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需求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需求分析的定义和分类
需求分析(也称需求评估)是(在语言教学和语言项目设计中)了解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并根据轻重缓急的程度安排学习过程。
在外语界,不同的研究者,基于不同的视角、目标和背景,对需求有不同的定义和分类。Berwick将需求分为感觉需求和感知需求(Berwick 1989)。Kemp将需求分为规范性需求、比较需求、感觉需求、表达需求、未来期望需求和重要事件的需求(夏纪梅,2003年,p.44)。Brindley(1989)认为需求有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束定芳(2004)认为需求分析可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Hutch and Water(1987)把需求分析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
外语教学需求分析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夏纪梅,1999年):(1)总体情况分析:学生情况,教师和其他相关教学条件的情况;(2)学习需求分析:学习一门外语的目的、需要的语言能力,语域,要达到什么水平等;(3)社会(行业)需求分析:社会(行业)对具有语言能力外语人才的需求。
2 国内外需求分析研究
国外外语需求分析已经经历了长达500多年的发展历史。概括起来,它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启蒙时期(1500-1910)、上升期(1910-1980)、英语时期(1980 - 1990)和平台期(1990 - 2002)。
外语需求分析技术在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被引入中国。这一时期国外外语需求分析正处于平台期。此时,分析技术和工具更加成熟。国内外语界研究人员借鉴国外外语需求分析的成功经验,在外语教学中,尤其是在英语教学领域,如大纲设计、课程设置、教材、考试准备等,取得了一些成绩。外语需求分析在教育系统中有很长的历史,业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分析系统。
3 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西南某高校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为研究目标,随机选取97名学生(采样率接近5 ‰),采用文献法、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分析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3.1 样本信息
3.1.1 基本信息
根据有效问卷,男生31人,占32 %,女生66人,占 68 %性。符合艺术专业的男女生比特点。平均年龄为19.753,最小17岁,最大22岁。大部分学生是在12或13 岁,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这与城市学校从小学三年级或者幼儿园开始学英语大为不同。所有的学生已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期。Lenneberg的关键期假说构想认为,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是从两岁到青春期。Lenneberg相信大脑偏侧在青春期已经完成,使得后青春期语言习得困难,完整的二语习得的学习目标不太可能实现((Jack C.Richards,172)。
3.1.2 生源地
把学生生源地列入问卷调查,因为它的确影响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根据有效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占样本的35.1%,32名学生来自城市,占总数的33%,20人来自县城,占总量的20.6%(表1)。11人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占11.3%。
一般认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同时,有一些农村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程,学生进入初中后才开始学习英语。这使得进入高校的大学生英语学习背景和水平各不相同。
3.1.3 高考英语分数
西南某高校2013级艺术专业大学生的高考英语分数,(A班)最高平均分为85.62和(B班)最低平均分为 53.04,比其他非英语专业班级英语平均分低很多。这表明他们的英语水平很低。因此,他们需要有针对性的特殊的英语教学,特别是教材和教学策略。
4 结果与讨论
4.1 基本的学习需求
如表2所示,56.7%的学生学习英语是因为英语是必修课程。20.6%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他们找到一份好工作来说很重要。不到10%的学生学习英语是因为他们喜欢英语。这种现象表明,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具有工具性动机,但缺乏兴趣 所以他们学习英语很被动。
4.2 英语水平自我评价
大学伊始,每个学生已经学习英语好几年了。因此他们各自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英语水平。但统计数据显示20.6%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英语水平很普通,而75.3%的学生认为他们不擅长英语。擅长英语的学生数为零。这种现象已被他们的高考英语分数所证明。这表明它们缺乏坚实的基础英语。
4.3 教学方式
31.9%的学生对目前的教学方式感到满意,而34.1%的学生不满意,其他34.0%的人没有表态。这说明学校和艺术专业大学英语老师应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4.4 学习方式
正如表4所示,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58.8%的学生跟着英语老师学习英语。他们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16.5%的学生自学英语。他们有自己具体的学习策略。7.2%的学生与同学一起学习。另有17.5%的学生根本不学英语。他们常常上课迟到甚至旷课。
根据表5的统计数据,约有54.63% 的学生认为最恰当的方式是在英语课堂上跟着教师学。这是中国最传统的学习方式。约23.7%的学生认为最好通过看英文电影、听英文广播来学。其余学生有的认为自学好,有些认为学习英语的最佳方式是与同学一起学习,还有人认为最好是网上学习。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这无疑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了解这种变化,并采取新的教学策略,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5 英语教学效果
大多数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这是他们学不好英语的根本原因。图2显示了学生目前英语学习的实际效果。超过90%的学生认为 目前英语学习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没有效果。这种现象的存在与课程的设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老师的教学方式有关系。
4.6 教学策略
50.52%的学生(表6)不希望通过听老师讲课来学习英语,而是想通过互动交流学习。31.96%的学生希望他们能在课堂上学习英语时得到更多的启发,而15.46%的人希望在学习英语时得到更多的辅导,。他们想学习更积极些。只有2.06%的想要填鸭式的、传统的教学方式。约40%的学生希望降低教材难度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而其他学生希望采用的教材能与他们的专业紧密相关。也就是说,他们希望改变现有的教科书,至少增加一些涉及音乐,舞蹈和艺术领域的教学素材。有的学生认为最好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把他们分为不同的班级来教学,如快班和慢班。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需求;创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35-02
