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范文

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

第1篇: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范文

一、背景

乡村旅游是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与乡村自然资源相互作用催生而出的,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2014年乡村旅游收入为3200亿元,游客数已达12亿人次,占到全部游客量的30%。智慧旅游可理解为通过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对旅游信息进行“智慧化”的利用,做出智慧化的决策,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业态。“智慧旅游”掀起建设的热潮为智慧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二、徐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徐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徐州市坚持政策保障、重点规划、集聚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1年至2015年,徐州市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达68亿元,直接带动就业人数3万人次,间接带动就业人数15万人次。徐州积极推进旅游与农乡自然的融合,依托苏北特有的田园风光、民风民俗,打造了采摘观光游、农事体验游、乡村民俗特色游等精品线路,开发一批自身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截至2016年7月,徐州市共有全国(省级)景观特色名镇12个,省级星级乡村旅游点105个,数量居江苏省第一,例举部分徐州乡村旅游资源如表1所示。

以徐州铜山和贾汪为例,铜山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的基础上,建立多个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将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景区建设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基地。贾汪区坚持“生态立区,旅游兴区,建设淮海经济区休闲慢城”的战略目标,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贾汪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围绕大洞山、潘安湖、督公湖“一山两湖”,精心规划建设。

(二)徐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服务设施现代化水平低

旅游服务设施是影响游客对本次旅游是否满意的关键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游客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对乡村旅游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老旧的旅游设施设备无法满足城市游客的需要。城市居民外出旅游时,有支付宝付款的习惯,在安排行程时通过OTA对既定的乡村旅游企业进行预定消费,然而徐州很少有乡村旅游企业入驻携程、同程等热门OTA。只有少数乡村旅游企业能够为游客提供无线网络服务,游客消费结账时,只有极少数支持支付宝付款,为游客带来不便。

2.旅游部门管理效率低

目前徐州乡村旅游部门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利用较少,导致旅游管理部门对乡村旅游产业的管理效率不高。徐州乡村的现代科学技术应用较少,没有形成完整的监督管理信息网络,旅游企业出现虚假的旅游资源信息和服务信息难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给监督管理造成困难。发生突况无法快速准确地上传上级和接收上级下发的指令。落后的信息管理系统也难以有效地进行数据的整合、收集,给进一步分析数据造成了阻碍。

3.市场占有率低

2015年全国休闲旅游和乡村农业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而徐州2015年全年的乡村旅游营业收入68亿元,仅占1.5%左右。虽然徐州星级乡村旅游点数量居江苏省第一,但是经济带动力不及苏南地区,许多乡村旅游景点档次偏低,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缺乏独树一帜的拳头产品和特色旅游精品。

三、徐州智慧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智慧乡村旅游服务系统

1.提升设施设备质量

设施设备包括两块,基础设施和现代科技设施。徐州智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应包含两部分,公共基础体系建设和娱乐享受建设。公共基础建设有水电气建设、通讯通信建设、公共安全建设;娱乐享受建设包括餐饮、娱乐设施建设。加强徐州乡村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大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快计算机及网络相关配套设备、通信线路等硬件建设,在徐州主要乡村景区、乡村路口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以信息资源数据库和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支撑,以乡村旅游智慧服务为核心,连接信息咨询平台、网上支付平台、和安全监测系统等,共同建立乡村旅游智慧服务系统。

2.提供电子信息服务

乡村智慧旅游服务可以为游客提供信息智能化的服务,乡村旅游公共信息咨询平台主要以徐州市乡村旅游咨询服务为核心,将乡村旅游社区游客服务中心、乡村酒店和乡村景区等乡村旅游产业构成咨询服务网络,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乡村旅游咨询服务,游客可以通过在线旅游手机应用主动查询乡村旅游信息,通过位于旅行社、居民社区、景区中的触摸屏等设备自助获取信息,在景区内游客可以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自助式导游讲解。

(二)打造乡村旅游智慧管理体系

1.打造数字监测监控系统

充分利用无线网络和现代技术对旅游数据进行监测和统计,可以提高行业管理效率和游客满意度。监控系统能帮助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发现旅游企业经营以及服务所出现的问题,实现对旅游行业的有效监管。数字监测监控系统不仅能帮助乡村旅游企I发现自身潜在的问题,还可以对空气污染、水污染等进行数据监控;为游客出行提供权威的参考数据,为政府、乡村旅游企业和游客构造一个良性互动平台。将公安消防、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与救援集合在整体中并通过数字监测监控统一指挥行动,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紧急救援及相关服务,使景区公共安全游客人身财产安全更有保障。

2.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大数据的有效获取对徐州智慧乡村旅游的建设十分重要,智慧旅游涉及到徐州旅游业相关行业和相关部门,其涉及面较广,对建立县域跨部门、跨行业的智慧旅游信息交流共享机制要求较高。在智慧旅游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的前提下,信息系统之间才能互联互通、信息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对乡村主要景区、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进行科学规划,精心打造,以统一的标准进行旅游资源数据的录入和梳理,并积极与徐州市、江苏省智慧旅游平台相对接,做到进一步升级。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智慧乡村旅游是一个全面综合复杂的系统,涉及多种现代科技工程,如云计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GIS采集等等,引进相关技术人才是徐州发展智慧乡村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徐州有数家本科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但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管理方向工作的比例较低,本科以上高学历旅游人才缺口较大。政府应对相关从事乡村旅游的高学历者提供相关福利政策吸引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外有关乡村旅游相关知识和先进技术,全面提高徐州乡村旅游人才素质和职业能力水平,打造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

