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线上教学利弊范文

线上教学利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上教学利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线上教学利弊

第1篇:线上教学利弊范文

 

“2+3”五年一贯制,是我国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项目,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通过考核后,可以直接进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习,进行两年中职、三年高职的一贯制培养,学业期满颁发国家承认的全日制大专学历。由于生源特点、高校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特点,加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修课)本身理论性强,内容繁杂等,思修课在“2+3”五年一贯制的中职阶段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一、“2+3”五年一贯制学生中等教育阶段思修课学习现状

 

(一)生源特点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2+3”五年一贯制主要招生应往届初中毕业生,这个生源具有以下特点:

 

1.年龄偏小。与高考过后考入高职院校同学相比,年龄要小3岁左右,在人生阅历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相比更加不成熟,部分从未离开过父母的“2+3”五年一贯制学生甚至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2.学习兴趣不浓、纪律性差。报考“2+3”五年一贯制的同学往往在初中阶段成绩不够理想,或是家庭贫困,无力支付长期的教育投资,而父母往往缺少指导与管教子女的能力,从而使得报读“2+3”五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具有懒散、纪律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特点。

 

3.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教学模式的认知偏差。很多学生与家长误认为在高职院校主要学的是实践技术,只期望学一门“手艺”,对类似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因而学生对课堂教学与传统考试产生抗拒心理,不愿遵守纪律,课堂频发的违纪事件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氛围造成严重影响。

 

(二)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导致教学效果差。近年来实行的“2+3”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得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高职院校部分生源紧缺的难题,更得到广西教育机构的认可,认为是减少辍学率、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据了解,“2+3”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在很多院校并不成规模,这就导致很多教学问题凸显出来。具体如下:

 

1.笼统运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导致“2+3”五年一贯制学生前两年学习生活不适应。高等教育特点,使得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的机会和时间,而“2+3”五年一贯制同学前两年与高职生相比,年龄小,心理素质不够好,阅历少,在涉及竞争、竞赛等方面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参与率低。

 

2.过于宽松的自由支配时间,以及欠缺的计划能力,使得“2+3”五年一贯制学生在与高职学生同样的课业要求情况下,在业余生活方面显得无所适从。

 

3.“2+3”五年一贯制学生,入学之初更容易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来自老师、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照,而到了“2+3”五年一贯制模式下,基本运用的是高校管理模式,不再有班主任无微不至的关心关照,而是辅导员粗放型的管理和引导,生活上没有了父母的呵护,而是自食其力,自己料理生活。遇到困难、困惑往往难以解决,或是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解决。以上原因,导致“2+3”五年一贯制模式下,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三)思修课本身的课程特点,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思修课的部分内容学生在中学政治课、品德课中已经学过,缺乏新鲜感。由此,很多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这些已经学过的课程上面。还有同学认为某些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缺乏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学了也无用武之地。当前,思修课欠缺教学主体意识、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学生机械式学习方式等,导致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不理想。

 

教师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成为被灌输的对象,学生学习状态差,教学效果不理想,课堂上常常出现睡觉、玩手机甚至厌倦的现象,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手段往往采取单一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文字过多,缺少新意,导致学生产生应付式、懒散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以机械记忆为主,目标是考试及格,没有达到消化吸收、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

 

综上,“2+3”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下,学生本身的原因、高校的原因,以及思修课本身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原因,都导致“2+3”五年一贯制下前两年的中职阶段的思修课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部分群体学生的思修课的教学改革十分必要。近年来,慕课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尝试不断取得新进展,给“2+3”五年一贯制的思修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二、慕课教学模式的利弊分析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是指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这些课程的范围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授课形式是网络授课,学生在线研讨和考试。所谓慕课模式,是指综合利用镜头语言、技术手段和教学理论,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点,将传统的课程内容重新分解、整合、再造,编排成一个个内容丰富、有机组合的学习模块,而后通过互联网技术展示给学生,让其进行学习体验、互动等进而汲取知识的教学模式。

 

(一)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有利于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教育公平原则。传统课堂是封闭式的,不同层次的学校师资力量不同,思修课作为必修课,面临学生众多、资源分配不均、师资配备不足的现状,学生只能享用与之相应的教育资源,往往无缘名校名师名讲堂。与传统教学相比,慕课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受教育者不受时空、地域限制,只要有电脑或手机网络就可以免费或花少量的钱享受名家名师名校的教育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也促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广泛、最有效的利用。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降低教学成本。传统课堂上经常出现老师对着电脑念课件,学生对着屏幕看课件,师生、生生间很少有互动和交流,再加上学生对课程缺少兴趣,常常出现缺课或上课玩手机、睡觉、溜号等现象。慕课课程教学质量高,互动多,教学设计更加以学生为主体,选材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社会实际情况,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另外,从引进慕课高校来说,由于借助网络平台即可外聘名校名师、获得众多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减少学校师资、教室、设备的浪费,进而降低了学校的教学成本。

 

3.有利于缓解师资压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思修课作为必修课,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上课的任务繁重,而重复性的教学加重了他们的职业倦怠感。慕课教学使教师从繁重的知识性教学中解放出来,更好地扮演激励者、启发者的角色,从而缓解了师资压力。同时,学校教师团队也可以借慕课引进之机,当作一种师资培训,借鉴名师学识和教法,提高自身教学素养,从而提高学校教师团队的师资力量。

 

4.慕课可以发挥团队优势,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和互动等环节;还可以后期制作,随时纠错改错,做到优中取优,把最好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而传统课堂是单人作战,并且是现场直播,如果出现失误或错误,便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以及所传授知识的可信度。

 

(二)慕课教学模式的劣势。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慕课的考核结果很难确保公正、客观。慕课的教学特点是线上进行,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时间、地点与节奏进行线上学习,整个过程不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有严格的学校管理、教师指导和监督制度,而是完全靠学生的自觉自律。一旦学生缺乏自律精神,就会出现线上缺课、替代上课、偷懒、投机、作弊等行为,这些很难得到监控。因此,考核过程和结果也很难确保公正和客观。

 

2.受设备和网络限制,部分学生和高校也很难开展慕课教学。大规模网络课程需要有网络和设备支持,对于落后地区的学校,很难满足这些条件,从而限制了慕课教学的开展。

 