我国在创业教育研究及创业教育实践方面都已经有了初步的模式,涉及范围也比较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学生角度来探讨创业教育问题的较少,多偏向于笼统的论述或宏观指导。本研究以民办高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探究学生创业教育需求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研究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城市学院的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不同类别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及其他,如性别、年级、专业、对创业的了解、看法等;第二部分为创业教育需求调查量表,共分为四个维度(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所需知识、创业所需能力),采用里克特式五点量表法,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有效率为92%,访谈50人,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在校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情况。对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创业意愿与态度分析。在问卷中,通过“是否有想过创业”、“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和“是否愿意了解创业”三种情况对大学生创业的意愿与态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明确自己要创业且一直在计划自己创业的大学生占32.2%,有57.5%的大学生认为“不一定,有合适的机会就会创业”,6.9%的大学生认为“有,但不会付诸行动”,只有3.4%的大学生“没有考虑过”;且有95.4%的大学生是认同创业的,只有4.6%不认同,认为风险太大。可见,在目前“双创”背景下创业机会多,国家形势好,大多数学生认同创业,极少数不考虑或不认同,而且对创业心态积极,思考趋于冷静。在“是否愿意了解创业”上,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愿意了解,占比达到51.7%,有三成多的大学生“愿意了解,以备将来之需”,占比33.3%,9.2%的大学生选择“虽然不打算创业,但还是愿意了解相关知识”,只有5.7%的大学生“不愿意”。从访谈中也发现现今大学生选择创业之路持非常审慎的态度,有缜密的思考,并不盲目。近六成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具备的条件不成熟,愿意自己多积累创业相关知识、能力等修炼自身以等待机会。
2.创业的主要障碍因素分析。大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创业的主要障碍因素中,“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人脉资源”、“资金不足,筹资困难”、“缺乏创业相关知识”是他们创业初期面临的三大主要障碍,占比较高,分别达79.3%、71.3%、49.4%,这是当前大学生创业亟须解决的问题,这对高校的创业指导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其次是“承担不起创业失败的风险”和“自身创业能力不足”,占比为37.9%和34.5%。近八成多的大学生不把政策环境和家人的支持作为主要障碍,说明当前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好。
3.大学生自身现状与创业教育需求分析。为了全面地了解当前大学生自身现状与实际需求的情况,对各维度的具体指标均值进行了比较。根据计分方式,自身现状的各指标得分均值越大,表明现状越弱;需求的各指标得分均值越小,表明需求程度越强。
统计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在各维度指标上自身的现状整体比较乐观,“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所需能力”都处于“很强”与“一般”之间,对高校创业教育需求处在“较需要”及以上,尤其是在“创业所需知识”方面大学生认为自身现状一般,对创业教育需求很高,较为迫切。
从需求人数比例来看,大学生认为自身现状在各维度指标上处于“一般”及以下的人数分别为51.67%、36.8%、77.76%、49.96%,除了“创业心理品质”外,其他三个维度现状较弱的大学生都超过五成,尤其是在“创业所需知识”方面高达77.76%,需求人数达到了92.95%,其中“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知识”者三项较之其他需求最高;而对创业教育的各个维度的需求人数都达到八成左右,甚至高达九成以上,充分说明当前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是较为迫切的,也认为非常有必要通过学校的各种创业指导途径给予满足和加强。
在调查及访谈中还发现:大学生需求学校的创业教育内容选择倾向顺序为:“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等知识”的占71.8%,“创业机会与风险知识”的占60%,“创业相关能力训练”的占56.5%,“工商税收、政策法规等知识”和“创业思维与企业家精神”的分别占41.2%;在获得或提高创业方面知识和技能方面希望通过的途径更趋向于实践,其中“创业实践”占55.2%,“创业模拟或训练、比赛活动”占43.7%;希望的创业教育师资有74.7%的大学生选择“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或风投专家”,认为在校老师缺乏创业经验,并不适合进行创业指导。
4.不同群体大学生对创业教育需求的分析。为了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分析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各维度上的需求是否有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概率p值小于0.05表示存在显著差异,概率p值小于0.1表示存在差异。
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在创业意识(p=0.044
不同年级在创业需求的各维度上均存在差异。在创业心理品质上差异显著(p=0.016
不同类别专业在创业意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25
三、调研结论与讨论
1.在目前“双创”背景下创业机会多,国家形势好,大多数学生认同创业,对创业心态积极,对是否选择创业持非常审慎的态度,思考趋于冷静,并不盲目。近六成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具备的条件不成熟,愿意自己多积累创业相关知识、能力等修炼自身以等待机会。也正因如此,高校的创业教育与指导的开展才有意义,学生是否创业或是否具备成熟条件,在大学四年的培养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创业指导的开展,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层面更为丰富,对其就业或创业,甚至是以后的职业发展都是有利的。
2.大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创业的主要障碍因素中,“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人脉资源”、“资金不足,筹资困难”、“缺乏创业相关知识”是他们创业初期面临的三大主要障碍,这是当前大学生创业亟须解决的问题,高校的创业指导也应该从这些亟须方面着手,为学生寻找资源、搭好桥梁,指引好道路。
3.当前大学生自身的现状整体比较乐观,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也较为迫切,也认为非常有必要通过学校的各种创业指导途径给予满足和加强,尤其是创业所需知识方面。需要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在学生真正需求途径、知识板块、教育师资方面不断加强。
4.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创业意识、创业所需知识、创业所需能力”方面女生的需求高于男生;不同年级的创业教育需求较为不同,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最高,显然这是创业指导的重点阶段,而在大四年级开展创业指导的意义并不大;相比较而言,文学、法学、语言专业的学生需求高于理工、经管和艺术专业。不同群体学生的创业教育需求不同,这提示高校在做创业指导工作方面应该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进行,不可“一刀切”,在课程设置、能力训练、创业实践等方面都应该有不同类型,以适合不同需求的学生。
总之,不同背景的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具体需求存在差异,学校的创业教育要根据这些差异,开展不同的指导体系。需要学校创业教育部门、创业指导教师、学生个体、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创业教育课程指导体系和实践指导体系,学生的创业教育在当前“双创”背景下定会上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朱明.我过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07,(6):10-12.
