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政服务盈利模式范文

家政服务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政服务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政服务盈利模式

第1篇:家政服务盈利模式范文

第一:无法化解服务风险,服务纠纷众多。

家政服务往往要到客户家里进行贴身服务,这意味着客户与服务员之间会有一些服务风险,首先是客户对服务员的服务质量的认可风险,然后是对一些照看小孩、老人的安全风险,最后是客户的财产毁损风险,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听到、遇到许多关于此类纠纷的事情。客户逐渐意识到家政服务风险的问题,倾向于用法律武器来规避服务风险,这其实是把风险转移到家政公司,家政公司为了规避这一风险,往往不得不采取合同、押金、使用熟人等手段,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家政公司用的都是当地人,就是出于“出了事跑不了”的想法,但这却会造成服务员成本较高的问题。

第二:家政公司提供的价值单一,无法锁定客户和服务员,无法形成规模。

大多数家政公司是面对家庭提供中介服务,如介绍保姆、介绍日常卫生、家务服务员等,他们为客户家庭提供的是服务员信息以供客户挑选,但客户往往在与服务员见面后却直接和服务员签订口头或书面合同,绕开了家政公司,因此,家政公司无法对下游客户提供特殊的价值以锁定下游客户。

同时,大多数家政公司与上游服务员都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关系,家政公司无法为上游服务员提供除介绍客户外的价值,因为家政公司无法锁定上游客户,他们为服务员提供的工作机会有限,服务员对家政公司的忠诚度仅是一个工作机会而已,这样一来,以传统商业模式运营的家政公司既锁定不了下游的客户,也锁定不了上游的客户,往往形成不了规模,这也是大多数家政公司都是夫妻小店的缘故。

第三,盈利模式单一,利润空间日益减小。

传统的家政公司盈利模式是通过向需方客户收取一定的中介服务费,其收入来源单一,经营收入随季节、市场需求大幅波动,同时由于进入门槛极低,竞争非常激烈,中介服务费日益降低,大多数家政公司利润很薄,部分难以持续经营下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4+2+1”家庭(双方父母+夫妻+小孩)的日益增多,对家政服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供以下方案,基本可以解决上述三个问题,也可能会对家政行业走向正规化和规模化产生推动。总结起来是:在价值链中引入原本不存在的当地妇联,利用四方之间的三份合同来规避大部分服务风险,以会员制和增值服务锁定下游客户,以公司化运作锁定上游家政服务员,从偏远地区聘用合适的服务员以降低成本,集中服务于高端客户和大客户,收取会员费和服务员管理费来保证运营收入的稳步增长。

与传统的家政公司相比,八九点家政这种商业模式具有以下创新性的差异:

第一:引入了原本不在家政服务价值链上的当地妇联,并且重新定义了价值链中各个参与者的角色与关系,从而回避大部分的服务风险。

济南周边地区的偏远农村地区有大量家政服务员资源,公司从这些地区选择有一定文化、有过相关经验的女服务员,其成本比济南当地的服务员要便宜30-40%左右,但是公司并不直接去找服务员资源,而是与当地的妇联合作,让他们负责初步筛选和品行调查,如果合适的话,推荐到家政公司,家政公司看中后,当地妇联需要深入了解服务员的住址和家人,并和服务员家庭签订一份协议,该服务员承诺将会服从公司的管理并且赔偿任何对公司造成的损失。

同时,当地妇联与这家公司签订一份协议,承诺通过他们介绍的服务员如果出现服务失误和造成财产损失,当地妇联要承担完全责任。

最后,公司在为客户服务时,与客户签订服务协议,承诺如果公司的服务员出现失误或造成财物、人身损害,公司将承担所有责任。

这种四方之间的三份合同基本上化解了服务风险,家政公司对客户承担完全责任,而当地妇联对家政公司承担完全责任,服务员对当地妇联承担完全责任,由于当地妇联对服务员知根知底,并且代表政府行为,对当地服务员来讲是具有震慑力的,这样一来,家政服务风险最终能够由服务员个人承担,家政公司能够控制服务风险,就能对客户承诺保证无风险服务了。

当地妇联是这一风险控制体系的关键角色,她们之所以会热心参与其中,主要是为当地妇女积极解决就业问题,当地妇联自然乐在其中,公司无需支付费用。

第二:集中服务于高端客户和饭店、酒店等大客户。

这家公司选择了两类客户,一是有老人、小孩的家庭、外籍人士的家庭客户,这些客户愿意多花些钱找到满意的家政服务。除了家庭客户外,公司还为酒店、饭店提供服务员,各家酒店、饭店都为找不到廉价、熟练、又不需管理的服务员发愁,也是目前市场上的一个空档,公司切入这样空白市场,很快就能抓住大客户,而且都是连锁性质的饭店,规模很快做大。

第三:会员制和增值服务能够锁定下游客户。

由于是公司化运作,客户只与公司打交道,并签有合同,客户对服务质量不满,公司无条件更换服务员直到客户满意,客户不用担心服务员会损坏财物,更不用担心服务员出事后开溜,所以客户没有后顾之忧。

公司能够使用偏远地区的服务员,其成本较低(比济南当地服务员低30-40%),客户在使用家政服务时,公司能为客户提供低于市场价10%的服务收费。

公司还为新服务员开设各种培训班,只有培训合格后,才能送到客户那里进行服务,服务质量一般都让客户赞不绝口,所以客户特别喜欢使用这家公司提供的服务员。实际上公司并不需为这一培训投入资金而主要是利用自己的服务熟手来进行培训。

另外,对于大规模使用服务员的饭店来说,服务员的管理是个头疼的问题,这家公司为饭店提供的服务员是由家政公司管理,饭店只需按时付费即可,无需投入精力管理这些员工,这又受到这些饭店客户的欢迎。

服务好、价格便宜还没有风险,公司为客户提供了远超出传统家政公司所能提供的价值,当然,这需要客户交一笔会员费成为公司的会员,从而获得终生在公司挑选服务员的资格。针对一般客户和大客户收取不同的会员费,对于一般家庭客户,收费在20-30%之间不等,考虑到已支付的会员费和公司所提供的价值,客户一般很愿意与公司合作并且很少流失,从这一层面,公司对下游客户基本是锁定的。

第四:服务员成为公司的员工,公司化运作锁定上游优质低价的服务员资源。

大凡打工在外的人都非常渴望能成为“有组织”、“有单位”的人,希望有人“管”他们,有人给他们按月发工资,特别是对于女性打工者来讲尤其如此。这家公司将服务员变成了自己的员工,统一管理,统一提供食宿(当然,大部分服务员的食宿是由客户负责的),按月给服务员发工资。服务员就有了归属感,觉得自己在上班,而不是做传统意义上的保姆,加上公司能够锁定下游客户,能够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服务员一般愿意留在公司。在这一层面上,公司对上游的优质服务员资源也是锁定的。正是这一原因,公司也愿意对公司的服务员进行大力培训而不用担心员工跳槽的事发生。

第五:会员费与月度管理费的收入模式保证运营收入的稳定增长。

公司对客户设置了两步收费法,首先成为公司的会员,需交纳一定的会员费。另外,客户在使用家政服务时,公司每月向客户按约定的价格收取服务费,公司再从服务员身上收取服务费的10%作为管理费。所以公司能够获得两个相互弥补的收入机会,当这家公司刚开展业务时,由于有大量的新会员入会,一开始公司就能获得一笔收入;当业务走向正轨后,公司有大量的服务员,每月收取的管理费就成为收入的主要部分。这种收入模式能够保证运营收入的稳定增长,这家公司开始运作三个月,他们的收支就达到平衡,半年后公司就开始大幅盈利,客户遍及济南各大酒店、饭庄以及高端家庭。

第2篇:家政服务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物业运营模式;应用实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与普及,各行各业都开始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改革创新,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特别是服务产业中的物业管理行业,有效提升了物业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物业服务管理工作的变革。越来越多的物业企业开始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各项资源与信息数据,开展标准化、多样化的管理,形成品牌化的物业运营服务,构建现代化、科学化的物业管理体系。文章就尝试将互联网与物业运营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互联网下物业运营新模式的探索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物业运营工作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发展挑战,“互联网+物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物业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传统老旧的物业运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广大业主对物业运营管理的要求更为多样。现阶段的大多数物业企业并未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这是由于大部分小区的规模都是一定的,很多小区的房地产开发公司都具有自己成熟的物业运营公司,物业管理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而诸多小型房地产企业为占据物业市场而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物业公司。这些公司大多不具备物业运营管理的专业资质,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严重影响企业的实际收益,还会由于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面的不足而严重降低实际的物业运营管理成效。广大业主对物业公司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加,甚至出现诉诸法庭的情况。而相较于传统的物业运营管理模式,互联网下的物业运营模式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第一,有利于提升物业运营的成效。一般而言,物业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业主所缴纳的物业费,经常会陷入业主因对物业服务不满意而少缴费或不缴费。物业因业主缴费少或不缴费而降低服务质量的恶性循环中,实际的盈利较少甚至经常出现亏损,不仅严重影响物业公司自身的持续化发展,还会严重损害业主的切身利益。而在互联网时代下,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物业公司搜集、分析、处理信息数据的能力与水平,便于物业公司及时、科学、准确地进行相关决策,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拓展自身的服务范围。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下物业公司的盈利模式已不再单纯地依赖业主缴纳的物业费,而是与社会商家进行合作,以拉动业主在社区消费来赚取利润即B2F模式。业主通过相关的App进行下单、消费的一部分实际金额可以用来抵扣物业费,社会商家在获得订单利润的同时也要将一部分的利润分给物业服务企业。实际的社区消费量越大,业主、社会商家、物业企业三方收获的利益也就越大,逐渐实现三方共赢。越来越多的物业企业逐渐认识到了改变盈利模式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也开始积极运用这一物业服务模式。第二,有利于促进物业企业的持续化发展。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先进技术开始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物业企业可以借助上述先进技术优化自身的运营服务体系,进行科学高效地运行管理,拓展自身的服务范围,构建“物业生态圈”“社商生态圈”,建设专业化的物业运营服务品牌,加强物业企业的区域合作,区域内的物业企业可以共享相关设施、设备,拓展实际的运营经营范围与发展空间,在有效降低资源损耗的同时切实提升运营成效,提升区域内物业企业的一体化、整合化、集体化程度,实现合作共赢。在优化物业企业服务运营工作的同时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在激烈的物业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第三,有利于提升物业服务的精细化水平。相较于传统的物业运营模式与方法,互联网技术具有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对物业自身的数据(设施运营情况、人员储备、技术发展等)与业主数据(消费习惯、家庭结构、生活习惯等)进行快速有效的收集、整理、分析与加工,形成“物业服务大数据”。根据上述信息数据,物业公司可以对物业设施及物业服务进行维护与更新,根据业主的消费习惯与消费额度提供针对性、个性化、多样化、人性化的社区服务。现阶段各大知名物业公司都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出自己的物业管理服务系统或物业管理App,便利的“芯智慧”、万科的“住这儿”、雅居乐的“雅管家”、彩生活的“彩之云”。通过上述平台,业主可以要求物业企业提供家具保养、家电维修、家庭保洁等一站式到家服务,也可以为业主与社会商家提供一个互相对接的平台,开展社区团购服务,在极大地便利业主日常生活的同时,有效解决电商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互联网下物业运营新模式的对策

