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研究院的盈利模式范文

研究院的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究院的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研究院的盈利模式

第1篇:研究院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成本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8131

1 引 言

公立医院统一成本核算方法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要求近年来受到各地公立医院主管部门重视,部分地区及部门积极探索尝试打破分散研究的局面,其中典型的有:广州康复、北京、卫生部规划财务司。通过分析不同模式的构建特色及其取得的成效,研究目前广州统一成本核算应用在模式构建上的经验和不足。

2 广州康复模式

21 广州康复模式介绍

康复模式基于广州市级医院财务管理基础相对成熟的现状,要求市级医院以财务会计核算为基础,以核算软件为支撑,实施统一成本核算方案,方案围绕科室成本核算制定并实施。为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的统一性,康复要求所属24家市级医院在采用统一核算方法基础上,统一核算工具,由康复采购统一核算软件,供各公立医院使用,并下发市级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规范方案,指导各公立医院顺利实施核算要求。

统一成本核算应用遵循的原则:第一,合法性原则。计入成本的费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规定。第二,可靠性原则。医院要保证成本核算内容具有真实性、完整性、中立性和可验证性。第三,相关性原则。医院成本核算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要在符合医院内部管理的需要基础上,使相关方面及时了解医院收支情况,并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第四,分期核算原则。成本核算的分期应与会计期间划分一致。第五,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是成本核算基础。第六,按实际成本计价原则。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价值(即取得成本)是医院的各项财产物资成本核算数据基础,一般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第七,收支配比原则。医院在进行成本归集与分摊时,应当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归集、分摊各项成本费用,使各项收入与为取得该项收入的成本费用相配比。第八,一致性原则。医院各个成本核算期间所采用的方法、程序和依据应当与会计期间核算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若确有必要变更,则应在财务报告中详细说明变更的原因及改变方法后对医院财务收支、成本核算数据的影响等情况。第九,重要性原则。医院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对于可能对医院产生重要经济影响的事项及费用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精确;而对次要事项及费用,可以适当简化处理。

方案以科室为对象,对成本中心的划分做了较为明确的定义,规定了成本分摊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1)将公立医院科室划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四类科室为对象归集成本。

临床服务类科室(以下简称临床科室)指包括门诊、住院在内的,能直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并能体现最终医疗结果、完整反映医疗成本的科室。

医疗技术类科室(以下简称医技科室)指为在临床服务类科室就诊的患者提供医疗技术服务的科室,包括放射科、超声医学科、检验科、血库、手术室、麻醉科、药剂科、实验室、营养科等科室。

医疗辅助类科室(以下简称医辅科室)指服务于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为其提供结算、动力、消毒供应等辅助服务的科室,包括动力、消毒供应、病案管理、门诊挂号收费、住院结算等科室。

行政管理类科室(以下简称管理科室)指除临床服务、医疗技术和医疗辅助科室之外、从事行政后勤业务工作的科室,包括行政、后勤、科教管理等科室。

(2)统一间接成本分摊办法。将各科室直接发生的成本,按成本项目直接追溯计入到该科室或通过计算计入科室;将不能直接归集计入到科室的间接成本,按一定原则和标准分配。不能直接计入到科室的成本本着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及重要性等原则,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进行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科室。科室成本=科室直接成本+科室计算计入成本+一级分摊管理费用+二级分摊医辅成本+三级分摊医技成本。

22 广州康复模式的成效

通过近四年的推进,康复已积累了很多市级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层面的数据,全面掌握市级医院总成本、部门成本、服务单元成本的信息,并对定期产生的成本核算报告进行分析,对加强成本控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规范和统一了所属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改变目前各自分散突击、形式各异的局面。并以统一的医院成本核算为基础,建设能全面反映、分析、控制医院经营活动的财务管理平台,组建集团化的财务管理网络系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好准备。

3 广州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应用模式面对的问题

31 组织机制的问题

首先,方案从设计到结果的应用,缺乏卫生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医疗服务价格管理部门、医保支付方的充分介入,无法令核算结果在政策实施阶段满足各方需求。

其次,康复能够实施的范围仅限市级公立医院,虽然市级公立医院具有较大的代表性,但不利于核算方案在整个广州地区的全面推广,并以此以点带面,提高各级公立医院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将统一财务管理网络进一步扩大,供各级医疗主管部门使用。康复是广州实行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于2005年成立的国有非营利性的事业法人,原市卫生局直属的医疗卫生机构、广州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共24家医疗卫生机构与卫生部门脱离隶属关系,具体办医职能交由广州康复医院发展中心承担。以康复的主体及职责范围来看,其组织实施统一成本核算方案目的以及范围都是有限的。

32 专业支持的问题

成本核算工作的实施与完善离不开专业人员的长期技术支持,康复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并未设置专门的机构或人员支持。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访谈发现,公立医院在核算中遇到问题一般会与统一成本核算软件公司的相关专业支持人员进行沟通。成本核算工作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工作,仅靠软件技术人员的支持不利于成本核算工作的推进。

33 与公立医院统一认识的问题

成本核算方案由主管部门负责设计统一实施,其核算目的与公立医院内部管理需求不同,使得公立医院在成本核算工作上更多的是扮演数据上报的角色。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公立医院对于成本核算的目的尚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出于内部分配需要搞成本核算的想法仍然根深蒂固。二是公立医院缺乏一套较为成熟和完善的,依据成本核算结果进行内部运营管理的方案。公立医院对于推行并优化成本核算的积极性不高。公立医院对于成本核算方案的态度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应用效果。Janne Jarvinen(2006)研究两所医院实施新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动机,结果表明,其中一所医院管理和临床管理人员为了准确的全部成本定价发起实施ABC成本核算。而另一所医院采取新成本核算方法,因为外部机构的压力和从众效应。它是被迫提高效率,或者它可能试图安抚外部的金融家,采用新的核算方法为了显示拥有足够的金融控制能力。

广州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统一方案得以实施推进,源于主管单位的积极推进,但是如果缺乏在成本核算工作中与公立医院统一认识,不利于核算方案的不断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4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应用模式的建议

41 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组织体系保障

完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必须建立强而有力的组织保障,建立多部门参与和协调机制,统一对成本核算工作的认识,推进成本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为成本核算结果的应用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将成本核算工作覆盖至二级医院,实现多类型公立医院全覆盖的试点模式。

