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乡村背景范文

数字乡村背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乡村背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乡村背景

第1篇:数字乡村背景范文

[关键词]数字经济;电商助农;宜号甄选

数字经济已成为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重要增长极。随着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和数字化农业发展总体水平快速提升,为农村电商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深入推进,农村电商规模大幅增长,农村电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电商形态日益丰富,电商主体日益活跃,但农村电商在高速增长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瓶颈问题。数字技术与电子商务成为推动线上电子商务平台与线下传统产业、供应链配套资源融合发展的引擎动力。因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推动建设数字乡村战略是发展农村电商、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农村电商发展模式

——电商扶助农村模式。主要指以电子商务进入农村市场为目标,结合相应优待政策,让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能够跨越中间商直接对接农村地区。入驻的电商企业要提供相应的电商平台、农产品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产品质量的控制、产品仓储、产品营销以及物流配送等服务。——电商全产业链运营模式。主要指农村电子商务相关企业自己创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农产品物流及仓储中心,通过自创电商平台对农产品进行销售。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营销、物流配送等全部生产链由企业自主经营。——“平台+商家店铺”运营模式。主要指农产品电商企业或销售方在第三方(例如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进行网店销售模式。此模式由于进入门槛低、流量大等优势,成为当今农产品进入电商平台的一种快捷模式,也是时下最常见的模式。其最主要的业务包括寻找货源、把控品质、建立相应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网络营销,而流通则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

农村电商发展的制约因素

——农村电商市场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目前,我国仍存在农产品标准制定交叉重复、时间滞后、普及率低等突出问题,导致整个农产品市场标准化程度过低,进而让“产品质量”“产品安全”成为薄弱环节,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依托于农村市场的电商尚未达到专业化、标准化,消费者信任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龙头缺乏等因素制约着农村电商的高质量发展。——农产品品牌建设不力。虽然农村有着丰富的地方特色农业资源和初级产品,但大多生产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普遍分散粗放的小规模经营模式,加之产品科技含量低,难以形成规模化、品牌化效应。同时,一些农业生产经营者只注重商标的注册,缺乏品牌的培育提升,无法实现品牌溢价,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的质效提升。——农村电商人才匮乏。目前,农村电商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不高,高素质人才更是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大部分中青年外出务工,农业生产经营“无人”问题十分突出。虽然政府大力推动农村电子商务职业培训、激励农村青年返乡创业,但短期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引进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进乡村困难,虽然高校培养的电商人才逐年增长,但大多数不愿选择农村地区发展。——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农村电商是新时代数字化经济形式的一种新业态,但它除了依托虚拟的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外,更离不开现实中的交通、通信、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目前,很多地区尚未建成完整的农村电商运输体系和现代农业生产加工体系,导致电商运营单位运输成本、生产成本较高,拉低了整个电商市场的平均利润率。

屏山县农村电商助农创新模式

第2篇:数字乡村背景范文

1、《乡村爱情》系列,由赵本山大叔主演,可以说这部电影深受大叔大妈们的喜爱呀,还记得小编父亲头一次买会员,就是因为要追这部电视剧,如今乡村爱情已经拍了十部了,总集数达到478集,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觉得这个数字有点吓人,但在下面要介绍的这几部电视剧面前,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算事儿了。

2、《真情》,这部剧的主要演员有刘丹,李思琦,曾将和薛家燕等人,真情讲述了一个以三代同堂为背景的家庭故事,从中牵扯出了一段段人和人之间的互爱,执着,宽恕和牺牲的故事。整部影片可以说是相当真挚感人,而这部电视剧则一共有1128集。

3、《72家房客》,这部电视剧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民国时期,广东广州西关太平街生活的72家房客之间的故事。这个电视剧主要描绘了房东与一群房客之间的照亮以及他们街坊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酸甜苦辣,这部电视剧是在2008年7月5日,到今天一直是在广东南方卫视播出,目前为止一共播出了1594集,到现在还在持续不断的更新中呢。看到这里,小编不得不说一句,由衷的佩服啊。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数字乡村背景范文

摘要:文章探讨了在高校图书馆中,播放背景音乐是一种新的尝试

>> 高校图书馆背景音乐应用探讨 高校图书馆背景音乐的运用 背景音乐走进高校图书馆探析 让高校图书馆乘上背景音乐的翅膀 高校图书馆使用背景音乐的研究 浅谈大学图书馆自习室占座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电子杂志背景音乐的制作 中原经济区背景下的乡村图书馆建设的作用及对策 背景音乐在NICU不同时段播放研究 论酒店背景音乐的选择方法 蚯蚓堆肥的制作方法及堆肥装置的探讨 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探讨 柿饼的制作方法 浅谈图书馆高清视听播放室的管理 关于报纸新闻标题制作方法的探讨 图书馆自习室常见问题分析及整治措施 高校图书馆自习室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琥珀核桃的制作方法及功效 谈“金丝缠葫芦”的制作方法及要领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思路及制作方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有助于学习的巴洛克音乐[EB/OL].[2014-11-05].?wtp=tt.

