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景观设计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市街道;景观建设;问题;设计分析
1城市街道景观建设概况
城市街道景观具有观赏性和服务,有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深刻的印象。所谓城市街道景观就是道路两旁提供观赏和服务的设施,但并不是每个城市的街道景观都相似,每个城市都要建设出有自己地域特点的街道景观,它在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前提下,还得体现出城市的文化色彩,并且美观大方。
2城市街道景观建设存在的不足
2.1历史文化的应用与地域文化无关
目前,在很多街道景观建设中,人们都喜欢运用历史文化对其进行建设,设计师更是积极地了解各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将其应用到街道景观建设中。但是,问题就产生于此。街道景观建设主要体现的是这个城市的形象,搬用别的城市历史文化则显得与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格格不入。有的的确应用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却只应用了形式,不求甚解,表达不出一个城市的内涵。
2.2忽视了时代文化精神
在应用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当代的文化。作为现代的城市街道景观,首先它是应用于当代人的,理应满足当代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并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这就要求街道景观建设在体现历史文化精神的同时,也应该体现时代文化精神。如今,一些设计会为了追求历史感,忽视了时代文化精神,这样的景观不便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使用与欣赏。
2.3街道垃圾影响美观
如今,街道两侧每隔一段距离都设有垃圾箱或垃圾点,就是为了保持街道地面的整洁,干净的街道才会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自觉,随手就把垃圾扔在路边,有的人在街边摆小吃摊、烧烤等,吃剩下的残羹和垃圾就随手堆在路边或树坑里,加重清洁人员的负担。所以,应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为街道景观建设出一份力。
2.4生态环境、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城市失去特色、环境恶劣
改革开放30年来,很多地区由农村变为城市,为了加快发展的脚步,很多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和古建筑群就这样的被摧毁,更有甚者为了采矿,好好的山地被炸的支离破碎,泥石流、洪水成灾。新建的楼群景观相似,失去了原有的民族特色。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汽车尾气使空气质量变低,蓝天也失去了色彩。这些都是生态环境被破坏所造成的影响,所以,在发展的同时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分析
2.1发扬地域文化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然而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如果每个城市的街道景观都能体现出自己的地域文化色彩,每个城市的布局都不一样,各有特色,就不会出现城市景观建设雷同的现象,同时每个地区的文化色彩都能够得到传承。但是,发扬地域文化不能只是形式的展现,其文化精髓也要体现出来,
2.2增加时代文化精神
时代文化就是与时俱进的现代文化,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加时代文化特色,比如,路灯、垃圾箱、健身器材、观赏灯等设施,都是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设立的,这些设施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可以缓解社会压力,方便人们的夜间出行等,这些都是时代文化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2.3提高人文素质,加强城市绿化
(1)街道景观的建设与人文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吸烟等,这些都能提高街道景观建设的质量。(2)加强街道的绿化建设。绿色是一个城市最健康的颜色,炎热的夏天,路边的大树可以乘凉,人们走在街上就能闻到花香,所以,街道景观建设中,绿化设施必不可少。
2.4保护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遗产
城市发展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为了城市发展就忽视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所谓文化遗产就是历史的产物,它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对于研究城市的历史发展、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生态保护问题更应该刻不容缓,我们生活在其中,就得遵守它的规律,它才会给我们带来欢乐。所以,在城市街道景观建设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遗产。
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6008
当前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城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项目大规模增多,这就导致了一定的环境问题,而城市景观园林工程作为重要的城市景观,能有效美化城市、优化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以建造宜居的城市为目标,推进城市绿化工程建设,为城市景观园林工程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建设和设计基础。
1 城市景观园林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优化城市环境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脚步逐渐加快,建造单一的写字楼和居民楼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人口大规模扩大,交通压力愈演愈烈,这都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加强了对城市景观园林的重视,提倡建设绿色建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浪费,减少噪音污染和光污染,在建造绿色城市的同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建造绿色城市。
1.2 有效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建造科学合理的城市景观园林不仅能树立好的城市风貌,还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在建设城市景观园林的时候,不仅能吸引很多劳动力,还能改善城市形象,建设城市标志,吸引大量居民、劳动者和投资者,扩大人口规模,拉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2 城市景观园林工程设计的原则
2.1 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城市景观园林存在是为了优化城市环境,与此同时满足人们生活、娱乐、工作、休闲的需求,而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特色,城市面积、人口规模、道路交通、经济发展情况等各不相同,比如北方的城市较为大气,而南方城市则讲求精致小巧,建造的空间和材料也没有严格的标准去限制,这就给了城市景观园林很大的设计空间,需要城市景观设计人员熟悉运用专业知识,根据城市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建造合理的城市景观园林。
2.2 秉持和谐的原则
建造城市园林的最终目标便是让人们有回归自然的感觉,提高生活质量。相对而言,在城市中建造景观园林不仅需要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要求,其中最难的部分也是如何使景观园林浑然天成、未经雕琢,使城市和和景观更加和谐。
2.3 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
在进行城市景观园林建设时,要尽量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根据当地的植物布设进行设计,通常做法有合理修建植物,控制其高度及长势,在不损害植物的前提下进行位置的挪移,或者引进新的植物,对城市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比如将市政道路两旁全栽植树木,用冬青来隔离道路,这些做法不仅能有效优化当地生态环境,还能凸显城市的绿化风格,根据植物自然的特性形成城市四季的动态美。
3 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优化措施
目前我国城市景观园林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景观园林设计体系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主要有景观园林设计人员素质不高、园林意识薄弱、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设计模式、设计的主观能动性较弱等问题。针对一系列问题,需要不断优化城市景观园林的设计。
3.1 坚持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城市景观园林设计时,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城市原本的基本情况为主要依据,提前勘察当地的地形、地势、地质条件,使园林景观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结合,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要在城市景观建设上有效利用新型技术,引进新的生态概念,利用新兴的能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
3.2 贯彻生态景观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主要是以生态景观为主,而生态景观主要包括2种,整正生态景观,评测的标准为空气质量为优,绿化面积较大,生物种类多样性等。而负生态景观则恰恰相反,表现为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水污染严重、空气质量较差、绿化面积较少等。因此,在建造城市景观园林时应该注重生态景观建设,根据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和生态情况加强生态景观建设,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3.3 结合文化主题
在进行城市景观园林工程的设计时,要对园林工程的文化主题进行结合和重点突出,命名也要围绕主题来进行。不同的城市因文化、地域的差异具有差异巨大的文化主题,所以设计者和建设者们在对景观园林工程进行规划时,需要对工程所在地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和细致的了解和考量,必要时还要进行实地考察,明确建筑风格和文化主题,从而使所建造的园林与当地相适应。
3.4 注重生态效益
要想使城市景观园林工程有效发挥其生态效益,就需要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就考虑到园林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有少数园林工程的设计过于重视景观,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则较为轻视,这对于城市环境的优化是不利的,景观园林工程也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必须兼顾园林工程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在注重景观园林工程视觉美感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它的生态效益。选择植物时优先选择当地的植物,并合理引入和配置其他植物,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干扰到本土植物的生长,从而打造出具有浓郁本地特色的植物景观,实现对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地保护。
4 结语
在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景观园林工程的作用绝对不可忽视。它在给居民带来相当大的视觉享受的同时,还能对城市环境起到清洁和精华的作用,故而收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现阶段,城市景观园林工程的设计工作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所以我们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进一步改善。因为景观园林工程的设计涵盖了建筑学、植物学等诸多学科,综合性较强,所以在进行景观园林的设计和规划工作时,也必须对诸多因素进行全面的综合考虑,从而建设出更美好的城市景观园林工程。
参考文献
[1] 刘凑群.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浅析[J].现代园艺,2011,(7):104.
