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这使得笔者回忆起2002年12月8日在广州参加的第49届全国药品交易会。虽然时隔半年之久,但此届药交会给笔者的印象确非常的深刻,其会场布置之完美,气氛之浓烈,宣传竞争之激烈当属各届药交会之首。
从纷繁热闹的会场中,不难发现如下几个热点:
一、 社保目录:产品进入社保是本届药交会一大亮点,各大厂家纷纷将各自的社保品种隆重推出。
二、 GMP认证:通过GMP认证的企业自然是厂家宣传的另一重要手段。
三、 独家品种、国家级新药:此两项是会场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
四、 底价招标:许多厂家纷纷以底价招商的方式,招徕客户,其扣率之低让人瞠目结舌。
五、 个体药商众多:参加本界药交会的主要人群除生产厂家和商家外,个体药品经营者是占流动人群中的绝大部分,他们主要是寻找底价品种进行合作。
面对以上的几个热点,我们不禁要问:
一、 底价招标都是什么品种?
令人惊奇的是,底价招标中的品种目录中有一大半是国家甲类和乙类社保品种。
二、为什么会是这样?
中国加入WTO,药品生产、经营、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使得现今中国药品生产厂商众多,产品研发能力弱,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药品重复生产的矛盾变得异常突出,往往一个社保品种少则十多家,多则上百家进行生产,而GMP的实施给厂家施加了以往无法想象的生产成本压力,为了降低固定成本,各大厂家纷纷将其产品目录中进入社保目录的但有众多生产厂商的品种用底价进行招标,以期通过销售量的增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成本压力。
三、底价招标的最终结果如何?
许多产品进入了社保,而且以较低的价格进行招标,短期内企业可以回收一定的资金,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由于生产厂家众多,在经历痛苦的价格大战后,利润空间将被无情压缩,而市场由于品种价格混乱,促销无法跟进,必然使得销售受阻,最后淡出市场。
四、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个体药商参会?
原因很简单,由于目前医药企业管理的规范和加强,以及自有品种利益的下降,而他们在长期的医药营销中积累了自己比较熟悉的营销网络,这趋使他们愿意也能够向高利润的品种靠齐。
五、 个体药商能否成为今后销售的主流?
当然不能。
一方面由于国家对医药批发行业的整顿和规范,GSP的要求使得绝大部分个体药商无法单独运作,他们只能成为药品批发商的二级办事处或药品生产商的分支机构,先天不足决定了其只能在过渡时期充当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对高利润的驱使和对未来的不确信,他们在运作中往往趋向于短期利益,不能够从长期来设计和考虑市场的整体规划,同时对于整个全国市场来说,市场间剧烈的冲货很容易使得本来就不完善的市场体系土崩瓦解。
六、什么品种最受欢迎?
毫无疑问,独家社保品种是最受欢迎的品种。
经过此次广州药交会的洗礼,药品竞争的残酷性已经清楚的摆在我们面前,它对于我们今后的药品开发和销售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开发出市场需要而又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产品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几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思考。
1、 关于价格:全国有关药品降价的呼声此起彼伏,相信所有从事药品销售的市场人员都经受着医药公司不同程度的降价压力,不断下降的供销价格严重挤压了本就不宽余的操作空间,药品销售越来越难做了,这是大多数销售人员发自内心的呼声。
大家不禁要问,药品价格是不是真的必须不断下降?
有如下一件趣事,现与大家共同分享。
某公司产品S在某市有A、B、C三家公司进货,其中A公司是主要经销者,目前价格是批价80扣,对于没有广告支持的产品,此扣率应该说在全国所有地区都算比较高的扣率,所以市场一直承受着来自经销商的巨大的降价压力。今年11月份,该市所有市级医院进行招标,A、B、C公司同时要求我们提供标书,为避免同业竞争,市场决定将标书投给其中某一家单位。
这时候,戏剧性的情况发生了,A公司首先找到市场负责人,主动要求将扣率提高到84扣,条件是只给他们一家投标书。随后B公司又找到市场负责人,将价格提高到85扣接标。
为什么A、B公司在面对招标时愿意破天荒的提高招标价格呢?
为什么A、B公司如此在意S产品的标书?
商业竞争!
随着医药体制改革,药品招、投标的全面实施,药品商业在药品流通中首当其冲的成为最直接和最残酷的竞争中心,来自医院的订单成为他们耐以生存的根本。
现在我们来看看S产品的资料:
A、 市场销售多年,拥有自己的专业营销队伍和广泛的营销网络。
B、 拥有良好的医生、药房及医院上层基础。
C、 由于疗效独特,确切,已拥有一大批忠实的消费群体。
D、 每年具有相当数量的稳定销售额。
E、 最重要的一点,它是全国独家品种,招标中不存在其他直接竞争的品种,不具有被其他厂家的同一产品用低价替代的危险。
通过对S产品的分析,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S产品的价格会逆流而上了。
2、 关于社保:社保目录是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人民基本健康保障的基本构成,必然成为众多医药厂家竞争的焦点。目前进入国家社保基本医疗目录的要求非常严格,所需环节甚多,各项隐性支出投入至少以百万计算,而进入地方目录,所需费用也在数十万元,能否进入还只是一个未知数,如此之高的费用和风险,很少有厂家能够承受。
3、 关于独家品种: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竞争原则,竞争使得产品质量更优,价格更低,总体上说是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对于具体的企业个体来说追求的却是相对的竞争实力,称之为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药品由于国家政策的强制性规定,同一种产品其包装、说明书、价格(GMP厂家可以略高)等都必须基本一致,这就决定了产品的无差异性,如何在无差异中获取竞争优势?
