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乡村建设报告范文

数字乡村建设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乡村建设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乡村建设报告

第1篇:数字乡村建设报告范文

2014年11月18-19日,由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指导,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北京数字校园与智慧教育学术研讨会(BEIC)”圆满举行。会议就数字校园的应用现状和智慧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交流,旨在跟踪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探索数字校园与智慧教育应用创新,优化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为相关教育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提供一个开放协同发展的交流平台。BEIC会议为非盈利会议,将每年进行一届,会议倡导“领导讲话简短,专家报告务实,企业不设展台”的宗旨。本届会议报告人及参会人员来自相关大学、教育部门、研究机构、中小学、企业等。

在主会议报告中,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从环境、模式、体制三个方面谈了对智慧教育的独到见解;清华大学钟晓流教授从整体上呈现了智慧教育体系架构;友成基金会常青基金苗青主任介绍了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引进乡村的双师教学研究项目;方海光副教授了由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和数字化学习实验室基于近六年研究成果积累为基础,自主设计和开发的中小学数字校园支持系统E-School,该系统满足多数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需要,将面向中小学提供公益性使用和支持;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田鹏副主任基于目前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成果,介绍了北京市数字校园建设实践及下一步推进思路;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焦宝聪教授剖析了微课程的现状,并阐述了如何设计微课程与制作中的若干问题。

在数字校园与智慧教育会场中,报告人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副教授、牛栏山一中何代华主任、明博公司王锦萍、百度公司袁志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阮利副教授、天士博公司王川总经理、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力研究员。在新技术教育应用会场中,报告人包括: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尚俊杰副教授、四中网校王伟平主任、互联网教育学院吕森林老师、英特尔公司刘伟、清华大学杜婧老师、立思辰公司郭丹、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夏时洪研究员。参会专家和人员进行了多种方式的积极互动,还进行了相关内容的主题讨论和相关主题的培训,就数字校园的应用现状和智慧教育的未来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本次会议内容务实,与国内其他相关会议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能够提供一个积极关注研究和技术的氛围,促进多方面进行深度的思考,参加本次会议有很大收获,期待下次会议的举行。

(本刊记者 王晓明)

第2篇:数字乡村建设报告范文

1网络信息传播

对于网络信息传播的研究,新闻传播学和信息科学的学者分别使用了“网络传播”和“网络信息传播”的术语。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研究的是网络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本质及状态,因此,就使用术语而言,笔者认为“网络信息传播”比“网络传播”更确切。研究者往往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研究网络信息传播,由于其自身工作、专业和知识背景等不同而对网络信息传播的本质认识有所不同。其实,网络信息传播是信息在非网络环境中传播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只是传播的环境和手段不同而已,其传播的目的和功能都是一致的。从概念上说,网络信息传播是人类基于互联网进行的各种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活动。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电脑是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输入、处理、储存、组合、复制输出的智能化操作平台,是网络信息传播的终端工具;互联网是网络信息的传输通道和交流平台,帮助人们实现自由、交互、即时、多元、虚拟的信息传播;网站则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中继媒介,它为网络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搜索、粘贴、下载、互动、超文本链接的中转站。网络信息传播不但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交互性、动态性、虚拟性、全球性特征,而且还具有多媒体功能和超文本功能,信息传播的无序性、传播主体的隐匿性和个性化等特征[1]。

2数字鸿沟

2.1数字鸿沟———网络时代的知识沟

美国传播学者蒂奇诺提出“知识沟”理论,他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经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信息的日益增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数字鸿沟又被称作电子鸿沟、数码鸿沟、数字分裂等。目前关于数字鸿沟的定义众说纷纭,如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认为数字鸿沟是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美国商务部则认为在所有国家,有一些人拥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而另外一部分人却没有,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距,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随着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量网络媒体不断涌现,并且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信息传播导致信息的贫富差距更加扩大,加剧了知识沟现象的产生。这种网络时代的知识沟现象,就是数字鸿沟。因此,数字鸿沟指的是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导致的社会不平等和分化现象,及其造成的“信息贫富分化”和“知识沟”问题。

2.2我国数字鸿沟现状分析

2011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人,网民规模较2010年底增长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较2010年底提高1.9个百分点,我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其中:家庭电脑宽带网民规模达到3.9亿人,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总体的98.8%,较2010年底增加840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1494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为65.5%。截止2011年6月底,我国的域名总量达到786万个,中国的网站数,即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为183万个。中国国际出口带宽继续发展,达到1182261.45Mbps,半年增长率为7.6%[2]。尽管我国网民规模仍然保持增长,但是增长速度明显减缓。2011年上半年网民增长率为6.1%,是近年来最低水平。新增网民为2770万,网民增长的绝对数量小于去年同期(2010年上半年)3600万的水平。《报告》还显示,截止2011年6月30日,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31亿人,占整体网民的27.0%,较2010年底增长4.9%。网民中乡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提升,互联网正在向农村地区渗透。随着农村互联网接入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网络硬件设备更加完善,农村地区网民规模持续增长。但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网民规模增长相对不明显。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在互联网应用方面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从国际范围来看,中国的信息化水平很低。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分别评估测算了28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能力,并且了《中国信息能力及各省市信息化水平的测算与比较》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表明,美国列入信息能力总水平排序第一位,其信息能力总水平得分为71.76分,其次是日本,信息能力得分是69.97分,第三名是澳大利亚,总分为65.59分。而中国的信息能力得分为6.17分,仅是美国的8.6%。在所有参加评估的28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名第27位,处于最低水平之列[3]。

