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多样性研究范文

生物多样性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多样性研究

第1篇:生物多样性研究范文

(一)资产的两重性 森林生物样性资产由森林生物资产(包括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和森林生态资产(森林生态效益资产)构成。森林生物资产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生物转化功能(岳上植,2002.)。生物转化是指导致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质量(遗传价值、密度、成熟期、脂肪层、纤维强度)或数量(重量、立方米、纤维的长度或直径)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化、生产、繁殖的过程,从转化的机理上看,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主要靠力的作用和自身的转化能力实现其再生和转化。林业生产活动只起“催化剂”作用,会经常出现数量不减反增的现象。因此,对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应定期地结合评估,以评估促进核算。

(二)价值的多元性 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森林这一综合地域类型中所呈现出来的生物多样性。一般而言。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其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分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四类(国家环保局,1998)。直接使用价值是指森林生物多样性直接满足人们生产和消费需要的价值,又可分为直接实物价值和直接非实物服务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是指森林生物多样性提供的生态功能的价值;选择价值是指人们为了将来能直接或间接利用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支付意愿;存在价值是人们为确保森林生物多样性继续存在的支付意愿(张颖,2002)。价值的多元性决定了确认与计量的困难与复杂性。森林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与密切相关,其所体现的价值不仅在于为当代人提供直接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为人类及将来所创造的巨大的非直接使用价值,所展现的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

(三)资产的整体性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相互统一的整体。当森林生物多样性作为提供木材、竹材和蘑菇及其它动植物产品来源时,释放的是直接环境效益,此时属于有形的森林生物资产;当森林生物多样性作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等森林生态效益资源的时候,释放的是间接环境效益,此时属于无形的森林生态资产,两者的结合点在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同一载体。森林生态资产不能脱离森林生物资产而独立存在,两者相互依存,其价值的形成、消费和补偿过程密不可分。因此,森林有形资产在其实物量和价值量的增减变动过程中,森林无形资产也相应地发生变动,其所发挥的生态效益地会发生变化。因而在对森林有形资产的价值确认和计量中,也要相应地对森林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确认与计量。

(四)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是相对稀缺的,这不仅表现在天然存量方面,还表现在生成率方面。同时,地球上生物物种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因而各物种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在绝对意义上是不可替代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产生了对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求,体现在会计上是必须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

(五)产品的公共性和市场的无形性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发挥的生态效益具有典型的外部性,它超越了进行森林经营活动的林业行业以外的外部,即不通过市场机制反映的影响,进而会产生不能全部反映到私人收益中的收益。公共物品是具有外部经济性的典型例子。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发挥的生态效益主要是一种无形效用,不能贮藏和移动,生产者难以对其控制,即无法迫使受益者偿付了补偿费用后才能享用其生态效用。因此,森林所提供的生态效益服务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同时,由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中的生态资产一般不存在市场,所以应更多地考虑非市场价值的计价,实现对其生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

二、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会计确认、分类

(一)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会计确认 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会计确认是指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作为一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森林生态效益记入会计载体的过程。会计确认的核心是选择合理的会计确认标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要能够作为一项资产加以确认,应当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会计确认从上讲要同时满足四项标准:(1)可定义性。我国《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给出的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最本质特征。森林中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如药用、食用、纤维、芳香油等)和野生植物资源(如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等)。作为林业经营组织来讲,一旦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为其所拥有或控制就能为它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净现金流入。因此,它们符合确认的第一个条件——资产的定义。(2)可计量性。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可以通过现有多种计量属性选择达到对其计量的目的,但是由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自身的特殊性,其计量比较复杂。同时,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定价主要通过对其价格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从长远来看,随着评估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能够做到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合理计量。(3)相关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能够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差别(于富生等,2000)。显然,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计量所反映的信息,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实物量和价值量、存量和流量信息,从而会影响到他们为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所采取的宏观或微观的经济决策。(4)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信息使用者可以对会计信息给予充分信赖。“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能够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2003)。真实反映是可靠性的核心标志。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计量结果,可从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林业经营组织所拥有或控制的森林生物资产和森林生态资产的实物量与价值量,足以使决策者信赖。

(二)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分类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分类标准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是按存在形态分。按存在形态可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分为有形的森林生物资产和无形的森林生态资产。森林生物资产是指森林中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栖息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个体基因,包括林木资产、林副产品及以森林为依托生存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因此森林生物资产是一种有形资产。森林生物资产在价值层次上主要表现为物种多样性价值和基因多样性价值,在价值总额中主要表现的是直接使用价值。森林生态资产是指森林生态效益所形成的资产,包括有机物质的生产、的固定、的释放、营养物质循环与贮存、水土保持、净化污染物等。森林生态资产在价值层次上表现的是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在价值总额中表现的主要是间接使用价值和和部分直接使用价值(如观赏价值、科学文化价值等),此外森林生物多样性所表现出来的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也归属于森林生态资产。

(三)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核算在实践中的 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会计核算的可操作性角度考虑,目前主要可侧重于森林物种多样性价值方面的核算,特别是其中植物和动物多样性价值的核算。虽然森林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但目前人们对每个层次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相对而言,物种多样性最明显也最容易测定。而森林遗传基因多样性多发生在分子水平上,它主要包括染色体的多态性、蛋白质的多态性和核酸的多态性三个方面。就目前人们的手段和认识水平看,要做到完全掌握森林中有机体,即动植物和微生物的DNA中的氨基酸的排列次序及其结构还是比较困难的。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测定比遗传多样性的测定更困难,因为系统的边界都是模糊的。同时,对于物种多样性,也部分受到研究手段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对于其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测定与确定比较困难,所以物种多样性目前主要着重于植物与动物多样性的测定,特别是其中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脊椎动物。因此,一般来讲,目前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核算主要是以物种多样性中的植物与动物价值的核算为代表,暂不考虑基因及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的核算。

三、森林生态效益的会计确认

(一)森林生态效益的概念及特征 森林生态效益作为一种间接效益,就是指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森林生态资产所释放出来的效用。其具有几个重要特征:(1)外在经济性。外在经济性在林业中是最普遍的现象。当森林生物多样性发挥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和保护物种及基因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效益的时候,这种生态效益却被非林业经营部门乃至全社会无偿地享用,而不必为此付出相应的费用。(2)非减性。森林生物多样性直接效益的发挥,意味着森林生物资产的减少。而森林生态效益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减少森林生态资产。(3)模糊性。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效益随着木材、蘑菇、动物毛皮等的出售而实现,并可用货币直接计量。但森林生态效益没有物质载体,无法对其效益进行准确的计量,只能通过估计来反映。因此,森林生态效益的确定具有模糊性。

(二)森林生态效益的确认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林业会计中核算的收益部分只是对市场上可以进行交换的货币收益进行确认,对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起的生态效益外在性不予确认,使得大量的森林生态效益价值游离于会计循环之外,严重阻碍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效益的发挥,危及了林业自身的生存和。因此,作为林业经营组织必须考虑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外部产生的,会计上应反映这一巨大的森林生态效益,将森林生态效益外在经济性作为收入要素纳入核算体系(温作民,2003),从而进一步转化为林业经营组织的环境效益,真实地评价其业绩。根据财务会计的收入定义,收入是一种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显然,森林生态效益外在性部分并没有形成经济利益的流入。因此,传统财务会计确认收入的流入和流出概念不能满足将森林生态效益完整地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的要求。要将森林生态效益作为收入要素纳入会计系统,其确认可以根据其标准进行:(1)符合定义。符合森林生态效益定义,森林生态效益作为一种间接效益,是指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森林生态资产所释放出来的效用。(2)可计量性。据有关部门测算,森林生态效益是其经济效益的13倍。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森林生态效益每年都要进行准确的核算。(3)相关性。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提供了关于森林生物多样性非木材价值的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投资者和决策者对森林生态功能重要性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可以为林业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进行相关决策或制定相关的会计制度与准则提供依据,适应新时期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4)可靠性。模糊性虽然增加了森林生态效益计量的难度,但是只要是估计的合理,仍然具有可靠性。因此,凡是符合森林生态效益的定义,能够用货币计量,并且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森林生态资产所释放的效用,都可确认为森林生态效益。

