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暴力对策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校园暴力;成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4-0088-01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给社会和学生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所以研究校园暴力成因和干预策略尤为重要。
一、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
校园暴力已成为威胁校园安全的严重问题,随着青少年犯罪率增高并伴有年龄层下降,校园暴力已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下面通过具体案例分别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因素来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
(1)个人原因。青少年的年龄阶段决定其心理、生理正处于不成熟期。当处于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时,大多数青少年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而且,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在面对挫折时,不愿与家人沟通交流,在压力下寻求不正确的发泄方式,成为校园暴力的主要原因。
案例1:2013年9月某日,在某中学校门50米的拐角处,高一A同学伙同本班三名男同学对同班B同学进行殴打,致使B同学脾脏破裂,被保安发现后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后经当事人A回忆,两人矛盾的起因是B在食堂打饭时插队,A与B在食堂发生口角。放学后,A召集另外三名同学将B在校门口堵住,带到拐角处进行群殴。A本想小小地教训一下B,却不料几轮拳脚后造成B脾脏大出血。事后,因及时抢救,B保住了性命,而A及三名同学共同承担医疗费,并受到了留校察看的严肃处分。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青少年群体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非常容易因小事采取过激行为。特别是当团体行动时,个人的身份意识进一步弱化,来自团伙的压力使青少年进一步陷入校园暴力之中。
(2)家庭原因。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的启蒙教育,教育方式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不良的教育方式造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控制力和自制力。家庭氛围的紧张使子女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和暴力倾向。
案例2:成都某高二C同学是学校出了名的“恶霸”,长期向低年级学生强行索要钱财。许多有过被打经历的学生说,他们与C并不相识,常常是在买零食时被盯上,如果不乖乖把钱交出来,就会遭受拳打脚踢。后经C的同班同学反映才知道,C父母很早离异,他跟随父亲生活,但父亲平日好吃懒做、嗜赌成性,C在家中经常遭受打骂。
在案例中,C同学的暴力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的影响,父亲的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使C变得自暴自弃,并形成攻击性人格。对于教育问题突出的家庭,学校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引导,减少对其产生的不良影响。
(3)社会原因。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逐渐吹进了校园,泛滥的不良文化误导着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些成人世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着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其次,一些媒体对某些暴力事件的过度渲染,校园暴力自拍视频被频频上传,以及相关部门对网络暴力视频监管不严等,都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误导学生将暴力行为及一些社会不良风气视为可接受的行为模式,成为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的诱因。
二、校园暴力的干预策略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针对青少年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学校要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学生进行压力释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问题要及时给予沟通引导。同时,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定期对学生开放。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注意尊重学生的隐私,帮助青少年健康顺利地度过心理叛逆期。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应把重心从成绩提高转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上。在学校教育中,既要重视科学知识的灌输,更要注重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个人行为的约束,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让学生学会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判断是非和解决矛盾,从根本上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
(2)定期召开家长会,做到家校共同监督。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也是杜绝校园暴力发生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学校要积极建立起与家长的沟通平台,如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交流会等,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子女的在校情况并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之中。学校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认真听取家长的建议并对现有教育方式及时调整。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参与,不仅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保障了家庭教育的作用,更能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将校园暴力消灭在萌芽之中。
(3)学校加强安保力量,在源头上防止暴力行为的发生。学校要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加强安保力量,随时监控学校内的人、物、事和环境。对校门周围的环境定时巡逻,对社会青年在校门口聚集的现象要严密监控。学校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安全网络,来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消除学生上学、放学途中的安全隐患。
校园暴力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消除校园暴力问题任重道远。家庭要切实履行在青少年成长中的责任,学校要将校园管理和心理教育落到实处,社会则需要净化网络环境、建立和谐的舆论氛围,这三种力量共同努力,才能扼制校园暴力的发生。
参考文献:
研究以德育教育为平台,以活动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多方面多渠道加强安全知识的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全体师生自救互救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工作技巧,保护学生在校期间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对传统的校园安全教育模式的一种突破和创新。
关键词:中职学校;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近年来校园突发事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面对我国目前的独生子女现状,学校除了承担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承担起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变和处理能力。解决这个难题的重点在于提升教育工作者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应变和处理能力。为了更真实的了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园突发事件中的处理能力和策略,在我校教职工中开展了调研。通过问卷分析,总结出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在处理校园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相关策略。
一、调研目的
此次调研重在了解掌握教师对校园突发事件的认识、处理办法、心理特征及教师对学校现有关于校园突发事件系列教育活动的认识。进而分析和总结,为提高学校应对校园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和学校针对校园突发事件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提供相关依据和建议。
二、调查对象
此次教职工的问卷调查,共发问卷165份,回收有效问卷163份。从年龄上涵盖了老中青教职工;覆盖一线教师、班主任、学校行政、工勤人员;覆盖了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问卷调查的覆盖面上达到了100%,保证了问卷调查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调研结果
(一)教师层面
1、校园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作为一所集教学、实训、住宿为一体的职业学校,校园突发事件的类型很多,有自然灾害事件、校园安全和事故突发事件、校园管理事件、政治类突发事件、网络和信息安全类事件、校园暴力事件、中职生心理危机、教师伤害事件等。在调查问卷中139名教师都经历过校园突发事件,只有24名教师未经历过,而这部分教师从教师年龄和工作岗位分析以年轻教师和行政人员为主,他们从事教育工作时间比较短,和学生接触面窄,还没有遇到和经历过校园突发事件,也缺乏处理和解决校园突发事件的经验。从问卷调查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在经历过的校园突发事件占多数的是校园管理类事件如教学事故、师生矛盾冲突;校园暴力事件如学生斗殴、偷窃、赌博等。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不足,做事容易冲动。当自主性被忽略或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他们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无所适从和反抗,有时用过激的行为方式去掩饰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比如通过逃课、顶撞教师、打架斗殴等违纪违规现象,显示自己的勇敢。此时教师如果引导不好,个别学生渐渐就会形成了反叛的人格倾向,容易偏离职业发展的正确道路。
2、教师对于校园突发事件的关注度不够
通过问卷分析共有128名教师选择关注和偶尔关注,有43位教师选择无所谓和不关注,表明我校教师在校园突发事件的上存在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的问题。作为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从学生的生源结构上分析,90%的学生在中考中失利,继而进入职业学校;少部分学生是在初高中辍学后重返校园,由于在普校学生学习基础差,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关爱,学生的思想状态和精神状态容易出现一些扭曲,这部分学生将在社会上沾染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带入校园,给校园带来了一定的危险因素,同时导致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现阶段我校每年都会发生一到两起校园暴力事件,通过分析产生暴力事件的主要因素,就是因为学生之间的矛盾缺乏自我化解的能力,同时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继而引发严重的后果,这对于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校园突发事件尤其是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工作上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不够,那么校园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办法得到根本的保证。
