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粮食生产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考核对象
全县所有乡镇(办)、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粮食专业合作组织和种粮专业大户。
二、考核细则
(一)对各乡镇(办)的考核内容及计分方法
1.稳定粮食面积
基准分20分:双季稻种植面积占水田面积80%以上计20分,70-80%的计15分,60-70%的计10分,在50%以下的不计分,双季稻千亩示范片存在一季稻“插花”现象的减5分。
2.提高粮食产量
基准分15分:粮食总产比上年增加的计15分,比上年每增加0.5%加1分,比上年减产的不计分。
3.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基准分18分:制定高产创建实施方案,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办点,明确具体办点人员的计3分;按要求树立规范的示范标牌,计5分;承担县万亩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及万亩高档优质稻高产示范片的乡镇(办),达到目标产量的,计10分,每超过1%加1分,未达到目标产量不计分;没有承担县粮食万亩高产示范项目的,但自办1个千亩双季稻片和1个200亩高档优质稻示范片,达到计划产量的,计10分,每超过1%加1分,未办不计分。
4.遏制耕地抛荒
基准分10分:稻田抛荒面积控制在0.5%以下的计10分,稻田抛荒面积超过0.5%或稻田连片抛荒在2亩以上的不计分。
5.病虫害防治
基准分10分:办好2000亩全程承包病虫专业化防治示范片的计7分,每增加100亩加0.5分,未完成按比例扣分;黑条矮缩病和其它主要病虫害的病虫损失控制在5%以下,计3分,超过不计分。
6.组织领导
基准分10分:乡镇(办)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粮食生产工作两次以上,计2分,每召开一次计1分,未召开不记分;出台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性文件,计2分;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计2分;召开全乡镇(办)粮食生产专题会议,计2分;乡镇(办)与村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计2分。
7.机制创新
基准分8分:建立粮食生产奖励机制,计6分,其中出台奖励制度计1分,对先进村和种粮大户等进行奖励,计5分;建立督查机制,对双季稻生产督查2次以上,每次督查有督查通报和责任追究,计2分,只督查1次计1分,督查通报、责任追究每少一项扣1分。
8.资金投入
基准分10分:乡镇(办)确保县里安排的粮食生产资金专款专用,并适当安排工作经费用于粮食生产奖励的计5分;按“谁种植、补贴谁”的原则发放到实际种植农户的计5分,未按要求发放到位的,按照20%的抽查情况每发现1户减1分,直至减完;举报并经查实有违规行为的,取消评比资格。
县里召开粮食生产正面现场会的,每次加10分;积极报道发展粮食生产先进典型及经验,被省级采纳的每篇加5分,被市级采纳的每篇加3分,被县级采纳的每篇加1分。
(二)对粮食加工企业的考核内容及计分方法
1.高档优质稻订单生产面积在1万亩以上,订单履约率80%以上的计40分,订单生产面积每增加1000亩,加1分。
2.企业自办高档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亩以上计40分,每增加500亩,加1分;
3.产品优质安全未出现任何质量安全事故计20分,主营产品获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的加8分,获有机食品认证的加12分。
(三)对粮食专业化合作组织的考核内容及计分方法
1.依法登记并运作,有完善的章程与制度,有办公场所的计10分;
2.双季稻达到会员承包水田面积的50%以上,或高档优质稻占80%以上,计40分,每增加5个百分点加1分,少于基础百分点不计分;
3.对农户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病虫专业化防治面积达100%,机耕机收服务达80%,计25分;
4.合作组织与粮食龙头企业签订订单生产面积在1万亩以上,订单履约率80%以上的计25分,订单面积每增加1000亩加2.5分,每减少1000亩减2.5分。
(四)对种粮专业大户的考核内容
1.入选先进基本条件:水稻种植面积200亩以上;大力种植双季稻,面积不少于承租水田面积的50%,或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占80%以上;水稻亩产高于上年全县平均水平;水稻生产机耕、机防、机收率在80%以上;良种覆盖率95%,先进实用技术应用率80%以上。
2.从符合入选基本条件的种粮专业大户中,根据其稻田承包面积及双季稻种植面积的多少确定先进种粮专业大户10个。
三、考核实施办法
粮食生产目标考核由县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县农业局)具体负责。分阶段进行考核,年底进行综合评定计分。规模种粮大户、粮食加工企业及粮食专业化合作组织由各乡镇(办)在3月底以前申报后进行分段考核。年终考核结果报县人民政府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审定。
四、奖励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安全发展为目标,认真落实全市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年”活动各项工作,围绕“治理隐患、杜绝事故、保障安全”的主题,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自查和督察行动、重点领域安全整治“三项行动”,严格落实各单位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全面推进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坚决遏制和减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全市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围绕“治理隐患、杜绝事故、保障安全”这个主题,扎实开展局系统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稳步推进关于局系统安全生产年活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促进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的进一步落实,强化安全生产力度,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加强和解决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强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粮食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素质。通过推进局系统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不断强化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杜绝安全事故,进一步促进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三、重点对象、范围和主要任务
(一)系统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范围是:直属各粮库、各粮油购销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及宾馆、零售粮店、主食厨房和出租场所,主要包括:电器设备、用电线路、锅炉、电梯、消防设施、危险化学药品的管理、车辆管理、操作人员安全培训和安全警示牌设置等。
(二)加大安全生产自查和督察力度。杜绝下列行为出现,必要时配合安全执法部门依法进行打击或查处:
1、无证或证照不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2、关闭取缔后又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3、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违法违规进行项目的;
4、瞒报事故的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改的;
5、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或无证上岗的;
6、拒不执行安全监管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的;
7、其它非法违法生产、经营的行为。
(三)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对下列行为进行严格治理:
1、安全生产系统、技术装备、监控设施、作业环境、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2、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储存容器、运输工具完好率不达标以及不按规定进行检测检验的;
3、受自然灾害威胁而未落实防范措施的;
4、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的;
5、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不健全,应急预案制订修订和演练不及时,以及自救装备不足、使用培训不够的;
6、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
7、单位的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监督检查不到位,安全许可制度执行不严格的;
8、安全隐患治理不到位的。
(四)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着力开展以下宣传教育活动;
1、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安全法制意识;
2、宣传安全发展的理念,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3、宣传推广安全生产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推进安全生产示范企业建设;
4、完善安全生产信息通报制度,加强安全生产舆论监督;
