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关心理学的小知识范文

有关心理学的小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关心理学的小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关心理学的小知识

第1篇:有关心理学的小知识范文

关键词: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有效方法

在寄宿制下,中学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创新后勤管理方法的必要性,并把后勤管理纳入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有效的后勤管理可以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基本保障。后勤管理人员一定要具有服务意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后勤管理方案,实现有效管理。

一、创新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在寄宿制下,中学创新创新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模式可以减轻中学的压力和负担,也可以推进寄宿制的快速发展。中学只有不断创新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模式,才能让学校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发展下去。

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学校每一年都在不断扩招,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寄宿学生的人数更是持续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后勤管理难度。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学校需要做好以下准备:一是增加班级数量,二是扩大班级额度,三是增加教师,四是增加校舍,五是定期更新教学设备。但是,在寄宿制下,中学后勤管理的经费有限,无法满足后勤管理的资金需求。很多中学为了降低学校的成本,逐渐减少后勤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教学中,后勤管理财力支持度较低。在寄宿制下,中学创新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模式需要从后勤管理的经费方面入手,进而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后勤管理已经成为中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模式也是中学发展改革的内部需要。后勤管理属于全方位管理工作,要合理处理后勤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服务,又要处理好后勤与教师、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学校的综合能力。但是,从中学后勤管理现状可以看出,后勤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后勤管理改革不深入,二是学校发展规模较小,三是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四是减轻教师的教学和生活压力,这些都需要后勤管理不断探索和创新。

二、创新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模式的有效方法

1.深入后勤管理改革

后勤管理制度的创新已经成为中学创新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模式的主要标志。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中学后勤队伍建设未受到学校管理人员的重视,学校缺乏专业的后勤管理人员,现有的后勤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后勤管理实践经验,无法适应寄宿制的要求。后勤管理改革和创新任务比较艰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寄宿制下,要想实现后勤管理目标,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学校就必须创新后勤管理制度,为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保障。除此之外,学校必须认识到加强后勤管理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加强后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派遣后勤管理人员外出学习管理知识,丰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2.由任课教师担任寄宿管理教师

如今,很多中学会选择从外部聘请社会人员来担任学生宿舍管理人员,但是这部分人员不仅缺乏宿舍管理的经验,也不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责任心不强,而且管理能力较差,很容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的机会比较多,可以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订宿舍管理方案,进而实现有效管理,学生遇到问题也愿意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3.指导学生布置宿舍

在学校后勤管理中,寄宿制中学必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宿舍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把宿舍当成自己的家去爱护,后勤管理人员要在管理过程中多一些耐心,指导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后勤管理理念,做到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后勤管理人员可以指导学生布置宿舍,比如在宿舍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学生亲手制作的模板、手抄报等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寄宿学生的人数更是持续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后勤管理难度。在寄宿制下,中学后勤管理的经费有限,无法满足后勤管理的资金需求。学校要合理处理后勤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服务,又要处理好后勤与教师、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学校的综合能力。在寄宿制下,要想实现后勤管理目标,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学校就必须创新后勤管理制度,为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保障。中学可以由任课教师担任寄宿管理教师,保证后勤管理的有效性,并派遣后勤管理人员外出学习管理知识,丰富管理经验,进而提高后勤管理水平。除此之外,后勤管理人员可以指导学生布置宿舍,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

参考文献:

[1]董世华.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第2篇:有关心理学的小知识范文

关键词:护理服务工作;心血管内科;病患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1

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内其他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医学领域的各项服务工作,开始有了更大程度的改善。其中,现在很多医院的护理观念开始发生质的改变。例如:以前传统的医学护理观念,是将疾病作为核心问题。然而,现代的护理观念,是将病患作为核心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实行相关护理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病患的早日康复。现在大部分医院,所实行的护理工作,其观念都是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与此同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时刻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各种要求,被很好地满足。最终,达到帮助病患积极接受治疗,以及早日恢复健康的目的。

1 优质的护理服务工作的作用概述

很多医院对优质的护理服务工作,拥有良好的评价。所以,研究工作者开始对该项护理服务进行相应的研究。相关的研究工作人员,运用相应的实验,得出优质的护理服务工作,能够对心血管内科的病患恢复,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医务工作人员在进行病患护理时,需要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利于医院对病患的治疗,以及病患的恢复。[1]

2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对心血管内科的部分患者,运用优质的护理服务后,无论对医院的日常工作,还是对病患的治疗,都有了较为显著的帮助。首先,在实行优质的护理服务之后,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获得提升。比如:这些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正常的护理工作时,能够时刻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具体表现为:护理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和心血管内科的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及交流。这样就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患者的情况。

2.1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运用优质的护理服务,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对这项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述。护理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的了解到,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症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目前的心情和情绪调整情况等等。如果,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到这些情况,那么就可以较为及时的处理这些问题,而不至于耽误患者的病情治疗。假如,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相关病情,以及其他心理方面的问题,不能够被护理工作人员所了解或者掌握。那么,患者的需求就不可能被及时的满足。[2]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病症问题,可能会使得心血管内科的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最终,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这样不仅仅可能使得患者的生命受到危险,与此同时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医疗纠纷。

