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隧道的工程特点范文

隧道的工程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隧道的工程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隧道的工程特点

第1篇:隧道的工程特点范文

关键词:BIM技术技术;特长隧道工程;质量管理

1前言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特长隧道施工可以充分满通行业的发展需求通行业的发展需求。但是,在特长隧道工程中,存在着安全因素较多以及工程质量管理不合理的现象全因素较多以及工程质量管理不合理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增加特长隧道的施工难度现不仅会增加特长隧道的施工难度,而且影响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全性,无法满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BIM技术技术,将其运用在特长隧道工程中在特长隧道工程中,可以满足工程质量管理的可视化、自动化的处理需求的处理需求,引导施工人员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确定特长隧道施工的重难点道施工的重难点,有效解决特长隧道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问题,提高各项信息交互处理的效率提高各项信息交互处理的效率,满足隧道工程施工的质量需求求,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2BIM技术及特点

2.1BIM技术

所谓BIM技术技术,主要指通过先进三维数字设计技术的运用用,通过数字化模型的建立,解决建筑工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其中的三维模型是BIM技术的主体技术的主体,将BIM技术与地铁隧道工程融合工程融合,可以实现工程项目的数字化、可视化处理,施工人员按照这一优势员按照这一优势,可以结合特长隧道施工的特点,确定施工周期以及施工质量方案管理期以及施工质量方案管理,实现工程全周期信息的共享处理[[1]。

2.2BIM技术特点

在特长隧道施工特点在特长隧道施工特点,BIM技术特点如下技术特点如下:第一,可视化。在特长隧道施工中在特长隧道施工中,通过BIM技术的使用技术的使用,会根据隧道的主体结构结构、附属设施以及周围环境等建立数字模式,施工人员按照各个工程的重难点各个工程的重难点,通过可视化模型以及工程内容的选择,确定具体的施工质量方案定具体的施工质量方案,保证特长隧道各项施工工序的稳步进行进行。第二,信息化。在BIM技术使用中技术使用中,系统会结合特长隧道的工程特点道的工程特点,通过几何尺寸、空间关系以及材料性能等,建立动态化立动态化、全周期的信息化处理方案。第三,协调性。BIM技术系统通过数字模型的构建术系统通过数字模型的构建,不仅可以实现各项数据的信息传输传输、碰撞检测,而且也可以通过各项数据的协同处理,解决特长隧道施工的重难点问题特长隧道施工的重难点问题,以提高BIM技术在特长隧道中质量安全管理的价值质量安全管理的价值。

3工程概况

研究中选择某地区特长隧道施工方案研究中选择某地区特长隧道施工方案,该工程总长度为4040.35km,设计单向分离式三车隧道设计单向分离式三车隧道,由于隧道地质情况复杂,施工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施工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而且,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一些不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为了保证施工的按期性,设计了特长隧道施工中的BIM模型模型,并按照系统状况确定质量管理方案[[2]。

4特长隧道工程中BIM技术质量管理方案

4.1明确质量安全评估标识

通过特长隧道工程施工状况的分析通过特长隧道工程施工状况的分析,在质量安全问题评估中估中,相关管理者在BIM技术使用中技术使用中,会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施工管理状况以及施工管理状况,形成集中化的质量进度管理体系,施工人员按照隧道施工的实际状况员按照隧道施工的实际状况,通过隧道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工程质量工后的工程质量,确定检查方案,及时设定安全性的BIM评价系统系统,展现安全评估标识的设定价值。而且,对于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理人员,可以结合特长隧道的质量管理状况,建立BIM三维视图图,进行各项施工工序质量的审核,施工人员按照三维视图的数据数据、图片以及文字等,仔细描述质量安全问题,保证各项数据处理的精确性据处理的精确性。特长隧道施工中,BIM技术的质量安全评估标识可以按照特长隧道工区标识可以按照特长隧道工区、资料等,建立层级化的质量资料管理方案管理方案,系统也会根据质量控制标准,对施工质量问题进行评判评判,保证特长隧道工序的稳步进行。

4.2质量安全的进度控制

在特长隧道工程质量管理中在特长隧道工程质量管理中,通过BIM技术的使用技术的使用,应该将质量安全进度控制作为核心将质量安全进度控制作为核心,BIM系统结合各项工程的特点点,会按照工程动态化的质量评价体系,形成集成性的33D模型型,保证各项活动工序在动态化的条件下安全进行。一般情况下况下,特长隧道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控制中应该做到:第一,BIM系统通过各项数据的统计系统通过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处理,会判断某一时间内的施工组织情况间内的施工组织情况,而且会合理选择质量检查内容,提高施工质量检查以及系统识别的整体价值工质量检查以及系统识别的整体价值。第二,在施工中,BIM技术会按照特长隧道的特点技术会按照特长隧道的特点,合理确定施工工序,施工人员可以按照动态化的模型以按照动态化的模型,进行质量检测方案以及质量检测进度的选择的选择,保证各项施工工程的安全性。例如,在特长隧道施工中中,通过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构建,BIM系统会按照材料设备的内容的内容,通过材料名称、材料规格以及材料量的累计,分析施工材料的使用状况工材料的使用状况,并根据材料的使用量设置材料预警阈值,当材料使用状况达到报警状态时当材料使用状况达到报警状态时,BIM系统会向管理者提供指示示,保证材料的及时供给,满足特长隧道施工质量的安全管理需求需求。第三,在特长隧道施工的质量管理中,通过各项活动的构建构建,可以模拟特长隧道施工过程,增强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工作的认识工作的认识。

4.3质量内容的协同管理

结合特长隧道工程的特点结合特长隧道工程的特点,在BIM技术使用中技术使用中,施工人员可以按照工程的进度可以按照工程的进度、工程施工的节点,进行质量管理人员的任务分配任务分配,保证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稳步进行,为信息的协同管理提供参考协同管理提供参考。应该注意的是,在特长隧道质量内容协同管理中应该做到同管理中应该做到:第一,明确派工流程。在特长隧道工程中中,通过BIM技术的使用技术的使用,可以结合工程的状况,设定动态化以及自动化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以及自动化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相关的责任人员会按照具体的工作项目体的工作项目,进行材料、机械以及工程的质量管理,满足安全管理工作的协同化处理需求全管理工作的协同化处理需求。第二,特长隧道施工中的BIM技术质量管理中技术质量管理中,系统会结合工程的特点,设定自动化的材料使用清单使用清单,相关质量管理者按照具体的流程进行工作的整合,保证特长隧道施工工序的安全保证特长隧道施工工序的安全、稳步进行,提高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第三,结合BIM信息集成化的特点信息集成化的特点,系统会结合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统会结合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安全信息的协同管理,实现各项工作的安全运行现各项工作的安全运行,质量管理者会按照责任、材料使用以及技术交底等内容及技术交底等内容,确定安全施工管理方案,展现特长隧道施工管理的整体价值工管理的整体价值。

