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庭高级教师范文

家庭高级教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高级教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庭高级教师

第1篇:家庭高级教师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家庭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73-03

一、民办高校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1.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终身的影响。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言谈举止、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对孩子产生直接的“显性”影响,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言谈举止和家庭经济状况对孩子产生间接的“隐性”影响。但长期以来,高校和家长都比较重视单一的主流学校教育,对大学生尤其是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没有加以重视。

2.民办高校家庭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是改进和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民办高校发展较快,但不可否认,学生整体素质与公办高校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究其原因,有社会和学校的因素,但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面对民办高校学生日常管理碰到一些棘手问题,如果以家庭教育为切入点,往往能找到“问题学生”的“软肋”,为民办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辟蹊径。

二、民办高校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及原因探析

1.民办高校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呈“两极分化”――或太严,严而无法;或太松,宽而无法。民办高校收费是公办高校的两到三倍,毋庸置疑,高收入家庭是民办高校的主要生源地。根据笔者曾经所在民办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家长从商,经营有自己的公司或工厂;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家长是政府或机关干部,有些还身居要职;百分之十的学生来自农村,但大多是苏南一些较富裕村镇,家境较殷实。由于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在“富养”的生活环境下,很容易陷入溺爱孩子的“沼泽”不能自拔,爱而无法。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自主能力愈发降低,容易产生被动、懒惰情绪或者逆反心理等,后遗症体现为:孩子进入大学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较差,对学校规章制度有抵触心理。有的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少,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欠缺,后遗症体现为:孩子进入大学后与家长沟通愈发减少。

2.民办高校学生家长普遍陷入“大学生教育完全在学校”的误区。作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者,笔者接触过很多家长。他们较一致的观点是:民办高校收费高,较普通高校更为“市场化”,更具服务意识,因此大学生的教育在学校。从学生入学伊始,好多家长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们可把孩子交给学校了。”这便意味着此后四年,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全方位问题,学校都要负责。事实确实如此,一些学生违纪,家长问责学校:我们孩子在学校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你们学校没有尽到责任。面对以上情况的家长问责,校方只能表示委屈和无奈。很多家长的确没有意识到大学生的教育,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3.民办高校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存在“重智轻德”、“重身轻心”的现象。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既拥有实用性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但是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大学后,还依然延续之前的教育理念:成绩决定胜负。对孩子在大学期间的期望依然停留在学习成绩,对人格教育和情感方面过问较少。家长对孩子在校期间的身体健康比较关注,但对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很少关注。根据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的大学生对父母的家庭教育不满意、不买账,认为和家长的沟通存在问题。当学生在校出现学习、违纪或心理问题后,通过和学生本人以及家长的沟通交流,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问题学生”与不当的家庭教育有关,他们的“问题”症结基本都能追根溯源到家庭教育的缺失。

4.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家长素质不高,缺乏道德素养,不良言行误导了学生。与普通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学生家长与学校辅导员联系比较多,这本无可厚非,但很多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爱而无法。比如安排宿舍,一些家长亲自出面找辅导员,希望挑选好房间好床位;宿舍发生矛盾后,学生自己还未找辅导员调解,家长先出面找辅导员,痛斥宿舍其他学生如何影响自己孩子,强烈要求调换宿舍,但是对自己孩子的问题丝毫不加反省;学生违纪受处分,一些家长找辅导员甚至领导,为自己孩子辩护说情,将责任归咎于学校,认为自己花了大价钱把孩子送到学校,发生问题自然是学校的问题和责任,根本没有对自身家庭教育的反省和思考。更有甚者,一些家长在老师面前盛气凌人,扬言通过媒体曝光或诉诸司法为自家孩子讨回公道。家长的种种介入和武断行为导致当事学生有恃无恐,对学校纪律和准则没有应有的敬畏,甚至有“轻师”现象,笔者以前所在学院就发生过数起学生短信或当面言语威胁老师的事件,这些与家长不良因素的习染有重要关系。

三、“帮扶”民办高校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研究

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特殊家庭背景,民办高校应转变观念,结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家长优势,削减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合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民办高校要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基础上,确立“大学生仍需要家庭教育”的观念。民办高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和终身影响。学校教育作为主体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承担主要的教育责任,作为“三位一体”中的重要分支,家庭教育担负着学生教育的后勤保障和精神支持作用。民办高校要成立专门机构,研究和探讨学生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要把重视学生家庭教育作为常规工作之一,为家校互动提供场所和便利,方便家校联系,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更好结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民办高校通过正确引导学生,间接对家庭教育实行有效调控。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可以对家庭教育实行有效的调控,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1)辅导员在学生日常教育中,要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父母。比如民办高校学生家长中不乏创业成功的典型,辅导员可以邀请这些成功家长为学生做讲座,通过第二课堂形式,通过身边的成功人士,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情商教育。(2)由于职业和人生经历的关系,一些家长自身会存在不好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对此,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加以辩证认识,既要看到父母的长处,也要看到他们的短处,不能盲目信服和听从,要加以选择地接受父母的思想和观念,进而形成自己的主见和价值观,对于家长的异己见解或不良行为,有些需要尊重,有些需要逐步说服。(3)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对孩子的要求和学校教育一致。尤其是在学生违纪受处分时,如果家长的要求和学校的教育不一致,就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冲突,利用家长和学校的矛盾掩盖自己的错误,最终达不到处分的教育意义。