(三)打造智慧乡村旅游营销平台

1.政府构建统一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已经融入到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旅游者选择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旅游产品的预定,旅游者可以通过手机应用预订酒店、景区门票、机票等。徐州市政府可以构建统一公共电商平台,通过政策优惠、品牌效应来引导徐州各乡村旅游企业,提供价格优惠、介绍特色线路、代销特色农产品、提供在线旅游咨询服务吸引旅游者。平台建成将会加强各乡村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系,扩大规模效益,形成具有独特徐州乡村旅游特色的一体化电商运营模式。

2.加大网络宣传力度

加强在新闻媒体、网络、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告投入,拓宽促销渠道,与腾讯、新浪等门户网站展开合作,开通徐州乡村旅游官方微博,推进微信等互动服务在乡村旅游营销中的应用,建立并通过徐州智慧乡村旅游互动营销平台,全面宣传徐州乡村旅游品牌特色和各种乡村旅游节事活动,突出核心资源,比如文化瑰宝“沛县武术”“彭祖养身术”,还有每年一度的“丰县梨花节”、“丰县红富士苹果节”。通过网络媒体丰富徐州乡村形象,扩大徐州乡村旅游的影响力。

四、结语

第2篇: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乡村管理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省会乡村中心城区”目标,坚持“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方针,以“争做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单位,建设文明环境”为主题,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广泛发动,集中力量对辖区环境实施全面综合整治,确保辖区环境得到明显提升,以畅通、洁净、有序的乡村面貌迎接第十一届全运会召开。

二、组织领导

围绕建委下达的环境综合整治的管理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中心任务和区委、区政府的有关工作部署。街道办事处城管委将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继续坚持年良好的工作作风,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加大管理力度,以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顺利开展,努力完成环境卫生提升年的各项任务。

三、年的工作计划

(一)制定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实施方案及奖惩方法

对重点路段和地区进行“定人、定岗、定责任”做到责任到人、考核到人”严格奖惩,确定年为环境提升年;实行领导干部检查环境卫生巡查制;制定环境综合整治规范;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路段责任制。制定检查方法及奖惩措施,努力提高乡村管理效能和水平。

(二)开展“无保洁盲区、无垃圾死角、无视觉污染社区居委会”和“无保洁盲区、无垃圾死角、无视觉污染街道办事处”创建活动

辖区将积极开展“无保洁盲区、无垃圾死角社区居委会”和“无保洁盲区、无垃圾死角街道办事处”创建活动,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乡村环境卫生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提高环境卫生工作水平,使辖区环境面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和配合机制

辖区各社区成立环境卫生义务监督员队伍,拓宽公众参与乡村管理的渠道。及时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把群众的智慧运用到乡村管理之中。让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管理的决策,达到群防群治的目的唤起群众参与乡村管理的热情,主动关心和参与乡村管理。

(四)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

坚决有力地规范清理“八乱”现象。此基础上,大力开展市区道路综合整治。不时提高管理规范,实施精细化、长效化管理,开展示范达标路创建活动。大力整治非法乱涂贴行为,乱涂贴小广告清理工作列入社区保洁员工作职责,与清扫保洁工作一并考核,与个人工资待遇相挂钩。大力规范户外广告、阳篷雨披等沿街临时设施,对违法设置、设置不规范、新鲜破损等影响市容和存在平安隐患的户外广告进行全面整治,营造亮丽街景。大力整治违法违章建筑,继续抓好对重点道路和重点小区的整治,撤除道路两侧、小区周边、小区内部的乱搭乱建,同时与后期综合治理相结合,做好后期的环境美化和老城提升工作,使城区道路更加通畅,小区环境更加怡人。大力整治违规占道行为,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强化城管执法岗位目标责任制,切实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坚决取缔店外占道经营和流动经营行为。着力取缔无证洗车、修车店,规范其经营活动,杜绝违规占道修车、洗车及占道售车现象。继续坚持早、中、晚一日三次日常巡查,以常规、常态的方式加强对城市的日常监管,克服运动式管理的缺陷,实现长效管理的目标,进一步巩固环境综合整治效果。

(五)加大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力度

其余时间拣扫,保洁员继续坚持一天两普扫。保证全天在岗。做到无垃圾堆积过夜,无卫生死角。垃圾、粪便收集清运全面密闭化。要督促沿街门店业主搞好门前卫生,利用早晚人流量少时段组织门店业主冲洗地面。要落实社区、单位的卫生保洁制度及居民楼幢的垃圾收集清扫工作,提高二级环卫工作质量。做好道路洒水作业,对辖区道路进行一日两冲刷。严格按规定要求操作,力求达到路面无沙土、无扬尘、无积水。要结合重要节日和庆典活动,组织开展全市卫生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

(六)继续做好铁路沿线整治工作

对巴黎花园等已整治项目进行再完善、再提升,全力做好规范段综合整治工作。打造沿线环境整治新亮点。

(七)继续做好亮化工程管理工作

把亮化工程与特色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亮化工程建设力度。提升亮化的规模、档次和品位。加强对已建成亮化工程的管理,规范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亮化管理工作。做好亮化设施的管护工作,防止损坏和被盗,保证市区夜景正常亮化。

(八)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数字化乡村管理工作。

配备专人值守,继续配合区级乡村管理信息平台网络建设。成立应急处置队伍,实行数字化、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数字化乡村管理工作的认识,积极协调和解决好数字化乡村管理在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努力促进乡村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九)加强棚户区改造施工队伍(工地)管理

特别是平安施工及环境卫生问题,积极配合区旧城改造指挥部开展工作。加大对辖区在建工地的平安检查力度,敦促工地施工单位的平安维护工作,建立健全建筑工地平安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网络,实施监管联动,加大对违章工程的管理和执法力度,杜绝平安生产事故的发生。加强对施工工地围档、扬尘、撒漏的管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十)继续加大河道疏浚及城区防汛工作