42 建设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专业研究队伍

有必要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研究队伍,长期开展成本数据监测和研究,及时调整方案,形成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相关人员定期交流沟通机制,组织公立医院核算人员培训,加强对核算方案的理解和贯彻,有利于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效率和效果。同时研究人员与公立医院的有效沟通有利于统一公立医院对于成本核算工作的认识,使公立医院主动参与成本核算工作,促使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数据更准确、更具应用价值。研究队伍的形式与范围可以考虑专职与兼职、主管部门与公立医院、专业研究人员和实践操作人员等相结合的办法。

43 构建成本效益评估体系

我国医疗服务管理也应该建立成本效益评估体系为公立医疗保障系统提供适合我国经济水平的医疗服务指南。广州自2009年开展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试点工作后,至今开展成本核算的公立医院有24家,推广核算工作已初有成效,下一阶段应重点针对核算数据构建分析体系,通过分析实现数据整合,并对数据实现资源共享。

另外,医疗服务成本具有特殊性。医院的成本核算不同于企业的成本核算,因为企业可以根据生产过程、行业水平、本企业情况确定目标成本,反过来进行成本控制。医院提供的服务有其特殊性,其服务对象是人,每个病人的情况都千差万别,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病情如何确定合理的成本难度很大。另外,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的水平也各不相同,因为医疗服务行业是一个主观性强、依靠经验积累的行业,即使面对同一个患者,不同医师采取的治疗方法也可能有所不同,治疗过程也存在差异,病人所付出的成本肯定不尽相同,而且判断“合理成本”非常困难。现阶段政府主管部门只有将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横向比较才能根据差异分析原因,从而进行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唐晨新形势下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现代医院管,2012(4):1-2

第2篇:研究院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社会责任;内蒙古医院;双赢;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机构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对现代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更要求医院的财务管理必须与医院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相结合,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能否满足市场化发展的需求,直接关系到医院的长远发展。作为我国的一个特殊省份,经济相对落后,贫困人口较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简陋,内蒙古医院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所应承受的社会责任更为沉重。为此,我们必须探究出一条可行的道路,实现社会责任与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双赢。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相关概念

医院财务管理目标是医院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处理财务关系和组合财务活动的根本目的,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基础和出发点。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制约着医院财务工作的发展方向,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会对医院的发展产生不同的结果。科学设置财务管理目标,对实现财务的最优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共分为三类:利润最大化、医院价值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目标认为医院利润越多则说明医院的财富增加得越多,医院的目标更容易得到实现。医院价值最大化则是在充分考虑时间、风险与报酬的基础上,采用最优的财务结构,促使医院的价值实现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则是指医院的财务目标应该从更长远、更广泛的角度出发,实现医院利益相关者的财富最大化。这三类医院财务管理目标中,只有相关利益最大化不仅考虑了股东、企业员工、顾客等相关方的利益,也考虑了医院的社会责任因素,力求使各方利益达到最大化。相关利益最大化才是适应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的合理有效的目标。

二、医院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目标的矛盾与一致性

(一)医院财务管理目标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矛盾性。医院往往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同时,会导致医院的经济负担加重,利润减少。医院要承担社会责任,不可避免要以减少经济利润为代价。如果医院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超过了医院的承受能力,则必然会导致医院的亏损,最终可能会导致无法正常经营。

(二)医院财务管理目标与承担社会责任的一致性。

1.医院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展现医院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为医院带来一定的广告效应,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医院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虽然会消耗部分经济利益,但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可能会获得更多的经济价值受益。医院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能得到员工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及能够为医院创造一个更加适合发展的经营环境,有利于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2.市场经济体系下,医院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销售,主要取决于市场的自由竞争。在当今医院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要想提高竞争力,不仅仅需要依靠于医院自身的产品服务,还需要得到消费者和社会的广泛认可。然而,医院若是缺乏社会责任感,就不可能得到公众的认可,最终必然会被社会、被消费者所遗弃,无法继续经营。医院在对社会奉献一己之力,虽然会耗费一定的成本,但对医院而言,增加了声誉,这对医院的长远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为实现社会责任与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双赢,医院必须强化社会责任感,使企业更好地实现财务目标。在医院取得合法权益的同时,必须兼顾各个利益相关人——国家、病人、员工以及整个大社会的利益。

(一)建立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作为社会责任方面的一个认证体系,不仅明确了医院的社会责任规范,并且将医院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联合起来,会在很大程度上约束医院的行为,有利于保障劳动者权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在深入研究我国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条适合我国医院的社会责任标准和评价体系,使得医院能够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内蒙古医院普遍缺乏一套完整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没有将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等方面纳入到医院的评价体系中来,不利于内蒙古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相关部分法律法规的完善。医院承担社会责任必然要支付一定的利润,因此不少所有的医院都能从战略的角度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合理使用符合本国国情的法律法规,减少法律法规的漏洞,不能给医院违法的可乘之机。对于内蒙服自治区的医院而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很有必要。

(三)加强宣传医院的社会责任,培养“医院公民”意识。医院作为社会的一个单位,应该像每个公民医院,承担责任和义务的社会公民。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医院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宣传,形成鼓励和倡导医院实施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医院承担社会责任与实现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之间并不存在固有的矛盾,社会责任并不是企业的负担,相反,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更好地实现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为此,应该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实现医院的价值最大化,使得医院的价值得到提升,使得医院与社会都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萍.医院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3)上(总第340期).

[2]肖艳霞.科学认识和强化医院的社会责任[J].企业活力-企业文化,2008(12).

[3]谢获宝,刘秭宁.医院承担社会责任与实现财务目标的契合过程分析[J].营销,2008(9).