3.民办高校要积极引导家长转变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大学教育是一种宽松的开放式教育,不可能关注每位学生的生活细节。很多家长认为把子女交给大学就万事大吉、彻底保险了,希望学校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还有很多家长“重智轻德”,只关心学生成绩。针对家长的这些思想误区,民办高校要积极引导家长树立“大学生仍需要家庭教育”的观念,摒弃“重智轻德”的错误思想,指导家长结合子女成长轨迹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家长既要重视子女的专业学习,又要注重子女的人格教育和情商教育,把思想教育与专业学习融合起来,提高子女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家长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尤其是家长在与学校老师和领导的交涉中,要本着平等和尊重的原则,在学生面前树立老师和学校的威信,避免当着学生的面指责学校和教师。

4.民办高校定期开设“公益性”家庭教育讲座和培训。民办高校可尝试成立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等机构,聘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辅导员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定期邀请部分学生家长来校。专家学者通过报告、授课、个别咨询的形式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学会如何和子女沟通,帮助家长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育子方法。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具有丰富家庭教育经验的家长来校做讲座,分享经验,交流心得,他们的鲜活案例和有效方法对其他家长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5.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方便家校互动,促进学生家庭教育工作。目前民办高校与家长的电话、书信、手机短信联系较多,但还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民办高校很多学生家长都具有上网的条件,辅导员可以通过QQ群或BBS论坛直接与家长进行沟通,家长和家长之间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交流。很多不善言辞的家长或者很多不能当面表达的想法,通过网上交流的方式一般都能得到最好的表达。学生也可以通过论坛增加对父母的了解和理解,减少误会,增进感情。因此,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网上交流作为和家长沟通交流的途径之一,这种方式更方便、更及时,能体现家庭教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与公办高校比,民办高校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碰到的问题更多。面对出现的种种问题,民办高校不应囿于学生个体寻求解决途径,应跳出个体这个“文本”,立足于“大教育”的视野,把加强学生家庭教育作为解决问题学生、提升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将家庭教育贯穿在民办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更好地提升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冬岩.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论析[J].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

[2]吉明明.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弱化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4).

第2篇:家庭高级教师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阶层;身份;均等化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大学入学机会研究是高等教育财政研究的热点之一。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水平等是影响大学入学的主要因素,家庭背景极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习惯、社会和文化资本,同时也影响学生获得大学入学机会。[1]

近年来,东莞市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目前已开办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校,高等教育在校生已超5万人。[2] 东莞2007—2011年普通高中类高考录取情况已清楚的表明(见表1),近年来大学入学机会总量在逐年递增。

表1中的这些数据从逻辑上势必使人们认为,东莞市高等教育大发展导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增长必然会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意义上,当前东莞市高等教育也似已步入普及化。东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是否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均等化呢?这种变化会对东莞市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带来怎样的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本文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生源家庭背景中的阶层、户籍和性别三个方面因素,对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二、研究数据和方法

(一) 数据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东莞理工学院2007—2011级录取的新生,以每年从该市生源中抽取8%的比例,形成一个由900份有效样本构成的数据集。数据集以样本个体为个案,保留了相关家庭背景信息,并进行了父代—子代匹配(父辈信息缺失,如父母离婚后随母亲生活的样本除外)。

(二) 方法

学界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的研究,一般的分析方法采用的是线性回归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因变量为调查对象的受教育年限,自变量则为调查对象的家庭背景、性别和户籍等能够影响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同因素。通过对不同年龄组进行回归分析,然后分析各个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最后得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的变化趋势。[3] 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从整体上来看,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总量在增加,这可能会导致边际分布的不稳定。因此,这一回归模型中用于比较不同年龄组的回归系数所做的判断可能会产生很大的误差。[4]

为了测量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获得的影响,本文采用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梅尔(Mare)设计的一个教育过渡模型(Educational Transition),它通过一系列的logit模型来考察大学阶段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分布。[5] 这一模型的表达公式为:

log■=b+■kbkXki+■cgcCci+■ckdcCXci

在这个公式中,Pi指第i个人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概率,bk代表不同自变量的回归系数,Xki代表所有的自变量,即影响上大学概率的各种家庭背景因素。

这些所要研究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的社会阶层、文化背景、经济背景、户口身份和性别。所以,在上面的公式中,gc是年龄组的回归系数,它反映了不同时间教育机会增长幅度;Cci则进一步具体化为年龄组虚拟变量,它在模型中是控制变量(即控制了不同年代教育机会增长的效应);CXci代表了所有的年龄组与各自变量的交互项;dc是这些交互项的回归系数,它反映了各个自变量的效应的年代变化,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变化情况。[6]

(三) 变量

1.年龄组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2007—2011年间东莞市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化在阶层、城乡、民族和性别维度是否发生变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把1990—1993年出生的东莞生源区分为四个年龄组,分别是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出生。年龄组分类形成了一个年龄组虚拟变量,1990年出生年龄组=0,1991年出生年龄组=1,1992年出生年龄组=2,1993年出生年龄组=3。年龄组虚拟变量在模型中作为控制变量。[7]

