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范文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中学德育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

第1篇: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范文

一、当前乡镇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领导不够重视。首先是德育工作机构不健全或者形同虚设。据了解有些中学根本没有德育工作机构,有些学校虽有但只是摆设而已,甚至连起码的德育工作计划都没有,更谈不上开展有关“德育”的工作了。其次是领导只讲不抓或走走过场罢了,有些学校领导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形式上。

2、教师只重教书,不重育人。第一,部分教师政治思想觉悟不高或不关心政治。正因为部分教师不关心政治、少问及政治,因此他们只埋头传授知识,什么德育、政治,那是学校领导的事情,作为教师,“授业、解惑”才是天职。第二,片面追求学习分数、注重教学质量。他们认为只要自己所教的班级总分高、教学质量好,什么也就好了,一俊遮百丑嘛!正因为只注重教学质量,搞题海战术,哪有什么时间顾及德育工作?虽然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学校领导衡量教师的工作成绩还是依据教学质量的好差,如果哪个教师差了就要“戴着笠帽等雨淋了”,因此教师只有注重教书、狠抓教学质量,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

二、对策

1、要端正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对德育的认识能够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想得深些,德育工作才能做好。

(1)要深刻认识把德育摆在首位的必要性、时代性。要清醒地认识到德育首位是适应时展的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负面的、丑陋的、腐朽的东西入侵,青少年一代深受其害。另外西方国家经常无端指责中国人权,利用台湾、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挑战中国核心利益,如最近美国会通过“售台”武器法案、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达赖”等。因此非常必要、及时地从时代的发展需要、从国家利益高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确保德育首位,确保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2)要明确德育首位的基本标准。衡量德育首位的基本标准可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方面,德育在学校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明确坚定,学校一切工作都自觉地贯穿渗透德育;第二方面,德育在教育中起到主导作用,首先是德育在教学中发挥了影响作用和保证作用;第三方面,各学校分层次达到了德育大纲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就算实现了德育目标。

(3)要深刻认识德育的特点、难度。在当前搞好德育确实不容易,这需要充分认识。德育有难点,一是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现实的实践性;二是它具有克己性。德育的社会性比智育、体育大得多,学生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来自方方面面,思想表现也是方方面面,可控程度较低,这就加大了德育的难度。德育既要抓“外用”又要抓“内化”。“外用”就是学了就用、讲了就做,这不容易;“内化”就是将正确的思想道德观点要求变成学生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方法,那更不容易,没有时间和关键时刻的考验,难以测量。克己性是德育的特点,德育不是教人利己而是克己,克己奉公一直是我国提倡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德育更讲求克己,因此要知难而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集中力量,加大德育工作力度,保证德育为首。

2、坚持德育为首

(1)建立完善的德育机构,提高德育的科学性。第一,强化德育管理。强化德育管理的关键是要建立以校长为首的德育机构,把德育的四条线(德育处——班主任;教导处——教研组——科任教师;团委——各班团支部;政治思想品德课——时事课——班会课)统一起来,拧成一股绳,把德育的阵地(讲台、图书阅览室、广播室、墙报等)管起来,形成合力,这样才能把德育管好。第二,优化德育方法。可以抓两层,第一层是普遍掌握各种德育方法,如灌输教育法、养成教育法,提高操作水平;第二层是在掌握各种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探究各种方法的技能技巧,使德育方法多样化、艺术化。第三,加强德育研究,掌握各种德育规律并结合各自的实际加以运用。

(2)落实四育人方针,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落到实处。

(3)学校领导必须重视。要做好德育工作,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做到:第一,校长要坐镇德育工作,亲自订计划、抓制度、抓落实,组织队伍,培养骨干,及时考评,落实目标责任制。第二,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学校领导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教育,定期召开学校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座谈会,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为制定学校德育目标和措施寻找依据、奠定基础。第三,领导要严于律己,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把实干精神作为座右铭,用自己人格的力量来增强德育的力量。

第2篇: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范文

农村中学的班主任要不畏工作条件的艰辛,勤于思考,努力探索,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而又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让农村学生健康成长,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一、问题研究

1.农村中学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偏差

农村中学由于所处的环境很特殊,生源来自于各农村的小学,基础教育水平落后,学生思想道德易受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思想道德的认知程度也不一致,以致升入中学后,把很多原来的不良行为与习惯带到中学来,其表现在:基础差;不认真读书,甚至有部分学生无心向学;经常迟到旷课,来回学校都不带课本;上课睡觉,或者大声说话,影响老师讲课;不交作业,性情懒惰;翻越学校围墙,到外面网吧上网;不接受教育,顶撞老师;穿着奇装异服,头发古怪;易冲动,爱结伙打架;不文明,随便说粗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的这些不良的思想道德,虽然很大程度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但跟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长期缺位不无关系。

2.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与社会影响相冲突

学校是先进文化和思想道德传播的阵地,既教给学生文化知识,又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但由于来自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学生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这些不良因素包括: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与学校的教育理念不一致;社会流行的非主流文化易影响学生,严重腐蚀着学生纯洁的心灵;社会不良的道德观与不文明的行为习惯易使学生产生模仿,致使他们道德情感淡漠,行为滑坡,是非、荣辱、美丑观念混杂;学校周围的游戏室与黑网吧引诱学生,使他们无心向学。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农村中学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偏差。这些问题,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压力,班主任应该认识到农村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现状,根据具体的情况,从实际出发,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做好。