3消除由网络信息传播形成数字鸿沟的策略

网络信息传播是以网络为信息传播的渠道,但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并不是被所有人所拥有和利用。因此,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势必造成网络信息分布的失衡现象。这种网络信息分布的严重失衡造成了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的存在不仅影响我国和其他国家未来的发展,而且它所引起的贫富分化必将恶化社会关系,从而威胁社会的安全。因此,消除数字鸿沟是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3.1开展信息扶贫是基础工作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信息扶贫是指政府借助推广信息技术和开展信息活动的方式解决人们信息贫困的问题,具体方式有:为贫困者提供劳务、人才、技术、产品、资金等方面的信息与咨询服务;沟通贫困地区与外界的交流联系;推广适合贫困地区使用的农业使用信息技术。从2006年开始,为落实总书记要求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开展扶贫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的批示,帮助广大农村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村络工程通过解决中国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网络与便民服务中心、配套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从解决导致农村贫困的根源———信息贫困入手,着力开展信息化扶贫。在西部地区和农村,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传播手段落后,信息极其缺乏,影响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的信息扶贫工作已经开始实行,但必须从多方面和多途径加大力度做好信息扶贫工作。

3.2提高用户信息素养是重要途径

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的。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把信息素养简单地定义为: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获取信息,如何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信息素养更确切的名称应该是信息文化。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人们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信息素养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它与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信息内容及其传播与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信息素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人们既需要具备熟练的信息技术能力,也需要通过调查、鉴别、推理以获取信息。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由此可见,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用户信息获取能力的大小,笔者认为,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如可发挥图书馆的作用,通过举办信息素养教育讲座或利用网络开展在线教学等方式,构建起信息素养教育服务平台,帮助用户提升信息素养,逐步缩小甚至消除数字鸿沟。

3.3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传播的基石

信息基础设施是指能以交互方式传送话音、数据、文本、图像、视像和多媒体信息的高速通信网及相关设施。一般包括电信网、广电网、计算机网、大型数据库、支持环境等。在我国,城市用户早在十前就开始利用网络获取海量信息,而今天,我国边远地区的农村用户还没有接触过网络,无法利用网络获取资源。可获取信息的不平等造成了信息贫富差距。目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资金进行网络化建设。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借助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边远地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3.4着力发展经济是消除地区数字鸿沟的抓手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我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出现了数字鸿沟问题。尽管我国早已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且加大投入力度,建设西部地区和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城乡之间因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数字鸿沟仍将存在。着力发展经济,提高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加强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网络设备建设,使这些地区的用户能获取网络信息,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并逐步消除地区间的数字鸿沟。

第3篇:数字乡村建设报告范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城镇化进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过程,也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从长期看,城镇化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的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我国未来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这个进程将会给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历史机遇呢?这是图书馆人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现实课题。

1城镇化进程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城镇化进程中,给社会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会给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极好的机遇。

1.1 城镇化建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当前所经历的城镇化进程,无论是规模还是速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2010年全国常住城镇人口已达到66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134亿人的4968%,农村人口占5032%,说明我国城乡人口各占一半。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可能达到60%,以全国14亿人口计算,将有84亿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从现实看,农村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起根本性作用的因素就是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城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因此考察城镇化建设中文化建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镇化建设中乡村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会产生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和文化效应,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它必将有力地促进对文献的新需求,极大地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和社会效益,使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成为必然。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在杭州的一次讲演上说:“图书馆是贯穿于人类的城市发展史,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文明,与城市一同发展起来的。它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彰显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培养城市精神,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越高,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就越强烈,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就越高,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1]城镇化为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需求和内在动力。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推进城镇化战略中的作用,有助于在城镇化建设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2 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被视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引擎。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十多个部委共同参与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即将出台。随着该规划的实施,预计在未来十年将拉动40万亿元投资。公共文化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各地均加强了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十二五”时期,国家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也必将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更为充足的资金支持。

1.3 城镇化有利于普及社区图书馆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面积不断扩大,作为城镇化基础的社区也随之扩大,与之相应的各类社区服务设施包括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问题突出地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现有的市、区公共图书馆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社区图书馆是城镇化的必然产物,它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精神文化生活新的理念追求。简而言之,老百姓的休闲娱乐离不开一些基本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而社区图书馆的存在,能从娱乐休闲的功能上满足社区居民的部分文化需要。社区图书馆是城镇住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区域性、全民性、系列性和多样性等特征,服务方式相对来说更灵活、更简便、更快捷,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全民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和普及,有利于消除城镇区域之间对图书馆资源使用的不均衡、不公平,也有利于弱势群体公平利用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的普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它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剂。

2城镇化进程中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2.1 城镇化进程中应重视文化建设

城镇化的建设,将实现上亿农村居民多年的愿望,缩小城乡差别,建造一个更加平等、富裕的社会。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文化部部长蔡武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围绕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问题指出:“我们过去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训,是文化建设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新设城镇需要设立哪些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哪些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关机构人员如何配备、如何推动文化建设、如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等,没有相应的规划和标准。”[2]

应该清醒地看到,全国各地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城镇化进程的区域差异明显。就一个省而言,省内区域发展的问题同样比较突出,呈现出省区域内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同时,不同区域的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置不够均衡,与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现象仍十分突出。各地应该认真吸取城市化过程中的教训,重视文化建设,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各地城镇政府应按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要求,根据城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建设好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大中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起点一定要高,将公共图书馆建设成为本地区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同时,城镇政府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努力建设好街道、社区、乡镇图书馆,实现公共图书馆网络的全面覆盖与普及。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城镇科学发展的理念。