2.自变量

在本文的研究中,上文所述的分析模型中用到的家庭背景自变量包括父亲职业、受教育程度、月收入。[8] 本文把父亲职业分为5个小类,共生成4个虚拟变量(农民为0),把父亲受教育年限设为连续变量,把父亲的月收入数据简化成一个虚拟变量,月收入高于3000元的等于1,低于3000元的等于0。另外,本文用来考察城乡之间状态的自变量是父亲的户籍类型,非农户口等于1,农业户口等于0。通过父亲的户籍类型可以大致确定被调查者出生和生长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其它测量性别不平等的虚拟变量设定为男等于1,女等于0。[9]

对公式中所采用的各个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

三、研究结论

通过对调查样本数据的分析计算,2007—2011年东莞市生源大学入学机会在社会阶层、户籍和性别等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 总体状况

1.社会阶层差异

根据调查样本数据分析,东莞市生源高中毕业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社会阶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具体呈现为以下特点:父代所从事职业的社会认可度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长,经济收入越高,他们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就越大。例如:管理人员的子女上大学的机会是农民子女的1.6倍。父亲受教育程度是大专以上的人群,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大专以下人的7.5倍。父亲的经济收入每月超过3000元的人,其子女上大学的机会是月收入低于3000元者子女的3.8倍。

第3篇:家庭高级教师范文

关键词: 美国幼儿教师 教师专业化 专业标准体系

一、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制定

(一)全儿教育协会(NAEYC)的《幼儿教师职业准备标准》。

全儿教育协会(NAEYC)主要致力于为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制定《幼儿教师职业准备标准》,迄今已有27年的历史。NAEYC在1985年制定了《幼儿教师职业准备指南》,分别于1996,2001—2003,2009年进行了修订。2009年,NAEYC颁布了针对职前幼儿教师的《幼儿教师职业准备标准》,此“标准”是1985年版本的第三次修订,《幼儿教师职业准备标准》规定了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其规定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如下:[1]1.儿童的发展与学习;2.与家庭和社区建立合作关系;3.观察、归档与评估;4.与家庭和儿童建立联系;5.建构课程;6.成为专业人士。

(二)美国州际新教师评估援助联合会(INTASC)制定的初任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1987年,美国成立州际初任教师评价与支持联合会(INTASC),INTASC为初职教师制定了应知应会的十大原则及相应的标准,没有具体制定早期教育阶段教师应该具备的标准,但是在美国国内有很多机构(大多为州级的教育部门和机构)依据INTASC的初职教师的十大原则及标准,制定了本州的早期教师初职标准,如印第安纳专业标准委员会IPSB制定的早期标准。[2]

(三)美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BPTS)制定的《优秀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1987年美国专业教学委员会(NBPTS)诞生,其性质是非盈利、无党派、非政府的专业组织。组成成员有政府工作人员、教育行政人员、教师及其他相关的专业工作人员,其成员结构反映出了国家不同区域和种族的多样性。其目的是“开发优秀教师(accomplished teacher)专业标准,创建义务性教师资格认证系统,提高教育和学习的质量”。该委员会最先的政策声明为“教师应该知道什么,教师能够做什么”,明确了成为优秀教师的“五项核心命题”[3]:①教师应该致力于学生和学习;②教师应该掌握所教的科目及知道如何进行教学;③教师有责任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④教师应该系统地思考自己的实践行为,并从实践中学习;⑤教师应该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这五大项核心命题是NBPTS制定《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而《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又是国家对幼儿教师资格进行认证的基础。2010年,NBPTS为优秀幼儿教师研制起草了《优秀幼儿教师专业标准》(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Early Childhood Generalist Standards,2010)[4]。该“标准”总共十条,主要内容如下:1.儿童的发展与学习,与家庭和社区建立合作关系;2.平等、公平和赏识多样性;3.幼儿教学的科目内容;4.评估儿童的发展与学习;5.建构并管理环境;6.制订计划;7.实施教学;8.反思幼儿教学;9.体现专业精神;10.促进专业发展。

二、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实施状况

具体来说,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实施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从标准研制过程来看,具有民主性。

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过程能够反映多方意见,体现与教育相关的不同领域的声音,而且“标准”的开发过程也是客观、公正的。美国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标准”都是由各自成立的标准委员会(或者工作小组)制定的。委员会一般是非盈利的、非党派的、非政府的教育专业组织,组成成员包含与教育相关的各界人士,力求能够代表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文化,目的是体现标准的“民主性”。例如,全儿教育协会(NAEYC)在修订《幼儿教师职业准备标准》过程中,参与标准制定的人员来自获得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位的早期教育机构成员,副学士学位认证机构的儿童早期教育者ACCESS、全国幼儿教师教育协会NAECTE、特殊儿童委员会儿童部CEC/DEC和美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BPTS。[5]在广泛讨论之后,商定讨论稿,然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意见征集与意见反馈,最后才定稿,可见其制定的过程非常民主。此外,标准以框架的形式出现,也给了各州以很大的自主空间,这本身也是民主的体现。

(二)从标准的内容来看,具有时代性。

美国幼儿教师专业准备标准反映了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6]如标准所谈到的“每一个幼儿”包括发展迟缓或低能的孩子、聪慧有能力的孩子、不同家庭文化和语言的孩子、来自不同社会经济群体的孩子、具有不同学习方式与能力及需要的孩子,并特别强调幼儿教师职业候选者应具有为身心障碍的儿童提供服务的知识与能力,体现了当今教育改革对多样性的尊重与包容,也符合全纳教育的发展思潮。此外,它还要求幼儿教育职业候选人应具备构建儿童与社区、家庭互动关系的知识与能力,这反映了教育一体化的要求。可见,该标准的制定顺应了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