关键词 问题大学生;独立学院;学习动机;学习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3-0117-02
1 问题提出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大学生逐渐引起教育界的关注。什么是“问题大学生”?目前学术界从心理健康、教学管理、行为品德等多个方面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尚未形成共识。本文认为,定义“问题大学生”需注意两个方面:一不能将引发问题的诱因混淆为概念,问题大学生的诱因是多样的,不能用某一种或几种诱因来定义问题大学生;二是应便于分析和测量,以开展针对性研究。
问题大学生一般具有四个特征:一是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二是学习成绩相对落后;三是性格存在缺陷;四是行为过于偏激[1]。其中,心理健康状态与性格缺陷是问题、是内因,而学习成绩落后与行为偏激为表象。在表象中,行为偏激的具体表现及程度因人而异、各有不同,而学习成绩则便于测量。故笔者认为:“问题大学生”是除身体及智力因素影响,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差的大学生。下文将独立学院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尝试从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的内因出发,探究问题大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
2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学生。调查采取校园内随机方法问卷的形式,共发放450份问卷,收回问卷417份,其中有效问卷412份,有效问卷占总数的91.56%。表1为被调查大学生上一学期班级成绩排名情况。该校大学班级平均人数为34人,因而将班级25名以后的学生认定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大学生,作为“问题大学生”的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学习动机调查和学习需求调查。学习动机调查问卷以黄希庭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为主,学习行为调查从上课情况、上自习情况、学习交流情况三方面提出问题。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
3 问题大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学习动机分析 本文采用黄希庭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KMO值为0.903,大于0.8,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从26个问句中提取5个因子,根据所含项目的内容,可将因子命名为求知进取、个人成就、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和害怕失败。
求知进取反映出独立学院学生为了丰富精神世界、提高自身修养、充实知识经验的学习动机;个人成就则以个人价值的体现作为学习的主要出发点;社会取向则是更加重视学习带来的社会及周围环境的认同感;物质追求是将学习与未来的就业以及财富联系在一起;害怕失败则是收到环境中的法律、规定以及情感的约束而努力学习。
问题大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动力。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呈正相关[2]。表2为不同成绩排名大学生学习动机维度的得分均值。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并未完全呈现正相关关系。排名在25名以后的问题大学生在学习动机的各个维度上,均值都高于5~15名、15~25名的大学生,且非常接近前5名的大学生。说明学习成绩与学习动机两个变量并未呈现正相关关系,而是呈现出一种“U”型变化。为证实此结论,将前5名与25名以后两个样本组做非参数检验,两个样本组在学习动机各维度的Sig值都大于0.05,说明两样本组不存在差异。
由此说明,问题大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不在于学习动机,相反,他们的学习动机较强,且在个人成就、害怕失败两维度均值最高。说明他们更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对于成功有自己的定义,因而在学业上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
4 问题大学生学习需求、学习行为分析
学习需求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问题大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对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行为进一步分析。问卷从知识层次期待、知识内容期待、学习方式期待、交流方式期待、自学方式期待等5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数据同样存在倒“U”型特征,前5名与25名后两个样本结果接近,且分值较高;而排名在中间的两个样本结果较为接近,分值较低。表3为学习需求调查中均值最高的选项。从这些选项中看以看出,学生更希望通过教师的授课与交流,获得有实用性的知识和经验。
问题大学生与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在学校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时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好学生依然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学习,而问题大学生则是选择回避或自己探索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问题大学生较为偏激的行为,如沉迷于虚拟网络以回避现实,重视各种社会实践而忽视学习,等等。
学习行为调查 调查从上课、上自习两个方面考察问题大学生学习行为。对前5名与25名后两个样本进行非参数检验,两个Sig值均小于0.05,两个样本存在明显差异。说明问题大学生较好学生而言,逃课严重、上自习较少,这也是他们学习成绩较低的最直接原因。
5 结论与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问题大学生与传统意义的理解不同。他们学习动机较强、对知识的需求程度较高,更期盼成功,但又不局限于学业的成功。但是在具体的学习行为上,他们则相对消极,致使学习成绩不佳。所以,问题大学生教育矫正策略的关键在于将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行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尊重知识的态度,从多元角度理解知识的价值。很多大学生不努力学习的原因是认为大学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没有实用价值。而大学有别于职业教育机构,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外,知识传承、科学研究、人格培养同样是大学的使命。因而有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尊重知识的态度,能够从更加多元、广阔的眼光来看待知识本身。
2)树立学习自信心,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心理体验。学习行为的结果是收获知识,而学习过程则往往收获更多不同的心理体验。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团队开展的学习过程,往往能促进学生的相互了解,培养彼此之间的协作精神,激发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因而有必要在教学中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提高问题大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行为。
3)加强教学管理,监督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成绩。我国大学规模快速扩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挑战。问题大学生往往在心理上不够成熟、自控能力不强,因而有必要加强对问题大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如可以建立问题大学生档案库,及时了解情况,及时交流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辅导。
4)完善知识结构,调整知识体系,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课堂教学与交流互动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要求大学教师不断追踪知识领域、实践领域的新发展、新动向,以满足大学生的知识需求。
参考文献
[1]余国英.问题大学生的多维度诱因和教育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81-83.
[2]郑美娟.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8):84-86.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大学生 文献需求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必须以读者为主,读者的信息需求能否得到充分的保障,直接影响到读者的满意度的高低,同时也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的高低。因此,准确及时地了解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对于图书馆合理配置文献信息资源,找出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上与读者期望值之间的差距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图书馆管理阶层及时调整服务策略,改进服务工作,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笔者通过“ILASⅡ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在流通还回统计中获取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
1. 统计结果分析
1.1 2008年我馆文献分类利用情况。
从表1数据来看,我馆大学生读者文献利用情况有以下特点。首先,各类图书的流通借阅量悬殊较大,排在第一位的是文学类图书,第二位的是语言文字类图书,依次是计算机技术、数理科学和化学、历史地理、艺术、哲学等。流通借阅量最小的是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天文地球等。其次,学术阅读需求具有广泛性的特点。读者在阅读时以休闲娱乐为主,专业参考为辅,同时,经济、生活、旅游、保健、医药、军事等图书也受到读者的青睐。
1.2 不同年级学生图书借阅情况(2008)。
表2-1显示的是一年级学生在2008年的图书借阅情况。我校2008级学生在2008年共借阅图书58741册。新生不懂得如何自学,信息检索能力较差,阅读无明确定向,常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走马观花地浏览,或受从众心理影响,或受环境影响借阅范围较宽泛,阅读时间较随意。文学类图书是他们课外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其他各类图书也有所涉猎。