第3篇:研究院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柔性管理;民营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9)10-0052-02

近几年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但我们却无法否认民营企业集群整体发展水平偏低的事实,在管理上的重“物”轻“人”倾向比较突出,特别是劳资关系上出现了许多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作为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一般都希望员工更敬业、多奉献,上班8小时能干出10小时的活,然而,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工作并非他们生活的全部。每个员工首先是一个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个体,然后才是一个有着职业分工的职业人。他们更愿意在工作上展现自己的个性、体现自身的价值,而不喜欢在事事被安排、时时被监督的环境中工作。由此笔者认为,当前,在民营企业倡导“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无疑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民营企业应用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柔性管理来自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柔性制造系统”一词,其含义是指一种具有应对变化环境或环境带来的不稳定的能力的生产系统。柔性管理产生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企业适应变化的能力,从而提高在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和机会。

所谓柔性人力资源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同时进行管理的新战略,即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不依赖于固定的组织机构、稳定的规章制度而进行的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内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愿变为人们自觉的行为。

知识经济导致了现代民营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不断加快,也促使组织结构和企业内部员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现代民营企业管理体制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综观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大部分企业仍坚守着老一套管理模式,将追求利润作为第一着眼点,因此民营企业固有的弊端始终不能消除。

1,人员流失严重。几乎所有民营企业都存在员工流失问题,且流失的大多数为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性人才,知识型、年轻型员工成为流失主体,其中最不稳定的是刚接收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工作两年内流失率最高。很多民营企业在几乎使出浑身解数不断引进人才的同时,却提供不出人才所需的良好工作条件和发展空间,难以实现人才效益最大化。

2,激励手段陈旧。民营企业普遍对员工采取物质激励方式,通过简单的工资、奖金、分红等方式来激励员工,极少采取精神激励的方法(如工作激励、参与激励、感情激励等)来提高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需求层次已经上升,简单的物质激励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不能起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3,缺乏长期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在资金的积累上达到一定程度后,却扩展无门。究其原因,是没有在经营思想、管理方法、员工素质等各个方面实现质的飞跃。很多民营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人力资源规划,也不考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有些企业在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时,才进行人才招聘、员工培训等。

总之,社会在前进,经济在发展,人的观念也在不断的转变,这就对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留住人才。因此必须改变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融入柔性管理理念,将管理的重点由“物”转向“人”。只有管理的核心转向对人的管理,才能促使民营企业各部门、各环节活动衔接一致,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建立基于柔性管理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柔性的员工系统。阿特金森(Atkinson)1994年提出分类管理柔性员工系统。他按照员工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其工作性质将员工划分为:核心员工、员工和外部员工。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根据价值性和独特性两个标准,将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分为四个类型:核心员工(高价值、高独特性);一线员工(高价值、低独特性);二线员工(低价值、低独特性);外部员工(低价值、高独特性)。核心员工是指拥有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源泉的关键技能、在重要岗位上任职、掌握核心业务、控制关键资源、为企业经营和成长作出突出贡献的那部分群体。包括中高层管理者、核心专业技术人才、市场开发人才等,核心员工是企业最珍贵的资源。一线员工指从事传统行政事务的员工,这部分员工技术专一,但对企业的价值性较高。如:标准化技能的会计、统计员等。二线员工指在该企业从事辅助生产的人员和在一线生产的合同制工人(即劳务工)及临时工。外部员工是属于企业外部的人,其中包括律师、咨询人员、兼职人员和技术顾问等。

将员工进行分类管理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应对市场需求波动引起的人员需求变动。在市场需求旺盛时,企业员工数量不足;而市场需求不足时,员工又出现冗余。员工多余时解聘,缺乏时临时招聘,这显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为劳动力市场也可能无法迅速满足企业的临时需求,随意解聘员工也会对员工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引起员工的大量流失。

因此,可以将企业员工分成不同的类别,并对他们实行不同的人力资源策略,从而保证企业的各种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的灵活性。

2,柔性的岗位设计。传统的岗位设计呈倒Y型,比较偏重于工作形式的刚性和规范性,而忽视了岗位设计应有的灵活性、柔性,忽视了由上而下的员工的发展需要。新型的柔性岗位设计呈x型,所有岗位由管理岗位和员工岗位组成,管理岗位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部门为对象的管理岗,即行政管理岗;另一部分是以项目、技术为管理对象的项目、技术管理岗。在遵循一定的规则下,各岗位能纵横有序地快捷流动,从而使整个企业组织充满活力与生机。

3柔性的工作时间。柔性工作制把工作时间分为柔性工作时间和核心工作时间,突破了时空限制。在柔性工作时间段内,员工可以灵活地选择自己工作的具体时间和方式,自由选择上下班时间。核心工作时间段是员工必须到班的时间。柔性工作制的实施,对员工来说,一方面可赢得更多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对工作时间有了一定的自,上下班可避免因时间统一而造成的交通拥挤,免除了因迟到或缺勤而造成的紧

张感;另一方面,由于感到个人需要和生活习惯得到了尊重,能够更好地协调家庭生活、业余爱好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因而使其产生了对工作的责任感,提高了工作效益。

4,柔性的薪酬体系――自助式福利体系。传统的福利制度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员工不得不接受企业提供的福利形式,有时可能根本不需要,而巨大的福利支出也给企业造成沉重的负担。自助式福利制度作为一种新的福利形式,强调对员工福利愿望的最大满足,使福利的效用最大化,以最终实现薪酬管理的支持和激励功能,已越来越多地被企业管理者认同。

自助利最基本的特点是:个性化与可选性。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组合自己的一揽子福利计划,他们享受的福利待遇将随着他们的生活改变而改变。例如,可以将购房和购车专项贷款额度累加合一,员工可以自由选择是用于购车还是购房。一旦员工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对自己福利形式的发言权,则工作满意度和对公司的忠诚度都会得到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公司用于福利开支的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就非货币薪酬而言,在总体上,企业应该注重刺激和满足核心员工的高层次需要,以产生更大的激励效果。例如。可以按照员工的福利需要推出“福利组合”,其中包括,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健身运动、特色保险、购物卡、出国旅游等,员工可以根据拥有的额度自由选择。

第4篇:研究院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铁路,多元经营,物流企业,价值网,经营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和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全面推进,铁路多元经营(以下简称多经)物流企业面临着全新的考验和重大的发展机遇,价值网经营模式作为现在,乃至将来企业经营的主流模式,是一个必然趋势。因此,铁路多经物流企业要想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调整经营战略,构建并实施适合自身发展的价值网经营模式。

1 关于价值网的综述

价值网的观念是由美国的大卫·波维特在2001年首次提出的,其研究指出,由于顾客的需求增加、国际互联网络的冲击以及市场高度竞争,企业应该改变事业设计,将传统的价值链转变为价值网络,其价值网模式如图1所示。之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价值网理论提出了不同的表达形式,虽然各自的侧重点不同,涉及的范围也不一样,但反应的本质是一致的,普遍强调了价值网的增值作用。