[5]360百科.可听声[EB/OL].[2014-11-25]..

[6]吴丹.基于脑电的脑波音乐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7.

[7]杨,肖顺文,邹贵祥,等.基于FPGA的FSK调制解调系统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12):161-162,164.

[8]百度百科.韦伯―费希纳定律[EB/OL].[2015-12-04].?wtp=tt.

[9]赵青,孙永生,岳德海.背景音乐在高校图书馆的运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04-105.

第4篇:数字乡村背景范文

关键词:媒介融合 对农电视 节目营销

在收视率至上的传媒评价体制下,我国农业电视发展艰难。改变我国当前农业电视的边缘化地位,提升我国乡村传播的效果,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快速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传媒机构、政府管理部门今后较长时期内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新媒体的发展和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对农电视频道和栏目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媒介融合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媒介变革过程中最明显的趋势。媒介融合

由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浦尔首先提出,意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性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国内学者周鸿铎认为,“媒介融合是一种业务上的合作,不是谁吃掉谁的问题,而是通过这种合作,实现媒介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便实现共赢”。发展至今,媒介融合的形态日益丰富,人们常说的内容融合、产业融合、资本融合,以及媒介形态、结构、流程和传播方式的全方位融合,媒介之间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功能的融合和相互渗透。正是这种多层次、多向度的媒介融合态势,为传统电视媒体改变自我、寻求新发展提供了机遇,它们纷纷抛弃既有的基于单一产业的营销方式,开始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营销战略,以期获取更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媒介的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发展,以及各国解除管制、鼓励竞争的政策法规的出台,各媒介间的融合从理论逐步变成现实。随着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传统媒介的界限渐渐模糊,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的功能逐步强大。媒介融合颠覆了大众传媒独占鳌头的大众时代,对于信息传播甚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从传播者、传播渠道,到传播内容和受众,传播过程的每个环节都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而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媒介融合的大潮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媒体终端,它们竞相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多频道数字高清电视、网络电视、车载移动电视、手机电视、MP4,甚至数码相机,都可以成为接收电视节目的终端设备,而人们看电视的行为也日益由原来的家庭式、固定式收视向个人收视、移动收视等多样化方式演进。

媒介融合给对农电视带来的影响

媒介融合给农业电视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节目的播出平台增加,视音频的播放载体不再仅局限于电视机。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卫星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不断崛起,与传统电视一道呈现出丰富的融合特征。人们看电视的行为也日益由原来的家庭式、固定式收视向个人收视、移动收视等多样化方式演进。非线性传播、互动性、跨平台、个性化,是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节目最突出的特征。

媒介融合使得农业电视节目的传播形态由原来的线性传播向非线性传播演变,观众收看更为方便,反馈更为快捷。媒介融合环境下的电视节目以在线观看、视频下载、网络直播或者互动娱乐等形式为主,在许多层面实现了对传统电视节目的超越,因而在满足受众需求方面显现了相当的优势。

目前我国农业电视节目的网络化工作已经初步完成,及时节目信息,开通互动平台,网络成为农业电视节目和城乡观众沟通的重要桥梁。吉林电视台的乡村频道、山东电视台的农科频道、河北电视台的农民频道等专业频道,以及优秀农业电视栏目如荆州电视台的《垄上行》、湖南卫视的《乡村发现》、贵州电视台的《我们农民工》、北京电视台的《京郊大地》等大都可以进行网上直播、点播和信息互动,网络成为农业电视节目对外传播的新渠道。中央电视台还设置了CCTV社区、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设置了广视互动论坛,为观众的反馈、评论提供数字化社区服务平台。

加大对农业电视节目研发等核心竞争力生产要素和内容的投入。技术进步使得新媒介种类丰富,并且传输容量也大幅提高,使得农业电视节目的生产数量和质量都面临挑战。数字付费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数字助手PDA等都需要大量与各媒体特性相符的音频、视频、图文及数据内容。然而,由于数字新媒体发展初期所处的用户短缺的困境及收益分配模式的不明朗,内容创作者的积极性较低,投资者的投资也格外谨慎。农业电视节目的生产与传播需要政策的支持。

对农电视节目营销的实施

从社会经济背景、传媒创收渠道、市场空间来考察,实施对农电视节目营销的条件基本成熟。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费者可用于食物之外的消费相应增加;贫富差距扩大,则引发社会阶层的碎片。具体到传媒领域,一方面,收入、文化及适应力的差异使消费者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不再趋同。黄升民教授认为社会阶层的碎片“使原有的社会阶层经由社会观念达到集体行动的逻辑发生了某种断裂,社会观念的利益化和个性化倾向明显”,传媒的“大众时代”正过渡为“分众时代”。另一方面,消费者的角色由受众变成用户。在受众时代,媒介消费基本免费,媒介传播只是单向的点对面方式,并且媒介传播的内容较少,媒介经营重视收视率、收听率或覆盖率。到了用户时代,媒介消费者则按需缴费,通过媒介平台与运营商、内容商以及其他组织,消费者充分互动,实现点对点的传播。

