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电工的实训报告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笔者在技工院校电子类专业电子电工实训中,实践应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四阶段七步教学法”,实训效果比较好。下面对其详细介绍和说明,供一线老师交流与借鉴。
一、“四阶段七步教学法”的内容
“四阶段七步教学法”是在“四步教学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四步教学法”指的是,将教学过程分解成引入阶段、讲授示范阶段、模仿咨询阶段和评价总结阶段。而“四阶段七步教学法”是将“四步教学法”中的四个阶段进行了细化,具体为师生准备、教师演示、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咨询、师生评价、师生总结。下面以技工院校电子电工实训教材中的“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实训”为例,说明“四阶段七步教学法”的实施环节与操作要领。
二、“四阶段七步教学法”实施过程
1.师生准备
教师的准备:准备有关的参考资料;实训中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如熔断器、转换开关、接触器等;PLC设备调试准备;已经安装好的示教板;可供学生观摩的其他视频资料等。学生的准备:实训前对理论知识进行预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准备必要的实训工具,比如剥线器、老虎钳、万用表等;纸和笔等工具,方便实训记录,方便实训课后进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2.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是在已经安装好的示教板上进行,教师向学生演示操作步骤与方法,让学生对实训项目有一个感性认识,使得实训更有针对性。在演示过程中,老师还可以提出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回答,目的在于掌握学生理论知识预习情况。比如该实训项目中可以提出的问题有:安装电路过程中,用到了什么元器件,功能有哪些,在安装过程别要注意什么问题等。
3.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指的是教师先进行操作,向学生展示完成实训任务的各个环节,提醒学生在操作的各个环节要注意哪些事项。该实训项目中,教师示范的内容包括:电路元器件的安装,在安装过程中,老师要提醒学生安装注意事项,比如熔断器安装是上进下出的等;接线示范,接线的同时,老师应该提醒学生接线注意事项,扣按线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线路图完成;检测的示范,老师在示范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示范形式。对于初学者示范时,老师应该对难点处进行反复示范,直到学生弄清楚为止。对于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学生示范时,示范的重点是学生容易弄错的环节以及注意事项。
4.学生模仿
学生模仿指的是学生根据老师示范进行实际操作。学生模仿是本教学法的中心环节,占实训课比例比较大。在学生模仿阶段,学生是主体,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导性,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完成教学任务。
5.教师咨询
学生模仿阶段中,学生是主体,而老师是咨询者角色。也就是说,在学生模仿阶段,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到的难点要及时解答。跟踪学生操作过程,看到学生操作失误或者不足的地方,要及时指正,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操作技能。
6.师生评价
实训之前,建立评价标准,完成实训任务后,师生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质量评价,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总评。评价时要指出实训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使学生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7.师生总结总结在实训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课后撰写总结报告,了解本次实训成绩与不足,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等。当然,老师也应该在每堂实训课后进行总结,实训有没达到预期目标,影响因素有哪些等。教师通过总结,有助于教师在后续实训课中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实训项目,提高教师组织实训课的能力。
三、小结
具体实施“四阶段七步教学法”时,并不一定要按部就班全部执行,而是应该根据实训课的内容以及学情适当简化,使实训课堂“活”起来。在具体实施“四阶段七步教学法”时,也可以应用其他教学手段,比如小组讨论法和现学现练法等。另外,在“四阶段七步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整个实训课过程中,学生行为应该占主体地位,是主角,教师只是引导者与咨询者,是配角。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子电工 专业课堂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引言:
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方针,对于电子工程而言,当务之急需要深化的促进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学科,其对于带动生产、研究、学习等各方面工作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更是效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最佳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具备相当比重的专业性学科,要想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就要从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强化师资教学能力等多方面切入,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得电子电工专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进行潜心的研究,根据现代社会上对于本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根据需要有目的性的进行教学,这已经成为了目前电子电工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1 完成思想观念和理念的更新
这对于专业的教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反面的能力带来了全面的挑战。要做到以学生为根本,全面发展为目的,全面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把理论作为基础,强化技能作为手段,东走能力作为重点培养方向,从而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加强对于电子工程学科的重视程度,潜心进行研究,每个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都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在过程中经验的积累,不断强化自身对于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领悟能力。一方面要做好借鉴不同学科间先进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要开始重视全新教育体系的研究和学习。通过包括学术研讨、观摩示范课、开设公开课、听取学生的反馈评教意见等多方面的手段,将自身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要对于先进教学方法有全新而深刻的理解,当前比较常见的方法,一种是分层、分模块进行教学,这种方法的有点在于简单实用,目标明确,减少了施教和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对于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方面老师对于学习时间和进度上的拿捏,更加能便于提高学生对基本功训练的熟练程度。从进行个体多方面比较的角度存进教学水平提升。另一种则是以练带教,强化技能的训练程度,加强联系以巩固每一个知识点,以试验、实践、实习为基本手段,拓展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突出目的性。最后就是试行不同形式的考核评价机制。在专业理论课和实验、实习课的教学中,分别试行应知应会和熟练掌握两类评价机制,这样有利于考核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避免基础良莠不齐,授课内容却保持一致的尴尬局面出现。
2 做好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课堂是传递专业理论知识的最好环境,但也容易进入重视课堂理论知识,轻视实践能力培养的误区。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关乎到电子电工专业没来的发展。基本理论和知识的传授要全面、细化、使得学生便于理解和接受,与此同时应该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集合,最大程度上拓展受教者的实践力和想象力,通过开展电子小制作、家电兴趣小组、日常小发明等与专业知识息息相关的活动内容,将学习知识的氛围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更要拓展到课堂外和生活中,这对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见血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也应该在以理论为指导中心的基础上,加强对于实践检验的重视。若想在这方面达成预期目标,首先要将各阶段的电工试验保质保量的完成,提升试验的实际效益,实验过程中加强试验的操作性,认真完成每一个步骤,认真完成试验报告,做好后期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工作,如果在过程中出现了故障或者阻碍,要认真进行原因分析和经验总结,在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基础上,也能深化学生对于电子电工专业实践方面的理解。再加上网络资源的开放化,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资源共享,使得教学的不论在宽度还是深度方面有得到拓展,使得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拥有更多学习内容,也为自主学习拓展了平台和空间。
