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粮食生产现状范文

粮食生产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粮食生产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粮食生产现状

第1篇:粮食生产现状范文

    1.1粮食生产基础条件薄弱

    长寿区目前粮食生产基础条件普遍较差。(1)水利灌溉条件差,防洪抗洪能力弱,多数农田处于“望天收”或“靠天吃饭”的生产条件;(2)地力条件差,中低产田和坡瘠地面积大;(3)交通运输条件差,多数地方主要依靠人力耕种,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1.2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据统计:长寿区现有总耕地3.47万hm2,较20世纪90年代初粮食生产用地面积4.80万hm2减少了27.7%。主要是两大工业园区建设、新重纲建设、北部新城建设等占地和柑橘、蔬菜及水产养殖等农业结构调整占地增加,导致粮食作物可用耕地大幅度减少。

    1.3粮食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

    长寿区现有粮食生产形式的主体还是农户分散经营形式。全区(50×667)m2以上种粮大户仅有9户,代耕种植方式最大种植面积(200×667)m2;登记注册的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8个。土地承包和分散经营,极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其种植效益不高;专业合作社,多数靠国家政策补助,服务水平低。

    1.4从业劳动力数量少、素质差,粮食生产水平参差不齐

    据农村劳动力现状调查,绝大多数青壮年进城务工,在农村多为50~60岁以上劳动者从事种植业,技能差,对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弱,因此各地区种植水平和产量差异较大,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高产田块与低产田块平均667m2产量相差100kg左右。

    1.5粮食比较效益下降,降低了种粮积极性

    近两年,尽管国家加大了种粮直补、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扶持,但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种植粮食作物的比较效益仍然较低,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粗放生产和撂荒现象仍较严重。据调查,在全靠人工作业的情况下,种植667m2水稻,产值约1200元,扣除种子、肥料、农药和人工费用后,纯收入250元左右,仅为进城务工人员1~2d的工资。其他如小麦、玉米、红苕的种植效益更低。

    2目标

    2.1粮食生产总体目标

    长寿区粮食产业发展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科技创新为支撑,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夯实粮油生产基础,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复种指数和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单产水平和种植效益;优化政策体系,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主要品种结构平衡,力争将长寿区建设成为重庆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2.2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指标

    根据《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2009—2030)》的要求,至2020年长寿区常住人口将达100万人。按照长寿区粮食生产潜力和各项经济社会指标要求,只有加快粮食产业发展,实现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00万~7.33万hm2,总产量达40万t以上的目标,才能满足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00kg以上的小康型粮食消费需求。

    3促进粮食增产的对策

    长寿区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一是提高单产,二是增加复种。

    3.1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3.1.1加强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和改造农田排灌设施,开展大规模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以抗旱、防洪、排涝为中心的农业水利设施和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的配套改造和水源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粮食生产发展后劲。

    3.1.2大力实施耕地质量建设工程

    大力实施有机质提升项目,加强土壤改良培肥建设。从长寿区的土壤条件看,中低产田土面积约2.20万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60%以上,旱地土壤中坡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50%以上,具有较大的改造提升潜力优势。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和绿肥种植技术、增施有机肥;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建设高标准的农田和排灌设施。建立网络健全、手段先进、管理规范与生态农业发展相适应的耕地质量监管体系,实现对农田耕地质量的实时有效监测,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3.2着力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面积

    大力实施耕作制度改革,优化种植模式,是增加复种、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举措。稻田耕制改革以水旱轮作两熟制为主,在有水源保证的地区加大冬闲田开发力度,大力推广“中稻-小麦”、胡豌豆、绿肥等两熟种植模式;在海拔350m以下水源较好的冬水田集中区积极推广杂交中稻+再生稻。旱地耕作制度改革以中厢带状种植为主,实行“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蚕豆)/玉米/甘薯”种植方式,扩大一年三熟或四熟的种植面积。

    3.3以农业部粮油高产创建为契机,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3.3.1加强粮油新品种的引进筛选,积极推广主导品种

    积极引进水稻、玉米、甘薯等新品种,建立新品种筛选、示范区,确立和推广适宜长寿区种植的不同粮食作物的优质、丰产、高效主导品种。

    3.3.2集成推广丰产栽培适用技术

    加强耕制改革和配套栽培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创新高产栽培模式,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应用水稻“一增五改”综合技术、旱地“一推三改”关键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积极推广专业化防控;强化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组建植保专业服务队,开展统防统治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提高病虫害防控效果。

    3.4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

    紧紧围绕长寿区主要粮食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大力推广节本增效的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及节水灌溉等农机化技术,重点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注重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保护性耕作和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农机跨区作业、农机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模式,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

