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独立核算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集中核算;法人一套账;趋势
现代软件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的互联网财务管理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选择与软个公司开发符合公司管理要求的互联网财务管理平台,开展财务集中核算。通过集中核算,增强财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加强对企业内部各分公司等派出机构的财务监督,规范公司内部的经济活动与会计核算。目前绝大多数据的公司选择多个账套合并汇总的方案实现集中核算,很少有公司选择法人一套账的方案进行集中核算。本文从就目前财务集中核算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法人一套账的难点、解决方法及优势进行初步探讨。
一、多个账套合并汇总集中核算方案的优势与问题
多个账套合并汇总的方案,是在互联软件平台上,将公司内部分公司等派出机构财务核算账套合并汇总在一起,自动形成公司所有财务信息数据的集合。
(一)多个账套合并汇总集中核算方案优势1.操作上简便。多个账套合并汇总的方案,只是利用互联网软件技术,将多个账套的财务信息数据合并汇总,并不没改变独立账套的核算规则。公司内部各分公司等派出机构的会计核算仍按独立账套的思路进行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因此,多个账套合并汇总的集中核算方案只需对财务人员进行简单的软件操作培训,由基层财务人员对经济业务进行初审,公司总部审核人员进行复审,各分公司等派出机构的经济业务分别形成各个账套的会计凭证,完成记账。2.软件开发难度小。多个账套合并汇总集中核算方案,在软件开发上,由于没有改变财务软件的核算规则,只需完成多个账套财务数据的合并汇总,增加筛选功能,公司财务部就能查询公司内部各分公司等派出机构的会计信息及公司合并汇总数据。因此,在互联网软件开发上,相对简单,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多个账套合并汇总方案成为集中核算的基本方案,在集中核算互联网技术中广泛运用。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的“法人一套账”财务集中核算改革,最终以多个账套合并汇方案解决,并没有真正实现法人一套账。
(二)多个账套合并汇总集中核算方案存在的问题1.内部往来核算没有实现简化。多个账套合并汇中集中核算方案,仍旧保持了两级核算,只是实现核算数据的合并汇总。因此,公司内部往来经济业务仍需编制2-3次会计核算业务,即对于涉及公司、分公司等派出机构之间的经济业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需进行两笔乃至三笔核算才能完成。每月末及报表编制日,需进行内部往来核对,确保往来一致。2.报表编制没有实现简化。多个账套合并汇总集中核算方案,由于公司内部各分公司等派出机构各自独立编制报表,公司仍旧要对分公司等派出机构的报表进行合并汇总和内部抵消,报表的编制工作量与集中核算前没有实现简化。同时对于经营地域广、分公司等派出机构众多的公司而言,各分公司等派出机构相对独立的开展经营活动,在与外部单位的业务往来中,存在多个机构与一个外部单位发生经济业务往来形成的债权债务,会产生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由于往业单位众多,报表汇总人员基本没有精力对这部分债权债务进行有效的抵消,没有消除这种情况对公司资产与债务的虚增与扭曲。
二、法人一套账的难点、解决方法与优势
法人一套账,就是一个法人实体内部分公司等派出机构共同在一个财务账套中进行会计核算,记录各自及公司内部相互之间的经济业务事项。
(一)法人一套账的难点与解决方案
1.内部往来的核算。多个账套方案下,分公司等派出机构独立建账,公司内部各分公司等派出机构之间的往来业务及内部交易使用“内部往来”科目进行核算。如果采取法人一套账,法人实体内部分公司等派出机构共同在一个账务账套内进行会计核算,则不可能再使用“内部往来”科目进行核算。公司内部分公司等派出机构之间往来业务,可以通过编制“跨机构会计凭证”实现一次核算完成,放弃使用“内部往来”科目。
2.公司及分公司等派出机构财务核算与财务信息反映。独立建账方案下,分公司等派出机构独立建账、独立核算,均有一个账套的所有会计要素要反映各分公司等派出机构的财务信息。在法人一套账方案下,如何实现一套账既能反映出整个公司的财务信息,又能反映分公司等派出机构的财务信息是一大难点。这个问题用现有的常规的会计核算方法和账套理论是无法解决,只有打破现在常规的会计核算方法与账套理论,运用“完全账套”与“不完全账套”的思路、方法,结合科学的核算与管理设计才可以解决。法人一套账下,由于公司内部分公司等派出机构在核算内部往来及内部交易时,通过编制“跨机构会计凭证”实现,取消了“内部往来”科目。造成分公司等派出机构财务数据集合与常规独立建账核算下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该财务数据集合形成的科目余额表,不符合独立建账核算下基本的会计等式,即:借方余额合计≠贷方余额合计;借方发生额合计≠贷方发生额合计。除此之外,分公司等派出机构的财务数据集合其他要素与特征与独立建账核算下形成的财务数据集合一致。我们把法人一套账核算下形成分公司等派出机构财务数据集合称之为不完全账套,而把独立建账核算形成的账套称之为完全账套。由于在公司法人一套账中,记账规则符合借贷记账法,因此,分公司等派出机构不完全账套汇总合并形成的法人账套是一个完全账套,自然符合基本会计等式。不完全账套中,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的差额正是缺失“内部往来”科目形成差额,据此可以推算为“内部往来”余额;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主发生额合计的差额正是缺失了“内部往来”核算科目本期借贷相抵后的净发生额。由于内部往来核算通过“跨机构会计凭证”实现,在不完全账套中,就会存在“单向会计分录”的会计业务,“单向会计分录”的会计业务只有借方分录或者贷方分录,通过软件的筛选功能,将这部分分录筛选出来,按时间和会计凭证日期顺序排列在一个统计表格中,就可以复原内部往明细账。并且根据“单向会计分录”对应分录进入的不同机构不完全账套,分别进行筛选整理,就可以复原出该机构与不同机构之间的内部往来明细账。综上所述,不完全账套可以借助于软件的统计、筛选等技术手段,复原完全账套的所有会计信息,不完全账套借助软件技术,可以转换为完全账套。
3.会计凭证及档案的管理。独立建账方案下,每个账套的凭证独立连续编号、独立装订管理、独立归档。法人一套账方案下,由于分公司等派出机构都在一套账内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凭证的编号、管理、归档需打破常规重新进行设计。这个难题可以采取会计凭证按经济业务提交机构单独连续编号、由各机构单独装订、定期归档的方案来解决。
(二)法人一套账的优势1.内部往来核算简化。通过“跨机构会计凭证”实现内部往来的一次核算,相较于多个账套合并汇总方案下,内部往来需进行2-3次核算来实现大大简化了,并且,由于取消了“内部往来”会计科目的使用,无需进行频繁的内部往来对账,简化了财务工作量。2.报表编制简化。由于公司内部分公司等派出机构共同在一个账套内进行会计核算,共记一套账,公司财务部可以直接依据账套编制公司财务报表,无需再由各分公司等派出机构编制各自报表上报再进行合并汇总。3.公司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完整。由于实现了一套账核算,内部交易可以在核算过程中实现抵消或者反映需抵销金额,各分公司等派出机构与外部单位的债权债务也可以实现在一个账套内实现合并抵消。使公司整体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4.更加有利于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加强财务管理。由于实现了一套账核算,公司财务部可以更加便捷的从账套中统计、整理所需的各项财务数据,掌握公司及分公司等派出机构财务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多个账套合并汇总集中核算方案下,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内部往来与内部交易事项无法在合并汇总中完成抵消或者反映出来,因此财务分析时,还需分公司等派出机构整理数据上报汇总。法人一套账方案较多个账套合并汇总集中核算方案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当然实现起来较多个账套合并汇总方案更加困难。法人一套账方案的实现,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财务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永政.谈谈借贷记账法的运用[J].预算会计,1998(2):46-47.
