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

对全民健身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全民健身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全民健身的建议

第1篇:对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深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2-0148-05

一、前言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的发展目标。全民健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起覆盖面广、稳定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深圳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全民健身事业理应走在全国的前列,因此,深入分析、研究深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可以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全民健身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文按照地理区域概念的区划,以深圳市现有的10个行政区作为研究单元,以行政区辖属的51个街道622个社区作为研究的子单元。抽样时,按原特区关内、关外、新区的行政区划为依据,各随机抽取2~3个社区健身点的健身相关人群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工具

1.问卷编制

在搜集整理有关体育健身服务的理论、方法、问卷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我国全民健身服务的发展趋势和课题研究需要,设计了针对普通市民和健身指导员(或骨干)的《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健身参与群体和健身指导群体调查问卷》和针对社会健身工作人员的《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现状健身管理群体调查问卷》的初稿,问卷设计完之后,为保证问卷的客观性、有效性,对问卷进行有效度以及问卷的结构合理性进行检验,采用专家评定法进行检验,聘请五位专家对设计的问卷进行有效度检验和效度评价,并根据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对问卷的初稿进行修改、补充。

2.信度和效度检验

为了保证问卷的信度,利用再测法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首先在小范围内发放问卷并回收,20天之后同样内容的问卷通过邮寄或者直接发放的形式对一部分受调查对象进行再次调查,回收问卷后,利用SPSS软件对两次问卷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健身参与群体和健身指导群体调查问卷》的结果r=0.86,P

本研究采用客观检验法检验问卷的效度。正式调查前,在深圳市南山区随机进行了100个样本的试调查,并从回收率、有效回收率、未回答问题、填答错误等方面进行了检验,在检验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了修改。

(三)发放与回收

以深圳市全民健身参与群体、指导群体和全民健身管理群体为调查总体,预调查抽取市内2区合计100人,主调查共抽取市内3区合计600人,构成调查的样本。对深圳市健身相关人群发放《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现状健身参与群体和健身指导群体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94.4%。对群众健身调查抽样对应地区的工作人员发放《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现状健身管理群体调查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92.8%。

三、研究结果

(一)深圳市全民健身服仗逑荡嬖诘奈侍

1.健身参与群体和健身指导群体认识到的问题

全民健身的政府投入问题一直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对深圳市健身参与群体的调查同样反映了这一问题,政府投入不足被选中的频率为最高。深圳健身参与群体认为政府投入不足、健身宣传力度不够、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健身活动氛围较差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见表1),政府投入不足选中的频率为59.7%,健身宣传力度不够选中的频率为43.9%,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选中的频率为39.5%,健身活动氛围较差选中的频率为35.1%。政府投入不足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公共健身器材设施难以满足群众健身的需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匮乏,健身活动组织开展项目减少。健身宣传力度不够,不能有效地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也难以形成良性、积极的健身活动氛围,最终会影响到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实施。

健身指导群体这里主要是指指导群众健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区健身服务点的健身骨干。健身指导群体对全民健身工程的了解程度要高于健身参与群体,对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的情况也有一定的认知。因此,他们对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所存在问题的认识与健身参与群体相比,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深圳健身指导群体认为健身指导薄弱、健身宣传力度不够、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健身活动氛围较差等问题是选中频率较高的选项,健身指导薄弱选中的频率为77.9%,健身宣传力度不够选中的频率为69.5%,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选中的频率为66.1%,健身活动氛围较差选中的频率为64.4%。

健身指导群体和健身参与群体所选中频率都较高的主要问题有:健身宣传力度不够、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健身活动氛围较差。这反映了两个群体对这些问题认识的一致性,也可以认为这些问题确实是深圳健身服务的重要问题。健身指导群体和健身参与群体在政府投入不足和健身指导薄弱这两个选项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健身参与群体把政府投入不足列为首位的问题,认为健身指导薄弱并不是主要问题;而健身指导群体却把健身指导薄弱列为首位的问题,认为政府投入不足不是主要问题。

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解释:一是这两个群体自身掌握的健身知识的多少引发的对全民健身服务认识的差异;二是这两个群体接触了解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差异性引发的对健身服务运行认识的差异。

2.健身管理群体认识到的问题

从全民健身管理人员的调查情况来看,选中频率排在前五位的问题为: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低(62.1%)、体育活动开展的类和量少(58.6%)、健身管理组织有待加强(55.2%)、健身管理人员队伍需加强(43.1%)和健身宣传力度不够(32.8%),数据见表2。这五大问题是全民健身管理群体所认识到的深圳全民健身服务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低是当前深圳全民健身工作存在的首要问题,体育活动开展的类和量少是排在第二位的问题,健身管理组织有待加强排在第三位。从健身管理群体所揭示的现行健身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这一群体的问题多集中在健身服务提供方面,是从服务提供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

(二)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分析健身相关人群对深圳全民健身服务的意见建议,可以为我们改进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

从表3健身相关群体对改进全民健身服务的建议统计发现:健身参与群体对健身服务的改进建议排在前五位的是重视健身场所设施规划建设(64.7%)、加大健身活动的类和量(56.3%)、加强科学健身方法宣传(54.8%)、建设公益性体育场馆(50.2%)、加强健身指导人员的培训(43.2%);健身指导群体对健身服务的改进建议排在前五位的是重视健身场所设施规划建设(69.5%)、加强健身指导人员的培训(67.8%)、加大健身活动的类和量(64.4%)、加强科学健身方法宣传(55.9%)、建设公益性体育场馆(52.5%);健身指导群体对健身服务的改进建议排在前五位的是重视健身场所设施规划建设(77.6%)、建设公益性体育场馆(74.1%)、加大健身活动的类和量(68.9%)、加强全民健身组织机构的建设(67.2%)、加大全民健身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63.8%)。

