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改善尾气排放的办法范文

改善尾气排放的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改善尾气排放的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改善尾气排放的办法

第1篇:改善尾气排放的办法范文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TE9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自21世纪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作为城市现代化重要标志的交通业迅猛发展,机动车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据《2011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态势,由1.18亿辆增加到1.9亿辆,平均每年增长10%。机动车的风靡在为城市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一些地区灰霾、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频繁发生,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车辆尾气排放密切相关。2010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5226.8万吨,其中氮氧化物(NOx)599.4万吨,碳氢化合物(HC)487.2万吨,一氧化碳(CO)4080.4万吨,颗粒物(PM)59.8万吨,其中汽车排放的NOx和PM超过85%,HC和CO超过70%。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然成为城市大气重要污染源,尾气的排放将直接影响群众的健康。控制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共同协调意义重大。

一、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面对严峻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形势下,已经在积极防治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但由于起步较其他国家稍晚,仍存在很多问题,问题如下:

1.未形成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之前在关于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的问题中缺少经验与系统的法律法规,虽然有关于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的原则性规定,但是却没有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监督管制做出规定,也没有对机动车的排放标准与监测方法做出详细介绍,对于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基本处于放任状态,毫无控制力存在。后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慢慢体现出对于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控制及硬性规定,但是控制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低。

2.防治管理体制不健全

虽然已开展了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发放工作,但也只是部分大型城市已经实施,并且缺少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执法人员,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明确相关单位的主要职责范围,特别是担任重责的环保部门。对不合格的机动车辆未能及时管制与处罚,不能对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进行统一监督,无法满足日常生活中对于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一些本该执行的防治管理工作因为人员配置问题、不合格的监测装置、不可靠的数据而耽搁,未能全面展开,有序实行,如油气回收综合管理、道路抽检与停放地抽检、机动车分单双号限行等工作,这些工作要在相应的防治管理制度中体现出来,并给予明确规定。

3.缺乏尾气污染的重要性的意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内机动车尾气污染状况与日俱增,各级部门对防治工作还未引起高度重视。为此应该加大对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的宣传,对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的法规与常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和环保意识,使人们能够自发的保护身边的环境,理解并支持尾气防治工作。

二、我国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防治对策

面对城市机动车尾气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若不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来解决,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这样的形势下,我国要找到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根源所在,保证城市经济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健康发展。

1.完善法律法规系统

由于目前关于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管理工作的责任不明确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所以应严格制定与防治管理工作有关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增大依法治理污染的力度,如制定《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防治管理办法》,严格要求机动车的排放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在机动车保有量较大并逐年增加而现今拥有的技术无法将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程度降低的前提下,应制定有关城市机动车的发展规划,实施对机动车数量的控制,即鼓励低排放环保机动车辆的生产和销售,限制高排放机动车辆的生产和销售,以此来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的。

2.健全管理体制

有必要明确规定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各个部门的职责,完善防治管理体制,将防治管理工作落实到各个部门,例如环保部门负责管理机动车辆的道路路检与抽检工作,交通部门负责机动车辆的年检工作,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机动车辆的排污监测管理工作,这样分工明确、划清相应的权限,各项职能相互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管理的整体。

3.发展清洁燃料机动车

改变机动车的动力燃料是减少尾气排放污染的有效方法,我们应该重点发展绿色燃料来代替有铅燃料汽油,提高了燃料的质量,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就会减少,减轻尾气污染对大气环境造成的伤害。我们要多加开发清洁燃料并普及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使用以天然气、甲醇、乙醇、氢气、丙烷、生物燃料、电力等清洁能源代替汽油的绿色清洁机动车辆,另外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及个人购买清洁燃料机动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任务艰巨,除了要有先进技术的支撑,还要有可行的法律法规机制,怎样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是各个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尾气污染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结合我国的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关于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在政府各部门与人们的共同重视与参与下,汇成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的一股合力,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与好转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魏文静.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探析[J].环保前线,2009,6:23-25.

[2]邵祖峰.浅谈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J].重型汽车,2002(01).

[3]高原,牟瑞芳,王娟.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及防治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第2篇:改善尾气排放的办法范文

关键词 汽车尾气;防治措施;大气污染

中图分类号 X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1-0125-02

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国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也在上升,如今已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汽车尾气排放引起的大气污染随之日趋严重,城市空气中CO、HC、氮氧化物及颗粒物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细颗粒物的排放正是导致雾霾现象的罪魁祸首,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因此对汽车尾气污染防治措施的研究,能够推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

2 主要污染物及现状

1)汽车排放的尾气中的含有多种复杂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3个部分:曲轴箱混合气、燃油蒸发系统和汽车的发动机气缸废气,其中超过60%的污染物来自发动机汽缸产生的废气。以汽油作为动力的汽车,排出的尾气中含有一百余种化合物,常见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下面简要分析下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3种物质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一氧化碳的产生及影响因素:汽油和柴油作为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燃料,属于各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油气混合物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会完全燃烧,此时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会产生污染。但是,当氧气不足时油气混合物不能够完全燃烧,就会产生一氧化碳(CO)。因此,CO的排出取决于空燃比。

(2)烃(又称碳氢化合物)的产生及影响因素:烃多为汽油等燃料在不充分燃烧的情况下产生的,主要由燃料分解时的产物和没有燃烧的燃料组成。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火会把发动机中的油气混合物烧掉,但是紧靠缸壁的那层气体会因为低温缸壁的冷却而不能完全燃烧便随尾气排出;另外,油气混合物也常常会因为过稀、过浓、雾化不良等原因无法充分燃烧,增加尾气产生;还有一部分排出的烃来自曲轴箱窜气和燃料的蒸发。