四、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会计计量

(一)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计量尺度 计量包括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就货币计量而言,其计量单位笼统地讲就是货币,由于货币能把经济业务全面、综合地反映出来,所以货币成为会计统一的计量尺度。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计量应同时采用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两种形式。这主要是由森林生物多样资产的特点和森林生态效益的特点决定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两重性、价值的多无性、产品的公共性和市场的无形性以及森林生态效益的外在经济性、模糊性等特征,一方面反映了对其价值计量过程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即使它们的价值通过一定的得以计量,但在其计量结果的公众认可度上仍存有争议。因此,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计量完全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目前仍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为了满足提供森林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会计信息,使其具有较强的可理解性,应当尽可能多地考虑运用非货币计量尺度。在非货币计量形式中,可同时使用包括实物计量、劳动计量、混合计量等多种形式。运用货币计量形成一些财务指标,运用非货币计量则会形成实物指标、劳动指标、技术指标、技术经济指标和文字说明等,从而提供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计量属性 以成本为基础计量是一项广为流行的会计惯例。对于一般实体资产来讲,在没有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较小的情况下,其历史成本与其价值的差异是较小的。然而,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是一项特殊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却是森林生物多样性一个致命弱点,这主要是由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大部分是由力作用形成的。少部分是由自然力和人力作用形成的。因此,它们往往没有或只有较低的历史成本。另外,它们又是有生命力或活动力的,其价值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在变化,只有在交易的那一刻才能暂时相对固定其价值。因此,如果仅按目前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来计量,它们的价值计量会偏低,违背了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原则,不能达到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的目的。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计量属性,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单一历史成本计量,而应包括面向市场、未来、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公允价值在内的多种计量模式。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的会计计量属性,从狭义上看,其表现形式有:现行市价、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和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历史成本固然可以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但有时为了管理或决策上的需要,要求会计可以提供以公允价值反映的更为相关的会计信息。另外,象森林生态资产一类的历史成本原本就没有,用公允价值反而可以更可靠地反映它们的真实价值。在这些情况下,用公允价值代替历史成本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进行计量也是可行的。当然,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是公允价值的确定避免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这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怎样提高和增强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是一项需要进一步的课题。从目前我国会计现实来看,公允价值的运用条件尚不具备(张心灵等,2004),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会计计量属性可以选择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辅之以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具体计量时,应分别不同资产及不同阶段加以考虑。森林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应按历史成本进行计量;森林生态资产的初始确认应按公允价值计量;森林生物资产及森林生态资产报表日计量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可以通过如实际市场价法、费用支出法、旅行费用法、替代花费法、机会成本法或条件价值法等,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进行评估取得。从发展的角度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主流(黄世忠,1997),那么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将来应主要选择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即采用“公允价值+历史成本”模式。

[]

[1] 国家环保局:《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国环境出版社1998年版。

[2]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3] 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会计研究》1997年第12期。

[4] 温作民:《环境外在性的会计核算》,《财务与会计》2003年第11期。

[5] 于富生、黎来芳:《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上海会计》2000年第8期。

[6] 岳上植:《森林资产的特殊性及其确认与计量研究》,《会计研究》2002年第11期。

第2篇:生物多样性研究范文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贡献

Abstract: The nature protection area construction protects the biopersity most efficient paths. By the end of 1993, our country altogether established various types nature protection area 763, total area 66,180,000 hm2, approximately composed the land area 6.8%. This article in summarizes in our country nature protection area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 foundation, outlined the nature protection area to each kind of natural ecosystem, the wild biology, the domesticated species, the wild blood relationship to plant and the idioplasm resources conservation present situation, including has constructed the nature protection area for protection biopersity various components quantity, the area,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management; Has appraised the nature protection area to the biopersity various components protection effect; Has analyze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and proposed that strengthens measure which the biopersity protects.

key word: Nature protection area; Biopersity; Protection; Contribution

1. 前 言

一般而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为“就地保护”(in situ conservation)和“迁地保护”(ex situ conservation)两种方式,前者是主要措施,后者是补充措施。普遍认为,生境的“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有力和最为高效的保护方法。就地保护不仅保护了所在生境中的物种个体、种群或群落,而且还维持了所在区域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运动的过程,保证了物种的正常发育与进化过程以及物种与其环境间的生态学过程,并保护了物种在原生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种内遗传变异度。因此,就地保护在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三个水平都是最充分、最有效的保护,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途径。

就地保护措施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有效管理,从而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的人为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推广,至l993年,全世界已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自然保护区8619个,面积达79226.6万hm2,约占全球土地面积的6%[1]。中国自然保护区始于l956年建立的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经过近40年的努力,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763个,总面积6818.4万hm2,约占国土面积的6.8%[2],其中,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关的生态系统类和野生生物物种类自然保护区717个,面积6607万 hm2。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 中国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现状与评价

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分为森林、草原与草甸、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海洋和海岸等5个类型[3],已建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共433个,面积4703万hm2。

2.1 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中国地域辽阔,森林类型很多,分布很广,森林面积13370万 hm2。据研究,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共分27大类460个类型,而森林生态系统就占了16大类,约185个类型[4]。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开展最早,50年代和60年代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多半是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至1993年底,全国共建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371处,面积1429万hm2;另建有森林生境野生动、植物物种类型自然保护区l80个,面积337.8万 hm2。两者面积合计1766.8万hm2,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3.3%。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的建立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大量的森林资源,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各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在科学研究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已建的森林类型保护区不仅数量较多,为全国自然保护区主体;而且分布较广,遍布全国所有林区和生物地理区域,代表着各种森林植被类型。比较典型和重要的有:保护寒温带针叶林的黑龙江呼中保护区;保护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的黑龙江丰林、凉水保护区,保护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辽宁白石砬子、医巫闾山,河北雾灵山,河南老君山等保护区;保护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林的河南鸡公山、安徽马宗岭等保护区;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安徽古牛降、清凉峰,福建梅花山,江西井冈山,湖南公山、壶瓶山,广东鼎湖山,广西大明山,四川缙云山,云南哀牢山,西藏察隅等保护区;保护热带雨林、季雨林的云南西双版纳,海南尖峰岭、白水岭、五指山等保护区。此外,我国还建立了一批保护山地森林垂直分布带谱的保护区,如吉林长白山、陕西太白山、湖北神农架、贵州梵净山、云南高黎贡山、哈巴雪山等自然保护区。我国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已初步形成全国性网络,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与我国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要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虽然自然保护区面积已占森林面积的13.92%,但与我国林业用地面积相比,仅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72%。在保护区分布方面也尚有不合理的地方,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比较集中的福建、湖北、浙江、广东等省,自然保护区面积与其森林资源拥有量还不相适应,有待加强。此外,大兴安岭林区和黄土高原、太行山地区水源涵养林区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也有一定差距。