在广告市场处于边缘地位的农业电视也应该考虑实施节目营销战略。随着电视广告市场的分化,电视传媒机构意识到节目营销的重要性。我国自1979年恢复电视广告以来,广告收入就成了电视业的主要收入来源。电视台主要通过制作和播出节目获得高收视率,然后向广告商出售广告时间以获得广告收入。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技术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电视广告市场的增长放缓,传统电视的广告资源被分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各级电视机构的经营重点开始由广告转向电视节目,以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学者陆地在《论西部电视产业发展模式的增长极》一文中认为“从国际国内电视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只有生产和销售电视节目,能够构成电视产业内除广告之外的第二大收入来源。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都相继喊出了把节目经营收入培育为本台收入第二大支柱的口号”。

为数不多的农业节目有着很好的观众缘和很大的需求空间,这为节目营销的实施提供了较好的市场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现代化程度的加深,传统的“就农言农”的对农传播思路必须进行转变,对农业节目感兴趣的观众也越来越多,包括所有关心三农、关心和谐社会建设的城市人。城市的发展与乡村的建设密切相关,城市人的生活也离不开乡村社会。关注农民工,提升农民工的素质,培育农民工的现代市民意识,创建和谐的城市环境是所有电视台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2009年5月中央电视台上网栏目2009年5月份访问量排行榜,在278个上网栏目中,农业节目栏目(如致富经、科技苑、每日农经、农广天地、聚焦三农、乡村大世界、乡约、乡土等)大都排在前80名。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已成为全国对农专业频道的领头羊,综合实力排名第一,2008年,在业界具有极高权威性的“TV地标”评比中,农民频道从全国近千个频道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专业特色频道”,同时频道还被河北省广告业协会评为“河北省最具广告成长力媒体”。2009年5月25日,湖南卫视午间档《乡村发现》CSM22收视率0.61、份额4.86%,同时段排名第一。这是《乡村发现》这个栏目自3月2日复播以来首次取得第一。这些数据说明农业电视节目因其新奇、实用、自然、亲切,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还是能够得到大众的喜爱的。

积极、稳妥推进对农电视节目营销。互联网、IPTV、手机电视等基于信息网络和数字技术的新媒体形态层出不穷,它们拥有交互式的传播方式、专业化的传播内容以及数据存储的高质量和大容量,极大地满足了受众活动和受众需求。这种媒体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传统农业电视的地位带来了巨大冲击,使得媒介市场格局逐渐由单一媒体垄断转化为多种媒体并存发展,如果说这种格局转变的根源来自信息接收渠道的多样化和受众需求的个性化,那么这一转变的结果便是受众的分化即传统电视受众注意力的严重稀释。

对农电视要想改变自身困境,获得新的生存空间,必须在观念、体制、内容、形式及已有资源的各个方面进行充分的整合,积极推动与新媒体的融合,让更多的消费者快捷方便地收看节目,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丰收。电视节目的营销方式很多,既可以通过版权交易、下载点播、广告、赞助等盈利方式来进行,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公益活动、策划媒介事件,深入农村现场、邀请农村受众参与节目采制等方式,来提升节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一,版权收入将成为节目提供商的主要收入来源。媒介融合带来的一个新变化是传播平台的增加,因此对农业电视节目提供商来说,版权交易的对象和交易机会增加了。可以将节目卖给电视运营商,也可以卖给网络视频分发平台,还可以卖给手机运营商,当然还可以做成DVD在市场上销售。最具意义的是,可以多次出售版权,充分发挥内容资源的价值潜力,实现多次盈利。

改变内容困境的一个战略是将内容提升到产业的高度,通过引导或支持相关产业组织的建设并促进产业组织合理的竞争与协作,构建较完善的产业链并保证产业链通路的顺畅,从而使内容能够规模化生产,大批量集成,面向大市场销售。内容不可以重复批量生产,内容生产需要创造力,而创造力的价值集中体现在版权上。目前我国内容的创造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难以充分发挥,这要求政府在发展内容产业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树立企业、消费者版权意识的同时,通过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大力监管打击非法盗版等行为。

第二,付费点播、下载。社会经济及文化潮流的发展与进步引发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并由此延伸到市场的“碎片化”和受众的“碎片化”,大众时代过渡为分众时代,媒介受众由以往的单向阅听人的角色转变为需要为其量身定制娱乐、资讯服务的用户。媒介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加充分,传媒产业正以日益丰富的信息娱乐元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农业电视节目,特别是那些致富项目对脱贫致富的人士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他们非常迫切地想获取这些信息,纷纷留下电子邮箱、电话、QQ号码。对于手机电视和网络电视而言,付费下载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盈利方式。虚拟商品支付交易平台的建立,数字内容的支付问题得到了突破性的解决,这为网络付费收视进一步扫除了障碍。