3.德育工作遭遇“应试教育”的瓶颈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估往往重点放在中考或期末考试的出入口成绩管理之中,致使校长们、老师们一致雷同地认为分数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升学率,学校就没有生命。没有分数,学校的评估就受到影响。这导致老师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只看重学生的分数,不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严重地削弱了德育工作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在农村中学中尤为严重,因为在农村中学的教育中,改变孩子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是长期的、艰辛的,甚至付出了也未必有回报的,所以学校往往把重点放在通过提高升学率来改善学校的评估过关了。其实教育教学是互相促进的,先教人,再教书,这样才是正道理。

4.农村中学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社会在不断进步,对班主任的要求也会进一步的提高,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班主任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其次要有良好的工作方式方法,并且能用自己的以身作则的态度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但是,在农村中学里面,或者由于学校管理不完善,有些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其表现在:拜金主义严重,工作向钱看;工作缺乏热情和责任心,对学生不闻不问,或听之任之;以个人利益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只强调师道之尊严,不顾学生之感受;教育学生缺乏耐心,方法简单粗暴;班主任工作不细致,班级卫生状况和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对学生不交作业也不闻不问;学生有错误马上通知家长。近年来,有老师因为害怕自己的工作方法违反了教育法规,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不敢指正,保持沉默,上课时候学生睡觉吵闹,在教室走来走去的现象也听之任之。由此看来,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这也是农村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老师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带路人,尤其是伴随学生成长的班主任,应该树立起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思想,不要抱怨学生难教,认真踏实的工作,始终会有成绩的。

二、方法探索

针对农村中学学生基础较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艰苦的现状,学校应当根据现有的条件,从实际出发,依照德育工作原则,努力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

1.给学生定适当的目标

农村中学的班主任要根据学生来自农村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定下合适的教育目标。由于学生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同一个班的学生差别是很大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而有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不好。根据这些情况,班主任给学生定的目标不能太高,目标太高,学生也难于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到,他们往往会丧失了实际的信心。对成绩好的、表现好的可以定长期的目标;但对学习不好、表现差的,却要定短期目标,不能要求他们马上就要做好,只要在某一时间内能改正就要给予肯定。并且,学困生也不是一次就能够教育好的,一个目标完成了,就定下一个目标。中间还要预料到有反复的现象,这个时候,班主任教育学生要从头再来,切忌简单粗暴,甚至放弃。

2.必须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来自农村的孩子,有的七年级就开始住校,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爱和关心,在学习上、生活上更需要班主任的教育和指导,使他们尽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这个时候需要班主任公平地对每一个学生付出你的关爱,无论是成绩好的或者成绩不好的,表现好的或者表现不好的,在感情上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听话了就当成宝贝,不听话的就不理或者用不良的态度对待。讲课的时候,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不能只问成绩好的,也要让基础差的学生有思考的机会;找学生谈话,好的要表扬,差的也要鼓励;安排座位要公正公开,不能成绩好的,有关系的推在中间,其他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就往四个角落或后排堆。并且,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体育成绩好的让他们在校运会上为班级争光,爱好文艺的学生让她们在文艺汇演上为集体增添光彩。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一定会用自己公平公正的态度去教育和感化学生的,你的学生无论是聪明的,抑或愚笨的,他们都会被你身上爱的阳光所均匀的照耀。

3.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重细节

班主任工作是烦琐的,除了自己勤奋之外,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在班级管理、传授知识必须注意细节教育。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往往会影响学生,班主任的思想动向、说话技巧方面也会影响学生,所以班主任必须在细节上下功夫,由自己做起,然后要求学生。往往会在不经意之间影响和教育了学生,来自农村中学的孩子虽然基础较差,但人较单纯,对老师是信任的,尤其是住宿生,倘若班主任能在日常生活上下功夫,关心学生的起居饮食,对他们嘘寒问暖的,学生是不难教育的。

班主任要宽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有错误,必须认真教育,但要原谅他。不能用大声吼的方式教育学生,不能在公开的场合指责或批评学生,不要在批评学生的时候翻老账,不要用过激的言行夸大学生的缺点或错误,不要动不动就向家长投诉或通知家长来学校,不要用冷漠的表情或语言对待学生,千万不能用成绩的优劣来看待评判学生,要从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只要有进步,就不要忘记表扬和肯定一下。

4.对付学困生要“软硬兼施”

来自农村的孩子,由于其素质不齐,良莠兼有。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育学生,手法不能一致,一把锁开一把钥匙,做到细致而不繁杂。所谓软,是指在教育学生或者给学生讲道理的时候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像春风化雨般教育学生、感化学生。有些学生,虽然行为不好,但思想还是一张白纸,他们的性格、世界观和个人理念还未完全定型。他们需要班主任老师对他们循循善诱,给他们谈前途、讲理想、教做人。当他们有错误的时候,老师要善意的指出,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错误的性质、改正错误的方法等。同时,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和语言艺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一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来给学生做示范作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受到的尊重,从而达到“心服口服”的效果。内宿生生活上有困难,班主任要从钱粮上先给他们方便,有病了要带他们去医院看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地对学生的关心和爱。但是,教育学生,也不是说“软”就能解决问题的,该原则的一定要坚持原则,该严格的一定要严格要求。对于无心向学,不交作业,迟到旷课,扰乱课堂,结伙打架,吸,逛网吧,捉弄女同学,校外飞车等等行为,班主任一定不能姑息。班主任在不违反教育原则的前提下不妨来点“硬”。对一而再,再而三都无法改掉毛病的学生,班主任要想办法同家长联系,寻求跟家长一同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第3篇: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B-0009-02