关键词:园林景观;工程设计;施工
在实际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中,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种植,但因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技术的不完善,所以,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1园林景观工程设计的原则
1.1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要突出地方特色
在我国,园林景观构建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突出地方特色。园林设计人员应先树立一个正确的设计理念,不能盲目追求工程的规模和所谓的“档次”。应该做好实地调研,尊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树立生态景观理念。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合这种地方特色,使园林景观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相融合,进而保证园林景观构建中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使园林景观更具有代表性。不仅如此,还要在园林景观工程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园林所在位置的地形特征,使园林景观设计能做到创意与个性的统一,突显出园林景观的效果,最大程度发挥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2园林景观设计要充分贯彻人本思想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贯彻人本思想是极其重要的,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选择适当的园林景观类型,做出人性化的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私密性以及景观在整个环境中给人的尺度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园林景观设计尺度过大,会给人以过于空旷的感觉,使人对园林产生排斥。相反,如果园林过小,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缺少私密性,从而降低人们身处园林环境中的舒适度,所以,园林尺度的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应保持与整体环境相协调。此外,也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实际需求,确保园林景观的趣味性,以免造成园林景观过于严肃。通过不同植物的搭配种植,塑造不同的功能空间,充分体现出人本化思想。
1.3园林景观设计要将生态环境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
在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中,自然生态环境是园林设计规划师们重点考虑的问题,这也是园林建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从当前形势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应贯穿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过程始终避免破坏生态环境是园林工程设计施工的基本原则。根据当前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以防出现生态环境因刻意构建园林景观而被破坏的现象。总的来说,就是要充分利用先天的自然环境,保护好绿色植被,在原有树木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设计。
1.4做好园林景观的多元化及个性化设计
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面临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对园林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师及园林施工相关人员就不得不摒弃以往落后的、不适合园林行业发展的设计理念,根据天气、地形、地貌等因素,同时也要以当地的历史文化及人文特色、树形等为依据,设计出具有多元化及个性化特征的园林景观,不仅突出了地方特色,也能从整体上提高园林景观的设计水平,使得园林的风格多样化,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层次的人群需求。
1.5加强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沟通
在园林景观设计之前,园林设计人员就应该了解实地情况,做好周围环境的调研工作,与施工方加强交流和探讨。在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中,园林设计人员必须把握好设计尺度,并全程参与工程中,应对突况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使临场设计与之前的设计思路保持一致性。
2规范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技术
2.1定点放线技术
所谓的园林施工,其目的就是要塑造出良好的园林绿化景观。植物定点放线技术,直接关系着园林绿化景观塑造的效果,这也属于园林施工技术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首先,在植物定点放线前应深入研究园林设计图纸。此外,在进行植物定点放线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定点放线需要以固定实物或设计图纸中参照点为依据,采取方格网络进行定点,保证定点位置精确,并作出明显标记,每次定点放线后,需及时检验,合格之后才可以施工。(2)针对不同植物采取不同的定点放线方式,选择不同颜色进行标注。(3)发现施工现场面积与施工设计图纸出现差异,或改变植物规格,则需要与设计、监理、业主多方进行协商,调整方案。
2.2表土回填技术
土壤属于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要素,土壤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植物的成活率及生长状态。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团粒结构属于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在团粒结构土壤中,富含大量植物生长所需养料,对保障植物生存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园林设计前,有必要改造地形,同时剥离表土,充分做好表土回填工作。此外,为了保证表土回填效果,在合适的时间内,采取规范的方式进行表土掘取作业,并保证表土深度基本符合景观设计的实际要求。
2.3植物栽植技术
将植物栽植技术分为挖穴、修剪、栽植3个内容。在定点放样后进行种植穴开挖工作,以定点中心向四周开挖,由植物规格大小及植物带土球大小决定种植穴深度与大小。为提高苗木种植成活率,在苗木栽植前,进行修剪作业,以减少水分蒸发。此外,针对不同的植物,应采取不同的修剪方法,按照种植平面图,合理安排植物栽植顺序,一般园林绿化植物栽植顺序为乔木、灌木、地被、草坪。
2.4后期养护技术
园林施工后期养护工作十分重要,养护内容主要分为:苗木支撑、清理杂草、浇水施肥、防治病虫等。由于园林工程后期养护的周期较长,工作又较为繁琐,维修费用高,可视其为工程后续管理中的难点。为了做好园林后期养护,需要注重水肥管理的阶段性,结合植物特点进行修剪,降低维护成本。
3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平整、清理土地
平整绿化地面时应将其控制在预算定额规定的20cm高差以内,清理地表上多余的杂物。为了避免泥水冲落到路面,应保持绿化地低于路边或路牙5cm,将绿化地面水引至排水管井。但在具体的园林施工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灵活处理。
3.2苗木种植
(1)种植乔灌木方面,在种植前需要仔细检查苗木,进行适度修剪,剪去烂枝、枯枝、烂根及过长根等,尽量减少水分蒸发。还要注意对树木形态的修剪,发现剪后伤口较大时,可在伤口面涂抹愈合剂。如果是夏季种植,则需要在大树上方搭遮阳网。(2)种植时严格遵循株行距要求,保持种植边线清楚顺畅,提高植物成活率。(3)草坪的种植应采取直接铺草的形式。为了让草皮与土壤充分接触,铺设后必须浇足水,直到半干后打实。每天保证拍打1次,连续拍打3天以上,保障草地平整及均匀出苗。
4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技术难点问题
4.1景观施工技术问题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技术中所出现的问题是园林景观因技术不成熟,不利于景观的建设。园林景观建设要求有完善的建设技术系统,但在实际应用中景观建设技术因技术所涉及的学科广泛,会导致在应用中因某一项技术的不完善,迫使园林景观建设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就进行施工建设,严重影响建设的质量。此外,因技术性指标没有达到园林建设的基本要求,所以,需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
4.2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现场问题
园林景观工程现场出现的问题,主要来自于现场施工人员、施工人员在进行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素质和技术。种植不同种类苗木时,挖穴的深度宽度是不同的,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苗木的种类进行挖穴。但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很多施工人员不听从现场指挥,没有根据实际苗木的要求进行挖穴,降低了苗木的成活率,也没有达到园林景观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4.3园林景观施工建设控制问题