5、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等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6、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抓好新进人员安全教育,强化全员安全技能培训。
四、方法步骤
各单位要统筹各项工作,把“三项行动”与局系统“安全生产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科学地组织本单位开展好贯彻落实。
(一)制定行动方案,开展自查自纠( 6月30日前 完成)
各单位要按照市局“安全生产年”活动的要求,结合20__年“隐患排查治理年”发现的突出问题,制定本单位“三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注意抓好思想发动,提高认识,认真组织自查自纠,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订出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各单位“三项行动”实施方案必须于 6月25日前 报送市局人事保卫处。
(二)加强督促检查,推进工作落实( 7月1日 至9月底)。
1、各单位要继续深入开展对安全隐患的治理工作,主要对象是各粮、油库、批发零售企业、加工企业及所属的宾馆、粮店、主食厨房、出租场所和车辆管理部门,严格落实整改目标,明确监管责任和排查治理责任。
2、落实汛期防洪、防透水、防坍塌、防泥石流、
防雷电等安全措施,严密防范因大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3、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切实发挥板报、专栏等宣传载体作用,广泛宣传这次“三项行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和各项任务措施的宣传贯彻落实。
4、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岗前培训,推进职业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5、国庆节前,市局将组织对全系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第二阶段安全整治督察,为国庆60周年创造安全稳定环境。
(三)深化“三项行动”,巩固扩大成果(10月至11月底)。
1、进一步完善措施,提高效能,坚决查处和打击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和超员、超载、超速、超限运输等违法违规行为;认真落实防火、防爆、防尘、防静电、防天然气泄露、防自然灾害以及道路交通运输安全防范等各项措施,切实消除事故隐患。
2、各单位要对“三项行动”开展情况及时组织检查和总结,并于 11月10日 前以书面形式将总结报送市局人事保卫处。同时市局将结合安全生产年活动组织开展综合督察。
五、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取得实效。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三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周密计划,确保“三项行动”的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持把“三项行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时时刻刻抓住不放,积极强化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尤其是对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要抓住不放,扎实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改治理,确保“三项行动”取得实效,促进全市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抓好协调筹划,保证整体推进。一是重点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同时对安全治理过程中的重大隐患和问题,要及时上报,尽快解决;二是要积极探索掌握安全生产规律,总结安全生产经验,推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三是“三项行动”与安全生产日常工作相结合,严格安全生产许可,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监管,务求实效。
生产大检查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认真落实集团文件精神为指针,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真正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落实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彻底排查事故隐患,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强化水厂供水安全隐患的整治,建立和构建隐患排查机制,有效和遏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证水厂供水安全。
二、组织机构
组
长:万
星
副组长:王
晨、韩
东
组
员:李振伟、黄志刚、白日东、谭
扬、周
航、张
磊、孟祥民、李柏亮、
三、检查内容
1、严格考勤制度。加强对干部职工出勤情况的考查,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做为年终考核奖惩的依据之一。加强纪律处罚,对无故迟到早退、旷工等情况进行严肃处理。
2、加强节日值班。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国家法定工作时间内安排门卫值班,重大节假日安排工作人员值班,做到有值班记录,有大事及时向上级汇报。
3、做好紧急事件预案。对水厂内影响社会稳定和治安环境的不安定因素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做好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采取得力控制措施,将各种紧急事件和突发问题及时解决,消灭在萌芽状态。
4、强宣传教育。要在日常工作中穿插安全生产意识教育,增强干部职工安全为主的责任感。加强宣传,利用墙报、公示栏等载体营造舆论氛围,提高防范意识。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与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5、重点要害部位管理制度健全,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场所等要害部位,有专人负责,管理制度健全,治安防范措施落实,确保不出问题。
四、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1、结合水厂生产实际2019年12月30日召开全水厂职工大会,学习集团文件精神和法律、法规学习,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提高认识,克服麻痹思想。
2、2020年1月2日---2月底,由厂领导亲自带领水厂管理人员、班组长对水厂进行一次全面自检自查,做好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是15眼深井设备、设施,车间生产,开关场,以及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的落实,人员思想、设备管理及隐患情况等。
3、3月初至全国两会结束,进行水厂安全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先进,克服不足。
为认真贯彻20*年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的各项工作要求,全面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深入落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切实消除隐患,有效遏制、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结合市粮发[20*]3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安排如下:
一、工作目标
在“隐患治理年”工作中,各企业要深入落实“一岗双责”制,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着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及整改工作,加强对安全生产重点部位、薄弱环节的专项整治,建立和完善隐患监控机制、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确保安全隐患彻底整改,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范围、内容和方式
(一)排查治理范围
主要是粮食仓库,储油罐,粮食化学药剂库房;各类粮食、油脂加工企业;公共娱乐场所、劳动密集型企业及人员密集场所和各类设施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出租房屋,易受大风、暴雨、洪水、暴雪、雷电、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的企业、单位和场所以及近年来发生较大事故的地区。
(二)排查治理内容
全面落实排查治理隐患工作,着力排查企业及生产经营单位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具体包括: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及落实情况;
3.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
4.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
6.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
7.事故报告处理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8.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
