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一、上好第一节课

“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对培养今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为重要。初中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总是存在好奇心。所以,我们想要上好第一节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要设置许多问题“催化”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加速”他们主动地学习。例如,绪言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化学?”学生面面相觑,不能回答。老师再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口吹的气球不能飞。”对于这些疑问,老师可不作答,既而还可以再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热天时食物为什么会腐烂?”“铁为什么会生锈?”“煤气为什么会致人死亡?”“人胃里的胃酸过多可以用什么药治疗?”等等。恰当设置“问题”,在学生面前不断地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永不满足。

二、引导学生乐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如:在教氧气的性质一节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三、指导学生科学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花了5~10分钟来指导学生预习。在预习前,我都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四、诱导探究激兴趣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金属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更佳。

五、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相异物的共性。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得到培养。

第2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关键词] 音乐 学习兴趣 学生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学转化为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特别是音乐这门学科,在它原有的旧思路、旧观念、旧方式的教育传统模式下,普遍存在着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学生总是围绕着老师的指挥棒被动学习,而兴趣寡然。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地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教育的需求,已严重制约音乐教学更高层次的发展。我们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师,更应该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在音乐的伴随下茁壮成长。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什么是我们的目标呢?就是采用使儿童感到愉快而不是痛苦的方法教授音乐和歌唱,培养他们渴望高尚音乐的情感,这种渴望将持续终生。音乐既不是通过智力的、理性的途径来学习,也不能用类似代数符号或是与儿童无关的文字书写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该是为他们铺设知觉体验的道路。要知道,一次单纯的体验能够使年轻的心灵通向音乐,直至终生。”

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古人云:“乐其道,善其事”,迁移到学习上来也就是学习兴趣这一点。实现了乐其道,这样学习就会学的积极主动,学得事半功倍,以便达到善其事,我觉得反之亦然,生活中人们总是对自己擅长的专业和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也往往是在学得好的科目上投入的更多。一个不懂球规的人不会成为球迷,一个不懂象棋的人,不会在一盘残局前观棋不语。学习的“知难而退”不正是因为学不懂学不会而丧失兴趣吗?所以要让学生们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在这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共鸣,使他们成为热爱艺术的人。同时,还要让他们认识到音乐的范畴不只限于流行音乐,要纠正学生的观念,正视流行音乐和弘扬民族音乐的需要,在教法上改善和提高他们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夸美纽斯认为,不顾及学生的学习志趣和心理特点,而强迫孩子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们。就像一个人没有食欲,却又被迫去吃食物,结果只能是疾病与呕吐,至少也是不消化、不痛快。反之,假如一个人饿了,他就急于要吃食物,立刻可以把食物加以消化,容易把它变成血肉。在他看来,“教与学的行为本来是件自然的、令人高兴的和惬意的乐事。”夸美纽斯还特别提醒教师,“不应该因为学生不愿学习去鞭挞他们。因为,假如学生不愿学习,那不是别人的过错,而是教师的错处,他或者不知道怎样使学生能接受知识,或者根本没有这样去做。”

其次,要发挥音乐的审美作用,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理论。音乐是人类文化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瑰宝,体验音乐之情,理解音乐之美是人生的一大幸福。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小提琴大师梅纽因说过:“从头到脚提供敏感和力量”,他指的是演奏中必须让技巧、情感同运动器官相互协调,使之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才能有效地表达音乐情感,其实,音乐欣赏也是同样的道理。要让学生从中去发现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发展美。另外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特别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继承我们的优良传统。对于现在学生普遍喜欢的流行歌曲,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去选择好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在课堂上把一些好的作品介绍给他们听。比如说,周杰伦的《蜗牛》、《听妈妈的话》、汪峰的《飞的更高》等这些具有教育启发性的音乐,让他们从中受到感发,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另外在弘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也要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如把古典交响乐与现代电子合成技术很好地结合的雅尼音乐,他的音乐洋溢着浪漫的诗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一种开放的姿态,通过音乐为学生们打开另一扇世界的窗口,课内外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音乐的魅力,并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音乐更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让音乐的形象陶冶着学生美的情操,让音乐的表现释放着学生内心丰富的感受吧。