    3.5强化农业信息服务,规避市场风险

    加强粮食生产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区镇村户”四级联动、信息共享的互联互通粮食生产信息网络体系;开展粮食产、供、销等环节信息服务工作;加强农业信息的动态监测和。让主要农产品的产销信息村村通,不断拓宽农业信息渠道,增强信息的传播能力。

第2篇:粮食生产现状范文

关键词 粮食;生产;发展;思考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信阳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一系列“惠农、兴粮、富民”政策,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广大农民种粮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粮食产量连年丰收并屡创新高,出现了整体经济快速发展,粮食生产增长快于国民经济增长好形势。

一、五年来信阳粮食生产取得的成就

2007年信阳市粮食再获丰收,总产达到550.69万吨,较上年增加40.55万吨,增长7.9%;从2003年到2007年的五年,粮食总产跨越300、400、500、550万吨四个台阶。与2003年相比总产量净增264.68万吨,增长了92.5%,年均增速达到17.8%。与同期GDP的年均13.6%增速相比,高出4.2个百分点,也大大高于同期全国、全省四个粮食丰收年的年均3.9%、10.1%增长水平。2007年粮食总产量分别占全国1.1%和全省10.5%;全市人均粮食拥有量为689.6公斤,较全国、全省人均水平分别高于81.7%、29.7%。

信阳是个人口大市,稳定的粮食生产为信阳经济社会又好快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信阳人口粮消费量为190 万吨左右,饲料用粮为180万吨左右,可供出售的粮食约为 180万吨。信阳粮食生产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要,并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五年来信阳粮食生产的特点

1.粮食生产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好形势。五年来,粮食总产年均保持了17.8%的增幅,是信阳自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的最好时期。五年来农业生产经受住了干旱洪涝灾害的考验,粮食生产年年丰产丰收,改变了多年来的粮食生产“丰收-减产”的格局。

2.粮食生产均衡发展。秋粮生产占全市粮食总量70%以上,近几年,夏粮生产得到重视,夏秋粮连年丰收。2007年,夏粮总产达136.04万吨,较2003年翻番,年均增幅达20.2%,比同期的秋粮年均增幅高3.1个百分点。

3.夏粮比重上升。2007年夏粮、秋粮产量的比例为24.7:75.3,夏粮比重比2003年上升了1.9个百分点。

4.年度间粮食生产不均衡。从2003年到2007年,粮食产量较上年增长分别为-25%、38.8%、6.9%、20.2%和7.9%。增幅最高的是04年,主要原因是上年农业生产遭受大灾,粮食生产大幅减产,有其不可比性。,06年粮食增长20.2%,主要原因是在全市范围推广优质超级稻,粮食产量增幅较高。由于粮食生产受自然气候因素影响较大,粮食生产年度间有波动是正常的,保持粮食生产稳中有升任务是艰巨的。

三、五年来信阳粮食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因素分析

五年间,信阳市粮食生产以年均17、8%的高速持续增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1.市三次党代会提出推进信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多年来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深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投入。信阳是农业大市,各级政府将有限的财政资金优先用于农业。近3年来,信阳市涉农支出累计达到521621万元。2007年涉农支出300159万元,增加对农民的惠农补贴达到11项,各级财政实际落实惠农补贴53301万元,比上年增加15649万元,较上年增长41.6,远高于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

3.加强粮食优质品种推广。粮食品质结构不断优化,水稻和小麦的优良品种全面推广。2007年,信阳种植的优质超级稻300多万亩,占水稻总播种面积50%左右,杂交水稻率达到100%;信阳“弱筋”软质专用小麦推广面积达到250多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近60%。在大力优化粮食品质结构的基础上,粮食生产基本上实现了优势区域种植,规模发展。

4.粮食价格稳中有升,效益提高。近几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食积极性,大宗粮食实施的最低收购价政策使粮食价格稳中有升,粮食价格在高位运行,粮食的比较效益逐步提高,广大农民从粮食生产中得到的收入增加。

四、信阳粮食生产再增加30亿斤的可行性

1.有多年来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深化,尤其是今年国家实行对信阳水稻种粮补贴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2007年全市水稻平均单产594公斤,其中,优质超级稻300多万亩,平均亩产达700公斤左右,若全部推广优质超级稻种植,秋粮则可增产7亿多斤。小麦主产区在黄淮海平原,小麦单产与全省相比有较大差距,增产潜力较大。2007年,信阳小麦生产面积达到436多万亩,小麦平均单产295公斤,若加大投入、使用高产品种,小麦平均单产有望提高100公斤,夏粮则可增产8.6亿斤,仅通过提高单产一年就可增产15亿多斤。