9.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
10.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的执行情况;
11.交通安全管理情况;
12.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
(三)排查治理方式,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做到“四个结合”
1.坚持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整顿工作结合起来,狠抓薄弱环节,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2.坚持企业日常安全排查与日常安全监管结合起来,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加大打“三非”、反“三违”的工作力度,消除隐患滋生根源;
3.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和技术进步相结合,强化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现场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推进安全技术改造,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4.坚持排查与应急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与监控措施,严防整治期间发生事故。
三、工作步骤和措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年3月30日前)。各企业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广泛宣传动员,统一认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并将活动方案于4月5日前报县局。
(二)全面排查阶段(20*年全年)。各单位要组织对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排查,重点检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落实情况、安全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安全投入情况、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应急预案制订及演练情况等。要根据不同时段安全生产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患排查工作。4月底前,重点要围绕春季储粮安全,粮食库存检查,小春粮油入库的安全,交通运输,用电用气,消防安全等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5-9月,围绕汛期和行业特点、北京奥运会安全,做好粮食保管、油罐降温、避雷,严禁超高储粮,滑坡地段,超负荷用电,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夏季事故易发的特点开展排查治理工作;10-12月,针对赶任务,抢工期现象增多和冬季恶劣天气多发的特点,加大对各类粮食、油脂加工企业、交通运输、消防等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坚决防范遏制生特大事故。通过排查,建立完善隐患排查台帐,对安全隐患进行认定、分类梳理、建档。
(三)隐患整改阶段(20*年全年)。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各企业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坚持边查边改,对能立即整改的,要及时予以整改;对一时难以治理的要理出计划,落实资金和措施及监管责任,限期整改,并制订应急预案,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四)督查验收阶段(20*年11月至12月)。各企业要加强对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企业安全投入和隐患治理资金落实情况,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措施制订情况,对发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的情况等,并将情况于11月底前报回县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局成立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领导小组,由肖胜安局长任组长,分管安全的副局长李星万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安保股;各企业也应根据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强化企业法人代表负责制,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各企业要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的职工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紧紧依靠技术管理人员和员工,发挥他们对安全生产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组织职工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类事故隐患,积极主动参加隐患治理工作。
围绕稳定生产总量,增强生产能力,提高质量效益的粮食生产总体目标,以主攻单产、改善品质为重点,坚持示范带动,大力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玉米振兴计划;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的各项惠粮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种植,努力提高粮食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使全市的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年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70万吨,争取180万吨,其中肥东县60万吨,肥西县55万吨,长丰县50万吨,城区5万吨,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和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优质率提高到85%以上。
主要粮食作物的目标任务:
水稻:大力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强化政策支持,加快现有关键技术的集成推广,加大投入力度,创建知名品牌,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突出发展优质稻米生产,力争优质率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80%;以主导品种和主体技术的集成推广为主攻方向,以核心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优质专用品种推广,强化“一增四推”关键技术的落实,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全面提高水稻单产和质量水平。力争全市水稻单产较上年提高6%,达到500公斤以上,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290万亩,水稻总产达到145万吨。
小麦: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突出“大县、大片、大户”三个重点,落实优良品种、科学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四项关键技术,强化“三情”(苗情、土壤商情、病虫情)监测、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小麦良种繁殖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建设等四项基础服务,加快核心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带动功能和示范效应,精心组织实施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积极支持和发展小麦种植大户,提高小麦生产规模经营水平。力争今年秋种小麦面积稳定到80万亩,良种覆盖率和优质率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来年单产达到350公斤,总产达到28万吨。
玉米:精心实施玉米振兴计划,以主攻单产为重点,以现有关键技术集成推广为支撑,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通过高产创建,力争建成亩产450公斤以上的万亩核心示范片,在核心示范区内推广高产专用品种、合理密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机械化播种和收获等五项关键技术。加强政策支持,强化新品种展示、新技术试验、苗情监测、病虫害测报等基础服务。优化品质,发展饲料专用玉米,开发玉米秸杆青饲青贮综合利用技术。力争年全市玉米稳定在24万亩左右,单产达到330公斤,总产7.9万吨。
薯类:积极开发和选育适宜我市不同地区、不同用途的优质专用薯类高产品种,特别是引进、试验、示范一批高产优质马铃薯品种,重点抓好春马铃薯脱毒良种标准化技术、秋马铃薯稻草覆盖及免耕栽培技术推广,完善三级脱毒良种扩繁体系。加强薯类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支持薯类加工,促进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力争年全市薯类面积达到8万亩左右,单产达到300公斤,总产达到2.4万吨。
三、重点工作
