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学网范文

文学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学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文学网范文

2、2005年,在晋江下属论坛碧水江汀,站长之一的太后和管理人员青枚发帖表示离开晋江,由此引发了一场纷争,太后等人离去,建立九界文学网

3、2007年,晋江文学城和旗下小魔女书店关闭,冰心发帖申明是因为另一文学网站花雨相逼,要求晋江支持3000本盗书每本2万元的巨额费用,其后事件不了了之;

4、2007年,站长发出公告,晋江与盛大合资,并申明主导权在晋江手中,不会出现"VIP"的情况,合资后,晋江的服务器减少了"抽风"的行为,并开设了全文阅读功能;

第2篇:文学网范文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1]传统教学模式包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两大类。教学过程通常包含教师、学生、教材等三要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即稳定的结构形式)被称为“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思想指导下所形成的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它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情境创设和进行协作活动与会话交流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这一模式将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角色进行综合考虑,形成了科学而全面的、适用于多媒体网络环境教学的“主导-主体”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也增加了“媒体”这一现代要素。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内容不再是教师必须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教师用来传授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突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情境创设、协作学习等现代教学理念,是网络环境下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理想选择。

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

英美文学教学包括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选读教学两个板块,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是本课程的特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完成对英美文学知识的系统建构,促进学生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和人文素质的综合提高,是一直以来困扰英美文学教学工作者的难题。网络教学环境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高效快捷的传输方式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出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了解课堂上遗漏或根本没时间去涉猎的知识内容,可以和不同层次的英美文学爱好者进行跨时空的会话交流,达到丰富英美文学知识和提高英语语言技能的双重目的。但这种网络学习活动必须在教师的统筹指导下进行,教师只有告诉学生相关网址及具体搜寻办法,才能保证学生高效快捷地获取英美文学信息资源。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强调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相反,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师依然是教学过程的四要素之一,只不过他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英美文学“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尝试的关键是要很好地把握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有这样,英美文学教学才可能做到杂而不乱、高效快捷。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中心。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学习了解英美文学知识、阅读欣赏名家作品,提高英语语言技能和人文素质,尽可能构建一个清晰完整的英美文学知识体系。教师通过多媒体把大量英美文学知识和佳作以文字、图片、影像等视频形式呈现给学生,并附以旁白解说、示范朗诵、背景音乐等音频形式的强化,目的在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英美文学知识的获取与相关知识体系的建构只有在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的前提下才可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外因,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方可发挥其效力。

学生只有按照教师的指导充分利用校园网和因特网教学环境,把搜集到的丰富的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并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家作品与教师、同学或网友展开讨论、交流,才能真正发挥网络教学环境的优势作用,才能实现英美文学知识意义的有效建构。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如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这些资料、学者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等),进而鼓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自己寻找获取信息资料的渠道、自己对获取的信息资料进行评价和筛选,督促学生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英美文学“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尝试的核心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3篇:文学网范文

可促进大学生注重和谐发展。中医学讲究平衡发展与和谐统一的观点,有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在认识问题和处理事物的过程中学会用哲学的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中医药文化引领大学生道德人文情怀。中医药作为一门“人学”,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唐代以来中医药“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的大医精诚文化昭示着勇担使命,执着敬业,仁者仁心的博爱奉献精神。2012年1月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提出实施好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在这一背景下,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的中医药文化应当成为开展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素质提升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依托中医学理论体系所形成的文化社会背景、蕴含的人文价值和文化特征,借助网络载体必将对当代大学生青年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的行为规范,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思想引领作用。

易班与中医药文化网络传播相结合的特点

当今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形式具有时效性、广泛性、非线性、互动性、灵活性等特点。易班网上互动社区与以实体性为特征的传统中医药文化相结合,产生的叠加效应可以体现在网络专业特色显著、网络服务学习、传播网络元素表征等方面产生新的形式。

1为易班网络注入了专业特色中医药文化历来同中医疗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医药文化与易班结合最直接的成果是将中医药相关信息直接融入大学生的网络虚拟体,紧密同社会大众健康需求联系,使得中医药文化内涵较为丰富的项目或者社会上较为流行且具有一定疗效的知识成为大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网络关注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蕴含中医药文化精神的现代新媒体作品,如影视剧、网上博物馆等,越发受到推崇,成为中医药文化网络推广传播的一个亮点。

2有利于资源共享和专业知识交流易班网络脱胎于大学校园生活,因而作为一个网络虚拟群体,承载了实体班级日常网络学习的几乎全部功能,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一部“记事本”。因而,其在服务大学生学习功能上具有公益性、非商业特点,有利于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和校际间专业知识和课程学习的交流平台,产生一定的功能性和服务性价值。

3网络元素表征呈现多元化和信息化随着中医药文化多元化传播的深入,中医药文化在易班网络表征元素呈现出多元化和信息化的总体特征,以西方文化为外在形式的网络语言的出现和中医药文化的融合在不断进行,但其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内敛性、大众性依旧作为中医药文化的网络表征主体元素存在。

递进式开展中医药文化易班网络传播

中医药文化易班网络传播推广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宏观到微观多个层次,涵盖“软件”和“硬件”不同方面,需要兼顾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不同主体的能动性,分阶段循序渐进推进。

1打造中医药文化易班推广的保障机制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从领导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首先强调树立中医药文化易班网络传播推广的正确理念。提出增强民生意识和服务意识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群众基础,易班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应当与整个社会大背景紧密相连,易班所承载的中医药文化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注学生的需求,面向学生,及时把最新成果传递给学生,消除认知误区,准确引导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其次,从学校层面到二级学院,再到教研室,逐级制订易班网络中医药文化内涵规划,打造易班推广的保障机制。中医药易班网络文化发展源于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应实现信息的联动机制,建立易班网络实体服务体系,探索面向不同层次实体开展中医药文化易班教育活动的形式和途径。为保障机制的良性运转,我们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中医药文化的教师网络传播队伍,加强中医药文化的网络氛围,打造通向社会、基层的渠道,以及校园生活服务的适宜方法和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同时,积极拓宽中医药文化易班教育活动,整合各种校园媒体资源,定期协调整合中医药宣传资源,加强对易班中医药文化发展项目的管理和质量监控,建立不同参与主体间竞争规则,不断提高易班中医药文化水平。