园林景观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对于建设施工中的控制要跟实际相符合。但在实际现场施工中,因对现场和技术控制的不完善,导致园林景观建设出现很多问题。建设施工中控制问题主要有:质量控制和后续养护工作;没有控制成活率;没能做好后续的养护工作,这些方面都对园林景观建设造成了严重影响。
【关键词】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原则;分析
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需要综合的运用多种知识。比如运用了生态知识,用了地质知识,运用了美学知识等。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不仅是对设计者的想法进行的另一种表现,也是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在城市建设上的体现。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要注重对城市环境的改变,搭配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植物的放置的方式,对城市环境进行的统一的设计。
1.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的含义和原则
1.1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的含义
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即在对城市进行绿化时,为了对城市进行绿化,植物的设计应达到设计者的满意,还应满足对城市进行绿化和美化的需要。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就是结合城市的实际的生态的环境,对植物的各种时期以及不同时期的形态进行综合的考虑,对植物的种类数量以及摆放时位置和方式进行安排,使植物按照设计的时间进行生长,对城市的环境进行绿化,同时美化城市的环境。
1.2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
进行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时,应当谨慎的遵守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首先,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植物,这是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的基本的原则。其次,满足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的性质和功能的需求。在进行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时,充分的考虑这一功能,来对城市进行绿化和美化,这是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的主要的功能。最后,科学的选择物种,遵循物种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能给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带来增加视觉和美感的享受,在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时,选用多种植物,打造丰富的美学展示效果,给城市增色添彩。
2.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违背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如今,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中出现了不少违背植物生长规律的现象,盲目的对城市进行绿化,打造园林景观。这种现象,在行道树的表现上十分的严重。不顾植物的生长,对生长多年的数目进行修剪,去冠等操作,甚至在移栽的过程中,破坏了树木的树根,致使大量树木慢慢的死亡。引入树木时,盲目的引入大型的树木,尤其是已经生长了许多年的树木,破坏了树木的生长,也扼杀了城市居民欣赏树木生长过程的机会。
2.2城市环境的光污染比较严重
现阶段,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城市中的光污染不仅影响了人类也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在城市中设置的大型的聚光灯,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了直接的威胁。直接的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给植物的生长发育带来了污染。对于生活在树木上的鸟类也造成了影响。
2.3绿化的方式和生态的结构较为单一
在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时,为了满足人们视觉上植物整齐,错落有致的享受,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往往缺乏群落的分层。现在的树木配置往往是,草本或者灌木的独立种植。二者相互结合的种植方式十分的少见。这样给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的系统也带来了生长的威胁。
3.解决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问题的对策
3.1遵循植物生长的规律
在进行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时,应当充分的考虑植物的生长情况,尊重植物的生长的规律。选用植物时,选用可以稳定种植的植物。选用植物还应当是经济可靠的,前提是不能破坏植物的生长的价值,切实可行。根据当地的其气候等条件,综合的考虑植物的生长状况,避免盲目引入大型树木进行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随后树木因移植不当而死亡的现象的发生。积极的尊重植物的生长特性,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的成本,还能提高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的存活率,保证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3.2减少城市的光污染
在进行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当考虑城市中对植物的这种光污染。尽量减少强光对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的生长的影响,保证植物的生长的周期。城市的管理者在设置大型的聚光灯时,要充分的考虑周围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的特征,尽量减少强光对植物的影响。设计者应当结合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周围的环境,使环境和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相互统一。保证环境可以为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美化环境。保证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和周围的环境协调,统一结合。
3.3合理的进行生态结构的设计
在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时,结合自然界植物的生长的规律,恢复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本来的生长的方式。选用可以独立种植的植物进行种植,对于自然界中没有独立存在的植物,进行群体种植,综合的采用多种种植方式,进行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在进行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时,也应考虑植物之间的关系,种植多种植物满足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的生长需求。保证生态的稳定性的同时也保证了物种的多样性。在种植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时,一些植物的生长分泌物质会给某些植物造成生长上的影响,这两种植物就不能同时种在一起。但是相反,如果某种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恰好需要这种分泌物,则可以把两种植物种植在一起。
4.总结
综上所述,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是对城市进行绿化时的关键的环节。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要结合实际的环境,严格的遵循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完善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中的漏洞和不足,综合的提高城市绿化的质量。积极的使用先进的艺术手法,创建并且完善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营造良好的人和植物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吴玉.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11,(1):105-107.DOI:10.3969/j.issn.1008-0422.2011.01.028.