1、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扩大种子工程成效,提高良种覆盖率。按照产量和品质并重的原则,重点推广产量潜力在580公斤/亩以上,品质达到国家优质二级米标准的高产优质品种,水稻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集成高产技术。创新农艺技术措施,主攻水稻高产制约环节,因地制宜,集成示范,创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组织水稻高产示范,集聚综合技术措施,确保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取得更大成效。
3、加强病虫害防控。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构建病虫预警平台,推广高效低毒新农药,加快推进农业有害物及病虫害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强化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工作。加强对迁飞性、突发性、流行性水稻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力度,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积极开展统防统治工作,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4、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高效和环保新肥料,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总体工作计划,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载体,以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为基础,以高产创建产量目标为指标,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做到测土配方卡发放到户,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到位,配方肥料供应到户,为示范区科学施肥提供技术服务,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全市计划推广以水稻为主的专用肥料3万吨,力争水稻每亩化肥用量减少5%。加大商品有机肥推广。
5、建设标准农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巩固高产田,提升中产田,改造低产田”的思路,大力配套完善粮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要抓住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土地整治的有利时机,将项目资金重点向优势区域、向高产创建区域倾斜,整合土地整治、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和农业发展等财政重大专项支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科学规划基本农田布局、统一集中整治的原则,,积极实施优粮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四大工程”等项目,强化高产稳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努力减轻灾害损失,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6、推进机械化生产。在粮食主产地区示范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提高粮食生产作业效率和种植效益;围绕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等主要粮油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大力推广机械深松、复式整地、精量播种、机械化栽植、联合收获、低温干燥、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重点农机化技术,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加强配套农艺措施的研究与推广,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注重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保护性耕作和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机大户的技能培训,创新和完善农机经营机制,扶持农机作业协会、经纪人等农机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积极落实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规范操作办法,提高实施成效,促进经济、实用、高效的中小型农机进村入户,加快农机推广普及步伐,促进农机化快速发展。
7、培植规模种植大户。充分利用国家种粮直补中的大户倾斜政策、种粮大户农机奖励政策、农业部门的新型农民培训和科技扶持等措施,培植规模种植大户。通过政策驱动、科技促动、产业化拉动,促进土地通过委托代耕、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向种植能手集中。建立促进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与提高科技推广紧密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机制。在各类项目的实施中,依托种植大户建立示范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稳定提高大田作物的产品供应能力。在全市培育一批规模种植大户。要落实农技人员联系种粮大户的工作奖惩政策,探索建立培植种粮大户的长效机制。
8、加强农资质量监管,确保优质农资供应。做好肥料、农药、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检测检验,开展农资市场监管,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加强禁限农药品种监管。坚决杜绝禁用农药销售与使用,保障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产品。
9、狠抓粮食流通和加工,促进粮食产品增值增效。坚持以市场促流通,以加工促增值,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培植壮大粮食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粮食加工企业自建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坚持以粮保畜,以畜促粮,借力畜牧业发展,推进粮食过腹转化增值,实现农牧业良性循环发展。
10、组织实施粮食生产“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即在全市建设10个万亩高产示范片,100个千亩高产示范方,培育1000户种植50亩以上的专业户,1万个种植20亩以上的大户,实现水利化、良种化、道路林网化、机械化和销售合同化,着力提升全市的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
四、组织与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落实粮食发展工作制度,市农委成立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服务小组,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化片包干,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督导力度,保证粮食高产创建顺利进行。建立粮食生产工作会议制度,整体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定期交流情况,开展技术指导、工作督导、专题调研、信息服务等。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成立工作小组,开展相应的工作。全市农业系统要进一步增强粮食生产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形成关心粮食安全,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浓厚氛围。
2、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党的惠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严格各项补贴资金发放程序,一切按规章办事,加强督导检查,协同财政、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深入农户对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系统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3、增加资金投入,建立粮食生产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争取省、市各级资金支持,多渠道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确保各方用于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持续增加,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等项目要向粮食高产示范片倾斜。各区县应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对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重点是落实好粮食生产资金的专用,把各项惠粮政策落到实处。