品牌!
但品牌的树立需要长期的时间和大量的金钱,对于占据医药行业绝大部分的中小型医药企业来说是不具备树立品牌的实力的,为了获取相对的竞争力,他们就只能够采取最原始的竞争手段――价格竞争。
降价,大幅度底价招商。
结果是恶性竞争导致产品价格急剧下滑,所有厂家均无利可图。
所以,避开恶性竞争是唯一的出路。
独家品种正是最恰当和有效的办法。
独家品种:独家生产具有垄断性保护。
西药:主要指药品专利;
中药:主要指中药保护;
对于包装、外型等申请的专利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独家品种要求不如社保那么高,也正是众多中小型医药企业所适宜采用的道路。
4、 关于销售队伍:拥有了独家品种,如果缺乏销售队伍跟进,要取得竞争优势仍然是空中楼阁,扎实的根基不管是对于医院还是零售的销售都是必不可少的,认真建好销售队伍,是企业所有竞争决策得以最终落实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健全专业、高效的销售队伍是中小型医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销售队伍,市场销售必然受制于经销商或商,纵然产品一时间销售发展良好,但其中藏有巨大的隐患:
A、 销售通路:销售渠道为中间商控制,企业对销售网络无法掌握,当公司和中间商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渠道受阻,销售量陡然成直线下降,严重影响公司生存和发展。
B、 销售终端:由于中间商控制着终端的供货,其对终端的维护取决于终端带来的利益和其成本的大小,由于自身品种比较多,同厂家之间经销关系的不稳定和地区间大规模串货等因素的影响,势必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而大多采用捞一把就走的心态,这对于公司来说是非常严重的终端损失,而且往往这种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C、 后续产品跟进:任何产品都具有其一定的生存期限,持续跟进的产品发展策略是保持一个公司长期竞争力的重要策略。而中间商由于和公司的利益往往局限在现有的产品上面,对于新产品的开发由于投入的风险和产出的利益之间的密切程度远不如老产品,他们对于新产品的接受程度直接决定企业新产品很难推进市场。
诚然,我们身边不乏通过药品招商和成功的例子,他们中也有一些做得很大,但总的说来,其在整个药品销售中只占有很小的分额,也不适合大部分厂家采用。
[摘 要] 顺应环境的变化,会计应当恰当地反映和揭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存量及其动态变化。本文在对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及核心竞争力会计产生的必然性进行简要的基础上,主要就核心竞争力的确认、计量以及我国企业如何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等进行了初步探讨,文中倾向于采用超额收益折现法来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会计处理。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着日趋剧烈的竞争环境,企业要在全球竞争中生存、并获得最大的利益,就必须努力培育并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自身独特的优势。而核心竞争力会计的建立,可以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显性化,并恰当地揭示和披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存量及其动态变化。这也是企业内外环境变化对会计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指出,十多年来我国企业会计改革基本以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和趋同为主旋律,对此,我们认为,今后企业会计改革和发展必须突出创新和突破,如此才会保持正确的方向,才能使会计更好地服务于提高效益的根本目标,这也是本文试图对核心竞争力会计这一新课题进行初步探讨的重要基点。
一、关于核心竞争力会计建立的必要性
(一)对核心竞争力本质的进一步认识
正确把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认识和核心竞争力会计问题的前提。综合已有观点,可以将对人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的各种认识归纳为五类:(1)基于技术与产品创新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2)基于资源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3)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4)基于组织与系统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5)基于文化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林善浪、吴肇光,2003)。
显然,不同的学者,所占的角度不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解相差甚远,但又各有其道理。我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应是一种综合了企业资源、能力、制度和环境等因素的合力。可以说,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超额收益,这些因素缺一不可。其原因就在于,任何一项优势从长期来看都是暂时的,它能为企业带来的超额收益也是有限的,要想延长这种能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优势,必须要通过各方面的协调合作,需要综合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能力、环境和制度:
1.资源。包括企业拥有的并可以利用的各种有形的、无形的资源,例如企业拥有的资产、核心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等。企业生存发展离不开资源,核心竞争力中的资源应该是具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复制性的资源。
2.能力。主要是指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对各种资源进行组织管理协调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是动态的,只有创新才能永葆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资源也需要有效的组织管理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正如再好的千里马也要有伯乐才能露出它的锋芒。
3.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则主要是指企业所特有的企业文化。外部环境是指市场环境、政策因素、条件等等,还包括企业外部的人际和营销。
4.制度。制度的本质是指人与人之间结成的关系的总和。核心竞争力中的制度的核心之一就是规则,它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规定人们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二)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鉴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体系并对核心竞争力进行识别、确认、计量和报告已经势在必行。
1.核心竞争力会计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和决策。首先,从会计信息的完整性角度看,核心竞争力在广义上就是一项能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经济资源,因此基于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应对这项重要资源进行记录和报告。其次,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角度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越强,越有利于信息使用人做出正确的决策,而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情况披露得越充分,信息使用者就越能对企业的未来有越全面地了解,也越有利于他们对企业的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和决策。
2.核心竞争力会计有利于企业管理者重视和强化对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未来的竞争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要想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必须进行培养、发展和维持核心竞争力。会计使核心竞争力从隐性转为显性成为可能,核心竞争力会计也就应运而生。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会计就是企业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运用会计的独特,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控制的活动。
二、关于核心竞争力的会计处理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是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体系的关键和难点。企业的经济资源,只有以具体的数量表现出来,其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的技术、资源、组织和文化等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但它对企业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却无法得知,所以,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即使对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视有余,也不知道如何去培育、珍惜、保护和利用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和效能也远远没有体现出来。如不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以确认和计量,势必会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产生重要。