请专业人员检查防汛排水现状并提出可行方案,对小区内地势低洼、下雨积水的地段进行实地勘察。对存在隐患的地方要重点圈治,保证井盖无失、下水道疏通、排水河道无淤积;对低洼地面、破损路面进行整修填补或积水疏导,保证汛期平安度过。

(十一)重视园林绿化和环境维护工作

建立扎实有效的防控体系;对现有的绿化植被加强维护颐养,继续抓好美国白蛾的消杀防治。搞好新建小区的绿化工作,实现绿化率达标;配合环保部门对热电厂的废弃排放进行监管检测,确保排放达标;同时加大对热电厂周边道路的喷洒力度,及时净化空气。

第3篇: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范文

建设公共服务体系

根据《北京市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体系三年建设指导意见》,2012-2014年,北京旅游将重点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即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旅游惠民便民志愿者服务体系、旅游知识普及与旅游责任教育体系、旅游环境保护和旅游好客环境体系、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的监管与评价指数体系、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建设规范及标准体系。

其实,北京旅游重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与北京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密不可分。随着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来京游客选择自助游。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表示,建设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体系是旅游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据了解,目前北京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总量供应不足、公共投入不足和分配不平衡等问题,需要完善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

开发自助旅游环境

记者了解到,未来三年北京A级景区将实现无线宽带覆盖。业内人士表示,北京已于去年开通“智慧旅游”服务,包括智能手机定位导游、蓝牙下载导游词、实时查看景区天气和人流等服务,极大方便自助游游客。不过,这要求北京的景区和公共场所能够提供无线网络,尤其是重点景区。

除了无线宽带,北京A级景区还将完善五种文字景区全景牌。其中,北京重点旅游景区将配装中、英、日、韩、俄五种文字全景牌和其他各类标识牌632面、旅游区交通标志牌436面。此外,市旅游委鼓励景区配置自助导游机,开发旅游景区自助导游软件系统,完善自助旅游环境与服务。

数字化提高旅游便捷性

据了解,北京旅游三年内将推进四个数字化建设,即数字景区、数字酒店、数字旅行社、数字乡村。业内人士表示,数字化旅游可让游客感到最直接的便利性。以数字景区为例,游客省去了排队买票的麻烦,可直接通过网络支付买票;购票成功后,手机将收到一条二维码彩信或数字验证码短信,即电子门票;游客经过安装在景区的识读设备,对电子门票进行扫描验证即可进入景区。截至去年,北京已有40余家景区列入电子门票预订系统。

第4篇: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范文

一、工作现状及成效

推动产业蓄能,加快项目建设。一是重点抓好全县在建的农耕文化体验中心5个旅游扶贫项目,做好3845万元旅游扶贫资金审核拨付工作,实行“一周一调度”工作机制,推进项目进度。二是积极指导云里安凹、南山云起等精品民宿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三是组织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

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产品提升。一是实施产品精品化工程,重点推动温泉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指导景区、景区3A级景区整改提升,并完成景区现场复核工作;积极开展黄山寨生态旅游区3A级旅游景区申报创建工作;指导县万山镇长冲村、县柯坦镇虎洞村评定为百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二是针对疫后市场新形势,开发打造生态、乡村、康养、等特色核心产品,推出更适合自由行、散客化、轻资产、复合型的旅游精品。三是改变现有温泉产品单一、游客滞留时间短的现状,增加产品的体验性、互动性,推动温泉+运动健身,温泉+中医养生,温泉+生态农业等。四是培育本地特色的系列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

推动品牌升级,加强营销推广。一是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倡导文明旅游,完成县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开发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健全旅游投诉统一管理和快速处理机制。二是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组织安全风险防范、风险提示及应急救助技能培训。三是加强“旅游”品牌宣传,举办了一批旅游节庆活动,围绕“春采茶、夏摘果、秋登高、冬泡汤”贯彻全年的四季主题品牌活动,策划、实施了春季茶文化旅游节、夏季瓜果采摘嘉年华、秋季大学生民谣音乐会、冬季温泉养生节四季品牌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四是培育精品旅游线路。以市场为重点客源市场,设计迎合市场需求的人文、养生、研学、祈福旅游线路,重点培育连接、、、、等景区景点的精品旅游线路。面向自由行、自驾游市场,编印旅游手册,开发适合自驾游的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产品。

推动政策落实,保障企业发展。一是全面宣传政策。全方位宣传市县出台的政策及实施细则文本,根据不同企业提出的问题做好政策申报的沟通和解答,发动并指导文旅企业按照有关政策及细则对接有关主管部门申报对应条款。二是完成政策兑现。根据县政策意见中文旅部门负责的第1项“加快财政扶持资金兑现进度”要求,目前已与财政共同完成16家单位24个项目的资金扶持审核,兑现2019年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补助资金235.263万元,有效地支持文旅企业发展。三是摸排融资需求。摸排33家企业融资需求并与本县人行联系,积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推进文旅企业融资工作。

二、下一步建议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兴业态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鼓励企业文化旅游产品要与科技手段融合,产品形式走智慧化、数字化路线;引导传统文旅产业拥抱互联网技术,通过数字化改造来争取新的市场。

二是促进多方联动。进一步加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沟通,让更多的、更优质的文旅项目落地落实,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第5篇: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范文

一、申报对象

中方县**镇大松坡村

二、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情况

**镇位于中方县西南部,与芷江县、洪江市相邻,距怀化市区35公里,枝柳铁路、怀黔高等级公路贯穿**镇,且有舞水河川流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在大湘西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和中方县旅游业发展格局中,**镇大松坡村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大松坡村地处**镇西北,中国最美“南方葡萄沟”就在大松坡村内,它位于中方县旅游业功能分区中的“荆坪—**休闲旅游带”上,以舞水河为纽带,以荆坪古村为核心,连接荆坪古村度假区、中方新县城观光区、乌溪生态休闲区、五龙溪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农业休闲区,为游客营造一个古村度假、城郊休闲、生态农业旅游地。

