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

第1篇: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力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联课题: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的关系研究(2010C028);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课题: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SGH10125)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联合各部门,共同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简称“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向社会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指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进行的规范性培训。国家规定一些职位必须经过职业培训,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后方可上岗。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则主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灵活采用政府、高校、社会培训机构、企业主体等各种有效渠道,力求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2010年我国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630万。此外,据西安几所高校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学生处资料汇总统计,连续几年来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均呈下滑趋势,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与本科差距缩小,在同样的经济形势下高职就业率提高较快,这让我们不得不考虑职业技能对大学就业力的影响。

二、以西安市为例进行的需求调查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前培训的需求,我们以西市作为案例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一)西安市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政策调查

1、见习培训。符合相关条件并自愿提出申请的大学生,经审核毕业后可在见习基地进行3~6个月的培训,且可以享受免费人事和就业推荐,而对于那些在基层履行完服务年限的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时给予倾斜。

2、免费就业培训。凡符合条件的各类人群都可以在享受包括创业培训、技能培训、择业指导及其他适应性在内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3、技能培训班。西安市劳动保障局按照培训―鉴定―职介―就业“四位一体”的模式,整合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积极搭建大学生培训、就业平台。

(二)西安市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问卷调查。我们对西安市5所高校毕业生对就业技能培训的需求进行了调查,随机抽取了陕西科技大学50名本科毕业生和西安工业大学、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医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各40名高职毕业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70份,收回163份,其中无效问卷2份。问卷收回率为95.9%,问卷有效率为98.8%。

1、大学生普遍感觉实践能力缺乏。调查研究表明:36.03%的学生感觉学校条件有限,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30.88%的学生觉得对企业的用人及运作完全不了解,学和用完全脱节。目前大学生感觉最欠缺实践经验,虽然已具备学历要求,但缺乏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不符合企业用工的需要。这才出现了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受欢迎,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的现象。

2、大学生出于就业目的对于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旺盛。通过对“大学毕业生需不需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调查发现,有91%的毕业生认为“十分需要”或“需要”,认为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可有可无的只占7%,认为不需要的为2%。通过对“参加培训的原因的调查”,有62.7%的被调查者是出于“帮助今后更好地就业”的原因,36.02%的被调查者是出于“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15.5%的被调查者只是“考了再说,以备不时之需”,14.2%的被调查者是因为“很多人都考证,自己若不考会没有竞争优势”;通过对“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的调查,选择“提高就业能力”的占41.7%,选择“培养职业技能与素质”的占52.8%。这说明职业技能培训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是有必要的,而且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同,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以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与素质。

3、大学生对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及方式需求多样。大学生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比较广泛,相对而言,在实践能力、应聘技巧、人文修养等方面表现比较集中,分别占63.35%、27.9%、20.8%。另外,45.24%的学生愿意选择参加通过求职活动实践,43%的学生选择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班来提高自己的实践工作能力。这说明,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得到了一部分学生的认可,已成为拓宽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渠道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新视角:一条主线三个结合

(一)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线,开辟大学生就业新出路。就业力不足,缺乏应有的基础职业素质,成为当前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意直接招收大学生员工的重要原因之一。一项调查成果显示:98%以上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自身缺乏应有的职业素质,只能是“半成品”。在国外,不管你是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都要参加职业学院的培训。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出现本科生不如职业培训生畅销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本科教育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素质教育,而对于职业培训来说,更注重对工作技能方面的培养,更注重实际操作,更容易被用人单位接受。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如果高等教育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并且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线,将高校教育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将职业技能认证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不仅能为应届毕业生开辟出一条就业的新出路,更重要的是能够赋予学生一种目标明确的职业规划能力,使大学生不仅有素质、有理论,更有职业技能,那么庞大的大学生就业人群也就不会被冷落。

(二)高校教育与企业需要相结合

1、借助桥梁连接学校教育与实际应用。国家卓越计划要求必须“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应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种连接学校教育和实际应用之间的中间环节,是毕业生供给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结构性矛盾的产物,它是以弥补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为目的,立足点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就业能力。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职业技能培训所连接的两方面,才能真正为大学生提供有实际意义的技能培训。

2、依托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和特色学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已经逐步把就业指导课列为正式课程,但是基本上还只局限于告诉学生如何写求职申请、简历,面试应对技巧、着装要求等。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所学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能力,高校必须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对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运用自身雄厚的师资、设备、经费和无形资产,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其次,利用自身学科众多、专业门类齐全的特点,进行学科整合,实现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再次,发掘普通高校职业技能教育的潜力和国际交流广泛的办学条件,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国际化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开发出职业适应性更强的继续教育项目,提高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样,高校可以依托自身教育资源和特色学科发挥自身的优势,将校内外一切有利资源运用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在社会化和实践性上的不足。