(一)共赢合作模式传统的物业运营模式仅仅涉及物业管理公司与小区业主,物业管理公司对小区与业主进行管理,业主接受物业的管理。但由于二者之间的交流出现偏差,二者之间经常爆发各式各样的冲突,严重影响了物业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更别谈实现二者的合作共赢了。而互联网时代下物业运营模式的构建需要社会资本的注入,在物业的介绍与引荐下,社会商家可以与业主直接进行交流,即能帮助社会商家实现更大的营收,还能极大地便利业主的日常生活。而物业可以通过向商家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盈利,实现业主、社会商家、物业公司三者之间的合作共赢。

(二)优化创新服务物业公司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改造逐渐更新自己的物业管理制度与服务标准,改造自身的业务流程与服务工作,在保持原有服务项目的同时,积极向业主提供家政服务、维修服务、定制服务等新型服务,积极尝试除传统物业服务范畴之外的创新型物业服务(车位抢租、室内特色装修、饮食定制等),优化创新物业服务。

(三)物业多元化延伸服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物业的主要职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不再局限于电梯养护、公共秩序维护、绿地养护、卫生清洁、停车管理等传统工作,而是积极融合现代化科学技术创新物业服务,业主可以在线缴费、在线报修、自主停车、刷脸进门等,物业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解决用户上报的各项问题,提升管理成效。上述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虽然极大地提升了物业管理服务体验,但这仍属于传统的物业服务范畴,并未形成现代化的全新业务与收入来源。很多品牌化的物业公司借助品牌优势开始创新业务服务模式,积极融合“社区+商业”的物业服务,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全新的仓储零售模式,实现线下社区服务中心与线上互联网平台的融合。业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个性化、定制化的物业服务,增加业主在小区事务管理工作中的参与性,增加物业费使用情况的透明度,在有效减少不必要物业费用出现的同时,促进物业与业主之间的融洽和谐,减少两者之间的矛盾,提升业主的生活质量。

三、商业模式创新对策

(一)运用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积极思考其对各行各业特别是物业管理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改革创新物业运营管理工作。具体而言,物业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如下思维:用户思维即关注用户(业主)的各项利益,以用户为主;极致思维即优化物业运营管理工作,尽可能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简约思维即物业服务尽可能简单,使服务尽量专业化而不是花里胡哨;社会化思维即在物业运营管理实践中引入社会资本,向业主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同时,现代化的物业服务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及应用必要性,及时转变自身传统老旧的物业运营观念,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有机整合相关资源,准确掌握现代化的物业运营管理发展方向与市场行情,与时俱进,紧跟互联网时代给物业公司带来的发展机遇,进而在激烈的物业行业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选择合理盈利模式企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盈利,盈利能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上文中已经提到诸多知名物业公司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提供的物业服务,积极改变自己的盈利模式,纷纷与社会商家进行合作,部分物业公司甚至开始推出自己的物业App,智慧化物业发展趋势逐渐明显。传统物业管理运营工作的盈利主要来源于物业费,盈利模式较为单一,要想实现有效的盈利就必须要“节流”即通过各种渠道省钱,以提升管理效益的方式来降低物业公司的内部损耗,甚至不惜缩减自己的服务范围、降低自己的服务质量。这很容易加剧业主的不满情绪,逐渐少交或不交物业费,逐渐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借助互联网技术扩大物业公司的服务范围,实现自身的成功转型,不仅有效拓展了人均管理面积,提升了管理成效,还能帮助物业公司拓展自己的盈利模式;不仅可以依靠物业费实现营收,还可以依靠向用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社区生活服务进行收费,实现有效盈利。万科物业推出相关的物业App,通过App业主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物业服务(家电清洗、家电维修、家政服务、房屋看护等)与社区团购,还可以在App中与物业工作人员、同小区的业主进行交流沟通,实现线上与线下物业服务的有机结合。

第3篇:家政服务盈利模式范文

《商界》的专访,被见缝插针地安排在他持续一整天的一个会议与另一个会议之间,没有中场休息,上一拨人出办公室,我们即刻被引进去。唯一的过渡,是他中途上洗手间的那个来回。

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姚劲波的手机没响过一次,他的三部手机就这样静静地贴在办公桌桌面上,像听话的指针。

在姚劲波精准的气场笼罩下,这家互联网公司在北京的冬日暖气中蒸腾着紧张,但一切高效有序。

采访的节奏在明显加快,问与答之间密不透风,泼水不进。连平时至少额外再需要半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的拍摄,也几乎在采访过程中同步完成。时间到!姚劲波大步奔向下一个会议室。

就是这样一个精准的人,于2005年建立58同城,其后多年屡遭质疑,但姚劲波就像掐着表一样,计划多少时间58同城能盈利,什么节点登陆纽交所。他做到了。

作为一家面向中小商户、基数巨大但用户分散的生活服务平台分类网站,58同城展现出有别于其他互联网公司的种种特质。这是一种值得研究的特质。当然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伴随58同城的高歌猛进,那些曾经贴满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慢慢消失了……

那么,姚劲波是怎样为58同城以及自己“打表”?在没有现成榜样和参照系的情况下,他又是如何在创业的孤独岁月中拉出时间轴,进而领先行业一个又一个“一步之遥”?

姚劲波不是那种个性张扬的表演型企业家,曾经试错的迷惘、坚守的焦虑、看准风口的坚持都被他精准地控制在平缓的语速下,极简风格的眼镜镜片后。

――他说,我这个人最讨厌逻辑混乱。

大师与眼镜

姚劲波换眼镜了。

去年在首都机场,他正准备赴美为58同城IPO上市做最后努力,候机的时候遇到一位“大师”。“大师”建议他换副眼镜:“说不准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姚劲波没把这话放心上,他有心事。这是自己第二次赴美提交上市申请。两年前,由于彼时中国概念股遭遇大面积寒流,58同城上市之事最终不了了之。

抵达美国后,姚劲波无意间走到当地一家眼镜店门口,忍不住真去配了副新眼镜。一周后,58同城上市申请顺利通过。

这不是一个“眼镜改变命运”的故事。而是姚劲波多年来对上市的渴望,以及经历数番波折后的心态折射。

事实上,于2005年创立的58同城并非一帆风顺。姚劲波也不是一开始就能精准掌控一切。

有人只记住了杨幂和那句“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却不明白这个网站是做什么的;行业竞争激烈,曾经的对手如赶集网、百姓网等有2000家之多;58同城所提供的房产信息、中基层岗位招聘、二手交易、换锁类中低端服务面的需求庞杂且变化万千……如何提升优化?姚劲波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好在,一切都已经过去。

现在的姚劲波已经能对着媒体自信地解读所谓“命运”了,一是看到趋势,二是坚持到底。

如今的58同城在姚劲波率领下已成为生活服务行业的一个现象:4轮融资超过2亿美元;700万认证商户入驻网站;月独立用户超2亿;成功超过美国老牌同类网站Craigslist,跃居全球第一位。

58同城还深刻地冲击影响着数个传统行业――生活服务平台提供的细碎且低端服务真的在改变着世界。

那副“预见”上市的眼镜,姚劲波一直戴着,没再换掉。

临界点前一分钟

姚劲波创业比较幸运,不缺钱。58同城刚开始运营,就有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伙人羊东主动上门,聊了一次,打过来500万美元。姚劲波连App都没来得及做出来。羊东直觉,姚劲波能成事。

姚劲波也觉得自己能成事。58同城的初期业务简单说就是把传统黄页搬到网上来。当消费者遇到生活类问题时,能通过网络迅速找到商家预约解决。

创意来自美国知名网站Craigslist。这家网站在18年时间内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变为年营收入超过3亿美元的庞然大物。姚劲波认为,互联网分类信息服务将是未来平台化发展趋势所在。

但他没想到,大趋势之下,有无数纷繁的小潮流,可能把公司带向无数个未知的未来。不断试错的过程也是不断“失控”的过程,这对一个要求精准的人来说,不好受。

比如姚劲波很快发现,依靠个人用户付费的Graihslist模式在中国市场行不通,58同城的基本盈利模式还得依靠巨大的流量基础。他尝试推出生活信息类DM单杂志,在北京各个商圈免费派发。杂志固然为58同城带来一些用户,但印刷费和运输过程的高成本,以及数百人的团队资源对公司整体业务形成一定掣肘。半年后,姚劲波砍掉了这一业务。

比如团购最火爆的时候,58同城也跟了一回风。团购业务的开展让公司不得不多开辟N多环节来打拼市场,后来姚劲波终于意识到,就公司目前的精力根本拼不过美团这样的专业公司,于是这块业务也停掉了。

姚劲波终于将重心收回到生活分类信息之中。同样经过不断尝试调整,最后留下来的最具效果的运作方式居然是最不可能的那种。比如地推。

在翻阅了近百份生活信息分类广告后,姚劲波将目标客户锁定在房产中介、家具维修、家政公司等“接地气”的产业公司身上。但现实是,这些在当时基本不会操作电脑的商家,不懂得网络交易是什么,甚至反问姚劲波,我凭什么要把业务搬到这个陌生的平台上来?