3.在1187万亩可耕地资源中,开发增加100万亩优质超级水稻,水稻则可增加14亿多斤,如果再种上一部分夏粮,再加上通过提高单产增加的15多亿斤粮食,一年就可增产粮食近30亿斤。

五、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的思考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目前,国际市场粮价飞涨,国内粮价居高不下,国际上已有人断言粮价告别低价时代。信阳是农业大市,产粮大市,粮食生产既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着广大农民收入增加。因此,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任务。

1.继续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加大和深化政策支农力度,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年粮食产量达到60亿公斤目标,把粮食生产作为建设农业强市的第一基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一系列“惠农、兴粮、富民”政策和措施,提高惠农补贴资金的使用效果,做到谁种田谁受益,使种田者的效益最大化。同时加大对产粮大县的扶持力度,在财政转移支付上继续实行倾斜政策,在干部提拔任用上要全面考察其政绩,让县、乡镇的基层领导干部有精力、无后顾之忧的大抓粮食生产。

2.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旱排涝能力。把农业基础设施作为建设农业强市的第一工程,坚决贯彻今年3月27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将各种补助资金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及时尽快落实到位,切实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鼓励农户以多种方式建设水利设施,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真正提高农业生产的抗旱排涝能力,防止农村水利和技术服务的完全市场化。因为水利和农业技术服务市场化,将使得农民无力承担。政府应该将其控制在自己手中,以低价甚至免费的方式向农民提供服务。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3.加大对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各级政府应对农技部门开展的新品种、新技术等示范和推广给予重点扶持,大力推广粮食优良品种。大力支持农业科研部门研究开发适应自然气候条件的各种粮食新品种,加大对夏粮优良品种研究开发,积极发展小杂粮种植,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改善粮食产品品质。要在政策上探索和总结推广一些对农业科技人员为性基层服务的激励机制和有偿服务机制,调动他们推广良种良法的积极性。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只能依靠科技进步。五年来,大力推广超级稻和优质小麦品种,粮食产量年年上新台阶。

4.坚决落实保护耕地政策,保障粮食种植面积。土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之本,耕地是广大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信阳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资源有限,要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珍惜有限的耕地资源,切实保护好广大农民的利益和种粮积极性。防止土壤污染,避免和减少耕地退化。

第3篇:粮食生产现状范文

农村经济发展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但同时新沂市粮食加工企业小而散、生产效率低下等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当前,新沂市的粮食加工企业多为家庭小作坊的模式,数量多,规模小,档次低,加工设备陈旧,粮食订单农业发展被动[6]。

2农民种粮效益提高的长效机制尚未成熟

一是农业生产周期长,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抗灾减灾应变措施不够得力,农业保险政策和农民参保意识等均有待加强[7];二是多数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人员中老年人比例太大,导致劳动力年龄偏大、接受能力和实际生产水平相对较低[8],从而制约了新沂市粮食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新沂市粮食生产发展思路

3.1加强组织培训,促进粮食生产提档升级

3.1.1加强粮食生产技术培训。粮食要增产,科技要先行,根本方法就是加强农民技术培训,让科技带动农业增产。特别要加强对于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组织带头人的培训。

3.1.2推广粮食无公害生产技术。只有严格按照无公害要求进行粮食生产,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才能保证粮食产品的档次,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9]。尤其政府应当加大对于粮食的质量检测,真正实现优质、优价,从根本上实现粮食的无公害化生产。

3.1.3集中打造优质稻麦生产核心区。根据新沂市水源、土质、生产水平和交通状况,因地制宜,突出亮点,重点抓好骆马湖沿岸0.67万hm2优质绿色稻麦产业园区建设。并以此为抓手,辐射带动全市稻麦等粮食作物生产水平和档次的全面升级。

3.1.4提高粮食加工档次。重点扶持大型稻麦加工企业,更新加工设备,提高粮食加工的规模和档次,打出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粮食附加值,进而促进优质优价的真正实现,全面提高新沂市粮食附加值。以粮食规模化优质化生产促粮食的流通和加工,以流通和加工的提档升级促进种粮效益,进而带动粮食生产水平提高,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10]。

3.2立足实际,明确粮食产业发展目标

3.2.1水稻发展目标。以万亩高产增效创建、优质稻米基地建设及高产栽培等项目建设为契机,提升项目区栽培管理技术档次。在做好水稻项目区建设和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沿骆马湖0.67万hm2优质绿色稻米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项目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市水稻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

3.2.2小麦发展目标。加快发展优质强筋专用小麦生产,全面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在做好小麦项目区建设和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沿骆马湖0.67万hm2优质绿色小麦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巩固加强沿东陇海线3.33万hm2优质强筋专用小麦基地建设工作。

