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暴力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校园暴力 原因 特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校园暴力事件在我国大中小学校园内频频发生,各种事实提醒我们,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保护学生、教师的人生安全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然而是什么原因滋生了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我们究竟要以何种态度和防腐方法校园暴力的发生。
1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
(1)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近年来,与国外恐怖组织合伙,在国内阴谋策划、活动,不断制造一系列的烧活动,不仅对社会的安全稳定造成了威胁,也将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的思想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校园这块净土中,侵蚀着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
(2)地方文化差异与家庭贫富差距的原因。青少年生活在社会转轨的变化时期,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也使他们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与人相处的能力较差,容易形成隔阂而又不会化解,久而久之隔阂就会演变成矛盾,甚至变为流血的冲突。
(3)校园自身制度以及结构性的偏差造成的影响。日本社会学家池田理惠子指出:“侵害行为产生的部分可能的原因是学校组织结构自身的问题,是由于制度化结构和制度化的行为模式所带来的一种可能。”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社会学意义上的共性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事实性地孕育了其暴力行为的发生。
(4)个体的因素。一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偏差,缺乏基本的理想信念。二是法制观念的淡薄,法律观念的滞后,遇到突发事件往往容易引发冲动,产生不理智的行为。三是心理素质差,承受能力较低,在遇到压力或利益之争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四是不正确的恋爱观。因为恋爱观的扭曲,往往用极端的手段解决在恋爱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自己或对方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当今社会校园暴力的趋势及特点
2.1校园暴力团伙化及其特点
团伙化是校园暴力泛化阶段的显著特征。在此阶段,团伙主体的年龄结构偏低,文化程度不高,往往因为简单的兴趣爱好、脾气性格简单随机结合起来,暴力手段较为单一,形式也较为简单,团伙性的暴力案件往往缺乏目的性。
2.2校园暴力个体化及其特点
近些年来,高校内频现故意伤害、杀人等校园暴力案件。虽然犯罪主体仅为一个人,但造成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个体案件往往是有预谋、有针对性的,实施的暴力手段也较团伙暴力的手段更为严重。此类事件通常发生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群中。
2.3校园暴力主体多元化及其特点
近几年,校内与校外,学生与教师事件的暴力事件也频频发生。“浙江丽水学生杀害老师”、“山西朔州学生杀害班主任”、 “杨帆门事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课堂被杀”此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暴力事件连续发生,行为极端、手段残忍、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教训极为惨痛。此类暴力事件通常发生在一瞬间,没有预谋,没有计划,但施暴手段却令人发指。
3校园暴力的预防及解决对策
3.1加强校园自身体系建设,消除暴力犯罪的温床
(1)成立“校园暴力事件防治小组”,全方位说对校园内存在的隐患进行监测和防治,找到隐患的关键矛盾,对矛盾进行教育和引导。
(2)加强与司法、公安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建立乡镇、街道派出所介入校园暴力的提前预防和迅速介入的机制,派出所帮助学校组建护校队,加强校园内巡逻的力度。
(3)学校对校园内存在的矛盾以及暴力安全隐患进情况行收集,加强调查、分析、研判,对引发校园暴力的矛盾掌握并解及时化解。
3.2加强思想政治和法治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
(1)加强学校组织建设,发挥党团干部、教师在学校管理队伍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进取,从讲政治、讲法治的角度开创一个锐意进取、富有活力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2)管理者要充分融入被管理者的生活中,了解被管理者当前的需求和对管理者的期望和要求,彻底掌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
(3)要适时开展心理疏导和法治教育,对学生们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顾虑及时进行疏导,或教导学生理性面对眼前的困难与矛盾,勿以极端方式去解决。
3.3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1)要建立沟通和访问制度。同家长研究现代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了解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征求对学校工作的改进意见,为学校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2)建立家长联席会。把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利于家庭与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能协调一致。
(3)加强学校与社会团体相协调性。组织学生适时的开展一些社会宣传和社会服务工作,强化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校园暴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它是时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矛盾在校园内的集中体现,要解决校园暴力任重道远,还需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犯罪学、教育学等领域多方位地探索研究,才能得出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创立更为贴合实际的校园管理模式。
关键词:校园暴力;心理危机;干预对策
在学校里,校园暴力事件常有发生。原本应当宁静、充满书香的校园成了暴力行为频繁上演的“舞台”。所谓的校园暴力是近年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主要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由老师、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1]包括勒索、抢劫、起侮辱性外号、造谣诬蔑、甚至是肉体上的虐待等一系列侵害行为。
一、校园暴力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校园暴力时有发生、屡禁不绝。调查发现,在被访学生中,50%认为“校园暴力”问题有所好转,44%认为没有改变,仅有6%认为比以前严重了。在被访老师中,50%认为总体好转,40%认为没有改变,10%认为严重了。在被访学生中,84%对“校园暴力”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46%听说过自己的同学遭受过“校园暴力”,13%遭受过“校园暴力”。在被访家长中,72.5%听说过别人的孩子遭受过“校园暴力”,有的家长的孩子遭受过“校园暴力”。在被访老师中,60%反映本校发生过“校园暴力”。[2]近三年来,虽然各学校做了多方面努力,但校园暴力现象一直存在,甚至出现了上升趋势。
2.校园暴力逐步升级影响恶劣。在校园暴力事件中,原来的一对一、单挑形式有所改变。约占25%的校园暴力是团伙行动,且这种团伙行动会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所进行。他们往往会寻找曾经的同学和所谓的朋友来进行报复,如不及时制止,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校园暴力不仅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近年来出现在学生与教师之间,且学生是施暴者,施暴形式令人胆寒。
3.校园暴力的主体多是问题学生且女生占有一定比例。在校园暴力事件中,有90%以上是问题学生所为。所谓问题学生,是指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有人格缺陷的学生。他们往往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失去理智,很容易与对方发生冲突,并一发不可收拾。而在这其中又有40%以上是女生所为,或与女生有直接关系。
4.校园暴力的客体是人和物。在教育界提出的校园暴力侵犯的对象主要是学生、老师和公私财物,其中70%是针对人,主要表现为学生之间的冲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冲突(学生是主动施暴者,未见教师是主动施暴者);学生对学校公共财物的破坏。
与全球校园暴力的严重化(如枪击等)趋势相比,我国的校园暴力程度要轻,但是危害之大还是值得高度重视。据调查,我国学生躯体暴力的年受害率波动约在35%,与世界水平比起来,处于中等。15~24岁犯罪占全国犯罪总数的55%,死于躯体暴力的青少年比例逐步上升,而且,施暴者的年龄呈现低龄化,暴力手段的复杂性和预谋性越来越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突出问题
心理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主要问题有:
1.心理危机的评定标准问题。目前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科学的危机评定标准。一个人情绪紊乱不一定处于心理危机状态。
2.心理危机干预的主体性问题。在心理危机的处理过程中,自我的作用要大于外界的干预作用。但目前只强调外因,忽视内因;只强调他者的主动作用,而且干预力量的传输是单向的,不是互动的;干预机制的主体性问题不明确,干预对象只是被动接受他者的调节。这种机制运行的后果:一是可能导致干预效果不佳,二是可能导致危机恶化。
3.心理危机的后干预问题。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忽略了这一步,后干预的具体策略更是有待研究。
4.心理危机干预的系统工程问题。目前目光更多聚集在学校支持系统方面,而对其他方面的关注相对较少。学校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最直接和最关键的支持系统,但家庭和社会也是其重要因素,要使大学生真正走出心理危机的困境,还必须依靠家庭、社会等系统的支持。
5.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差。我国各大高校干预的时机与效果都不太理想。很多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名存实亡,反应迟缓,干预能力差。
6.高校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不完善。很多高校把心理危机预警的任务交给辅导员,但是大部分辅导员没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再加上辅导员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对象过多,根本不可能及时进行预警。
7.高校专业人员缺乏,应对效能偏低。尽管大多数高校都有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但从事心理危机干预和研究的人极少,严重缺乏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和实践,应对效能偏低,很难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和研究。专业人员的缺乏,严重制约了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和研究工作的开展。
8.系统研究欠缺,指导实践不力。专业人员缺乏的直接后果就是对心理危机缺乏系统研究,无法对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产生有效的指导,需要借鉴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由于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国外的理论、方法不宜直接应用于我国的实践工作。事实上,尽管有的高校已经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但通常情况是,勇于走进这些地方倾诉自己的内心秘密的学生还是寥寥无几。其中,有社会观念的问题,如不少人认为,进咨询中心的人都是“神经病”。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对策
1.构建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中心。[3]要使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能真正发挥效用,就必须建立健全各级组织机构,既要有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的领导机构,又要有执行机构和信息提供机构。各级机构既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要明确归属、理顺关系。
一级中心为领导决策机构。由校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以校心理咨询中心、学工处、团委、保卫处、校医院、各院系的领导为组员,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制定发行心理健康教育文件、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校园重大心理危机进行决策处理以及领导二级中心开展工作。
二级中心为执行机构。也即校心理咨询中心,主要通过面向全校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等途径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二级中心要对一级中心负责,并领导三级中心开展工作。二级中心还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学生的心理危机信息,做到对学生的心理危机“早发现,早干预”,当对重大的心理危机不能进行有效干预时,应及时上报一级中心。
三级中心为信息提供机构。主要由学生组成,在每班设立一名心理联络员,每院(系)学生会中设立一名心理联络部部长。班级心理联络员有权力也有义务接受二级中心组织开展的心理咨询业务培训,定期向班级学生宣讲心理健康知识,时刻关注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班级心理联络员每星期向部长汇报本班同学的心理动态(特别关注有自杀倾向,行为反常,异常孤僻的同学),心理联络部长每星期向二级中心汇报本院(系)同学的心理动态。
2.构建心理危机预警的三种渠道。一是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获取学生的心理危机信息。二是要求三级中心定期提供学生的心理危机信息。三是二级中心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主动获取信息。
3.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的三项措施。结合危机干预理论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我们认为,可以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的三层措施:预防性干预(主要由三级中心和二级中心共同完成);咨询治疗性干预(主要由二级中心来完成);应急干预(主要由一级中心来完成)。
4.突出心理危机干预的“四个结合”。一是要突出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二是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三是心理普查与医院拟诊相结合。四是普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陈雨亭.浅谈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其预防[J].大众科技,2006,(3):148-149.