在健身相关群体对健身服务的改进意见反馈中,重视健身场所设施规划建设、建设公益性体育场馆、加大健身活动的类和量、加强健身指导人员的培训是三类群体都列在前五的建议。

四、完善深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和营造良性运行机制的思考

(一)统筹规划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体育场地设施主要包括公共体育场馆、企事业单位所属的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健身休闲场地、商业性健身设施等。公共体育场馆和企事业单位所属体育场地设施虽是政府投资,但向社会开放有限,需加大开放力度。社会健身休闲场地是满足群众基本健身需求的主要场地。不断建设群众健身活动的场所,是有效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手段和保障。商业性健身设施提供了个性化、高水平的健身服务,是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供应不足的重要补充。

健身场地设施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根本保障,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必须统筹规划。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要从规划人手,落实公共健身设施配套按区域均衡建设。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要整合已有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把体育行政管辖外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多层次的综合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要从政策上引导社会资源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形成一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格局。

(二)促进全民健身供给主体的社会化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政府职能要从全能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形成公共服务由政府、社会、市场共同供给的多元化格局,并进行合理分工。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第三条“国家推动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建设,鼓励体育类社会团体、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第六条“国家鼓励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和赞助”。《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指出:“鼓励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必须走政府主导、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促进全民健身供给主体的社会化发展,首先要强化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中的统筹管理作用,以服务为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其次是加强在政府主导下的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发展的建设。依托深圳市良好的经济发展优势,引入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到全民健身服务,推动全民健身产品生产与供给的多样化,在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建立一种优势互补的协作关系。

(三)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管理体系和人员队伍建设

体育健身组织为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提供组织与管理服务,是全民健身体系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目前深圳全民健身的组织化数量不足,参与面窄,健身组织的社会化程度底,管理力度不足。要培育和促进群众体育组织发展,首先要增加群众体育组织的数量。利用体育社会组织专业化、运行机制灵活的特点,让其参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成长;其次,政府应该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推行服务外包。

既具有体育专业背景又具有管理经验的管理者极为匮乏,全民健身发展中的专业指导是全民健身活动推进的主要问题之一。人才队伍的培养首先要扩大培养规模,选拔一线骨干进行培养;其次,在内容上要注重实践技能培训,要分项目和根据服务人群特点进行培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再次,要形成合理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梯队;最后,要定期组织参观、交流经验等,参考借鉴他人经验。

(四)完善健身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建立完备的信息网络系统是提高健身服务体系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深圳市已初步形成了健身信息网络,健身信息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传播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对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总体看,信息提供的动力不足,信息内容缺乏整合,效果欠佳。全民健身服务应拓展服务内容,以满足民众多层次的健身需求,将现有的体育运动训练资源和专业技术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形成面向社会、服务专业、咨询丰富、便捷高效的健身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健身信息服务网络为广大市民提供公共体育政策、公共体育场所、健身知识信息等。统筹各类信息资源,有机整合现有资源和信息传播途径,对传统手段在传播中所存在的不足加以改善,服务于健身活动开展的新需要。

(五)保障全民健身服务的财政投入,广辟资金社会化筹集渠道

体育经费是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实现全民健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全民健身经费投入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投资为辅助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政府应将全民健身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作为专项支出列入体育主管部门预算,其发展规划应纳入国家与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当前深圳社区体育资金来源有限,政府拨款是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这和体育事业长期依赖国家拨款的旧体制有关。在改革中应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在体育健身方面的支出和比重,减轻政府财政拨款负担的同时加大对健身的投入,并逐渐向个人和社会共同兴办全民健身活动的方向转换。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支出提供体育健身的公共产品,以保证全体公民享有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平等权利与平等机会,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全民健身服务,个性化、特色化的健身活动应交由市场操作,由社会资金组办的健身会所去完成。深圳经济发达,社会资金力量雄厚,“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正逐步形成,为社会资金进入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2篇:对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

摘 要 对大学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阻滞因素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经对大学生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现状深入调查,从大学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内部和外部的阻滞因素进行结果分析,发现在所有阻滞因素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内部阻滞因素中大学生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认知不足,并以此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大学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质量,推动大学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全民健身 志愿服务 阻滞因素

本文对南京理工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体育社团的负责人和部分体育部教师进行访谈,同时对南京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分发调查问卷,学生问卷共发放120份,回收118份,回收率98.3%,其中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95.8%。通过对所获数据整理、分析对大学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情况初步了解,为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阻滞因素提供依据。 一、大学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阻滞因素分析相关概念界定

《通知》中指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是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为目的,自愿、无偿地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公益性活动”[1],从这开始将志愿服务的理念和做法引入到全面健身的实践。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指在校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在不追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自愿贡献个人的专业知识、精力、技能,去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为推动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2]。

本文将大学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概念定义为:以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为主体,体育活动爱好者、体育骨干和体育积极分子共同组成的集合群体,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为目的,社会大众为服务对象,以社区、工厂、企业和乡村为具体服务点,自愿、无偿地提供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群体活动组织管理等服务的公益性活动。 二、大学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内部阻滞因素分析