2.2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国荒漠面积约192OO万hm2,占国土面积的30%左右[6],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主要类型有草地荒漠、典型荒漠、极旱荒漠以及高寒荒漠。我国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83年建立的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到1993年底,全国共建立此类型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3006.7万 hm2;另建有荒漠生境野生动、植物物种类型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560.2万hm2。两者面积总计3566.9万hm2,占我国荒漠总面积的l8.58%。其中比较典型和重要的有:保护原始高寒荒漠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物的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保护高寒荒漠2.3 草原与草旬生态系统的保护

、高寒草甸和珍稀野生动物的西藏羌塘保护区;保护极旱荒漠生态系统的甘肃安西自然保护区,等等。我国已建的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虽然数量不多,仅占保护区总数的1%,但面积很大,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45%。这些保护区的建立对维持和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和植被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荒漠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特别是西北地区将是21世纪我国能源和经济建设的重点区域,因而当前更要注重荒漠类型保护区的建设,尽可能多地划定一些保护区。另外,由于荒漠保护区面积大,难以封闭管理,因而要采取特别措施,加强对已建保护区的管理,禁止在保护区乱捕滥挖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要阻止保护区内非法采矿活动。

2.3 草原与草旬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国草原资源十分丰富,现有草地约17300万hm2,占国土面积18%[5],主要分布在东北西部、内蒙古、黄土高原北部、西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草原类型主要有典型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4大类。我国草原和草甸自然保护区建设起步较晚,发展也较缓慢。至1993年底,全国共建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14个,面积 137.8万hm2;另建有草地生境野生动、植物物种类型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4.4万hm2。两者面积共计142.2万 hm2,约占我国草地面积的0.82%。其中比较典型和重要的有:保护草甸草原的黑龙江月牙湖、吉林腰井子等保护区,保护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沙地疏林草原的内蒙古锡林郭勒保护区;保护干草原生态系统的宁夏云雾山草地保护区;保护山地草原和草甸的新疆天山中部巩乃斯草甸、金塔斯山地草原等保护区。我国拥有广大面积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众多,并孕育了比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然而,已建的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不仅数量偏少(仅占保护区总数的2%),而且面积也很有限(亦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有些典型的草原和草甸生态系统至今尚没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另外,从草地资源保护的角度看,现有保护区也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草地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要求。

2.4 内陆温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

内陆湿地和水域包括湖泊、河流和沼泽。我国湖泊、河流众多,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三江平原、青藏高原、蒙新地区和云贵高原;沼泽主要分布在东北山地、三江平原和川西若尔盖高原等。内陆湿地和水域总面积3800万hm2,占国土面积的4%。我国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始于70年代后期,目前已建自然保护区16个,面积91.6万hm2;另建有内陆湿地和水域生境的珍禽、候鸟、水生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64个,面积675.4万hm2。两者面积合计767万hm2,约占我国内陆湿地和水域总面积的20%。其中,比较典型和重要的保护区有:保护原始沼泽生态系统及珍禽的黑龙江洪河保护区;保护高原湿地的贵州草海保护区;保护湖泊生态系统和珍禽的内蒙古达赉湖、吉林查干湖、云南茨碧湖、泸沽湖等保护区;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海南文澜江、四川通江诺水河等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滞纳洪水、抗旱排涝、净化水质和调节气候等功能,并且还是许多珍禽和水生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与繁衍场所。但湿地生态系统也具有脆弱易变的特点,易受自然条件制约和污染影响。目前,由于乡镇工业污染日益严重,许多湖泊和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甚至影响到人体健康。因此,应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的建设,而目前湿地类型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都偏少。我国河湖众多,类型丰富,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面积在1km2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800多个,此类型保护区的发展潜力很大。

转贴于 2.5 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国濒临太平洋,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近海水域纵跨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区。面积达470多万km2。大陆岸线长达1.8万余km,近海有5100多个岛屿。我国近海因地域差异形成许多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河口、港湾、红树林、珊瑚礁、岛屿和海流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到1993年底,我国已建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25个,面积37.8万hm2;另建有海洋野生动、植物物种类型自然保护区31个,面积336.3万hm2。两者面积374.1万hm2,分布于从鸭绿江口到北仑河口的海岸沿线和近海海域。其中,比较典型和重要的保护区有: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海南三亚、临高角等保护区;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海南东寨港、青澜港,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广西山口、北仓河口、福建龙海等红树保护区;保护海涂湿地等保护区;保护岛屿生态系统的海南万宁大洲岛、浙江南麓列岛等保护区。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近海海域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l/2,随着海洋国土意识的不断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将逐年增加,海洋环境的污染也日益加剧。与其要求相比,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存在较大差距,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面积上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3.中国野生生物物种的保护现状与评价

中国是世界上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动植物种类约占全球动植物区系的10%左右。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是自第三纪后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未受冰川覆盖的影响,保存了许多在北半球其它地区早已灭绝的古老孑遗种类,特有种、属也很丰富。加强中国野生生物资源的就地保护将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巨大贡献。我国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60年代,在80年代得到充分发展。至1993年底,全国共建立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284个,面积1904.1万 hm2。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257个动物种和类群以及国务院环委会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354个植物种的大多数都已得到有效的就地保护。

3.1 野生植物的就地保护

我国已建立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70个,面积104万hm2。其中:

——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代表性保护区有:保护原始水杉林的湖北利川、湖南洛塔保护区;保护洪桐的湖北星斗山保护区;保护银杉的广西花坪等保护区;保护桫椤的贵州赤水、四川金花、邻水等保护区;保护金花茶的广西防城上岳保护区;保护苏铁的四川攀枝花、云南普渡河保护区;等等。

——保护珍贵用材树种的代表性保护区有:吉林白河长白松保护区;福建罗卜岩楠木保护区;福建三明格氏栲保护区;等等。

——保护珍

贵药用植物的代表性保护区有:黑龙江五马沙驼药材保护区;广西龙虎山药材保护区;等等。虽然绝大多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已在自然保护区得到保护,但由于有些物种种群不集中,在保护区内的种群量比较有限,而种群的相当部分散生在保护区之外,这些种群极易遭受威胁,应以建立自然保护点的方式加强对保护区外种群的就地保护。有些经济药材植物极易遭受人为破坏,即使在保护区内,也遭到偷采偷挖,如人参、杜仲、天麻等植物,对此,需要采取特别的保护措施。此外,以往的植物就地保护比较偏重于大型木本植物,常常忽视对草本及灌木植物的保护,而草本植物往往因生活强度弱,对环境改变特别敏感,常因人类影响而更易走向灭绝。在今后的保护区发展规划中,应注意这些方面。

3.2 野生动物的就地保护

在284个野生生物类保护区中,有214个为野生动物类型,面积1800.l万hm2。其中:——保护陆栖哺乳动物的代表性保护区有:保护大熊猫的四川卧龙、唐家河,甘肃白水江、陕西佛坪等16个保护区;保护金丝猴的陕西周至、西藏芒康等保护区;保护东北虎的黑龙江七星粒子保护区;保护亚洲象的云南南滚河保护区;保护长臂猿的海南坝王岭保护区;以及陕西牛背梁羚牛保护区,海南大田坡鹿保护区等。

——保护水生哺乳动物的代表性保护区有:湖北长江新螺段和天鹅洲两白暨豚保护区;广西合浦儒艮保护区;新疆布尔根河狸保护区;辽宁大连斑海豹保护区等。

——保护以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代表性保护区有:浙江尹家边扬子鳄保护区;广东惠东海龟保护区;新疆霍城四爪陆龟保护区;江西潦河大鲵保护区;辽宁蛇岛保护区等。