二、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1、总体旅游规划

基于对**镇大松坡村的综合分析,形成大松坡村旅游规划的总体发展思路。从产业层面,要大力培育和壮大以历史文化旅游、山水度假旅游为重点的特色服务业体系; 从空间层面,构建以“南方葡萄沟”为中心、整合周边发展资源的规划区发展建制,突出以历史文化旅游创新区为中心载体,整合周边优势旅游资源,

突出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为精神核心,以历史文化旅游服务、生态休闲旅游服务等作为产业引领,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商贸服务服务等作为产业支撑。 最终,整体形成产业基础扎实、品牌特色鲜明、社会生态和谐、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市场吸引力的现代新型小村镇。

2、旅游发展现状

**镇大松坡村,葡萄沟农业确定为湖南农大科研基地,研究的湘珍珠品种获得中国地理商标保护名录,2013年,**葡萄沟被授予“中国剌葡萄之乡”称号,被省体育局确立为山地自行车户外运运基地,区内百年老藤葡萄树被授予上海世界基尼斯纪录,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亲自题词,誉**葡萄沟为“中国南方葡萄沟”。该景区连续举办了四届刺葡萄旅游文化节,**葡萄沟景区声名远播,前来参观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是开展乡村休闲、生态农业观光、户外野营探险的良好场所,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先后投入近亿元完善景区道路建设;游步道建设;标示系统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生态休闲农庄;包装打造建设了葡海观光园、洞坎岩泉山、百年老藤、泥水溪养生度假区、明武洪石桥、宋家桥鸳鸯古树、芒冬溪山地民居建筑群落等经典景观,形成了区内集农业观光、民风民俗体验、历史文化探寻,自然景观游览、乡村风光体验、户外山地穿越、山地自行车骑行等综合性的旅游景区。同时对区内大量的山地居住建筑进行了维护和修缮,对古树名木进行了挂牌保护,对道路、游步道及部分山体进行了美化亮化工作,对村容村貌进行了大力整治,整个葡萄沟呈现出山青、水灵、天蓝的美好景象。

    三、旅游产品建设情况

1.乡村民宿、观光度假、农事体验、乡土美食、文化创意等产品建设情况

2.旅游产品开发特点、文化内涵挖掘、创新创意等情况

    四、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

1.自然生态环境

**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三寒明显;降雨充沛、分布均匀;光能潜力大;冬春日照少,垂直差异不大,阶段性气候明显。

年平均气温为15.65℃—16.7℃;年均无霜期为278天;降雨量年平均1600∽1700毫米,全年分配不匀,雨量集中在春、夏两季,占全年的70%,4—6月降水量占全年的44.8%;境内全年日照平均为1486小时,占全年可照时间的34%。

2.传统文化展示与体验

3.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保护措施

包括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保护制度建设、保护途径、保护经费投入(需说明保护经费占乡村旅游收入比例)、保护效果等

    五、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交通设施

包括外部交通设施(通往乡村的公路等级、是否有城市公交或旅游专线车到达、标识标牌建设等)和内部交通设施(游线设计、游步道建设、内部交通工具等)。

2.水电设施

3.邮电通讯设施

加快建设数字式移动电话网,目前已实现全景区自动无线网漫游,建成先进的数字通讯网。同时,按国家标准完善和优化建成城乡邮政网点,坚持邮政事业信息化和邮政服务多样化的发展方向,规划建议对居民住宅集中地区、重点学校设置区级邮政综合服务站。

4.环保设施

    六、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情况

该景区按照国家AAAA景点规划建设,主要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葡萄酒庄(葡萄酒吧、葡萄酒窖、葡萄酒深加工产品展示和销售)、茶园山庄、星级农家乐改造、游步道建设、公厕、景区标志性大门及标识标牌等。

1、游客接待中心。修建一座多功能游客接待中心,占地约2000平方米。

2、生态停车场。修建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分上下两层。

3、葡萄酒庄。修建两座大型葡萄酒窖,将葡萄酒实行深加工厂,修建一家葡萄酒吧。

4、华汉茶园山庄。**茶场现有茶叶基地3000余亩,开展茶叶观光旅游,修建茶场游步道,建一家茶园酒庄,集茶楼、餐饮、住宿、垂钓、茶文化展示厅及品鉴等。

5、星级农家乐改造。在大松坡村葡萄沟修建及改造15—20家星级农家乐,全面提升接待能力。

6、景区内道路建设。建成“镇政府—大松坡葡萄沟”全长10公里的环形公路,总投资600万元。

7、公厕、景区大门及标识标牌。修建多座四星级公厕;修建一座有代表性、标志性的景区大门,另在大松坡村部区域修建一座标志性大门;在各交岔路口设立景区标识标牌和警示标志。

七、旅游发展带动效益

根据**葡萄沟的交通区位、地方特征、资源条件、历史文化、生态自然景观等,努力打造成为湖南“乡村旅游之乡”,以自然山水、观光农业、生态环境为依托,积极开发休闲娱乐、农家餐饮、农家采摘、自驾游营地、生态农业观光、生活体验、生态垂钓等,让游客感受回归大自然的洒脱。客源市场主要以怀化市区和周边县、市为依托,挖掘省内长、株、潭及其它五省周边地点,预计年接待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亿元。

第6篇: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乡村; 垃圾; 处理模式; 城乡统筹

Abstract: Based on the source of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rural living garbage and waste composition analysis, combined with rural people living habits, analyze the causes of rural garbage disposal is difficult. Reference to urban community waste management method, is discuss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ur country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s a whole for rural waste treatment mode.