3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以人为本是目前很多教育领域的基本原则,要想使得电子电工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得到质的飞跃,只在硬件设施上下功夫只能是事倍功半,而加强对于师资力量的培养,引进具备专业能力的教师,才能保证课程任务理论与实际一体化。在教师的入职选择方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是基础,还应该具备相当的实践能力,更要有拓展学生想象力,将理论与教材分析进行融合。在教学重点内容选取方面应该着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反映自身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逐步完成理论与实践,基础与拓展,教学与反思等方面有机的结合。与此同时在学校任教期间,教师应该注意提升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简易到和电子电工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业进行挂职,一方面可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日后学生人才的输送。另外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展开培训,邀请企业中的高精尖技术人才以及特殊技能人才到学校做实习导师工作,从更加专业,更加具有实践性的角度出发,开展对老师的技能辅导工作,从侧面协助实践理论一体化的建设。这些在企业经过多年打磨的技术人员,能够把多年的经验、操作技能甚至一些全新领域的技术带到学校中,与本就重视课本和理论工作的教师行业形成完美的互补,起到相互促进、相互了解、共同进步的目的。
4 总结
除了以上三点主要内容外,对于提升电子电工课堂教学而言,还有很多值得探究的方面。比如改善教学的集体方法,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施行研究性的学习工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自主探讨的能力。在学习中创建兴趣学习小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端正学习的态度,以练促教、强化技能方面限的训练,培养严谨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要着手改善实训的环境,将实习车间的建设发展到位,对于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而言,加快硬件设备的更新速度。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及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电子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如此坚持下去,电子电工专业必将得到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生.职教课程改革目标取向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创新;证书;校企合作;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021-01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就业是目前我国各职业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国家“持证上岗”口号的提出,多数院校,尤其是中职院校都纷纷鼓励学生多考证,考好证,职业资格证书确实成为众多学生找到好工作的敲门砖。所以,对各种职业证书资格的培训逐渐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点。用人单位在招聘专业学校毕业生时,有创新意识、参加过某些职业技能大赛的学生会更容易受到青睐。因此,各校都在加大气力寻找对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在学校从事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践行“理实一体”教学改革,对此深有感触,就以上两个方面谈一下个人的观点。
一、要多途径培训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把创新的思想和方法介绍给学生,以便学生掌握创新的钥匙,从而经过一系列的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具体的讲,课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切实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我校很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下设的电子、电工实训室为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学生每天都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理实一体的学习探索,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实训能力,巩固理论基础。
2、将科学研究引入课堂
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研究探索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科研活动。学校开设多个学生创新实验室,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打下基础。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对培训高素质、高技能和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校企合作,提高工作能力
我校还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需求,让学生定期在企业及相关单位见习、实习,从而接受严格的磨练,不断增长自己的才干。我校下设校办工厂,还有和学校进行订单式教育的知名企业,所以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实习场所,我们也充分利用了这些宝贵资源。
4、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中完善自己
我市每年举办一次中职生科技节,使多数学生得到锻炼。科技节中,各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举办不同层次的学术报告会,科技论文大赛等,使学生从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以此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增长阅历。开展电子设计竞赛、手工制作大赛等,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每个项目评选优秀作品并颁发荣誉证书,为学生就业积累资本。同时,也可以从中选拔优秀学生、优秀作品参加省里或全国的技能大赛。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思想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充满创造成功的活动中,学生也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严格进行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从业人员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实行就业准入控制,实施持证上岗、劳动监察、劳动合同鉴证的有效证件,是从业者求职、任职、展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以及与工资待遇相对应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相衔接的重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正因为他的作用之大,才出现学生考证热,也与国家提出的持证上岗口号有关。所谓持证上岗制度,是一种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的岗位管理制度。它对岗位从业人员的政治、业务和技能提出最基本的要求,即岗位任用资格条件。要想获得上岗证书,就必须参加国家有关行政部门在全国统一组织的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才能获得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证书,有了这个证书就能报名参加有关专业岗位的竞聘。因此,现在的中职生为了给将来就业创造条件,都纷纷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我校电子电工实训中心每年都要培训维修工,对学生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笔者认为对于维修工的培养要更加精细化。
对维修工感兴趣的学生优先报名:一般情况,有兴趣才肯专研,才有可能学的更好。
对报名学生先进行考试:通过层层选拔的方式,对相对优先的学生进行高级维修工的培训,其余学生科进行中级维修工培训。因为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理论基础不好的学生一般通过高级工考试的机会也不大。
中心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每学期都会制定严格详细的培训计划,同时进行理论和时间技能操作的培训,培训要高标准严要求,由浅入深,准备一些工厂应用案例作为学生最后的技能训练。
Abstract: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xperiment is th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course of learning basic skills as well as basic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heory and methods. Electrics and electronics experiment teach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Teachers should be guided by innovation education for achieving the effect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in experiment teaching.