有一部分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精神过度紧张的现象。这样就可能使得,患者的情绪稳定性失调,或者经常烦躁不安。如果,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能够及时的发现这些问题的存在。那么,就可能使得,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在心理上承受过多的压力。这样可能会使得,患者的正常治疗受到影响。从而,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带来消极的影响。

2.2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运用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达到的积极效果

假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心血管内科的患者运用优质的护理服务。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较为及时的发现这些问题。甚至,有些时候,能够避免这些问题以及情况的出现。从而,也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心血管内科的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治疗。[3]最终,能够早日恢复健康,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有些医院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实行了运用优质的护理服务的实验。并且,经过专业工作人员的观察以及研究,发现优质的护理服务的效果,较为显著。其中,通过了解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恢复情况,表明优质的护理工作,能够达到较好的护理服务质量。与此同时,研究工作人员通过对患者的采访,表明患者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

3 结束语

言而总之,在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中,实行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对院方以及患者,都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具体来说,运用优质的护理服务工作,可以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以及安慰。与此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医生更加顺利地进行治疗。

我们可以从上面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运用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中,知道优质护理服务的积极作用。所以,在未来的心血管内科的病症治疗过程中,医院可以科学合理的运用,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能够让患者早日摆脱病魔的折磨,恢复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金蓉.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10-13.

第3篇:有关心理学的小知识范文

什么是好的教育?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学校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成长中的儿童。每一个学生有不同的天赋、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特长,他们未来的发展前景是不一样的。所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才是公平的教育。

笔者所在小学虽建校时间不长,但是校领导很有前瞻意识,将“适合教育”的办学理念融入了课程建设,从2006年开始即组织人手进行“适合教育”视域下的小学心理课程建设,经过七年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成为了苏州工业园区内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知名学校。

一、构建适合“每一个”的显性心理课程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关注“每一个”星海学子的心灵成长需求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主题。

1.根据不同年段,设计适合“每一个”的心理教学计划

(1)低年级的心理活动——温馨的心灵港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教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场景扫描:“今天轮到我们班同学进学校阳光驿站活动哦!”二年级班主任郑老师一宣布这个消息,教室里一片欢腾。“你想去哪个室场活动?我上次去了心理测量室,那个水果拼图可真有趣,这次我还想玩!”“我想去沙盘室做沙盘,那个游戏最有趣了。每次做完,我都很开心!”……学生们议论纷纷,讨论着自己中午想要参加的项目。

每天中午,学校心理中心的阳光驿站里总是回荡着星海娃娃们的欢声笑语,一、二年级的学生们在学校心理教师和心灵小伙伴的组织下开展丰富有趣的心理活动。有的学生在大厅休闲区阅读心理绘本,在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中汲取心灵鸡汤的养分,了解什么是友情,懂得爱的方式,学着战胜恐惧;有的学生在情感表达室制作剪贴画,捏橡皮泥、画画,借助艺术创作来调节自己的心灵,学着自由地表达和有效地自我控制;有的学生在沙盘游戏室开展团体沙盘游戏,将喜欢的玩具放在沙箱里,与伙伴们一起合作创造理想中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谦让与友善;有的学生在心理测量室做注意力训练的游戏,在与电脑的互动中体验规则的意义,其乐无穷。

(2)中年级的心理课堂——我的地盘我做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小学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教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场景扫描:“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绿草因为我变得更香,天空因为我变得更蓝,白云因为我变得柔软……”伴随着欢快熟悉的旋律,四年级的学生开始了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我是一只独特的羊”。学生们通过“羊儿性格大点评”“夸夸我这只独特的‘羊’”等环节,对自我有了新的认识,学会了“自我接纳”。

学校早在2006年就开始有意识地在课表中引入学生心理辅导活动课,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探索,目前在三至六年级均开设了每两周一次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年级的教学内容如下。自我认识:在班级中和同学分享自己名字的故事,在自我接纳和欣赏的同时,也能接纳和欣赏他人。学习能力:了解注意力的特点,掌握一定的训练注意力集中的方法;能在了解时间重要性的基础上,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情绪管理:发现自己有不良情绪时能运用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调节,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微幸福”,并从中感受到真、善、美。

同时,为了让心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每学期的期末心理回顾课上,学生都会通过反馈表向教师提出下学期活动主题的设想,心理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建议对活动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使心理辅导活动课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3)高年级的心理社团——心灵成长新天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作好准备。

场景扫描:每周五下午三点半,五年级的小倪和小丁都会整理好书包,赶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参加心理社团活动。见到其他班的心理社团伙伴,她们热情地打了个招呼,就讨论起来:“不知道今天又会有什么有趣的心理话题呢!”在期待中,新一期的心理社团活动开始了。