关键词:初中生;暴力行为;相应措施
中学生暴力行为,是指中学生违反纪律道德规范或国家法令所实施的各种类型的暴力行为,可分为一般暴力行为和暴力犯罪行为。最近几年,媒体报道中学生校园暴力事件屡见不鲜,面对这样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禁自问:当今的中学生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如此崇尚暴力?如何恢复我们校园的宁静与和谐?
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简单分析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
初中生的暴力倾向是受到了社会暴力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的。在当今的商品社会中,暴力文化越来越冲刺着当下人们的浮躁的心,尤其以初中生为主要群体的青少年更是暴力文化商品的主要消费者,影视、音像制品、电子游戏里暴力情节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于价值观形成期的初中生来说,暴力文化很有可能一步一步地扭曲了初中生的价值观,因此,可以说暴力文化是校园暴力的催化剂。
缺失和错误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暴力性格的形成。家庭治疗师海灵格说过:“孩子是没有错的,错的只是父母”。当代物质生活条件优越,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可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的家长固执暴躁的性格无形中滋生了孩子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性格倾向;有的家长经常忙于事业,几乎没有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不能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对孩子出现不良思想不能及早发现并加以控制;家庭暴力是造成校园暴力的直接根源,喜欢用暴力惩罚子女的家长,他们的孩子最易产生攻击行为。家长管教方法过于严厉或家庭气氛紧张等家庭状况都会对孩子的健全人格的养成产生消极影响,如此一来,孩子很容易形成一种“攻击性人格”。为此他们往往通过暴力行为来寻求自己的存在感。
学校道德教育的不到位是校园暴力的主要根源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校园暴力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面镜子。然而很多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老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在应试教育面前,道德教育只能为升学、分数让路,无形中就被被冷落或忽略掉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暴力倾向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制止,甚至会愈演愈烈,由此校园暴力事件就很难避免了。另外,学校对学生校园暴力行为往往采用不当的处理方式来替代心理健康教育:如打骂、惩罚、特别是以暴制暴的处理方式都会滋生初中生的暴力倾向。
学生自我辨别能力差,是非观念不清也是导致初中生暴力行为的原因之一。一些初中生分不清善恶丑、黑与白,他们中有的认为同学友谊就是哥儿们义气;有的认为学雷锋、助人为乐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的认为勇敢就是斗殴、干危险的事等等。这些错误的思想意识常会导致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面对频发的初中生校园暴力事件,社会各界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学校是校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但同时也是防止校园暴力的主要力量。学校有必要设立心理咨询与辅导室,聘请心理专业教师,给予学生相应的心理疏导,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应制定校园暴力发生的应急预案;设立正规严格的学校安全保卫部门;安装摄像头等。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以身作则。作为一个教师,言行举止是最容易被学生效仿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学法懂法守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真正做到进德修业,为人师表。
作为家长,首先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当孩子做好某件事时,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美;当孩子做错某件事时,不应采取打骂的错误教育方法,应耐心地教导,尊重孩子的人格,理解孩子的心理,让孩子自信地成长,快乐地成长。另外,家长也应该认识到自身学习的重要,要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良好的榜样。
关键词:校园暴力;校园安全;校园警务
校园警务是指以警察为主导的公权力机关,通过与校方有效沟通,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拟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增强在校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形成一种防控可能发生在校园及周边的违法犯罪的警务模式。校园警务模式,作为新兴的社区警务的一种,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警务工作,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抵御校园暴力,预防犯罪和预防被害并举,维护校园环境的和谐安宁。
一、当前校园警务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警务执法依据不足
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存有关于任何校园安全问题的专门立法,校园警务也正处于试行探索阶段,地方政府、公安部门、学校仅仅凭借公安部的“八条措施”和教育部的“六条措施”设置校园警务或者校园警务室。诚然,公安部和教育部出台的措施的确赋予校园警务设置的政策性依据,然而这些原则性的政策由于缺乏细化规定也为实践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惑。首先,校园警务人员对何种程度的校园暴力行为享有处罚权,享有何种处罚权?这样的处罚权应归结于行政处罚权还是刑事处罚权,法律尚未明确。其次,校园警务执行人员中何类执行人员享有处罚权?毋庸置疑,由派出所特派刑事侦查的校警,因为其法定身份,国家赋予的职权,肯定其具有相应法律处理权,那么这个权限范围如何界定?而且在紧急情况下,教职工组成的治安联防队、学生组建的治安服务队、学校聘请的社会保安人员是否有权紧急处理校园恶性暴力事故,其权限大小又如何界定,均存疑惑。最后,与校方共管的警务人员以何种形式来肩负校园安全护卫职责?以本职工作为主,兼顾校园安全,还是赋予专职警务工作,直接以校园及其周边环境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商榷和探讨。由此可见,为了惩治校园暴力,维护校园安全,《校园安全法》的制定迫在眉睫。只有通过以法律的形式赋予警务人员相应的执法权,固定其基本工作职责,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保证校园师生的安全,使校内治安工作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同时也可改变当前学校保卫部门既无行政职务,也无处罚权力的尴尬处境。
(二)师生对校园警务认识偏颇
不少学校误以为校园警务就简单理解为将警察权的触角蔓延至校园,机械地让警察入驻校园保卫处,对于校园的安保环境完全依靠警察、公安的力量予以保障,认为只要有警务介入校园潜在暴力威胁就可迎刃而解。然而校园警务并不等于校园派出所。实际上,校园警务除了要求通过警务力量联合学校安保外,还要求学校通过自身最大的努力来保护校园良好的治安环境,避免校园恶意暴力犯罪所酿成的悲剧。校园警务与其认为是警力扩张还不如认为是警务工作社会化。师生对校园警务的错误理解,将防控校园暴力责任完全转嫁于校警身上,这无疑过度加重校警负担,破坏了整个校园暴力防控体系的完整形成。此外,由于在校学生和警务人员沟通不良,“警务人员的角色会被青少年误解为一种权威对弱者的压制,而青少年的角色也被警务人员视之为麻烦的制造者。”①警务人员与在校学生彼此之间的角色冲突便出现了,造成双方的敌对关系。同时不少校园警务工作的开展只是走过场,挂块牌子而已,而实际民警甚少在校园警务室工作,往往依靠教职员工或者学生志愿者来为学校服务。
二、校园警务的建构
1.制定《校园安全法》。校园安全社会关系具有复合性,它不仅包括具有纵向隶属性特征的教育行政关系,还包括具有横向平等性特征的教育民事关系,甚至还包括具有惩治性特征的教育刑事关系,这表明校园安全关系具有行政法、民法和刑法所不能单独制约的独特性。在我国,尽管刑法、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当中都有保护在校学生人身安全的一系列规定,这些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是目前有很多校园安全问题是上述法律不能解决的,还存在立法空白。②所以笔者建议在《校园安全法》的立法过程中,对校园警务这一维护校园安全的新兴警务工作模式予以定名,用正式法律文件将其固定下来,促使校园警务工作有序展开,警校和谐构建有法可依。
2.区别开展校园警务。校园警务工作,应该有计划、有原则、有区别的开展。中小学校和高校在开展校园警务抵御校园暴力侧重应该有所差别。中小学校的在校学生基本都是未成年人,应侧重于法制宣传,安全知识普及以及加强校园周边安全保障等方面。高校则不然,高校在校学生正处于少年与成年之间,心智和心态尚未完全达到成人的标准,即便生理上已完全具备成人的条件,仍不应当简单粗暴地将其作为成人看待。对待这样青年人组成的校园环境,校园警务应侧重于校园安全治理,利用高科技的治安防控手段来监控和防治校园暴力。不仅如此,针对中小学校的法制教育也应有所区别。就一般小学学校而言,应以启蒙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低年级中学如初中,则重点学习与日常行为有关的重要法律法规,培养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而高年级中学如高中,则增加一般基本法律知识和权利义务教育。区分对待只是原则性的建议。毕竟每个学校招收学生类型,学校周边环境,学校安全设施等方面都各有不同。校园警务工作的开展,应当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沟通协调,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进一步拟定学校专属的校园警务工作细则。只有将警务工作做细做好,提出针对性安保方案,才能真正实现其应有的效果。
3.加强普法教育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校园警务工作着眼点不应局限于暴力犯罪事后如何采取措施减少损失,而应将更多的力气投入到如何预防校园暴力及减少校园危机事件发生的潜在威胁。就现有校园警务制度运作实践来看,存在不少弊端,其中一项就是普法教育和安全宣传流于形式。校园警务工作对校园暴力防控的重点环节在于教育。普法宣传和安全知识的传播主要从校园暴力犯罪的主体方面来控制校园暴力。
注解:
① 陈欣欣:《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现代警务工作实践:澳门飞鹰计划》,载《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和放纵,使得他们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形成了褊狭、自私和冷酷的性格,使他们处理问题时不能用理性和规范来约束自己,而是率性而为不计后果。只考虑自身利益,漠视他人的存在,一旦自身利益被侵犯就会采取极端的手段来反击。
许多家长担心孩子会受伤害,于是直接告诉孩子在受到侵犯时要以牙还牙,这也间接造成了这种局面。据腾讯网公布的一次调查显示,有80%的家长要求孩子这样做。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之下,孩子就会产生一种错觉,导致了病态心理的发展。其结果是,可以简单处理的问题也会被无限地放大而不可收拾。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学校也有着无法推卸的责任。现在,学校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及为人处事的教育几乎是空白,所有时间都在忙着将孩子培养成考试的机器。这样的学校教育,必然使孩子分不清是非丑恶,遇事不知道怎样去处理,往往采取最直接最极端的方式。在这一点上,学校应该认真反思,担负起自己的教育责任。
