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区块链技术盈利模式范文

区块链技术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区块链技术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区块链技术盈利模式

第1篇:区块链技术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无法表示意见案例分析审计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9

一、引言

根据中注协的统计数据,2016年1月1日~4月30日,40家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共为2 842家上市公司出具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其中标准审计报告2 738份,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82份,保留意见审计报告16份,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6份。笔者通过分析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有关事项,发现对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性无法获取审计证据的1份,明确表明审计证据之间存在相互矛盾以及不确定性而无法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1份,对重大异常事项无法获取审计证据的4份。6家被审计单位,只有1家主业属于典型的传统制造行业,其余5家均不同程度的涉及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新材料等。目前国内学者多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以及对相关利益者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少有从技术层面论述与非标审计意见的关系。本文从一个具体案例展开,分析审计实践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哪些新的启示。

二、发表无法表示审计意见的条件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以下简称“1501号审计准则”)的要求,如果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至于无法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多个不确定事项,尽管注册会计师对每个单独的不确定事项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但由于不确定事项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以及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累积影响,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也应当发表无法表示意见。“1501号审计准则”指南明确区分了无法表示意见与否定意见的差异:前者通常仅仅适用于注册会计师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注册会计师发表否定意见必须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无论是无法表示意见还是否定意见都只有在非常严重的情形下采用。

对于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情形,准则指南列举了两种情况:一是客观环境造成的限制,例如由于被审计单位存货的性质或位置特殊等原因导致注册会计师无法实施存货监盘;二是管理层造成的限制,例如管理层不允许注册会计师观察存货盘点或者不允许对特定账户余额实施函证。第一种限制实际上是审计技术的限制或者说是专业胜任能力的限制,第二种限制主要责任在于管理层。除了客观环境以外,管理层的“不作为”也可能形成第一种限制,因为审计毕竟不是“跳独舞”。仅通过阅读审计意见报告正文投资者很难分辨出是哪种原因,市场参与者通常会主观地将责任归咎于上市公司本身。

三、审计案例介绍

(一)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

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于1996年在深交所挂牌交易,2014年重组前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重组后主营业务变更为集成电路芯片设计。2015年12月,上市公司聘请A事务所作为年度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审计机构。A事务所历时长达5个月的审计,最终对其财务报表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对重大资产重组时承诺的盈利预测实现情况发表了无法表示意见,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了否定意见。

(二)审计意见引发市场连锁反应

2016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中,无法表示意见占全部审计意见的比例只有0.21%;被出具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的16家上市公司占1530家披露了内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比例为1.05%。而且这两个比例均少于2015年。这说明极少数的上市公司被出具这样的审计报告,因此在市场上引起了极高的关注。相关利益者各方的分歧也使这家上市公司充满了争议。该事件给上市公司、监管方和投资者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是市场方面: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交易所对上市公司股票实行“退市风险警示”,自2016年5月3日开始,上市公司股票简称变为*ST,实施风险警示后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因上市公司2016年1月业绩预告和2016年4月的业绩快报都公告收入大幅增长和持续盈利,而注册会计师却无法表示审计意见,年报公告后股票发生了异常波动,交易所要求股票自5月1日开始停牌1个月。投资者损失惨重:年报公告后股价大幅下滑,两个月后的股价与业绩快报公告时相比几乎腰斩,大量资金出逃。上市公司健康、快速发展也受到较大影响:若上市公司下一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继续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股票将自下一年度报告披露之日起暂停上市;按照《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及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就会失去公开增发、配股、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资格。该上市公司正在进行的非公开发行,因而收到证监会终止审查通知而停滞。该事件引起监管方的高度关注:深圳交易所向上市公司发出年报关注函并要求回复和公告;当地证监局向上市公司发出监管关注函,并约谈上市公司高管,要求聘请具备较高专业能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对2015年盈利预测的实现情况进行专项核查。

(三)相关利益者产生的重大分歧

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了上市公司董事会与会计师的重大分歧,这种情况在市场上极为罕见。2015年度上市公司承接技术服务业务――数据中心维护运营服务和场地租赁服务。注册会计师认为未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因此无法对该项交易实质做出判断,因此发表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上市公司董事会却认为,在审计机构审计期间,公司积极配合现场审计人员工作的开展,详细介绍公司的业务模式,提供审计机构各项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的所有采购销售合同、会计凭证和单证、银行水单和对账单、行业分析资料、供应商往来资料等,同时配合审计机构现场走访客户、供应商等。因此上市公司董事会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持保留态度。上市公司监事会同意董事会的意见。但监事长和独立董事们却认为鉴于注册会计师无法发表意见,因此无法对此事做出合理判断。看来各方当事人就此事件展开过一轮异常激烈的博弈。这无疑给市场监管者和投资者做出正确判断出了难题。通过阅读上市公司年报和公告,可以看出各方的主要分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程度是否广泛到对整个报表发表无法表示意见

上市公司的该笔交易通过境外子公司实施。而注册会计师恰恰认为上市公司未对境外子公司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比如存在未签订合同或协议且未履行必要的资金管理审批程序下支付资金的情况等。内部控制缺陷导致注册会计师实施了更多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以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存在真正的重大错报。但对于重大异常交易,注册会计师认为即使实施了包括盘点、实地走访等审计程序仍然无法获取令其满意的审计证据,且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具有广泛性。而上市公司董事会认为自始至终积极配合,审计范围未受到任何限制。

2.重大异常交易的真实性

从上市公司公告的会计报表可以看出其客户高度集中。2015年收入3.75亿,前5名客户收入比例占总收入的74.87%,其中对第一名的客户收入占24.01%。上市公司与第一名客户只发生了一笔交易即“数据中心的租赁服务”。因此,注册会计师判断该笔交易属于重大交易。上市公司数据中心的运营模式为建设+租赁,但建设现场未见混凝土大楼和空调系统,而只有若干集装箱机柜。注册会计师认为在境外建造如此规模的数据运营中心,并未采用惯常建设方法,且只有一个租赁客户,当属于异常交易。交易背景是否符合正常商业逻辑,是消除注册会计师对其真实性怀疑的焦点。

上市公司的解释是,公司“数据中心的租赁服务”属于主营业务中比较新兴的业务,公司采用的模式与传统常规的数据中心运营模式不一致,属于定制化的一个数据中心,公司承担的是硬件设施的建设租赁服务,数据服务器的购置和运营等由客户自行负责,同时公司没有采用常规的建设混凝土大楼和空调系统,而是采用目前世界比较新的集装箱式机柜模式,同时采用了风冷技术,两种数据中心比较,公司模式比传统模式下大幅节约成本。显然,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解释未能说服注册会计师,而注册会计师又实施了哪些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呢?