关键词: 电工电子;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Key words: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innovation in education;creative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78-02
0 引言
电工电子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又是独立设课的实践课程,且覆盖专业广,学生人数多。由于电工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得电工电子知识越发重要,而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型思维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工电子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功技能,为以后学习该课程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使学生获得这些理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呢?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采用的是灌输的方法,注重前人已有的成果,忽略能力的培养,忽略创新性思维。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机械的接受现有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没有兴趣,没有乐趣,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系统的复杂化的趋势,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这就要求我们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恰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创新能力的平台。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从以下方面作探讨。
1 结合平时的生活,启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电工电子是和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电工电子知识和规律涉及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因此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要求同学们设计一个声光控制电路,要求使用方便并且节约电能。对于这样一个实际的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讨论,主动思考,最后能很好地提出设计方案。课堂中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节能理念,考虑对照明灯的选择,实现使用方便和节能的最佳组合。再例如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喜欢的电子小产品,比如收音机,对讲机等,在生活中可以直接拿来使用。通过趣味制作学生兴趣倍增,便于同学之间交流学习、相互探讨。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相应的电路原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体会到电工电子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启发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创新的动机。
2 实现理实一体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工电子这门课具有丰富的实验,又有很多课程设计和实训活动。能培养人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现在大部分学校的实验、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在上完理论后按照教师制定的步骤操作一遍,记录几个数据,写一份象征性的实验报告,即可完成。而理论课却又比较枯燥,教师在讲具体电路时没有实物可看,没有现象可以观察,学生更提不起兴趣来。这样,电工电子课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培养创新能力就被忽略掉了。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有必要实行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导出理论。实现理实一体化必须要将多媒体设备引入实验室,使得教师可以一边讲理论知识,学生一边进行具体的操作。理实一体化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会讲专业理论,还要熟练掌握实验和实践操作。
3 进行模块化教学,提升创新意识
电工电子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很多的联系,学生可以运用关系去记忆、去运用。可以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样教学模块必须进行系统化的知识总结,而且这样的总结方法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完成,模块教学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强化实训教学和专业技能。电工电子采用模块教学,便于学生加深对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点的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整体素质可以得到全面提高。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生产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可以根据实践项目的需求,自主选择模块,构建可供开展个性化研究和探索的实践平台。同时,必须做到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实验平台等方面向学生充分开放。学生的兴趣实验、学科竞赛都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比如在介绍触发器时,先介绍基本RS触发器,学生掌握以后再自学JK触发器、D触发器和T触发器。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学生也就会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且培养了良好的自学习惯,而且也为后面的创新意识做铺垫。
4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软硬结合、虚实结合
传统的电工电子实验课是直接用元器件进行实验,这样需要准备的器件比较多,而且受元器件和测量仪表的局限很多实验在实验室做不起来。我们可以在实验室配备计算机,安装相关的软件,提供丰富的元器件库,多种仪器仪表和完善分析功能。即提提供一个虚拟的电工电子实验工作台,进行仿真实验。省去了用实际元器件安装调试电路的过程,既经济又高效。在仿真实验过程中元器件的参数可以随时更改,极大的提高了效率,节省了开支。学生在准备动手做实验之前可以先进行仿真实验,验证自己的设计正确与否,设计能否实现,然后再进行相关的硬件实验。避免了盲目的硬件实验的开支。而且软件可以提供许多实验室没有的元器件及测量仪表,极大的方便了学生。
5 减少基础性验证性试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基础验证性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实验中可以给电路故意设定故障,学生不仅要完成理论验证,还要动手测试故障电路,找出故障原因,这样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另外可以提前让学生设计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电路带到实验课上一起做。综合性实验项目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实验内容的探索性和可行性之后,选出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独立查阅文献、拟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实施实验方案、记录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综合性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总结,着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独立设计能力。
6 提供学生竞赛机会,激发创新能力
电工电子竞赛有助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且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竞赛应该考虑到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新技术应用的趋势,突出学用结合,学是基础,用是根本。并且有相应的奖励政策。通过竞赛能够测试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实际的设计能力、独立的工作能力。在竞赛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树立学生自信心,为今后的实验教学提供帮助。
7 小结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非常重要,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不断的对教学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加运用各种方式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电工电子的实验教学质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且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凌永航.浅析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8).
电工优秀工作计划范文1 为加快机电设备安全、快捷、高效运行,提高设备运行率;确保生产任务顺利完成。为了不断提高我队机电系统各岗位员工的操作技能,加强机电人员的`安全意识,结合我队机电各岗位的特点,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 加强设备管理