德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其作用和功效非常大,小到一个人的成长,大到一所学校的兴旺、一个企业的成功、一个国家的昌盛,无不体现着德育的重要影响。德育是学校各育之首,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当前,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感叹:“现在的学生太顽皮了,德育工作真难做”,“现在的学生道德品质太差了,德育工作似乎不起作用”……如何使思想教育入情、入礼、入心,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中小学生的心坎上,这是当前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难度更大,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和探索。本文总结了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从德育工作的观念、方法、策略等方面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五大问题

1.社会不良影响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受到冲击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农村的经济文化生活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但农村文化市场不规范,文化垃圾泛滥,黄、赌、毒现象由城市渗入农村,给农村的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由于受周边环境(网吧、游戏机室)的影响和黄色音像制品的毒害,部分学生道德品质变得极差,具体表现为唯我独尊、缺乏责任感、感情冷漠等,从而使农村学生德育工作更加举步维艰,任重而道远。

2.家庭教育弱化使学校德育工作势单力薄

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大多数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他们有的“抛妻弃子”独自到外地闯荡,有的甚至夫妻“比翼双飞”,双双外出务工,家中只剩下年迈的双亲和年幼的儿女,留守儿童群体由此产生。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不足,使得部分留守学生自由散漫,在校不守纪律,更有甚者养成江湖习气,拉帮结派,聚众打架斗殴,有的达到了善恶是非不分的地步。家庭教育的弱化无疑给农村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学校德育工作因缺乏家庭的配合而显得势单力薄。

3.新“读书无用论”盛行使学校德育工作不能深入开展

部分学生和家长还没有更新职业观念,“等、要、靠”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只有上了大学,国家分配了工作才算有出息。对于当前国家对大中专生不包分配工作的政策,农村家长一下子不适应,大多数农村家长认为花大把钱供子女读书,子女还不能“跳龙(农)门”,实在不合算,新的“读书无用论”因此在部分农村学生心中形成。他们厌学情绪高,对学习马马虎虎,成绩好坏也无所谓,认为对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对集体和他人都没有必要关心。有的学生干脆辍学回家,务农、经商或打工。

4.享乐主义泛滥使学校德育工作显得苍白无力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民手头的钱多了,便讲阔气、讲排场,超前消费的歪风因此滋长,加上学校对学生艰苦奋斗的宣传教育不够,学生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的现象逐渐增多。如某些学生感到学校食堂的饭菜低档,不合胃口,要到校外吃;有人过生日时,学生之间互相赠送生日礼物,大办生日宴席;有的女生戴耳环、涂口红、穿高跟鞋;有的男生蓄长发、配手机,衣着过分追求时髦。享乐主义的泛滥,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收效甚微,显得苍白无力。

5.学校本身德育工作力度不够

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条件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许多方面仍严重滞后,短时间内难以快速提高。农村中小学受师资所限,很多学校没有成立专门的德育部门,教师在德育工作及技巧方面明显落后。另一方面,现有的教育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的好坏,主要还是通过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等指标来衡量。这就使得学校虽提倡素质教育,但仍抓住应试教育不放,学校的德育工作力度明显不足。德育工作未被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显得非常脆弱。

以上五个方面问题的存在,虽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但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疲软的反映。教育工作者应认真加以剖析,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

1.转变育人观念,构建立体德育模式

孟子有言:“人之初,性本善。”学生的恶习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社会的影响逐渐形成的,因此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觉得学生难教,或认为学生的本质太差,教不了,其实是教育方式方法不当。没有充分认识学生个体的需要,没有因材施教,而是搞一刀切,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和管理所有学生,势必难以达到教育效果。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生在成长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转变育人观念,努力构建立体的德育模式。(1)加强家校联系,对于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学生,学校和家长应互留电话号码,经常联系与沟通。(2)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种教育力量的通力合作。(3)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道德感化,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此外,有的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违犯纪律,学校和教师不能采用过激的、不负责的方式将其推向家长和社会。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理应尽教育转化之责,应认识到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过程,是一个渐进养成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不能学生一有问题就立即向其家长告状,对学生作出纪律处分,甚至停学处理,这样会使学生思想进一步恶化,将其推向另一个极端。现代教育是爱的教育,对于犯错的学生,学校和教师要多用爱心感化,以育人为目的而不是以整人为目的。

2.树立榜样,营造育人环境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欲要正人,必先正己”。学校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让教师以身作则,以优良的品德陶冶、感化学生。首先要抓主要力量――班主任。定期召开班主任德育工作学习班,每周举行一次班主任例会,交流研讨育人的方法和经验,提高班主任的育人素质和育人技巧。其次,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弟子规》《论语》《中华文化精要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等书籍,经常请社会上的知名人士、德育专家、道德模范、公安民警、村委干部作报告,进行法律知识教育、理想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人生哲理教育等,对教师进行适当的再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

