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监督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作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会计工作方法,能够实现对企业经济和财务等方面的有效管控,为企业会计核算、监督及相应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时期,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这对企业会计工作带来了严竣的考验。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需要建立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内部会计制度,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大幅度提升企业资金利用率,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资本在国际市场的流动速度有了质的提升,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出现,金融交易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需要拥有健全的、能够应对内外部变化的会计制度,否则会对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当前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十分普遍,这其中涉及到会计制度缺陷和人员素质等因素,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企业需要针对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与其相符的会计制度,并进一步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全面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企业会计制度作用的发挥,需要避免企业内部工作职能不同员工之间出现串通作弊的现象,因此在企业会计制度中,需要对不相干的职位进行分离处理,这样企业各部门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牵制的局面,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企业还要确保行使控制职能人员的素质与岗位的要求相符,从而为内部会计制度作用的发挥提供必要的条件。另外,还要完善企业内部相关管理制度,使业务制度与财务制度相互催进、相互监督,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占据优势,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方法
(一)转变会计观念
为了能够更好的落实财经法规的改革,需要深入学习理解新制度,因此要求企业会计人员要及时转变观念,加快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在思想意识方面提高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前瞻性。要在企业内部设立完善的会计体系,做好人员配备,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针对企业的发展实际来采取适宜的会计核算方式,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会计制度,从而实现对企业会计事务的有效管理。
(二)创建有利的环境
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对自己的环境进行调整,从而为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创建一个有利的环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保证会计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兼顾不同岗位之间相互监督以及相互配合的原则。建立良好的培训和学习机制,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管控,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以此来强化对资金和成本的预算重审,全面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预警、评估和报告制度,实现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全面防控。在企业不断改善内部环境的同时,还要注意与良好的外部环境有效衔接,以此来推进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进程。
(三)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企业在完善内部会计制度过程中,需要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可以适当的参照和借鉴成功的经验,制定出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内部会计制度。同时还要对企业内部财务工作岗位进行规范设置,明确每个财务岗位的职责。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还要体现出企业发展特性,并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确保企业会计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另外,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时,还要对企业各个部门进行综合考虑,以督促企业全员对会计工作的有效配合,从而形成部门之间的有效制约,更好的促进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根据企业所处行业以及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建立多层次的会计结构,形成规范的企业内部、外部监督机制,共同监督企业会计工作。一方面分别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以及会计机构,各部门人员明确职责、相互制约,避免会计监督遭到人为干扰,进而杜绝财务信息造假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和其他独立的第三方,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审计监督。
(五)建立并完善岗位轮换制
由于会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一个较为特殊的部门,因此企业要建立并完善岗位轮换制,即定期和不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岗位轮换,以此来预防财务人员任职期间一些错误发生后带来了的危害。而且实行岗位轮换制过程中,财务人员在换岗位过程中都需要对账目进行一次全面核实,可以有效的预防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在定期换岗的基础上加入不定期换岗制,可以对财务人员起到警示作用,规避其工作行为,减少违规事件发生的机率。对于岗位换轮制的实施,不仅仅单指会计人员,凡是企业内经手财务的人员都可以实施岗位轮换制,这样企业会计工作能够更好的渗透到企业各个环节中,更好的发挥出会计的重要职能,进一步对企业内部管理工作进行完善。
三、结束语
随着企业发展过程中内外部环境的越来越复杂,企业对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合法性、适应性、科学性、效益性和内部控制等作为会计内部制度建设所需要遵循的原则,为会计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做好会计制度建设的基础工作,强化内部监督,确保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完善,从而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回建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问题探讨[J].菏泽学院学报,2013(08).
[2]金莹.关于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研究[J].经管空间,2014(10).
Harris角点检测是一种经典的角点检测算法,在现实中应用广泛,但不具有尺度变化特性。为了改变其单一尺度的特性,使得角点提取更加精确和有效,将多尺度的概念和图像分块方法引入到Harris算法中,在多个尺度下对角点进行提取。将每个尺度上的角点响应值的本地最大值作为该尺度上的候选角点,并同时对图像进行分块;最后,沿小尺度到大尺度方向判断候选角点是否是真实角点,剔除伪角点,使得角点检测更加精确。通过对比实验,新算法明显地提高了图像角点的检测性能。
ス丶词:
Harris算法;多尺度;图像分块;检测性能;准确度
ブ型挤掷嗪牛 TP391.41
文献标志码:A
英文标题
Multiscale Harris corner detection based on image block
び⑽淖髡呙
ZHANG Haiyan, LI Yuanyuan, CHU Chenyun
び⑽牡刂(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Anhui 230009, China
英文摘要
)
Abstract:
Harris corner detection is a classical algorithm and is widely used nowadays, but it does not have the invariant property. For modifying its singlescale and making corner detection more accurate and valid, the conception of multiscalespace and image block method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Harris algorithm in this paper. Corner detection was used to corner extraction by multiscalespace. Under each scale, the maximum response of local corner was regarded as a candidate corner point, while the image was segmented. Finally, along the direction of smallscale to largescale to judge whether the candidate corner was true, the false corner was eliminated, thus the corner detection was more accurate. By comparisontest, the new algorithm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image corner detection performance.