3.2.3玉米发展目标。在抓好港头镇和棋盘镇2个部省级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项目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在全市玉米生产上推广应用“晚播晚收,机播增密”这一核心技术,促进玉米生产实现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新跨越。

4新沂市粮食生产发展对策

4.1明确职责,层层落实

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关乎国计民生。作为农业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干好本职工作,为新沂市粮食生产多做贡献。为此,要明确职责,层层抓落实,特别突出抓好镇、村两级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确保粮食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推广工作扎实推进,真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粮食生产力[11]。

4.2稳定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新沂市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和全国(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粮食生产中要加深对粮食基础地位的认识。目前该市粮食生产面积相对稳定,今后将坚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坚决杜绝因产业结构调整而挤压粮食生产面积的现象发生。此外,还需具体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因为扩大水稻种植能够更高产、稳产,生态和经济效益也更高。为此,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二是切实做好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建设工作[12]。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除了粮食直补、增补、粮补和农机补贴外,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部省级高产增效创建项目不断增加,为打造高标准示范方提供了资金支持。以粮食高产创建为抓手,切实建设针对全市不同生产区域的万亩示范片建设,特别抓好千亩核心示范片建设工作。通过高产创建,建设一批高标准示范片,再以点带片,以片带面,辐射带动全市粮食生产水平的全面大幅度提高,切实提高新沂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4.3大力推进粮食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目前,全市6.67hm2以上种田大户数量不断增加,并初步建成5个家庭农场。今后应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愿原则,下大力气鼓励土地流转,培植更多的种粮大户,建设更多的优良家庭农场,逐步实现粮食生产的集约化和产业化,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从根本上扭转新沂市粮食生产的不利局面。

4.4依托科技挖掘增产潜力

近几年,新沂市依托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建设项目,加大了粮食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力度。水稻和小麦均利用33.33hm2的粮食“三新”展示基地,召开现场观摩会,推介优良新品种、秸秆全量还田、水稻机插秧、小麦机条播和机摆播等栽培新技术和新模式。

4.5落实粮食生产各项扶持政策

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农业和粮食生产任务的完成,加大对粮食生产和农田基本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13-14]。

4.6主动做好农情信息工作

第4篇:粮食生产现状范文

关键词:会宁县小杂粮;对策分析;技术创新

会宁县种植小杂粮已有近两千多年了,它历史悠久,并以绿色和无污染著称,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现在已经开发出来的小杂粮产品有20多种。小杂粮生产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群众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会宁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会宁小杂粮生产现状

目前会宁县盛产的小杂粮有荞麦、扁豆、豌豆、黄豆、燕麦、莜麦、糜子和良谷等20个新品种,截至2015年6月,小杂粮种植面积在50万亩以上,年产小杂粮达8万吨,是甘肃省的主要杂粮产区。会宁县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实行定单农业,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或“龙头企业+定单+农户”等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小杂粮的商品价值。

会宁县小杂粮常年播种面积2.33万公顷以上。主要包括谷子、糜子、荞麦、莜麦、豌豆、扁豆等,其中豆类1.49万公顷,平均产量1500公斤/公顷;谷子0.28万公顷,平均产量1950公斤/公顷;糜子0.22万公顷,平均产量2250公斤/公顷;荞麦0.23万公顷,平均产量1125公斤/公顷。

二、会宁小杂粮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薄弱

在会宁当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如今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求。

(二)抗灾能力差

会宁陇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2025米,年平均降水量为340毫米,年蒸发量达1800毫米,缺乏农田的蓄水能力,旱灾、泥石流等灾害频发。该区山多川少、坡度大、沟深,植被覆盖少,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造成天然降雨的有效利用率低、土壤肥力减退,小杂粮产区的效益差,自然灾害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不强,抗灾能力差。

(三)新品种引进、选育滞后,经济效益差

由于当地政府和农民缺乏对优良品种的认识,导致新品种引进及选育的滞后。会宁县属全国贫困县之一,在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方面做的有所欠缺,即耕作粗放,管理水平低,导致科技含量低,单位面积产量低,未能将小杂粮推向市场,未被市场所认知,导致小杂粮经济效益差。

(四)生产、种植规模小

1.企业的生产生产规模小

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起步晚、设备简陋、技术滞后、档次不高、规模不大、基础差、底子薄,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龙头”和产业链条,辐射带动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表现在深、精加工能力不足,对深、精加工的开发正在起步和建设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包装和广告的不到位,导致流通销售不畅。

