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改善线上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提升高校篮球教学质量不仅能带动校内篮球运动的开展品质,也能不断激发起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目前,从学生的精神层面来激发起他们的团队意识,以及通过疏导学生的心理恐惧情绪来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则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茶道精神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可从:在教师队伍中拓展体育教学视野、在当前教学下开展茶道专项教学、以克服对抗负面心理的精神培育、建立线上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平台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
茶道精神;篮球教学;高校;应用
高校篮球课堂教学(下文简称:篮球教学)历来在高校体育项目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高校所开展的球类比赛项目来看,篮球比赛也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从中不难知晓,提升高校篮球教学质量不仅能带动校内篮球运动的开展品质,也能不断激发起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但聚焦于目前的篮球教学模式则不难发现,以篮球技术为核心、以体能训练为纽带,一直贯穿于篮球教学之中。对于这种教学模式,我们不能将其作为反面来看待,但也不能将其理解为篮球教学的真谛之所在。事实上,在篮球教学中不但需要重视学生个体在该竞技体育中的心理感受,还需要结合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来拓展篮球教学的职能。为此,从学生的精神层面来激发起他们的团队意识,以及通过疏导学生的心理恐惧情绪来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则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将传统茶道精神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来,也就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1当前高校篮球课堂教学中的短板
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当前所存在的短板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
1.1教学目的方面
教学目的作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态度。篮球项目在高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系统,而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流程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再造。在与高校职业素质教育相联系,传统教学目的所指向的竞技训练特质,将难以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内心体验,而这种体验需要包含:思考、感悟、耐性等三个主要元素。然而,当前的教学目的则主要局限在教会学生一种体育项目而已。
1.2教学手段方面
作为大众体育项目的篮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也采取的是大班教学模式。教学流程一般为,学习运球、定点互传、跑动中运球和相互传球,以及最后的半场小组对抗和全场小组对抗。这种基于传统教学目的而逻辑生成的教学模式,尽管能够形成一种较为完整的教学系统,但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上则毫无帮助。本文在开篇之处就已提到,需要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职业素质培养职能。而与专业课的比较优势则在于,体育教学能健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3教学评价方面
教学评价作为篮球教学的最后环节,本应起到考核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绩效,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则以测评学生的篮球技术运用能力为主线。如,测评学生在跑动中运球的技能,测评学生的投篮准确性,以及测评学生在小组对抗中的表现等。不难发现,这些基于外在的评价对象并未能触及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导致了部分学生在测评中存在着恐慌心理。再者,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相联系,上述评价模式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2传统茶道精神在破除短板中的作用
将茶道精神融入到高校篮球教学中,应侧重于解决具体和实际的问题。在当前日益重视高校体育教学的职业素质培养职能下,茶道精神的作用就应从助力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中来寻找答案。
2.1完善了教师教学目的
传统教学目的的固有性,将直接抑制篮球教学创新模式的设计与实施。随着茶道精神的融入,使得教师能够自觉和不自觉的将篮球教学与茶道中的“思考、感悟、耐性”等元素进行联系。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看,二者之间几乎不存在联系的可能性。但从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下,重视学生的个体心理感受和帮助学生疏导内心的负面情绪,则可能使二者发生紧密的联系。这样一来,也就倒逼教师去反思目前的教学价值取向,进而重视健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2丰富了教师教学手段
显而易见,茶道精神的提炼与传递需要借助茶道活动这一载体来实现。这就意味着,将茶道精神融入到篮球教学之中来,首先就需要将茶道活动纳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这就在客观上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前面已经提到了篮球教学的程式化问题,这种单调和机械的教学手段难以激发起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未能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最终结果则是,部分学生对于篮球小组对抗存在着心理上的排斥感。
2.3拓展了教师评价视野