解决方式是现实逼出来的――地推。这种耗费人力的方式曾经是崇尚轻模式运作的互联网公司们最不屑一顾的。

58同城组建了多达3000人的线下销售团队,每到一个城市就逐一拜访当地目标商户。为了让对方能轻松上手,姚劲波还在天津成立客服中心。商户不会上网但又要信息,只需发送短信到工作人员手机中,由其“转手”把信息放上网。

这些 “苦活累活”成为了58同城的行业壁垒。那些早期在58同城员工帮助下学会网上交易的商家,习惯了这个网站为自己提供的全方位服务,不愿意换到其他平台;地推模式为58同城成功开辟20多个城市战场,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在此基础上,58同城后来才得以建立对企业会员服务收费的盈利模式。如今,地推更成为服务本地生活类网站们的标配。

58同城与行业有“时差”的举动还有,身为一个互联网公司一直大力砸线下广告,包括重金邀请杨幂代言,砸下6900万美元在各大卫视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广告。现在各大电商都开始热衷投放电视广告,淘宝甚至到乡村刷墙,似乎又成一股风潮。

有人问姚劲波,为什么他能把一个看似不太靠谱的东西坚持出结果。姚劲波就会讲挖井的故事――太多人停在泉水涌出的前一分钟。

姚劲波把那一刻概括为“临界点”。如何感知58同城的临界点要来了?或许是网站开始不时Down掉;或许是公司的带宽总不够;还或许是,销售部不再“讨价还价”,而是淡定地表示,一定完成任务。

行业痛点与“不死之身”

如果按照发展历程划分阶段,从创立起到2009年,无疑是58同城第一阶段,这期间58同城尽管积累了近千万用户,但由于免费政策并没有任何收入;随后的2009年到2010年两年时间是公司产品研发阶段,收入忽略不计;直到2013年其上市前才开始在盈利上有所突破:依靠“会员+竞价”模式,58同城会员超过百万家,全年营收达到1.457亿美元。

若以互联网公司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而言,8年后才取得1亿多美元营收,58同城的速度不算快,外界对于公司在广告上的大手笔和对姚劲波的营运模式的质疑也一直未曾间断。

“要不要我把存折打印出来给你们看!”姚劲波也短暂怀疑过自己的模式是否不够“性感”,但他还是稳住了。他在挖掘下一个“临界点”。

在克服了第一个行业痛点后(把不上网的商户弄上网),58同城要精准打掉的第二个痛点,即如何保证所展示信息的真实性。

曾有客人向58网站客服投诉,声称自己的联系方式被他人以低价兜售房屋为由,恶意上传到网站。此后每天都会接到数十个咨询电话,严重影响了生活。

来不及庆幸58同城的接单能力,姚劲波着手解决信息质量问题。

当接到用户在后台的信息后,58同城会有相应过滤系统对信息实行实时检测,同时启动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用户行为挖掘等三方面技术流程,对其逐一鉴别。

在图像处理中,58同城有专门识别图像来源的技术部门,通过对图片的分析来确定是否含有网络下载的水印内容,以及有无盗用他人图片的可能;而在自然语言处理环节,则会鉴别信息中有无异常内容,同时还会抽取关键词来检测其在物品描述上有无和他人信息相似之处。

同时58同城还成立信息监测小组,安排专人随时对信息内容进行人工审核,以及查缺补漏,在确保最终效果后,最后才判决信息是否能够执行。

如今,用户想要在网上出售一个苹果手机,58同城会在页码选项中提供所有产品型号、是否有划痕、待机时间、使用时间、有无质保等选项。而“几成新”的判断则是根据多重信息的统计,由系统自动分析得出。

另一方面,58同城还会对信息者身份进行认证。姚劲波把信息人身份分为三类:会员公司、散户和骗子。由于会员在申请阶段会提交营业执照、法人身份、从业资格证、押金等相关内容,因此,对账号格外珍惜的会员很少出现虚假信息情况;而对于散户的信息,58同城则会明示这是个人信息,提醒用户在交易时留心对方诚信态度;最后一旦识别到诈骗信息,58同城会将人电脑里cookie的手机号、账号全部关闭。

“认证是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曾参加《赢在中国》的姚劲波对导师马云印象深刻。当时一个创业者声称自己验证了400个企业,已认证过20多万企业营业执照的马云批评他“没见过世面”。

保证信息质量,似乎与高瞻远瞩的战略、趋势无关,却是推动前者执行能否落地的关键,也确实贯穿于58同城发展始终。解决了行业两大痛点后,58同城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

当然,对于一个善于克制自己情绪的人来说,姚劲波不再为此喜形于色。被问到最开心的一次,他反倒提起2009年B轮融资前夕,公司收支第一次达到平衡,不靠投资也能活下来。他觉得公司似乎有了“不死之身”,忍不住喝了酒,还去K了歌。

在KTV,他唱了《在路上》,唱了信乐团的《海阔天空》:“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不低头,更精彩地活。”

“公司在消失,平台在崛起”

信息透明化,使得基于信息对称度建立起来的传统商业逻辑逐渐被颠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在传统行业,尤其是以中介性质为主的服务业,这一进程被加速了。这意味着,信息服务平台58同城,在这一进程中,并不仅仅是一个站在风口的幸运儿,它终将是一个颠覆者。

或许姚劲波更愿意用“趋势”这个词来定义这一进程:58同城所覆盖的招聘、房产等业务正在取代传统行业。姚劲波认准的“趋势”是:公司在消失,而平台在崛起,崛起后的每个平台将代表一个行业。

姚劲波把“看趋势――找痛点――灵活性执行”的手法,普及到了58同城自觉不自觉冲击传统行业业务的方方面面。

比如,招聘。

网络招聘不是新鲜事物。事实上,58同城之前,这片领域早已被前程无忧、招聘网等大鳄所占据。然而互联网的魅力,正如同一份行业报告中所描述的那样: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可能诞生价值10亿美元的公司。姚劲波看到的趋势和痛点是:大多数招聘网站的用户都是白领及以上人群,而中基层岗位的招牌平台只能是传统人才市场和街头巷尾的小广告,但事实是,后者的基数远大于前者。

低端用户同样需要追求用户体验,只不过在这个领域,58同城需要的不是华丽视觉效果,而是接地气:中基层岗位应聘者不善于写简历,58同城就将工作特性分类,用户只需选择填写即可;为了进一步简化流程,求职者甚至可以通过语音即能够提供务工信息。

有人在对比拉勾网和58同城的招聘业务时,认为定位中低端的58同城将在这一领域遭遇滑铁卢。但事实证明,他只看到了白领人群的高附加值,却没看到中基层岗位人群的庞大基数。

2014年9月,58同城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基层岗位招聘活动。最终,这一活动的日均参与人次达584万人次,日均投递简历达218万份。与此同时,用人单位日均有效职位也多达137万个,远超过国内绝大多数城市人才市场持有量。

“你知道《精品购物指南》吧?以前中间生活类广告多厚一叠啊,现在基本没了。用户都被我们抢了。”姚劲波想了想,又举了一个公司被平台颠覆的例子。

不断转移的风口

姚劲波找到公司副总裁陈小华:“你只保留在58同城首席战略官的职位”。第二天,陈小华开始担任“58到家”CEO。

从创建以来,姚劲波对58 同城的定义就是一个服务范围广阔的分类信息提供商。但如今,他愈发觉得这个定位开始不适用于当下的生活服务类市场。

各个细分领域的O2O服务日益精细,众多初创公司都将发展起点定在了服务领域:阿姨帮、云家政率领的家政服务、河狸家为首的美甲服务……上门服务掀起的波涛让58同城离用户越来越远。58同城如同一横,广度有余,深度不足。姚劲波尝试将垂直化的那一竖找到。

于是有了58到家。

58到家通过技术的判断来为家政阿姨提供就近接单,让她们每天服务的客户数可以翻上一倍。而且,服务人员并不是58到家的全职员工,他们不用打卡上班,可以自主决定今天是工作还是休息。

更重要的是,58到家对一般的家政服务人员不收取中介费,只在高端服务项目上收取特定的增值服务费。

而高端服务要落地,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业人员的上升渠道。传统家政服务的从业人员素质通常较低,但也不乏有上进心的人。58到家建立了专业的培训中心,由菲佣的专业培训老师任教,新入职的服务人员要接受2个月的培训,并有老员工带领才能实习。

正式员工以“升星”为工作目标。从一星级到五星级,对应可以学习不同的技能,比如清洗地毯、保养沙发,那么保洁阿姨的薪资也会相应上升,从每小时30元,到100元,甚至300元。

另一面是评价体系。经过培训的服务人员提供的是58制定的标准化服务。比如上门的时候,每个阿姨带9块毛巾,毛巾的颜色都不一样,每一块毛巾擦什么地方都有严格规定。在每个阿姨上门的时候,第一件事要先给客户填表:厨房需要打扫吗?油烟机?厕所?……保洁完成后再由客户回馈:需要打扫的部位满意度如何?从1~10分进行打分。只要打分在8以上,客户交的钱可以全归阿姨,如果不满意,则会被罚10元钱。

“这个政策出来以后,有些阿姨甚至为了让客户惊喜,她愿意多干半个小时。”据说58到家的服务在北京推出来后短短三个月,已经让中介机构付给小时工的工资差不多翻了一倍。

58到家模式可以复制到上门做饭、搬家、装修等多个领域――这些本就是58同城涉足的范围。当然,58到家尚未盈利。

第4篇:家政服务盈利模式范文

很低的运营成本,不高的技术含量,很高的网站估值,尚未形成垄断市场,在如今的中国互联网产业仍能找到如此有想像空间的商业模式吗?答案是肯定的,至少分类信息网站就是其中的一种。