埃森哲公司把价值网定义为更广泛的商业关系集合。一家公司应该把自己与其他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联合和利用各自的能力与机会,而这一切都要通过吸引和保持客户群并推动共同利益联盟来实现,这被称之为价值网。也有学者认为价值网是由顾客、供应商、合作企业和他们之间的信息流构成的动态网络。

国内学者认为,价值网是产品和服务价值的不可分割性或互补性导致共同创造的企业共同体。每一个网络成员创造的价值都是最终价值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价值网强调对任何顾客的价值决定性因素是联系顾客的网络。

在实际应用方面,戴尔、思科等企业以全新的商业模式,创造了个开放的经营系统,但是却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他们与合作伙伴及客户共同创造价值。惠普制造把所有与之合作的企业统统纳入以自己为核心的大网络联盟体中,在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等价值链成员之间建立起协同业务关系,提升了产品与服务的效能以及整个联盟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一个价值链网络惠普称之为“价值协同网络”(VCN)。VCN将外包服务供应商、业务流程与系统及贸易合作伙伴结合在一起,通过协作与价值创新全面满足了用户需求。

价值网模式的应用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将采购支出节省5%,获利将平均增加30%,先进的价值协同网络使惠普2002财年就节省了 8 300万美元的成本,而成本的缩减就意味着利润的增加。

2 构建铁路多经物流企业的价值网经营模式

2.1 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实施价值网经营模式的必要性和可性行

(1)价值网特有的价值创造体系是铁路多经物流企业构建价值网经营模式的前提。在企业开始为客户创造价值之前,应首先进行价值定位,选择合适的价值创造体系。价值链与价值网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创造体系,适用于不同的行业。价值链注重的是效率、过程以及成本的降低,侧重于分析单个企业内部流程之间的关系,而企业之间的流程关系尚缺乏理论构建,是适用于绝大多数生产或产品导向行业的一种价值创造体系,而价值网把网络成员看作是经营一体化的合作伙伴,关注整个网络成员共同效率的提升,适用于中介服务机构。因此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应该运用基于价值网的价值创造系统来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及构建自己的战略优势。

(2)价值网经营模式是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应对企业间合作与竞争的需要。价值网是基于合作与竞争机制创造价值的一种理论。物流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科技的进步,经营环境的国际化,经营主体对环境中的供应商、替代品、顾客用户以及竞争对手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为了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合作同样显示出重要的作用。构建价值网,可以使在该价值创造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及不同的主体按照整体价值最优的原则相互衔接、融合和动态互动,共同为客户服务并创造价值。

(3)客户需求的多功能化、个性化要求铁路多经物流企业构建价值网经营模式。目前铁路多经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主要集中在某个物流环节的具体功能和管理上,运输、装卸、仓储、加工等环节是孤立的,由互不沟通的不同经济实体分别承担,各个企业基本都是依照基于价值链的价值创造逻辑为顾客创造价值,并据此安排相应的物流活动,导致物流效率低下。随着市场的发展,物流服务需求趋向于专业化、多品种、及时性和准确性,使得目前这种单一功能服务价值将不断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和个性化服务,这就要求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建立起以客户为核心的价值网创造体系,让客户主导价值网,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价值网。

(4)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物流企业的竞争根本上体现为服务质量的竞争。物流信息平台既可以实现多经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又可以实现与客户的联网,一方面提高了企业对客户服务的全面性,另一方面能及时捕捉客户的真实需求并迅速做出反应,实现价值增值。

转贴于

2.2 铁路多经物流企业价值网经营模式的构建

结合铁路多经物流企业的特点,构建了基于价值网理论的铁路多经物流企业经营模式,见图2。该价值网参与角色包括客户、结网企业、成员企业(功能型物流企业)、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企业等。

在该价值网经营模式下,铁路多经物流企业竞争的视角和企业价值观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尽管价值网中各个成员间的基本关系是平等互惠的合作关系而非领导关系,但在松散的合作关系上很难满足动态竞争与合作所要求的迅速性与及时性,必须借助于价值网结网企业。价值网结网企业是指实行价值网运营模式而组建价值网络并对其进行整合的企业,这就像蜘蛛织好蛛网捕捉小昆虫一样来捕捉市场需求,从而实现优越的顾客价值。

在图2的价值网经营模式中,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出发,通过价值网成员核心能力优化整合,发挥成员间协同效应,形成紧密型的价值创造系统,使企业以更高效的成本利用率和更高的服务水平保持其竞争优势,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下对价值网4种参与角色的作用和职责进行阐述。

(1)客户。客户处于中心位置,这体现了价值网以客户为核心的思想,而企业活动只是将客户的需求价值化。由于客户购买的已不仅是产品或服务,而是他自己的需求,所以只有那些满足客户需求的企业活动才能在价值网中产生价值。此外,将客户纳入企业价值创造体系中,可以不断为企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有助于企业明确竞争优势动态演化的趋势。

(2)价值网结网企业。结网企业占据着枢纽位置,一方面争取顾客和控制顾客接触点,取得客户信息,保持与客户关系等;另一方面实时敏锐地发现、挖掘顾客的需求信息,并寻找具有同样价值观的价值网网络成员以获取相互信任,然后把这些需求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各个网络成员,使得网络的每个参与者都能够贴近其客户,并对市场状况及其变化迅速做出响应。

根据铁路多经物流企业的现实情况,结网企业可以由具有本土化优势的企业来充当,其主要职责如下:①确定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由价值网来执行;②详细规定提供最终服务所必需的职能环节,包括仓储、运输、配送等;③识别潜在的网络成员,挑选并将其以共同的愿景纳入价值网网络组织中:④根据客户需求设计最优化的价值链及流程,并根据价值网各成员的核心能力来确定其各自的角色和职责;⑤为价值网设定目标,使所有成员能够为更好的质量、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服务而协同努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3)价值网成员企业。价值网的成员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价值网结网企业合作较为紧密、合作时间较长并拥有较强核心能力的企业,这类成员企业在与结网企业合作时往往较为主动,通过与结网企业基本平等的合作博弈谈判来参与;另一类价值网成员企业由于其核心能力较弱,因此与结网企业的合作较为被动,往往处在被选择的地位,其位置很容易被其他企业代替。