(四)审计过程分析

自2015年12月注册会计师进驻现场审计,至2016年4月底出具审计报告,历时长达5个月。2016年2月注册会计师赴境外子公司进行现场审计并进行了盘点,发现上市公司客户拟在数据中心放置并运行25200个服务器,2015年度只正常运行了2520个服务器,占总服务器的10%,而收入确认按照合同约定全额确认,与仅为正常运行的10%服务器所提供的服务严重不匹配。项目组内部讨论后立即向事务所风控部门汇报情况。注册会计师就收入的确认问题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进行沟通,却发生了重大分歧。管理层认为公司在2015年已经按照客户需求准备了客户服务器需要的所有机柜,随时可以满足客户的满负荷运营,但客户因其自身原因在2015年内只启用了一部分服务器,并非公司原因导致,公司已经实际履行了与客户的合同约定;公司提供的是租赁与运营维护,其收费模式与客户启用多少机柜无关,因此公司2015年的收入确认是按照合同约定的全额进行确认。该分歧一直持续至2015年4月。在此期间,注册会计师补充了针对舞弊的审计程序,如调查上市公司客户的背景,实地走访等,但通过访谈得到的信息不足。上市公司原定于2016年4月下旬同时披露2015年度报告及2016年第一季度报告,因重大分歧未解决,披露时间推迟至2016年4月底。临近公告日,注册会计师正式向上市公司通报,拟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上市公司表示可以根据注册会计师已取得的审计证据调整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认为未取得关于收入和相关资产的充分证据,拒绝了被审计单位的调整要求。2016年4月底,上市公司召开董事会,未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并在年报中披露。独立董事和监事长表示无法做出合理判断。他们认为,公司应当在业务真实性的前提下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确认收入,并一致要求公司立即启动相关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重新聘请会计事务所对2015年年报进行审计),积极、有效和稳妥地消除上述事项及其后果。

四、透视分歧原因

2015年该上市公司业务发生重大变化,其芯片开发和销售市场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主营业务转变为数据中心出租业务。上市公司客户背景扑朔迷离,数据中心出租收入的商业逻辑未得到合理解释,是注册会计师无法给出明确鉴证意见的主要原因。在市场各方压力下,上市公司终于在年报后披露了数据中心业务与区块链技术有关。但审计期间,公司管理层向注册会计师的解释与后来公开披露信息不完全一致。而区块链技术的具体应用,注册会计师也并不熟悉。这是造成双方重大分歧,僵持不下的重要原因。

2016年区块链技术的概念和题材逐步升温,这与2016年1月20日人民银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有关系,与会专家提出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在2009年诞生以来就充满了争议。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去中心化,而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在“2016年全球第二届区块链峰会”上所指出的,区块链完全“去中心化”的特性在金融领域并不适用。完全“去中心化”的结构只适用于比特币这类流量很低、每秒几笔的低频次交易,而在金融应用场景中,高频次是常态,因此“去中心化”并不适用。假设人们对未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区块链技术1.0”货币阶段、“区块链技术2.0”可编程金融阶段、“区块链技术3.0”广泛应用阶段,那么比特币只是区块链技术最底层的应用。虽然区块链技术最终可运用于身份认证、物流、医疗,甚至是审计等,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会产生变革性的影响。然而那个时代的到来毕竟还有些遥远。世界上本没有比特币这样一种货币,自从一个被称为“中本聪”的神秘人物发明了比特币算法以后,有无数投机者们开始了狂欢。而生产比特币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挖矿”,属于比特币产业链的最底层。上市公司究竟在做些什么,注册会计师凭借自身的那点外行知识,很难做出准确判断。

五、启示和建议

(一)重新审视审计成功与失败

注册会计师遵循了审计准则未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是否与审计成功划等号?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是要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从市场和投资者需求的角度上讲,明确的鉴证意见才有意义。

实践中,注册会计师在无法获取充分、适当证据时,首先考虑解除业务约定的可能性,如果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解除业务约定被禁止或不可行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发表无法表示意见。从主观讲,无法表示意见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鉴证意见,是注册会计师免除法律责任的一种保护措施。客观上讲,注册会计师无法给投资者一个明确的鉴证意见时,对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社会审计体现的是一种委托关系,或者说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一种契约关系,注册会计师没有给投资者提供充分的信息以进行决策,审计的总体目标就没有实现。实务中,美国SEC甚至对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采取限制的态度。本文案例中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谁是谁非,笔者仅根据公开披露信息无法做出判断,但至少当地证监局和独立董事都表明了将事情彻底查清楚的态度。否则上市公司是否完成了重大资产组中的盈利预测和业绩承诺将成为一个悬案,无法给投资者进行交代。所幸的是年报公告后的6日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即根据当地监管局关注函的要求,先行履行了业绩补偿义务,并表明待盈利预测实现情况的专项核查结果确定后再补偿与年报披露金额之间的差额,多出的部分则无偿赠与上市公司。

(二)传统审计技术面对企业的“创新”很无奈

企业的“创新”包括技术、产品、管理、营销等各方面的创新,在市场经济中表现为新技术、新产品、新的盈利模式、甚至是新业态等。当然也包括披着“创新”的外衣,实际是舞弊的情况。传统审计技术已经远远跟不上企业创新的脚步,解决不了企业创新带来的一系列困惑。

上述案例中,注册会计师遵循了审计准则,执行了可以执行的所有审计程序,穷尽了教科书中所有的审计方法,包括观察、检查、函证、盘点、访谈、调查、分析性复核等传统方法,并针对舞弊执行了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比如在工商征信系统网站、香港注册处核查上市公司客户及供应商的信用情况、对客户及供应商进行实地走访、检查交易合同和交易资金流水、检查证据链中原始单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及逻辑性、咨询IDC行业专家关于境外业务商业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和收费方式是否符合行业惯例、聘请IT专家重点关注相关资产的存在性、服务器正常运转所需的物理环境以及动力、数据存储及传输方式的可行性、在网上向境外托管服务器的商家进行了解和询价以佐证其合理性等等。执行这一切审计程序历时长达5个月,注册会计师仍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审计证据。这引发了我们一些深深思索。

(三)审计实践对新技术的需求是推动审计技术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

就注册会计师而言,社会需要其发现重大舞弊,这种根本性的导向影响着审计目标,进而催促着审计能力的提高。审计行业正面临技术革命。未来的竞争,是审计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

2011~2013年由审计署审计科研所牵头首次组织实施了审计机关审计技术创新情况的专题调研活动,对2006~2011年期间审计机关审计技术创新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印发了《审计机关审计技术创新情况专题调研报告》,2013年后续印发了《审计机关审计技术创新发展报告》。后者指出:目前审计技术创新活动面临的最为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有:一是缺乏技术创新人才,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关键;二是审计成果考核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不同于一般的审计项目,它是一种探索性活动,有成功也有失败,需要制定不同于一般审计项目的成果考核机制;三是审计技术创新带来了一系列的审计证据问题,在取证、认定、归档保存等方面,目前还没有制定统一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创新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四是缺乏专门的审计技术创新的交流平台和定期交流机制。

目前社会审计尚未有较高级别的组织出面或牵头进行审计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呼吁理论界和实务界,在审计技术方面加强合作和研究。在审计技术创新研究方面做些脚踏实地的尝试。比如研究持续审计、研究审计信息化和利用大数据、研究审计的立体思维模式、研究一些与新业态相关的审计方法等。

(四)提高审计报告价值是资本市场的迫切需求

上市公司年报中将关键沟通事项公开披露的情况较为罕见,说明公司治理水平在不断提高。年报后期,上市公司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的重大分歧以及分歧的解决过程由监管方敦促上市公司进行披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与中注协在2016年初征求意见拟对审计报告相关准则的改革不谋而合。现行审计报告具有格式统一、要素一致、内容简洁、意见明确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信息含量低、相关性差等缺陷。审计报告改革要求披露关键沟通事项,即通过描述审计重点难点和审计工作的特定信息,提高审计报告的相关性和决策有用性,客观上会提高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这次改革将会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然会增加审计成本。审计成本与获得社会效益之间的再平衡考验政策制定者的智慧。投资者、监管者以及其他市场参与者共同亟待,选择恰当时机使审计准则改革的政策尽快落地。

