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对经济统计学的认识范文

浅谈对经济统计学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对经济统计学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浅谈对经济统计学的认识

第1篇:浅谈对经济统计学的认识范文

 

高职高专统计学课程是一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性学科。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和基本要求是理论必须密切结合实践,是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比如,通过了解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理论知识,来解决产品质量调查、市场调查、市场预测等实际问题。反之,就存在统计理论和社会实践脱节现象。

 

高职高专院校生源分数相对较低,生源质量总体水平偏低,参差不齐异常突出,高职高专的统计教学就要服务于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考虑高职高专的学生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灵活多样的形式,因材施教来提高教学效果。

 

在十年的统计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统计教学的难度。我结合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摸索出一些实用的统计教学的方法,从三个方面浅谈一些统计学的教学体会。

 

1 多层次分析统计学的重要性,培养学习兴趣

 

高职高专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上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在统计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宏观方面:国家的一切政治经济措施,都要以统计资料为基础,在宏观方面,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数据,如GDP,人口普查,CPI等指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在数据方面的特征。人们的生活,社会经济现象都可以用数据来说话,现象从调查,到搜集数据,整理,分析过程也是我们了解和认识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的过程。

 

1.2 中观方面: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发展的比较,地域经济的发展情况都需要统计工作的开展。只有利用统计这个工具进行试产调查和预测,才能及时掌握社会和市场的各方面的信息,据以做出决策,有效开展管理工作。

 

1.3 微观方面: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数据做支撑。数据反映了企业的规模和今后的发展水平。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就是学生自己也是和统计密切相关的,通过统计工具,我们的上学、选专业、就业、是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统计学知识学习和掌握可以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贮备了一定职场能力。所谓职场能力是指在职场上熟练完成工作任务,创造性解决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当面对问题时,采用统计调查、搜集、整理、分析等统计的方法解决和分析问题,为预测和决策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

 

2 由浅入深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高职高专学生存在探索研究问题能力不够,在统计学教学中教师应由浅入深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2.1 以简单统计工作任务为驱动贯穿于统计教学中

 

实际的教学中,我担任财会专业的大二级学生的统计授课任务。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边授课边提出统计调查任务,指导并要求学生分组按时完成统计调查报告设计与编制、统计资料的搜集、统计数据的整理、分析。整个的过程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入册。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完成了《我院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问卷》的设计、调查、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等工作。这些工作任务很好的锻炼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更深层次使学生理解何谓统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何谓统计分析等概念问题。

 

2.2 以实用为导向,适当开展校企合作,提高教学水平。

 

高职高专的教学水平,教学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用性。课堂需要走出去,在企业中根据市场的需要继续开展教与学。适当的校企联合办学,让学生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才能更加地培养出专业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

 

3 用通俗的语言化繁为简的开展统计教学

 

统计学与数学有一定的联系,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注重统计指标的计算和统计理论的演绎。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一般都津津乐道于统计学基本概念的阐述和统计公式的推导,使用的语言都非常专业化,学术化。对于数学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讲是晦涩难懂的。

 

3.1 语言要清楚、简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授课技巧多样,利用案例:可以把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利用课件:课件可节时、生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教师可以向学生多讲解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小组讨论:上课的时间给予学生讨论的机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典故引人深思(理性内容);案例可让人总结结论;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采用案例导入、典故引入、复习导入,或是一般讲述的讲课方式,都应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讲解,语言要清楚、简洁。

 

3.2 科学合理化繁为简的学习统计

 

统计学与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统计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对高职高专的部分数学基础不好学生来说是晦涩难懂的。在教学中尽量的以简单的例子化繁为简的去讲解公式的应用。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中数码电子产品的普及,基本上每个高职高专学生对计算机应用不再陌生。教学应从实用性出发,重视现代统计工具的应用。如能用Excel解决的一般计算,如求和、平均、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我们可以将之替代手工计算。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上尽量做到化繁为简,适应时展的需要。

 

4 结语

 

高职高专的统计学教学从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中心,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入手,合理的创新教学方案。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为今后学生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篇:浅谈对经济统计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统计学;发展趋势;统计教育改革

引言

随着国家创新形式的发展,统计创新工作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统计创新包括统计实践创新和统计教育创新两个方面。统计教育的创新是统计创新的基础,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下面我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来探讨目前统计教育的改革方向。

一、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统计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发展相似,也需要走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发展道路。