(三)从对教师认证角度来看,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与幼儿教师资格证紧密结合。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美国法定的职业准入制度,对想要从事幼教这一职业的人来说,必须取得如下进阶式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幼教执照教师资格证初级、中级资格证国家高级教师资格证。[7]幼教执照是由各州颁发的进入早期教育领域的基础执照。学生在校时通过NAEYC的职前教育标准的学校评价,获得学位后,再通过州一级的学识与能力考试,获得幼教执照。幼教执照代表美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基础质量,有效期只有两三年时间。教师资格证是幼教行业内部对幼教工作者技能水平的初步认证,由专业团体颁发且各州承认,但也不是终生的,美国法律规定教师资格证要在3~5年后再次接受评估或更新。获取幼儿教师资格证的途径如下:具有幼教执照的新教师加入州或学区的新教师培训计划,达到INTASC所制定的标准后,再经过州一级评估体系的课堂评价,合格即可获得由INTASC颁发的教师资格证,成为进阶式教师资格证的起点。

美国幼儿教师的最高资质是由NBPTS颁发的国家高级教师资格证,所有州不仅予以承认,而且对持国家高级教师资格证的教师给予优惠政策。国家高级教师资格证的申请不受限制,但评价非常严格:具有一定资格的教师加入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习,取得相应资格后向NBPTS提出申请,而后由NBPTS采用个人教学档案袋评价方式,在其教学评估中心对申请者连续几个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表现进行考察与评定,对最终认定达标者,NBPTS会颁发国家高级教师资格证。

(四)标准的用途,具有广泛性与实用性。

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强调标准制定体现不同的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包括各个地区和各个发展阶段的教师,因此具有广泛性和实用性。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针对不同的教师的不同水平划分清晰,NAEYC的副学士学位教师标准、初级证书标准及高级证书标准分别针对副学士、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入职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些标准所适用的对象也有较为清晰的定位,如高级证书标准,其初衷就是培养早期教育领域中的领导教师,因此其各项标准相对于前两个而言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针对在职教师,NBPTS设计了优秀教师的形象,对优秀幼儿教师的应知应会做了具体的规定,并且根据这些标准设立了全国委员会证书(NBC),获得这些证书的教师在该领域都有着非常骄人的成绩。美国各个州或采用NAEYC,NBPTS等机构制定的标准,或结合这些标准制定适用于本州的标准,将早期教师的质量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制定与实施经验的借鉴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美国在国家层面已经形成了三套比较成熟的,分别适用于职前师资、初任教师和优秀教师的专业标准体系。这些标准的制定、内容和实施对我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构建有着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应当重视各界的合作。

标准的制定应当包括一线教师、学前教育领域专家、政策制定者和其他的专家学者,尤其是一线教师,他们直接面对幼儿园的教学实践,对当前幼儿教师的现状和问题有着最直观的理解。我国有学者指出,标准的制定主体应当具有多元化的特点。[8]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是由教师制定(by),与教师一起制定(with),并且是为了教师(for)而制定的标准,以NBPTS的优秀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为例,NBPTS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杰出的教育者,并指定每个领域的标准委员会成员。这些委员会通常由15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优秀教师组成,其中大部分由相关领域教学的教师组成,另一些则是儿童发展领域的教授、专家、教师教育者,以及相关学科的其他专家。这也正是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得到美国国内广泛认同的重要原因。

(二)强调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完整性与层次性。

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涵盖了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既能宏观引领,又能微观指导,具有“完整性”特征。全国性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确立了正确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与机制,同时,加强了幼儿教师在地方之间的流动性;地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补充细化,具有明显的专业发展水平阶段性特征,为幼儿教师的实践操作起到了具体的指导作用。当然,我国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也要考虑其“完整性”,既要顾全大局又要照顾到地方的需求。但是,我国人多地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美国存在着根本的差异,还存着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地域差异。同时,我国与美国的政治体制也大不相同。因此,我国可以在国家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主导下,促进地方省市区根据本地情况来补充细化国家专业标准,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

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呈现明显的“层次性”,涵盖了从入职前、初任和在职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对应的“标准”。所以,我国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也要体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特征,涵盖幼儿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既要为职前幼儿教师制定专业标准,又要为初任幼儿教师、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优秀幼儿教师制定专业标准,使之成为一个科学的、有逻辑性的标准体系。这样幼儿教师才能按照不同的专业标准,规划职业生涯,实现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3][4][6]王亚凤.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崔丽娜.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5]邵小佩.美国幼儿教师专业准备标准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12,(01).

第4篇:家庭高级教师范文

一、单项流动:匮乏与过剩并驾

现阶段,教师的流动呈现单项倒流现象,造成本来就薄弱的农村小学师资匮乏现象更加雪上加霜,而城区小学教师却人满为患,许多教育人才“无用武之地”,是什么造成的呢?