那么,如何来理解这里的作用呢。笔者认为,现阶段针对篮球教学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而且以技能考核也未能充分把握体育教学的职业素质培养职能。为此,从学生对篮球项目技能掌握情况的测评,转移到重视对学生个体心理改善状况的考察,则能进一步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的职能定位。
3茶道精神作用得以发挥的机制分析
具体而言,茶道精神作用得以发挥的机制可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分析:
3.1合理引入茶道项目教学
茶道项目作为实体在引入中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之上,而传统篮球教学则一般处于室外,所以建立二者在教学中的无缝衔接态势则成为了关键。另外,如何在学生面前自然的引出茶道项目也十分关键,这是确保学生能沉下心来体验茶道精神的前提。因此,在这里的机制中实则就是要解决好以上两大问题。
3.2建立茶道与篮球的联系
本文强调的是将茶道精神融入到篮球教学之中,那么茶道活动只能是“中介”,起到连接茶道精神与篮球的桥梁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发挥茶道的中介作用呢。通过上文所提到的“自然引出”之外,教师的启发式教学也十分重要。只有在教师的启发式教学下,才能使学生明确篮球教学的职业素质培养目的之所在。
3.3多渠道考察学生的心理
前面已经指出,在教学评价环节需要将重心放置在对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改善领域,只有这样才能与体育教学的新职能相匹配。这里提出了“多渠道”则具体指向线上和线下,而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线上的考察途径则成为了重点。为此,这也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机制之一。
4教学实践方案
根据以上所述,教学实践方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4.1在教师队伍中拓展体育教学视野
将茶道精神与篮球教学相融合,本质上属于高校体育教学创新内容。正如上文所指出的那样,在没有得到教师认可和理解的情形下,有关创新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是难以成行的。为此,这里需要着手去做的工作便是,在教师队伍中拓展体育教学视野。具体的办法为,举办体育教研部与专业教学院系的教学联系会议,通过围绕职业素质教育来理清体育教学在今后的职能定位。然而,以学科带动人、骨干教师为梯队,具体开展相应的教学创新工作。
4.2在当前教学下开展茶道专项教学
为了不对现有的篮球教学秩序造成冲击,应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开展茶道专项教学。茶道专项教学所需要的场地资源可以从体育教学资源和专业实训教学资源中来获取,如通过利用专业实训教室来开展茶道教学。在教学之前需要使学生明确茶道专项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自身的利益关切下重视该项目。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应设置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即学生已经接触到篮球项目,而此时则利用茶道来健全自身的心理素质。
4.3以克服对抗负面心理的精神培育
茶道活动开展之后便涉及到对茶道精神的提炼与传递,包括“思考、感悟、耐性”为主要元素的茶道精神,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克服篮球对抗所带来的负面心理中来进行传递。思考可以解读为对篮球项目技能的体会与提升,感悟则可以理解为对自身不足的反思与修正,耐性则可以从培养坚韧的心理素质和自信中来得到体现。这样一来,通过以克服对抗负面心理的精神培育,学生就能从中自觉引申到职业素质心理培育之中来。
4.4建立线上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平台
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改善情况具有内隐性特征,所以线上交流的私密性将能帮助学生敞开心扉,也能够使教师考察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另外,教师在线上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主题可以涉及篮球和篮球以外的体育心理话题,也可以就职业素质养成问题进行交流。
5问题的深化
当前,高校体育教师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茶文化的功能,进而超越茶道精神的理解范畴:
5.1文化素质教育改善学生心性
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素质教育将能改善学生的心性,即使他们的内心获得了暂时的平复,也能为大学通识教育提供难得的机会。目前,诸多高校都开设的有国学方面的选修课和研究社,这些古人的人生智慧和哲理将能影响学生对现实的思辨能力。
5.2文化素质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还含有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格调的要义。从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的影响力可知,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起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以及建立起有助于大家参与其中的文化素质提升平台,这些都将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并使大学通识教育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实施。
6小结
聚焦于目前的篮球教学模式则不难发现,以篮球技术为核心、以体能训练为纽带,一直贯穿于篮球教学之间之中。对于这种教学模式,我们不能将其作为反面来看待,但也不能将其理解为篮球教学的真谛之所在。本文认为,从学生的精神层面来激发起他们的团队意识,以及通过疏导学生的心理恐惧情绪来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则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茶道精神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可从:在教师队伍中拓展体育教学视野、在当前教学下开展茶道专项教学、以克服对抗负面心理的精神培育、建立线上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平台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作者:林花 单位:琼台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常振明.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的促进作用分析[J].教育,2015(29):249-249.
[2]霍文军.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青少年体育,2015(11):78-79.