2.种植规模小

在会宁县6439平方公里的土地总面积中,水土流失面积达65%。228万亩耕地中,旱山地占90%;而小杂粮的种植面积且仅有不到50万亩,杂粮的种植太过多样化,样样都种,不专一、不精细、结构太过分散。产量难以上规模,影响产业化进程。

三、发展措施

(一)调整种植业结构

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建立具有区域特点和各具特色的生产结构,并进行品种提纯复壮、选优汰劣,或选用已经培育好的优良品种。

(二)培育行业协会

会宁县应以中心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组建由龙头企业、农业技术骨干、产销大户结合的小杂粮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营销大户结合,理顺产销关系,发展订单农业,进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种植,形成规模,从而使得农民增产和增收。

(三)提高小杂粮竞争力

1.提高龙头企业竞争力

真正实现农业标准化,而标准的应用和实施是促进产业化发展的一项有力措施,关键的问题是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2.技术创新

小杂粮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是品种选育和产品的精、深加工等研制开发工作。应尽快培育和造就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科技人才,使技术上水平、产品高质量,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采用“院企”、“院地”合作模式,加强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重大技术攻关,实行农科教和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技进步,提高成果转化率,开发出优质价廉的名、优、特、新产品,从而占领市场,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3.实施品牌战略

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从企业的经营思想、产品结构、产业布局、管理水平、科技水平等具体情况出发,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规模扩大,对简陋的设备进行革新,对低水平的工艺流程进行改进,对质量档次较低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四)优化营销方式

大力搞好市场营销,开展市场调研,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根据市场反馈,快速开发新产品,并以最快的速度投放市场。注重商品包装和注重广告宣传。

(五)争取政策支持及财政补贴

为充分发挥农业补贴政策的导向和支持作用,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在原基础上增加直补资金量、扩大补贴政策范围及实施农民科技培训补助,将一些行之有效的农业补贴政策制度化、法制化,通过法律法规对农业补贴预算予以硬性约束,保证农业补贴政策的稳定和加强。

(六)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政府应加大支农资金的整合,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应利用各方面资金建立担保机构等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引导银行业机构为农业企业提供更大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鲍国军.甘肃省小杂粮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甘肃农业科技, 2006(4):37-39.

[2]吴国忠.甘肃省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措施[J].甘肃农业科技, 2003(3):15-19.

[3]任瑞玉.甘肃省小杂粮生产优势与发展对策[J].甘肃科技,2007 (1):19-21 21.

[4]柴岩.小杂粮出口状况及其发展对策[J].农产品加工,2008 (3):67-69.

[5]陈宏旭.浅谈中国小杂粮的发展[J].陕西农业科学,2004(2):45-48.

[6]程英,徐敏.发展杂粮产业促进农民增收[J].安徽农学通报,2007(16):45-49.

第5篇:粮食生产现状范文

>> 上海市地产蔬菜生产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及对策 上海市闵行区某南北干货批发市场现状及监管对策 上海市闵行区职业病危害现状及监管对策探讨 上海市黄浦区学校饮水卫生管理现状及监管对策 上海市中小型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上海市餐厨垃圾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上海市医药学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现状及对策研究 上海市美容美发单位化妆品经营须知 上海市内河危险品运输安全监管瓶颈及对策 上海市药包材质量现状和监管对策 上海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 上海市学校饮水卫生管理现状调查及监管对策 上海市中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赛事运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草药化妆品在中国的现状及对策 上海市体操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现状及对策 上海市闵行区社区慢性病患者管理现状及对策 上海市虹口区食品经营中追踪溯源现状及对策 上海市闵行区足浴场所卫生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 上海市黄浦区医疗卫生单位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中国化妆品行业网. 2016上半年进口化妆品率创新高[EB/OL]. (2016-07-25)[2017-03-01]. .

[4] 宋华琳, 李a, 田宗旭. 中国化妆品监管治理体制的制度改革[J]. 财经法学, 2015, 1(3): 15-28.

[5]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2013〕24号[EB/OL]. (2013-05-15)[2017-03-01]. .

第6篇:粮食生产现状范文

关键词:粮食产量;耕地面积;粮食生产能力

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3-0063-01

粮食是人类的必需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需要,稳定粮食的供给对维护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受到挑战,因此保护耕地面积是当前重要内容。

1 文献综述

关于粮食生产能力的概念,姜爱林(2004)认为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产量挂钩,在达到一定产量的粮食产出能力便是粮食生产能力。郭燕枝(2007)认为,粮食生产能力应该包括粮食增产的潜力,其高低取决于粮食产量。

关于耕地面积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王静(2011)认为,耕地对粮食生产能力影响取决于: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