表2-2显示的是二年级学生在2008年的图书借阅情况。我校2007级学生的年图书借阅量为60973册。二年级学生相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学习目标较为明确,进馆阅读的目的更加确定,阅读虽仍以娱乐休闲的文学类图书为主,但是在与专业相适应的专业参考文献的借阅量上,有明显的上升趋势。H、O、T、K、J类图书借阅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学生信息需求的紧迫感开始凸现,一般都能根据学校教学进度和老师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寻找相关的文献资料,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因此,二年级学生的文献需求呈现出以专业知识为核心向周边知识辐射的趋势。
表2-3显示的是三年级学生在2008年的图书借阅情况。我校2006级学生的年图书借阅量为10876册。高年级的学生已逐步进入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写作阶段。他们的文献需求呈现出文学图书借阅量明显下滑,而与专写论文相关的一些专业知识图书和参加全国执业资格认证考试,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一系列的有关就业方面的书籍阅读需求量明显上升,一些经济类图书借阅量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高年级的学生阅读需求出现专业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的特征。
1.3 我馆2008年文献利用规律。
2008年,我馆图书借阅共有这样几个高峰期:2月初,学生结束寒假返回校园时,是借还图书的第一个高峰期;3、4月份,高年级毕业班准备论文,需要大量查找资料。同时,4月份是读书月,图书馆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形成了全年的借阅量最高峰;6月底、7月初,学生放暑假,又是一个高峰;9月初,学生返校,形成图书馆借还图书的第四个高峰期;10月底,新生领到借书证,带来了另一个高峰;学期末,学生又要借假期带回图书,成为全年的最后一个高峰期。
通过以上的统计和分析,我们能够清晰地掌握学生读者的文献利用规律和文献需求特点,为科学把握我馆文献的需求重心和趋势,形成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2.完善文献服务的对策
2.1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更好地为学科建设服务。
高校图书馆要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招生规模、原有的观测基础和经费等,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文献信息发展政策。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实用本位”,优化藏书结构,体现专业特色,紧密围绕专业设置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文献采购质量,提高信息资源流通效率和使用效益。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花大力气,通过大量细致、深入的调查分析,充分了解学校重点专业、重点学科的现状及学校的发展规划,掌握各专业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走向,邀请教师参与选书,并做好广大学生读者的“新书荐购”工作,例如我馆在4月份举办了“你选书,我付款”的活动,使得馆藏文献资源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更好地为学科建设服务,充分发挥高校图书的保障作用。
2.2加大图书馆宣传,激发读者的阅读需求,加强读者培训教育工作。
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条件,根据学校的学科特点,建立“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定期举办新书推介会、各种学术报告会和演讲、书评、知识竞赛等,做好图书馆宣传工作,向读者宣传、介绍和推荐馆藏文献,引导读者读好书、多读书。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读者召开座谈会,进行讨论,了解读者的文献阅读需求等,把各个层次的读者的各种阅读欲望激发出来,将潜在读者的需求转化为现实读者的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
高校图书馆还应加强读者培训教育工作。首先,开设文献检索课是提高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重要方法。文献检索课应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并大幅度地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素质和能力。比如,定期地举办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书目检索系统的技能培训班,把各种新出现的文献数据库检索方法及时传授给读者,使读者掌握文献信息的检索技能、途径和方法。在新生入学之初,可组织专人采取授课、讲座等形式,向他们传授如何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知识,引导新生正确地选择文献检索方法,指导他们“快、准、精、全”地检索馆藏文献。通过入馆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避免他们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另外,高校图书馆必须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充分保障读者培训工作的长期化,并将其制度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将这项工作抓下去,并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设置专门岗位,责任到人。
2.3 提高馆员的自身素质,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馆员作为信息管理从业人员之一,不仅要具备比较广博的知识面,而且要具备相当熟练的检索技能,熟悉检索途径,能够迅速准确地命中目标文献。这就要求图书馆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只有不断提高馆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做好工作。首先要教育馆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其次要鼓励馆员通过各种途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长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到终生学习的热潮中,从而适应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再次要培养馆员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只有馆员自己掌握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才能正确分析、判断文献信息的质量及利用价值,对大量无序的文献信息进行筛选、整序和加工,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在信息海洋中过滤并识别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才能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咨询员”、“信息导航员”。
2.4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引导学生阅读。
教学和科研应与图书馆紧密联系,是高校图书馆得以充分利用的动力和源泉。要将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在一起,课内引导课外,课外充实课内。高校图书馆应主动、适时地与学科带头人及各学科骨干教师进行沟通,主动结合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内容,筛选、整理出与课程相适应的文献资源,并将其及时地推荐给学生,引导并指导学生查找和利用。教师在教学前根据馆藏文献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课外去图书馆寻找有用的资源,用于上课时交流、讨论,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教学与图书馆的互动交流,通过课堂引导,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而且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增强导读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小宁.高职院校学生文献需求分析及对策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8,(6):47-49.
[2]默秀红.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5):751-755.
[3]黄秀文.传承 服务 创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403-409.
关键词:需求分析;英语能力;目标的需求;学习需求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需求分析是课程开发的一部分,通常需要在语言教学大纲制定之前进行(理查兹,2005,p.457)。需求分析研究对中国外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束定芳(2004,第19页)把需求分析对中国外语研究的重要作用总结为以下四点:①为中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建立和外语课程设置提供基础数据;②为外语课程内容和实施提供依据;③为外语教学目标和外语教学方法的确立提供依据;④为现有外语课程考试和评价提供参考。需求分析对大学英语教学一样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教学资源,学生的入学水平不同,高校应该根据其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和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指导本校的英语教学(大学英语课程要求,2007)。这一要求的核心是进行需求分析,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需求,才有可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汪志嚅,2003)。外语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一直受到外语界普遍关注,也迫切的需要回答和解决。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对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并要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这才能确保大学英语教学真正的个性化。
需求分析研究在国外已经经历了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它的确给外语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但直到目前,国内外在外语需求方面的调查研究方面要么是“强势”要么是“弱势”,没有将二者进行结合研究。另一个不足之处是关于研究维度。目前,许多外语需求分析使用一维测量。少数使用二维的,很少有三维测量研究。该研究将结合弱势和强势需求分析,从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三个方面探讨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需求,为高校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需求分析的定义及分类