(三)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与学历证书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与国际接轨的双证(学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之一,成了表明从业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并且国家各权威部委已经全面开展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技术培训工作。与学历文凭证书不同,职业资格证书与某一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反映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从业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所以它是从业者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从业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对就业有帮助,且社会各单位对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获得的合格证书认可度较高,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既能提高劳动技能水平又能得到职业资格的认可。这对全面提高毕业生素质,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国外经验与国内实情相结合。加强政府监管机制应以我国实际国情为依据,并学习国外政府成功参与职业能力开发的经验。首先,依靠政府建立和健全整个国家职业能力开发与培训的法规、机制,把涉及职业能力开发的组织、经费、基地、实施程序等重大问题以法律条文形式加以规定。其次,通过政府的介入,让学生有接受职业能力提高的机会,在高等院校中设立职业能力开发专业。培养职业能力开发指导员,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再次,通过各种政策,建立一个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减免企业税收、表彰奖励高技能人才及所属企业等政策,鼓励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资。最后,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协调职能。对于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发放以及职业培训机构资质的考核要严格把关,确实做好监督管理和协调工作。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景斌,李军科,赵朝.“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就业与创业,2009.3.

第2篇: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根据重庆市地理和气候条件,目前开展培训和鉴定的项目只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救生员、体育场地工3个特有职业,其中,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包括3个工种:跆拳道、健身教练、网球。游泳救生员项目在参加鉴定项目人数中比重最大,达到72.3%。与全国相比,重庆市开展培训的项目相对较少,这和重庆市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开展培训工作宣传不足有关。另外,游泳救生员项目开展情况较好,是因为重庆市地理、气候条件以及相关政策的影响,游泳救生员就业形势较好。这也导致了参加鉴定的人员分布严重不均,不利于重庆市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均衡发展,也不利于重庆市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

2重庆市参加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学员职业分析

重庆市获得体育行业特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体育工作人员占42%,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占34.7%,健身场(馆)和俱乐部教练占10.5%,体育教师、退役运动员占12.8%。健身场(馆)及俱乐部教练和体育工作人员占52.5%,这和我国《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规定的就业准入制度密切相关。在校大学生类别中,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获得体育行业特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占有较大比重,一方面是专业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与目前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困难有直接关系。其他职业人员参加考证较少的原因,是因为重庆市体育行业特有职业鉴定刚刚起步,宣传和推广需要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

3重庆市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情况分析

目前,重庆市体育局批准成立的培训基地共8个:重庆邮电大学、奥林匹克集团公司、力美健健身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重庆长江师范学院、唯美体育经纪公司、陈静健美城。现各培训基地开展的培训项目主要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球、跆拳道、健身教练、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体育场地工、游泳救生员(见表4)。通过比较得出,高校类培训基地开展培训情况较好,培训次数较多,参加培训人员较多,合格率较高。这主要是因为高校的培训师资力量雄厚,培训质量高,培训场地充足,管理规范。这是重庆市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发展的一个特点,是职业技能鉴定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4重庆市参加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师和考评员情况分析

重庆市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师主要是培训机构内部专职培训教师,培训师、考评员主要是由鉴定站聘用。职业技能培训师关系着培训质量的高低,影响着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是认证活动的实施者和评判者,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主导因素,其考评行为直接决定着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和声誉。目前,重庆市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培训师和考评员队伍力量不足,项目相对集中,学历结构以学士学历为主,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在31~40岁年龄段比例达87.5%,加上队伍管理处于无序状态,考核评价制度不健全,影响和制约了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见表5~表7)。

5重庆市参加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重庆市开展的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项目严重不平衡。开展的职业技能鉴定项目主要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球、跆拳道、健身教练、游泳、健美操、瑜伽)、体育场地工、游泳救生员。其中,游泳救生员项目市场需求量大,在参加鉴定项目人数中所占比例较大,达到72.3%,成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重点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带动了职业技能鉴定市场的发展。而其他鉴定项目市场需求相对较少,一方面是重庆市在网球、跆拳道、健身教练等项目上鉴定发展较慢,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次数相对较少,培训的人数较少,普及程度较低,没有形成一定的氛围。另一方面是这些项目的技术鉴定考核要求相对较高,通过率较低。此外,重庆市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缺乏个性化服务的内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特殊人群开始走进健身市场,例如残疾人、孕妇、老年与儿童等,这些人群的体育消费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另外,高标准的个性化健身服务始终供不应求,这就要求重庆市体育行业特有职业鉴定内容与标准应考虑到市场需求。

6结论与建议

第3篇: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经过认真的筹备,春节长假后我县第一期失业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这标志着我县惠及返乡农民工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喜事、好事全面启动。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培训班的开班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学员表示诚挚的欢迎!

开展失业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失业返乡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我县陆续出现失业农民工返乡,截至目前,全县失业返乡农民工返乡(含季节性返乡)已达4.032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总数的8.5%,其中,因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而失业返乡的农民工已达到2.99万人,占失业农民工返乡总数的74%。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已成为我县当前就业工作一个新的课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县劳动就业部门举办本期失业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市、县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在对各乡镇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再就业愿望的调查基础上,结合失业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和实际需要,举办本期培训班,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再就业,是党和政府为广大失业返乡农民工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民生工程”的具体行动。