(3)氮氧化物的产生及影响因素:通常情况下,尾气中氮氧化合物主要是由一氧化氮组成。燃料气体的温度、高温停留时间、氧气的浓度等因素决定了一氧化氮的形成。举个例子,汽车在空气稀薄的高海拔地区行驶时,空气中的含氧量减少,供给发动机内燃料燃烧的氧气不足,燃料不能够充分燃烧,尾气中的一氧化氮排了量增加。

2)我国汽车目前保有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购买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汽车产业也步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尤其是从1990年以来,汽车的生产量和保有量分别增加了22倍和33倍之多。据统计,仅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短短10年间,我国私人汽车的持有量就增长了约6倍。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汽车保有量仅为940万辆,其中仅有205万辆为私家车;2003年民用汽车保有量增长到2 400万辆,其中私家车的保有量增加了约1 000万辆,而今已增加到5 000万辆。5年后,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增至6 500万辆,比2001年增长了3倍,可见我国的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近十年的增长速度超过10%。可推算,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可达15 000万辆。这些量上的增加,同样也体现在汽车牌照上。以哈尔滨市车牌为例,从“黑A”,仅用不到10年时间就增长到3个英文字母的车牌。如今,哈尔滨市每天都有200~300辆新车落户,月上牌车辆多达5 000辆。仅去年,哈尔滨市就新增汽车约80 000辆。眼下,哈尔滨市区内的汽车保有量就已经超过了40万辆,其中约有70%为私家车,从中可见一斑。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汽车尾气污染问题将使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

3 防治措施

3.1 制定法律法规

包括综合性法规、专门性法规和尾气排放标准。综合性法律法规主要有《宪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专门性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汽车排放污染监督管理条例》和《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尾气排放标准包括《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和《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

3.2 改善燃油质量

我国的《车用无铅汽油》(GB17930-1999)标准要求汽油烯烃含量≤35%,芳烃含量≤40%,硫含量≤0.10%,苯含量≤2.5%,将淘汰含硫量高的0.05%的车用无铅汽油,取代的是更为清洁的含硫量为0.015%的汽油。新标准不仅含硫量显著降低,还提高了对蒸汽压的控制水平,大大减少了城市光化学烟雾发生的可能性。我国轻型汽车从国Ⅰ排放标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1-1999)发展到国Ⅳ排放标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352.3-2005),加严了各项技术要求和污染物排放限值。

要强化燃油和加油站的管理,制定相应的标准,对燃油进行合格的检验,符合标准的才允许销售[3]。

3.3 提倡绿色出行

考虑汽车的经济性,注重汽车的环保和节能性能。鼓励使用液化石油气和压缩天然气作为动力燃料,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远低于普通汽油的污染物排放量。改用液化天然气作燃料,CO减少70%~90%,碳氢化合物减少20%~50%,氮氧化物减少20%~40%,二氧化硫减少90%以上。我国应鼓励建设和使用加气站,为公交车、出租车及改装的私家车供应压缩天然气,使汽车从燃料型转变为燃气型。控制并减少私家车出行,提倡顺风车出行和公共交通出行,尽快处理违法违章、道路拥堵、交通事故等情况,有利于道路的疏导,保持道路的畅通,车辆怠速行驶得以改善可大幅降低尾气排放。

3.4 加强城市交通的规划

道路拥堵增加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所以加强城市交通的总体规划,建立合理的城市交通模式,可减缓汽车尾气污染排放。首先,加大公共交通覆盖面,减少乘客绕行距离,增强出行的便利性[ 4 ]。其次,拓宽道路、建设高架桥和立交桥。合理规划住宅小区和商业中心,避免出现人口高度密集区域,进一步完善交通网,实现交通和环境协调发展。

3.5 加装尾气净化装置

新生产车缺乏尾气净化装置,目前,微型车和经济性轿车几乎都没有安装尾气催化净化器、活性炭罐和电喷发动机。应强制安装整车机外尾气净化装置,尤其是能净化氮氧化物的三元净化器,加大新生产车尾气控制措施[5]。

4 结论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的巨量增长,在带给我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加重了汽车尾气的环境污染,雾霾天气的日益严重。在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现状,解决尾气污染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马涛.汽车尾气排放与大气污染[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52-53.

[2]王建昕,傅立新,黎维彬.汽车排气污染治理及催化转化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3]王莉莉.兰州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3.

第3篇:改善尾气排放的办法范文

科技进步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改善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使我们身边的环境遭受着严重的破坏。

我们小组的四个同学去东门外五一村调查那里的空气状况,发现那里天气昏暗、垃圾成堆、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就连呼吸都很困难,人们走路都要捂着鼻子。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们就去问过路的行人。过路的行人说:“这都是因为烟囱冒的浓烟,垃圾随处倒,树木砍伐,汽车排放尾气的缘故。”那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我们又采访了有关单位的叔叔、阿姨,得到的是:“汽车厂家应该改造发动机,添加尾气净化装置。锅炉要进行改进,是煤炭燃烧充分。另外,煤要进行加工,成为无烟煤,植树造林。”我们听了,都很受启发,决心要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观众朋友们,看了今天的焦点访谈,你们是不是懂得了许多保护环境的好方法呢?希望你们能更加爱护环境,争当环保卫士,用实际行动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第4篇:改善尾气排放的办法范文