3、如何提升教师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能力
(1)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2)将教师学习应对突发事件相关知识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并指导教师进行自主学习。
(3)加强教师的政治敏感度。
(二)学校层面
1、学校在校园安全管理上普遍存在观念陈旧、管理落后、投入不足三大问题。
为了解除这些安全隐患,学校首先必须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配备专业消防管理人员。安排学校综合治理办公室的正式教师接受系统完善的培训工作,能够熟练使用校园消防设施。组建教师、学生干部灭火队,当发生突发火灾时,正确使用消防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在校园消防队的培训工作一定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必须让校园义务消防队的成员熟练操作消防设施,能够扑灭校园初期火灾。
2、在对学生开展的安全教育上,教育手段单一,教学效果一般。
3、预形成和完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警机制。
(三)社会层面
1、公开透明处理校园突发事件。
2、全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频繁发生的校园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影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社会声誉的一大难题。面对复杂多变的突发事件,中职学校管理者绝不能畏缩、逃避,而应本着“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态度,摸清突发事件的本质,掌握其规律,构建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运行机制。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是个系统工程,也是复杂的动态过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全力支持,只有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综合治理,持之以恒,才能还校园一片祥和与宁静。(作者单位: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危机管理探讨.职业教育研究
[2]马桂荣.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把课堂还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有些教师由于理解偏差或操作不当等原因,有的课堂讨论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课堂讨论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1 课堂讨论在对传统的反叛中走入误区
重形式轻效果,华而不实。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或者是为了体现新课程的“师生互动”的理念,根本不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于是动不动就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原本只通过简单讲授或学生独立学习就可以获得的知识,却花时间、费力气反复讨论交流。有的甚至把教材中一些毫无争议的问题都拿来讨论,结果往往是学生对这种形式失去兴趣,讨论不起来或讨论跑题。这种不切实际、生搬硬套的做法,导致课堂讨论的形式化和表演化,其结果只能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讲数量限时间,浮光掠影。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把传统的“满堂灌”演变为“满堂论”,一节课提出十多个问题进行讨论,课堂容量是增大了,却没有收到什么效果。“时间不多了”,“就立即组织小组讨论”,这是易犯的毛病,没有任何中间过程就展开讨论。只求形式没有过程的讨论,反而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悟、独立探究的机会。这样的讨论,充其量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求自主疏指导,失控失度。有的课堂讨论,追求的是学生完全的自由,教师成为旁观者。表面看来,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但这样的讨论有可能忽略了课堂的实质。由于小组成员程度不一,对问题的理解水平有差异,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若不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加以指导、点拨,课堂讨论将会变得杂乱无序,甚至盲目。学生看似成了课堂的主人,实际上是失去了控制的“假繁荣”。与此同时,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而选择了沉默,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讨论的参与度。要实现课堂的有效讨论,就必须分析现状,寻求对策。
2 精心选择讨论的内容,提高讨论价值
把握课堂讨论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思品课堂讨论内容的选择应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根据相关结合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讨论题。讨论点应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问题要面向绝大数学生;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问题的难度应适宜。如果问题太简单,会影响学生兴趣;但讨论的问题过难,不仅广度不够,而且不能激发学生品味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如在讲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结合近年来科技成就让学生讨论:①我国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说明了什么?②探月工程飞行试验成功,能否说明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③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些话题既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结合一些时政热点,难易适度,切口较小,话题也有梯度和纵深,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选准课堂讨论问题的角度和梯度。课堂讨论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能为学生所接受,又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即多角度理解。富有启发性、探索性,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以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如在学习了《增强自我保护》时,设置情景讨论:小强放学路上被几个社会青年拦住搜身,并被抢去50元。这几个社会青年要他第二天带50元钱来,否则还要收拾他。小强可能采取什么对策并说明理由。问题的设计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样能引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想,使课堂讨论积极、主动、有兴趣。
3 准确把握讨论的时机,适时安排课堂讨论
在学生意见分歧较大,需要共同探究时进行讨论。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出现意见不统一、各抒己见的情况,这时安排课堂讨论,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了《做负责任的
公民》之后,设置情景让学生讨论:“与我无关吗?”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结束了,场地上留下了五颜六色的饮料瓶、废纸和食品
袋……请同学就“这些废弃物不是我丢的,该不该捡”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教师没有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动脑思考解决问题。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交流、讨论、碰撞,最后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教学效果水到渠成。
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进行讨论。新教材中有许多开放性的讨论题,答案多样化,但学生往往考虑问题单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可采用课堂讨论。如在学习《特殊保护》后,笔者让学生讨论: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屡有发生,引起社会各方高度关注。请就中学生如何避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提几条建议。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问题抛出后,学生感到有点困难,课堂一片寂静。笔者留给学生“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深入、独立思考,并提示学生可从心理、道德、法律三个方面作答,也可从青少年、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提建议。这不仅使问题迎刃而解,而且使学生学会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火花。
关键词 中职学生 人际关系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步上升。有调查发现,青少年对人际关系运作的满意度偏低,约10%认为自己没有任何朋友,60%的青少年与外人只发生表面的接触,只有10%的青少年表示自己“人际关系和谐”,还有80%的青少年不愿向他人吐露“真心、真情、真话”;不仅如比, 29.6%的青少年也认为“当前最大的苦恼”是“不被人理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生理与心理发育会产生急剧变化,处于充满矛盾且很不稳定的时期,同时又会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容易造成心理危机。只有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学会与家人、教师和同学正确的相处模式,才能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提升中职生活的幸福感。
目前在中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团体辅导与箱庭疗法等,但这几种方法不能真正深入到中职学生求助者的内心深处。近年来,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受到许多治疗师和求助者的青睐,它能够帮助求助者深入思考人际关系,所以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给教师的心理咨询工作带来了更加直击学生心理困扰的方法,能更有效地解学生的负面情绪,解决人际关系的困扰。