关键词: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措施
从近几年全国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上来看,很多景观设计人员侧重于对防汛、灌溉和航运等基本功能,一般情况下采用截弯取直或高筑堤坝的方式进行景观处理。但是这样的做法会对城市滨水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滨水绿地的生态功能,就需要大量的设计人员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1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我们必须依靠现代科技的手段,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更好的发挥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特色和优势。首先,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区水文地质的条件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必须对此进行区别对待,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凸显当地的特色。由此,我们的景观设计人员必须先了解当地的地域、人文、植物等具备的特色,然后进行充分的探索和发掘,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和景观手法对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滨水绿地的活力、文化和乐趣,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用简洁明快的造园手法使滨水绿地与城市道路等景观巧妙的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城市环境。其次,我们必须严格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除了要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所以每一个从事景观设计的工作人员都必须以人健康的生存和发展为前提,严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滨水绿地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怡人的观赏、游憩、休息、娱乐和健身的场所,促进城市居民健康的生存和发展。滨水绿地还具有一个让人们日益重视的生态功能,例如净化水资源和空气、涵养水源和改善小范围的气候环境等功能。由此可见,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统筹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使滨水绿地和谐健康的发展。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在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在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生活娱乐需求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类活动对滨水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栖息的动植物的干扰,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同时,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后,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还需要坚持一定的生态原则。在产生的发展过程中,水体与城市的关系已经变得尤为复杂。在科学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规模也在进行不断地扩大,越来越多的城市被水体逐渐保围。伴随而来的是城市滨水区被高强度的开发,导致城市滨水区逐渐衰落,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滨水区是陆地与水体的交界地带,有着多种不同的生态系统,例如:陆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和水陆之间的生态系统。这些复杂和敏感的生态系统极难进行人为的控制。近些年来,城市的建设活动严重的导致了水体污染、生态失衡,滨水区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2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具体措施
在进行实际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工作时,工作人员除了要严格秉承上述原则外,还需要对当地的环境进行具体的考察。结合地区环境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滨水绿地景观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作用。本文接下来就对此进行分析讲解。首先,科学规范的安排滨水景观空间的设计顺序是每个设计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滨水绿地是一个空间性的生态系统,在实际的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工作中,我们需要结合当地的人文地理,用蜿蜒的游览步道连接起一个个独立的景观空间,通过多种空间变化的形式设计多元的浏览空间,在最大程度上达到一个移步换景的空间效果。第一,科学且合理的设计观赏平台和小广场。我们需要在一些邻近居民住宅区的地方修建亲水的观赏性平台和小广场。这些景观小品作为滨水景观设计的节点,同时在人流稀松的地方修建砂石河滩,方便周围的居民在学习工作之余来此游憩和休息。一般来说城市节点的设计间距约为几百米,人们步行几分钟就可抵达。第二,对半开敞的空间实行一些设计措施。在进行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工作时,我们可以在一些邻水的地方种植高耸并且挺拔的水杉和落羽杉。这些水杉和落羽杉的混交林郁闭度必须严格控制在零点几之间,尽可能的营造出一个幽静,空间感强烈的休憩性空间。一些滨水植物还可以在晴天的湖面形成倒影,波光粼粼给人无限遐想。第三,巧妙的设计密闭空间。为了给人们清幽的感觉,我们需要精巧的设计出一些植物由组成的密闭空间。这些密闭的空间一般都由乔木或灌木的群落组成,为的是减少人类的活动范围,为野生的动植物和昆虫提供优良的栖息地。其次,考虑滨水环境区域内主体景观的设计。滨水景观植物群落的组成要严格遵循多样化和统一化的原则。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植物的特性,结合滨水环境的人文地质条件,配置相应的植物,努力丰富滨水绿地区域的空间层次。
3结语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是由多种生态系统共同组成的结合体,在进行实际的设计工作时需要充分发挥好各种生态系统的优势,展现出滨水绿地的自然美。本文以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为中心,秉承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原则,对设计措施进行了规范化的论述。我们应该在保证城市滨水环境在满足基本的航运、灌溉等基本功能的同时,努力凸显出滨水绿地的生态功能和观赏功能。
参考文献
[1]龚京美.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分析——以某市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6):122-123,125.
[2]唐家峙.探讨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J].城市建筑,2013(24):207.
关键词:城市化;河道景观;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化建设进程在加快,生态环境也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建立生态型城市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共识,河道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河道治理既要有水利工程的一般功效,也必须将景观生态融入当中。只有通过对传统规划设计理念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打造出环境优美、人水和谐的新型生态城市。
1、城市河道整治及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河道治理以及景观设计受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要想使期望中的设计效果在现实工程中呈现给大家,以下几条基本原则可以作为借鉴并引用。