先进的设备流畅运行,发挥最大功效,必须要实施最优秀的管理。设备管理的创新、模式创新 让设备管理成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推进器。
计划对机电进一步设备维护标准,推行包机、制,做到“三定、四包”,即定人员、定设备、定任务;包使用、包管理、包维修、包故障排除,确保包机责任制落实到位。 做到机械设备的“、紧固、冷却、过滤”八字维修方针。 以设备运行管理为重点,加强现场管理,定期分析设备运行情况,总结机电事故原因,强化点检管理,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2、 加强设备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若利其器,首当顺其治”讲的是 企业要保持最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必须要有先进的设备,要让先进的设备流畅运行,发挥最大功效,必须要实施最优秀的管理。设备管理的创新、模式创新 让设备管理成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推进器。
计划对机电进一步设备维护标准,计划出台机电设备完好标准、机电设备检修规范,机电设备硐室质量达标、。
3、 加强技术管理
加强机电技术管理,加强采面 掘进供电先设计后施工,在验收的程序。
加强运输技术管理工作,加强运输系统的先设计,后施工,运输维护质量。
4、 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
对机电硐室机电质量标准化,通风硐室、以及机电系统质量标准化、运输系统质量标准化。
二、 计划实施目标
1、 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加强企业职工凝聚力,向心力、提高机电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归属感。
2、 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杜绝井下机电设备失爆现象,提高设备完好率,延长机电设备使用寿命。
3、 加强机电技术管理提高机电管理安全管理意识,加强机电工程技术保障能力,提高机电设备抗矿井灾害的能力。
电工优秀工作计划范文2 新的一学期就要开始了,关于电子电工实训室,管理人员除了要积极配合上课教师,注意安全,还要在新的一学期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一、实训室是实训教学场所,除当堂指导教师和学生外,任何人未经指导 老师允许,不得入内。
二、指导教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熟悉并掌握人员、设备安全常 识,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对实训学生必须进行实训安全教育。实训指导教师应以身作则,严格 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四、实训中心要做好设备及工、量具的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保持设 备的良好技术状态。
五、实训学生要做到文明实习,实训室内严禁大声喧哗﹑打闹、抽烟。
六.在实训过程中发现仪器、设备有损坏、故障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切断 电流,保持现场,并报告指导教师处理。
七、线路连接完毕或更改线路连接时,需经指导老师检查无误后,方能接 通电源进行实验。
八、禁止拆卸实验仪器、设备,以免损坏或发生安全事故。
九、实训教学中,严格的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正确操作仪器、量具,学生不听从指导而损坏教学设备、量具时,均应等价赔偿,屡教不改的上报学校处理。
电工优秀工作计划范文3 按照市公司×年电力工作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县电力管理工作,更好促进我县电力工作的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使电力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提出我县×年电力管理工作计划,电工工作计划。
一、配合市公司完成进网作业的电工培训工作为了提高进网作业电工的技术素质,维护供用电的公共安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按照×市的统一部署,今年准备对进网作业电工进行培训。电力办负责本区域内进网作业电工的报名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开展对辖区内的电工、自管户的人员及企业情况进行初步了解,认真落实市电力办的工作部署。严格执行进网作业电工培训有关管理办法和报名标准,统筹安排我区报名和培训工作,要求有关企事业单位、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按照全区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实施,集中全力配合,完成这项工作。
二、做好夏季、冬季用电高峰期的安全运行往年夏季、冬季都是用电的高峰期,企业、民用电大幅度增加,线路出现停电、短路、拉闸限电等故障较多,给企业和居民造成极大不便。为做好×年高峰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运转工作,减少电力故障带来的影响,电力办积极配合电力部门的工作,在用电高峰期到来之前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并配合市供电局搞好"高峰用电畅通工程"有关的电力设施改造。结合我县危房改造工程的推进,与危改办等部门,配合市供电局做好我县危改工程和社区的供电规划的制定,为县环境建设做好电力服务。
三、营造电力供应与使用之间的和谐关系,创造我区电力管理新格局为了加强我县电力供应与使用,保障供、用电双方的需求,维护供、用电秩序,积极与相关执法部门通力合作,按照各自的职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供电部门、执法部门要在年初做好电力维护和执法工作计划,建立责任制度;要相应成立管理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成立电力监管队伍,定期进行检查,消除隐患;主动与区电力管理办公室加强联系,形成我县在电力管理工作中的一套监管系统,工作计划《电工工作计划》。要求供电部门做好供电和使用的业务工作,给用户相关的业务帮助,保质保量的提供给用户使用。执法部门发挥监管作用,对电力纠纷、窃电等问题,配合电力部门进行调查、查处。其他相关部门要相互支持,共同创造我县电力管理的新格局。
站在新的起点上,东莞经贸人秉承“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校训,以“育人为本,面向市场,做强服务,争创一流”的全新办学理念,围绕“紧密对接东莞现代服务业、建设国家示范中职名校”的总目标,立足地方产业,依托行业,坚持创新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成为东莞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高地。
追寻:服务育人的理念溯源
“服务育人”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新理念,是中等职业教育为适应经济转型变革而倡导的职业教育新思想,也是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呼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诉求。
1.区域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为服务育人提供了生长的沃土。
东莞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就为职业教育理念的创新提供了契机。东莞市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并成功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其关键因素在于人才。如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与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同样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为其提供服务,培养能够适应东莞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正是这种服务地方经济的强烈的责任意识,引领着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立足东莞区域经济,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职业发展有空间的技能型人才,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持,成为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的办学追求。
2.学校的自我突破提升是服务育人成长的现实需求。
东莞市现有的中高职院校是在莞商文化孕育下建立并发展壮大起来的,它们更能展现出东莞的精神面貌,也更加熟谙当地经济发展的形势,能够更快速适应经济转型带来的变化,并及时对人才培养工作和学校建设作出调整,以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面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现实,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一方面学校致力于硬件设施的建设。全校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建有千兆校园网络中心、电视教学中心、多媒体教学系统及现代化校园广播系统,设有电脑室、电子电工实验室、电脑美术绘画室、财会模拟室、手工艺制作室、办公自动实训室、语音室以及音乐室、舞蹈室、钢琴室,建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健身室、塑胶环形跑道等齐全的体育场所。另一方面,学校又注重内涵式发展,以建设国家示范校为契机,整顿校风、学风,努力创新研究,鼓励科研发明,加强素质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取得了双丰收,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格局。
追问:服务育人的内涵因子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通过申报和建设国家级示范校,总结梳理和提炼了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实践和理论的经验成果,进一步凸显和明确了“服务育人”的新理念。
1.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以服务育人为指导。