1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由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女士创建,被誉为家庭治疗师的先驱。治疗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所有人的应对方式,治疗师会帮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并掌握一些更适宜的沟通技巧与行为方式,帮助求助者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变化,并对自我进行肯定。其治疗目的是为了让求助者正视并认同自己,帮助他们体悟自身存在的丰富能量与大量的资源,让生命将更加自信坚定、快乐平衡。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许多人际困扰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家庭环境因素有关的,因此可以通过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解决中职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2通过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解决初中生人际问题
2.1帮助学生积极面对人际问题
大部分人际关系有问题的学生都不能通过自身的尝试解决人际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无法正确找到问题根源。这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曾努力过,但却并未取得显著效果。在父母眼中,他们会觉得孩子太过自卑或自负;在同学眼中,这些同学是不合群且不应该跟他们说话的。这类外在评价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导致他们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则提到了这样一句话: 人们因相同而有所联结,因相异而有所成长,健康的人际关系建立在价值平等的基础上。所以作为中职学生应以积极的心态接受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这个问题,提升个人价值,才能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2.2系统化的咨询理念帮助消除人际隔阂
中职W生在进入青春期前多是处在以父母为主导的家庭人际关系中,但进入青春期后,叛逆的心理会让学生想对父母的建议进行反驳,从而满足内心存在感的实现。在原生家庭中,父母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依旧使用与之前教育孩子所使用的相同的交流方式,会让孩子产生更加反弹的心理,而这种反弹心理也会一直伴随孩子整个青春期。“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到: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会尽其所能地做到最好,同时也可以帮助父母体会到:父母通常会重复其在成长过成功熟悉的家庭模式,即使这种模式是功能不良的。
2.3运用积极的正向导向帮助学生
萨提亚心理治疗模式作为积极心理学的补充内容,它强调“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因此,教师在在改善一个学生的人际关系应对方式上,要注重如何去解决他的人际关系,而不仅仅局限于解决出现的问题,治疗时多多关注积极正向及健康的方面。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进行咨询时,就可以帮助种子学生从过往失败的人际交往中找到一些积极的正向方面,在每一次的咨询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内在追求,激发他们的内在正向能量。
2.4帮助学生提升自我价值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重视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自我价值是个人力量的源泉,当人们喜爱并欣赏自己时,身体内部的能量会有所提升,如果能够协调使用这些能量,那么我们的身体就会成为一个运转顺畅的系统,有力地支撑我们应对并不完美的现实生活带来的挑战。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部分是在中考中失利的,也有部分是由于家庭因素选择中职道路,因此此类学生看待事情多以负性评价为主,自我价值感较低,无法对自我进行正确评价。面对人际关系的挑战时容易没有自信,不能正面面对与人交往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萨提亚治疗模式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他的原生家庭图、一起探讨他及家人、朋友、长辈的内在冰山,让学生看到隐藏在行为、应对姿态以及观点背后的真实自我。通过帮助学生正视,进而满足的内心期待,让他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痛苦知觉,感受到自己面对人际关系时心态的转变,不再惧怕由于人际问题给自己带来的痛苦。随着来访者自我价值的提升,他的观念也会发生变化。通过萨提亚治疗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决策者,不再对自己的行为认定为是无价值的,也会珍惜自己、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发生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的不良行为。
2.5帮助学生学会宽恕
在校园里,学生有时会与同学或老师发生冲突。而由于年龄阶段的不同,其程度与表现方式也会有所差异。中职学校的校园暴力、欺凌弱小的人际问题比较常见,虽然不一定每一次的人际冲突事件都会产生严重的校园恐慌,但是其都会造成实施暴力和被伤害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时,会先从解决伤害、愤怒和怨恨等负面情绪入手,因为这些情绪往往是强烈且带有报复心理的,如果不能第一时间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促使学生又一次采用暴力行为来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导致校园暴力冲突事件的再次发生。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认为:运用宽恕的心态可以帮助一个人由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从而放弃对伤害事件的报复行为。治疗师通过体验性探索来帮助学生主动看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帮助学生处理他的情绪反应,从而满足学生的期待与渴望。通过内在冰山理论来了解其侵犯行为和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痛苦和报复心理。教师通过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抵御青春期时冲动的想法及行为,减少校园人际冲突事件,帮助来访者疗愈自己的伤口,减少校园人际冲突,维护校园的和谐气氛。
3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中职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3.1运用萨提亚冰山理论处理师生关系
萨提亚家庭模式将个体比作冰山,冰山从上至下分别是:行为、应对方式、感受、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通过这八个层面,依次看到了个体在生命中的期待、渴望与真正的自我。这是了解学生内心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也是与学生产生共情的重要工具之一。教师要想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不能只是以个人的经验为依据,同时应该有理论作为支撑。冰山理论从浅至深,让教师能够像走阶梯一样走进学生的内心。同时也提醒教师要解决与学生之前存在的隔阂,不能只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找到问题的根源,进入学生的期待和渴望层次,帮助学生从深层次上意识到问题并作出改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常犯的错误则是把教育停留在表面,用条条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想法,没有深入到学生的渴望层次。冰山理论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实际操作的理论支持,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到不能只是奔波于解决已经发生的事情,忘记了发生这件事情的原因。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发现行为背后隐藏的期待、渴望和自我。
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深层渴望是什么?是否因为受到什么事件的刺激,或者处于青春期所以无法暗藏躁动的心情。其次,教师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一定要考虑事情背后的原因,接下来学生可能会做什么。所以对于学生的教育不仅要及时处理已发生问题,同时还要加强预防的知识普及。最后,学生冰山层次中的“渴望”层次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才能更加完整,但是作为教师不能只是口头说自己很爱学生,或者只把这份爱停留在日常小事中,更要渗透到学生的心理,真正从内心关爱学生,切实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惑,做一个像朋友一样的倾听者和建议者,让学生感受到被爱、被认可。
3.2运用萨提亚沟通模式改善同学关系
萨提亚的五种应对姿态是人们日常行为中最主要的集中方式。例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要么是一方讨好另一方,尽量让同学开心;要么就指责对方,和对方对着干;要么是超理智,随便对方怎么办;要么是打岔,想到别的事情。多次反复后,学生之间就容易形成固定模式。在初中阶段,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比跟老师和家长更亲密,他们需要互相分享各自的烦恼和秘密,寻求可以倾听的对象。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四种不恰当的应对姿态则会对双方的关系产生影响,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阻碍了学生之间的正常交流。例如:学生会因为受到同学的指责而不再与其他人交流,通过报复、攻击等行为来做无声对抗。当个体的自我价值降低时,就会在行为上产生不良表现;当个体的自我价值提升时,其行为则会呈积极正向趋势。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与他人交往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在讨论时就事论事,不能因为一件事情产生矛盾就把这种负性情绪转移到所有事情上,相信通过改变沟通方式,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改变学生之间的关系。
3.3原生家庭改善家庭关系
在父母与子女交流时,如果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多以指责的态度批评孩子。然而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于父母的指责多是唱反调、或者是超理智、打岔,不能真正领会父母的用心。而父母也很少考虑到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就算考虑到了也不一定能找到正确的与孩子交流的方法。面对学生身上的不正确性格与习惯,或许可以考虑从原生家庭的长辈方面入手。比如,一个在家经常遭到父母指责和说教的学生,在学校里这类学生要么就十分内向,不愿多与他人交流;或者会选择做出一些事情来吸引老师与同学关注的目光。对于这样的孩子,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问题与行为,要考虑学生有这样的行为是否与其原生家庭有关系。
家庭关系融洽和谐,不仅能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同时教师也能结合学生不同的家庭因素,通过家校合作,让学生学会与父母交流,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4结语
中职阶段,人际交往成为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如何应对人际关系,同时也需要家长一同配合,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中职学生开展人际关系的教育过程,可以说是师生双向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面对青春期要张扬个性的中职学生,家长的权威压力和教育已慢慢不适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对中职学生应对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作用,这种模式与中职阶段所需要的心理需求相一致,注重心灵的触碰与自我的成长力量,同时不需要学习太过复杂的理论,所以非常适用于中职教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帮助家校走进中职学生的心理,通过改善人际交往障碍,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贵芳.大学生人际交往闭锁性的成因与教育对策[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66-68.