1.教师个人素质的自身限制

(1)从教师能力方面看。农村还有一部分教师是毕业生直接分配过去的,走上岗位会发现,以前专科学校中学习所得这些理论真正运用到教育实践,有太多的困惑,面对课堂教学和教育学生上的很多问题往往“措手不及”,甚至会走入诸多误区。

(2)从教师压力方面看。60%的农村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太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调查显示:农村教师在工作中“一人多头”的任教现象严重,特别是音、体、美、英语教师的缺位很严重;其次是教育教学知识更新速度太快、教研任务过于繁重、没有教学研究引路人等一系列问题,造成许多教师在工作中要多走很多弯路。

2.教育环境的截然不同

(1)教育硬环境的差距。由于受社会教育价值观的导向影响,每个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总是习惯性把有限的、先进的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到城区重点学校。

(2)教育软环境的不同。农村小学教师有很多人在一年里甚至是几年里根本没有参加校外的任何学习培训,因为出外学习名额实在太少,出外学习费用太高学校也负担不起。这些无疑给原本就在质和量上差强人意的农村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教育机遇:流动与发展并存

1.养精蓄锐:教师流动盈科而后进

(1)添砖加瓦,吸引教师流动。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起码要保证农村教师的待遇要高于城镇教师,如工资、人事、评级等相关的方面,明确规定流动教师应当享有的待遇和补助,出台了这些实质性的吸引因素,才能让教师眼前一亮,也才能体会到在农村小学工作的优越性。有了优越的考核制度和科学的评价体系保障,同时保障城乡教师流动政策的实施。

(2)掷地有声,保障教师流动。现在很多地方为了保障农村小学服务教学,造成很多老师“去的容易,回来无门”,有的老师根本就是“有去无回”,只等退休……。所以,一定要给“流动老师”一颗定心丸,解决阻碍教师的不安定流动因素,要保证“流动自如”,才能稳定农村小学教师队伍。

2.教海拾贝:教师流动“换”“气”生才

(1)提升“留守教师”的素养。学校一定要以提升原有的农村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为核心,以农村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为重点,积极创设广大农村教师自觉学习、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优良氛围,促进农村教师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2)体现“流动教师”的价值。农村教师提升有一个过程,城市和先进的教学地区可进行教师流动,可以深入农村,带课下乡、支援教学、专家小组协助和同课异构等,还可以与农村的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先进地区的教师和各教育专家到农村中去,体验农村教育,了解农村教育同时帮助农村教师,还可以为自己的教育研究寻找新的素材,为教育工作注入新的灵感。

3.深根固柢:教师流动继往开来

(1)保障流动教师的家庭安康。据了解,致使农村教师流失的最大原因来源于家庭因素。未婚的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因为工作单位在农村小学,找一个伴侣还要接受别人的挑三拣四;结了婚的农村小学教师就要考虑到子女的教育问题。所以要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安心工作,也要考虑他们的婚姻和子女教育问题。

第5篇:家庭高级教师范文

明确办学理念,奠定思想基础。近年来,学校树立“为教师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成长准备”的办学理念,为师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师德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把师德建设与先进的办学理念有机结合,寓师德建设于有形和无形之中,以师德建设引领教师成长。学校独创了“五环两辅一展示”教学模式,注重生本教育理念的渗透,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防止学生落入应试教育窠臼,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让教师从教学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继而强化其职业道德。学校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限制学生家庭作业量,并精选习题,对学生分层布置作业,保证了学生有较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一改教师以往靠拼时间、拼精力来提高教学成绩的方法,促使教师通过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内在修养。高尚师德是遂平县第二初级中学着力打造的核心品牌,学校围绕“端正师风、转变作风,塑我形象、铸我师魂”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高尚师德的形成与完善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师德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组织教师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名著,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为其职业修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组织教师观看反映乡村教师扎根山区教育的电影,阅读优秀教师事迹丛书,以师德典型人物引路,树立其终生学习榜样;组织开展拒绝有偿家教、“好老师”评选、师德风范征文、“我为祖国站讲台”主题演讲等活动。这些活动促使教师把加强师德建设这个学校目标,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必然诉求。

强化内在修为,彰显人格魅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得学生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学校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警示教师要规范个人行为,要求教师“立师德、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以高尚人格感染人、以整洁仪表影响人、以和蔼态度对待人、以丰富学识引导人、以博怀爱护人。教师以无私敬业精神、健康价值观念和高尚道德情操展现人格魅力,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确保教书育人的实效。同时,学校强化爱的教育,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并以真诚、热情、耐心关爱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防止他们形成偏执性格,用温情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第6篇:家庭高级教师范文

关键词:化学作业;设计现状;调查;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21-02

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联系旧知识、巩固新知识、为教师提供教学信息反馈有着重要的意义。新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作业设计在重视基础的同时,要设计一些开放试题与实践试题,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了解分析近年来化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对我市化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问卷内容及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问卷设计了共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作业设计的相关问题,二是被访教师的职称情况,三是被访教师对调查内容的补充与建议。选取重庆市部分初中化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本县教师发放纸质问卷,其他区县通过“重庆化学教研(初中)”和“重庆初中化学教师联盟”两个QQ群上传电子问卷。共回收到涉及32个区县108所学校的有效问卷136份。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1人,中学一级教师52人,中学初级教师63人。

二、问卷统计结果及分析

化学作业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化学作业设计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对问卷的选择结果统计得到了下表数据:

1.作业来源。从作业题目的来源看,一半的教师都依赖于课辅资料,尤其是初级教师。40%左右的教师依赖于教材。只有不到10%的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作业,其中高级教师偏多。同时也说明我市教师私订课辅资料加重学生负担的现象依然严重。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老师设计的化学作业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和课辅资料,要体现化学的生活化,要树立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让同学们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作业形式。从作业形式上看,多数教师采用书面作业加阅读作业的方式,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但是在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另外设计实践作业和探究作业的教师较少,尤其是一级和初级教师的比例不足5%,甚至有20%左右的教师只有书面作业,没有给学生提供实践和探究的平台,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作业也要变得多样化。一堂课的作业除了内容可以不同外,形式也可以不同,一份作业可以是家庭小实验,可以是阐述自己观点的小论文,甚至可以是调查报告;可以是基础知识,可以是拓展提高,可以是独立完成题,可以是小组合作题。这样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内心世界得到充分的尊重,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

3.作业设计对象。在接受调查的136个对象中,有55%左右的教师是为所有学生统一设计同样的作业,有近40%的教师另为优生设计了作业,只有不到10%的教师另为差生设计做业。大部分教师的这种“一刀切”的模式可能导致“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出现。同时也说明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优生放弃差生的现象比较严重。我们在设计作业时一方面要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探究问题的兴趣。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完成作业,这样他们学得轻松,做得轻松,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会因作业而受影响。

4.影响作业设计因素。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应考虑的因素很多。从统计数据看90%以上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考虑的是如何应对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全市中考的效果,这可能与学校、家长、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有关。能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考虑的教师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高级教师达到了61.9%,一级和初级教师也达到了44%。考虑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相对较少,尤其是高级教师只占到23.8%,一级和初级教师稍多一些占到近35%。考虑到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个性发展的教师更少,各级教师都只有10%左右。这与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距甚远,

5.试题类型。调查统计结果显示80%以上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只设计了常规题,即填空、选择、判断、问答、实验、鉴别、推论、计算等题型,只有不到20%的教师在常规题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些非常规题,即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开放性试题。这样的作业设计不能与教材中的STS教育内容相呼应,更不能很好地贯彻化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教学宗旨,而是给学生造成一种做题时呆板无趣,甚至窒息的感觉。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化学作业设计要渗透这一科学理念。

6.被访对象对问卷的补充与建议。在问卷中专门设计了被访教师对问卷内容的补充与建议,通过对回收问卷结果进行统计,主要集中在下表中的三个方面:部分教师建议调查对象应有学生参与,尤其是初级教师中占到了65%。也有部分教师认为设计化学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要控制作业数量,仍然以初级教师居多的教师认为要在问卷中设计相关内容。认为要考虑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比例的以高级和一级教师较多,反而是初级教师较少。这说明年轻教师设计化学作业时更注重学生合作精神,更能从学生角度考虑作业的数量和难度。

三、讨论与建议

从这次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很多教师在设计化学作业时能以教材为载体,在书面作业的基础上设计阅读作业,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也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业设计这一环节与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设计化学作业时,作业形式单一,试题类型常规化,照搬课辅资料习题作为学生作业的现象严重,缺少非常规试题,设计作业时很少照顾到差生,大都把应对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和中考成绩作为作业设计的目标,没有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来设计化学作业。

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部分化学教师思想僵化;部分化学教师还处于教学的摸索阶段。二是一些学校领导思想狭隘,为了节约经费,不耽误课程或者学科歧视,不安排化学教师走出去学习交流,使化学教师各自为阵,缺乏交流平台。三是家长、社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然主要依赖于学生考试成绩,导致教师不能摒弃传统的题海战术。为此我们建议市县化学教研机构多组织化学教师参与相关的培训学习,多提供化学教师与教育理论专家及专家型化学教师交流的机会,多组织相关的培训,且培训时少听报告,多深入教材,深入课堂研究具体问题,并动员学校领导大力配合。为节约教师时间和精力,建议分区县分教材章节组织化学教师设计打造精品化学作业,利用“重庆化学教研(初中)”和“重庆初中化学教师联盟”QQ群等网络资源实现精品化学作业资源共享。同时快速推进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改革,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选拔与淘汰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外在诱因和压力的作用。

总之,每位化学教师都要更新教育理念,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立足于精炼而不是多练。在实际工作中多动脑筋,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优化作业设计,把作业设计这一环节落到实处,给学生减负,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真正使作业设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

[2]蒋少昀.中国教育改革论丛[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3,12:10.

第7篇:家庭高级教师范文

 

九年义务教育6年在小学,主要在农村。小学教育是基础,是根基。要发展教育,就要优先发展小学教育,关键是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学设备不足、师资薄弱、待遇低、留守儿童多、家长教育意识不足等多个因素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有的还越来越严重,造成农村小学教育质量不高,影响了初中生源质量和整个义务教育质量的高低。

 

1.农村小学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

 

1.1 农村小学教学设备不足,不如城市一个教室。现在一些城市小学投资巨大,设有游泳馆、体育馆、实验室、科技馆、图书馆,每个教室还配有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是农村小学教学设备不足的真实写照。很多农村小学由于缺少教学设备做不了演示实验,调不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开齐课程,孩子直到小学毕业都没摸过一下键盘。城市一间教室的投入就相当于偏远地区一所农村小学的全部家当。城市学校像欧洲,农村学校像非洲。农村小学教学设备不足严重地影响了教育质量地提高。

 

1.2 农村小学师资薄弱,任务重,工资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师资不足。村小,尤其是教学点教师“包班”的现象多。每周25节课左右,几乎节节有课上,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搞教研,教学方法老化,手段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也不高。