在申报国家示范校的材料中,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教务管理规章制度与条例,主要包括校长等领导岗位职责、教职工岗位职责、各部门职责、奖励与惩罚条例、学生行为管理制度、德育制度、考核制度等。每一项制度都被严格执行,并有详实的跟踪记录。其目的就是为办好国家示范校而努力。从这些条例及各项工作阶段性成果看,不难发现,学校秉承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社会的想法开展教学教务工作,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都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也取得了成效。
仅以2013届1001班40名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不难看出学校服务东莞经济发展的成绩。其中,29人在东莞市石碣镇立恒电子有限公司、东莞清溪长山头五金厂、东莞市中堂云兴饮料店、东莞市雄泰电子有限公司、东莞市山木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力嘉精时厂、茶山新力塑胶五金制品厂等20余家当地企业就业,直接服务东莞经济发展,显示了学校优秀的人才培养质量。
2.课堂教学与改革以服务育人为指引。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紧跟东莞“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步伐,立足东莞的产业结构,并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大胆调整了专业结构。将原来小而全的15个专业逐步调整为11个专业,形成了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核心,以会计、物流服务与管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央财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为引领的专业结构,重构了物流、会计和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与改革为基础,不断开发适合学校专业需要的校本教材,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适应学生现阶段学习和未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例如,学校会计专业开发了18本校本教材。同时,学校开设了特色课程《职业素养课程》,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
3.校内外实训以服务育人为指向。
首先,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提供校内实训场所,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操训练,将理论与技能结合起来。校内实训场所布局合理,实训工位数充足,实训环境良好,实训设备保养与更新及时,实训教师都是经过选拔、实践技能高超的“双师型”人才。此外,实训场所还建立了严格的实训管理制度、员工工作制度、学生实训管理制度,并且印发了《学生实训手册》,对学生的实训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要求,例如实训成绩的等级界定,实习报告的撰写,等等。校内实训还建立了“学生满意度调查机制”,及时听取学生关于实训的反馈信息。
其次,校外实训是在校内实训基础上的延伸与提升。校内实训鉴于实训环境的仿真性等,难以达到真实工作环境的效果。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与许多企业建立实习生实习协议关系,帮助学生与这些校企合作中的实习单位签订正式实习合同,同时,派遣专业指导教师跟踪记录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具体情况。另外,学校与企业建立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为学生校外实训赢得更佳实训环境。
追赶:服务育人的人文观照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在践行服务育人理念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带着感情办学校,以人文观照师生的成长,收获精彩连连。
1.“以情服人”的学校管理模式。
在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学校领导集体在多年的学校管理经验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思路和管理风格,兼具干练、果敢的“刚”之美与亲切、随和的“柔”之美。
建立“以情服人”的管理模式。强调情感管理新理念,增强管理队伍的执行力。作为校长,要管理好一所学校,除了要领导建立和完善的规章制度,还必须对教职工有真诚的人本关怀,用良好的人格魅力提升团队的凝聚力。一方面,以校长为代表的领导团队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进修条件,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提出了“3年达标、6年成熟、9年成名”的要求,帮助他们不断进步,争取做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领导团队坚持和群众打成一片,真诚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参加学校文体活动、关心与慰问生病教师、调解教师家庭矛盾、关心青年教师事业成长等,领导团队尽他们的一切能力真诚地为广大教职工服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注重个人修养,淡泊名利得失,赢得大家的信赖和支持,使学校形成了团结友爱、和谐互助的良好氛围。
2.“以人为本”的学生德育主张。
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不言而喻,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同样面临这个问题。要让学生从中考的挫败感中走出来,重塑信心,安学乐学,成人成才,德育工作是重中之重。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创建幸福校园,让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充满成就感、幸福感,进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最终有所成就。
创新德育理念。德育的内容不是单一的思想教育,而是包括心理健康、行为文明、思想上进、道德高尚等诸多元素的综合素质教育;德育工作也不仅仅是学生处、班主任的事情,而是全体教职员工都必须参与的工作,课堂教学要渗透德育内容,管理、服务同样也要体现德育的内涵。学校一方面,提出了“全员德育、全程德育”的观念,要求全体教职工牢记“学生视线内的任何行为都是教育活动”,并从自身做起,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时时事事处处为人师表。另一方面,提出了改进教材教法、改革评价体系的主张,要求教务处、学生处在学生学业成绩、操行评定等项目中,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起来,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幸福感,“快快乐乐地学习,理直气壮地毕业”。
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学校督导学生处、级部建立了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通过家长会、家访、毕业生跟踪调查、邀请成功校友到校作报告、组织社会实践等形式,加强三方互动,力取最好的教育效果。学校还制定了详细的《班主任培训方案》,严格培训制度,将班主任工作方法指导贯穿在整个学制工作的全过程,有效地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改革德育实施路径。面对新时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的青少年学生,必须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采取灵活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开学和结业典礼、新生军训、安全教育、法制报告会、心理健康辅导、主题班会、文明礼仪教育、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等,都是德育工作的良好形式。比如配合东莞市教育局的“校风建设年”活动,将“感恩主题班会”和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本文图片由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提供)
责任编辑罗峰
2013年3月底,安徽省蚌埠市第九中学大会堂,“安徽省艺体特色高中建设论坛”反响热烈,一场《“第二中学”的困境与崛起——兼说艺术高中发展的路径和策略》的学术报告会正在进行。主席台上,一位神情自信的中年学者侃侃而谈,“成因探析、现实取向、发展路径、崛起策略……”他条分缕析、鞭辟入里的独特见解,使来自安徽40多个县、区的教育行政领导和高级中学的校长们聚精会神,听到会心处,会场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这个省级论坛的主讲人竟然是江苏的一个三星级高中校长——洪泽县第二中学的贝学问。
贝学问和他的“二中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同仁了解和接受。
洪泽县第二中学坐落在美丽的洪泽湖畔,是淮安市第一所由一般二中晋升的省级重点中学。进入21世纪,洪泽二中经历了一场变革前的阵痛:由于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极度需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纷纷对原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其结果是普通高中的“百花齐放”变成了“一枝独秀”,“星光灿烂”变成了“众星托月”,洪泽二中就在这种重新洗牌的过程中被无情地边缘化了,学校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每况愈下,校长昂不起头,教师挺不起胸,学生直不起腰,家长高不起声。随之派生出来的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教师人心涣散,学校管理艰难,家长摇头叹息。
二中的出路在哪里?二中学生的前途在哪里?在教育战线摸爬滚打几十年的校长贝学问在不停地思考求索。
洪泽是个生源小县,每年全县初中毕业生只有3000人左右,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的也就1600人左右,高中毕业后通过文化成绩考取本科大学的应届生,正常在400人左右。而高一新生录取时,洪泽县第二中学有30%左右的学生低于全市三星级学校最低控制线,其中文化成绩最优秀的,也无法达到四星级高中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面对如此的生源,谁都明白,要让二中学生去跟四星级学校的学生比拼文化考试,成功的可能性只能是理论上的,除了演绎出残酷的应试拼杀外,其最终结果不过是“陪太子读书”,做糊里糊涂的“考奴”。