[2] 雷霞.青少年的人际关系运作能力及其培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7(11):78-81.
[3] 杨明娟.萨提亚治疗模式简介[M].社会心理科学,2008(1):112-115.
[4] Banmen.萨提亚转化式系统治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通过回收的800多份有效问卷,我们将各教工,家长以及小组成员关于如何减少中小学学生安全隐患的对策整理如下:
一、从学生自身角度,加强自身安全意识,提高应急能力
中小学生是安全问题的主体,只有加强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及时注意到隐藏在身边的危险,尽可能教会他们使用一些消防器具,以应对突发的危险,从而把风险降到最低。
1.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只有一次,平时学习一些安全知识,掌握一些必备的安全知识技能;
2.学生自身要重视对安全知识的学习,虽然这个一般不作为考试内容,但作为一种学习的锻炼,积累生活安全常识还是有必要的。
二、从家长角度,加强家校联系,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大部分学生的假期基本上是在家里度过,因此让学生度过一个安全的假期需要家长的督促和帮助。
1.家长和学校要相互沟通,防止学生在欺瞒家长和老师出去游玩的情况下发生意外。双方要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不能将孩子的安全问题相互推托。家长应当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多与老师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
2.家长在空闲时间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关于中小学学生安全教育的书籍和杂志,在孩子的节假日或者接送孩子上学的过程中,记得叮嘱孩子注意安全。
3.家长要端正自身态度、注重平时的行为习惯,尤其不能在孩子面前做一些违反中小学生安全守则的事,例如:闯红灯等。说教不如身教,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以身作则。
三、从学校角度,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教育
从我们回收的有效问卷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分析得到,部分中小学在监管校园安全问题方面的力度不够,对外来人员信息调查不够严格,保安巡逻方面也欠佳,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频率过低,教育途径没有跟上时代步伐。为此,我们小组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要和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加强合作,从不同层面对学生安全问题加强宣传,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可以通过组织中小学生观看安全教育视频、新闻事实或参加安全知识讲座等以达到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目的。尤其要注意的是,组织的这些安全教育活动要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使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安全知识。
2.开展安全演习,将基本的安全器具使用方法和一些急救措施通过现场教育的方式教给学生,以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定期进行消防演习,让学生明确逃生路线。
3.将安全知识通过正规途径且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例如:刊印一些关于安全知识漫画书和杂志,发放给学生,供其课后学习。
4.学校教师应该注意把握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当改变传统的“严师出高徒”教育模式,尝试着走进学生的世界,有时可以以自身的人生经历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学校应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发放《告家长书》、家访等方式和学生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在交流中,针对家长在安全教育上出现的问题,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6.要严守校门,坚决杜绝不明身份者进入校园,防止打架斗殴以及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四、从社会角度,开展活动以丰富中小学生假期生活
针对该问题,我们觉得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为丰富中小学学生假期生活出谋划策。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心理沟通
与过往情况不同的是,当下的初中生个性更张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与教师是平等的、相互合作的关系。但是部分教师总是喜欢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强制性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因而和学生有较多冲突。从近几年的教育现状来看,初中师生冲突现象非常严重,如果在今后的心理沟通上还是没有任何进步,势必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教育问题。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心理沟通不畅的原因
(一)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不一致
从年龄上分析,教师是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员,基本上达到了“术业有专攻”的状态,所以他们对学习具有唯一性,甚至是存在极端的想法,认为学习不好就没有未来。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将来的发展有无限可能,单纯凭借“上学”的道路,并不能证明什么。因此,当下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自由的人生态度,认为学习是一个经历的过程,但不见得能主宰自己的将来。在这种学习态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双方均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前者存在一定的职权,在自己无力辩驳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体罚学生和辱骂学生的现象,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讨论,给学校名誉造成了损失。
(二)学生对教师存在对立情绪
从某种程度上分析,当下的多数教师并不讨学生喜欢。教师在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表面上尊重学生的看法,暗地里的“小动作”却非常多。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教师向学生保证,某些事情是两个人之间的秘密,而在不超过一天的时间内家长就对这个“秘密”了如指掌,回家对孩子各种训斥和教育,而教师则美其名“是为了学生着想”。对于这样的现象而言,初中班级管理当中是非常多的。因此,师生间存在着非常强烈的对立情绪。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为了减少与教师的交流,存在着强烈的中立情况,具体表现为既不会努力地学习,也不会招惹事端,与教师保持着遥远的距离,希望尽快摆脱教师的“魔掌。”这类学生群体数量非常庞大,如果没有良好地开展心理沟通,那日后的教育水平将难以保证。
二、初中班级管理的心理沟通对策
(一)加强情感投入,凝聚班集体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步入青春期,在心理上的变化是特别明显的。此时的心理沟通,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方法,将自身放在主导地位,以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来完成,肯定不受欢迎。建议在今后的心理沟通上,教师应加强情感投入,具体做法如下:第一,与学生的心理沟通过程中应该让他们尽量放松,二者平等地进行交流。例如,不要总是让学生来办公室谈话,这时学生面对众多的老师,再加上自身站着,教师坐着,前者不断地听着,不敢有任何的言语,后者大量的训斥和说教,这种心理沟通,显然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鉴于此,教师可以尝试带领学生在空旷的操场上,二者就像朋友一样坐在台阶上聊天,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放松心情,在交流力度上也有所提升;第二,应该积极凝聚班集体。现如今,初中学生拉帮结伙现象非常明显,校园暴力多数发生在放学后,在该时间段,教师要么坐在办公室不管不问,要么直接下班回家。鉴于此,教师可以尝试与学生共同回家,特别是陪同身体羸弱以及经常受欺负的学生回家,这样不仅给其他人以告诫,还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心理沟通的一大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国家人才的需求,多元化的培养已经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可。但如果学生可以在初中阶段按部就班地学习,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鉴于此,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心地接受教育,而不是在道德压力的作用下不得不在教室学习和死记硬背知识。窃以为,人总是有一种来自自身内部的力量,一旦激活这部分力量,办事效果特佳。学生的内心也是如此,只要能发现其闪光点,就好比给他添加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他更加珍惜时间,加倍努力学习。具体可以经常利用班会课或单独找学生谈话等形式,举一些中外名人艰苦求学到最后取得成功的例子,或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增强说服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他们知道人生的价值。
三、结语
本文对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沟通展开讨论,当下的部分教师已经开始积极转变,在心理沟通上尊重学生、尊重自己。与此同时,仍有教师依然存在错误的方法,与学生心理沟通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这应成为日后改进工作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心理沟通的过程中,师生必须保持平等,互相尊重各自的想法,然后教师可以按照的方针来开展心理沟通工作。
作者:谢开智 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刘官街道中学
参考文献
[1]陈栩,张建霞.初中班级管理模式现状分析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5(15):77-79.