[关键词]“新零售”概念;营销人才;优化策略
一、“新零售”概念解析
(一)什么是什么是“新零售”
关于“新零售”,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但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新零售”概念是区别于传统零售的一种新型零售业态。“新零售”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的不断普及,得益于电子商务特别是商业领域线上销售模式的开发与不断发展。但是随着电商线上线下联动的不断饱和,纯电商发展的时代显得越发无力,而且电商问题逐步暴露。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国家关于推动零售业转型相关政策的带动下,以重视用户体验为中心,采取线上线下以及多方跨界联动的发展模式备受业界重视和关注。它不是简单的O2O即线上线下联动和物流的简单配合,而是在注重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科技基础上的一种营销理念的变革,一种渠道壁垒的打破和渠道瓶颈的突破。
(二)““新零售”模式
对应到“新零售”模式上,业界一致认同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线上线下+物流。在原有零售业线上线下渠道开辟的过程中,增强线上线下两者的联动性,实现资源互补,从而达到线上线下合作共赢的目的。同时由于物流在当今人们消费生活别是零售产品等资源配置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业内很多人士不是积极构建自己的专业物流体系,就是积极与物流行业进行深度合作。因为在信息社会,速度就是利润,效率体现在速度上。通过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在物流方面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物流配送高峰期就近配送,实现同款同价,到店就近取货,使线上线下成为销售不可分割、互为一体的关系。其二,构建零售行业内部营销平台。从现代营销理念出发,产品的销售效果在于保证产品的品质、关注用户需求,同时还在于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平台的打造。在这个平台上,数以万计的制造商、营销商以及相关的合作伙伴都能够实现更深度更密切的合作。其三,利用科技打造范围更广更优质的体验式消费服务。顾客就是上帝,从消费场景化构建出发,为的就是更进一步增强与用户的互动关系,有效影响用户的购物心理,增强顾客与商品之间的黏和度,提升客户忠诚度,最终树立品牌形象。
二、“新零售”在高校营销人才培养的价值分析
(一)““新零售”的理论基础根植于现代市场营销学
并为其延续发展提供方向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营销学大师杰罗姆麦卡锡在其著作《基础营销》一书中提出了营销4Ps理论,并在随后的市场营销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近些年,随着O2O、电子商务以及物流业融合发展新态势的出现,市场营销理论亟待得到进一步探索发展,“新零售”概念成为“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发展前沿。“新零售”理论的发展为现代高校营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方向。
(二)““新零售”概念的提出及“新零售”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2016年,马云在杭州云溪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认为单纯的电商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将是线上线下与物流结合的新时代,阿里更是将2017年定为“新零售”元年。国务院办公厅也在2016年“双十一”当天下发了《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号召实体零售业与电商融合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的进步一直在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的科学技术改变生活的实例,让我们强烈感受到营销人才的现实需求日益增加,这不仅是“新零售”电商平台网络营销模式的兴起和高速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点变化的客观现实。
(三)高校营销人才高品质培养的内在需求强烈
作为管理类二级学科的市场营销专业,担负着培养我国市场营销管理人才的重任。“新零售”理论是现代市场营销的最新发展成果,“新零售”模式的兴起使得社会对现代营销人才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而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会发展为根本目标,才能够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发展,才能够培养出更合适的社会人才。加强对“新零售”教学的研究,调整我国高校营销人才培养规划,是高校营销专业教育教学的必然出路。由此可见,重视营销专业,提高现代营销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相关学术界教育界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要从对比中找到优劣势,从现实需求中发现问题,从“新零售”概念的变化中发现人才培养工作的转变,加大对行业营销人才教育上的物质和文化投入,促进高校营销专业的高品质发展。
三、当前高校营销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同时出现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同时出现,培养目标不明晰不明晰,专业特色不明显,导致人才实用性不强
高校营销人才培养基数大,但是为社会输送的合用的营销人才却存在着极大的缺口。这既是现代高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同时也是社会营销领域用人的基本情况,出现了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难“两难”局面。高校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使得高校营销人才培养规划在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上极度缺乏,有的高校甚至还在沿用传统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而营销学本身很强调实践性。因此,高校实际培养出来的营销专业人才在符合岗位要求、适应岗位环境以及专业技能实际操作上往往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此外,从人才市场需求来看,“新零售”要求营销人才不仅需要精通营销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信息素养、网络技术、心理学知识、职业素养等相关行业知识技能。
(二)课程设置存在结构性不合理现象
当前,在“新零售”背景下高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营销专业课程设置整体上缺乏协调性。其二,各高校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缺乏必要的规范。其三,营销专业选修课没有从企业的具体需要出发,而且缺乏系统性,这就严重影响到学生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对照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完善高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高校教师资源有限高校教师资源有限,影响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的效果
任何学科的建设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而且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一个学校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档次、质量和教学效果。专业的改革与创新发展,最关键的要素就是师资质量的提升。当下高校营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普遍存在着师资专业素养保守传统,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教师结构配置缺乏科学合理性。这就造成了某些专业课程由于没有师资而不能开设、新的教育培训内容无法更新等现象的出现。
(四)实践教学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当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经有所发展,不少高校都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但是也存在很多共性的问题。其一,校企合作的内容如何与专业实践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其二,校企合作中学生如何才能切实深入企业的实际运营和管理中,而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合作。其三,校企合作如何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创新创业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校内实践活动上。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构建离不开学校政策的支持。
四、“新零售”概念下高校营销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