1.1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的趋势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统计方法基本是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得来的,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同时历史上一些着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另外,从学科体系上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统计方法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统计学的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学,与社会学相结合产生了社会统计学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社会统计学不仅仅属于统计学,同时也属于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这个发展趋势说明了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因此,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通晓相关的实质性学科的课程知识,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

1.2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信息数据也越来越多,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信息过量、信息真假、信息安全等问题出现了,同时信息形式的不一致也导致信息难以统一处理。于是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随之应运而生了。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所以,对于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所以统计教育的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二、统计教育的改革

2.1统计专业课程建设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则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的内容。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将统计方法与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完美结合。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三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2.2.1改接受式的教学为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2.2构建以课堂-实验室-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才能展现统计学的生命力。

2.3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要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再者,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当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2.4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影响着教学的内容。语言、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是不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单一化人才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更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中国统计,2001,9.

第3篇:浅谈对经济统计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地质统计、矿物质、勘测、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地质统计学的产生及现状。

地质统计学是由法国著名学者马特隆教授(G.Matheron)于1962年创立的。地质统计学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基本工具,以克立格法为基本方法,研究那些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

地质统计学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能表征和估计各种自然资源的工程学科,并由法国、南非及一些法语国家推广到几乎全世界。经过长期的追新发展逐渐演变成以G.马特隆为首的参数地质统计学派和以A.G儒尔奈耳(A.GJournal)为首的“斯坦福地质统计学派”又称“非参数地质统计学派”。不同的数学方法不断地引进克立格法,多学科渗透形成各种新的克立格法。

二、地质统计学在矿物勘测与开采中的应用。

1、运用地质统计学进行矿物储量勘测。

地质统计学是DIMINE矿业软件进行矿量估算的基础,文中的估值结果建立在该软件之上,估值必须经过建立矿体三维可视化模型、地质数据库、理论变异函数等过程。

地质统计学法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品位估值方法,尤其适用于品位变化大,矿岩界线由品位控制的矿床。在估值计算过程中,当有了足够的地质钻孔数据时,对矿床进行正式可行性评价时,选用地质统计学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而在对矿床进行初步评价或是数据量不足时,就要首选较简单的方法(一般是距离N次方反比法)。基于地质统计学原理和矿体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的DIMINE矿业软件,实现了按照不同的边界品位动态圈定矿体,能够以市场经济为向导,快速计算出矿体范围内的矿石量,并进行储量分级,在此过程中所得到的各中间参数,可以为投资决策和日常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2、运用地质统计学进行露天开采。

通过地质统计学勘测出矿物质的储量之后就是验证矿物的价值,进而安排相应的工序进行开采,根据储量合理的安排生产力,开采技术条件对生产能力的作用体现在矿山工程延伸速度和台阶水平推进速度。露天矿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与垂直延伸速度的关系为:

通过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进行生产能力的分配,为了更好的生产,尽可能的减少人力开工,节约成本开支,而且秩序严明的生产团队才能确保工作的有效性,为国家的重工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原料,同样也为钢铁等金属行业做出极大的贡献。

三、地质统计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1、地质统计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地质统计学研究存在的最大问题应该是在相关软件上面,地质统计本身就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软件当然顺理成章成为地质学中重大帮手,这项工程同样也是需要广大从业者一起努力才能实现最完美发展。储量计算的过程受到矿床规律、特征及经济的、技术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过程,并非只是数学数字的简单组合运算。所以软件问题直接影响地质统计学的发展。

由于中国的发展制度,即使很多知名的矿业自主研发出了比较完善的软件,出于无法上市而被拒绝市场上进行竞争,同样没有压力也同样没有动力,对我国地质统计学软件的应用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在地质勘探和矿业开发领域的软件系统中,矿产资源储量评估软件在很多情况下,往往只是这些软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软件。“认定”这个子系统软件,那么其它与此相关的子系统功能软件要不要认定?整个系统软件是否要认定?都是实际存在的问题。在市场中,有些企业还把子系统软件的认定,说成是对整个系统软件的认定,而影响用户的正确选择;矿产资源储量管理部门实施的这项“认定”工作,在时间的安排上有较大的随意性。政策性变化、机构调整、人员变动……甚至主管人员有无时间等因素都能影响到软件“认定”时间的安排。有些研发成功的资源储量估计软件已在矿山生产应用多年,取得很好的效果,只因得不到及时认定,一拖几年,无法在市场上发挥作用。这种情况让人无可奈何。