2加强易班网络中医药文化特色内涵易班网络的内涵决定其传播质量,因而加强易班网络内容中医药文化特色是实现中医药文化在易班多视野、多维度、多角度交流与融合的先决条件。

在易班建设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中医药特色网络语言是中医药文化易班传播基本要素,也是中医文化易班特色发展的前提条件。为此,在传统中医标准语言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人物或者事件组织学生发烧友开发推广特定的中医基本网络用语,以特定符号、笔名、网上绰号、网名等各种新颖的组合方式进行中医语言创新来吸引青年大学生,赋予中医药文化以新的活力与生命力。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应当体现易班版块项目的多元文化融合。中医药易班网络文化建立在网络文化、青年文化、虚拟文化等亚文化类型基础上,因而需要通过易班以网络语言的方式促进中医文化与多元文化融合,聚焦青年成为易班网络平台“流行”的源动力者。例如:在看似平常的养生网络文化中融入青年所关心和偏爱的元素,如人际沟通等,将青年人所关注的健康保健与处世哲学联系起来,并在易班网络中借助网络语言来构筑虚拟的语境,以青年所热衷的方式进行传播。同时,重视中医药文化易班网络应用的现代化和实用性特征,积极拓展功能平台,加快与3G和Wi-Fi网络的同步,并保持与基础应用程序的同步更新。

3不断推进易班中医药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易班中医药网络文化的传播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需要通过丰富的网络虚拟活动和实体活动挖掘整合中医教育资源,打造通畅迅捷、平等交融的网上师生交流平台。

3.1构建易班发展平台,形成易班基本用户群围绕打造易班大学生校园网络第一平台的目标,着力发展易班基本用户群,上海中医药大学推出了“一份导航,一份简报,一个推广月”系列活动。“一份导航”是指易班建设初期,普及易班理念和技术制作并印刷的一套《易班使用手册》,分学生版和教师版,内容涵盖易班使用的基本技巧和常见问题;“一份简报”是指易班建设中期推出的一份名为“医在易班”的易班简报,以网罗易班建设大事小事、分享易班建设趣事轶事为办报理念;“一个推广月”是指学生工作部在设计全年的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月时,专设每年的四月份为“易班推广月”,意在集中力量、大力推进易班工作。同时,大力打造精品社团与易班网络社团,重点培植特色易班社团和品牌社团,逐步使易班客户群扩大并形成特色。

3.2紧密结合专业特色,整合中医学习资源借助易班的各项活动实现科学研究与易班发展的衔接。利用易班平台成为课题组成员间的交流方式。深入老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访谈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了解师生对易班服务科学研究传播交流的各种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正和调整,呈现易班的交互与人性化设计理念,让易班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同时,打造易班的课件资源与学习讨论平台,结合专业学习的活动更好地展现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魅力,带动各学院以及各行政班同学上易班学习和发帖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易班阵地可互动、可便捷获取资料、可参与趣味投票、获取积分和奖励等各种充满文化魅力的网上特色活动。

如:我校推出了“扛着易班上天目”、“方剂课进易班”等活动,通过网络接龙的方式,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养成和兴趣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学校还要积极整合实体课程与网络课程资源,积极推进各类讲座课程视频易班公开化,形成易班内的中医药文化学术氛围和科普积累,做到实体班级与虚拟班级、线上课堂与线下自学相结合,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相结合,将中医教育和中医药思想贯穿课堂内外和世界各地。

3.3以易班为载体,实现中医药文化归属感的转变着力打造两支易班发展工作队伍,一支为通过网络遴选得出的人气选手———“中医易班形象大使”。由这些形象、口才俱佳的中医网络推手肩负起易班宣传推广的重任,从拉横幅、设摊点、做宣讲到进课堂、进教研室,让易班真正走进了校园、走近了师生;另一支为教师和学生易班骨干、实体班专职易班干部。在学工部易班发展中心推动下,各个专业教师则把自己研究领域的中医药文化成果传输进来,各行政班成立易班班委维护易班和发送资料,分享成果;学校还开展了易班LOGO设计评比、易班注册人数以及活跃度评比、师生易班博客评比等各种特色活动,物质和精神奖励并重,实现中医药文化归属感虚拟向心力到实体向心力的转变。学校还将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易班网络文化与大学文化的结合机制,增强凝聚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如:以易班为载体开展“中医文化节”,整合我校各类学生活动,推进易班线上与线下传播方式;打造如“中医周热点”、“中医精品贴”、“中医名师空间”等板块作为品牌单元,结合易班社区,开展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线上线下活动,满足学生需求;创办上海中医药大学各系科的“教师之家”栏目,鼓励各学院教研室专任教师进驻易班社区,畅所欲言,相互交流与答疑,形成师生互动机制等。

4加强中医药文化易班网络建设的愿景

中医药文化易班网上融合与推广的最终目标是弘扬国医国粹,推广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在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为其他院校提供中医药相关学科乃至传统文化的专业信息和多方面服务。通过易班的有机融合,既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大学生知识的学习,又可以达到涵养大学生心灵,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目标。我们目前只是开展了一些初期的建设性工作,为使中医药文化在易班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今后还当不断充实和丰富易班的建设。例如:

①开设中医知识网络兴趣班。将大学生较感兴趣和喜闻乐见的中医药实用知识和热点话题定期整理,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美容、康复、营养、保健、养生类文章,滚动播放中医药视频,如介绍中医知识和中药用法,传播中医药文化,提供名医在线咨询,增进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

②建立易班中医名医名师库。整合我校的教学资源与医疗资源,实现医疗资源网络共享,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易班上的推广和宣传。充分响应国家大力扶持网络资源的优势,开辟中医名师讲座,构建与名师交流的便捷通道,学习名医名师的为人、为学、为医之道。

③大力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充分发挥上海中医药大学武术队、民乐队、中医药科学商店服务队、中医药志愿者服务队、中医药慈善爱心义工队等的作用,加强中医药文化的社会服务功能,为易班社区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创造有利条件。如在易班网上发起号召开展中医药文化社区宣传活动,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进街道和社区义务服务等。

