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扬州古运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古运河,一条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的河,尽管经历了2000多年的岁月洗礼,却依然是那么闪耀动人。
我从小就生活在在美丽的古城里,听着这清脆的扬州小调,看着这波光粼粼的运河水长大。小的时候,妈妈总会拉着我的手,在运河边上散步,微风轻轻地拂过我的脸颊,就像妈妈的手一样。春天一到,岸边纤细的柳枝随风飘荡,仿佛是春姑娘在跳起动人的舞蹈,偶尔还可以看到三五棵盛开的桃树,那朵朵开放的桃花开得那么灿烂,就像娃娃的脸,我想她应该也是被这如诗如画的运河美景陶醉了。
此时此刻,我又怎能相信爸妈所描绘的这条古运河曾经的过去,不过,在我有限的记忆里还是看到了她的变化,经过了几年的精心整治,古运河确实越变越美了。从渡江桥或是徐凝门桥上望过去,依旧是翠绿的杨柳,粉红的桃花,吹到脸上依旧还是那徐徐的春风,可这次,我的感受似乎有所不同了,古运河更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河边栽种着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粉的,把古运河装扮得婀娜多姿,那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杨柳树,仿佛是少女乌黑秀丽的长发。我不由得赞叹:“啊!多美的古运河,多美的运河景色”。
古运河蜿蜒穿过扬州城, 从仪征市沿宁通高速向东行驶40km就来到了古运河大桥,从桥上俯视古运河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河面.
我们下了桥,走上了河边人行道.站在河边往河底看,游鱼水藻都可以看的清清楚楚,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都倒映河水中宛如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河岸两边到处是绿茵茵的草坪,各色鲜花争奇斗艳,两岸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还有许多假山、长廊、喷泉等,真令人赏心悦目?
晚上,岸上临水的霓虹灯齐放光彩,倒映在古运河中,犹如仙境一般.横跨在河面上的一座座大桥,远看成了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两边一幢幢新建的高楼大厦流光溢彩,向人们诉说扬州美丽与繁荣.
古运河两岸已成为扬州的风光带,如今已成扬州人民、外地游客和国际有人观光休闲的好去处.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我相信未来的扬州的古运河会更加美好.
沿着文昌大道一路朝东,见着了泰州路,朝北就是东大街的路口。这儿坐落了褐色的石牌坊,仰面望去,上书小篆大字:东关古渡。看牌坊是近年才修葺的,字为何为小篆?要纳闷时,忽然想起了一个“邗”字。早在春秋,扬州便属于邗国所辖,邗国是周的附属国。现扬州还有邗江这一行政区。看来,用小篆书写记载这个城市的历史发端。
站在牌坊后,朝古运河下放眼,百米的河道,对岸有两只乌篷船在岸上歇息,看色彩是有些年头了。我站的脚下便是船坞或者码头,有挂锚链石墩,每隔十米一尊,有四五尊的样子,猜想着当年最多也就停四五条船,若是龙船,也就是这一艘了。古运河的水缓缓的看不出有流动的影子,当炀帝先生大腹便便由龙船上走下,又会有多少安静和祥和啊,其实用了波澜不惊倒是很合乎天子游历时的气氛。两岸的倒柳在阳光的酷热中依然婆娑着倩影,是在轻抚着阳光还是抚慰着暖风?安静,是此刻我对古运河的感受,人们都习惯了喧哗,喧哗中的古运河所以也就显得十分的安静。码头上几米就有航标灯,若是几百年前或者更早些,橘红的灯火还有阑珊的神秘,还有三月的杨柳胭花,秦淮河上灯影的闪烁,还有歌者的清丽和远远飘来女子嬉笑的银铃,那是一种什么景色?
这些,都在阳光中消失了。因为我从酷热中走过,清醒地走入东关的城门。脚下是五代、唐、南宋的基石,他们如今在玻璃的笼罩下,一层叠着一层,年代越久越是在底层,今天的我走在了他们的上面,慢慢地走着,不同的是昔日的厚实的地砖换做了木质的地板,地板由几柱木桩支撑着,踏上去有了悬空的感觉,走着走着便感觉出摇摇欲坠的心跳。因为我和诸多的我们,在历史的上面享受丰厚的积淀,不知道多少年以后还会积淀出什么。
东关大街是扬州的景致,街不算宽,铺子很多,现代的人在古旧的房子里做买卖,有的开起了餐厅,曲径通幽,翠绿缠绕,小径宛若引领的女子将我引到了灶壁间,立刻的自卑感涌动神经,极快复出貌似悠然的去处。
扬州,繁华和让人惬意的地方,还有着历史的变迁佐证。扬州的名字似乎在昨天的春秋叫做“邗”之后,秦汉又作为广陵、江都诸多的称谓,唐又改扬州两次,真正作为名城也是在唐,将扬州作为东都。这又念起了炀帝,运河让扬州成为跨入江南的门户和枢纽。不然怎么将丹阳(南京)都城与扬州并列?