2、地质统计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1)经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线性平稳地质统计学的研究较为成熟和普及,但还应对其研究方法加于提高与改进,以便更能反映所研究区域化变量的空间结构特征,提高品位估值和储量计算精度。

(2)目前地质统计学的应用主要是二维或三维静态估值,应加强对时间-空间区域的地质统计学的研究,加上时间作为第四维即可真正地进行动态估值。

(3)我国引进的地质统计学软件和程序库,多为英文界面和基于DOS平台的“第三代”结构化编程语言,在Windows成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主流的今天,应加强面向对象编程的第四代程序语言以软件开发,编制出完全汉化、操作更为简单,界面更加优美的软件,以方便矿山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4)研制一批高水平、实用性强的人工智能型的地质统计学专家管理信息系统,并对成果实行商品化,以适用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以此激励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

(5)加强线性非平稳地质统计学(如泛克立格法),非参数地质统计学、稳健地质统计学,多元地质统计学,非线性地质统计学,条件模拟,以及特异值的识别与处理等的研究。引进现代数学如空间拓扑学、人工神经网络等理论,以丰富和发展地质统计学的理论方法。

地质统计学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单元向多元发展,由点估计向区间估计发展,由空间克立格法向空间-时间克立格法发展,由参数方法向非参数方法发展,由估计向模拟发展,与其它数学分支相结合,引入更多的地质信息,从线性向非线性发展。总之,地质统计学正朝着理论体系化、方法多样化、手段现代化、成果实用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浅谈对经济统计学的认识范文

一、统计学概述

统计学的任务在于为统计活动提供数量研究和认识特定事物内在规律的科学方法,包括统计工作指导原则,统计核算,分析和组织方法。其核心是提供数据的搜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而不是研究客观现象规律本身,因此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学科,而不是实质性科学。

统计学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变异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统计学主要研究的是客观存在的数量方面,是一门用数字说话的学科。

二、民办高校统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课时较少,难以完成整本教材的学习任务

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为例,一个学期按18教学周计算,每周3~4课时,要在54~72课时完成教材的所有内容,还不包括期间放假时间和期末复习时间。要在有限的课时学习完所有的内容是很难的,更谈不上真正掌握并实际运用这些知识点。从笔者个人的教学经历来看,从最开始到目前的每一个学期的统计教学中,没有一个学期是学完整本教材内容的,如有些章节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只能略去不讲,相关于回归分析也只能简单介绍,无法深入学习。而这些内容通常是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果在课时安排中加入实训课时,还必须进一步压缩其他更章节的内容,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教学方式传统守旧,难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统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习的统计分析方法应用在其他学科和实际当中。而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更注重自身办学特色,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但目前民办高校的统计教育仍存在重分数、重理论、重方法、轻应用、轻思想的问题。大多数统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统计基本原理和方法,而忽略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真正让学生学会实际应用。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守旧的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分析、实训练习等,对于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收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等问题很少教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老师的上课压力比较大,学生也学不到东西,教学效果不理想。

3.课程学习枯燥、难度较大,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办高校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一般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而统计学课程中又涉及很多计算公式,很多学生看到这些公式就很容易对统计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恐惧感,有些学生甚至认为统计学和自己的专业无关,所以难以提起学习兴趣。此外,由于统计学这门课程本身的限制,理论性概念比较难以理解,计算公式又比较繁琐,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相对枯燥乏味,从而很多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民办高校教师社会经验不足,难以充分把握教学实践环节

目前民办高校教师年轻化,特别以青年教师为主,这些教师拥有高学历,大多数都是一毕业就到高校担任教学工作,缺乏实践工作经验。虽然在知识传授准确性方面不存在问题,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很差,因此教学过程中难以结合实例讲解理论内容,难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点并学会应用。

三、民办高校统计教学的改革措施

1.适当增加统计教学课时

首先,根据民办高校教学安排,最好确保每周4课时。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量把重心从对公式的推导转移到如何应用公式,如何正确解释计算结果,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灵活安排教学。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略去不讲,对于需要让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可以采用课后思考或布置作业的方式。这样既可以节省上课时间,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其次,要注重先修课程的学习。民办高校在制订学生培养方案时,应把与统计学相关的课程先安排学习,如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宏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等课程。有这些课程做基础,在学校统计学这门课程时,涉及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就不用花更多时间去阐述,这样也相应节省了一些教学时间。