在铁路多经物流价值网中,成员企业就是环绕在价值网结网企业之外的各个功能性物流服务提供商,包括运输、仓储、包装、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等功能型企业,他们根据价值网结网企业进行的优异的业务流程设计,在自己的核心能力环境中进行低成本运作。

(4)其他相关企业、政府部门等。他们处在价值网络最外围,为铁路多经物流企业提供运力支持、政策支持等配套服务,支持企业实现客户服务、创造价值的过程。

3 价值网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1)由于我国物流市场化程度不高,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比较模糊,这就需要各企业加以引导和创造,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自身谋取利润。价值网经营模式应依据每个细分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来设计、组合各种物流服务,并允许顾客选择能为自身带来最大价值的物流产品或服务。

(2)传统的铁路多经物流企业经营模式是各企业独自运行,集中精力策划企业内部运作和企业发展方向,并将注意力集中于准确实施:价值网经营模式的重心是各战略伙伴的协作和效率,强调在竞争的同时开展广泛合作,强调价值的创造产生于整个网络伙伴的协作营运之中。企业应通过构建价值网与其他多经物流企业、其他企业和组织及客户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建立战略联盟。

(3)目前铁路多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无线通信及互联网技术等在物流企业中还未得到普及。在网络方面无统一标准,制式太多,互不相连,质量较差,可靠性较低。而价值网经营模式要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灵活的、一体化的网络组织架构。应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实施价值网经营模式奠定基础。

4 结束语

第5篇:研究院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 艺术类 大学英语教学 多元智力理论 任务型教学 人性化教学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及内容

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于1983年出版专著《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随后对其理论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并明确地提出了人的智能由九种因素构成: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这一理论认为,学习者个体的学习智能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有其强项智能和弱项智能之分,强弱智能的不同组合便形成了各自的个人智能特征,这些智能上的差异往往成为影响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正确应用这一理论,在充分考虑学习者个体特征的基础上,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动机单一,动力不足。高等院校在艺术生的招录工作中,主要以专业课为标准,文化课分数相对其他专业偏低。大部分艺术生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习艺术,所以当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艺术学习中时,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就相对较少,得不到系统学习。并且在大学阶段,学习英语的知识结构不同,自然造成相当大的难度。在学习动机的调查中,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多少兴趣,对英语有明显的抵触情绪,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通过考试,拿到文凭或证书。而且英语学习心理障碍严重,存在着怕羞、畏难、自卑等心理,自然付出的精力就更少了。

(二)教学方法、手段单调,教学模式单一。艺术生的专业课一般都是小班授课,与此相比,英语课都是五、六十人的合班大课,很多注重口语练习的教学活动很难实施,也不能因材施教。所以,大多数教师仍然沿袭注入式教学模式,以教师、知识、教材为中心,轻视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很少,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材不适用、教学辅助设备落后。艺术类高校学生生源复杂,知识结构、层次不一,目前很难找到一套完全适合其使用的英语教材。艺术生和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使用的教材一样,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势必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在英语教学设备方面,大多数学校存在投入不足、设备落后等问题。

三、多元智力理论下的任务型、人性化的教学策略

(一)多元智力理论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多元化英语教学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主体的多元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而在现在的英语课堂中,学生和老师一起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我练习和相互交流。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以外,人还拥有其他智力。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智力组合的个体,这九种相对独立的智力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绝对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是错综复杂地、有机地、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组合在一起,这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各具特点;每个个体都有其相对优势和弱势的智力领域,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其相对优势智力领域的特征可以向其相对弱势智力领域迁徙。

在语言课程中,言语―语言智力应该是最核心的。但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很多同学在言语―语言智力领域优势并不明显,甚至表现不太理想。如果在授课中教师一味地强调和表现学生的言语―语言智力,有的学生可能会感觉自己表现很差,没面子,最后导致他们自尊心受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课堂活动的设置上,如果教师引入展示学生各种智力领域的活动,重视并欣赏他们的长处,加以称赞和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逐步增强。例如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和身体―运动智力相对较强,教师可以补充丰富的音频、视频及图片资料。课堂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可以采用简短的一对一问答,小组情景短剧表演,动作和语言相结合的游戏,小组讨论后使用幻灯片做报告(presentation)等,这些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自然而然地能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成为教学的主体。另外,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在这样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能得到充分发展。以小组情景短剧表演活动为例,视觉―空间智力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做简单的场景介绍或布置;音乐―节奏智力强的同学可以插播或演唱背景音乐;身体―运动智力强的同学表演其中的角色;言语―语言智力强的同学做配音和旁白,而最后请同学们评价他们的英文短剧则涉及自我内省智力和自然观察者智力。因此,这类包括各种智力领域的教学活动设计,注重以发展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为中心,让学生在英语课上表现他们的多元智力,能够扬长避短,为具有不同优势智力领域的学生分别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逐渐实现学生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向其相对弱势的言语―语言智力领域的成功迁移,最终变“扬长避短”为“取长补短”,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二)任务型教学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这里所说的“任务”是指“交际型英语教学任务”,强调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参与真实、自然和有交际意义的活动,由他们去寻找知识,提出问题,建构自己的模式、概念和策略”。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做、开口说,通过完成任务达到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学习目的。例如在课堂上进行的用幻灯片做报告(presentation)的活动便很好地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组成小团队,然后根据每个单元的话题,在课堂上只为每个团队设计任务框架,即给出一个宽泛的话题范围,而任务本身,即具体的话题或角度由学生在课后自己设计、组织并实施完成。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的,积极主动地对该单元的话题进行学习,完全根据自己兴趣,搜集相关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料,团队成员自己动手把从不同渠道搜集的资料整理成相对完整、独立的主题发言,并以一边放映PPT,一边演讲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成果。从任务的开始到结束,学生都将沉浸在模拟的目标语的环境中,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多种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因为任务型口头交际活动重意思的表达而非语言规范的形式,容易使学生体验到成功、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三)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性化。人性化教学注重学习者的综合全面发展;注重学习者的心理及情感因素。BillHuitt在总结人性化教育理论对语言教学的启示时曾说,“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社会人的发展;反对死板的以成绩为导向的、应试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倡导发现式学习;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渴望,尊重他们自我决定的权利”。例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自选话题,选择适合本小组成员的学习材料完成学习任务。在这样的活动设计中,学生的自利及情感因素如面子问题等都得到了充分尊重。即便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在语言实际的交际中体验进步,增强自信,产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微笑式教学理念和批评鼓励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齐驱并进。微笑能给人带来好心情,艺术类学生天生敏感,教师适时地给予学生坦诚的微笑及鼓励,就能使学生放松紧张心理,也能较好地打动性格率真的艺术类学生的心。但教学毕竟是严谨的事情,在对学生进行微笑教育的同时,不意味着对他们的错误视而不见,要对他们的违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但是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这也从心理情感上让学生有了被尊重感和被关注感、学习的满足感和激励感,从而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带动全班的参与热情,潜移默化地创造了同学们愿意参与、喜欢参与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建议