关键词:生态;文化;城市水系;治理
1引言
大运河扬州段是有明确文献记载的中国大运河中开凿时间最早、沿用时间最长的运河之一,是大运河的发祥地和枢纽城市。扬州城池的变迁、城市水系的沿革变化,形成了复杂的大运河水域或水系。境内河湖广布,“水城共生”是其独特的城市形态。江河之水孕育了扬州的文明,托起了扬州数度繁华。水也影响了扬州人的生活方式,城内河道纵横交错,水网密布,房舍多滨水而建、临水而筑,可谓“千户人家尽枕河、万户商埠向水开”,就连星罗棋布的宅第园林也是“无水不成园”。水与扬州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是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的。
2扬州水系现状
现今的扬州既有过境的长江、大运河,还有境内的淮河入江水道(廖家沟)及古运河,这些大小河流在扬州城纵横交错。但随着扬州城市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人口的日益增加,多数河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少数河道甚至已断流。
城市水系的破坏与污染,导致了扬州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了扬州的城市形象和美誉度,制约了城市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威胁到大运河及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扬州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城市水环境的保护。到目前为止,扬州先后投入30多亿元对城市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包括瘦西湖活水工程、瘦西湖水上游览线拓展工程、古运河综合治理工程、内河综合整治工程等。通过建设水景观,弘扬水文化,在局部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提升了城市形象。
3水环境综合治理框架
城市水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且河道整治的速度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速度,加之水系不活,局部地段截污不力,部分河道治理后缺乏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这些因素仍然制约着市区水环境质量的提升。
扬州作为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应站在高起点上,用生态理水的理念来规划治理城市水环境。根据城市水网布局,沟通内外水系,使扬州水网恢复纵横贯通;实施雨污分流,改善水系水质;治理水系周边环境,营造城市生态化水系景观,最终形成以江、湖、河为构架,“城水相依、水系相连、天人和谐、水清城绿”的水系网络。
3.1沟通城市内、外水系,形成“两外一内”相互贯通的水网
扬州有长江、淮河外江流经,拥有流域面积较大、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外江水系。同时,中心城区水道密布,形成局部的、成网状的内河水系。对内、外水系实施清淤、整治,修复水网河流生态,使其合理对接,形成互相贯通的循环水网,既可提高城市内部的雨洪调蓄能力,又可以实现引外江水源入城,为通盘考虑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3.2建设污水处理厂,切断城河污染源
建设高标准污水处理厂,完善市区污水截流管网系统,健全网络,同时实施雨污分流,确保工业和生活污水不排入市区河道,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消除影响水系质量的外部因素。
3.3疏河道、砌驳岸,修缮历史建筑,配植花草树木
按照生态理水的原则,运用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生态技术,加强河道生态修复,减少河床硬化,市区河道治理尽可能做到岸体平缓,采用通道式的多洞结构,以利于水生生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加强水生、湿生植物、生态景观建筑的运用,保护城市天然植被,以满足生态园林城市的生物多样性要求。同时,充分挖掘水文化,建设具有扬州古城文化内涵的滨水景观带,形成滨水景观网络。通过城市水环境的全面治理,达到有效提高水环境质量的目的,以彰显“水城”特色。
4水系统治理的生态化保护、修复措施
4.1根据水系功能采取不同保护修复措施
在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框架内,依据不同水系的功能和性质进行适宜的保护和修复,治理时充分挖掘其蕴藏的文化内涵,依托不同的文化积淀及周边居民生活习俗来体现其个性的景观。扬州水系依其性质可划分为以下四类。
4.1.1通航河道:长江、大运河
长江是过境河流,扬州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和重要水源保护地,按工程要求,加强江边滩地等湿地资源的保护,加强区域内河流污染的防治,营造清洁的水环境,为山东、天津等北方地区输送洁净的水资源作出贡献。