进入高年级后,根据学生已逐步进入青春前期的特点,在上好每两周一次心理课的基础上,学校在每周五下午开设了校级心理社团,招募“热心做同学的知心人,对心理健康知识有兴趣,同时又想获得自身心灵成长”的学生参与,培养一批“心灵小伙伴”,作为“校园三级心理健康监护网络”之外的一支朋辈辅导的骨干力量。

在心理社团里,高年级的心灵小伙伴们会在心理教师的带领下开展各类活动,有时是学习一些心理学的小知识,掌握帮助同伴及时调节情绪的好方法;有时是伙伴之间互相交流工作情况,在互帮互助中缓解自己的压力;有时是开展有趣的体验式心理活动,在开心一笑中体会到沟通的重要、合作的意义。

2012年学校心理社团在传统学生心理团辅活动的基础上,又引入了沙盘团辅训练。一盘细沙,三架子各式各样的物件造型,加上辅导教师的关注与投入,还有学生们的自由创作,构成了沙盘游戏的基本要素。就在这看似简单的合作摆放沙具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很好的呈现,心灵得到了充实,人际交往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2.运行适合“每一个”的心理评价标准

心理评价是从整体上对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如果教师能对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作出准确评价,就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建议,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此学校心育团队从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出发,结合年龄特点尝试在四至六年级推行心理课程评价单。评价单上既有心理教师针对该年段的学生提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又有学生根据自己一学期的收获,进行的自我心理成长评定,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3.构建适合“每一个”的隐性心理课程体系

课程从表现方式来说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心理隐性课程包括除上述显性心理课程之外的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环境、学校文化建设、家校社会一体化等。

4.营造适合“每一个”的心理教育环境

苏州工业园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起步的,而其中星海小学又是整个园区中小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先行者。回顾学校心理教育这短短十年的发展历程,从办学之初仅有一个40平方米的心理咨询室,到现在率先在园区成立拥有两层楼,合计300平方米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星海人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心理健康教育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主要是发展中的儿童这一群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将整个活动区域命名为“阳光驿站”,意为希望学生们能在这里获得阳光般的温暖,把“阳光驿站”定位为一个放飞心情、倾诉烦恼、寻找温暖与欢乐的天地。整个“阳光驿站”的内部装修以学生为本,努力体现快乐教育的理念,分为悦读活动区、情感表达室、沙盘游戏室、心理测量室、心理晤谈室五大区域。

二、打造适合“每一个”的心理教师团队

决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的充分参与,积极的、开放的态度以及人格的魅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取得理想效果的根本保证。在打造星海小学心理教师团队时,学校首先考虑的是教师的人格品质,其次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参照林孟平有关心理辅导员应具备的人格素质的观点,学校选拔培养心理教师时制定了以下标准:有较丰富的人生经验;善于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接纳自己,能正视自身的优点与缺点,经常内省;尊重他人,相信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语言表达准确、具体、简洁、有幽默感;具有适度的智慧,能主动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人。

除此之外,学校还十分重视专兼职心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不定期地举行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鼓励心理教师多参加课外的心理疗法继续教育。目前心理教师团队中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8人,有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2人,拥有苏州市专兼职心理教师上岗证书的9人。同时团队成员中有市德育学科带头人两名,市优秀班主任一名。

三、收获适合“每一个”的心理教育硕果

十多年来,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这块沃土上精心耕耘,使心育工作成为了星海小学一张亮丽的名片。学校心育团队成员在国家、省、市、区级心理优质课评比中均荣获过一等奖,在各级各类心理论文、案例评比中获奖四十余篇,在市级、区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心理类文章二十余篇。

“墙内开花墙外香”,心理健康教育带给学生更多的是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人际交往品质。心理社团的学生自发进社区组织义卖活动,自己联系社区工作人员,确定场地,寻找货源,设计口号,用一颗真心、一片热忱打动了许多社区居民的心。义卖活动共筹得善款五千多元,全部捐给了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组织,活动被新闻媒体广泛宣传。

由于学校的心育工作扎实有效,“苏州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苏州工业园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与研究中心”先后落户于我校,这是对我校心育工作的极大肯定。

四、家庭社区紧密协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塑造孩子的关键场所,亲子关系的质量高低,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校在关注每一个星海学子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家庭教育。学校网站上的“心灵驿站”是家长了解孩子心理成长规律的窗口,每学期的“家长心理大讲堂”是家长聆听科学家庭教育方法的途径,学校的“心理晤谈室”是家长与心理教师面对面谈心的场所。

社区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个阵地。学校与社区密切合作,每年都会组织学校心理团队成员进社区活动,同时社区也积极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协助学校心理社团的学生们开展“HELP”项目的义卖活动,使学生将爱心和正能量传播到社区每一个居民的心中。

关注“每一个”的心灵成长,让“每一个”的心灵之花更美,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愿景。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适合教育视域下的心理课程建设,争取打造“星海心育”的金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