FASB在1997年6月发表的“在会计计量中运用现金流量信息(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的概念公告征求意见稿和1999年3月31日的修订稿“在会计计量中运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建议使用现金流量折现作为计量某种资产的一项属性,无疑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确认和计量是一种启示。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来看,不管定义有多少,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项能为企业获得未来超额收益的经济资源,一家企业的未来的超额收益越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价值越大。因此,我们主张将核心竞争力带来的企业未来超额收益的现值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亦即采用超额收益折现法来确认和计量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的初始确认和计量
具体可区别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两种情形来进行:
1.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预期未来企业平均收益-净资产公允价值×行业净资产收益率)/i]×(1-a)
2.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净资产公允价值×(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行业净资产收益率)]/(1﹢i)n}×(1-a)
在上述算式中,i是折现率,可以选用市场利率;n是年限,可以根据实证研究,考虑行业的不同来选取。由于企业超额收益并不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带来的,还有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资源稀缺程度等因素,所以设定参数a来排除这部分因素的影响,a的设定可根据行业不同,环境不同来设定,且一旦设定一般不经常变动。
(二)核心竞争力的后续确认和计量
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根据其自身特点,可以借鉴无形资产的处理进行后续确认和计量。无形资产作为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往往具有报酬递增性(至少未必报酬递减)。尽管形式上无形资产可能存在明确的期限,但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考虑,无形资产分期摊销可能就失去了合理的依据。可见,无形资产完全有必要进行后续确认和计量,逐期计提减值准备(葛家澍、杜兴强,2004)。
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随着企业整体价值的变化,也有必要对其价值通过重估,进行再次确认与计量。为了防范企业日益增加的风险,应根据稳健性原则,按照企业能否具有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对核心竞争力资产的减值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企业可于每年年末,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进行后续确认和计量,后续确认和计量的期间选择可以采用初次确认与计量时的相等期间并逐年滚动。
(三)核心竞争力账户的设置
为了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升、增减变化及其所产生的收益等情况,在现有的核算账户体系中,须增设一些新的账户。
在资产类账户中,增设“核心竞争力”账户,反映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的价值。该账户借方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的增加,贷方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的减少或注销,余额为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的现实价值。
为了反映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的减值状况,需要设置“核心竞争力减值准备”账户。该账户贷方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减损;借方反映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恢复而转回减损的价值;若有余额,其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累计减损的价值。“核心竞争力”账户余额与“核心竞争力减值准备”账户余额抵消后的结果,反映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的净值。
与“核心竞争力”账户相对应的是在“资本公积”总账中增设“核心竞争力”明细账。该账户贷方反映企业增加的核心竞争力价值,借方反映减少或注销的核心竞争力价值及其减损的价值。
三、对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的相关建议
基于上文的认识和探讨,我们认为,我国企业应尽快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
1.确立核心竞争力会计十分重要的认识和观念。在全球竞争,企业要从全球化中获得最大利益,并保持持续的,关键是培养核心竞争力,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人们就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已取得广泛认同,但若不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就无法得知它对企业的当前和未来的发展到底有多大的贡献,或者价值有多大。所以,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即使对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视有余,也不能很好地去培育、加强、保护和利用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和效能也远远不能够体现出来。
2.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对核心竞争力的会计核算。企业在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会计核算时,应考虑到以下因素:(1)充分借鉴吸收一些新的会计分支如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2)注重对技术创新费用、营销费用的核算;(3)加强对未来信息的有效预测,会计部门应对企业与构建核心竞争力有关的信息(过去和未来)在财务层面进行评估。
3.根据自身实际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披露。为使相关利益团体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状况,企业应将有关核心竞争力信息对外披露,但这些信息的对外披露应以不损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为前提。而对于如何规范核心竞争力的对外披露,例如以何种形式向外披露、如何设计报表格式以规范其披露、如何对这种披露进行监管等,都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选择。
4.重视对核心竞争力的和评价。会计的意义在于管理。企业应分析其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和种类,即企业目前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拥有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另外,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必须通过具体指标来反映。会计应综合企业内外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按一定的识别标准,采用系统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描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概括和说明。企业在设计核心竞争力指标时应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遵循整体性、性、实用性和可比性的原则。
:
[1] 林善浪、吴肇光. 核心竞争力与未来. 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年
[2] 汤湘希. 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控制的基本理论. 财会通讯,2005年第9期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与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最早被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并不长,但人事管理的思想却源远流长。[1]早在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就提出了对于人事管理的思想。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前些年由于各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匮乏和不重视,其普遍存在管理粗放、缺乏精细化管理的现象,同时,其管理方式相对来说也较为落后,现代化管理理念难以深入普及。企业的粗放管理、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匮乏以及人才激励机制的缺失造成了企业对于人才管理的制度较为混乱,留不住那些专业技能强的人才,也没有一个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引进高端人才。因此,人才的紧缺和匮乏成了企业面临着的又一个窘境。[1]同时,这种紧缺和匮乏也成了企业运营、发展的制约因素,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一辈辈传下来的古训。而当今时代的人才,更是着眼于企业的发展形势,结合自身的优势,选择适合于自己职业规划,能够给自己提供良好就业前景的企业。这种情况下,各企业想要留住人才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是专门的管理部门运用科学的、专业的管理手段,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企业中的人力、物力达到并保持于最佳的比例,同时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以及协调,从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员工各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从而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2]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1)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资源。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人力资源是核心资源,是对于企业生产、运行以及经营的过程中进行管理的关键因素。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是企业中各种资源的保障和基础,只有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源在管理中的作用,才能使企业中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将各种资源最优化配置。