在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以多元智力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以人性化的任务型教学为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日常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任务设计上,教师要设计各种真实而具有交际意义的教学任务,让教学活动能够包含多种智力领域的内容,注重以发展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为中心,让学生在英语课上表现他们的多元智力,这样能够让艺术类学生“扬长避短”,为具有不同优势智力领域的学生分别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逐渐实现学生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向其相对弱势的言语――语言智力领域的成功迁移,最终变“扬长避短”为“长补短”,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艺术类学生性格活泼、思维活跃、爱创新、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交际目的,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多种方式用英语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从而完成任务。在任务执行的整个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都是自然而然地沉浸于目标语的环境,通过完成任务,积极而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总之,艺术类学生英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和指标。在这里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衷心希望能够引起从事艺术类英语教学工作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王蕊.综合性大学体育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策略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S2):325-327.

[2]温雪松,曾长虹.关于结合我校艺术类学生特点试探析其管理工作方法[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2).

[3]方亚利.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1(33):108-109.

[4]张凤梅.艺术类本科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外语(上旬刊),2012(5):123-124.

第6篇:研究院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应用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30-02

市场导向下,为更好的顺应社会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作为职业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职院校来讲,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在提升应用型人才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基于社会是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下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这使得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战略也必须始终处于一种不断发展变革当中,以此来配合并支持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努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双师型”教师素质水平,不仅是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必要保障性条件,同时也是评判一所高职院校是否具有自身独特的办学特色的关键性指标。

一、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目前,职业院校需要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所以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管理,本文构建了教师胜任力模型,从而能够使得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进行更好的管理。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胜任力的主要分类。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其胜任力主要分为两类:基础胜任力和特殊胜任力。这两种胜任力的含义如下:(1)基础胜任力,顾名思义,这种胜任力是指“双师型”教师在担任职业院校相关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具备的基本能力,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基础胜任力是一个教师需要满足的基本能力。通常来讲,职业院校的大多数教师都具备基础胜任力。(2)特殊胜任力,在基础胜任力之上,还有特殊胜任力,这种能力能够使得“双师型”教师之间产生差异性,同时职业院校的管理者也可以根据不同教师的特殊胜任力,对教师进行评级,从而体现出教师综合能力的特殊性。

2.构建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原则。对于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来讲,是学校的重要人才资源,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管理,需要建立教师胜任力模式。然而,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以职业院校的未来发展为指导,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职业院校每年针对其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等方面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同时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管理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所以在建立教师胜任力模型时,需要以职业院校未来的发展为大前提。(2)要以教W的需求为主导。“双师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职业院校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所以在构建教师胜任力模型时,也需要尊重教师自身的职责,在构建的过程中不应该影响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3)在构建教师胜任力模型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职业院校自身的特点,从而能够构建更加客观、更加符合职业院校教学特点的胜任力模型。(4)在构建教师胜任力模型时,除了需要对教师的各项胜任力进行调查和管理之外,还需要对影响胜任力的外在因素进行分析,例如:职业院校的文化、学院自身的特点等,都需要在构建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时候考虑进去。

3.构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的主要方法。职业院校在构建“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的过程中,有几种主要的方法:(1)行为事件访谈法,该方法主要是指对“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访谈,从而了解到不同绩效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不同表现,进而能够了解教师产生不同绩效的内容,而这些不同就是特殊胜任力的表现,也是构建胜任力模型的关键因素。(2)专家小组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邀请相关的胜任力模型专家,对职业院校的教师行为和表现进行观察,并且讨论教师在胜任力方面的表现,利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节约“双师型”教师的时间,这是构建胜任力模型的常用方法之一。(3)问卷调查法,该种方法主要的调查对象是评价教师绩效的相关人员,这些人员对于教师的行为进行相应的评价,能够从他们那里直接了解到对教师哪些能力最为看重,从而可以迅速收集教师胜任力模型需要的各项因素。(4)综合方法,顾名思义,该种方法是将构建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几种常用的方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小组法、访谈法等结合起来,从而能够结合各种方法的优点,帮助构建相关因素更加完善的模型。当然,这种方式可能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

二、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知,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一定的方式方法才能够构建更加完善的模型。当模型构建完善后,可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其进行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职业院校教师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人力资源是职业院校开展教学工作中的宝贵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规划,能够使得资源被充分地利用,从而更好地协助职业院校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基于胜任力模型对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利用胜任力模型,对影响教师胜任力的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更好地预测职业院校对教师的要求,从而使得教师对这些要求进行了解,然后根据要求发展自身的能力,更好地符合职业院校的人力资源规划。(2)基于胜任力模型,还可以对职业院校的教师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例如:能够对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一定的规划,更好地协调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供需矛盾,帮助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2.协助职业院校教师的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而基于教师胜任力的模型能够对绩效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收集,从而能够更好地协助职业院校对教师的绩效进行管理:(1)在基于教师胜任力的模型中,已经将教师中的主要能力要求都体现出来,教师可以根据模型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绩效,这一过程更好地体现了教师胜任力模型在绩效管理方面的导向作用。(2)胜任力模型在构建的过程中,对影响模型的因素进行了收集,这些因素同样是影响教师绩效的重要原因,所以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良好的管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绩效的提高。

3.指导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胜任力模型中体现了目前职业院校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所以能够更好地指导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1)在开展人力资源培训的过程中,对教师能力的培训内容,可以按照胜任力模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来进行,从而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能够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培训的效果。(2)当人力资源管理对教师进行培训后,能够使得教师的胜任力得到提高,同时又可以进一步充实胜任力模型的相关内容,从而使得模型更加符合目前职业院校对教师胜任力的需求,进而可以更好地指导人力资源未来的培训工作。在这一基础上,使得胜任力模型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的提高。

