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是特殊商品和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事关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认真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领导,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提高粮食优质率。要把粮食生产作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明确目标,细化任务,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把落实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精心组织,强化督导,把粮食生产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要建立下管一级的粮食生产责任考核制度,年底市政府将对各乡镇完成情况给予通报。
二、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里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不折不扣将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粮食订单补贴、农机具购机补贴和水稻保险等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兑现落实到位,认真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建立完善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长效机制,确保种粮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三、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粮食生产发展后劲。要严格执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继续实施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着力建设一批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复农田水毁工程,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搞好田间灌排渠系、土地平整和机耕路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防止土壤退化。加强耕地质量监控,抓好地力与墒情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等,进一步健全耕地质量保障体系。
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是新时期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平台和手段,是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确保完成总产的重要途径。要以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抓手,通过抓重点产区、重点作物和重点增产技术,即通过建设水稻、马铃薯两个“千亩、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增产效果好的粮食“五新”成果,主攻粮食单产,发挥科技增粮作用。重点抓好水稻、马铃薯、甘薯等优质高产良种,水稻重点推广“一增二改三推”技术,超级稻高产栽培、马铃薯脱毒种薯和稻草包心高产集成技术栽培、甘薯脱毒苗、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关键措施的推广应用,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实现农机农艺结合,扩大水稻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收割和马铃薯起垄机使用面积,提高机械化水平。引导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进粮食作物“五新”成果进村、入户、到田,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推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一、加强领导,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总量
(一)加强组织,深化认识。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把粮食生产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将中央、省、市出台的粮食直补、订单奖励、良种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千方百计将惠农政策转化成广大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热情。
(二)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根据省、市对我市粮食生产的指导性计划与要求,201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2万亩,总产量13.5万吨(详见附件1),市政府将继续与各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粮食生产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职责。全面实行粮食生产乡镇(街道)目标考核,对未完成任务指标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对在2011年度粮食生产中表现突出的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表彰奖励,以营造全社会重视和关注粮食生产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督查,奖罚分明。各地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杜绝耕地全年性抛荒,减少季节性抛荒。继续对上望、潘岱、塘下等11个乡镇(街道)的粮食生产实行重点监管(详见附件2),对粮食生产中出现抛荒严重的乡镇(街道)、村及有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被省、市检查到全年连片抛荒面积10亩以上者,总体项目不得分,并不得评优。要督导广大农户如实上报各项补贴的内容,对出现虚报的农户和服务组织,一经查实,一律取消其当年的所有补贴。对执行政策和监督不力的有关单位,将进行通报批评。
二、完善措施,继续加大各项扶农政策
(一)加大种粮大户直补力度。凡种植早稻面积10亩(含)以上的种粮大户,每亩补助50元。
(二)完善良种补助政策。凡种植“中早22”、“中早39”、“中嘉早17”、“嘉育253”、“金早47”的种粮大户,每亩补助10元。已认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凡种植市定良种的继续享受市本级良种补助政策。
(三)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2011年我市稻谷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不低于102元。
(四)实行订单粮食奖励政策。2011年市财政对按订单内收购的粮食给予每50公斤25元的政府奖励;对具备一定规模交售订单粮食的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经粮食、财政部门审核后,按最低收购价预付不超过50%的收购定金,农合行提供贷款,财政给予贴息。
(五)完善农机购置和作业补贴政策。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对列入《省2011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的育插秧机械设备,另外给予中央、省补贴总额(含地方配套)15%的补助;鼓励发展粮食烘干服务中心,对购置目录内热风炉,每台另外给予1.5万元补贴,全市限额15台;对应用水稻机械化插秧、油菜机械化收获作业和接受植保合作社或注册开展植保服务的粮食、农机合作社统防统治服务的农民,按服务面积分别给予每亩40元的补贴,其中对消灭早稻季节性抛荒而开展统防统治的,优先足额予以安排。
(六)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对象为水稻种植面积20亩(含)以上的种粮大户以及水稻良繁基地农户。保险金额为每亩400元,相应保费为每亩30元,其中财政给予93%保费补贴。
(七)省外粮食生产基地扶持政策。为鼓励粮食生产者“走出去”建立粮食基地,凡到省外承包土地自行种植粮食的籍种粮大户,按照市外建粮食生产基地返销供应粮食补贴有关规定,凭规范、有效的土地承包合同等有关凭证资料,按1:1给予配套补助。
三、多措并举,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一)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推广。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对各类粮食作物确定1-2个主推品种予以重点推广;大力推广省工节本增效生产技术,重点推广早稻轻简栽培、水稻强化栽培、超级稻集成、病虫害综合防治、农药减量控害、测土配方施肥等适用增产节本技术。要加大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力度,提高水稻机插水平;要充分利用当前中央加大农机购机补贴的有利时机,加快农业机械装备,以最短时间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对全年机械插秧比例在50%以上的乡镇(街道),由市政府予以表彰。鼓励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组织购置谷物烘干机和高质量的稻米加工机械,以增强粮食安全收获和粮食加工水平。
(二)深入推进示范评选活动。继续开展水稻高产示范竞赛和万村示范活动,评定一批优质高产高效示范方和示范户,并给予奖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万元,主要用于高产示范奖励和相关活动经费(具体实施办法由市农业局另行制定);鼓励高产户积极参与全省水稻亩产吉尼斯活动。农业部门要把创办示范方活动与科技入户工程、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和推行责任农技员制度结合起来,选派技术骨干蹲点指导,在示范方内和村级示范田里开展高产试验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
(三)积极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2011年省下达任务面积2万亩,各地要根据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立项要求以及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实际,按照因缺补缺、全面完善的要求,重点开展基础设施、地力培肥、机制创新和科技提升等建设,积极落实地方建设资金,使之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区、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示范区、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区、解决季节性抛荒的带动区、“统一”服务的先行区。水利、农业等部门要优先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水稻机械化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粮食收购订单优先落实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要将粮食功能区建设和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耕地质量,增强耕地产出能力。
(四)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地力建设。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做好基本农田、标准农田征用、划区定界和补充划入的审核验收。启动实施“百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继续实施“沃土工程”。因地制宜采取培肥和改良措施,抓好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源综合利用和改土培肥工作,重点推广经济绿肥、秸秆还田、增施商品有机肥等技术,促使耕地用养平衡和肥料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土壤地力,增强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五)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要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和粮食优先的前提下,确保流转的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向粮食专业合作组织集中。各地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认真履行对承包田的管理职责,通过乡(村)规民约等形式,制定有力措施,坚决制止耕地抛荒。市财政专门安排100万元资金用于土地流转奖励和工作经费,进一步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各地对征而未用的良田要组织好耕种,充分发挥农机服务合作社、植保服务合作社、粮食生产合作社与种粮大户的作用,推进粮食生产规模经营。往年抛荒严重的乡镇(街道)、村要成立中介组织,帮助做好土地经营权的转包工作。
一、我市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黄淮海经济区腹地,全市耕地面积204万亩,农业人口119万人,占总人口的50.8%。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小麦播种面积达160万亩,正常年景小麦产量在60万吨左右。*县是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小麦是第一大农作物,优质小麦比重大,是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和农业部良种补贴项目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我市连续多年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国家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建立了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和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高蛋白大豆良种繁育等一批部、省级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通过项目推动和示范引导,全市已形成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单产、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优质化、规模化、区域化的生产格局。近年来,通过通过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开展粮深加工,我市创出了鲁王、鲁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长了优质小麦产业链。
1、粮食(小麦)生产特点。20××年午季,全市小麦面积177.4万亩,比上年增加13.2%,单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422公斤,比上年增长4.6%,总产74.86万吨,比上年增长18.4%,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我市所承担的农业部70万亩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区平均单产440.8公斤,比去年增产14.8公斤。全市36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91.2公斤,同时出现了一批高产超高产典型,百善镇叶柳湖村出现了万亩以上的超千斤的丰产示范方,最高单产637公斤。增产的原因:一是小麦良种的推广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气候适宜,天气条件较好,有利小麦生产;三是小麦病虫害较少。
通过高产攻关活动,小麦品种结构趋于合理,积极推广半冬性、弱冬性品种,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种。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140万亩以上,其中烟农19面积110万亩,皖麦19面积30万亩,周麦18面积5万亩。优质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70万亩良种补贴项目示范区优质率100%,全部实现了订单收购。
20××年我市小麦生产呈现出亩均单产提高、成本上升、价格上涨、收益增加的特点。
2、粮食(小麦)生产情况。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积约200万亩,其中小麦165万亩,大麦、蚕豌豆20万亩,发展小麦预留行、间作套种20万亩。实行优质小麦同一品种连片种植、规范化栽培、专业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提高规模种植效益。全市种植小麦165万亩,其中烟农19、皖麦19、周麦18等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就在150多万亩,占全部种植面积的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面积70万亩,其中*县55万亩,烈山区15万亩。实现统一供种700万公斤。同时,省下达了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面积30万亩(其中*县25万亩,烈山区5万亩),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分别在相山区和杜集区安排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各1万亩。预计明年,我市小麦单有望突破430公斤。今年秋季粮食生产抓的早、抓的紧,秋种面积落实非常顺利。各地领导重视、粮价上涨,更重要的是,粮食直补、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等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粮食(小麦)生产形势。今春以来,由于部分畜产品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让农民得到的较好的经济利益。有利的经济因素和惠农政策正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持续几年的农业良好态势仍然没有改变。预计,今后至明年一段时间,小麦价格将稳定上涨。原因是:一是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而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农用柴油价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机械费用也相应增加。小麦种植成本的上升,将直接导致小麦市场价格的上升。当前,继续保护好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今年农业丰收是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举措,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环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针对可能导致农业减产的不利因素,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最大威胁的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应做好事前预防和应急管理工作。