第4篇:文学网范文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78-02

作者简介:朱文琪,(1990—),女,汉族,河北人,首都师范大学09级文化产业系。

摘要: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为网络文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网络文学市场旺盛的需求和网络传播的开放性特征,在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的同时,网络文学侵权的行为也愈演愈烈,网络文学盗贴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种形式。在对网络文学盗贴的现象及其危害描述后,文章从公众意识和阅读体验、网络文学盗贴的技术特征、维权难度、法律制度等方面对网络盗贴猖獗的原因做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文学; 盗贴; 侵权; 危害

1概述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和读者规模不断扩大,其市场和影响力也在向着深度和广度发展。与此同时,网络文学盗贴侵犯版权、著作权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所谈的网络文学盗贴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未经作者允许,将其发表的需付费阅读的文章或作品转载在其他未授权的网站上,另一种是将别人的文章转载后声称是自己原创的抄袭行为,通常也被认为是盗贴行为。

目前我国网络文学盗贴现象普见,隐藏在这种行为的背后是网络文学是否应该收费的问题。许多盗贴者标榜自己的转载行为秉承了互联网“自由、共享、迅速”的理念,帮助更多的读者享有网络资源,但笔者认为互联网这种精神实质更多的是在信息时代下倡导一种自由宽容、兼序并包的传播态度,并不是要求事事绝对共享自由。网络文学创作者也和传统文学创作者一样付出了自己的文学创意,以及各种资源的消耗,无论是书籍文学作品还是网络文学作品,读者都从中得到了情感、思想、文化等精神层面的享受。既然现实生活中的作家可以凭借自己的作品获得相应的权益,那么网络文学创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收费也该是公正合理的。

2网络文学盗贴的危害

网络文学盗贴行为的存在,首先给网络文学授权网站现行的“微支付”付费阅读模式带来很大冲击。付费阅读的文章一旦被盗贴,读者便可以通过其他免费途径阅读该文,其付费阅读意愿就会大大减弱。网络文学盗贴网站的大量存在挤占了授权文学网站的市场空间,据估计每年盗版市场规模达60亿,而同期正版市场的规模仅为2亿元。

与此同时,与授权文学网站签约的网络文学创作者也因网络盗贴的盛行遭受很大的损失。在付费读者中又有很多是出于对连载小说来不及盗贴的新章节的迫切期待,或是出于对自己所喜爱的网络文学作者的支持,并不是源于自身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强烈意识,这一群体依旧是盗贴网站的潜在读者。如此,网络文学盗贴网站截去授权网站大量的读者。网络文学作者的利益的不到保障,将严重打击他们的创作积极性,有些作者甚至在作品创作一半时搁笔不置。

再者,网络文学盗贴的大量存在使得读者几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轻易得到付费小说的全部内容,这种“易得性”进一步加深了读者“网络信息等同于免费资源”的错误观念,不利于培养读者为“无形”的知识性成果付费的消费习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更加淡薄。

3网络文学盗贴猖獗的原因

3.1公众意识和阅读体验。

首先,现阶段大多数国民更习惯于购买实物,还没有形成为网络信息等无形的“知识性”物品付费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其次,网络文学作品与实体书不同,实体书籍买到手以后意味着个人享有,而网络作品经过盗贴传播后能为更多人免费享有,读者自然不愿意花“冤枉钱”。此外,除了盗贴网站上有较多的弹窗广告和贴图广告外,读者在授权文学网站和盗贴网站上的阅读体验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保持着同步更新速度的盗贴网站自然受到许多读者的青睐。再者,在文学网站“VIP付费阅读模式”的影响下,有一些网络过分注重商业利益而忽视作品的质量,内容雷同、意义浅显、缺乏文学价值和文学艺术审美性成为许多网络文学作品的弊病,,有些作品甚至中途断稿,读者付费后不能得到满意的精神享受,逐渐对付费服务失去信任,转而投向盗贴网站。

3.2网络文学盗贴技术要求低,权利人维权难度大

3.2.1网络文学盗贴手段非常简单,网络文学盗贴者只需要会简单的复制粘贴、手打、OCR(光学字符识别)等方法就可以对绝大部分文章轻松盗贴,而且相对于纸质盗版来说,网络文学盗贴减少了复印、排版、装订等中间环节,方便快捷,成本几乎为零。

3.2.2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作者和授权网站很难及时发现和制止盗版行为,加上很多网络文学盗贴“隐蔽性”强,大型盗版网站一般采取在境外注册站点的方法逃避检查,中小型盗版网站则采用不断更换域名的策略隐身,[1] (P174—175)侵权人的身份不容易辨认,造成网络侵权取证困难,权利人维权成本太高。

3.3.3侵权阅读是我国现阶段的一种大众普遍的行为,盗贴网站和侵权人数太多,对于少数知名盗贴网站的投诉不能防止付费内容外泄,也不能挽留阅读人群,读者还是可以通过许多其他盗贴网站看到这些信息,而对大部分盗贴网站进行投诉成本太高,可行性不大,很难实现有效的维权。

3.3管理网络文学的法律缺失 

3.3.1著作权管理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法实施条例》第六条明确规定:“著作权自作品完成之日起产生。”条例中所说的“作品完成之日”指的是整部作品的完成。而网络文学具有即时更新的特点,大多作品是以章节更新的方式每天上传,也就是说作品内容在全部完成之前就公布在网络上。那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网络作者的著作权在作品完成之前是否成立。如果著作权不成立,网络复制、转载、未经授权的作品内容是否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现实中网络文学盗贴肆虐的情况来看,此项管理规定不能适应网络文学的创作特点,如果不进行合理的修改和完善,将会导致网络盗贴行为更加难以控制,严重影响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

第5篇:文学网范文

关键词: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侵权行为

1 我国原创网络文学数字版权的释义

1.1 网络文学数字版权的概念,主体与客体

版权又称著作权,是指作者依法对其创作的科学、文学、艺术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是创作者的专有权。

网络文学数字版权即在网络环境中,原创网络文学作者及网络原创文学网站对其创作、发表的原创文学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创作作品的公民,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其作品的责任,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一般来讲,作者、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受让、继承、受赠或其他法律认可的途径获得全部或部分著作权的人以及国家都可视为版权的主体。

