生文明礼仪与行为规范知识宣传手册》并举办礼仪知识讲座,注重加强基本礼仪知识(包括仪态、服饰、社交、公共场所、求职、涉外等方面)教育,这些礼仪知识应该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体现,也是大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并使大学生把所学的礼仪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3.2 注重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众所周知,礼仪修养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要的外部条件的影响是不可少的,但是,最终还要取决于高度的自觉性,要内省而外化。人的行为受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调节。这三种心理活动构成了人的态度整体,而态度整体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和行为方向。通过组建“礼仪知识宣讲团”等形式开展对大学生进行团队意识、竞技精神、生活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文明行为自我养成教育,强化学生公共场所文明礼仪行为的意识,是全校学生充分意识到提高文明程度的重要目的和意义。
3.3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表现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表现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良好行为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引领、熏陶和激励的作用。要加强文明校园的建设,就要提升校园文化,以行为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创建“文明,和谐,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和道德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贵根,巢蓉.新形势下如何健全大学生日常行为自律系统[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2(3).
关键词:联盟校;校园音乐文化;教育;艺术;素质
太原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8月在关于加强初中教育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县(市、区)区域范围内学校要结对帮扶,以强带弱、选择一批优质学校各自就近与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校联盟结对子,结对双方学校统一安排任课教师,学管理、统一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水平提高。”“联盟校”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共享优质师资和教学设施设备,使潜力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社会声誉等方面有显著提高。
一、“联盟校”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精神、环境、行为和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音乐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情感性、愉悦性、形象性等特征。它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更好地使他们从音乐自娱升华到人格的完善。为了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广大家长、学生享受到“联盟校”建设的成果,加强“联盟校”之间校园文化全方位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联盟校”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联盟校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总体上较以前有所改观,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重形式轻内容。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多流于表象和形式,随意性很强,从根本上没有足够重视。2、发展不均衡。音乐教育的管理机构不健全,音乐活动经费不足,教学设施缺乏等,都是阻碍3、缺乏正确的研究理论研究作为基础。由于校园音乐文化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尚未成熟,学生虽然学习兴趣很高,但不知为何学,怎样学、学什么,学生对校园音乐文化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缺乏了解,因此也阻碍了我国校园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联盟校”校园音乐文化的开发与建设
校园音乐文化在培养、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将音乐教育置于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中来开发和挖掘,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倡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去感受音乐、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充分发挥普通音乐教育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拓宽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欣赏音乐。以大家比较熟悉的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为例,通过这首乐曲我们会了解到贝多芬的出生地波兰和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相关信息。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后,在他写给妹妹的信中,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
今天的我们通过音乐教育来学习这首乐曲时,除了能获得以上一些信息,在感受音乐的震撼力、感受交响乐魅力的同时,还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创造性的启示。用我们已具备的文学修养、音乐修养、音乐审美能力从音乐、从艺术、从文化的角度来鉴赏它,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充分发挥普通音乐教育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高度重视“研究”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校园音乐文化是影响学校、学生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它能影响广大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生活中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健康。如果想要培养的学生成为一个知识渊博、心理健康、热爱生活、具有审美品位的高素质人才,我们教师和校领导就必须关注教育的改进,致力于教育的科学性发展,认识到校园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必须依靠扎实的研究工作广泛收集资料来证明校园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应高度重视“研究”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实施途径和策略
音乐来源于生活,只能在实践中才能体现音乐文化内在主体的精神品格。通过开展联盟校音乐教研交流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观摩、集体备课互访,每学期活动确定校际联盟音乐文化研究专题。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各种艺术潜能,开展多渠道、多途径、高品位的校园音乐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生活,在校园音乐文化中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例如我们通过举办联盟校校园音乐节,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开展联盟校“校园歌手大赛”、“校园舞蹈大赛”、“校园器乐大赛”等活动,在各项比赛中脱颖而出的获奖者精心编排一场汇报演出,借助现代化多媒体,进行录制和现场直播,学生们在表现着自己的音乐才华的同时,也为其他同学送去了音乐美的享受……
面对多姿多彩、多元化的社会音乐文化,通过联盟校音乐教师的教学研究和互动,积极关注音乐流行动向,选择并整合社会音乐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鉴别、选择、抵制能力。
总之,校园的音乐文化建设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提高了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程度,强化了与优良校风相一致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校园音乐文化的开发与建设,为我们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特色校园文化的和谐校园迈出新的一步。
太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招标课题(编号:ZB――201114)
《初中联盟校合作互动的实践研究―以太原三十八中、太原四十七中为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