二、我市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
我市粮食生产,在国家、省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投资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土地治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优质小麦基地建设、“良种补贴”、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等各项政策措施实施良好,粮食生产持续得到发展。
1、科学规划,项目带动,为粮食生产注入活力。我市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实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小麦高产攻关,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十分明显。已建立起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和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
2、科技支撑,服务到位,为粮食增产提供动力和保障。每年秋种之前,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紧紧抓住技术培训、科学播种、推广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不放松,确保落实到位。今年全市测土配方面积达60万亩,其中配方肥施用25万亩。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传授科学种田知识,共下发科技“明白纸”20多万份。农业科技为全市小麦单产、总产跃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支撑。
3、政企联姻,狠抓订单,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中介组织,我市先后成立了粮食协会、小麦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政府引导中介组织在技术培训、标准研制、市场分析、产销衔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依托鲁王、天宏、鲁南等龙头企业,结合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积极开展了小麦订单生产,全市粮食订单面积达70万余亩。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积极发挥作用,做到优质专用小麦种子供应到哪里,订单签到哪里。在每年秋种时节,粮食部门积极与农业部门配合,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促进优质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的建设,不断提高优质小麦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4、政策扶持,支农惠农,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市开始减免农业税后,农民种粮不缴粮不纳税,国家还给补贴,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五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若干意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管理办法》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三、粮食生产存在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我市粮食生产特别是优质小麦生产,还处在发展阶段,无论规模还是质量以及发展后劲,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实现由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由特色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撑、人力开发、市场开拓、经营方式和减灾能力等方面需要经过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加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粮效益依然低下。据对部分种粮农户收益调查,今年小麦每亩成本292.72元,以亩产420公斤,每公斤1.50元计算,亩产值为630元,亩盈利337.3元,这其中还未扣除农民付出的人工成本,纯种粮经济效益较低,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民种粮的收益和积极性。
(二)受自然条件影响偏差较大。今年,我市受降雨强影响,造成了我市20个乡镇受灾,32个村庄进水,农作物受淹面积141.85万亩,绝收面积19.88万亩,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农田基本设施还较薄弱,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部分农田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粮食生产的要求。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现有的投资资金远远不够建设的需要。
(三)产业化程度不高。加工龙头企业力量薄弱,缺乏实力和竞争力,优质小麦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水平总体层次较低,附加值低,最终制约了产品和市场的扩大。
(四)流通渠道不畅。由于缺乏市场经营人才、畅通的流通设施以及信息,营销组织薄弱,市场动作水平低,没有形成强大的网络,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更缺乏品牌打造和宣传,由此制约了生产,又影响市场份额的扩大。同时,粮食产业化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财力不足,难以得到强有力的扶持,市场软硬件基础薄弱,流通中处于弱势。
(五)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后劲不足。随着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农村税费改革、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民种粮积极性后劲不足。原因,一是务农种粮不如打工、不如种经济作物。二是化肥、农药、燃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涨价收入被抵消。种粮劳动者的数量减少,由于务农不如打工,大量劳动力外出。剩余种粮劳动者的素质在下降,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外出打工增加导致“老人”农业、“妇女”农业,种粮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影响,大多数农民是凭经验种田,别人怎么种田,自己就怎么种田。
四、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稳固的粮食生产基地,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
建设具有区域优势、抗灾能力强、生产基础好的稳产高产粮食生产基地,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粮食基地的建设,要统筹规划、适度规模,充分考虑现有老产粮基地的作用,把我市建成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使粮食生产基地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与确保全市粮食安全适应。
在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时,应重点考虑粮农利益,粮食生产者其他渠道不多,增收难度较大,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容易出现“高产穷农”现象。为此,一是要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落实好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优质优价,集中财力重点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二是要降低粮食生产成本,通过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应用,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减少成本,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努力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粮食是特殊的农产品,确保粮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有关部门应在粮食生产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是要增加投入,把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建立粮食生产奖励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作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给予奖励,从上至下营造粮食生产良好的氛围。二是要加大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宣传媒体,采用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宣传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农民种粮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广泛开展技术、信息宣传,加大技术扶持和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有关涉农部门可以结合自身优势,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驻点指导。强化农情、墒情、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
(三)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提高粮食生产单产水平
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达到一定的总产,只能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单产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的进步与到位。要充分利用淮北现有的中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技术资源,借助市内外各类院校的师资力量,加大对粮食生产部门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化管理水平。要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合协作,加大对粮食生产新技术研究和应用。近年来,我市实施了高产、优质粮食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等等。单产逐年提高,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粮食增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就在刚才,我们共同收听收看了全省秋作物田间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为贯彻落实好省里会议精神,切实加强秋作物田间管理,确保今年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分析形势,提高认识,增强抓好秋作物生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市粮食生产的总体形势是比较好的。今年夏粮丰产丰收,预计总产、单产以及小麦单产将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夏粮连续5年增产,为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目前秋粮生产的形势也很好。一是播种面积大。全市秋作物播种面积较往年有所增加,增长幅度在7%以上。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达到677万亩,较去年增加27万亩,增长4.2%;超级稻种植面积505万亩,较去年增加122万亩,增长31.8%。二是苗情基础好。夏种期间大部分地区水源较为充足,夏种工作较上年提前4-5天结束,种得早,种得好。三是管理抓得紧。截止目前,全市秋作物已中耕76万亩、追肥461万亩、化除526万亩、防治病虫害162万亩。总体来看,如果不出现大的灾害,秋粮丰收应该"不是梦"。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全市秋粮在面积增加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增产增收
在看到粮食生产有利形势的同时,还要看到我们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当前,尽管我市夏粮获得丰收,但夏粮只占全市全年粮食总产的30%,秋粮是我市粮食生产的大头,占总量的70%强。虽然目前秋作物的生长势头普遍较好,但我市夏季天气变化大,旱涝灾害多,秋粮生产还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秋粮生产出了问题。全市粮食生产目标就很难实现。而且也会对全省粮食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刚才,陈全国副书记反复强调粮食安全问题,他强调,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国家先后遭受雨雪冰冻、汶川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同时,我们还将迎来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30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面对特殊的形势,河南作为产粮大省在粮食生产问题上不能再给中央增添麻烦、增加压力。信阳市担负着全省粮食总量1/10的重任,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继续为全省、全国粮食安全作贡献,我们责无旁贷,使命光荣,而且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秋粮生产作为当前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克服困难,强化措施,认真抓好秋粮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力争实现秋粮丰产丰收、圆满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二、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切实加强秋作物田间管理
一是要明确秋作物管理的重点。秋作物管理的重点在秋粮,秋粮的重点在水稻,水稻的重点在超级稻,超级稻的重点在"百、千、万"工程示范区。各地要突出超级稻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区、万亩辐射区的田间管理工作,向管理要产量、要效益
二是要突出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病虫害防治是当前田间管理的重点。从气候情况看,今年水稻主要病虫害极有可能偏重发生。各地要提高警惕,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准确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预报和防治对策。要积极开展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确保病虫害不出现大发生、大流行。水稻的田间管理还要把握其生长期中的几个关键环节,严格落实专家制定的技术措施,切实加强肥、水管理,确保健壮生长。
三是要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各县区要根据超级稻实施方案,集中力量,落实措施,把高产示范点办出层次、办出水平。同时,还要在玉米、红薯等其他作物上,考虑安排1-2个高产创建示范点,通过高产创建活动全面提高我市粮食生产水平。秋收后,我们要组织高产创建竞赛评比,先进的要表扬,落后的要批评。
四是要抓好旱作物田间管理。秋作物除677万亩水稻外,还有300多万亩旱作物。要切实抓好旱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要抓好中耕、化除、施肥、抗旱、防涝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各种作物田间管理都要有技术方案,按照方案抓好落实,力争夺取秋作物生产全面丰收。
三、积极主动,不折不扣,认真落实粮食生产有关政策和措施