4.4质量安全内容的信息

将BIM技术运用在特长隧道工程的质量管理中技术运用在特长隧道工程的质量管理中,可以实现质量安全内容的实时现质量安全内容的实时,有效提高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的效率布的效率,满足特长隧道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稳步进行。因此此,在特长隧道工程中,BIM技术使用中技术使用中,应该明确质量管理内容容,通过质量安全信息的及时,保证安全工作的稳步进行行。第一,BIM移动端在信息处理中移动端在信息处理中,可以根据动态化的数据流程流程,对特长隧道施工现场进行分析,按照特长隧道的实际特点点,确定质量控制方案,而且,系统也会很根据实际施工状况,将安全工作推送给责任人员将安全工作推送给责任人员,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稳步进行进行。第二,在BIM技术使用中技术使用中,特长隧道的安全管理系统可以设定网页终端服务项目以设定网页终端服务项目,系统按照实际质量问题,进行各项安全工作的审查安全工作的审查、处理以及操作,提高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行效率,避免特长隧道施工中安全隐患的出现。第三,在BIM模型使用中模型使用中,特长隧道的质量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跨平台台、多媒体等优势系统的运用,对各项数据进行安全处理,提高质量安全管理的效率高质量安全管理的效率,并为质量管理信息的准确定位、实时传送提供支持传送提供支持,使特长隧道的质量管理工作按照协调处理的原则进行传递原则进行传递,满足特长隧道工程的施工需求。

第2篇:隧道的工程特点范文

针对于软弱破碎围岩地质的隧道在开挖技术上有以下几种技术方法可以在施工中采用:(1)隧道开挖台阶法;(2)隧道开挖预留核心土环形方式的开挖法;(3)隧道开挖CD法;(4)隧道开挖CRD法;(5)隧道开挖的双侧壁导坑法。这五种软弱破碎围岩的地质的隧道开挖的技术方法主要原理就是对小断面进行支护并且封闭,来增加高铁隧道的稳定能力。这几种方法虽然在高铁隧道的稳定性方面具有帮助,但是,这几种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较大型的隧道施工设备的应用,就会使整个高铁的隧道施工工期变长,进度变慢,施工的安全也得不到相应的保障。一旦碰到隧道过深的施工条件,隧道的变形就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高铁的施工质量就得不到保障。在高铁隧道施工中,也不要完全为了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而使用较多,甚至是过多的支护来进行高铁隧道施工,这样,就会无限期地延长隧道施工工期,而且在施工支护时,也较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当前在矿山行业当中,对于软弱破碎围岩的讨论和研究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在高铁的隧道施工中这方面的讨论研究就会比较少了。矿山中的隧道研究和高铁中的隧道研究完全不一样,矿山的隧道的断面是小断面隧道,而且运行使用的时间也会比较短,带有临时的性质,对于隧道的弯曲变形的控制的要求比较低;相比较而言,高铁的隧道则完全相反,高铁的隧道的断面是大断面隧道,而且运行使用的时间很长,带有永久使用的性质,对于隧道的弯曲变形的控制的要求非常高。两种隧道的区别就决定了在研究过程中的侧重点的不同,我国经过引进先进技术的方式已经成功的在高铁隧道的施工中,有了一些成功的施工经验,但是在软弱破碎围岩地质的大隧道的施工技术,还是一个空白的状态。

2简单叙述软弱破碎围岩的种类并分析其力学性能

软弱破碎围岩通常情况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地质破碎软岩,另一种是工程破碎软岩。地质破碎软岩具有:(1)强度较低;(2)孔隙较大;(3)胶结度较差;(4)易受到构造曲面的风化及人工切割影响等特点,地质破碎岩石是一种含有较多量的粘性矿物质的岩层。工程破碎软岩具有:(1)容易受到工程力的影响而发生塑性变形;(2)岩层软,松,弱等特点。在工程破碎软岩中,我们要求的是工程破碎软岩的强度要与施工的工程载荷相适应。工程载荷的大小和软岩的岩层强度就决定了破碎软岩的相对性质;在施工载荷一定的情况下,岩体的强度高于工程载荷的岩石我们成为硬岩;岩体的强度低于工程载荷的岩石我们成为软岩。软弱破碎围岩的力学特性大致体现为:(1)软弱破碎围岩的结构互相交织;(2)软弱破碎围岩分布随机;(3)软弱破碎围岩并没有很明确的方向特性;(4)整体的抗压强度不高;(5)开挖后的稳定性较差等。我们如果从岩层的总体布置上来看,岩层会显示出它的弹性塑性的特质,这种弹性塑性的特质会在岩体因为外应力的存在而造成岩体损坏时,给岩体的变形一个塑性强度,达到保护岩层的目的。

3分析软弱破碎围岩的地质特点

一般来说,软弱破碎围岩的地质特点有两个:第一个是它的地质特性;另一个是它的工程特性,下面依次来叙述一下。

3.1软弱破碎围岩的地质特性

软弱破碎围岩指的是残破积土。具体方面有荷塘的积淤,冲积层、人工填土层,黄土等。软弱破碎围岩有以下特点:(1)由于内摩擦的角度偏小,导致了围岩的粘聚力不足,偏弱;(2)较容易出现流滑变形,蠕变现象,膨胀扩张问题等不稳定的情况。软弱破碎围岩在不同区域会出现不同的特性,在南方和北方的这种围岩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北方的软弱破碎围岩受到北方干燥气候的影响,含水量较低,容易吸收水分,使围岩出现固态移动现象,因此,北方的软弱破碎围岩在隧道施工中容易出现崩塌的现场,在施工中,比较危险;而南方的软弱破碎围岩受到南方多雨气候的影响,含水量较高,在施工中,吸水性小,不容易出现崩塌事故,这主要是由于南方的软弱破碎围岩本身就存在固体流动性。

3.2软弱破碎围岩的工程特性

第3篇:隧道的工程特点范文

【关键词】复杂地质条件;铁路隧道;施工技术

一、 铁路隧道及施工技术的概述

1、 铁路隧道

随着经济发展及人员流通的日益频繁,铁路隧道工程的修建项目越来越多,在这里铁路隧道主要是指铁路线路在需要穿越高程或平面障碍时修建的地下通道,高程障碍是指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形障碍,如分水岭、山峰、丘陵、峡谷等。平面障碍是指江河、湖泊、海湾、城镇、工矿企业、地质不良地段等。铁路隧道是克服高程障碍的有效方法,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方法。

2、我国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概述

由于铁路隧道的修建压需要克服高难度的作业,对施工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十分艰巨,并且随着路段发展及其深入,其发复杂程度也越来越大,所以现阶段实现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是铁路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根据我国地势条件现状,在铁路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会不同情况的高程障碍及平面障碍,要想克服这些障碍,就要不断加大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的开发力度,将相关人员组织起来进行技术研究,以不断提升铁路隧道的整体施工技术水平,来适应日益发展着的运输事业,从而满足人们对铁路运输的需求。