需求分析(也称需求评估)是(在语言教学和语言项目设计)了解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并根据轻重缓急的程度安排学习需求的过程。外语需求分析方法的通用分类:(1)根据教学过程的时间顺序分类:前瞻性需求分析,PSA:现状分析和评价需求分析。(2)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分类: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3)根据信息提供者分类(利益相关者):学习者需求分析、教师需求分析、管理者需求分析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需求分析;(4)根据分析的方法分类:定性需求分析和定量需求分析。定性分析一般是用于确定需求的性质,定量分析用于确定需求的程度和范围。目前,它们通常被结合在一起使用。结构化访谈、相关人员语言调查、问卷调查、测试通常适用于定量需求分析,非结构式访谈、课堂观察、从公众频道和政府文件等获得数据等属于定性分析。(5)根据需求分析的内容分类:“强式”需求分析、“弱式”需求分析和 “综合式”需求分析。“强式”的需求分析涉及需求分析的核心部分,如:目标情形、目标水平、学习难度;“弱式”需求分析是指偏离需求分析核心的研究内容,与某个领域有交叉,不是完全脱离。“综合”需求分析是“强式”和“弱式”需求分析的结合。
(一)目标需求
目标需求指学习者在今后的目标情形下将使用英语的客观需要。它包括以下三个类型:必需、缺失和希望。必需主要是指学习者未来使用语言的客观需要。换句话说,为了在目标情况下有效地使用语言,目标需求即是学习者应该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接待员需要接待外宾,就要培养他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学会一些表达问候和帮助的方法 以及有关旅游、酒店及接待的英语词汇。比如:你好吗?旅途愉快吗?你想要单人间还是双人间呢?在中学阶段,学生往往不是很清楚他们使用英语的特定情境和使用英语的具体目的。但是大学生对这些比较清楚。缺失指学习者需要使用语言之间的客观需求和现有的语言水平的差距。这个差距就是学习者需要学习的东西。希望与学习者希望学习的东西有关。事实上,它就是学习者的自身需求。
(二)学习需求
学习者为了达到客观目标需要有一个学习过程。这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学习需求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拥有的资格和他们需要做的事情。
三、研究设计
为了调查艺术类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真实状况,本研究随机抽取西部某高校两个班级的80名大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李克特5级量表,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随机访谈,深入了解学生目前的英语学习状况。
四、结果与讨论
本次研究共发出调查问卷80份,回收80份,其中有效问卷78份,问卷有效率97.5%。
收集数据被输入Excel和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一)目标需求
1. 用人单位对员工英语水平要求
40条招聘信息的40家企业的属性如表1所示。表2列出了企业对高职学生英语能力的不同要求。
表1 单位属性
Property Number
State-owned 20
private 20
2013和2014年招聘广告的40家企业中,有8家性明确要求所招艺术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必须通过CET - 3,其余的单位对所招员工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要求很高,但没有对员工的英语水平没做要求。
表2 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水平要求
Number/percentage Requirements
Requirements to the English ability of enterprises 8/ 20 CET-3
32/ 80 No requirements
2.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版)(教育部,2004年),大学英语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一方面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另一方面,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西部某高校根据国家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设置了本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比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低得多。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设置为三个水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其一般要求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必须达到的;较高要求是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前都应该达到的;更高要求推荐给那些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它是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最高水平要求,推荐研究生参加(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余杰,2010)。此外,在该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如果通过CET - 3,或者英语分数达到该校教务处划定的分数线,都可以顺利毕业。
3. 教师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评价和期望
为了获取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真实信息,本研究访谈了为他们授课的7位大学英语教师。其中,有四名女教师和三名男教师。他们的平均大学英语教学年限为4年,其中最长的 教学10年,最短的教学1年。这说明他们大部分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与他们面对面的访谈,他们大多都愿意继续自己的教学,其中有一半以上认为他们只要搞好英语教学就行,没有必要在艺术专业领域钻研。6名教师(85%)认为在教学中最缺的就是恰当的教材,只有一个教师(14.3 %)认为他在教学中最需要的是好学生。教师们一致认为,对艺术专业学生而言,口语在英语语言5项能力中最难。所以艺术专业的学生有在口语上遇到的困难比其他专业学生要大得多。在听力方面,近一半的老师认为学生在理解英文教学上有困难,另一半认为学生很难理解较长的英文描述。一般来说,教师认为学生口语的主要问题是表达难,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如何正确表达他们的想法。这是因为其词汇量有限以及英语基础知识比较差。在阅读方面,一些老师坚持认为学生在精读方面困难多。42.9 %教师认为学生在写作上的主要问题是难以构建整个句子。在翻译领域,教师认为学生因为词汇量缺乏,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些短语和习惯用语的含义,对句子的结构和词句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好。
(二)学习需求和技能
附录3所示,艺术专业本科生高考英语分数比其它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要低的多。因此,他们一定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具体的英语能力需求。虽然他们的英语基础不好,但仍有22.7 %的学生愿意学好英语。在听力方面,学生经常不能理解较长的英语描述,这导致他们课堂上听不懂老师的英文讲授。原因是他们的基础还不是很扎实;在口语方面,学生认为它是最难的技能。学生经常发现当他们想说或被提问时,因为他们的词汇量有限而无话可说,或者说不出来。很多学生面对这种情况会产生焦虑情绪;在阅读中最难的是精读获取细节信息,泛读不算很难,寻读最简单。很多学生认为根据上下文猜测单词的意思很难;在写作中,最困难的是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句子的整体构建是艺术专业学生面临的另一难题。在翻译领域,意译比较复杂,比直译难的多。由于词汇量限制,68.0 %的学生经常难以理解常见的英语单词、短语和习惯用语。
(三)艺术类本科生的英语教学现状
多年以来,如何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一直是中国大学英语教学领域的重要议题。一般来说,艺术专业学生对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感兴趣。在英语基础和学习积极性方面,艺术专业和非艺术专业学生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针对这些差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校要根据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设立英语课程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以符合他们对英语课程的认知特点。
五、教学改革的启示
在大学英语教学很长一段时间里,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的特殊性、认知倾向、个人特点、兴趣、学习策略等方面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已在许多方面引起错位,阻碍了他们的学习英语的进程。首先,英语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错位: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认知能力都达到了大学水平,但他们的英语水平远远落后。其次,兴趣需要和语言材料的错位:艺术专业学生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语言水平的提高有兴趣。但是,这种兴趣需求在目前以讲授普通英语知识的大学英语课堂里得不到满足。第三,学习策略的错位:艺术专业的学生往往性格活泼不好静。他们的学习策略倾向亲自体验和参与,普通大学英语教材难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与创新过程的体验。
几千年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这一教学理念对当今英语教学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所有非英语专业学生都使用相同的教材,这是很不科学的,尽管学校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英语水平要求。另一个问题是,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专业无关,学生缺乏具有艺术专业特色的英语校本教材,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相关专家学者,从艺术类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结合其专业特点,编制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材料,以更好地满足艺术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一、前言