(一)科学制定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和办学特和办学特色,提高营销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要竭力提高营销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具体来说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区域经济发展为指导,根据“新零售”业态下营销人才的岗位用人标准,科学制定未来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真正突出营销的专业特色,重视实践教学,形成办学特色。另一方面,牢牢抓住校企合作不动摇。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振兴与发展的关键问题,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零售业无处不在,“新零售”作为各类零售的必选之路,通过校企合作,把握行业需求,真正提升营销毕业生的实用性。
(二)遵循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遵循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进一步完善高校营销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育人为本,德能并修首先,针对课程设置缺乏整体协调性的问题,根据高校营销人才培养规划,科学设定培养目标,并依据目标优化自然学科教学内容,合理增加人文学科课程内容。与此同时,从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出发,从实用角度入手,精简公共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营销专业内容的时间,大力加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有效拓展。其次,规范和完善营销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对教材要及时进行更新,选用知识全面、观点客观正确的教材。此外,要提高课程体系在顶层设计上的规范性,加强校际间营销专业教学交流,缩小在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上存在的差异。最后,结合“新零售”业态的需求,细化区域行业的真实需求,设置针对性、应用性、实操性更强的课程,实现课程教学与“新零售”业态及岗位工作能力的无缝对接。课程体系设置既要包含营销理念、沟通技巧、产品推广策略、客户心理等内容,也要包含线上客服、软文写作、网图处理、网页美工等,结合线上、线下工作要求综合开展营销实训。
(三)内外结合内外结合,合理分工,统筹安排改善师资
首先,在“新零售”背景下,高校营销人才培养的教师团队要尽快转变营销理念,变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教育技术,但又不要完全依赖教育技术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环节。另一方面,紧跟市场形势变化,“新零售”需要的营销人才是线上线下市场均能驾驭的人才,需要加强学生以体验营销为主的软营销能力培养,所以教学内容要随之调整。其次,在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诸如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加大实践课程的仿真程度和增加实践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市场的变化和提升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最后,加强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和转型空间。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需要在深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实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这个过程需要学校有为教师转型保驾护航的保障制度、激励制度和考核制度。
(四)有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高校在继续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逐步改善流于形式的校企合作局面,建议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地方经济转型的需求来开展深度合作。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首先改变观念,明确高校和企业的“双主体”地位,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办法等,使企业也成为培养高校营销人才参与者、管理者和考核者,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同时,完善政府相关政策,规范高校相关制度,企业与高校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共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
1.1教学实际情况与办学目标相违背
各高职院校的不同同样也会有不同的办学理念及办学目标,但是主线上的办学目标还是大同小异的,就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型人才”。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无法真正实现此办学目标,没有严格实行教育方针,还是注重的是学术式教育,无法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时间和机会,无法培养出和市场需求相符的操作型技术人才。
1.2教材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部分高职院校教材较为老旧,和市场实际需求相脱离,而计算机基础教学本就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现代最新的计算机理念和基础知识。若是学校教材更新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仅是浮于表面的更是在社会实际生活中所用不到的。在教师教学手段上也存在问题,现代高职教学方式一般是简单的“书本+耳朵”,但是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说,是需要有一定的上机实践机会的,才能让学生们对计算机有更深的了解和兴趣,但是由于设备不够完善,部分高职院校无法提供这种条件。
2如何促进当代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笔者认为为了改善现今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学校明确落实办学目标、加强管理;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学生积极配合、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培养出一批现代化高素质技术人才。
2.1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计算机基础教学不是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在黑板上演算就可以让学生们了解这堂课的基本内容的,需要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程序编写水平。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担当引导者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要自觉提升自身素质,培养学生们创新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学校需要鼓励教师尝试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比如:互动式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实验指导教学等等,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爱好,而不是对计算机娱乐的爱好。
2.2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清自身定位,明确教学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一切都要以学生学到技能、学会技能、熟练使用技术为主,这是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发展的成果。教师作为计算机知识的传授者,也不能“固步自封”,拘泥于自身所学,要及时关注计算机教学领域内新的知识和技术,并进行及时的学习,再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学生们,能够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脱离实际生活,重视实务知识的训练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2.3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环境
部分教学设施较为落后的高职院校还是采取的“黑板+粉笔”的形式教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加大在教学设施上的投资,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方便学生课余学习。多媒体教学方式也可将较为复杂的问题采取图像、动画等方式进行反映,方便学生理解与对知识的吸收,也能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高新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出现了一个新兴教学产业,就是网络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减少了资源消耗,使得有更高需求的学生能寻求网络教学的帮助,根据自身短板,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补充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4注重学生知识与生活的结合