(2)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企业发展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赢得经济效益。然而,人力资源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保障。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员工进行生产、研发等工作的实施和完成,人员方面的保障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3]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才的竞争也成了市场竞争的一部分。因此,管理好企业的人才、挽留住企业的人才也是从另外一个层面的、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3)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新技术的不断加入。而新技术的引进需要通过人才的引进来实现。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是对于人才的管理,从人才的引进、人才的培养到人才的薪酬待遇等等管理工作,都是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处理的。因此,企业想要实现发展,就必须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入手,加强对于人才的引进和挽留,以及对人才的合理利用,这样,才能够人尽其用,将人力资源最优化配置。
二、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影响
(一)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观念,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来说,首先应提升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视程度,这是观念上的提升和转变。由于早些年人们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意识并不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没有专业的、专门的人才。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了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观念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根本上的有效措施。
(二)有效规划人力资源
企业想要大力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实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转型,以人才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想要保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管理上转变战略,从粗放型逐步向精细化过渡转变,并且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机制。[1]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企业中的员工统一进行培养和调配的管理工作总称,同时,也是为了实现企业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发展经济效益的根本手段。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以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进行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明白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发扬其优势、避开其劣势,将合理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配制,这样才能有效地将企业中的员工进行最优化管理、配置。
(三)完善相关制度
由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尤其很多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根本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提升管理意识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从人员的招聘、引进,到人员的培养和调配,以及后期的相关福利待遇政策的制定,都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负责。由此可知,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是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根本保障,也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障。
(四)加大人力资源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
对于人才的引进要非常谨慎,而后期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其实,企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高端人才的加入,对技术方面的研发和改革创新,更主要的还是众多普通员工的配合和生产,以及其他后续步骤的补充。因此,企业不光要重视高端人才的素质提升,更要注意到全面提高员工技术水平的重要性。具体的实施措施可以是定期、长期地对员工进行科学、合理的专业化技能培训,加大人力资源的培训力度,保证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实现全面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的目标。
(五)企业加大人才的吸引、招收、使用和留住力度
企业想要发展,最核心的还是对于最先进的、最高端的技术的掌握,这就需要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来实现。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着重要加强对于人才的吸引、招收、使用和留住力度方面的工作。只有把人才真正的引进、合理利用和留住,才能保证企业额提升其核心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长期平稳地发展下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石油机械制造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客户价值选择的变迁,促使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企业越来越认识到适应市场赢得长久生存的重要性,这使得处于竞争行业的企业不得不开始重视客户价值的研究。
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通常表现在下列方面:(1)价值良好性。企业在创造价值和壮大资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2)不可交易性。无法像其它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举行交易。(3)难以替换性。核心竞争力受到替换品的威胁相对较小。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上特性,当企业在培育了一个潜在的客户群并初步形成新兴市场后,可以给试图进入本企业创建的新兴市场争取客户群的竞争对手制造不易进入的市场壁垒,特别是核心竞争力的创建构造,在企业的不停提炼的过程中日益增长企业的专业性资产、隐性的不可模仿性知识,可以为企业在所培育的客户群体、现有的和新兴的市场中对竞争对手进行积极的战略防御提供连续可靠的技术保障。
2. 客户价值与石油机械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连
2.1 客户价值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创造的市场空间
客户价值的提出是社会不停前进、市场经济不断成长的产物,它与以往的传统营销、产品差异化营销以及目标市场营销具有完全差异的理念。由于客户价值的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次成为企业创造客户群、细分目标市场和培育新兴市场的原动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终极客户产品与核心产品在市场中组成了三个相互依托的竞争纽带,不光可以制造较大的市场赢利空间,同时也为其它市场进入者制造了难以逾越的市场壁垒。客户价值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细分目标市场和培育新兴市场的第一因素。现在许多跨国公司在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和新的客户群体的历程中,首先考虑的即是自身核心竞争力能否在现有的和新的市场中发挥作用。客户价值首次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细分目标市场和创建新兴市场的重要考量因素,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在以后目标市场中产品定位的一次重大飞跃。
2.2 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客户价值提供了稳固的基础
客户价值的提出依赖于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要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在市场开拓中能够被竞争对手模仿或被其它企业所替换,那么该企业所创造的客户群就非常容易被竞争对手的产品所仿造和取代。同时,由于在现有市场和新兴市场中遭遇到其它市场进入者的有力竞争,就会使企业所培育的客户群和培养的新兴市场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其它竞争者所抢占,企业由此会失去赖以生存和生长的市场空间。只有企业拥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复制,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买方市场竞争中获取稳固的收入和利润源头,而不会被竞争对手所夺取。
3. 基于客户价值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提升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026-02