网络环境中,网络用户在自己的博客等个人空间或公共社区发表文学作品和我们通常所阅读的、面向大众的、以出售版权为盈利目的的网络文学作品均是应该进行版权保护的客体。而这些原创文学作品的作者以及经过授权的网络原创文学网站均可视为网络文学版权的主体。

1.2 网络文学数字版权侵权的特点及行为分析

1.2.1 网络文学数字版权侵权的特点

网络盗版行为中,专业盗版网站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网络原创网站每日更新的正版内容,然后以搜索引擎为推广途径,赚取网络流量;同时,再以广告为盈利途径,赚取广告收入,而搜索引擎、广告联盟则与盗版网站按照一定比例共享收益。

在这一产业链中,实施侵权行为的盗版网站对原创网站的非法复制行为,是为了实现内容的大量传播进而获得收益。因此,在网络环境中,网络文学作品数字版权呈现出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易被同时侵犯的特点。

1.2. 2 侵权网站的盗版行为以及搜索引擎的间接侵权行为的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作品可以更方便的被专业的盗版网站进行使用,复制的成本显著下降而复制质量有了大大的提高。搜索引擎和盗版之间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网络盗版这一链条中,作为网络中介的搜索引擎,通过引导流量走向,推动侵权行为的蔓延并通过广告为盗版网站谋取利润。

1.2.3 私人复制的侵权界定

在侵权行为中,网友的自主上传对网络盗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方面,网友在阅读网络文学作品时在个人电脑中发生的暂时性复制,应该纳入作者的复制权范围,要对复制权中的这种“暂时性复制”加以限制。另一方面,即使网友对于所复制的受到版权保护的网络文学作品进行非商业性的传播,虽然并没有形成法律意义上的侵权,但也侵犯了作者及相关文学网站的权益。因此,杜绝和防范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网友在原创网络文学网站的浏览、复制、下载行为应该适可而止。同时,网络共享平台也更应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 我国原创网络文学数字版权侵权行为存在的原因

2.1 法律缺失,立法滞后,执法难度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版权护问题日益凸显,我国的网络版权保护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但是,我国网络版权保护法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与此同时,盗版网站已呈现小规模零星分散化的趋势,大型盗版网站一般采取在境外注册站点的方法逃避检查,中小型盗版网站则采用不断更换域名的策略隐身,这也成为打击盗版的困难。相关法律缺失以及技术执法支持不够导致不法分子有空可钻。

2.2 行业利润驱使,网络原创网站维权不易,网络用户版权意识淡漠

相对于纸质盗版,网络盗版中间环节少、无成本、传播快的特点导致盗版文学网站横生。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盗版形势迅速发展,为原创网络文学作者和相关文学网站带来极大的利益损失。

网络原创网站的发展依托于整个开放的网络环境。网站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措施规避一些被侵害的风险,但任何一项技术措施都不能绝对控制非法访问和非法复制,而一旦版权受到侵害,原创文学网站又会因为取证艰难、维权成本高等问题举步维艰。而对于网络用户,除了一些网络用户的无私共享以外,一部分网络用户的上传实际上是为了牟利。他们利用他人的劳动成果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殊不知在这一过程中已经为原创作者带来了损失。

3 我国原创网络文学数字版权保护的措施

3.1 完善立法,加强执法

首先,在目前修订的涉及网络著作权的法律法规中,需要不断通过司法解释或法规进行细化,使权利人得到适当的保护。同时,应当明确网络版权侵权的赔偿标准,统一赔偿数额的计算办法,同时增加惩罚性赔偿条款,提高侵权赔偿最低起点,加大惩罚力度。

其次,出台专门针对网络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促进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有效地控制网络侵权行为的发生并及时维权。

最后,发挥行政机关的执法能力,加强技术执法。完善现行网站注册备案的管理制度,提供网络备案信息的公开查询,方便权利人维权举证。

3.2 行业内部监管,网络原创网站转变维权方法,网络用户提高版权意识

行业主导部门应该行动起来,倡导良好的商业文化。互联网协会等行业组织应加强行业自律,加快建立知识产权行业保护体系。

网络原创网站可以在网络服务提供商尊重版权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拓展新的盈利模式,使权利人由个体维权向集体维权转变,由单方维权向多方维权转变。互联网公司可以共同开发出版权使用管理机制,根据文档下载的总次数来作为利益分配的基础。

防止盗版,根本要靠读者自觉尊重知识产权。网络用户需要普及著作权和知识产权教育,自觉抵制盗版,提升自身道德水准。要改变现状,全社会版权意识的增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郑成思.版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第6篇:文学网范文

关键词:文化产业 消费社会 盗版侵权 网络文学

The Analysis of Web Writer

Li Yibo

Abstract:As a new rising force, web writer in the area of literat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ctive in the web litera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the web writer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a history in the recent decade years, analysis are made in the condition of Chinese web writer from the former Pizi Cai and Ning Caishen to the latter Wochixihongshi and Zhang Junbao. As the web writer becoming a new job in society , the problems of the income、work condition、copyright dispute、development and promise are deserving more attention. And this article also concludes some solutions to the many problems that are confusing the writers on the internet. While realizing their dreams and values, many excellent web writers also create a prosperous atmosphere of web culture and then involved in the tides of culture industry. Being controlled by operators and channels, the web writers' income distribution is also existed. Although the web culture is now very prosperous we must see under the prosperity, being a main force in web literature, the web writers are playing certain roles in literature and even the whole society.

Key words: Culture industry ;Consumer society; Copyright; Web writer Web literature.