“外出务工把钱赚,不在家里当穷汉”,已成为同志们的共识。但我县农民工普遍缺乏职业技能,没啥手艺,出苦大力的多,真正干技工挣俏钱的少。因此,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使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一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稳定就业的实际需要。从目前的就业形势看,全国现在不缺大学生,而是缺有技术特长的工人。现在外出务工,不是用工单位难找,而是技术工人难找。只要经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到哪都能找到稳定工作。二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促进劳动力高薪就业的必然选择。要想挣钱多,必须得有一技之长,这已经被实践所证明。三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实现劳动力由“体力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转变的唯一途径。劳动者要提高素质,必须走培训这条路。劳动者只有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才能真正就业、就好业,农民工也才能真正转变身份,离开土地创业致富,变成产业工人。四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落实国家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培训制度,特别是对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持证上岗的实际举措。

在此,我希望在座的农民朋友,要珍惜本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虚心请教,确保此次职业技能培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第4篇: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技能培训 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1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工业技术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工科院校的整个课程体系还没有进行适时有效的调整,虽然大部分课程都开设了实验(实践)课,也都基本是以演示、验证性为主,工科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大多只是些“蜻蜓点水”式的认知性实习,深度不够。造成了学生毕业就业上岗后不能立即适应岗位要求的局面。如何拓宽实践教学渠道,使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操作训练,有所突破,能够熟练掌握一项或几项技能,使他们既掌握大学本科理论水平,又具备高职技能,以适应社会需求?

问题驱使,近年来,我校工训中心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利用计划实习课外的时间,以自主选课的形式,先期,对本校工科专业的157名在校学生,分6期,进行数控车、铣(中级)职业技能培训。开设了数控加工工艺、编程理论、模拟仿真及机床操作训练4项内容,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强化训练后,他们全部都能将操作技能和工艺知识灵活运用,经过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考核,一次通过率高达93%,因此还获得,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数控机床(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此后,又陆续开设了电子工程师和CAD绘图员培训,已分别有343和225同学经过培训考核,不仅获得了实践操作技能,还取得了相关行业、部门颁发的《初级电子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和《CAD绘图员职业资格证书》,在后继的“机械、电子、航模、工程能力竞赛、校创新大赛”等大学生技能比赛中取得了多项优异成绩。在就业招聘会上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同学们普遍认为:“是过硬的实践训练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为工科院校工程训练中心,开设职业技能培训,对知识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及大学生双(多)证教育,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经过上述实践,引发以下思考。

1 工科教育要以人为本 适应工程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高等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目的很明确。工科学生更需要实践知识和技能背景,这种要求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当人们在积累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后,就会掌握较强的实践技能,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深化,产生顿悟,进而提升理论,再去指导实践。工科院校被称为“工程师的摇篮”,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包括,研究、设计、开发、生产、维修、保养、管理和教学等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由高级技术专家取代普通操作工进行加工、生产、维修,甚至是,提供技术服务的时代,已经到来”。工科院校就是要培养适应工程需要的人!就是要塑造“卓越工程师”的毛坯,而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难以做到。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我们清楚地感觉到:当代的大学生十分清楚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同时,他们迫切希望掌握熟练的工程技能,以胜任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非常渴望学校能提供相应的机会以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使自己在进入社会前就具备了企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而与专业相适应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恰好为他们搭建这样的平台。

2 技能训练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是当前的热点话题,这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去搞标新立异的创造发明,而是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科学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始于“思维”、基于“技能”、终于“物化”是技术创新的一般规律。当具备了较强的实践技能,在创新思维的激发下,就会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在这一过程中,也进一步提高了创新的能力。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但将“思维”转化为“物质”的“技能”的能力尚未成熟,这就是我们工科院校要努力的目标。倘若,能多开设一些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为有这方面兴趣和能力的学生,提供一个有趣又充实的学习训练环境,会非常有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制作和竞赛活动中,我们明显感觉到:经过培训的同学,无论在创作思路、设计技巧和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比其他同学具有明显优势。同学们也普遍反映,“过去我们比较‘怕’动手,现在不仅不‘怕’,而且喜欢,甚至一看到熟悉的机床,就有一种想加工零件的愿望”。这种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是一般实验或实习课程难以实现的。

3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工科院校都已经相继建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培训中心或工(实)训中心。

各院校工培中心,都配置数量相当先进的设备,和连网配套的计算机平台。由于受到规模的制约,和学生数量及课时数目的限制,使设备利用率普遍偏低,特别是价格昂贵的先进数控设备,若干年后就会成为淘汰设备,更应该充分利用。还有一支以高级技工、技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本科生、研究生组成的教学师资队伍。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磨练,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再加上多次的进修,已成为,既能讲解理论、又能指导实践、甚至还能进行生产的全能型教员,若仅仅完成,常规实习教学,对于设备资源,特别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也是极大的浪费。

只要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导,以硬件为依托,制定出合理的培训教学内容并规范管理,完全能胜任知识技能型人才培养。也可以使大量的设备、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4 结语

社会对人才永远是渴求的,人才的培养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开拓、改革、创新。工科院校对在校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多地掌握操作技能,获得各种操作技能等级(资格)证书,缩短同社会、企业的距离。使他们在刚跨入社会时,就掌握一定的技能,让他们尽快被社会接纳。这是不仅是工科院校,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参考文献