(一)认真落实良种补贴政策。今年信阳首次启动水稻良种补贴工作,补贴面积636万亩,补贴标准15元/亩,补贴资金9540万元。当前在深入做好政策宣传的同时,要抓紧做好水稻良种补贴面积核查、登记和公示工作,务必在半个月内把水稻良种补贴款兑现到农户。
(二)积极推进水稻保险试点工作。今年,我市被确定为省水稻保险工作试点地区。各地要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水稻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市财政局、农业局《关于做好水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抓紧完成水稻保险手续办理工作。
(三)及早谋划秋冬种工作,尽力消除冬闲田。前不久,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切实提高耕地复种指数的通知》,各县区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排查,澄清本地冬闲田的底数;因地制宜,提出消灭冬闲田的指导性意见;落实政策,激发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坚决遏止出现大面积土地撂荒现象。
四、强化领导,搞好服务,努力实现秋作物丰产丰收
一要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分管领导要尽职尽责。各级发改、财政、农业、水利、科技、供销、气象、农机等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要带头深入到秋粮生产第一线,及时开展调查研究,有效地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要搞好服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尤其广大农业技术人员,要深入一线、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开展相关技术培训,面对面对农民进行指导。高产创建示范区的农户每家要有一名技术明白人、有一份技术明白纸,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掌握管理技术。
关键词 粮食生产;安全;存在问题;发展途径;湖南桃源
中图分类号 F326.11;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368-02
农业是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1],粮食又是基础中的核心。湖南省是农业大省,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桃源县粮食生产名列全省前茅,改革开放后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产量显著提高。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快速发展,粮食作为重要战略物资,其生产任务越来越重,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粮食安全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危机。
1 桃源县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1.1 粮食生产任务越来越重
粮食既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工业生产特别是生物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原料。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持续增加,城市化、工业化的迅猛扩张,国家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全国产粮大县,保障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责无旁贷,但桃源县经济底子薄,财政负担重,发展路子窄。近几年,尽管国家重视、政策倾斜,但与其他非农投入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责任与权利不协调,粮食生产面临新的挑战。2011年全国粮食生产目标总任务5亿t,桃源县粮食生产任务是90万t,是全国2 050个县(市)平均水平的3.7倍。
1.2 粮食生产管理体制机制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在粮食生产实际工作中,存在任务重、压力大、困难多、职能弱等诸多问题。一方面,我国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实行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民有自主经营的主动权,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用行政命令搞一刀切;一部分农民也产生一种讨价还价的依赖心理,没有项目、资金就不配合,难于管理。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的国情,政治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农业生产管理又惯性地采取政府主导、行政推动、项目带动的方式,加上考核考评办法的功利与简单,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应付各种检查,基层工作中常重形式、轻内容,重外表、轻实质,重开头、轻结果,行政成本投入过高,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1.3 非农建设用地及环境污染等导致耕地面积与质量下降
桃源县是农业大县,农业是主导产业,粮食生产是重点。但由于农业生产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收益低,加上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招商引资的利益冲动,房地产业的繁荣,城镇近郊及周边地区良田被占、环境污染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耕地面积、质量下降。
1.4 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危及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
气候环境不断恶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虽然桃源县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7年增产,但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粮食安全面临严重挑战。
1.5 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变与旧观念存在冲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环保、绿色、有机食品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推行绿色、环保、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实行粮食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前和今后的重要工作。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依赖化肥、农药,虽然产量提高了,但土壤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土壤肥力下降,长期发展势必影响粮食产量、质量;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对人体危害更大,这种生产方式亟待改变。但从短期来看,产量、收入会受到影响,新旧观念必然发生碰撞,转变观念、改变发展方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1.6 收益对比悬殊,农民种粮积极性日益下降
尽管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兴粮政策,桃源县也做了大量政策宣传、技术培训、办点示范等工作,但相比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收入,种粮收入的比较效益非常低。另外,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高涨和生活成本的上升也极大消解了粮价上涨带来的收益,农民种粮缺乏内在动力,积极性下降。
1.7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素质普遍偏低
与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桃源县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老、弱、妇、幼”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素质普遍偏低,对新技术、新知识和新产品兴趣低、接受慢、掌握难、应用少,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阻力大。
1.8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远没有到位
2006年以来,桃源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农技推广队伍逐步稳定、待遇大幅提高、工作成效显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与中央要求、农业发展趋势、农民需要相比,还存在显著的差距,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远没有到位。全县40个乡镇农技推广站、109名推广人员,其中55岁以上的占60%以上,人员结构老化、知识水平落伍、条件设施落后、职能不明、待遇不稳等现象严重,体系改革如果仍停留在形式上,将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
2 发展途径
2.1 改革体制与机制
科学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改革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改进政策扶持方式,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2.1.1 建立和完善粮食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粮食生产的先进经验,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改变以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抓粮食生产的被动和粗放做法,规范政府、农业部门和农民的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法行政,不断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发展[2-3]。
2.1.2 改革土地管理制度。目前,粮食种植管理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但耕地保护职能主要由国土部门行使,造成耕地保护与粮食种植管理脱节。因此,要切实做到保护耕地,保障粮食的生产安全,必须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耕地保护。
2.1.3 加强粮食产能建设投入,提高粮食专项补贴。国家要加大对粮食生产主产县的基础建设投入,保证责任与权利相协调,提高粮食产能;稳定并完善奖励政策,提高粮食专项补贴标准。
2.1.4 改进政策扶持方式。一是创新农业直接补贴制度。粮食补贴应与种粮相挂钩,不能只直补承包土地的农户,应结合农民实际种植面积、产量质量、卖给储备库粮食的数量或按购买农资的专用发票补贴真正的种粮者,确保种粮者基本收益,增强惠农政策对粮食生产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二是改革惠农政策实施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职业农民的扶持力度,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和补贴范围,激发他们生产粮食的动力。四是加强监管,保证国家产粮大县投资与奖励资金落实到位,禁止挪作非农建设项目。
2.1.5 抓好储备粮管理和救灾备荒种子管理。作为产粮大县,一是根据全年粮食种植计划,对各乡镇下达年度粮食生产和定购任务。无论是欠年还是丰年,惠农保护政策要尊重农民意愿,做到应收尽收,应储尽储;强化对储备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质量。二是根据全县粮食生产任务和历年灾害发生频率、程度,备齐备足救灾备荒种子,在遭遇特、重大自然灾害和市场短缺时,开展生产自救和平抑市场价格,恢复生产,保证粮食安全。
2.2 创新方法与手段
从社会发展形势、农业发展规律、粮食生产任务、农村农民的需求出发,转变发展方式,创新运行手段,抓好粮食生产。
2.2.1 加快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粮食作物生长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回报有限。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因此必须加快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粮食专业化合作社扶持和引导力度,规范运行,健康发展。桃源县农民粮食专业合作组织于2009年起步,如今发展到15家,入社农户4 800多户,流转土地超过3 333.33 hm2,已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粮食高产创建重要的试验示范基地,是实现桃源县粮食规模化生产的发展方向和主要途径,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创造有利于其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二是培养和发展粮食种植大户。发展粮食种植大户符合农村实际,潜力大,发展快,贡献突出,管理方便。目前,桃源县粮食种植6.67 hm2以上的大户有158户,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中坚力量。三是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2010年桃源县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1 000户,辐射带动农户2万户,极大地提升了粮食生产能力。四是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加强与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合作,提高种粮水平,加大农资投入,推行订单农业,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2.2.2 粮食生产必须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科技是农村生产力,是推动粮食发展的第一动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桃源县粮食单产和总产逐年递增,2010年水稻平均产量达到6 t/hm2,粮食总产突破80万t;与80年代以前相比,单产、总产增长近2~3倍,没有科技的进步是不可能实现的。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推广靠体系。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快速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实际中去,建立一支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作风优良、农民满意的农技推广队伍是关键。2011年,桃源县争取到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其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只有把改革与建设工作尽快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才能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作用。
2.2.3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的前提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要求,只有实现机械化,才能解决劳动力不足、生产成本高、劳动效率低、资源浪费、产品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一方面,国家要大幅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基本农田改造和建设,加大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让农业机械有用武之地,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国家要实行更加优惠的补贴政策,加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标准和范围;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机械维修和操作技术培训,激发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4]。
2.2.4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劳动力素质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目前,桃源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成为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潜在因素,事关国家农业的长远未来,必须从现在抓起。通过开展农民互助合作、增加粮食生产科技含量、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等手段来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水平;建立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大力开展科普下乡、科技入户、农资下乡等活动,同时与政策、法律宣传和“农家书屋”建设等系列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经营管理和法律知识等方面的素质,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参考文献
[1] 刘宁.粮食安全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科研投入效应及对策研究[J].兰州学刊,2010(2):53-57.