——保护珍禽及候鸟的代表性保护区有: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辽宁双台河口、江苏盐城、西藏申扎、云南会泽、甘肃尕海等鹤类保护区;山西运城、山东荣城、新疆巴音布鲁克等天鹅保护区;山西庞泉沟、芦芽山等褐马鸡保护区;陕西洋县朱鹮保护区;江西鄱阳湖、青海青海湖鸟岛、内蒙古达里诺尔、甘肃苏干湖等侯鸟保护区。

——保护珍稀鱼类和其它珍贵水产资源的代表性保护区有:黑龙江呼玛河、逊别拉河保护区;福建宫井洋大黄鱼、长乐海蚌保护区;辽宁三山岛海珍品保护区;广东海康白蝶贝和海南临高白蝶贝保护区;等等。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就地保护已取得很大成就。但仍有相当数量的野生动物种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之中,如华南虎、东北虎、白颊长臂猿、白掌长臂猿、朱鹮、赤鹤等种群数量均在100只以下。而且以往的保护主要集中在珍稀濒危动物种,而忽略了一些常见野生动物种的保护,继而使这些种类也走向濒危,如黄羊、狼、黑熊等。另外,以往的保护偏重于脊椎动物,特别是大型哺乳动物,而忽视了无脊椎动物,如昆虫、贝类的保护。对水生动物的保护也重视不够,这些物种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重视。

4. 中国遗传资源的就地保护

遗传资源是指驯化家畜动物、栽培作物的品种资源及其野生亲缘种。我国农业历史悠久,遗传资源极其丰富。随着外来品种的引进、推广和高产品种的种子专业化生产,使家畜和作物的遗传多样性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国特有的一些地方性古老、土著品种已逐渐消失。随着自然生境的不断缩小,一批农作物野生亲缘种正遭受生存威胁,有些已经消失。这些野生亲缘种对改良作物品质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应当得到有效的就地保护。在我国已建的自然保护区中,以遗传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不多,主要有:保护栽培果树野生亲缘种的新疆巩留野核桃保护区、塔域巴旦杏保护区等;保护野生花卉资源的湖北保康野生腊梅保护区、黑龙江老山头荷花保护区等;保护淡水鱼类种质资源的江西鄱阳湖鲤鲫鱼产卵地保护区等。遗传资源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国际社会的日益关注。中国是世界作物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据统计,在我国栽培的600多种作物中有237种起源于本国。而我国在遗传资源就地保护方面差距较大,甚至尚未起步,很多工作有待于开展。例如,我国是水稻的起源地之一,分布有3种野生稻,但至今尚未建立野生稻生境自然保护区,随着农业开发,野生稻生境将日益缩小,不久将会消失,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国际性关注的热点,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中,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关健内容,涉及到国家的利益。因此,加强遗传资源的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问题,应给予特别的重视,在自然保护区规划中,应十分重视遗传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力争多建立一些保护区。

5. 结 语

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已取得很大成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距离。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生效和实施,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之一。我国政府已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列为90年代和21世纪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制定并公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也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列为重点项目。为了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国家计委已委托国家环保局编制《1994 - 205O年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该规划目标在2000年,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国土面积10%;到 2050年达国土面积l5%。然而,真正实现此项宏伟目标还须付诸十分艰巨的努力。

参 考 文 献

WRI et al. World Resources (1994-1995),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Oxford,1994.

国家环保局.《1993年全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中国环境报,l994年6月4日.

薛达元,蒋明康.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标准的研究.中国环境科学,1994,14(4):246-251

陈灵芝主编.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椣肿醇捌浔;ざ圆撸本嚎蒲С霭嫔纾?993

第3篇:生物多样性研究范文

摘 要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该自然保护区东面与贡山县的茨开、捧打、丙中洛乡相连,西至独龙江与缅甸接壤,北与接壤,南与福贡县毗邻,为目前云南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地域辽阔,自然地理位置特殊,分布着各种珍稀动植物和特有的原始森林植被类型,生态系统独特,具有很高的自然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本文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为研究对象,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促进云南高黎贡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关键词 高黎贡山地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资源管理体系

一、高黎贡山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高黎贡山素来享有“世界基因宝库”、“自然博物馆”的美誉,分布于怒江以西,与怒山山脉夹峙形成世界闻名的第二大峡谷――怒江大峡谷。由于地形复杂,海拔高差较大,气候变化多样,使得这里生存着种类繁多的奇花异木和珍稀动物,有人说,高黎贡山就象一个双面书架,由上而下清清楚楚地陈列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生物种类,具有丰富全面的物种多样性,其生物多样性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众多的自然保护区中被优先重点保护。高黎贡山1958年就被规划为自然保护区,1986年国务院更将其认定为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高黎贡山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列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A级保护区。1997年,中国“人与生物圈”组织将其认定为生物圈保护要意义的A级保护区。1997年,中国“人与生物圈”组织将其认定为生物圈保护区。1998年,云南省政府将其确定为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及野生动物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温(暖) 性针叶林、簇生竹林,以亚高山温凉、寒、温性针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垂直景观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的保护对象。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拥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凉温带、亚寒带及寒带七个类型后气候区,几乎包含了云南不同水热状况的气候区,同时还是云南雨量最富裕地区和云、雾、雨日最多的地段。目前已知的种子植物有163科764 属2686种;哺乳动物有8目25科74属192种;鸟类有269种;昆虫1690种, 隶属20目167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红花木莲、光叶珙桐4种;二级保护物种有胡黄连、冬虫夏草、桫椤(树蕨) 、松茸、贡山三尖杉、福建柏、油麦吊云杉、云南榧木、秃杉、领春木、凹叶厚朴、水青树、董棕、胡黄连等15种。扭角羚、赤斑羚、戴帽叶猴等列入国家重点Ⅰ类保护动物的有18种、Ⅱ类保护动物44种。该保护区内特有种极为丰富,植物中有着贡山三尖杉、贡山木姜子、独龙江木姜子、常春木、独龙五叶参、贡山秋海棠、贡山竹、贡山杜鹃等239种特有种,隶属103科14属。特有野生动物种有白眉长臂猿、赤斑羚、贡山麂、怒江裂腹鱼、三尾褐凤蝶、棕尾虹雉等17种,是中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动植物基因库”和具有野生动植物多样性最关键地区之一。该区内分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高差殊异的垂直景观、丰富多彩的生物群落,为我国目前常绿阔叶林保存最完整、森林组合最丰富、结构和功能最稳定的地区之一。高黎贡山地区还生长繁衍着汉、傣、僳傈、回、白、苗、彝、壮、怒等13个民族,这些民族世代开发和利用着高黎贡山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并且形成了大量的传统知识。

二、高黎贡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分析

1.缺少专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虽然云南省已经颁布了一些有关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例如《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云南省森林条例》、《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管理暂行规定》、《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云南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细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公布了《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云南省珍稀保护动物名录》、《云南省珍贵树种名录(第一批)》等一批名录等,对生物资源的收集、保存、交换和开发利用方面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现有的生物资源管理规定内容很不完善,也不具体,尤其是在生物遗传资源的取得、惠益分享和专利制度方面基本上是空白,使很多想通过合法途径获取生物遗传资源的外国公司感到无所适从,而有些外国公司却通过合作研究或共同建立数据库等方式,无偿窃取遗传资源。

2.生物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或存在漏洞。生物资源管理部门分工不明确,缺乏有效监督,缺乏统一牵头的主管部门,没有生物遗传资源输入、输出的专门管理机构,没有统一的法定程序和渠道,造成输入、输出渠道混乱不堪的局面。由于制度和管理不善,而国际间又缺少关于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的统一制度,导致了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遗传资源大量流失,发达国家的机构及个人通过考察、索取、合作研究,甚至走私、掠夺等手段从该自然保护区攫取了一些生物遗传资源,而没有给拥有生物遗传资源的当地居民和社区群体任何的利益回报。没有明确的国家级、省级及地区级的牵头主管部门及专门管理机构,政出多头,各部门缺乏有机配合。