2.2 发挥公益性图书馆的作用,打造城乡一体联动的文化服务平台

不可否认,让城镇市民和农民工走进公共图书馆仍是各级公共图书馆需要重视和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行动,也是公共图书馆公益性的集中体现。这一举措为城市的低收入群体、农民工等带来福音。公共图书馆要吸引广大群众走进图书馆,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作用,只有努力打造城乡一体联动的文化服务平台,才能更多地惠及城镇民众。

大力加强各级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建立健全城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和文化保障力。

2.3 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整合城乡公共文献资源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公平阅读与文化权益的措施,是公共图书馆为更广大的读者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文化共享工程为广大农村和基层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途径。城镇化进程要求各地加快推进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充分发挥城镇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优势、信息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提高城镇文献资源保障能力,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促进城镇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城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文献资源统筹共享机制的进程中,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放在中西部地区,这对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立并完善均等均衡、公平公正的城乡公共图书馆服务,确保城乡人民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4 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打造城乡共享的数字文化服务平台

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进程日益加快。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向基层扩展,各地公共图书馆建立起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中心和乡镇基层服务点,全国“数字化社区”的建设发展迅速。[3]“数字文化社区”是以数字技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标志性应用。它利用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整合利用公共图书馆、艺术院团、文化共享工程等多渠道的文化信息资源,建立起融资讯查询、艺术欣赏、文化传播、交流互动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数字新平台。以“数字文化社区”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符合时展的特点,符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江浙一带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早,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的数字化建设目前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新疆、贵州等西部地区的数字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许多城市社区图书馆建立了数字文化社区,将现有的有线电视线路引入社区文化站,为社区内农民工和居民提供免费数字服务。

2.5 鼓励公共图书馆向城乡提供联网服务、流动服务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农村网民规模为156亿。该报告指出,近几年来,我国网民城乡结构变化幅度不大,这与我国急剧推进的城镇化进程有关。2012年,548%的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是因为“不懂电脑和网络”,IT技能的缺失依然是阻碍互联网深入普及的最大障碍。[4]因此,提高城镇居民,尤其是农民工的电脑和上网操作技能显得十分迫切。公共图书馆应对他们提供数字化基本技能培训,使他们成为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真正受益者。

在城镇化进程中,公共图书馆要依托文化共享工程、互联网资源来延伸图书馆服务工作。随着文化共享工程的快速推进,各地大力发展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其中包括市级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中心、区县级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和社区、乡镇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县级公共图书馆普遍都建立了电子阅览室,乡、村建立基层服务点,为公共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平台。各级图书馆应通过整合数字资源,依托共享工程大力开展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广大群众的服务,使广大农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2.6 完善城镇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好社区、乡镇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文化设施,是政府对广大群众实现文化关怀、文化享有、文化提高、文化创造的重要方式,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主要有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和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两大块。城镇化建设中要建立覆盖市、区、街道、社区、乡镇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以扩大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让全体城镇居民都能够方便均等地享受图书馆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城镇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延伸社区图书室、街区自助图书馆系统的建设,使公众通过图书馆服务网络就可免费获取文化科学知识信息。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在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出现了多元化模式,例如:广东的“流动图书馆”模式,深圳“图书馆之城”模式,上海的总分馆制,天津的“社区分馆、行业分馆”模式,江苏多元化的模式等,使广大农村群众也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图书馆服务。

[参考文献]

[1] 周和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图书馆建设[J].新华文摘,2010(22):133—135.

[2] 蔡武.城镇化不能只有物质经济的现代化[EB/OL].[2013-03-11].http://

[3]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直面城乡现实跨越数字鸿沟[N].中国文化报,2013-02-27.

[4] 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2013-01-15]http://wwwxinhuanetcom.

第4篇:数字乡村建设报告范文

分享经济

【报告原文】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

【解读】共享单车、共享停车位、共享厨房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分享经济正走进我们的生活。有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万亿元。今年分享经济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体育产业

【报告原文】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统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

【解读】中国筹办冬奥会工作已纳入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推动“3亿人上冰雪”目标的实现,必将有助于带动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201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1.7万亿元,在多项利好刺激下,体育产业发展前景相当可观。

新兴产业

【报告原文】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

【解读】“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这些概念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义非凡。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91亿元。而5G网络一旦正式商用,除了使通信业进入新一轮发展期外,还将带动多个规模万亿级别的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局面。

智能制造

【报告原文】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解读】智能制造不仅能实现各种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还具有高速、高精度等特征,市场前景广阔。据预测,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有望超过3万亿元。智能制造有望打开更加广阔的空间。

数字家庭

【报告原文】扩大数字家庭、在线教育等信息消费。

【解读】“数字家庭”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词之一。数字家庭,能够在家庭范围内实现各种电子设备的互联和管理,推进健康医疗、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向居民家庭延伸,形成家庭信息服务新业态。政府工作报告从政策上肯定了行业发展的意义,对该领域是大大的利好。

医养结合

【报告原文】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发展医养结合、文化创意等新兴消费。

【解读】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服务业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如何有效整合医疗和养老服务资源,方便老年人获得连续、及时和专业的服务,这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医养结合这种新兴消费正进入历史机遇期,值得关注。

清洁能源汽车

【报告原文】基本淘汰黄标车,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对高排放机动车进行专项整治,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