Keywords: rural, waste, processing mod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R12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我国乡村地区城镇化的推进,乡村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农民的生活习惯也在发生变化。据统计,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由2008年的4761元人民币增长到2012年的7917元人民币。2012年全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893亿元,增长14.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与此同时,乡村地区的生活垃圾也在发生着改变,乡村垃圾的种类和数量都在增加。

有资料显示,我国乡村地区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约为0.86kg,全国乡村地区每年产生垃圾将近3亿t,数字惊人。近些年,乡村地区垃圾数量剧增,直接影响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的生态条件及水源质量,导致乡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乡村环境状况令人担忧,垃圾处理模式亟需改善和升级。

1.我国乡村地区垃圾污染及处理现状

1.1 农村垃圾产生的来源及其成分

我国乡村地区的垃圾来源较为广泛,主要包括生活性垃圾、养殖业垃圾、种植业垃圾和建筑垃圾等。

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生活性垃圾占主要比例(部分工业较为发达的乡村地区除外),主要来源于厨房剩余物、废旧家电和包装材料,成分包含剩菜、饭、洗菜水等有机物及对土壤和水有一定污染的废旧电器、礼品包装材料;养殖业垃圾主要来源于农村畜禽养殖行业,成分包含畜禽粪便、废弃饲料和畜禽毛发等有机物;种植业垃圾主要来源于农作物及经济林,成分包含农作物秸秆、残留果实及腐败的枝叶等有机物及农村大棚地膜等难降解物质;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村民翻修建房、企业建筑等,成分包含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残余废料等难以降解的物质。

1.2 垃圾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乡村地区垃圾处理的方法极为单一,仅少数地区对乡村垃圾采取简单的填埋处理或露天焚烧处理,大部分地区的乡村垃圾都是随地堆放,垃圾主要堆放在较远离自家屋舍的路边、田边、水塘边、河边或村口,严重影响村庄卫生环境,容易滋生病菌。

乡村人畜粪便的处理大多是以家庭户厕为主,基本都是满溢后自然渗透排放,仍存在少量的露天粪缸贮存形式。垃圾处理过程中对有机物的利用率极低,部分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排出,造成水体富氧化,影响水体生态系统,造成水系污染。

2.造成我国乡村地区垃圾处理难的原因

2.1 国家对乡村卫生投入的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国家对环境污染防治的投资大都倾向于城市地区,对乡村地区的环境防治投资和扶持力度不够,而乡村地区对资金的吸引力不够,自身难以承担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导致乡村地区卫生基础设施的极度缺乏甚至空白,严重影响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存环境。

2.2 乡村地区生活生产垃圾的增加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地区的经济也在稳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高,消费能力也逐年提升。农村垃圾由原先较为单一的有机垃圾向多种类垃圾形式转变,包装材料和一次性使用品、废旧电器等难降解无机物垃圾的比例逐年增加,在目前乡村地区的垃圾处理模式下,这些无机物垃圾只能被随地堆放或者露天焚烧处理。

2.3 农民自身环保意识的薄弱

农民对垃圾危害的认识不足,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随意丢放垃圾和废弃物。村庄内垃圾主要堆放点也是在人们的不约而同下自然形成,或者是村委会指定的露天堆场,即便是垃圾焚烧房也是形同虚设,依旧是垃圾满地。

3.乡村地区垃圾处理模式建议

乡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城乡环卫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凭借这一有利趋势,实现乡村地区垃圾处理的秩序化、无害化?笔者通过对城市社区垃圾处理模式的借鉴,结合乡村地区特有的生活生产方式,建议以下几点:

3.1 实施“乡村物业”垃圾管理模式

通过调查,71%农民愿意支付一定费用用以处理生活垃圾,45%以上农民认为每月2-5元处理费用是可以接受的,这为“乡村物业”模式的实施提供了群众和部分资金基础。在我国乡村地区,笔者主张以村镇为单位,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和政策倾斜,组建“乡村物业”公司,统一收集管理辖区产生的垃圾,对于建筑垃圾、工业垃圾等结合“乡村物业”运营模式及相关收费标准,进行有偿收费处理。形成以村镇为单位、农户为基本服务对象、保洁人员为队伍的“乡村物业”服务体系。

3.2 构建“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

处理垃圾,就应该从垃圾产生的源头到处理的末端整个过程中进行。乡村垃圾的主要源头是农户,在“乡村物业”服务管理的基础上,应该从农户开始,在垃圾产生的第一站就有意识的进行分类(可回收,不可回收等)。

“乡村物业”服务人员对负责区域的垃圾进行二次分类和收集,并运送到各村的垃圾中转站,由专门人员定期运输到乡镇的垃圾处理厂,对于垃圾产量大,乡镇垃圾处理厂难以“消化”的地区,也可运输到县市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构建一条从产生到收集运输,再到处理的“一条龙”服务机制,即“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

3.3 自我“消化”与“外排”相结合

经过对乡村地区垃圾来源和成分的分析可知,乡村垃圾以有机可分解垃圾和无机难分解垃圾为主。乡村地区本身有一定的自然降解能力,笔者建议乡村地区垃圾处理应以自我“消化”和“外排”方式相结合。

所谓自我“消化”,即在凭借垃圾处理工艺的基础上还原自然自我净化能力,通过一定科学技术(沼气池等)分解利用有机垃圾产生可利用能源,同时将有机垃圾废渣、废水用以农作物施肥,彻底回收有机垃圾,减轻垃圾总量和处理成本。

所谓垃圾“外排”,即通过农户对垃圾分类,不可利用的难降解或有毒垃圾通过“乡村物业”的收集,运输到城镇垃圾处理站集中处理。

4.结语

乡村地区垃圾问题是长期的政府投入不足与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矛盾的凸显,解决这一矛盾必须要在充分利用乡村地区自我处理垃圾能力的同时,共享城乡之间资源,通过学习城市先进的管理运营理念,结合乡村自身特点,创造性的运行“乡村物业”垃圾处理模式。综合考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造和运营成本,乡村地区垃圾的最末端处理设施,应该以乡镇和县市的垃圾处理厂为主,共用城乡资源,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塑造美丽乡村,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叶诗瑛,汪爱民等.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中居民生活垃圾管理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8):7-9.