[2]张亮斗.谈谈“内部往来”科目的使用[J].农村财务会计,1999(3):30-32.
[3]衣应俭.简评单向会计分录的合理性[J].财会月刊,2002(2):21-21.
[4]郑良杰.浅谈中油设计公司会计集中核算[J].经济论坛,2005(18):132-133.
[5]王平.浅谈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6(3):21-22.
关键词:Z餐饮公司;会计组织机构设计;岗位划分;会计人员配备
1.会计组织机构的现状分析
1.1 会计组织机构设置。Z餐饮公司会计核算方式属于独立核算,公司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人员,能够独立的进行账簿、报表的编制,对于资金的监管具备其法人效益。相对而言,Z公司的下设单位学校会计机构形式则属于非独立核算,其会计人员只是负责平时的掉入、调出、收入、支出的记录,以及月末的实物盘点,定期会将这些财务数据一并拿到公司财务处进行集中核算。
1.2 会计岗位划分。Z公司的会计组织机构依照会计记账方式可认为是集中核算,由各个单位学校记录平时的业务流程,以及相关的会计数据记录,月末将单据与盘点表交予公司会计人员,由公司会计人员进行整个公司的会计核算。该公司现有的会计人员两名为公司总部会计,七个学校食堂的会计没有指定明确的人员,所以很多时候学校食堂的会计工作是由不同的人员处理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该公司会计工作不能有效完成。
1.3 会计人员配备。Z公司日常的会计处理工作均是由其内部会计人员完成,而针对其纳税申报这部分的工作则是由专门的记账人员负责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会计组织机构的设置,也使得公司会计信息的对接不及时,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
2.Z公司会计组织机构问题分析
2.1 企业主体存在局限性。Z餐饮公司的经营模式现为合作制,其下设学校食堂中多是与他人合作的关系,从法律角度上讲,该公司并不具备法人资格,所以该公司不能存在法人,这将使得该公司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增加,并且多数情况下还会超出其所承受能力的范围。这是当地许多同行业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公司会计组织是直接受负责人管理的,尤其是在会计以独立核算为前提的情况下,加上公司负责人不断对会计工作的干预,会计人员很难做到权衡。这对于公司的财务部门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在很多时候不知道该以谁为导向,导致财务混乱。
2.2会计人员职责紊乱,专业知识水平低。公司现有会计相关人员八名:出纳一名、财务会计一名以及六个单位学校账务记录各一名。但是八名相关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并不是很明确。很多时候出纳也会登记一些除了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外的其他明细账;由于单位学校会计人员的不专业化,公司的财务会计总是会着手单位学校的一些财务工作;这样一来有时因为对接的不及时性导致公司会计信息的少录或者多录情况,不利于公司经济业务的处理。
3.Z公司会计组织机构设计
会计组织机构设计对于投资者以及经济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不断改进并完善企业会计组织机构的设计势在必行,Z公司现存的会计工作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针对以上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现对其会计机构做如下设置。
3.1会计组织机构设计目标。组织是由诸多要素按一定的关系相互联系起来的一个系统。一个组织应当具有统一性、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功能性和目标性,其本质是分工与合作,以专业化为优势,实现个人力量所无法达到的集体目标。[1]而会计组织则是一个公司财务上的一个统一体,组织内部的平衡和外部的适应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合理设置Z餐饮公司的会计组织机构,保障其内部会计工作的有效进行,加强与完善公司业务流程,满足公司各方面的需求,最终通过向社会提供用户满意度服务实现公司最大的收益。
3.2 会计机构人员设置原则。对于Z公司会计人员组织机构的设计主要涉及会计岗位的划分、岗位职责的明确以及合格会计人员的配备。对于不同级别的会计人员也有不同的条件约束,其相同的一点是均需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还应该实施内部人员规避制度,坚持做到“敬业爱岗、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文明服务、保守秘密、提高技能、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八项要求。[2]
3.3Z公司会计组织机构设计方案
3.3.1 总则
第一条 为发挥会计目标,实现会计责任、决策的职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国家其他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方案设计以完善Z公司会计组织,使之合理的组织和规划会计工作。
第二条 下设的六个单位学校必须依照本方案设置会计机构和安排相应会计人员。
第三条 在不违反本方案的前提下,结合单位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学校的会计人员配备。
第四条 应遵循工作专门化、集权与分权、勾稽与制衡、管理跨度、命令链、专业化、正规化等原则。
第五条 本公司会计机构设置从核算的角度,具体组织以集中核算设置会计机构。
3.3.2 会计机构设置。本公司经营规模小,生产工艺和管理方法简单。管理职能主要集中在总部管理之下,会计机构内部按着各个单位学校分设相应会计岗位,只是做了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岗位分工。该公司会计机构虽然不设置内部职能小组设置可以说只设人员,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依旧要遵循基本的会计操作规范,体说明如下。
第一条 根据公司经营情况和各个单位学校的进度情况,保证会计凭证的传递有效性,按规范计量、记录,确保会计资料的完整、真实性。
第二条 出纳与其他岗位的会计应该分别由专人担任,明确职责范围,贯彻其内部安置制度原则。
第三条 配备必要的会计、出纳代职人员,确保会计或出纳缺岗较长时间,会计工作能够有效继续进行。
第四条 要由熟悉会计业务的人员担任会计主管,保证监督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五条 各单位学校的明细账记录人员需要熟知对应学校日常业务流程,对明细账的记录要及时、详尽。(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洪海.企业会计组织结构变革探究.[J]商业经济研究 2013 33:102
[2] 闫站伟.企业内部财务稽核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14:2
[3] 韦邦国.浅议中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Z]科技视界 2011
[4] 许金叶 任培培.会计转型的组织保障.财务与会计点睛系列.2014 9:42
[5] 王也.关于我国会计法律和规范体系的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 2013 6:9
[6] 贺红茹.对我国会计行为规范的思考.[J]华北金融.2011 5:34
[7] 杨丹凤.对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探析.[J]科技向导.2012 33:12
一般来讲,企业集团混合式财务管理体制应该是一个集分权适度、权责利明晰、多方均衡的多层次分级控制系统。
从横向上看,多层次分级控制系统需要在每一层级中按岗位职责建立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资金、成本的归口管控。从纵向上看,多层次分级控制系统在成员企业间存在着“集团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的多级次控制关系,而在每个成员企业内部存在着“公司总部―分公司(或事业部)―分厂(或车间)”的多层次控制关系。第一层次控制应该设置在集团公司财务总部,由集团公司财务经理直接领导,结合公司战略承担企业集团的资源分配和运用、投融资管理等总体规划工作。第二级层次控制应该设置在企业集团的利润中心,包括集团公司内有独立对外经营权的分公司(或事业部)及控股子公司,按照集团公司安排,开展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根据竞争对手、顾客需求、工艺流程、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灵活调整业务规模和竞争策略,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第三层次控制应该设置在企业集团的成本控制中心,包括生产单位的分厂、车间或站队及其他费用单位。
二、企业集团核心层的财务体制构建
(一)财务会计中心
负责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运行管理工作,从事财务会计业务、财务人员管理等工作:优化企业集团财务会计IT系统;统一制定集团子公司的会计制度、政策;调用、监控各下属企业提交的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按时编制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适时监督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统一管理、调度财务委派人员,承担财务人员后续教育、业务指导、绩效考评等工作,研究并设计企业集团财务分析模型,深入分析各成员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为未来集团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决策建议。
(二)财务预算中心