教育方式的改变也是导致校园暴力泛滥的一个原因。现在,教育民主被哄抬到不切实际的高度。教师为了自身安全,没有了惩戒权,学校也不会轻易处分学生,开除更不可能。教师成了出售知识的人,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也被彻底颠覆。师生之间没有了理解和信任,教师在学生中也没有了威信。于是,学生就完全避开了教师,确立了以强权来获取尊严的地位观。
关键词: 教育 冷暴力 界定
一、缘由
人民网教育频道参与“2011中国教育十大网络热词”评选活动,列举了15个热词作为投票候选,最终“教育冷暴力”以21400票排列第三当选。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25日刊登《超八成受访者称教育冷暴力普遍 “差生”概念被泛用》文章指出: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142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教育中“冷暴力”现象普遍。72.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遭受过老师的“冷暴力”。 可见教育冷暴力已受到社会普遍重视,社会关注力十分高。纳尔逊.曼德拉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的《世界暴力与卫生总结报告》的序言中指出:“我们应该给我们的孩子——社会上最易受伤害的群体,创造一个没有暴力和恐惧的环境。”。媒体的炒作,社会的关注,专家的点评,于是尚还没有搞清楚的教育冷暴力成了2011年的热词!孩子伤不起,教师伤不起,教育伤不起,国家和民族更伤不起!
以上讲的教育冷暴力实际上是指基础教育学校教育冷暴力,为了研究方便我们简称教育冷暴力。那么教育冷暴力是什么?需要科学地回答。
二、关于基础教育学校冷暴力的相关研究
(一)国内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国内大陆关于教育冷暴力案例的报道越来越多,人们对教育冷暴力所带来的危害有了较深的理解和认识。例如:绿领巾、红校服、三色作业本、让差生测智商、校长宴、评最差老师、某校3个男孩因不守纪律被罚脱裤子在操场上跑步、差生被迫给好学生送礼、“差生”在教室外考试等一系列的校园乱象让教育冷暴力成为当下社会各界的热议对象。国内对基础教育学校暴力问题的研究已是硕果累累,但对基础教育学校冷暴力的研究还不多,少量的相关研究仅散见于各种报纸、杂志、理论性的论文专刊或经验介绍中。例如李勇 《警惕“学校冷暴力”的危害》和《教育冷暴力的危害分析与解决》、陈佳慧和向楠的《超八成受访者称教育冷暴力普遍 “差生”概念被泛用》、田丽的《关注学校冷暴力》、田晓霞的《4-9年级学生的教师言语冷暴力承受力对其人格的影响》、陈兰芝的《摈除教育冷暴力 构建和谐校园》等。以上研究虽对教育冷暴力的相关概念、发生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的程度、预防的措施、治疗的方法做了大量研究,但仍然有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
香港、澳门、台湾省尚未发现对教育冷暴力的专门报道,从相关的文献看,他们把教育冷暴力纳入校园暴力在研究。例如,台湾省的研究成果《无霸凌校园》是一本给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指导手册,其中指出霸凌行为有各种形式:直接霸凌有、語言的、肢体的、姿能的、勒索和网路霸凌;间接的霸凌较为隐晦,通常涉及有计划的操控社交关心以孤立某人,或是促使他人讨厌某人;这些行为(霸凌)是一种过程,必須有效的切断这个过程。另外,桃园县谘商心理师公会也于2011年3月给学校工作人员编写了《因应霸凌行为辅导手册》。要求必須集全校各处室、教职员生、家庭与公权力来共同建构一个辅导网路,一起来努力。只有每个教育和辅导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效能,才能让校园成为孩子健康发展的环境。
综观国内对学校暴力(包含教育冷暴力)的研究,研究视角几乎都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而这些研究大多数也仅仅停留在对学校暴力的新闻评述和分析上;更多的关于教育冷暴力的研究简单的将归因指向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批判上等。
(二)、国际的相关研究
世界各地的校园暴力问题近些年来已趋于严重,暴力事件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暴力形式也越来越恶劣。暴力是青少年暴力问题的最主要表现。校园暴力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校园暴力的分析和研究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20世纪80年代初,自挪威、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学校陆续发生一系列因欺侮而导致学生自杀的恶性暴力事件后,学校的欺侮与骚扰问题逐步引起各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对此展开了全面研究,其中不少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政府、学校干预活动。挪威的卑尔根大学心理学系的奥尔韦斯教授(Dan Olweus)1978年出版的《学校中的攻击:欺侮者与受害者》一书被视为校园欺侮问题系统研究的开端。美国是世界上校园暴力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最早进行校园暴力研究的发达国家之一,他们主要关注校园欺侮、枪击、性骚扰等几种典型的校园暴力表现形式,对校园冷暴力没有这样的专门提法,美国(Kathleen Conn)凯瑟林·柯恩认为学校里欺侮、骚扰和恐吓三者很难加以区别,言语戏弄、嘲笑或辱骂会带来伤害,行为也是一样。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教育冷暴力。从他们的《预防计划蓝图》、《年度学校安全报告》以及美国教育部和司法部的“联合起来:一个行动计划”等文献中可以看出,把教育冷暴力纳入了校园暴力之中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很好成果。他们制定出了学校和学区实施安全计划的行动方案:家长、教育工作者、商区和社区领导以及学生可以采取的促进学校安全的措施步骤中包含了预防教育冷暴力。比如要求教育工作者“营造宽容的气氛,确保所有学生不分种族、宗教、性别、社会经济地位或其他特征,一律得到平等的尊重和对待。”;要求学生“制止戏弄、起外号以及其他形式的。”等。德国的巴特(Bach u.a.)等人将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同学的言语上的攻击行为,包括讽刺、愚弄、谩骂、嘲笑同学;第二类是身体上的攻击行为。
综合国内外对基础教育学校冷暴力的研究看,学校冷暴力是学校暴力的一个子集,它又包含以下内容:教职员工之间的冷暴力(职场冷暴力)、学生之间的冷暴力(同伴冷暴力)、教职员工与学生之间的冷暴力(师生间冷暴力)。教职员工之间的冷暴力属于职场冷暴力,钱诗金所著的《职场冷暴力及应对技巧》,对于学校有参考价值,但针对性不强,教职员工之间的冷暴力还有专门研究的必要。学生之间的冷暴力(同伴冷暴力),国内外主要对学生间的、欺侮、欺负、霸凌等的研究,对以冷暴力形式的研究还不多,从目前研究的成果看,国内(大陆)也还没有形成预防、控制、治疗等理论体系和操作系统。教职员工与学生之间的冷暴力,作为新闻报道的多,社会关注力高,多以道德的方式评判,结果是学生和教职工都受伤害。还非常有必要从理论和技术层面进行深入研究,以解决教职员好心办坏事、社会关注过热催生悲剧发生的学校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三、什么是教育冷暴力
(一)、相关概念界定
暴力:在《辞海》中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政治范畴,指阶级斗争和政治活动中使用的强制力量。第二种是法律范畴,指“侵犯他人人身、财产等权利的行为。”世界卫生组织将暴力定义为: 蓄意地应用的力量或武装,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侵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发育障碍、精神伤害、死亡或剥夺权益。
冷暴力:它是暴力的一种,是指不是通过殴打等行为暴力解决问题,而是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其表现范围很广,主要表现在家庭、工作单位及学校等,直接造成了许多的社会悲剧。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是一种精神虐待,与显性暴力不同,冷暴力是一种软性暴力。
校园暴力:指发生在大学、中小学幼儿园及其合理辐射地域,学生、教师或校外侵入人员故意攻击师生人身以及学校和师生财产,破坏学校教学管理秩序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校园暴力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可以分为硬暴力和软暴力即冷暴力。
基础教育:中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
(二)基础教育学校教育冷暴力
到目前为止在法律上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学术界也还没有较统一的意见。下面列举几种定义:
第一种说法:教育冷暴力是指在学校教育中,非暴力性手段对学生惩罚的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教师通过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嘲讽、漠不关心或其他非暴力手段,不公正对待学生,致使学生的精神和心灵上受到侵犯和伤害【1】。第二种说法:“学校冷暴力”是指在学校教育中,以非暴力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的行为,致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受到侵犯和伤害【2】。第三种说法:教育冷暴力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表现为冷漠、轻视、放任、疏远、嘲讽或其他非暴力手段,不公正地对待学生,致使学生的精神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从而达到惩罚学生目的的行为【3】。第四种说法:所谓教育冷暴力,是指学校教育中教师及管理服务人员以冷淡、轻视、嘲讽、疏远、放任和漠不关心等非暴力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从而造成对学生人格、心灵和精神伤害的行为,其实质是精神暴力【4】。
以上定义都不全面,不足之处在于:第一,把加害与受害主体绝对化了,只说明了加害的主体是教师和学校管理服务人员,受害的主体是学生,事实上教育冷暴力加害的主体和受害的主体既有学生也有教职工。第二,教育冷暴力既包括学校教育中的冷暴力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冷暴力,但从社会关注的程度上看,集中指向在未成年人的学校教育上,即基础教育领域里。基于上述原因,教育冷暴力的科学定义是本研究将要回答的问题。
尽管教育冷暴力还没有科学地界定,但从暴力和校园暴力的定义来看它是存在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如下的划分:从学校类别来分,可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学校中的教育冷暴力;从加害的方式来分,可分为教育言语冷暴力和教育行为冷暴力;从加害的主体来分,可分为管理育人系列、教书育人系列、服务育人系列、学生系列四个部分;从加害者的意识来看,可分为有意的施加教育冷暴力和无意的施加教育冷暴力。
根据分析我们认为应该这样界定教育冷暴力的定义:在基础教育学校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以非暴力手段进行的有意和无意的不公平对待, 致使对方的精神和心灵上感受到侵犯和伤害的行为。
以上界定的理由,首先,我们认为受力者与施力者是相互的,不存在单方面问题;其次,法律上规定了故意与过失,所以我们认为冷暴力施力者有有意和无意之分;最后,结果一定是使冷暴力受力者感受到精神和心灵上受到侵犯和伤害,这个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勇, 警惕“学校冷暴力”的危害[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26期