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其了解到最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而笔者认为除了课堂学习之外,教师丰富课外教学内容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内部的网络中心,激起学生们的对计算机的兴趣。若是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联系相关科技公司让学生们能够进入到企业内部网络中心参观,也可以积极推进与相关公司的合作,推荐有意愿在计算机专业进行深造的优秀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去,在项目中了解到更多计算机知识,了解如何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了解计算机公司内新的高新设备和产品,同样也能培养协调合作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笔在学校内无法收获的不可多得的财富。
3结语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环境设计;应用
环境设计专业的开展,需要学生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和环境的创作。在培养这种高端优秀人才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先进的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出学生的科技感、时代感价值。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透视》的课程学习中,使用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效果突出。
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透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新地使用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涵盖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一)课程之前
在课前阶段,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在学校的教学平台上,使用微信群或者直播群,对课程中的教学视频、教学任务、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资源信息进行上传,并根据课程不同阶段的要求,提供从简单到复杂的电子资料压缩包。比如,在课程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针对教材中的制图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将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分成不同的模块,然后为每个模块的学习设置不同的时长和积分,让学生进行累计学习。随着课程的开展,教师再根据课程中的实践内容进行线上模拟学习,并将模拟的内容也分为不同的版块,有室内制图版块和室外制图版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选择,进行实践。教师也可以利用这种“学习时长+学习积分”的方式,进行课前学习模式的运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利用线上的学习模式,开展调查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1]
(二)课程之中
在课堂上,教师不需要再长篇大论地进行教学,只需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比如,在学习环境设计透视的主要特点的课堂上,学生已经在课前对透视的特点进行了学习,但是对透视特点与制图设计的联系运用并不熟练,也不能很好地开展实践运用分析。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这一个学习难点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互动,形成探讨式的教学环境。又如,在制图设计的过程中使用到的数学知识,学生会感到很难,不想学。这时,教师要缓解学生的这种情绪。利用课堂开始之前的5 分钟时间,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一节课只讲一个概念,累计之后,完成对全部数学设计概念的讲解。然后,教师要注意及时开展复习,利用数学中的艺术性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将数学艺术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课程之后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还要在课堂结束之后发挥作用。比如,在课程《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透视》的课后时间中,教师要注意在学习平台上布置作业,利用平台的开放性进行个性化作业的定制设计,根据学生在环境设计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制图问题、透视理解问题进行不同的题目考察,并及时推送相关资料,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最先进的学科知识。教师要时刻关注国家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动态,及时了解制图的标准、规定、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等专业知识,并结合教学实践,让学生时刻掌握发展动向,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细分专业的选择。喜欢室内的学生可以专攻室内环境设计,喜欢室外的学生可以进行室外环境设计。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有利于环境设计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提升。[2]
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应用的反思
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透视》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升。
但是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中进行反思与改善,以促使其更好地应用。
(一)加强线上监督
首先,对于教师制作的视频学习包,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只能一次性完成一个时长的内容,中途不能回放,不能快进。教师要以这样的技术约束,来要求学生进行足额时长的线上学习。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平台,将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线上公示、排名,利用学生好胜心理,发挥监督效果。最后,教师还可以将每个学生的线上学习课时时长计入到学期考评中,体现出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时间,来约束学生进行学习。
(二)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在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教学过程,穿插故事、音乐等形式,更好地展开互动,将学生吸引在课堂上。比如,在进行透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著名的环境设计作品进行引入式教学,让学生分析在一幅优秀的设计作品中是如何体现渗透运用的,从而更好地进行引导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教学活动的开展要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满足学生能力提升的要求。
(三)提升教师水平
教师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中占据着引导位置。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对环境设计专业的信息资源整合,能够将有效的资源体现在课件的制作中,并不断研究学生对新事物的喜好,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线上互动,从而不断丰富与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人文学习。这样,教师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延伸了学生环境设计的综合能力,实现了智慧课堂的生动开展。[3]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环境设计专业中的课程《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透视》,对课程开展的课前、课间、课后等三个阶段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提出了应用的反思意见,以促使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运用提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开展时要不断进行实践研究,以更好地形成体系发展,促进其更广泛地使用。
参考文献
[1]卢秋锦.基于大数据环境的智慧课堂模式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09):30-32.