1.1安全性:城市防洪规划最基本的要求是河道泄洪的安全性,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中也提到了防洪安全的重要性,所以不影响河道安全泄洪是任何景观工程都应考虑的前提。只有保证了上述前提的情况,美学价值和生态功能才能在河道工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才能达到河道整治完后环境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1.2生态性:能够满足河道中鱼类的生存和繁衍,同时能够维持河道中生态情况正常发展的特性即为生态性。景观设计应该建立满足生态性的基础上,即保留河道中的原生生物,保持河道中生物群的原始循环,进而达到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
1.3观赏性:在进行城市河道治理和景观设计时首先应该注重观赏性,注重设计时考虑审美效果,最终才能在仅有的空间中呈现出不平常的作品。此外在景观设计时还要注重考虑人们的观赏需求,营造出让人赏心悦目的良好环境。
1.4自然性:河道曲折蜿蜒、河床浅滩相间以及河岸植物茂密等是天然河流景观的特有形态。在进行河道治理和景观设计工作中,应该尽最大可能利用自然、回归自然、突出河流的天然性,保留河流中原始部分,使改造出的河流形态得到大众的认可。
1.5亲水性:亲水性是指人们愿意接近水体并从内心想到水边玩耍的天性。在进行河道治理和景观设计时注重在河道旁设置亲水设施,提供一个舒适的亲水空间,供人们在水边休闲娱乐的同时欣赏水景。这种亲水性的设计思想应该渗透到没一个设计人员脑海中。
2、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构思及分区
城市河道景观有很多种设计方法,但一般都离不开岸边的绿树、堤岸、护坡以及供人们行走休息的步道和休息平台。河道景观本身就是一个在狭长的区域范围内进行的设计,一般都是以河道在城市的起点或特定的地点作为开始,以出口或特定的节点作为结束进行整体规划,在整个流域范围内设定若干个主题区域,并利用它们之间的绿化、通道等自然元素进行联通和过渡河道景观的基本结构是按照沿河道路、景观带、河岸通道、堤岸这样的顺序排列的。通过布置空间形式丰富的景观建筑群落,来重新界定景观带的分区,引导交通流向。而特色农业并不仅是种植在地面上,景观建筑群落的某些上空位置也可以作为特色农业元素的载体,这样一来,特色农业就不仅是平面的形状,也可以出现带有立体的多层次的效果。
3、基于自然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途径
3.1水域生态系统的维持与恢复
河道改造的首要任务是水域生态系统的维护与恢复。对城市河道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改造应坚持“保持河道自然风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河流生态功能”的开发原则。(1)河道生态功能的恢复与建设应以城市水系为基础健立湿地保护区、生态公园或扩大滨水绿地范围加强完善水系和绿地的联系网络。植被覆盖良好的河岸对提高整个城市气候和局部小气候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特别能改善城市热岛效应。(2)生境的质量和物种的数量都受到廊道宽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岸植被的宽度至少在以上时才能有效发挥环境保护方面的功能,包括降温、过滤、控制水土流失、提高生境多样性的作用河岸植被在的宽度,则可以满足动植物迁移和生存繁衍的需要,并起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
3.2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
(1)宜弯则弯、宜宽则宽,使设计的横断面的复杂化。要造成河岸边坡有陡有缓,能缓则缓提线距水面有宽有窄,能宽则宽。在一定长度内,形成水流速度有快有慢,在岸边甚至造成滞流,回流,以便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切忌河道截弯取直,避免直线段太长用蜿蜒、蛇形、折线等代替直线,因为自然状态的河流不会是笔直的。(2)生态化护坡。天然河流岸线基本都是蜿蜒的沿线由天然植被或石块分布或镶嵌在岸边,既降低近岸流速保护了河岸又稳定了河势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河以考虑保护自然状态配合种植适合滨水且根系发达的植物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对于较陡的坡岸或中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料、木材护底以增加堤岸的抗洪能力。(3)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腹地较小的河段在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也应利用河道绿化带降低挡墙高度、通过设置亲水平台以增加超标准洪水应对能力。(4)对于河道两岸空间充裕的河段宜建造斜坡防护为主。即采用斜坡植草防护在天然稳定护岸的基础上,利用斜坡造鱼巢埋大柳纸、水杨纸等同时在控制河道岸线外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避免土壤硬化和。
3.3水体净化及水污染治理
城市河道中水的质量对水域生态环境有巨大的影响,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是对水源的重要危害,而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汇入河道,也会使城市河道中的水质下降。因此,有效截流污水的工程措施是在城市河道改造整治过程中应予考虑的。
3.4河道景观中的植物设计
3.4.1植物设计手法
本次绿化设计运用美学原理和造园艺术手法,通过植物开阖收放,构成有韵律、连续性的优美种植效果。(1)坚持整体性原则。滨河沿线的植物绿化种植通过融合、渗透和延续,与盐河景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2)规则式布局与自然群落相结合。于地势起伏大、岸线曲折变化多的地段采用自然式布置。以树丛为主,树木种类常绿、落叶树合理搭配,高低错落,疏密相间,体现植物的多样性;地势平坦,岸线整齐,又临近宽阔道路干线时则采用规则式布置。规则式布置的绿带多以草地、花坛为主,乔木多以孤植或对称种植为主。
3.4.2植物季相设计
滨水区植物造景要充分利用植物季相特色,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按季节变化选择树种,有早春开花的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棣棠、毛鹃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三角枫、五角枫、银杏和观果的西府海棠、红果冬青等;冬季翠绿的香樟、圆柏等。
4、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趋势
4.1保持河流生态的完整性
在河流的治理中厂般的方法是更换河流护岸的形式和材料来降低河流水量的下渗,让小河沿着硷砌筑的水路流去。这样就会造成小河断绝了与自然环境的联系致使生态环境明显的弱化庆去了原有的自然净化作用这样就会给自然环境和动植物带来伤害、河也就逐渐荒废。为了克服这种方法的弊端沐们逐渐把观念转向“多自然型”的河道改造并通过各种方法多多了解河流的特性尽可能保持其生态的完整性。河流不再使用混凝土铺设改变了原有的僵直的形态而是符合河流的自然姿态肩宽有窄肩小岛阿水也有落差肩浅潭深潭沐工的河流又重新变成了自然河流。
4.2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在河流景观设计中,为了彰显景观效果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景观设计。根据河流所处位置的特性来设计方案避免把根据其它河流和流经场所状况构想的护岸设计方案照搬照抄不结合实际情况。即使是参考学习池要转化成自己的角度和立场。
4.2引入历史文化背景
纵观世界汪何一个著名的城市都必有一条著名的河流。欧洲的很多国家都离不开多瑙河的孕育中国大都市上海,也离不开黄浦江和东海华南地区肩美丽的珠江三角洲。由此可见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河流是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更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人水和谐的理念技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指导和规划建设城市河道景观工程把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打造得更符合自然规律、更具有本地特色。
结束语
城市景观建设中,河道景观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加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河道景观为人们提供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并保证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统一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考虑的。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才能使得景观设计更加符合自然规律的要求并体现出每个城市的特有特点。
参考文献
[1]王宗侠,段渊古.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01:32-34.