但是,如果换一个观念,换一种思维呢?另辟蹊径,剑走偏锋——“抄近路,走便道”,打一场“不对称的战争”,或许可以柳暗花明,绝处逢生!是的,正是贝学问的独辟蹊径,科学地带领洪泽县第二中学化解困境、成功转身,开创了省内外颇有影响的“二中模式”。
2
赵家清、赵家佩是一对双胞胎,从初中起就在洪泽县第二中学读书。兄弟俩学习不错但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中考时,校长留下他们,免去其中一人的学费。现在,两兄弟一在清华大学“直博”后留校任教,一在浙江大学“直博”后公派留学澳大利亚。“像这样文化成绩较好的学生,尽管当时在市县排不上尖,但的确是我们这样学校的骄傲,只要来到学校,我们就要采取各种措施确保他们迈入重点大学的门槛。”2011届的一名毕业生,开始时自己想学美术,遭到家长的反对,后来,在老师的反复动员下才同意,最终该生考上南京工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而以他的成绩,如果比拼文化成绩,绝对进不了本科院校。类似该生的例子很多,许多该校的毕业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成长为青年书法家、广告设计公司总、建筑装饰公司总经理、省市报社的美编……
如何把一所“兜底”生源学校的学生更多地送进二本以上的高校?贝学问带领全校教职员工矢志钻研,艰苦实践,终于形成了“全员成功的教育追求、多元发展的教育模式、量身定做的课程设置和自主探究的差异教学”的“走向成功”的校本发展模式,开辟了适于不同学生发展的“金光大道”、“银光大道”和“阳光大道”。像赵家清、赵家佩这样文化基础优秀的学生,学校为他们铺设的是“金光大道”,走这条路必须在文化学习上摸爬滚打,目标是直通名牌本科。而那些学业基础平平的学生走的则是“银光大道”——通过特长发展,最终也圆本科大学的梦想。为此,学校成立了音乐、美术、舞蹈、编导、体育等班级,配备了画室、琴房、舞蹈房等训练场馆。学生在高一打好文化基础;高二开始按兴趣和特长分班,并在学业水平测试后强化体艺特长培训;高三专业考试结束,95%左右的学体艺的学生能过专业关,“一只脚踏进了大学”。专业学习的成功调动了这些学生更大的兴趣和劲头,高考时会有90%以上的特长生文化、专业双达线,结果是相当多原本与本科无望的学生在这里圆了大学梦。“阳光大道”专为那些学业基础薄弱的同学准备,走这条路可以通过技能训练,毕业后获取高薪就业。学校开设了电子电工班、财会班等,让一部分同学走普职融通之路,通过职教的对口单招走进高校。学校还构建了弹性学习制度,开设了实践性强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强化了丰富有趣的实训性课外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这部分学生走上社会后,凭借高中三年的积累,同样也能走向成功:有的打拼成为公司老总,有的成为致富能人,身价千万,而更多的则成为能够安身立命,福享人生的有用公民。
2012年的高考成绩一出炉,洪泽县第二中学一片欢腾:他们再次突破生源文化基础薄弱的瓶颈,应届二本以上录取率近40%,超出了相当一部分四星级高中的升学率,而体艺类考生公办二本达线录取率93%!这所曾经饱尝“式微”之痛的学校,再次享受“多元办学”带来的极大喜悦。决非刻意要突出高考成绩,只是因为洪泽县第二中学“剑走偏锋”的办学成果,用它来佐证最有说服力。
在成功面前,二中人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们正在思考未来的发展之路。学校本着“模糊分层,特色见长,激励为主,人尽其能”的原则,把原有的为学生打造的“三条大道”拓展为“五项工程”:培优工程,文化优秀者,高考进高校;扬长工程,特长显著者,特长求发展,高一年级教授文化基础课程,高二分流,拓展体艺课程,通过体艺教育走进高等学府;育能工程,引入职教课程,高二上学期分流学专业,通过职业高考进高校;AP工程,在高中年级开设国外大学课程预备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找到新的知识增长点,通过国际交流,跨入高等学府;奠基工程,潜能未现者,扬长避短促发展,挖掘潜能求提高,为终身发展奠基——进行社会自考辅导,对接成人高考课程,最终实现大学梦,从而促使薄弱高中的历史复兴和本质回归!
3
进入洪泽二中的学生,都会有一个特殊的体验。学校面向每位学生,全面开展“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系列活动,发放“我的优势,我的特长”系统问卷,举办“计划三年,规划一生”的生涯设计研讨……学生在活动的选择和课程的取舍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特长为根本,以发展为宗旨”的《一生规划》方案。同学们在讨论中摒弃了自我的欠缺,梳理出发展的兴趣;在规划中发现了潜藏的能力,找到了无比的自信。二中人用朴实的行动诠释着现代教育的真谛,正如贝校长所说,“真正的学校教育就是认识学生的兴趣和潜力之所在,引领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校为了落实“尊重差异,发展个性,激发潜能,幸福一生”的办学思想,不断完善量身定制的课程体系,在整体保证国家课程开设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类型、学生个案的研究,形成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发展,及时调整学习重点——何时学文化,何时练专业,及时调控,有的放矢,阶段激励,螺旋上升;深入开展大班化背景下的个性化教学研究,创设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使课程真正地做到为学生量身定做。
学校全面开设“课程超市”,创办音乐、美术、舞蹈、体育、播音主持、影视表演等特色班,还组建综合高中分流的职教高考对口单招的财会班、电子电工班;开辟画室、琴房、体操房、跆拳道馆以及电子、电脑实训室。多样的课程开发为灵活自主的选择提供了可能,而导师的指点和辅导则是选择课程的关键,学校编写选课手册,准确介绍学习内容、特点和学分要求,积极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家长的意见、同学和导师的建议等自主选课。
有差异的教学,一人一策的学习模式,呼唤与之相匹配的课堂教学方法。为此,学校从“十五”开始,就致力于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研究,形成了“四步转换”课堂教学模式。
“四步转换教学法”是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的研究项目,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形成了“三个转换”的教学思想,建立一种“学出问题来”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初始的启动和长效的内驱力,实现由“带着问题学”向“学出问题来”的转换。“四步转换教学法”还试图建构一种优化的教学过程,有机地统合学生的自学过程,缓解班级授课同步性、集体性与自主学习的异步性、个体性的矛盾,发挥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学习的优势,促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由传统的教学向“同构自学过程的优化的教学过程”的转换。另外,“四步转换教学法”还着力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将学习的过程转化为“方法”,用“方法”去点拨,而学生则将自己学习所获得的方法、策略转化为“知识”,内化到认知结构中去,实现由知识的讲解、理解和记忆向方法规律的总结和策略能力的内化转换。“四步转换教学法”具体的操作过程有四步:第一步是学教材,谈感悟;第二步是抓重点,定目标;第三步是作互动,明认识;第四步是找规律,说策略。“四步转换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有差异、分类别、都提高的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在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实现每一位学生的自主、自由的发展,在保护自尊、提升素质的同时,也为其终身学习提供策略保障。
正如专家所指出的,洪泽二中“走向成功”的校本发展模式的本质是基于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单纯为了高考。模式的生命在于课程的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开发为灵活自主的选课提供了可能。从课程,到课堂,洪泽二中抓住了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也积淀出了“走向成功”的“二中模式”的内在基础。
4
除了文化课业的学习,二中还有“特色运动会”、“周末竞技场”,有“BBS版主”、“网校新闻发言人”,有“校园诗人”、“六一歌手”,有“八项全能”、“每周一星”,有琴棋书画、笙箫管弦……“个人才艺展”的赛事接二连三,“特色成果展”的平台不停放送。让每一个进入二中的学生“每天都有成功的喜悦,每月都有进步的快乐,每年都有获奖的成果”,正是其校本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的每一个职能部门都签有“校本培养目标责任状”,每一个年级组有“你的学生每月都有进步的快乐吗”的多元测定,而每一位任课教师则有了“你的学生每天有成功的喜悦吗”的心灵拷问!围绕“多元发展,走向成功”的学校文化主题,校内,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空、第一项活动充满激励,使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组织、每一个部门都创设“让你成功”的机遇,形成了体现“走向成功”内涵的“硬覆盖”和“软环境”;校外,充分利用社会媒体、社会组织机构为每个师生的成功提供帮助。
学生的常规素养提升了,“以丑为美”的心态消匿了,奇装怪发的造型不见了……“我的事情我来办”、“我的难题我来解”,甚至“把你的困难告诉我,把我的关注带回去”,“让成功共同惠泽你我他”!于是,食堂里多了“义务管理员”,清洁区有了“少年志愿者”,还有“文明流动哨”、“校风监督员”……有模有样,有章有法。
同样,教师的发展也有了新气象。为获得、留住、打造名师,二中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扬人之长,念人之功,帮人之难,谅人之过,关爱每一个教师个体,温暖每一颗教师心灵。平时的工作中更多的是关注教师感受、调整教师情绪、倾听教师声音、满足教师需要、实现教师的期望。“首席教师评课制”、“精品课认证入库制”、“科研成果推介制”,鼓励教师在自主的求索中享受事业的乐趣,在智慧的生活中感受人生的幸福。“过去也辛苦付出了很多,但都拼时间却见不到想要的成绩。现在不同了,我特别愿意每天早些到校多做点事!很幸福,蛮自豪的!”该校的县级学科带头人王志友老师说。
“独辟蹊径”的实质,就是避开同质化的竞争;“多元发展”的内涵,就是引领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以文化优劣分层次,不以分数高低定班级,不以损伤自尊为代价来排定学生。学生在自主的选择中挖掘潜能,在感兴趣的学习中快乐成长,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更是目前薄弱高中生存发展的宝典。惟其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步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才能全面实现高中教育的培养目的,才能真正回归教育教学的本真。