王梅(2007)认为,固定资产投资、粮食产量、人口、GDP对耕地面积产生负向的影响。因此政府需要从政策建议着手,提倡保护耕地。

但部分学者提出不同意见。封志明(200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价格、投入、政策对粮食生产能力影响较大,耕地面积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 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历史现状

1993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逐年下降,耕地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现象明显。1980~2011年耕地面积较少1 777万公顷,年均减少0.4%,如图1所示。

3 耕地面积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理论机制

3.1 耕地面积变化对粮食生产面积的影响

1993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动情况(1993~2012这20年间),如图2所示。结合图1和图2,我们可以看出,粮食产量的变动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1993~1998年,1999~2003年和2004~2012年。粮食产量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状态,耕地面积则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但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率却逐步提升。

3.2 耕地面积变化对粮食生产环境的影响

耕地面积变化对生产环境影响较大。质量较好的耕地具有临水的特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逐渐被城镇化工业化利用。耕地面积的变化,很大程度因为城镇化和工业化而分割,因此对我国粮食规模化生产产生了消极影响。

4 实证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建立如下模型:

RY=β0+β1RX1+β2RX2+β3RX3+ε

此式中β1、β2、β3分别表示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食作物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运用简单线性方法测算,得到全国粮食产量的C~D生产函数模型的估计结果。结果证明:复种指数与粮食作物面积占比对粮食产量并没有显著影响,耕地面积则在5%的水平上有显著作用。

5 对策建议

5.1 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宣传力度

首先,必须对耕地保护建立行政规范和制度保护,加大耕地保护的宣传力度,促使人们树立起“保护耕地”的观念,从自身做起,保护耕地面积人人有责,对破坏耕地的行为进行督促和举报。

5.2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据调查,农户种粮的收入较少,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普遍偏低。因此政府需要增加农户收入,在粮食直补等基础上提高补贴和优惠,切实提高种粮收益,鼓励农户种粮,为粮食增产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钟水映.基于粮食安全的我国耕地保护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3).

[2] 姜爱林.关于粮食生产能力研究的几个问题[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4,(2).

[3] 郭燕枝等.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3).

[4] 张士功,王建湘.从粮食安全角度审视加强我国耕地资源保护的重要 性[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5).

[5] 封志明,李香莲.耕地与粮食安全战略:藏粮于土,提高中国土地资源的 综合生产能力[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6,(3).

[6] 蔡继明,周炳林.论城市化与耕地保护[J].社会科学,2005,(6).

[7] 陈飞,范庆权.农业政策与粮食生产调整能力[J].经济研究,2010,(11).

[8] 陈静彬.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研究―以湖南省为例[D].长沙:中南大学,2010.

[9] 尹成杰.关于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思考及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3,(10).

第7篇:粮食生产现状范文

摘要:随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战略转型的关键时

>> 金融支持“国家粮食战略工程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 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传统农业结构调整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发展 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原则 引导粮食生产核心区土地有序流转的探讨 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模式研究 河南900亿元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 粮食生产核心区农民收入现状与增收对策分析 关于湖南省财政支持粮食生产的若干思考 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的农业保险问题探析 气候变暖对甘肃陇中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实践与思考 关于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服务模式的思考 农业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思考 关于新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对农业保险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9年11月3日。②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6》,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tjsj/ndsj/2016/indexch.htm。③乔金亮:《我国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北移》,《经济日报》2013年1月15日。⑤李华林:《新型主体唱主角适度规模有效益》,《经济日报》2016年11月23日。⑥高云才:《农产品加工业将更有活力》,《人民日报》2017年1月2日。⑦魏后凯、王业强:《中央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导向》,《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1期。⑧张先锋、程瑶、李敦瑞:《我国耕地保护的约束条件分析与政策取向》,《科学・经济・社会》2005年第3期。⑨“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在地形版图中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是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⑩《关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农业部网站,http:///sjzz/qiyeju/dongtai/201505/t20150514_4594357.htm,2015年5月14日。薛江华:《广东粮食自给率仅32%》,《羊城晚报》2015年2月8日。

Abstract:While the deepening of the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become the main line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and rural work in the next period,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critical period of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The core area of national grain production is the core area of guaranteeing the production and safety of the national grain.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ts important position and demonstration role are more obvious, meanwhile, its own problems and developing bottleneck are more prominent, the reform task is more important, and challenge is bigger. The core area of national grain production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from the aspects of government support, grain and oil production,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ransformation of processing, promoting the reform and adjusting the product structure, production mode and industrial system.