一、 网络文学的经济收入

时至今日,网络文学更是异常活跃,风起云涌。因为很多网络文学已不仅仅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也不再是为了宣泄或者吸引人们的关注,而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比如,起点中文网采用免费阅读前半部小说,后半部小说必须付费阅读的方式,以章节为单位,按每千字多少钱进行销售。它的收费标准是:初级VIP会员的话,三分钱一千字,三角钱一万字,三元钱十万字,三十元钱百万字;高级VIP会员的话,两分钱一千字,两角钱一万字,两元钱十万字,二十元钱百万字。而读者看完一部50万字的小说,一般需要花费10块钱。所以网络文学有了一定的经济来源,作为一种职业发展起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也有的网络文学不再仅仅局限于靠写小说为生,他们逐渐开始走向专业写作的道路,一些常驻的平台也逐渐兴起。以为例,在这家同时提供范文参考和专业帮写服务的文秘网站,所有都是多年从事文秘写作并且接受过专业写作培训的职业。这个优秀的团由网站管理员、知名网络文学李镭担纲,进而从事领导文章、财政论文、经验材料、演讲稿等的专业写作,以获得经济来源。而对于一般性网络文学而言,他们的主要赚钱方式还是通过发表网络小说,一般是1000-2000字的文章。如果编辑觉得还不错,便在报纸上做版(安排版面)或者在网站做个Html页面刊登,或者月底或者在约定好的时间,编辑将刊登费,一般IT类报纸的稿费是1角/字,有的网站是6-8分/字,以汇款形式发给网络文学。

二、网络文学的工作情况

大部分网络在还没有走向职业的道路之前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所以在完成了白天的一天的工作后才能腾出时间在网上挥洒几个小时的时间甚至更长来完成网站规定的每日千字或者万字以上的写作任务。很多时候都必须通宵达旦的写才能写完,负责人一点儿的网络或者追求完美的就更加辛苦了,写完了还要删改,删改了还要润色,这样写完万字以后恐怕早已身心疲累,再加上每日都要如是写作,长此以往,就有了“玩儿命”一说。玩儿命之余,更是形成了匪夷所思的工作信条。

对于这些个外在的写作环境问题和内在的工作氛围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广大网民在确定要走上这条道路之前要谨慎思考,如果只是消遣娱乐一下,不妨规律作息适可而止,万事以身体为重。

2.网络文坛大氛围的和谐是要靠每个网民读者和共同维系的,尽量文明写作公平竞争,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

3.网站的管理制度有待健全,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也应该尽快出台制度体系以管理维护网络文坛秩序,净化网络文坛。

三、网络文学的职业走向

从初期的自由书写、业余书写向商业化写作和职业化写作,网络文学作为一个职业来说已经产生了质的变化。以下是2009年6月27日《广州日报》刊刊登的网络文学收入排名,也说明网络文学越发得以一种职业的姿态立足在社会中:年收入排行前五名分别是我吃西红柿220万左右,血红210万左右,跳舞180万左右,唐家三少150万左右,月关 140万左右。

随着国内网络文坛的逐渐发展壮大,有不少的网络已经摒弃了之前的工作从业余走向职业。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网络文坛上已经混出名气,并且得到了不菲的经济收入的们,像我吃西红柿、血红等人,他们需要更多的精力来继续专心创作。写着写着名气越来越大,其中一部分还可能跟某些出版社签约,走上传统文学作家的道路。还有一种情况是受了血红等人的影响,一些对社会抱有太大信心的们,在还没有确认自己确实有网络写作的天赋或者意志的时候就贸然放弃现在的工作,每日只是写作,然后希望能够一举成名之后财源滚滚。后面一种情况的们大抵不够成熟又对生活抱有很大的激情,基本上是在一个完全未知的职业上摸爬滚打,收入问题的解决也悬而未决。

既然网络文学已经开始以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登上舞台,那么关于这个职业的一些法律法规也要紧跟着出台,以保证网络们的合法权益,同时维系网络文坛的秩序。

四、网络文学的权益问题

侵权行为一直是文化产业所面临的一大困扰,过去十余年里,由于版权保护不力,让电影、音乐、软件行业几遭摧毁。如企业家潘石屹所言,“在偌大一个中国市场上,电影、音乐、软件行业一年营业额不及房地产行业一座楼的销售收入”。而体现到文学网站上,盗链和盗贴等侵权行为,令很多原创文学网站和原创作者利益受损。有数据显示,每年网络文学盗版市场规模在40亿元之间,而同期正版市场的规模仅为2亿元。

美国六大电影公司集体迅雷,国际七大唱片公司百度,中凯网吧等维权大事件,令人认识到了网络版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在盛大文学向百度文库宣战后,李承鹏、郭敬明等近50位作家声势浩大的联合维权,也必将在中国互联网的维权历史上记下重重的一笔。

1.盗版问题层出不穷

2010年,在线阅读遭遇严重盗版的态势仍在加剧。12月9日,中国文著协、盛大文学、磨铁图书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与百度文库的侵权盗版行为斗争到底。不惜将诉讼进一步上升到行政和刑事层面。在中国作协主持下,由中国作家网等多家文学网站组成联合调研组 ,就网络文学版权现状、网络文学盗版形式和手段、网络文学维权的措施和方法等展开了调研。最终形成的《网络文学维权问题专题调研报告》指出:根据各网站情况汇总,所有原创文学网站均遭到不同程度盗版,实行付费阅读模式的文学网站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VIP作品几乎全部被盗。每家盗版网站盗版的数量少则几十部,多则几百部、数千部,甚至还有数量不少的盗版网站几乎和正版网站保持同步更新,一些当红作品更是每家盗版站都有转帖。

2.网络文学与网站的矛盾,以“云天空”案为例

从《幸运魔剑士》发轫,到《网游梦幻现实》的大热,到《邪神传说》的点击第一,收藏第一,百度搜索数月排名第一。2006年7月10日,与玄霆公司结束了职业作者合同的云天空,携新书《混也是一种生活》加盟17K。次日,玄霆公司一次性解禁了《邪神传说》全部VIP章节,共197章100余万字。直接导致超过10万元的经济损失,对他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006年9月,在与玄霆公司沟通未果的情况下,云天空将玄霆公司告上法庭。同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玄霆公司败诉,并赔偿云天空经济损失12万元。

在网络原创这个圈子里,和握有绝对资源的网站相比,作者是相对弱势群体。从云天空事件来看,就栓是超人气的作者,也同样是弱势群体。而本应是合作互助关系的文学网站和签约作者,矛盾的产生也不可避免。所以,网站应该多考虑如何保障作者的权益,在确立各种规范的时候,应该多关注的权利和利益新闻出版署已将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网络读物列为版权保护对象。但目前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很大难度,只有在相关法规制度的逐步建立中,逐渐加大维权力度和范围,尽可能减少盗版给网络文学发展造成的损失,并且健全法律制度来保护网络文学的合法权益,给网络文学提供一个安全的写作环境。