英文关键词
Key words:
Harris algorithm; muliscale; image block; detection performance; accurancy
0 引言
图像角点是指图像中具有高曲率的点,它由景物目标边缘曲率较大的地方或两条、多条边缘的交点形成,不同于边缘像素灰度只在一个方向上发生变化。显然,角点是图像的一个重要局部特征,它在保留了图像中物体重要特征信息的同时又有效减少了信息的数据量,因而成为图像理解和模式识别中重要的图像特征。同时,角点检测在运动估计、摄像机标定、形状描述、3D重建、视觉的定位和测量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
现有的角点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边缘轮廓的角点提取算法,如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的角点检测[1-2]、基于边界链码的角点检测[3]、基于曲率尺度空间的角点检测[4];另一类是基于图像灰度信息,直接对灰度图像进行操作,如Morvec算法、Harris and Stephens算法[5]、SUSAN算法[6]。在第一类中,图像的边缘容易使用多尺度技术来分析,所以已实现多尺度角点提取;然而,角点对边缘线依赖较大,如果边缘线由于某种原因发生中断,则会对角点的提取结果造成影响。第二类算法的主要缺陷是定位精度差,同时也还可能会漏掉一些真实的角点,对噪声敏感,到目前还没实现多尺度角点检测的特性[7]。所以在基于图像灰度信息的角点检测中引入多尺度分析的思想,对提高角点的定位精度和检测性能将具有一定意义。
传统的多尺度Harris检测方法是从大尺度到小尺度判断候选角点是否是真实角点;然而,如果邻域选择不当,从大尺度到小尺度的迭代就会引入伪角点使得检测精度降低。本文将多尺度Harris检测方法沿小尺度到大尺度的方向迭代,并且结合图像分块,对不同图像块选用不同的邻域来消除伪角点,提高精度。
1 Harris算法
Harris算法以Moravec算法为基础,取以目标像素点为中心的一个小窗口,并将窗口沿上下左右4个方向移动,计算4个方向窗口内的灰度变化,并以4个值中的最小值为该目标像素点的角点响应函数值,若该值大于阈值,则为角点。在某一点的图像灰度自相关函数的极值曲率可以由矩阵M的特征值表示。
M=wx,yIX2IX・ IY IX・ IYIY2=ACCBВ1)
其中:w是图像窗口,IXАIY是一阶方向微分。
如果矩阵M的两个特征值都比较大,说明在该点的图像灰度自相关函数的两个正交方向上的极值曲率均较大,认为该点是角点。Harris角点探测器为:
R(x,y)=det[M(x,y)]-k・trace2[M(x,y)]В2)
其中:det[M]=AB-C2,trace[M]=A+B。只要在某一点的R(x,y)超过某一阈值,即认为该点是角点。И
2 改进的多尺度Harris角点检测方法
本文在传统方法上进行改进,在进行多尺度迭代之前先对图像进行分块,分块时采用固定块数的分块方法,而不采用固定单位边长的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大面积越界分块。对不同块的图像采用的邻域模板不同,便于实现自适应处理。在尺度迭代上采用小尺度到大尺度的方向。
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不同尺度下的角点度量,尺度的变化选取И│要1=0.5,ИЕ要2=1,Е要3=2,按以下公式计算,得到不同尺度下的M矩阵:
A(σi)=(IX)2G(x,y,σi)В华
B(σi)=(IY)2G(x,y,σi)В华
C(σi)=(IX・IY)G(x,y,σi)В华
M=A(σi)C(σi)C(σi)B(σi)
其中:G(x,y,σ)=12πσ2e-(x2+y2)/2σ2是高斯核,高斯核是实现尺度变换的唯一变换核。
然后在尺度Е要i上计算Harris角点响应函数RВíЕ要iВ。
RВíЕ要iВ=Иdet[M(σi)]-k・trace2[M(σi)]В3)
2)在每一尺度,采用非极大值抑制法抑制多响应的影响。这里,采用排序方法滤除非极大值,本文中radius=2,排序窗选取(2×radius+1)2,将判断出来的极大值点作为候选角点。建立一个和图像维数相同的零矩阵用于保存候选角点的坐标。И
3)通过观察多尺度下的角点情况,发现在整个图像边缘的地方,如果采用3×3模板邻域,即h=-1:1,k=-1:1时,用(i+hВj+kВ┍硎局行牡悖íiВjВ┑牧谟颍则在编程实现时会出现不合法的矩阵,所以可以将图像先分块再对各块图像进行多尺度迭代。将图像分成两个边缘和一个中间部分,对于左边部分,邻域选择时只考虑k>0部分;对于右边部分,邻域选择时只考虑k
4)多尺度上,沿小尺度到大尺度方向迭代滤除伪角点。假设,在Е要1=0.5时有n1Ц龊蜓〗堑悖即候选角点集为n1;在σ2=1时有n2Ц龊蜓〗堑悖即候选角点集为n2。在n2е校对每个候选角点的坐标邻域(采用3×3模板邻域)判断在此邻域内是否有n1е械暮蜓〗堑恪H粲校则将n1е卸杂Φ慕堑闵柚梦当前角点;若没有,则说明该点可能是孤立像素点、噪声或者边缘,剔除该角点,如图1(c)所示。当前角点构成候选角点集n4АT俳候选角点集n4в朐讵Е要3=2时得到的候选角点集n3О慈缟戏椒ǖ代,得到最终的角点,如图1(d)所示。这一步一方面保证了在较小的尺度下提取角点,提高了角点的定位精度;另一方面保证了在较大尺度下可靠的消除误检和检测到真正的角点。