3.全员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校能否做好德育工作,关键在于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部署是否恰当。建立起以学校党支部、共青团委、少年先锋队组织为核心的德育工作管理网络,既要组建由政工干部、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组成的德育队伍,又要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委、少年先锋队和学生会组织的作用,发挥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干部、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学生既是德育工作的对象,又是德育工作的主体,德育工作的过程离不开学生组织和舆论的支持,教师的力量有限,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使德育自然而然成为学生的意识,使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

4.与时俱进,正确引导

德育工作不只是抑制学生,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正确引导。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青少年思想非常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且乐于探索和冒险,自我意识很强。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学校和教师在思想教育中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正视学生有可能接触到的社会方方面面,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辨别社会的真善美,向社会的积极面靠拢,自觉抵制社会道德的不良因素,自觉进行自我约束。

第4篇: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教育 农村小学 班风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小学是最基础的育人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怎样做人,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共同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班级是学校教育最具影响力的团体。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自然成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对于如何带好班级,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解:

一、率先垂范 ,做德育教育的引领者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更强。因此,班主任要率先垂范,做好学生的榜样。班主任能否利用好自身所处的有利地位,充分扮演好“班级灵魂”的角色,时时处处用自身的行为准则给每一位学生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就成为班级德育工作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农村小学的孩子相比城市孩子在家庭教育环境和自身学习环境都相对较差的实际背景下,这一因素尤为重要。为此,讲桌我亲自擦;教室的地面尘土多时我自己拖;碰到学生时面带微笑主动打招呼;学生有错时,态度和蔼,用亲切的语言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时时处处让学生感受到师德的存在。

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风是反映一个班级精神面貌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培养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良好班集体是我们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在班级中要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形成正确的舆论。规章制度和正确的舆论对学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班内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良好风气,针对“放学后,窗户无人关;学生的作业本摆放乱”等身边发生的这些小事开展一个主题班会,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践证明,有了良好的班风,对每个学生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在农村,家庭教育是个薄弱环节。为了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应该认真做好家与校的联系工作。

近年来,我校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定期做好家访工作,或以《告家长书》形式向广大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动态,指导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积极取得家长的配合,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本学年,我校还建议家长以书信形式,给学校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这次活动中,学校和全体教师都吸收了不少科学的、适用的德育工作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力量。

搞好家庭教育,重要的是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所以,要对学生家长进行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教育,使他们能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使其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充分发挥三者应有的职能,共同培育好下一代,也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所以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反馈信息,并利用《素质报告手册》和家长及时联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尊重、信任、理解学生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际都是以尊重、信任和理解为基础的。要带好一个班级,首先就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要理解学生,就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去理解学生的心灵。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

第5篇: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 后进生 教育转化

后进生顾名思义就是指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又称“双差生”、“偏差生”。凡是有教育形式存在的地方,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后进生,存在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问题。不同时期和地域的后进生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农村初中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城市学校,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本文结合农村初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进行探讨。

一、摸清底子,了解后进生的成因是转化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

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得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后进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坚持在了解中教育,在教育中了解。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首先从原班主任那里了解学生情况,特别是后进生的情况:双差生是哪些?家庭教育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单差生是哪些?家庭教育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在新学期开学前,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只有全面了解后进生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二、狠抓班主任和班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班主任和班级干部。在选用班主任时,一定要严格把关,要选责任心强、教育方法灵活多样的老师作班主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引路人,班主任的言行以及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甚至是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都会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所以我们总是能发现一个班主任带班级时间久了,班干部的行为方式、工作作风就会酷似班主任。这就要求班主任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把教育目的定位于铸造人的灵魂,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个体特点和领悟时代特征,形成自己的培养集体和个体的具有班级特色和个体特色的思想体系。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选好、用好班干,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力争形成一个凝聚力强、班风正的班集体,增强后进生的集体感和荣誉感,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狠抓后进生的学习常规教育

1. 任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彻底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要有优、中、差之分,更不能歧视学生,辱骂学生,体罚学生。对待后进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其转变。

2. 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由于后进生基础较差,能力较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先了解学生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对待后进生要低起点、小坡度、长积累、勤反馈,使他们学习起来不太吃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落实补差措施,发挥激励功能。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待后进生要制定出补差计划,要多补习,多训练,逐步扫清学习上的障碍。

4. 摸清实情,建立教育管理档案。后进生的形成有其共性,也有其差异性。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知己”就是要分析自己的班情和学情,分析作为教育方的学校、教师能采取哪些转化手段,能提供怎样的转化服务,在物质上、精神上提供怎样的激励,能采取哪些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方法等等。“知彼”就是要摸清后进生人数,掌握这些学生后进的原因,建立学校后进生数据库、档案库,记录好转化过程,适时调整转化措施。

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联动教育机制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1. 学校方面:要建立以班主任为工作主体,科任教师为补充的班级转化机制。首先,在教师考核中加大学生巩固率的考核,杜绝教师为追求升学率而赶撵后进生的现象;其次,加大对后进生转化效果的考核,在教师评优、评先、晋级、晋职上优先考虑对后进生转化有突出成绩的教师;第三,期末或学年度末,评选后进生转化先进班级、先进教师,学校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第四,在教师中广泛开展素质教育的宣传教育,要求每个教师正确面对后进生,认识其存在的必然性,孔子“弟子三千”,也只是“贤人七十二”。号召教师们关心后进生、帮助后进生,投入到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来,形成转化后进生的激励机制。