4、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不断提高科学种粮水平。一是借助实施良种补贴项目,推广应用优质高产新品种。二是普及粮食高产综合技术。三是抓好技术培训,各级农业生产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要情系三农,立足职能,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提高农民种植和管理水平。“三夏”“三秋”等粮食作物生产关键时期,市县区农业部门要组织粮食作物高产培训班,逐县逐乡逐村开展技术讲座,做到“村村办班,户户受训”。“一家一张明白纸,一户一个明白人”。将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三力*”从源头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提高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的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身健康,构建和谐社会,确保稳定大局,发展*经济,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质监局等部门进行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监管指导意见的通知》([20*]44号)文件精神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食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供人们食用或者饮用的制品。
本办法所称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是指有固定场所,以手工制作为主或者有少量简单的生产加工工具和简易生产设施,其产品无预包装或者简易包装,直接销售给本地区销售者的食品生产加工单位。
对证照齐全(食品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但暂时达不到食品准入审查细则要求,在*区境内从事以生产、销售为目的的食品生产加工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小企业小作坊,必须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和相关要求,具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的生产条件(以下简称“必备条件”),按规定程序获取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限期经营准许证(以下简称“限期经营准许证”),并经检验合格,方可生产销售。
企业未取得准许证的,不得生产。未经检验合格的,不得出厂销售。未取得准许证而擅自进行生产的,为无证生产。
第四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遵循科学公正、公开透明、程序规范、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必备条件
第五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
(一)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必须依法设立。
一是必须具备食品卫生许可证;二是必须具备法人营业准证。
(二)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必须获得限期生产经营准许证。
具备卫生许可证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个体营业执照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暂时达不到食品准入细则要求的,必须按程序申办限期生产经营准许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审查规则组织审查,对达到基本要求的报区人民政府办理限期经营准许证。
第六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在限期生产经营期间向社会做出食品质量安全及区域销售承诺。
第七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环境条件。
第八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相关辅助设备,具有与保证产品质量相适应的原料处理、加工、贮存等厂房或者场所。
第九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加工工艺应当科学、合理,生产加工过程应当防止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污染,防止生食品与熟食品,原料与半成品、成品,陈旧食品与新鲜食品等的交叉污染。
第十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生产食品所用的原材料、添加剂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使用非食品性原辅材料加工食品。
第十一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必须按照有效的产品标准组织生产。食品质量安全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应的强制性标准要求,无强制性标准规定的,应当符合企业明示采用的标准要求。
第十二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员应当了解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必须具有与食品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和质量工作人员。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和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其他疾病,并持有健康证明。
第十三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应当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计量检测手段,检测仪器必须经检定合格后,并在有效期内方可使用。无条件的小企业小作坊可以和有资质的检验机构签订委托检验协议。
第十四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应当建立有资质的检验机构签订委托协议,一个季度至少送检一次。
第十五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应当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实施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十六条用于食品包装的材料必须清洁,对食品无污染。食品的包装和标签必须符合相应的规定和要求。裸装食品在其销售的大包装上能够标注使用标签的,应当予以标注。
第十七条贮存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设备必须完全,保持清洁,对食品无污染,能满足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第十八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严禁下列行为:
(一)违反国家标准规定使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
(二)使用非食用性的原料生产食品;
(三)使用不合格原料或者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原料
生产食品;
(四)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
(五)伪造、冒用他人厂名、厂址、质量标志;
(六)生产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食品及相关产品。
第三章食品生产准许
第十九条区人民政府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确认达到基本要求的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准许其限期经营,颁发《限期生产经营准许证》。
第二十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按照地域管辖原则,到所在辖区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办理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生产准许审查的申请。
第二十一条质量监督部门在接到企业申请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组成审查组,完成对申请书和资料等文件的审查。企业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通知企业在10个工作日内补正,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撤回申请。
第二十二条对于书面材料审查合格的企业,审查组按照审查规则,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企业必备条件的现场审查,并对现场审查合格的企业,进行现场抽封样品。
第二十三条申请取证食品企业应当在封样后3个工作日内将样品送达指定的检验机构。
第二十四条经必备条件审查和抽样检验合格的,审查组应当在检验报告出具后5个工作日内将符合发证条件小企业小作坊的名单及相关材料报区食品生产加工整顿工作领导小组。
第二十五条经必备条件审查或者发证检验不合格而不符合发证条件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向企业发出《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审查不合格通知书》,并说明理由。企业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应当立即整改,1个月后方可再次提出取证申请。
第二十六条领导小组收到审查组上报的符合发证条件的企业材料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审核,报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并对获得限期生产经营准许证的企业名单予以公示。
第二十七条领导小组应当在公示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符合发证条件的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发放《限期生产经营准许证》工作。
第二十八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生产准许证的有效期为一年。
第二十九条企业应当在《限期生产经营准许证》有效期满前2个月内,向发证部门提出换证申请。由发证部门按照规定的申请程序安排换证审查。
第四章食品质量安全