 

学科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村小缺少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等专业教师,严重制约着这些课程的正常开课。

 

教师队伍老龄现象十分严重。大多数学校的教师平均年龄超过45岁,有些教学点超过50岁,甚至有的小学找不出一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老龄教师多,学历低、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精力不足,严重制约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农村小学急需注入新鲜血液,吸收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年青的教师到农村小学从教,为农村小学教育的科学发展做贡献。

 

工资低,工作不积极。现在过半的农村教师工资不如一个普通工人的收入。有知识有技能的教师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人们当然就看不起教师了。有的教师出现了不平衡的心理,没有全心全意的投入精力搞好教学工作,而是拿多少钱干多少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有的教师因为工资低,生活压力大,把教学工作当成副业,把干农活、搞创收当成主业。

 

1.3 农村教师待遇低,留不住人才。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农村教师工资低,生活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社会地位低;很多乡村寄宿制小学无教师周转房、公寓楼,住宿条件差,有些教师为了用好住房公积金就在县城买商品房。这些因素的存在造就一部分年青的、优秀的教师往外跑,甚至跳槽离开教师这一职业。有关系的、年青的、优秀的教师基本上都离开了农村学校,留下那些大多数是年龄大、没有关系走不开的教师。因此农村小学师资越来越薄弱。

 

1.4 优质生源总是往外跑,留不住好学生。由于城乡学校资源差距甚大,很多经济条件好的有长远教育投资眼光的家长把学生往县城学校送。县城有些学校不是见个学生就收,而是经过入班前的知识水平测试,达到他们定的考试要求才收。好学生被选走了,差学生只能回到农村小学就读,因此农村学校优质生源就越来越少了。

 

1.5 农村留守儿童多,问题学生也多。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因此有很多家长外出务工,把小孩留给老人来看管,造成隔代教育问题多。学生由于缺失母爱、父爱、家庭教育,很容易在心理上、情感上、思想上出现问题。农村独生子女多,老人文化水平低,观念陈旧落后,过于宠爱、溺爱孩子,促使孩子养成性格孤僻、内向、自卑,生活懒散,学习被动等不良习惯。学校与家庭之间又缺乏沟通,监管不力,导致留守儿童学生问题多,学习跟不上,甚至产生厌学、逃学的坏现象。出现了学生不愿学,老师教“吐血”的情况。

 

1.6 农村家长不重视教育,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好多农村家长忙于务工搞经济,忽略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甚至出现报名时不知道自己的子女读几年级的笑话。有的农村家长认为读书没出息,何必花费巨资读完大学打工,工资还不如一个小学毕业的工人,不如初中毕业直接打工赚钱快。还有的农村家长缺乏教育方法,从不检查和辅导子女学习,也不关心子女的心理、情感和思想教育。当子女出现问题时,教育简单,要么打骂,要么放任自流,缺乏耐心引导教育,造成孩子问题多。至于幼儿教育的意识就更不用谈了。

 

2.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对策

 

2.1 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向农村小学倾斜。国家要下大力气改善目前农村小学教学设备不足的困境,在教育经费投入时应向农村小学倾斜,让学校变漂亮的同时,继续实施农村学校项目设备建设工作,为农村小学配齐仪器和教学设备,引进网络教育资源和现代教学技术。通过集中培训、校本培训,教会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上网查找和使用网络教育资源的技能。建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督促教师用好各种教学设备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留住人才长期从教。搞好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住房、医疗等福利待遇。让在职的农村小学教师安心工作,有幸福感,乐于教学乐于奉献,吸引成绩优异的学生报读师范院校。招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留住人才。才不会出现由国家买单培养出来的免费师范生本应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到头来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而想方设法离开农村工作环境,甚至跳槽转业的遭糕现象了。

 

2.3 切实搞活支教工作。支教不该出现只见调令不见其人在支教学校工作的坏现象;也别让支教变了味,成为一些少数学校领导的“整人”工具和手段。应该让那些真正有才能教学水平高的优秀教师和县城富余师资轮流到农村小学从教2年以上,在生活和交通方面进行补贴,还要在评优、职称晋升方面给予优先照顾,让支教老师愿意到乐意到服务好农村小学教学工作。

 

2.4 高级教师职称评聘向农村学校倾斜,激励教师积极工作。改革农村小学教师在高级教师职称的评比条件和评聘比例。现在的乡村小学,找不出一个高级职称的教师,获得中级职称的老中年教师在职称方面毫无干劲。因此,既要向那些教龄长、教学好的教师倾斜,让老龄教师觉得在职称方面还有奔头,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又要让那些教育效果好影响力大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评上高级职称,享受高级职称带来的收入感和幸福感,激励教师积极工作,别让高级职称在农村小学成为水中望月看得到捞不到的现象了。

 

2.5 搞好农村教师培训和教研工作,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远程教育、校本培训、请进来和派出去等基本途径来提高农村小学老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一是各级教研部门人员要多深入农村小学一线课堂,听课指导,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农村小学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二是县城学校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送教到村,上好示范课,让农村小学教师有实例模仿学习。三是在照顾好年青教师的培养情况下,尽量多安排老龄教师出去听课培训,回来后,督促其在本校上好教研课、探讨课。四是农村小学还要开展好校内和校外之间的教研、经验交流活动,做到先进教学理念和经验共享,共进步。

 