【解读】为了保卫蓝天,过去一段时间,各级政府出台了多项鼓励清洁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在机动车治理上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而随着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清洁能源汽车势必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全域旅游

【报告原文】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

【解读】以前,提及旅游业很多地方都是建景点、建景区、建宾馆。然而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全民旅游、个人游等为主的新阶段。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机整合,做到既开发又保护,既宜居又宜游,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无疑是一个趋势。

电商快递

【报告原文】促进电商、快递进社区进农村,推动实体店销售和网购融合发展。

【解读】据统计,2016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8945.4亿元,约占全国网络零售额的17.4%。促进电商、快递进社区进农村,一些企业已开始布局。进一步解决好物流成本高、人才培训等问题仍需漫长过程,机遇也蕴含其中。

可再生能源

第5篇:数字乡村建设报告范文

11月15日,在中科院遥感所主办的“2007遥感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报告会”上,作为成果转化的市场化产物,天津中科遥感公司举办了开业庆典。“天地一体,拓展遥感事业。”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给中科遥感公司的简短精辟的贺词。

中科遥感公司位于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致力于将遥感与空间信息技术应用规模化、产业化,建成这一领域的龙头企业。

中科遥感的业务范围包括遥感数据获取与高级数据产品加工; 空间信息技术软硬件产品开发制造; 项目策划、咨询与培训等。主要产品有数字城市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数字乡村信息服务系统、智能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手机公众地图服务等。

遥感所副所长赵忠明在会上做了“遥感信息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展报告”。赵忠明表示,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遥感的产业化进程加速,遥感的产业化方向包括开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遥感应用,如国土、灾害、农业等; 还有面向区域的遥感空间信息产品开发与产业化。中科遥感公司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下成立的。

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由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海泰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山西山阴县北祖煤矿三方投资组建,注册资金3500万元。中科遥感公司的三方股东均将发挥各自的优势: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作为研发技术领军机构,掌握着关键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海泰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管委会项目投资的委托方,将充分发挥专业投资公司经验,帮助新公司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明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 北祖煤矿也将充分利用其社会资源、资金优势和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尽快帮助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看到,这一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模式是充分开放的。

第6篇:数字乡村建设报告范文

摘 要:回顾我国公共图书馆10年的电子阅览室建设,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和意义。在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新的思维,让公共电子阅览室走入基层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知识的强大平台。

中图分类号:G2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3-0052-02

收稿日期:2012-04-07

作者简介:李欣 (1970-),辽宁省图书馆馆员 。1 建立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意义

1.1 是传播先进的文化知识的前沿阵地

当人类迈入了21世纪,产业信息飞速发展,信息产品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传统的纸质文献已经不能满足公众索取的需求,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已经成为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公共电子阅览室无疑成为了图书馆传播文化知识的前沿阵地。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网民数量突破了5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达到38.3%。从这组数字我们不难看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渗透,网络信息的与日俱增,海量信息在丰富人们信息来源的同时,也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1.2 消除“数字鸿沟”带来的信息利用不平等现象

所谓的“数字鸿沟”是指公众在获取和利用网络信息方面形成的不平等现象。由于经济等各种原因,一部分公众可以享受到先进的设备和更好的网络服务,获取和利用更多的网络资源;而另一部分公众却不能享受到这种便捷的网络服务。因此,在这两部分人之间形成了“数字鸿沟”。而电子阅览室的出现正是缓解了这一显现,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公共电子阅览室让更多面对信息获取的“弱势群体”有权利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1.3 依托共享工程建设,深入社区、乡村,为广大基层群众服务

2002年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截至2010年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覆盖率达100%),2,867个县级支中心(覆盖率达95%),22,963个乡镇基层服务点(覆盖率达67%),59.7万个村基层服务点(覆盖率达98%),累计为9.6亿人次提供了服务。

2010年,文化部提出了以全国共享工程建设为依托,大力开展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这项工程使公共电子阅览室深入到了社区、乡镇,并以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为重点的服务对象,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网络文化权益。

2 公共电子阅览室面临的困惑

2.1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经费短缺

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是一项高投入的建设,建设资金以及运转维护资金投入很大。目前,还没有一部法规能保障电子阅览室建设经费的来源。因此,对公共图书馆来说经济压力较大,尤其是区县级或经济发展滞后地区的图书馆更是显得捉襟见肘。很多公共电子阅览室出现设备环境简陋或不能维持日常运转开支而无法使用,导致电子阅览室形同虚设。

2.2 公众对电子阅览室功能的定位认识

电子阅览室的功能是依据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定位、目标以及资源拥有状况来确定其服务活动的核心内容。公众利用电子阅览室阅读和查询电子文献、为科研项目查询、为机关查询文献等。然而,我国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用户利用网络进行聊天、游戏的时间多于上网学习时间,电子阅览室预期的服务职能与现实差距较大。造成这种差距有以下几个原因:

(1)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匮乏。我国很多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由于年采购经费少,而目前很多商用数据库资源价格昂贵,导致图书馆无力承担购买和使用费用。

(2)公共图书馆开发性人才短缺。很多公共图书馆没有能力组织建立自己有特色的数据库,同时,又缺乏引入商业运转的合作开发模式。

(3)省级或市级的大、中型图书馆虽然有较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但还没有普遍实现电子文献资源对区、县级图书馆共享。