3.是过度开发利用,非法的贸易及走私,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在高黎贡山地区,由于长期的盲目的开发和垦荒,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的生物遗传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分布区日益缩小,遗传资源急剧消失。另外,非法的贸易及走私,使一些不法之徒为了巨额的非法利益而铤而走险。据保山市森林公安局介绍,20多年以来,森林公安们为保护国家的森林资源安全,维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不受侵害一直在努力。据统计,保山市森林公安共查获各类案件24688起,共收缴野生动物18698只,蛇类22460公斤,野生动植物制品14680多公斤,毛皮2478张;还收缴孟加拉虎皮23张,金钱豹皮37张,象牙20多只,象牙床2副,桫椤380多株,野生石斛3000多公斤,红豆杉树皮1000多公斤,共为国家、集体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有力地打击了各种破坏森林资源及其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执法部门--森林公安困难重重。

森林公安在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中存在以下问题:(1)警力不足。保山市森林公安局的民警们,人均管辖森林面积14万亩,有的分局甚至人均管辖森林面积达到40万亩,警力的严重不足,导致野生动植物走私泛滥,流失严重。(2)资金缺乏。高黎贡山地区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造成对保护区的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缺乏必要的资金。首先,保护资金的来源渠道较为单一,目前主要是政府投入。国家虽有一定的资助,但是用于发展和维护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还存在很大的缺口,直接影响了原著居民对当地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的积极性。其次,国家拨付的专项资金在下拨环节“跑、冒、滴、漏”,很难得到落实。(3)执法环境复杂化,法制建设薄弱。为了更好地对高黎贡山地区的生物遗传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必要的。

三、高黎贡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建议

1.加大云南地方立法建设,完善高黎贡山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由于我国现行的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不能有效保护云南省的生物遗传资源,也不能适应国际规则以及国际社会和国家间生物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的需要,再加之云南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在保护生物遗传资源任务坚巨的今天,在认真执行关于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的国家宪法、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还应该加大地方生物遗传资源的立法,以完善云南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

2.建立综合管理、协调分工的生物多样性管理体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构建时必须解决现有的保护部门管理不统一、管理混乱的局面,应建立相应的配套机构,形成以专门机构为主导,多部门联合工作,中央到地方统一行动的管理机构体系,应对现有的关于管理部门的规定重新整合,查缺补漏,解决目前管理部门实践中管理和操作的弊端,实现真正有效的管理。

3.加强和落实高黎贡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补偿制度。生物多样保护的国家补偿制度,主要是为了该地区更好地保护生物资源,当保护与开发矛盾时,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付出代价的地区可以获得国家补偿的制度。生物多样保护的国家补偿应该坚持保护优先,对于国家补偿款的使用也应该给予一定的限制,保证补偿款项真正用于生物遗传资源的实际保护工作中,应该本着损失与补偿对应的原则,谁的利益受损就补偿谁。生物多样保护的国家补偿资源的国家补偿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首先是货币方式,这是一种最为简单易行的方式。国家可以专门拨款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补偿,专款专用;其次是技术补偿方式,可以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受损的地区获得其他地区或者国外在技术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最后是知识产权方式,对于利用生物遗传资源所在地区的资源开发出来的科研成果,该地区有权分享。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起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积极性,也才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

4.建立生物物种资源出入境查验制度。生物物种资源流入外国,大多都是通过非正常的途径流出的,除外国人员和国外机构的非法搜集、走私、剽窃等之外,还包括邮寄、出境携带及对外研究合作带出等方式,可见,我国对于生物物种资源的出入境查验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我国大量物种资源外流,我国在关于生物物种资源出入境管理方面尚没有具体的法律规范,并且在查验的技术手段方面也存在缺陷,所以《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将生物物种资源出入境查验体系的建设列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强调要加强相关部门的进出境查验作用,确保做到对于出入境的生物物种资源进行全面查验,防止我国生物物种资源的外流,和尽量避免国外危险物种入侵给我国物种资源带来的损害,做到风险预防。云南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处于我国西南边陲,边界线长,很容易导致生物物种资源的外流,所以建立物种资源出入境查验制度是有很大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孙昊亮.西部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利益补偿.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第35卷第4期).

[2]王鑫海.中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个别流失及其法律对策.环境保护.2001.11:11-13.

[3]寸瑞红.高黎贡山生物圈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初探.西南林学院学报.2001(4).

[4]赵晓东.试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持续发展.林业经济.1999(1).

第4篇:生物多样性研究范文

关键词: 兰科植物 多样性 分布规律

兰科是有花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其种类数量仅次于菊科,是植物世界中的第二大家族,具估计全世界目前约有700多属,30000多种,遍布世界各地,其中热带地区数量较多,是兰科植物最主要的物种多样性中心。自达尔文时代起,兰科植物就一直是植物学家研究的最热门植物类型之一,因其不仅对研究植物区系地理和多样性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富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五指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海南中部,区内最高山海拔1867m,是海南最高的山,属典型热带雨林气候,湿热多雨,长年云雾萦绕,特别适合兰科植物生长,保护区内野生兰科资源极其丰富,是海南乃至中国野生兰科植物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为掌握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及海拔垂直分布概况,笔者进行了几年的实地调查,现将部分研究结果总结成文,希望为将来该地区的野生兰科植物保育工作提供决策或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1.研究样地概况

五指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海南岛中部,东经109°39′30″~109°47′50″,北纬18°49′20″~18°58′54″,属热带北缘;海拔250~1867m,区内地形地貌复杂,主要为中山和丘陵,其中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且悬崖峭壁,高山深涧,峰峦雄伟,主峰高达1867m,为海南岛最高山,分布有海南岛最典型、最齐全的热带山地森林,是海南省保留原始热带林面积最大,同时是野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2.样地设置和数据处理

本调查从保护区海拔700m的水满乡旅游风景区开始一直到海拔1867m的最高峰,海拔落差1167m,调查区域主要在五指山主体范围169平方公里的山地林中,属于五指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植被保存完好。

调查时,将该区域分成海拔高度为700m~850m、850m~1000m、1000m~1150m、1150m~1300m、1300m~1450m、1450m~1600m、1600m~1750m、1750m~1867m共8个连续的海拔梯度,各海拔段选择沿山体攀升的路径为样带,调查涉及路两侧各3m的不同坡向和坡度的各种生境,对海南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进行普查,每段海拔记录野生兰科植物的种类及种的多度。

3.结果和分析

3.1种类组成属、种的统计

经过对所采标本的整理鉴定、统计,海南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共有43属80种。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占海南省野生兰科植物总属数(77属)的55.84%,总种数(202种)的39.60%,表明五指山有丰富的野生兰科植物资源,是调查海南省野生兰科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见表1。

表1 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属种的统计

3.2属的组成与特点

3.2.1优势属

优势属以属内所含种数(≥4)的多少为排列依据,其顺序见表2。

表2 五指山的优势属及其种所占的比例

从表2可以看出,5个优势属共有28种,占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种的34.57%,另外含3种以上的中等属有石豆兰属4种、地宝兰属3种、斑叶兰属3种。以上8属所含种数占该区野生兰科植物总种数的46.91%,成为该地区野生兰科植物区系的主体。