最后,可以采用“合并教学法”,合理调整课时,即把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相重复的内容安排在一门课程中讲授,以后其他课程中再出现就只需要简单讲解。例如,《统计学》中的平均指标、方差、标准差等内容在《财务管理》、《金融学》、《管理学》等课程中就会涉及。

2.选择适合的教材,也可以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编写特色教材

目前各出版社出版的统计学教材琳琅满目,如何在众多的教材中选出合适的教材是非常必要的。教材内容应合理安排、力求简明、避免繁杂。教材难度要适中,应考虑到民办高校学生自身情况,选择实用性较强的教材。而且,最好一开始就能确定一本较合适的教材,这样既可以省去更换教材带来的麻烦,也有利于教师教学。

在众多的统计学教材中选择一本适合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的教材实际上非常困难的,而且真正能把专业和方法相结合的教材并不多,往往缺乏实用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地针对民办高校自身情况编写适应学生的教材,是目前民办高校统计学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任务。

3.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

教学方式应从传统的填鸭式的灌输教学向多元化发展,如实施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实训操作等。

首先,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大量现实案例说明各种统计方法的具体应用,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例如,讲到普查时,教师可以例举我国人口普查的实施情况说明普查这种调查方式的特点、应用、实施等。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对众多图表和数据的介绍和解释,使学生理解当前经济形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适当采用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是指由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做出开放式答案,由此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如讲到统计调查时,可以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讨论如何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可安排时间让学生查找资料,制作ppt,在课堂上分组展示成果并相互进行评价。

此外,由于民办高校主要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所以在教学中应增加实训教学这一环节。实训教学中,应注重对统计软件的操作,当面临大量数据需要处理时,可以用软件快速得到结果。目前,基本的统计分析软件有Excel、SPSS、SAS、Matlab、S-Plus等,其中Excel和SPSS简单实用,也比较适合民办高校学生学习。通过实训课的学习,可以把一些统计方法简单地通过软件实现,还可以生成一些漂亮的统计图形,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水平比较差的同学可能更喜欢学习软件操作,这也可以从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

4.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要解决青年教师社会经验少的问题,除了向资深教师学习及进行课程培训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企业实践。此外,教师也要多看专业书籍,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相关课题,让教师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学校应重视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机会,可以多请一些企业相关专业人士来学校举办讲座等。

参考文献:

[1]武丽雅.我国统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02).

第5篇:浅谈对经济统计学的认识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院后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8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对照组各41例。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服药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一年后对遵医率及血糖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遵嘱服药率、饮食控制率、规律锻炼率、按时检查率四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干预;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终身性疾病,要求患者要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才能较好地控制本病[1]。但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出院后的遵医率并不高,尤其是对于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年患者,因不遵医而导致病情加重,并发症发生率高。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临湘市人民医院采取了护理干预措施,对8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该院收治2型DM患者82例,均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46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61岁。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病程6个月~16年,平均8.9年。合并视网膜病变19例,合并冠心病和(或)脑血管意外17例,合并糖尿病足1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入院时血糖水平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均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由医生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干预组由主管护士发给健康教育卡片,记录有科室电话、血糖、尿糖、自我监测技术、自我注射技术、用药指导、运动种类的选择及注意事项、自我保健、复查时间等内容,让病人熟悉有关糖尿病的一般知识,入组后1个月内每周进行1次电话联系,并要求病人复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1次,以后每月1次,特殊病人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次数,患者也可随时电话咨询,及时解决提出的相关问题,根据病情再次进行教育并修改治疗及干预方案。对照组未给予干预。

(1)健康教育:采用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播放卫生宣教录像和发放健康教育知识小册子,内容力求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使健康教育成为一个连续的终身性过程。与病人、家属及相关人员多沟通,面对面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解答疑难问题。

(2)服药干预: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干预组反复宣讲糖尿病的用药原则,科学用药的益处。指导老年糖尿病患者掌握常用药物的种类、作用、副作用等,妥善安排服药时间,将药量分别装入盒内,标明日期及时间,防止漏服、多服及不按时服。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了胰岛素的抽吸法(特别注意药量和时间要准确)及注射部位的选择。

(3)饮食干预:合理的饮食治疗可以减轻胰岛负担, 减少胰岛素抵抗,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在干预中让患者了解食物搭配及食品计算法,掌握主食定量法,合理选择食物种类和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上午肝糖元分解旺盛,易发生早餐后高血糖,故早餐要少,三餐比可分为1/5、2/5、2/5或1/3、1/3、1/3,进餐时间要有规律。