第2篇:区块链技术盈利模式范文

自2011年至2015年,TMT行业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核心品种,但这个行业的不确定性和短周期特征,使得其投资逻辑已发生变化,过去的投资逻辑很难再产生超额收益。

2015年,全球互联网用户突破30亿人,增长趋于平稳。同时,全球人口增长放缓老龄化趋势加剧,重点市场转为中国和印度等亚洲新兴国家。新一代年轻人在泛娱乐化与科技领域呈现出强大的消费能力,可穿戴设备、VR与AR领域持续升温。智能手机增量放缓,其中发货量增长仅有10%,二手智能手机市场亟待开发。在这样的趋势下,TMT行业快速增长机会持续减少,整体趋于平稳,而以技术为驱动力的创新领域将会迎来大量新的机会。

视线收回国内,长久以来,TMT行业是新三板中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行业。这个地位充分说明了以互联网等媒体为基础将高科技公司和电信业等行业连接起来的新兴TMT行业是最具商业前景的行业之一。受人口基数及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国外与国内TMT行业发展重点有所区别。那么,该如何寻找新三板TMT行业里潜藏的投资机会呢?

科技:IT技术以滴水穿石之势加速社会发展

科技板块涵义非常广,具体到TMT行业,我们认为应以IT技术为主。短期来看,革命性的IT技术暂时不会到来,基于现有技术、各种技术的广泛融合和深度应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主流,业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主导力量。长期来看,IT技术未来可想象空间巨大。

1、大数据

“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这句话精确地描绘了大数据的技术前景。随着数据存储成本的降低,计算能力不断发展,对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的逐渐成熟以及云计算模式的出现,大数据技术越来越成熟。目前,在政府决策、交通、物流、金融、广告、电信、医疗、娱乐和农业等领域都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解决问题。

2、云计算

云计算作为新的IT基础设施,正在成为IT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据Gartner研究报告显示,全球云计算市场从2009年的586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152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8%。其中,2013年美国占据全球云服务市场50%以上的份额,中国占4%。我国云计算市场空间从2008年的72.71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333.6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60%。

3、认知技术

认知技术的成熟是计算机实现人工智能的必经阶段。目前已在国外广泛应用的认知技术包括:机器学习(研究如何打造可以根据经验自动改善的计算机程序、,自然语言处理(该技术使得电脑可以像人一样处理文本,例如归纳原文大意甚至生成通顺、风格自然和语法正确的文本、和语音识别(自动和准确地转录人类语言的能力、。德勤预计,到2020年前100家公司中将有约95%的公司会把一种或多种认知技术融入进其产品或服务中。认知技术植入软件的趋势会继续保持,预计在2020年达到普及。

4、区块链

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去中心化即:实现点对点交易,减少第三方信用中间的存在价值,降低交易成本。分布式账本可以理解为分布式计算防伪机制,通过计算竞争保证记账的可靠性,把可靠的记账复制存储在每一个终端上,从而每一个终端都可以独立验证记账的真伪。麦肯锡提出,区块链将再造金融行业的游戏规则,并强有力地影响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与结算、票据与供应链金融、证券交易与发行、客户增信与反欺诈等五大应用场景。

媒体:未来不止是信息传播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和信息技术变革的前提下,我们处在一个分享时代和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要求更多的信息,更精准的信息,更快速、更方便地获取信息,这种来自需求端的变化为传媒产业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提供了市场前提。

1、“去中心化”是大势所趋

在互联网社会里,人们有着难以置信的共享意愿,加之技术的进步为信息传播进一步扫清了障碍。因此,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就是无数个分散的个人和小团体,大众不再仅仅被动地、单向地接受传统媒体所“喂食”的新闻,而是同时也可以主动成为新闻的传播者。

2、不分空间、时间的互动社交

新媒体之所以越来越被年轻一代接受和喜爱是因为用户很享受“主人翁”的感觉,各种良好的互动体验不一而足。新媒体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把用户当成上帝,用户在新媒体实现分享、互动、社群等需求,而新媒体通过满足多层次的需求实现了口碑传播。

3、新媒体改变并引导用户习惯

艾瑞调研数据显示,新媒体正在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60.8%的新媒体用户将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作为近三个月中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方式,用户日益养成依赖社交媒体获取信息以及表达诉求的习惯,同时58.9%的用户将手机新闻客户端作为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方式,42.6%的用户将电视新闻作为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方式。

通信:电信的本质在于网络

在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去电信化”、“迭代思维”、“用户体验”、“物联网”等各种战略思潮使得电信行业处在一个摇摆不定的状态,电信业的转型是一定的,但是转型的方向哪个才是正确的?

1、4G是拐点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2年,在三大运营商的转型探索期,中国电信业务总量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增速下滑了7.4个百分点,从17.4%下滑至10.7%。而情况却在2014年发生了变化,中国电信业务总量增速开始攀升,并且幅度很大,从2014年的16.1%急速升至27.5%。究其背后原因,是4G牌照的发放使得4G网络覆盖快速扩大、资费价格大幅度下降、终端品类急速丰富。

2、网络质量是生命线

网络质量的提升不仅带来了业务结构的改变,更是明确了电信运营商的发展方向。三家基础运营商把网络的建设和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移动继续巩固4G领先优势,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为了尽快缩小差距,除了采取资源聚焦战略之外,通过达成全面战略合作,进行基站资源共享,开创中国运营商竞合的新模式。

3、管道的故事

畅通的管道是我们当下经济体的生命线。而电信行业的本质就在于网络质量,不断打造网络的高速公路,才是未来社会对于电信行业的基本要求。随着4G进入规模商用阶段,面向2020年及未来的5G已成为全球研发热点。

新三板的投资价值

1、数据是第一生产力

新三板已形成大数据专门版块。以国际经验来看,根据彭博的研究报告,大数据产业分为六大区块,包括数据源类、基础设施类、分析类、应用类、跨基础设施类和开源项目类。在新三板的大数据产业链条上,除了缺少跨平台基础架构的厂商和有影响力的大数据开源项目,其他四大区块皆已具备。绝大部分企业以售卖大数据分析和服务为主,主要针对B端;针对C端的大数据服务也有,主要体现在精准广告领域。

大数据公司的投资价值需从两个维度分析,一是数据源获取能力:购买方式获得数据源显然不是明智之举,毕竟有成本,最好通过公司之间的股权合作模式获取数据源;数据源的抓取技术达到什么程度,数据抓取技术的覆盖面和精准度是考量的主要因素。二是算法的理解运用,即分析挖掘能力是关键。例如,同样是针对金融领域的大数据公司,其采用的大数据算法是判断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以IP为中心的泛娱乐时代

泛娱乐是新兴的文创业态。该业态以IP为基础,实现多元化IP运营,IP被改编成游戏、影视、动漫、话剧、衍生品等形式,从而打造IP价值实现、价值衍生的新商业模式。在这个变现的过程中,由专业的公司深度介入IP开发制作过程,从而保证IP价值在各产业领域的最大化。2015年泛娱乐细分行业的数据显示出该行业不可估量的市场空间:2015全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271.4亿元,电视剧市场规模达到152亿元,网络剧市场规模为110亿元,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1325亿元,动漫衍生品市场规模约380亿元。

新三板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泛娱乐业态,其中不乏重量级公司。以IP授权为核心,新三板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图书、影视、动漫、手游、网游、衍生品等多领域、跨平台的商业运营公司。