[关键词] 国Ⅲ/Ⅳ/Ⅴ法规;柴油油品;三元催化器;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异常气候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空气质量,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就是其中一个缩影。谈到空气质量,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的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HC(碳氢化合物)、NOx(氮氧合物)、CO(一氧化碳)、PM(微粒)等,它们主要通过汽车排气管排放,只有将近45%的HC和极小数的其它污染物质由曲轴箱和燃油系统排放。

在上述汽车排放污染物中,CO是燃油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对人的健康危害较大。HC主要是燃油蒸发及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由200多种不同的成份构成,含有致癌物质。NOx是在燃烧室高温高压条件下,由氮和氧化合而成,排放到大气后变成NO2,其毒性很强,对人及植物生长均有不良影响,是形成酸雨及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之一。PM主要成份是碳烟,上面附有大量化学物质,包含致癌物质,吸入人体后会在肺部长期停留。

所以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法规,我国部分地区针对柴油车已经在执行国Ⅳ的排放法规,将要执行国Ⅴ的排放法规,那么作为尾气排放净化的关键零部件三元催化器是如何去应对的,又是如何在排放要求与良莠不齐的油品中寻求平衡呢。本文先讨论了法规要求及柴油油品现状,再分析三元催化剂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最后对油品的影响作了说明。

1 国Ⅲ/Ⅳ/Ⅴ法规要求及当前我国的油品现状

表1是我国目前实施的柴油排放标准的相关要求及数据。

国Ⅲ排放法规2007年7月1日已经在我国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国Ⅳ仅在北京、上海等地率先实施,预计2012年北京、上海等地将要实施国Ⅴ排放法规。

越来越严的排放法规的实施对于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柴油油品的改善却由于量多面广等原因一直跟不上, 2007年年中时收集的柴油含硫量分布:

图1 2007年年中中国柴油油品含硫量分布

2007年全国平均硫含量1 300×10-6,大部分地区硫含量高于2 000×10-6,只有北京硫含量低于50×10-6。

时至今日,全国大部分地区仍难有含硫量低于350×10-6 的柴油。例如,2010年福州中石油油品硫含量558×10-6,中石化油品硫含量1 440×10-6。

所以各车厂为了市场准入,只能通过改善发动机、排气系统等来应对越来越严的排放法规要求,当然油品质量不管怎样都对其有影响。

2 柴油油品对三元催化器的影响

说到油品的影响,首先来看看催化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催化器的结构如图2,主要由外壳衬垫和涂覆有催化剂(一般使用贵金属铂、铑、钯中的1种或2种或3种)的载体组成。

催化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图3和图4, 从发动机出来的含有有害物质的高温尾气首先通过图3柴油氧化转化器(DOC)的通道,被催化剂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然后再通过图4柴油颗粒过滤器(CSF)过滤掉PM(主要是碳烟)。

从上述可以看出柴油催化器有2种:柴油氧化转化器(DOC)和柴油颗粒过滤器(CSF),但在当前国Ⅲ排放法规要求下,一般不需要柴油颗粒过滤器(CSF);到了国Ⅳ排放法规要求,可视发动机排放水平决定是否要柴油颗粒过滤器(CSF),而国Ⅴ排放法规要求下,随着颗粒排放限值及NOx的降低,2种柴油催化器都需要,柴油颗粒过滤器(CSF)不仅可以过滤掉颗粒,而且可以促进NO转化NO2,从而达到再过滤NO的目的。

以上,我们了解了柴油催化器的相关信息,那么油品品质对其的影响多大呢?

为了承受触发CSF再生所需的高温,DOC必须使用Pt/Pd双金属配方,但Pd易被硫毒化。

图5 柴油氧化转化器对HC/CO的转化原理

从图5可以看出,含硫量高的柴油经发动机高温作用,被氧化成SO2,然后经过催化器孔时,催化剂Pt(铂)/Pd(钯)会把SO2部分再氧化成SO3, SO2和SO3生成多之后,部分以白烟排出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毒化大气;部分没排出去的,会继续与水及载体表面涂料AL2O3反应形成硫酸铝,就会覆盖在催化剂Pt(铂)/Pd(钯)上,致其无法与HC和CO接触,就无法把HC/CO转化成H2O以及CO2,导致催化剂Pt(铂)/Pd(钯)对HC/CO的转化效率降低,也会因此把催化器堵塞住,致其无法工作,只能更换。所以含硫太高的柴油对催化器的影响可归结为如下3点:

(1)含硫太高的柴油会严重降低柴油氧化转化器(DOC)对HC/CO的转化效率。

(2)含硫太高的柴油会堵塞柴油颗粒过滤器(CSF),而且是不可逆的,只能进行更换。原因是太多的SO3的生成会使烟灰急剧增加造成堵塞。

(3)含硫太高的柴油会形成大家看见的汽车排白烟的现象。原因是柴油颗粒过滤器(CSF)为了降低NO从而达到国Ⅴ排放法规要求,所以需要采用燃烧燃油提高温度触发其再生功能。但太高的含硫情况下,再生就导致了SO3以白烟的形式集中排放出去,反而达不到排放的要求了。

3 结论

本文从我国柴油车的排放法规要求及柴油油品品质现状切入,通过对三元催化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分析,最后导入油品品质不好会对三元催化器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要想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不仅仅只是更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还要让油品品质也跟着同步提升,这样才能真正节能减排,让蓝天更蓝。

参考文献:

[1] 陈.三元催化器结构原理与性能评价[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1(4).