┑2期
张海燕等:基于图像分块的多尺度Harris角点检测方法
┆扑慊应用 ┑31卷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中采用文献[8]中的角点响应函数判断角点位置:
R= det (M) / (tr (M) +ε)(4)
Harris角点检测中提出的响应函数为:
R(x,y)=det[M(x,y)]-k・trace2[M(x,y)](5)
采用式(5)中的响应函数可以避免对M的特征值分解,同时避免参数k的选取,减少了k选择的随机性。因此,文中所采用的响应函数更具有实用性。И
定义准确度:
Е仟=检测出的角点实际角点×100%(6)
图1(a)是原图像,图1(b)是Е=1,thresh=30B000,radius=2时,Harris算法的检测结果,“+”表示检测出的角点,检测结果中,不仅图像边缘处的角点没有检测出来,图中用圆圈圈住的显著角点也没检测出来。检测出的角点数是30,准确度为38.46%。
图1(c)和(d)是本文提出的方法检测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方法能够有效去除伪角点,并且能够对角点进行准确定位。检测出的角点数是76,准确度达97.44%。
图片
图1 本文方法检测
从实验结果可知,本文提出的将图像分块与多尺度Harris算法结合起来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出图像中真实角点。小尺度参数的检测算子能够检测出灰度的细微变化,反映更多奇异点的性质,但是对噪声较为敏感;而大尺度参数的检测算子能够检测出灰度的粗略变化,反映变化剧烈的奇异点,对噪声具有较强的抑制。因而多尺度Harris角点检测实现了小尺度下的精确定位和大尺度下的去伪存真。
4 结语
本文中提出的将图像分块与多尺度Harris算法结合起来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出图像中的真实角点,准确率很高。该方法继承了Harris算子不受光照、旋转影响的优点,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げ慰嘉南:
[1]
LEE J S, SUN Y N, CHEN C H. Multiscale corner detection by using wavelet transform[J].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1995, 4(1): 100-104.
[2]
HUA JIAN PING, LIAO QING MIN. Waveletbased multiscale corner detection[C]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Proceedings. Washington, DC: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0: 341-344.
[3]
FREEMAN H, DAVIS L S. A cornerfinding algorithm for chaincoded curv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1977, 26(3): 297-303.
[4]
MOKHTARIAN F, SUOMELA R. Robust image corner detection through curvature scale space[ J ].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1998, 20 (12): 1376-1381.
[5]
HARRIS C, STEPHENS M J. A combined corner and edge detector [C] // Alvey Vision Conference. Manchester: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Printing Unit, 1988: 147-152.
[6]
SMITH S M, BRADY J M. SUSAN: A new approach to low level image processing[J]. Interne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1997, 23(1): 45-78.
[7]
叶鹏,王琰.一种改进的Harris多尺度角点检测[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0, 20(4): 58-60.