最后,要让学生参加实践,切实体验审美的价值。音乐的美是以音乐为载体的,离开了音乐,音乐的美就不存在了,所以音乐教育必须强调音乐性,即在音乐中进行,这样可以让学生不断地感受、感知、理解、探索音乐。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既面向全体又要注意个性的发展。如欣赏《编花篮》这首河南民歌时,可以给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氛围,让他们在欢快、轻松、优美的旋律中走进音乐教室,一坐下便能看到展示在大屏幕上根据歌曲内容制作的幻灯片画面。启发他们看画面解说歌词,体会歌曲中反复运用的前倚音,感悟作曲家的画龙点睛之笔,联想在河南人民编花篮时那种喜悦、温柔的心情,那细长的藤条、竹丝在编花篮人的手中像彩带一样,翩翩起舞的劳动场景,接着让学生进行试唱对比,练习几遍后让学生们边演唱边配上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然后给他们以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兴奋和激动,让他们可以更加大胆地去表演、讨论。再以不同的方式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轮流演唱。音乐是表现艺术,它必须通过人声歌唱、乐器演奏以及包括指挥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段,将乐曲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传达给欣赏者,以实现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音乐表演是一种具有创造性质的艺术活动,因此需要有多种表现手段加以诠释才会显得丰富,更有深远的价值。

第3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关键词: 音乐教学 音乐兴趣 师爱 积极评价 分组合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高的学习效率。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苦苦探询的一个问题。很多学生愿意学音乐并不是对音乐学科本身感兴趣,而是因为音乐是一门不用考试、不用费脑筋、比较轻松的学科。虽然很多人都认为音乐是一门“小学科”,但这是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大事情,因为音乐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还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所以我们不能小看初级学校的音乐教育。

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件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所以,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那么究竟怎样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用美好的师爱感染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就是幸福和快乐的。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认为,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另外,教师还要以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

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剂对症的良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地鼓励学生并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就给予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更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

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他所接触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而没有接触过好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以便提高学生的兴趣。

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主要有: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等。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学生情操的,是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教师通过网络收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团结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是指把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或知识水平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集合所有学生的智慧,还能使学生的优缺点互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课下可由教师或音乐课代表组建音乐兴趣小组,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由活动,探究课程要求之外的音乐创作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面,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如果一个音乐老师能做到在音乐中创造音乐,在歌声中创造歌声,那么他本身就是音乐的化身,学生就没有理由不热爱音乐。

总而言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在这种艺术的感染下学生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求学欲望,同时更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思维才会灵活,情致才会高雅。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4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一、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科学知识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和现代科学技术息息相关,处处渗透着与物理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了解,所以学生非常渴望了解科学知识。在课堂上,我就经常穿插科学知识,来激发学生兴趣。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学生阅读了《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后,我问道:“使用空调,不仅污染环境,还消耗能量,氟利昂一旦泄露,会腐蚀大气层,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能研究出一种物质代替氟利昂吗?”,学生讨论后总结出“能”,只要这种物质温度升高时吸热,温度降低时放热,就能代替氟利昂,我又启发道:“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那么这种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学生异口同声的答道,是非晶体。“这种非晶体的熔化温度应在那个范围之内比较合理?”,学生讨论后说,应在15摄氏度与40摄氏度之间。我兴奋的告诉同学,这种物质科学家已经研究出来了,它叫聚乙烯,人们将它制成颗粒掺入水泥中,做成特殊的可保温墙体材料,用在那些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的建筑物内,调节室内气温,也可用作高级公路路面材料。在课堂上,穿插高新科技会大大激发学生兴趣,扩大学生视野,满足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在物理课上,引入科技知识,要有张有弛,恰当适度,切忌信口开河,毫无目的。知识的引入是为巩固书本知识,便于学生掌握。不能过于深奥,难以理解,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够得到,摸得着。

二、创设情境

在物理教学中,常遇到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和题,越讲学生越迷惑,教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学生却云里雾里。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的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在讲参照物时,我常用创设情境来教学,如:空气中的烟向西飘,甲车的红旗向西飘,乙车的红旗向东飘,问:甲、乙的运动情况。在讲这道题时我先问到:“空气中的烟向西飘,说明空气向哪个方向运动?”“向西”,“甲车的红旗向西飘,甲车上的乘客看到空气向那个方向运动?”“向西”,“乙车的红旗向东飘,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空气向那个方向运动?”“向东”,“那么空气看到甲车、乙车向那个方向运动?”“空气看到甲车向东,乙车向西”,“现在假设空气是坐在一辆向西行驶的汽车里的人,看到甲车向东,乙车向西,根据实际经验,空气看到那些物体向东,那些物体向西?”学生很自然的就总结出了甲车和乙车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最让学生头痛的参照物因创设情境教学变得可爱了。