[2] 郭晓龙,陈,唐岚;三元催化器的失效机理及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3(4).

[3] 三元催化器――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好办法[J];交通世界,1997(6).

[4] 肖坤胜,袁江,荆汝林,莫海俊.三元催化器在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05(2).

Impact Analysis of Diesel Fuel Quality on Catalytic Convector

Su Yuzhen

(Fu jian Daimler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Fu zhou 350119, China)

第5篇:改善尾气排放的办法范文

[关键词]环境催化;大气污染;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249-01

环境催化是催化科学与技术和环境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学科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在研究观念和方法上的锐意创新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一把利剑。化碳催化技术对于改善我们的环境质量发挥着巨大作用,为污染物的治理提供了独特的经济解决办法。通常的大气污染处理技术有:机械过滤、液体吸附、固体吸附、静电吸附、催化转化等。这些技术对大气污染的治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污染物成分的复杂化、浓度增大,这些技术的效率低、二次污染、腐蚀设备、工艺复杂、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缺点逐渐显露出来。为此,涌现了多种处理大气污染的高新技术.

1 大气污染现状

1.1 二氧化碳增长。化碳全球范围内巨大的CO:排放量已使地球难以承受,COx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大量的CO:由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从汽车及发电厂中排放出来,其中的大部分可由海洋吸收(500二氧化碳000万t/a)。如果仅考虑自然界产生的COx(16二氧化碳000二氧化碳OOOt/a),则地球基本上可全部吸收而大致达到平衡。然而,人类活动每年额外产生800二氧化碳000万t/aCOx,使地球每年新增340二氧化碳000万t/aCOz。更严重的是,由于人类对经济增长、生活水平提高的不断追求,这一数字每年还在不断地增加。

1.2 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碳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所带来的严重尾气污染问题逐渐引起重视,利用催化技术来净化汽车尾气,降低其中有害物质的排放以满足人类的环境需求,解决严重的城市空气污染已成为汽车排放控制技术中的重要内容。二氧化碳目前,全球城市废气的8000-'90%由机动车排放,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CO,NOx和CH等带来的空气污染已成为人类生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改进发动机的燃烧使污染物的产生量减少和利用装置在发动机外部的净化设备,对排出的废气进行净化治理这两种途径可以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浓度。

2 主要催化技术运用

化碳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导致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在世界各地兴建,过去几十年来随着技术革新和进步以及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基本的设备投资以及操作费用在不断下降,越来越长的催化剂使用寿命是设备投资及操作费用降低的最主要原因。

2.1 纳米技术处理汽车尾气。化碳向燃油中添加以纳米微粒制成的燃油添加剂,可使燃油形成热力学稳定的微乳液。在压缩机械功的作用下,燃油雾滴中的水颗粒发生蒸汽爆炸,使燃油分裂成纳米尺度的油汽颗粒(分子团)完全汽化而充分燃烧。这一过程不但可以减少燃油不充分燃烧造成的污染,而且根据微型液体理论,这个过程还可提高燃油的燃烧性能。这两种作用的综合结果使燃油的消耗大幅度降低,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大幅度提高。目前,这种纳米燃油添加剂已研制成功并正式投入生产二氧化碳煤燃烧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如果在燃烧的同时加入一种纳米级助燃催化剂,可以使煤充分燃烧,不产生一氧化碳,使硫转化成固体的硫化物,不产生二氧化硫,能源利用率也提高了。传统的烟气脱硫技术脱硫剂难以再生,不仅运行成本高,而且越来越多的脱硫剂废弃物既浪费了土地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

2.2 氧化催化技术化碳柴油车尾气氧化催化技术原则上可以与汽油车相同,尾气中氧含量高,可以为CO,HC和颗粒中的部分可溶性有机组分((SOF)提供足够的氧化环境,使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柴油车废气环境中充分氧化,转化成CO:和H20o化碳氧化催化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对CO,HC及颗粒物均能起到较好的净化效果,还能净化尾气中的醛类物质,减轻柴油机排气臭味,满足前期较低的(如:欧洲0号、1号)排放标准。

2.3 NOx,吸收储存还原型元化碳二氧化碳催化剂化碳过去,发动机稀薄嫩烧时所排放的NOx.氮氧化物)被认为是极难净化的,而这一系统却可将NO二暂时储存起来,其后将其瞬间还原净化。它的反应机制是:首先用催化剂的白金将尾气中的N0.氧化成二氧化氮,然后将它以硝酸离子(N0,-)态暂时吸收在钡等吸收储存材料中。当吸收到一定程度时,使发动机在浓于理论空燃比的混合油气下燃烧,这时会产生多余的C0,二氧化碳HC和Hz,再利用它们将NOx还原成无害的Nz和Hz0。这一系统可应用到稀薄燃烧发动机和直喷汽油发动机上。研究开发中的柴油车NOx净化催化技术主要有催化还原法、催化分解法、吸附还原法等,研究最多的是催化还原法。NOx的催化还原是利用不同的还原剂或尾气中的还原性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选择性的优先还原NOx为无害的N2。按还原剂是否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而分为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CN二氧化碳SCR)与选择性催化还原法(CSCR0,以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应用最为广泛。这类方法一般都以NH:类物质、HC,