在进行铁路隧道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难题及多变的地质环境。例如在铁路隧道需要穿越的地带含有放射性气体,要克服特殊岩层进行施工,或者遇到软弱易破碎地带等等,都会影响铁路隧道的施工进程。在现阶段的铁路施工技术条件下,遇到这些情况仍然不能保证隧道的顺利开发及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所以要针对我国各个区域的各种地质进行勘测,并进行数据分析,以便针对相应情况进行铁路隧道工程的技术难关的攻克。

在现阶段的施工进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相关人员归结出了几个类别,并且在进行技术研发的过程中也主要针对这些方面进行,主要遇到的铁路隧道难题有:浅埋偏压地质的铁路隧道施工、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下的铁路隧道施工、下穿地表滑坡地质条件下的铁路隧道施工等等。这些情况是在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在开发过程这个会造成大量的人力及物力资源的浪费,如果施工技术不够成熟,还会影响人身安全及工程质量,属于高危险系数的工程项目,所以现阶段的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的研发项目主要是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措施研究。

二、 复杂地质条件的铁路隧道施工特点

1、浅埋偏压铁路隧道的地质特点

浅埋偏压地质是特点比较突出的一种铁路隧道施工难题,在施工时只有克服相关难题才能避免突发性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的工期及质量。在本文中为了更好地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就要针对这种地址特征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浅埋偏压地质的构造及施工要求。浅埋偏压地址是一种非常不利于施工地质构造,在这种环境下进行铁路隧道的施工容易使地质环境发生变形,如果发生地质变形通常就会影响生命及财产安全。

与其他隧道相比,浅埋隧道的埋深相对较浅,其覆盖层因而也会较浅,这就导致浅埋隧道难以独立成拱,容易导致地表沉陷或塌方,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因为地层损失导致地表移动,不仅会对铁路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也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一旦在铁路隧道施工中遇到这样的地质条件,对支护、开挖、排水、衬砌等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法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加大了铁路隧道施工的难度系数。

2、软弱围岩铁路隧道的地质特点

根据地质条件及铁路隧道的要求,在研究软弱围岩之前要首先了解隧道围岩的地质特点才能更好地分析软弱围岩对铁路隧道施工的影响。隧道围岩是建立在应力的基础之上的,是指隧道工程中存在应力的那部分岩体,能够对隧道的稳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来研究软弱围岩可以帮助研究队伍找出最适合项目施工的技术方案,从而保证围岩隧道的相对稳定性,使其发挥相应合理的应力效力。在这个过程中是根据隧道围岩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围岩的负载范围,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围岩进行准确了解能够掌握好各个环节的施工材料及规范尺寸,进行相应的资金及人员配备以及所需消耗材料的配备。

这个铁路隧道的施工过程都要根据围岩隧道的特点,针对一定的问题进行相关技术方面的改进及创新。由于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域分布广阔,所以对隧道周边地质进行勘测及分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铁路隧道施工队伍进行相关技术方面的判断,采用合理及高效的施工技术,这样不但能够促进工期进展,而且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在现阶段的工程判断方面,技术还不够成熟,要想不断满足铁路隧道的技术施工要求,就要不断完善勘测技术体系。

3、 下穿地表滑坡铁路隧道的地质特点

下穿地表滑坡的铁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所以在进行工程

技术的采用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对产生的错台及低洼处要严格进行平整效果施工,并且为了安全防护要建立一定的防水保护措施,以便隔离地表水渗入,同时也能够完成排水程序。由于下穿地表滑坡的地质特点的稳定性较差,所以在进行铁路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塌方现象,所以在铁路隧道的施工前期要严格控制好爆破的范围和强度,以短程的推进施工为主,要随时做好周围的支护工作。

在进行此类铁路隧道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勘测周围地质情况,分析好侧向土压力程度以及对铁路隧道的压力力度,并根据数据分析出合理的加固力度及支护范围。下穿地表滑坡地质的地段埋藏了较多的地下水,并且埋藏地段较浅,在进行施工开采时,,容易出现漏水现象,所以在针对此问题进行施工技术安排时要实施多台阶开挖的方式,以避免挖掘强度过大而发生强度变化的情况。

三、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技术问题的对策

在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流动不断加速的情况下,铁路工程问题成为我国交通行业首要解决的难题,虽然现阶段的施工技术及设备设施不断完善,但面对我国复杂的地质环境,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也随之增加。近些年来,铁路工程常常会因为地质及天气因素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对国家的财产安全及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重大伤害。在根据上面对不同地质条件分析的情况下,总结了主要地质问题的特点,根据现实经济条件及技术开发水平,对铁路隧道的施工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

1、 提升地质勘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地质工作的管理力度

要加强对地质条件和地质特点的研究与分析,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与学者做好科研攻关, 并加大地质判别和地质分析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在施工的全过程做好地质勘探工作,为铁路隧道的顺利施工打下基础。

2、 不断改进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法

要避免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就要要认清各种地质条件的特点与要求, 根据不同的施工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法, 不断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法,采取安全有效的施工技术,为铁路隧道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3、要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

监督管理问题是每个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要想保证工期按时完成,并且保证工程质量就要积极发挥监管的作用。在可承受范围内加大监管力度,不断完善监管体系,相关政府部门及承包单位要及时了解铁路隧道的施工进行及施工状态,不断提升监管人员的安全意识,这样才能保证安全系数,降低施工过程的风险。

参考文献:

第4篇:隧道的工程特点范文

关键词:影响隧道;地质条件;探讨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是影响隧道方案选择的关键因素,隧道工程的岩土介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等因素会对隧道山体稳定性、深部稳定性以及围岩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为了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与运行安全,必须对隧道工程地质情况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勘察、分析。

1、与隧道工程相关的地质条件

1.1地下水和地表水

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隧道施工路线中是否经过某些河流,因为地表水的含量变化会对隧道的安全造成影响。这就要求在施工之前,要尽可能获得该区域的详细水文信息,以确保隧道施工和建成后的安全性。

地下水通常分为以下几种:孔隙承压水、上层滞水和基宕裂隙水。这三种类型的地下水受到不同自然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地下水水位、水压、水流的变化,影响隧道工程施工安全。

1.2地形和地貌

地形和地貌是地质构造运动的外在表现,根据地形和地貌可以分析出该地区地下的宕石分布以及地质构造等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可以设计出相应的施工方案以及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做好预防措施。

1.3地质构造

需要考虑到两个主要因素:施工区域的地质构造和隧道所在山体的工程地质构造。

2、隧道工程地质的勘察方式

为了准确掌握隧道区域工程地质特点、水文地质环境、不良地质情况,对实际围岩状况进行级别分段,为隧道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提供科学处理方案,需要对隧道所处区域进行地质勘察。地质勘察主要采用地质调绘、地质钻探、高密度电物探法、地震勘探与钻孔超声波检测、抽水与压水试验、瓦斯检测等方法。