[2] 崔俊辉,王艳霞,郭造强,等.河北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3):66-70.
本文作者:敖登工作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计算机信息学院
灰色关联度
由邓聚龙教授提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系统中各因素特征序列的曲线几何的相似程度来判断系统中各因素的联系是否相关和密切,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系越密切,关联度越大,反之就越小.用灰色关联度来讨论系统中各因素的相关程度,弥补了用数理统计方法作系统分析所导致的缺憾,而且用数理统计方法作系统分析时一般要求样本量要大,样本数据要有一定规律.灰色关联度方法对系统信息的要求不那么苛刻,信息可以有灰度,也可以是无规律,且很少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情况.设xi为系统行为的观测数据,其在序号k上的值为xi(k),则有系统行为序列:xi=(xi(1),xi(2),…,xi(n)).(1)若k为时间序号,xi(k)为因素xi在k时刻的观测数据,则(1)就是行为时间序列.对行为时间序列xi有初值化象[1]:xiD1=xi(1)xi(1),xi(2)xi(1),…,xi(n)xi(1)11,(2)又可得行为时间序列xi的始点零化象[1]:xiD2=(xi(1)-xi(1),xi(2)-xi(1),…,xi(n)-xi(1)).(3)设x0=(x0(1),x0(2),…,x0(n))为系统的特征序列,xi=(xi(1),xi(2),…,xi(n))(i=1,2,…,m)为相关因素序列,称实数γ(x0(k),xi(k))=minimink│x0(k)-xi(k)│+ξmaximaxk│x0(k)-xi(k)││x0(k)-xi(k)│+ξmaximaxk│x0(k)-xi(k)│,(4)为系统特征序列x0关于相关因素序列xi=(xi(1),xi(2),…,xi(n))(i=1,2,…,m)的关联系数,其中ξ为分辨参数,0<ξ<1,则x0关于xi的灰色关联度为:γ(x0,xi)=1nnk=1Σγ(x0(k),xi(k)).(5)根据(3)式及文献[1],有x0关于xi的灰色绝对关联度ε(x0,xi)=1+│s0│+│si│1+│s0│+│si│+│si-s0│,(6)其中s0,si由文献[1]给出.同理由(2)式得x0关于xi的灰色相对关联度λ(x0,xi)=1+│s0│+│si│1+│s0│+│si│+│si-s0│.(7)对部分数据,用以上三种关联度得到的排序结果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绝对关联度是从绝对量的关系着眼考虑的,相对关联度是从各时刻观测数据相对于始点的变化速率着眼考虑的.为得到更接近现实问题的结论,我们引用文献[2]中定义的灰色综合关联度ω(x0,xi):ω(x0,xi)=αγ(x0,xi)+βε(x0,xi)+(1-α-β)λ(x0,xi),(8)其中α,β为待辨参数,α≥0,β≥0,α+β≤1.
粮食生产结构的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对科右中旗粮食生产进行定量分析时,进行了宏观因素的筛选、归类和整理,确定粮食生产的主要指标为总产量(t)、单产量(kg/hm2)和播种面积(hm2),在结构因素上主要选择了水稻、小麦、玉米、豆类和杂粮进行关联度排序和分析.为此设粮食总产量为y0,水稻、小麦、玉米、豆类和杂粮总产量分别为yi(i=1,2,3,4,5);设粮食单产为x0,水稻、小麦、玉米、豆类和杂粮单产分别为xi(i=1,2,3,4,5);设粮食总播种面积为s0,水稻、小麦、玉米、豆类和杂粮播种面积分别为si(i=1,2,3,4,5).用ωi来记ω(x0,xi)(i=1,2,3,4,5).对y,x,s的1973~1982年(Ⅰ)、1983~1992年(Ⅱ)、1986~1995年(Ⅲ)三个时期的数据,用(8)式取不同的α,β值分别计算出灰色综合关联度ωi及关联序排序见表1.表2是再后10年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年份的粮食生产结构的总产量比例和播种面积比例.由表1可知,在阶段(Ⅰ)内对粮食总产量的波动有显著影响的是豆类、杂粮和玉米.由于小麦的单产和水稻的面积增加较快,只有小麦和水稻的产量由显著的增加.对播种面积的增加有积极影响的因素是玉米、杂粮和水稻.对粮食单产的变化有显著影响的是豆类、杂粮和水稻.所以说在承包制前的10年内科右中旗的粮食生产结构不合理,小麦的面积没能很快增加,而单产不稳的玉米和豆类面积增加过快,这样耕地生产力受到了限制,使该旗的粮食总产量就徘徊在64060吨以下,严重影响了总产量的提高.同理可看到在实际承包制后的10年(Ⅱ)内粮食生产结构基本合理,对总产量的增长有显著作用是玉米、豆类和水稻,且单产提高也都较快.由于粮食收购价格的大幅度提高,使农民及时策划种植结构,调整比例,大量增加单产稳或收购价格高的品种的播种面积小麦、玉米和豆类,适当增加了水稻面积.这就适应了农村市场经济,较好地发挥了耕地潜力,即增加了粮食总产量,又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对于再后10年内对粮食总产量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有玉米、小麦、水稻,对单产量波动有明显影响的有豆类、杂粮和玉米,从而使粮食单产不能稳定提高.对粮食播种面积的增长起到积极作用的有豆类、玉米和小麦的播种面积的迅速增长,因此种植结构仍有不合理之处.由此看出,粮食生产能否持续快速的发展是取决于农业政策的确定,实际贯彻上取决于建立旗县级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农业技术经济,应用农业系统工程理论指导和调控粮食生产的发展.改进粮食生产结构的设想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科右中旗粮食生产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大众化的品种玉米、杂粮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占主导地位,由于杂粮单产较低,杂粮和玉米的单产难以较快的提高,所以严重制约了粮食总产量的较快提高.而单产较高的水稻和小麦由于播种面积少,没能积极的促进粮食总产量的增长.从1985年开始单产较低的杂粮播种面积明显递减,单产较高的水稻和小麦播种面积有较快的增长,有效积极的推动了粮食总产量的持续增长.从1992年开始杂粮面积递减缓慢,且杂粮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20%以上,而水稻和小麦的播种面积所占比例有所减少,单产不稳的豆类面积增加较快,使该旗粮食种植面积结构不合理,耕地生产力受到了限制,加上农业生产条件又差.因此根据旱地农业的特点和当地生产条件,要考虑粮食生产播种比例的合理,优化结构,科学利用现有耕地,加快粮食生产的发展.由表2看到,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平均比例都高于播种面积的平均比例,且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平均比例都比面积比例高1倍,而杂粮和豆类的产量平均比例都低于面积平均比例,且都低1倍.所以分析认为首先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注意开发利用盐碱耕地,增加水稻播种面积,可以把播种面积的比例提高到4%;二要加强农业科技服务,积极稳妥的引进和推广高产水稻品种,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让农民切实体会到优良品种和农业科技的重要性,保证水稻面积的持续增加;三是合理调整种植比例,继续减少杂粮和玉米等单产不高的种植面积,比例可分别减少到30%和18%以下,适当增加小麦面积,比例可提高到20%以上;也适当增加经济作物面积,科学利用现有耕地,最大发挥耕地生产潜力,促进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
发展农村经济,首先应该注重落实国家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好国家关于各个种植业的发展政策。同时重视农村经济中的粮食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粮食补贴政策,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带来的好处,加强对于粮食生产的研究工作,使粮食生产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最后,应该坚持做好农耕季节的各项工作,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工作,准确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积极推广新的农业技术,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经济收入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的规模化程度。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应该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注重质量和附加值比较多的农产品,同时对于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开展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使粮食生产能够带来更加稳定的收益。同时加强农业、畜牧业和林业等多方面综合发展,使农产品的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优化布局,形成稳定的区域优势,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
(三)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发现新型经济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所以,要加强对于农民农业生产能力的培训,基层农技部门应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让农民能够接收到先进的科学知识,使体力种田转变为用脑种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要提高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提高其综合技能,鼓励其创业就业,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注重对于农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方面的建设工作,去除封建迷信,使农民能够接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能够避免懒惰,养成勤劳的习惯,使勤劳务实的风气能够在农村盛行,提高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四)加强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国家应该加强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首先,应该使农业物资的价格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位置,加强对于农业物资销售的各个环节的把控,练习农资生产厂家,增加直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避免流通成本增加,影响农民的收益。其次,应该加强对于农资市场的把控,避免在农耕季节出现假冒产品和哄抬物价的庆康发生,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最后,应该联合相关物价监管部门,针对市场的具体情况,对于农业物资进行合理定价,保证价格能够被农民所接受,保证不损害农民的自身利益,提高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五)开展适当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经营