(4)运动干预:适宜的运动可以促进脂肪和糖的代谢,对血糖影响较大。运动前要向患者解释运动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根据病情选择适当强度的运动,运动应选择在饭后30~60min后进行,每天30~60min。运动时如有乏力、头晕、心慌、胸闷、出虚汗以及腿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3]。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类食品,以便低血糖反应时及时食用。

1.3 评价内容一年后对遵医率及血糖(HbA1C)测定,并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数值进行比较,HbA1C反映的是患者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患者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指标,正常值小于6%。

1.4 统计方法两组一般情况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各项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 4例和 6例患者由于种种原因先后失去联系未完成试验, 因此没有统计在内。

2.1 两组患者遵医率比较观察组遵嘱服药、饮食控制、规律锻炼、按时检查四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一年后两组患者情况比较一年后干预组HbA1C平均为7.1±1.3,对照组平均为8.2±1.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并发症及复住院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糖尿病的治疗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而在临床护理中发现,许多糖尿病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认识不够,多数是以并发症首诊入院[4]。本文研究的82例患者中有18例即是以视物障碍首次就诊。有些病人存在恐惧心理,自卑感,缺乏治疗的信心;有些病人到处乱求医,得不到系统治疗;有些病人易产生急燥情绪,不利于血糖控制;有些病人满不在乎,既不控制饮食,也不认真治疗。该状况给糖尿病的康复带来不利,增加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5]。因此,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对患者实行全程护理干预很有必要。

通过长期护理干预包括(教育、饮食、运动、心理、药物、自我监测等),患者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科学的控制饮食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合理的运动能降低血糖,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长谢紊乱[3]。本文研究表明:干预组血糖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慢性并发症及复住院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摸清和掌握糖尿病患者的患病情况,可明显提高的知识知晓率、遵嘱服药率、饮食控制率、经常锻炼率,提高患者参与系统防治的依从性,有利于有病早治,能更及时、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的控制效果明显,从而降低患者复住院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万晓珊.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综述.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23(4):251-252.

[2] 卯木智,李力华.老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其特点.糖尿病天地,2008,11:523-527.

[3] 李翠琼,朱慧芬.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全科护理,2010,1:4-5.

第6篇:浅谈对经济统计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 统计工作 对策分析 重要性

一、提升企业部门统计管理的重要性

(一)完善统计管理体制

企业部门统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组分,提升其管理质量,对于企业体制的完善和部门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需求

统计工作每天都需要接触复杂繁多的数据,很容易出现错误。加强对企业统计工作的管理,对统计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进行控制,可以提高企业数据的权威性。

(三)提高统计工作效能的需要

对企业的统计工作加强管理,能够检查复查的次数,使得统计部门的效能充分发挥,还能减轻基层单位的负担。

二、企业部门统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对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忽视统计工作,没有适时掌握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在亏损的时候找不到原因。

(二)统计工作的忽视

对于企业所生产的商品,不能做到产销对路,造成了生产滞后,不能在第一时间推出新产品,以符合市场的需求,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提升企业部门统计的对策

(一)企业领导要重视统计工作

企业的制度与规范都是管理者制定的,管理者的重视对于一切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企业中,管理者应当督促统计部门的人员按照规定行使他们的职责,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让管理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有直观的了解,便于发现企业运营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提出解决办法。企业的统计人员应当亲自去现场采集资料,以保证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统计水平,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此为依据,促进企业发展。

(二)提升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工作归根结底还是由统计人员完成的,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高低对于统计结果具有最直接的影响。企业应当重视统计人员的培训,每季度或者每年都要对统计的人员的理论知识、统计技能和职业道德进行培训,便于开展统计工作。统计人员本身也要不断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并且能够将统计方法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科学的统计方法,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统计结果,完善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此外,统计人员还应当对经济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使用统计学软件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三)有效搜集市场信息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统计人员及时对市场信息做出全面的分析,并且将实时统计分析结果反馈给管理者,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统计部门对于市场的分析工作应当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另外,统计人员还需要对商品的生产前景与销售前景给予准确的预测,以便管理者能够制定出合适的政策,提高企业本身的竞争力。统计分析应当能够反应企业的真实情况,及时找出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企业统计部门在产品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1、产品成品质量检测