第三,形成精准营销和口碑营销为主的营销形式,提升节目和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电视开始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融合。传播载体增多,广告主和观众两大消费主体越来越理性和挑剔。广告主改变了过去粗放式的广告投放策略,在目标消费市场逐渐细分的压力下,调整为集约式投放。网络功能由最初单纯地获取信息、娱乐,发展到日常生活帮手、商务往来等交流手段,由此形成精准营销与口碑营销的营销新形式。

对于迅速发展的新媒体产业,农业电视应当正视眼前的危机,但是更应看到自身面临的机遇,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在资源链接、分众定向、及时互动上的优势,在多元媒介的交叉融合中实现资源的深度整合,将是在我国传媒改革的进程中不断探求的核心议题。(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课题《新农村建设中涉农电视发展模式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7C326)

参考文献:

1.刘婧一:《应对媒介融合――新环境下的电视节目营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李怀亮:《新媒体:竞合与共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宫承波:《新媒体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

4.郑伟良:《网络营销的重心是口碑营销》,《中国出版》,2009(8)。

第5篇:数字乡村背景范文

由于本系统显示终端为无线接收单元,且功耗极小、外形尺寸灵活可变,几乎可以安装在城市、乡村的任何公众场所及居民小区, 且不会产生干扰民众正常生活的负面影响,易被群众所接纳,因此本系统面对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体。提供极具特色的商业服务是该系统的商业价值的体现。为广电事业的持续发展构建崭新的技术平台,为广电经济创收另辟新径。前景国外类似的RDS技术使用地区比较多,特别是欧洲和日本。发展的趋势也比较好。

近年来,这项技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非常迅速,在欧洲、美国、日本已广泛应用,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应用广等特点。目前,这项技术在中国几乎还是空白,FM调频数据广播RDS的利用几乎没有,只是在广东有几个大城市利用RDS技术进行一些数据的传输。本系统与我台现有的街道广播相比较具有直观、迅速,完全不影响市民生活和工作的优点。国外发达地区在这方面已经领先国内,虽然国内数据广播还没有起步,但这是未来广播电台发展的必然趋势。综观国内外,数字文字广播的前景相当广阔,不仅可以实现广播传媒技术质的飞跃,还可实现使现有广播向低成本、大规模、网络化的平稳过渡。为将来构建庞大的信息服务平台,使数据文字广播成为与报刊、电视、广播等传媒相媲美的崭新的传媒载体,颠覆性地改变传统广播在人们心目中的定位作一前期铺垫。

市场优势1.在设备资源上广播电台已经具备了很充足的条件,建设该系统,无须太大的投入。FM发射功率已能覆盖整个溧阳及部分周边地区。只要利用电台现有闲置的rds资源,再添加一些必要的其他设备即可。2.从使用角度上来讲,只需在广播中心现有机房安装一套前端,通过这个前端录入各种信息,然后调制到发射机副载波上,由发射机传送信号,终端接收显示。一台发射机可以同时向多台显示终端发送信息,速度、质量不受影响。

第6篇:数字乡村背景范文

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人们对古典音乐市场的固有印象一直是“它活得太艰难了”,古典音乐会的观众在不断流失。古典新人不得不拼命踮起脚尖儿才能像小提琴美女陈美(vanessa-Mae)或古典辣妹Bond组合那样冒出头来。总部在香港的拿索斯(Naxos)唱片公司主席克劳斯・海曼(Klaus Heymann)的体验却不是这样的,他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我和古典唱片界的人聊天时发现,每个人都在赚钱。”拿索斯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典音乐领域的独立唱片公司。

互联网对音乐工业的巨大冲击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了,为何此时克劳斯-海曼却和众人唱出了完全不同的调调呢?原因很简单,与流行音乐遭遇互联网冲击日益唱衰的情形恰恰相反,古典音乐的在线收益显现出惊人的潜在空间。换言之,互联网正在或即将杀死流行音乐,却出现了救活古典音乐的迹象。以百代、索尼、华纳、环球这四大唱片公司为例,目前,这几家公司在数字音乐领域所获得的收益中,古典音乐占了约20%,是其他音乐种类的两到三倍。

应当说。这是1960年以来整个音乐工业最差的一年,却是古典音乐最好的一年――古典音乐的线上销售数字一路持续飙升,古典音乐迎来了数字时代的新纪元。

究其原因,古典唱片的录音品质难以被盗版,而古典音乐的忠实乐迷又有着挑剔的耳朵和精细的头脑,他们更愿意成批购买正版古典唱片。对于那些古典音乐的新听众而言,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认识这门“高深”艺术的可能。“古典音乐为自己在互联网上找到了传播的最大空间。”美国资深数字音乐分析师马克・穆利根这样评价到。