(4)互联网上丰富的电子信息和强大的商用搜索引擎,是公众较为依赖的索取信息的方式。

(5)公共电子阅览室实行免费开放后缺乏对读者的正确引导,缺乏更好地对读者宣传公共电子阅览室的职能。

2.3 缺乏完善的管理与培训机制

首先,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人员是读者的网络导航员,有培训读者简单的网上操作和信息查询的职能。其次,宣传自身的文献资源内容,和读者有相应的互动和交流,正确引导读者使用电子资源。

在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中,我们还要认真分析导致偏差的深层次原因。首先,图书馆要对电子阅览室有正确的定位和认识,然后引导读者正确使用电子阅览室的资源,保障电子阅览室健康发展。

3 云端畅想——公共电子阅览室明天会更好

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发展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最初的单机时展到应用局域网络、广域网络到如今的云计算时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公共电子阅览室不断将新技术、新思维引入到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中。

目前,云计算作为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技术被广泛应用。那么什么是云计算呢?云计算是继1980年代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大转变之后的又一种巨变。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在云计算的框架下,图书馆将自己购买和自建的数字资源做一个云。这样,不仅满足本馆的应用,也能提供给其他图书馆使用。通过云计算技术,各个独立的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器将被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大规模的“云”,由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调度,实现资源和服务共享。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数字建设领域的应用,能有效地进行信息聚合,使图书馆的所有数字资源在云构架下全面共享,打造无所不在的数字图书馆之“云”。

公共电子阅览室在云计算技术架构下的优势体现:(1)改善了一个图书馆有限的电子文献资源的困境,形成了云框架下的所有图书馆电子文献信息的聚合,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促进技术标准统一。而信息聚合度的提高,将使数字图书馆覆盖范围更广、成本更低。(2)云管理中心可以实现对阅览室的云模式管理,对所有的电子阅览室进行统一的管理,解决了很多图书馆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监控每个阅览室的运行情况,包括用户登记、访问、浏览等,确保电子阅览室稳定有序地提供服务。(3)超强的计算能力。云计算可以通过数万或数百万的各种计算机的联合提供超强的计算能力,每台在网络上的计算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形成一个强大的联合来为用户提供所需。(4)在云环境下的公共电子阅览室会有一个统一的、可靠的安全管理环境。统一屏蔽internet上的网络攻击、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为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绿色的上网环境。

根据以上云计算的优势体现,解决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面临的资金投入不足、技术人才匮乏、规范标准不统一和应用不安全等问题。

4 结束语

随着公共电子阅览室在全国各个地区的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思维被引入到这项文化工程的建设当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和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发展必将会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7篇:数字乡村建设报告范文

一、上半年主要职能目标工作完成情况

(一)积极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工作。在县国家卫生县城管理指挥部的领导下,按照《全国爱卫办关于2014年国家卫生城市(区)、乡镇(县城)复审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县城管局(爱卫办)牵头,各单位、各部门通力协作、攻坚克难,强化措施,积极工作,全力做好迎接我县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工作,于2014年5月30日接受省爱卫办调研,受到专家检查组的赞杨和肯定。目前,按照《国家卫生镇(县城)标准》软件资料要求,完善了相关申报材料,并已报省爱卫办,其余“国卫”复审材料正在审核中。

(二)健康县城建设已被省爱卫办列入首批向全国爱卫办推荐的单位。2014年5月30日,省、市爱卫办在对“国家卫生县城”初查中,省爱卫办副主任徐保华对我县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对县健康县城建设予以充分肯定,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表示要把县健康县城建设作为全省首批向国家爱卫办进行推荐。

(三)全力实施环境质量新改善、美丽乡村新面貌、城镇品质新提升、设施建设新突破、文明卫生新风尚“五大行动计划”,认真落实户外广告店招、园林绿化亮化、交通秩序、违法建设及数字化平台建设等“四大”专项治理,环境卫生容貌秩序及基础设施得到大力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其中,户外广告店招专项治理已基本完成。

(四)突出项目支撑,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一是青年路人行道改造项目已于5月29日全面启动,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二是县应急指挥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公交车站台与候车亭建设项目完成了前期评选,确立了中选公司并进行了公示;三是环卫及公用停车场建设项目、蜀南竹海垃圾处理中心扩容升级改造项目完成了前期工作。

(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机制,上半年完成垃圾处理费征收52万元。农村生活垃圾“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乡(镇)集中、县运输处理”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启动了县城餐厨垃圾分类工作。

(六)狠抓了人口计划生育、、维稳、安全等各项工作,确保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未出现问题。

(七)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主题教育活动。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严格按照县委实施意见和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的实施意见方案(长委群组发〔2014〕7号)的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全面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重点围绕“正心立德、知行合一”、从严落实“四讲一学”、“四大讨论”、“两本一薄“、“换位体验”、“双岗双责”、听取意见等规定动作,积极创新动作,较好地完成了第一阶段“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的工作任务,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存在问题剖析

半年来,我局的城市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和不足:一是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比如,市政设施老化,交通秩序整治效果不明显,部门配合不协调,存在推诿现象等;二是城管局人员、经费严重不足;三是没有专业团队,缺乏技术支撑,重大项目推进难。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继续牵头认真做好“国卫”复查相关工作,确保国家卫生县城年底复审一次性成功。对影响国家卫生县城复审的问题,逐个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落实具体的补救措施,逐项整改,努力做到“硬件”全达标,“软件”不失分。确保我县国家卫生县城年底通过全国爱卫办复审。