2.1隧道工程地质调绘

地质调绘的方法主要包括追索法与路线穿越法,对工程整个地质单元与隧道区两部分地质体进行分析。通过地质调绘,能够查明岩堆、危岩、软土、瓦斯、地下水等不良地质的分布情况。

2.2地质钻探

由于隧道区域地层与岩性变化的多样性,进行地质钻探时需要布置多个钻孔,加大钻孔分布范围。钻探方式主要是采用金刚石或合金钻进,对地质围岩破碎带,采用无水反循环钻进工艺。钻孔的深度除有特殊要求外,应当深入隧道设计标高2m~3m以下。钻进岩芯取样率要求破碎岩层与强风化层不小于50%,完整基岩不小于80%,覆盖层不小于50,钻探钻进过程中,仔细测定地下水位,并及时记录岩土分层、地下水位、钻进进尺速率等。

2.3高密度电物探法

对钻探方式难以查证的地质,则可以采用高密度电物探法,物探仪器主要是用α排列方式予以高密度数据采集,利用软件进行二维电阻率成像反演,能够准确判断地质情况。

2.4地震勘探与钻孔超声波测井以及探测岩石波速

因隧道区域地层岩性多样化,地表风化程度不同,地震勘探与钻孔超声波测井以及探测岩石波速技术逐渐被应用。地震勘探仪器主要采用折射波法,通过定性划分结合定量指标的整体分析,确定岩石风化情况与隧道围岩类型。

2.5抽水与压水检验方式

条带状岩层组成的山岭,有较多含水单元与隔水层,其透水性与含水单元具有较大差异。为了能检验出准确的洞身段各岩层的裂隙与透水性,准确预判隧道涌水量,于钻孔施工结束后分别实施抽水与压水试验。

抽水及压水试验主要使用自制提桶与专业高扬程空气压缩机抽水与压水设施,其中提桶抽水试验用于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段,空气压缩机抽水和压水应用于地下水位较深或无地下水的岩层。

2.6瓦斯检验

主要采用一套煤管、一套瓦斯解吸仪、两个取样瓦斯罐予以瓦斯检验,具体方法为:钻孔遇煤层后,下采煤管采煤同时迅速装灌后封闭,5min内进行解吸,获得现场瓦斯解吸量,最后采用图解法算出瓦斯耗损量,二者相加即为煤层瓦斯逸出量。

3、关于工程地质环境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在建设长大隧道、深埋隧道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问题,不仅会对工程工期与造价造成影响,还会给隧道的施工与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3.1软土地基

在湖相与滨海相等古地质环境中,软土大都沉积在相对停滞与相对运动迟缓的水环境内,此类沉积软土颗粒细软、土质软弱、孔隙度大、含水量高、容易形成蠕变、凝聚力小几乎可以被忽略。在这种地质条件上建设隧道,必须考虑工程的地质问题。1)该地质土性较软,受到隧道重负荷时容易发生沉陷,从而厚度发生改变,形成不均匀沉陷,导致隧道内衬砌等结构发生形变。2)隧道结构会受软土蠕变的影响,需及时进行支护与衬砌。3)软土一般存在于地下还原环境中,微生物作用容易形成甲烷气体,聚积在软土层孔隙内,隧道挖进时工作人员可能会受甲烷气体的危害,遇到火源还可能引起爆炸。

建设隧道时,对于软土地基,可以应采用盾构穿越。长大隧道,因软土的蠕变特点,会形成超量切削,导致在盾构掘进的前端出现蠕变凹槽,如果软土层厚度不够,容易使水潜入隧道。因此,在盾构机穿越沉积软土地带时,需做好预防措施,杜绝安全隐患。

3.2砂卵石层地基

在多样化地质条件如平原、河流、滨海、盆地中,会存在不同成因的砂卵石沉积层。由于沉积时受到古地质地理环境的影响,砂卵石层的沉积规律和颗粒级配受到沉积时水动力条件的影响。砂卵石层的危害主要是:1)隧道施工排水,造成周边砂层的机械塌陷与管涌。2)砂层涌入会引发丰富地下水。3)砂层地质结构的不同,形成不规则沉陷,为隧道带来安全隐患。4)砂层内夹杂的大块卵石,影响盾构施工。采用沉管法在湍急河流的砂卵石层中建设隧道,容易使沉管下砂层形成冲刷,损害沉管隧道。

3.3碳酸盐岩地层

在分布有可溶碳酸盐地层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喀斯特化作用,容易在地下形成多个洞穴与通道。活跃在洞穴和通道中的喀斯特水包括孔隙水与裂隙水等,存在不同的特点。喀斯特水有主要有以下特点:1)独存与半独存的管道水流和拥有统一水力相关的地下水力面与扩散流同时存在。2)不含水岩体与含水岩体同时存在。3)非承压水流同承压水流之间互相变换。4)层流运动和紊流运动同时存在。5)非均质含水性和均质含水性复杂变化。

结语:隧道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在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区域,有利于隧道工程的施工,施工成本低、工期短。在水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区域,需加强隧道工程的水文地质环境勘查,合理选用施工工法,合理选用截、堵、引、排水及支护措施,避免地质问题对隧道的施工、运营造成危害。

参考文献:

[1]王晓川,康勇,夏彬伟. 对提高TGP隧道地质预报系统准确性的分析[J]. 物探与化探,2012,01:153-158.

第5篇:隧道的工程特点范文

关键词:公路隧道;地质灾害;整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由于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我国汽车普及率也越来越高,同时也提高了对我国公路基础工程建设的需求。公路隧道施工中由于工程地质的复杂性,隧道围岩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各种不良地质所导致的工程事故屡见不鲜,因此针对不良地质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显得越来越重要。不良地质地段是指滑坡、崩塌、岩堆、偏压地层、岩溶、高应力、高强度地层、松散地层、软土地段等不利于隧道工程施工的不良地质环境。这些问题给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带来了严重困难。本文主要阐述这些问题的现象及特点,以便定性地辨别地质灾害;同时也列举了灾害的防治及处理措施,为公路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1 滑坡、崩塌、泥石流

1.1 现象及特点

山体滑坡,崩塌灾害是由于地壳重力式结构变化引起的灾害,有的是因为在地壳中的自然的力量,更多的是人工开采使得山基松动。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这种灾害的特点是瞬间性,面积大,动量大,破坏性极强。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其冲击力重大,能移动并携挟巨石,冲击山体,形成巨大的破坏。