五、网络文学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方式

1.网络文学写作动机

安妮宝贝说,她上网写作“好像是黑暗中的一场幻觉”,“那些寂静的文字,不断的涌现,不断的消失,好像写在一面空旷的湖水上”。宁财神在回答为什么上网写作时说“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而写,为写而写,为了练打字而写,为了骗取美眉的芳心而写”。这样的概括未必都含贬义,因为网络文学用这些方式打造自己的网络形象更多的是服从于网络的自娱和娱人本性。同时应该看到,在自娱娱人功能模式的背后则是后现代隐喻的文化消费逻辑,而在文化消费逻辑的背后又是商品社会的文化资本逻辑。

读者诉求与市场推动等对创作形成强大“干预”,过度追求创作速度和娱乐功能,也使作家的主体性受到了制约。在商业驱动下,网络文学们疯狂写作但含金量越来越低。千字2分钱,这条网上付费阅览的商业规则,正在改变着神州网络文学的生活习性。当下很多网络文学的写作动机已经从之前纯良一代的“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而写,为写而写,为了练打字而写,为了骗取美眉的芳心而写”发展到了为了拿稿费而写,为了一举成名而写。

所以,网络文学应当在写作之前静下心来,除了每日更新万字或几千字,领取稿费奖金以外,思考写作的真正意义。当然这一点听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必然是困难重重的。日更万字和靠点击率、跟帖评论作为评判标准的奖励奖金制度一日不该,网络文学的写作动机和状态恐怕就无法改变。所以,这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艰巨任务,要靠网站、网络、读者甚至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共同协作努力才能得以完成。

2.网络文学写作方式

网络写作由于自身的特性,在客观上改变了以往“你写我读”的书写方式,形成了读写之间认知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生活方式、话语方式以及人生经验交流的平民化书写方式。在此基础上,网络文学的平民化互动模式产生巨大能量,所表现出的集体力量远远超出了个体力量。

在这些貌似繁华的网络文学平民互动模式的背后,其影响也不尽然都是好的。从内部条件看,作家的主体性首先建立在作家的独立思考与丰富的精神资源上,而网络作家在这方面的储备并不充裕。从外部条件看,一方面读者诉求与市场推动等对创作形成强大“干预”,另一方面过度追求创作速度和娱乐功能,也使作家的主体性受到了制约。

由此可见,网络文学比之于传统文学,对于社会的教化意义就大打折扣,网络文学比之于传统作家对社会的影响力也就相形见绌,因为没有独立思想的积淀和独立的思考对于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责任是无法写出真正有水准的作品的,日更新几万字并且一日日的连续这样更新更加会使得网络文学流于字数和所谓的情节吸引,完全丧失了文学作为文明传承的载体所负载的历史责任和社会意义。这就使得创作主体受到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这也是网络写作往往难以体现作家个人思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网络的这样“交互式”写作方式也是当今网络文学流于表面,价值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问题解决也是难上加难,除非作者可以一次性把整部作品上传网络,这样才能保证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受外界想法的影响和干扰。但一次性完整的上传网络如何吸引读者去阅读呢?没有了先前章节跌宕情节的引诱,各个情节环节的铺垫和悬念,读者又如何对作品产生阅读兴趣?换句话说,在网络作品大爆炸的网络文坛,一次性完整上传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也就没有稿费和奖金可拿了。所以 ,这几乎是短期内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也是造成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作家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迥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下网络写作几乎是全民参与,网络都是来自于社会各界,良莠不齐,任何生活阅历的人都能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内心感受,或者通过小说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打开文学网站会看到各色的小说文章,有文采的没文采的,完整版的半途而废的,穿越的盗墓的等等。有很大一部分文笔一般,甚至文笔很差,句子都不见得读的通顺甚至还有不少错别字。有的文章有了不错的情节人物,流畅的语言,但是没有深度,只是流水一样的故事,顶多流水中激起小浪花儿——多了一点儿刺激而已。这对于读者付诸于小说上的时间来时是一种严重的不负责任。虽说大部分网络读者阅读网络小说只是消遣一下时光,并不是要通过阅读获取什么价值和思考,但作品质量还是要不低于人们的阅读标准的,那些大批量句子都读不通的网络作品让广大读者情何以堪。

所以整个网络文学文学素养的提高几乎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就算是为了点击率,为了稿酬,为了奖金,为了名气,们也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准了,毕竟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靠实力说话的时代了。也可以通过各种体制来规范网络作品的内容,这又需要相关组织甚至政府的介入,利用外在的压力和要求使得网络规范自己的写作,提高文学写作水平。同时,相关组织也应该加大对网络文学合法权益的维护。

注释:

[1]安妮宝贝.我们彼此安慰[N].文学报,2000-2-17.

[2]宁财神.度过美丽的夜晚[N].文学报,2000-2-17.

[3](美国)弗·杰姆逊,著.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参考文献:

[1](美)弗·杰姆逊,著.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

[3](美)约翰·奈斯比特.我们将进入一个什么时代[M].中外管理,2003(5).

[4](法)鲍勃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12.

[5]南帆.双重视域——当代电子文化分析[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4.

[6](法)皮埃尔·布迪厄尔,著.曾军,译.陆扬,,选编.信仰的生产:为符号商品经济而作[M].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98.

[7](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重庆出版社,1988.

[8](英)麦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9]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商务印书馆,2000:34.

[10]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

[1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2]鲍宗豪,主编.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M].上海三联书店,2001.

第7篇:文学网范文

近年来,对网络文学的研究从自发走向自觉,相关的论著、论文不断涌现。周志雄的《网络空间的文学风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就是一部优秀的网络文学研究力作。该著尝试以文学史的眼光关注网络文学,对各种网络文学现象和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家、作品进行研究,将网络文学研究由理论现象层面推向深入的内部审美分析层面,让这一新的文学形态有了更加明晰的定位。

《网络空间的文学风景》一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现象论,主要考察了网络文学发展中独特的文学现象。下编是作家、作品论,为我们详细解读了颇有影响的部分网络作家。上下两编相得益彰,既有纵向的网络文学发展脉络的广度,又有横向的作家作品的细致剖析的深度。