2012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版的《高校专业目录》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规定》称,今后各高校可以根据新版《目录》自行设置调整本科专业。这预示着高校的专业设置及改革的权利,被更大地“下放”到了各高校。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调整专业课程。
本研究主张高校进行专业改革之前,需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研究。因为专业改革的直接受惠对象是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只有准确把握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现状,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专业改革才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学生的学习需求可细分为四个方面,本研究仅限于分析其中一个方面,即应对自身的学习要求及未来的工作要求的学习需求。
二、研究方法
余(2002)指出,开展需求分析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类方法。本研究以景德镇陶瓷学院日语专业的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利用定量研究中的统计考试过级情况和做问卷调查的方式,另外参考定性研究中的课堂观摩的情况来分析其学习需求。
三、研究分析
1.学生学习现状
本校日语专业10级日语(1)班共有32名同学,尽管大一入学均为零起点开始学日语,然而由于学生个人努力程度,兴趣,天赋以及学习效率等的差异,进入大四学年的学生们具有的日语语言能力呈现出参差不齐甚至千差万别的状态。下表中学生考试过级人数的统计结果清楚地反映了这一现状。
日语能力测试(JST)考试是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主办,是世界上公认的测试日语能力的权威考试之一。该考试近年来试题改革,难度加大,部分学生考虑自身学习效果的原因,选择报考日语二级。上表的结果也反映了这一现实。而日语专业四级和八级是由中国日语教育研究会主办,主要是测试以日语为专业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仅限于日语专业学生参加。本校规定日语专业四级过级与否与学位证直接挂钩,有效地约束了学生的学习方向,从上表可以看出日语专四考试的过级率明显高于其他考试。然而尽管如此,仍有两位学生由于自身能力的原因,未能通过日语专四考试。
另外,笔者就该毕业班学生主要做的事情进行了调查。调查如下图所示,该班学生主要做的事情可大致分为7个方面。
2.开设课程现状
本研究通过以下图表清楚呈现了本校课程设置的情况。从数量上看,随着年级的增长,排课数量呈递增趋势。从课程内容上看,相比大一大二只有精读,听力,会话,泛读这几门单薄的基础课程,大三大四则开设包括日本社会,经济,文学,文化,翻译,口译,商务等兼具内涵及实用等诸多课程,内容非常丰富。
然而大四的课堂却呈现出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景象。上课人数寥寥无几,据笔者及其他老师的上课考勤统计发现,没有一个学生能够每门课都出席,更加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做到不缺席每节课。很多课程的上课人数甚至只有个位数。大四学生中请假、无故旷课、迟到、缺席的情况已然成为常态。面对这一切,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很尴尬,费尽心思为他们准备的教育大餐,大四学生们为何不领情呢。
从上图可以看出,本校日语专业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大三和大四,课程设置呈不均衡的状态。开设在大一大二的课程偏少,内容过于单薄,不足以应对难度逐年加大的日语专四考试,尤其是没有开设作文课程,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应对专四中的写作题。相反大三大四的课程则开设过多,尤其是大四学年,只有第一学期是在校学习时间(大四第二学期不排课,学生外出实习),而在这一个学期里,如图所示安排了包括精读在内的10门专业课。这对于大四学生来说,是超负荷的课程量。据前文中的调查可知,许多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大四开设过多的课程,剥夺了他们根据自身能力水平和发展方向,自由安排学习的时间,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结论
大四学生有着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日语语言能力提高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备考日语能力考试以及专业八级上。可以设置相关考级训练课程,更有针对性。(二)深层次强化日语语言能力的需求。这部分需求主要来自考研的学生。一般这类学生为日语基础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鉴于这部分学生人数不多,部分有一定深度的课程可以采用院级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并选择水平较高的老师授课,使这部分学生学有收获。(三)为留学日本做准备的需求。日语专业很多学生都有去日本留学的想法。尤其到了大四,在具备了一定的日语水平之后,部分学生开始着手进行留学前的准备。如何联系日本的学校或老师,如何用日语写邮件,写简历等内容如能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指导将会对学生有很大帮助。这部分需求不多,单独开一门课未免夸大其词,笔者认为可以放在商务日语或口译课程中穿插讲解。(四)就业的需求。部分已通过日语能力考试且没有考研或出国打算的学生,在大四学年一开始即表现出很强的就业愿望。在大四阶段开设商务日语,旅游日语课程可以满足学生的这部分需求。在开课形式上,笔者建议采用院系选修课形式。应对日语专业大四学生差别化的学习需求,在大四学年设置的课程不宜过于笼统化,应有针对性地分化细化,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最适合的课程。开课形式以院级选修为宜,使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各取所需。开课数量也不宜过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安排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只有改变了矛盾的供求关系才能避免课程资源的浪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学生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英语专业;口语学习;需求分析
一、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实行了研究生扩招,相对缓解了强烈的研究生入学需求。但是,研究生就业难度增加,就业竞争激烈,就业问题开始凸现出来。其中,英语专业作为中国高等院校的常设专业,其就业竞争强度尤为明显。因此,英语专业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技能培养仍然是重中之重。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生学院并未开始口语课程,这与广大英语专业研究生的需求不相符合,口语课程的设置及如何设置存在一定争议。
需求分析提供了ESP学习者具体的学习目标、初始水平和目标水平的有关数据,从而为课程设计提供基本依。考虑到中国研究生毕业所面临的就业形式严峻问题,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需求分析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者个人技能需求、学习者对课程的需求等方面进行考察,明确英语专业学术研究生的口语学习需求,从而为口语课程的设置提供一些启示。
二、文献综述
需求分析要以信息调查为基础。信息调查既可以采用主观形式,也可以采用客观形式。需求分析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测试、访谈、观察等(程晓堂,2011)。
基于需求分析的外语教学研究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由欧洲委员会的倡导被应用到专门用途英语领域中去,后来随着外语教学的关注点从学习者的语言需求转变到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后,开始被应用到普通英语的教学领域中。国外外语需求分析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需求分析的定义和分类上。
需求分析模型的研究因其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而受到了外语专家的重视,外语需求分析模型主要有以下四种。1)Munby的目标情景分析模型( 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 (1978);2) Allwrigh的目前情景分析模型(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1982);3)Hutch in son& Waterr的模型(1987);4) Dudley Evans&St John的模型(1998)。
Munby的目标情景分析主要针对学生在将来目标职业或学业情景下语言的要求提出的一套可以发现目标需求的详细步骤----交际需求处理器。Allwright的目前情景分析虽然关注学生目前语言能力、水平与目标需求的距离,但却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个性文化的作用(陈冰冰,2009)。Hutchinson & Waters(1987)提出的需求分析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目标需求,即学习者在将来目标场合使用英语的客观需要;二是学习需求(1earning needs),即分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的条件和需要做的事情。他们又把目标需求进一步细分为必学知识、欠缺的知识和想学的知识。Dudley- Evans和St.John (1998)则将需求分析法细分为三种不同角度的方法:首先是目标情境分析法,从课程规划者的视角出发,用来宏观分析一个社会或某些行业对ESP教学的需求。其次是学习情境分析法,它要求课程规划者和教师着眼于学生,分析了解他们对所学语言的态度、经历和要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再有是现状情境分析,这种分析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的目前语言水平,分析了解他们的学习障碍和差距,以此为依据设置课程,选编教材并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
外语学习者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对需求分析的分类也各式各样,Hutchinson & Waters(1987)分类由于既清楚又简洁,有利于需求分析的实际操作。
三、研究问题与方法
本研究调查了浙江某大学外语专业一、二年级学术研究生的口语学习需求,以此为依据探讨口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32份,其中有效问卷32份,占回收问卷的100%。问卷设计了16个问题,是客观选择题(部分可多选),所得数据为原始数据,并换算成百分比。问卷题目的设计基于Hutch in son& Waters(1987)的需求分析框架,调查结果为本项目的研究思路提供了重要依据。
问卷设计主要围绕以下四个研究问题:
(1)英语专业学术研究生的口语学习动机是什么?`
(2)主要的学习策略是什么?