科学合理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能够使农业的规模化程度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也会大幅度增加。通过土地流转,能够使土地转移到能够科学经营、拥有资金实力的群体中,有效保证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所以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国家的要求,通过科学的引导,进行适当的宣传工作,让农民认识到土地流转能够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鼓励农民开展适当的土地流转,设立相关管理结构,对于流转工作实施有效监督和管理,使土地流转行为更加规范化,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
二、结语
一、国家粮食安全面临挑战的背景分析
众所周知,农业是国家的战略性基础产业,而粮食是基础性公共产品,是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和多功能产品,更是国家安全层面的不可替代的战略性物质资料。粮食具有食品保障、原料供给、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农业不仅是生产者的劳动之地,也是消费者的休闲之所。粮食与国家的安全紧密相连,粮食生产与国土整治、动植物保护、环境工程等息息相关,具有保护自然、稳定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功能,粮食的生态效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面积仅占世界7%,却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尽管粮食安全总体上是有保证的,但未来我国粮食安全面临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以及国际粮荒的挑战,北大荒建三江勇敢地担负国家优质粳稻生产之重任是题中应有之义。
最新资料显示,去年全国稻谷、玉米、小麦、大豆四大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139725万亩,总产48825万吨。其中:稻谷播种面积44520万亩,总产19580万吨,占总产40.10%;玉米播种面积45690万亩,总产16300万吨,占总产33.38%;小麦播种面积36315万亩,总产11495万吨,占总产23.54%;大豆播种面积13200万亩,总产1450万吨,占总产2.98%。去年全国粳稻播种面积11300万亩,总产5500万吨。我省粳稻播种面积3900万亩,总产1600万吨。
(一)耕地在减少。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的耕地以年均约300万亩的速度递减,人均耕地已从1978年的约2.3亩下降到2010年的1.5亩左右。同时,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水旱灾害趋于加重。在过去的3年中,国内耕地净减少了1300万亩。据一些学者预测,到2015年,我国耕地预计将减少8000万亩左右,到2030年预计将减少9000万亩。因此,未来时期耕地减少将会是制约粮食生产的最基础的因素。
(二)水资源短缺。我国人均拥有的水资源量为2300立方米,在世界上排在第121位,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约一半的国土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20%,干旱缺水成了这些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粮食生产最为严重的瓶颈。从长远看,水资源对粮食生产的制约作用完全有可能超过耕地资源。
(三)生态环境制约。由于生态目标的重要性不断上升,部分垦殖的土地需要退耕还林还牧,所以增产只能依靠单产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国共有大于25度的坡耕地9151万亩。这些坡耕地基本上都是毁林毁草开荒后的产物,且大多数采用水土流失严重的顺坡耕作方式。这些地如果继续种植粮食不仅没有比较优势,而且也不可能持续,所以“退耕还林”成了西部开发的重要内容。这意味着粮食生产的耕地数量基础将下降,对粮食增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农业区域布局的不断调整和优化,粮食生产愈来愈向粮食主产区集中,即集中到东北地区(黑、吉、辽、蒙东部)、华北地区(冀、豫、鲁)和华中地区(湘、鄂、皖)。粮食主产区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第一,从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来看,达到70%以上。第二,从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商品率来看,达到60%以上,其中建三江垦区的粮食商品率最高达到95%。同时粮食主产区年调出能力在5000万吨以上,超过全国商品粮总量的50%。其中东北地区年调出能力达3000万吨左右。第三,从粮食非主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来看,为570斤,而粮食主产区,为950斤。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输出基地建三江分局人均粮食占有量高达5万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倍。因此,北大荒·建三江等粮食主产区已成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中坚力量。
二、北大荒建三江优质粳稻生产的基本情况及优势分析
黑龙江农垦建三江分局位于三江平原东部,坐落在东经132°31′38″--134°33′06″北纬46°49′47″--48°12′58″的黑土带上,是世界高纬度粳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有15个国营农场,总人口20万,辖区面积1.2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0万亩。耕地面积占黑龙江垦区的1/4、全省的1/18、全国的1/180;粮食总产量占黑龙江垦区的1/3、全省的1/8、全国的1/100,商品率达95%以上。连续三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也是农垦总局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核心功能区,国家粮食协会授予建三江分局“中国绿色米都”称号称号。
世界粮农组织明确提出“稻米就是生命”。水稻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食物,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绝大多数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备受重视和关注。水稻是我国第一大作物,水稻生产不仅担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并肩负实现稻农增收和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使命。
农垦建三江分局是著名的中国绿色米都,盛产优质东北粳稻。这里万年水土汇流,千年循环物化,四十年天然涵养,二十年耕作保护,十年肥水浸透,使其成为国内一块优质粳稻产业化宝地。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挖掘优质粳稻增产潜力,为国家贡献更多的商品粮,挺起国家优质粳稻生产的脊梁,是值得高度重视和全力推进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强垦富民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建三江分局充分发挥生态资源、机械装备、科技支撑、组织管理等综合优势,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依靠政策拉动、项目牵动、投入推动、科技带动、管理促动,着力提升水稻标准化生产水平,在农机装备水平、耕地规模经营、科技创新转化、全程标准化生产、园区示范带动等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建三江分局敢为天下先,突破了三江平原抚远三角州“水稻高寒”的定论,普写了在北纬48度大面积栽培高产寒地水稻的神话篇章,创造了塞北江南的惊人奇迹。通过以实施人才、良种、壮秧、本田标准、全程机械化、农田整理、绿色生态、产业化、专业化、信息化等“十大工程”,保证重点环节、技术责任、硬件投入、规划设计、结构调整、科技保证、培训提高、典型示范、机械更新、标准作业等“十个到位”,种植绿色水稻,生产优质粳米,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时任总书记到建三江视察工作时,对建三江分局现代农业所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欣然挥笔写下了“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光辉题词。
追求于农,成就于稻。近几年,我们围绕资源优势作文章,拓展生存发展新空间,坚持“一业带动多业,多业协调发展”,初步走出一条具有建三江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实践证明,辩证处理“一业”与“多业”的关系,顺利完成了“以主业带动其产业发展”的带动期和“质的积累到量的扩张”的转变期,出现了一业带多业,产业越带越多,经济总量越带越大的良性循环发展的可喜局面。
三江粳稻,品行天下。去年我们进一步实现了质的升华、量的突破,粮食总产首次突破百亿斤大关,达到106亿斤。粮食增量13亿斤,占全省粮食增量25.6亿斤的50%和全国粮食增量42亿斤的31%。
建三江分局在全国首创了独树一帜的优质粳稻米生产“三四五”“六七十”科学体系。
三全:旱育壮秧全程模式化、全程生产机械化、产品品质全面安全化。
四专:专品种收获、专品种贮存、专品种加工、专品种销售。
五标:农时界限标准化、水稻用种标准化、旱育用秧标准化、田间作业标准化、人员素质标准化。
六体系:全程机械化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栽培技术体系、农田基本建设体系、规范化管理体系、科技创新培训体系。