——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副处长 高迎春
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该怎么建设?这是摆在所有中职改革示范学校面前的共同难题。而对于尚处于摸索初期阶段的第三批示范校来说,这场转型战役才刚刚拉开帷幕。2013年1月10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杂志社、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共同主办的“第三批浙江省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小组会议”在杭州市召开。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长黄桂众、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校长倪国兴,分别作为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协作会现任会长单位和原会长单位的代表,参与了会议的研讨。会议上,有关如何推进项目建设、如何以此为抓手来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转型的探讨不绝于耳。
析难之问——如何走好项目建设第一步?
如何权衡、落实建设的精细化问题和教师的参与度问题?
前期建设计划该如何拟定?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如何做准备?
如何借力打力,利用示范校建设过程来推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项目分解是一道难题,该如何分解?有什么原则?该从哪些角度准备资料?
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作为文化课、公共基础课的老师该如何发力?
如何使用项目资金才更规范、有效?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怎么办?
……
这是一场论坛,也是一次头脑风暴,第三批浙江省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小组会议现场,各种难题被频频抛出,以期集思广益、思维碰撞。
正处于方案报批阶段,第三批示范校有许多难题亟待攻克,建设思路还待厘清。因为建设项目一旦上报即不能更改、经费使用事无巨细都要纳入审计,所以学校在制订每一步具体实施计划时都难免需要谨小慎微。“初步的建设方案我们已经做好,但是从哪里起步、具体该如何落实却成为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鄞州职教中心示范校建设项目负责人汪胜国老师的话道出了14所第三批示范校校长及项目负责人的共同忧虑。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副校长楼红霞略显忐忑地说道:“既然重点专业建设规划已经做好,新学期排课自然就要按照重点专业建设的要求来安排,将创建方案真正体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找到重点专业建设的落脚点,但是如何排课才能更好地体现宗旨呢?”课程安排是专业建设的首要内容,执牛耳之举事关整个项目的建设成败,示范校的改革之路怎么走,成为与会领导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与项目建设进程相生相伴,财务支出如何做到透明、公开、合理、合规,也成为困扰第三批示范校校长的重要难题。“在此前我们学校上交的审计报告中,光数据就有一万多项。”作为首批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的项目建设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而校长黄桂众的此番感慨,立即引发了会场上的一阵小骚动。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示范校建设办公室主任陈海斌就忙不迭地询问:“作为老大哥,第一批示范校能否提供一些数据申报的表格,供第三批示范校学习与借鉴?”
其实,如何走好项目建设的第一步?如何走好改革示范的每一步?这是所有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所共同关注的话题。第三批示范校当下所忧心的问题,正是第一批、第二批示范校曾经走过的征途。如果说第一批示范校是前无古人,要摸着石头过河;第二批示范校能够借鉴第一批示范校的经验,乘着小船过河;那么第三批示范校就是站在前两批学校的肩膀上,走在桥上过河!
经验之谈——重点支持专业建设的方略
作为首批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也是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协作会原会长单位,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在项目建设方面已经先行一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下宝贵的经验。然而校长倪国兴却坦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依赖于有力保障。无论是制度保障、资金保障,还是人力资源保障,都对学校现行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提出了挑战。”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道出了示范校项目建设历程的坎坷与艰辛。
组建项目建设工作组、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出台“建设资金支出明细单”、进行目标分解、签署责任状、建立责任制、全程监控、目标驱动、鼓励激励……一整套重点支持专业建设的方案,事无巨细地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林林总总,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和严格的规范。为了更好地落实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多措并举、全员皆兵。在本次会议上,倪国兴校长以该校“建筑工程施工”重点支持专业建设为例,阐述了该校的做法与经验。
尽早启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结构体系改革。在时间上拔得头筹,为学校最终能够按时、顺利地完成项目建设,争取了更多时间。在针对建筑企业用人情况和用工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作出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初步构建了以建筑施工过程为导向的富有建筑施工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构建起整个课程体系。不仅如此,从召开专家研讨会,到在企业专家参与下制定课程标准,再到专业指导委员会讨论、修改定稿,学校共开发了17门学习领域课程的标准。积极参与全国数字化资源建设,并依托出版社与省课改,编写了一系列校本教材,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还积极借助外力,实现合作共赢。
推行“五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果。为了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效果,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实施“五化”教学模式,即:项目内容工程化、学习内容工作化、教师指导精细化、学生操作规范化、成绩评价多样化。在测量、镶贴、CAD、钢筋制作与加工等实训项目中,“五化”教学模式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而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智能楼宇获全国2个一等奖、CAD获全国2个一等奖、给排水获浙江省二等奖……在各类技能竞赛中所获得的一连串优异成绩,就是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重点支持专业建设稳步推进的有力佐证。
挖掘鲁班精神内涵,重视专业文化建设。以“鲁班文化”为内容举行各种征文比赛、黑板报比赛、小报比赛和技能比赛;以“鲁班文化”为线索召开建筑讲座、班会课,出版科报专刊;以“鲁班文化”为主题进行文化长廊布置、举行鲁班文化演出、出台文化研究报告。在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鲁班建筑文化”的影子无处不在,“希望通过耳濡目染的熏陶,培养出注重细节、勤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断学习、立足实践、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全面性技术人才。”倪国兴校长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寄予了厚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教师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的主要执行者,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决定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能否顺利完成的决定性因素。为了提高教师对学科、对专业的把控程度,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实施了校本培训、企业实践、外派学习、课改研讨、参与产教结合、加入行业协会这“六大工程”,以期多形式、多渠道地建立有效的师资培养、培训机制和体制,打造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与此同时,加强教材建设以提升教师自身水平、建立名师工作室放大教学骨干的引领作用、健全兼职教师队伍以打造兼职教师资源库,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已然组建起一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的生力军。
开展创新活动,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在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还有很多。面对如此急切而繁重的建设压力,倪国兴校长仍用他习惯性的微笑,对着第三批示范校的校长和项目负责人道:“通过项目建设,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不仅是完成立项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题中之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抓质量、强内涵、创名校!”