大学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内部阻滞因素,是指由于大学生个人自身某一方面存在问题,对志愿服务造成了负面影响或起了消极的作用。主要包括认知、动机、参与意愿三个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大学生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认知不足

调查南京理工大学115名大学生数据分析显示,认为志愿服务是道德美德、崇高精神的体现(占35.6%)、社会实践活动(占34.8%)、社会责任(占18.3%)。总的来说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正确,但有10.4%的人认为志愿服务就是提供免费劳动力,这也说明有部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行为的认识不够,存在偏差。“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灵魂,但是高校并没有很好的促进大学生“以志愿服务为荣”氛围形成,志愿精神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显得十分空洞,大学生无法切身感受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的内涵。 (二)大学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动机多样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大学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主要的还是想帮助他人(28.6%)、增加社会经验(18.3%)和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14.8%),可知很多大学生是将锻炼自己与奉献社会联系在一起,其中,多以帮助他人为前提;此外,觉得好玩,想接触新鲜事物占到7.0%,这部分学生是以自己开心满足好奇心为目的参与其中,纯粹是奉献精神的很少,不过这种比例很小,并非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主流。 (三)大学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尚可,但参与不足

有了参与意愿,才会参加志愿服务。经调查有87.8%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但是实际参与过的大学生只占24.3%,所调查的115名大学生中只占28人,可见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在高校可开发的人力资源还有很大潜力。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流动性比较大,队伍不稳定,加上大学生对全民健身认识不足,这一领域的志愿服务涉及不多,在其他志愿服务中有涉及全民健身的内容,参与不足。应加强全民健身领域在学校的宣传力度,吸引大学生参与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中来。

以上三个方面的存在问题是有联系的,归根到底还是大学生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认知不足,志愿精神匮乏所致。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靠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真正从内心改造自身。 三、大学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外部阻滞因素分析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对其机制的管理,本文主要从组织管理、评估检查、表彰激励、保障四个方面的阻滞因素进行分析。

大学生志愿者招募是整个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关系着志愿者队伍质量的整体水平。调查得知在招募过程中,志愿服务组织缺乏细致的招募规划,使得招募数量不稳定;招募方式以公开招募,个人申请为主,缺乏目的性强、更专业性的定向招募。在招募信息渠道中,所属组织安排的人数比例达到42.6%,组织多数是从组织内部招募或直接安排自己觉得能胜任的学生,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

志愿者的素质是确保服务质量的关键。因此,对志愿者进行提高素质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在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之前参加过培训的71人,占总人数的61.7%;没有参加培训的44人,占38.3%。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基本理论(志愿服务基本知识)、专业技能、社会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安全保护措施以及服务中的注意事项6项内容。绝大部分人并没有得到长期系统的培训,无法满足志愿服务的实际需要,对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素质和改善志愿服务的水平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大学生志愿者注册,主要依据其参加培训通过理论考试资格和参与志愿服务次数的实践考核,向符合要求的大学生志愿者颁发毕业证书,取得注册资格,却不能如实反映志愿者的服务质量。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大学生群体是发展我国全民健身事业重要的人力资源,发展潜力巨大,正确引导他们参与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是推动全民健身事业深入发展的有效途径。

2.大学生在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中,自身存在三个方面的阻滞因素,其中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认知不够,存在偏差;参与动机多样、纯粹奉献精神很少;参与意愿尚可,但因没时间、没兴趣等参与不足。

3.大学生在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中,外部存在四个方面的阻滞因素,大学生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制不规范,缺乏专门负责的组织协调机构;志愿者招募不公平,管理培训志愿者不到位;评估检查机制不完善,没有工作绩效评估制度,活动流于形式,对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监管不力;激励表彰机制不科学;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法律法规对志愿者权益的保障,经费来源渠道少且匮乏,未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建议

1.大学生志愿者自身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真正从内心改造自身,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人格结构;提高志愿服务中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以保证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长期化,专业化的开展。

2.志愿服务组织要建立高效顺畅的大学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体系,制定规范的志愿服务工作流程,规范志愿者招募、培训、注册体系,加大志愿服务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完善表彰完善评估检查机制,要逐级检查监督,提高大学生志愿者自身服务质量和效果;完善激励表彰机制,注重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多重需求;建立完善有效的资金收集机制,加强大学生志愿组织与民间基金会、慈善团体的合作。

3.政府完善对于志愿服务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建立统一的法律法规保障;在社会管理中来充当大学生志愿者团体中的组织协调角色,加强志愿者组织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机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工作方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Z].2010.12.1.

第3篇:对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全民健身 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

前言

全民健身关系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身计划的目的旨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完善体育健身设施,让人们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学校体育主要是为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增强身体素质,能够为学生毕业后参加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的实践打下基础。因此,全民健身运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体育的配合。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的最后稳定阶段,这个阶段比较容易引导大学生,使其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毕业后可以带动或指导他人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顺利开展。虽然全民健身运动已经开展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仍然有不少人对其了解不多或存在错误的认识,这其中也包括高校中的教师和学生。全民健身运动对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配合好全民健身运动的顺利开展,高校体育教学要抓住时机,大力宣传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意义,转变教学观念和思想,及时更新丰富教材内容,以促进学生在实施全民健身运动中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1、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前就业形势已经十分严峻,竞争也越发的激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就相应的开始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体育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陈旧,课时也较少,并没有发挥出高校高校体育教学应有的作用。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得学校更加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开展,以致体育教学的开展只是流于形式,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也没有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1.2教学模式陈旧、观念落后