七化:设计工程化、生产工厂化、监控智能化、管理集约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产业化、人员知识化。
十精确:精确农时标准、确保安全成熟;精确壮秧标准、确保旱育壮秧;精确耕作标准、确保作业水平;精确插秧标准,确保移栽质量;精确灌溉标准、确保增温节水;精确施肥标准、确保肥料利用;精确植保标准、确保健壮生长;精确优质标准、确保产品品质;精确收获标准、确保秋收质量;精确准备标准、确保夯实基础。
寒地粳稻种植区域主要在我国东北地区(江苏、安徽有小面积种植,山东、甘肃等有零星种植面积)。建三江是寒地粳稻的典型代表。“踏遍三江风雪路,世间何事不能为”。敢为人先、勇于开拓、自我加压、争创一流的建三江人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一举创造了粳稻区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均质化程度等“四项全国之最”。
(一)战略地位突出。建三江土地辽阔,地处世界闻名的三大黑土带(我国东北黑土地、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之一,人均占有耕地50亩,居全国首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世界的15倍,具有发展大规模优质粮食生产的巨大潜力和上升空间。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在世界人口日益增加、粮食缺口越来越大的今天,土地资源越来越显得金贵。
(二)自然条件良好。区域内大气质量、水体质量、土壤清洁度和草原、森林、植被的天然程度均为全国少见,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体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06年被国家粮食协会授予“中国绿色米都”的称号。2007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授予“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称号。
(三)水资源丰富。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建成了乌苏里江八五
九、勤得利、青龙山等四个灌区渠首和主灌渠工程,总灌溉能力将达到715万亩,占全分局耕地面积的2/3以上。
(四)生态环境优越。先后建立洪河、挠力河两个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保护地面积达到18.82万公顷,覆盖率达20%,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2003年,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级生态示范局”验收。
(五)绿色产业体系完善。全局土地集中连片,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三江环绕,七河贯通,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具有发展绿色产业的优越条件和独特优势。
(六)农业科技水平领先。全局科技贡献率达75%,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0%,高于全国平均值38个百分点。
(七)机械化程度高。全局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30万千瓦,共有各类农业机械15万台件,特别是拥有美国生产的450马力拖拉机和9660型305马力联合收割机等智能化机械,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
(八)粮食储运能力强。区域内有6个大型国家粮食储备库,最大仓储能力达到300万吨,储存规模为亚洲之冠。辖区内拥有全国第一条支农铁路—福利屯至前进延至抚远铁路线,佳木斯—抚远的306省道穿境而过,新近开通的乌苏里江江海联运航道,通过鞑靼海峡可直达日本海。
(九)地缘优势明显。建三江东部和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界江长达230公里,成为我国对俄开放的前沿。已经收回的黑瞎子岛将成为建三江对俄贸易的重要大通道。
三、北大荒建三江挺起国家优质粳稻生产脊梁的战略目标措施
到十二五末期努力把建三江建设成为优化农业结构,提升粮食产能的现代农业生产样板区;发展现代化大农机,加快农机更新的现代农业装备示范区;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创新转化的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区;深化农业改革,完善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整合特色资源,优化生态环境的农业功能拓展先行区;加强示范带动,推进场县共建的引领农村发展辐射带动区。到2015年,实现六个方面指标大幅度提升: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升,农机总动力150万千瓦,科技贡献率80%,农业机械化率98%;优质粳稻种植面积近千万亩,粳稻商品粮130亿斤;农区工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粮食经营、加工转化率达90%;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达到3万元,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户均收入9万元;经济发展速度大幅度提升,达到21%,GDP达到180亿元;城乡一体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城镇化率90%。把建三江分局建设成为全国农区最具经济发展活力、最具人居生态环境优势、最具产业发展优势、最具经济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一)强力推进“六化”进程
1、市场化运作。积极发挥市场在地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按照市场导向组织生产,到2015年,市场对生产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大幅度提升。
2、机械化作业。不断引进先进、适用、智能、高效农机具,到2015年,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
3、模式化栽培。坚持并完善农业技术实施方案,坚持土地承包农技措施准入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强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到2015年,农技措施达位率100%。
4、规模化生产。要通过开辟新兴产业、扩大农业外就业等方式,促进耕地向种田能手、科技大户、机械大户、有机户集中,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到2015年,全局100%的市场田要实行规模化经营。
5、社会化服务。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形成门类齐全、体制多样,广覆盖、高质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6、产业化经营。要以种、养殖业为基础,逐步发展上、下游产业,不断提高产业关联度和抗御各种风险能力。
(二)加快发展六大产业
1、发展现代农业。以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质量农业、效益农业、标准农业为取向,加强1000公里科技示范带和16个科技园区建设,综合组装各种先进适用技术,集成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快农机具更新引进力度,到2015年,建三江垦区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综合机械化率要分别达到85%和98%。要重点搞好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加强以生态林业工程,森林、湿地保护工程,林业产业化工程和数字林业管理工程为主的林业“四大”工程建设,到2015年,全局森林覆盖率达到13%,到2020年达到14%。要大力优化农业结构,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存,区域布局,重点突出”的原则,全局每年建设15-30个标准化高科技畜牧养殖小区。
2、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利用场县共建的优惠政策,全局建设、完善15个工业园区,并争取在园区建立一级财政;良化与农行、建行、哈尔滨商业银行、佳木斯信用联社的关系,积极引进佳木斯发行,建立信用担保公司,优化加工业融资环境。以全国20家大型稻工企业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内商品粮多、优质品率高的优势,努力改善发展环境,筑巢引凤;要加大大项目引进力度,重点搞好米蛋白、米糠、米糠油和稻草板、纸浆、炭棒、活性炭生产。到2015年,建三江垦区工业增加值要达到30亿元。
3、发展现代物流业。坚持铁海联运,建设4个火车战略装车点,一个集装箱受理站;综合利用局内外的物流资源,采用引进、联合等多种方式,建设物流公司;在建三江开始筹建国家级粮食集散地,用5年时间,形成年集散粮食500万吨的能力。
4、建设现代旅游业。组建旅游公司;综合整合区内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联结乌苏里江东安镇、喀尔喀山、黑龙江额图湾等自然景观,充分利用科技示范带、科技园区、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万亩大地号等人文景点,设计最佳旅游线路图,统一整理、完善旅游资料,建设独具建三江特色的旅游业。
5、发展现代服务业。以职工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和产业化经营为导向,大力发展方便职工群众、服务产前产中产后的现代化服务业。要以生活用品供应、代耕代种、科技推广、信息提供、生产资料供给、农产品销售、资金筹措为重点,以农机合作社、生产资料供销公司、科技110等为载体,以现场指导、现货供应、网络传输、银行汇兑、信用卡支付为主要形式,建立涵盖各个方面、渗透到各个环节的现代服务业。
6、逐步发展文化产业。分局要筹建农业现代化博物馆,展示我局在水稻开发、农业现代化和老垦荒战士、老知青、新一代北大荒人开发建设建三江方面取得的成就;每个农场都要建设场史纪念馆,学校要建设校史室。要充分利用拥有文联、摄影协会等组织健全的优势,拥有江柳、稻草香、北雁等文学社团的优势,拥有一批省级以上作家等协会会员的优势,规范好文化市场行为,充分挖掘现代农业等文化资源,制定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到2015年,每年全局要在地市级以上文学艺术期刊发表中篇小说10篇以上,短篇小说50篇以上,其他文学艺术作品200件次以上。
(三)全力打造六大体系
1、打造科技支撑体系。采用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的方式,就建设国家粮食主产区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定向攻关,率选推广各种先进、适用、增产、增效的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区内科研所、研发中心的作用,及时攻克各种技术难题,孵化先进适用技术;采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吸引高级农业技术人才到垦区工作。到2015年,粮食主产区高级技术人才应达到1200人。