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利用想象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生活中的所见所感等,都可以做为学习的资源。初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更喜欢和生活有关的内容。陶行知先生说过:“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情境把教材和学生的生活沟通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宝库,深化体验。在讲《光的折射》时,我把光比喻成一群人,“光从空气斜射如水时,就好像一群人要游泳,一部分人跳入水中游泳,好比一部分光浸入水中发生折射;另一部分人说,水太冷,就回去了,于是回到空气中,就像另一部分光返回空气中,发生反射,然后,在演示实验,教学效果非常的好。

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想象看问题可以由外到内、由现象到本质、由已知到未知,使思维得到扩展,丰富的想象力能“撞击”出新的“火花”。在讲《平面镜成像》实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让一个学生和我一起表演照镜子,学生表演我在镜中的像,我向后退一步,学生也退一步;我向右走一步,学生也向右走一步,我举起右手,学生也举起了右手,台下的学生叫了起来,应举左手,这样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这个知识点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设情境,会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引起学习兴趣,但是切忌,最好是在遇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并不容易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知识点和题型时用创设情境教学。不能多多益善,只能恰到好处,否则,一堂课会白白浪费,起到画龙点睛、活跃气氛、拓展思维、培养兴趣的作用。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避免机械模仿,过分依赖,在讲授法同时,灵活地运用观察法、探究法、激励法等多种形式。如,在引入新课时,可采用情境创设和观察法,从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质疑,再采用探究法让学生自主探究物理问题,主动观察,记录,接着采用分组讨论法,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物理规律。在师生交流沟通时,要多采用激励法,多鼓励表扬,少批评。严禁挖苦讽刺学生,避免师生冲突,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从而使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第5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一、 设疑激趣

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设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说说他们常见的属于圆形的物体,让学生初步感知圆。接下来的画圆的教学我并不急着做画圆示范,而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大胆尝试自己画圆。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了,个个马上动手画起来,有的用圆规来画,有的借助圆形的物体如硬币,有的直接利用笔盒上的圆孔来画,个个都积极探索着。我趁机又问:“要是老师要在操场上建一个大大的圆形花坛,那又该样来画呢?”这一问又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现实生活中,并且创造了新的认识冲突:学生经常看见大型的圆形建筑,但人们究竟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呢?用刚才他们用的方法行吗?这一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学效果自是不言而喻了。

二、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认识水平的缘故,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个特点,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学习欲望。如在教“认识几之一”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导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用掌声表示得数的小游戏好吗?”说到游戏,学生一下子来了精神,个个瞪大双眼盯着我。“我们用掌声来表示每个问题的得数,看看谁反应得最快。” 我继续说:“有6 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教室里立刻响起3声响亮的掌声。我接着又问有4本书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教室里又响起两声响亮的掌声。此时我故做神秘地说:“老师有一个大西瓜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呢?”热热闹闹的教室突然安静了下来,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样来拍掌了,因为一个西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一半,不够一个,不能用掌声来表示了。“我们该怎样来表示这样的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趁机导入新课。这样创设情境,铺垫诱导,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进入新课的学习当中。

三、 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爱动手操作。实践证明,动手操作能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也能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逐渐从具体的、形象的学习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小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如在教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我就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让学生在推导的过程中明白公式的由来和所表示的意义。课前我让学生准备完全相同的两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上课时我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兴趣都很高,纷纷动手拼起来。学生通过拼装、拆分,观察、比较,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动脑思考,增强了感性认识,活跃了思维,加深了理解,掌握了学习方法。

四、 联系实际,培养兴趣

第6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关键词:课堂纪律;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

我从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角度出发,结合本校的管理特点,将自己在中职学校教学生涯中的感受与同行进行交流、分享。

一、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1.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纪律管理要从第一堂课做起

中职学校的学生和普通中学生不一样,他们在初中没有学好文化课,最后没有考上普高。来到职业学校之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没有要求,因为没有人对他们提出要求。其实,他们在心底里都希望学校能对他们管理严格,能对他们有所要求,能够经常关注他们。对学生的关注要从课堂做起,从严格管理课堂纪律做起。学生成绩单上的总评包括两部分,50%是期末卷面成绩,50%是平时分(包括期中考试)。为管好课堂纪律,我们必须充分利用50%的平