3.慕课资源的名师专家效应,并不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同层次的学校开设的同一门课,教授和学习的侧重点可能不同,教法和学法可能因此不同,如重点大学的本科生主要在基础科研方面有所建树,而二本、三本、高职院校往往在实践技术层面略高一筹。

 

4.慕课更适合“授业”而不是“传道”,不利于商谈式教学,不易动之以情,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

 

三、“2+3”五年一贯制中等教育阶段思修课慕课教学模式的改进意见

 

(一)开发适合本校校情和学情的思修课慕课。“2+3”五年一贯制,教育方式与内容更强调职业性、应用性和岗位性,与地方经济发展更为紧密。同一行业、发展状况相似的地方,对学生的政治素质、职业操守方面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要求,因此,可以尝试团队开发,分工负责,按照本行业、本地方对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开发适合校情、学情的特色慕课。

 

(二)坚持线上慕课教学为辅、线下翻转课堂为主的教学原则。“2+3”五年一贯制的生源特点,决定了这部分学生年龄小,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更多的师生、生生面对面交流。“2+3”五年一贯制下的学生更容易接受传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状态,从而获得师生情、同学谊。线下翻转课堂可以弥补线上难以实现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充分回答学生的提问,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还可以及时更新知识,拓展新热点,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发展;可以点拨学生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要分清主次,二者地位不能等同和颠倒,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教学过程的重心,确保课程顺利进行。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保障机制。当前,“2+3”五年一贯制学生往往具有学习兴趣不浓、纪律性差的特点。而慕课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因此,慕课的教学内容应努力增强教学的情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例如,通过创设叙事情景、活动情景和虚拟情景等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教学中身临其境,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情景,融情于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同时,还应加强班级学习委员的引导和培训,使之督促班级同学及时完成线上课程学习和课上作业,及时收集学生问题并反馈给任课教师。诚然,如果慕课技术能够发明出如指纹识别或人脸识别的功能,那么慕课教学模式在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方面将做得更好。

第2篇:线上教学利弊范文

[关键词]教师培训 网络平台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42-02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和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网络技术与教师教育的结合愈发广泛与密切。现代远程网络教师培训开始逐步取代传统院校集中培训,充分发挥了网络培训中信息技术在资源共享、远程交互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出互动性、高效性、开放性等特征,成为国家和地方解决教师培训规模大、成本高、管理难、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的重要手段。

教师网络培训的实施和教师培训网络平台的建设应用渐渐成为政府、教育系统、相关业界关注的焦点,以中国教师研修网、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新思考等网站为代表的一批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应运而生。这些培训机构在近年来承接了许多国家级、省级、市级等不同等级的大规模网络教师培训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指导下,天津市自第三周期(2002~2006年)起全面推进培训模式改革,在全国率先使用自建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为实施载体,通过自建网络课程开展全市范围内中学教师的网络培训教学。

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第四周期继续教育全员院校培训包含专业发展课程培训、专项培训与特色培训、教学实践与教学研修三大模块。中学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共144学时)全面实行网络培训。其中,高中教师由天津师范大学负责组织实施网络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初中教师参加国家级教师培训机构——中国教师研修网的学科教师远程研修。参加中国教师研修网的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开放性,特别是培训内容与培训者的开放性。开放性的教师培训是教师培训发展的趋势所在。为了更好地探究远程网络教师培训的平台、资源及其应用,现以天津市为例,对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和中国教师研修网两个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进行对比分析。

一、平台概况

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作为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及管理的门户网站,在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开发建成并实施具体管理。服务全市十万中小学教师及20个区县的教师培训机构。自2003年开通,经过持续建设完善,现已发展为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培训教学,继续教育信息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站,为全市教师培训提供有力的网络技术支持。

中国教师研修网由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主办,在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应运而生,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搭建研训一体的专业发展平台,实现教师个人、学校、区域教学组织的知识管理,创建全员参与、团队合作、资源共建、可持续发展的网上学习共同体。①

二、课程模式

现阶段应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网络课程主要有电子书模式、讲座模式、有指导的学习任务模式。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所提供的网络课程包括大部分自建课程和少量引进课程,自建课程大多结合电子书模式与讲座模式于一体,课程由文本及多媒体素材组合构成,以网页形式呈现的教学内容、视频内容和拓展资源。引入课程以讲座模式和任务体验模式为主。课程建设在市教委领导下,由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承担,依托天津师范大学完成。课程开发建设专家团队主要来自天津师范大学。

其优势在于:在统一的网络课程制作标准下,每门课程均有课程导学、教学脚本、内容导航、资源素材等部分构成,课程形式多样、内容完善、整体性及系统性强,课程开发团队主要来自高校,因此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前瞻性。不足之处在于:开发团队较少有来自中小学校一线教学岗位的成员,实用性与实践性略显不足。

中国教师研修网所提供的网络课程大多为讲座模式的视频课程,由教育部支持建设,开发建设专家团队来自全国各地,课程内容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引领,针对教学实际问题以讲座或案例形式进行深度剖析,总体上是目前全国性的较为优质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

其优势在于:视频课程具有专题性,内容明确且就事论事,着力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每门课程的信息量小,观看学习视频课程所需时间较短。实践表明,专题性的短小课程更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教师的欢迎。不足之处在于:课程形式单一,学习者较难集中精神持续观看不间断的视频讲座,不易从中提取有用信息。

三、组织形式

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采取课程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学员可以通过网上选课,系统选择感兴趣或需要的课程,每门课程配备主讲教师,且自建课程的主讲教师均由该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者担任。在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提供的课程交互平台上,主讲教师通过教学公告和通知、与学员进行教与学的在线交流和答疑、组织课程主题研讨、进行学习过程评价与反馈等方式开展网络教学活动。

其优势在于:学员对课程的选择余地较大,由课程开发者担任主讲教师能够对参训者进行深入有效地指导,更好地保证学习效果。网络学习中学习者学习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课程质量,也与指导教师的引导息息相关。不足之处在于:课程制下的指导教师身兼数职,工作量大,既要组织讨论、答疑解惑,还要批阅作业、组织考核乃至给定成绩。在选课人数略多的课程班级中,势必影响对个体学员的关注度。