(3)学习者个人技能的需求有哪些?
(4)学习者对课程的需求有哪些?
四、结论与不足
此次需求分析调查发现英语专业学术性研究生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倾向于教师职业,因此有较强的个人发展学习动机,非常注重自身交流能力的发展,对英语语音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发现了自身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欠缺。在交际法教学的影响下,学习者已经有了较强的口语交流意识,网络已经成为他们提高口语能力的新渠道,但提高口语技能仍然缺乏相应的学习环境。同时,学习者既渴望课程能兼顾学术、人文的学习,又希望能提高口语技能训练,因此,在课程的构想时,以实用为主,以学生需求为主体,尽量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能够发挥口语课交流练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冰冰,王欢.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8).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现状;专业英语需求;建议
一、引言
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不仅是当代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查阅外国文献提高学术能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高校英语教学一直倍受英语教学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在阅读文献中,笔者发现对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现存问题以及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的调查和探讨比较少。而这些方面的研究对了解学生对英语教学的需求,分析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确定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促进高校英语的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的目的与对象
本研究旨在了解江西某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英语技能水平及课程设置等有关与英语需求方面的情况,开展调查以了解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及对预开设专业英语课堂的期望情况,为非英语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及课程的设置提供一些参考依据。调查对象是江西某师范大学2015级化学、数学、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新生。
(二)调查问卷的形式与内容
此问卷查阅相关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需求分析的论文和资料,针对研究生院三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现状设计而成的。问卷包括16道题选择题(含三道多项选择题),涉及了学生英语需要的课程、教学方法、英语水平期望、途径等等相关内容。本次调查问卷于2013年11月24日发放并填写完成,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卷53份,其中数学专业8人,化学专业24人,新闻与传播专业21人。问卷为无记名形式填写。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对英语学习现状和目前课程满意度的看法
该校调查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比较感兴趣,72.7%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兴趣,但觉得目前所设置的课程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对英语学习非常感兴趣的同学占9.4%,比较感兴趣占24.5%,有点感兴趣37.7%,不感兴趣28.3%。从对目前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可以看出,66%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中与专业知识基本没有关系,只有15.1%和1.9%的同学觉得目前英语课程与专业知识关联性比较多和非常多,还有17.0%的同学觉得所设置的课程和英语完全没有关系。
(二)对专业英语的需求程度与学习动机的看法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该校广大硕士对研究生阶段的专业英语学习显示出较大的兴趣和热情,60.4%的被调查者选择“非常需要”或“需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在学习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和动机方面60.4%被调查者学习专业英语课程是为了辅助自己的本专业知识的学习;45.3%的被调查者以毕业后能更好地就业为其学习动机;35.8%的学生为了修学分,完成学业;而仅有13.2%的学生是为了以后出国而学习英语。由此可见学生对专业英语实用性比较重视。对于是否要开设与自身专业方向不大相关的英语选修课程这一问题上,73.6%的学生选择有必要开设,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希望有自主选择权,更注重自己的学习需求。
(三)对专业英语学习方法的调查
关于英语课堂之外的英语学习方法选择上,大多数学生(占62.3%)更倾向于通过看美剧、听新闻广播的方法来学习英语;41.5%的被调查者去英语角用英文与人交流;阅读英文报纸的也有较大比例,占50.9%;通过朗读模仿音频资料进行英语学习占34.0%;而选择用英语写文章、日记等学习方法的只有19.2%的学生。由此可见学生更喜欢用一种动态活跃、富有乐趣的方式轻松快乐地方式去学习英语。在关于哪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问题方面,绝大多数学生也更青睐通过看英语视频进行话剧表演来增加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摆脱枯燥无味的学习方式。
(四)对授课语言与授课方式的期待
22.6%的调查者表示他们希望老师进行全英文授课,60.4%的学生则希望教师课堂语言应该是大部分英文,分别有7.5%和9.4%的受访者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大部分用中文和全部使用中文。这说明现在大部分同学的英语听力基础和理解能力比较强,能够接受大部分或者全英文的授课。在希望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方式这个问题上,54.7%的研究生认为他们现在使用的教材内容不够丰富,希望老师多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大部分同学比较接受教师讲解一些重难点,其余的自学。而传统的全部由老师详细讲解课文的授课方式显然已经不受同学的喜爱,只有9.4%的学生认为他们愿意接受这样的授课方式。43.4%的学生表示他们心中理想的英语教学应该侧重口语教学,这些数据显示同学们越来越注重口语的重要性和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越来越看重英语作为语言交流工具的作用。
从问卷数据统计结果来看,41.5%的研究生希望老师老师在课上引出问题,让同学们独立探究解决问题,也有35.8%的同学是希望教师现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之后再由教师评价,而支持完全由学生自己讨论或展示的人数仅占9.5%,不过仍有13.2%的学生喜欢整堂课讲是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这说明该校大部分研究生在专业英语课堂上还是希望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进行探究,注重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五)对学习效果的期望
在涉及到对学生学习效果期望方面,39.6%的学生希望自己的英语水平能够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简单的交流,30.2%的学生希望自己的英语水平可以在英美国家留学无障碍,20.8%的学生希望能与中国人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只有9.4%能用英语进行本专业学术交流。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希望把英语作为一个语言工具来使用。有60.4%的学生最迫切希望提高说的能力,22.6%的学生希望提高听的能力,而读、写、译各占5.7%、3.8%、7.5%。这说明这个阶段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期望还是希望能用英语与人交流,多提高说英语的能力。
四、总结与建议
该校研究生院学科教学数学、化学、新闻传播的大多数学生表现出对英语课程有一定兴趣,但是觉得现阶段的英语学习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希望英语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发挥他们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渴望通过有趣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英语。他们觉得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来开设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这可以看出学生对英语的实用需求性提高,英语只是作为一门辅工具来使用,而不是纯粹的学语言知识,利用英语这门语言来达到自己的需求。因此,高校应该尽可能开发丰富快乐的课堂,满足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需要。(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卢晓丽,柯建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口语学习问卷调查[J].吉林教育,2008(23):12-13.