关键词:城市商业 综合性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综合体建筑的定义,是将商业购物中心、酒店式公寓、商业步行街、公园、写字楼等多种具有城市生活功能空间进行合理组合搭配,构成一个可以实现高效率、多层次工作状态的建筑组合。现实生活中,综合体设计可以使各种城市建筑相互搭配、相辅相成,做到在功能上相互依存、相互助益,从而使其能够适应城市多样化生活的需求,并进行自我更新与调整,以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更是促进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条件。
1.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作用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确立的背景下,城市商业设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在城市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现代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对城市的交通、空间布局、城市形象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城市商业综合体室外景观空间不仅仅是商业空间,同时也是市民日常沟通和交流的场所,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正是由于这种功能复杂、多元的人类活动空间,诞生了“混合型城市空间”的理论,建筑学也从中认识到了这种混合空间的美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分布着景观平台、小桥和阶梯花园,并配上丰富多变的色彩和图案。打破了建筑功能主义创造的景观空间的呆板,美化了城市空间,成为一个地标型休闲商业项目。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空间在延续城市活力、城市文化、城市建筑风貌和城市的特色的同时,还应该具有景观地标性。因此在这么功能复杂、多元的人类活动空间中,如何在紧张的用地上满足各功能业态的需要,如何更美化城市空间,这就需要对商业综合体景观空间的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与规划师、建筑师共同合作,努力创建出优秀的特色的混合型城市空间。
2.城市商业综合体出现的必然性
2.1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概念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英文名称是由酒店、写字楼、公园、购物中心、会议中心等的首个字母组合而成,每个商业综合体至少由以上三种功能复合而成。各部分功能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互助互益的关系。它是以一种功能为主、多种功能为辅配套齐全的多功能建筑群,它是城市功能的综合版,它具备了一座城市应有的功能。
城市商业综合体整体布局完善、功能齐全、特色分明,它是多样化化、分散化、多层次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它具备商业配套和生活服务的双重模式,是现展的主流更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城市商业综合体对一个城市经济及商业的发展具有极大推动作用。
2.2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出现的必然性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么城市也随之发展,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及城市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城市所需的工作岗位增多,美好的城市生活的梦想在越来越多的人心中扎下了根,一些经济收入水平较高的城镇家庭搬进了城市居住,同时一些农村的务工人员大肆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日益膨胀。同时,由于城市的发展,导致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加深。这两个原因导致各种矛盾的日益暴露,必然性就是城市商业综合体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它适合现代都市的发展,从其自身而讲,它是三维空间开发、多功能空间组合、立体交通体系的结合体,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多种需求、改善区域交通等的重要作用。
3.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要点分析
3.1 准确定位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功能与风格
由于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在业态上包含了居住、办公、娱乐等多种功能,建筑自身面积大,使用人口密集,加之不同地域的商业综合体具有相应的地区气候和文化需求,且其商业空间必须在满足现阶段商业功能的基础上,能够适应未来业态变化的需求,因此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设计难度和复杂程度明显大于功能较单一的其他商业建筑。因此在城市飞速发展,商业业态不断细化的今天,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必须首先准确定位建筑在城市中的整体业态功能,并使建筑内部业态之间、建筑与外部社区、环境之间呈现出和谐、共生和互补的状态,通过对内外部流线的整合,体现鲜明的个性风格,在满足顾客多样需求的同时,以其功能化、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此外,随着近年来网络购物等形式的普及,人们去购物场所消费更加重视其餐饮、娱乐等附加功能,强调购物过程中的体验性与归属感。因此商业综合体应着力在这些方面投入设计巧思以达到吸引人流,促进消费的目标。以归属感的实现为例,由于人们对建筑的观感常决定于其外观和进入后的第一感受,因此设计师应创造出自然、优雅、沉静的公共空间,迎合现代都市中人们对自然的渴望,使其在商业活动中消除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优秀的设计从结构力学层面而言应是简洁的,设计实践中可通过建筑结构的树形支撑及其产生的光影效果来营造“城市森林”的氛围,并在节能的前提下引入适当的光线,用闪烁不定的光影变幻效果使顾客产生一种探究未知事物的,从而增加其逗留在建筑中的时间,刺激她们去“探险”和消费。
3.2 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要与城市空间相融合
近些年来,商业空间的设计逐渐呈现出与城市公共空间相融合的特点,而且要与城市的公共交通相连接,进而形成大型的综合商业体的模式。例如在地铁的出入口与大型的购物中心相融合的组合模式。大型综合体的景观设计是城市中公共交通集散的广场,同时也是街道广场、城市公园、城市绿地和屋顶花园等各类景观场所的大融合,体现出层次丰富的特征,实际的建造意义与规模已经超过了单纯的商业空间中景观设计的范畴。
3.3 功能空间设计
为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现代空间概念强调顾客流动空间与营业员工作空间的融合与渗透。以最常见的中庭结构为例,各层营业厅环绕中庭展开,丰富了空间的层次,通过中庭把光、影、色彩、扶梯、楼梯、绿化等巧妙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动静交织、形态各异、极富艺术魅力的空间环境。平面设计上可利用地面或顶棚的形式差异、材料对比、色彩变化以及照明设计,对顾客起水平引导的作用,营业大厅内应具备清晰合理的人流路线,使顾客能在最短的距离内轻松地逛完全程。
此外,商业综合体有化整为零的趋势,让人们在空间转换时的步行或休憩其中感受到愉悦,从而缓和其生活压力。一些独特的商业空间是专门为满足人们的休憩和商业会晤等需求而当做空间艺术品来设计的,除艺术形式外,回归自然的设计也体现在大量地运用木材等反映自然主题的材料和风格上。
3.4交通流线组织
为有效组织商业建筑的外部交通,应尽量在建筑周围设置足够的人流、车流集散空间和缓冲空间,使其作为室内外的一种过渡,避免同城市道路发生冲突。出入口的设置处理,也是交通组织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商业建筑往往靠近城市干道,因此就涉及到其出入口与城市干道交通相协调的问题,否则将影响到商业综合体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城市干道交通的运行。出入口的流线组织,应做到交通与流线设计的合理性,尽量减少和避免人流的不合理交叉。流线主要划分为人员流线和货运流线,两者出入口位置应临近各自的功能区段,且相互间有一定的间隔,顾客人流较大,流动频率高时,可分设多个出入口,引导人群有序地流动,而卸货停车处,通常设置在较隐蔽处,以免影响交通和环境美感。现代化的综合性城中之城,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诉求。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及科学技术水平的发达,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越来越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为了明天的美好家园,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必会不断生物向前发展,其发展速度及发展潜力都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 王滔, 周闽. 城市核心区大型商业综合体设计——以成都百货大楼重建项目为例[J]. 四川建筑, 2010, (01).