1.2 滑坡防治措施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山体开采十分严重,造成山基松动,若遇就会形成山体滑坡,若滑坡为坡残积土沿基岩顶面滑动,滑坡后基岩,且处于暂时稳定状态,推断进一步发展与扩大的可能性甚小,边坡不高,则宜以路堑方案通过。采用抗滑桩和挡护结合整治的措施,并设天沟与渗沟拦截地表水和排除地下水。如果滑坡沿开挖临空的坡脚滑出,滑面随开挖深度而变化,说明岩性软弱,不宜继续下挖,宜改用隧道和明洞通过。如果滑坡地段是由于开挖失去平衡,加之雨水下渗,古滑坡复活,产生顺层推移式滑坡,则宜采用在滑体上部清方减载,回填反压,在滑体下部增加抗滑力。若出现在洞口,则采取增长明洞,并将明洞与暗洞的衔接处采用钢骨架混凝土加强衬砌,在洞顶增设纵向截水沟,拦截地表水。产生滑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水体作用,故需完善滑坡体周围排水系统。

2 膨胀性围岩

2.1 特点及危害形式

由于膨胀性围岩,在施工中较为常见,引起的病害也挺严重,它具有使围岩压力增大的特点。膨胀性围岩具有湿涨干缩往复变形和潜在应力特性,干燥土质膨胀性岩层,岩质较硬,易脆裂,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张开裂隙,被水浸湿后,裂隙回缩变窄或闭合,强度迅速降低。软质膨胀性围岩经过断裂和褶皱作用而产生破碎带,隧道开挖后受风化和吸水的影响,发生体积膨胀,对隧道的支撑或衬砌产生膨胀压力。一般会产生围岩普通开裂、坑道下沉、围岩膨胀突出和坍塌、隧道底部隆起、衬砌变形和破坏等形式的病害。

2.2 整治措施

2.2.1 加强对围岩压力和流变量测

在膨胀地层中开挖隧道,开挖前应调查其特性和规模,参考其他类似情况的工程实例,认真实施设计文件所提出的技术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对围岩压力及其流变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量测,分析其变化规律。对地下水探明其分布范围及规律,了解地下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程度,以便根据围岩动态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2.2.2 选择合理施工方法

在膨胀地层中开挖隧道,宜采用短台阶法或中央导坑法,但开挖分部不宜过多。应紧跟开挖尽快对围岩施加约束,可用锚喷构筑法施工及钢拱架式格栅联合支护;膨胀压力很大时,可在隧道底部打设锚杆,也可在隧道顶部一定范围内打入斜向超前锚杆或小导管,形成闭合环。斜向锚杆的外斜角度、杆长、间距、范围等可按隧道设计规范设定。开挖时应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和防止水浸湿,故宜采用无爆破掘进法。同时在开挖过程中要尽可能缩短围岩暴露时间,及时衬砌,减少围岩的膨胀变形。

2.2.3 加强支护

膨胀土地段隧道,除开挖后立即喷射混凝土外,还要及早进行支护。拱圈灌注后,拱脚部位要立即设置足够强度的支撑,以抵挡两侧围岩向内挤压变形。

3 岩爆

3.1 岩爆特点

在岩爆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导致脆壁围岩开挖卸荷的巨大压力分化作用,储存于围岩中的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且产生爆裂松脱、剥离、弹射甚至抛掷等破坏现象,是一种动力失稳地质灾害。它直接威胁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影响工程进度,因此,对可能产生岩爆的地段应做好预测,确认会发生岩爆的地段应做好防治措施。

3.2 防治措施

1)改善围岩应力。合理布置隧道位置,使其轴线方向尽量与主应力方向平行,选用合理的洞形;通过钻孔卸压法、钻孔水力破裂法(高压注水法)、分部(层、次)开挖及在岩面喷洒水使岩体软化等。

2)加固围岩。包括对已开挖洞壁的加固和掌子面前方的超前加固,加固方法主要有锚喷、钢丝网锚喷、钢纤维喷混凝土、钢支撑和锚杆锚固等。

3)防护措施。在台车上安装钢丝保护网以确保工人安全。

4瓦斯地层

4.1 瓦斯

瓦斯是地下坑道内有害气体的总称,其成分以沼气(甲烷CH4)为主,习惯称沼气为瓦斯。在煤系地层中,隧道开挖常常伴有瓦斯存在,它对隧道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4.2 防治措施

1)排放瓦斯。瓦斯含量不大时,使其自然排放;当瓦斯量大,喷出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时,则可插管排放;当开挖面瓦斯含量较大,而且裂隙多、分布广时,则封闭坑道,抽放瓦斯。

2)在裂隙小、瓦斯含量小时,可用粘土、水泥浆或其它材料堵塞裂隙,防止瓦斯喷出。

3)水力冲孔。在进行开挖之前,使用高压水射流冲孔,使瓦斯解吸和排放。

4)深孔松动爆破。利用炸药的能量破坏煤体前方的应力集中带,从而预防瓦斯突出的发生。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越来越多,公路隧道建设迎来了新高峰,由于隧道工程地质的复杂性,人们无法准确预测地质情况,对于不良和特殊地质地段的隧道施工除按常规进行外,还需一些特殊的加固措施和施工方法,如超前支护,锚喷施工和预加固等。本文所列举的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几种地质灾害的特性及防治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具体地下工程施工中,以“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为总体指导原则,最大限度地防止隧道地质灾害的发生,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使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JTJ 026)90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2]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JTG D70)20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 才.隧道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

第6篇:隧道的工程特点范文

相较于市政工程与房屋工程,人们对于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了解并不多,因此,在进行其施工建设之前,相关企业和人员有必要对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概念和施工内容做到知晓和熟悉。所谓隧道及地下工程,主要是指从事研究及建造各种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一门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其过程阶段包括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及养护,隶属于土木工程下的一个分支,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勘测和设计两个部分,前者主要负责隧道位置的选择,进而根据地形、地质环境来选择最合理、经济的路线走向,为后期的施工打好基础;而后者则是要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来把纸上的构造框架落实实施,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使隧道及地下工程得以顺利进展。

2工程地质与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密切联系

由于隧道及地下工程一般是在岩体及土层中修建的通道和各种类型的地下建筑物,这就难免要涉及地质条件的影响,如果把隧道及地下工程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工程地质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基,只有根基深厚可靠,才能稳定保护整个大树健康成长,屹立不倒,所以工程地质的条件是否适宜对于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建设质量好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其施工建设中不可忽略影响因素,因此,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项目施工之前,一定要对所处地质环境进行深一步的研究与分析,找出不利条件,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来进行解决,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实地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我国部分地区的一些特殊地质条件,对于软土地层,在施工建设中就应该变换有效的措施方案,采用符合地层要求的顶管、沉管和盾构;而对于长隧道需要采用水平钻井的方法来进行施工。