住房公积金是职工及其所在单位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缴存的一种具有保障性、互、属职工个人所有的长期住房储金。住房货币化补贴是指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房价收入比在4倍以上,且财政、单位(“单位”是指非财政负担的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下同)原有住房建设资金可转化为住房补贴的地区,对无房和住房未达到规定面积标准的职工给予的住房补贴。这两项资金都是职工的住房工资,都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与住房补贴的实施,与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于推动住房分配体制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截止2000年底,全省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30.75亿元,职工离退休及购建房支取7.87亿元,职工个人住房贷款2亿元,为启动住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住房公积金制度自1995年全面推行以来,我省至今仍有阳曲、广灵、怀仁、长治、宁武、平陆等20个县尚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已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77个县(市)中,县级财政、单位长期未按政策规定为职工补助住房公积金的县(市)仍有50个,严重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全省住房货币化补贴工作,自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0年7月21日下发《关于全省住房分配货币化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晋政办发〔2000〕73号)后,各地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运城市和临汾市进展较快,所辖县(市)的住房补贴方案已全部上报。但少数地(市),不仅所辖县(市)没有一个上报方案,而且本市的方案也迟迟未能公布,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与省人民政府规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距甚远。
鉴于以上情况,为加快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住房货币化补贴的实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现要求:
一、住房公积金是实施住房货币化的主要形式,各级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从讲政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认识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重要意义。各级财政、单位按时足额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是《条例》规定的法定义务。
二、住房货币化补贴是党和政府对无房和住房面积未达到规定面积标准的职工的关怀,各级政府要把实施住房货币化补贴作为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行动,作为为老百姓办的重要实事,切实抓紧抓好。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确保住房补贴政策的顺利施行。
三、尚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县(市),务必于2001年6月底前按照《条例》规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已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单位缴存部分尚未列入财政预算的县(市),必须克服困难,从下一年度开始列入财政预算。严禁只扣缴职工个人应缴存部分,不给职工缴存财政、单位应补助部分。
四、房价收入比4倍以上尚未公布住房补贴方案的县(市),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在2001年6月底以前,住房补贴方案全部出台。
五、房价收入比4倍以下(含4倍)的县(市),经所在地(市)住房委员会批准,报省房改办备案后,可向社会公告,不实行住房补贴;房价收入比高于4倍,但县级财政、单位无住房补贴转化资金的县(市),经所在地(市)住房委员会批准,报省房改办备案后,暂不实行住房补贴,但必须按照省人民政府要求的时间公布住房货币化分配方案,并允许符合条件的驻地单位按方案规定发放住房补贴。
上述县(市)必须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建立住房分配新体制;从当地实际出发,积极研究实现住房货币化的具体形式。
六、各地级城市、地区所在地的市和省直机关,要抓紧制定各项配套政策,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核实住房补贴对象,特别是要认真做好住房补贴资金筹集工作。确保在2001年6月底以前,把首批住房补贴资金发给职工。
七、各地(市)和符合实行住房补贴的县(市)要按照《山西省住房分配货币化实施意见》(晋政发〔2000〕13号)规定的资金筹集渠道,制定相应的住房补贴资金筹集管理办法,认真做好住房补贴资金的筹集工作。2001年底以前,力争使全省按规定应享受住房补贴的职工,都能享受到住房补贴。各级财政部门要将住房补贴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同时做好售房款的转化工作,除按规定留足共用部位维修基金外,其余售房款全部转化为住房补贴资金,不得挪作他用。
八、认真贯彻建设部、财政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住房制度改革加快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通知》(建房改〔2000〕105号)精神,推动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企业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在国家和省房改政策的指导下,实事求是,因企制宜,方式多样,方案自选,民主决策,稳步实施。各地(市)、县(市)都要选择两个以上企业作为试点,从实际出发,强化对企业房改工作的分类指导,帮助企业解决深化房改中的困难和问题。
九、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严格依法行政,加快贯彻落实《条例》和国务院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的步伐,使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资金真正落实到位,确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十、省房改办要认真检查落实各地(市)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的情况并及时上报省人民政府。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地(市)、县(市)要全省通报,限期完成。
附件:
一、反映与核算辨析
“反映”是指按照反映论的原理,对经济活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对于将“反映”作为会计职能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反映”包括观察、计量、记录、归纳、综合、分析、判断、预测和决策在内,是深刻地认识客观经济活动的过程。即“反映”是对过去、现在的反映和对未来的预测,是对表象和实质的反映,是对客观经济活动过程的深刻认识。还有人认为“反映的过程就是把大量会计数据转换为财务信息的过程。”
“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的资金运动真实、准确、完整地进行记录、计算和报告。会计核算往往贯穿于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经济业务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会计法》所规范的会计核算,主要限于事后核算方面的内容,即对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作出规定,而没有过多涉及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等管理会计的内容。
从上述“反映”和“核算”的概念中可看出,两者反映的对象都是企业的经济活动,通过采用专门的方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同时依据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参与决策。两者的区别在于:1.“反映”比较抽象、概括,“核算”比较直接、具体;2.“反映”的范围大于“核算”,并且“核算”侧重于过程,而“反映”侧重于结果。
在讨论会计职能的过程中,究竟用“反映”还是“核算”的争议最初来自于对“观念总结”的不同理解,有人将其理解为“反映”,有人将其理解为“核算”,还有人将其理解为“反映或核算”。笔者认为,“观念总结”是指运用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包括三层含义:1.利用观念上的计量标准和尺度(货币),客观、正确地计量和反映经济活动;2.运用会计的专门方法记账、算账、报账,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分析;3.对经济活动进行考核、评价,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反馈作用。将“观念总结”表述为“反映”源于马克思关于会计性质、作用的论述,因此用“反映”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既符合“观念总结”的原意,又能体现会计的本质,还能弥补采用“核算”的不足。
二、控制与监督辨析