2.4 颗粒捕集器的催化再生技术化碳用物理的方法即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将柴油机排放中的颗粒物质收集下来,是目前国际上最接近商品化的柴油机微粒后处理技术。但是随着过滤下来的颗粒物质的沉积,颗粒捕集器将被堵塞,致使排气背压增加,导致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恶化,需要进行更换或除去其上沉积的颗粒,因此如何实现颗粒捕集器的再生,延长使用寿命,使其在柴油车本身的排放条件下而无须拆卸和更换便能重新恢复活性便是颗粒捕集器实用化的一个关键问题。颗粒捕集器的再生有物理法、化学法、连续法和间歇法,其基本原理都是使微粒着火燃烧(微粒氧化)以达到去除颗粒物质的目的,主要包括断续加热再生和连续催化再生两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碳空气污染一直是困扰各国政府的难题,空气中超标的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碳氢化物(HC)、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有害气体绝对量大,治理困难,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环境。另外,建筑材料和室内装磺涂料中各种化学添加物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室内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使得新装修房间内空气中有机物浓度高于室外,甚至高于工I区,已鉴定出的挥发物有300多种,其中对人体有害,甚至致癌的就有20多种。治理空气污染,尤其是室内空气净化已迫在眉睫。运用各种催化技术能够有效的缓解大气污染问题,在今后极具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6篇:改善尾气排放的办法范文

关键词: 李沧 黄标车 淘汰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城市规划的发展,青岛市李沧区由原来的重工业老城区逐渐向北部新城市中心转型,机动车排气污染在李沧区大气污染中的分担率越来越高。其中,运输渣土、物流、旅游等各类黄标车污染尤为严重。这部分汽车大多没有安装有效的尾气排放控制系统,尾气排放达不到国Ⅰ排放标准要求。据测算,1辆高污染黄标车相当于 5辆国Ⅰ车、7辆国Ⅱ车、14辆国Ⅲ车、28辆国Ⅳ车污染物的排放量。因此对高污染黄标车的淘汰,成为改善李沧区空气质量和进行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

黄标车是高污染排放车辆的简称,是未达到国Ⅰ排放标准的汽油车,或排放达不到国Ⅲ标准的柴油车,因其贴的是黄色环保标志,因此称为黄标车。高污染黄标车[1]是指尾气排放量大、污染物排放浓度高、排放稳定性差的汽车。具体判定办法为:2000年7月1日前生产的第一类轻型车,即设计成员数不超过6人(包括司机),且最大总质量≤2.5吨的载客车辆;2001年10月1日前生产第二类轻型车,即除第一类轻型车以外的,最大总质量≤3.5吨的其他车辆;2003年7月1日前生产的重型汽油车和2001年9月1日前生产的重型柴油车,即最大总质量>3.5吨的车辆。

一、李沧区黄标车现状

李沧区是青岛的老工业区,大型物流运输车队多,根据2011年李沧区车辆管理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李沧区需要淘汰的高污染黄标车为6484辆,约占全市的10%。其中汽油车4679辆,柴油车1805辆;属于非财政供养单位车辆3482辆,属于财政供养单位车辆232辆,属于个人车辆2770辆。车辆类型为客车的高污染黄标车最多,占李沧区高污染黄标车总量的40.3%;其次为货车,占李沧区高污染黄标车总量的29.6%。

2011年李沧区被盗抢、注销、停驶、转出、查封、无信息(无信息,表示在数据统计中找不到该车的任何信息,通常该类车辆已被销毁)的高污染黄标车辆占李沧区高污染黄标车总量的23.5%,其余高污染黄标车仍处在正常营运状态。

2011年李沧区高污染黄标车正常使用的车辆(即检验有效期在2011年以及2011年以后的车辆)占李沧区黄标车总量的33.5%,非正常使用的车辆(即检验有效期在2011年以前的车辆)占总量的58.7%。统计数据显示李沧区大部分黄标车处于非正常使用状态,说明李沧区的高污染黄标车淘汰任务非常艰巨。

二、 高污染黄标车淘汰存在问题

在对李沧区黄标车淘汰的执法工作过程中,发现存在下列问题。

1.没有强制性执法依据,淘汰难度大

黄标车为客车和货车的占李沧区高污染黄标车总量的69.9%,淘汰任务艰巨。根据我国现有的机动车报废标准,大部分黄标车并不在报废之列,地方政府在黄标车淘汰工作中没有直接、强制性执法依据,这为具体工作增加了难度。虽然环保部门是黄标车淘汰的主要推动者,但没有相应道路执法权限,只能与公安交警联合执法。

相对于单位的黄标车,占李沧区高污染黄标车总数42.7%的个人黄标车的淘汰难度更大,由于城市发展,许多车主登记的信息已经变更,其车辆无从查找。另外,由于政策补贴的毕竟不是车的残值,车主还要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且车主本身并未违反国家机动车淘汰的相关标准要求,部分黄标车除排放污染物量大以外,车况还不错,因此通常一开始车主有抵触情绪。

2.限行区域过窄,补贴标准制定难

对黄标车采取限制通行区域、通行时间,是淘汰黄标车、降低大气污染、保证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最直接、有效手段。但目前仅在青岛市市南区6.48平方公里限行[2],包括李沧区的其他区域还未限行,远不能达到淘汰黄标车的目的。另外,缺乏限行标识牌、全方位电子识别监控系统等相应的黄标车配套处罚设施。