3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特点及容易产生的地质危害

(1)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特点。

任何一个工程的建设都有其自身的特性,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也有着自身的工程特点,首先,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环境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作业面范围较为狭窄,这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使施工进程进行的十分艰难;其次,由于地质环境的变化多端,使得工程中的外界影响因素猛然增多,时常会发生一些突发意外的情况,这都要求相关单位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以应对不同的工程状况,对工程的协调组织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建设一般都需要投入较大资金,所以保证其施工的有序进行,减少或避免地质危害的影响显得非常重要;最后,隧道及地下工程会使城市的交通运作更加流畅,合理分担了城市拥挤的巨大压力,同时其建设的结构都具有强大的地震和爆炸承载能力,对于国防等建设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2)隧道及地下工程中容易产生的地质危害。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很容易受到工程地质问题的影响,使得本来就不容易的施工工作变得更加举步维艰。比如:塌方的影响,在地下隧道开挖后,由于使用爆破的方式,会使围岩在经受土质松动以及变形压迫的情况之后,变得更脆弱,极易形成塌方,同时其与隧道开挖面的结构面非常容易产生土块变形塌落的隐患,最后由局部慢慢扩散形成整体塌方的趋势。与此同时,滑坡的产生也是影响隧道及地下工程进度质量的重要原因,很多滑坡的形成都在山区发生,多数源于地质活动引发的,在隧道的建设过程中,滑坡的现象常常出现在进出口、偏压以及浅埋等地段,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势必造成生命财产上的重大损失。

4隧道及地下工程对于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法

(1)严格做好地质勘测工作。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建设工作中,地质勘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施工开始之前,一定要对施工所处地点的地质条件有所了解,进行分析和研究,它是工程设计的重要资料,为以后的施工过程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否则,在还没摸清地质环境的情况下去进行施工工作,无疑会冒着很大风险,给整个工程都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开工之前的地质勘测调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2)加强技术提高和责任监督。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施工建设中越来越多的新方法新工艺涌现出来,很多以前的老旧的施工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为了满足实际的工作要求,在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建设当中,已采用了很多新式的是施工方法或方案,比如:利用逆作法施工,坑内降水坑外注水等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其稳定性;另外,可以借助计算机等工具进行数据的分析,工程技术参数的计算。与此同时,大力加强对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建设的监督力度,以现场为重点,全面细致地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严密监控,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疑点,进而及时发现并解决,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经济利润。

(3)反复论证审核施工方案,减少地质问题发生。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方案是指导工人正确合理施工的重要根据,因此它的实施必须经过反复的推敲研究之后,确保没有问题之后,方可实行,否则无法做到在工程的复杂多变的建设过程中没有失误和安全危险。比如:降水设计方案的选取,就要预先通过论证、分析、找出其可行的地方与缺少的不足点,进而补充进去,使方案更全面、完整、实用,以此选择出最优的降水设计方案,让工程施工变得更有把握。由此可见,对于施工方案的对比分析与审核是施工前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只有提前对实际施工容易出现的情况做具体的分析总结,才能更好地避免地质危害对于隧道及地下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影响。

5总结

第7篇:隧道的工程特点范文

关键词:隧道程 卓越工程师计划 课程整合 实践学分 工程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1 引言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文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党十七大所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1]。卓越计划的实施可促进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国家卓越计划的第二批试点院校,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以2012级隧道与轨道工程两个班为试点班级,采用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的教学大纲。根据试点班级的教学效果,再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并进一步在其他专业推广。《隧道工程》是隧道与轨道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同时具有理论知识和现场工程实践经验,这刚好符合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理念。因此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对《隧道工程》课程进行改革十分必要。

2 《隧道工程》课程的现状和不足

《隧道工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关山岭隧道的勘察、构造、结构设计原理、结构计算、施工、监测、通风、照明的基本知识,对山岭隧道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具备从事隧道工程施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解决复杂围岩中隧道设计的能力。

按照传统的培养方案,隧道与轨道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大三下学期进行《隧道工程》(48学时理论,共3学分)的学习,在大四上学期进行《隧道结构电算》(24学时理论+16学时上机教学,共2学分)和《隧道通风与运营设施》(32学时理论教学,共2学分)。通过以上3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的掌握隧道勘查、设计、施工和运营整个生命周期的理论基础和工程特点,但该培养模式有以下两方面的不足:

(1)在《隧道工程》课程中,已经简略的介绍了有限元的基本原理和隧道通风设计和施工措施,而《隧道结构电算》对有限元的基本原理和软件计算、《隧道通风与运营设施》对通风原理、设计和运营管理又进行了细化讲授。这3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重复、时间搭接不连贯。

(2)传统的《隧道工程》课堂授课在现场实践之前进行,虽然老师们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搜集了大量的现场图片和少量的施工录像,但这对于整个隧道施工的生命过程而言显得很单薄,并不能满足学生对现场的求知欲和现场真实感。传统的隧道现场实习安排在毕业实习中,此时课堂授课已经结束近1年。学生在现场实践过程中往往会感慨:“原来是这样啊”!实践教学确实会加深学生对隧道理论学习的认识,但却因为时间安排的原因,无法提高《隧道工程》课堂授课的效果。

3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隧道工程》课程改革

3.1 相似课程的整合

针对目前《隧道工程》与其他课程的内容有重复的问题,依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制定新的课程大纲,将《隧道工程》、《隧道结构电算》、《隧道通风与运营设施》三门课程进行打通讲授。通过改革后《隧道工程》,不仅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公路隧道的勘察、设计理论,而且可掌握隧道结构设计的电算软件,做到理论基础与软件操作的统一;同时可对隧道的防排水、照明、通风的设计和运营管理有系统的认识。并通过与之匹配的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隧道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整个过程。

整合后的《隧道工程》充分利用了每个课时,授课内容层层递进,使学生全面掌握的隧道设计理论和软件设计操作实践。同时,在电算软件学习过程中,发挥三维数值仿真软件模型立体化、结果形象化的优势,建立和演示隧道结构-围岩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不仅可辅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论,还可激发学生的科研激情。

3.2 课堂授课与隧道现场实践的结合

针对课堂授课与隧道现场实践时间安排不相匹配的问题,在《隧道工程》课程中专门设置0.5学分的现场实践要求。利用合作企业所提供的隧道设计、施工现场基地,在工程现场搭建教学平台。改变隧道现场时间的时间,做到课堂理论学习与现场实践学习的同步推进。此外,扩展现场实践的途径,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录制隧道勘查、施工、运营期间的录像,生动、贴近实际的讲授书本理论知识。通过隧道现场的实践,学生可充分体会到隧道线路选择、地质超前预报的重要性,直观的建立隧道设计与施工的转化关系,在理解中学习,避免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

3.3 工程职业道德教育

近期频出的隧道施工事故,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和警醒,目前的隧道工程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工程道德的教育。学校中的土木专业学生是工程中的卓越工程师,将承担起建设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推动工程技术进步的重任。有技术而无道德的工程师,是最大的潜在隐患。为了国家工程建设的未来,必须将对学生的工程道德教育引入本科课堂。结合已建或者在建工程的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工程出现问题的原因,同时加强学生的技能教育和道德教育。

4 结语

依据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路,结果本校《隧道工程》的特点,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多角度、多层次的课程讲授,必定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辅以工程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培养技术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卓越工程师,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王宝玺. 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 高校教育管理学报,2012,6(1):15-19.