时分。

第一堂课,我就明确告诉学生怎样才能得到这50分。我将平时分列为几大块:(1)期中考试10%。(2)作业10%:Excellent,加2分;Good,加1分;Notbad,加0分;Sorry,重做;不交,减2分;补交,减1分;不订正,减0.5分。(3)背单词10分(可以超出10分):(每个班级按不同情况,每单元默写5~10个,多背一个加0.5分;少背一个减0.5分)。(4)课堂笔记(可以超出10分):每堂课结束后,我都要检查每位同学的课堂笔记,根据笔记是否完整、自己是否清楚来给分;(5)纪律和考勤10分(可以变成0分或者负分):迟到、早退减2分;旷课一节减3分;上课未经教师允许离开位置减1分;上课上厕所背5个单词(指定的单元,或减1分)。(6)附加分n分:平时小游戏、额外可做可不做的作业、整个学期表现良好、自己认为有所进步或者表现良好可以申请加1~10分。

虽然每个教室都有教室守则,但针对班级的特殊情况,我特别强调课堂中随意走动以及以任何理由走出教室这两条。学生也知道自己错在哪,只是一时之间无法提高自我约束能力。错了要罚,但也要让学生有弥补的机会,因此,附加分就是为了让学生多参与课堂而创设的。

此外,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办法。对于课堂纪律较好的学生要“哄骗”:平时表现优异,你将得到什么?比如,平时分超出100,当然我们要真的说到做到。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关于教师借分的故事。我想对于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在期末考试差一点点就能成为优秀的话,我愿意借分给他,并鼓励他下次继续努力。对于课堂纪律一般的学生要“威胁”:平时表现不尽如人意,你将失去什么?(比如说考试资格)。总之,要时刻提醒我们的学生,让他们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可能会有怎样的结果,要人为地给他们树立目标。

2.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课堂纪律的管理是分不开的

(1)关于背单词

所有学生都要背单词,提倡大家尽量自己背,但对于能力有限、背不出来的学生,要求抄单词,抄写工整,无错字,也可以加1~2分。对于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背单词的数量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认为自己达不到教师的目标,可以自己提出要求,并保证一定完成任务。在教学上,我们也要做到民主平等,而不是一味地强加给学生他完成不了的任务。

(2)关于作业

程度较好的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程度一般的可以做一部分,抄写一部分,对于基础较薄弱的,至少要把题目及内容所涉及的所有单词都写正确。

(3)关于记笔记

每次讲新内容,我都要求学生记笔记,并在第二节大家做练习的时候进行检查。经过试验大概一年之后,每次上课学生基本都能自动提笔来记笔记了,也不需要再检查了。

(4)关于上课上厕所

上厕所背5个单词或者减1分,让学生养成合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的习惯,不至于一打铃就要上厕所。

(5)关于使用手机

课堂上可以使用手机,但只能用来查字典,如果用手机上网,一旦发现,立即没收,并扣掉相应的平时分。

(6)关于预习

将课前预习改为课堂中预习。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我就将这一任务放到课堂中来。如,阅读理解分组完成,利用手机查新单词。学生在自己能够有些了解并且稍微能够听懂的前提下,就会更愿意去听。

二、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学生出于需求,被动提高学习兴趣

让学生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比如,成人高考的课程就有英语,不管是高起专还是专升本;又如,评职称也要考职称英语。因此,毕业不代表可以不学英语。要向学生灌输终身学习的理念。

2.学生出于喜欢,主动提高英语水平

英语除了单词、语法、阅读理解外,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国外节日(万圣节、圣诞节、复活节等)、外国电影、国外美丽的城市和自然风光、外国的教育方式和一些小故事、外国人学汉语的趣事等。将与英语有关的各个方面知识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课堂细节

1.赞扬学生

谁做得好仅仅自己清楚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别人清楚。因为每个学生其实都是希望得到教师表扬的,而这也正是他进步的动力所在。在英语里面,表扬别人的句子通常都很短,比如good,perfect,well-done,goodjob,wow,beautiful等,我们在表扬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学到了许多有用的口语。