在现有标准下,地方政府淘汰高污染黄标车的手段有限,除了限行,就是鼓励。2011年青岛市政府制订了相应的鼓励政策,暂定了鼓励的补贴标准。为方便车主申办高污染黄标车提前淘汰补助资金手续,2011年9月李沧区政府专门设立淘汰高污染黄标车联合服务窗口。但补贴标准是个动态问题,既要确保地方财政能够承担,又要尽可能减少车主更换车辆造成的损失。

3.黄标车淘汰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局限性

黄标车是指高污染排放的车辆,这是个动态概念,相对于国Ⅰ标准的车,国Ⅰ以前的汽油车、国Ⅲ以前的柴油车就是高污染排放车辆。再过几年,部分现在的绿标车可能又会变成高污染排放黄标车辆。

黄标车另一相对性是区域相对性,由于中国不同省市对不同标准的车辆管理力度不一样,淘汰黄标车的力度也不同。青岛市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较早于周边其他城市。车主为减少损失,将淘汰的黄标车转卖到环保政策相对宽松的其他城市。甚至有的车主钻本市对外地车辆监管体系不健全的法律空隙,将销到外地的黄标车挂上外地牌照后,回流到青岛继续使用。这种现象已从不公平竞争上升到社会层面的不良影响问题上。

三、解决对策

1. 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监督管理

第7篇:改善尾气排放的办法范文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 经验 英国 启示

一、引言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早遇到环境污染事件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英国伦敦由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大量燃烧煤炭,烟尘超量排放,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导致上万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使此次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自此之后,英国政府痛定思痛,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煤炭燃烧、减少尾气排放,如今大气污染已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也得到根本改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经验,这些经验及教训为广东省治理雾霾天气带来诸多启示与借鉴。

二、英国大气污染防治主要经验

(一)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伦敦烟雾事件之后,英国政府非常重视立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经过60余年的努力,目前业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大气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与中国类似,英国早期也主要采取“末端治理”来治理空气污染。伦敦市于1954年出台《伦敦城法案》,控制烟雾排放;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1968年修订),将伦敦治理模式普及全国。《工业环境健康和安全法》(1972)规定所有污染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有毒害气体排入大气,否则予以严厉处罚;《空气污染控制法案》(1974)规定公众对环境质量的申诉权和工业燃料含硫上限。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燃煤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进入20世纪7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系列措施,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车数量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措施以寻求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进入20世纪90年代,英国开始寻求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综合性措施,出台了《道路车辆监管法》(1991)、《清洁空气法》(1993修订)、《环境法》(1995)、《大伦敦政府法案》(1999)、《污染预防和控制法案》(1999)及《气候变化法案》(2008)等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对其他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约束,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以控制大气污染。同时,从1995年起,英国依据当年出台的《环境法》,开始制定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随后英国提出《能效:政府行动计划》(2004)、《气候变化行动计划》(2005)、《英国可持续发展战略》(2005)、《低碳建筑计划》(2006)、《退税与补贴计划》(2007)、《英国能效行动计划2007》、《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2008)及《低碳转型计划》(2009)等一系列计划与政策,积极改善环境空气质量[1]。

英国大气环境相关法律不仅体系完备,且范围广泛,涵盖了大气污染和尾气排放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英国治理大气污染的过程就是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和完善的过程。

(二)公开公平的公众参与模式

英国公民在环境问题的讨论、决策、监督、执行上,有深厚的自治传统和强大的社会根基。英国注重通过立法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是最早将空气治理信息向民众实时通报的国家。官方网络向市民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各污染物每小时的浓度和一周趋势图。英国公民获知空气信息的途径也不被官方独家垄断。公民能直接透过《自由信息法》向政府环保机构索取相关数据,不得被拒绝。政府开设的“英国空气质量档案”网站、民间组织与伦敦国王学院环保组织合作开设的“伦敦空气质量网络”均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政府绝不敢指责民间监测组织“非法”、“违规”、“不科学[2]。

(三)重视发挥经济手段作用

英国不但重视通过强制性的法律达到环境治理的目的,还重视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自愿减排。经济手段强调“谁污染、谁治理、谁花钱”,除可增加政府财税收入外,经济措施同传统的行政命令相比具有持续的刺激作用,通过环境成本内部化,鼓励人们采用更为有效的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削减污染物数量,逐渐形成自愿减污的环境治理方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就开始通过征收环境税、排污权交易、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达到降低治理成本,提高环境治理效率的目标。作为经济干预手段,财税措施对改善英国环境质量效果明显。

(四)注重科技创新及应用

在英国治理空气污染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了关键的指导性作用。英国政府鼓励企业采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改革生产工艺,优先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艺,这是防治大气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政府层面上,积极组织、引导和企业生产采用先进工艺;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自愿采用先进技术减排,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通过公众参与和社会激励手段,迫使企业淘汰落后工艺,积极采用更好的减排技术。

三、广东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与挑战

(一)大气污染源排放结构复杂

目前,广东大气污染正在从煤烟型污染向煤烟型和机动车尾气型污染相复合转变。在城市内部,各类排放源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地理位置排放多种污染物,构成了复杂的大气污染排放结构。

(二)环境空气质量要求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国家也适时收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广东部分城市大气污染物整治工作压力巨大。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占全省近80%的多种大气污染物在这一狭小空间集中排放,对珠三角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带来巨大挑战,使珠三角成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大气复合污染的典型地区。

(三)多方参与、多措并举的污染治理模式还未完成建立

广东省在大气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标准制订方面,还有巨大的改进空间,特别是在公众参与机制、促进企业自愿减排的经济激励政策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的体制。