2.6 加快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步伐,让农村学生与县城学生同在起跑线。古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抓好学龄前儿童教育有多么重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家庭教育学原理,3至6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关键。因此要充分利用撤点并校后剩余的校舍和教学资源,尽快普及实施农村学前教育,让农村幼儿像城市那样从小得到启蒙教育,开发智力,初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小学学习提供根基服务。别让农村小学的学生一入学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少了几年的学前教育。

 

2.7 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消除问题学生。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和档案。要大力宣传和创办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营造氛围。通过政府教育部门、老师、社会爱心人士与学生手拉手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国家、社会、学校、老师的关怀和温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配备心理辅导老师,解决他们心理上的一些问题。提供亲情电话,积极开办“校讯通”,为学生和家长间提供通话及信息联系服务。教师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和临时监护人联系和沟通,相互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2.7 抓好家长学校建设及沟通联系工作,提高家长教育意识能力。抓好家长学校工作,充分利用寒假、节假日务工家长回家时间对其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意识,理清教育投资的意义和效益,掌握现代教育发展的新理念,传授督促检查子女完成家庭作业的好方法。关心子女的生活,也要关心思想、学习、心理和情感。让家长做到赚钱、教育两不误。开好家长会及家校之间的沟通联系,及时地把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反映给家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搞好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需要国家和政府部门教育经费投入向农村学校倾斜,把钱用在刀锋上,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留住人才,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教师和家长倾力配合,出谋出力,才能有希望真正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

第8篇:家庭高级教师范文

点评人:朱雨欣(小学高级教师)

附评:厨房下水道堵塞是生活中常有的事,本文写得真实可信,说明小作者是个善于观察的、细心的孩子。

附评人:吴晓婷(小学高级教师)

“啊!怎么一大早迎接我的就是

(‘)

水漫金山

(’)

?!”妈妈在厨房跺着脚,大喊道。

(先声夺人,“跺着脚”这个动作描写很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了妈妈面对下水道堵塞时的心情。)

这几天,我家厨房的下水道一有水,就马上溢出来,害得妈妈又在爸爸面前大发牢骚:“你快想办法把这下水道搞好,要不,我快受不了!”

(承接上段,原因说明简洁明了,语言描写很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

上午,爸爸从凉台拿来一根一米长多的疏通器,把疏通器的头下水道,又把我叫来抓住后边的旋钮开始转,我用力抓住旋钮飞速地转起来,

(疏通器)

的外壳被撞得叮当响,爸爸则一点一点地把疏通器往下水管道里塞,在疏通时,我一直在想:“只要把下水道打通,妈妈就会高兴了。”一小时后,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本以为疏通了,但水一放下去,又溢了出来,臭哄哄的。

(对父子俩疏通下水道的描写抓住了主要动作,整个过程显得言简意赅,“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呼应了前文对妈妈的语言描写。)

中午,爸爸打电话叫了一个疏通下水管道的师傅。只见,他手上提着一个约有十斤重的疏通管道的机器,他

走进厨房,拔去通向下水道的水管,变魔术般地从机器里抽出一条钢筋塞进下水道里边去,然后开启机器,转起机器后边的一个厚厚的铁盘,钢筋也如同陀螺一样转起向下水道冲去,发出“隆隆隆”的声音。忽然,机器停下了,通下水道的师傅向爸爸借来螺丝刀在下水道边的净水器上鼓捣了几下,便搬出净水器放到一边,

(再)

就又

让机器

(重新)

开始

向下通了

(工作)

过了一会,师傅对爸爸说:“应该可以了,放点水下来试试。”于是,爸爸叫我把外边半桶水拿进来倒,结果水一倒下去,又是

(“)

水漫金山

(”)

,师傅眼睛一转,把

(用来)

通厕所

(下水道用)

的东西的塑胶吸盘

(从把柄上)

拆了下来,

(然后)

把一条毛巾卷在

(那把柄)

上面,下水管道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拔了上来,经过这样反反复复地抽起

落下

(再)

,下水管道终于

(畅)

通了。

(对师傅疏通下水道的整个过程描写得很有条理,从父子俩自己疏通到请师傅疏通,其间一波三折也显得很生动。但上段中应该简要描写师傅的神态。)

第9篇:家庭高级教师范文

一、教学教研方面

三年来,我担任一个重点班和几个普通班的政治课教学任务,所教班级从高一到高三,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年高考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生动、形象地开展教学活动。年年,在武汉市高中政治“四优”评比活动中,我的课件《家庭消费的内容》获得市一等奖。今年,接手高一,面对新课改和新教材,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认真钻研新课标、吃透新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并将自己的做法加以总结,撰写的教学论文《探究式教学之管见》获市优秀论文一等奖。同时,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参加了市政治骨干教师培训,并成为区政治中心备课组成员,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开阔了视野,吸取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增长了教学智慧。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

年,我担任高一(2)班班主任工作。工作中,我以“爱心、耐心、细心”贯穿始终,关心每一位学生,搞好班级的每一次活动。三年下来,一个普通的美术班,成了一个团结和谐,班风优良的先进集体。年高考中,全班有31人美术联考达到本科线,24人文化达到本科线。最令我欣喜的是,经过努力,所带的班级学生精神面貌、行为习惯发生了质变,全班46人,我不敢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成才,但我敢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成人。

三、近三年的主要业绩

年年《家庭消费的内容》课件获市一等奖。

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