1、教育教学潜力方面的分析;
工作二十多年了,透过自我的理论实践和老教师们的悉心指导,我在教育教学潜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何给自我的课堂定位,如何给自我定位,成了我现阶段思考最多的问题。
2、职业道德及个性特征的分析;
爱岗敬业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透过教学实践,我构成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作为一名中年教师,首先,我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次,正确把握分寸,不断改善教法和学习方法。俗话说:学习有法,教无定法。我尝试着根据课型选取教学。
3、个人优势和不足。
我的成长过程教会了我投身工作踏实肯干的态度;专业的知识和教学潜力为我的教学带给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强劲的动力;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决定了我对工作的忘我的投入;此刻所处的阶段证明我尚有发展的潜力,在教育战线上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努力的空间和目标。
要做一名成功的数学教师,光有出色的课堂教学潜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务必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我给自我的定位是做一名科研型的教师,在注重教学的同时,能有自我独特的思想见解,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让它们成为我前进的“燃料”。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争取使自我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一个明显的飞跃,而后根据自我的特点确定自我研究的主题方向,从各个层面锻造自我,争取成为能够适应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发展需要的中年骨干教师的水平。
我要尽快构成属于自我的教学风格,在不断钻研,不断总结反思中找到自我的薄弱环节,有目标,有针对性的打造属于自我的精品课。首先,是要认真备课,及时写好总结、反思。其次,不断完善教师的各项基本功,力求更好。钢笔字、粉笔字更规范,更美观。每周争取听课两节以上,让别人听课两节以上,在不断的汲取经验的过程中使自我有着长足的发展。争取多上各类公开课,得到更多的指点,使自我的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
在班级管理方面,要写好班级各项活动的计划,根据班级的特点去制定适合本班的管理方案。同时,要多读教育管理方面的书籍,力求让各种管理方法熟记于心间,以便用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上。在去年一年中,能够说我的班级管理还是卓有成效的,学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班级与班级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有针对性,熟悉班级的一切事务,才能做到知己知彼,进行更好的管理。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教学反思
1教学对象的反思
生物化学课程是为我校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习生物化学的学生中既有医学专业,也有非医学专业。医学专业学生因高考招生分数高,基础较好,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而非医学专业学生基础相对较差,素质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这给教师提出了挑战。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本人认识到不管面对怎么样的学生,都始终明确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交流、知识共享的探究过程。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分析教学对象,做到有的放矢。因此,笔者认为应该转变传统教学思维,让学生先明确生物化学的教学目标,即为什么学习生物化学,进而思考学什么、怎样学。
2教学目标的反思
生物化学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好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教师通过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程教学的要求分别为掌握、熟悉与了解。虽然教学要求相同,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应该有所区别,目标过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会情绪低落;而目标过低,学生会感到缺少成就感,出现厌学情绪。得益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笔者也认识到只重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而忽视技能领域和情感的目标,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医学伦理观等问题。为了弥补原来教学目标中的不足,教师需要在实施教学目标中及时进行反思,从而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增加思政教育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重塑学生的人格。
3教学内容的反思
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基因信息的传递;相关的专题知识。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其中的章节开展教学,与医学密切相关的内容重点讲授,并联系临床案例开展教学。由于专业不同,授课内容的侧重点与采用的案例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讲授氨基酸代谢一章时,往往以肝性脑病为例介绍氨基酸代谢紊乱的危害,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既要讲授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分期及各自的特点,还应增加讲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尤其是新的治疗手段,比如肝移植手术治疗急性肝性脑病的应用和进展等。而对药学专业的学生,因其将来大多会从事与药品使用、研发和销售相关的工作,在讲授肝性脑病相关内容时,应重点讲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血氨药的种类和特点,并介绍一些新的治疗肝性脑病药品的研发进展等。