三、结语

总之,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因素,其个人能力的高低、素质的完善与否等都深刻影响着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作为高职院校来讲,必须对“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通过引入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来不断完善本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晶,张祥兰.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第7篇:研究院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诊科;OSCE;护理人员;技能考核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于1975年由Hand开发,是一种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考察医务人员临床实践技能的考核方法,其特点是客观、有序,被考核者通过多个站点、多种内容及多种形式的考试来检验自身能力,80年代以来,这种考核方式被各医学院及医院普遍采用并逐步应用到了护理界[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目标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护理人员27例,男性护理人员5例,平均年龄24.4岁。

1.2方法

1.2.1一般方法 将目标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人员采用OSCE模式进行考核,一组采用传统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掌握程度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2.2考核标准 ①制定OSCE考核的评分标准,进行站点及具体考核目标的设置,每个考核目标设置具体的评分标准,由考核者评分,最后的总分为被考核者的临床综合能力掌握程度。②传统组考核方式为以理论及操作为主。

1.2.3患者满意度调查 随机抽取急诊科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每个考核方式的护理组别各抽取100例,对比满意度调查的结果。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使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信度与效度较好,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由专业技能评价及服务态度评价两方面组成,见表1。

1.2.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两组护理人员间的对比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采用?字2进行比较。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考核比较 表2显示,采用OSCE模式进行考核组别的护理人员考核平均分数高于实施传统方式考核的组别,平均分数分别为96.3和85.9,?字2=9.051,P

2.2两组护理人员患者满意度评分 数据显示,使用OSCE模式考核的组别的护理人员满意度高于传统组考核的护理人员,通过OSCE模式考核的护理人员临床反应能力及操作能力均高于传统组护理人员,采用OSCE组考核的护理人员患者满意度高,表3显示,P均

2.3 OSCE各站考核成绩分析情况 表4显示对OSCE各站点成绩分析的情况,C站难度指数及区分度较高,A站较为容易,平均分数也较高。

3讨论

3.1效果评价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OSCE模式进行考核组别的护理人员考核平均分数高于实施传统方式考核的组别,平均分数分别为96.3和85.9,P

OSCE模式注重考核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如临床急诊案例的反应速度和正确判断及决策的能力。站点式的设置,使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的素质,才能应对考核,在这样的过程中,个体的护理人员不但要提高自身的独立判断和决策的能力,还要具备全队共同协作快速反应的综合能力,这样的设置都对促进急诊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巨大的帮助。此外,这种方式还能使护理人员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研究中使用的OSCE模式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侧重综合实力的培养[3,4]。

3.2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此外,一些护理人员认为此种考核方式难度过大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如何把这些问题解决,既做到科学合理的进行考核,还能使被考核者适应,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实验和研究,不断完善OSCE考核模式[5]。

急诊科是医院重症患者最集中、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科护理人员与一般科室的护理人员相比较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要求急诊科护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综合实践技能。OSCE模式是一种综合的考核模式,正适用于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考核。OSCE模式以临床实践为导向进行护理技能的评价,不仅可以全面评价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临床综合能力,还能激发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明艳,高永忠.基于OSCE模式的护生急救技能考核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7(36):162-163.

[2]黄桦,王斌全,商临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1):32-33.

[3]熊辉,黄政德,李江山,等.OSCE在中医学专业毕业考核的应用与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4):62-64.

第8篇:研究院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前导式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创新型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150-02

一、前言

《数据库系统原理》是本科计算机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或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既可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数据库管理能力以及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教学模式相比,研究型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本文提出的新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原有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多年的《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从案例教学、头脑风暴法、知识点整合、教师引导创新型学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数据库教学现状与不足

笔者总结几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得出几点传统教学的不足。

1.课程理论教学方面,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项目实战背景,在学习理论时普遍感觉概念抽象、难于理解。例如学生无法真正体会E-R图的作用,不知道如何建立若干关系,为什么这样建立关系。在后半程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仅仅掌握几个孤立的知识点,例如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建立审计机制,如何使用并行控制机制等,不会设计和评价具体的数据库系统,无法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另外理论学习的过程枯燥乏味,加之学生无法体会理论的用处,从而使得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2.课程实验教学方面,目前关于数据库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学生把课本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输入验证,因此实验失去了本来的作用,而实验内容也因为缺乏创新,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失去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辅助作用。

3.课程设计环节的用意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将《数据库系统原理》的前序课程《数据结构》和后续课程《软件工程》融汇贯通,使学生了解学习数据库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环节基本无法执行,数据结构中的上机编程使用的是C或者C++,而软件工程所做的项目大多是B/S模式,需要使用的语言是ASP或JSP,数据库中的SQL语言需要嵌入ASP或JSP,但不同的宿主语言嵌入SQL的格式不尽相同。因此,学生在学习《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时普遍感觉实际用处不大,缺乏学习兴趣。

三、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

对于大学教育而言,积极研究开发研究型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鼓励运用研究型学习的方法,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可行途径之一。

1.前导式案例教学。传统的案例式教学一般是在描述了原理之后,给出有关的典型事例,从而一目了然地帮助学习者建立相关的图式,案例教学法已成为一种较为成功的教学方法。研究型教学模式提倡在学习理论之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只有真正经过研究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掌握好、记得牢。本文提出的前导式案例教学在不学习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将往届学生的成功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接触实实在在的东西,建立数据库的第一印象,让学生观察案例中包括几个表,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建这几个表,建表的依据何在,表中的字段如何安排,如何控制表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当然往届学生的案例可能会有一些缺陷,但是较之设计完整、功能完善的大型系统,这些小系统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演示案例,简单介绍数据结构中的某些算法,例如排序算法、查找算法在案例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数据结构》是《数据库系统原理》的先序课程以及它在整个案例中的作用。然后分模块介绍该案例,并且简单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软件工程》为什么是《数据库系统原理》的后续课程。通过第一次课中的案例引出为什么要学习数据库,学习了数据库能干什么事情,并且把案例中的知识重点分散到各个章节,让学生了解数据库各章节的连贯性,能够全局把握本书的内容,做到有目的地、主动地学习。