第5篇: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5707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为3284万人,2010年全国共有1658万人次参加职业资格鉴定,1393万人次通过职业资格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证书,“十一五”期间,全国共有6893万人次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5683万人次获得职业资格证书。1994年7月3日,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大力开发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的制度,使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受到必需的职业训练。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实行职业资格证书18年以来全国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共发放了多少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持有职业资格证书者共有多少人?遍查互联网和各种统计数据,没有一个权威的数据,利用上述公开数据有推算,十一五5年间5700万人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18年间至少1.8亿人次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应该看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加强,对于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从发展的眼光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仍不能很好地适应促进就业以及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其自身也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资格证书发放过多,过滥的问题不可回避,由于制度不完善,地方和行业工作领域有交叉,还没有做到有效衔接;通过鉴定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与使用、待遇脱节;鉴定所涉职业(工种)还没有真正做到分层分类管理;鉴定技术指导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证出多门和证书混乱问题依然没有真正解决;考培不分、超范围鉴定、跨地区鉴定,甚至虚假鉴定的现象仍屡禁不止;一些培训机构乱办班、乱收费现象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鉴定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逐步加以研究解决。

提高劳动者素质能力、促进就业,这是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初衷,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核心,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发放职业资格证书促进劳动者学习技术,掌握过硬的本领,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的根本目的,也是各级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职责所在。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关键点在于职业技能鉴定如何去科学地引导职业技能培训,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进行职业分类,从生产和服务的工作实际出发,科学地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职业技能鉴定要以培训目标为依据制定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考核标准,这样才能保证通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符合市场需求。做到培训专业设置与职业需求相衔接,并依据职业技能标准开发相应的教学大纲、课程,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发挥鉴定的导向作用,推动劳动者职业素质的提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从当前的就业形势看,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高校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趋势,而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就业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复杂。不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都将对就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势必更加凸显,结构性失业问题也会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也使就业形势增加了更多变数。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还将长期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也很严峻。要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知识结构和就业意愿的岗位。同时要加强就业需求预测,引导高校优化专业设置,改革培养模式。此外要将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校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就业见习,帮助大学生更好适应社会需要。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逐步加快,农村人口进入城镇逐年增多,有数据预测十二五期间将有2.5亿农民进入城镇,这就需要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如何切实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镇民化,往往我们统计的时候,他们已经属于城镇化人口了,他们是不是享受到和城镇人口同样的公共服务,这才是一个问题,给予了这些人同样的生活权利,他们才能真正成为新市民,新镇民。这就需要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必须认真思考和妥善解决这部分来自农村的新市民、新镇民如何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尽快融入城镇生活,在城镇能够住的下,生活得好,能够掌握一技之长,能够融入城镇社会,过去我们在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也曾经做了大量工作,培训了一大批农民工,并且国家还实行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据统计2008年全国约1.4亿农民工进城务工,有许多已经成为生产骨干,今后要继续加大进城农民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发挥他们的特长,发挥他们的能力,为促进经济建设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就业网曾经刊登山东省文登市强化培训选拔注重激励创新全力打造蓝色经济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经验。文登市是一个以机电工具、汽车及零部件、工艺家纺等为优势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城市。现有从业人员近20万人,一线产业工人4.5万人,拥有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11058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4.6%,其中技师、高级技师1800人,各级首席技师45人,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各大产业集群、骨干企业跨越发展的带头人。一是在全省县级市率先开展“首席技师”选拔工作。2005年,制定了《文登市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在技能岗位选拔首席技师,首席技师每3年选拔一次,由市政府命名、颁发证书,进行表彰,每3年一个管理期,三个管理期分别享受3000至5000元的政府津贴,并享受带薪休假、学习考察、免费查体等待遇,至今已选拔了文登市级26名首席技师。同时与新闻媒体联手,大张旗鼓地宣传各级首席技师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学习、争当高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创新出台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伯乐奖制度。为增强技能人才队伍活力,2010年我们制定出台了《文登市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伯乐奖评选办法》,核心政策是由政府出资,鼓励名师带徒,大赛中若徒弟获奖,带徒师傅获得同样奖励。2010年,在全市机械行业职工技能大赛上,12名带徒师父被授予“伯乐奖”,最多获奖金3500元,在广大企业职工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受到了部、厅领导的高度评价。三是在全省县级市率先建立行业高技能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文登家纺产业跻身山东省十大产业集群行列,是“中国工艺家纺名城”,近年来家纺行业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家纺行业标准设置受限,为激励人才发展培养,今年我们又制定出台了《文登市家纺行业高技能人才选拔管理办法》,享受和市首席技师一样的政策待遇,有力促动了这一行业人才的大发展。四是引导企业建立职业资格与工资薪酬挂钩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发现高技能人才价值,提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目前全市骨干企业都建立了职业资格与工资薪酬挂钩的激励机制,技能补贴高达每月600元。同时为技能人才提供广阔晋升空间,部分企业一线技能人才最高可以晋升为副总经理级别,实实在在让拔尖技能人才“名利双收”。

吉林省四平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比例大,培训任务艰巨。为切实提高广大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进一步扩大农民工就业空间,四平市充分发挥了中等职业教育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相关职业学校积极行动起来,认真思考,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程”。