成功的企业一般都有其特别之处,比如说品牌、质量、服务等等,能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这其实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内部处于核心地位,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当然,如果核心竞争力建立以后不能加以巩固和保持,企业也会很快失去竞争优势。对于电力施工企业来说,随着主辅分离、主多分开等工作的持续推进,企业逐步从完全依靠主业扶持转为全面开拓外部市场,如何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电力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当加以重视的问题。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对于核心竞争力,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是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支撑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是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能力。电力施工企业应当不断创新,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构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1)可拓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使企业在原有市场领域中保持竞争优势,并可以延伸到它所能发挥作用的其他领域,从而拓展相关业务市场,通过创新取得新的业务市场上的持续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提供保障。
(2)可识别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体现了该企业独立发展的历程。它应当是可以被明确识别的、与企业不能分离的、很难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也就是说,一提到某个企业,人们就能不自觉地感知到这个企业的基本特点,这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地方。
(3)可更新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总是与一定时期的社会生产经营环境相关联,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这往往要通过较长时间来实现和培育。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更新调整,否则今天的核心竞争力到明天可能就变成一般竞争力了,甚至没有竞争力,存在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
(1)组织结构。建立适当的组织机构,明确各机构相互之间的关系。
(2)业务流程。流程是否简洁、实用、高效直接制约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和效益。
(3)企业文化。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价值观、发展思路、工作生活环境,使企业组织和企业员工在和谐有序的状态中开展工作。
(4)企业品牌。品牌是无价的,品牌一旦形成会具有扩散效应,能更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和新市场的开发。
(5)产品价格。在质量和品牌同等的情况下,价格将是客户优先考虑的因素,物美价廉始终是客户共同的追求。
4电力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
(1)受到原有管理体制的影响,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够重视。虽然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但由于电力主辅分离、主多分开体制改革总体进程较为平缓,电力施工企业大多对于核心竞争力认识不足,目标市场细分还不够,没有明确的战略市场定位,工作重心仍然放在承接主业工程上,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把握不准,对市场竞争的变化准备不充分。
(2)企业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缺乏战略管理能力。目前电力施工企业还处在体制过渡时期,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的制度基础还比较薄弱。企业冗员多,社会负担重,效率有待提高,管理体系和方法大多仍沿用旧的模式,对市场环境适应性不足。企业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运作,坐等客户上门,在市场竞争中活力不足,从而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形成障碍。
(3)企业员工素质整体偏低,适应竞争的能力偏弱。由于历史原因,电力施工企业的员工多数专业基础差、服务意识淡薄、年龄偏大,对新的施工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接受能力有限,虽然通过向社会招聘施工人员的方式可以使这种状况逐年有所改善,但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外部业务市场的拓展,一旦将来与主业完全脱勾,电力施工企业独立生存的难度会比较大。
(4)企业内部还未形成创新机制,风险管控能力不足。企业在价值理念的培育、人力资源配置使用、管理体系结构、施工工艺技术等方面尚未建立起创新机制,风险管理体系还存在薄弱之处,不愿意创新,害怕承担风险,从而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5提升电力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1)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电力施工企业要认识到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着眼于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制订相应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要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信誉,有的企业设计、施工方案写得很好,技术交底也有,但往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却未严格执行,客户会认为你只会做表面文章,从而对企业开拓业务市场产生影响。为此,企业要建立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注意利用企业自身在施工力量、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建立和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认真对待每一个客户,通过优质服务,开拓更大的业务市场。
(2)树立企业品牌,增强应变能力。品牌作为企业竞争力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企业整体素质的体现。一般来说,客户在选择时还是倾向于国有的电力施工企业。如果能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的方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围绕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会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前提条件是企业以及企业员工首先必须取得相应等级的电力施工准入资质证书。
(3)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升技术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技术的竞争,技术水平决定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电力施工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就要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注重对本区域和周边区域的兄弟施工单位或业内同行的业务学习、沟通交流,积极研究新技术、新工艺,组织好技术项目难题攻关,大力推进技术进步,集中力量培养公司的核心技术专长,逐步拉大与同行间的技术比较优势,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4)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管理,因此,企业必须注重提高决策透明度,加强内部监督,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确定管理层次并配备合适的管理人员,落实好项目责任制,加强工程预决算编制的准确性,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掌握招投标工作技巧,对商务谈判人员进行适当授权,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有效提高核心竞争力。
(5)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构建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凝聚人心、强化员工忠诚度,对外可以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因此,需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合作进取的团队精神,为员工创造公平、宽松的工作和成长环境,培育塑造优秀的企业员工,吸引和留住人才,增强员工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激励员工将自已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6结语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石,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竞争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电力施工企业应当重视构建核心竞争力,通过各种途径,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社会的共赢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剑利.浅谈电力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开发与培育[J].新疆电力技术,2008,(03).
[2]刘凤霞,马萍.论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02).