据调查,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注重了实践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忽视了对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多只重视了短期效益,偏重于竞技技术的传授。教学的组织形式处于陈旧、呆板、封闭的状态,学生很少有选择的余地,是被动的。造成了学生离开教师走向社会后就不知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如何去强身健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

1.3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不高

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个性鲜明,性格突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合他们。如果体育教师不转变教学模式,学生们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只会逐渐丧失。另外,体育锻炼大多是刻苦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娇生惯养,能够坚持不懈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较少。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来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坚持进行体育锻炼。

2、如何将全民健身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改革中

2.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对全民健身计划的思想认识

将全民健身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就要加强全校师生对全民健身理念的思想认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基地,加强学校及学生对全民健身理念的认识和重视,最终达到国家倡导终身体育的目的。因此,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宣传,利用多媒体平台循环播放全民健身理念相关的宣传片,或者利用宣传栏等向学生讲述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从而才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2.2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体育教师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观念,要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针对不同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基础的学生,要分组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堂上有所收获。另外,体育教师还可通过考试、测验和组织各种小型比赛,促使学生经常地进行体育练习,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2.3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发挥高校体育组织管理人才的优势

教师是促进学生知识以及能力培养的领路人。学校应加强老师们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学校应定期组织老师进行学术研讨会,为老师们创造一个沟通的平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与体会,改进工作中的不足。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是一个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完善的技能体系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的群体,这对于全民健身运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而言,无疑是一个极为丰富的潜在资源。如加以科学有效的利用,必将会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健康、持久的发展。

2.4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优势

相对于社会体育来说,高校体育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阻碍就是体育健身设施匮乏,然而,寒暑假期间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又得不到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加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的联系,高校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等健身设施和场地,一方面,有偿的开放可以给学校带来部分资金,缓解了科研资金短缺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得体育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促进了社会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对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体育产业 课题标书 内容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27-01

怎样做好高校科研课题标书呢?

以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生态位发展态势耦合机制之研究为例

1.[选题依据]: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1.1国外的研究 通过检索发现目前国外对生态学理论运用于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领域的研究日趋流行,对体育生态的研究还尚未形成明显的体系。

1.1.2国内关于体育生态的研究 国内的理论定性研究和论述,大部分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研究体育生态问题的必要性和理论上的设想。如王如松(2001)《北京绿色奥运的生态学研究》,马玉华(2003)《体育的绿色思考》,熊茂湘(2003)《体育环境导论》,吴明深(2004)《论体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赵权(2009)《生态位理论视域中的我国体育消费研究初探》.

1.1.3国内关于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研究

体育产业、全民健身是中国目前体育界研究主流、将形成专门体系.从生态学角度研究体育现象在我国至少有十余年,基本是零散、移植和提出问题式研究,随着体育之发展,特别运用生态学理论来解决体育发展过程中、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却越来越引起体育界学者的关注。对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在同一时空维度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方面,今对两者耦合机制研究尚未见新。

1.2课题研究的意义 主要是国家体育发展政策的导引、湖南省经济发展与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事业间的不均衡、及解决体育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要依科学发展观理论和现代生态学理论的背景下进行。

1.2.1理论研究的意义 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是体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对这类问题的重视和研究伴随我国体育改革和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之全过程。实践中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并没取得大的进展,理论与政策研究时断时续地进行着。特别对体育产业发展与开展全民健身的问题始终没有将它处在同一时空维度、进行机制上的耦合性研究,这是我们研究中存在的遗憾与困惑,迄今没有找到好的切入点来进行研究。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全民健身是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全民健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除了带来崇尚休闲、娱乐、健身的和谐社会氛围外,它所带来的体育消费及其消费结构性变化,能够创造巨大商机和商业利润,决定着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另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为全民健身提供条件与保障,它为推动体育体制改革、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体 育服务体系、引领全民健身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湖南省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将急剧增长,居民的体育需求从量的方面还是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为建设幸福和谐的湖南做出积极的贡献。

1.2.2研究方法上的意义 运用生态位理论对湖南省体育产业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在同一时空维度进行对比分析,这不仅是理论研究,也是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方法意义,可为今后类似的研究提供经验和借鉴。

2.[研究内容]

2.1研究的主要内容 体育生态理论研究评述;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理论研究评述;湖南省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与运行机制;湖南省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界定与分类;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的生态位理论与模型研究;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生态竞争力评价;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环境与资源分析;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生态战略定位;构建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耦合体系的政策建议。

3.[思路方法]

运用科学发展观和生态位理论研究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的区域特点和湖南省体育产业的区域竞争力特征,并构建它们之间协调发展的耦合机制,从内容和机制上保证在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同时也使体育产业增加值也显著提高。

3.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检索和查阅国内外全民健身计划、体育产业有关生态学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进行了重点阅读和分析,撰写课题的文献研究综述。

3.2专家访谈法:对我国制定全民健身计划的相关专家、体育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问、调查,了解他们对如何从生态学角度对全民健身计划开展和体育产业发展的看法,并建立访谈记录。

3.3问卷调查法:拟定出湖南省各地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和体育产业相关的生态资源、现状需求、演化途径等因素,设计问卷调查表、效度评价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湖南省统计局、体育局进行课题研究相关数据的调查与搜集。