[2]田丽,关注学校冷暴力[J],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10期
[3]代旭旭,对中等职业院校教育冷暴力现象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 报,2010年07期
[4]陈兰芝,摈除教育冷暴力 构建和谐校园[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5]陈佳慧,向楠,超八成受访者称教育冷暴力普遍 “差生”概念被泛用[J],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25日 [6]张升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冷暴力的现象和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7]田晓霞, 4-9年级学生的教师言语冷暴力承受力对其人格的影响[D]温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王友强,刘玉碧,实施新课程与学校情感化管理研究[M],中央文献出版社,《教师论文集锦》,2006年5月
[9]罗建河,国外中小学校园欺侮行为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9月
[10](美)Josephp.Hester著, 邵常盈、吕春辉译,应对校园暴力——学校安全信息指南 [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7月
[11](美)Kathleen Conn著,万赟译,校园欺侮与骚扰—给教育者的法律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
[12]钱诗金编著,职场冷暴力及应对技巧 [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1月
[13]唐晓昱译, 世界暴力与卫生报告总结(WHO) [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09月
[14]姚建龙主编,校园暴力控制研究 [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在班级管理中,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制度必须紧密结合。现在的学生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仅仅口头讲讲是起不到明显的作用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安全教育班会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安全教育班会活动1班会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学习家庭生活安全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本领;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班会准备
1、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家庭安全方面的资料。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黑板上用彩色粉笔书写“珍惜生命
安全第一”八个美术字。
班会程序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不存在什么危险。然而,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二、家居安全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同学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气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三、交通安全
1、行走时如何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交通安全
:全国平均每天发生交通事故 1600 起 , 死亡 257 人 , 受伤 1147 人 , 直接经济损失 731万。真是令人痛心。提醒学生们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上放学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要提高警惕,注意来往的车辆。及时消除交通隐患。
四、校园内应注意的安全
1、防火: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防火是学校安全的重要问题,
1) 禁止在校园内玩火、放炮。
2) 上实验课要注意老师的要求,不要随意乱动药品。
3) 定期检查防火设施发现损坏应立即修复。希望大家能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到校园安全防范的活动中来。
2、防盗:保管好个人财务。
不在教室上课时或下课期间要锁好门窗。坚决杜绝外来陌生人员进入校园。在外乘车或外出期间要看管好自己的钱财,对可疑人员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发现盗窃事件即时报警。
3、防校园暴力
: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若存在分歧、矛盾要及时沟通化解,不要心存怨恨。若发现对方寻衅滋事应及时 向有关老师反映情况,寻求学校的帮助。
五、体育运动安全 :
在体育运动中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听从体育教师的安排和调度,不可私自活动或打闹。老师讲解动作要领时要认真听讲,在做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要学会自我保护,加强保护意识。在做器械运动时要检查好器械是否存有安全隐患问题。
六、发生火灾怎么办?
1、要打火警电话
119 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别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3、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七、实践竞赛:
1、第一组代表表演防火:(一人读情节过程,三人表演)
2、大家认真观察表演后讨论:
(1)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发生火情应该如何与消防队取得联系?(打火警119、讲清出事地点详细地址、火势情况)
(2)总结:情景表演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知识。还有什么情况可能发生火灾?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防火?打什么电话求救?
八、快板表演:安全知识小结
家用电器和煤气,阅读说明再使用。
发生火灾不要慌,断电呼救第一桩。
放学回家快快走,回家晚了爸妈愁。
遇上骗子多琢磨,抓住机会赶快溜。
一人在家关好门,与人说话要谨慎。
发现坏人来撬门,赶快拨打110。
安全隐患时时有,注意安全处处提。
安全常识牢牢记,快乐常伴我和你!
安全教育班会活动2教学资料:引导学习一些生命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等知识。
教学目标:透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之可贵,珍惜生命,注意安全,掌握一些安全知识,构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_,同学们必须要有必须的安全意识,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安全重于一切,只有健康的身心,才能保障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好好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一、交通安全
(一)导入:透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树立交通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交通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为了贯彻落实公安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职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继续进一步搞好我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减少交通违章,杜绝交通事故。让学生了解交通活动中必备的安全知识,懂得安全的重要,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周围的人们。
(二)交通知识
1、道路、交通2、交通安全3、交通法规4、道路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5、看图识标志
(三)讨论分析
1、行人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
2、行人横过马路为什么要走人行横道?
3、没有划设人行横道的马路就应注意哪些?
4、为什么不能翻越护栏?
5、为什么不准扒车、追车、强行拦车?
6、为什么走路时不能看书或做其它活动?
7、骑自行车就应注意什么?
8、乘汽车时要注意什么?
9、遇到交通事故怎样办?
总结: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尤其要注意的是骑自行车的安全和过马路的安全。
二、校园安全
(一)导入:请看这些校园事故
案例一:
10月25日晚,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寄宿制学生晚自习结束后,在下楼梯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8名学生死亡,45名学生受伤。
案例二:
11月8日,学生李某午饭之后到学校教学楼三楼走廊上玩耍,他右脚跨在走廊栏杆上,不慎失手坠落至一楼,因头部严重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三:我班的一位男同学,在体育课的舞蹈练习中,由于动作不规范,被自己的脚绊倒在地上,右肩着地,造成右肩粉碎性骨折,要植入钢板固定骨头,目前正在康复中。
案例四:
在一节早读课前,某校一名女同学,因与一名男同学发生口角,一怒之下,拿起圆珠笔往男同学的手臂插去,导致男同学的手臂伤。
(二)结合案例,谈启示
结合以上五个案例,谈谈你有什么启示?
(三)学习安全知识
1、日常行为安全:不携带_、火种或其它危险品进入校园;
严禁勾引校外人员来校滋事、打架;不进网吧、游戏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不在楼梯、走廊上追逐打闹、推撞;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不抢行;严禁攀爬围墙、栏杆及大树。
2、体育课、实验课安全:上体育课时,要有防范意识,不随意投掷器材。
实验课时要严格操作程序,按规范操作,不随意动用器材和药品,不携带任何化学药品出实验室。
3、群众活动安全:班级、年级、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要严格遵守活动纪律,听从老师的指挥,身体有不舒服的要及时告知老师或身边的同学。
4、心理健康安全:心理上出现问题可采取适当方法加以排解,如可找老师、家长、学生、朋友等倾诉。
三、生命安全
引言: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一切的基础;放下生命,就放下存在的基础。人生活在关系中。只有珍爱自己的生命,才会珍惜他人及生灵的生命。一个对自己生命轻视的人必然伴随着对他人(物)生命的轻视;对自己的身体缺乏尊重和珍惜的人,必然漠视他人(物)的痛苦。
近年来中小学校的校园暴力凸现,令全社会关注。校园暴力是社会暴力现象在校园的延伸,社会暴力入侵校园,使危及校园安全的恶性案件不断出现。犯罪分子或出于个人恩怨,或为了报复社会,也有由精神病人引发的。校园暴力并不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但它的不断升级,却是不可否认的,因而也最应引起警惕。
1、什么是校园暴力?有哪些因素?