[2] 王婷婷.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英语需求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外文文学院,2008(12).
根据教育部2013年的统计数字,从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培养情况看,1997年年毕业硕士总数不足80人,博士仅5人;2005年毕业硕士超过480人,博士38人,分别增长了6倍和7倍多。而2006年之后硕士研究生培养人数也以年11%均的速度递增,2006-2013年八年间全国共培养课程与教学5500人以上。基于对现阶段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分析,具体表现为:第一,学生数量大,师生交流少;第二,生源多样化,质量参差不齐;第三,毕业生就业多样化等问题。我国研究生扩招给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增添了难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就业难已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针对社会的需求对现阶段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1、理论基础
需求分析这一理念虽然广为普及, 但其内涵尚无定论。Nunan( 2001)从课程设计出发, 提出需求分析是指特定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语言的一系列工具、技巧和过程等, 并将需求分析分为内容需求和过程需求。Hutchinson和Waters(1987)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将需求分析分为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为了获得一定的技能、能力所需要做的;目标需求指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下需要做什么,并进一步可细化为必须学习的、欠缺的和想要学习的。St John(1998)的需求分析类型是目前为止最新,最完善的,需求包括学生专业需求、个人需求。语言需求等7个方面。其中学生专业需求既是对学生未来用所学的知识开展活动和执行活动的客观分析,也就是此专业的市场前景。束定芳( 2004)从宏观角度出发,提出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两类, 个人需求主要指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其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社会需求包括政府的需求以及社会机构, 如公司、学校和其他用人单位的需求; 目前我国学者对需求分析的研究主要研究学习者的个人需求,较少关注某一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
综合以上界定可以看出, 需求分析一般可以涵盖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微观的层面包含教学设计、个人学习与发展层面等, 宏观的层面涉及国家、社会机构的需求。基于以上理论,从社会、个人、学科发展角度出发,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分析包括社会需求、个人需求、学科需求等, 其中社会需求主要指国家和地方政治、经济及文化建设等的需求, 个人需求主要指学生的学业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而学科需求主要涉及学科定位、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本文的立足点是社会需求,它是进行人才培养需求分析不可忽视的方面,具体可以从人才市场对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生需求角度来研究。
2、调查研究与结果分析
2.1 研究对象。本研究统计了2013年12月到2014年2月期间(该时间段是研究生招聘的小高峰期)国内主要招聘网站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招聘信息。信息来源于中国研究生人才网、硕博招聘网、中国研究生招聘网、智联招聘、以及中华英才网。在上述网站我们供搜索到30家用人单位,涵盖了企事业单位、国企、私企和其他组织等。
网站中招聘直接招聘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等相关专业的岗位少之甚少。但各大网站招聘英语教学与教学管理的信息很大,尤其是对英语教师的招聘需求多。教学管理的招聘岗位对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硕士生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教师招聘的岗位又可分为教辅管理岗位和教学岗位。教辅管理岗位包括教学行政管理、教学秘书、助教,有一半岗位都对研究方向也提出了要求。统计就业信息,发现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硕士在人才市场的需求很少,仅有6个岗位明确提出需要课程与教学论或是教育学方向的硕士;其中四个岗位要求的学历层次为博士,此方向的博士生需求量较高于硕士生。外语类的语言学方向、翻译、口译、商务英语、教学法等硕士的需求量较大,共有330人的不同层次的初高中英语教师岗位。其中,高校教学岗位的招聘要求教师为博士学位,仅有的2个招聘硕士,要求毕业院校为“211”或“985”的重点院校,并对应聘的硕士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英语教师的招聘岗位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学生没有优势与前景。教辅管理岗位中,教学行政管理、教学秘书、助教的岗位说明市场对课教论学科研究生具有一定的需求。
2.2 调查结果。本研究统计了2011级西安外国语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35名应届毕业研究生的应聘岗位。生源中除了3名同学本科为非英语专业,其余的同学本科都为英语专业。其中6名学生因为求职意向不明确和其他外部因素,工作岗位待定。
课教论专业硕士生的应聘岗位大都集中在教育类,即教育培训与教学管理上,没有呈现多样化的就业形式,较为单一。都是结合所学专业的就业,但其中也有脱离专业的就业,基于个人兴趣与特长进行择业。通过与少数研究对象的交谈,捕捉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多数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证书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教育类的岗位要求具有英语专业八级证书,而教学管理的岗位对大学六级考试成绩做出了要求,从事翻译工作时也是只限考虑具有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证书的毕业生。
综合起来看,各类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一方面不看重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专业学术研究能力的强弱,而是要求英语的综合能力要过硬。另一方面更为重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社会经验以及跨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因而,教育与教学管理类的工作工作岗位,各类企事业单位偏爱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