第三十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应当对其所生产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负责。质量安全指标包括标准规定的理化指标、感观指标、卫生指标和标签标识。
第三十一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对用于生产加工食品的原材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和容器等必须实施进货验收制度,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
第三十二条季节性生产的小企业小作坊,在歇业时要向区食品生产加工整顿工作领导小组提交歇业报告;开业时要将产品送到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向区食品生产加工整顿工作领导小组提交开业申请和检验报告。
第三十三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必须和质量技术监督局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郑重承诺不生产假冒伪劣食品、不偷工减料、不掺杂假假、不以假充真、不以次充好,严把质量关,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第三十四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只能在本行政区域内销售,不得超范围、超区域生产经营。
第五章限期生产经营准许证证书
第三十五条限期生产经营准许证证书式样由区人民政府统一规定、统一印制、统一编号,并加印审批部门印章。
第三十六条证书应当载明企业名称、生产地址、产品名称、证书编号、发证日期、有效期等相关内容。
第三十七条获得限期生产经营准许证的小企业小作坊,产品在出厂前必须在其包装或者标识上加印或标注证书编号。没有编号的,不得出厂销售。
第三十八条限期生产经营准许证编号由英文字母QDZX和9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第三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早用限期生产经营准许证证书和编号。获得限期生产经营准许证的小企业小作坊不得以任何形式出租、出借、涂改或者转让限期生产经营准许证证书和编号。
第六章罚则
第四十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限期整改;限期内未按整改要求进行全面整改,后经批评、指导、帮助,拒不整改的,对于获得限期生产经营准许证的企业将证书吊销,情节严重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行政处罚。
(一)未获得限期生产经营准许证而擅自伪造、冒用证书和编号的;
(二)限期生产经营准许证被吊销而擅自继续使用证书和编号;
(三)限期生产经营准许证超过有效期擅自继续使用证书和编号的;
(四)超出限期生产经营准许证发证范围擅自使用证书和编号的。
第四十一条伪造、冒用限期生产经营准许证的企业,取得限期生产经营准许证的企业出租、出借、涂改或者转让证书和编号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吊销限期生产经营准许证,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二条在生产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规定进行处罚。
关键词: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电厂
作者简介:杨敏(1965-),男,四川叙永人,秦皇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河北 秦皇岛 066003)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6-0022-02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质量的保证。无论从实行全面质量管理(TQC)方面,还是从贯彻实施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方面,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要求都是一致的。电力企业必须同时坚持“质量第一”和“安全第一”的方针,两者的目的一致,内容各有侧重,相互联系。质量包含安全,安全是质量特性的一个方面。因此,必须坚持重质量、保安全、预防为主的思想。只有坚持质量第一,才能消除或减少不安全因素,才能做到预防为主、万无一失、把“安全第一”落到实处。
全面质量管理认为,影响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人、机、料、法、测、环六个方面,笔者在实践中将其概括为五个因素,即人、机、料、法、环,简称“4M1E”因素。
人(Man):操作者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及熟练程度,身体素质等;机器(Machine):设备、工具的结构、性能、精度和维护保养运行状态等;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方法(Method):检修加工工艺、工艺装备、操作规程、测试方法等;环境(Environment):工作地点的温度、湿度、照明、噪音和清洁条件等影响。
影响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方面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在电厂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同样存在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只要紧紧围绕以上五个方面开展工作,经常把握五个因素的变化情况,就会使电厂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就能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就能对电厂经营生产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一、“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影响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活跃最危险的因素。最大程度地减少或消除人为影响,充分发挥人在安全管理环节中的可靠作用,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不得不谈的话题。因为安全意识的养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一劳永逸,而应该长抓不懈。安全教育应该形式丰富,要坚持学习《安全生产法》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经常举办现场《安规》知识问答,组织观看事故现场或录像,建立个人安全档案,举办习惯性违章图片展览,使员工警钟长鸣,时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第二,不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及熟练程度。无论是检修工作人员还是运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现场工作质量。安全意识的形成偏重于思想,而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的好坏则关系到安全的行动效果。一方面要强调树立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使检修工艺规范化,运行操作标准化,不管是何种级别的检修维护、运行调度操作,都能依照科学的工艺、专用的规程去实施。技术管理、技术培训要形成一丝不苟,严谨细实的作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考几道题、问几件事。应该针对每个工作成员的实际技能水平和岗位情况,制定详细的、由浅入深的培训计划,使他们真正掌握所管辖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运行参数、维护保养等知识。目前电厂广泛采用的检修文件包制度,就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检修管理方法。标准的文件包对人力组织(人)、设备结构(机)、检修工器具(料)、检修工艺(法)、都作了明确的编制安排,再加上工作票中的危险点分析(环),对影响检修工作质量的五大因素都进行了合理的规定,因此,检修人员既要加强理论知识、工艺规程的培训,更要在检修工作开始前认真学习检修文件包,了解作业点影响工作质量的各种因素,尤其是不安全因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第三,掌握人员身体状况。《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否影响其所从事的工作已经有明确规定。人员身体状况,既指工作人员身体素质情况、精神状态,也包括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工作手套以及其它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情况。在工作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较强,技术水平也比较高,但其身体素质很差,精神状态不佳,或者未按规定穿戴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结果在工作中发生不安全事故,因此,工作人员应该随时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状况,遇有身体不适或精神不振时,应立即停止工作或更换适宜工种,这一点对运行倒班人员尤为重要。同时,在工作中应严格遵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要求,正确佩戴、使用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
二、“机”的因素