以效益预算为导向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提升企业集团财务预算管理的价值和有效性,吸收各种预算方法的优点,着力提升预算准确度,采取有效的预算考核办法,规范下属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统一制订企业集团各单位、部门预算管理规章制度;指导各紧密层企业及各部门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全过程、适时跟踪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向总部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超支等问题查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编制企业集团、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各月份及年度财务预算汇总表;审核紧密层企业预算调整方案的合理性;负责考核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及部门财务预算完成情况;完善财务预算IT流程优化,拓展和深化财务预算IT系统的应用范围。
(三)资金结算中心
应统一管理银行帐户,做好年度资金计划,合理分配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集团重大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根据集团内部各单位资金计划,从资金充足的单位调剂集团内的资金余缺,合理分配资金;做好资金压力测试和敏感性测试,防范资金挪用风险;审批全资、控股子公司对外部单位的付款限额:审批预算外资金借贷申请,审批全资、控股子公司内部资金借贷申请;负责集团内部往来结算管理、集团流动资金管理工作;负责集团公司内部各单位流动资金存量、应收账款总量的控制管理工作。
(四)税费管理中心
核心企业的税费管理中应该实行税费统缴统管制度,实现税费资金的统一划付,促使核心层企业的税收支出最小化:制定及完善核心层企业税费管理政策及相关制度;根据公司各项收入情况,编制核心层企业的年度纳税计划、费用计提计划;研究国家的税法、费用征管规定,跟踪了解最新税法制度的变动情况,运用税法知识最大限度的减少税收支出;正确处理核心层企业与税务、社保等政府机构的征缴关系;督导全资、控股子公司各项税金、费用的计提与缴纳;
(五)资本营运中心
核心企业的资本营运中心具体负责管理企业集团资本运行过程及资本经营活动。具体工作大致如下:拟订企业集团子公司重组并购方案;拟订核心层企业注册资本的变动方案;审批企业集团子公司重要资产的处置申请;制定核心层企业的利润分配方案;承担集团内各单位的集团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审定企业集团子公司利润分配方案;适时、全过程监控公司资本运作过程,及时反馈跟踪情况,发现重大问题,查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六)投资规划中心
核心企业的投资规划中心加强控制对集团发展与控制权产生影响的决策管理权以及重大投资事项的处置权。具体工作大致如下:健全核心层企业的各项投资立项、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和考核制度;编制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预算汇总表,参与制定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方案;审核全资和控股子公司自行决策的投资项目及子公司长期性资产的处置方案;会同规划发展部门与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制定集团公司及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投资方案。
(七)融资筹划中心
核心企业的融资筹划中心就是要高度集中对外融资管理权。具体工作大致如下:依据公司资本结构情况,提交发行债券、股票、吸收外部投资等重大融资事项的方案;根据借款和资产负债率指标变动情况严加控制集团负债风险;制订集团对外担保管理办法,严控担保风险;监督全资和控股子公司融资方案的执行,并考核执行效果;审核全资和控股子公司授权范围内的对外融资方案;审核全资和控股子公司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预算,编制集团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预算;实施负债总量控制,优化集团公司资本结构。
三、企业集团紧密层的财务体制构建
对于紧密层企业,应采取财务分权分级管理方式,首要的财务决策由企业集团总部做出,紧密层企业做出必要的、次要的财务决策权,并承担执行责任,推行核心层企业与紧密层企业两级分开独立的会计核算体制。在遵照企业集团财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相对独立地开展财会工作,并将紧密层企业的财务活动纳入核心层企业统一的财务计划,做合并会计处理。一般来讲,紧密层企业应该设置以下部门:财务会计部,成本费用部,资产管理部,投资融资部。
四、企业集团半紧密层、松散层的财务体制构建
对于半紧密层企业,实行受控制的分散管理方式,拥有独立的财务决策权和独立核算权,其财务活动不纳入核心层企业统一财务计划,也不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企业集团总部通过调控半紧密层企业的活动环境,间接进行财务调控。
甲方(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制
乙方(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制
(注:如有两个以上单位联营,依次称丙、丁……方)
甲、乙双方本着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经过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和相互协商,决定联合出资建立________公司,特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联营宗旨、项目和范围
联营宗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营生产(经营)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经营)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 联营企业名称______市(县)________公司(企业)。
地址:________(所有制)联营。
核算方式:独立核算。
第三条 联合出资方式、数额和投资期限
公司(或厂,下同)投资总额为人民币________元。
甲方投资额________元,占投资总额________%。
甲方以下列作为投资:
现金:________元;
厂房:________元,折旧率为每年________%。
机械设备:________元,折旧率为每年________%;
专用工具:________元,折旧率为每年________%;
原材料:________元;
土地征用补偿费:________元;
专利权:________元;
商标权:________元;
技术成果:________元。(应注明技术检验标准,可否再行转让)
乙方投资额:(略……)
投资缴付日期:________。
投资中包括固定资产、物资和专利权、商标权等,须按期办理所有权变更登记手续。
以土地使用权参加联营的,须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转移征书。按期将该项土地征用补偿费作为出资份额转入公司名下。
第四条 联营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甲方:(略)
乙方:(略)
第五条 纳税、利润分配与风险承担
公司所得,在依法缴纳产品税、营业税和提取储备基金、生产发展基金、职工福利奖励基金后,其余为红利,按股分配:
甲方: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
(所在地不同的联营成员,按商定的比例分配利润后,向自己所在地的税务部门缴纳所得税。)
公司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联营成员对公司债务在出资范围内,按出资和分红比例承担亏损。
第六条 联营企业的组织机构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董事会决定公司的以下重大事宜:
1.决定生产项目、经营方针、长远发展规模;
2.审查经营计划、财务预算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
3.决定公司级干部的任免、奖惩、职工待遇和临时人员的吸收、解雇;
4.审改技术改造措施,决定处理重大事故的方案;
5.听取经理的工作汇报;
6.决定联营合同的变更或中止;
7.决定经理提交董事会讨论决定的问题;
8.确定董事的报酬,有权吸收和撤换董事。
董事会由________名董事组成。其中,甲方委派________名,乙方委派________名,董事长、副董事长由董事会会议选举产生。
董事会成员任期________年,董事会成员如有临时变动,可由该董事的原单位另派适当人选接替,但应经董事会认可。
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的经理、副经理或其它职务。
公司设经理一名、副经理________名,由董事会聘请,任期________年。
公司的经营管理机构由董事会决定。
第七条 劳动管理、职工的人数、工资、培训及福利 (略)
第八条 违约责任:
1.联营成员任何一方未按本协议第三条依期如数支付投资额时,每逾期____(时间),________违约方应向公司缴付出资额的________%,作为违约金。
2.由于联营成员任何一方违约,造成本协议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除应按出资额的________%支付违约金外,守约方有权要求中止协议,并要求违约方赔偿全部经济损失。如双方同意继续履行协议,违约方应赔偿其违约行为给公司造成的损失。
3.对不可抗力情况的处理。
4.履行协议中如发生纠纷,由各方派代表协商解决。
第九条 本协议经双方代表签字后,报请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后生效。协议中如有未尽事宜,由双方共同协商,作出补充规定。
第十条 本协议生效之日,即公司董事会成立之时。公司董事会负责办理公司注册登记,开设银行帐户和其它筹建事宜。
第十一条 本协议正本一式________份,双方各执一份,公司存一份,协议副本一式________份,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存一份。
甲方:_________________(公章)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盖章)
银行帐户: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公章)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盖章)
银行帐户: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日
【关键词】 财务集中管理; 财务组织改革; 会计集中核算; 资金集中支付