关键词:道路绿化;植物选择;植物配置
一、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1.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人工设施的充斥、机动车辆的增长、自然环境的污染等这些对环境的人为改变,使原有区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因素随之改变。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要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城市中,特别是车辆拥挤的道路、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人为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的功能;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的功能等等生态效益,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2.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物质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骨架”和“血管”;从精神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又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
综上所述,可以初步得出以结论:
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道路绿化就是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手段。
二、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一)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
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
(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
(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浓荫;
(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
(6)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
(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
2.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如棣棠等。
3.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二)道路的植物配置
主要有两类:整齐式行道树类型;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
整齐式行道树类型:
(1)乔木为主、配以草坪:高大的乔木不仅遮阴效果好,还会使人感到雄伟壮观,但较单调。
(2)乔木和灌木:既可增加景观和季相的变化,又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3)常绿乔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绿篱(或色块):这种形式既可四季常青,又有季相变化,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形式;另外,若条件允许可多行布置,既可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水平,又可大大减少噪音,这也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三)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
在繁忙的道路两侧设置自然式的园林道路即林荫路(具有一定宽度又与街道平行的带状绿地,其作用与街头绿地相似,有时可起到小游园的作用),尤其是居民分步相对较密集的一侧,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荫带散步休息(不必穿过交通繁忙的街道),又有效防止和减少车辆废气、噪音对居民的危害,这种形式在各个城市较为普遍。
三、道路绿化景观的营造
1.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原则。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道路绿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遮荫、降温。炎炎夏日下,行车和行人需要一个宜人的交通环境,浓郁的绿荫能使人感到丝丝清凉,烦躁的心情可以得到舒缓,有利于交通安全;当叶落的时候,冬日和煦的阳光带来几分暖意。
2.道路绿化的生态原则。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设计中,注重这一生态景观的体现。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
3.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因此在配置上应考虑道路长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观要求。
4.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例如,行道树树种选择的一般标准: (1)树冠冠幅大、枝叶密;(2)抗性强,耐瘠薄土壤、耐寒、耐寒;(3)寿命长;(4)深根性;(5)病虫害少;(6)耐修剪;(7)落果少,或没有飞絮;(8)发芽早、落叶晚。
四、结语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道路绿化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
建设园林化的道路应采取大手笔、大色块的绿化手法,主要道路绿化带的理想宽度至少是30m,才能有效地发挥植物材料的生态效应,只有树立大园林的观念,克服以往的“一条路,两行树;绿化小打小闹”的做法,才能使城市环境面貌跃上一个新台阶。
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单靠道路绿化是不够的,还必须建设“点(公园绿地)”、“线(道路、河流、铁路)”、“面(单位庭院、居住区)”、“带(城市环型绿化带)”、“网(郊区农田林网)”、“片(城市隔离片林)”,等多层次、多结构、多组团城乡一体化的大园林绿化体系。
对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和利用的思考
徐敏
(北海市红坎污水处理厂,广西 北海 536000)
摘要:妥善地处置污水厂污泥已成为城市污水厂和相关部门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文章对当前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和利用做一些思考。
关键词:污水厂;污泥的土地利用;污泥的热处置
城市污水厂的污泥是指处理污水所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及液态的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重金属以及致病菌和病原菌等,如果不加处理的任意排放和投弃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污泥的产生量必将有较大的增长。如何妥善地处置污水厂污泥,并将其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变废为宝,已成为城市污水厂和相关部门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对当前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和利用做一些思考。
一、目前污泥处置的现状
国内外污泥处理与处置的方法很多,一般采用浓缩、消化、脱水、干化、有效利用(主要为农用)、填埋及焚烧等不同的处理、处置方法,或用其中某几个方法组合处置。不同的处置方法有不同的前处理要求,并且实际上一些前处理要求是这种处置方法的组成部分。污泥的最终出路不外是部分或全部资源化利用或以某种形式回到环境中去,以下介绍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污泥处置方法。
(一)污泥的土地利用
污泥的土地利用已有多年历史,主要包括污泥农用,污泥用于森林与园艺、废弃矿场等场地的改良等。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N、P、K等营养元素以及植物生长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Ca、Mg、Zn、Cu、Fe等,施用于农田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
(二)填理
污泥填埋有填地与填海造地两种。
污泥消化后经脱水再进行填埋是目前国内许多大型污水处理厂中常采取的方式,经过消化后的污泥有机物含量减少,性能稳定,总体积减少,脱水后作填埋处置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处理方式。污泥填埋的操作要求与垃圾填埋相似。污泥填埋场的渗滤液属高浓度有机污水,必须集中加以处理;污泥填埋场四周应设围栏,并采取相应的防蚊蝇、防鼠措施。
污泥填海造地,应遵守下列要求(1)必须设护堤,渗水也必须集中进行处理,以防污泥和污水污染海水;(2)污泥或灰渣中的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填海造地标准。
(三)投海
沿海地区,尤其是有大江、大河入海口附近,可考虑把生污泥、消化污泥、脱水泥饼或焚烧灰渣投海。投海污泥最好是经过消化处理的污泥。投海方式可用管道输送或船运,其中管道输送较为经济。在污泥投海工程实施前,必须搞好投海区的选择(离海岸10km以外,水深25m左右),以保证海水的稀释与自净作用。
(四)污泥的热处置
污泥热处置的优势在于可以迅速和较大程度地使污泥达到减量化,近年来焚烧法由于采用了合适的预处理工艺和焚烧手段,达到了污泥热能的自持,并能满足越来越严格的环境要求和充分地处理不适宜于资源化利用的部分污泥。
(五)其他处置方法
国外对污泥制动物饲料、包埋处理以及焚烧灰制砖等处置方法均有一定的研究,也有成功的报道,但要将这些方法作为一种主要的污泥处置方式被采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二、污泥的综合利用方案
(一)城市污水厂污泥是一种宝贵的再生资源
1.从循环经济观点来看,“资源”这一概念是相对的。据报导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1/3、铜产量的1/2、纸制品1/3来自循环使用,有些发达国家在17个产业生产中,已经实现了水资源消耗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同样,在城市污水厂污水处理过程本身来看,产生的污泥是一种废弃物,但对后续综合利用生产单位(如水泥生产、制砧、农用、土壤改良)来说是一种宝贵的再生资源,它具有普遍的使用价值。随着科技进步与循环经济模式推广,城市污水厂污泥必然会得到广泛利用。
2.从保护环境角度来看,城市污水厂污泥最终进行资源化处置,才能彻底消除污泥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