3、虚拟现实许你一个真实的未来

用户愿意为“体验”买单,商业价值向“客户体验”创造者转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升级,加之80后、90后逐渐变成消费主力,当丰衣足食的目标实现后,整个社会对于精神层面有了更多消费需求。虚拟现实产业正好迎合新兴消费群体这一需求,满足年轻人对娱乐、文化体验的升级。随着技术的进步,硬件制造的成本逐渐下降,商业价值会发生转移,逐渐从低差异化的硬件向软件、内容、服务为主的“客户体验”创造者转移。从全社会的产业视角看,虚拟现实属于“客户体验”产业;从虚拟现实自身的产业链视角来说,负责内容生态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更高毛利。

新三板VR产业以B端为主,C端为辅。目前,VR已经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产业链的核心是主机制造商(例如头戴式设备、一体机等、,上游包括配件、元器件制造商和内容、应用提供商,下游通过2B和2C两种方式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消费者。新三板的VR企业主要分布在行业中游和下游。B端厂商的服务集中在行业应用方面。例如,虚拟软件系统研发、虚拟场馆展示、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工具,虚拟互动体验设备制造等,广泛应用于军工、医疗、教育、旅游、房产、电影等行业。B端是VR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已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C端追求的娱乐属性注定未来具有较大增长空间的还是C端。针对C端娱乐需求的虚拟现实内容开发将是未来VR产业附加值较高的环节。未来VR产业迎来多种商业变现模式。从这个行业前景来看,新三板的VR企业将来若想有大发展还需力争参与巨头构建的VR大生态中,目前的阶段尚需观察。

4、“智能+”开启新时代

技术、资本双轮驱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在计算智能愈发成熟的基础上,我们正处在感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间窗口,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智能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进展。未来,人类将大踏步地朝认知智能的方向奔跑,让机器拥有思考能力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据VentureScanner统计,2015全球人工智能公司共获得近12亿美元的投资,这个数字放在过去20年全年投资总额来看,已经超过了其中17年全年投资总额。Gartner在其研究报告中预计,到2020年,与“智能机器”技术相关的产品市场会达到300亿美金,而与智能机器有关的服务可能是技术市场5到10倍的规模。在未来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人工智能将是众多智能产业技术和应用发展的突破点。

新三板人工智能公司“以质取胜”。专注人工智能的新三板挂牌公司虽然不多,但相关技术齐备,商业化运用顺畅。新三板“人工智能”投资未来会成为一个生态。未来,一个公司包揽人工智能产业链每一环节的工作是不现实的,更大的可能是由众多专注细分领域的公司聚合在一起,通过协作模式推动人工智能在个行业的应用。

5、站在物联网的风口上

物联网产业前景广阔。随着国家政策扶持,行业标准完善,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的物联网行业处在大爆发的前夜。工信部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了6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ICInsights预计,到2018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36亿美元,2013年至2018年复合成长率将达21%,2019年新增的物联网设备接入量将从2015年的16.91亿台增长到30.54亿台。

第3篇:区块链技术盈利模式范文

商户收单业务的内涵与外延已经深刻变迁

传统意义上的收单业务是商业银行特约商户发起的支付受理业务,伴随2010年央行《非金融支付机构管理办法》出台,收单机构正式被监管机构认定为包括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内的各类主体,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收单业务是收单机构与特约商户签订银行卡受理协议,在特约商户按约定受理银行卡并与持卡人达成交易后,为特约商户提供交易资金结算服务的行为”。目前国内主要收单机构已经多达千余家,其中银行类收单机构90家、非银行类收单机构200余家,收单业务也因为线上和线下、POS和MIS、普通终端和智能终端、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有卡和无卡等渠道、模式、手段的不同演化为多元化的商户支付服务。

由于收单业务具有“一手托两家”的特性,以及各类商业主体谋求商业生态闭环的内在需求,收单业务在提高支付效率、提升消费者体验乃至助推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6年央行等十四部委《关于促进银行卡清算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鼓励收单机构创新,提供综合支付方案,为收单业务进一步演化升级提供了政策依据。可以说,目前商户收单业务已经从单一的支付服务华丽升级为涵盖会员管理、营销、信用、数据、金融、安全的综合,其价值自然也不再是以支付结算手续费收入为主的单一价值。

新形势下商户收单业务有什么价值

2016年,工商银行为了全方位谋划线上线下整体化发展的“大棋局”,形成支付融资一体化发展的“大合力”,以现代化的支付技术、专业化的经营理念、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和市场化的推动方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在国内商业银行率先成立了商户发展中心。商户中心成立一年来,工商银行依托互联网化的二维码支付产品,从原来单一的线下实体商粞杆傺诱沟较呱舷呦氯覆盖,商户收单业务突飞猛进,目前商户规模已达376万户,年收单交易额达10万亿元,对外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对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结合工商银行的实践,以及国际国内知名收单机构的经验和数据,本文将商户收单业务价值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创造大量的中间业务收入。国际著名信用卡机构的盈利模式有循环利息主导型和回佣手续费收入主导型,其中回佣收入主导型模式抵抗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更强,因此,商户收单业务在大型商业银行得到的重视程度和投入越来越高。近十年,工商银行商户收单业务稳步发展,市场规模从小到大,累计实现回佣收入450亿元以上,年均增幅近25%,在全行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约4%~5%,其中最高峰值达到5.6%,是推动中间业务收入有序增长的主要业务之一。

二是形成持卡人增值服务闭环。通过利用商户资源及交易数据为持卡人提供支付、特惠、分期、会员、理财、促销、积分兑换等增值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持卡人粘性,实现发卡收单的良性互动。美国运通即采取了以商户回佣为主要收入的服务型盈利模式,通过自行发卡、自行发展商户形成独特的封闭式网络,能够为商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强大的支付受理系统再加上高素质的持卡人,使得美国运通的商户回佣率达到2.5%左右,远高于美国信用卡行业1%~1.6%的平均回佣水平。

三是促进交叉销售和多元服务。商户收单业务是体现大型商业银行整体优势、整体利益的重要黏合点,能够同步带动对公结算、个人金融、消费信贷、工资、电子银行及供应链融资等多个业务版块的联动销售,并将银行的营销服务“柜台”延伸至商户,形成获客引流、产品销售及客户服务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紧密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关联和互动。以工商银行二维码支付为例,在2016年7月推出该服务到目前不足一年时间里,受理商户已突破220万户,带动法人客户新增80万户,存款、贷款新增数百亿元,商户收单业务的辐射作用充分显现。

四是支持大数据精准营销。收单业务蕴含丰富的资金流与信息流,工商银行以庞大的商户规模为基础,运用大数据技术获取支付链条沉淀的海量数据信息,深度挖掘小微商户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积极构建数据化、多维度、纯信用的小微商户授信模型,为其中的优质商户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资服务,降低小微企业获取融资服务的门槛和成本,已为1.5万家小微商户提供了21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提升了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的能力,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世界级难题”上做了积极的探索。未来两到三年工商银行商户总量将突破1000万户,按照户均贷款10万元测算,理论上可为小微商户提供上万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