[3]丁玲玲.浅谈如何深化内部管理以增强电力施工企业竞争力[J].科技信息,2010,(35).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9日
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指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下企业所拥有的一种基于独特知识技术积累的竞争能力。所谓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是企业长期处于稳定竞争优势地位的基础,所以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一、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企业的生存环境也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繁杂的环境下,企业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得以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制定策略、进行决策的出发点。企业在制定策略和决策时,要注重结合实际情况,必须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相符合,因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空间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发展的目标定得过低,就会导致企业的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置和使用,不能充分地发挥出其效力,进而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全面发展。但是如果目标定的过高,会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所下降,一样会造成企业的困顿。因此,企业制定发展策略、进行决策时,要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
(二)有助于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必要条件,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形成的,能够有效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得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整合了企业的整体资源,进行自主创新发展,增强企业的生命力,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从而保证企业快速发展。
(三)有利于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不过是获取利润,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通过吸收创新技术、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降低成本,然后在消费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说只有积极构建核心竞争力,提高综合实力,企业才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进而全面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
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强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这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一)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的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力量源泉,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技术,并具备技术创新的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依靠的是企业的技术人员和信息设施设备等内在潜力。因此,企业必须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建立健全的技术研发中心,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还有应该建立专门的技术团队,团队成员既要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知识和能力,又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有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发展终究最离不开的就是人才,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资源竞争。企业应该给员工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健全的规范制度和奖励机制,督促员工积极主动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其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需要的就是人才资源的有效保障,所以企业要尽一切努力吸收优秀的人才,给予较好的福利待遇、激励机制等,以此保障员工忠于为企业创设好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建立健全企业营销体系。营销体系是企业与消费者以及相关部门之间完成交易活动的助推力。在营销活动的过程中,企业与消费者等相关者相互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而达成经济交易。健全的企业营销体系就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发展,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使得企业与其他相关者之间建立良好的、牢固的长期合作关系。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建立完善的企业营销体系是其必经之路。
(四)利用产业群实行规模经营。市场经济交易必然需要一定的交易成本,这就表明如果单一企业承担高成本、高风险,自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利用产业群效应,形成利益共同体,就会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并且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这样能够有效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成本最优化、利益最大化,以此有效提高双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核心竞争力的对抗,所以加强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全面发展的力量源泉,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只有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变得更加壮大,才能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成为经济强国。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指标;层次分析法
一、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概念
(一)物流企业的含义
物流企业是指具备或租用必要的运输工具和仓储设施,至少从事运输(或运输、货物快递)和仓储两种以上的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非法人物流经济组织可比照适用。
(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从此掀起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热潮。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具有创新特征的企业人才、技术、品牌、管理、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目前,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能力论”、“创新论”、“资源论”、“消费者剩余论”、“体制与制度论”等观点,只是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但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特征的认识大体上具有一致性:1.核心竞争力应当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的能力;2.核心竞争力应该能够对客户的重要利益作出关键贡献,从长远来看,应能反映客户最重视的价值;3.核心竞争力应具有进入多种市场领域的能力。基于这些特征,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将企业的竞争优势生成问题转化为获取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问题,进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一种在竞争中生存的能力,也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获得客户忠诚度的能力。具体地说,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物流规划、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运输等服务环节上所具有的、明显优于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能力,也就是该物流企业在市场上所具有的竞争优势。
二、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指标体系
结合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核心竞争力的特征,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从人力资源营运能力、生产能力、交易能力、技术创新及发展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这六个方面来进行。每个方面都各自有评价它们的财务指标,这些财务指标构成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指标体系。
(一)人力资源营运能力
人力资源营运能力是指物流企业的员工素质以及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能力,它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中的首要因素,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评价人力资源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有劳动效率和相对劳动效率指标,其值越高说明人力资源利用得越好。劳动效率是指物流服务营业净额与物流服务员工人数的比值,而物流服务营业净额则是物流服务营业收入与物流服务营业折扣及折让之差。相对劳动效率是指物流服务营业净额比重与物流服务员工人数比重的比值,而物流服务营业净额比重是企业物流服务营业净额与物流业总营业净额的比值;物流服务员工人数比重是企业物流服务员工人数与物流业总员工人数的比值。