比尔・盖茨说:“管理的艺术就是在不使人们变成经理的前提下提升他们。”一个班级的绩优生总是少部分人,而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一时之间也很难变为成绩优秀的学生,但如果经常表扬他,看到他的进步,就会让他重拾信心,尝试着去学好这门课。

2.利用好黑板

我曾看到过美国一所学校关于“利用黑板”的几项规定:

(1)检查板书字体的大小,确定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能看得

清楚

(2)利用黑板的上半部分,只有确定后排的学生不会被前排的学生挡住时,才使用黑板的下半部分

(3)在黑板上写字,背对着学生就不要再讲课了

(4)将学生的话写在黑板上

(5)让学生有机会在黑板上写字

(6)慎用黑板擦。在擦去学生所说或所写的观点之前,再进一步强调这些观点的价值

总之,我相信,每一个学科都可以找到一种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每一个课堂都可以创造出精彩,激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胡涛.拿什么调动学生:生态课堂的情绪管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希贵.学生第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7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1.以多种渠道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一方面通过各种方法做好课前“热身”活动。上课前两三分钟,可以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活动或表演,比如即兴演讲、美文朗读、诗歌背诵、戏剧表演等;另一方面,以极富创意的课文导语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有诗文名句导课、设疑造成悬念、用讲故事作导语、使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另外,要驾驭课堂进程,注意课堂调控。①调控课堂氛围。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和每个学生发生心灵上的沟通。教师应对学生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持期待成功的热情态度,并以赞许、微笑神情表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态度,从而使学生受到鼓舞。②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还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自始至终兴趣盎然。③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2.培养学生在课堂外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永远保持学习的欲望。学生有许多兴趣、爱好,可就是不喜欢读书。究其原因,课业负担过重是其中之一。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入手,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行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学习的兴趣也逐渐激发出来。其次,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①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结合学习内容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词语接龙、成语游戏、写字比赛、猜谜语等。②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评判能力。确定主题,开展读书活动。③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机会。创办班级板报,这种自由的形式正为发挥学生语文能力提供了缤纷的舞台。④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锻炼,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再次,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才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关注社会,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语文课从课内走到课外,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总之,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学习的外延。只要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语文学习,就一定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出乎寻常的快乐,就一定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8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一、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参与的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有过这样的感慨。好奇是儿童的天性,问题是教学的灵魂。质疑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的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有趣的、巧妙的设计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造成学生认知失调,使学生产生一种知识的“缺陷感”和“饥饿感”,进而产生求知欲。留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探索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思、去问,而且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鼓励评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要让学生感受置身于“问题”之中的乐趣,在“问”与“答”之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觉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我对利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感触颇深。希望它能引起共鸣。

二、多创设开放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问题设计上,应摒弃强调“答案唯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维、放飞思想的广阔的时空。课堂学习中要创设一个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好的机会,使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给学生足够的信心与力量,真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打造灵动舒展的课堂,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激趣性;开放性情境的设置,犹如一方强劲的催化剂,活跃了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巧妙运用导入语,引起学生注意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这样。巧妙地运用导入语,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采用什么方法导课,能积极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征来选择。如:我们在选取课外材料时,既要选有用的,又要选有趣的。

四、通过情感交流,让学生敢于参与课堂讨论分析,激发其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特别是那些不太自信、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宽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多一些鼓励和宽容,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面带微笑、激情四溢地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与我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每位学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当学生回答问题与教学内容不相符或提不到要害处,允许学生相互帮助、补充,教师适时给予点拨和启发,鼓励学生尝试探索,体验成功,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人人有机会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要知道,教师一个鼓励的笑容、眼神、动作都会使学生兴奋。以爱心感动学生,以自己的行动行为带动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信任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如: 后进生一般学习信心不足,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常抱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向他们提出一些他们能够达到的小要求,布置一些他们能够完成的作业,使他们常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改变原有的认知,树立信心,看到成功的喜悦,一改消极被动的局面,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能逐渐被调动起来。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声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是学习的最佳方法之一,可以减轻师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促进互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帮助他人、虚心好学、共同进步的思想品德。

六、合理地运用课堂幽默,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兴趣。

在课堂上,严肃呆板的说教,是不受学生欢迎的。怎样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呢?当孩子们处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时,最容易接受或创设出新的不可预想的事物,幽默的话语,打破了课堂的沉闷,缓解了紧张情绪,融洽了师生感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知识。 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师在融洽的气氛中用风趣幽默、健康热烈的语言,能使学生从抽象的课文中看到活生生的现实。教师应多看多听相声小品大师们的幽默艺术,街头推销商品的销售员和民间艺人也有上乘佳作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生活中处处有幽默。