“黄金之河”改道

分类信息并非新鲜事务,它最早就是报纸上那些按内容归类刊出的豆腐块广告,其内容可以是促销某种商品或服务,也可以是招领启事、招聘信息、二手物品转让信息等,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媒大鳄默多克曾将报纸分类广告形容为“黄金之河”。iResearch市场咨询的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美国分类广告市场规模为21.3亿美元,2006年为27.9亿美元,预计到2011年美国分类广告市场规模将达58.4亿美元。在中国,分类广告给报纸带来的收入也相当可观。在互联网时代,这条“黄金之河”的航道正在从报纸向网络转移,因为分类广告都是一些生活实用信息,这些信息在网络上能够以更廉价甚至免费的方式,更快地得到传播和反馈,这类效果广告往往比品牌、形象广告更容易弃平媒而就网络。

就像大多数在中国创造财富神话的互联网模式一样,分类信息网站也不难在美国市场找到蓝本。成立于1995年的美国Craigslist网站被认为是分类信息网站的鼻祖,其在金融危机中的火爆表现让它的追随者们备受鼓舞。美国人纽马克最初创办Craigslist的初衷是与朋友分享旧金山的文化和艺术活动消息,如今,Craigslist允许来自全球约570个城市的企业和普通用户广告,内容涵盖求职招聘、房屋租赁买卖、二手产品交易、家政服务、地区活动指南等。目前全美每天有超过4000万人在使用Craigslist,该网站在所有的英文网页浏览量排名中列第7位,仅次于电子商务网站eBay。在这个满是文字的格子网站上,每月由用户自己的新增分类广告超过2500万份,每月新增招聘信息达150多万份。在全美手机搜索中,Craigslist排名第一,第二才是Google。

免费让Craigslist成为了报纸分类广告的杀手。Craigslist如今只对美国18个大城市的企业用户收取数额不等的广告费用。在纽约市场,如果房地产经纪商在Craigslist租房信息,需为每则信息交纳10美元。1999年Craigslist实现盈利,目前其主要的营收来自纽约等大城市的招聘广告业务。鉴于Craigslist在全球强大的知名度和广阔的市场拓展空间,调查机构AIM Group预计该公司2009年的营收额为1亿美元,其他研究机构对这一数字更乐观的估计是3亿美元。

“Cmigslist能做到eBay那么大,我们没有理由做不到淘宝那么大。”国内分类信息网站赶集网CEO杨浩涌说。杨浩涌和他的赶集网如今被视为国内分类信息市场的风向标。互联网监测分析机构comScore公司近日报告,将赶集网、58同城网和百姓网列为国内分类信息网站前三甲,并表示中国分类信息行业网站平均增长率远高于门户网站及房产等行业网站。继门户、搜索之后,分类信息被认为是中国市场第三个增长最快速、最具潜力的网站模式。1月8日,赶集网宣布收购国内最早涉足网上跳蚤市场的263在线,此举被业界视为国内分类信息市场进入洗牌阶段的标志。

国内市场开始资源“积聚”

2004年左右,以信息分享、交互,强调用户参与、创造内容为特征的一批Web2.0网站在美国市场进入用户增长的爆发期。对用户的吸引力就意味着想像空间,嗅觉敏锐的中国市场迅速掀起了拷贝美国模式的第二轮互联网创业潮,当时被视为Web2.0网站典型代表的Craigslist、Myspaee、Youtube、Flickr、Wikipedia等,均能在国内市场找到一大批模仿者。在那拨带着美国Web2.0的切身体验,辞别硅谷高薪职位归国创业的海归中,杨浩涌就是其中一位。2004年底,杨浩涌从网络安全设备公司Juniper Networks辞职,回国之前,他在Craigslist上转让沙发、吉他、电视、电风扇、床等二手用品,“三天之内全部都解决掉,这是非常实在的”。

2005年3月,赶集网在北京正式上线。从形式到内容,赶集网都模仿美国榜样Cmigslist。“我们是最早的专注于分类信息的平台,2005年初成立的时候,国内只有几家网站在做,但三个月之内我看到已经有两三千家网站在做同样的东西,你打开都跟赶集网差不多,看起来是一样的。”杨浩涌说。

这样大规模模仿者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分类信息这种模式的进入门槛非常低。据杨浩涌介绍,网站的运营成本很低。“分类信息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绝大部分信息都是纯文本。一般网站的运营成本除了研发,还有两块非常大的支出就是带宽和版权费用,在这两方面我们的成本都很低。我们跟视频网站是两个极端,一个非常高,一个非常低。我们的带宽费用一个月只有十几万元。至于版权,我们是纯Web2.省略的运营方,拥有了一份稳定收益。但更重要的是,用户量的积累,让赶集网找到了盈利模式。目前,个人用户在赶集网上发帖是免费的,但企业用户诸如招聘、家政服务之类的信息,赶集网会根据信息类别和展示位置等收取一定的费用。类似于搜索引擎的关键字广告模式,赶集网也会在网页的特定位置展示赞助商列表。

当经济危机让大多数企业遭受重创时,分类信息网站却因为人们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对于招聘、搬家、二手物品转让等信息需求的旺盛而进入了爆发期,这一点在中美两个市场都得到了印证。日前,赶集网的竞争对手58同城网、简单网均宣布盈利,58同城网还与海尔共同推出“同城手机”,积极拓展移动网络市场。2009年也是赶集网“从求生存的公司成长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公司”的“重要年份”。2008年下半年赶集网正式组建了销售团队,现在公司的

销售团队已接近200人,公司也从2008年的40多人发展到了近300人,并成立了上海分公司。

对于2010年的分类信息市场,杨浩涌相当乐观。“今年我们的市场推广,业务拓展都会有比较大的动作。今年不管流量还是收入都会有百分之几百的增长,而且按照这个规模,我觉得上创业板是短期可以达到的目标。”

“但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要上创业板。”杨浩涌补充说。他透露目前与风投的接触比较多,也明显感觉到风投对于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投资热情正在恢复。“赶集网今年有可能会做一轮融资,可能在下半年。”融资、并购会成为赶集网今年的一大主题。在并购263在线之后,杨浩涌表示赶集网今年还会有类似的动作,与并购263在线的思路一样,并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用户群。在263在线并购案中,双方不涉及任何有形资产、人员的转移,“我们只是接管263在线的后台系统,将263在线的几百万核心用户引导到赶集网的平台上来,一定期限之后,这个域名还会还给263集团。”用户量是杨浩涌最看重的资产,杨浩涌不愿意透露并购263在线的金额,但他表示“如果花同样一笔钱进行市场推广能达到同样的用户量增长的效果,那这个价格就是值当的”。

有Craigslist效应在前,当国内市场上的分类信息领先企业从求生存进入到求发展阶段,行业资源的整合、兼并已不可避免。

Web2.0的中国式竞争

在赶集网创业之初进行融资时,杨浩涌最常被投资人问到的问题是:你进入的每一个行业都有垂直网站,你怎么与他们竞争?杨浩涌的答案是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正是用户体验让Craigslist成为全美第一大招聘网站、第一大二手车网站、第一大房产网站。如今杨浩涌为“体验”这个被炒得有些玄乎了的词注入了一些更为清晰具体的内涵,诸如便利、信任感等。

与Cmigslist异曲同工的是,招聘和房屋中介类分类信息是赶集网的主要收入来源,另一个利润板块是同城服务的信息服务,譬如家政、搬家等。企业在赶集网上的招聘信息主要针对保安、保洁员、餐饮服务员等职位。这类职位的特点是基数大,流动性大,因此招聘广告的市场需求非常大。企业花几十元就能招到一个服务员,农民工花几分钟就能找到一个工作,而不必到几大招聘网站上去完成注册、填写简历等复杂流程。据杨浩涌介绍,目前北京约有20%到30%的保安、服务员等人群通过网络求职,今年赶集网将加大手机赶集网的投入,让农民工不必到网吧就能上网找工作。由于分类信息以文本为主,在手机上很容易实现快速加载。另外由于分类信息网站专注本地信息,对于城市生活资讯的细致分类可以方便提供针对本地的资讯套餐服务,实现增值链条的拓展。

“一个外地人到北京来,首要的需求除了找工作,就是找房子。”据杨浩涌介绍,赶集网目前不做新房,只做二手房和租房业务,北京的房屋中介大概有4000家门店,“几乎每一家门店都在用我们的网站”。在杨浩涌看来,赶集网的优势在于每天聚集了好几十万想要租房的人,和上千套个人房源。“相信赶集网上真正的个人房源超过了所有大网站的个人房源数”。赶集网通过将中介房源和个人房源分列的方式来避免个人房源被中介信息淹没。这是一个典型的亲民策略,它能增强用户对网站的信任感。

第5篇:家政服务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老龄化 互联网+ 智慧健康养老 产业运营模式

一、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必要性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 表明,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5)》指出老年群体的服务需求呈现新的特点:精神文化服务需求逐渐提升;对健康康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凸显;对服务便捷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养老无法满足新的需求,不足之处逐渐显现。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新型的互联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智慧养老成为大势所趋。

二、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运营模式探究――“互联网+物联网+养老产业”

我国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家庭养老重新定位,将“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修改为“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本文旨在通过对以政府为主导,以互联网为凭借,以社区为依托,以保险和医疗体系为辅助的智慧健康养老模式的探索,实现老人“安养―乐活―善终”的生活目标。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内主体包括: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政府机构、企业(养老服务企业、智能终端制造企业与第三方投资企业)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图1为我们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结构的设想。

本文提出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运营模式如下:

(一)政府机构+第三方企业+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

第三方企业借助政府提供的政策与场地支持,投入资金为社区养老服务站提供基础设施、工作人员及运营经费。我们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支持国家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同时,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在我国拥有广泛的受众市场,投资企业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口碑,而且随着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自身资本也会得到良性循环。