3.2.2属组成的丰富性

从的属水平看:在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的43属中,仅为单型属分布的有27属,占该区总属数的62.79%;含2-3种的有11属,占总属数25.58%;4种以上的有8属占总属科数18.60%。这说明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在属的组成上是比较丰富的(见表3)。

表3 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属的大小统计

3.3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垂直分布规律

3.3.1各海拔段兰科植物属种的统计分析

8个海拔段兰科植物属种的分布概况见表4。

表4 8个海拔段兰科植物属种的统计

从表4可以看出,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沿海拔变化具有“单峰型”或“中间膨胀型”分布的特点,各海拔段兰科植物的属和种类分别有16,22,19,15,11,7,5,2属及20,30,29,24,12,9,7,2种;较少的野生兰科植物的种类出现在较低海拔段,随着海拔的升高,野生兰科植物种类也在增加,在850-1000m段达到最高,有22属及30种,海拔继续升高,种类反而减少,在最高海拔段,仅有野生兰科植物2属2种,海拔850m~1350m是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

4.讨论

4.1物种丰富度高

五指山地处海南岛中部,属热带雨林气候,是海南岛热带山地森林分布最集中、最齐全、也是最典型的地区,林中野生兰资源极其丰富,预测有近百种,此次调查共收集记录野生兰科植物43属80种,其中主要以热带类型为主,具体数字比例是热带分布属占收集记录总属的88.37%,热带种占收集记录总种数的91.25%,无论从属或种的情况看,均显示出该地区野生兰科植物种类的丰富性,而且以热带类型为主。从垂直分布情况看,中低海拔野生兰科植物分布最集中,80%以上种类出现在该地段,显示了极高的分布不平衡性,中低海拔地区是五指山兰科植物物种最丰富度地段。由此可见,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种类十分丰富,主要以热带类型为主,且分布不均衡。

4.2热带向亚热带过渡性强

地处热带地区,海南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顺理成章。一些典型热带属,如毛兰属、石斛属、万带兰属和钗子股属等,本次调查均有发现。但作为海南岛最高的山,五指山亦具有一定的山地特征,主要体现在温湿度垂直变化明显,特别是高海拔地段,气温较低,为一些适合北温带生长的兰科植物种类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如绶草属、槽舌兰属等,亦有在本区分布;海拔850m为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区系垂直分布的分界,是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由热带向亚热带成分过渡的分界线。

参考文献:

[1]杨增宏,张启泰,冯志丹,等.兰花―中国兰科植物集锦[M].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3,8.

[2]Dressler R L. Phylogeny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Orchid Family[M].Cambridge:Cambridge Press, 1993.

[3]黄三祥,张,赵秀海.山西太岳山油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9,29( 3) : 269-273.

[4]郎楷永.兰科植物区系中一些有意义属的地理分布格局的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1994,32(4): 328-339.

[5]罗毅波,贾建生,王春玲.中国兰科植物保育的现状和展望[J].生物多样性,2003,11(1): 70-77.

[6]YuW G(余文刚), Luo Y B(罗毅波), Jin Z Q(金志强).Study on species diversity and priority area of wild orichids inHainan island [J]. J Plant Ecol(植物生态学报), 2006, 30(6): 911-918. ( in Chinese).

[7]Zhang YW(张玉武),Yu LF(喻理飞). 2009. Preliminary studieson the ecological features of native orchids in the Fanjing Moun-tain Biosphere Reserve,Guizhou,China(贵州梵净山生物圈保护区原生兰科植物生态特征初步研究)[J].J Mt Agric Bio(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8(4):288-293.

[8]LIU Guang-Fu (刘广福),ZANGRun-Guo (臧润国),DING Yi (丁易),WANGWen-Yi (王文毅),LI Ru-Cai (李儒财),CHEN Shao-Wei (陈少伟),ZHOU Zhao-Li (周照丽).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epiphytic orchids in different types of old-growth tropical forestsin Bawang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Hainan Island China [J].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植物生态学报),2010,34(4):396-408.

第5篇:生物多样性研究范文

参与生物多样性管理:一个企业无法回避的新课题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很多国家已经将生物多样性提升到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国际社会也将生物多样性退化与气候变化一起列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在这种大形势下,无论是从企业的社会责任,还是从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角度,生物多样性都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了。

事实上,国际社会很早就意识到了企业与生物多样性的密切关系,并在近年来纷纷采取行动,推动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1992年生效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在其第十条第五款中规定,所有缔约方都应该尽可能鼓励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以探索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第十六条第四款规定,各缔约方应该采取法律、行政与政策措施促进私营部门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技术转让过程中。《联合国2020生物多样性目标》(《爱知目标》)中,将企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战略目标一(通过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到政府和社会中,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成因)中的四个具体目标都与企业参与直接相关,第四个目标则直接确定为“企业和全社会的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2010年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 26000中,明确将生物多样性列入了环境责任议题之中,要求各种组织能够通过采取相关行动而对社会更为负责任,包括评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评估、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等,具体涉及到野生动物保护、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栖息地恢复等当今生物多样性的热点问题。全球报告倡议组织2011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3.1版)》中,也有多款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其中的“企业经营方式、产品和服务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即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将是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管理的重点。

生物多样性正在不知不觉地影响所有的企业、行业和领域。一个现代企业,不管表面上是不是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作为生产原料,或者是否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直接影响,都无法回避生物多样性问题。这是因为,首先,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资源,所有企业都会受到战略资源的影响,同时也有保护它的责任与义务,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所有企业来说都责无旁贷。第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包括物质与环境,如果人类失去了生存的条件,企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第三,良好的生态系统是维护一个地区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保障。如果生态系统失去了服务功能,直接依赖这些服务功能的企业将首先受到影响,其他企业也会失去发展的空间。第四,每个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都离不开生物多样性,比如公司使用的纸张、办公用的桌椅、饮用的水源、员工的食物和服饰都直接来自生物多样性或生物多样性的服务。还有一点,那就是涉外企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随着我国在海外投资的增加,生物多样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果涉外企业忽视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小则影响到企业与当地的关系和生存及发展,大则影响到国家的形象。为了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涉外企业必须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到国际上认可的高度。

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由于生物多样性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其进入企业视角的时间更短,所以无论是从企业直接参与生物多样性实践来看,还是从国际组织、政府和社团协会等相关方促进和服务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来看,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总体上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一些先锋企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参与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一些国际组织、政府、社团、协会、专家学者等对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这些探索和尝试包括为企业参与提出或制定所需的规划、指南、方法、工具、倡议、公益活动、环评、管理技术等。这些有益的探索尝试为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参与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国内,国务院2010年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在其“优先行动6-减少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中,将“工矿企业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恢复”列为今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行动之一。在《社会责任指南》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在涉及生物多样性问题方面,也是基本采纳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 26000中关于组织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表述。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出版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2.0》,纳入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指标,引导企业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关注。2008年出版的《如何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将生物多样性作为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重要的内容,探索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到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其中明确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生物多样性指标,如栖息地恢复、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影响等。另外,国内还有一些学者开始探索评估企业经营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贡献。

近些年来,我国的一些企业也开展了参与生物多样性的实际行动。2004年9月,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植物园委员会、北京植物园联合发起,北京数家地产界知名企业参与的“保护植物资源公益活动”在北京植物园举行,开启了我国房地产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模式。2014年6月,《WTO经济导刊》联合多家企业、专业组织同步发起新的倡议议题,了包括生物多样性在内的多项“金蜜蜂2020社会责任倡议”。2013年11月,以“企业与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举办。还有其他一些企业已经或正在积极进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尝试。