[2]曾秀莉,刘丹等.成都市典型地区农村生活垃圾调查及处理模式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2(18):211-214.

[3]赵承辉.发达国家的农村垃圾处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71-273.

[4]刘刚,潘鸿.农村垃圾处理现状调研[J].农村经济,2007:84-85.

第7篇: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乡村旅游;信息化;互动式;旅游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2-0143-02

1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各种业务处理、信息收集和汇总分析都广泛使用了计算机,网络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模式和经济运作模式。旅游业正在加快信息化程度,电子商务和现代化信息系统代表着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在信息经济时代,旅游业的经营、服务、消费、管理和教育科研活动都直接受到信息技术、网络经济的深刻影响。

2乡村旅游及旅游信息化的定义

21乡村旅游的定义

自1996年开始,我国部分学者针对乡村旅游所下的定义不下30种。其中马波(1996)、王兵(1999)、熊凯(1999)、郭焕成(2000)、杜江和向萍(1999)等学者给乡村旅游下的定义被广泛引用。总的来说,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纯乡村旅游,例如农家乐等;广义的乡村旅游概念则是包括名山大川、小城镇旅游在内的准乡村旅游。严格意义上来说,位于城市近郊、远郊的地域范围存在的观光型农业也应该属于乡村旅游。

22旅游信息化内涵

信息化(Informatization)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处理)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过程。而对于旅游信息化的定义,广泛应用的是:旅游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整理、利用各类旅游信息资源,使之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生产力,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改善旅游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旅游信息化的作用在于扩展了信息传播的领域和范围,加速了知识的更新和人力资源的开发配置效率,降低了信息的传输成本和效率。

3广西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广西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广西14个地市县共有各类大小乡村旅游经营实体景点2500多个,2004年至今,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乡村旅游景点达34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自治区级的农业示范点达115家。这些示范点和示范县的年接待量都达到了5万人次以上,另外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从2011年至今,已经评出了30家星级农家乐,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29家。据统计测算,2012年,广西乡村旅游业为本省提供了5万多人的就业岗位,直接服务乡村旅游产业的人口达20多万人,分布于14个地市60多个县的250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全年接待游客总量达2000多万人次,全年乡村旅游直接总收入超过3亿多元人民币。相对于乡村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言,广西的旅游信息化建设却发展缓慢。到目前为止14个地市旅游局才基本上建成了官网,但在60多个县旅游局中,只有6个县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官网,其他县份都依托广西旅游在线或者区旅游局的官网来获取信息。总体上看,全区的旅游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全区所建成投入使用的各类旅游网站数量和规模都不大,除了区旅游局网站和广西旅游在线等几个网站,其他的知名度都不高,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在广西的2500多家乡村旅游农家乐景点中建有网站或网页的仅有约60家,仅占24%左右。而且在这60多家景点中,很多仅是有个网页,大部分经营者不会使用电脑、不会上网甚至很多景点连电脑都没有,全部是传统的管理运营模式。

32存在的问题分析

(1)广西信息化水平较弱,尚未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形态。在这个背景下,旅游信息化统筹协调发展体制尚未形成,支撑信息化运行的多元化机制还不完善。相关从业人员的整体技术素质不高,相关网络技术设备使用不足,信息化应用程度滞后于旅游总体发展水平。

(2)由于乡村旅游的相关参与者意识素质、相关硬软件的完善性及管理协调机制不足等原因,导致了相关参与人在收集、整理、利用各类乡村旅游信息资源时,无法形成覆盖全行业的多层面的信息渠道,从而形成了全区的旅游网站内容单一,普遍侧重于城市或者某地区的知名景点,忽视了乡村旅游景点信息的收集与。

(3)旅游信息服务程度低,未形成全省性的旅游信息平台,网站实效性差。在14个地市60多个县的网站上,信息基本上是单向传输的,网站仅起到展示和通告的作用,而未能展示出良好的互动性,游客或者经营实体很难实现即时互动流。

(4)旅游网站和论坛缺乏长期有效的宣传推广,导致90%的网站无人问津,访问量少,起不到宣传旅游景点信息的作用。广西的14个地市60多个县所建成的相关旅游网站中,几乎是没有做网络推广的。大部分网站基本处于“信息孤岛”的状态。在网站排名搜索引擎排名的结果逐年下滑,形成马太效应。根据世界最权威的网站排名搜索引擎alexacom(世界排名第四)的alexa web search搜索,网站(wwwgxtagovcn)的访问排名一直呈缓慢下降趋势。据2013年9月10日的调查发现,网站 wwwgxtagovcn 当日访问量全球综合排名第1144469位,最近一月平均排名为第2266861位,而最近三个月的平均排名为第1261948位,下降趋势明显。本月访问人数10万人次,已经有676个网站和本站链接。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区旅游网站的知名度普遍偏低,宣传推广不到位。