2. 家庭方面: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能够产生直接影响。家访是沟通学校与家长联系的主要方式。家访时要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多报喜,少报忧,特别是后进生进步时,更要及时家访,争取家长对学生的支持与信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要给后进生提出新的要求,促使他们不断前进。家访时要聆听家长的介绍,一起分析学生为何走到今天这种地步,共同探讨,并不时地询问,真正了解学生成为后进的原因,并适当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家长的横向联系,找到学生后进的症结,并和家长共同商讨转化办法,形成统一的意见,争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第6篇: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范文

【摘要】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调动起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更好的、更深入的实施新课程,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提高;语文教师;工作积极性

从新课程实施以来,犹如温暖的春风、甘甜的春雨给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生机,学生越来越活泼,在课堂上也越来越活跃。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同时也出现了实施新课程后的不良反应。有的教师说:“课改课改,改得现在的课都不知怎样上了。”有的教师说教学越来越没有以前的感觉了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为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利,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大幅度下降。在此情况下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更好的、更深的实施新课程,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产生的原因:

1.1 复杂的生情。农村学校学困生多,而且转化难度大。理解能力差、感到学习枯燥乏味并且没有兴趣,成绩好坏无所谓是学困生的共同特点,所以对学困生的转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的漫长的一个过程。

1.2 学校硬件设施落后,教学资源贫乏。农村中学普遍存在设施落后、信息相对闭塞的现象,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学需要许多的学习资源。学生的,教师的学习资料收集来源、空间都非常有限,难度相对来说更难。另外,由于信息闭塞,出去学习、观摩新课程教学经验是少数,很大部分老师见少识寡,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1.3 经常的有效的外出培训和学习缺乏。由于农村学校信息闭塞,使得许多语文教师不能完整地系统地理解、吸收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1.4 现成的、有效的指导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新课程课该如何上、怎样上才算一堂好的语文课?怎样做才是既实施了新课程,又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语文教师,使他们感到困惑。影响了教师工作的动力,削减了教师工作的热情。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多数语文教师采用了开放、自主的课堂教学,但多数教师觉得教学中放与收的尺度不好把握。如有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上,几乎整堂课的时间,都放在了朗读这个环节上,对知识目标的探究几乎无暇顾及,这算不算一堂好课?在评课时,以什么尺度去把握?

语文教师处在新课程实施的最前沿,是课程改革的排头兵。上述因素的存在,影响着制约着语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

2 如何调动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工作热情:

2.1 建立健全且实施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如果评价和考试制度仍停留在课改前的状态,就会使语文教师丧失激情,失去动力,甚至于会用老办法教新内容,如此一来,新课程在农村中学就是名存实亡。同时,家长及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认可程度与其教学成绩是息息相关的。农村家长普遍认为:“教学效果好的老师能力高,教学拉后腿的老师就狗屁不是了。”既影响了教师的声誉,又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同时还会影响到生源。因此,建立健全且实施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是提高语文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关键。

2.2 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探索并构建符合本校本班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这是所有语文教师最感困惑的一个问题。农村中学和城镇中学的生情不同,课堂教学模式就应该有所区别。一个优秀的教案,对于不同的学生,效果也会完全不一样的。那麽有没有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又有别于部分教师采用的华而不实的教学模式。我认为,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摸索出来的,受到个人教学理念、本身教学条件的制约,要靠语文教师自己去摸索、探究,积累吸收经验,最终形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有利于教学的信息,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才能焕发语文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和师生的生命活力。

2.3 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形成良好的班风。课堂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由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室中的环境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班风,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创设和营造,教师带动学生,学生带动教师,学生带动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热情,进一步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

第7篇: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范文

【关键词】德育工作;问题学生;心里帮扶

一、个案基本情况

学生张某,男,2001年1月出生,独生子,我校2013届学生,是典型的“问题生”。生长在偏僻的小山村,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对他比较溺爱,从小娇生惯养.而父亲对孩子期望值很高,对孩子上学后要求很高,发现孩子“过错”行为常用暴力手段,非打即骂,呵斥声充满家庭。进入中学后,开始寄宿生活,远离了父母的监护,性格行为孤僻。七年级后半学期将大便装入同学饭盒,偷拿宿舍学生财务,欺侮小同学,导致后来偷家里几千元钱在外挥霍,偷拿家里烟酒。老师批评教育后,上课睡觉吃东西,故意刁难老师,扰乱课堂秩序,后来将一位在课堂将其批评的老师的车胎全部放瘪,暴力倾向相当严重。

二、心理分析

张某的爸爸从小在学业上没有成功,吃尽了苦头,加之生活在偏僻的山村,一心希望儿子靠读书跳出山村,故“望子成龙”的期望值太高。据张某讲,他在小学低年级成绩很好,一次由于将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作业,被爸爸知道后在家里一顿暴打,成绩少有下滑就是非打即骂,他还告诉我,爸爸喝上酒后,看见他就骂“不成器的东西”“以后考试靠不好就砸断你的腿”等等。这些暴力倾向带给张某很大心理压力,使得他整天心惊肉跳。张某告诉我,为了不挨打,小学六年级开始,他就偷改家长通知书上的分数。此时的张某同学已经感受不到亲情,所以,进入青春期后对家长的反抗不断增强,采用偷钱、偷烟酒进行报复,越来越对压制行为极端反感,甚至自身也产生了暴力倾向,这就形成了欺侮同学、不服老师管教、酗酒、吸烟、不守纪律约束的心理基础。