(二)进一步创新思路和举措,力争国家健康县城得到全国爱卫办的确认。

(三)全力抓好县应急指挥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公交车站台与候车亭建设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环卫及公用停车场建设项目、蜀南竹海垃圾处理中心扩容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尽快完成青年路人行道改造项目。

(四)继续深化“开展批评、落实整改、建章立制”环节相关工作,查漏补缺,确保规定动作做到位;认真做好“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各项工作,确保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第8篇:数字乡村建设报告范文

据专家介绍,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3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据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未发现近期全国流感活动水平异常升高。专家认为,根据目前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结果,未提示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人传人能力,多位业内专家也共同表示,公众感染风险不高,勿需恐慌。

专家提示,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就医,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同时还应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禽、畜。

数字新闻

17家

甘肃撤销多家医疗机构广告权

日前,从甘肃省卫生厅获悉,经兰州市卫生局核查,兰州华夏医院等17家医疗机构擅自纂改由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内容,在省内违规医疗广告。根据相关规定,甘肃省卫生厅撤销了这17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按照要求,白通告之日起,当地卫生行政部门1年内不再受理这17家医疗机构的广告审查申请。

据《新华网》

25万人

陕西治疗管理肺结核患者

从陕西省卫生厅3月24日举行的防治结核病大型宣传活动现场了解到,该省自2010年将结核病防治纳入民生工程,至2012年年底,已累计接诊疑似肺结核患者近100万人。据悉,该省以县为单位,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到100%,截至去年年底,全省累计接诊疑似肺结核患者近100万人,发现和治疗管理肺结核患者近25万人,使10万多名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据《健康报》

地方采风

[太原]

帮扶基层提升疾控能力

近日,山西省太原市卫生局印发《太原市疾控系统帮扶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该市将利用3年时间,提升县级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防控能力。按照帮扶行动计划,太原市卫生局将选派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卫生应急、结核病、地方病、慢性病等领域的首席专家,到帮扶点疾控中心挂职指导,专家每年至少下基层3个月。

据《新华网》

[黑龙江]

细化全科医生考试考核办法

近日,黑龙江省出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考试考核办法(试行)》。《办法》规定,凡参加理论考试、实践技能考核和基层实践考核合格者,可注册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经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注册全科医师后,可提前1年参加全国卫生技术中级资格的全科医学专业类别的考试。《办法》明确,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考试考核分为理论培训阶段考试、临床培训阶段考试考核和基层实践阶段考核3个阶段。

据《健康报》

[]

力争今年每个村都有卫生室

按照国家《“十二五”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划》,卫生行业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体系、重点医院、藏医院建设和全科医生培养五大项目(270多个子项目)。截至目前,卫生行业已落实近一半的项目。据介绍,2013年,卫生行业将继续稳步推进卫生项目建设工作,确保县标准化医院、乡镇卫生院、重点医院、藏医院,特别是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努力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的目标。

据《新华网》

[江苏]

今年力争村医补助不低于2万元

第9篇:数字乡村建设报告范文

1我国与信息领先经济体的ICT差距

2014年世界经济论坛的《2012-2013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4]显示,2012-2013年网络就绪指数(NRI)十强继续由北欧经济体、“亚洲四小龙”以及最发达的西方国家主导。北欧国家芬兰、瑞典和挪威因有优良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创新系统,跻身前五名。“亚洲四小龙”中新加坡、我国香港、韩国拥有最有利于企业家精神发挥的卓越商业及创新环境,荷兰、美国和英国充分认识到信息通信技术带来的新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大幅投资以提升数字化潜能,均跻身十强。我国内地、巴西、墨西哥及印度等大型新兴经济体的NRI排名均下滑,其中我国内地下降4位,排第62名;巴西下降9位,排第69名;印度下降15位,排第83名。比较发现,虽然NRI都有增长,但近年我国内地NRI排名持续下降,2011-2014年NRI排名分别为第36名、第51名、第58名、第62名。比较《全球信息技术报告》中的基础设施与数字内容、个人使用互联网、与ICT相关的法律等指标,我国内地与发达经济体在信息资源配置方面的差距呈扩大之势,数字鸿沟加剧。(1)与NRI十强基础设施与数字内容指数比较。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内容是信息资源配置的核心和基础,包括电力生产、移动网络覆盖、国际互联网带宽、网络服务器安全、数字内容可获得性等五个下位指标。在148个经济体中,我国内地电力生产排第61名,移动网络覆盖排第54名,国际互联网带宽排第125名,网络服务器安全排第111名,数字内容可获得性排第67名。我国内地国际互联网带宽和网络服务器安全排名如此靠后,说明我国内地不只是与发达经济体差距大,在全球也属于落后地区,这严重影响我国在信息时代的国际竞争力乃至安全。(2)个人使用互联网指数比较。《2012-2013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中有个人使用互联网指标,我国内地得分为42.3,在148个经济体中排第78名(比上年下降4名)。与前十强相比,我国内地相差很远,不用说与欧洲国家挪威(95)、瑞典(94)、荷兰(93)和芬兰(91)等信息强国比,就是与近邻韩国(84.1)相比也差了一大截(见图1)。互联网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我国内地近年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接入等方面取得进展,但与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相比还不够,这意味着在提升互联网普及率方面,我国内地需要更得力的政策和更大的投入。(3)与ICT相关的法律指数比较。《2012-2013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中的法律指数(ICT相关的法律)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法律对ICT发展的影响。与ICT相关的法律直接作用于ICT发展,是调整信息资源流通与配置的重要制度安排。我国内地得分为4.3,在148个经济体中排第52名。要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ICT差距,首先要缩小制度差距。从图2可看出,即使是NRI十强,法律指数得分与其综合实力也不相称,近年一直稳居前六的瑞典、荷兰、瑞士的该指标得分排名依次为第11名、第16名、第22名。我国内地虽然法律指数得分与NRI十强相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但从排名(第52名)看,该项得分与综合排名(第62名)以及其他指标比,比较理想。(4)我国内地与NRI十强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比较。《2012-2013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我国内地得分为3.9,在148个经济体中排第53名。这在我国内地各项NRI指数排名中,属于相对靠前。