3.从提高资源使用率角度来看,城市污水厂污泥资源化处置,是充分发挥了污泥这一再生资源使用价值,做到了物尽其用。
(二)污泥利用的潜在风险
污泥利用需满足严格的环境卫生标准,不能造成新的环境危害。污泥利用的环境问题是重金属和氮对土壤、作物、水体的影响以及病原物污染,所以具有潜在风险。污泥的热能利用无疑是风险最小的,而土地利用则需严格管理,只有重金属含量低于农用污泥标准才可用于农作物,而且污泥肥的施用也需严格定量以控制重金属的积累和减少氮、磷淋失对水体的污染。至于病原物污染,热干化的安全性较佳,因其高温灭菌作用很彻底,产品可完全抑制微生物的活性;碱性稳定化基本上也能达到安全标准;堆肥则不足以保证安全性,因病原物仍有少量存活且产品的高含水率(一般为30%~40%)可使病原物复活,故采用堆肥方案时需加强对堆肥质量、场所和施用场地的管理。
(三)综合利用方案
1.农田林地利用。在作农田林地利用前,应进行堆肥处理以杀死病菌及寄生虫卵,同时还应去除这些有害物质。目前普遍的问题是检测手段跟不上要求,处理成本无法和经济效益相平衡,化肥的普遍应用造成销售市场难以开发等,这些使得此种处置方式尚未得到普遍的推广。
2.污泥焚烧产物利用。污泥焚烧可以从废气中获得剩余能量,用来发电。在脱水污泥中加入引燃剂、催化剂、疏松剂和固硫剂等添加剂制成合成燃料,该合成燃料可用于工业和生活锅妒,燃烧稳定,热工测试和环保测试良好,是污泥有效利用的一种理想途径。
3.低温热解制取可燃物。污泥热化学处理因其无害化和减量化彻底,地位已逐渐增强。污泥低温热解是一种发展中的能量回收型污泥热化学处理技术。它通过在催化剂作用下无氧加热干燥污泥至一定温度(500℃)、由干馏和热分解作用使污泥转化为油、反应水、不凝性气体和炭等可燃产物,最大转化率取决于污泥组成和催化剂的种类,正常产率为200~300L(油)/t(干泥),其性质与柴油相似。
4.建筑材料利用。污泥可用于制砖和制纤维板材。污泥制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干化污泥直接制砖,另一种是用污泥灰渣制砖。用干化污泥直接制砖时,应对污泥的成分作适当调整,使其成分与制砖粘土的化学成分相当。当污泥与粘土按重量比1:10配料时,污泥砖可达普通红砖的强度。利用污泥焚烧灰渣制砖时,灰渣的化学成分与制砖粘土的化学成分是比较接近的,制坯时只需添加适量粘土与硅砂。比较适宜的配料重量比为灰渣:粘土:硅砂=100:50:(15~20)。
污泥制生化纤维板,主要是利用活性污泥中所含粗蛋白(有机物)与球蛋白(酶)能溶解于水及稀酸、稀碱、中性盐的水溶液这一性质,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干燥、加压后,发生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从而制成活性污泥树脂(又称蛋白胶),使之与漂白、脱脂处理的废纤维压制成板材。其品质优于国家三级硬质纤维板的标准。
关键词:建设工程经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关系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建设工程经济的发展现状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建筑行业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显著改善了人民生活。据相关数据,2001年以来,我国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的增速也持续在20%左右。2013年开始,我国建筑行业总产值同比增长速度渐缓,但仍处于较快的发展进程之中。一个工程项目的完成离不开巨大的资金消耗,因而持续繁荣的建筑行业逐渐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国家也逐渐加大了对建设工程经济的研究力度。合理分析工程经济效果和投资所获效益的过程即为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分析工作,其可通过研究项目成本为建设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新时期对建筑行业提出了建设工程经济必须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
二、建设工程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
1.建设工程经济能够迅速拉动市场的需求。兴建国民基础设施对大众的消费意向有着引导作用,这正是建设工程经济拉动市场需求的主要体现。此外,这些基础设施对于加快城市化建设及现代化进程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建设工程经济能够有效带动周边行业的兴起。具有自身独特特点的建设工程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其发展同建材行业、冶金制造行业、水电行业等也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建设工程经济的发展也可带动这些周边行业的兴起,市场经济也将会因这些行业的发展而更加活跃。
3.建设工程经济维护了市场经济的稳定增长。良性的建设工程经济发展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发生大规模金融危机时,稳定的建筑行业可通过吸引大批量的家庭资金有效缓和并抵御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危机,从而使整体的社会经济以更加稳定、健康的态势发展。
三、建设工程经济同市场经济协调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节能环保长期性战略的缺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得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各行各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措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包括建筑行业。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同生态环境平衡密切相关,其环保效力与整个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壮大直接相关。但就目前而言,我国低碳环保建筑的比例相对较少,建设工程经济无法同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保持协调一致。
2.价格同价值不一致。市场经济的发展需严格遵循“商品价格围绕实际价值上下波动”这一市场规律,但房价持续攀升成为我国建设工程的主要发展趋势,房地产开发商、炒房团持续炒作是最根本的原因。房价长期居高不下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原则,长此以往必将引发泡沫经济等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四、建设工程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1.合理控制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建设工程经济同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大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需注意的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并不是盲目地降低房地产商品的价格,而是依据市场实际变化及价值规律进行调整。政府在实际调控过程中,应尽力避免房价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房地产价格与其价值应始终保持正常的波动范围。于我国政府而言,除需将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外,还需定期对建设工程经济进行评估和指导,进而为建设工程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有效维护市场秩序。
2.加大对建设工程经济的金融监管力度。除合理控制房地产价格外,我国政府还需加大对整个建筑行业市场的金融监管力度,以保证建设工程经济同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范围需涉及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发进程、贷款规模、还贷能力等内容,只有对建筑行业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才能推动其同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才能对其借贷项目加以严格控制,银行才可通过正常运转的借贷业务实现资产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对建设工程经济的金融监管还要求政府大力推动银行的改革,有效规避建筑行业高风险借贷对银行的影响,降低金融风险。
3.以激励政策促进建筑行业的经济转型。在促进建设工程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建设工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应以市场经济为基准,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前文所述,当今时代,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越来越强,随着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劣及资源的逐渐减少,国家相继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市场经济需积极相应国家号召,并制定出长期的节能环保战略目标。与此同时,建筑行业也应坚持节能环保战略为发展导向,以提升同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基于此,国家应及时出台一系列的激励政策,鼓励建筑行业朝低碳经济的趋势发展,并给予一些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企业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如对环保型住宅建设进行优惠税收等。这些激励政策必然可促进建筑行业的经济转型。
五、结束语
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工程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合理运行息息相关,因而建设工程经济同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十分有必要。现阶段,我国建设工程经济在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价格同价值不一致、节能环保长期性战略缺乏等诸多问题,建筑行业无法同市场经济准则相适应。对此,我国政府与建筑企业应积极应对,并在大量经济研究基础上寻找出解决对策,以加强对建设工程经济的调控,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生强.建设工程的经济风险及防范[J].东方企业文化,2012,23:217+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