这是“长尾理论”在互联网商业领域的一次印证――一家公司的一项不错的生意长出了长长的尾巴,而其他音乐种类却在墨守成规的延续着主流模式。古典音乐却不同,消费者乐于为了录音品质费尽周折,纵情于一部作品不同版本间千差万别的演绎。拿索斯唱片公司目前为乐迷提供了146031部在线古典音乐作品,其中一半的下载量不到10人次甚至更少,但即便如此,这个数字在拿索斯2006年2600万美元的销售总额中占了四分之一。在线收益的持续增长抵消了传统唱片销量的衰减。20年前创办了拿索斯的克劳斯-海曼胸有成竹地说:“假如明天起我们不再卖传统唱片了,我们的日子依然可以过得很舒服。”

拿索斯这样的独立古典唱片公司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的劲旅,而隶属于世界上最大唱片集团环球唱片的著名古典音乐厂牌Decca。其数字音乐业务在环球唱片的总收益中占去了五分之一。对流行音乐堪称致命一击的非法P2P下载并未对古典音乐造成什么伤害,低劣音质的文件常常被以小文件的形式上传到网上,如果你想听小甜甜的歌,这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对于巴赫的交响乐作品来说,这显然行不通,更何况,古典乐迷当然要欣赏整部作品而不可能是其中的某个乐章,与此同时,他们还希望了解作曲家、乐团、指挥家等背景资料,对善于“偷工减料”的非法P2P来说,这些实在难以面面俱到:而对合法下载来说,当然都不是问题。因此。一首流行歌曲的付费下载花99美分,而下载一段古典音乐作品,你得花10美元。

第7篇:数字乡村背景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农业装备;现状;发展思考;措施;建议

“数字农业”是由美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在1997年正式提出,它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主要包括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四个方面。我国于2019年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就提出“推动农业装备智能化”,要求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装备制造业结合,研制推广农业智能装备;鼓励农机装备行业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升农业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动信息化与农业装备、农机作业服务和农机管理融合应用。数字化农业装备的发展对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发展情况

兰溪市和东阳市是金华市探索和推进数字化农业装备应用的先行者。兰溪市农机管理站于2017年在“兰溪市农业信息中心数字农机信息系统”开设了“北斗农机作业精细化管理平台”子系统,分别在46台拖拉机、13台插秧机、34台收割机共计93台大型农机具上安装北斗数字终端,实现农机作业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精细化管理等功能。扶持政策明确规定,以“北斗农机作业精细化管理平台”收集的数据为依据,推行农机作业环节补贴,按作业服务面积,水稻机插补贴750元/hm2,油菜机收补贴600元/hm2。东阳市农机管理站也于2017年应用“北斗终端”解决农机作业服务监管问题,实现对所有132台水稻插秧机机插服务的作业轨迹、作业面积、作业地块、作业时间、作业图片等信息的监管,农户、乡镇和市级农业管理部门都可以在手机微信端或电脑端点击查看所有的情况。除了上述先行者外,全市各地都在努力尝试农机化和数字化、信息化的结合。如金东区金华绿盛源果蔬专业合作社于2019年安装了一套智能物联网管理系统,配置了光照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土壤养分含量传感器和环境温湿度传感器,主要用于设施大棚内的环境控制和作物生长管理。

2发展思考

2.1推进种植业信息化

发展数字农情,建设数字田园,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大田种植和设施园艺上的集成应用,建设环境控制、水肥药精准施用、精准种植、农机智能作业与调度监控、智能分等分级决策系统,推进种植业生产经营智能管理。

2.2推进畜牧业智能化

推进畜禽圈舍通风温控、空气过滤、环境感知等设备智能化改造,集成应用电子识别、精准上料、畜禽粪污处理等数字化设备。

2.3推进渔业智慧化

推进水体环境实时监控、饵料精准投喂、病害监测预警、循环水装备控制、网箱自动升降控制、无人机巡航等数字技术装备的普及应用,发展数字渔场。

3问题分析

3.1投入成本大

数字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智能控制设备、传感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支撑,设备一次性投入成本相对较高,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还不包括运行成本,对于一般中小规模的农业经营者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而作为农业经营者首先考虑的是成本核算,投入和产出的快速对比,使得经营者在经营规模不足和经营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就不愿意考虑对这些设备的投入,只有在政策扶持和生产现实需要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投入。如金东区金华绿盛源果蔬专业合作社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于2019年底一次性投入49万元安装了这套环境控制和作物生长管理的智能物联网管理系统。

3.2应用要求高

数字农业装备的应用离不开操作分析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真正要达到数字农业装备应用的良好效果,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数字农业装备的应用能力。而目前大部分农业经营者缺乏此方面的专业背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绝对数量还不多,一些农二代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等。如在调研金华绿盛源果蔬专业合作社时,合作社负责人就表示应用还不熟练,虽然操作还容易,但对于数据结果应用还有一定难度。

4措施与建议

4.1政策推动

以全市各地出台的农机化扶持政策为基础,加大数字农业装备应用和示范的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提高资金扶持比例,降低农业经营者的投入成本,提高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结合全市“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推动数字农业装备及技术的示范与应用,实现以点带面,扩大影响力。