在生产之前,需要通过统计过程控制图对产品的质量做出预测,在产品成型后,需要对产品进行取样检测。产品的样品应当具有代表性。

2、产品质量改造

随着客户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要求的增加,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改进,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而改进的工作范围包括生产中的所有环节,产品质量改进的主要方法是实验设计。统计人员应当及时的将所有的实验数据收集起来,并进行整理、分析,便于技术人员及时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五)选择合适的企业部门统计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一个科学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立足现在,长远发展原则。在满足企业应当在满足统计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对于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引进先进的统计管理方法,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企业统计体系;二是统筹领导,合理分工原则。在企业中,统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几乎覆盖了企业的所有单位部门,所以对于企业统计体系的设置,应当遵循企业的发展战略,按照每个部门的职能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实现对企业所有部门的无遗漏覆盖;三是分步实施原则。统计部门应当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并且采取措施保证管理方法的落实,逐步实现管理目标。

四、结束语

企业应当顺应潮流,不断改进管理制度,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作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企业部门统计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发现企业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还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重视统计工作,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养,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奚琳琳.浅谈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统计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2(03):77——80

[2]陈增明.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改革的再思考[N].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06):119——121

[3]王雪.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管理的思考[N].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01):169——171

第7篇:浅谈对经济统计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专业知识 高等数学知识 经济学知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发展,数学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和管理领域所不可缺少的知识工具。就学生而言,良好的数学基础无疑是学好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保证。但由于数学课程普遍存在知识抽象、课堂枯燥乏味等特点,加上学生错误地认为学数学没有什么用,只要学好专业课就好了,这就使得数学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考试题目越来越简单,不及格比率越来越高,学校和教师为此也费尽心思,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探索,但纵观各种改革方案,并没有改变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导的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以,我认为:既然课堂教学无法改变、仍然是数学教学的主体部分,那就应该在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上寻找新的突破,数学课堂要努力做到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将数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将学生将要学或正在学的专业课的知识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感到数学无所不在,数学无所不用,不学好数学就不可能学好专业课。这不但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浅显易懂,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认为数学无用的错误认识,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斯通曾经在“社会科学中的数学”一文中提出了社会科学中使用数学的五个理由:“首先是社会科学的许多分支明显在当量化,人口统计学和经济学是这方面明显的例子;其次社会科学的主题,关于复杂系统的理论是用文字表达的而他们的分析与比较更适合用数学表示;第三,除非这些理论关系可以定量化,否则它们的应用就只能是很一般化的;第四,对于一些主题中比较模糊、甚至很难得到确切信息的概念,数学可以提供一种领会的手段;最后,社会科学关注的不只是描述发生了什么,它们之间是如何联系的,还在于隐藏在背后的有效还是无效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决策过程可以数学地表述和分析,使得我们的决策可以较多地依赖于知识,较少地依赖推测。

数学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的发展日益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科学领域,数学课程设置要根据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要了解授课对象的专业知识背景,将专业知识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渗透专业课的知识,再依此实施教学,紧密联系实际,体现应用为本;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需要,实施分类教学;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淡化高等数学理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以商学院为例,经济学是商学院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经济学发展到今天,数学科学为定量分析提供方法和工具,成为经济学理论的基础工具。在过去的20世纪,国外许多经济学者已着眼于数学中研究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引发的复杂性现象的方法,用数学方法考察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各种经济数量关系,预测经济发展趋势,检验经济政策效果。将数学方法应用于经济中已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所以数学课程对于商学院学生来说显得更加重要,而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作为基础课程的大学数学课程更是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所以,在数学课上如果能够很好地将经济学的内容融入到对数学知识的分析和讲解当中,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收到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选了几个典型的高等数学知识与经济学知识相融合的例子,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1.在讲授导数定义和几何意义时可以融入导数的经济学意义。经济学上将函数的导数称为边际函数。以总成本函数C=C(Q)为例,其导数:C′=(1)

称为边际成本函数,也就是MC,显然C′(Q)>0,式子(1)中Q是自变量相当于导数数学定义中的x,C是因变量相当于数学定义中的y,所以(1)仍然表示的是因变量的增量与自变量增量的比值的极限。

例2.在讲授不定积分定义时可以融入经济学中总量函数的概念。设总量函数P(x)可导,其导数(边际函数)为P′(x),则总量函数P(x)=?蘩P′(x)dx(2)