2010年,全市共有15所中等职业学校参与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成立了专门培训班,参培人数多达9627人次。培训班以技能培训为主,并辅之以创业培训和就业培训,各地、各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分别开设了种植、养殖、机械、电子、计算机、服装、美容美发、按摩、汽修、焊接、激光、工民建、农副产品加工、厨师、面点等十几个专业,采取了“理论+示范+操作”的模式组织教学,经培训合格的学员,由学校和就业部门负责推荐就业,并实行跟踪服务,实现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上的三个转变。

第一、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由数量型向质量和技能型转变。各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多种渠道深入农民工中间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农民工在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需求和愿望,准确掌握农民工的数量、年龄、文化程度、现有技能、集中分布地区等情况,为农民工量身制定专门的培训方案,合理设置培训专业,确定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教材等,使培训的各个环节有的放矢,提高了农民工培训的针对性,克服了以往在农民工培训中长期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和技能的现象,实现了培训农民工由数量型向质量和技能型的转变。

第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在新闻媒体设立专题、专版,宣传农民工培训政策,动员农民工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职业技能;二是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制作滚动大屏幕、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提示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意识;三是通过召开村务会、群众会、开辟农民工培训咨询窗口等对农民工实行面对面宣传,使宣传的内容更直接、更具体。采取以上三项宣传措施,宣传效果非常明显,广大农民彻底认清了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使广大农民从思想上认识到当今社会发展对劳动技能的迫切需要,提高了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自觉地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中来。

第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从“盲目外出、靠力气赚钱”到“有准备外出、有目的从业、有条件致富”转变。通过积极与就业部门的沟通衔接,准确掌握劳务市场、企业用工需求和本地产业发展等实际,坚持“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按需施教“的原则,多渠道、多层面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做到学习期限更加灵活、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学习内容更加实用,使农民工经过培训后能尽快融入生产一线,及早发挥专长,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农民工就业空间,增加了务工收入。

各职业学校由于有充分的市场调查为前提,并采取了培训方式上的转变,使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更强,做到“先培训,后就业”,坚持“边培训、边职介、边就业”的原则,以需定培,使培训和就业有机地融合,充分保证了为农民工提供优质的就业平台。一是采取“订单”培训,学校根据企业用工需求,与企业签订就业“订单”。二是采取“委托”培训,对一些实力雄厚、培训机构健全的大型企业,为他们输送农民工时委托他们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三是采取“创业”培训,我们选定一些培训时间短、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实施培训。

第6篇: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今年(2013年)5月在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考察时要求,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力促大学生就业,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仍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主因。

促进就业还要关注“内因”

当前,各级政府都不遗余力地采取措施扩大就业,力保就业局势稳定。从国内的总体情况看,比较完整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初步形成,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具体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主因。

长期以来,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发展教育,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好,但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教育与实际工作需要对接不够,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错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性、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不适应。产业升级呼唤高技术人才,但很多大学毕业生力不能及、难以胜任;中国制造呼唤技术工人,但高等教育难解技工紧缺之急;乡镇基层需要大学生补缺,但大学生赴乡村进社区工作存在着“水土不服”。此外,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环节薄弱,在校期间实践机会少,职业规划欠缺,职业能力不足,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障碍。所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需从高等教育入手,对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做出探索。

职业素养缺乏是求职软肋

对应高校毕业生求职难的现象,却是不少用人单位招聘不到需要的人才。造成这一结构性错位的重要因素,是高校毕业生缺乏用人单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求职技能,连简历都不会制作;有的缺少职业规划,对工作性质、职业发展、行业形势不了解,求职只是误打误撞;有的专业知识欠缺,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要;有的贪图安逸,不愿到基层或艰苦行业就业;有的心理素质差,没有职业自信,面对就业压力选择逃避退却;有的缺乏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有的缺乏诚信,求职时脚踩数只船,不知如何取舍;还有的缺乏最基本的礼貌,不懂得尊重人,应聘现场衣衫不整、嚼口香糖、搂搂抱抱等无礼现象经常出现。

职业素养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必备的素质,不仅包括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包括职业规划、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道德、职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素质。高校在学生培养中,更多地注重了专业知识学习,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首先,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有待加强。很多高校开设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足。其次,大学生职业心态培养需要加强。有的学生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念,有的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就业压力和挫折而采取了极端行为。再者,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薄弱。有的心理自卑不敢与人交流,有的思想封闭不愿与人交往,有的不懂交往规则不会与人相处,有的自以为是,不懂得与人合作共赢。还有,大学生的基本职业知识欠缺。组织管理常识、社会交往规范、职业角色转换、团队意识、沟通协作等不同层面的知识和能力明显不足。职业素养方面的这些短板,成为大学生求职就业的软肋,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和事业发展。

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势在必行

第7篇: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台州318000)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民工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具体访谈相结合,对建筑工地农民工收入、安全管理意识、职业技能培训、保障性住房、子女入学、身体健康状态、思想动态等进行了一系列调查,了解当前建筑工地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以便决策者及时解决问题。

关键词 :建筑工地;农民工;生活状态;安全管理;子女入学

中图分类号:F3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4—0145—02

基金项目: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13DKC16)。

收稿日期:2013—11—15

作者简介:夏建超(1992— ),男,浙江绍兴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学生,研究方向:造价工程。