[2] 施成华. 隧道课程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87-88.

[3] 孙明磊,朱正国. “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教师,2009,20:60-61.

[4] 宋玉香,贾晓云,刘勇. 强化科研 提升隧道工程教学品质[J]. 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96-98.

第8篇:隧道的工程特点范文

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人们的出行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就随之变得少之又少。而这个问题也一直得到国家的关注,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将交通建设放在首选位置。但由于中国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同,表现为很强的复杂性,因此,为了减少地区之间的距离,国家将隧道放在山区交通建设的首选位置。长距离的深山铁路隧道的安全问题不同于一般性质的长距离隧道的安全问题,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原因有着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因为长距离深山隧道的修建不论是时间问题还是环境问题以及施工问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虽然隧道工程施工可以大大缩短地区之间的距离,但由于地区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通常会导致隧道施工工期长,所要求的技术很高和经费多等缺点。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滑坡、涌水和岩溶塌陷等危险,这样就会导致隧道施工的工期加长、危险加大、质量降低。当隧道工程施工遇到地质灾害时,不仅是隧道的有效使用期限变短,消耗的经费变大,同时,也会使隧道工程施工最终的目的性降低,即人们的出行扔存在安全风险。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的遇到地质灾害,渗流便是其中的一种,因此渗流成为在地质灾害中关注的焦点。中国的面积广,地质复杂,而地下水又会对隧道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渗流的影响。而在中国的隧道工程施工方面,渗流是很常见的现象,同时也是很难避免的,有“十隧九漏”之说。因此,加强对渗流引起的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的研究,找到防治办法,提高隧道施工的质量,可以有效的在保证人们正常出行与交流的同时,也可以保证隧道和人们的安全,增加隧道的使用寿命。

1 渗流的特点以及致灾的力学机制

1.1 渗流的特点

地球上必不可少的便是水,同时它也是各种地质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在地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导火索。隧道工程施工的渗流主要发生在含水路段,当对此路段进行施工时,原有地下水的的状况就会发生改变,破坏其渗流条件,地下水便会随着隧道的一些位置流出,最终导致涌水灾害,形成渗流。根据地下水渗流的快慢或大小,渗流可表现为水的渗出、海流,当地下水流出的程度再次加大时,渗流又可表现为股流和大范围突水等形式。

1.2 渗流致灾的力学机制

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地质灾害主要来自水的因素,而水的存在形式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在隧道中,水的存在形式同样是由静、动两种储量构成,并且这两种类型的水储量都与水围岩的规模有关。但是,水的存在形式不同,所以要涉及的因素必然不同。水的静储量是潜水资源含水层多年平均最低潜水位以下的地下水储量,即存在隧道内的地质之间的空隙中的地下水,它不仅与水围岩的规模有关,还和储水能力、给水能力有关;水的动储量是潜水资源含水层多年平均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地下水储量,即存在隧道内的与地表水源或其他地下水有直接联系的地下水,它不仅与水围岩的规模有关,还与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有关。

岩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水的赋存状态、岩石的性质以及岩石的完整程度等占主要的位置,其次是水与其他方面综合的影响也给岩体力学性能带来巨大的影响,例如,有的岩体遇水后会因胶结物溶解,导致岩体内的一些细小颗粒被融化,从而使岩体软化,变得疏松,最终致使岩体的强度降低;有的岩体会因岩体中的一些物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强度降低;有的岩体会因岩体中的物体遇水变得光滑导致岩体变形或破坏使其强度降低。

岩体发生变化通常是由水和岩体之间的化学反应造成的,而他们之间的力学又通常会使地下水水量发生剧变,而当水量发生变化时,其岩石之间的间隙中的水压也便随之发生变化,最终使岩石的结构受损 从而使岩体的强度降低,导致工程体应力环境的恶化,从而影响着工程体本身。在岩体内部,通常存在着渗流场和应力场之间的动态平衡,两者之间互补互惠,每当渗流场或应力场中的一种发生变化时,另一种会自动发生变化,使其回复到原有的动态平衡。但是,如果一方变化的幅度过大,另一个不能随之也发生变化,那么这个动态平衡就会发生破坏,最终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2 渗流灾害的防治措施

每道工程都有自己的核心任务和落脚点,隧道施工也不例外。地质灾害检测和警报便是隧道工程施工的核心任务和落脚点。提前预知隧道工程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掌握隧道的变数,可以在遇到渗流时及时果断的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渗流灾害的影响程度,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对于隧道工程施工灾害的监控测量预警的流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前搜集有关隧道的信息,然后根据隧道信息进行此隧道工程施工的动态设计与管理,在动态效果良好且无误的情况下,根据动态的流程或步骤进行信息化施工,但在进行信息化施工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地质预报和监控测量,以此得到隧道工程施工进行中所遇到的可能的状况和数据,然后对地质预报和监控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反馈。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反馈,得出结论,如果显示无异常,表明隧道工程施工过程符合动态设计与管理,则继续进行正常施工;如果显示异常,则表示隧道工程施工过程有异于动态设计与管理的地方,是灾害预警,需要采取防治措施,并重新进行信息化施工。

隧道工程施工是一项大的工程,在进行施工前最好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灾害,这样就可以在遇到灾害时及时果断的采取措施,降低灾害的程度和损失。因此,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前进行地质预报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对于超前地质预报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首先通过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体系进行宏观地质调查分析和确定所遇灾害风险分级,根据灾害风险分级制定灾害分级综合预报方案,然后根据制定的灾害分级综合预报方案和宏观地质调查分析结论进行长期地质灾害预报,根据长期地质灾害预报进行短期地质灾害预报,在进行短期地质灾害预报结论无异常情况下,进行正常施工,在进行短期地质灾害预报结论异常情况下,则确定灾害类型与规模,并根据灾害的类型与规模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最后再进行正常施工。

任何灾害或事故的发生都少不了源头、过程和结果三个步骤,渗流地质灾害的发生也不例外,同样由这三个步骤发生,因此,该文从渗流发生的源头、过程和结果三方面进行防治,具体措施如下:

(1)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前对地表水、暗河以及地下水等进行探测、预报和定位,即进行超预报工作,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工作,尽量减少水对将要进行的隧道工程施工所带来的影响,但在此期间仍要不断进行超前预报工作。

(2)当隧道工程施工进行中时,如若遇到水源或接近水源的地方时,可以采取放掉地下水或表面水等措施,不可以盲目施工,这样才可以保证正常安全施工以及隧道工程施工的质量以及使用寿命。