设备(机器)是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各项工作赖以开展的物质载体。所有的检修维护、运行调度操作,都是在设备系统上进行。因此,熟悉设备的各种性能、工况参数,对把握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对设备的无知,也就是对安全的忽视。强化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健康稳定运行,重点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落实设备责任制。将每台设备落实到人,明确设备分工,实行挂名负责制。杜绝出现无人管辖,疏于维护的设备。建立设备档案(包括说明书、设备全套图纸、易损件明细、安装资料等),健全设备台账记录(包括大、小修、维护记录、巡检记录、缺陷记录、异动记录、备品配件消耗记录、设备改造技术资料、油脂更改记录等)。
第二,建立行之有效的设备巡视检查制度。从检修和运行两个方面实施设备的定期巡视检查,随时掌握设备状况。管理人员要随机抽查巡检记录,发现记录与现场的设备情况不符,应严格考核。充分发挥检修设备责任人和运行巡检员的作用,使设备系统经常处于被监控状态。
第三,全面推广点检定修制度。实践证明,根据点检标准开展对设备重要部位跟踪监测,有计划地安排预防性检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检修人员的工作理念由过去只注重阶段性检修转变为注重设备动态过程控制,由被动的抢修消缺转变为主动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在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电能质量的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人、财、物等资源浪费。下一步目标,是在继续执行点检定修制的基础上,加大点检定修的科技含量和工艺水平,细化点检项目和标准,量化各项检修指标,使所有检修范畴的工作更加数据化、信息化、标准化,更加具有预见性和可操作性。最终目标,就是使设备系统始终处于稳定的满出力运行状态,始终对电厂的安全管理水平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保证作用。
三、“料”的因素
在安全管理中,用“工具”替代了全面质量管理中定义的“材料”(Material)因素。正如商业产品(由某种特殊材料制成)是由人和机器共同作用的产物一样,“工具”也是工作人员和设备之间的联系物,即“人”、“机”关系的媒介。其意义涵指检修或运行人员对设备进行工作时所使用的(或作用其上的)一般工器具、测量仪器、仪表、材料等物品。工器具的正确使用与否,轻则影响检修或操作质量,重则导致不安全事故。由于不正确使用工器具而产生的作业事故不胜枚举。有该使用工具而不使用的情况,如不系安全带高空作业;有错误使用工具的情况,如安装轴承使用手锤直接敲击而不使用铜棒;有使用不合格工具的情况,如电动工具未经检验,等等。工具的使用应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检修工作开始前,工作负责人应核实检修文件包中规定的工器具规格型号是否正确,数量是否备齐;
第二,检查工器具是否存在缺陷,发现隐患应立即修理或更换;
第三,电动工具、起重用具、电测仪表和一些特殊工具是否经过专业部门检验合格,或是否在规定的合格使用期内。
四、“法”的因素
方法是指生产现场的检修人员或运行操作人员在工作时采用的办法、措施、工艺、技术方案等。当前述“人”、“机”、“工具”等条件相同时,工作质量和安全效果的好坏将直接体现在现场工作采用什么工艺或方案。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方法”即是“人”、“机”、“工具”三个相对独立的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总和。完成同样一件工作,可以采用很多方案,关键是如何选用最佳方案。比如拆卸偶合器,既可以利用工装配合千斤顶向外拨,也可以采用特制丝杠向外顶,相比之下,利用丝杠的方法就比较好,因为此办法不易损伤偶合器的铸铝壳体。一般情况下,技术方案、措施的编制,都应遵守相关的工艺规程或标准,因为检修工艺标准、操作程序通常是由最佳方案累积而成。《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也正是通过总结生产现场的不安全教训编成的。所以,每个工作成员都应在每个环节严格执行检修工艺规程、运行规程和安全规程,绝不能别出心裁,随意蛮干。各种规程也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定期修订,以达到对生产现场的作业进行科学、可行的指导作用。
五、“环”的因素
生产现场的作业点总是和特定的环境相联系。工作成员往往重视工作本身的完成质量,而忽略了环境的作用。发电企业执行的工作票危险点分析正是重视到了环境对作业点的影响。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工作,如高空作业、起重作业、交叉作用、锅炉炉膛内检修、油区、氢站附近检修、母线清扫检修、雨雪天户外作业等,在安全管理上,对环境的重视和要求更加严格,在危险点分析时应尽可能考虑周全。危险点分析不能被当作只是一种形式,而是应该让每一个工作成员,通过危险点分析,真正了解所从事的作业存在哪些危险因素以及如何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发生不安全现象。高质量地、安全地完成一件工作,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换言之,只有通过认真细致的、全方位、全过程的作业危险点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才能创造出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因此,在电厂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方面,应当充分认识到影响作业点安全工作质量的五大因素,即人、机、料(工具)、法、环,每一项工作都会涉及到这些因素。在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设备状况健康稳定,工具仪器完好,工作方法得当,工作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就肯定能圆满地完成检修或运行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美]洛丝特.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
[2]孙光庭.质量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3]梁新怀.澳大利亚易拉林电厂安全管理观感[J].水利电力劳务保护,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稳定总产值,实现增收”的目标,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大力推广粮食作物高产高效重大实用技术,继续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二、任务目标
我村2016年粮食单产提高工程主要涉及2、3、8组三个村民小组,涉及面积300余亩。突出抓好玉米、豆类、薯类、蔬菜作物,到2016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亩,其中经济作物亩;无公害农产品开发亩,落实无公害亩。
三、完成粮食单产提高工程的主要措施
(1)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结合各组的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宜粮则粮,宜蔬则蔬;同时,要科学规划,加大粮食生产的轮作和集中连片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挖掘耕地资源潜力。
(2)加大优质、高效良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要确保粮烟收入不减,良种必须先行。粮食上要加大优质、高产、高效包谷和麦良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下功夫调优粮食生产结构,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完成地膜玉米亩,努力提高种粮农民收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3)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技术措施。粮食上要做到小麦规范化栽培达100%,加大地膜玉米覆盖、立体种植等措施推广力度。以提升小麦、玉米单产水平为重点,推广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集成配套技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4)办好样榜,典型引路。要大力举办小麦、玉米、豆类、薯类作物示范样榜。一方面要增加样榜点,扩大样榜面积;另一方面要做到高质量、高标准、严要求,真正发挥样榜在增产增收上的示范效应。
(5)加强科技培训,增强农民科技意识。要充分利用群众会、现场会、黑板报、宣传材料、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对农民群众开展科技培训,让他们把握粮食生产技术要领,熟悉操作规程,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6)加强以病虫草鼠综合防治为中心的中耕管理工作。各村建立病虫防治中心。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粮食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乡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建立和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逐级分解粮食生产任务,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保证粮食播种面积、产量不减少。各组要尽职尽责,切实做好耕地保护以及粮食生产工作。
不同厂家产品线变化更新的节奏不同,奥迪目前最重要的两个产品是新Q7和新A4,它们将在明年推出,在未来一年还有17个车型要更替。这些产品更新是很饱和的工作量,我们在产品的丰富和更新的速度上不亚于宝马和奔驰。
宝马和奔驰都推了单厢车型,奥迪会考虑吗?比如重新推出A2
前几年生产的A2已经完成了它的生命周期使命,在MPV方面我们没有新的计划,因为我们发现有比MPV更重要的车型领域SUV。目前奥迪的SUV有Q3、Q5、Q7,未来推出的Q1将更全面地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奥迪、宝马和奔驰最近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车系和车型,是否意味着汽车的研发速度更快了?研发成本低了很多?更丰富的产品带来的优势和弊端分别是什么?