讨论归纳:所谓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或校园周边地区所发生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对学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而校园欺负成为校园暴力最为经常的表现形式。
校园暴力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①暴力行为是发生在校园或紧邻校园的周边地区;②暴力侵害的对象为校园里的人、事、物,包括教师、学生及其财产等,但以学生为主要目标;③校园暴力的结果是侵犯了他人人身权利、公私财产以及心理的伤害,并由此而引起的_、自残等;④校园暴力的发生往往极具突发性,虽然有些事件有预兆,但容易被有关部门和人员忽视。
事实证明,如今的校园暴力已经超出单纯的打架斗殴的可控范围,它在个别地方甚至正在演变成带有_性质的团伙,制造敲诈、_、抢劫、_等恶性刑事案件。
2、校园暴力的几种表现
(一)打架斗殴。
打架斗殴是校园里最常见的暴力行为,通常是一些品德较差的大同学,自以为有力气,就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来殴打校内外的学生。除此之外,还有这伙中学生与另一伙中学生相互殴斗的现象,也称为学生打群架。中学生打架斗殴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学校带来了不好的声誉,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不难发现,中学生打架斗殴的发生具有时间上的规律性:(1)放学时。中午或傍晚放学,个性是周末中午,一些与校内学生有联系的校外少年,还有被学校开除的不良少年,站在门口寻找机会打架。同时,大批学生出校时易因发生碰撞而引发打架。(2)考试结束时。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后,老师忙于批改试卷,学生普遍松口气,一些不良学生就惹是生非,易发生打架斗殴。(3)秋季开学时。新生刚入学,学校老同学串联的,其中有因过去的“仇恨”而算账的,往往采用暴力攻击的手段来解决。(4)课外游乐活动时间。不少学生喜欢到校外去打桌球、玩电子游戏和相聚郊游等。由于社会活动场所管理不严,人员复杂,学生之间常因争输赢、争地盘而发生冲突,导致打架斗殴。(5)节假日。由于休息时间,有的学生家长又不在家中,在无事可做的状况下,有的学生就跑到外面去,易发生打架,甚至相约互斗。
(二)强索钱财。
这是近几年来发生的比较普遍且严重的校园暴力现象,往往发生在中小学校门口或附近地区,大年龄的中学生向低幼学生强索钱财,以暴力相威胁,逼迫低年龄学生交出零用钱或学习用品等,并不准他们告诉学校和家长。此类事件不仅仅摧残了被袭击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而且造成许多家长人心惶惶,对孩子的身心和教育担惊受怕。
(三)毁坏物品。
有的中学生由于心中的不满、怨恨等情绪作用,透过毁坏物品来表现和发泄。在一些中学生里能够看到被学生破坏的课桌椅、墙壁、门窗等,其中一部分就是有的学生发泄情绪实施攻击的结果。这类攻击行为的目标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四)争风吃醋。
青少年生理、心理的早熟使早恋现象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而早恋给青少年的成长和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中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往往会因为_而产生嫉妒、排挤甚至仇恨的心理。小小的矛盾因为缺乏沟通和引导而酿成打架甚至_等暴力事件。
(五)心理障碍。
青少年攻击行为还有一种特殊的状况,这就是由于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所引起的攻击性行为。国内外研究证明,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具有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主要原因是在于他们的意识障碍、幻觉和妄想作用、智力障碍、情绪情感激烈等。在这种异常心理的支配下,青少年患者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引起攻击性行为,给他人造成轻重不等的伤害,极端严重的能够致人死亡。比如常见的少年多动综合症,表现为多动、多话、任性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比较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并会干扰社会秩序。有多动综合症的少年行为,常有攻击性,一次性精神症状有突然发怒、行为冲动的表现,二次性精神症状有明显的暴力攻击行为,在生活中显得喜与人吵架和打架。又如,少年精神_症表现为意志和行为的障碍,造成行为混乱,在兴奋之下会伤人或物。再如,少年躁狂症者有的经常惹是生非,发生打闹等冲动行为,造成对他人的攻击。鉴于这些攻击行为不是一般的品德障碍,而是在精神障碍的情形下发生的,所以应提醒人们给予特殊的注意。
3、典型案例:例如河南省犯罪嫌疑人黄勇自2001年开始,将学生骗到家中,先后杀死中小学生17人,将尸体掩埋在室内和院内;
湖北省大冶市多名歹徒冲入罗家桥中学学生宿舍抢劫,砍伤15名学生;山东省莒县犯罪嫌疑人闯入第一实验小学,持菜刀砍伤25名小学生;湖南省郴州市广宜中心小学教师刘红文精神病发作,在校内持菜刀砍死学生4名、砍伤16人;河南省汝州市犯罪嫌疑人窜入第二高中男生公寓,疯狂杀戮沉睡的学生,9人死亡,3人受伤。2003年8月17日兰州发生学生被绑架事件后,银川、珠海、昆明、安徽、长春、哈尔滨、浙江等地陆续发生几十起人质劫持事件,学生劫持多发生在学校门口附近。、
4、校园暴力阻止的途径和方法
校园暴力给学生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巨大且长久的。铲除校园暴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有关部门争取配合,做好安全教育。
要坚持树立安全是“1”,其它是“0”的思想,定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法制报告会,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专题片。可针对流行趋势和当前的发展现状,融入更丰富的资料和更新颖的形式。如用反暴力的偶像示范,学生可能会乐于理解。
(二)教育孩子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暴力的基础就是对生命的极端漠视。在虚拟的世界里,没有真实的受害者。这一事实很易使他们产生“再暴力的东西都与人类感受无关”的错觉,以致此刻的孩子们不但漠视动物和他人的生命,甚至漠视自己的生命。针对这一点,我们可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长等知识的传授。这既能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认识,也能使学生对他人的生命重怀珍惜和尊重的态度。
我们还就应教导孩子们遵从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让他们懂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里就应是平等的、公正的,相互之间就应是富有同情心和怜悯心的。只要让孩子懂得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同情,他们对暴力的危害就会有新的理解。
(三)加强师德建设,消除校园“冷暴力”。
目前,法律法规在对待老师的“冷暴力”上还显得相当苍白,但教育行政部门早已关注校园“冷暴力”问题了。各地学校也从加强师德建设入手,尽力消除校园“冷暴力”。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少一点苛责;多一份信心,少一点失望;多一份亲切,少一点冷漠,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这些做法无疑将会对消除校园“冷暴力”起到用心的作用。
(四)清查影视节目和出版物,净化文化市场。
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中都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便在现实中却基本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还基本处于放任状态。实际上,我国对影视作品中的暴力没有分类,更没有因为其中有暴力资料而限制孩子观看。现阶段,这种状况应有所改变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条文,对_电视作品进行分类,并推广至网络媒体、电子游戏和书报杂志,为孩子们带给更多健康的精神产品。定期彻底清查文化市场、净化文化市场、净化孩子们的视听,切忌让未成年人接触带有暴力行为的文化。
(五)未雨绸缪,及早防范。
一方面,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暴力滋生的土壤。许多案例证明,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有必须的条件,必须的气候,越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学生纪律差的班级,发生的事件越多。学校暴力事件是一种见不得人、偷偷摸摸的勾当,因此它只能在黑暗中进行。如果我们让阳光普照校园,那么参与暴力者就不敢出现,阳光是什么,阳光就是班级的正气,学校的正气。每个同学都要树立正气,这样才会构成班级的正气,学校的正气。所有同学务必努力做到“十要十不要”:要举止礼貌,不要口出脏话;要自尊自爱,不要自以为是;要尊重他人,不要出口伤人;要团结互助,不要欺弱怕强;要礼貌待人,不要打架斗殴;要强身健体,不要吸烟喝酒;要友谊为重,不要早恋误自;要遵守秩序,不要围观起哄;要开卷有益,不要盲目阅读;要学习法纪,不要我行我素。另一方面,各班级要配齐安全班委,定期向学校反映可能发生的校园暴力隐患,用心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忙,将校园暴力扼杀在萌芽之中。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齐心合力,校园暴力这颗毒瘤就必须会被铲除,我们的校园定会成为孩子们的乐土!