家庭教育的失误。张某同学在学校的行为班主任告诉家长后,请家长来学校帮助共同教育,遭到家长拒绝,甚至在电话中说:“我也没办法,你们看着办。”但是在2014年6月的一天,张某同学惹恼了九年级的邴某,邴某将其揍了一顿后,张某的爸爸知道后假装酒醉来到学校闯入正在上课的教师要打邴某,被上课老师阻止未能得逞,干扰正常教学秩序。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

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对“问题学生”采取疏远、惩罚的态度,甚至出语讽刺挖苦。这些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行为,实际就是校园的“冷暴力”,它对学生心理造成的无形伤害后果远远大于体罚带来的肢体伤害。

三、心里帮扶与教育

第一次接触。为了不使张某同学有抵触情绪,我以给我帮做事的方式从教室叫到我办公室,让其给我提了一壶水。然后我说:“张某谢谢你!麻烦你了!”此时该生不知所措,摸着头说:“老师您把我弄尴尬了。”我说:“你帮我做事,当然要感谢你呀”。然后我乘势说:“你坐下来我们俩聊会。”他说:“我站着和你聊。”我强行让其坐在凳子上。我从家庭情况了解谈起,当谈及他是独生子时,我说“你父母很疼爱你吧?”张某低下头说:“老师,你们都想我娇生惯养,实际上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那你说说好吗?”我说。他红着眼圈将自己父亲施暴行为全盘托出,当时我一直处于倾听状态,感受着一个受伤孩子的倾诉。一个男孩子泪水不止呀,我抚摸着他的头说:“老师理解你了”。我就从欣赏的角度开始谈话。“我看过你七年级水平测试成绩相当不错,七年级期中测试在全级前30名,说明你很聪明。”为了了解对老师们的态度说:“你们班主任说,你在班级劳动中挺卖力的,是这样吗?”他疑惑的问:“班主任真这么说嘛?”我说:“是呀!”他欣慰的低下了头。我又说:“你们数学老师说你特聪明,就是上课不专心,就这样的学法,每次考试成绩还不错。”此时他又一次低下头说:“其实我很对不起老师们”。我说:“今天我们谈的很投机,请你相信我,我允许学生犯错误,但不允许学生犯同样的错误,你是一个能知错、明事理的孩子,抽时间把你感觉做错的事给我写下来交给我好吗?”他爽快的答应了。

心理分析,该生有很强的自尊心,特别喜欢被人欣赏,抵触压制与批评。因此,他以前的做法是性格被扭曲所致。

第二次接触,第三天他交给我一份题目为“我是一个坏孩子,无恶不作”的文章,文中写道:“在学校我抽烟喝酒,跟老师顶嘴,损坏老师车,跟同学打架等,我总以为是小事,微不足道,在老师们眼中这些事就是大事。所以老师批评我的时候,感觉给我找碴。”“我是一个爱喝酒的人,同学过生日,我都喝得烂醉如泥,但是老师每次还操心我,回想起来真害羞”。结尾这样写道:“这就是我眼中的我,你眼中的我呢?”第二天我就约谈了张某同学。这次他显得很轻松,我就开门见说:“我眼中的你是一个诚实、有思想、能辨别是非的孩子”。他盯着我问:“你对我的恶行不讨厌吗?”我说:“不是对你的恶行不讨厌,而是对你不讨厌”。我就对他的做法的错误危害给予了分析,以及老师们对待他的心情做了剖析,他很默许。然后我就和他协商,“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他的态度我沟通的同时,让他自己想办法也沟通行吗?”他说:“我写信夹在作业本里面行吗?”“当然可以,但要像和我们俩这样坦诚好吗?”他当即答应。

四、跟踪帮扶

(1)做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工作。首先我让老师们看了张某同学写的自我剖析材料,使每位老师摘下“有色眼镜”调整对该生的期望值,用欣赏的眼光和该生交流沟通。尽管老师们用怀疑的态度,但我立顶该生的行为习惯能改变,希望老师们配合。还安排数学老师作为该生的“德育导师”。

(2)做家长的工作。通过与家长沟通,孩子父亲恨铁不成钢。性格铁别暴躁。心理学认为急躁是人类在很想实现某个价值目标,但还没有准备好时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我告诉家长:“你现在想要做好家长,一定要除去急躁与暴躁这块‘心魔’,因为孩子在5-8岁年龄段最大的特点是‘顶嘴’,遇到这种情况你做出的决策是‘武力’,造成孩子目前的扭曲性格。”我鼓励家长控制情绪修复与孩子的关系。

五、目前现状

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张某同学到八年级后半学期情绪很平稳,已经和各位老师交往融洽。按时上课,宿舍内同学之间关系默契许多。在学校《德育导师制》导师的引导下,参加了学校篮球队。虽然有了很大的转变,但吸烟习惯自己坦白需要慢慢克制,暂时无法改掉。我想在九年级将会有更大的改变。

六、反思

做为家长,我们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家长制作风和“师道尊严”作风。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他们由于个性发展尚不稳定,受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心理因素的制约较严重,心里比较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低,一旦自尊、情感、自我实现等心理因素得不到满足,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作为教师,要善于寻找和发现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就很小,要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用行动扶植他们。当老师发现某些特长,要正确引导,精心培育,使之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巨大的潜在能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我们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能总是把眼睛盯在他们的问题上,既是批评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允许学生申辩,不随意夸大事实,这部分学生的过错一般来说是无预谋,无预见的情形下发生的,分析时要实事求是,不要上纲上线,不要妄加推测,把可能性说成现性。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委屈,报怨情绪,不能心悦诚服。不要挖苦讽刺,乱扣帽子,造成对立;不要全盘否定,不要随便请家长及警告驱逐。