Key words:the core area of grain production;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recommendation

第8篇:粮食生产现状范文

关键词 农业经济;现状;目标;对策;河南商水

中图分类号 F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324-02

商水县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粮食生产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该县实际,不断加快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使全县农业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1 农业发展现状

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重点县为目标,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夯实该县农业基础的主攻方向,多措并举,深挖潜力,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单产、总产逐年稳步增长,粮食生产连续8年丰产丰收,小麦、玉米单产连续4年达7 500 kg/hm2以上。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姚集乡蔬菜、东城办温室、城关乡花卉、练集镇葡萄等特色农业种植已初具规模。农业经营机制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03家,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12万hm2。

2 发展目标

从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重点县的重大战略入手,从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领域为突破,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商水县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 对策

3.1 着力抓好粮食生产

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位置,始终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以稳定面积、改善品质、依靠科技、主功单产为目标,狠抓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逐步建立起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3.1.1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一是建立商水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治区域站,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植物有害生物检疫及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等。二是加强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队建设,建立健全乡、村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机防队,重点加大对农机和植保专业合作社建设扶持力度,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扩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到2020年,全县统防统治面积达到80%以上。三是建立健全县乡测报网络[1-2],在农作物暴发性、危险性病虫害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并能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把病虫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的限度。四是加强植物检疫、调运检疫和市场检疫检查工作,控制已发生检疫性病虫害的扩散,拒绝未发生检疫性病虫害的传入。

3.1.2 推广配方施肥。一是建立商水县土壤肥料检测中心,增强测试手段,提高检测能力,科学评价该县的耕地质量,摸清该县耕地不同肥力水平的最佳施肥量,建立土壤基础信息数据库,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二是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明白纸、开展培训等形式,在全县推广、普及配方施肥,提高产量,节本增效。三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或秸秆“过腹”还田,开辟有机肥源,进一步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3.1.3 强化农技推广。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工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加强农业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建设,准确提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实施依据。二是加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县级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乡级农技推广服务站,县、乡形成职能明确、设置合理、布局优化、运转协调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充分利用农业技术人员贴近农民、了解农民的优势,通过创建农业科技示范,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农民田间学校、广播电视讲座,以及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入户到田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技术指导、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种植水平。

3.1.4 搞好种子工程建设。一是以实施良种补贴项目为支撑,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加快高产、稳产、优质、抗逆品种的推广与应用。搞好种子示范田建设,为该县种子安全、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二是以县农科所为依托,建立3333.33 hm2的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满足该县用种需求。三是抓好农作物种子风险储藏建设,储存全县用种的50%,切实增强抗御风险能力,有效防止自然灾害发生时该县用种的需要。

3.1.5 开展高产创建。把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作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重点开展小麦、玉米、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田。集成技术,集中要素投入,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指导农民科学管理创高产,最大限度地挖掘增产潜力,推动全县粮食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

3.1.6 加强农田设施建设。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增强粮食生产后劲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依托农业项目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基础保障。

3.1.7 抓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打造该县粮食生产核心区示范县,夯实“三化”协调发展基础。到2020年,全县集中打造6.67万hm2“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强化要素投入,创新发展机制,化解制约因素,不断提高单产水平,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2 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一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搞好经济作物栽培新技术和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二是建立商水县蔬菜研究所,主要开展蔬菜及经济作物的配套栽培技术、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设施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及粮菜间套作等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等。三是建立66.67 hm2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开展绿色蔬菜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四是大力发展特色、精品农业。在姚集棚菜、郝岗烟叶、城关乡花卉、练集美人指葡萄等基础上,选择2~3个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的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农业。

3.3 加快经营机制创新

一是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但不得改变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二是采取宣传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强化服务等措施,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以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依据,以健全农产品质检机构为基础,以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为手段,以加强检测人员素质为保证,全面提高检测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商水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健全县、乡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使村级检测室达到80%以上,形成一个职能明确、运行高效的检测网络,以快速检测、指导当地农业生产为目的,直接面向农产品生产基地、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开展日常性检测工作。二是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测职能,负责指导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的检验检测工作。三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6.67万hm2以上。四是加强对全县所有的无公害生产基地和生产企业监管,建立健全生产档案,达到全程监控的目的,并负责定期进行技术培训。

3.5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3-4]。认真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等各项优惠政策,逐步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的财政资金投入,采取贴息、补助、信贷担保等方式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加强基地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农技部门为技术支撑,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二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设立内部管理机构,制定章程,完善财务管理、利益分配、民主决策制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保证企业原料和农民利益,降低市场风险,实现多方“共赢”。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对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的龙头企业,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

4 参考文献

[1] 王久龙.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农民增收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387-388.

[2] 潘鹏.试论临夏州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6):10-11.