同样,在国际上也有很多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案例。例如,2007年,在德国波茨坦召开的G8+5环境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一项关于开展生物多样性损失经济学全球研究的提议。为了回应这项提议,德国和欧盟委员会发起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经济学(TEEB)行动倡议。倡议一提出,立即得到了联合国的支持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目前,TEEB通过其出版的五个方面的报告(D0-D4)向国际社会进展与成果,其中《D3―企业风险、机遇和度量报告》就是专门针对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的报告。

2006年,国际采矿及金属委员会开发了《采矿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操作指南》。200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开发了“生物多样性:我的酒店在行动指南”。农业企业代表针对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新挑战,向国际商会(ICC)特别工作组提出了他们的观点,并由该商会提交给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16届年会(2008),发表了一系列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的论文。2008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与美国的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联合了《企业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试图从经济上将企业与生物多样性联系起来。

欧盟一直在积极推动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为了保护蜜蜂,欧盟委员会修订了可尼丁、噻虫嗪、氟虫腈和吡虫啉4种杀虫剂的使用条件。2014年4月,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召开企业与生物多样性电话会议,讨论企业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问题和参会企业在生物多样性问题上的战略等。

一些国家在法律和政策方面鼓励企业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美国新近修订的雷斯法案(Lacey Act),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推进减排,鼓励国内外木材加工企业严格履行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澳大利亚已经将生物多样性管理列为矿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最优计划的主题之一。

除了国际组织和国家层面的行动外,一些中外企业也已经开始了行动。斯道拉・恩索是世界上知名的生产纸和纸板的公司,目前持有或管理着遍及芬兰、瑞典、巴西、俄罗斯和中国超过百万公顷的森林。企业正在研究促进管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新方法,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在这些国家得以顺利实施。富士施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所有纸张供应商制定了新的采购规定,提高纸张供应商门槛。一些发达国家的医药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中纳入了企业在获取最大化利益的同时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杜邦公司2008-2011年支持开展“杜邦杯”环保摄影展,其中,2010年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与扶贫”。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展览内容包括“中国行动”、“公众参与”、“走向和谐”。中国五矿在老挝Sepon矿山社会责任中,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从环评到项目运行,都将生物多样性(栖息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不仅为企业赢得了赞誉,也为我国涉外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他诸如南京地铁规划为了保护绿化树种,决定“绕道”而行,河南新郑一家企业为了保护已经在工地上筑巢的燕子,决定暂缓工期。小磨高速公路在修建时,给古树“让路”等等。这些企业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中,有的是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的则增加了额外的投资或给企业带来损失,但他们仍然选择了保护生物多样性。

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

虽然正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的生物多样性知识、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意识、参与力度和参与方法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全面推动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制约因素,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一些。

缺少生物多样性知识。缺少生物多样性知识是制约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多样性作为一个跨学科、而且仍然处在发展中的新兴领域,对大多人来说还都存在着理解和操作上的困难,甚至包括了部分从事生物生多样性相关工作的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缺少生物多样性知识也成为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的首要制约因素。

企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还有待加强。根据对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调查分析,只有21%的报告以不同方式提出了生物多样性议题(名词)。其中仅有8%的报告将生物多样性列为了报告议题,甚至有部分企业认为他们和生物多样性没有关系。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不强,还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对于一些以生物多样性资源为原料的企业来说,如生物制药、化妆品、生物原材料加工等企业,在其企业战略中很少考虑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一些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企业,如采矿、水电、土地开发等企业,在工程设计、施工、投产使用过程中,也较少将生物多样性作为一个主要因素来考虑。

企业参与力度有待加强。目前,总体来说,生物多样性尚未进入企业的主流。虽然有部分企业已经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但与国外企业相比,还远远不够。据问卷调查的结果:72%的政府官员反映他们的部门会评估大型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而只有20%的企业员工认为自己的单位会这样做。值得注意的是,有接近一半的企业员工不知道企业是否有这方面的评估。而只有5%的企业员工认为他们的公司这样做,而高达47%的企业员工反映他们公司从未宣传过这方面的信息。

缺少有效的参与方法。笔者在过去几年中,参加过一些企业与生多样性方面的会议或相关活动,在这些场合下,往往都会有很多企业直接表达他们已经知道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同时表达了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愿望,但苦于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和途径去参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缺少指导和引导应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据《WTO经济导刊》与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于2013年共同组织开展的公众生物多样性意识的全国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都披露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信息。然而,对于众多不同的行业领域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经验以及标准尚存在明显的不足。

政府缺少相关的引导和鼓励政策。从国家层面来说,目前尚缺少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活动的相关政策、标准、规范、方法以及鼓励和惩罚措施。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参与属于商业行为,政府无法对这些行为进行干预,但各级政府的生物多样性负责部门完全可以从政策和技术方面为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和鼓励措施。如加强生物多样性指标在环评中的权重、组织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出台激励措施和机制、制定有利于企业参与的相关政策等。

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的路径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或可参考以下途径、方法以及相关促进措施。

提高企业自身的生物多样性知识。为了应对新的形势和要求,企业应首先提升自身的生物多样性知识水平,这些知识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内涵、价值、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理念、与企业的关系等。具体操作方法包括:企业可以聘请生物多样性专家为职工开展专题讲座、企业组织职工开展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生物多样性摄影比赛、组织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旅行或参观等。

参与社会的公益宣传。企业可以与专业机构合作,参与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具体操作方法包括:支持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公益广告(如电视、电台、广播、报纸、网络等)、在企业内部广泛张贴宣传海报等。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增加生物多样性内容。无论企业是否直接与生物多样性相关,都应该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考虑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特别是对生物多样性依赖较大和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最好是生物多样性独立成章,包括企业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影响、所开展的工作以及效果等。

建立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制度。企业,尤其是一些依赖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企业或对生物多样性具有较大影响的企业,如一些生物资源加工企业、包括生物制药、木材与林产品加工、化妆品等企业,以及一些工矿和水电企业等,可以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与方法、评估指标等,建立起企业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制度。通过信息披露制度,公示、公开企业有关的生物多样性的信息,包括对生物资源的消费、保护行动、可持续利用措施、经营状况等信息和资料,向社会公开或公告,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建立生物多样性技术支撑机构。为了确保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能够沿正确的轨道前进,企业,尤其是那些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的企业应该聘请生物多样性专家,组建生物多样性专家技术支撑机构,企业一旦遇到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技术问题,可邀请该专家组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合理解决的途径。

增加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绩效考核指标。企业可以邀请生物多样性专家开发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绩效考核指标,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和主要相关责任人增加生物多样性考核指标,对其业绩进行考核。

做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三同时”。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6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这些要求,同样适用于企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标识。如果一个企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或可持续利用方面做得比较好,可以为自己的产品贴上生物多样性保护标识,如“生物多样性友好产品”、“生物多样性保护先进企业”等。为了使标识具有法律效力,企业应请求行业协会或政府主管部门开发相关的标准和评估体系。

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园区。企业可以在施工现场、总部或者野外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尤其是一些采矿、水电、大型路桥等设施附近,建立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廊道,在确保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同时,作为企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教育、宣传基地。

参与生物多样性补偿。企业可以通过加入一些现有的生物多样性补偿基金,参与生物多样性补偿。比如上下游之间的生物多样性补偿、冲突补偿、生物多样性惠益分享、生物多样性资源有偿使用等。企业既可以自己建立补偿基金,也可以参与到现有基金中。目前已经有些企业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

第6篇:生物多样性研究范文

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

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三、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四、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五、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六、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的影响

七、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八、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发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2、人们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第7篇:生物多样性研究范文

大家上午好!