所以,我们做家长、做老师的要求也要有限,慢慢来,可以适当的降低目标、降低难度,一点一点让学生接受,使学生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鼓励乃至表扬,然后逐渐提高要求。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有效教育。

第8篇: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范文

探讨工作满意度在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工作满意度问卷和自编教师职业角色意识问卷对265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职业角色意识对职业倦怠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职业角色意识、工作满意度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农村中学教师 职业角色意识 职业倦怠 工作满意度

分类号B849

1 引言

教师的职业角色意识,是指教师对其角色的身份地位、行为规范及其角色扮演的觉察、认识、理解与体验,它包括教师对其角色地位的认识与理解、角色规范的把握及角色扮演的体验三部分,而且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作为支配教师职业角色行为的内在动因——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它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内部源头。因此,具有明确而清晰的职业角色意识的教师,他会倾向于理性化与有序化的教育行为,反之,具有模糊不清职业的角色意识的教师,其教育行为的随意性、情绪性就会增强。较多研究发现:职业角色意识与个体情绪感受、心理健康存在紧密联系。有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所体验到的角色冲突强度越大,则教师产生的工作心理压力也越大,即教师个体所感受到的角色冲突程度与工作压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同时,Gmelch和Torelli的研究也证明,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会引起教师的职业倦怠,角色冲突与职业倦怠有显著正相关,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对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因为,长期相互冲突的角色要求或规范让教师无所适从,身心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进而使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以一种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工作中的人和事,工作效率差,自我效能感降低,并表现出消极工作态度与情。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疲惫状态,主要表现在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方面。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表明,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很多,其中工作满意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发现:职业倦怠及其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康勇军、屈正良与吴娴、迟景明的研究结果也显示,教师工作满意度总分和教师工作倦怠总分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即两变量之间负相关。也就是说,随着教师工作满意度提高,教师的倦怠程度有下降的趋势;反之,若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其职业倦怠的倾向就上升。

农村中学教师是我国教师群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角色意识可能与职业倦怠有直接关系,那么是否又会通过其他途径对职业倦怠产生作用?即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是否在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倾向之间起到某种中介作用呢?因此,本研究要了解四川农村中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中介作用,试图从结构层面揭示三者的内部关系,从职业角色意识明确到工作满意的角度为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 方法

2.1 被试

在内江某县随机选择乡村中学教师85人,以及参加四川省“农村初中骨干省级培训”和四川“灾区农村初中骨干国家培训”的教师180人。发放问卷265份,收回有效265份。其中初中教师177人,高中教师88人;男教师119人,女教师146人;骨干教师180,非骨干教师85人。

2.2 研究工具

教师职业角色意识问卷,采用自编的中学教师职业角色意识问卷。该问卷包3个方面6个维度23个题项。3个方面为:教师对角色地位(社会、经济地位)、知识传授者与执行者、研究者与课程开发者、合作者与促进者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对角色规范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角色扮演的认识与体验;6个维度为:地位(社会、经济)角色意识,知识传授者与执行者角色意识,研究者与课程开发者角色意识,合作者与促进者角色意识,职业角色规范意识,职业角色体验意识。量表各因子的Cronbach a系数在0.54—0.89之间,分半信度在0.56—0.84之间;总问卷的Cronbach a系数为0.90,分半信度系数为0.85。这说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量表采用5级计分,每个测验项目最低分数为1分,最高分数为5分,分数愈高,表明职业角色意识认可程度愈高。

3.2 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探讨

为验证工作满意度是否在职业角色意识和职业倦怠之间起着中介作用,研究采用温忠麟等人提出的多重回归检验中介效应的程序。多重回归检验步骤为:第一步是自变量职业角色意识对职业倦怠影响的回归(即c),当c显著时才能继续进行中介效应的分析,第二步是自变量职业角色意识对中介变量工作满意度的回归(即a),第三步是自变量职业角色意识与中介变量工作满意度对职业倦怠影响的回归(即c’和b)。

教师工作满意感量表,采用我国台湾学者舒绪伟编制的教师工作满意量表,该量表由教学工作、工作环境、发展升迁、福利报酬和领导管理5个维度共30个题目组成,量表采用5点记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其对工作越满意,其中有部分反向记分题。本研究中总问卷的Cronbach a系数为0.82。

职业倦怠量表,采用马氏工作倦怠量表,共包含22个题项,分为3个维度。其中,情绪耗竭包括9个题项,低成就感包括8个题项,去人性化包括5个题项。量表采用7点计分,得分越高说明倦怠程度越高。在本研究中职业倦怠3个分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在0.79—0.90之间,总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88,均达到可接受程度。

2.3 统计处理

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调查人员由培训过的校长或培训班班主任承担,现场发卷,教师做完后现场收卷。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的相关

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角色意识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而职业角色意识、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而且两两之间的相关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工作满意度分别在职业角色意识和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职业角色意识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职业倦怠及其各因子,同时也可以通过工作满意度间接作用于职业倦怠及其各因子,工作满意度在角色意识与总体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的中介作用比例分别是18.8%,45.7%,13.1%,6.4%。可见工作满意度对总体职业倦怠和情绪衰竭之间的作用最大。直观地展示了职业角色意识、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及其各因子之间的关系。