(3)当隧道穿越的水源丰富且不间断时,可以采取排、堵和排堵结合的方法,尽量减少水源对隧道工程施工的影响。当穿越河川或江水的隧道中有出水的裂缝时,一般采用堵的方式。

(4)为防治隧洞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渗流,也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如进行超前引排、超前预注浆等措施,阻止渗流在隧洞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

3 结语

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地质灾害有很多种,渗流便是其中的一种,并且渗流现象比较普遍,对隧道的危害很大,果断采取有效措施既可以提高隧道的质量和安全率,同时也可以增加隧道的使用寿命。该文首先分析了渗流的特点和渗流致灾的力学机制,了解到渗流致灾的特点和原理,然后进行隧道工程施工灾害的监控测量、预警分析和隧道工程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分析,掌握隧道工程施工中地质灾害监控测量预警和超前地质预报的使用流程和步骤,为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奠定基础。同时,该文也对进行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渗流现象给出了一定的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进行。

总之,渗流是一种常见的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地质灾害,同时也是影响最广的地质灾害现象,该文通过对渗流引起的隧道工程施工地质灾害进行研究,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同时也增加了隧道的使用寿命。

该文通过研究找到渗流引起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做更深入的研究,由此在以后的研究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更进一步的完善:

第9篇:隧道的工程特点范文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0引言

通常来看,公路隧道的施工程序是极为繁琐和复杂的,鉴于其独特的施工环境,从而使其具体的施工过程通常会遇到诸多的困难。而这样既不利于工程质量的达成,同时也可能会留下诸多潜在的质量漏洞和技术难题。而如要解决以上出现的问题,就务必要透彻了解公路隧道的具体特点,并切实了解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疏漏,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举措,从而把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事故等级降到最低或根本杜绝,以助力施工企业获得长效和稳定的发展。

1公路隧道施工的特点[1]

对于公路隧道施工来说,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对地质条件的依赖性比较明显。因为隧道工程通常都是在地下的环境中施工,所以对于地质的具体情况务必要做到透彻的了解,并切实分析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和突况,以确保隧道工程能够稳定安全地进行。2)公路隧道工程的差异性。对于公路隧道工程来说,工程项目的具体设计与正式施工是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隧道中的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因而导致很多设计内容需要根据围岩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修改与调整,进而使得工程设计的内容与施工的实际状况存在巨大的偏差。3)施工难度系数较大。通常整个隧道的施工都是在洞中进行,而洞内的不可知因素太多,且环境极为复杂,施工的空间极为有限,大型的设备也不能有效地展开,稍有不慎极易出现碎石甚至于塌陷的情况,这样就给隧道工程的整体推进造成了很多的干扰。

2公路隧道施工常见问题

2.1开挖质量问题

在对公路隧道具体施工的时候,通常会遇到诸多的情况,而开挖方面出现的质量问题比较严重。例如,当前我国诸多的施工机构在推进公路隧道工程时并没有切实控制各个环节的程度和效果,因而使得爆破等环节出现较大的失误。另外大多的施工人员对初喷作用的认识出现偏差或未能全面了解,进而在操作的时候引发各类质量问题。

2.2支护质量问题

在开挖的时候,务必确保整个过程的切实整体,不得出现遗漏的情况。当前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是台阶式的开挖方式,但是此类方式会造成开挖纵向的距离加大,长此以往必会使得围岩脱离于初期的支护结构,这样长时间的作用,在地基不稳的情况下极易出现空洞的情况,甚至于最终出现拱角悬空或是空洞的情况。

2.3防水问题

防水问题在公路隧道的施工过程中也是要格外注意的一项内容,其既关系着施工的整体质量,同时也与公路隧道工程的功能和安全息息相关。如防水材料的质量不达标或是使用方式有误等,都极易对整个隧道工程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因而务必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问题,以防出现任何纰漏和不可控制的情况。

3公路隧道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3.1完善开挖方法

通常情况下,在开挖隧道之前,应充分了解围岩的具体状况,从而保证开挖符合预期设定的标准。该文主要以Ⅴ级围岩为例,进而介绍了公路隧道的具体开挖方式。由于长久的风化和侵蚀的作用效果,进而使得Ⅴ级围岩中岩石的整体稳定性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同时也会造成其传递荷载的能力严重下降。而为了处理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使用短台阶施工的方式实施开挖,以控制台阶的高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通常台阶的高度应为3m左右,而长应达到5m[2]。此外,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1)科学控制进尺的大小程度。通常应把进尺设定为1m,而之所以这样做是开挖的便捷性的考虑。2)在对台阶进行施工的时候,为了减少爆破的频率,应尽量使台阶能够在同一时间段施工。爆破频率的减少有助于确保岩石本身整体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另外也能推动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3)在完成开挖作业之后,可能会出现上台阶悬空的情况,而如果对其施加荷载也极易出现垮塌的危险。

3.2控制公路隧道支护施工质量

在公路隧道开挖完成之后,为了保证施工能够安全稳定地推进,就要做好科学的支护,并采用适宜的方式监测喷射混凝土的质量,而当前常用的方式是喷大板法。一般情况下其监测主要针对的内容是原材料与喷射混凝土的具体效果,监测其结合坚硬程度以及混合结构的厚度等是否达标,此外,还要监测混凝土与周围围岩的凝结程度[2]。

3.3加强防水层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要确保公路隧道防水层的施工质量能够获得严格的控制,施工方式的选用极为关键。例如,借助于推行黏结测试,可以确定适宜的用量,接着使用综合黏结法和防水卷材的方来具体施工。在对防水卷材铺设的时候,应顺着拱部环向进行,并合理控制搭接和黏结的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在黏结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剂量的多少,也要确保涂抹的均匀,不得出现漏抹或是有空隙的情况,从而确保接口区域的牢固性和密闭性。防水卷材铺设的紧密程度也要科学控制,以便于后期适当的调整和协调。调整的力度要适当且均匀,不得对卷材造成破坏。另外,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通常会选择用泵送的方式,进而把其输送到搅拌仓中,这样既能防止卷材被混凝土烫伤,同时也能确保混凝土的均匀和完整。

3.4隧道衬砌质量控制措施

在隧道衬砌施工的时候,通常会遇到二次衬砌出现裂缝的情况,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围岩松动而导致的。由此可见,对于裂缝的检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的操作中可以借助于刻度放大镜等精密的器具来进行,进而对裂缝的深度和宽度实施观察,从而更为快捷高效地采取科学的处理方案。而如果在施工的时候出现衬砌背后回填不密实或是有空洞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雷达等监测手段实施详细监测。监测的时候要切实注意频率的把握以及测线的布置[3]。不仅如此,对于问题较多的区域诸如拱顶的空洞等,务必要加强相应的监测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