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全面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对于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教育系统大局的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的安全也是学生校园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安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设施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隐患,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学生身心安全健康的发展。
鉴于学校安全的重要性,更为及时了解校园安全状况,以便提出更实际的应对策路,我通过走访全县的大部分学校,做了一些调研工作,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能让更多的人对校园的安全问题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学校可以据此采取一些实质性的措施,改善目前的现状。
当前,随着校园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学生的安全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社会、政府、学校以空前的力度创建平安校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立安全教育共同体,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救能力。2、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制,降低校园安全事故的危害度。3、加强校园暴力事件研究,明晰师生的是非观念与应对技能。4、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増强学生抗挫及自我调适能力。由于中小学生并不能对自身的安全问题有充分的认识,所以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改善目前的状况。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1、由于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政府对平安建设投入加大,全县治安状况一直较好,使得一些领导、教师、家长存有麻痹大意的思想,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安全意识还没有真正形成,总认为不会出现什么安全问题。有些学校对安全教育有过宣传,但流于形式。
2、学校安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隐患。一是饮食安全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部分经营户重效益、轻管理现象,有些学校对卫生管理重视不够,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卫生设施差等问题仍很突出,已成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隐患。近期媒体曝光了我县两个乡镇学校的食堂卫生问题已经给我们敲醒了警钟。
3、交通安全没有可靠保障。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学生就学半径加大,接送学生难度增大,存在电动三轮车、面包车、三轮摩托车、非正规校车接送学生等现象。学生们对交通安全知识掌握不够。如2009年5月王店李庄小学张某某被车撞死,2016年6月,羊册镇小学生王某某被车撞死。
4、部分学校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一键报警装置有些学校安装率低,有些学校不能正常使用。有些学校的保安年龄偏大,如发生突况,不能保护学生。如2018年米脂县三中砍人事件致9人死亡21人受伤。2019年9月2日,湖北省恩施市发生了致8名小学生死亡的严重刑事案件。
5、消防安全事故,学生取暖、用电、饮食不当而造成火灾、触电、中毒等事故。如2015年4月25日王店中心校男寝起火系学生抽烟所致。2016年11月20日,贾楼中心校男寝起火系学生玩火所致。
6、校园欺凌现象和学生身体特殊原因、心理健康方面发生的事故时有发生,有些学生因特殊疾病、特殊身体素质、异常心理状态出现意外事故。2018年,泌阳二高一男生上体育课期间突发疾病死亡。2018年6月,泌阳六中发生了一女生从楼上跳下致使身体受重伤的事故就是心理因素导致的。
7、对进入每年5月份以后,天气逐渐转热,擅自到江河水库游泳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溺水事故进入危险期、易发期、高发期的情况,学校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以小带大,共同和家庭做好防溺水知识的宣传、学习,坚决预防学生溺水事故。
二、建议及对策
1、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
要使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在,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确保学校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只有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共同分担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能使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不落空。
2、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学生安全工作台帐
学校的安全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到方方面面。要想做好此项工作,没有制度是不行的。只有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依靠制度来管理,才能做好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就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来说,要想管理好学生宿舍的安全,就必须有一个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制度,让学生知道,在宿舍里,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如果做了,会受到学校什么样的处理,这就是制度。在学校,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台帐是学校安全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工作,安全台帐是学校安全的底线。学校安全工作台账要按要求做到归类、规范。学校安全工作台账包括安全工作文件(通知)、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职责、安全管理责任书、各种检查记录及材料和预案、各种总结和报告等,然后按内容认真进行归类、整理并装入档案盒,以备查用。
3、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
有人总认为安全管理是学校的事、校长的事、老师的事。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学生的安全是全社会的事,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时时关注学生的安全,把学生的安全放在心上,才是直正重视学生的安全。学生的安全管理涉及到许多方面,为了明确责任,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只有逐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县教育局与各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学校与各科室签订安全责任书,学校与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按照双方签订的安全责任书上的内容进行处理,无可推卸,依法处理。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是为了让全社会都参与到学校的安全管理中来,齐抓共管,确确实实把学校的安全落到实处,确保学生的安全。
4、举办讲座,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定期组织演练。
每学年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听好各种安全专題讲座。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和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到校对师生进行法制数育,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讲解有关的法律法規知识,使师生受到法制教育。同时也要请交通部门、消防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到校给师生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食品安全知识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另外,学校还要通过校委会、班会、板报、广播、录像、标语、图片、宣传单等多种形式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通过专题讲座和形式多样的宣传,使师生懂得一些基本法律法規知识、交通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食品安全知识和传染病防控知识,树立安全意识,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学校应该每学期组织师生进行一次演练。演练有消防演练、防震自救演练、突发事故应急演练等。进行演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积累集体疏散、消防救助、防灾自救、应急管理突发事故等实战经验,帮助全校师生掌握正确的防灾与逃生方法,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师生的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训练师生的逃生技能,憧得防灾和安全逃生疏散的知识,减少师生仿亡,使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5、抓好季节性的安全教育
在学校的安全教育中,还要注意季节性的安全教育。一年有四个季节,在这四个季节中,首先是秋季,秋季是新学年开始的季节,也是新生入学的时间。新老学生在一起生活和学习,他们之间还不能很快相处和了解,相反还会出现一些矛盾纠纷,发展到拉帮结伙、打架斗殴,影响到校园的和谐与安定。在这个季节里,学校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挙办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树立法律意识,使他们学法、懂法、守法,不做违法违纪的事情,争做守纪守法的学生,共同维护校园的安定局面。其次要做的是组织师生进行防暴力突发事件的演练,通过演练,使师生懂得一些自我防范,提高师生的应急快速反应和自我防范能力,避免伤害事件的发生,共建平安校园。其次是冬季和春季。冬季是寒冷干燥的季节,春季风大,容易引发火灾,在这两个季节里,各地、各处常常发生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財产损失。作为学校,在这两个季节里,一定要做好校内的防火工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防火教育,禁止学生在宿舍、教室等密集的场所使用明火、电热器、烤火器、堆放易燃物品等。做到经常检查,并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演练。第三是夏季。夏季是天气最热的季节,也是各种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学校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传染病的防控由于天气热,容易爆发流行性传染病。学校是人口密集的场所,如果学校里有一人患有传染病,马上就会传染给其他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就会越传越多。二是防食中毒。物由于天气太热,温度高,如果学校食堂不注意食品管理,饭菜容易变馊,学生吃了变质的饭,就会出现食物中毒情况,导致严重的后果,学生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就会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三是农村中小学还要注意防水、防电、防雷、防泥石流等方面的教育,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减少伤亡,减少损失。