(二)老人/子女+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养老服务企业+社区养老服务站

养老服务企业通过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的业务受理子系统与平台进行信息对接,根据需求为老人提供相应上门服务。目前养老服务企业主要提供专业医疗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和普通的家政服务。养老服务企业在招聘工作人员时,要严格审核其职业资格,并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社区养老服务站通过对老人和子女的回访,监督服务质量,形成良好的竞争淘汰机制。

(三)老人+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医疗机构+保险公司(针对健康险险种)

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通过对老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建立并管理老人的健康档案。首先,平台与当地医疗机构建立健康档案共享机制,当老人就诊时,医护人员可根据其健康档案对老人的病情有一定了解,及时开展急救措施。医疗机构提供的电子病历也应在平台上共享,确保档案的实时更新。其次,平台应与保险公司建立有限度的信息共享机制,保险公司可利用大数据对老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设计出适合的保险产品,降低出险率。再次,医疗机构与保险公司也需建立有限的信息共享机制,医疗机构向保险公司提供参险老人的电子病历,保险公司报销医疗费用。平台、医疗机构、保险公司三者之间建立的信息共享机制,不仅让老人/子女不必东奔西走,还简化偿保手续,保证偿保的及时性。

(四)老人/子女+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智能终端制造商

基于老人/子女提出的服务需求,平台向智能终端制造企业提出功能需求,企业据此设计出智能终端产品提供给老人,让老人享受智能化和多元化的服务。例如作为老人普遍需要的一键呼救功能,老人/子女可向平台提出服务诉求,平台管理人员进行公开招标,中标企业制造一键呼叫终端满足老人的需求。随着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出,老人由养老产业中服务的被动接收方变为主动提出方。

三、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产业结构内主体缺乏参与积极性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在发展初期,盈利模式尚不完善。因此,产业结构内主体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影响产业链扩张与持续发展。

(二)老龄智能家居配套设施不完善

老龄智能家居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往往“不好装”、“装了不会用”、“用也用不久”。智能家居的智能硬件、智能软件、智能服务没有与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衔接配套,成为常态化的一部分。

(三)信息共享机制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中的信息共享机制带来潜在的信息安全隐患。其一,养老服务企业、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可能将老人信息用于商业用途;其二,信息共享机制的不完善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威胁老人信息安全。

(四)跨界融合人才匮乏

产业内传统主体如提供养老服务的企业、医疗机构、保险公司等缺少既具备良好的行业内专业技能又通晓互联网思维的跨界融合人才,人才的匮乏势必会阻碍产业的创新发展。

四、关于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运用PPP模式,将社会资本引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

2015年9月,财政部公布第二批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206个,其中养老项目10个。PPP的发展,缓解财政资金压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社会资本也可以通过参与示范项目扩大知名度、把握先机、抢占市场。

(二)完善老龄智能家居的配套设施

政府加强老龄智能家居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智能家居的普及,并配备专业人员指导老人使用,使其成为老人的“健康管家”,并且对智能家居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追踪,根据反馈意见提高服务水平。

(三)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政府加强信息安全立法工作,建立行业网络安全态势季度研判、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安全风险监测通报等机制,形成安全监管合力,保证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的高效、安全运作,强有力地保障老人的隐私安全。

(四)大力培养跨界融合人才

社区养老服务站和养老服务企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资质审核与相关培训,使其具备互联网知识与医疗护理技能,在为老人提供服务时,及时发现老人的潜在健康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智慧健康老产业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一把钥匙,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为”开辟崭新的路径,探究其完善的运营模式是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守营.智能养老成趋势 制度、标准缺失待破题[N].中国经济导报,2015―11―28

[2]潘峰,宋峰.互联网+社区养老:智能养老新思维[J].学习与实践,2015(9)

[3]阮晓东.智能居家养老,走出概念适应社会[J].新经济导刊,2014 (12)

[4]王刚.民政部《关于开展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通知》[J]. 物联网技术,2014(7)

[5]丁建定.居家养老服务:认识误区、理性原则及完善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

第6篇:家政服务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物业服务;创新;思考

物业管理在我国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社会经济和房地产业的发展,物业管理服务从最初的住宅物业起步,逐渐向写字楼、商场、工业企业、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型物业拓展,物业服务在各类型物业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作为在物业服务行业中所占份额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住宅物业,尽管发展历程最长,但发展极为缓慢,并未表现出朝阳行业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住宅物业企业几十年不变,一直处于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行列,人工成本支出占整个成本的60%左右。随着人工成本的逐年上涨,普通住宅小区的物业收费标准普遍不高,多年来一直上调较少,依靠物业费来维持企业的日常运营已愈发艰难,一些物业企业出现了入不敷出的状况。针对物业企业面临的困境,必须适时考虑物业服务的创新,从提升服务品质、拓展服务内容、改变服务方式、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等方面提高物业服务水平,降低物业服务成本,增强业主满意度,从而增加物业收入,促进物业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使住宅物业走出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一、提升物业服务品质

目前,物业管理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即行业的转型升级时期,这对物业企业的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物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必须在服务上有所突破,全面提高物业服务品质。物业企业的服务要以业主需求为导向,主动服务,服务标准始终高于业主的需求标准。根据业主的需求变化调整服务内容,始终以顾客满意为宗旨,想业主之所想,急业主之所急,以专业的服务水平让业主信服,以亲切的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敬业精神感化业主。对此一些物业企业提出了全新的服务理念,如碧桂园物业首先提出了高端物业服务的理念:承诺以客户高兴为中心,全程做到跑步服务、微笑服务、马上服务,从业主满意、品牌、经营方面不断提升和发展;让业主能充分感受到尊重和愉悦,在园区享受到专业、体贴的精细服务;将业主放在心上,充满自豪感和满足感,愿意自觉、长期、稳定地提供服务。一些物业企业以客户满意为导向,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机制,依托服务平台,以为业主的衣食住行服务为核心,构筑社区服务体系,使业主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树立了物业服务在业主心中的良好形象,让业主愿意接纳物业。关注业主的生活品质,多角度、全方位进行物业服务,注重人文关怀、文化建设和情感交流,全面提升物业服务品质,使业主逐渐理解物业、认可物业并积极配合物业的工作,从而改善物业企业的生存环境。

二、拓展物业服务范围

目前,住宅的物业服务多数靠简单的手工操作完成。近年来,随着人工和物料成本的上升,物业服务成本不断提高,而物业费十几年没有变化,尽管各部门对物业费的上调做了相关的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物业费全面上调仍是难题。成本上升,服务费收入不变,物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对于物业企业而言,仅依靠物业费为主营收入已经很难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多数物业项目在经营上没有突破,成本增长迅速,盈利能力提升缓慢,大大降低了物业企业的利润,增加了企业经营运作的困难,狭窄的运营和盈利空间极大地影响了物业企业的发展,从而使住宅物业的生存面临巨大的挑战。一些企业主动退出物业管理小区,从而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不论从行业企业的发展或社会影响而言,解决物业管理的现有难题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应呼吁出台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拓宽物业经营范围,进行企业的自救,改善其艰难的生存现状。物业企业要在做好物业保洁、绿化、安全、设备维修四项基础服务的同时,将业务范围纵向延伸至房地产开发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各项业务,如规划前期的设备选用顾问、项目中期的招商营销策划、项目后期的尾盘销售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业主对物业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物业除了基础服务外,可横向延伸涵盖家政服务、商品零售服务、养老服务、电子商务、房屋中介服务及旅游、教育、金融、保险等日常生活的便捷服务需求领域,为业主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物业可以为业主提供一站式的周到、细致、全方位的服务,做业主的生活管家,让业主感受到物业服务所带来的安全、便捷和舒适,同时可增加物业企业的收入。

三、在物业服务中注入科技力量

近年来,物业服务工作中引入了一些现代化设备,部分工作采用机器劳动代替手工操作,但在住宅物业上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住宅物业服务很大程度上仍依靠手工操作完成,如住宅物业保洁工作,较少采用现代化的清扫设备,多靠大量的人工手工操作完成;一些普通住宅的保安工作也是多依靠人力来完成巡逻和执勤;小区的车辆管理、收费管理、环境绿化、垃圾清理等也多是手工操作。住宅物业服务技术含量不高,手工操作较多,劳动耗时较长,效率偏低。大量人工成本的支出使物业企业利润极低,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为了改变物业服务现状,减少人员成本支出,提高物业服务的整体收入,需要在传统的物业服务中增加技术含量,从而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减少物业服务时间,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应逐步引进高科技产品来进行技术改造和物业设备的更新,如采用先进的设备设施自动控制系统、区域的安全监控系统、车辆识别系统等,物业人员只需在中控室就可完成相关管理;还可采用刷卡计费、电子巡更、门禁系统等设备代替人工服务,以减少人员成本支出,同时提高服务效率;在设备维修方面采用环保材料,在垃圾分类、废弃物排放处理方面采用无污染技术等。在物业服务中注入科技力量,不仅可以节约人工成本,还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能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对物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采用现代化的物业管理手段

物业管理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初级发展阶段,现正处于从传统的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阶段。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对于现代服务业来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物业行业的发展及人们对生活环境和设施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物业日常的服务和管理已经明显落后。在物业服务中注入科技力量、采用新的服务方式的同时,还应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化的管理。一方面是设备设施管理现代化,采用先进的监控设备和控制系统,进行设备的运营管理及小区的环境管理;另一方面是人员管理现代化,利用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对小区业主的信息、相关服务及企业自身的人员进行管理。还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物业的各方面工作进行管理,为业主提供及时周到、快捷高效的物业服务。此外,物业企业可以把所需人数最多的保安保洁绿化工作交由专业企业来完成,物业企业只负责各方面关系的协调整合管理。专业队伍能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化服务,减少物业服务人工成本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业企业的收益。

物业服务创新是物业企业摆脱生存困境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物业行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物业服务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娟.住宅区物业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J].城市问题,2013(07).

[2]柳易林.浅谈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创新[J].现代物业,2013(01).