南方电网已经提出中长期发展战略,财务子战略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得到有效执行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笔者认为,要想实现财务战略提出的目标,就必须不断吸收和利用优秀的财务管理理论成果,用以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改善管理水平。英国石油、中国移动等大企业集团的实践证明财务集中管理是一种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有助于加强集团对下属单位的管控程度,提高集团的资源配置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通过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促进企业向“经营型、控制型、集约化、信息化”转变,已经成为集团财务管理的趋势。
一、财务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集团企业的特点是跨地域、分子公司众多、组织层次复杂、管理链条长,集团本部与各分子公司的关系表现为委托。如果分子公司的独立性较强,具有独立核算的权利,那么就极易产生分子公司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集团整体利益的问题。
财务集中管理能够依靠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统一的财务软件收集整个企业集团内的业务信息,实现信息和资源在企业集团内的共享,使得集团本部和各分公司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发现业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能够及时予以解决,更快地发现并弥补管理中的漏洞,而传统的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却不能弥补自身内含的种种弊端。
(一)分散式财务管理导致信息不对称与会计信息失真
按照委托理论,委托人为了防止人作出偏离委托人利益的行为通常都会对人进行监督,通过与人签订绩效合约来引导人朝着有利于委托人的方向开展管理,而对这份绩效合约的监督就是对人经营成果的绩效考核。在业绩考核约束下,人仍然存在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激励,如果经营业绩信息生成被人掌握,那么人的行为选择就倾向于操纵业绩信息来规避委托人的监督。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反映人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一般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呈现,因此,人为了规避监督,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就会操纵会计信息,调节会计数据,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对电网企业而言,省公司与各分公司形成委托关系,两者的目标往往不一致,分公司经常从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的立场出发作出行为选择。省公司与分公司之间存在博弈关系,特别是在省公司加强对分公司的经营业绩考核和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力度的背景下,分公司与省公司间的博弈就会更加明显。
作为人的分公司是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在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下,省公司监督分公司以集团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手段仅限于要求分公司提供财务报表等财务信息结果数据,而无法监控财务信息的生成过程。具体来讲,分公司首先会尽一切努力完成省公司下达的经营目标,以满足考核需要,但是在完成考核指标过程中,经营状况和完成考核指标不理想的分公司会采取措施,利用其掌握的完整的财务核算权利,通过调整财务数据来完成省公司下达的任务,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已经完成本年考核指标的分公司,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可持续性,会对财务信息资源进行相关的储备,以保证在下一年度为完成考核留有足够的财务操作空间,常用的储备方式如压单、低报收入、高报成本等,这些操作都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为省公司正确决策和确定发展目标造成不利影响。
(二)分散式财务管理导致会计核算效率低下、财务管理功能薄弱
在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下,各分公司财务组织机构的设立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分公司无论财务人员多少,都履行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财务分析、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等全套职责,但是财务人员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日常核算处理上,用于关注中长期财务规划、分析业务结构变化、提出资源配置调整建议、加强内部控制、预测并防范潜在财务风险等关系本单位发展可持续性的重大事项的时间很难保证。其造成的后果是,集团内部存在若干条性质相同的“会计信息生产线”,生产的产品类似,但是没有实现规模化生产,生产效率低下且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进行产品质量改进的投入更加不足。分公司财务部门什么都做一下,但是可能什么都做不好。同时,省公司对分公司财务工作的要求虽然比较高,但是省公司为分公司提供的业务指导及管理支撑相对不足。例如省公司囿于人员精力,无法及时回复分公司业务上遇到的诸多问题,多数意义重大、层次较高的财务管理办法、管理要求都是由分公司财务自行制定而不是以省公司名义制定、推行,权威性不够。
(三)分散式财务管理导致会计信息不可比
在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下,各分公司都享有独立核算的权利,核算过程大多是百花齐放,各行其是,核算合理合规性、准确性的把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分公司财务部门的水平。集团的整体核算制度虽然统一,但是由于各分公司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良莠不齐,对会计准则、操作细则的理解不一,容易造成不同会计人员对相同业务采用不同方法处理的问题。
传统的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集团对下属单位进行有效控制的需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以财务信息集中、财务人员集中、资金支付集中为特征的信息化财务集中管理成为可能。
广东电网公司作为一家管理基础良好、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大企业集团,完全具备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条件,理应顺应财务集中的管理趋势,积极运用优秀的财务理论成果改善公司绩效、提升公司价值。
二、财务集中管理方案设计
(一)财务集中流程总体设计
财务集中流程总体设计原则为:改革集团财务组织结构,在省公司成立财务共享中心,保留市公司财务部,但调整其职能,取消其独立核算权利;审批权限不变,不改变各级公司业务决策权;分散报账,集中核算,深入各级公司业务前端采集报账信息,由省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统一进行核算处理;加强风险控制,会计核算与预算控制、合同控制相结合;集中资金收付,强化资金管理,减少资金沉淀,尽量降低集团融资成本,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标准化与自动化,建立系统固化流程,统一报账模板,设置业务与财务的映射关系,实现相同业务批处理,提高核算效率;对分公司进行分账套核算,能够根据业务、财务管理的需要高效地编制各种财务统计报表及管理会计报告,从而实现信息共享。
财务集中管理后,集团会计和财务管理架构变化见 图1。
财务集中的具体实施模式见图2。
(二)财务组织改革方案设计
财务组织改革的目的在于将集团内各分公司日常财务作业中重复性、标准化的工作集中起来,在集团本部成立专门的机构全面接手这类业务,发挥专门机构高效统一管理的优势,实现会计信息的规模化生产及流程的专业化重组。
财务共享中心的职责就是提供共享服务。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报账服务,财务共享中心应当利用PDCA循环不断优化内部流程,提高生产质量,建立标准化的工作体系,建立工作规范和质量控制与评价制度,保证每笔业务的审核与处理符合质量控制原则;流程设计以简洁化、效率化为指导原则,尽量消除无附加值的冗余环节,方便业务部门了解流程进展情况及财务部门做好内部管理。
二是会计数据服务,除了提供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必须制作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财务报表附注外,还可以提供管理会计服务,提供各种统计报表编制服务。对会计报表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决策层及成本归集单位提供针对其需求的管理会计报告应该作为财务共享中心的重要工作。此外,财务共享中心还可以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考虑提供各种数据接口供各个需求部门开发自身系统时使用。
(三)会计集中核算方案设计
1.做好内部组织的划分。财务共享中心的核心工作是生产高质量、标准化、可比的会计信息,对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要求较高,必须按照现代化流水生产线的理论进行内部组织的划分,实行流水线式的高效率作业方式。
首先应当按照专业化分工的理念,分为收入核算、差旅费等内部报销业务核算、物资与服务采购核算、固定资产业务核算、工程项目核算、对外支付、工资奖金社会保险核算、税务核算、财务会计报告等多个“生产车间”,分别承担全部核算的一个专门部分。
每个“生产车间”设计流水线式的作业分工生产流程,设立接单、审核、处理、复核、质检等岗位,对岗位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利用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将岗位工作人员培养成为熟练的“流水线工人”,将“生产车间”内的生产任务按照作业顺序分解到每个岗位,确保每个岗位的生产内容简明、生产过程高效,减少无效的操作和流程,确保生产出具有及时性且符合预期的信息与服务。