与此不同,中国教师研修网采用课程+班级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即以网上班级为组织单元,每个网上班级配备一个班主任作为网络学习交互的发起者、组织者。班主任同时承担批阅学员作业、发起并组织班级讨论、编写学习简报等工作。学员在课程导师的集中线上指导和班主任的日常组织下进行网上学习。

其优势在于:在网上班主任的组织和管理下,班级氛围浓厚,班级活动频繁,班级成员之间交流密切。不足之处在于:课程导师与学员的交流只在培训进行中根据需要安排在线集中答疑直播,课程导师缺少与学员间深度有效的探讨。

四、考核形式

在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教学评价考核系统中,主讲教师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设计提供多种教学评价方式。课程考核通常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过程性评价通过平时作业和课程讨论等方面考察,终结性评价则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取在线考核平台试卷考核、线上提交教学设计、线上提交考核作业等方式进行。

其优势在于:能够根据每门课程的不同特点设定考核方式及内容,考核方式灵活多样。不足之处在于:课程缺少统一的考核标准,量化评价指标不够明晰。

中国教师研修网按照培训方案中设定的考核细则,对培训进行完全量化,包括学员的课程学习时间、课程作业、研讨交流、培训总结等部分。所有数据均由培训平台进行过程记录。

其优势在于:量化的考核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培训的公平性。不足之处在于:考核过分强调量化的数量结果,对质量把控不足。

迅速扩大的大规模教师远程网络培训对于远程教育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形形的远程教师培训各具特色,各有利弊,其中也存在不少虎头蛇尾、弄虚作假、浮于形式等现象。教师网络远程培训解决了传统院校集中培训的许多问题,但没有一种网络教学平台是为了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为适应所有学习风格而设计的,也没有一种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满足所有学习者的所有需求。网络环境下,如何选择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和网络课程资源,如何保证培训质量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切实问题。笔者认为,现代远程网络教师培训的关键与核心资源在于课程,而有效的课程学习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

注释:

①百度百科 /view/2644222.htm.

【参考文献】

第3篇:线上教学利弊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信息化;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G434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4-24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6-0062-02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高职院校的教师意识到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生物化学是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以2014年校级“精品课程”为基础,在生物化学课程授课教师团队的努力下,已建成了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并顺利通过验收。自2017年生物化学被确定为校级“双语”课程以来,教学团队认真开展该课程中英文教学计划、教案、课程标准、项目化模块设计等传统课程资源建设,同时紧跟现代职教潮流的微课、信息化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已完成的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设计、课堂讲授的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等方面。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甘油三酯代谢”为例,对基于微课视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应用进行研究。

一、教学过程

(一)学情分析

为初步了解本专业学生对新兴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接受情况,笔者随机选取了184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9%的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68%的学生反映,不能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掌握教学内容里较难理解的章节。因此,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态度为:70%的学生认为应该以信息化教学为主,但不应完全放弃传统的生物化学授课模式。这一结果既充分反映了学生对线上教学模式的实际需求,也确定了信息化教学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主体的工作方向。

(二)教学分析

笔者参考“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结合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将教学内容整合成7个理论基础与应用项目、6个技术实践项目及若干模块,本次授课内容选自理论基础与应用项目七模块二,共2学时。学生通过自学初步了解了脂肪经酶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那么甘油和脂肪酸在体内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分解呢?这是本次课要解决的问题。此外,甘油三酯是多种药物的合成原料,学习甘油三酯,可为后续多门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结合课程核心素养和人才培养方案,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还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甘油三酯的水解、甘油和脂肪酸的代谢、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及能量计算三个内容。饱和脂肪酸的分解代谢过程及脂肪酸β氧化反应原理及能量计算也是难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仅仅对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运用基础化学知识的能力偏弱,其特点是爱操作、喜合作、厌理论、怵原理,再加上有机化学知识零碎、相近,且微观反应无法观察的特点,易导致学生因知识混淆、机理难懂而产生畏学情绪。为解决这些难题,教学团队采用创设企业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方法,根据课程内容由易到难设置三个任务,层层递进。同时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将其渗透于教学当中,下面介绍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

(三)教学实施

课前,学生登录智慧职教云课堂生物化学课程平台,学习动画微课“甘油三酯的自述”,以完成问卷调查的形式上传个性化作业,对甘油三酯的结构和性质产生初步印象。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对甘油三酯的来源、利弊留下了印象,但对其分解路径的了解还有所欠缺。课上,教师首先请问卷完成得最好的学生讲解对生活中甘油三酯的理解,再根据药品专业的工作岗位设置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脂肪肝的形成”;然后小组讨论脂肪肝堆积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教育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自然导入学习任务1:认识甘油三酯的结构。在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生产中泄露的甘油三酯”后,提出任务2和任务3:应该怎样分解甘油三酯呢?脂肪酸是如何氧化分解的呢?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完成上述教学任务,下面以任务三的完成为例来介绍。首先开篇导入动画,接着以問题的形式,把知识点包含的内容概括列出:什么是β氧化过程?只含有一个氧化反应吗?需要酶的参与吗?有能量的消耗与产生吗?生成了什么物质?反应发生的部位在哪里呢?由一个问题引出下一个问题,在层层问题中,一步步引出后续内容概要:β氧化过程包含三个阶段,依次为脂肪酸的活化;脂酰CoA的转运;脂酰CoA的β氧化。

(四)教学评价课后拓展

教学评价为即时评价,即随机挑取一组学生通过云职教平台题库进行习题测验,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将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和学生填写教学过程评价表,同时教师以习题测试结果反馈来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进度,提升学习效率。课后,任务拓展内容之一为体验高端设备检测。学生要观看技术人员对血脂检测方法的讲解和演示视频,总结出不同脂肪酸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方法的特点,了解前沿。并参与临床检测(课后),即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在南通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相应项目的拓展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辅助操作。

二、教学效果与反思

任务型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难懂的生物化学知识点由抽象变直观。完成递进式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程中综合灵活运用微课、动画、视频与VR教学情境的教学技术,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设计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填鸭式学习的陈旧课堂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学时所限,设置课后在线讨论模块,使学生课后也能进行线上学习。