2、打造农技推广体系。巩固并完善由农业中心、种子公司、管理区技术员组成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保证农业技术措施进区、入户、到地;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农技人员实绩考核办法,实行尾数淘汰,积极引进农技推广人才,不断提高农技服务质量,加大农技推广力度,到2015年,实现“农技推广网络完备、农技推广人员充足、农技措施落实到位”。
3、打造灾害防控体系。以预防洪涝和旱灾为重点,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到2015年,实现“涝可排,旱可灌”的目标;大力加强气象灾害、生物灾害预警和防控能力建设,到2015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大幅度下降。
4、打造市场预测体系。充分利用我局地处东北亚中心的区位优势,商品粮供给能力大的战略优势,区内粮库多的储备优势,组织化程度高的指挥优势,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优势,加快国家级粮食集散地建设,并通过建设粮食市场、运用期货贸易手段等,及时粮食价格,打造东北粳稻市场定价中心。
5、打造市场营销体系。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专业化协会、经纪人为主体,以全国20家大型稻米加工企业和粮食主销区为目标市场,建设市场营销网络,开展卓有成效的市场营销。到2015年,建三江分局要完成订单农业1000万亩。
6、打造对俄农产品出口体系。要以周边四个对俄口岸为依托,充分利用分局组织化、标准化程度高,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大的优势,大力建设对俄农产品出口基地,并紧紧服务产前、产中、产后,重点研究俄罗斯农产品需求、质量标准等,建设对俄农产品出口体系。
(四)努力提高六个能力
1、提高政策执行能力。成立组织、深入研究、强化对接、狠抓落实,保证各项政策都能及时贯彻到位。
2、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市场、国家政策调整等,能够做出快速、准确应对反应。
3、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应通过采取加快撤队并区、复垦、土地整理及加大科技投入、实行标准化生产、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方式,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4、提高融资能力。协调好与农行、建行、哈尔滨商行、佳木斯信用社的关系,积极引进佳木斯发行,建立信用担保公司,不断提高融资能力。
5、提高城镇承载能力。以打造三江平原中心城市为目标,坚持突出特点,反映需求,丰富内涵,发挥作用的原则,完善城市的承载产业、服务生产、疏通物流、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等各种功能,让城市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6、提高掌控市场能力。通过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运能力、融资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先行区掌控粮食市场的能力。
(五)充分发挥六个作用
这次全县“三夏”生产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目的是通过现场观摩评选夏粮优质品种,分析估价全县粮食生产形势,全面安排部署“三夏”生产工作,迅速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努力夺取夏粮丰收,促进农民增收。早上,大家现场观摩了4个典型,刚才,县农牧局局长就全县冬小麦品种布局安排讲了很好的意见,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根据县委、县政府讨论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估价全县粮食生产形势,切实提高对加强粮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今年以来,中央、省、市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年初,中央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这是协调粮食安全生产与农民增收关系的一个纲领性文件,紧接着省、市又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意见》和稳定粮食生产的有关政策,这些政策措施,都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强调了加强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极端重要性。我县作为农业大县,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比较脆弱,粮食生产的丰歉直接关系着全县政治经济形势。
今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项目建设和典型培育为带动,在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同时,坚持把粮食生产摆在农村工作的首位,广泛宣传,精心安排,狠抓落实,形成了大抓粮食生产的共识,科技服务措施进一步加强,农业投入明显增加,全县夏粮生产在克服春旱、强霜冻、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和播种面积略有减少的情况下,通过落实抗旱增收措施,提高单产,使全县夏粮获得了较好收成。据农技部门调查测产,全县夏粮总面积35.94万亩,比上年统计年报36.43万亩减少0.49万亩,减幅1.3%,总产5.43万吨,较上年5.48万吨减少0.05万吨,减幅0.9%,其中冬小麦播种面积35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单产154.8公斤,较上年增产4.23公斤,增幅2.81%,总产5.42万吨,比上年5.27万吨增加0.15万吨,增长2.9%。全县夏粮单产有所增加,总产基本平衡。
这个较好收成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既是我们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结果,更是我们加大科技推广力度,落实抗灾增收措施的结果。为此,各级各部门都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虽然去年冬小麦播种时,雨水较多,底墒充足,投入较大,出苗齐全,冬前苗足苗壮,为安全越冬和春季返青奠定了基础,返青后冬小麦长势喜人。但入春以来,3—5月份降水不足,降水量为61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35%,造成持续春旱,加之连续遭受两次强霜冻灾害,影响了分蘖成穗及幼穗分化和穗粒数的形成,进入5月中下旬以后,部分区域地块小麦条锈病偏重流行,全县小麦条锈病病田率88.8%,严重度5-20-80%,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29.6万亩,严重面积15万亩,麦蚜发生面积22.3万亩,平均蚜株率26.4%,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灾情发生后,全县上下组织广大群众采取有效抗灾自救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一是成立了抗灾生产自救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做好抗冻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全面安排了全县的救灾及生产自救工作,采取在县广播电视台举办生产自救措施专题讲座、干部深入一线进行补救技术指导、发放救灾款、生资及种子部门紧急调储生资等措施,认真开展救灾及自救工作。全县先后组织2400多名干部职工深入生产一线组织和领导生产自救工作,在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办讲解秋冬作物成灾后查苗、补苗等田间管理措施的专题节目12期(次)。二是县财政拨付救灾资金12万元,补贴供应辣椒等蔬菜苗22万株,玉米种子4000公斤,磷酸二氢钾等微肥2.4万公斤。生资部门紧急调运储备化肥400吨,种子部门调运储备农药、糜子及荞麦等小杂粮种子150吨。三是在病虫害防治期间,县农技部门组织机防队,对万泉、朱店、阳川三乡镇重发地块统一组织群众,集中连片进行防治,同时抽调35名干部分赴各乡镇指导防治工作。四是结合贯彻全国农资打假治理活动,严厉查处了坑农害农的假冒伪劣农资。下发了《关于2004年全县农资打假工作的通知》,农牧、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出动宣传车辆40辆(次),举办广播电视讲座12次,在集市、村头路口张贴宣传品1500多张,印发宣传资料5500多万份。查处不合格种子550公斤,肥料15吨,饲料4.5吨,立案查处7件,切实保护了农民利益,维护了农资市场秩序。这些措施的落实,从根本上保证了夏粮丰收。
分析今年全县粮食生产形势,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县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个别地方退耕还林的遗留问题较多,有耕地撂荒现象,有的村社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手续不全,改变了土地的农业用途。二是个别乡镇对粮食生产上认识还不够到位,只重视产量,不重视品质,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推广面积不大。三是一些乡镇在粮食生产上不重视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品种选留中的以粮代种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小麦品种低劣杂乱,抗旱、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少。四是一些行之有效的生产措施落的还不够实,轮作倒茬、春季化肥深施、镇压保墒、叶面追肥等一些有效措施的推广应用不够,特别是一些乡镇对冬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及时、不主动,影响了夏粮生产。因此,全县上下要进一步认清形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有关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粮食面积,抓好“三夏”生产,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二、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全力做好“三夏”生产