在财务共享中心设置管理会计报告室,负责对生产的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提高会计信息的附加值,为省公司及各分支机构提供决策支持。
2.集中核算的实现方式。实施核算集中后,市县分公司不再具有独立核算权利,仅负责对收入、成本费用等原始凭证进行初核;然后将原始凭证进行扫描上传,通过统一的报账平台将业务事项的电子化信息提交给财务共享中心相关核算人员审核,平台审核通过后分公司财务人员将合同、发票等相关纸质原始资料通过EMS系统邮递至省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由财务共享中心相关核算人员复核后进行集中会计核算。对于能够建立业务、财务映射关系的相同业务,应尽量通过标准化报账模板的自动对应功能实现批处理生成会计凭证和财务信息,以提高核算效率。
省公司负责集团的会计核算及相应的报表编制,掌握集团各项会计信息,并及时根据业务、财务管理的需要编制各类财务统计报表及管理会计报告,上传共享平台。各分公司按照设定权限,可以实时了解自身会计核算、财务报表数据,掌握本单位各项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提供决策支撑。
(四)资金集中管理方案设计
资金集中管理就是省公司根据资金支付的轻重缓急和资金存量状况,统一调度平衡,充分发挥省公司资金调度与决策平台的作用,提升省公司资金调控能力和资金协同运作能力。
资金集中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省公司对集团及分公司资金运动情况的实时监察,进一步保障资金安全,减少资金在分公司账户的沉淀和闲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改善集团资本结构,降低集团财务费用和财务风险。
由于广东电网公司已经实现了收入资金归集管理,故本文主要提出资金集中支付的方案设计。
1.资金集中支付实施。资金支付往往对安全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需要谨慎对待。资金集中支付应当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先将额度大、易操作的资金支付进行集中,待经验丰富、系统建设成熟、安全准确性有保证之后再扩大集中支付范围。具体来讲,电网企业的购电费、工程建设款项、物资采购、归还借款本金利息占到全部支出的很大部分,这些支出具有资金额度大、业务量相对较小的特点,适合作为优先集中支付的对象。因此,资金集中支付可以从购电费集中支付、工程款集中支付、物资集中采购统一支付和融资统贷统还入手,根据资金支付的难易程度、繁简情况和金额大小,逐步实施,并且可以利用资金支付集中带来的更大的谈判能力,加强集团内各单位共同的供货商或服务提供商的支付时限管理,充分利用现金浮游量,合理减小融资规模和有效降低资金成本。
在集中支付项目选择上,可以首先选择容易集中且有必要集中的项目进行集中支付;然后再对生产成本中的如路桥费、停车费、差旅费等业务量较大、金额较小且员工较为敏感的项目进行集中支付。
2.备用金管理。分公司保留少部分用于零星开支的备用金。省公司制定对备用金管理及使用的办法,采用非实物现金拨付,授权各分公司在指定的银行账户内透支一定额度现金的方式进行管理,备用金额度由省公司财务部根据分公司收入预算完成情况核准,没有营运收入的单位根据其历史零星支出情况由省公司分析确定额度。分公司对备用金支付应当进行严格管理,原则上只限用于员工小额零星报销,员工的对公预付款支付及对公付款申请仍需按借款及付款流程由省公司审核后支付。
三、信息化建设对财务集中管理方案的支持
财务集中管理方案成败的决定因素在于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优劣。一套各部分相互衔接、功能合理、能够适应业务开展需要的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平台系统是财务集中管理顺利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技术支撑。
会计集中核算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集中体现在统一报账平台上。会计集中核算的一大目标即是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和财务信息可比性,这就要求报账平台的建设必须充分考虑相同业务标准化报账模板的设置。通过固化财务流程,建立业务财务映射关系,使相同业务信息能够通过标准化模板自动转化为对应的财务信息,自动生成会计凭证,从而实现业务信息批处理,提高核算效率并从源头上保证会计信息可比。
资金集中支付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体现在银企互联系统的建设。这一系统的建设应当能够实现银行收支数据与企业收支数据实时同步变化并能够自动对账,能够实现收入实时归集与查询、资金支付指令自动提交与分级审批、支付结果反馈与银企对账自动化、资金流向实时监控等众多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文浩.公司治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 伍中信.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会计研究,2005(10).
[3] 梁敏杰.试论构建“经营型、管控型”的财务管理体系[J].会计之友,2011(4).
[4] 汪翼鹏.发电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初探[J].财会通讯,2009(8).
[5] 刘菁.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6] 赵贺春,刘靳.集团公司财务集中控制模式初探[J].财会通讯,2010(8).
关键词:高校 教育成本 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
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
1.高校教育成本应包括人员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的分摊:人员支出是指支付给教学和为教学提供服务的各类在职人员的人员成本;商品和服务支出是指为学校教学及相关事务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资本性支出的分摊;资本性支出是指高校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支出。
2.不应计入教育成本的支出:校办产业支出,校内各种非独立核算单位的经营性支出;各种附属单位的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已经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高校的赔偿、捐赠、灾害事故损失等非正常性支出等均与培养学生无关,不应计入教育成本。
3.不应全额计入教育成本的支出:1.科研支出:高校为教育教学改革而设立的校内教育教改科研项目所发生的支出,和学生培养直接相关,应当全部计入高校教育成本;高校为鼓励和支持科研,对有关科研项目进行的配套资助与奖励所发生的支出应视为学校为社会的一种直接贡献,也应计入高校教育成本;高校承接的纵向、横向课题所发生的支出,因为每个课题都有相应的课题经费来源,并且能做到单项课题收支平衡,但是这种课题研究与学生培养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不能计入教育成本。2.后勤支出:高校后勤支出是后勤部门给师生员工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必要开支。在进行教育成本核算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性原则,对已经从学校剥离出去组建的独立核算的后勤集团或经济实体发生的支出不应计入教育成本,学校支付给这些单位的与学生相关的费用允许计入教育成本,未实行后勤社会化的高校后勤支出中与学生相关的费用应计入教育成本,但属于有偿服务性的费用不应计入教育成本。3.奖助学金支出:不包括从银行取得的助学贷款和以单位或个人捐赠、赞助形式设立的专项奖学金,因为这类资金属于社会资金,其来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除此两项之外的普通奖学金、物价补助、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等其他形式奖助学金均应计入成本。转贴
二、教育成本核算程序
1.设立教育成本项目
成本项目可分为教学成本、业务辅助成本、行政管理成本、后勤服务成本、学生事务成本、常规科研成本、其他成本七项。
教学成本:指高校教学单位为培养各类学生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类费用;业务辅助成本指高校图书馆、计算中心、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等教学辅助部门支持教学所发生的各类费用开支;行政管理成本指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为了完成行政管理任务所发生的各类费用支出;后勤服务成本指高校提供后勤保障所发生的各类费用开支;学生事务成本指高校直接用于学生事务的开支;常规科研成本指高校与培养学生有关的科研支出;其他成本指不在上述项目中的其他与学生培养有关的支出。
2.对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分类
高校教育成本的计算对象是高校培养的各类学生。高校的学生类型多种多样,有不同的学历层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为便于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可按学历层次、专业和年级分类。
3.确定成本计算期
成本计算期是指按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核算、报告教育成本的周期。从正确核算成本的要求看,以自然的业务运作周期为成本核算的期间比较适当。这里所说的培养周期是从培养对象入校至毕业的时间。由于学校的教学是按学年组织的,学费的收取也是按学年收取的,这个“年”应该是学年比较合适,可真实反映高校办学耗费,满足成本管理的需要。
三、教育成本的计算方法
成本核算科目可按上述七项成本项目设置主要的总账科目,同时增设“高校教育成本”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教学成本”、“ 业务辅助成本”、“ 行政管理成本”、“后勤服务成本” 、“学生事务成本”、“常规科研成本”、“其他成本”科目的转入数,贷方反映期末转出数,在成本计算单中分配相关费用,分配的标准可以有多种选择, 通过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后,各项相关费用已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相关成本项目,从而可得到成本计算期内的总成本。