教学模式的创新点主要体现为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线上线下高效教学。在充分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完成为主线,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另外,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德育,更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引入企业生产事故案例,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能让学生感受“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三、讨论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它反映了一定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每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忽略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种以“教”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因为教学模式单一,较难实现信息量巨大的现代课堂教学;同时,因为授课局限于课堂,使学生难以有效掌握授课内容,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第4篇:线上教学利弊范文

关键词:思维导图;化学新课程;高效学习

新课标教材与以往的大纲教材相比,在结构、内容、呈现方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不难发现,能力考查型题目越来越多,尤其对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很高。新课程理念落实的关键在教师,如果能将思维导图策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不仅做到了对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结构的优化,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一、如何构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最初是在1975年由一个叫Tony Buzan的英国人提出的,当时他仅仅是想用思维导图来记录笔记,因为他发现这样不仅迅速而且记忆深刻。后来人们发现它可以帮助进行发散性、结构化思考,通过文字、图画、线条、颜色,图文并茂地展示思考内容,帮助分析、记忆等,具有组织性思维的作用,能够把隐晦的思想具体化、明了化。

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呢?以绘制图1“思维导图的用途”为例,首先确定好研究的核心问题,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用一个图像表达你的中心主题。然后画分支,不同分支用不同颜色,用曲线而不是直线。最后在每条线上写上关键词,而不是一整段话。自始至终使用图形,思维导图就是要视觉化。绘制思维导图的工具有纸笔,还有导图软件,各有利弊。以上介绍的是用纸笔为工具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这种方法理论上需要用图形和不同颜色来画,但实践中根据条件简化即可,因为思维导图是一个工具,只要能帮助我们达成目的,完全可以灵活运用。

二、如何在化学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技能,达到“为学习服务”的目的。这一学习工具能够通过构建学习者的思维框架、激活原有图式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这正好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相呼应。它也可以作为一种元认知策略,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1.思维导图的笔记功能。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做好预习、听课和复习笔记,让课堂高效。课前有效预习能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在预习时快速阅读每一小节内容,圈选出关键词,填到主要分支线上,并留下一定空间,以便补充。还可在思维导图上对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这种经过意义建构的知识就不容易忘记了。上课时,教师也可以用思维导图作为板书,指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记笔记。用这种方式来听课和记笔记,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学生紧跟教师的讲课思路,通过颜色、图形的方式呈现课堂内容,提高听课效率。同时,这种方式也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因为只要一看思维导图就可以看出双方的思维障碍所在,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讨论。另外,这种方式也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比如在“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中,通过绘制图2“电离平衡”思维导图可将“电解质的强弱”“电离平衡状态”“电离平衡影响因素”“电离常数”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剖析得很清楚,这不仅有助于把课程的结构弄清楚,还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并加强他们的记忆能力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既节省时间又便于回顾总结,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2.思维导图的诊断、评价功能。思维导图可用于师生诊断、评价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学习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观察所画思维导图的节点数目和分支的长度就能看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它可以让教师一眼看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领悟程度和思维特点。思维导图还显示联想链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断裂的区域,这个方法可以给教师一个清晰而且直观的图景,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态。

另外,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思维导图,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之处,当他把自己的图与教师或同学的比较之后,原本含糊不清的问题就会变得明朗,并很快找到解决方法。

3.思维导图的审题功能。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对“接受、吸收、整合信息能力”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有充分体现。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思维导图凸显关键词,不仅有思维的广度,也有思维的深度。面对题目信息,敏锐全面的观察是先导,结合现实生活、生产实际或科学实验发现问题、甄别和筛选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是重点,将获得的有效信息与已有知识正确地建立联系、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是关键。利用思维导图分析题中文字、图表等蕴含化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信息,既省时又简洁,经过整合后,再用恰当的化学用语阐述,无疑是训练解题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GS(2010)G0433

参考文献:

1.博赞(Buzan,T),张鼎昆译,《大脑使用说明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第5篇:线上教学利弊范文

教学后记,是指课后对实施教案过程所进行的反思,是对实施教学方案小结的教学笔记。它主要是把课堂教学的成功和不足写在教案后边或旁边,也可用另外的纸写成教学随笔,教学随感录,附在教案的后面。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教案,成为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参考。这是师范生一开始从教就应重视的工作,就需要培养和训练的一项教学基本功。

备课是教学的设计和准备;上课是教案的实施和体现;后记则是教学的回顾和总结,三者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师本人对自己的经验分析则会带来重大的收获。” 课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行动能力和教案等方面及时做出分析总结,就能了解教学中的得失利弊及缘由,便于吸取失败的教训,积累成功的经验,从而调整和弥补工作中的过失和不足。许多优秀教师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这与善于不断及时做课后分析总结是分不开的。但我们往往忽视这一环节,不重视写教学后记,课完就完。其实写教学后记好处很多,它能帮助我们积累教学经验,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一般说,新老师没有教学经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而教学后记就是积累最好的方法。教学后记把得失记录下来,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否则很快就会遗忘。通过认真思考总结,把这些得失记下来,加以分析研究,以后碰到此类问题就心中有数,失误或不当就能避免。从而帮助我们积累教学经验,也促使我们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教学后记能为教学研究积累资料,是我们个人教学业务档案的重要内容。

写教学后记,可把零散的教学经验,教学偶得集中起来,经过系统整理,就会是较高质量的教学经验。把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的东西,将会更好地指导我们教学实践。而写教学后记就会为我们搞教学研究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料。同时,每一个有志于教育事业的青年老师,都应建立起自己的教学档案。它的内容包括教案、习题选、试卷、辅导资料、作业练习、试卷批阅记录、学生成绩等,作为教案组成部分的后记,则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写好教学后记,这对现在成长,将来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我们练笔,是我们练笔的好形式。老师整天忙于各课、改作业,对练笔之类往往无暇顾及,写教学后记则是最好的练笔。教师不练笔,久而久之,文思就会枯竭,作文章时,便不能表情达意。对一个语文老师来说,练好笔是迅速提高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写教学后记来促使练笔,则是一种好方法。内容丰富,不拘形式,有话可写,得失体会,杂感随笔,均可信手写来。