3.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问卷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并逐项录入,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并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5理论分析法:运用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产业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对相关论点进行分析、综合与论证,建立科学、合理、符合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与体育产业生态竞争力所需理论模型与评价体系,为本课题研究所用。

3.6研究的重点难点

《湖南省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而体育系统则将努力把体育产业培育成为全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在既定投入保障的情况下如何使两者协调发展,这是各级政府和体育职能部门共同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研究重点难点是拟用科学发展观和生态位理论,准确寻找到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良性互动的最佳契合点,从内容和机制构建两者的耦合机制,在实践操作中能真正统筹协调两者的关系,实现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发展之双赢。

3.7主要观点 了解湖南省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与运行机制特征,以及湖南省体育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根据生态位理论分析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的生态位理论与模型研究,明确与构建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生态战略定位与耦合机制,提出构建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耦合体系的政策建议。

4.[创新之处]

本研究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位理论,力求准确寻找到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良性互动的最佳契合点,从内容和机制上探讨关于如何构建湖南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与体育产业生态竞争力耦合机制,研究切入点和选题在国内相关领域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和创新性。本课题应用实证研究方法在国内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进行同一时空维度的研究中尚属首次应用。运用科学发展观与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于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与体育产业竞争力的耦合机制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各地各种生态优势资源为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服务,是本课题研究中最具有特色的创新之处。本课题应用实证研究方法在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与体育产业发展进行同一时空维度的研究中尚属首次应用。运用科学发展观与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于构建社会经济发展与体育产业竞争力的耦合机制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湖南省生态优势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与体育产业发展服务,是本课题研究中最具有特色的创新之处。

5.[预期成果]

5.1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排序不能够暴露作者姓名,按123456789排序

参考文献

第5篇:对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健身场所参与健身的居民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阜新市居民对全民健身的认识深刻,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提高了,身体健康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现阶段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 健身 对策 居民 参与

阜新市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措施。然而在执行和推广这项计划中,发现群众健身意识还不够强,健身活动的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各年龄层群众参与的需要,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于我们思考和探索。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即抽取阜新市参与健身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参与健身的居民、不同年龄、性别,共200人进行书面的问卷调查,已收回调查材料表190份。收回率95%。

2.文献资料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全民自我体育意识的现状

体育作为一个文明的橱窗,可以迅速,鲜明地反映一个企业、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发达,文明的程度。从调查的大量情况资料表明,阜新市居民的体质与健康状况有显著的改革和提高,但起点较低,全民自我健身意识不强。可以看出190名调查者中,82%的人表示了解,其次是12%的人非常了解,不了解的人占6%,可以说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阜新市的宣传还是比较成功的。72%的人都认为体育锻炼对自身的非常重要。说明了当地居民具有良好的体育意识。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让我们也非常清楚的认识到,只有体育锻炼才能获得健康,而居民的体育意识也在悄悄发生的变化。

在列出的多项运动锻炼方式中最受欢迎的是健身(美)操这一运动项目,占43.2%,群众性的健美操把初级舞蹈的美,体操动作的力和慢跑运动的韵混合在一起,随着柔和的音乐,借助体力的氧气来调节心脏和呼吸系统,达到健美、健身、健心的目的。

男性和女性的比例悬殊,据分析,这是普遍存在的,男女参加活动的比率大至为2:1。我们把40-50岁这个年龄为中年,那么在年龄层上则偏向于中老年,占的25%。其次是青年人和中青年和占到34%。老年化的出现使更多的老年人开始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而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也渐渐加入到体育健身当中。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是一家三口甚至一家五口在一起体育锻炼,家庭体育的介入具有广泛的影响性,也带动了周围体育运动人群。综合来说,老年人的闲暇时间较多,由于自身对健康的需要而进行体育锻炼,中年人工作压力大,他们在选择体育锻炼的时候是有边动性,又因为重视家庭关系和睦,很多人都是陪孩子一起出来运动。因为他们也可以看成是相对固定的运动群体。

(二)对体育的投入

调查表明,城镇居民对健身投资消费已有所认识,多数居民表示愿意花钱去健身,近半数居民认为娱乐消费应首选健身活动,也同意家庭健身消费支出还可加大,阜新市居民越来越注重身体的健康,同时家务时间逐渐减少使人们在工作之后从事休闲、娱乐健身活动成为可能。但也有近半数的居民认为目前的健身场所的收费较高,工薪阶层难以负担。

(三)体育设施状况的调查分析

从观察和资料中了解到,从2000年开始阜新市先后投资2亿多元在市区中建了24处占地近108万平方米的大型健身体育休闲广场和点缀市区的730万平方米的生态园,极大地改善了阜新市民的健身环境。除加大户外场地设施的建设,阜新市加大了市区现有场馆的维护和合理的使用。目前,阜新市四区有一个能容纳近3万人的大型综合体育场,4个标准田径场,5个体育馆,8个有看台和灯光的球场,6个室外游泳池,13个网球馆,11家保龄球馆及10家各种健身俱乐部。全市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84万,占总人口的36.6%阜新市已逐步织起一张全民健身的大网。 总之,全民健身活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要求全社会都要重视它,做到群策群力,从实际出发,全面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并推向新的高峰。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自从1995年实施全民健身以来,体育健身越来越受到阜新市居民的重视,阜新市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动机呈现多元化,但主要动机是为了身心健康、预防疾病。

2.居民在选择体育健身项目时,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重视对抗性比较强,如篮球、网球。女性则喜欢从事运动量小,对抗性较弱的项目,如健美操、太极拳等项目。