在不同的季节里,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抓好季节性安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6、认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只有检查,才能发现隐患。学校应该成立安全检查小组,由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担任组长,总务主任、政教主任等为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校内的学生宿舍、食堂、教室等进行安全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及时向校长报告,并组织人员或者请专业人员排除隐患。对于不能及时排除的隐患,一方面要做好观察记录,悬挂危险标志,让师生远离。另一方面要以书面的形式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报告,争取早日排除一切安全隐患。安全检查不光是学校安全检查小组的事情,是学校每一位教职工的事情,只有全校教职工共同行动起来,参与安全检查,时时查,天天查,才能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及时排除,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把学校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7、认真做好矛盾排查,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学校不是世外桃园,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会有矛盾。矛盾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在长期的相互之间的接触和交往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教职工与教职工之间、教职工与学生之间、教职工与外界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上的闲散人员之间,才能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及时排除,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把学校的安全隐患消灭,确保整个校园的和谐与平安。
8、抓好学校门卫管理工作,加强夜间值班。
关键词:高职学生;内约束力;现状调查;非理性;策略
作者简介:饶建华(1979-),男,江西上饶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陈倩(1987-),女,江西宜春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助理讲师、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郭林(1979-),女,江西南昌人,江西教育考试院编辑部编辑。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4-0044-04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身心发展还不够稳定,大多数研究表明,他们与普通院校学生相比既具有青年人相同的个性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易受外界影响;多数来自农村多子女家庭,自我弱势心理普遍存在;上进心强,实践能力弱,焦虑、烦躁情绪较为严重;部分学生选择高职院校学习,自我期望不高[1]。处在这个身心发育的特殊时期,面对外界种种诱惑时,他们经常难以从本质上分辨和抵制,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模糊、混乱和趋同的思想倾向,自身缺乏道德约束,内心也无敬畏,甚至出现校园暴力、自伤自残等恶,给校园稳定、社会发展和个人幸福带来负面影响。
正所谓“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社会发展进程已证明,法律法规等相关外在规范性制度对人内在行为的约束力是有限的,是短暂的,运用不当还有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要从根本上减少此类负性事件的发生,必须从人的内心出发,不断挖掘个体自身内在潜力,培养内心深处的自我约束力量,也就是本文所述的内约束力。内约束力源于个体内在自觉力量,它是指个体受先天向群性和后天社会化的双重作用所形成的以善为取向对自我行为进行约束的内部力量[2]。它与从道德素质层面提出的自律概念有所不同,自律强调外在制度、社会准则和伦理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内约束力包含个体社会化成分,但更加强调个体生物本能中的对血缘、亲人、群体及社会的依恋。如王建宗所说“作为有生物属性的人,其天性就存在着向亲性、向群性、向师性,有着人与人亲密接触的本能,这种本能即是人社会化的趋向力,这种趋向力是人不断适应社会的动力之源”[3]。
二、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
(一)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内约束力课题组编制的《大学生内约束力调查问卷》,问卷的设计经过预测、项目分析、鉴别力检验及维度分析,最终形成由31个封闭式项目构成的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7项人口学资料和31个项目,人口学资料已根据高职院校及学生实际情况稍作修改;经过预测后正式问卷总Alpha系数为0.830,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整体拟合指标NFI、TLI、CFI分别为0.90、0.92和0.88,RMSEA为0.056,具有较高的信效度。问卷采用四级评分(1-4分,最高分124分,最低分31分),分别由群性认知、友好交往、关怀社会、抵制诱惑和抑制冲动五个维度构成[4],考察高职学生内约束力状况。
(二)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300名学生,利用晚自习时间集体试测,尽可能考虑性别、年级和专业等变量的平衡,其中男生131人,女生136人;大一186人,大二81人,大三因离校没能参与调查,具体如表1所示。
(三)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4份,其中有效问卷267份,有效率达90.81%。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内约束力水平呈正态分布(如图1),内约束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在群性认知和友好交往上尤为突出,而在抵制诱惑和抑制冲动上得分较低(如表2所示)。
1.高职学生内约束力水平在不同性别、年级等背景因素下的差异性分析。为探讨个体不同背景因素对内约束力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以五个维度及总分为测试变量,将高职学生在内约束力不同维度上的得分分别以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为分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性别变量在内约束力五个维度及总分上均存在差异,从总分上来看,女性学生内约束力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学生,在关怀社会和抵制诱惑两个维度上的差异甚至达到显著水平,其他三个维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由于性别差异而造成学生内约束力水平的不同,分析其原因主要可以从家庭教养方式、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及男女自身身心差异等几个方面考虑。一直以来,家庭的教养方式对个体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子女的教养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男性子女而言,父母希望他们能尽早独立,更多培养他们坚强和果敢的性格特征;对于女性而言,具备温婉知性和善解人意的品质往往是父母所期待的。此外,近些年以来,中国社会虽然出现女主外男主内的现象,但不可否认,社会传统文化对男性和女性的要求及评判方式的不同是根深蒂固的,男性在维持家庭中起着主要作用,外界对他们的要求更高,他们承受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更大,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就需要他们抛开一些繁文缛节,所以,在情感体验的细腻度上会略逊于女性。
不同年级学生的内约束力水平在群性认知和友好交往两个维度及总分上均存在差异(p
是否独生子女的变量对大学生内约束力水平也有一定影响,最主要的差异体现在抵制诱惑维度(达到极显著差异,p
2.不同专业的学生内约束力比较。将各维度在专业变量上的得分进行单因素ANOVA分析及均值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不同维度在专业变量的组间组内都存在显著差异(如表4所示)。学生专业不同,内约束力总分组间差异达到.000,差异极其显著。
上述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专业变量对学生内约束力水平存在一定影响。如表4所示,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文史与其他两个专业之间,而理工、艺术和旅游三个专业彼此间的内约束力水平差异并不显著,所以此处仅对会计、文史专业与其他两个专业间的内约束力水平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会计和文史专业学生内约束力水平彼此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都比其他两个专业要高,尤其在抵制诱惑因子上达到极显著差异(p
除此以外,高职学生内约束力水平在生源地、父母受教育程度及是否是班干部的人口学资料上并无显著差异。
三、高职学生内约束力培养对策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就业压力明显剧增,市场对高职学生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他们具有较完善的心理素质。面对复杂多样的外部诱惑时能自觉自愿从大局出发,做事有原则、讲良心,以善心、善举处理自我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本研究认为,内约束力是构成个体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高职生的内约束力水平,深度挖掘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被压制、或未被自我意识到的向群、向善的内部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营造积极向上,蕴涵“善意”的校园文化