4 讨论

4.1 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的相关分析表明,职业角色意识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两者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职业角色意识、工作满意度对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第一,说明教师的职业角色意识程度越高,其工作满意度越强。因为,教师职业角色意识是影响教师获得内在职业满足感的重要变量。具有职业角色意识清晰的教师,他们能觉察、认识和理解自身所承担的权利与职责,预测与了解自身行为的规范及行为要达到怎样的结果。所以,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易产生一种有序感、安全感与满足感。第二,表明随着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和工作满意度的提高,教师职业倦怠有下降的趋势。这与国外有关教师职业角色意识不明、角色冲突与职业倦怠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消极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而积极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同时教师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的负相关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致。因为,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会影响教师个人的情绪、认知评价,对工作满意的教师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热情,对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产生认同,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4.2 工作满意度在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的回归及soble结果显示,职业角色意识对职业倦怠及其各个因素的直接负向作用和间接负向作用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工作满意在职业角色意识与情绪衰竭中的中介作用达到45.7%,中介效应最大。这说明,一方面,职业角色意识可以直接影响到职业倦怠,因为职业角色意识作为教育者教育行为的内部动机,势必影响其对教育的热情、教育过程中的付出和教育的最终结果,能对自己在工作中所具有身份角色地位、行为的规范与要求和相应权利有恰当认识,而且能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对自己工作有积极、肯定的评价,进而产生教学工作的满足和积极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所以良好的职业角色意识就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育中的问题并有效的解决问题,因此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就较小,否则,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就较大;另一方,职业角色意识也可以通过工作满意度对职业倦怠产生间接的影响,即职业角色意识越清晰的教育者,更容易在教学中产生较高的工作满意感,从而降低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此外,工作满意度对职业角色意识和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如此之大,说明工作满意度更重要的是影响个体的情绪,工作满意度低的农村中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他们在教育中的正性情感体验。

5 建议

本文探讨了农村中学教师的职业角色意识、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职业角色意识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职业角色意识、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角色意识和职业倦怠及其各因子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且工作满意度对情感衰竭的中介效应最为明显。

以上结果说明,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其对角色地位、行为规范及角色扮演的认识、理解、体验和教学工作满意度、工作环境优劣、发展升迁机会、福利报酬多少和领导管理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要有效地预防和缓解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主要从几方面人手:一是,关注农村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现状,提高教师职业角色意识认同。一方面,学校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关注农村中学教师对其自身的职业角色意识情况,全面了解农村中学教师的认识与观点,认真研究他们的想法与愿望,并进行深层次分析,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他们的职业角色意识。如,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鼓励教师定期脱产或在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对教育的热情,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角色,也可以提高他们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是提高农村中学教师个人理论水平,增强农村中学教师自身能力和素质,明晰教师角色规范和要求,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实现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调整与改善,形成适宜的职业角色意识。二是,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应从多方面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降低教师患职业倦怠的风险。如,教育管理部门要构建发展性、支持性组织系统,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农村教师成长空间,提供农村中学教师发展机会;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发挥教师能动性和自主性;以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的管理制度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提升农村中学教师的公平感和生活质量,营造和谐氛围等。教师在这种积极向上、自主、民主的环境中,感受到融洽、和谐的氛围,易产生教育的热情,提高个体的教育有效性和工作满意度,抑制职业倦怠产生的可能性,保持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梁玉华,庞丽娟,论教师角色意识:内涵、结构与价值的思考,教育科学,2005,21(4):39—42.

2 郭笑尘,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教育教师角色转变研究,硕士论文,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第9篇: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1―0028―01

随着社会的转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新的情况。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相比较而言,环境较为特殊,思想文化落后,人们观念陈旧、信息闭塞、学生所生活的环境、父母的文化水平、教育方式及学校相对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不尽如人意。本文试就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困境及其对策进行初探,旨在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水平。

一、农村初中德育面临的困境

1. 思想上淡化德育,德育工作难上常规。在农村中学,虽然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挂在墙上,德育工作计划写在纸上,可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内容是虚的多、实的少,空口说教的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搞得少,德育工作难上常规。

2.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德育之花难以绽放。在农村,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更多的人认为升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应试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强调应试与分数,培养的学生都唯分数论英雄,忽视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正是由于这种应试观念的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教师只能把道德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种客体,从心里引不起足够的重视。

3. 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健康发展较难。在很多农村,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只有老人和子女,这样孩子的道德品行教育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思想品行问题较多,依赖心理较强;人格发育不健全,在个性特征上,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

4. 信息良莠不齐,农村中小学生无所适从。由于农村中小学生知识面的局限,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极大的好奇心,而社会这个大染缸有着许多良莠不齐的东西,在有意无意之间冲击着农村中小学生的价值观,诸如攀比讲排场、金钱至上的庸俗价值观,让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中小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二、农村初中德育对策探讨

1. 更新德育观念,强化德育地位。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学校必须重视德育工作。首先要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强的德育教师队伍。依靠教师的群体力量,抓学科渗透,寓德于教。其次,建立一支有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的德育队伍,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保证学校德育工作不偏离方向。再次,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围绕德育目标开展工作,把班级建成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集体。最后,发挥团、队、学生会在德育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