一、教学后记的内容

教学后记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有关教学的什么都可录,什么都可记,什么都可写。对于师范生来说,大致可从自我感觉、学生信息反馈、评课意见三个方面的内容着手,分析记录总结以帮助我们写好教学后记。

1.自我感受

自我感受主要是记录自己感受最深的那些内容,及时把每一堂课最主要的得失回顾记下来,以便抓住主要的经验教训,概括总结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诸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目的是否客观,重点难点是否抓准,教学环节是否安排合适,预习、自学:复习、提纲、导语、结束语、板书等设计是否恰当,以及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手段方法,教学的应变,教学的效果等方面的感受都是记录分析总结的范围。

2.学生信息反馈

主要指学生的表情变化,是否专注,注意力是否集中稳定,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和谐,师生情感交流是否融洽正常,学生发言是否积极,教学效果是否满意。一般说来,成功的课堂教学,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发言,反之则学生精神不振,昏昏欲睡,紧皱眉头,气氛沉闷。学生的这些信息反馈,课后及时记录下来,总结经验,分析原因,找出对策。还要分析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训练能力的情况,学生是否能按预定的要求,在知识技能诸方面获益,教学任务是否圆满完成,目的是否达到等等,都是了解分析记录总结的范畴。

3.评课意见

主要是倾听听课老师、指导老师以及听课的学生的意见,及时地把他们的意见记录下来,根据他们的意见,帮助自己分析归纳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除上述三方面外,要记的内容还很多,特别是教学中的点滴之见,即除教学共性以外的属于个人独到的见解,个人水平发挥的个性的东西更要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丰富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经验;教学过程中的失误,无论大小,都应整理记

录下来,以便今后改进、弥补;学生中的闪光点,也是记录的重要内容,如课堂上学生的问题、答题及课后作业练习,都可能会有不少独特的见解,特别的做法,把它们记录下来,做分析整理,将会有助于拓宽教师的思路,改进教学。这些也都是教学后记应记录分析整理的、非常重要的内容。

二、教学后记内容的来源途径

教学后记的内容,来源途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自我回溯、反思作出分析

执教者本人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情况,能力及成败的感受,体验最敏感,最真切,最深刻,每次教学都会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丰富的感性材料。这就要求我们每次课后,都有必要坐下来仔细地追忆,体会和分析,这是我们教学后记内容来源的主要途径。

2.广泛收集意见,加以分析整理

指导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对象、教学实际又非常了解,他们最容易发现问题。他们的意见具体,针对性、指导性强,会给我们很多启发,使我们获得教益。同事同学看问题也比较客观、实际,容易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来评价分析同伴的教学,这会更亲切,更易消化吸收。所以他们的意见是我们教学后记内容来源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广泛吸取,认真分析整理总结。

第6篇:线上教学利弊范文

【关键词】办学规模 利弊 原因

中职学校大力追求办学规模已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不少中职学校,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省内省外、部门不分教学与行政、职务不分校长还是勤杂工,动员全校教职员工满世界地找生源,希望以此扩大办学规模。

办学规模的扩大给学校带来了哪些好处呢?第一,办学规模的扩大一可以增加对外宣传的本钱,提升学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扩大招生规模其实是利用了人们思维上的一个定式:“学校办学规模越大,说明其实力越强、办学越成功”,于是人们会增加选择办学规模相对较大的职业学校的可能性。办学规模大的职业学校在招生中更有竞争力。第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学校收入。一个中职学生入学费用如果为2千元,学校能招入1000名学生,则可收入2千万元,能招入2000名学生则年收入可达4千万元。有了可观收入,教学经费支出游刃有余、教职工收入节节攀升,更便于学校领导激励职工。但一味追求扩大办学规模却带来不少弊端。

首先、对学校教学质量造成重大损害。学生厌学,挫伤了教师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学校急于扩大规模,招生时就会只求数量而不计质量。生源良莠不分必然对正常教学秩序带来冲击,逃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等现象必然在所难免,认真听课的学生不到20%成为常态。教与学相互依存。学生厌学必将使教师产生“厌教”情绪,生源文化基础差必然影响教师钻研、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积极性。一套教案使用多年的、上课无讲义的、课堂上不管学生纪律、作业布置与批改敷衍了事的、实训操作走过场的在教师中大有人在。教与学双方均有“厌”的情绪存在,教学质量必定逐年下降。学校虽然“做大”了,但却为此付出了教师职业素质下滑及教学质量无保障的巨大代价!

片面追求规模,破坏了正常教学秩序与教学管理。因生源基础差,教学计划编制与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难度必然大大缩减和降低;为保证有足够的办学经费,不得不将三年的教学压缩到二年完成;为了使中职学生毕业后取得“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文凭,在二年的课堂教学中不得不留出足够的课时来完成诸如语、数、外等基础学科的教学从而再次压缩专业教学课时;因招生人数增大而教学设施却不能随之扩充,为使学生在校园里“安分守己”,在安排学生教学实训时不得不让一部分学生实训而另一部分则只能在教室打扑克、下棋等待轮换;学生人数增多,一些中职教师周学时在20学时以上的接近全部教师的一半,最多的达到每周26学时甚至28学时,超过半数的教师一学期要担任三门及三门以上课程,如此重的工作量必然影响到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的修炼。

为了让学生能毕业,而不影响今后的招生,一些学校不得不作出诸如“每个教学班学期平均成绩不得低于85%”等弄虚作假的规定。为了在招生竞争中“不输在起跑线上”,一些中职学校找借口放学生的假让教师去招生,甚至不放假时也允许教师停课外出招生,有时还可能带上几个学生一同“公干”。为了形成较好的“就业”业绩以吸引生源,一些中职学校还会在第四学期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使教学过程中途终止,让学生提前就业。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管理均被打乱,何来教学质量?