学生是校园内接受外界信息最敏感、最快速的群体,他们是积极校园文化的塑造者,也是消极校园风气的易感人群。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体现在学生身上反映的就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营造积极向上和健康的校园文化对高职生优秀心理品质的培养不容忽视[6]。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数是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学校的精神文化自然带有鲜明的行业烙印,历经数年的积累沉淀,各种不同文化彼此间相互碰撞、扬弃、认同、锻造、融合,逐渐形成高职院校独特的精神,但与本科院校相比,它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还比较弱,学校近些年虽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花费较多心血,如开展各类与专业相关的技能竞赛活动,开展文化大讲堂等,但学生接受多处于被动和应付状态。因此,学校在塑造先进文化氛围时,应充分弘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美与善,通过名人塑像、文化长廊、校训以及校标等形式显现出来,将积极向上行为逐步固化为学生内心自觉自愿行为。
(二)开设孔孟课堂,传递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孔孟文化经过历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阐发与完善,在漫长的岁月中已逐渐积淀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代表。高职院校通过开设孔孟课堂,将孔孟之善融于日常教学和管理之中,让学生置身于中国传统优质文化的海洋,自己领悟;而作为教师,不仅要做好践行孔孟之善的传播者,更要成为学生迷途路上的指导者。利用外在社会化手段,强化学生对善的认识,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内约束力。
(三)提供行“善”平台,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外在行为表现是考察个体内约束力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而个体通过不断践行“善”举行动也是提升其内约束力水平的重要手段。大量事实表明,学生参加社会集体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增长他们的见识,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而且能够很好地深化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提升他们的社会关怀感,如参加帮扶贫困孤寡老人、支教留守儿童等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亲眼目睹孤寡老人、留守孩子们的生活状况,贴近现实,能更好地引发他们的思考,触动他们心灵,使他们在内心真正地萌发“我要为他人做些什么”的动力。
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现状来看,不少学校因制度、资金和人员配备等问题,活动的开展经常停于表面,缺乏相应的持续性和扩张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现象时有出现,为此,学校有关部门因制定相关的规定,保证相应的资金,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对校园内外师生的好人好事及时表扬,以此强化师生对善行的认知,进而转化为行为上的改变,通过这种由外而内,由内而外交错提升的方式,学生们不仅可以在参与和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集体的力量,而且还能较好地提升自己的群性认知。
高职学生群体是一个开放的群体,也是一个易于接纳新鲜事物,勇于完善自我的群体,面对这样一个多元、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唯有不断保持内在独立的自我,用理性、向群、向善的内在约束力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接纳和理解,体验人与社会之间的认同和信任,才能为自我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通过利他达到利己的目的。但是,内约束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伴随着个体成长的一生,它的发展也如人的身心发展一样,有最佳发展期,同时也有可能受到外在各种因素的催化和影响,或发展缓慢,或停止发展。因此,从不同群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实际情况出发,把握最佳发展期,是促使个体内约束力发展的关键。高职学生其身心发展仍不是很稳定,他们现有的价值认同随时有可能因为某件事、某个人和某种突境改变,特别是当前网络媒体等新技术的广泛渗透,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身心,社会、学校、家庭和教师都应当为他们的成长肩负一定责任,把握他们人生中内约束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把他们培养成做事讲良心、做人讲善心的新时代合格青年。
参考文献:
[1]柏文涌,朱春辉.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6):136-137.
[2]陈倩.大学生内约束力培养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3]王建宗.人的社会化动力研究的教育价值[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2):54-56.
[4]陈建华,陈倩,王利皎.内约束力的心理维度与培养途径[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56-160.
关 键 词:体育心理学;身心健康;运动干预;中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4-0106-05
团中央、教育部、体育总局制定了相关规定和政策,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来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1]。但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行为问题、心理危机与疾患问题、网络成瘾问题、攻击问题、校园暴力事件以及他们体质健康下降问题等仍不能得到有效解决[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发现至少有3 000万儿童青少年出现了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并出现增多趋势[3]。某些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疾患与成年期心理疾病存在相关性,他们的心理卫生问题均会影响到成年期的身心健康[4]。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肥胖率与近视率都出现增加趋势,他们的耐力、力量和柔韧性有下降趋势。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真正与国家要求相差甚远。
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测量,其目的在于了解他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3个方面,而非仅是体质、体能健康状况方面的问题。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自编了题目结构合理、易操作(约3~5 min完成)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量表,全方位、系统地探讨了我国目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及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并制定运动处方干预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以期培养我国中小学生健身意识,养成锻炼习惯,增强体能,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上海市城区、广州市城区24所中小学校,共计5 780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上海和广州两地各12所中小学,其中小学各6所,中学各6所。每所小学分别选取小学4年级2个班和6年级2个班,每所中学分别选取初中初一两个班和初三两个班,高中高一2个班和高三2个班),其中小学生1 941人(男生959人,女生982人),初中生1 934人(男生963人,女生971人),高中生1 905人(男生967人,女生938人)。
1.2 研究方法
1)自编中小学生身心健康量表并进行调查。
在前人研究成果[5-7]基础上,编制中小学生身心健康量表。它包括中小学身体健康分量表、心理健康分量表和社会健康分量表。身体健康分量表包括维度:身体症状、体育锻炼、睡眠状况、卫生习惯、健康饮食和健康意识。心理健康分量表包括维度:心理疾病、情绪稳定、自我认同和学业成就动机。社会健康分量表包括维度:人际关系互动、生活适应和亲社会行为。中小学身心健康量表和3个分量表,均采用5点记分方法,得分越高表示身心健康越好(“身体症状”和“心理疾病”两个维度采用反向计分)。经检验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总量表及各个分量表的克伦巴赫系数均在0.90以上,Guttman分半信度在0.86~0.89之间,重测效度在0.84~0.96之间,这表明编制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实验法。
运动处方实施:处方1:篮球类练习游戏、篮球小比赛,辅以小足球练习。先进行篮球类练习游戏,约15 min后,篮球小比赛,约20 min后,再进行小足球练习,约15 min。处方2:健绳操练习游戏、健绳操小比赛,辅以健身操练习。先进行健绳操练习游戏,约15 min后,健绳操小比赛,约20 min后,再进行健身操练习,约15 min。处方3:轮滑练习游戏、轮滑小比赛,辅以轮滑基本技术练习。先进行轮滑练习游戏,约15 min后,进行轮滑小比赛,约20 min后,再进行轮滑基本技术练习,约15 min。运动处方干预前后,对实验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进行比较。
锻炼强度采用中等强度:对中小学生桡动脉进行脉搏测量,每次测量15 s,乘以4,以此来反映中小学生1 min的心率,一般控制心率在120~140 次/min。每次锻炼时间为40~60 min,每周3~4次,锻炼时间安排在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持续时间为12周。
3)数理统计与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4)调研和实验时间。
调研和实验时间在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现状