四、总结
这天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只讲了四个方面安全问题,期望同学们必须要注意安全的问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好的身体,我们才能快乐的学习,健康地成长。这天的班会到此结束。
安全教育班会活动3一、交通安全
1、在马路上行走或骑车,都必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走路要走人行道,骑自行车要走非机动车道,横穿马路要看清信号灯,绿灯行、红灯停,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超过停止线的车辆和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2、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要追车、扒车、强行拦车。
3、12岁以下的小学生不准骑自行车上路。
自行车的车铃、车闸必须齐全有效。骑车不要带人,不要三五成群并肩而行,也不要聊天、勾肩搭背,更不能追逐或曲线骑行。
4、不乘坐无牌、无营运证、超载的车辆。
5、乘坐校车或其他车辆听从安排,行驶中,不要将头、手、身体伸出窗外。
二、学校安全
1、手工课、美术课要求使用刀、剪、针、锤等工具时,才能将其带到学校,否则,这些工具不能随身带进学校。
若使用,须经老师同意方可拿取,并在老师的监督下使用,用完后立即放回原处。在课堂上使用这些工具时要小心谨慎,防止划伤、刺伤自己或前后的同学。
2、一旦被划伤,伤口容易发生感染,应视伤口的污染、深浅程度仔细处理,必要时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针。
3、参加集体劳动,一定要遵守纪律、服从管理、听从指挥。
要事先了解该项劳动的安全常识,未经老师允许不得进入危险部位。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硫酸、农药等,不随便触摸、玩弄电器及开关等。
4、化学药品溅入眼睛时,应用专用冲洗眼睛的水及时冲洗,并要采取其他的急救措施。
5、课间活动不要做危险的游戏,观看别人进行体育活动,要注意自己的位置是否安全,避免飞来的篮球、足球等伤及自己。
三、防火安全
1、不要将火柴、打火机当作玩具,也不要烧东西玩。
2、夏天点蚊香时,注意不要靠近窗帘、蚊帐、床单等可燃物,以免夜晚风吹动时,使这些可燃物飘到蚊香火头上。
3、现代家庭中,家用电器种类很多,少年儿童必须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低年级学生应避免单独使用这些电器,家庭中不能超负荷用电,不能乱接电线,以免引起电线短路甚至火灾。
4、常见的灭火方法:用水灭火用东西盖住灭火用沙灭火。
四、用电安全
1、不要用手、金属物或铅笔芯等东西去拨弄开关,也不要把它们插到插座孔里。
喝水或饮料时不要在插座附近喝,以免水或饮料洒到插孔里,造成电器短路,着火。
2、在户外玩耍时,要远离高压输电设备及配电室之类的地方。
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要到配电室中去玩。
3、房子周围有许多电线,不要在电线上面搭挂、晾晒衣物,以免发生危险。
4、发现有人触电,在救助触电者时,首先要切断电源。
在切断电源之前,千万不要用手去拉触电者,否则救助者也会触电。
5、如果无法切断电源,救助者要穿上绝缘胶鞋,或带上绝缘手套,或站在干燥的木板上,用干燥的木棍、竹竿等去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
6、小学生因为人小,无法对触电实施救护,应该及早地叫大人来处理,并打“120”急救电话,让医生来救护。
五、法制教育
1、在家遇生人,不要轻易开门。
如不速之客来访时,要先查明身份再开门。如果不能确定身份,就打电话向父母询问,或求助邻居。
2、没有家长或老师的安排,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邀请去看展览、拍电影、做广告等,更不能到陌生人家里去玩。
3、如果在路上遭坏人抢劫,不要冒失地与他硬拼,可先把随身带的钱物给他,并尽量记清坏人的身材、面貌、口音和衣着特征,争取安全脱身,然后迅速报案。
4、如果遭坏人绑架,要沉着冷静。
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先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再想办法给家人或警方报信,还可以在沿途抛下书包里的文具,书籍以及随身所穿的鞋、帽等,给家人或警方留下线索。
六、在教室内外活动应怎样注意安全
1.防磕碰。
目前大多数教室空间比较狭小,又置放了许多桌椅、饮水机等用品,所以不应在教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的运动和游戏,防止磕碰受伤。
2.防滑、防摔。
教室地板比较光滑的,要注意防止滑倒受伤;需要登高打扫卫生、取放物品时,要请他人加以保护,注意防止摔伤。
3.禁止在楼道内游戏、追逐打闹防止发生意外。
4.防坠落。
无论教室是否处于高层,都不要将身体探出阳台或者窗外,谨防不慎发生坠楼的危险。
5.防挤压。
教室的门、窗户在开关时容易压到手,也应当处处小心,要轻轻地开关门窗,还先留意会不会夹到他人的手。
6.防火灾。
不带打火机、火柴、烟花爆竹、小鞭炮等危险物品进校园,杜绝玩火等行为。
7.防溺水。
不要去小河、池塘、水库、海里去玩耍或游泳,要是去海边游泳,一家要在家长的陪同下才能去。
安全教育班会活动4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安全问题对我们的重要性。
2、我们要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确保交通安全。
3、培养学生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优秀的交通小天使。
教学重点: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确保交通安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优秀的交通小天使。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活动
1、放故事录音:“丁丁今年刚满七岁可爸爸还是不放心他一个人上街说他不会走路。
”丁丁很不高兴撅着嘴说:“谁说的我不但会走路而且会跑呢!不信我跑给你看。”爸爸笑着摇着头:“我不是说你没学会走路是说你还没学会在马路上走路。”丁丁奇怪的问道:”在马路上走路还用学吗?”爸爸点点头说:“是的不但要学而且应该记住一些规定。”
2爸爸让记住的这些规定是交通规则我们应该怎样记住交通规则呢?这就是今天学习的新内容(板书:交通法规我遵守).
二、看说比学掌握规范
1、认识交通信号灯。
(出示交通信号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红灯、绿灯、黄灯各表示什意思吗?(学生说出后引导条理语言: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2、认识各种交通标线
3、了解走路规范.(课件出示三图)
图一:小朋友背着书包走在马路人行道上。
图二:小朋友走在人行横道上准备过十字路口。
图三:小朋友放学回家走在过街天桥上。
同学们你们看图中的小朋友们走在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样走的?(学生边看图边比较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人行道“、“人行横道”、“过街天桥”)
教唱儿歌认识过街天桥。(过街天桥空中跨横空马路作用大。行人靠右快速过千万不要贪玩耍。)
4、小朋友怎样走路才能最安全?联系身边发生的事与小朋友讨论。
①把小朋友身边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增强安全意识。
②小组讨论后得出:走规定路线看交通指挥灯不看书不乱跑不爬栏不玩耍。
5、礼貌候车,学拦“出租车”。
①听故事:《徐特立爷爷排队候车的故事》
②学生听后,说说应该怎样候车?
③情景表演:学拦“出租车”。(引导学生懂得:站在人行道,对车挥挥手,话语要礼貌,双方都喜欢)
三、回顾所学,交流体会
同学们,今天的安全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好不好?
四、明辨是非,认识升华
1、课件出示图,辨别图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不对,说说为什么?
a放学路上,小明与小伙伴们边走边踢球。
b红灯亮了,小红从人行横道通过。
c几个小朋友走在马路中央去上学。
五、夸夸同学,发红花
a夸夸咱们班自觉遵守交通规范的好同学。
b给这些同学发交通红花,并评出“安全小天使”。
六、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安全课,同学们认识了交通信号灯,还懂得了行路的规定。为了我们的安全,让我们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优秀的交通小天使,好吗?
安全教育班会活动5教学目的:
“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为了使学生能过上一个平安、快乐的学园生活,围绕“道路交通安全”、“家庭防火”、“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外出旅游”、“饮食卫生”等易发的安全问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学会一些自救的方法,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爱学习、爱劳动,是充满生机的新一代。我们在党的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老师的悉心哺育下一天天成熟。我们是肩负重任、跨世纪的新苗。所以要“时时处处注意安全”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无端横祸向我们小学生飞来的噩耗;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请听故事《踢球》
老师小结:是啊!这多危险啊!为了小小的足球,送上一条腿,落个终身遗憾,真可惜!交通安全,我们可得随时注意。
二、放假了,我们应该怎样注意安全呢?
(一)、用电安全
1、学生说说家里有哪些电器?(引起学生兴趣,因他们较熟识。
)
(二)、防火安全
1、提出问题讨论:如果你发生火灾或看到邻居有火灾怎么做?(学生各自发表意见,说做法,对正确的肯定。
)
2、根据讨论,结合《安全教育读本》向学生补充一些防火知识。
(三)、防溺水
回忆以前因游泳、钓鱼、玩水等引发的溺水事故,结合当前天气寒冷的情况,要求学生不能私自到河滩、水库滑冰。
(四)、交通安全
(1)道路、交通
(2)交通安全
(3)交通法规
(4)道路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
(5)看图识标志
引导讨论
(1)行人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
(2)行人横过马路为什么要走人行横道?
(3)没有划设人行横道的马路应该注意哪些?
(4)为什么不能翻越护栏?
(5)为什么不准扒车、追车、强行拦车?
(6)为什么走路时不能看书或做其它活动?
(7)骑自行车应该注意什么?
(8)乘汽车时要注意什么?