通过对原创文学网站和网络文学大赛的梳理,作者认为网络文学外在的体制已逐步发展成熟。文学网站已经摆脱了发展的困境而走上了完善的盈利的商业运作流程,同时也促进了读屏时代的到来,文学网站与出版社的合作使通俗文学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网络文学大奖赛虽然影响范围广,社会评论多,但如本书这样进行全面的、深入的、有条理的研究,笔者还是第一次见到。作者通过对网络小说传统的追溯,从文学发展的内部理清了网络小说的渊源,传统通俗小说、港台小说、当代精英小说等对网络小说均有影响,网络小说传承了各种传统文学资源,占据着当今通俗文学的市场,网络小说的繁荣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探究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书中揭示了网络小说与当今文化产业繁荣的关系,网络小说的娱乐化、时尚化因素使得网络小说改编电影之后容易引起连锁的轰动效应。网络让小说写作真正地多元化,网络小说面向的大众面与纯文学期刊所面向的小众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下编对蔡智恒、宁肯、蔡骏、宁财神、今何在、安妮宝贝、慕容雪村等作家和《第一次亲密接触》《原谅我红尘颠倒》等作品进行了分析。在对网络文学各种现象进行细致阐释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周志雄对网络文学的人文性和审美性的关注,面对具体作家作品,作者立足文学本位,关注网络文学的文学内涵。在感受到网络文学发展蒸蒸日上的同时,作者也没有忽略网络文学的局限性,针对网络文学鱼龙混杂、杂语共生、缺乏深度等问题,他从人文审美视角对网络文学进行了历时性的分析和阐释,紧扣媒体变迁和文学传统的历史背景,分析其产生、发展和未来的走向,以开放的眼光对网络作家、作品作出了新的阐释。

网络文学的兴起虽然只有十余年的历史,然而发展的势头十分迅猛,互联网上每年诞生数十万余部作品,可谓卷帙浩繁,单是这些作品的阅读就是一项繁重的工程,大量的网络文学研究,受西方文学理论和传统文学观念影响深,注重理论性考察和总体描述,相对而言较少做具体的材料收集、调查和分析。因网络文学快餐式作品多,其写作的价值往往淹没在某些研究者大而化之的否定之中,少有批评家为网络小说作家、作品写评论。作为专业研究者,周志雄更倾向于“追根溯源的学术清理和认真总结”。他深刻地认识到:“对优秀的网络作家、作品进行细读、分析,呈现其文学价值,使之经典化,与众多的平庸之作区分开来,是当前网络文学研究急需面对的问题。”基于这样的初衷,《网络空间的文学风景》没有采用当下流行的文化研究的方式,而是回归到文学文本的阐释,从原始的文本阅读出发,从而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也展示了一个学者严谨的学术态度。

第8篇:文学网范文

一.培养了一批网络文学作家。

借助网络平台,一批网络脱颖而出,迅速成名。从最初的写作初衷来说,他们在网上写作的动机大多是单纯的,不过是满足自己的文学梦,释放自己的精神焦虑,在网上赚得人气,成为“文化名人”。但最终网络激发了他们的文学潜力,成功地将他们培养成“作家”。而且,网络对新一代网络文学作者的推介是借助网络点击率和网络交流来实现的,一些文学新人在网上发帖,会遇到一些热心人的及时跟帖,网友读者的点评和鼓励都可能成为作家继续写下去的动力。《谈谈心,恋恋爱》的作者棉花糖曾写了三部小说拿到出版社去,都被拒绝,最后将第三部小说《谈谈心,恋恋爱》放到网上,结果在“搜狐”网站上的点击率就有一千多万,真是一夜成名。

二.网络的普及为诗歌的传播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诗歌承受商业大潮的冲击,一度处于低潮,很多诗人淡出诗坛。80年代诗歌的繁荣是以繁荣的民刊作为阵地的,90年代末期以来,诗歌民刊与诗歌网站成为主要的诗歌载体,一度沉寂的诗坛重新活跃了起来。据统计,2004年民间诗歌出版物有200余家,2005年诗歌网站超过250余家。有人甚至认为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民刊写作时代”或“传媒写作时代”,诗歌民刊不在市场流通,只是诗歌同行们之间相互赠阅。网刊、诗歌论坛基本不可能卖钱,但却拥有自由发表的环境,刊载了不少高质量的诗歌。很多著名诗人通过创建诗歌网站阐释自己的诗学观点,形成诗人群。

三.网络文学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形成了属于新一代青年所代表的一种网络文化。

中国的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兴起并繁荣发展起来,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文学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处于政治化的进程之中,文学的娱乐、消遣功能并没有得到重视,中国的通俗文学传统在内地一直处于一种暗流的状态,数百部大学中文系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基本上没有涉及通俗文学、通俗作家的章节,文学的探索性、思想性,对人性的深度表现,对社会生活的广阔描写是对优秀文学作品的要求。网络文学不以思想含量见长,而以机智性、幽默性、娱乐性赢得读者。

当然,网络文学在带来一些价值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网站是网络文学生存的家园,网站的存亡是网络文学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文学网站如何赢利,如何维持其基本的维护和开销,网络作者不拿稿酬,何以有写作的动力,这都是文学网站面临的问题。“榕树下”网站开始都是朱威廉自己在投钱,后来开始将公司的业务扩大,尝试经营广告并与报刊、电台、出版社、影视等媒体合作,筹办网络文学大奖赛,扩大网站的声誉,提升网站的影响力。但“榕树下”最终还是因为资金问题,后来“卖身”欢乐传媒,最终失去了国内文学网站龙头老大的位置。

其次,网络文学经常受到的批评是其作品的文学内涵不够,作品过于粗糙。吴过说:“网络对于文学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给文学带来了自由、宽容,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懒于思考、一蹴而就、鱼龙混杂、文字垃圾。”网络文学缺乏精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作者大多是业余作者,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其文学素养参差不齐,投入写作的精力也比较有限;其次是网络文学缺乏专业编辑的把关,作品发表的门槛比较低,语言上也会比较粗糙;其三是很多写作者是为自己的心情而写,带有一定的倾泻性和情绪性,缺乏对作品的反复修改、打磨;其四是受商业化影响,片面追求点击率和文字量,以致跟风模仿、粗制滥造;其五是网络上人人可以当作家,文学创作的队伍巨大,一些好的作品淹没在海量的垃圾泡沫之中,整体上给人以不良的印象。其六是由于换笔带来的对写作思维的影响,运键如飞的打字很容易将写作变成感觉的随意播撒,导致文字垃圾的产生。