七、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重视实践活动

第9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培养

国内外许多教育专家都总结出了关于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这个问题被放在学习的首位,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他就会随时随地去主动思考学习中的一切问题,就会自觉地、积极的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机械的被动的只等老师灌输现成的知识,在此种情况下,教学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否则老师再怎么讲,再怎么忙碌不堪也不会取得多大的成效,所以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怎样能够让学生在生物学科中能主动自觉地去学习。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鼓励表扬赞赏识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因为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热心教好学生,学生尊敬老师才能认真学习。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基础之上的,在这种基础上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教育学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键要教师尊重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教育学生,如果经常对学生不是满腔热情,平等待人,而是出言不逊,动则训斥,别说差生噤口难言,敬而远之,就是好学生也难以接受,不敢冒昧,这样教学质量很难提高。我在迎接每一届新生的第一节课时就说:“我是老师,是给你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你们是接受教育的,但咱们的人格都是平等的,在我脑海中从没有坏学生这个概念,只是掌握知识的灵活程度和掌握知识的多少及牢靠程度不同,所以学习好的学生不要骄傲,学习差的学生也不要气馁,因为有知识不一定有能力,读书多不一定是人才”等等这样的话语。学习差的学生听了后很感动,因为他们多数情况下是受歧视的对象,当我这样说要把他们平等看待时,他们的内心可想而知,另外主动听取学生的见解,即使他们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也不能当面斥责他,也要鼓励他敢于发言的精神,所以凡是学生给我提的意见我都认真的做了分析,能改的马上就改,不容易做到的也做了详细的解释,凡是学生委托我的工作,哪怕事情很小,也是严肃对待,有时课堂上提问学生,个别的学生很胆小,我会面带微笑,用关切和鼓励的语气,对他说,你肯定能回答这个问题,然后边鼓励边提示,最后他终于把问题回答了,紧接着我就用赏识的方法赞赏他,或者轻轻的拍他的肩,用肢体语言肯定他的能力,慢慢的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生物课的乐趣。

二、明确学习目的,与教材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生物课的教学中,应该明确学习目的,然后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生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初步学会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互结合,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初中低年级学生,大多表现出,对自然现象的知觉兴趣,学生易于被客观事物的好奇性所吸引,喜欢鲜明生动、有趣的生物,具有好奇心理,年龄越小,这种表现越明显,他们易于满足表面现象的观察,缺乏探索这种现象产生原因的精神,所以表现为学习兴趣的不稳定性和不持久性。兴趣易于引起,兴趣也易于消失,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对鲜明的标本模型、活的动植物感兴趣,根据这种情况,给他们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和小动物、昆虫和一些植物以及标本模型进行接触,然后让他们观察,认识,并且探索研究他们的习性,这样结合教材很容易就会使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学生逐步注意到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对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逐步产生兴趣,他们不仅要了解如何引起和改变某种自然现象,而且要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原因,所以根据这些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因势利导,设计教学程序,如在讲授“受精和果实种子的形成”一节课时,我配合挂图模型和实物的演示,设计如下问题:(1)花是怎么样发育而来的?(2)什么叫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3)雌蕊成熟后柱头上有什么现象产生?(4)胚珠有哪些结构?(5)两个进入胚珠后起什么作用?(6)受精后花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连续设置疑问,使学生随着我的设疑的线索积极思考,去攻克各个知识疑问,这样的教学方法我经常使用,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锻练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主要是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方面体现受于渔而不受于渔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教学上不但要打开知识的大门,引导学生升堂入室,还应当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掌握,把掌握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就有可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内容,学生学习的依赖性非常强,怎样才能指导好学生掌握知识,我也想了很多方法,首先我对每节课内容都从多方面创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实验,去亲自动手做,这样学生就会对知识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加了更深的印象,如果学生遇到较难的问题时,他会主动问我,这时我不急于把答案告诉他,而是举出恰当的例子反问他,如果还理解不开,我继续举例,直到他最后讲“原来是这样”,最终他自己把问题解决了,所以我始终是抱着“受于鱼而不受于渔”的理念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本领,使学生能适应千变万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