从会计角度看,“控制”是指会计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应用一定的方法对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驾驭或支配,即通过指挥、调节和监督等手段完成预期的目标。“监督”,一般理解为监察督促。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反映来进行监察督促,使资金运动符合财经法纪和规章制度。监督一般应建立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利益冲突的基础上,没有双方利益的矛盾存在,也就不会产生监督问题。由此看出,“会计控制”与“会计监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也有联系:“会计监督是会计控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与特殊的经济环境相联系的一种会计控制。”
笔者认为应将“控制”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其理由主要有:1.从词义上讲,“控制”所包含的内容比“监督”要全面,控制包括预测、决策、计划、监督、分析、考核等内容,而监督只是控制的手段和方法; 2.“控制”符合马克思关于“过程的控制”的本意;3.“控制”比“监督”的要求更高。如果在《会计法》中将会计职能规定为“控制”(代替监督),在贯彻实施中就很难操作。同时,应看到《会计法》中的“会计监督”包括“会计的监督”和“对会计的监督”两个方面,从而形成了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而单位的内部监督是靠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实现的。
三、会计本质与会计职能
会计本质上包括经济信息系统和经济控制系统两个子系统。会计本质决定会计职能,经济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是提供信息,即“反映”;经济控制系统的基本职能是加强经济管理,即“控制”。会计职能体现会计本质,“反映”主要体现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职能;“控制”主要体现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的职能。因此,会计的基本职能应是“反映和控制”,它高度概括了会计内在的功能,揭示了会计的本质特征。
四、反映职能与控制职能的关系
关键词:高校、会计监督、内部、思考
通过我们对会计理论知识和财务管理的学习,发现会计监督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特别是在我们高校中。根据《会计法》规定,高校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会计法》的规定,是高校的法定义务,是为了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高校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防止欺诈和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高校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这是高校内部为维护会计秩序、防止有关部门人员故意违法、预防高校内部管理失控的重要会计监督制度。恰好我们这次毕业设计是非常不错的一次机会,我想借次机会把我们的一些调查结果和自己的看法与观点阐述一下。我在运用各种调查方法、通过网络、参考各种文献和指导老师的细心帮助下,对周边几个熟悉的高校进行了一番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高校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目标和原则、基本内容
(一)高校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目标
保证高校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高校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和及时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保证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符合效益原则;保证高校各项经济活动在法定范围内进行。
(二)高校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即高校制定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适应性原则。即高校制定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体现本校的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3.规范化原则。即高校制定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全面规范本校的各项会计工作,规范会计事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要符合并体现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4.科学性原则。即制定高校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必须科学合理,以便所制定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便于操作和执行;必须利于控制和检查,有了解监督制度执行情况的手段和途径;必须要根据执行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以保证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更加适应管理需要。
(三)高校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
高校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涉及的范围是很广的,高校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本校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体系。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点:
1.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会计法》明确规定,“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这是因为,办理经济业务事项,并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涉及许多人员,包括经济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以及负责办理会计事项的记账人员等。
2.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会计法》明确规定,“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经济业务事项,既是高校重大的经济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问题;若决策和执行的程序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不仅影响国家、高校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也削弱财务会计管理职能,并影响会计秩序和会计资料质量。因此,应当明确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并体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要求。
3.进行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财产清查制度是根据账簿记录,对各项财产物资和库存现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实地盘点,对银行存款和债权债务进行核对,保证财产物资、货币资金以及债权、债务实存数额和账面数额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财产清查,既是加强财产物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
4.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应当明确。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是在高校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的政策和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高校的目标是否达到。
二、高校内部会计监督的特点
高校会计监督与高校会计核算同时进行,因此具有基础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会计监督贯穿于高校经济活动全过程,不但反映高校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还审查它们是否符合法律、制度、规定和计划,从而全面完整地监督每一项经济活动,它是外部监督的基础,其它监督形式都是在会计监督之后借助会计已监督过的资料进行再监督。
高校会计监督主要利用各种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会计主要使用货币度量,并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指标,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也就可以利用这些指标总体监督经济活动。