何胜利(1984— ),男,浙江台州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目前我国及台州农民工整体现状

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从事体力劳动的农业户口人员。据相关统计,2012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亿余人。台州是我国民营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据台州市有关部门报道,我市外来人口在130万左右,占台州总人口数的20%以上,截止2012年8月,我市共有民工子弟学校63所,这么多外地人口融入台州,给我市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带来了便利与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流动,这些原本务农但因城镇建设需要而进城务工或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失去土地的农民,开始了从“农民”向“农民工”的华丽转身,他们是背负两种身份的群体,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农民工身份的特殊性,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往往是一些城市居民不愿意,甚至歧视的行业。他们虽然和城市居民生活在同一地方,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付出比城市居民更多的劳动,但他们仍然不能和城市居民享受一样的社会保障和居住环境,他们是一群在时展过程中被社会边缘化的团体,由于在城市里受到种种不平等,往往会有一部分农民工产生自卑心理,产生了对我们这个社会仇恨的心理,他们的合理诉求无法表达,往往会制造一些极端的事件,所以,对农民工生活动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前农民工的整体现状,通过社会力量,让他们享受正当的权益。

二、建筑工地农民工的现实处境

本文所研究的建筑工地农民工为一些原本在家务农后来到城镇建筑工地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本文将台州市标力集团建筑工地与规模较小企业进行比较,《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调查组就农民工收入、安全管理意识、职业技能培训、保障性住房、子女入学、身体健康状态、思想动态等进行调查比较研究,最后发现大企业(标力)在各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建筑工地农民工的现状仍然较为严峻。

三、台州市建筑工地农民工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文以台州市建筑工地农民工为调查样本,分别从建筑工地农民工收入、职业技能培训、保障性住房、子女入学教育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从安全管理意识与身体健康状态、农民工学历等方面进行采访,他们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工作收入、住房、身体健康问题。据《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组调查问卷显示:90%以上农民工收入在2000~2500一个月,85%的人员对当前收入表示基本满意,70%的民工外住出租房,45%的员工表示略有小病,64%的员工表示打算短期在工地工作。总体来说,年纪较大的农民工对于高强度、差环境忍受能力较强,并能长久适应建筑工地的工作生活环境,年轻农民工对环境要求相对较高。随着广大农民工对住房、收入等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所提供的工作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相比之下,大企业工作环境较好,但仍然存在问题,尤其是在夏季,建筑工地农民工绝大部分在烈日下工作,高温下作业往往会让人烦躁,不稳定的情绪往往会引发安全事件发生。

(二)安全问题。建筑工地业务劳动强度较大,普遍在露天环境开展工作,有很多高空作业,如果安全措施不到位,工人安全意识不强,加之操作不规范,往往会出现一些致命性的安全事件。据《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组调查问卷显示:大企业员工受培训比率较高,员工操作比较规范,安全意识较强。我市调查的规模较小工地的农民工78%以上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69%的人员在上岗前没有参加过相应的技能培训,90%的人员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业不规范会出安全事故,86%的人员表示认识工地上的安全标语,但90%的人员觉得这些标语没有存在的价值。从调查结果来看,提高建筑工地民工的安全隐患意识迫在眉睫。

(三)建筑工地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据《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组调查,95%的农民工子女入读附近农民工子弟学校,90%的民工对入学学校表示不满意,他们认为,该类学校教学设施简陋,连基本的教学条件都不具备,最突出的问题是校舍紧张,由于政府支持的力度还不够,该类学校无论在硬件还是师资方面,都与公办学校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建筑工地农民工工作流动性大,往往会因为完工的原因,随工地搬迁,子女的正常入学问题显得更加棘手。

(四)业余文化生活问题。据《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组访谈显示:90%以上的工人业余生活在闲谈、睡觉、打牌等方式中度过,75%的员工只是偶尔活动一下,10%的民工由于妻子不在身边,存在一些性不和谐因素。75%的民工认为现在的作息方式对身心健康不会有太大的影响,80%的民工对当前企业所提供的文化设施不是很满意。不同年龄段对文化需求也表现不同,相比之下,青年农民工对文化需求欲望较高,他们认为负责人对农民工文化生活需求不是很了解,造成工地为他们准备的文化设施得不到农民工的喜欢,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均认为企业很难拿出专项资金用来丰富文化生活,而政府也缺少固定的专项资金用来开展农民工文化生活。

四、对存在问题的建议

根据《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组调查结果,笔者认为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就可以解决的,有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联合才能解决。

(一)改善环境。由于所招农民工大多缺少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所以,工作效率低。我们可以通过提高相互间的配合连贯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缩短工作时间,减轻农民工的工作压力,或适当更换工种,以避免重复疲劳劳动。

(二)建立业余培训学校。笔者认为业余学校是提升农民工文化知识、职业技能、业余生活的重要场所。政府可以对参加过安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学员给予适当补贴,提高他们参加培训的激情,同时业余培训学校在开展技能培训时,采取就地取材的办法,由一批在企业多年的能工巧匠来指教,提高新员工的职业技能。并根据农民工的民俗风情,各自爱好特长,开展有益身心发展的业余文化活动与培训,丰富业余生活。