五是助推普惠的无现金支付服务。无现金支付是全球性的发展趋势,是提升社会经济效率、造福百姓民生的重要力量。银联分析报告显示,“使用无现金支付的交易成本比使用现金的交易成本低约1.09%,无现金渗透率每提高10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0.5~0.8个百分点”。在推动这一利国利民的普惠服务工程中,工商银行商户收单业务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工商银行收单受理机具已达118万台,全部支持非接支付。无缝嵌入消费者购物、用餐、娱乐等各种生活场景,既支持安全大额的非现金支付,也深耕便利快捷的小支付、微支付,收单交易额占据四大行半壁江山。

不可否认,在我国的互联网支付市场中,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非金融支付机构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C端个人客户拥有量上相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两家支付机构用户总量分别达4.5亿户和5亿户,而大型商业银行在B端商户拥有量和管理能力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随着商业银行和非金融支付机构的合作日趋深入,优势互补,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得商户者得天下”的重要意义日益明显,发展商户收单业务已经不是一个战术问题,而是一个战略问题,其价值也从某种意义上讲具备了战略价值。

为什么要评价商户收单业务价值

2016年9月6日,我国实施新版刷卡手续费标准,根据银联测算数据,收单业务总体费率水平下调了40%~60%,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对于一些“强势”商户,收单机构甚至已经出现收益成本倒挂现象,收单业务到底该不该做、怎么做再次成为热点问题,有的商业银行在发展收单业务上也出现了“战略摇摆”。与此同时,收单业务在商业银行转型发展中处于什么位置,承担什么角色,也少有明晰定位。为此,我们认为应该将商户收单业务上述几个方面的价值进行具体化甚至量化指标评价,从而用直观的数据辅助决策层走出战略上的迷茫,帮助执行层坚定发展的信心。概括起来,价值评价的必要性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借鉴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经验、挖掘收单业务贡献的需要。美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银行、汇丰控股、富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巴克莱银行等全球排名前列的主流商业银行均是收单业务大行,证明收单业务是国际化大银行的“标配”,重视发展确有必要。总体上,这些银行发展收单业务同样具备上文所述五个方面的价值,但在中间业务创收价值方面与国内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国际市场收单业务直接收入包括回佣收入、动态货币转换(DCC)收入、商户年费、POS租金等,其中回佣收入占比达90%以上,费率远高于国内市场,而国内收单业务仅有其中前两项直接收入。鉴于商户收单业务具有高产出、高关联度、低风险、低资本占用等特点,国际大行纷纷通过并购或联盟方式,建立了专门的收单子公司,在全球排名前10的收单机构中,银行控股的合资公司或子公司占到8家,其中美国银行与第一资讯合资成立的美国银行商户服务公司、摩根大通旗下的收单子公司大通支付技术公司已是全球排名前三的收单机构。具体评价收单业务价值,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找准方向,有针对性地向国际大行借鉴发展经验,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收单业务发展道路。

二是洞悉国内收单市场,释放收单业务价值潜力的需要。10年来国内收单市场重要变化之一就是主体由商业银行扩展到第三方支付机构,而且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全新的金融科技(Fintech)架构与超前的互联网创新理念和机制,在创新收单模式、挖掘收单业务多元化价值方面创造了奇迹,衍生出丰富多彩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包括互联网获客、互联网融资、互联网征信、互联网理财等,产品快速迭代、服务轮番升级,形成了支付引流、多元化发展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甚至以支付为原点,既顺流而下,也逆流而上,不但使商业流程上下游各环节得以地运转,还以支付为突破口发展跨界服务,使原有商业流程或模式得以颠覆性革新。其中,诞生于2004年的支付宝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服务1000万小微商户;财付通依托微信社交平台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商户规模近千万户,2016年收单交易额高达12.1万亿元;以综合支付见长的银联商务成立14年来致力于专业化商户营销及服务,商户总量达643万家,成为国内重量级专业化收单机构。

纵观第三方支付机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收取商户渠道费、利用资金存留进行规模投资并获得收益、向用户推荐理财产品抽成获利、收取增值服务中介费、发放贷款或虚拟信用产品收取利息和获得海量用户数据拓展跨界业务。可以说,第三方支付机构深耕收单业务并从中开拓出了多个赢利点,商业银行具体评价自身收单业务价值,有利于找准切入点,从国内各主体、各种类的收单业务发展模式中汲取有益经验,进一步纵深推进商户收单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三是深化精细管理,再造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体系的需要。当前,各大商业银行已经认识到收单业务的重要性,但重视程度、投入程度差异较大,收单业务作为横跨零售与公司金融业务的重要纽带,以什么姿态和角色嵌入到银行转型发展中,需要以其价值评价体系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实践证明,支付业务是金融体系中对大数据、PC互联、移动互联乃至物联网等金融科技等新技术承载能力、吸收能力最强的业务,云计算、区块链、移动互联等技术最先在支付领域落地生根,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纷纷推出创新型的收单产品和服务方案,在部分领域第三方支付机构还占据了领先地位,然而,商业银行收单业务依然是市场的“基本盘”。在实际业务运行中,商户收单业务不仅直接带来存贷款及结算等业务,还往往通过直接降低收单回佣来支持存款、结算、信贷业务发展,这也是市场竞争下的一种常态,但是在最后的经营业绩评价中应运用管理会计的方式以及数据模型的支持,客观展现商户收单业务的价值贡献,明晰各业务板块的真实贡献、理顺业务板块之间的利益关系,真正形成合力,将会强有力地推动商业银行公司金融的全面发展。

总之,商户收单业务价值是巨大的、多元化的。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纵深发展,商户收单业务还会呈现出更大更多的综合价值,然而这些价值在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体现的主要方面及价值量大小是不同的,深入评价收单I务价值,有利于各类收单服务主体找准发展定位、明晰发展路径。当前,商业银行收单业务受到严格监管政策和政府定价的束缚、内部条块分割以及协作困难的掣肘、业务模式固化和效率低成本高的制约,以及产品创新流程复杂、迭代开发周期长的影响,客观上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特定细分市场、特定历史时期占据发展主动权提供了可乘之机。商业银行应该调整战略、优化策略,在金融科技创新和市场手段应用等方面积极向第三方机构学习借鉴,但同时要珍视并用好、用足、用透自身的比较优势。比如,业务管理更为严格规范,风险防控体系更为完善缜密,客户资源更丰富,综合服务实力更强。更为关键的是商业银行掌握B端商户和C端客户的实际资金账户,承担资金清算职责,是唯一能真正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三流合一”的经营主体。因此,无论支付技术如何发展、支付市场如何变革,商业银行发展收单业务要用好实力、保持定力、增强耐力,基于“价值”这个核心来改革收单业务组织架构、摆布业务资源、理顺发展机制,切实以收单业务为抓手带动一揽子金融服务的强劲发展。评价商户收单业务价值的最终目的正是为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在现有体制下摸索一条真正适合自己并且连接金融科技应用、市场化运作和商业银行固有优势的新型道路提供参考依据。

如何评价商户收单业务综合价值

开展商户收单业务价值评价工作,需要多角度入手、多方法应用、多数据支持,在最大限度量化评价的基础上,补充定性评价,从而客观全面地反映收单业务的市场价值与发展定位。有鉴于此,笔者拟抛砖引玉,综合考虑收单业务直接和间接价值,选取一定数量的指标,采取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尝试建立一套商户收单业务价值评价体系,为下一步纵深研究收单业务价值以及应用收单业务价值评价结果奠定基础。

