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校园暴力行为的看法范文

对校园暴力行为的看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校园暴力行为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对校园暴力行为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暴力倾向; 学校; 家庭; 社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10-001

我发现我校近几年校园内各类暴力事件发生率在上升,询问兄弟学校,得知这俨然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校园的安全稳定与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学校必须了解引发暴力倾向的主要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了解引发暴力倾向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个体因素

1.人格发展不健全。10多年的德育教育经验告诉我,如果个体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在愤怒或受到挑衅时会毫不犹豫的使用暴力,目的是让对方受到身体或心理的伤痛而一泄心中不快。

2.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部分学生个体受挫折后,不能通过一定的方式发泄内心的不满,那么内心将保留遗留的挫折,并时刻有一种准备发泄或攻击的状态,此后,随着挫折的不断积累,达到某一饱和点后,会激发更剧烈的反应。

3.对挑衅缺乏理智。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在遇到挑衅时会表现为克制怒气,以后找机会再向对方说清楚,但是少数学生则会表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观点。

(二)家庭因素

1.家庭教养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及人格特征等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内化的方式成为儿童及其成年后的思维定势。如果家庭对儿童过分溺爱,对其行为放任不管,则致使儿童道德观念薄弱,法制意识欠缺,是非不分,没有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做事一意孤行,为所欲为,社会适应困难,在此环境下长大的个体往往和同学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家庭冲突和暴力。如果个体从小生长在充满暴力攻击和冲突的家庭中,通过观察父母的暴力行为及后果而潜移默化为自己遇挫后的首选策略。

(三)社会因素

经常观看暴力性影视节目,极有可能改变个体的人格结构和日常交往方式。当暴力影视节目中的场景在现实中再现,个体就会无意识的沉醉于剧情中并模仿剧中人物,从而导致暴力行为的增加或发生。

(四)学校因素

对学生平时发生的人际矛盾和心理摩擦不能及时发现或进行疏导化解;对具有暴力倾向、惹事生非、打斗成风等特性的“问题学生”不能及时排查或开展心理教育;对校园周边环境不能及时进行整治和管理;忽视中学生社交技能、公德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从而为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埋下祸根。

二、学校如何教育有暴力倾向的学生

1.学校要努力提升学生个体认知水平,如果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总是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就会导致盛气凌人、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相反就会卑躬屈膝、畏畏缩缩、自愧不如。因此具有暴力倾向或攻击行为的中学生个体,应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至文化学习、业余爱好等方面,并不断深刻剖析自我,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职责,以实际行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来满足自尊。

2.学校应加强学生之间友谊交流教育。在校中学生发生暴力事件或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同学交往能力,良好的同学交往能力有助于他们免遭对抗性事件、暴力事件和攻击行为的伤害。因此,学校要有意识地对具有高攻击倾向的中学生个体进行同学交往能力训练,让其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必将减少暴力事件或攻击行为的发生。

3.学校要丰富法制教育课堂内容,强化中学生法制意识。如果学校仅仅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来丰富中学生的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可以说是事倍功半,对于“问题学生”更是杯水车薪。因此学校应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法制讲座、法院庭审、集体观看法制影视资料等活动,使中学生能够在耳濡目染中更加深刻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知识结构,明确其威严性,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在生活中能够自我认识、自我领悟和自我矫正其错误言行,从而不断提升个人法律意识。

4.学校要加大理想信念教育力度。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青春激扬、激流勇进、勇于拼搏等是他们此阶段的特点,他们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少年,当理想与现实交叉闪光时,无疑会激发他们的斗志,从而为实现理想人生而努力学习。因此学校应定期开展“我的未来不是梦”等为主题的讲座来激励中学生;开展“路在脚下”为主题的才艺表演等,把理想信念教育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学校应使用有效心理疏导方法,消除中学生心理障碍。心理疏导是通过环境、说服、解释、启发、教育等手段,减轻或消除学生的焦虑、抑郁、强迫、恐怖等不良心理,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一种心理引导方法。班主任应深入学生内部,把握学生心理动向,对具有暴力倾向、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排查并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使其学会鲁莽行事之前先设想后果,从而促使自己内心醒悟,自觉消解怨恨,恰当的处理同学间矛盾,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

6.学校应及时、适度惩罚校园暴力事件的肇事者。学校对于做出暴力或攻击行为的学生个体或群体应分别给予及时、适度的惩罚,以此警告其他预谋实施暴力事件的学生个体要悬崖勒马,以此为戒,从而起到惩前毖后,杀一儆百的作用,避免暴力事件的发生。

7.努力构建完善的家校合作体系。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家长应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及时关注子女心理变化,双方做好沟通并及时做好疏导工作,使其正视困难、摆正心态和纠正心理偏差,从而避免暴力事件或攻击行为的发生。

8.学校呼吁社会关注,发挥大众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通过新闻特报、网络游戏、网络博客等宣传社会公德和人间正义,使中学生在视线范围内所看到和听到的都是人间美德,从而净化心灵,从思想上驱除暴力、攻击等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和人格品质。

总之,学校教育有暴力倾向的学生,需要与家庭、社会及其个人等各方面的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只有各环节齐心协力、相辅相成,才能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