四、教育成本的控制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财务管理由计划经济下单一的财政拨款预算,转向预算内拨款、预算外多渠道创收的的财务管理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应从简单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向以教育成本控制理财为主的市场经济财务管理的新模式。必须在从计划到实施的办学全程中贯彻执行教育成本控制原则,引入市场经济新理念,把握办学过程中的教育成本管理,使高校的理财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1.预决算计划中的教育成本控制
(1)预决算计划必须以教育成本预测为基础。财务预决算是指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财务决策的全部,决策的关键在于正确进行办学全过程的教育成本测算。教育成本测算是对未来财务预算真实性与决算可靠性的一种预期的推断,是办学全过程各类决策不可缺少的依据。做好教育成本预测是加强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的首要环节,是编制预算的基本依据。教育成本管理包括教育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一系列管理工作,教育成本预测是这一过程的开端,也是教育成本控制由事后控制为主转到事前控制为主的具体体现。它建立在教育成本构成和大量财务数据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的办学规模、发展趋势,兼顾当前与未来的科学方法,对预决策意义重大。
(2)教育成本费用计划是预算计划中教育成本控制的关键。高校的财务控制就是办学教育成本的控制,教育成本费用计划是教育成本费用预测和决策方案的具体化,是教育成本控制的主要依据。它以货币数量的形式预先规定高校各条块的教育成本费用水平和降低教育成本目标的书面文件,编制教育成本费用计划是加强教育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2.预算实施过程中的教育成本控制与管理
预算实施过程的教育成本控制措施。高校的财务总体有其特殊的一面,科目繁多、细目复杂、分类错综等。必须根据高校的特点来理财与控制。注重月度各报表分析,提出全过程“在线”控制策略。充分重视各报表的月度分析,找出资金矛盾突出的主客观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在办学决策过程中实施“教育成本控制”
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使单一依靠拨款的办学模式逐步转向多渠道创收的办学新模式。高校的运行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既要讲社会效益,也不能不讲经济效益。自觉运用“教育成本控制”原则进行办学决策是决策者的必然选择。
(1)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教育成本控制达到最经济办学的目标。高职院校要在“按需办学”的同时考虑用最小的教育成本.完成最佳的培养人才方案。首先是市场先导原则。 “人才市场”与“生源市场”合二为一,而且要考虑高校自身的条件。其次是投入产出原则。以往办新专业,以填补计划空白为目的,精雕细琢,不考虑经济效益。但目前高校经费的60%来自于学费收入,不得不考虑投入产出原则。一个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一般不少于300万,规模过小,无法摊销这些“固定教育成本”,即使满足了社会需要,也会给高校带来经济上的压力。三是资产保值原则。高校办学与企业一样,设备、房产、家具均存在大量的折旧。事业单位不提折旧,不用“折旧更新”的办法,久而久之,设备陈旧老化会直接影响学生技能的提高和学校的教育质量。我们一直在维修与更新部分设备,使固定资产保值,从而使高校的硬件不落后。
(2)以现代科学管理的理念,在宏观管理中贯彻教育成本控制。在办学中会有许多教育成本,最大的教育成本是人力教育成本。从科学管理的角度看,要宏观控制教育成本。一个高校到底要投入多少设备费,成本如何控制,评估指标给出了较合理的标准,人为降低投入,会直接影响教育质量;任何一项投入,绩效评估是最关键的,离开了成本与绩效评价的项目,会给决策带来盲从。
(3)在办学决策中树立教育成本比较与可行性分析的思想。教育成本比较分析是办学决策可行性分析的关键内容,其内涵主要有:决策方案的教育成本比较。对高校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的研讨、制定要进行方案的教育成本比较与可行性分析。如基建项目的建设,从立项、设计、施工到使用,必须在方案中进行多个方案的教育成本概算比较;决策前期调研的教育成本测算与风险防范。在高校的许多决策方案形成前期,应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对教育成本进行全面测算。无论是新专业建设,还是基本建设,或是分配方案的改革,都应一一仔细测算,对基本建设、校宿扩建等重大项目,还应进行可行性分析,设定风险防范。
由此可见,教育成本管理是高校理财中的核心问题,只有认真抓好教育成本管理,才能使高校的工作绩效显著、才能使高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等师范院校财务管理研究会课题组 高等师范院校生均培养成本研究《教育财会研究》2005年第4期
[2]韦德洪 王珊珊:高等学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方法研究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第1期
[3]肖慕鸿 张帆:浅议高校成本控制《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 第6期
[4]黄晓兰:公立高校成本控制策略研
究 《财会研究》2009年 第23期
[5]齐义山:高校成本控制问题初探 《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 第2期
关键词:新旧医院会计制度 主要变化
我国1998年的《医院会计制度》执行已经十年有余,旧的会计制度对于规范公立医院会计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医院各方面情况和环境的变化,十年前制定的医院会计制度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医院改革与发展的需要。2010年12月31日,财政部印发了新《医院会计制度》,规定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这次改革不仅借鉴了企业财务会计改革的经验和国际惯例,更是医院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制度上的重大改革。
新《医院会计制度》是对原有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它的颁发和实施是医院会计的一次较大的变革,很多会计处理方法上更趋近于企业会计。与原医院会计制度相比,现行新医院会计制度有如下方面的变化:
一、调整了制度适用的范围
原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包括各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中发[2009]6号《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发[2009]12号《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二者在职能定位、财务管理、补偿政策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因此,新会计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所)、疗养院等,不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另外,随着国家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等政策的出台,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逐渐兴起,其经营方式、管理要求、运营目标等与公立医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新会计制度又规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可参照本制度执行”。
二、取消、新增部分会计科目
新制度修订了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在新制度中,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原制度没有像企业会计制度那样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只是规定按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从相关支出中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更新和大型修缮。原制度造成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始终反映的是原值,不提折旧难以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造成资产价值虚增。并且原制度还可能会造成资产购置重复列支。因而新制度取消了固定基金和修购基金,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
新制度规定医院应当对除图书以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内系统地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医院原则上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以反映资产因使用中消耗而发生的价值减少,进而真实地反映资产的价值。新制度还指出,图书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实物管理,不计提折旧。
新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区分不同的资金来源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对于用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购建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在计提折旧时增加累计折旧,但不计入医疗业务成本,而是冲减待冲基金。这样有利于较好地体现医院的补偿机制,有利于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和项目管理要求反映财政补助项目、科教项目的收支和结余情况。将医院财政补助、科教项目以外的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计入各期医疗业务成本,有利于完善医疗成本的核算,真实反映医疗成本,体现医疗成本与医疗收入之间的配比关系。