(5)各乡村旅游景点利用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的数量和规模仍较少。下面以淘宝网平台为主,统计全国和广西在旅游和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淘宝店铺卖家数量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广西网上旅游卖家的数量仅占全国卖家数量的290%;另外全国以乡村旅游为主题淘宝卖家数量仅占旅游类主题卖家的750%,说明乡村旅游的网上交易量少,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而从广西来看,区内乡村旅游的网上卖家仅占全区旅游网上卖家总量的532%,比全国的水平还低一些。从以上相关旅游主题网络卖家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乡村旅游信息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广西的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落后于全国水平。

4广西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41加强政府规划与扶持工作

各地市相关部门要做好配套政策和措施:制定总体规划、多渠道为农民提供小额信贷、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制定行业相关标准、强化对市场营销指导。以新农村建设和清洁乡村为突破口,优先安排打造一批旅游村,使其成为旅游产品,借助各类强势媒体和网站大力宣传和推广本地乡村旅游。

42加强网站建设与运营管理

(1)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应以建立和推广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为切入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网络技术、即时互动性的通信技术等高科技为依托,整合旅游资源,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建设,构建本地区旅游目的地平台。在建设时,应着眼于把信息与即时互动交流作为建设重点,可以借鉴淘宝网所采用的淘宝旺旺即时沟通工具,也可以借鉴腾讯QQ的即时聊天工具模式,这些都是主流的即时沟通交流工具。

(2)网站的信息更新方面,应采用下一级政府部门定期上报指定信息模式和旅游经营实体主动与网站管理方即时互动交流信息模式。各地旅游局和网站管理方得通过有效手段,让各经营实体进入该交流平台,这才是关键点。同时,网站管理方还应根据上级所下发的活动安排及本地实际,积极配合推广和宣传本地的旅游信息。

(3)管理方还需要考虑网站的持续健康运营问题,因此网站在设置板块时,应开辟一些营利性板块,获取一定的收益,保证网站的健康发展。

(4)网站的管理方要注意网站的安全维护及稳定性,杜绝各类不良信息特别是各种反政府反人类的言论,在即时交流平台上,注意及时清理各类虚假有可能误导消费者的信息。

43完善乡村旅游景点的供给结构和提升经营者的素质和能力(1)各地市县的乡村旅游景点应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努力完善景点的产品和服务供给结构,以满足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景点的最大赢利。

(2)各乡村旅游景点实体的经营者应努力学习,提高市场化和信息化意识,会使用主流的移动通信设备、电脑上网设备和即时网络工具如淘宝旺旺或腾讯QQ等来快速和收集相关旅游信息,主动融入到本地的官方旅游网站和交流平台中,寻找跨行业和跨区域合作渠道,有效开拓新市场。

参考文献:

[1]王婉飞浙江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宋书巧,张建勇,屠爽爽广西乡村旅游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3]魏少卿山西旅游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9

[4]谢明,周弥桂林乡村旅游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1).

第8篇: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衡水市;现状;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3-0111-02

引言

自从党的十六大以后,衡水市县各地纷纷贯彻落实我国有关公共文化服务精神,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建设文化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以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为首,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着重点,以文化服务为核心,以文化设施为载体,全方面加大了建设力度。在大家共同维护的良好环境中,期待已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进一步突破。

一、衡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

(一)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理念

最近几年,我市各个地区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引进新的创建理念,加上创新文化产业的不断开拓,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随着文化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故城县以京杭运河申遗为契机、京 津冀协同发展,加大力度实施“文化+”行动计划,竭尽全力构建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所有的群众都享受到文化惠民所带来的成 果。深州市始终围绕着“文化强市”与“深州梦”为总目标,遵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改革创新”的原则,夯实硬件基础措施、构建实用的人才队伍、创新出了新的服务渠道,主要以文化大院建设为抓手,卯足力气构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已经累计建成农村示范文化大院39个,在建文化大院 305个以及标准文化大院100个以上。从各个领域加快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成,文化服务项目的落实,促进了衡水市的人文发展。另外,冀州不遗余力就推进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积极引导农民,已经广泛开展了“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促进了当地精神文明的发展,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稳步发展

在衡水市,大概有500个帮扶村已经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优秀率高于60%,所投入的设备、配送率更是高达100%。自2010年以来,在艺术方面,该市新建了衡水习三内画艺术博物馆;在图书方面,该市新建了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在指导方面,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博物馆。在此之前,衡水市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非常有限,博物馆只有桃城区法帖博物馆和武强年画博物馆,后来增加到了5个。令大家开心的是,全市上百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经过构建也基本完成,如今已应用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建设所需的总面积约为80 393.9平方米,总建成的面积为 25 979.4平方米。构建的农村电影放映队分布在各县,现如今有数百个,达到县级数字影院约有数十家,相应配套配备有数百套。此外,衡水市供大家学习的场地共有两千多家的新农村书屋。

(三)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衡水大舞台”露天剧场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此剧场经常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在其影响下,陆续出现了“文化进社区”“图书进校下村”“电影走向农村”等文化部门开展了各种文艺系列活动,这些文艺活动多数是根据人民生活现状与需求开设的。现在这些文化活动已经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如无人不知的衡水市元宵节鼓王大赛、枣强县大营皮草文化节、景县“乡村流动大舞台”“衡水大舞台”经常性文化惠民活动、以及武强县举办的中国吉他文化节、国际麦田音乐节,三皇炮锤武术大会、“百鼓擂鸣”花会汇演,桃城区旧城村宝云庙会,冀州举办的“田园棉”杯民间手工技艺展演大赛,故城县民间艺术节等,在这些文化服务活动的带动下,各县市区根据区域文化特色,纷纷组建基层民间文化组织,如深州“百花艺术团”“文化大舞台”;阜城康乐评剧社、王集狮子队和桃城区书画社、河沿镇锣鼓队;另外还有饶 阳县夕阳红老年文艺宣传队、留楚乡戏迷协会、饶武书法社等群众文艺组织、里满乡业余戏剧团与武强县孙庄乡文化站创办的乡村大戏台等,这些民间文化组织,现已形成当地文化品牌,这些深受基层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更是为农民群众带来了许多荣誉。这些文化活动,一方面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另一方面又提升了群众的欣赏水平,淳化了社会风气,使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文化素质在不断提升中。