3.居民健身活动的主要是在公园、广场等免费地点。居民支持健身消费的占56.4%,但体育消费水平较低。

4.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口数量剧增,体育场地设施还不能满足居民体育健身的需要。

5.《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阜新市这几年的宣传成功,物质水平的提高,大大提高了居民消费观念。

(二)建议

1.继续加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力度,使群众从家庭体育过渡到社区体育项,形成终身体育的概念。

2.把健身的群众组织起来,通过开展活动互动、互助、互学等活动,丰富社区文化,无论是文艺还是体育,都要开展起来,与阜新市建设同步发展。

3.组织专门的全民健身指导中心,作好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定岗、组织等方面的工作,充分调动体育骨干的积极性,发挥其指导作用。

4.大力发展全民健身场所的建设,借助“取之与民,用之与民”的建设理念。注意种类的多元化和规模化管理的建设。

第6篇:对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和利用;影响因素;对策

一、全民健身概述

全民健身是调动全国人民积极参加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它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民族繁荣昌盛、人民健康幸福的事业,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参与体育、增强体质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全民健身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具体包括: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工程、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成年人体质测试标准。

二 、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和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1.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有效组织和科学指导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

目前制约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第二大因素就是缺乏一定数量和水平较高的体育指导员。高校体育教师有数万多人,他们大多接受过正规的体育教育,具有较强的体育能力、组织能力,合理的体育知识结构和丰富的体育专业经验,这些丰富的人力资源将成为指导社区群众体育健身,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主力军。此外,学校的体育专业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既可自身得到锻炼提高,也可以对全民健身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高校体育科研、信息资源优势

全民健身计划是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高等院校拥有众多的专家、学者,他们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丰硕的体育科研成果,广泛的体育信息,所以应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科研、信息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适应不同社会群体的科学健身方法,科学地组合不同类型的健身内容,开发并推广成本低、简便易用的群众健身器材,积极开展群众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成立专门的全民信息服务机构,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丰富的科研信息资源。另外,科研室、实验室有大量的仪器设备,完全可以参与全民健身的测试工作,也可从中得到大量科研素材,起到双向共赢作用,是全民健身的科技支撑。

3.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社区体育必备的物质条件

但是制约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第一大因素就是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匾乏。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除平时教学训练使用外,并没有充分、有效地开放利用,部分场馆设施在周末和假期基本闲置,即使是平时上课,有些高校的场地设施也未得到充分利用,这与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匾乏形成鲜明对比。因而,充分开发利用这部分未能发挥功能的体育场馆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为公众服务,提高其使用率,无疑是解决目前我国社区体育场地匾乏,全面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一条最佳途径。这样既提高了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考虑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 、高校体育资源开发和利用需要解放思想

高校体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是思想观念转变的问题。在功能上,必须实现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单纯为教学服务转变为既能够服务教学,又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生活提供健身娱乐服务。在运行机制上,把以管理为主的单一形式转变为以管理与经营和为社会提供无偿或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种形式。按照社会和体育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充分发挥体育资源的经济作用,增强自我补偿和自我发展能力。让学校体育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服务于民众这样必然会取得强大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结论与建议

依据我国全民健身现状,目前制约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社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匾乏,缺乏一定的数量和水平较高的体育指导员等。高校体育资源在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上,将全民健身需求与高校体育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找到两者最佳的结合点使这两者达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一方面我们应以科学的方法,对高校体育资源的实施充分的利用和最有成效的管理,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健身指导、康复医疗保健、体质测量评估和场地设施;另一方面,还要遵循市场经济的法则,在体育工作中各学校合理配置体育资源,贯彻必要的物质利益原则,带动社区体育的发展,走出一条勤俭办体育,高效发展体育的新路。所以,全面促进全民健身发展的最佳途径就是要充分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即对优势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提高其利用率,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储亚娟.对高校体育场馆责任保险的研究[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0(06)

第7篇:对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

摘 要 随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对社会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在当前社会体育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全民健身背景下社会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社会体育 全民健身 问题 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因此得以兴起与发展。1995年,政府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9年,颁布《全民健身条例》;2011年,出台《全民健身计划》,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逐步意识到社区体育的重要价值,由于对社区体育的实际需求,社会体育指导员得以迅速发展,其发展促进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关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十多年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虽取得大的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关注与解决。据调查统计,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中,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呈现显著的特点,男性高于女性,低学历参加体育人口的数量在不断下降,而高学历的在不断上升,体育人口的职业也呈现了显著变化,有职业的体育人口在扩大,无职业的体育人口在缩小;场馆数量严重不足,建设速度极为缓慢,人均占有场地数量仍然很低;社会体育指导员,还存在各级别之问的数量比例不协调,年龄结构不合理。

一、社会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地位未引起足够重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起点低,再加上2O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的需要,一直以来,实行的是“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模式 ,即集全国之力优先发展竞技体育,以竞技体育带动群众(社会)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吸引了政府的大部分注意力,也获得了全国的大多数体育资源,从而实现了竞技体育的跨越式发展。再加上体育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国民体育意识淡薄的限制,社会体育的发展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