其次,增大教学成本,损害学校声誉。片面追求规模增大的教学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设施投入。学生人数增加需要更多的校舍、更多的师资和教学设备,如果增加投资,需要更多的资金,一但招生人数下降,部分教学资源将被闲置而形成浪费。第二、招生费用的投入。招生费用不仅仅是招生人员的差旅费,更多的是给中学老师和介绍人的劳务费,恶性的招生竞争使这部分费用屡创新高,增大了办学成本。第三、进行学生管理的人、财、物力的投入。众所周知,学生人数越多,管理难度越大。为让学生们“不生事端”和争夺生源,各校除了增大对学生宿舍进行改造外,在各教室安装多媒体投影仪、空调、闭路电视,增加值班老师人数,增加班级管理老师,聘请保安巡逻,当然相关费用随之攀升。不这样争夺不来学生,不这样不足以“维稳”!而这些增大的教学成本有的是完全不必要的。

片面追求办学规模对学校的声誉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生源录取无质量标准,扩大招生规模必然使差生增多。学生中的打架斗殴、抽烟喝酒、偷盗抢窃、夜不归宿、逃校逃课、溺水、伤害等现象屡禁不止,极大地影响着在校学生的生活、学习纪律。管理不到位,必然会导致好学生难以忍受而流失并传播学校恶名。第二、因片面追求数量而致使招生费用高企,为维持办学,不少学校在第三学年让学生到校外顶岗实习,而当年学生的寑室费用和书籍学杂等一干费用依然照收,学校虽“创收”了但造成了学生对学校极大的不满,“欺骗”、“强取豪夺”之声不绝于耳。第三、为追求生源,一些学校会杜撰用人单位以吸引学生。杜撰的用人单位当然不能在学生毕业时兑现,从而失信于学生及其家人、失信于社会。

学校声誉不佳必然缺乏生源,为争夺生源只能增加招生费用,砍掉正常的教学时间,抽调一线的教学人员漫山遍野搜索生源,必然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必然导致教学质量的进一步下滑,学校声誉更加会跌入低谷。

第7篇:线上教学利弊范文

在信息技术没有发展以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课程一般是由教师在课堂上直接面对学生讲授,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的学习多为被动接受。而医学院校的课程具有专业性强,复杂难懂,知识更新快等特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占用教师大量的备课时间,教师也仅能借助板书、挂图、模型等辅助教学用具,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枯燥、复杂,单一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遏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传统的医学培养目标已无法适应未来发展,医学领域的新进展、新发现日新月异,据统计,医学信息资源占据了30%以上互联网信息资源,全球医药类期刊每年200万篇以上且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2]。医学生必须利用信息网络随时了解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现,才有可能跟上当代医学快速发展的脚步,而不仅仅是背诵记忆现有知识内容,医学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需要获取更多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的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的出现,人类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使用能力实现巨大的跨越。2007年翻转课堂的出现,从2008年微课出世,到2012年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正式上线,以及我国教育部号召开展国家精品共享课建设等,这些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新教学模式以其开放性和大规模性迅速播散,2013年的中国教育界刮起阵阵“飓风”,为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注入了新力量[3]。这些新的现代化教育模式在医学教育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可将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大程度整合、共建与共享,有效地解决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无法共享等问题[4],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意义非凡。

2医学专业课程改革新教学模式

2.1互联网+概念下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年美国的两名教师为了帮助缺席学生补课,将录制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视频上传到网路,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和好评[5]。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主角。尤其在医学专业课程中,知识点多、难、知识面广,更新速度快,教师可利用翻转课堂在课前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向学生任务,学生在课下提前将课程学习需要的背景知识,通过在网上查新、视频讲座、网络课程、在网上与老师及同学们讨论,或者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完成,课堂上教师则用来深化概念、解决问题,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在实训教学中,教师也可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来操作示范,教师则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反思、整改,可让他们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授课模式,它成为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全新教学模式,弱化了教师们传统授课方式,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真实的互动环节。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向探究性学习、兴趣化学习和主动性学习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2互联网+概念下的微课

微课程是2008年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首次提出“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一概念。随着信息化的普及,知识更替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传统单一课堂讲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生对于前沿医学新知识的掌握。微课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课堂教学方法,它是通过录制短小视频,把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讲解的某个知识重点、难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精彩的教学活动记录下来[6]。医学专业课程内容枯燥繁多、知识点分散、名词概念长、代谢途径机制交叉反复,学生很容易跟不上教师的节奏,针对现在学生对手机、电脑等互联网移动设备感兴趣的情况,微课这种时间短暂、内容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正好满足学生在课前课后预习复习知识点,使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微课选题一般是围绕教学内容中的教学重点、难点、专题、实验、技能点或主要教学问题,针对教学中的常见的、典型的,复杂的问题或内容进行编排构思,尽量“小而精”,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独立性、完整性,通过一个微视频,完整地讲述一个教学内容,有效地化解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等问题。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录制微课过程中把图片、视频、动画、网页链接等多种媒体技术,适时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以便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同步构建完善的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调查等自主学习活动的学习反馈体系,便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由此可见,微课因主题突出、短小精悍、效果立杆见影,可随时随地网络学习等特点,被引入到医学专业的网络课程建设中,可为学生提供再学习的有效途径,也为教师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课后补充教学方式。微课程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必将具有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2.3互联网+概念下的MOOC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对大型开放网络课程的简称,其课程建设理念是在虚拟网络环境中,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利用网络平台,为大规模的线下学习者提供具有完整教学资源和丰富学习支持服务的海量优质课程,这一概念提出后,人们纷纷开始探索MOOC的可行性,MOOC这种新教学模式为我国高校的教学方式提出新思考,是教育改革的新尝试。现在医学院校的师生共同面临着如何协调好繁重的课业压力与有限时间的紧张关系,而MOOC可以优化教学效率。学生可事先利用教学视频,对学习内容预习,发现对自己知识点的理解误区和掌握不熟练的地方,在课上带着问题听课,有针对性,事半功倍。也可重复利用教学资源,课后复习、讨论,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医学院校学生可以充分使用欧美发达国家医学院的教学视频,利用MOOC强大的共享平台,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加深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医学院校应加强校内信息平台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鼓励支持师生采用在线教学、研讨、交流和考试,充分利用发挥MOOC强大的共享平台,构建经典MOOC教学课程。MOOC实现了交互式学习,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MOOC平台的出现使得大规模且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使不同人群不受时空限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可能。