第9篇:粮食生产现状范文

关键词:粮食生产;灰色关联;影响因素;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131-02

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地处全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黄淮海区,是最大的粮食主销区。同时又是人口大省,消费量居全国榜首,是典型的粮食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近年来,全省粮食生产摆脱了起起落落的动荡期,屡获丰收。分析和明确山东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对提高粮食供给水平和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论文选取了1995―2009年山东省粮食生产数据进行了深入的量化分析,为提高山东省乃至全国粮食生产能力提供参考。

一、山东省粮食产量的发展现状

近十年,山东省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增势良好,连续七年稳产增产,平均每年增产146.2万吨,年平均增长率约4%,其中2005年增幅最大。与此同时,粮食单产也实现七年的连续增长,十年粮食产量的动态变化(如图1所示)。不过十年来的粮食播种面积波动较大,有五年的减少趋势。由此也可推出,粮食单产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粮食生产量化分析方法

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很多,结合相关研究[1],选取以下九个影响因子:X1――粮食播种面积、X2――粮食单产、X3――化肥施用折纯量、X4――农业机械总动力、X5――成灾面积、X6――有效灌溉面积、X7――农村用电量、X8――农业劳动力、X9――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根据多因素分析原理,以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量化分析,考察各因素的关系及影响程度。

(一)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通过序列排序,寻求系统中各子系统(或因素)之间的数值关系[2],非常适合动态分析。公式[3]为:

ξi(k)=,ri=ξi(k)

式中,ξi(k)是第k个时刻比较数列xi与参考数列x0的相对差值,称为xi对x0在k时刻的关联系数;ri为xi对x0的平均总关联度,一般ri越大,则该因素对参考因素作用越大(分辨系数ρ取0.5,无量纲化方法选择初值化)。

(二)多要素生产函数对数模型

以粮食总产(Y)作为被解释变量,各因素为解释变量,α1、α2、…、α9表示各因素的产出弹性,建立多要素粮食生产函数的对数模型:

lnY=lnA+α1lnX1+、α2lnX2+…+α9lnX9

其中,A为常数项。通过模型估计回归系数从相对量的角度就可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粮食生产总量的影响程度及相关性。

三、山东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以粮食总产为参考数列x0,X1,X2,…,X9为比较数列,计算处理数据后得各因素的动态关联结果(见表1)。

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农业劳动力>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成灾面积>农机总动力>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表明播种面积对产量影响最大,整体平均关联度为0.88。分析可得:(1)播种面积和单产是粮食生产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两者存在一定的反比关系。近年播种面积及其关联系数有所下降,但仍是首要影响因子,是粮食生产的根本保证。(2)水利灌溉和成灾面积对山东省粮食生产的制约影响逐渐增大。从关联结果看有效灌溉和受灾面积对山东省粮食产量影响度分列第三位和第七位,关联序有上升趋势。(3)劳动力与粮食生产的关联序波动较大。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劳动力的转移,农业从业人员与粮食生产关系复杂。一方面,农业生产力的逐步现代化使大量的劳动力出现剩余;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农业经营方式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粮食生产难以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不利于粮食产量的稳定和提高[4]。(4)农业现代化对山东省粮食生产影响较小。化肥施用量、用电量、农机总动力及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可反映粮食生产的现代化水平。至2010年,山东省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87%,但与粮食总产的关联系数却在减小。

(二)山东省粮食生产函数模型

运用SPSS16.0对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采用向后筛选策略经四步最终建立回归方程:

lnY=-1.971+0.737lnX1+1.003lnX2+0.452lnX3-0.648lnX7-

0.679lnX8+0.146lnX9

模型的F=74.501,调整判定系数2=0.969,p=0.000;DW检验值为2.912。通过检验,回归较理想。

其中,粮食单产的回归系数为1.003,对粮食总产的弹性影响最大,其次是播种面积,农用化肥和农村固定投资对粮食增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较小;而用电量和劳动力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648和-0.679,两者对粮食生产有反方向的作用。由各系数之和略大于1可知山东省粮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收益递增。

四、结论及建议

两种分析方法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量化分析山东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提供了现实基础:首先,播种面积是粮食稳产的重要保证,单产则是高产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化进展和建设用地的增加,粮食生产面临耕地减少的严重挑战。保证播种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充分挖掘增产潜力,成为粮食安全生产的有效之路。其次,农田水利建设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提升抗灾能力是关键。要结合地区实际强化水利基础,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率;发展节水农业;建立健全农业灾害监测预报防治机制,提升抗御灾害的能力。最后,农业现代化是粮食生产的重要条件,合理配置农业劳动力,提高农民积极性是粮食高产的动力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定惠,等.安徽省粮食生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9,(5):30-32.

[2]韩秀凤,同丽嘎.包头市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J].阴山学刊,2010,(6):56-6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