(二)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是指物流企业提供服务产品的能力。评价生产能力的财务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量比率。其中,资产负债率是物流企业年平均负债总额与年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流动比率是物流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速动比率是物流企业扣除存货之后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现金流量比率是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值。
(三)交易能力
交易能力是指物流企业与外界环境、其他经济主体之间发生一定联系和交往的能力。评价交易能力的财务指标有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活动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其中,总资产周转率是物流企业每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营业活动收益率是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的比值;每股收益是物流企业扣除优先股股利之后的净利润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的比值。
(四)技术创新及发展能力
技术创新及发展能力是指物流企业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以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的能力,这也是保持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评价技术创新及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包括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每股收益增长率。其中,净利润增长率是用本年净利润比上年净利润的增加额与上年净利润的比值;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用本年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额与上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每股收益增长率是本年每股收益比上年每股收益的增加额与上年每股收益的比值。
(五)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是指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评价管理能力的财务指标有物流利润率水平、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
物流利润率水平是衡量物流企业市场支持力水平的一个财务指标,其值越大,说明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越强,得到的市场支持力越大。物流利润率水平在数值上等于企业市场占有率乘以企业利润占有率。
社会贡献率是指物流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支付价值的能力。它是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与企业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
社会积累率是指物流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中用于上交国家财政的份额。它是企业上交国家财政总额与企业社会贡献总额的比值。
(六)服务能力
服务能力是指物流企业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评价服务能力的财务指标包括物流服务成本推动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服务渗透支持力。
物流服务成本推动率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成本并不是一种无谓的耗费,而是一种推动销售增长的动力。如果成本不能推动销售增长,则会失去存在的必要。人们经常说的降低成本,是降低不能推动销售增长的成本,剔除过剩的成本浪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的服务成本比实体成本对企业营业收入的推动要大,因此,可以通过创新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等加大服务成本的渗透力。物流服务成本推动率越大,说明其推动效果越好。其值为物流服务营业收入与物流服务成本的比值。
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增加可以反映企业由于服务渗入所引起的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其值为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
服务渗透支持力可以反映企业产品服务成本的追加需要多少销售利润的支持。其值为物流服务成本与物流服务营业利润的比值。
三、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指标的评价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层次分析法(AHP)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灰色系统法、数理统计法(如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而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指标的评价属性多样、结构复杂,难以完全采用定量方法进行优化分析与评价,也难以在任何情况下做到使评价项目具有单一层次结构。因此,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指标的评价需要建立多要素、多层次的评价系统,并采用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方法或通过定性信息量化的途径,使复杂的评价问题明朗化。综合以上因素,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指标进行评价。
(二)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财务指标评价的实证分析
层次分析法(AHP)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有关人员的判断,确定备选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整个过程体现了人们分解―判断―综合的思维特征。
本文选取国内三家著名的物流企业(具体名称省略),分别计算出评价它们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指标,然后运用AHP方法对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财务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评价步骤如下:
1.分析物流企业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如图1)。
2.根据一定数量的专家按照参考文献[1]进行的打分,对同一层次的各要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要素(准则等)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构造两两判断矩阵如下:
3.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以确定专家主观判断的定量化数值是否出错,并求出各要素相对于上层某要素(准则等)的相对权重。
①判断矩阵A-B:
相对权重WA=[0.12,0.04,0.24,0.12,0.24,0.24]
λmax=6,一致性指标C.I.=0<0.1,通过一致性检验。
②判断矩阵B1- Ci:
相对权重WB1=[0.75,0.25]
λmax=2,一致性指标C.I.=0<0.1,通过一致性检验。
③判断矩阵B2- Ci:
相对权重WB2=[0.1010,0.2475,0.2475,0.4041]
λmax=4.1325,一致性指标C.I.=0.044<0.1,通过一致性检验。
④判断矩阵B3- Ci:
相对权重WB3=[0.230,0.648,0.122]
λmax=3.004,一致性指标C.I.=0.002<0.1,通过一致性检验。
⑤判断矩阵B4- Ci:
相对权重WB4=[0.105,0.258,0.637]
λmax=3.039,一致性指标C.I.=0.02<0.1,通过一致性检验。
⑥判断矩阵B5- Ci:
相对权重WB5=[0.105,0.637,0.258]
λmax=3.039,一致性指标C.I.=0.02<0.1,通过一致性检验。
⑦判断矩阵B6- Ci:
相对权重WB6=[0.592,0.333,0.075]
λmax=3.014,一致性指标C.I.=0.007<0.1,通过一致性检验。
4.计算各层要素对系统目的(总目标)的合成(总)权重(见表1)。
5.对各备选方案进行排序,并得出结论。计算出所选的国内三家物流企业甲、乙、丙的具体财务指标(2009年数据),然后得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价(见表2)。
由表2中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三家物流企业中核心竞争力最强的是丙企业,其次是乙企业,最弱是的甲企业。由表1可知,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中,交易能力B3、管理能力B5和服务能力B6的权重最大,其次是人力资源营运能力B1和技术创新及发展能力B4,生产能力B2的权重最小。甲企业要想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提高自己的交易能力B3、管理能力B5和服务能力B6。从表2中可以看出,甲企业相应的评价交易能力B3、管理能力B5和服务能力B6的指标总资产周转率C7、每股收益C9、物流利润率水平C13 、社会积累率C15 、物流服务成本推动率C16 和服务渗透支持率C18在三家企业中都是最低的,因此,甲企业应从这几方面着手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汪应洛.企业管理系统工程[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261-271.
[2] 王增孝,高庆祥.评价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指标[J].中国农业会计,2003,(12):38-39.
[3] 朱广宇,雷黎,薄燕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相对竞争力评价模型[J].物流技术,2007(4)
[4] 宋伟.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交通企业管理,2007,22(7):54-55.