2我国地区间信息配置差距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启动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十五”期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发展重点进行全面部署,作出推行电子政务、振兴软件产业、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一系列决策[5]。“十一五”规划提出“三个重点领域”和“三个基础条件”(信息产业、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部署,确立惠及全民、普及应用的信息化目标。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强调加强战略引导和系统部署,推动宽带基础设施快速健康发展,加大光纤到户、农村宽带进入乡村、公益机构宽带接入力度。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信息设施逐步完善,信息内容逐渐丰富,信息技术日益成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信息鸿沟加剧,表现在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群之间的信息差距较大。

2.1各地区网络普及率差距东部与中西部信息差距明显,表现在网络渗透率、学校信息化水平、图书馆资源储备和服务辐射范围、电信业发展水平等方面。2015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6.49亿,互联网普及率47.9%。至2014年底,互联网发展地区间差距呈稳定下降态势,但各省份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北京、上海、广东、福建互联网普及率较高,超过65%,江西、云南、贵州等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均不到36%。2013年江西、云南、贵州、河南等互联网普及率较低的省份网民增速最快,北京、上海、广东等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省份互联网网民增速放缓。城乡信息差距依然不可小视。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间各种资源分配不平等,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信息差距是城乡诸多差距中的一种,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储备、信息能力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导致城乡信息获取方面的巨大鸿沟。我国互联网总量呈增长趋势,城镇和农村的网民普及率也呈现不同的增长趋势。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27.5%,规模达1.78亿,比2013年底增加188万人,城镇网民增幅较大,比2013年底增加2929万人;2014年城镇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34个百分点,这表明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有扩大趋势,中西部和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信息基础设施落后,教学手段陈旧,中小学计算机普及率低,网络设施不健全,与东部相比差距惊人。

2.2政府信息公开差距政府是最大的信息资源掌控者,一方面积累大量政务信息,另一方面公共财政投资产生海量的科学数据与信息。2014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的《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指出,整体而言,2013年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加大,政府透明度提升,但主动公开不理想。对31家省级政府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评估结果表明,地区间差距明显,排在前三位的天津、安徽、江苏得分依次为71.75、71.44、71.23,排在后三位的、云南、辽宁得分依次为41.01、40.16、37.70,最低和最高得分相差1倍。《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3》)对全国53个较大的市的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评估,指标总分为40分,53个较大市的平均得分为24.20分,平均得分率为60.50%,25个城市得分高于平均分,占总数47.17%,28个城市得分低于平均分,占总数52.13%。

2.3公共部门信息配置差距

2.3.1公共信息共享工程及其局限中华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工程在推进信息共享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面临诸多障碍。以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为例,截至2013年8月,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转移支付资金2.96亿元,带动全国各级财政投入数字图书馆建设经费约5.14亿元,覆盖33个省级行政单位、374家公共馆,超过200万持证读者可通过虚拟网访问推广工程数字资源,年服务读者近5000万人次。同时结合地区差异和民族特色,专门为推送超过140TB数字资源,为新疆推送近130TB数字资源。截至2013年6月,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共享的资源范围覆盖19个省份约80家图书馆,共享资源总量达2385TB。但从200万持证读者及年服务5000万人次看,这种均等化服务远远未能达到目标,对弥合信息差距所起的作用有限。

2.3.2各地公共馆配置差距我国图书馆拥有的信息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读者需求。除公共馆外,其他类型图书馆大多只面向特定的读者群开放,并不向所有公众敞开大门,故为公众提供信息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公共馆身上。按照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标准,每5万人应拥有一家图书馆,每家图书馆服务半径通常为4公里。至2011年底,我国平均每44万人拥有一家公共馆,平均每3201平方公里拥有一家公共馆,与国际标准差距明显。我国公共信息服务机构分布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差距大。中西部公共馆普遍配置不足,为数不多的基层公共馆大多面临购书经费短缺的窘境。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部发达地区县市级图书馆迅速发展,出现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县(市)级公共馆[6]。各地公共馆总藏量存在很大差距。至2012年底,总藏量最多的是上海,为7202.43万册,接下来是广东、江苏和山东,分别为6567.24万册、6489.71万册和4237.26万册;总藏量最少的三个地区是、青海、海南,依次为68.57万册、379.49万册和532.54万册,上海总藏书量是的105倍!人均拥有公共馆藏书量能更客观地反映各省公共馆对读者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图书馆信息公共获取情况。从全国范围看,人均拥有藏书量普遍不足。2012年全国公共馆人均藏书在3册以上的地区只有上海,人均拥有藏书册数3.03册;情况最差的、河南和河北人均拥有藏书依次为0.22册、0.24册和0.27册。勿庸讳言,上海民众获取图书馆信息优于、河南和河北。