以国家的财经纪律和法规为约束,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会计监督是借助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所赋予的权力,因此,这种监督具有强制性。《会计法》不仅赋予会计人员实行监督的权力,而且规定了被检查单位必须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其它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如有拒绝、隐匿、谎报等情况,则属违法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三、高校相关人员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权限
(一)高校负责人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不仅是企业微观经营决策所必须的资料,而且是国家对宏观经济实行有效调控的重要依据。主要危害:一是会计信息失真使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二是一些企业通过虚假的账册来骗税或免税,制造假账册使国有资产贬值流失,造成国家税收流失;三是为腐败分子提供了可供之机,为经济犯罪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
(一)人为因素一是会计人员自身原因。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在基层会计工作岗位上,无《会计证》的人员很多,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造成工作质量低下,如果要求一些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的人去遵纪守法、去依法办事,这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多。二是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单位领导、董事、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误导性陈述、虚假记录,导致会计信息虚假。
(二)监督因素第一在内部会计监督方面,会计人员隶属于单位领导,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势必导致会计监督力度不够 ;第二在政府监督方面,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部门管理上各自为政、标准不一、无法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第三在社会监督方面,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来承办,但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颇多人员水平和职业素质不高。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检查和会计报表审验 ,但其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支持,也无法形成对企业会计监督的有效再监督机制。(三)会计准则选择因素由于会计核算中有估计,同样的会计事项,有不同的估计方法、就会对同一会计事项有多种估计方法,或多或少的不能真实的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另外,会计准则和会计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时滞,会计准则的规定常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使得这些经济不能核算和披露,或者不能充分的核算和披露使得会计信息质量无法保证。
三、会计信息失真应对
(一)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教育,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的经常性管理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使其正确有效地实施会计监督,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二)强化监督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是证实会计资料真实、完善的重要措施。第一,对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财务人员与其他部门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降低其他部门负责人对财务人员进行约事控制的可能性;第二,实行内部监督责任制,提高内部会计监督的有效性;第三,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这一独特作用。政府监督中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部门加强部门联动,实现综合监督治理。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新会计法赋予其会计工作的监督和行政处罚权;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税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根据有关规定对纳税人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进行税务检查等等。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深入了解企业的特点,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监督。
会计是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计,会计政策又是会计发挥其功能作用的重要实现形式,因此无论是在宏观还是在微观层面上,都应当引起我们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足够重视。本文就会计政策的内涵、会计政策选用的原则和会计政策选用事例展开分析,探讨会计政策、方法选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问题。
一、会计政策的内涵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政策根据制定的主体可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所谓宏观会计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或政府授权机构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制定和的会计准则规范的总和。宏观会计政策为企业会计政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领域和范围。微观会计政策主要表现为企业主体在宏观会计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下,从自身利益和特点出发,所选择的最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总称,是宏观会计政策的具体化。本文所指的会计政策是指微观会计政策。
二、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影响因素
根据上述会计政策的定义,本文所讨论的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在企业主体层面上,在宏观会计政策的范围约束下,有目的对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择定的过程。企业会计政策的选用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它是企业与相关的各利益集团处理经济关系,协调经济矛盾,分配经济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传统财务学“理性人”的理论基础下,企业主体会出于多种动因来影响会计政策的选择,以使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于其自身有益。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
我国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的时候是受到了许多方面的影响,不同的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的时候其动机是不同的,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提高利润水平。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筹资的渠道和资金额度就会增加,同时在一定的方面能够提高企业的信用度和知名度,使其在投资、经营等方面占有优势。因此,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的时候,都会侧重于选择增加利润的会计政策。
第二,简化会计工作。有的企业为了在会计业务方面节省时间和人力,就会选择比较简单的会计政策模式。比如,企业会计人员会为了方便编制会计报表 ,减少纳税调整事项,而选择与税法规定一致的会计政策,以降低自身工作的难度。
第三,合理避税。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时候,为了减轻税收负担,会计政策的选择往往成为重要手段。在会计政策的选择的时候,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会更倾向于减记收入、增加支出,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第四,经营者利益最大化。两权分置改革后,所有者聘请专门的经理人来进行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作为所有者的股东只关心经营成果,而管理者关心的则是股东给他们的报酬。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会计收益被用来作为确定支付给经理人员报酬的重要基础,这样经理人员就会十分关心对会计收益产生重要影响的会计政策,甚至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利用或操纵会计政策选择。只要会计收益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理人员利益就可能存在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条件