一是构建以商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以商户为核心打造全渠道金融服务,依托数据驱动提升获客效能,优化商户体验,加快构建全链条、跨专业、分享型的综合价值评价体系,推动商户收单业务成为大型商业银行联动营销、协同发展的市场入口和互联网转型发展的新平台,实现商户价值最大化、银行收益最大化、社会效应最大化的综合发展目标。(见图1)

二是实施“定量+定性”的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是指采用数学方法,通过数据采集和计算直接量化计价方式,计算商户收单业务产生的各类业务收入贡献,包括中间业务收入贡献、信用卡联动贡献及商业银行跨专业联动贡献。定性评价是指通过运用比较与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对商户收单业务产生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客观衡量,包括数据库运营、市场影响力和风险控制水平。(见图2)

三是采取“直接+间接”的贡献计量标准。直接贡献是指由商户收单业务带来的银行直接收益,包括信用卡专业和其他专业收益。其中信用卡专业收益包括商户回佣收入、分期付款(商户贴息)手续费、小微逸贷供应链融资收入;其他专业收益包括借记卡消费回佣、商户存款结算收入(含个人和对公存款)、贷款融资收入、现金管理收入以及私人银行收入等。间接贡献是指由商户收单业务带来的银行间接收益,包括信用卡消费回佣、积分抵现转换收益、工资收入;以及由于联动营销而覆盖的银行成本支出,包括经营性费用支出和人力性奖励费用支出。其中经营性费用支出包括业务宣传费、渠道建设费;人力性奖励费用支出包括个人客户获客奖励(含借记卡、信用卡、电子银行客户)、对公客户获客奖励、电商平台商户拓展奖励等。

四是梳理全维度的综合价值评价指标。具体见表1。

五是建立多应用的综合价值评价模型。商户收单业务价值计量模型建模方法、变量选取、权重设定、定量与定性价值转化系数确定等既无一定之规,也无先例可循,笔者根据业务实践,拟以多元函数的方式建立评价模型。具体思路是:以商户收单业务综合价值(V)为因变量,以定量评价的中收贡献(M)、信用卡联动贡献(C)、跨专业联动贡献(T)及定性评价的数据库运营(D)、市场影响力(I)、风险控制水平(R)为自变量,建立大型商业银行商户收单业务综合评价模型。各自变量的值,取其所包含的评价指标的和。对于评价指标考核标准区分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的变量,在直接部分加下标Z表示,间接部分加下标J表示,并给间接贡献部分乘以相应权重(权重系数根据产品关联性分别确定),各部分加有下标的分变量仍为其所包含的评价指标的加和。

此模型架构中,―自变量对综合价值的贡献比例,分变量对综合价值的贡献比例。以定性评价中的数据化运营(D)为例,D=精准营销支持+服务质量提升。

同时,定性评价中包含的自变量D、I、R中各项评价指标则为虚拟变量,例如数据化运营(D)中的精准营销支持,若有专业提供的大数据支持则取值为1,没有专业提供的大数据支持则取值为0。以此模型带入具体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出商户收单业务综合价值。

如何推进并应用商户收单业务价值评价

商户收单业务价值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组织保障、翔实的数据支撑、有力的技术支持。要在总行内部由财务会计、人力资源、银行卡、产品创新、信息科技、管理信息等相关专业组成柔性工作组,就数据提取、指标设定、计算方法和公式权重确定等达成一致,并就工作实施步骤等形成方案,有条不紊地推进评价工作。积极做好系统改造,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化、集约化运营,以及商户收单业务各类收益的自动计价与分润,真实地将各项经营成果转化为实际业务数据,充分调动各个条线、各个层面、各岗位员工发展收单业盏幕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综合考量商户收单业务的投入产出,做好商户收单业务的资源投入,在科技研发、设备投放、市场促销、人员配置、外包支持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同时,统筹规划商户收单业务的顶层设计,根据业务属性、产品贡献、业务关联度等指标,将商户收单业务统一纳入相关业务板块发展计划和营销方案,切实发挥商户收单业务营销切入点和综合服务平台的积极作用,并且通过机制和产品创新不断释放活力,激发动力,助推商户收单业务规模、质量和效益协同发展。

第4篇:区块链技术盈利模式范文

一、1998年:内容门户元年

1998年2月,张朝阳正式成立搜狐。给中国产业带来了VC风险投资、CXO职业经理人团队,让中国老百姓认知了中国互联网。

1998年,四通利方和北美华人网华渊网合并,成立新浪网。给中国产业带来了并购、创始人被踢出团队。

1997年,网易成立。1998年推出网易免费电子邮件服务。

显然,这是内容门户之年。

虽然1998年腾讯也成立了,但显然大家都没注意到它。但最后四大门户是:搜狐、新浪、网易、腾讯。

还有一家公司成立,那就是在线网络游戏公司:联众,出自希望公司UCDOS软件团队。

你看,内容门户+BBS论坛社区+IM+游戏,在20年前,就同时出现了。中国互联网主航道,都基本出现。

二、1999年:电子商务元年

内容门户大热到极点。连联想都做了一个FM365。更别说还有中华网、TOM网、多来米这些富家子弟玩的。这些显然都是后知后觉了。

1999年11月,当当B2C成立,标品卖书,客单价也低,正好做启蒙。1999年,阿里巴巴B2B也成立了,搞黄页,帮助中国小商品制造出口走向国际。

1999年还成立了一家当时没人知道的公司:携程。

1999年还成立了一家公司:51job,网上找工作。其实招聘的本质是:黄页信息,只不过这个黄页不是企业信息,而是个人简历信息。

这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开始。他们真是先知先觉。

三、2000年:内容门户上市年

网易、搜狐、新浪都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才短短3年时间。

2000年1月,百度成立。

四、2001年:移动手机元年

美国互联网投资泡沫破裂,也影响了中国。很多后来进入者都纷纷转型去开发企业软件,因为他们熟悉互联网、熟悉当时火热的Web开发技术和JAVA开发技术,所以他们一开始就做供应链互联网平台。当时中国企业软件商还在纷纷用VB/PB/DELPHI开发局域网企业内部管理软件呢。

但是在前几年互联网资本的推动下,基础设施:通信&数据传输网络也在迅猛发展。诺基亚在这一年市值逼近2500亿美金,中国出现国产手机热,以波导为代表,IT厂商联想也介入进来,家电厂商海尔也介入,电话座机厂商步步高(Vivo和Oppo的母公司)也介入。

五、2002年:移动手机内容SP元年

2002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手机终于能短信互通了。好不容易2000年上市的三大门户都熬的受不了,想寻找到立刻变现的业务。

彩铃、短信报热。网易首先抓住这个机遇(嘿嘿,大家可以另外寻找网易和张静君和广州电信局的渊源)。中国互联网企业做SP业务开始了,尤其是把网上的新闻和段子通过短信传播。

六、2003年:网络游戏元年

2003年7月,盛大公司传奇世界游戏,引发了中国网络游戏热。随后,九城、完美时空、巨人等等公司跟进,造就了中国很多赚的盆满钵满的网络游戏公司。这个行当也给中国积累了大量的产品经理、制作人、美工人才、音效人才、3D技术、网络技术。