第一,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剖析。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符合现今经济发展趋势的合理方法,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的全方位管理,使其协调稳固,实现与物力的最佳融合,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加以适当干预,促使人力价值的充分发挥,满足企业经济目标发展需求的有效性管理活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对两个方面进行管理,即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和内在要素进行的管理。
首先,企业要实现对人力资源在量的方面的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要求企业及时把握人力物力发生的客观变化,并逐项深层剖析发生变化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弥补,并通过多种途径加以补救,助其恢复原来的状态,或者达到更为科学优化的状态,促使人力物力均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从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企业要实现对人力资源在质的方面的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质的管理,要求企业综合考虑本身特点、结构组织、发展进程等因素,适当干预员工的思想、心理及外在行为,以便及时进行科学管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其发挥高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干好工作,维护企业发展的稳定。
第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剖析。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为基础,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内部组织协调管理的交互作用而获得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具体可见的产品,它是一种较为抽象的东西,但又绝不是企业在营销方面的简单能力,它是企业长期实践不断摸索所形成的一套科学系统。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各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晶。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在企业各个方面发挥作用,提高企业的效益水平。
第三,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实战经验的总结和沉淀,在某种意义上,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寻求特色发展的动力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一个动态落实的过程,完成这个动态过程的主体就是人。可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归结点就在于人力资源的竞争,这也印证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能没有方向感,应当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客观情况,发展速度,目标要求等,做到有的放矢。因此,随着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企业核心竞争力往往会呈现滞后性,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上日程。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树立创新意识,并在经营运转中,激励员工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不断的贯彻落实创新理念,通过员工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巩固,最终使企业在竞争中辨清方向把握住命脉,进而站稳脚跟。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领域的困境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只是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当作一种口号,却始终没有认清方向,没有切实可行的行动,说到底,多数企业仍然没有给予核心竞争力应有的高度重视。可以说,现代企业普遍存在不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现象的真正原因是思想上的偏颇。企业的经营跟不上持续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企业科学化发展,规范化发展和国际化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第一,招聘工作不科学,前瞻性较低。合理利用人才是企业进行运营管理筑牢核心竞争力的明智之举。企业合理利用人才的前提是抓好人员招聘工作。然而,我国多数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时,不能事先做好需求分析,招聘计划不具科学性。同时,企业招聘人员的前提仅仅是岗位空缺,缺人才招聘人员,而不去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企业人员招聘工作无规划,致使其前瞻性较低。从外观上看,这样的招聘方式为企业节省了一定的成本,实际上却延误了企业发展的脚步,没有为企业的持续有序发展发现人才,留住人才。
此外,我国多数企业在招聘人员过程中,在面试阶段往往只凭主观印象和感觉来加以判断,不愿做过多过严的甄别,这种做法也给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带来一些潜在的危险。
第二,人员配置欠妥,工作缺乏目的性。物尽其用,才能发挥物的作用。人尽其才,才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其发挥自身的能力,施展自身的才华。当今,我国企业只是将招聘来的人员用于空缺的岗位,没有从受聘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没有考虑到他们的个人才能和特长。注重岗位需求,不注重人才自身特点和专业才能的做法,往往使其产生抵触情绪,偏离工作目标,降低企业部门之间的配合效率,最终,使他们逐渐脱离整体大局,影响人力资源的竞争力。
第三,人事管理职责无法适应形势,基础性工作薄弱。如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必备手段。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思索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不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在我国多数企业仍没有得到实现,其作用当然无法正常发挥。部分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直接表现,就是连人力资源部门都没有设置;或者虽有设置,其管理职责仅仅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层面,始终无法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潮流。正因为企业不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致使这项工作缺乏管理规划,遇事总是主观臆断,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非常欠缺或异常薄弱。
第四,培训费用不足,培训力度不够,影响人才素质的提升。在强调以人为本经营理念的时代形势下,企业要格外注重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应当格外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工作。目前,我国企业普遍不能对人力资源管理给予足够的培训费用,培训费用关系着培训力度,培训力度不够,这势必影响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也不利于企业对外良好形象的树立。另外,有些企业仍然保持着培训无用的思想。有些企业没有认识到只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达标,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升,才能为企业发展赢得一个相对宽松顺利的环境,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三、克服不足的有力对策
【关键词】企业;竞争激烈;核心竞争力;战略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主要体现
(1)增加一些新的服务,完善服务链。随着外贸企业业务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外贸企业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变化,很多企业开始从单纯的商向采购商转变,在这个阶段,外贸企业有能力为客户采购到优质的商品并为客户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致力于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附加值。(2)系统进行整合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未来外贸企业所扮演的角色将更加重要,外贸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体系里,扮演着提供创新价值活动的新角色,在实体上或流程上,扮演国际贸易供应链上推动者的角色,从而使得供应链流程变得更加合理,供应链的效率及价值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人们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基本共识,那就是强调资源的整合、独具性和持续发展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企业独有的、支撑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这里有四个基本点:第一,资源与能力的转换。第二,独具性和持续性的结合。第三,对资源的有效整合。第四,动态实现的过程。
二、我国企业目前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时主要存在的问题
(1)创造价值性产品时与顾客需求相分离和成本相分离。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赢得顾客的能力,因此,企业产品是否具有价值,并且顾客是否为此支付得起,这决定了企业是否能赢得顾客。而企业产品是否具有价值,最终是由顾客来决定,只有满足顾客需求,企业的产品才具有价值。可我国企业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时,把自己的所谓价值强加于顾客和消费者,对顾客的需求不做详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对此,也不考虑顾客的支付成本,往往认定某一产品具有价值,就盲目开发。(2)实施多元化战略使资源分散,企业绩效下降,风险增加。全球性竞争条件下,集中自己的所有精力,朝一个方向发展,自己才会胜利。我国企业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时往往不考虑这一点,一味的追求多元化,不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性”问题和“竞争能力性”问题。如TCL新近收购阿尔卡特和汤姆逊事件,使集团严重亏损,同时导致在本身很有优势的领域失去了主导权。(3)开发产品时,成本与价值性分离。企业的产品被接受,是由具有价值性决定的,只有价值性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得到顾客的认同。我国很多企业在开发产品时,错误的理解为顾客追求的是便宜,因此经常采用降价的同时降低质量的方式争取市场,结果虽取得一时收益,却使企业彻底性失去在顾客心目中的地位。(4)销售产品时,价格与利润相分离。利润是企业追求之本,核心竞争力也表现为一种能维持企业持续利润的能力,因此只有具备足够的利润,企业的一切经营秩序才能顺畅运行,否则,往往企业规模越大,各方面支出也越多,面临风险也越大。如华为中兴低价角逐市场,尽管两人都很优秀,也使自己目前步伐蹒跚。长虹1996年低价刺激市场需求,2000年使全行业亏损,2004年自己巨亏3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