(二)保障条件仍然缺乏,体育锻炼的场馆设施供应严重不足

建国以来,我国的体育场地设施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锻炼需求。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与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相比,场地面积增长70.51%,每1O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增加31.6%,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了58.46%。但与芬兰、日本、德国、瑞士、意大利每10万人拥有的体育设施数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三)社会体育指导员方面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在我国发展较晚,自实施以来,发展迅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并且已经成为指导我国社会体育活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除此之外,我国的社会指导员队伍结构还存在质量不高、年龄偏离、文化程度偏低、平均工作年限偏短、地域分布不平衡等特点,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农村群众经常性体育活动落后。

二、全民健身背景下社会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

高校应是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地要充分发挥高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方法先进、场地器材完备等优势,对学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更好的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以满足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需要。鉴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只分级别不分类别,难以满足学员的兴趣与工作侧重点,所以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进行分类培训。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可分为经营管理型和技术型。技术型的培训,应侧重于运动技术、技能教学和指导技能教学;经营管理型应侧重于科学知识和方法、经济学知识、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策划,这样既可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也有利于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另外,在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两类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应当大力培养和发展前者。因为他们是更加直接地面向社会,以传授和推广科学健身方法的形式为广大群众服务的。所以,体育主管部门应集中精力抓好专业技能类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素质提高。

(二)挑战:对现有的培养教育目标提出新的要求

培训内容是培训目的得以落实的根本途径和关键,而我国有着博大精深的民族体育,在群众中有着深厚的基础,但我国的培训方式则是只分级别不分类别,这种不分类别的培训内容显然不能适宜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因此建议尽快组织编写全国材,按其工作对象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在注意竞技运动项目的同时,强调民族体育项目的培训学习,可增加休闲娱乐、健美健身、康复保健等,同时,适当延长培训时间,以提高培训质量。

(三)社会体育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的作用

如果想要达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的我国群众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那么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全民健身活动所起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它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进全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推进社会体育及其全民健身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在现实社会体育的发展中,广大群众锻炼的科学化水平还普遍较低,很多人缺乏锻炼知识和科学方法,甚至还出现了一些锻炼不当造成伤害事故等问题,这些都需要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科学技术服务,积极宣传科学健身知识,进行科学健身的指导服务,有效提高群众的健身锻炼效果。

参考文献:

[1] 戴俭慧.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与社会体育指导的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2000(4):25-27.

第8篇:对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咸阳 休闲体育服务 市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基本物质层次需要满足的基础上,更关注文化上、精神上、心理上的需求。国内不少学者也呼吁我国应视休闲体育服务业为体育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因为发展休闲体育服务业对于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加强休闲体育服务的研究刻不容缓,这也是休闲体育发展的需要。不仅可以拉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设,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一、休闲体育服务业的内涵和特点

休闲体育服务业应该是为实现体育自身价值和意义而进行开发、生产和提供体育健身与休闲娱乐劳务的行业。休闲体育服务业也具有自身的特点:(1)对劳动本身的依赖性。在休闲体育服务业,对劳动者本身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劳务人员和消费者两个方面:消费者自己的技术、技巧和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态度以及体育指导人员的指导能力都是这种依赖性的体现。(2)健身与休闲娱乐性。体育娱乐不像竞技体育那样对参加者技术要求过高,也不像一般的身体锻炼那样枯燥无味,体育娱乐融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审美性于一体,在健身中娱乐,在娱乐中健身,是人们促进身体健康、满足身心享受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说体育娱乐讲究自娱自乐。(3)趋众性。体育娱乐的趋众性是指体育健身娱乐产品具有大众的社会理想、民族习性以及他们的接受水平、期待视野、审美情趣的这一种属性。这一属性决定了体育健身娱乐产品要最大限度地趋向大众、贴近大众。

1.开发咸阳周边市区休闲体育服务市场的现状

咸阳周边市区休闲体育服务市场的现状与我国二十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而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越来越关心,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人们健身娱乐需求的增长,体育市场化的速度也应进一步加快。咸阳市休闲体育服务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各类休闲体育经营场所增加幅度较小,经营项目也仅仅限于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到篮球、足球、从器材健身到桑拿。这些体育健身娱乐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健身娱乐需求,同时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对促进休闲体育的开展与经济建设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我们的调查也发现咸阳市休闲体育服务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咸阳周边市区休闲体育服务近几年发展比较慢,休闲体育服务市场还没有成行,与其他大中城市相比,咸阳市休闲体育服务市场相对比较缓慢,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且各项目发展不平衡,完整的市场体系仍在形成之中。

2.分析咸阳周边市区参加休闲健身人群的健身理念

(1)对全民健身活动的认识

通过调查居民中有89%的人认为全民健身很重要,他们认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防病,对身体有好处,全民健身可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口素质,对国家对个人都很有意义.可见咸阳周边市区居民对全民健身活动从思想上有较高的认识.

(2)对体育锻炼与健康问题的认识

在调查中,有62%的人认为,体育锻炼使自己提高了身体素质,增进了健康.在回答体育锻炼的功能这一多项选择的问题时,有16%的人认为体育锻炼能调节情绪、改善心情,46%的人认为体育锻炼使自己生活有规律,另有13%的人觉得体育锻炼增加了朋友间的人际交往,6%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改善了自己的形象.居民普遍认为增进健康的因素首先是体育锻炼,其次是饮食习惯,再次是心情愉快。

二、开发咸阳周边市区休闲体育服务市场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繁荣咸阳市休闲体育服务市场,推动我市全民健身深入持久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1.加强媒体宣传力度,强化市民的健身意识市民