我国现行体制下,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方式,主要有税务监督、外部注册会计师监督等。但是,当前政府税务监督限于人力物力的限制,监督力度不够。而注册会计师监督存在独立性不强问题,其原因在于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进行审计发生的成本及会计师事务所的盈利都要由企业来买单,企业是事务所的客户,这样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就缺乏必要的独立性。部分职业道德缺失的注册会计师会按照企业的意愿在审计结果上做一些人为的调整,这样的监督对企业起不到实质性作用。总之,监督机制不健全为企业自主选择会计政策提供了自由空间而内部审计监督地位不足。
三、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途径分析
从现有的会计准则看,可供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业务环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2)变更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3)变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4)变更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5)变更其他长期资产的摊销期;(6)变更递延收益的摊销方法;(7)改变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本文择其几种方法进行分析。
(一)变更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
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包括变更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是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固定资产价值较大,在企业资产价值中占的比重也比较大,折旧率的较小变化就能引起折旧费用的较大变化,因而比较容易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另外,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错综复杂,使得企业管理当局很容易的找到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理由。
以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为例,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其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是加速折旧法。采用加速折旧法,固定资产使用早期计提的折旧较多,相应的成本费用项目也较高。故企业可以通过自由选择折旧政策来调节短期利润。当然,要注意的是,虽然自由选择折旧政策可以调节会计利润,但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的核算清缴时,必须按税法规定扣除固定资产折旧额,必须按税法规定进行调整,这样会计核算的成本就增加了。
(二)变更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既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又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体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第一,存货对于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有直接影响,包括流动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等项目,都会因存货计价的不同而不同。第二,存货计价对企业损益的计算有直接影响。表现在:(1)期末库存存货计价如果过低,结转到损益中的销货成本就可能过高,当期利润因此而相应减少;(2)期末库存存货计价如果过高,结转到损益中的销货成本就可能过低,当期利润因此而相应增加;(3)期初库存存货计价如果过低,其结转至本期损益的销货成本当然低,相应增加当期利润;(4)期初库存存货计价如果过高,其结转至本期损益中的销货成本当然高,相应减少当期利润。
(三) 变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长期股权的核算方法有两种。权益法核算的特点是,无论被投资单位是否分配利润,投资企业应根据被投资单位盈亏情况和投资比例,确认投资收益或损失,计入利润总额。而成本法下只是根据被投资单位的利润分配情况,投资企业按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的股利计入当期投资收益,不考虑被投资企业实际发生的盈利或亏损。
风险两种方法的特点,可以发现,若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则成本法比权益法更有利于增加企业利润。而在被投资单位盈利的情况下,权益法更有利于增加投资企业利润。因此,投资企业可能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盈亏情况,适宜地增加或减少持股比例,借助持股比例变动更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在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进行选择,以达到对当期盈利进行管理的目的。
四、不当会计政策选择的不利后果
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会计政策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和信息使用者据以决策的正确程度。
(一)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会使会计信息失真、资源配置不当
企业会计信息本利益分配和资源配置的基础,具有协调各方利益的功能。国家通过宏观会计政策的制定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企业通过微观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实现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记录和对企业利润进行分配。从这个角度看,不当的会计政策选择必然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进而导致利益的分配不公,以及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二)不当会计政策选择使外部监管成本加大
企业不当的会计政策选择通常具有隐蔽性,因为对微观会计政策的选择通常是在宏观会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比如说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往往需要会计执业人员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来决定的,而宏观会计政策(企业会计准则等)并没有制定一个严格的界限来判定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是符合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这就加大了外部监管的成本。
(三)不当会计政策选择使资本市场受到严重影响
上市公司通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来影响会计信息使公司在公众心中保持良好营业的形象进而影响其股票价格,最后导致资本市场动荡,也引起了社会公众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危机,他们对企业经理层、投资者、中介机构乃至政府监管等都产生了怀疑。
五、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建议
(一)加快对会计规范体系的完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给企业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是必要的,但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在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数据造假屡屡发生,内外部监督机制存在诸多弊端的情况下,缩小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可以避免企业变更会计政策的随意性,防止企业利用会计政策操作利润、弄虚作假。
再次,要加强对会计政策选择的披露规范,扩大会计政策选择及变更的披露范围,使会计政策选择更多地受到公众的监督。这要求政府尽快制定并出台会计政策披露规则,对会计政策披露的时间、内容、方式、格式和范例等加以具体明确的规定,避免或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还应该在财务情况说明表中对会计政策及变更情况予以披露,这样有利于系统、集中、详细地揭示和理解财务信息
(二)建立完善的、公平的经理人激励机制
经理人之所以要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是因为他们与投资者之间目标及时问观念上存在矛盾。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公平的经理人激励机制,健全考核制度,将其薪酬与企业长期绩效联系起来而不仅仅是将其与短期企业利润联系,在形式上应结合多种薪酬形式而不是仅仅依靠工资和奖金,尽量减少经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目标及时间观念上的矛盾。
(三)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