通过课后反思与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接受程度,确定好授课内容,以教案的形式明确哪些内容在今后的授课中需要讲解更详细,哪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后思考或自学,让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4教学方法或方式的反思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其内在知识结构系统性强、内容抽象、缺乏直观性,高深难懂,这是导致生物化学难于教学的原因。笔者在前期的教学中,多采用的是传统、单一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学生学习效果较差,经不断反思,在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选择好的教学方法,或者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开展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4.1设计课程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内容前,可以从一些科学小故事、科普知识或者临床案例等导入开始,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4.2完善传统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除使用课程教材外,通过制作条理清晰的PPT,并包括临床案例及生动清晰的图片,这样可以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尤其是一些重点的知识点;在教学结束前,还可以设计几道题目让学生解答,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明确哪些是重要知识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虽说教无定法,但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基础水平、教学内容等,不断调整以确定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外,合理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也非常重要。近年来,已经出现了多种新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方式,比如PBL、CBL教学法、雨课堂、微课等[1-3]。教师应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用于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重要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4.4利用网络平台,掌握学生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出现了微信群、QQ群、学习通等网络平台。教师通过这些网络平台上传相关章节课件,进行课堂点名,开展线上授课;学生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将不懂的知识与教师及时沟通,既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互通,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MOOC是大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大学是社会的良心。教育家赫斯伯格这样评价大学:“大学是所有社会机构中最保守的机构之一;同时,它又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能促进社会变革的机构。”大学应该勇于担负起引领社会的历史责任,近代大学与教会和当局的斡旋谋求自治而得到“特许”,现代大学响应洪堡的号召勇于实践科研与教学的一致原则,信息时代下“未来”大学有责任探索新的组织功能。信息技术革新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类带来福利,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生产和传承高雅知识的高等教育,必须思考如何在信息时代消除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与全世公众的隔阂。大学主动拥抱MOOC。2012年5月,哈佛大学和MIT各投入3000万美元,宣布启动非盈利edX项目,向全世界每一个人提供开放、免费的网络在线课程,不到1年时间,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内的20所大学加盟edX。正如哈佛大学校长所说:这真的是受使命驱使,课程将跨越研究领域的疆界。而目前全世界一百多所顶尖大学正在与Coursera合作。世界顶尖大学探索教育如何与技术融合,并持续推动和不断深化网络课程开放运动,是互联网时代MOOC进入高等教育主流市场的历史必然性,也是一个高等教育改革和转型的不可逆趋势。教师和学生参与MOOC。在网络课程的发展过程中,“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却非常普遍。某些教师的课程在网络上影响很大,在大学内部却难以得到推广。而校内教师开设同类课程,尽管质量不高,教师可以安然无恙,学生则无可奈何。[5]这种对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都处于低效率的资源配置均衡状态,必然会刺激MOOC市场的壮大和对低效组织的替代。学习者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会带动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创新,也会推动“线上网络放开课程+线下大学教授面对面授课”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发展。圣何塞州立大学公布一项校园内考试数据,传统教学与线上内容相结合,学生的考试通过率从55%提高至91%。担任过MOOC主讲教师的所有学者都坦言:为了应对大量水平不一的学生,在拍摄讲课视频时不得不仔细地推敲教学讲稿,这让他们的教学达到了从教以来的最高水平。edX项目与SJSU的成功合作证明了网络学习与传统授课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吸引学习者,大幅改善学习效果。MOOC推动了大学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让混合式教学模式在MOOC的推动下不断得到尝试和验证,促进教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致使MOOC顺理成章地打入大学内部课程市场。
2、MOOC已敲开大学学分认证的大门
【关键词】视唱 练耳 音准 乐理