(三)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环境。政府机构一方面应设立农民工子弟学校硬件设施,专项经费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师资配备监督和资格审查,鼓励公办青年骨干教师交流到民工子弟学校挂职锻炼,实现优质公办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建立教学共同体,提升办学质量。建筑公司可以加强与民工子弟学校合作,对指定民工子弟学校入读的员工适当补助,减轻员工负担。

从调查结果显示,大企业(如标力集团)管理相对规范,民工对于工资收入满意度较高,但如果解决广大建筑工地民工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丰富业余生活,关注民工心理动态,给广大奋战在城市建设第一线的建筑工地农民工朋友一个温馨、舒适、平等、和谐的生活环境,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去解决。

参考文献]

[1]李保龙,冯文明,任宏德等.建筑工地农民工文化生活调查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3(4).

[2]端木沈峻,周剑,李朝智等.建筑工地农民工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及改善思路[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6).

[3]韩长赋.中国农民工发展趋势与展望[J].经济研究,2006(12).

第8篇: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中职生体育专业 职业技能 培养模式

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是就业的根本,也是顺利就业的途径之一。近年来,中职体育类学生的就业率成逐年下降的趋势,就业形势很不容乐观。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不少困难,相当多的学生所学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相对接,无法以其专业特长来谋取职位,所学而无所用。据江苏省几所中职体育类学校近几年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跟踪调查显示,75%左右的学生从事着与本专业无关的职业,比如保安、美容美发、销售、服装导购、自主创业等,真正以本专业就业的人数大概只有25%左右。究其原因,我们发现许多中职类体育运动学校在办学模式、学校定位及职业技能的培养机制上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办学模式单一化、学校定位模糊、职业培训课程设置不科学、培训机制缺乏统筹规划。

中职体育类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进一步拓展学生就业创业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学校长远发展和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学生今后的去向、就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出口”决定“进口”,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和鉴定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技能,获得资格证书,实现促进就业。因此,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实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不仅仅是个人成长就业的需要,也是我们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需要。那么,如何才能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实践?(1)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举办的教师培训班,学校拿出专项资金,积极参与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组织的培训师和考评员培训,每年安排专业课教师参加省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师资队伍的培养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现有师资力量,根据实际课程设置的需要,有计划地实施培训,也可以利用社会培训机构的优质资源,对学生作短期培训,将专业技能与市场需要紧密衔接。(2)将课程内容与体育职业技能标准对接。专业实践教学中有效结合体育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来加以培训和指导,把技能鉴定考核标准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强化培训。(3)根据培训目标的要求,进行企业实训,实行校企合作的模式。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进一步熟悉相关行业前沿的技术要求和理念,学校可以长期与私人健身会所、台球会所、游泳馆、跆拳道会馆以及网球、羽毛球馆合作办学,建立生源互补,师资共享的机制,由此扩大职业技能培训的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考证机会。(4)积极开发校本教材。中职体育类学校,情况比较特殊,可以积极开发校本教材,针对市场就业需求大、比较热门的专业开设,比如游泳、跆拳道、健美操和健身教练。校本教材要紧贴实践、紧跟市场,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发展的需要不断地修订和研发。(5)将职业技能培训与竞技体育训练有效对接。竞技体育训练培养的最终对象是社会人,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主体,更是社会体育的带头人,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参加竞技体育训练的学生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做到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融合,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运动技能传授给更多热爱体育,投身和发展体育事业的有志之士,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社会职能。(6)积极组织和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大赛不仅可以有效地检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是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逐步由“校园人”向“职业人”适应,加快学校教育与市场经济化体制需求的进一步融合。

提高和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还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课程设置问题。现在很多中职学校开设的课程还停留在原有传统课程的基础上,这些课程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加强特色课程设置,不断开拓课程资源,加强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把具有良好健身价值的健身活动内容和喜闻乐见的拓展训练如太极拳(剑)、柔力球、保龄球、群众健身操等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并积极实施,在具体教学计划的执行中,可以考虑以模块式教学进行人才培养。二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问题。教学要与时俱进,突出理论与实践的完备结合,通过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以一个积极的心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特长,学校应不断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三是缺乏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学校要深入宣传国家对于“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的有关政策精神,认真细致地做好相关政策的解读工作,鼓励并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在此基础上强势推行双证制度。

最后,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体系工程。作为职业能力的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并与教学内容做到有机的结合;其次职业能力的范畴比较广,体育中职教育应针对自身特色专业有所侧重,特别是对学生创业有利的技能和知识,应该进一步的加强学习和指导。

参考文献:

[1]陶利,王珺君.体育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之探究.