企业能够合理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离不开外部监督,注册会计师的监管是企业选择与合理运用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外部保证。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一是要理顺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制定和完善注册会计师管理的法律法规,严格注册会计师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其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检查及惩戒处理程序。二是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违规处罚力度,将处罚落到实处,依法追究其违规的法律责任。可以通过公告等形式,将注册会计师执业情况向社会公布,由社会公众监督,并起到警示作用。三是切实加强对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内的会计执业人员的诚信教育。
会计人员是在上述复杂的会计环境下工作的,虽然《会计法》从法律上给予了会计人员一定的保护,但企业会计在厂长、经理负责制下仍经常面临“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尴尬局面。现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主观和客观会计环境对会计内部监督制度有效实施造成的影响:
1、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责与社会现实环境差距较大。比如现在流行的财务“一支笔”控制的监督方式,虽然解决了费用失控及费用控制的责任归属问题,但它使会计人员丧失了应有的责任感,认为领导签字,我就照办,我不负责,使会计内部监督有名无实。
2、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与现实社会环境反差很大。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客观、公正、严谨的工作态度,敢于坚持原则和勇于执法、守法、护法的责任感等等。但上级领导往往却不这样考虑,一纸“白条”、“一支笔”签批的超标准的招待费、餐费、天文数字般的出国费用等硬要报销。这种反差,使得会计内部监督难以有效实施。
3、现实会计核算环境及核算方法、体系上存在漏洞。现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使企业及会计人员有较大的操纵的余地。
4、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也是影响实施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的重要因素。会计人员素质低有两种情形:其一,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不能辨别真伪,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能力,而导致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失真;其二,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低,为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利益。从1992年开始实行的会计人员职称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的状况,但是,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培养的问题对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样重要,应给予高度重视。
在明确了以上因素对会计内部监督制度实施的影响后,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保证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的健全和施行。
1、建立严格的内部牵制制度是保证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硬件武器。
2、明确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有关的人员职责,实行岗位分离,相互制约的机制。
3、重大的对外投资、资产的处置、资金的调度和其他重要的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应有明确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
4、坚持财产清查制度,并对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予以明确。
5、保证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审。
以上是从制度上来规范会计行为,以确保内部监督制度的实施,另外,人的因素同样重要,它包括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企业领导者的素质。笔者对此提出三点建议:
1、深入学习《会计法》,以强化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的会计内部监督意识。
关键词:集中核算 提升服务 加强监督
会计集中核算是在单位预算管理体制、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审批权以及会计主体不变的前提下,由会计中心负责管辖单位账户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稽核监督的新型核算模式。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行为,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提升政府办事质量和效率。
会计集中核算作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创新,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运行以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它不仅在形式上规范了财政资金的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了财务管理质量。提升了事务处理节奏和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保障了财政资金安全、高效的运行,创造了新颖便捷的财政资金核算新模式。由于会计集中核算方式尚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难免存在由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诸多问题:如各级财政管理体制相互运行的协调性;会计职责与单位职责在经济事务中责任的界定与划分;核算过程与单位资产管理过程的脱节;会计人员如何监督相关费用的真实有效性等。要使会计集中核算成为一种成熟且能够长期服务于财政管理体制的管理与核算方式,既要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会计集中核算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更要协调和处理协好服务与监督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会计集中核算方式,保证监督与服务机制的有效运行。
一、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中服务与监督之间的关系及矛盾
会计的核算职能就是为经济管理归集、处理、存储和输送各种会计信息。其服务的本质就是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用服务的理念去提升工作水平。在集中核算方式下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摆脱传统单一为某一单位服务的模式。适应综合管理工作方法、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和自身角色的转换,用服务于大局的观念去指导会计实践;同时运用所掌握的财务法规政策知识和会计信息,恪守会计人员应遵循的道德准则,统筹兼顾各核算单位的利益,及时准确地为核算单位提供会计服务,并积极主动地为服务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提出切实可行的财务分析建议。会计监督则是指通过用检查、稽核方式,对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有效性及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准确性进行分析评价,并采取控制措施,以保证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和结果确切无误的方法。由此可见,会计核算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基础,而会计监督则是做好会计服务工作的保证,两者之间密切关联,缺一不可。但是,受传统观念及会计处理信息量的影响,在工作实践中确实存在着因认识差异所产生的理解误区。其表现是重服务、轻监督或是重监督、轻服务。这两种错误认识的关键在于没有真正区分服务与监督各自工作的侧重点,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把服务工作的意义人为夸大,忽视了,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过分强调监督工作的意义,而轻视了服务工作的效果。这两种认识势必会对提升集中核算水平产生极大的妨害,必须从理论认识上予以澄清和纠正。
二、正确把握服务与监督关系的方法和途径
尽管会计集中核算方式是对传统会计核算方式进行创新的一种尝试,但由于其基本工作原理、方法和手段仍遵循传统的会计理论。由此决定了其工作的目标和目的仍在于保证实现会计功能的各个方面。因此有必要对提升会计工作的服务质量和强化会计监督意识的方法与途径进行深刻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