第7篇:家政服务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社区服务;服务创新;应用系统

1 引言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旧城的不断改造,城市居民的居住空间和家庭结构功能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逐渐减少,单身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越来越多,家庭原有的经济功能、养老功能、托幼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维系功能开始弱化,并逐渐转移到社区中去。

社区服务需要接受由居民和家庭转移来的多项社会功能并加以系统化,使本身的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壮大,社区服务功能逐渐达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扶,学有所教,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需有所供”的新境界。

“十二五”时期,全国各地民政及相关部门明确了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社区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化应用系统已成为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加强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基础工程。

2008年1月19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也是目前我国破解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意见》还要求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有条件的地区都要建设信息化养老服务平台,提供一键通救助服务。

2011年1月,民政部公布了《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在社会养老方面,提出了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的建设力度正在不断加强,社区信息化能够解决政府最重视的社会管理问题,集领先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理念、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打造智慧化社区服务。

截至 2012 年3 月底,全国已有20 多个城市的市政府在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热点。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而“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智慧社区”,国内目前虽无统一的定义,但综合各地正在进行的“智慧社区”建设,其内容大致为综合运用无线网络、物联网技术,建立社区公共数据资源中心,综合开发利用社会各类信息资源,从而实现社区管理、政府职能以及社会服务的智慧化。

经过长期调研,当前国内外智慧社区建设都在试点、示范和摸索中,尚未有成熟的建设模式,应用系统功能比较单一,提供的社区服务也缺少统一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各种社区服务应用系统进行充分整合,并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手段来解决社区服务应用系统中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2 建设智慧社区应用系统遇到的问题

智慧社区是在智慧城市的构建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的,作为智慧城市组成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的构建领域零散,应用水平也不高,没有形成“面”上的整体推动态势,从而导致没有有效的商业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且存在以下问题:

2.1 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缺少统一标准

目前,国内运营商在社区信息化建设上都各有计划,应用领域分化严重,只有专门的解决方案,没有集成的解决方案。在其他应用终端上,从行业到企业,各自都有自己的标准,相互间的兼容性差,这样就造成宏观上把握不清,信息孤岛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相关资源不能整合应用。

2.2 社区覆盖层面较窄

首先,在智慧社区试点过程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机制尚未建立。其次,地区间经济发展速度不同,经济实力存在差距,阻挡了智慧社区在更大范围内普及的步伐。

2.3 缺少合适的商业模式

智慧社区需要社区、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平台开发商密切合作,但是社区运维和管理都主要集中在社区物业管理处。由于物业管理公司的资源有限性,仅限于提供基础的社区服务,无法进行商业元素的融合,如社区电子商务。同时,也由于智慧社区提出的时间较短,有效的商业模式仍是整个产业链的参与者需要探索的问题。

3 智慧社区应用系统分析

3.1 国内外智慧社区建设的概况

3.1.1 上海陆家嘴智慧社区

陆家嘴“智慧社区”建设重点主要涵盖社区综合管理、社区生活质量水平、社区经济和商业活力、社区内个体发展水平四方面内容。具体建设内容为“一库、一卡、两平台、多系统”。其中,“一库”指民情档案综合信息库,包括区域内人、物、房、事、单位、楼宇等动态信息;“一卡”指开发“智慧城市炫卡”,有了一张“智慧城市炫卡”,社区居民就不必再带门禁卡、购物卡、银行卡,甚至到社区医院预约门诊也可以“轻松一刷”;“两平台”指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多系统”指以平台为基础开发的各类具体应用系统,包括智能健康管理中心、多功能电子公告栏、停车智能导航系统。

3.1.2 无锡万家便民服务中心

无锡市便民服务中心依托24小时全天候应答的96158市级便民服务呼叫平台、便民服务网站和社区服务站,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居家养老为切入点,以实体服务为支撑,为无锡市民提供信息化居家养老服务、家庭生活服务和民生商品配送等便民服务,致力于为无锡市民搭建一个需有所应、困有所助、难有所帮的综合性“门对门”便民服务平台。

无锡市便民服务中心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覆盖全市、服务全民的市级便民服务平台,按照高规格、高科技、高起点的原则和“覆盖全市、服务全民”的思路,重点建设了96158市级便民服务呼叫中心、96158便民服务网站和96158社区便民服务站,并且与民政业务平台、政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业务联动。

3.1.3 美国迪比克市智慧社区

高科技武装6万人社区—— 迪比克市以连接城市所有资源(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为目标,将能源、水务以及交通三大系统建设作为优先发展领域。主要利用数据传递装置、分析软件和网络等高新技术让政府和市民即时监测和调整他们用水、用电及交通出行的方式,以打造真正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建设的第一步是安装数控水电计量器到户、到店,其中使用了低流量传感器技术,防止公共设施和民宅水电泄漏;同时搭建实时可持续发展综合监督平台,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展示。迪比克市希望通过这一计划,使城市的资源使用状况一目了然,并智能化地做出响应。

3.1.4 韩国松岛u-city计划

松岛智慧城市计划是由韩国政府、美国地产开发公司Gale、韩国钢铁集团POSCO E&C与LG合作推动,于2000年开始执行,预计2014年全面完工。其中,作为社区建设部分,提出建设智慧的、绿色的生活环境。

所谓智慧绿色生活,就是以无所不在运算环境以及环境感知元件为基础,发展智慧家庭、智慧建筑与智慧卡系统。未来在松岛生活的居民将会有全新的生活方式,出门仅需携带智慧卡,就可进出家里大门、搭乘大众运输与消费等,在家使用设施都可以语音操控,智慧型机器人帮忙打扫环境,智慧型冰箱会根据食物状况自行调节,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3.2 应用系统特点

从上述国内外智慧社区建设的内容来看,都是以建设信息平台为主,其功能服务主要体现在便民服务、绿色节能和低碳环保上,实现便民服务、建筑节能、环境保护、可再生资源利用,重点体现智慧社区低碳、环保的特色,突出社区服务的便捷、高效。

应用系统在特定领域体现自身的功能价值,比如远程医疗系统,主要服务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慧城市炫卡,主要应用在社区门禁、社区购物、社区消费;便民服务门户网站和呼叫中心则应用在社区便民服务方面。而像韩国松岛社区,规划在交通、家居方面实现智能化。

经过这些案例分析,类似整合在一起的集成应用系统能够实现的服务功能要远远多于单个应用系统服务的功能,也是未来智慧社区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

4 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的建设策略

经过以上分析,现有的应用系统在社区服务中仅仅起到辅助作用,还需要进行过多的人工干预和操作,为此我们提出建设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的想法,希望改变现有应用系统功能单一、模式混乱的情况,使得应用于社区服务的应用系统真正成为智慧社区的特色。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在建设策略和实现功能上,能体现出自己的优势。

4.1 基本策略

在未来的建设中,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社区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化,使之成为可以方便服务、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

4.1.1 统一的建设模式

形成信息共享的机制,制定好信息交换的内容、信息交换的流程和信息安全规则,制定业务协同的流程和制度。这些都是基础性工作,只有统一标准,才能对资源进行合理化的利用,实现整合。

目前社区服务应用系统的建设都是零散的、独立的、简单的,很多子系统功能已经在使用,但是无法做到信息共享,管理成本高,维护不方便。创新应用系统的建设方案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在其功能基础上进行整合。这种建设模式不仅把旧的系统利用起来,对于投资者、管理者来说,也是节约成本的好方法。

4.1.2 统一的实施规划

社区服务信息化如果没有统一的实施规划,根本不可能完成社区信息化建设。每个社区智能业务都有自己的系统,都要求社区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其结果是社区信息系统建设孤立分散,信息共享困难。所以社区服务信息化的建设一定要有统一的规划,将各部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成为高效强大的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

4.1.3 多方互动的体系

投资主体由政府独家可能要转变为政府、企业、专业投资机构共同参与。建设运营主体由街道、信息主管部门可能要转变为政府、居民、商户等共同建设,服务主体也可能由原来的政府扩展为政府、商户甚至居民自身。所以,由政府牵头的社区信息化系统最后就会演变成一个多元主体共同投资、构建和运营的“大服务信息化平台”。

4.2 建设内容

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是一个综合的运营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将功能不同的子系统整合起来,把传统的社区服务内容进行分类,充分发挥统一管理、业务互动的优势。图1所示是一个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架构图

系统中的感知层包括采集信息的智能终端和传感设备,负责采集信息、传输及前期的处理,由室内终端、单元终端和公共终端组成,包括通讯设备、安防报警设备、监控设备、数字点播设备、健康监测设备等。

网络层是智能终端和管理平台之间的信息通道,进行信息传输的链路,以通讯网络为主,建设方式可以无线加有线互为补充,建设一张无处不在的“泛在网”是智慧社区建设的基础。

数据层用来统一存储、管理感知前端采集的数据信息。采用最新的云计算架构搭建数据中心,将海量的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服务;消除地域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和调度,增强运维能力,信息安全管控能力提高,获取服务更加便捷。

管理层将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对基础软硬件管理,主要负责大规模基础软件、硬件资源的监控和管理,为云计算中心的资源调度等高级应用提供了决策信息,是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的基础。

应用层是平台提供的一系列服务类应用,同样基于云计算技术,具备能力融合、接入灵活、开发简单、管理规范、部署高效等特性。平台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同时具备定制开发和第三方集成能力,使得各种应用的部署更加灵活和快捷。

呈现层是综合管理平台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类智能应用的方式,包括社区网站互动、手机短信、语音通信、电视点播、电子公告屏等,为居民提供多种呈现方式。

4.3 实现功能

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在社区服务上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仅可以保持各种系统的原有功能,还可以根据服务需求,整合系统之间的业务,达到服务效果最大化。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的功能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便民服务管理、养老服务管理、安居服务管理。

4.3.1便民服务管理

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管理,把普通市民的生活服务与热线呼叫、报警运营、电子商务、短信互动等进行互通,形成了生活服务“信息化”模式,可以通过呼叫中心和社区门户网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可视化的服务。

根据服务对象对家庭生活服务需求的不同,分为大类和小项。例如,可分为家政保洁服务、为老护理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家电维修服务、水电维修服务、电脑维修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心理慰藉服务等。可根据当各地实际情况在家庭生活服务管理系统中实现分类设置,增减和调整等功能。