[2]段淑欣.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第9篇: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电力系统培训师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目前,在电力企业所属的培训中心担负着电力企业人才培养重任的培训师队伍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电力企业培训中心所属的专职培训师;另一种师资力量形式就是兼职培训师。

专职培训师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专职培训师是指电力企业专业培训中心的从业老师,他们大都具有国家认定的教师从业资格,具备某一领域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系统内专业培训中心就职。在专职培训师中,部分人员是随着原电力学校(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转制而来的学校老师,还有一部分是培训中心成立后从基层单位招聘过来的生产一线工作人员和近年来新分配的大学毕业生。在培训工作中,部分从生产一线招聘来的专职培训师担负着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较高质量的实践培训工作,原来从事学校学历教育和新进的大学生则大都是承担着理论教学部分工作,比如电工基础知识教学、技能培训前期的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等,他们讲授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国家正式出版的教材、刊物,行业标准、规程规定等。在平时的工作中,专职培训师还要承担着部分培训研究和培训管理工作。比如培训班班主任的工作,专业教研小组的教学研究和组织工作等。在培训工作中,由于专职培训师的日常工作大多脱离生产经营一线,在工作中所带来的问题就是技能培训工作做不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很多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的应用培训做不到与时俱进,造成很多学员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向专职培训师进行讨教时,培训师只能给出原理性解释,讲解难以使学员信服。

兼职培训师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兼职培训师是指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牵头选拔,培训机构聘用的有着高超业务技能和丰富现场工作经验,或者在某一专项业务中有着出类拔萃技能水平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大都来自于公司生产经营一线,不仅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业务技能,而且对教育培训工作热爱且具备一定的教育培训工作能力,很多人都有在一定层级的专业技能大赛中取得过骄人成绩的经历。在培训工作中,兼职培训师主要负责技能等级培训中的实际操作培训和岗位培训中的示范性操作培训。比如输、配电线路的运行与检修培训、装表接电技能培训、用电采集系统的应用培训等。这些培训内容贴近具体的工作实际,培训方法采用操作动作分解演示、工艺规范的模拟再现等形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其他任何培训都无法替代的。但在培训工作中,由于兼职培训师来自于公司生产经营一线,很多人没有教学工作经验,再加之部分兼职培训师抱有临时工作观念,很少有人在培训艺术和教学技巧上下功夫,从而造成培训工作质量难以提高。

解决专兼职培训师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建议

分析目前电力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师资队伍现状,参考电力培训工作对培训师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需求调研要求,结合电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近几年发展现状,提出以下方法来完善专兼职培训师师资队伍管理和建设工作。

健全专兼职培训师的选拔任用机制

电力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培训师是电力行业从业人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岗位的特殊性要求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更要有出色的理论水平和过硬的业务技能。因此,建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制定培训师准入资质的标准和相关执业资质的规定。比如规定要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包括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职称等级或技能等级;在历年绩效考核中至少要在良好以上或者在省、部级竞赛中取得一定的名次等。对于专职培训师还应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教师资格证等要求,对于兼职培训师采用设定条件遴选的方式进行选聘,并尽可能采用周期制聘用方式,即一定时间内放弃原有岗位工作,固定在培训中心担任培训师,从而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担当培训工作。

拓宽专兼职培训师选拔任用的渠道

鉴于培训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传授技艺的工作特殊性,选拔任用培训师不仅要注重从新进大学生中选用培养培训师后备人才,更要关注拥有充足理论知识和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职工,特别是已在生产一线锻炼摔打多年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基层员工。有条件时还可以从一些二线干部或退出岗位的班组长和生产骨干中进行选聘。这类员工有着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授课潜能,讲授知识和技能深入浅出,实战性强,常采用案例教学法从自身工作经历中举实例、解难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生动易懂,容易被学员接受并引起共鸣。如果能选拔这类人担任培训师,无论是专职培训师还是兼职培训师,只要对他们授课能力、语言组织、课堂掌控技巧等方面稍加培训,都能够很快地进入培训师角色,并且能够出色地完成培训工作任务。

建立健全对专兼职培训师的激励制度

为保证培训师队伍的稳定性,保证培训工作效果,建议制定培训师工作管理制度,明确对培训师工作的奖惩激励办法,对专兼职培训师的工作进行细化和量化。比如用完成一定数量学时或培训人次的方法量化工作任务;用培训工作考评或培训效果评估的方法细化工作质量等进行考核。同时,对工作绩效考核优异的培训师在公司系统内优先提拔使用,对有培训工作经历的培训师在职称评定、技能专家评定等方面加分照顾等。对兼职培训师在培训工作结束后回原单位在岗位安排上明确不低于原岗级岗位安置、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重用等等措施,打消兼职培训师在培训师工作结束以后的岗位安置顾虑,从而从制度上保证培训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开辟专兼职培训师自身素质提升的通道

当今社会乃信息爆炸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也在大大缩短。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培训师教书育人,对于知识的获取更是十分迫切。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不断充实自身的“水”,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自身主动学习来获得,还有就是组织安排,通过到相关院校和生产单位学习获取。作为培训中心要主动为培训师提升技能提供条件,可以采取和一线生产经营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安排专职培训师定期或不定期到生产经营一线采取跟班或顶班工作的形式,参与一线的生产经营工作。在安排培训师跟班或顶班工作中,要对其设定预期的技能提升目标,并严加考核,从而保证跟班培训的效果。对于兼职培训师要明确教学要求,采取优胜劣汰制度,促使他们保持和原有单位的联系,主动了解和掌握生产一线的工作动态,不断给自己“充电”,让培训师能够始终保持“一桶水”的状态,从而为培训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重视对专兼职培训师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