七、2004年:中国互联网第一波集中上市收割年

2004年,移动手机内容SP厂商:空中网、掌上灵通网,上市。

2004年,垂直金融内容门户公司:金融界,上市

2004年,社区+IM+游戏厂商腾讯上市。

2003年12月(相当于2004年了吧),中国电子商务第一个公司:携程,上市。携程。从1999年中国电子商务开始元年,到2003年,这才短短4年时间。

2004年,泛电商人才招聘网:51job上市。

2004年,网上卖机票电商网:E龙上市。

2004年,网络游戏厂商:盛大,上市。

从1998年算来,到2004年,6年时间,中国互联网开始了第一波收割热潮。

八、2005年:Web2.0社区内容元年

2005年,超女最火的一届出现:李宇春、张靓颖、何洁。大众用短信投票引爆全国。这是民众的、互动的狂欢。

2005年,新浪博客。

2005年3月,豆瓣成立。这是一个点评的网站。

2005年12月,58同城成立,这是一个个人黄页的网站。

额外,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在这一年上市了。

九、2006年:网络视频内容元年

2006年,六间房视频网成立。2006年,李善友的酷六网成立。2006年,优酷网成立。2006年,Google并购Youtube网。

另外,2005年4月,土豆网成立。2005年,迅雷公司正式成立。2005年,VeryCD(电驴下载)公司正式成立。这都是和视频电影的崛起有关联的。

过去大家只能看文字图片内容网站,做图片钻展广告。现在有了更直观的视频网站,而且每部电影都可以贴片做广告了。

但是并不代表文字内容网站失落,相反,中国网络文学崛起,你看:2006年,天下霸唱开始写鬼吹灯引爆盗墓类小说、2006年当年明月开始写明朝那些事儿引爆写史类小说,2006年月关开始写回到明朝当王爷引爆穿越类小说。

2006年,其实还有一个大混战,就是楼宇广告大战。成立于2003年的分众传媒,2005年上市,2006年并购了聚众传媒、框架传媒。

十、2007年:电子商务高速成长年

2007年,阿里巴巴B2B业务在香港上市。

但是大家也别忘了,2007年8月,中关村一个经营了快10年的拥有11家线下店铺IT硬件批发零售商,融了一笔钱,开始关闭自己的线下店,专注高速发展线上电商自营零售,那就是京东。

2007年,Yes!PPG成立,主打自创品牌的男士商务休闲服装。2007年,模仿Yes!PPG的凡客诚品也成立了。这是中国自创品牌的电子商务公司,集:研发设计、供应链采购、委托加工、质量控制、商品电商零售、仓储物流配送于一体。

2007年,也是中国快捷酒店大战的一年。如家、汉庭、锦江之星、7天、莫泰、格林豪泰、布丁、桔子酒店...,好多好多。

悄悄另外说一句:2007年,iPhone上市了,大内存、高速CPU、高速WIFI网络、大屏幕、多点触摸输入操作,这几乎是和过去的智能手机有天壤差别:小内存、小屏幕、GPRS联网、笔触输入或键盘输入。中国移动互联网暗示着要大规模爆发了。

十一、2008年:智能手机元年

2008年,是中国互联网的十周年。但是这一年也暗示着,中国PC Web互联网即将开始走向最高峰,最高峰也意味着下一个时代已经在悄然启动。

2008年,Google正式发行Android操作系统。

2008年,AppleiPhone3G手机,最最关键的是,智能手机的高利润盈利模式、流量口模式出现了:App Store。想想百度收购91,其实也想占领智能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没想到独立的应用商店根本不存在活路,全被智能手机厂商在底层釜底抽薪了,人家有小米应用商店、华为应用商店...,全是硬件+软件一体化的。

2008年,山寨手机热啊。在联发科一体化MTK模组的支持下,在华强北电子零件集散批发、深圳电子代工场云集的支撑下,中国人制造手机的门槛被放到最低。

十二、2009年:交战年

2009年,新浪微博显然是最显眼的。随后,各大内容门户网站纷纷类微博产品服务。微博,120个字,类似短信使用体验却可以带图片(比短信好),可以关注名人还可以评论互动(不像QQ得双向关注),也可以随手转发。

除了微博这种类互联网手机上的多媒体短信产品大战,这一年整个互联网界都不平静。

淘宝购物搜索,屏蔽百度爬虫。当然,微软也了Bing搜索引擎来PKGoogle搜索引擎。

腾讯和搜狗针对输入法进行诉讼。因为输入法在用户需求探知、弹窗引流、输入汉字导流方面具有很高的入口杀伤力。

网络游戏《魔兽》的运营权,也在九城、网易之间拉锯。

还有2008年很火的基于QQ社交网络关系的页游:偷菜,开心网和千橡开心网也进行了诉讼。

为什么2009年如此不平静?就是因为PC Web互联网进入成熟期,产业要开始高度集中,要进行整合,不可避免要咔咔作响。

2009年,中国三大运营商均获得3G牌照,移动互联网眼看着眼看着要来临了。

十三、2010:电商爆发年

2010年大家最记忆犹新的肯定是,大量团购网站出现,尤其以2010年3月美团成立为标志。中国电子商务:衣食住行,衣,有淘宝;食开始了,就是这些团购网;住,有曾经的如家快捷酒店大战,也有58的租房二手房黄页广告聚焦房产行业大战;行,有过去的携程、E龙、同程、去哪儿大战。除了衣是实物零售业外,其他食住行都是服务电商业,即:在网上吸引消费者流量,在网上获得优惠折扣,在网上下订单,甚至在网上进行支付,然后在线下进行到场消费。

2010年,在衣这个事情上,还有一个轰动的事,那就是淘宝双十一热。但这已经其实是第二届了(第一届是2009年双11),但就如超女一样,也是第一届举办完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第二届才引爆。双11对于淘宝的意义非常大。而京东,在2010年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开放POP平台、一线城市极速达、收购网银在线介入金融业务。而且京东主动发起了图书大战,直指当当老大哥(当当可谓是中国互联网最早的电商零售)。还有一家发源于手册邮寄购买最终爆发于电商的服装零售公司:麦考林,也在2010年上市了,成为了第一家上市的电子商务零售公司(2007年阿里巴巴B2B业务上市。)

1999年,中国电商元年;2007年,中国电商成长年;2010年,中国电商爆发年。

当然,在PCWeb纯互联网领域,2010年也发生了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就好像两个黑洞碰撞一样巅峰对决,那就是3Q大战。2010年11月21日,在工信部、网信办的协调下,两个公司达成和解,不互相封杀卸载对方的软件。中国PC 互联网终于走到了尽头。就好像红巨星要爆炸要产生超新星是一样一样的。从1998年开始的PC Web互联网,走到了2008年智能手机元年,2009年互联网产业整合交战,最终在2010年3Q大战最高巅峰对决中收场。

再想想中国移动互联网,2008年是智能手机元年,今年是2018年,也十年了,今年的大战是腾讯集团和今日头条的大战。相信到2020年,也会如超新星一样,那时候是什么互联网呢?已经有了ADSL宽带PC Web 互联网和4G 移动 App互联网,难道那时候在5G的引导下,会出现万物互联网?

4G移动App互联网,以移动智能手机为主产业,那5G万物互联网,什么是主产产业呢?难道是智能汽车?

十四、2011: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

这一年,有两个重要级产品出现,一个是智能手机:小米和MIUI OS出现,一个是原生移动IM:微信出现。

智能手机硬件、Andriod操作系统、应用商店、IM通信,这种组合层次颇值得人寻味。在万物互联网时代会不会出现的最初超级应用也是这样?