2.4各地广播、电视和电影资源配置差距广播、电视是公众获取文化信息的重要渠道。近20年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得到很大发展。原广电部和国家计委于1998年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充分利用卫星、无线、有线等手段有重点分步骤消除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盲区,2012年完成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建设任务,全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06%和97.82%。但地区间发展并不平衡,2012年底北京、天津、上海和江苏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100%,但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最低的贵州只有88.5%。当然,广播电视传输网不再是音视频唯一的传输通道,电信网、互联网也成为广播影视节目和视听服务的传输载体。随着互联网与云计算、宽带和智能终端等新技术的融合,高质量、智能化、跨屏融合的互联网电视业务迅速扩展。特别是进入4G时代后,互联网电视、IPTV均可随时随地提供个性化的高清电视服务,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设备”看电影。胶片拷贝发行放映方式被数字拷贝的网络发行传输、卫星发行传输和数字化放映取代。到2012年底,全球IPTV用户达8000万。2013年我国批准开办20家网络广播电视台、608家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7家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覆盖336个地级以上城市和855个县级城市;IPTV用户接近2500万,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终端用户超过4700万,网络视频用户达3.89亿,手机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网民数达1.6亿,并呈持续增长态势。广播电视节目的丰富为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信息需求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虽然广播电视节目总量快速增长,但内容主要针对都市主流人群,适合落后地区或边缘人群的节目少之又少。

2.5各地出版业差距书报刊是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近年我国书报刊出版呈增长态势。在图书出版方面,各地区发展不均衡,2012年我国出版的图书主要集中在北京,高达167942种,排在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的上海、江苏、吉林、湖南和湖北出版图书依次为21744种、17951种、15963种、11122种和10162种,其余省份出版图书种数不足万种,青海(543种)、(701种)和贵州(856种)竟不足千种。期刊、报纸出版种数也体现出北京高度集中态势。2.6各地区研发投入差距R&D经费投入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创新信息的产出,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驱动力。从图3可以看出,各地研发投入极不均衡,江苏、广东、山东的研发投入远高于其他地区,与这三个地区比,、青海、海南和宁夏等几近于无。

3区域信息配置差距消弭契机与发展趋势

虽然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在信息资源配置方面的鸿沟尚未弥合,某些方面的差距还在拉大,但正深入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云计算技术、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给区域性信息资源配置差距带来了消弭契机,区域性信息资源配置差距类型也因此发生更迭。

3.1改变信息资源配置模式的云计算技术降低了信息接触门槛云计算是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是有效解决信息技术资源和能源浪费、避免重复建设、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技术,将逐步改变信息技术应用方案和数据中心建设模式。云计算在互联网基础上的重大突破在于其将所有硬件资源、信息资源、系统软件、应用软件集中起来,形成面向大众的即用即付服务模式。云计算技术背景下,信息资源的域外云端存储与远程取用已成常态,如同从存钱在家到将钱存放银行,或如同从自家院子里水井取水到安装上自来水,银行网络与自来水系统如果畅通,钱取自哪家银行或水来自哪个自来水厂,对于取用人来说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信息不管是存放在自己电脑、智能手机,还是存储在谷歌位于美国、欧洲的云计算中心,对普通的信息使用者而言亦无关紧要。譬如,亚洲、非洲偏远乡村的青年若有联网电脑或智能手机,便可以在线获取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慕课类信息资源。云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配置模式也正在发生变化,直接冲击着传统的信息资源配置理念,信息资源配置理论发展面临新契机。在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对区域性信息差距的缩小与消弭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与可能,这意味着云计算技术改变了信息资源的流通与配置模式,对传统的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与相关法律政策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3.2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成为区域性信息差距缩小的契机数字电视、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为缩小区域性信息配置差距提供了契机。2013年我国手机网民达5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81.0%,手机成为我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手机技术门槛低,是互联网向农村地区、低收入群体渗透的重要途径。在手机上网普及过程中,运营商的推动作用将继续存在,通过网络套餐和3G、4G号码的推广宣传活动促进手机用户向手机网民用户转换。尤其是针对农村等相对落后地区居民,在加大手机上网宣传的同时,还应开发更多和农村生活相关联的应用,提高农村居民对互联网的兴趣,从而促进其对互联网的使用。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一方面得益于3G、4G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价格持续走低,为手机上网奠定了使用基础,促进网民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尤其为网络接入、终端获取受限的人群提供接入互联网的可能。智能终端快速普及、电信运营商网络资费下调和Wi-Fi覆盖逐渐全面将成为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契机。事实表明,对于贫困经济体而言,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信息资源配置差距,弥补天然的地缘劣势,融入现代信息社会的起始路径可能是手机而不是电脑。TheEconomist杂志的Therealdigitaldivide一文强调手机对贫穷国家人们的巨大作用。

3.3区域性信息资源配置差距类型正在更迭随着各国信息化工程的推进,区域性的信息基础设施与接入差距逐步缩小,但信息内容配置、信息技能等方面的差距日益扩大。信息资源配置差距不应只涵盖ICT基础设施的普及程度,还应包括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影响。这意味着随着区域性信息资源配置差距类型的更迭,信息资源配置经费的投入应随之发生改变。当信息贫困地区在硬件配置方面有了基本保障,信息资源配置方面的投入有待向信息内容与信息素养提升等方面倾斜。信息内容方面除了书报刊配置,很重要也容易被忽略的是数字信息的版权许可费用,随着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扩张趋势,版权许可费用的需求将逐年提升。信息素养方面的差距将成为缩小区域性信息差距的关键,目前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加大信息技能培训方面的投入将是各国的选择,因为信息时代国民信息素养直接影响国家竞争力。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