4.2合理布局

依据金华市主导产业发展要求,根据全市各地现代农业及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可以对数字农业装备发展进行合理布局,以实现有效推动数字农业及装备技术的快速发展。具体建议如下。(1)粮食:全市地域,重点推广水稻生产智能农机装备(北斗数字终端应用系统、无人驾驶高速插秧机、自动控制的耕整地机械装备、可控施肥装备等)、无人机智能控制技术(无人机播种、施肥、喷药装备)等。(2)茶叶:武义县、磐安县、东阳市等区域,重点推广茶叶智能生产与加工装备(如智能耕整地机械装备等)、无人机植保技术与装备、水肥药精准施用数字化控制装备等。(3)蔬果:浦江葡萄、金东草毒、兰溪杨梅、永康方山柿等特色产业,重点推广水肥药精准施用数字化控制装备、设施农业环境数字化控制装备、智能控制栽植与收获机械等。(4)食用菌/中药材:磐安县、武义县、东阳市等区域,重点推广食用菌/中药材智能生产与加工装备、设施农业环境数字化控制装备等。(5)畜禽水产:金东区、兰溪市、婺城区、武义县等区域,重点推广畜禽养殖环境智能装备,精准上料、畜禽粪污处理等数字化设备;推广水产养殖水体环境实时监控、智能控制饵料精准投喂、病害监测预警、循环水装备控制等数字技术装备。

第8篇:数字乡村背景范文

【关键词】数字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作用

1引言

目前小微企业是我国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一直以来,尽管小微企业数量多,但由于大多规模小,难以获取银行贷款,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我国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的融资约束大幅度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主要原因是小微企业规模难以达到传统银行贷款的门槛,被排除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而近年来中国数字金融迅速发展,王馨(2015)基于安德森提出的“长尾”理论对互联网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能够弥补小微企业的供给缺口,减轻信贷配给程度,促进了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2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报告显示,截止到2017年,中国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约2800万家。截止到2020年3月,由银保监会披露的、已纳入市场监管总局小微企业名录的个体工商户约6253万户。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年额占贷款总额的40%,却为国民经济贡献超过50%的税收,对于GDP贡献度达60%以上,贡献了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同时带动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在我国实体企业占比超过90%。小微企业在我国区域分布差异显著,在我国东部地区,小微企业的占比为60%,中西部地区的小微企业的占比为20%。另外,小微企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分布较为规律和集中,而西部地区则比较分散,在地理分布上非常不均匀。我国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对产能过剩进行调整,小微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互联网+”和市场有效供给的背景下,在新兴产业领域和高新技术中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措施的实施不但使市场更具活力,而且还在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进行解决。

3数字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概念是数字经济发展日益在金融领域深入的背景下提出的,数字金融发展到现在的最大特征与优势是数字普惠金融,数字金融摆脱了对金融实体网点的依赖,通过手机通讯、基础设施铺设,快速地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向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推进,让金融服务触达乡村偏远地区,为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提供服务。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蚂蚁金服集团共同编制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关学者利用这套指数展开研究,并得出多方面结论。我国目前还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由此驱动着小微金融线上化、平台化发展,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共同探索“无接触”贷款审批、大数据风控等流程创新,使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更合理,以智能风控来降低贷款成本,满足监管层提出的“增量扩面”“减费让利”政策要求。数字金融的迅速发展在我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数字金融为金融服务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中国传统金融机构结构的升级转型和体系改革,同时实现了信心商业模式的产生和企业的创新升级;另一方面,自从我国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很多企业都开始积极创业,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用户的增加和支付保险功能的完善,有效提高了信贷功能的实用性,因此也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大的有利条件,尤其在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促进作用更为突出。总而言之,数字金融不但促进创业创新,同时也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而随着我国逐步深化对数字货币应用的探索,以及对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多场景应用研究,数字金融的各项应用将会日趋完善,在新时代也会遇到更多挑战,只有不断创新,数字金融才能助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4.1小微企业融资缺口较大

小微企业大多存在实力弱、资金欠缺、竞争力不够等不足,即使有资金,在使用上也会受到更多的限制。据央行2018年披露数据显示:我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因此小微企业信贷存在较大风险,更需要设计基于风控的特色金融产品。在发展小微企业的过程中,往往很难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回企业投入的资金,可自由支配资金的空间有限,因此,小微企业资金回收不规范,资金缺口较大。此外,传统资本市场上的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很高,为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出现了类似于股票市场上的增资以及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新的集资形式,但相关政策和目前的资本市场存在缺陷,不利于小微企业融资。

4.2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不足

在传统的放贷方式下,要求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或高质量的申请材料,审批程序枯燥乏味而且期限长,小微企业更倾向于依靠自有资金或民间借贷获得资金,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管理不规范、缺乏现代企业制度、规模小、业绩不稳定、收入门槛低等问题而且退出方便,财务信息不完善。为防范风险,小微企业的信贷状况需要大量的人员和银行的一次审批,审批程序烦琐,使得银行放款前的审批时间过长,虽然贷款规模小、期限短,但银行贷款的审批成本巨大,风险也很大,因此许多小微企业很难在金融机构获得支持,特别是在大规模融资方面。