(9)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
(五)、食品卫生。
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饮食,可你知道吗?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营养平衡的膳食,正确的饮食卫生习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出示图片,师随机讲解:
1、一日三餐,不可偏废,要合理搭配饮食,各类事物都要吃,不能偏食、挑食。
2早餐要吃饱吃好,要多吃鸡蛋、牛奶、豆类食品,不能马马虎虎随便吃一点,或干脆不吃。
3、吃饭前要洗手,生吃的水果、水菜要洗净。
4、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暴饮暴食。
5、吃饭时不要看电视、看书,也不要与别人聊天。
6、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吃饭;
应先休息一下,喝点水,然后再吃饭。吃饭后可以散步,做些轻微活动,不要马上进行大运动量的运动。
7、不喝生水,不喝没有热开或没消过毒的牛奶,生豆浆要煮沸10分钟,去沫后再喝。
8、不要常吃甜食、零食,不要吃过咸的食品。
9、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随便吃野菜、野果,不购买、不使用街头小摊贩买的劣质食品。
10、不要自己随便拿药吃,要在大人带领下看病吃药。
11、预防非典型肺炎要经常开窗通风,勤洗手。
在疾病流行时,外出要带口罩,不去空气不流通和人多的场所,如电影院、商场等。
12、预防禽流感,不要和鸡、鸟等禽类直接接触,万一不小心接触到,一定要马上洗手;
不要吃没有煮熟的鸡肉和鸡蛋;去菜场要带口罩。
13、不要玩弄家里存放的各种杀虫剂、鼠药等,以防中毒。
教师小结:独自在家时,生人敲门别理他,是熟人敲门还要问清情况,刚才剧中的小朋友就吃了这个亏。
(六)、师:刚才的同学都很聪明,对安全知识也掌握得很多。下面我们来朗读安全警句:
校园本是教书育人之所,本应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乐园,但近年来的“校园霸凌”事件却给乐园蒙上了阴霾。 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校园霸凌的议论文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共同阅读吧!
关于校园霸凌的议论文1古人见一叶落而知秋凉,我看校园欺凌乃因正义缺失。种种校园欺凌因为施害者受害者均为校园学生而备受关注,让人甚为不安、愤怒,令人十分担心、忧虑。其实,校园的问题、孩子的问题都是社会的问题,都是正义缺失的结果和发酵。
正义第一缺:人不可犯。
中国人是在同自然同他人斗争中生存发展的,但中国文化一直强调“爱人”,强调尊重人,不爱人不尊重人向来受到批判:以万物为刍狗的天地都被认为是不仁的;不爱人的君王、当政者大多没有逃掉口诛笔伐,如夏桀、商纣、周幽。一些人心中没有“人不可犯”的认识和自律,有意无意伤害而不反省约束,在侮辱和伤害中时起时伏。我们的公益广告、家庭教育、社会风气,都应当将“人不可犯”作为一个律条,让孩子面对他人时有敬畏,有约束,这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杜绝校园欺凌的发生。
正义第二缺:权不可滥。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社会在艰难中曲折进步。中国文化对于权力有准确丰富的解释和限制。近几年党强调要把权力关进笼子,是继往,更是与世界接轨。权力是为正确做事而设的。但在一些人心里,权力成了限制他人,为自己谋利的私器。这种观念已经蔓延到了学生身上。执政者、教育者、裁判者心中有“权不可滥”的正义,风气中、行政中、司法中有滥用权力即被处罚的认识和行动,校园欺凌就会失去生长的臭水恶土。
正义第三缺:弱不可贱。
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伦常:强调让弱者有尊严受保护,而不是弱肉强食;强调强者仁慈有德,而不是强者为王为霸。一些人在某些方面比他人强一些,便缺少对弱者的“同仁”之心、同类之谊,有意无意贱视弱者,损害、践踏弱者,有一种强者通吃的错误观念和残忍行为。我们应在观念上、宣传上、行动上对强者的责任和约束多做思考规划,多做实事,形成强者是社会绿色发可持续发展动力的风气和态势,让强者在自我实现自我突破奉献他人造福社会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意义,而不是深陷欺凌中不可自拔。
诚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不一定完全是加害者的过错,但是《剑来》中有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强者,都应该以弱者的自由为边界,当出剑向更强处。”欺凌弱者决不是实力的体现,而是懦夫的行为。
用技术经济的手段来发展我们的社会,以“人不可犯”“权不可滥”“弱不可贱”的正义来和谐温馨我们的社会,我们才会获得真正的强大的快乐;才会有一个正义普照的社会。
关于校园霸凌的议论文2不久前,陕西省蓝田县一个初中女孩因被嫁祸“在其他宿舍偷钱”,留下字条后离家出走;16岁的福州永泰县东洋中学学生小黄遭同班同学围殴至脾脏严重出血……屡屡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暴露出学校、老师、家长、孩子等各方面的应对和处理能力依然严重不足。的确,
《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刚一个多月,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各方面认真消化落实。校园欺凌,决不只是一个“开过分了的玩笑”。目前可以说,事件的有效预防,事件发生时的及时、妥善处理,事件发生后的惩戒和科学教育,都还十分缺乏。学校及 整个社会对于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和应对方法,亟待在深层认知上提高。
校园欺凌事件中,对受害者的界定,是一个需要审慎打量的命题。显见的自然是受欺凌者,如果长期生活在暴力的阴影下,受欺凌者会遭遇严重的心理创伤,而这种伤害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治疗和干预,往往会延续至成年后,影响当事者一生的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
然而容易被忽视的是,受害者还包括那些施暴者以及看起来与事件不直接相关的学生。规则和秩序对于社会组织的构建,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良好的规则与秩序,施暴者会变本加厉,本无意施暴的人也可能最终滑向另一端。换言之,校园欺凌事件 中,其实没有旁观者,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每个人都会成为秩序构建的一部分。
这就需要教育主体,尤其是学校努力做到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心环节,用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品格养成。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关注每个孩子的不寻常表现,做到事前早发现,尤其是纠正部分孩子“欺凌行为是可以容忍的”“未成年人不需要担责”等错误认知,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事中及时处理,不让欺凌和暴力现象躲过各方视线;事后对施暴者进行必要的干预、惩戒和教育,促其行为转化。同时,要用心开展超越知识层面和技能层面的人文教育,开展有尊严、有温度、有质感的教 育。
校园欺凌事件之所以成为频发的“世界性”社会问题,有其复杂的成因,干预的尺度也不易把握。这就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界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承担起预防校园欺凌的责任。
一方面,从根本上认识到欺凌事件的深层次危害,及时干预任何欺凌和暴力行为,尤其不能纵容甚至包庇。另一方面,应该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人为出发点,坚持宽容而不纵容的教育方向,给施暴者以改正的机会,特别防止“贴标签”的行为。同时,当事方的反应、媒体的事后报道,也要格外注意尺度和方式,避免校园暴力扩散成网络欺凌,给受害 者带来二次伤害。
教育的实质,就是用心灵影响心灵。老师、家长与学生之间,从内心深处尊重彼此、珍 视彼此,校园才会真正成为被美好和希望浸润的地方。
关于校园霸凌的议论文3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主要表现形式有:一、索要钱物,不给就威逼利诱。二、以大欺小,以众欺寡。三、为了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伤害他人身体,侮辱他人性格。四、同学们因“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短论强。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近年来我国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有:山东省兰陵县的8名中学女生对一位初一女生进行群殴,她们效仿网络中的打人视频,将打人过程拍摄下来并上传网络。南京一名初中生被高年级学生索要钱物,拒绝后遭到殴打,后被拉至厕所并被强迫吸食大便。还用手机拍下殴打和侮辱他的过程并发送给其他学生。这些同学的举动令人触目惊心。他们的心灵已被扭曲,良知已被埋没,完全跨过了道德的底线,人人闻之而唾骂。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校园欺凌”不但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而对“欺凌者”自身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如不及时反省及改正,难免会误入歧途。对“受害者”的伤害更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同学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所以,受“欺凌”的同学应该坚强勇敢,当受到欺凌时报告学校,让学校来处理。告诉家长,让家长来处理。使“欺凌者”受到相应的惩罚而改掉自己的过错。
我们学校,有关心和关爱我们的老师,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有乐于奉献爱心的同学,为有困难的同学送来温暖。不过“欺凌事件”也时有发生,多数已被学校的老师及时阻止和教育,事件的性质才没有被恶化。上周举行了“杜绝校园欺凌从我做起”的师生签名仪式,希望这个仪式能换来我们学校的平安祥和;同学之间互爱互助,团结一致;每个人都享受公平公正,实现人人平等,让我们在校园里快乐地成长。
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自己这朵开得灿烂,也要让周围的花朵开得鲜艳,相互衬托,才能构成最美的风景。
关于校园霸凌的议论文4在和谐的学校中,同学互相帮助,相互学习、探讨问题。操场边,远远地便听见琅琅书声,在刹那间构成一曲美妙和谐的乐曲,一切似乎是那么美好,温柔的阳光“似乎”洒落在每个人身上,快乐“似乎”无处不在。
然而,在这美妙的乐曲中仍有一些烦人的噪音扰乱众人,影响众人的身心健康,使之畏惧,使之恐慌,在社会日益迅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欺凌却不再是偶尔划过天空的流星,它像一团可怕的火焰迅速燃烧着,悄悄地、可怕地蔓延着,愈来愈旺盛,难以制止。
那么,本该宁静和谐的校园,为何屡次发生这些悲剧,本应该用美好、纯真等词来形容的花季少年少女,却越来越多地与暴力、喋血、行凶等联系在一起?校园暴力话题异常沉重,面对校园暴力,学生不知所措,家长教育者束手无策。
诚然,校园暴力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对其遏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归根结底,只有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在浓浓的关爱中成长。极端宠爱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别人必须听从于我的错觉,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正是这种过于极端的个人中心思想,造就孩子惟我独尊的畸形心态,使得孩子遇事只注重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的偏狭性格。一旦他人不能满足自身利益,就立刻采取一些过分的行为进行报复,给予他人所谓的“惩罚”。其中就不乏通过伤害对方身体或者性命来发泄自身愤怒的残忍的“江湖仇杀行为”。