*月的*,阳光明媚,百花争艳。今天,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外嘉宾聚集一堂,隆重纪念2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我代表国家环保总局向出席会议的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一方面,气候变化会造成生物栖息地的退化与消失,改变物种的分布;另一方面,生物多样性减少也会影响到局部的气候变化。目前,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事实,确定“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这个主题,就是要唤醒公众对两者关系的关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降低气候变化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体系;建立完善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协调机制和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各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规划,各有关部门还以此为依据,制定和实施了各相应领域的专项保护计划,如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农业动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等七大体系建设,在林业方面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六大工程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相关规划和政策中已开始考虑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因素,防止由于资源和土地过度利用对气候变化及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

总之,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规划,实施就地和迁地保护,开展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措施,*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缓解。以自然保护区为例,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95个,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相对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这些自然保护区使我国75%的陆地生态系统、88%的野生动物、65%的高等植物和绝大多数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都得到有效保护。

尽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日益对*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目前,*环境保护正面临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机遇,进入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要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进一步深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律的认识,把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要求落实为具体的政策措施,推动20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实现,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强化生态保护统一监管,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一、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秩序,推进形成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其中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载体就是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现有17个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这些关键地区绝大多数分布在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内,要通过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到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格局中,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要依法禁止建设产生污染和破坏的项目,其他建设项目在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时要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为重要内容,并落实相应的保护措施,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政府投入,在这些地区优先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在生态省、市、县建设过程中,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加强城市和农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

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能力建设

19*年*颁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并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成效,随着时间的推移,*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原《行动计划》中有关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的现状数据和信息需要更新和重新评估,有关优先行动和项目需要作相应调整。目前,我们联合《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协调组成员单位已经启动了行动计划的修订工作。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将突出生物多样性中长期保护战略目标与任务,制定优先行动和项目,同时将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能力建设,通过重点完善“法规制度、技术支撑和管理服务”三个体系,提升“组织协调、政策研究、行政执法和国际交流”四种能力,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薄弱环节,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通过资金投入,强化预警监督,建立完善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加强科学研究,大力扶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技术的研发;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到各级政府经济发展规划中,提高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整体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作为发展*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理念、经验和技术;也愿意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20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实现,发挥*负责任大国的建设性作用。近年来,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协助下,在各部委的积极参与下,*在环境领域,特别是在生物多样性领域,与很多国家开展了密切而广泛的合作。其中*和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就是一个典范。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自去年5月22日正式启动以来,围绕我国生物多样性领域的重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今天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地方示范项目将在这里举行签字仪式,这标志着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我相信,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推动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

生物多样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有很多志愿者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政府要积极支持和倡导,最大程度地发挥志愿者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离不开公众的参与,青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力军,结合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环保总局和团中央、教育部将共同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益活动方案征集”活动,此次活动面向青年、面向社区、面向农村,目的是使更多的人意识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资源、是维护国际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在此,我呼吁,让我们大家,让每一个人,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来。保护支撑我们生存、美化我们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第8篇:生物多样性研究范文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重要性;人类;启示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体现

没有生物多样性,就不会感受到来自树林的绿意、海洋的蔚蓝,当然,也不会有空气、食物和水。

生物多样性就像一个超级市场。我们所吃的所有食物都属于它。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货物”越来越少。例如,在印尼,超过1500种稻米已经在过去的15年里灭绝了。而且,在世界范围内,474种家禽已变得稀少,617种自1892年起已濒临灭绝。仅在欧洲,11000种高等植物中的2400种已处于危险之中。可以说现在是继65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最大的生物生存危机。也许,将来美丽的大自然风景将只会出现在画布上。

二、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其实大自然是一个仁慈的“人”,她在每时每刻都给予我们健康和美丽。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依赖自然环境去恢复我们的健康。多少年来,人们从自然世界中寻找着疗法。植物为现代医学研究出新型药物提供原料。特别是青霉素的诞生,挽救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报道说专家们在太平洋紫杉树和马达加斯加长春花中发现了用于治疗癌症的植物成分,也许有一天我们能发现可以治疗艾滋病、白血病的成分。

然而,正是由于它的魅力,来自人类的威胁也就越来越多:对食物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不断增加的需求;缺乏对生物多样性的经济利益进行鉴别;收集大量的珍稀动物做标本等等。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们减少生物的多样性,就肯定会减弱未来大自然抵御威胁的能力。

三、生物多样性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生物多样性给了我们太多,也忍耐了太多。最近几年到处都发生着奇怪的事情:珊瑚礁突然大批死亡,大型山体滑坡塌倒的泥石流,不寻常的倾盆大雨,一些地区的持续干旱。这其实就是来自大自然的惩罚。无论人类怎样预防,它都会缠绕着我们。毕竟生物多样性问题并不仅仅关系到那些生活在污染区、辐射区附近的人们。

也许,不久的将来,生物多样性的美丽只能出现在画板上,到那时,人类的忏悔将会无济于事。

第9篇:生物多样性研究范文

首先要明确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各国学者对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有不同的说法,这里引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在1995年发表的《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GBA)中给出的定义,即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二、我国生物多样性问题的经济因素分析

1、由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共产品性质及其外部效应等原因,造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各级主体收益的不一致,进而造成其有效供给不足。

Pigou提出,经济的外部效应是一产品或者行为施加给社会某些成本或效益,而这些成本或效益不能在该产品市场上得到反映。生物多样性所包含的大量生态效益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性质,会产生相当的外部效应。为分析的简单起见,假定国际、社会、个人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相同的边际成本,显然,由于生态效益的公共产品性质和外部效应的存在,国际、社会、个人三者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考虑下图:

显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全球的边际效用大于国家,国家的边际效用大于个人。因此形成三个不同水平的均衡点:个人均衡A点,社会均衡B点,国际均衡C点,显然国际均衡C点的保护数量是最高的,个人均衡保护量是最低的。从社会看,如果要求个人增加保护数量达到社会均衡数量Q2,显然在Q2上个人边际成本P2大于边际效用E点,因此,社会应当对个人提供至少曲边ΔABE大小的经济补偿,使个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外部效应内部化,这样个人达到社会保护量Q2才在经济上具有可能性。同理,国际社会必须对一国提供至少ΔBCD的经济补偿,这个国家才有相应的激励把保护量提高到全球水平Q3。

2、由于经济体制和观念等原因,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未能完全体现在经济系统中。

生物多样性具有多种经济价值,而其中除了有明确市场价格的直接使用价值外,其他大量经济价值很难以精确的市场价格加以衡量。而由于计划经济和观念上的影响我们长期没有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出来。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区域主体保护和利用的成本和收益不一致,经济利益分配不合理。

从区域主体看,显然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西部与东部都存在生态保护收益的不一致。上游地区、西部地区损害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环境可获得短期经济利益,而造成的负的外部效应大部分不由他们自己承担,而转移到下游和东部。而如果要求上游地区、西部地区放弃短期经济利益保护生态环境,虽然对下游和东部地区产生较大的正外部效应,但是他们自己并没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因此他们没有激励来保护生态环境,1998年的大洪水就是其长期发展造成的严重后果。

三、几点经济对策

1、建立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协调各级保护主体的收益,使保护主体行为的外部效应内部化。具体来说,我国应当以《生物多样性公约》为依托,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上现有的“生物多样性基金”。“生物多样性基金”可以在经济上对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行一定的补偿,同时此基金还可以促进相关机构在生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的投资。

2、引进绿色GDP概念,建立能反映生态资源成本和生态质量的新的核算体系和市场制度,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合理利用。现有的GDP核算体系一方面掩盖了单一的经济增长引发的生态破坏对人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损害,另一方面,它没有将生态资源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损耗纳入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