2.头脑风暴法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后习题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并且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应用多种方法解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历年学生的习题答案和应届学生的答案作对比,看他们掌握到何种层次。最后由教师将所有的答案整理分类,分为正确和错误两大类,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正确作答,另外从理论上分析错误类的问题所在,提示学生以后避免发生类似的错误,然后在上机时为学生演示习题结果,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第三章课后习题四“求没有使用天津供应商生产的红色零件的工程号JNO”为例,正确做法包括用NOT IN引出的嵌套查询、连接查询、两个集合的差操作和EXISTS与IN引出的嵌套查询等几种操作,错误的做法包括“=”的错误使用、JNO选择范围错误、表连接错误和ANY的错误使用等一些错误。头脑风暴法的应用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了解到习题的解答不仅有一种方案,可以使学生充分掌握各种SQL语句。

3.课程内和课程间知识点整合。研究型教学模式不仅仅单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还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学能力,注意大学期间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数据库的知识点太零散、抽象,不容易掌握,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在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在学生还没有关系的概念及内容的时候,就显得抽象、空洞。又如关系代数和SQL语句都是对关系运算的描述语言,在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如何进行两者之间的转换。通过这样的两个问题来思考两者之间的联系。又如在数据库设计的逻辑结构设计阶段,要使用前面章节的关系理论的知识,来对初步的关系模式进行范式识别、规范化处理,针对设计过程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处理,在强化关系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它的实际应用。

本文提出的知识点整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知识点,加强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另一方面还指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和《操作系统》等多门课程知识点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将其先序和后继课程的知识点贯穿其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不仅这门课程内部有连贯性,整个大学四年的课程都具有连贯性。例如,在课程之间离散数学中的存在量词、全称量词、蕴含都在数据库的元组关系演算中有所体现,而在数据库内部,存在量词、全称量词、蕴含又是SQL语句中EXISTS谓词子查询的基础。教师应该在充分熟悉《数据库系统原理》这门课的同时,也应了解《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和《操作系统》等多门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才能做到课程内部和课程之间内容的真正整合。

4.教师引导的创新型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首要在课程实验中逐步培养,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极为重要。课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跨越,涉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和SQL SERVER 2000的融合问题。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如怎样在VB的环境里访问SQL SERVER的数据库,如何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查询操作,这是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最基本的问题。对于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有困难的同学,还要结合实验项目,讲解具体的ADO的连接方式、信息的插入、删除、修改以及查询功能的具体实现语句,并按照编程过程一步步演示,这样让学生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实现有直观的实际的理解,逐步为后期课程设计打下动手的基础。

四、结束语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也是为了紧跟数据库的前沿技术,积极跟踪当前数据库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趋势来培养管理类人才。本文分析了数据库教学的现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课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等方面的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然后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笔者将这些新的措施应用于实际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措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胡彩平.“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探讨[J].时代教育,2009,(5):90-92.

[3]徐一平,李艳丽,董亚凡.案例式教学法在VFP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探索[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23):81-83.

第9篇:研究院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2-5913(2007)10-0065-03

1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评估内容[1]。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规范管理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教师的问题以及毕业设计选题质量的问题,等等[2]。选题质量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源头,应从源头上把住质量关。教育部于2004年4月发文通知,要求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制定明确的规范与标准,要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

但是独立学院的应用型本科普遍存在着专业教师人手不够,科研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科研课题来源不足等因素,影响了毕业设计选题质量。如:有的专业毕业设计选题陈旧单一,个别题目甚至几届学生不变;有的专业一题多人,造成毕业论文雷同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量不足;有的专业部分毕业设计题目脱离生产实践等等。

基于上述现状,本文提出了“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独立学院的“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步骤

2.1确定试点学科和试点课题

我们把工程与计算机作为学科交叉的切入点,在计算机、纺织工程、服装设计等专业毕业班进行试点,并制定了毕业设计选题的质量标准。选题质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科学性。选题符合教育规律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

(2) 实践性。选题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与科研、生产的结合,具有研究价值、现实意义和开拓性;

(3) 综合性。选题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创新性。选题是科技领域、生产领域和社会领域刚刚出现的新课题和急需解决的新问题,有一定的广度和难度,涉及比较先进的技术,综合性很强,进入了崭新的交叉学科领域;

(5) 针对性。选题具有适宜的工作量和难度,可操作性强,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

SS根据质量标准,我们确定了“羊毛衫CAD系统”,“羊毛衫企业生产管理系统”,“CASIOfx_4800P计算器测量计算软件包的设计”等若干个选题作为此次试点课题。这些选题都来自于企业的技改项目,也是指导教师在研的课题,学科交叉特点明显,能形成阶段性成果,有利于转变为生产力,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的结合。

2.2人员组织

各试点专业公布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试点题目(见表1)以及每个选题的毕业设计任务书,使学生明确“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具体的任务;学生自主申报、选择题目和指导教师,导师在申报的学生中择优选用。

试点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位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积极作用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3]。

3新模式的特色

“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的特色是:

(1) 能拓宽毕业设计选题渠道,可在设计课题来源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毕业实习基地。

通过这次试点,我院已与湘潭三利羊毛衫厂、常熟羊毛衫厂、湘潭市勘察设计院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毕业生也深受欢迎。

(2) 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就业实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对参加这次毕业设计试点的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他们的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100%。

(3) 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来自相应的多个学科专业。学生通过多学科间的相互结合与渗透,拓宽了知识面,从而获得多学科专业知识,达到优势互补,使毕业设计(论文)更有利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综合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更好地体现了科研团队精神。

(4) 另一方面新的模式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师生双方都是挑战。因此,既丰富了毕业设计(论文)内涵,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 这种新模式易于形成阶段性成果,有利于转变为生产力。参加试点的指导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创新性成果,经进一步总结、提高和完善,已取得下述阶段性成果,如表2所示。

4结论与展望

“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已取得前期成果。它能拓宽毕业设计选题渠道,建立相对稳定的毕业实习教学基地。来自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实际课题,使学生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就业实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能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造就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全面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符合高等教育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下一步的研究思路是:

(1) 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增大试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新型题目,满足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

(2) 研究出新模式的系统、科学、规范的运作方法和管理机制,全面推广实施。

(3) 将“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国家高教司编. 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徐颖强,祁随元. 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的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69-72.

[3] 冯志刚,陈明明. “多学科交叉综合”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2003,(4):95-97.

收稿时间:200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