其中的积分常数可由某一点的总量函数值确定。用这一例子来解释积分的定义可能比纯数学语言更容易懂,同时也可以用它来说明导数与积分的关系,是一个很好的融合点。

例3.在讲述多元函数的偏导数时可融入多元经济函数的边际函数的概念,多元经济函数的偏导数有其相应的经济意义:设需求函数为Q=f(P,P,M),这里Q为商品的需求量,P为该商品的价格,P为与此商品有关的另一商品的价格,M为消费者的收入。偏导数,,分别为价格P的边际需求、相关价格P的边际需求和收入M的边际需求。更加具体细致的解释请见参考文献[2]。这一例子不但可以用来解释多元函数的概念,也可以用来说明多元函数偏导、全微分的含义。

这样的例子有助于商学院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含义,对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只要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真正地明确教学目标,了解教学对象所学专业和知识背景,能够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教学对象感兴趣的问题当中,从数学的角度讲述他们所学的专业课知识,学生就会对数学感兴趣,就能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学就会变得主动,我们的学生必将会学数学、会用数学,从而喜欢数学。

参考文献:

[1]景海.浅谈阅读教学中的美感效应[J].内江科技,2010.

[2]张从军,李辉,鲍远盛,刘玉华.常见经济问题的数学解析[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陈娟,戴斌祥.关于经济专业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数学理论与应用,2002.

第8篇:浅谈对经济统计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难点;对策

高血压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因血管病变导致血压骤升,致死血管破裂,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因患者自身存在不良嗜好、生活不规律或医疗体制落后等原因,许多患者缺乏健康意识,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较低,导致护理工作难度加大,临床疗效降低。为探讨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选择我院6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32例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设为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4.6±3.1)岁,I级17例,II级11例,III级4例;32例患者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设为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54.8±3.2)岁,I级17例,II级10例,III级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分型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与分型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无内分泌性、肾性高血压等继发性高血压;无严重性心、肝、肾功能障碍;非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

观察组: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值,并指导其正确使用血压测量仪,定时对其进行校对,告知患者应结合血压变化情况,定期到医院检查,以便及时诊治。饮食不当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为其讲解控制饮食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制定详尽的饮食计划,鼓励患者进食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食物,饮食应保持清淡,叮嘱肥胖患者严格控制进食量与热量的摄入,防止暴饮暴食,保持正常体重。有吸烟、酗酒嗜好的患者,应为其间接吸烟、饮酒的危害,规劝其戒烟戒酒。告知患者家属疾病相关知识,引导其配合护理工作,积极给予患者鼓励,为其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叮嘱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告知其有效的减压方法,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叮嘱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进行适当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告知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的重要性,鼓励其坚持服药。

1.3评价方法 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统计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值检验,对比差异P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 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目前,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较少,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健康教育开展难度较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难点有:医疗体制不完善、饮食与生活不规律、不良嗜好、经济因素、健康观念错误、缺乏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等[2]。本次研究对我院64例高血压患者采取不同健康教育措施,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依从性高23例(71.9%),依从性低5例(15.6%);对照组依从性高14例(43.8%),依从性低13例(40.6%),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化健康,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病情好转。医疗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患者无法及时入院诊治,致使患者病情恶化,存活率降低,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医疗体制建设,以方便患者进行治疗,保障患者生存质量[3]。部分患者因医疗费用较高,住院期间无法安心治疗,病情稍微好转就急于出院,出院后未坚持服药,导致病情反复,引发各种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损害,针对该种情况,医务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耐心告知患者自行停药的危害,并叮嘱患者一旦病情变化,应立即入院治疗[4]。

部分患者存在错误的健康观念,认为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与年龄的上升,身体发福是一种福气,针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为其详细讲解肥胖对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指导其合理控制饮食。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较高,但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缺乏信任,配合度较低,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主动关怀、鼓励患者,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使其积极配合健康教育工作[2]。一些农村地区卫生条件相对落后,患者缺乏对饮食卫生的重视,进食剩饭剩菜,导致体内胆固醇、脂肪等物质大量累积,或长期进食钠盐含量高的腌制食物,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并鼓励其坚持控制饮食[5]。部分患者存在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吸烟、酗酒对患者疾病与身体健康的危害,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改正不良嗜好,同时叮嘱患者要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张轶群.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难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12):192-193.

[2]李凤波.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难点分析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5):1089.

[3]王双英.浅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难点与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3,26(30):422.