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以5分制评分,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平均为3.23分,心理健康平均为3.14分,社会健康平均为3.07分,身心健康的总体情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从各个维度来分析,在身体健康维度方面,中小学生的健康意识(4分)、卫生习惯(4分)得分最高,其次身体症状(3分)为中等,健康饮食(2.5分)仅能够达到及格线,而体育锻炼、睡眠状况方面最低,未能达到及格线水平。在心理健康方面,中小学生的自我认同(4.5分)得分最高,其次情绪稳定(3分)、心理疾病(3分)为中等水平,而在学业成就动机方面仅达到及格线。在社会健康方面,亲社会行为(4.5分)得分最高,人际关系(3分)处于中等水平,而在生活适应方面未达及格线。以上现象表明,尽管目前中小学生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但他们体育锻炼意识淡薄、睡眠不足,生活适应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当今社会,家长“望子成龙”,学校想尽办法增加中小学生的学习时间,均不顾及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心理承受能力和身体锻炼的时间,他们参与身体锻炼的次数不多,娱乐活动及休闲时间又多以看电视、玩电脑,上网玩游戏等静止活动为主[8]。他们睡眠质量也为此受到严重影响。中小学生常过着紧张的学习生活,日积月累,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出现问题,甚至有厌世情绪。参与运动的缺失,其直接结果是容易引起肥胖增多、体能下降。这些不合理现象,使得我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出现不少问题。
2.2 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
1)性别、年级的影响。
经多元方差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见表1)。由表1可以发现,中小学男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均显著好于女生,中小学女生社会健康好于男生;小学生男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均好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初中男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均好于高中生;高中生社会健康均好于初中生和小学生,初中生社会健康也好于小学生。这些研究结果与Hamilton[9]和Cung等[10]的研究结果有部分相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中小学男生活泼好动,喜欢竞技运动。中小学生女生喜欢安静、追求时尚美,更喜欢健康、娱乐性活动。所以男生在体育锻炼、睡眠状况、情绪健康、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互动和亲社会行为方面明显好于女生。研究还表明,中小学女生卫生习惯与健康饮食方面好于男生,可能与她们更加关注饮食可能带来的体型变化有关。
随着年级的增高,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越来越出现问题,这一结果与HaleIII等[11]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可能与我国目前的教育及考试制度等有关。随着年级的升高,中小学生的社会健康越来越好,说明他们能够接受新鲜事物,逐渐能与父母、长辈、老师进行沟通,能与同学和平相处,与志趣相投的人交流、做朋友,做一些亲社会行为,使他们逐渐适应了社会环境和生活。
2)体型、学业成就的影响。
经多元方差分析,体型适中、学业成就好的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均好于体型偏胖和偏瘦、学业成就一般和较差的中小学生(见表2)。体型适中的中小学生一般性格开朗,喜欢参与运动,有朝气,充满活力,自我效能感较高,做事较有耐心,自信地认为自己能够胜任该做的事情。体型偏胖和偏瘦的则相反,不爱运动、有自卑感,自我效能感比较低。
学业成就好的中小学生表现对待事物有高度的认知,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做事有恒心、有信心。他们善于与老师、同学交流,自我效能感较强。在课外活动时间,他们喜欢参与各种身体锻炼,比较清楚知道参与锻炼对提高自己学习和身体健康等有益处,在锻炼中他们能享受到运动愉,在运动中释放在学习上、课业上承受的压力,并结交了不少志趣相投小伙伴和小朋友。学业成就一般和较差的中小学生则相反,在课外活动时间,他们不喜欢参与身体锻炼,对锻炼的益处有比较模糊的认知。上述原因说明,学业成就好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均好于学业成就一般和较差的中小学生。
3)家庭背景、经济收入的影响。
经多元方差分析,除身体健康外,生活在双亲家庭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均好于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生活在大专以上家庭里,他们身心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均好于中专以下家庭的中小学生。经济收入高的家庭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均好于中等、较低经济收入家庭的中小学生(见表3)。这可能与不同结构家庭、不同学历家庭的环境和教育有关。
4)寄宿形态、学校类型的影响。
经多元方差分析,寄宿学生与非寄宿学生相比,非寄宿的中小学业生身心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均显著好于寄宿学生(见表4)。寄宿学生可能由于家庭住址离学校远、父母忙于工作或做生意、无法照顾孩子等原因,让他们的孩子住在学校里。在学校里,学校规定不让学生外出,环境封闭,大部分时间不能与外界联系。他们的学习生活单调,再加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多数学生缺乏锻炼,就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产生孤独感,对学习生活不适应。他们的社会健康也产生问题,不能与老师、同学较好的沟通。非寄宿的中小学生与外界接触多,有他们父母的精心照顾,学习生活上较适应。少数部分条件好的家庭,还让孩子定时去健身俱乐部去锻炼,因而他们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要好于寄宿的中小学生。针对寄宿的中小学生,建议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安排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加强对寄宿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城市的中小学生在身心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方面均显著好于乡镇的中小学生(见表4),这可能与城市的中小学具有教育资源优势等有关。
2.3 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运动干预
1)总体干预效果。
经过12周运动干预,使实验组中小学的生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达到良好及以上水平(见表5)。
2)运动干预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分析。
中小学生在参与运动处方1、处方2、处方3后,他们身心健康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在身体健康方面,中小学生的身体症状、身体锻炼、睡眠状况、健康意识与他们参与的3个运动处方存在非常显著性的相关(P0.05)。中小学生在参与运动处方后,他们身体的乏力症状、身体疼痛症状等基本消失,睡眠状况得到改善,培养了健康意识,在课余时间有了参与身体锻炼的好习惯。在心理健康方面,中小学生的心理疾病、情绪稳定、自我认同、学业成就动机与他们参与的3个运动处方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P
3 结论
1)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总体状况是中等偏上水平,小学生社会健康比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差,高中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比初中生、小学生的差。在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维度来看,中小学生严重睡眠不足,参与身体锻炼意识淡薄,在生活上也很难适应社会环境和学习生活上的变化。
2)不同性别、年级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小学男生身心健康好于女生,中小学女生社会健康好于男生。随着年级升高,中小学生身心健康问题越严重。
3)不同体型、学业成就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体型适中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均好于体型偏胖、偏瘦的中小学生。学业成就好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均好于学业成就一般和较差的中小学生。
4)不同家庭背景、经济收入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双亲家庭、高学历家庭、经济收入高家庭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均好于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低学历家庭和经济收入低家庭的中小学生。
5)不同寄宿形态、学校类型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非寄宿、城市学校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均好于寄宿、乡镇学校的中小学生,寄宿与非寄宿的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城市学校的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均好于乡镇学校的中小学生。
6)适宜运动处方干预,能够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运动处方干预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存在非常显著性的相关。运动干预后,高中生身心健康干预效果好于初中生和小学生,小学生社会健康干预效果好于初中生和高中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EB/OL]. http:///jrzg,2011-12-25.
[2] 边玉芳.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8-25.
[3] 殷恒婵,陈雁飞,张磊,等. 运动干预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 体育科学,2012,32(2):14-27,57.
[4] 齐方. 青少年精神障碍你了解多少[N]. 光明日报,2010-05-20.
[5] 雷开春,杨雄. 中日韩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指标、现状及影响因素[J]. 青年研究,2011(3):11-21.
[6] Neumark-Sztainer D M,French S A,Resnick M D. Psychosocial correlates of health compromising behaviors among adolescents[J].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1997(12):37-52.
[7] Keyes C M. Promoting and protecting mental Health as flourishing:A complementary strategy for improving national mental health[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7,62(2):95-108.
[8] 高中建. 当代青少年问题与对策研究[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239.
[9] Hamilton N A,Gallagher M,Preacher K J,et al. Insomnia and well-being[J].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7,75(6):939-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