三、“药品”和“药品收入”科目核算发生变化
药品在医院物资消耗中占很大的比重,也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具有品种多、数量大、价格不一、经常变动、领用频繁等,均符合存货的特点。为了加强医院药品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减少积压和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新会计制度将药品并入了库存物资进行核算。
原制度将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支出分为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主要按照医疗人员和药品部门人员的身份来加以区分,管理费用期末按照医疗和药品部门人数的比例进行分摊。这种核算方法没有真实体现医疗人员与药品活动相关的脑力劳动付出,造成药品收支结余过大,医疗收支结余不实,医疗与药品收支不配比等情况。在实际工作中,药品收入与医疗收入一样,都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医院耗用的卫生材料构成医疗收支的组成部分,在医疗收支科目下单列。这种核算方法避免了管理费用在药品支出与医疗支出之间的不合理分摊,解决了药品与医疗收支不配比的情况。
四、“坏账准备”科目核算发生变化
原制度规定累计计提的坏账准备不应超过“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科目余额的3—5%,为了准确反映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无法收回的款项,新制度调整为累计计提的坏账准备不应超过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的2—4%,这样就可以真实地反映医院应收医疗款及其他应收款的实际情况,避免了资产虚增。
关键词:税收策划;财务管理;企业利益最大化
策划是指人们为了达成某种特定的目标,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所进行的创造性构思及运作方案设计。凡有决策和计划的领域都有策划。南宋辛弃疾在《议练民兵守淮疏》中说:“事不前定不可以应猝,兵不预谋不可以制胜,”他把策划定义为做事之前的深思熟虑。
企业的税收策划是以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为减轻企业的总体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的税后利润而做出的一种战略性的策划活动,它是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税收策划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企业的设立到经营理财的全过程。税收策划是提升企业整体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动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税收策划就不能有效安排税收事宜,也谈不上有效的财务管理,更无法达到理想的企业财务目标,对于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如何在税法许可的情况下实现税负最低、最适宜,也就成为企业税收策划的重心所在。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权益最大化,在法律法规允许并鼓励的范围内,通过对融资、投资、经营活动等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最优化选择的一系列行为。税收筹划是企业合理合法的行为,是国家法律所鼓励的,更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税收筹划的实质就是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实现节税的目的。为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税收策划必须贯穿于企业运作的各个阶段。
1税收策划贯穿于企业机构的设置过程
《公司法》第十四条规定:“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企业设立分支机构,使其不具有法人资格。且不实行独立核算,则可由总公司汇总纳税,这样可以实现总公司调节盈亏,合理减轻企业的税负。
某汽车运输公司拥有汽车运输、汽车维修和站务几个业务部分。在企业组织机构重新设置过程中,一种方法是将汽车修理业务独立设置为子公司。由于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的资格,对集团公司中的汽车修理视为对外业务修理,在业务承接过程中要独立核算修理业务收入而向税务机关缴纳流转环节的增值税及附加税,而如果将其修理业务部分设置为分公司,由于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因此对集团公司的汽车修理视为对本企业的维护业务,不缴纳流通环节的增值税及附加税,可见,由于企业机构设置的差异将导致企业承受的税负有着明显的区别。
2税收策划贯穿于企业的经营行为
某汽车运输公司下属公交汽车客运公司和长途汽车客运公司两个子公司,依据税收政策,公交客运公司享受减免所得税的优惠,而长途汽车客运公司则要依据经营业绩缴纳所得税。随着业务的发展,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出现季节性的运输车辆短缺,而公交客运则有闲置的运输车辆,一种方法是长途公司直接向公交公司租借运输车辆并支付租金,另一种办法是由公交公司向长途公司租借线路经营权,扣除必要的手续费和站务设施费,经营利润留归公交公司。经过综合测算二种方法的预期收益率,选择公交公司收益较大的一种方法,享受所得税减免优惠,这样就整个公司来说减少了所得税支出。3税收策划贯穿于会计核算过程
某出租车公司的经营方式是实行车辆抵偿承包责任制,其经营模式是出租车价款由驾驶员实际承担,但出租车辆的经营权则属于出租公司,针对这种经营模式,在会计核算的方式上,一种是将驾驶员向公司交的管理费、向政府部门缴纳的客票附加费和养路费保险费等费用纳入收入核算,参照交通运输企业缴纳3%的营业税,由于营业税税基较大,因而出租车企业的负担也是比较重的。另一种核算方式是将驾驶员向出租公司缴纳的管理费作为劳务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而将驾驶员向政府缴纳的各种费用按代收代缴核算,虽然营业税率提高了,但税基变小了,因而总的税负反而减轻了,这样也可以为进一步减轻出租车行业整体费用负担留下一定的空间。
以上的税收策划虽然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任何一项税收策划方案都具有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策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获取部分减轻税负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及因选择该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的机会收益。当新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时,该策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当费用和损失大于收益时,该方案是失败的。一项成功的税收策划必然是多种方案的优化选择,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税负最轻的方案就是最优的,一味追求税收负担的降低往往会导致纳税人总体利益的下降。因此,真正意义上的税收策划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和理性的标志,是一个企业纳税意识不断增强的表现。
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纳税人往往面临着税负不同的多种纳税方案的选择,纳税人往往可以避重就轻,选择低税负的纳税方案,企业税收策划就是合理地、最大限度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税收策划的大门虽然对一切纳税人开启,但节税的机遇却并不等同,经济因素、税收因素、管理因素、策划技能等都从不同方面制约策划的利益,作为税收策划的主体,除了掌握各种经营管理的必备知识外,还必须充分了解税收制度可掌握科学有效的税收策划方法,以取得尽可能的节税利益。
税收筹划与逃税有着本质的不同,逃税是指纳税人通过采取虚报、谎报、隐瞒、伪造等各种非法欺诈手段,达到不缴纳或少缴纳税款目的的违法行为,逃税是明显的违法行为,因而不受法律法规保护。
【关键词】 经济管理 成本核算 提高效益
一、引言
我院近十年内的发展战略目标为“3.5.10”战略目标。具体内容为:三至四年建成并搬至新区市医院;五年内晋升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十年内建设发展为自治区西部区域医疗中心。为促进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完成,财务管理员首当其冲要抓好经济管理调控方面的工作。从关系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上入手,组织科室进行合理的成本核算,充分调动起每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医院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招贤纳士,引进具有高端水平的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提高医院的学科水平,提高医疗各方面的水平和质量,增强为民众的健康服务的技能,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为顺利实现“3.5.10”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中,我院面临的是自负盈亏,要实现价值的补偿和自我价值的增值,我们就必须创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卫生事业发展模式:按照福利性的服务与经营性的服务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模式去调控和发展。为了能达到这一目标,我院必须不断地改善环境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等就诊硬条件。