4.3小微企业的地位不明确导致融资困难

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发展项目也在探索中,未来盈利的可能性很低,同时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大,信用度低,缺乏优质抵押资产。随着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传统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担保体系不断完善,这就需要高质量的担保,虽然大多数担保机构不准备为高风险、低固定化程度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小微企业发展有限,传统金融机构贷款需求对成本的压力太大。虽然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政策和计划,但我们也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发展自己的贷款体系。这不利于我国小微企业未来的发展,也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支持远远不足以改变小微企业融资的“尴尬”局面。

5数字金融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的表现

5.1改善信息不对称

后疫情时期,我国银行业“无接触金融”模式迅速兴起,由此引发了小微金融朝向线上化、平台化、生态化变革。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共生共建,从产品创新、场景布局与增信机制、信贷技术、农村金融以及新型风控等领域,加速商业模式变革;面对现金流紧张、订单量下滑的经营难题,众多中小微企业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变革,并推动“云化”转型。围绕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组合运用,小微企业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融资模式不断创新,各类金融机构形成差异化经营战略与竞争优势。传统商业银行通过利用数字金融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将符合小微企业要求的金融模型设计和建立出来,之后再将小微企业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后对其提供贷款服务。除此之外,围绕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商业银行能进行用户画像和反欺诈管理,并通过联合金融科技公司,共同开展风控建模,进而形成数据驱动的贷款定价。这些措施将数字金融的信息优势和在融资市场中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相结合,通过科学的授信管理,有效改善了小微企业传统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5.2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传统商业银行在数字金融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其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降低了系统维护和成本费用、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简化了售后管理流程和授信流程、提高了售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等。例如,通过大数据风控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方式,计算小微企业的违约概率和对借贷资本的风险定价,不但有利于降低风险成本和融资利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在提高其在融资市场的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渠道,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授信成本,也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利益收入。此外,能够将非银行金融服务供应商纳入数字金融服务体系中,这有利于不同类型供应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竞争,优化服务,形成多元化的数字金融服务生态体系。疫情冲击的紧迫性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空前重视。经济受多重因素影响波动,融资难、融资贵依旧是困扰中小企业的关键问题,而针对中小企业借贷需求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也面临数字技术与商业环境的多重阻碍。此次疫情中大量非银行金融服务供应商发挥数据优势、客户优势和决策优势,为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仍然坚持在抗疫第一线的餐饮、超市和运输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应急贷款、保险等及时有效的服务,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功不可没,同时也彰显出这些机构在数字金融服务体系中的独特价值。因此应该加强金融信息处理技术在传统商业银行经营和小微企业融资中的应用。

5.3提高信贷服务效率

数字金融是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一种信贷服务模式,它通过利用大数据和大数据处理算法将线上操作、数据决策和模型管理融为一体,用户在进行贷款申请时无需任何担保,只要通过其信用评分即可完成申请,而贷款审批也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即可完成。相比较需要不同部门和诸多步骤进行审核的传统商业银行,数字金融大幅度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2020年疫情发生后,监管部门推动供应链金融在线化、平台化发展,使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各项数据与资产流转情况,全部展现在线上平台之上,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均重点发展这项业务,从而推动大数据放贷、智能风控审批效率提升。此外,银行可以通过与增信机构合作,将实现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共担机制,并联合政府部门,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优先授信于信誉良好、获得政府支持的中小微企业,构建长期银企合作关系。

6数字金融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的对策

6.1建立中国特色小微企业融资平台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数字金融和传统金融互相渗透,在传统金融服务中,数字金融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通过数字金融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微企业融资数据平台,对小微企业的交易数据进行记录,数据会随着企业的业务增长而进行更新,从而对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动态展示以及对企业的贷款偿还能力进行反映,避免了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财务信息不透明、无法提供优质抵押品等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小微企业还可以通过对金融数据平台中同行优质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中吸取经验,从而改进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6.2创新风险管理模式

在小微企业的融资过程中,保障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为减少数字金融在发展中的风险,监管部门应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数据驱动小微企业征信与经营云化平台,平衡把握好创新和监管,从而确保数字金融稳定发展。除此之外,在数字金融的安全稳定发展中,完善法制也是非常重要的,相关部门应明确底线,鼓励数字金融行业自律,引导小微企业规范诚信经营。

6.3建立统一小微企业征信系统

我国目前的征信系统还不够完善,小微企业的信贷信息也比较缺乏。建立统一的小微企业征信系统,可以在央行征信体系中将小微企业信贷信息和数据纳入其中,从而实现企业征信体系范围的扩大。建立统一小微企业征信系统不但可以将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降低,而且可以降低传统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成本,从而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7结语

目前,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数量最大的企业群体,小微企业群体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创新推动以及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数字金融能够为被排除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融资渠道,能够有效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因此应该积极推动数字金融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吕鹰飞,侯雨姗.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推动作用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2):36-42.