条分缕析——如何实现改革发展示范校的有质增长?
如何实现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的有质增长?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协作会现任会长单位、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长黄桂众在交流讨论时,援引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的话:“要实现有质量的增长,获得负面利益最小化的增长,就要求现代职业教育拥有现代化的理念、有充分的物质标准、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对现代文化的追求。”让人人成才,这是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的共同目标。
了解到第三批示范校目前大多处于方案报批阶段,作为“过来人”的黄桂众校长笑着叮嘱与会的校长和项目负责人:“一定要有耐心,前两批示范校在方案报批阶段也经历了半年左右的时间。”之所以耗时很长,是因为各示范校所上报的材料都是成摞成堆的。所以,和许多其他示范校一样,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示范项目建设办公室。但结合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的实际,又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特殊之处:“学校的18个专业各有其专业牵头人,每个项目都已经有相关老师在负责;学校的四大专业群也各有其专业带头人,再加上为学校创新发展出谋划策的创新工作室,组织机构已经相对完整,各部门职能明确、分工有序。”根据黄桂众校长的介绍,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对上报的70多个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并要求每个项目负责人结合自己的岗位情况进行规划总结。
要求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协作会在牵头组织各示范校分批举行各类活动的同时,还要建立重点专业建设协作组,就如何建设重点专业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让联席会议真正成为共同合作、集成创新的重要平台。汽车维修、电子电工、财务会计、现代农业等首批10个协作小组已经成立。黄桂众校长还郑重地提醒与会者:“因为在上报方案后项目不得再做任何更改,所以学校要制定缜密的下一步计划,稍有差池,就需要有更多的数据和说明来辅助修正。”
而谈到各示范校校长最头疼的问题——“如何花钱”时,黄桂众校长呼吁各位校长和项目负责人,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要花得合理合矩、花得高瞻远瞩。“不管地方配套资金是否已经到位,注意力都要盯牢中央资金,因为对于中央资金的审计更为严苛,更不容出错。”要将配套资金花出去,更要有明确而详尽的花费资金的出处。因此,浙江信息工程学校设立了一个数字化资源库,将基础数据、目标数据、资金支出等情况都记录在案。“但是在花钱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支持专业、示范专业和非示范专业的建设各有侧重。”黄桂众校长补充道。而建立数字化资源库,也是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协作会2013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除此之外,黄桂众校长还表示,改革示范校的有质增长,不仅要表现在各自学校的自我发展层面,更要体现在服务社会、结对帮扶、示范引领等方面,真正起到示范作用。所以,各改革示范校也要从省内帮扶和省际帮扶两个角度,主动承担起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责,挑起改革示范校身先士卒的义务。“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对内要与县级骨干职校一对一结对,在学校定位、专业建设、师资建设等内涵方面加以帮助、指导;对外要与外省贫困、薄弱地区的1~2所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给予这些学校全方位的帮扶。”黄桂众校长郑重道。
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各行业协会发展也处于最好阶段,各示范校也处于寻求内涵发展的新时期,各示范校要实现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过渡,有质增长是基础,也是保障!
开放互助——在把握趋势中抱团发展
“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致使现代生产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大机械化、后规模化生产正逐步向个性化生产过渡。这种产业发展的趋势给了现代职业教育一个信号,职业教育人要把握住这样的趋势,明确产业发展动向,进而找到职业教育的新方向……”在本次会议上,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副处长高迎春借由3D打印技术说开去,强调职业教育要把握趋势、明确方向,要积极创新、提升内涵。
在聆听完黄桂众校长和倪国兴校长的经验介绍之后,在汲取了高迎春副处长的讲话精神之后,第三批示范校的校长和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建设的未来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示范校建设要名实相符。作为经历过三次申报,最终得以跻身国家千所中职改革示范学校之列的学校,绍兴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临海市中等专业学校的感触自然更为深刻,想要做好方案、作出成绩的心也更为急切。用绍兴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娄华水的话说,“不能出现学校的牌子是示范,而老师的能力、学生的言行却不堪典范这样名不副实的现象”。基于这样的自我定位和高度责任感,绍兴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宝贝计划”为载体,推行阳光教育、关爱教育和赏识教育,力求让学生充满阳光、全面发展;临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以礼仪教育为抓手,创建幸福班级、培养幸福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手握幸福的人。
示范校建设要借力打力。希望通过示范校建设来推动学校整体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杭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校长徐新江已经借此契机,向杭州市政府提出了新建实训基地的申请,酝酿已久的药剂百草园计划也不失时机地提上了议事日程。此外,在方案报批阶段所提到的五大类26个项目也都在不同程度的推动当中。徐新江校长表示:“学校一定要牢牢把握住类似示范校项目建设这样的机会,借力打力,推动学校的新发展。”而这也与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顾益民的想法不谋而合:“如果外界力量没有加入到建设工作中来,没有发挥行业、企业的用武之地,没有争取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项目建设将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