“三夏”生产历来是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环节。今年全县粮食生产的形势比较好,认真搞好以夏收、夏种、夏管为主的“三夏”生产,就一定能夺取今年粮食全面丰收。根据气象部门预测,7-9月是我县降雨较多,阴雨连绵和雹灾高发的月份,不利夏收,但利复种,这种形势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三夏”生产,加强组织引导,趋利避害,切实加快夏收进度,扩大复种面积,搞好大秋作物田间管理。目前我县夏粮收割已由西到东全面展开,各乡镇和农口各部门要精心安排,立即着手,全力抓好“三夏”生产。当前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防雹、防火、防灾,全力搞好夏收。全县7月份降雨偏多,暴雨、冰雹等灾害天气随之增多,对夏收工作极为不利。各乡镇要立即行动,组织动员群众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快收快碾,虎口夺粮,确保颗粒归仓。农机部门要示范引导群众运用中小型收割和打碾机具,加快收割打碾进度;气象、广播部门要全力配合各乡镇做好气象服务;各乡镇要建立严格的防雹责任制,落实防雹人员和措施,尽量减少雹灾损失;要高度重视防雹安全,加强人员培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防雹人员安全;同时要做好麦场防火,按照划片包干的原则,坚决杜绝公路打碾,防患于未然。
二是实施品种优良化工程,因地制宜抓好夏选留种。通过多年努力,我县的粮食作物良种化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确保了粮食稳产、高产。但从目前现状看,品种优良化程度仍然比较低,特别是小麦品种布局杂乱,良种率低,这已成为影响夏粮生产的一个突出问题。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力争通过努力,使我县的粮食品种特别是小麦品种全部实现优良化和“三抗一丰”的目标。根据近年来试验示范结果和今年观摩鉴定,今年全县冬小麦布局意见是:中部及西南部温暖河谷灌区(阳川、朱店、万泉、水洛、良邑、南坪的川水地),主栽品种兰天13号、9号,搭配品种83-88-2,示范种植92-47、95-108、95-111、中优9504、CP93-17。东北部冷凉灌区(南湖杨河、通化的川水地)主栽品种9号,搭配品种83-88-2、中梁21号,示范种植95-62-1、兰天13号。中部干旱山区(包括中部、西南部及东北部和柳梁、卧龙赵墩良邑、南坪等乡镇的山地梯田及川旱地),主栽品种10号、中梁22号、中梁23号,搭配品种中93646、95-62-1、兰天14号,示范种植中90117、中88303、90304、93445。关山高寒阴湿区(关山四乡镇及杨河东北部)主栽品种11号、中梁22号,搭配品种中梁21号、兰天14号,示范种植97鉴2、中90117、中93646、静9703。按照这个指导意见,各乡镇、各单位要全力抓好落实。一是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推广、提纯复壮和引进工作。同时,建立健全良种推广体系和服务组织,扩大统一供种。种籽公司要与各乡镇密切配合,增设供种网点,采取以粮食换种、上门服务等措施方便群众,加大供种量。二是各乡镇要分级建立良种示范基地,加大种子基地,加快小麦良种的试验、示范、推广步伐;每个乡镇都要至少建立两个种子繁殖村和2处200亩以上种子繁育基地。三是农技种籽部门要指导各乡镇合理确定小麦布局,选择适宜种植的主栽品种和搭配品种,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大力筹备后备品种,坚决压缩和淘汰退化品种。各乡镇和农口部门要按照“三高一丰”的目标,宣传引导,动员组织广大群众,利用穗选、块选、场选等办法,进行冬小麦品种的观察、筛选,抓好主栽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并全部进行单打、单收、单藏,严防混杂,千方百计备足备好秋播小麦用种。
三是抢抓时机,扩大复种面积。复种是增加粮食产量,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今年全县计划复种总面积1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8万亩,蔬菜、油菜各2万亩,绿肥4万亩,禾草1万亩。各乡镇要按照县上下达的指导性计划,通过宣传和算帐对比,动员引导群众抓好复种面积落实。特别是赵墩、南湖杨河等中北部山区及东北部山区部分小麦和大秋作物受病虫和干旱冻害影响,要抓住夏收有利时机,及早动手,搞好规划,加大粮食作物复种面积,做到以秋补夏,以小秋补大秋,弥补粮食减产损失,确保粮食总产不减少。韩店、郑河通化、良邑、水洛等养羊、养牛较多的乡镇,要扩大禾草复种面积,以解决饲料不足问题。前川其它乡镇要扩大荞麦、糜子、洋芋复种面积。种子部门要及时调运、供应复种所需的各类良种,保证复种用种;农技部门要广泛开展复种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机播、药剂拌种,配方施肥,病虫防治等新技术,提高复种质量;生资部门要调运备足复种所需化肥;其他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搞好配套服务。
四是以伏耕为主,抓好土壤机耕深翻。近年来,一些乡镇机耕深翻面积少,耕层越种越浅,土壤的蓄水保墒抗旱能力降低,导致病虫害面积增大。今年要特别重视伏耕深翻工作。各乡镇要对所有的麦茬地不失时机地组织好伏耕深翻灭茬工作,特别是川区乡镇要把机耕深翻作为“三夏”工作的重点,组织机械和人员,集中连片作业,扩大机耕面积。农机部门要抽组人员,启动一切深耕机具,深入生产一线,大力开展机耕深翻工作,杜绝茬地过夏。
五是全面搞好大秋作物田间管理。由于春季连续遭受两次强霜冻灾害,大秋作物缺苗严重,加之初夏干旱,大秋作物苗期生长缓慢,对正常成熟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三夏”期间是加强大秋作物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间。一要抓住近期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全面加强对玉米、洋芋等作物的中耕除草、培土追肥和病虫害防治,有灌溉条件的要尽量结合中耕追肥适时灌水。二要切实抓好玉米螟、粘虫防治,要边收边治,连片防治,不留死角,力争两虫防治率达到80%以上。三要大力推广叶面追肥,促进大秋作物健壮生长。
六是及早安排,做好秋播的各项准备工作。各乡镇和农口有关单位要从“三夏”生产开始,及早着手,坚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稳定粮食面积并举,规划好明年洋芋、亚麻、药材、蔬菜和草产业基地面积,及早组织群众落实复种小秋、蔬菜、绿肥作物面积和明年种植洋芋、亚麻等作物的地块,抓好秋播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调供的准备工作,为明年粮食生产奠定基础。
三、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切实做好主汛期防汛工作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降雨与常年相比偏多21%,就全年降雨分析,止6月底,降雨量不足200mm,按正常年份推算,后半年降雨要300多mm,与去年降雨量686mm相比,后半年还要降雨480多mm,而且主要集中在主汛期7、8、9三个月,这充分说明今年的防汛形势不容乐观,任务十分艰巨。4月28日全县防汛工作会议,对今年防汛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部署,6月7日至9日,县防汛指挥部对县内水库、河道、水洛城区、水保骨干坝、滑山走坡地区等防汛重点进行了现场检查。总的来看,前一段防汛工作,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市、县防汛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层层落实防汛措施,特别是水务、水保、建设、民政等单位都到各自的防汛重点区域进行了认真的现场排查,及时解决了防汛中发现的一些隐患和问题。
但从6月份防汛安全检查情况看,目前全县防汛工作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城防方面。比较突出的是缺乏排洪渠道,因城区修建垫高地基,造成部分区域洪水没有出路,具体是北城区开建的职教中心、疾控中心、第二安置区、统办一号楼等单位,由于垫高了地基,填埋了排洪渠道,庄的大片民宅处在低洼区,一遇暴雨,洪水没有出路;李家庄的木匠沟、县砖瓦厂旁边的文家沟洪水出路不畅,影响居民住宅;南城区二郎山根排洪渠、汽车站什字至桥段两侧的排洪渠被垃圾淤塞,排洪不畅;水保局门前的居民住宅区地势低洼,容易蓄洪滞洪;一些机关单位排水不畅,前两天下雨时已经出现了洪水积蓄成灾,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情况。
二是农防方面。部分乡村存在滑山走坡隐患,、等14个乡镇、28个村、1268户、6165人居住在滑山走坡地区,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将直接威胁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是重点工程。主要是南的砂坑没有回填,第二水厂段在主河道擅自修建便桥,大桥下的河道预制水泥涵管,在建的中洛河大桥目前正在主河道预制桥体构件,影响河道行洪畅通,存在安全隐患;水保骨干坝、淤地坝也有安全隐患,主要是骨干坝下游居住一农户没有搬迁;三座水库没有控制到汛期水位。
对于这些问题,水务局、建设局、水保局等部门和韩店镇已经对各自辖区和职责范围内的隐患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整改措施,并对部分险情进行了排除,落实了检查时提出的防治措施,为今年防汛工作开了好头。但仍有一些乡镇和部门对防汛工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责任不到位,整改措施没落实,存在麻痹侥幸心理。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防汛工作,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充分认识今年防汛工作的严峻形势,克服麻痹侥幸心理,采取得力有效的防汛安全措施,认真排查和处理各类防汛隐患和问题,最大限度地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防汛责任制。各乡镇、各部门要分辖区、分村社,实行包干责任制,谁管理,谁负责,全力以赴做好防汛防洪工作。
二要加强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这次会后,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要再进行一次“双防”工作检查,边查边纠,彻底查清各类隐患,坚决堵塞各种防汛漏洞,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要保持高度警惕,加强防汛值班。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防汛值班。县防汛办公室要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各乡镇及县直各有关单位的值班情况,对擅自脱岗,无人值班的要视其情节通报批评、追究责任。
四要加强预测预报,坚持科学调度。县气象部门要认真分析天气形势,密切注视气象和水雨情变化,及时做出预测预报,为防汛决策提供准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