二、医疗卫生行业的改革给医院的成本核算提出了新要求
为了适应改革的步伐,实现改革的目标,我院进行了多次深入成本的调整,把医药费用一调再调,降到了最低线。计划用低廉的费用,优质的服务,满足广大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问题。在医疗改革的洪流中,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主体,承担着重大的责任。但由于补偿机制的能力有限,医院只能加强自身的成本管理,才能提高解经济效益的能力。
三、医院的经济管理从具体的工作抓起,改善和健全经济管理的秩序
1、加强成本核算
医院如果没有一定数额的卫生资源投资,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数量的医疗效益产出。要想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使成本最小化。而且,医疗费用的收费标准必须合理,一定要以成本为基础。增收节支,合理的调配。把医疗资源做到最优利用,优化各项资源配置,坚决杜绝浪费,打造勤俭节约型的工作模式。按照我院的财务制度,财务的核算都是以科室为单位进行详细的成本核算的。为了适应整体医疗改革的需求,医院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发展经营模式。我院先把原来相对比较大的科室进行了全面的平行调整。如:原来的肿瘤外科划分成胃肠外科和甲状腺外科两个各自独立核算的科室;普外科划分成肝胆外科和血管疝外科两个相对独立的科室。权利分摊,责任管理分摊。具体的经济管理决策小组由院长、分管院长、纪检委书记、财务科科长、审计科科长等若干责任人组成。成本核算小组分别由各分管院长负责,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及各科室委派的员工代表具体落实实施细则。落实成本核算的工作细则,就像居家过日子一样,能做到精打细算,深谋远虑,日子和光景就会比别人过得好。
2、从对效益分配数额的增减幅度的控制上,去调控员工的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
每个科室建立一套自己的资金变动明细账户,就像给病人计费一样详细,由值班人员填写,交接班儿一定要当面签名核对,互相监督。在日积月累的工作常识中培养出一种良好的节约意识、养成一种处处都要做成本核算的好习惯。月末把总数及时上报财务科进行核算。这样的工作流程比较那种老套的主要按工龄、职称分配职工的工资,更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更便于做高级决策的领导能随时提取各科室的详尽资料。
3、坚持从严治院、勤俭办院、科技兴院的方针和路线,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增收节支,合理调配资源
各科室在各方面的工作业绩每月都要公示,以体现公开、公平竞争。同时,也便于各兄弟科室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医院的经济管理体系,大不同于其他的商业管理,更不同于一般的服务行业。我们医院一定要适应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遵循卫生行业自身的规律,我们的医疗服务,医疗质量都是建立在患者的健康基数上的一个特殊的利益关系。而且,医患之间彼此的愿望都是一致的:都希望早日康复,健康地回家。同时我们自身也希望凭借自己医技诊疗的付出,得到社会各界广大患者的相对等的尊重与回报。这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以成本为基础进行核算,有利于遏制医疗费用的上升,减轻各方面的经济负担。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做好这项基础工作。
四、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改进财务的补偿方案,让医疗支出与服务质量能平衡发展
第一,医院进行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分析测算找出成本出入的原因,从而能合理的控制成本。同时效益的分配也便顺理成章地趋于合理的安排。员工的资金分配合理了,他们便能把全身心都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了。没有情绪化,没有满腹的牢骚情绪,工作热情自然高涨。能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工作,质量的问题就不必天天挂在嘴上了。靠自觉自愿的投入劳动所营造出来的经济效益远远要比靠宁和管出来的成绩多,同时又省时省力。
第二,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把财政的补偿、医保的支付、绩效工资制度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凡事都要提前预算好收与支的关系,把预期的收与支都控制在有效的空间范围内。实现工作人员的奖金、工作量、工作质量都有关联。宗旨目的就是要以医疗服务为中心,鼓励创新服务,大力提倡和投资与科研医疗的创新。任何时候,任何阶段,任何项目人才的培养是关键。
第三,坚持以”收定支”的方法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为了确保医院的运营成本,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安排院内外的支出,坚持以“收定支”。从效益分配的总额上,科学、合理的控制增减幅度,从而调动员工自控科室成本的积极性。把预算管理都编制成相应的程序,避免预算与执行的脱节现象,提高透明度和约束力。有效利用院级的考评管理优势,对各科室的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时考评与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更正与改进,让科室之间有序的竞争,友好的沟通与协作,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保证合法利用每一项资金的同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证年终年度都能收支平衡。
第四,我院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都必须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逐级设立监督机构与负责人,把收支项目分门别类地采用不同的预算方法,去完善、确立各项指标的预算方案。坚决防治预算与执行脱节的不良现象发生,劳民伤财。努力使预算方案的管理性趋于科学化和可操作性。鉴于医院管理的特殊性,采取一些特殊的相对应的考评管理办法,让科室的预算收支都能及时得到考评与分析。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给予公平公正的考核办法。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把医疗质量的安全、服务质量的安全放于第一位。鉴于财务管理的优势,顺势抓好医德医风方面的行业作风。让管理变成一种自觉的动力,由一开始的检查和督查变成一种有良好行为习惯的自律和自查。极力配合在我院驻点儿的礼仪公司的各方面工作,为医院能早日晋升为三级甲等医院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第五,医院要建立专项的经济管理部门,专职负责经济的规划与管理。培养一批经济管理方面经验丰富、懂业务、了解医疗卫生服务技术的专家管理团队。建立以节支降耗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责任制,各科室定编定岗,把成本责任管理落实到科室、岗位及个人。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不良事件的申报及管理流程,增强职工的经营意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充分的、有效的利用资源。
五、我院对后勤工作的管理实行社会化的管理模式
分流后勤的附属人员,把医院的保洁、绿化、餐饮、医疗垃圾的处理等等一系列的后勤工作,都面向社会招聘管理,择优录用。严格控制各方面的成本核算与支出的范围。对各科室的成本核销都实施定额与奖惩措施并用的原则,如对办公用水、用电、一次性耗材等的使用都实行定额管理。
医院把成本核算、会计核算、绩效核算都最终归并为一体,实行统一控制分级管理,按照核算的要素进行级次的划分,全部实行成本核算,加大控制的力度,由单一的控制经济指标向综合控制的指标过度。
完善各项考核办法,提高运营效益。在各项考核指标的有效运行过程中,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提高医患满意度。参照各项考核指标,考查其利弊,实施改进的措施和方案,借助信息化平台,加强医院与医保各部门的信息沟通,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体系。借助对财务的监督体系的强化,持续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六、我院各类医保管理的成本加重
我院各类医保都已实行现场报销,各类医保五花八门的政策、分门别类的付费方式。不同的管理模式和不同的医保政策都需要我院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各类医保都拥有自己的管理要求、网络设备、结算方式,我院都都需要投入相当多的成本去应对。先垫后回付的医保资金流转模式严重的影响到医院的现金流转力,加大医院的资金压力。医院是医保患者的直接承兑人,也是医保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同时便成了这两方矛盾的直接承受者。各类医保基金的运营风险都由医院来承担,使成本核算的费用加大。各类医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患病人数的不确定性、相同病种因个体差异的不同造成花销的不确定性、药品、耗材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都会导致医保基金的运营风险。有限的医保基金和不断上升的医疗需求,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些责任和风险本该由管理者来承担,而现在却落到了执行者的身上。医院的医疗技术要改进、科研创新要发展、人才需要引进、服务质量需要提升……这一系列都有待要发展的项目,都要求我们看重成本的核算。然而得不到合理的投入,便制约着这些医疗事业的发展。所以希望政府能加大在医疗机构方面的预算支出。
【参考文献】
[1] 郑大喜:基于成本核算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与奖金分配制度设计[J].医学与社会,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