如果说,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那么视唱就是学好视唱练耳的基础。学好了视唱将解决考试中听音听记不准,以及旋律听记不完整等问题。视唱有了非常好的音准,在听辨过程中会有一个非常准确的一个标准,真正做到心领神会,那么在单音以及音程和弦听记中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近年来,省统考音乐专业加试已经不再有视唱考试,所以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忽略了视唱教学。既然在考试当中没有视唱的考试,那么在实际教学当中到底需不需要继续学习和训练学生们的视唱呢?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谈谈关于视唱技能在视唱练耳这一理论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为什么要学习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是学习声乐和器乐的学生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必修学科。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有了听觉与歌唱、演奏的互相配合,用心倾听声音才能演奏和歌唱出具有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在教学中视唱练耳和乐理是学习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但是视唱和练耳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训练技能过程和紧密相关的知识技能体系。视唱以训练歌唱音准为主要教学目标,通过对各种音程歌唱准确的训练,控制自己的歌唱音准,这又恰恰与自己的听觉能力密不可分,往往也有人说:“听不准当然也唱不准”指的就是听觉与歌唱音准控制的配合。所以视唱和练耳也是两部分紧密相连的两种技能。掌握好这两种技能是对于学习者提高演奏技能以及歌唱技能的一项重要的学习科目。另外,因为有了熟练的视唱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们在歌唱和器乐训练中,短期内完整的演奏作品并且理解作品的情绪,有利于完整的歌唱、练习和演奏曲子。其中练耳这一部分的学习,能帮助提高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很好的聆听出音乐作品的特点和作品风格,从而能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演奏能力,能够很好的再次创作音乐作品的表现。
二、视唱教学涵盖的教学内容
视唱教学不仅仅是学习者学习音准的重要途径,而且也包涵了大量的乐理知识,如对音程概念的理解熟记以及节奏的概念和相关节奏型的了解等等。近年来有很多器乐十级的学生仍然不会视谱,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风格等等,既然不识谱又如何知道谱子的内容呢?即便十级的曲子演奏完整,他们自己是否知道他们自己的演奏在表达什么,我们无法想象这样的音乐是否滋润了学生们的心灵,又何谈艺术呢?说以,在学习视唱中一定要学量的乐理知识和相关的音乐旋律片段的音乐背景介绍,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们唱准音乐的各个音级的音高,从而非常理性的来视唱以及很好的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比如,在视唱《白毛女》选段的时候,简单的介绍该音乐背景,及其相关的音乐术语符号同时对于初学者要进行谱子的分析,其中包含几个比较不容常准的音程旋律走向等等,通过这样的学习途径,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视唱与练耳的关系
陈桥镇三合头小学 苏瑞红
作为一位常年扎根农村的小学教师,有太多的酸甜苦辣和感触。这两年虽然均衡创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村教学条件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学生流失现象更加严重,眼看着一批批的农村孩子顶着很大的经济压力到县城、到私立学校上学,让我这个在农村教了几十年的教师很不是滋味,我们到底错在哪里?
这句话我不知思考过多少次,原因有多方面,其他原因暂且不说,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水平不高。可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呢?恰巧教体局马股长领导创建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这个举措非常及时,希望通过工作室能提升农村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缩小城乡差距,改变现在这个尴尬的现状。
对于建设工作室,我也谈一点拙见:
一首席教师工作室的原则:树立共同学习,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教育理念,全面高效地开展工作室的工作。充分发挥工作室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的辐射带动效应,致力于课题的研究和专业发展,为青年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促进区域教学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思路:
1.多方开展实践研究,打造超强凝聚力的研究团队
工作室将多创造机会,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参加各种交流互动,开展研修学习培训,使工作室成员专业水平实现较大提升,将以集中学习、研讨,分散自主研究,网络线上、线下共同交流等工作形式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展示工作成效,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2.确立一年专业发展方向,提升专业水平
制定了工作室一年发展规划,学年工作计划,以深入学习专业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为起点,用读书、学习、讨论丰富自己,努力成为学习型教师。将多方挖掘自身优势,发挥个性特长,逐步形成各自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努力成为特色型教师。
3.发挥引领作用,点燃星星之火
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引领和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组织示范课、专题讲座、教学研讨、帮扶引领、精品课程建设等活动,积极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等任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献计献策,发挥本身的优势和团队的力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点亮星星之火,踏上燎原之旅。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花满园,工作室将成为教学研讨的集散地,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工作室将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努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困惑:由于农村学校师资薄弱,很多教师一人带一个班,没有充足的时间搞教研和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