2.4互联网+概念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医学专业课程深化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势不可挡。2012年教育部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目标: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高校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从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课程信息化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是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要有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优化的课程设计,多元的教学模式,充足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评价体系等。学生在课下可以通过共享平台,浏览到本门课程完整的课程资源,包括该课程介绍、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日历、学习指南、教案、演示文稿(PPT讲稿)、媒体素材、教学录像、教学案例、重点难点指导、实验(实训)指导、学习手册、作业、常见问题答疑、考评方式、线上自测、参考资料目录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医学专业课程因其复杂性、超前性、延续性、周期性等特点,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很难全部消化理解,通过在线精品资源共享课,可以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一个完整全面的理解,旨在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服务,并可最大限度提高课程本身的吸引力和共享性,从而真正发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示范作用。

第8篇:线上教学利弊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微营销;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引言

2012年以来,智能手机的普及速度加快,至2014年我国的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5亿。手机产品的科技进步使得屏幕越来越大、运行速度越来越快、消费者的上网体验越来越好。随着我国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三大运营商加大4G业务的推广力度,不断降低上网接入费用,消费者不再担心上网流量不够,企业也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会。2015年的双十一为阿里巴巴创造了912亿的惊人销量,移动端占比达到68%,两个数字的背后说明移动互联网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带来了巨大变化,已经成为企业必须重视的网络营销形式。移动互联网随时在线的特性,正在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加快了学生了解世界的速度。无论是企业营销营销平台和营销形式的变化,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都在推动教学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因此探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变得非常有意义。

1、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影响

1.1移动互联网营销的新变化

(1)社交工具带来的微营销

微信这类社交工具的迅速普及在拉近各个关系圈的同时,也在牵引着智能手机用户随时在线。除了实时的文字、图片的交流,增加了视频、音频的分享,交流内容越来越生动,信息含量更大。很多企业看到微信带来的市场推广机会,构建自己的微信平台,利用二维码导入客户,并精准的推送信息。朋友圈的分享讨论也成为了营销活动的关注和延伸。为企业营销、产品营销带来了变革。

(2)移动互联网营销的特征

移动互联网营销更加突出精准营销,利用背后的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精准的推送客户关心的信息;通过摇一摇、集赞等互动形式增加了客户的关注,利用设定的话题、场景可以引起与客户之间的互动交流来帮助企业和消费者双方互相了解;更丰富的内容、更多的视频资源,都改变了以电脑为接入终端的营销手段,也在创新着营销模式。

(3)支付工具正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文/李峰支付宝、微信通等支付工具的线下推广,为手机支付打开了方便之门。这些工具这在推动OTO的进展,线上线下的融合,不仅迅速改变传统的渠道策略,使得传统门店成为一家家体验店,而且苏宁云店的出现也在推动传统企业重视渠道变革。

1.2移动互联网给学生带来的变化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在线,大量的时间用于聊QQ、微信、看视频和新闻,从积极的方面讲可以提高学生的联系程度,也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广度。学生只要愿意可以及时了解政治、经济大事,但是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分析判断能力不足,还不具备准确把握事实的能力。

1.3移动互联网给教学资源带来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为教学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资源,除了互联网本身的资源,QQ、微信平台的应用会产生更多的信息资源。而且以前以文字、图片、声音为主的网页形式,正在增加更多的影像视频资料,使得营销表现形式更加生动形象。无处不在的网络广告,形式多样的推广活动,更有深度的商业文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广泛的教学资料。

2、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然企业的营销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就必须实施更新。因为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接触互联网资源,教学活动也就需要适应学生的新变化,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痛点设计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营销规律,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能力。因此实施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3、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学教学的改革内容

3.1教学资源改革

互联网有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丰富而鲜活的营销案例,实时的营销信息都为教学资源改革提供了基础。教师可以在依靠自己关注营销资源的同时,发动和要求学生共同收集营销信息,然后再分阶段整理营销资料,加工形成案例库,而且可以做到不断更新。案例包括企业产品上市推广案例,企业之间发动营销战的案例,以及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深度剖析案例。这些案例可以成为营销教学的极好素材,也是学生课下阅读拓展的教学资源。

3.2教学方式改革

由于学生掌握信息的速度和接触信息的广度已经超过了教师接受信息的程度。所以以前师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教师已经不能靠过去老旧的案例打动学生,而只能依靠综合分析能力征服学生。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一些营销方法和营销理论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以及从一些典型案例中提炼出营销规律的能力。所以要改革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环节,给学生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实施翻转课堂,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市场调查能力、推销观点的能力以及营销方案的撰写能力。

3.3作业评价改革

学生作业是评价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手段。学生在整个学期对QQ群平台的贡献,学生在资料收集、文案撰写、课堂展示中表现出来的市场调查能力、推销能力、策划能力应当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平时成绩要改变以教师评价为主的成绩评定方式,改为以学生评价为主的成绩评定。对学生贡献的评价要交给学生,对文案、课堂展示的评价要有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成绩公平感,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继而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4、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4.1教师要不断学习

教师要有随时充电的意识,利用好移动终端不断学习。教师有比学生更广泛的圈子,每一届的学生、教师之间、朋友之间都在不断为任课教师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把握更新的信息,并能够抽象提炼出一些新的规律,成为授课应用的素材。教师也应看到“师不必贤于弟子”已经成为现实,面对几十名学生,他们的兴趣和关注点不同,信息搜集的速度也很快,所以教师也应当向学生学习。通过学习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开展教学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4.2抓住新产品推广机会传播营销方法

新产品营销随时在发生,手机、汽车的新品,房地产的开盘活动,既是产品的性能展示,又是各种新产品促销手段的密集应用。微信圈、各种资讯网站、各种视频网站的综合利用,扩大了新产品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广度。因此教师应当抓住某一新产品的上市机会,和学生一起分析其采用的营销手段和产品定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新鲜感,也可以使学生学到现在企业正在用的最新鲜的营销方法。4.3及时跟进事件营销每当社会上出现一些大型事件,比如三聚氰胺、瘦肉精、3.15、地震、奥运会、禽流感,都会发现很多有意义的营销方法。或者企业慷慨赞助、或者企业在消费者的不满意下危机公关都充满着营销智慧。教师此时要对这些事件给予及时的关注,不断引导学生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企业应对的方式,营销的手段带来的利弊,带领和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会更容易理解事件营销、公共关系,深刻地领会营销道德、关注社会利益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4.4通过话题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更多的在课堂中引入讨论方式,设定一些实际应用题目引起学生的讨论。比如企业为什么做市场调查,怎样做市场调查?为什么改名、为什么开发新产品,如何定价、如何看待朋友在朋友圈内的推销、二维码应用方式等都可以是讨论题目。根据课程的进展,以及社会当时发生的实事比如每年“双十一”带来的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移动互联网到底给营销带来了什么影响,企业应当如何面对这一渠道挑战?颠覆传统渠道?进而去思考传统的批发商、零售商该何去何从,销售管理方式该如何变革等