【2】梁琦,林爱杰.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约束与杠杆率的影响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0(06):191-202.

【3】冯文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大数据征信体系建设探析[J].国际金融,2016(3):74-80.

【4】张晗.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6.

【5】张清凡,张萍香,洪小燕,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5):32-36.

【6】张韶峰.中小银行小微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思考[J].清华金融评论,2020(09):97-98.

【7】王馨.互联网金融助解“长尾”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15(09):128-139.

【8】巴曙松.大数据可解小微企业融资瓶颈[J].中国经济报告,2013(06):29-31.

【9】洑建红.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模式浅析———基于信息和信用发展视角[J].当代经济,2015(14):32-34.

第9篇:数字乡村背景范文

从知沟假设到数字鸿沟

知沟即指因大众传播而导致的不同社会阶层成员之间不断扩大的知识差距。该假设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明尼苏达大学的提其纳、多纳何以及欧尼提出的,他们对“知沟”进行了如下阐述:“随着大众媒体对社会灌输的信息日益增加,有着更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往往比地位低的人能以更快的速度获得这些信息,所以这两部分人之间的知沟往往是扩大而非减少。”

从理论上来说,网络传播可以让人们更平等地享有获取信息和网络提供的其它一切服务的自由,然而,纵观网络发展历程,这种依赖新传播技术革命带来自由平等的理想非但没有实现,反而造成了在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领域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因为这种差距是由数字传播技术进行的,传播对象是数字信息,故称“数字鸿沟”,它实际上就是网络社会的知沟现象。

所谓“数字鸿沟”,就是在信息时代因地域、收入、教育水准和种族等原因而形成的在数字化技术掌握和运用方面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群体在社会中面临的不平等现象。

由于各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不同教育程度和不同收入水平的阶层之间都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数字鸿沟”作为信息社会产生的副作用,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差距,业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当中、成为在信息时代凸现出来的一个全球性问题。

我国的“数字鸿沟”现状

我国从80年代初期起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以来,西部在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的支持下,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意识淡薄,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东西部地区的数字鸿沟俨然呈现。

截至2003年底,我国的平均上网普及率为6.2%,其中大陆地区尤以北京和上海地区为最高,分别达到了28.0%和26.6%,而中西部地区除了湖北和新疆约与平均水平持平外,其他19个省市均低于平均水平,其中贵州的上网用户普及率最低,只有2.2%。而这一时期香港和澳门的网民人数分别达到了45%和39%,美国为58.7%,韩国为65.5%。

可见,我国的网络普及率从国际上来看仍然十分低下,从国内来看,普及也很不均衡,东部地区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来说比较平均,但是都非常落后,只有5%不到的普及率。

我国东部地区大部分省市上网计算机数都占到6%以上,整个东部上网计算机数占了全国的56.8%。而中西部地区除了四川、湖北、河北以外,其余均在4%以下,省只占到0.1%。

我国的.cn下注册域名数极不平衡,占全国总数的比例最多的是北京达24.9%;其次是广东,占14.0%;整个东部的.cn下注册域名数占了全国总数的51.5%。除东部各省市外,其他地区大部分都不足1%,注册域名数最少的是青海,只占全国CN下注册域名总数的0.1%。 在.cn下域名数量方面,尽管这几年中西部地区虽然也稍有所增长,但是这一增长趋势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仍然是相当缓慢的,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低迷状态。

总体来说,我国大部分地区上网时间比较平均,但是东部地区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仍要显得略多一些。内蒙古、辽宁、吉林、安徽、广西、海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中西部地区上网用户每周上网时间相对较少。

各地区上网用户上网最主要的目的主要集中在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两方面。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大部分东部地区都以获取信息作为上网最主要目的;黑龙江、湖南、海南、青海等地区上网用户中更多的人将休闲娱乐作为上网最主要目的;其他地区上网用户中将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作为上网最主要目的用户所占比例大致相当。

按知沟假设的推理来说,经济收入是影响公众接触媒体的重要因素,收入的差异对各地网民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会有着明显的制约。从我国总体情况来看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高收入人群比中低收入人群更少地接触互联网。

将数字鸿沟转为数字机遇

我国因地区差异造成的数字鸿沟现象十分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与传统信息资源类似,主要集中分布在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具备资金与人才优势,加上较为丰富传统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优势,由此造成我国自东向西网络信息资源递减的现象。

关于数字鸿沟的发展前景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假设,一种乐观前景认为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带动下,各国各地区之间将呈现出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得到持续发展。另一种悲观前景则认为,拥有先进技术和基础的国家、地区将会从网络中获得更多好处,而那些无法融入新经济和网络的地区将难以实现有效发展,以至最终这种数字鸿沟越拉越大,使西部丧失了追赶东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