实现对社区服务机构、服务人员基本信息和服务信息的电子化管理。通过本系统,运营单位可以将社会上零散的服务机构,通过严格的、标准化的准入流程,整合到本平台,形成全面的、动态的、分级别的民生服务行业数据库,便于政府从宏观层面进行监督、引导和综合利用。

4.3.2 养老服务管理

为居家老人提供必要的日常生活服务,对居家老人、空巢老人进行主动关怀,通过智能终端了解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突破原有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模式,建立更人性化、具有实施性和可持续运营的养老模式。

借助智能终端中的健康监护设备实时监护老年人的健康指数,实现对居家老人尤其是患有各种隐性疾病老人远程进行心率监测、血压监测、跌倒检测等,紧急情况自动电话呼叫,减少突发事件对老年人健康的威胁,能够实时有效地对老年人的健康与安全状况进行监护。

4.3.3 安居服务管理

对社区公共环境、公共安全、居民家庭财产安全、个人安全进行监控管理,提供安全的社区生活空间和丰富多彩、高品位的居家文化生活。

对社区公共区域进行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控,包括居民居住的楼宇、电梯、逃生通道、社区店铺、社区道路等,来保障社区居民生活安全。同时,为社区居民家庭提供安保服务,在居民外出时,通过监测设备,实时监控住宅内的情况。另外,创新应用系统能实现联动功能,如接收到触发报警,社区管理中心将自动接报警、显示其具置,并弹出客户的详细地址、客户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及时提醒保安人员进行出警服务,保护社区居民的财产安全。

5 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社会化养老及便民服务和信息化的消费模式日益成为主流的现代化都市生活需求。由全国老龄办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和护理服务两项,2010市场容量约1 300亿元,到2020年将超过5000亿元。“十二五”期间大约每年增加150亿元,2010年至2020年每年增加约370亿元。

除了居家养老外,基于社区的服务需求更大。据保守估计,社区服务的整体需求将是社区养老服务的3倍,未来将成长为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的收益途径主要有3个:

(1)新拓展业务带来收益,包括家政服务和服务商管理费用;

(2)通过试点应用的收益,可以获得政府相关的扶持资金和政府相应的购买服务;

(3)试点应用后,转化为产品进行复制和推广带来收益。

5.2 社会效益

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可与三级(区、街道、居委会)居家养老服务站(中心)紧密结合,既为信息化居家养老提供了服务载体,又为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业务指导和管理手段,可全面提升居家养老和社区便民服务的服务水平。

社会价值主要体现为如下6个方面:

(1)为民政部门建立一套完整的便民服务管理及协调机制,并为社区内的老龄人群和服务机构建立准确详实的数据库及服务电子档案。

(2)以居民数据库、呼叫中心及智能终端产品为基础,构建紧急救援、生活帮助、主动关怀三大服务方式,丰富了服务手段和项目内容。

(3)构建了“公益化为前提、社会化为基础、市场化为补充”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虚拟敬老院运营模式,可有效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4)通过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推广适合社区居民需求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整合包括家电维修、水电维修、电脑维修、开锁服务、快递服务、搬家服务、上门理发、汽车租赁服务、家政服务、保洁服务、母婴护理服务及以粮、油、蛋、菜、水为主的民生商品配送服务,并通过建立覆盖全市社区的服务站实现与市民的零距离服务。通过信息化改善社区管理,维护社区安全。

(5)根据各政府部门传送的数据以及深入社区调查得到的数据,通过数据挖掘算法分析,得到一系列社区居民生活数据,供政府职能部门作为制定政策的参考依据。

(6)作为一个综合型的公共事业服务系统,与社区居民生活紧密相连。系统数据库内有居民生活相关的各类详细信息。因此,在出现突发紧急状况时,系统可以与相应指挥中心共享基础数据,以联席成员的身份参与应急指挥,提高应急指挥的效率。

第8篇:家政服务盈利模式范文

95岁患脑梗卧床快8年的陈老伯,快把4个年近古稀之年、羸弱多病的子女拖垮了。因为伴随而至的脑软化和诸多艰难护理,高价请来的保姆往往干不了两天就闹着要走。陈老伯4000多元退休工资早已经捉襟见肘。尽管陈家的女儿们咬着牙把保姆工资涨到了3500,外加替保姆干最脏最累的活、累得一人身上一堆病,还得对保姆隐忍包容、好吃好待,仍然难保不被保姆炒鱿鱼。每一个新保姆的到来,都意味着子女要先冲上去教授示范、身体力行,当保姆的保姆。赶上春节年底,走马灯似的保姆两个月能超过一个班。孙子辈有各种忙,别指望。

如果说每个子女尚可以忍受对事业和家庭的牺牲,而周而复始、夜以继日的焦虑和劳累却是4个老年人越来越无法承受的体能考验。

陈家大小不敢想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去,因为眼面前紧盯着,有的保姆还虐待、推搡老人呢,别说瞧不见了。曝光养老机构虐待老人的报道不是没瞧见过。养老机构的牌子再大、收费再多,服务主力也还是低薪低文化的郊区农民,这个时代的良心服务又能寄托多少希望呢!

已在北京生根的多个养老地产项目中,位于昌平区东三旗的某养老机构算得上是元老级别。但服务已经比3年前缩水很多。过去小区许诺的电瓶车只剩一辆了,行走不便的老人们被迫自己买残疾电动车;服务员因为薪金微薄不停跳槽,清洁卫生越来越糊弄;膳食粗糙,盐多油大,做不到精细营养,送到老人面前经常已经凉了;所谓文娱活动是为了区县领导视察时当摆设。即便如此,这里现在的房价已经比3年前涨了一倍。除了房款,住户每月还需支付2.5元/平方米的物业费。而2012年10月份新开的40多个套间,最短租期3年,却需要租户一次性缴纳85万元的保证金,用于项目的后续开发。交了这笔钱,虽说房租省了,可伙食费、供暖费还要照样交。

有经济能力的转去其他养老公寓,但多数老人无法承担再一次迁徙的财力耗费,悲哀地发现自己付出老本投奔而来的归宿,已经沦陷为开发商牟利的幌子。

像陈家这样艰难挣扎着的家庭不知有多少。而未来,80后、90后面临的绝不仅是4个老人的赡养尽孝,而是双方的父母外加爷爷奶奶、姥爷姥姥,12位老人的养老危机问题。

不是耸人听闻,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高层论坛”透露: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10年达到1.74亿,北京13年后,每对夫妻可能需抚养照顾至少12位老人。传统的家族式生活模式正在转变成为老少分住的小家庭模式,形成了为数众多的空巢家庭。北京市空巢老人所占比例为47.6%。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急剧弱化,精神寂寞,适老化配套严重不足,老年人长期处于“家中无法养老,外面无处养老”的困境。北京老人平均每千人占有养老床位仅有8.6张,护理需求与有限的完善养老机构服务供给之间严重失衡。

近来20多家房企打出“养老牌”,或许是应运而生的既维护传统、又符合国情的人性化的养老服务发展路线。2012年10月,复星集团和美国一家养老地产商合作推出养老公寓。11月末,北京旅游业巨头九华集团也宣布进军养老地产领域,推出国内首家“养老型酒店”。在北京的万科也开始涉足养老地产领域。门头沟区在2013年初开工建设7家养老机构,其中位于军庄地区由中信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的养老机构也将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高端养老院。据市人大代表、门头沟区长王洪钟透露,门头沟未来将大力发展养老产业,预计将有30至40家养老机构落户门头沟,十二五末期将完成10余家养老院的建设。

是市场方兴未艾,还是营销吸金?

小心:“门槛”200万起

只不过买了个期房

某保险公司董事长陈东升在北京昌平“××之家”养老社区奠基仪式上豪情满怀,因为他正在操作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陈东升说:“创新就是率先模仿,在模仿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今天,我敢讲养老社区的诞生就是一个世界性的创新。说起来很简单,把人寿保险和养老社区嫁接对接下来,谁都会做,但我们是第一个想到的,我们是第一个做到的。”

陈东升所说的“养老社区”,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附近,占地面积约2000亩,3年后建成的社区,总建筑面积将达到30万平方米,总计可容纳3000户入住,文化、健身、餐饮一应俱全。社区还规划有约8000平方米,可提供50张床位的高端小型综合医院,提供综合门诊、老年康复调理等管理服务。

由于社区刚刚开始动工,我们只能参观样板间。在样板间中记者看到,社区内的生活设施制作精良,大部分设施根据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有许多精细之处。房间的门上有上下两个猫眼,这是为了方便行动不便要坐轮椅的老人;每个房间卫生间的马桶旁边都有扶手,浴缸是走入式的,防止老人摔伤;床边、浴缸边、马桶旁都装有红色的小按钮,这是专门安装的24小时紧急呼叫按钮等。在参观完养老社区样板间之后,消费者罗先生很满意。他首先感觉挺震撼,确实学习了国外很多先进的经验。但国外养老对护工素质要求非常高,对于员工的素质培养,我们还看不出任何保障计划,未敢乐观。

说到价格,实在惊人。总监尹奇敏直言不讳:“我们现在主要先做高端。所谓高端,我们希望客户的知识水平、背景差不多。另外,我们所提供的服务标准应该是中高级以上。” 要获得养老社区的入住资格必须购买泰康人寿的保险产品,产品的门槛为200万起,可以一次性或者分期缴纳。住进这个社区等于五星级酒店一样,住的费用可以直接从保险金来出,医疗费用、吃的费用还要自己付。保险产品到期后,用户可以拿回本金,而投资所产生的收益,则可以作为入住养老社区的管理费。另外,养老社区中的所有物业“只租不售”。