[4]任金娥,冀珊珊,程昌艳,等.山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难点及护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7):373-374.

第9篇:浅谈对经济统计学的认识范文

通常我们所说的国民经济学,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长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体系,大体经历了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和国民经济学三个阶段。

重商主义是封建社会晚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经济思想,它的基本观点是财富就是货币,由于国内贸易不会导致货币量的增加,所以只有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才能增加一国的货币财富。

重农学派反对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银,而是维持生活的各种物品,该学派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第一次确认在人类社会存在着客观规律,从而为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认识客观规律的任务。

“国民经济学”是当时德国人对英国人和法国人称作政治经济学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采用的概念。

从方法论上说,国民经济学家从感性事实出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经济学家的这种方法也导致这样的结果:经济学成了“只不过是一大堆杂乱地放在一起的、附有启发性例证的最正确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和附有有益的意见的统计学的天才研究” 。概念之间缺少联系,理论和现实之间严重脱节,在指出国民经济学研究方法上的缺陷后,马克思进一步从人本主义哲学的视角批评国民经济学家“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把这些公式当作规律。”这说明国民经济学通过李嘉图的抽象获得科学性的同时也使得经济学丧失了哲学传统——对人的关注。所以,马克思的批判实际上指出了国民经济学在理论中将“人”抽象的不合理性。

概念构成一门学科的理论基础,如果这门学科在与现实的联系中出现了错误,可以肯定构成这门学科的概念一定出了问题。因此,在《手稿》中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是从其基本概念开始的。

一、工资

马克思首先分析的是工资。斯密认为,本来“劳动的产品构成劳动的自然报酬或工资”,但在资本积累之后“工人的普通工资,到处都取决于劳资两方所定的契约”;工资决定了劳动者的处境,“在社会处于进步状态并日益富裕的时候,贫穷劳动者即大多数人民似乎最幸福、最安乐。在社会静止状态下,境遇是艰难的;在退步状态下,是困苦的”。 那么我们必须要问,为什么国民经济学家一方面承认价值全部由劳动创造而另一方面有说价值的创造者(工人)只能得到“……最低工资” ?事实真的像斯密说的在社会财富增长本文由收集整理的时候,工人的生活会变好?马克思指出“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斗争”。 而且“胜利必定属于资本家” ,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除了劳动所得,既无地租也无资本利息。……”。 这说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由于资本家掌握资本进而掌握了劳动必须的生产资料,所以工人不得不沦为商品在市场上寻找买家,所以“……,吃亏的首先是工人” 。另一方面,马克思通过分析社会可能处于的三种状态,指出事实不像斯密描绘的那样当社会财富增长时,劳动者的生活会变好;而是无论社会“退步”、“进步”、“静止”三种状态的哪一种状态下,工人的结局都是“劳动过度和早死,沦为机器,沦为资本的奴隶”, 在逐条分析了国民经济学家关于工资的内在矛盾后,马克思指出斯密的根本缺陷就是在经济理论中工人被“归结为抽象劳动”,这实际上为后面提出异化劳动打下了理论基础。

二、资本和资本利润

马克思首先总结了国民经济学家的规定,接着指出了资本的实质,“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力”,而且,“资金只有当它给自己的所有者带来收入或利润的时候,才叫做资本”。资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那么利润到底从什么地方来?“资本家是双重获利:第一,通过分工;第二,一般地通过对自然产品加工时人的劳动的增加,……” 。

积累和竞争是国民经济学衡量社会经济状态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在他们的理论中从来都是寄希望于加强竞争而避免垄断的出现。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竞争真的能避免垄断吗?马克思提出“许多资本”这一范畴,并认为竞争的结果就是“资本和地产掌握在同一个人手中,……而资本间的竞争日益减少。”多奇妙的论证!竞争在现实的过程中走向了自身的反面——积累!这些论述表明,马克思已经从资本间的竞争看到了资本积累的最终结果,甚至得出了关于垄断内涵的结论。

三、地租

地租概念是国民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着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关系。马克思着眼于阶级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地租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私有财产的统治从土地占有开始,中世纪的俗语“没有无主的土地”被资本主义社会的 “金钱没有主人”所代替,结果就是“大地产进一步集中”,并且“这种竞争还会使大部分地产落入资本家手中,……同样,一部分大土地所有者同时也成为工业家。”“因此,最终的结果是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差别消失,以致在居民中大体上只剩下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