再者,学校教育惩戒功能逐渐丧失,在当前不尽合理的义务教育法规的限制之下,绝大多数学校很难处分一个学生。惩戒功能的丧失,助长了极端心理的自由萌发,暴力者变得无知,无所畏惧。其次,学校的弱势也导致老师处理纷争的权威地位下降,对一些性情暴戾的孩子纯粹讲道理感化是无用的,但老师们所能做的往往只能如此。他们很为难。导致许多学生认为老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到头来还是要靠自己以及小团体的力量才能解除心头恨。
值的注意的是,当下愈来愈多的网络游戏出现在应用市场,这其中难免会有涉及暴力、道德等层面的问题。在虚拟世界特定形象当中,玩家感受到虚拟的暴力加以施用于现实,殊不知自身早已被影响甚至被左右,盲目跟从,最后酿成不可避免的惨剧。
因此,青春年少的学生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秩序观,培养博大的胸襟,切勿因小事引发大祸端。学会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学会换位思考,改变极端思想,以礼待人,以情相知。
校园需要阳光,让阳光为“苍白”的心灵注入生机、希望,谱写一首属于青春的和谐曲,让我们丢弃欺凌,在阳光下快乐前行。
关于校园霸凌的议论文5在世界各地的国家,不时有校园欺凌上演。残忍的手段,心灵的扭曲,内心的阴暗,无论是受害者,还是施暴者,甚至是协助施暴者的人,冷眼旁观的人,都给这个世界抹上一笔浓重的黑色,令人触目惊心。不同的人面对这样的事,有不一样的看法与思考,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而我认为:应对校园欺凌零容忍,莫让校园欺凌成为青春的一道疤。
校园欺凌面前,是深不可测的黑暗,使伤痛灵魂的悲怆。
校外胡同,卫生间,甚至是学校内,这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角落,却在上演着一幕幕可怖的画面。辱骂鸥打,强迫脱衣,拍照侮辱……那些在老师面前装好学的人,背后才露出狰狞的面容。他们为了满足自己,去践踏别人尊严。在日本校园欺凌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有的人说,电影里主角受摧残成为杀人狂是特例,现实中太夸张,但是那个电影《白昼之雨>却深深刺痛了观众的心,曾经是个明媚少年的森田,却遇到霸凌,受尽欺侮,作为他昔日好友的冈田,却因为想求得自保而加入作恶的行列,好友的背叛比暴力更残酷,摇曳的火光快要熄灭,弱者逐渐被黑暗吞暴者,令校园欺凌延续,光芒还未到来,跪在地上的人还在苦苦衷嚎,旁观的人在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的内疚和担心成为欺凌者另一个对象而感到惶恐的两难地办苦苦挣扎,尼采曾言:善恶的彼岸并不遥远,与恶兽搏斗的人亦可成为恶兽,“你还觉得这是件小事吗?校园欺凌,践踏的是肉体,摧残的是心灵,扭曲的更是他今生的人生道路。
米脂县砍人案并不陌生,但想起来依旧会毛骨悚然,7人死亡,19人受伤,创造这个让人不寒而的数字的赵泽伟。13年漫长的时光,不仅还没有抚平一个少年被欺负的创伤,还使他酝酿出一个惨绝人寰的悲剧。然而在他扭曲的心灵背后,校园欺凌的背后到底隐藏什么?
校园欺凌的背后,是父母的漠不关心,是给学校敲响的警钟。
欺凌不只有硬暴力,还有“软暴力”和“冷暴力”。从小到大,我们见过的欺凌并不少,难道这些和父母,学校就没有关联吗?从你对孩子不屑一顾,甚至恶语相向开始,从你对孩子拳脚相向,甚至扇耳光开始,当你的孩子在学校欺负别人时,你没有在他上面看到你丑恶的缩影吗?从你对孩子的反常视而不见,不坦诚交心的时时候,你有后悔吗?每每传出暴力视频,在网络发责难后,学校才被迫跟进和重视,这难道不该反思吗?学校在忙着封锁消息,怕损学校名誉时,有想过受害者家庭的痛楚吗?一所学校几百人,却没人注意某个角落吗,没有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却感受到人间炼狱的痛苦,这不正是学校教育的缺失吗?校园欺凌,折磨着家庭,反思的学校,却至今仍在亟待解决。
面对校园欺凌,依然有可解之策。
古人云:冲动是魔鬼莫要让孩子复仇的情绪成为犯罪的导火索。诚然,当今社会针对校园暴力有确切法律规定和教育,但我认为,应让他们从心底里存有温暧,对生命的遵重,对阳光的热爱,那么面对矛盾和冲突情绪失控时,便能以爱心去理解,去释怀,让冲动的魔鬼烟消云散,灰飞烟灭。
德育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初中教师应在各科课程内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导向作用,为学生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德育教学当中还应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健康安全的成长,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应注重德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德育教学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学并未受到重视
虽然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德育教学依旧没有引起部分学校的重视,部分学校依旧以学生的课业为主,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大部分学校并未进行实质性的德育教学,往往将课时用于教授数学、语文、英语等知识性学科,而德育教学并未拥有过多的课时。不仅如此,教师在教授课程过程中,也更偏向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学校不注重学生的德育教学,只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容易导致学生滋生心理问题,教师与学校不加以引导,学生便会逐渐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
(二)安全教育未收到重视
部分学校虽然实行了德育教学,然而并未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部分课程如体育、化学实验等,学生在活动或实验过程中,容易受到损害。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更为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却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或化学实验过程中,往往不注意保护自身安全,即使教师对部分行为明令禁止,而学生依旧不愿以遵守,往往因此受到伤害。
(三)教师心理辅导不及时
如今,校园暴力频繁出现,其主要原因便是教师德育教学中安全教育存在问题。教师对学生心理活动关注度不高,大部分教师在完成教学之后便不再关心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毫无了解。学生在初中便需承受中考以及学习的双重压力,心理难免出现问题,容易与其他学生发生口角,进而演变成打架甚至是聚众斗殴。学生出现斗殴现象后,学校以及教师的处理方式也极为简单,往往不问缘由直接进行处罚,从而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德育教学中实施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课堂教学
现今,德育教学已逐渐引起各学校的重视,学校开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部分学校还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然而教师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同时,也应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如德育教学当中,教师鼓励学生见义勇为,如碰到抢劫、偷窃等行为应及时制止。但是,如果教师在教授学生见义勇为的过程中,不考虑实际情况的不确定性以及初中生能力有限的问题,便会使学生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教授“见义巧为”,如记住歹徒的相貌或特征、大声呼喊、报警等方式制止犯罪,注重自身安全的保护。由此可见,安全教育在德育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邀请专业的讲师对学生进行培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德育教学的同时,也应注意安全教育。讲师可向学生详细讲解保护学生安全的法律法规,并向学生介绍部分法律法规的遵守是为了维护学生自身安全,令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与此同时,也使学生的安全得到保障,从而使学生得以健康成长,降低意外事故产生的概率。
(二)课外活动
学校还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得到解脱,对学生心理健康以及道德品质也有所帮助。学校所组织的活动应对学生德育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仅如此,学校还应将安全教育渗透入活动当中,从而令学生在实际活动当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也形成安全意识。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学习安全知识,让学生掌握一定自我保护的技巧,在生活当中不仅可以自救,同时也可以救助他人。学校组织活动,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加强。
学校可组织学生对附近住户中的孤寡老人进行帮助,活动过程中,学校应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监督与保护,避免学生出现问题。教师在学生过马路时,应引导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从而培养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当学生到达老人住处并开始活动时,教师也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对于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事情,如烧水、擦高处玻璃等工作,教师应先确认工作的危险性,并为学生进行演示。学生在帮助老人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我国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而通过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学生也会逐渐掌握安全用电、用火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具备保护自我的能力。
(三)教师做好学生工作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之后,也证明学生逐渐步入了青春期。该时期大部分学生具有冲动、易怒的特性。同学之间容易出现矛盾与冲突,教师应在平时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行为以及情感波动,避免学生之间发生肢体冲突,若学生之间发生口角,教师也不应对某一学生进行批评,应仔细调查事情的经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断。教师还可依次找学生谈心,与学生交流课程或生活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缓解压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在课堂外,也应要求学生抵制暴力,教授学生理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营造和谐良好的校园环境,保护了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
教师可积极组织班级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使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在产生冲突的时候,积极找教师进行调节,从而令学生能够理智的面对冲突、解决问题。教师还可在班会当中播放部分校园斗殴的视屏,让学生知晓校园暴力的后果,从而对校园暴力进行抵制。教师通过上述方法,不仅能够令学生对集体更为热爱,也对安全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得以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应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及安全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同时,也不忘学生的安全与健康,从而令学生的生活得到保障,发展更为顺利,为学生之后的生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