(四)加强文化队伍的建设

衡水市至今为止,县乡在编文化从业人员共有400人,这个数量在当地基本上已经满足正常需求。不过为了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能力和素质,市、县(区)文化主管部门打算定期开办图书馆长、外出交流以及培训等活动,从而提高文化服务人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摒弃陈旧的观念,跟上时展,以便保证文化设施中应有的文化人才。在冀州市、故城县以及桃城区三个地区,他们向来注重文艺人才的培养,在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积极探索与专研,终于制定出了一条内“建”与外“引”合并的人才建设之道。通过网络,将县、乡、村三级文艺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了城乡互动、乡村联合的文化大氛围。不仅如此,为了引进外来人才,当地提高待遇,全面向社会进行招聘,保证引进高水平的专业文艺人。

二、衡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一)地方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运行和管理存在问题

近年来,虽然公共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市县各地并没有形成系统化、长效化的财政投入机制、人员培训机制以及服务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系作用的发挥和进一步发展。不少的场馆建起来了,可后面的管理工作却没跟上,特别是缺乏长效运行维护机制 与标准化的服务方式。而且各类文化设施普遍存在看重建设、不看重管理的现象,从目前所统计的数字看来,现如今已经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但缺乏管理和有效的使用,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各级政府应该采取相应举措,不只着重建设而不看重管理,应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深入认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积极作用,了解文化体系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社会的和谐构建,美化群众精神家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对于各项文化工作要进行科学定位,定期对各个文化场馆进行调研,发现问题时必须第一时间解 决,要将文化服务体系落实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以点带面扩大影响,从而推动各项文化工作的开展;把文化惠民项目列入全市重点城市建设项目之中、并将其定为全市年度民生工程的重点工作任务,让群众共同监督,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硬件的全面铺开,从而带动软件的整体升级。

(二)政府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问题

关于文化建设,衡水市在2012年文化会议上,根据群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确定了发展目标。为了早日现实目标,有关政府采取了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深化文化惠民工程以及大力支持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等举措,真正意义上落实了文化事业的推广,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公共文化体系带来的福惠。不过目前衡水市由于经济欠发达,在文化设施上有着诸多欠账行为,文化提供的服务和老百姓所想的存在很大的差距。

面对现有的问题,市政规划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立足现实,集中财力与资源,按照办实事的思路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应地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着力建设一批能体现衡水特色的集艺术性、与该市性质相匹配、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型标志性文化设施。

(三)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

在市县级文化事业单位中,存在着编制少、文化工作人员少的问题,另外管理人员与业务人才正逐渐萎缩,这些情况在乡村更为突出。因此,导致部分基层文化工作者身兼多职,虽然也是在编人员,但专业不精,在实际业务上主要参与经济建设工作,人员借用现象十分严重。除此之外,在公共文化人才所组建的队伍中,存在学历不高、年龄老化以及职称偏低的现象,像这一类的文化人员十分缺稀,如基层文艺创作人员、展演人员、管理人才等。城市与乡镇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应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机构的正常运行。做好资金管理,保证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人员编制足额到位,努力组建精干文化服务队。政府也应给予扶持,出台科学有用的政策,以便引入优秀文化人才,投身到基层公共文化事业中来。为了提高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的素养,定期进行疏导作用,积极性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对于基层的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以及县级文化馆等相关人员进行轮训。在文化事业上,加大力度培养文化领军人物,对于文化骨干给予支持、鼓励文化工作者的工作。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更多关心文化战线从业人员方方面面的情况,真正为其处理一些遇到的难题,让他们放下包狱,全身心地投入文化事业中去。

参考文献:

第9篇: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范文

大边疆战略视野下的“问题”分析

中国西部民族事务管理

中国民族问题与边疆安全

美巴分歧和矛盾及两国关系前景

中印关系的若干问题

西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

新一轮西部开发与研究型大学的使命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自然资源补偿机制研究

发挥口岸在兴边富民中的作用

西部城市社区民族工作实践研究

新时期西部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中国西部边疆政治制度安全研究论纲

西部地区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西部灾后农村社区扶贫的思考

西部大学生集体户籍管理问题研究

四川人口城镇化动力机制的VEC模型分析

成都市人口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成都市残疾人生存与发展研究报告

成都市残疾人公共服务需求现状分析

残疾人的社会距离初探

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就业环境研究

四川省三峡外迁移民生计重建与社会融入研究

外来移民社会融合研究述评

从稳控到整合: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径

汶川地震后成都市公民意识变化情况及其影响研究

社会工作对灾后社会建设的作用初探

非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伦理困境探析

试析发展政策的包容性特征

西北地区城市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研究

浅析我国反贫困政策的改革之路

西部民族地区个体经济的发展现状解析

西部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及体系构建

西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刍议

西部电视选秀节目的特色与策略研究

欧盟碳排放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西部大开发的立法完善与法制保障

西南地区民族纠纷的类型及法律应对

西部地方政府在中国—南亚区域合作中的作用

西部民族地区公共投资布局优化研究

西部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西部地区跨部门政府信息整合与共享机制研究

西部资源枯竭型转型试点城市华蓥市的调研报告

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中的股权投资基金基地建设

西部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寺无僧”问题现状及对策

时期中国内地会西南边疆传教活动述略

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历史转折点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