四、启示和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机制

财税约束与财税激励是英国运用市场机制进行环境治理的显著特征,英国经验表明,完善、有序的排污权交易体系对鼓励企业改进工艺流程、减少污染物排放发挥着重要作用[3]。广东省也应借鉴英国经验,注重采用经济激励方法实现大气环境治理目标。目前,我省已经初步建立了排污权交易制度,仍应配套完善财税政策,简化行政干预,充分发挥财税作为环境治理的市场调节作用,对主动进行节能减排和设备改造的企业提供资金扶持,实现奖罚结合的治污方式;同时,应健全交易市场的监督制度,履行政府部门在排污权交易中的监管职责。

(二)完善地方性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

完善法规规章。加快《广东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制修订工作,完善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应急预警、责任追究等制度,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机衔接,按照“谁污染谁负责、多排放多负担”原则完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健全标准体系。加强广东省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快修订和完善广东省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体系。

(三)完善全社会参与机制。

从英国公众参与实践成效看,公众参与不仅提升了公民的环保意识,又对政府的环境行为施以重大影响,倒逼政府谨慎处理环境议题。建议广东省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和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建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探索将公益诉讼引入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将其纳入普通民事诉讼、法律援助制度,进而形成系统有效的环境权益救济制度,将公众日趋增长的环境权益诉求纳入规范有序的管理中,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通过地方立法赋予公众对环境执法行为的监督权,明确规定公众参与监督环保部门的执法行为和协助环保部门查处大气环境违规违法案件的途径与方式。

(四)强化科技支撑。

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广都离不开技术进步和创新。要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领域软科学研究力度,加强相关技术、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切实提高大气污染治理能力。通过自主研发和对外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脱硫、脱硝、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相关技术产业,支持环保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废气处置和利用的产品、设备。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人才与队伍建设,加强人才交流与人员培训,切实提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科学素质和管理协调能力,逐渐形成国内一流的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咨询团队、技术研发团队和环境管理团队。

【参考文献】

[1] 张孝德,梁洁. 从伦敦到北京:中英雾霾治理的比较与反思[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4, (03): 51-63+71.

第8篇:改善尾气排放的办法范文

关键词: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治理技术;发展现状;分析影响

可挥发性气体无序排放,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现状较为严重。部分有毒性可挥发气体的排放,更是对生物的生长,乃至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当前关于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治理现状,也引起了较多人群的关注。如何以高效的办法进行废气的处理,成为研究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针对此类现状,笔者针对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剖析研究以盼能为我国此类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1.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英语单词为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一般简称为VOCs。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为多类有机化合物的总称[1]。当前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大气中能够辨别的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类型有:异构烷烃、多h芳烃、芳香多元酸等。其中烃类有机化合物,对于人类的生存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为引发癌症的主要因素之一。

1.1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排放造成的影响

当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巨量的能源被消耗。但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挥发性废气,此类气体在挥发的过程中,对环境以及人类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例如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得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剧增。并且极易产生光化学污染,最终造成污染物之间的相互反应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

例如1952年世界著名的环境污染事件“伦敦雾都事件”,此事件累积造成8000人死亡。至此环境污染问题的致命性危害,也对工业的畸形发展敲响了警钟。

1.2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主要来源

当前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关于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主要的来源为: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具体为:化工厂、炼钢厂、炼油厂、制药厂,以及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废气。此类废气通过空气的流动,进入到人们的生活环境中。

随着当前城市的快速发展,常驻人口剧增。因此大量的建筑开始修建,逐渐城市中的“热岛效应”愈发严重。例如当前城市建筑密度过大,导致空气流通缓慢。一旦出现污染现状,无法进行快速的流通,最终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现状,例如近年来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雾霾现象。

2.当前我国针对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处理现状

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工业的整体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关于工厂废气排放,前期并没有进行较多的处理,直接进行对外排放。前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较慢,各类工业基础的发展都较为薄弱[2]。因此关于废气的整体排放量还较少,并没有引起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此后随着我国政策的改变,开始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并加入了WTO组织。此后受国际社会影响,我国对于此类废气的排放,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治理工作。但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对于此类现状的改善并不明显。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针对此类技术还应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3.当前关于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常规处理方法

针对当前关于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治理现状,笔者综合分析案例,将此类治理技术总结如下:吸附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冷凝回收法。针对此类治理办法,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3.1吸附法

当前关于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治理,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为:吸附法。吸附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其主要的应用材料为活性炭。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生活中关于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应用也较多。例如装修之后在室内布置的活性炭、鱼缸内放置的活性炭都能够有效的进行污染物的吸附。活性炭在吸收的过程中,具有吸附快、吸收能力强、容量大等特点。

3.2燃烧处理法

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其具体成分有一定的化学特性。当前关于此类废气的治理办法之一为: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主要结合燃烧作业进行处理,首先将废气排入特殊管道或容器内。之后对容器中的废气加入特殊催化剂,然后进行燃烧作业。但由于废气排入的过程中,也参杂了较多的空气,因此燃烧的效果、效率都较低。并且由于催化剂无法催化所有的有机物,导致最终的燃烧不彻底,因此化学处理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整体的效率性较低。

3.3生物处理法

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在治理的过程中,由于其成分较为复杂,因此单一的治理方法往往效果较差。一般情况下需进行多类治理方法的综合运用,例如当前治理效果较好的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首先将废气进行一次处理。化验废气主要成分,并针对其中颗粒物进行过滤。之后根据其废气成分,将微生物植入废气环境中,通过微生物进行废气的降解和处理。