市政府和市体委以及各经营场所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板报、宣传画等多种媒体,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和教育,强化市民的健身意识,在市民中树立起“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指导市民正确地消费,使市民认识到体育健身娱乐不仅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健康投资。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到咸阳市假日休闲体育活动中去,促进西部体育的开发。

2.开发中档的休闲健身服务市场

社会阶层的区别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生活方式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往往体现在消费方式的不同。中间阶层收入稳定,薪金丰厚,可以说是社会的支柱消费群体。他们的休闲消费取向也与这个群体的特征相吻合。因此,多开发经营一些专业性强、档次居中的健身娱乐服务场所。

三、建议

1.针对不同消费群体,采用不同的休闲娱乐体育经营方式,充分考虑大众的消费能力,创造一些薄利多销的多元化休闲娱乐体育项目。开发休闲体育市场,转变“花钱买健康”观念的形成。

2.休闲体育娱乐经营者应采用会员预先尝试、预约服务形式、会员卡等方式,使平时忙于工作的消费者尽可能拥有享受休闲的时间。

3.休闲体育娱乐经营者在制定价格时应考虑中老年消费群体的实际消费水平,保持适中的价位。

参考文献:

[1]徐明魁:休闲体育市场开发的对策[J].中国市场 , 2006,(23)

第9篇:对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全民参与;高校;教职工;体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1.引言

在21世纪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人才竞争是我们在发展高等教育时所必需重视的问题。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基地。高校教职工肩负着科技兴国、培养人才、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推进社会进步的重任,高校教职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就要求教师既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有健康的身心素质。高校教职工要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参加体育锻炼。

2.研究目的、对象与方法

为了了解目前高校教职工参加体育活动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寻找解决对策,笔者以某高职院校教职工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与部分教职工进行访谈,编制了调查问卷,随机抽取了250名教职工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有效回收率为96%,针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教职工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状况

调查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教职工仅占32%,有61%的偶尔锻炼,7%的人几乎不参加锻炼,结果表明大多数教职工平时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教职工中,每次锻炼时间在30 分钟以下的占65%,而达到1小时以上的只有8%。根据国家制定的健身要求,一般运动时间要达到1 小时以上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而结果显示的绝大多数教职工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都不到一小时,根本就达不到锻炼的效果。根据体育锻炼的原则要求,练习内容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运动负荷要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地发展,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应为由弱开始,强弱交替进行。运动刚开始时,身体肌肉和各个关节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活动,如果在开始的时候就选择较大的运动负荷,就会对身体造成运动伤害,所以在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热身运动。只有在准备工作做充分以后,身体运动机能才能达到一定程度,只有这样才可以逐步增加运动负荷。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人体会进入疲劳期,这时候就需要降低运动负荷,对身体机能进行调整,等到疲劳期减退之后,再适当增加运动负荷,随后再逐步减少运动负荷,只有这样科学安排运动负荷,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但是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只有26%的教职工选择采用这一运动方法,选择强强强的占15%,选择弱弱弱的占24%,选择强弱强弱的占35%。

3.2影响教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又通过问卷调查了影响教职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有“缺乏兴趣”、“没时间”、“缺少场地设施”、“没人组织”、“没科学指导分别”等因素。其中缺乏兴趣的占14%,没时间参加锻炼的占88%,缺少场地设施的占70%。没人组织的占46%,因为没有科学指导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占24%。

4.高校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对策

通过对以上影响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分析,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4.1提高高校教职工的全民健身意识,克服认识上的“误区”

意识主导行动,错误的认识是制约高校教职工体育发展的第一因素。高校开展群众体育工作时,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为主导方向,逐步增强高校教职工对全民健身意义的认识,真正理解健康的含义,即充分保持身体上、精神上的饱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这些具体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提高健身意识,树立起“拥有健康是每个公民的应尽的社会责任”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投身到健身活动当中去。

4.2减少教职工学习和工作压力,创造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

依据“全民健身计划”要求,每人需要掌握一到两项健身方法,并且每天要保证有至少1 个小时的锻炼时间,做到体育锻炼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同步。为做到这一点,高校应该为教职工创造锻炼的机会,降低他们的工作量,减少上课时数,这样他们就能够走出办公室,尽快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来。

4.3高校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快完善体育设施的建设

高等院校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还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费问题。由于经费不足,学校就不得不减少举办体育活动的次数。再加上近几年来各高校扩大招生,学校在校生的人数不断增多,而学校的体育设施却没有相应增加,这就更加加剧了体育设施的短缺,这些都是影响高校教职工参与全民健身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因此,政府应增加对高校的经费投入,以便于高校可以适当增加体育经费的投人,以保证全民健身活动的长期有效的开展。

4.4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竞赛活动,提高教职工积极性

作为上级政府组织应该为教职工创造有利的条件,成立各种体育俱乐部,并设立专门的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使教职工有充足的时间、有宽阔的地点、有专业指导地参加体育锻炼,增进教职工之间的沟通交流,丰富高校教职工的业余生活。高校中还可以不时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如:长走、健身走、游泳、羽毛球、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另外,各部门、各机关、各院系之间还可以定期自行组织开展以健身为目的的,充分体现娱乐性和趣味性的体育比赛活动,帮助教职工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用健康、积极、有益的精神面貌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实师生员工的精神生活,这样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又有利于提高高校教职工的全面综合素质,使之健康工作,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 王朝,王鑫亚.高校教职工开展体育活动状况调查与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8(04)

[2] 及化娟,魏孟田,王彦伟,孙浩,李伟.高校教职工体育活动和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其对策[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