第9篇:文学网范文

关键词:网络文学 审美特征 价值调适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8-0092-02

作者简介:李舒格(1992―),女,河北保定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美学。

在数字阅读日常化的今天,网络文学已形成较大的阅读市场,正在创造新的文学美学,并对文学本身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由于网络文学 “出身”、业态等特殊性,其审美特征中暴露出的价值偏离已引起业界关注,若不能做相应调适,将难以持续健康发展。

一、网络文学的发展及文学审美意识形态

(一)网络文学发展迅猛

数字阅读从台式电脑到移动客户端,正在成为民众的阅读习惯。2013年全国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较2012年上升9.8%,网络文学活跃用户已达4.3亿人,注册200多万人、市场年收入40多亿元。[1] 从单纯售卖文字版权,到辐射影视、游戏、动漫等多个行业,实现全版权开发,网络文学已逐渐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大有高速发展之势。

(二)文学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双重性

文学具有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双重性质,是一种交织着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公益与功利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文学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文学通常保持自身的审美风貌,但却无法超越现实而升入纯审美的境界,时常在直接的审美风貌中呈现间接的社会属性。现实中“生活审美”和“文学审美”存在较大差异,“生活审美”对新时期文学审美主导范式产生了很大冲击,使网络文学感染了浓厚的消费主义气息。显然,在这种所谓的个性化审美背后,隐藏着典型的物欲诉求和价值偏离,应引起我们的警觉。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标准可概括为:第一,作品观点是否符合法律、伦理道德规范,是否传播“正能量”;第二,“艺术源于生活”,作品内容是否真实;第三,作品思想是否深刻,深度挖掘人类情感和社会发展;第四,作品形式是否优美,包括思维逻辑的清晰严谨、语句的精彩流畅、声韵的节奏美等。真正成功的文学作品总是善于把隐秘的社会意图掩藏或渗透在审美意境中,并赋予审美意境以多重读解和诠释,能够带给人“悦耳悦目”的,进而达到“悦心悦意”乃至“悦志悦神”的审美境界,这才是文学审美真正的价值诉求。

二、网络文学的审美特征

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作用下,网络文学的审美特征呈现为真实、通俗、动态、趣味,同时也掩藏、交织着与文学审美标准不符的价值偏离。

(一)自由化的真实审美

网络文学在创作伊始并不带功利性,其匿名创作的形式不仅满足保护隐私的需要,也给予人们自由言说真实想法的平台。另外,受众在阅读中也可以发表真实的评价,读者真实的反馈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作者对作品不断完善、创新,提升了作品的真实美。

(二)平民化的通俗审美

网络文学作者多来自平民阶层,因非文学专业、社会阅历浅、写作经验少的局限,创作题材主要为社会百态、伦理情感等,使得网络文学真正成为大众文学,进而吸引更多读者,为全民阅读、全民参与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网络文学出现了泛娱乐化的倾向,常文字轻浮浅薄,缺乏历史厚重感,有学者认为“工具的变化会带来文体文风的变化,书写越容易,文字也会越来越‘水’”。[2] 真正能赢得读者青睐的、有思想深度的作品则鲜见。

(三)互动化的动态审美

网络文学中作者与读者的交互跟帖、在线阅读与即时感受等动态模式打破了传统阅读方式,作者在线解说,读者随时参与,甚至同作者一起创作,这种双向、交互式的审美特征实现了新的自由平等。

然而,这样的互动模式常是文学网站为了提高作品数量、网站流量、增加商业价值的一种手段,造成网络文学审美价值日益低下,可谓是“快时代”与“浅文化”的写照。

(四)娱乐化的趣味审美

网络文学往往追求的是瞬间愉悦、,大众娱乐性是其迅速繁荣的原因之一。网络用娱乐化的情节和语言宣泄社会竞争压力、自嘲现实生活的无奈,表现出网络文学的趣味审美。然而,在当今 “娱乐至死”的时代,过度娱乐则会过犹不及,一味哗众取宠、标新立异、颠倒是非,甚至恶搞经典、篡改成语诗词等做法在网络文学中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更会给青少年成长和其价值观形成带来“负能量”。

三、网络文学的价值调适

网络文学似一株幼树,在快速生长中会出现养分不足、斜生、徒长等现象。网络文学应强化文化消费的精神性,挖掘文学的美学内涵,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

(一)创作主体应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创作主体是否以审美态度对待创作对象、以创造审美价值为主要目的和根本任务,是创作主体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关键。

1.坚持“真善美”导向。用心感悟生活,把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精品奉献给读者,以自己的美学理想带动美流的形成,并影响市场和社会。

2.传统文学转型介入,创造出更多坚守文学理想、具有时代文学美感的网络文学作品。

(二)读者应培养正向阅读情趣

网络文学读者多为35岁以下的青年人,因此,着力提升读者的文化品位,培养注重审美追求的消费主体,使品鉴文化精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1.坚守教育阵地。将网络文学作品鉴赏内容纳入学校教学,开展美文欣赏、五四诗会、名家讲座等活动,使青少年擦亮眼睛,加强文学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此,教育部门、网络文学网站、学校、社会都肩负责任,且大有可为。

2.提高审美鉴赏力。建立全民阅读服务保障体系,将优秀文学作品延伸至互联网,聘请文学评论专家在手机客户端实时更新书评,让读者与专家互动交流,提高群众审美鉴赏能力,形成自觉追求精神性享受的消费习惯和文化消费市场。

(三)网络文学应营造健康环境

国家新闻出版部门提出,“要把数字出版打造成新闻出版业的生力军,从以数量增长为主转变到以提高质量为主的发展轨道上来。” [3] 数字出版因具有主体多元、产品多样、产业链长等特点,使监管工作面临新挑战。

1.营造网络建设良好氛围,使网络作家更好地创作出具有“时代美学”特点的佳作。

2.强化网站和网络作家监管,加强网络文学网站编辑队伍建设,把好“出版关”。

总之,我们只有弘扬时代主旋律,坚守“真善美”的文学审美原则,适时调适审美偏离,提升审美价值,网络文学才能更好地为大众服务,走上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作家协会.2013中国文学发展状况[N].人民日报,2014-04-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