3.4冷凝回收法

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一般由两种及以上的废气成分组成。因此其中部分的废气还具有可利用性,冷凝回收法则是针对此类特性的一种治理办法。其治理的原理为将废气冷凝降温,使得废气与其中颗粒物形成结晶体[3]。之后通过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并加以利用。此类方法在当前诸多治理方法中,整体的应用效果较为良好,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结束语

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在此过程中关于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治理现状,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此后为了有效的改善此类现状,当前关于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治理办法主要有:吸附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冷凝回收法。几类治理办法中,吸附法对复杂性废气的治理现状较好。其余方法针对单一性废气的治理效果较好,因此未来关于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治理,还应朝着综合性治理方法的方向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广喜,孙晓兵,张竣尧等.有机废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净化技术[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3,(8):50-51.

第9篇:改善尾气排放的办法范文

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道路施工、过往车辆对声音环境的影响等。

一、各种污染

1.公路建设的粉尘污染

在施工期间,公路施工的特点之一是大量开挖土基,少则几十万立方米,多则上百万立方米,造成的粉尘污染是相当严重的。

2.汽车尾气的污染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黑烟、碳氢化合物、醛及含铅颗粒物等。汽车污染尾气跟车辆的行驶速度以及所处的状态有关。比如,当车辆以匀速状态行驶的时候,一氧化碳的排放量跟车速成反比,然而氮化物则与行驶速度成正比。此外,汽车排放污染的排放量与道路水平成反比。在道路服务水平高的路段,车辆行驶所产生的污染就会小很多。因此做好道路的服务保养工作,也对减少道路污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噪声的污染

主要指公路产生的噪声影响。噪声污染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伤害。长期处于噪声污染环境,也会对人造成非常大的伤害。交通噪声主要产生于两个方面:(1)道路的建设维修期间,大量的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以及在道路运营后,车辆行驶产生的噪音。交通道路产生的噪音除了车辆本身产生的噪音,还包括轮胎与路面摩擦产生的噪音,特别是当汽车高速行驶时,产生的噪音能给人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根据科学测算,噪声和车速有关,当车辆加速时,噪音增加约2~9dB。当然这个数字只是一个基数,当车辆的重量增加的时候,同比产生的噪音也会增加。交通噪音与车流量的大小以及道路的坡度有较大联系。比如,当交通量小于1000辆/小时,噪声与交通量近似呈正比关系。当前,随着车辆保有量的持续提高,机动车行驶所造成的交通污染是一种持续增长的状态,因此如果不能尽早提出解决办法,交通噪音影响将会越来越严重。

4.汽车所造成的能源匮乏对生态的影响

交通运输是国家能源消耗大户,每年公路、水路运输能耗在我国石油消费中都占较大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生态环境。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道路、汽车的环保、节能应成为我们最关注的话题。

二、减少交通污染的措施

1.提高驾驶员的专业技术

作为驾驶员,如果能正确维护和驾驶汽车,对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关注空气污染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1)汽车维护方面。首先,驾驶员要注意检查车辆空气管道。一要检查新鲜空气管道,发动机的空气需要此管在热机过程中输入;二要检查预热管道,冷空气经过预热后经此输送给发动机。其次,要注意查看阻风门。如果这部分不能调整到标准状态,会使混合气的浓度大大提高,从而使得碳氢化合物未经充分燃烧便被排放到空气中,进而污染空气。再次,应该注意排气管。最简单的检测方法就是利用手指去触摸排气管道的内部,查看有没有积碳,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检测发动机是否良好。第四,检查废卸净化系统。注意检查接头、管道是否牢固,滤清器是否通畅,皮带是否有损坏。因为这些部分损坏,则会造成耗油量上升,增加污染。第五,检查机油。驾驶员要养成定期更换机油的习惯,特别是当发现有蓝色或者淡蓝色的烟雾排出时,要及时检查。最后,要随时注意是否有泄漏以及轮胎胎压。

(2)驾驶习惯。良好的驾驶习惯,能够有效地减少污染排放。首先,车辆在市区内行驶的过程中,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使车辆尽量保持在50~70km/h的车速。因为如果速度过低,排出的污染物反而会提高。其次,在公路上行驶的时候,尽量保持在100km/h的匀速行驶。这个速度排出污染物是最少的。如果频繁加速、减速,使车辆在70~105km/h反复变化,会大大提高排污量。因此有效地控制车距,避免频繁变速。其次,谨慎加速。在没有必要的前提下,踩踏加速板会对油耗以及尾气排放都造成较大影响。四是减少发动机空转和冷起动。发动机空转会排出大量的污染物,应尽量减少空转。在冷机状态下,发动机起动所消耗的燃料比热机要多10倍,污染物排放量也很高。最后一点,加油的时候不用一次加满,加完油后要迅速将邮箱盖好。

2.进行公路绿化

公路绿化,不仅使我们的道路看起来更加美观,同时也能起到降噪以及保护环境的作用。我们都知道,绿色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的氧气。因此,提高公路绿化水平,对于降低空气污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绿化隔离带还能起到降噪的作用。据测定,快车道的汽车噪声,在穿过12米宽的林带后可以降低噪声3-5dB,穿过40米宽的防护林带时,噪声会降低10-15dB。因此建立科学的绿化带对于交通道路的噪音污染以及缓解环境污染都能起到良好的功效。

3.厂家发展环保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