其实早在2G GPRS时代,在2008年,手机QQ已经很多人使用了,但是微信出现了,手机QQ没落了。微信的出现正好和iPhone成为智能手机事实标准是同步的。从iPhone开始,过去手机是五花八门各种样子各种功能,尤其在山寨手机之时到达最,然后在iPhone带动下,全世界的手机都变成一模一样的大体模样了。也就是说,都是大屏幕、无键盘。微信的崛起第一步就是:语音消息、手机通讯录导入、摇一摇周边。你看,全是原生应用了手机的独特特性。大家在思考万物互联网的时候也应该这样思考,要充分应用硬件的独特特性,而不是把大象装在冰箱里(比如很多人把企业管理软件精简功能做成App)。

十五、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年

这一年,中国手机网民数量超过了电脑上网网民数量(其实2013年中国政府才要求运营商强力推4G)。

这一年,中国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大家都纷纷把自己的PC Web互联网的功能翻新成App版本。

华为、锤子也正式宣布进入智能手机领域。360和海尔也联合推出超级战舰手机。就连腾讯也谨慎的做了一个手机ROM。大家纷纷想从智能手机硬件、智能路由器和DNS、OS、应用商店、通信IM超级APP,一层层地釜底抽薪。

十六、2013:中国移动互联网爆炸年

3年啊,同志们。太快了,怪不得劳模雷军说:现在就连睡觉都觉得是浪费。

这一年,小米开始构建自己的智能产品生态,了好几款智能产品。这一年,乐视智能电视,乐视开始引爆江湖。

在这一年有两个关键事件决定了这一年是移动互联网爆炸年。一个是微信了游戏流量入口、打飞机小游戏狂潮掀起了移动游戏App的热潮。移动互联网,怎么能够少了游戏这一个半边天呢。微信在这一年还了公众号。没有媒体人的卷入,就不可能有大影响力大声音。微信也是在这一年狂发展的。

另外一个大事件就是,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BAT们都开始做好自己的主流超级流量App,大力发展Open API开放平台,大力做投资并购。中国移动互联网为什么发展的这么快,关键就是有三大要素:超级流量、Open API和平台、资本投资和并购进入山头帮派时代。同志们,这句话要标红啊。这是过去中国互联网界从未有过的事情啊。这是中国互联网的并购年,其中最大的收购案就是百度以18.5亿美金收购91无线。

十七、2014:中国企业服务元年

在这一年,中国电商出现了一件大事:京东、阿里纷纷上市。京东和阿里占据中国线上B2C零售80%市场份额,构成了真正的双子星结构。这种市场结构,意味着这个市场已经成为寡头市场。现在再进入这个市场,不可能再出现第三巨头了,从第三名到最后一名,所有加总才能占据最多20%市场。从目前来看,就连拼多多这种拼团模式、云集微店众包销售模式,也只能成诸侯而不能成王。

虽然说,云计算创业三小龙:Ucloud、七牛、青云,都是2010-2011间成立的。但是,中国企业服务投资规模第一波热潮却真正来自2014年。其实不说2006年AmazonAWS,就说阿里云,也是在2009年10月写下第一行代码,2012年做天猫聚石塔项目,2013年换帅胡晓明开始高速发展。而中国IaaS云计算的,还要等到2016年,那一年,所有互联网大佬、所有中国系统集成商大佬都已经进入IaaS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市场。不过很多人却还后知后觉,直到2015年中国企业服务投资最,很多人才匆忙杀入了这个行业,才匆忙升级要做SaaS软件。

这一年还有件事,就是菜鸟网络在这年成立了。菜鸟网络不搞仓库不买卡车不跑运输不招业务人员,但是菜鸟网络凭借淘宝天猫的订单流量、凭借自己的大数据建模技术,来做到智能的仓储物流调度,抽取中间的调度佣金。这本质上是电商+企业服务的混合体。

这一年还有件事,是滴滴的快速崛起。滴滴后来被人们笑话段子都演变成了滴滴模式(拼多多拼团也是种模式、团购秒杀倒计时也是种模式),什么滴滴打人、滴滴代喝、滴滴代嫁等等,哈哈哈。但是,滴滴代驾、滴滴拼车业务真的出现了。滴滴的核心是:根据地理位置(智能手机独特特性)、根据业务大数据和用户画像,智能匹配最合适的打车人和出租车,抽取中间的调度佣金。这本质也是电商+企业服务的混合体。

也就是说,智能调度匹配抽佣金,这个模式,会在中国业务+IT服务的各行各业中,都会形成落地的业务场景。这就是一种经过验证的以技术为本的商业模式。这个模式,非常值得中国企业服务商去探索借鉴思考。

十八、2015: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

这一年,在中央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开始热潮。当然,中国电子商务要高速发展,没有金融的支撑也是不能更快更大的发展。

所以这一年,P2P热、众筹热、消费贷热、供应链金融热都起来了。

但更突出的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开始大战。大家纷纷通过各种扫街、发起补贴活动,到处贴二维码,可以扫码支付。现在,就连买菜买鸡蛋夹肉饼,都可以用手机扫码。这种便捷性是全世界最领先的。

十九、2016年:智能元年

这一年,直播热崛起。但是这种直播和过去最早YY的直播还不一样。现在的直播最关键应用了实时美颜技术、虚拟AR技术。

这一年,从支付宝AR找福字、美颜App自带兔子耳朵虚拟表情开始,就发现今年的不一样了。那就是现实和虚拟的实时结合。

所以这一年,也带动了AR、VR设备热。也带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热,先从人脸识别开始。

直播热从娱乐很快扩展到了电商,从虚拟送礼盈利走向推荐商品带货盈利。这也造就了2016年的微商热。这不同于过去的微商拼命加5000人拼命加群拼命发朋友圈鸡汤发微商广告的模式。这一年的微商都在实时美颜直播技术中统统成为了网红。

直播打赏热(这里也有上一年移动支付大战红包大战的功劳),也渐渐带动了另外一个正经事:知识网红(如罗振宇)+知识付费(如得到)。

这一年,还出现了共享单车大战,最后连颜色都不够用了。这里面最有名的论战就是马化腾和朱啸虎的言战,焦点是谁能笑到最后。马化腾认为是一定要是智能设备,如智能车锁,这显然是技术派的看法。而朱啸虎代表运营派,也就是说:最成熟的产品和消费习惯,最广阔的市场,用资本轰开。现在,朱啸虎的OfO陷入尴尬境地,朱啸虎后来都暗示服了软,显然,智能才是核心。

二十、2017年:新零售元年

2017年说什么热,那必须是新零售。新零售的本质是用智能传感设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线下数据收集和线上电商是一样的效果。大家切记切记。

虽然说,有人把新零售看做是线下,用正规企业运营方法再重做一次,就如同当年如家他们用资本+企业标准运营管理方法重塑中国快捷酒店业一样。

技术派:无人零售商店、无人货架&货柜、智能购物车、智能称重台、人脸识别进门、人脸识别自动支付

运营派:生鲜、生鲜+餐饮堂食、连锁便利店、中央厨房供应链....

二十一、2018年:

2018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热已经过去了3年。今年卷土重来的是:区块链。创建X币项目、发币上交易所市,成了主流割韭菜模式。看不清看不清。

在去年直播热、直播技术、直播打赏普及成熟的基础上,快手、抖音短视频热崛起。但是这种短视频又和过去的移动视频热不一样。因为除了技术流畅、打赏付费习惯成熟外,现在抖音又多了附近、朋友、互动。这简直是下一代社交网络的潜力啊。怪不得腾讯今天上半年从收购到打击抖音到内部赛马做了N多短视频App,根源就在于此。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