无独有偶,距离太阳城不过两三站地的九华山庄,推出的“养老型酒店”更是吸金项目。

项目楼书介绍,该项目集合酒店、养老院、房地产等多种业态功能,以长期酒店式的星级住宿为基础,提供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物业管理、投资理财等配套服务。项目共计提供近312套精装公寓。公寓承租期为30年,缴纳足额的租金与保证金即可入住,租金每年1万元,保证金60万元起,后者将在承租期满后退还。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目前仍为“期房”,预计将于2013年下半年入住,而在入住之前,住户至少要一次性投入90万元,可以换得一套70平方米左右的精装公寓。

项目设计理念源自北美,全景就餐、温泉水入户;所有建筑及装修材料均采用环保、优质的国际知名品牌;配置全套品牌家电家私,拎包即可入住。为便于老年人使用,楼内设有医用电梯,室内配置健康监测设备与专属医护中心联通,足够大的轮转半径可满足室内轮椅正常使用;淋浴间设置了必要的辅助支撑设施;地热采暖、防滑地砖的应用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居住环境的舒适安全。

显然这种把养老当地产经营的思路是极端的盈利模式。

“目前全社会普遍缺乏养老床位,可一些开发商很可能另有所图。”业内营销人士李经理分析,一些不规范的养老地产,很可能再次陷入房地产过度投资、市场炒作的怪圈,进而成为房价上涨的又一个推手。“养老地产”的新概念能够吸引更多机构和资金进入,可以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养老项目也能够带动其子女进行购房投资,为项目争取了潜在客户。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表示,她曾经收到的一封邮件中说,美国最大的养老集团在中国考察以后决定退出中国市场,“对方认为中国老年居住区的发展,迈进了房地产投资的陷阱。”

有些开发企业希望利用操作养老地产这一概念,将土地非住宅规划‘洗’成住宅规划。消费者付出几十万元获得的只是使用权,因此选择“养老地产”同样应该谨慎,提防投资风险。

彷徨:哪一盘菜是北京居民的

虽然这种动辄百万的养老地产不是咱的菜,但向往高质量的老年生活是人之常情。够得着,咱就努一努。在子女们的撺掇下,每月拿着6000元离休工资的徐老伯,拿出当年治学的严谨审慎作了一番调研,把对应他的收入和需求的北京养老机构跑了个遍。或许您可以搭个顺风车,对号入座。

城市亲自然养生庄园

湖光山色加奢华设计的“将府庄园”是令徐老伯最心旷神怡的。这是市民政部门批准的北京第一家经营性的高标准养老机构。紧邻市区,位于东北五环边、机场高速大山子出口往东。绿化率近90%, 原生态的私家花园和大片湖水令人垂涎。社区采用的是澳洲先进模式的老年高级护理管理技术。置身设施精致的公寓房间里,有种再也不忍离去的冲动。处处的无障碍细节,暖人心脾。公寓甚至为老人的孤独情绪都作了设计——每层楼有个免费沙龙,湖景视野、电视、沙发、下午茶,营造着亲密交流的氛围。高尔夫球场与练习场、垂钓园、网球场、种植园、运动中心、俱乐部,SPA水疗中心,温泉浴泡池、标准室内游泳池……情趣盎然。

老人可以选择独栋院落54座、三或二室公寓以及酒店公寓,同时满足CCRC社区退休老人不同阶段的自理生活、介助生活、护理院介护生活的3种需求与亲友拜访居住的需求。每楼层都设有护理服务站,居家型养老公寓房型均为南北通透、多景观阳台设计。居家般的自由、宁静和舒适让老人心里痒痒的。

郊外田园别墅式园区背景

距离太阳城不远的汇晨老年社区优渥地置身在北京以北的两片别墅区中间,同样享有别墅区才有的大片的田园风光和花园景观。一踏进这里,世外桃源般的安闲、静谧和舒适洁净就让神经放松下来,步幅慢下来,声音低下来,和睦恬静的心生发出来。每间房子的阳台都投射着和煦的阳光,膳食配方专为老年人精心配制。不愿意去食堂的时候,公寓的厨房照样设备齐全。最小的房子也有50多平方米,最低交5万元的押金后,一年趸交每月相当于4400元,就可以每天随意免费使用温泉和游泳,取暖、理发、搓澡、剪指甲、修脚都免费。每天三趟的城区免费班车让时尚老人购物逛街随心所欲,发往两个医院的班次可以接送老人、拿常规药。国际性专业音乐团体有时还来给老人们作无偿演出。钢琴、声乐、舞蹈、才艺活动室和专业指导都安闲地静待老人的参与,并不催促也不动员。

超大普及型多层次老年社区

燕达国际健康城敢把名字叫“城”是有资格的,光是教堂,人家就设了4个——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贯穿健康城的宽大河流为园区塑造出多重水景。养护中心设置床位12000张。自理宾客入住的居所按家居式花园洋房设置,半自理和非自理宾客入住的居所按星级宾馆式设置。规模庞大,费用自然能降低,除了押金,3000元的起步价相当适应大众。

老年大学每周为宾客举办经济、科技知识、政治动态等的讲座,还专门设有各项发明奖项,使宾客体验到自身价值的乐趣。宾客可在影剧院点播自己喜欢的影视。影院定期邀请各种戏剧的名角演出。养护中心为单身者牵红线,通过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使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一座不会感到寂寞的城市。

郊区普及型大众养老

四季青敬老院是个很有声誉、获得多重荣誉的规模敬老机构。空气好是一大优势。但居室过于集中,谈不上园林感。费用从1000多元到4000元不等,最便宜的房子只是一间小小的平房,冬天冷夏天热,条件简陋,也没有洗浴设施。老人的文娱活动过于集中和集体化,有时候像个军营。院领导一年四季响应各种运动和领导精神,虽然把敬老院搞得红红火火,但有些老人也抱怨很累,很闹,不得安闲。

在听了几位朋友的意见后,徐老伯终究没有选择任何一家贸然入住,而是想再观望观望。虽然这些机构都需要排队进去,有些一排队还得等一两年。说是各有千秋,但这些养老机构都有一个令人失望的共性:服务质量比创建之初逐年下降。一俟牌子闯出来了,驴粪蛋表面光的事也不再遮掩了。虽然是些极为细微的地方,但真住进去的人体会尤深。开创时期,硬件设施是崭新的、运转良好的,但越到后来,投入维护的费用渐次减少,甚至很多设备工艺流程都被减免了。游泳馆的水变黑了,管道锈蚀了,露天温泉借口坏了两年不开了,暖气不热、老人们冻得穿着棉衣睡觉……典型的中国式服务特色。成本在悄悄地递减,服务在悄悄地缩水,而利润却在悄悄地上涨,每年的涨价蹦着高地往上蹿。不管你出了多少钱,结局只有默默忍受,只是程度深浅而已。当然,你极有可能赶上兴旺发达的上升期,但接踵而至的下降期,你就得修炼好心态了。养老服务跟社会素质和文化氛围是一体的,没法好成一朵花是正常的。养老的全方位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是上马几个高端项目就能完成的。

向好:迎接老年社会 北京积极筹措

相信将来的老人是越来越有福气了。记者在2012老龄产业博览会朝阳区展位看到,一座特制的沙盘模型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这是朝阳区新建的福利中心,位于大望路,明年就将封顶。”在展区现场的朝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拥有全市最多老年人口的该区目前已经按照人口规模和养老人口的增速,完成了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按照规划,到2015年朝阳养老机构将达到78所,比现有的养老机构数量增加近一倍。

记者在沙盘现场看到,这所新建的福利中心位于寸土寸金的大望路,建筑不仅外观设计现代时尚,而且在主建筑旁还有一处设计人性化的配楼。这座福利中心建筑面积有2万多平方米,共有地下三层和地上十层,完全是由政府出资兴建的福利养老机构,里面公寓、休息室、多功能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其中养老公寓共有460张床位,为了能给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养老环境,福利中心在设计上还专门规划了附属楼用于老人的日常活动和娱乐。据介绍,按照规划,明年,朝阳福利中心将主体封顶。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朝阳区近年来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养老水平不断提升,4年内已新增养老床位8621张。目前,朝阳区全区共有养老床位14805张,平均每百名老人拥有3.4张。

据统计,朝阳区是北京市老年人口最多的城区之一,截至2011年底,全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接近43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2.26%,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超过7%,老年人口数量和增幅都居全市首位。朝阳全区的养老床位总数达到14805张,其中最近4年增长了8000余张,全区拥有养老服务专兼职管理工作人员623名,服务人员近万人。“虽然增长的速度比较快,但是跟庞大的养老需求相比,还是远远不够。”朝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尤其在养老设施建设方面,朝阳区加大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扶持,在市级给予补贴的同时,区级财政还将按照1∶1比例再次予以补贴。

海淀区推出的“万能养老服务超市”是一种数字化终端服务连接器。每台“养老超市”都配置了与各社区相连接的数十家服务商,包括超市、菜农、餐馆,以及各种老年护理服务,在配置“养老超市”的社区中,老人在社区服务中心轻轻触点屏幕,可以发出各种“购买申请”,这个申请会即时发送至商家手机,十多分钟过后,就能送货上门。同时,为了方便失能老人使用,海淀还将免费发放500台PAD服务终端和服务系统,只要将系统安装在家中的计算机上就可以足不出户享受服务。

数字化、智能化为居家养老提供了诸多便利,而居家养老是大众最现实的出路。未来理想的居家养老是对社会各个服务环节和人文素质的严峻考验。居家养老最经济、最贴切,不仅减轻子女们的负担,也深受老人们的欢迎。居家养老已经不是传统的简单养老,不仅要有资金的扶助,更重要的是社区职能要有大的转变,在服务上进一步深化,在为民意识上进一步提升。

养老院、老年公寓与保障房小区同时同地建设,还可以把小区居家养老服务与低收入者、下岗者二次就业相结合,居住在保障房的中年人群中有相当部分属于低收入者,甚至是失业者,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缺乏优势,养老服务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两者正好互补,这种就近就业的方式,既有利于其为老年人提供及时服务,也有利于其照顾自己的家庭。

拨打一个电话就能享受到各种养老服务,如今新兴的虚拟养老为老人们搭建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亿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时念洋建议,将虚拟养老院的建设在城区实行全覆盖,探索一条城市养老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