我们发现新型消费者追求技术和消费潮流的节拍,他可以告诉邻居自己是有钱能够消费得起最新产品的,丰富的车型和更快的研发速度可以满足这些新型消费者的需求。模块化生产模式可以非常快的研发出新的产品,我们集团目前有50个车型,在未来会提高到60个。
如何在模块化产品和个性化产品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模块化生产方式和研发方式有很大灵活性,它可满足不同车型个性化的需求。模块化方式与过去的平台方式相比限制极小,比如在模块方式里,车身、轴距等尺寸可变,所以能够满足不同车型的设计。模块化方式还能灵活调整一条生产线上不同车型的生产比例。从成本的角度看,可以研发生产很多不靠模块化根本实现不了的车型。
一汽奥迪宣布量产A6L e-torn,是否把A6L e-torn当作新能源车来发展?还是更多起到市场营销和品牌宣传的目的?
随着全球各国法律对尾气排放越来越苛刻,奥迪相信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必需要做的事情。中国作为奥迪最重要的市场,我们会把最新技术和在中国最成功的车型,如奥迪A6L相结合,也就是A6L e-torn,这也是在全球市场上奥迪第一次生产带有e-torn技术的A6。奥迪和一汽的合作,是为了在最重要的市场生产最重要的车型,我们一起研发新车型,奥迪整个研发中心会介入到与中国伙伴合作的项目中来。很多重要部件也会在中国研发,比如电池,我们会选择中国的供应商。
您对纯电动汽车如何看待?
我们相信纯电动汽车是很有未来的,它的实现主要取决于电池的研发和生产技术,也就是电池成本和行驶里程之间匹配度。比如A级车,目前的电池只有150至200公里的续航里程,它只适合城市里的交通,对于多个区域的往返不合适。还有乘客的舒适度,比如使用空调和音响,目前的电池容量是不能满足的。奥迪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纯电动汽车方案,只是期待着现有电池能量密度翻番,就可以生产。
除了新能源技术,奥迪在驱动技术上还有哪些重点?
奥迪在市场上尝试所有驱动技术,包括传统内燃机,其中有中国熟悉的汽油直喷增压技术,其他市场的TDI技术,还有天然气技术。同时,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氢动力等所有的驱动技术我们都在关注。由于模块化的生产与研发能够提供非常大的灵活性,因此奥迪可以在现有的所有生产车间随时更换驱动模式,而竞争对手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他们目前的生产线缺乏灵活性。奥迪计划到2018年要完成投入220亿欧元的研发成本,研发所有新的驱动技术,以及与这些技术相匹配的车型投入到市场中来。这么大的一笔投入我们关注的是全球市场,其中除了德国、中国,还有南非和东盟市场。奥迪也会在更多地方设置新的研发设计中心,来提高在当地的市场开发能力。
奥迪在汽车互联方面有什么新的研究吗?
我相信车际互联或者车联网概念越来越重要,我感觉这个概念不仅仅是要提供给车主方便获得外部信息的渠道,更多的是要帮助他们更安全、更舒适地进行驾驶。我们会在车身上安装更多探头,它能够和导航系统相匹配,进行随时的测量并定义车辆的行驶动态和车主的驾驶状态。在向车主提供信息方面,我们会和市场上最重要的供应商进行合作,包括安卓系统和苹果的IOS系统,这两种系统都会出现在奥迪的系统中,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关于自动驾驶您是怎么看的?
自动驾驶也属于车际互联领域,它在未来越来越重要。我们做过一些测试,比如在城市中走走停停的状态下测试车完全可以做到自动驾驶,不需要车主直接参与。三年前我们还在美国的派克峰赛道上做过完整的长距离无人驾驶测试。我们现在掌握了完全能够控制车辆根据外部环境自主行驶的技术。但我们目前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还是要保持驾驶员是车的主人的状态,系统能够主动发现并纠正驾驶员在疲劳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这是安全的保障。
您对新型材料在汽车应用方面是怎么看待的?未来钢材会不会被取代?
我不认为钢作为材料会失去它的作用,每种材料由于它的属性不同,在汽车材料里有它不同的功能和位置。奥迪在铝材的使用上是领先的,我们已经进入到第四代技术,大家可以在下一代A8上看到应用。奥迪还和大众集团开发热成型技术,在1000度高温下把钢材热压成型,此技术主要保证的是安全,会在车需要高刚性的部位用它。其他有些部位用钢,有些部位用铝,有些地方用碳纤维,我认为最高境界是不同材料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