4.5师生实时互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教师要应用好QQ群、微信群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关注互联网营销,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利用好课上课下的时间,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既要掌握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又要把握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要时刻围绕着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目标去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营销调查能力、营销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以及规范写作能力,要将表现较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要对课堂表现好的同学给予正面的鼓励,而对表现不够好的同学也要多沟通,不轻言放弃,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领会和掌握基本的营销知识和营销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吉义,李文娟,黄剑平,章剑林,陈德人.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5:(01).

[2]杨婷.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研究.安徽大学,2014.[3]戴慧祺.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微信营销探究[J]江西师范大学,2014.

第9篇:线上教学利弊范文

关键词:商业化 学生 补习机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教育事业也发展迅速。社会,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受高考制度的影响,补习教育发展迅速。课外补习在中国已存在很长时间,俨然成为主流学校教育的“影子”。马克.贝磊教授称之为“影子教育。”

“近几十年来,作为一种‘影子教育体系’(shadow education sys2tem),教育补习在很多国家已具相当规模,俨然成为主流教育的补充与仿效。教育补习的蓬勃发展对社会及教育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它可能维护与扩大了社会的不平等,使校外的学习改变了校内学习的内涵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形态,此外,它还对劳动力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

补习教育之所以称之为影子教育是因为它弥补了正规教育的不足。受高考制度的影响,各个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大都采用灌输式教学,而且针对高考内容教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就局限了学生学习的思维,限制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而补习机构的产生正好弥补了这一些方面的不足。一些有名的补习机构能够从根源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视野,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在快乐中学习。

另外,在正规学校里,每个班的人数比较多,竞争压力非常大。一个老师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有的学生基础不好,或者由于其他原因等导致成绩下滑跟不上,就很容易受到忽略。然而补习机构正是给这些学习成绩偏差又想努力奋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充分利用假期的时间,补习自己的弱势,增强自己的强势。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成绩,使成绩差的学生增强自己的信心,使基础好的学生更上一层楼。

补习机构成为一般学校教育漏洞的填补者,也成为老师和家长用以给孩子扬长避短的利器。然而,这一资源似乎在近些年剑走偏锋。首先,在商业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补习机构层出不穷,而他们的资历却从来都惹人争议。补习机构里的教师从学校教师到水平参差不齐的大学生,甚至到高中生,都不断冒充名校教师开设补习机构,却纯属盈利为目的。对于能否真正帮助到需要补习的孩子,于这些人而言根本无关紧要。而这一现象又会引发另外一个社会问题,就是,因为贫富差距而使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受到不平等的对待,有钱就上好的补习班,没钱就上不好的。父母可能经济条件吃力却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会选择一些便宜的却根本没有资历的补习机构,白花了钱,也耽误了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增加负担。

补习机构的迅猛发展也为社会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尤其是对一些在校的大学生。补习机构是大学生假期兼职的最好的平台。特别是对于师范类的学生来说,假期以老师的身份做兼职,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更重要的一点是锻炼自己教师的教态与教学技能。而且磨砺自己与学生相处的耐心。一般补习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成绩不好,不爱学习的学生。淘气,顽皮,不学习,这类学生也是我们在即将成为教师后遇到的最为恼火的学生。那么,补习机构就是一个给你机会去摸索。去尝试,去寻找解决办法的舞台。你可以在这里学会如何和不听话的学生打交道,如何和各种各样的家长去沟通。这些,是我们在正规学校里永远都学不到的。这对我们未来教师的成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而补习机构也愿意招聘大学生。一方面,大学生高素质的文化修养,开拓的视野以及青春的激情,能够和这些补习的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大学生的青春和对未来的向往能够激发和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再者,相对一些在职的教师而言,大学生敢于创新,风格迥异的教学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也是一些补习机构愿意应聘大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要相对在职教师低廉很多。一般而言,在职教师假期做兼职的薪值是大学生的一倍之多。有的名牌学校的教师更是高达二至三倍。不平等的薪水成本以及管理方面的等等多方面原因,使补习机构更愿意倾向对大学生的选择。因为雇佣大学生不但成本较在职教师偏低,而且,由于大学生没有工作背景,经验,对社会涉猎较少。通常易于管理和服从补习机构的安排。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补习机构一旦没有生源,经营亏本,就会转嫁风险,把损失转嫁到做兼职的大学生身上。通过扣工资,减少教师的数量等手段缩减支出成本。由于这些做兼职的大学生通常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也没有很高的声誉和权力,人微言轻,到最后也只能忍气吞声,被迫接受。这一点也是我多次做补习兼职的经历。比如说,

我大二时在一个补习机构xx做兼职的英语老师,签合约时是底薪1600外加奖金和补助。然而由于我们那个点生源短缺,最后公司亏本。公司以我们表现不好为由,扣除所有老师的奖金,而且还以各种理由削减专辅老师每小时的课时费。最后我们这些兼职的大学生每人只得拿着微薄的收入回家。大学生假期做兼职上当受骗以成为家常便饭。

我个人认为社会,国家应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或是一个保证,来保证大学生的利益。一方面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地走入社会,不再做象牙塔里的井底之蛙,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学会独立自主地去生活,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减轻了家庭,社会的负担。

目前,根据各国出现的不同原因,表现以及结果,政府对补习的政策也不同,大致分为(一)严厉禁止政策;(二)混合型政策;(三)认知监管政策;(四)自由放任政策;(五)积极鼓励政策。补习机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有其弊端。政府或者教育部门应该根据中国的不同国情,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补习机构进行规范性管理,保障补习学生以及兼职教师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沈 华.基础教育阶段影响中国学生课外补习因素探究.北大教育经济研究(电子季刊) 2008 年9月第 20 期第 6 卷第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