扬州段运河是大运河的重要节点之一。运河孕育了扬州城,千年的运河是扬州繁华的重要支撑,运河遗存水系在治理时注重保护历史风貌、文化特色和周边的历史遗存,突出古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城市特有的运河文化得以延续和发扬。并结合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造运河文化公园,弘扬运河文化,将扬州段的京杭大运河打造成一条集运输、生态、景观于一体的生态长廊。
4.1.2集景式水上游览通道
沟通古运河至瘦西湖间的水系:古运河――古邗沟――漕河――二道河――瘦西湖――宋夹城河――小运河。将沿线南门遗址、吴道台、卢氏盐商住宅、大王庙、唐城遗址、宋大城遗址、观音山、大明寺等景点串连起来,形成两条新的“扬州水陆风情游”旅游线路,让游客饱览扬州名园胜迹和历代城池变迁。
4.1.3城区内河水系
“邻里漾船过,车马少于船”是水城扬州的生动写照。遍布城区的40多条、100km的大小河道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扬州对城区的大小内河水系进行全面梳理、统一规划、环境整治、绿化美化。通过实施严格的河道保护,采取清淤疏浚、植被绿化、控排截污、沟通水系等措施,有效改善河道水质,畅通城市“血脉”;坚持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沿河建设水景广场、亲水平台、滨河步道和园艺雕塑等服务设施,为城市居民创建优美的滨水人居环境。
4.2水环境生态治理的具体措施
每条水系虽各有特色,但都包括河床、驳岸、滨河绿化,沿岸基本都有历史遗存建筑、民居等,因此治理水环境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保护与修复,以形成和谐统一的水环境人文生态景观(图1)。
4.2.1维护河床生态系统
河道与河床是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治理时以提高河流自净能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对淤积不通的河道要进行疏通清淤,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功能,满足行洪、蓄水、航运、水生动植物生存等要求,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利用河道宽窄交替,深潭浅滩交错,急流缓流并存的特点,在现有水生植物的基础上、增补大量的水生植物(如水葱,野茨菰、野生茭白,菖蒲、水生鸢尾、芦苇等),散点礁石,放养适量鱼虾,构建多条动、植物及微生物的食物链,创造能保持水质稳定的小生态圈。
4.2.2构筑驳岸生态景观
堤岸护坡是城市滨水景观的基础。驳岸充分考虑了河道类型和地域特点,因地制宜,运用石头等原生态材料,配置绿化,兼顾亲水平台和临水建筑小品,营造多样丰富的岸线景观,构筑岸边水生动物栖息繁衍的场所及环境,使之与堤岸上鸟类、昆虫类动物的觅食繁衍场所形成生态性和功能性兼顾的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
根据内外环河流的差异,堤岸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外环河作为水上交通要道,其驳岸长期经受着河水的冲刷,植被不易生长,但全用混凝土既单一又不利各种动物、微生物的生存。在治理时改变以往直立式的驳岸,采用“生态航道”模式,增加具有层次感的阶梯平台,使其不仅有平面效果,还有凹凸有致的立体效果;在斜坡面、堤顶等处,根据地形、地貌进行绿化和园林景观设计,营造生态护坡。在确保通行安全的前提下,保留航道两侧天然的芦苇,使其成为河道中一个景观。
内河一般都较为狭长,两边多为居民住宅,堤岸面积有限,主要是采用立体式石砌生态护岸技术,丛植黄馨、金钟花、迎春、野蔷薇等藤本植物遮挡固化的石驳岸,点植桃花、木芙蓉、夹竹桃等花灌木,同时配植柳树、枫扬、刺槐、楝树等乡土树种形成优美的天际线,营建滨水生态景观。
河堤驳岸上种植各式各样的绿化植物。按照植物的耐水性,由近及远栽种在驳岸上。如垂柳、枫杨、乌桕等亲水树种,草坪采用耐瘠薄和践踏的马尼拉草皮,其耐寒性和抗旱能力都很强,且病虫害很少,观赏价值也高。
通过恢复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可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提高抗洪强度,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
4.2.3营建滨河绿化风光带生态景观
滨河绿化带是城市水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生态系统生产力、水体保护、岸堤稳定、气候调节、环境美化和旅游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价值。一些河道的很多原生态植被已被破坏,生态结构较为脆弱,基本呈现为“夏绿冬枯”的植物景观,在修复、营建时,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在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小品等,形成群落稳定、季相丰富,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和谐有序,且能互益的生态系统,使自然美与人工美高度融合,达到生态上具有科学性、布局上具有艺术性、功能上具有保健性的景观效果。
滨河绿化带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对于处在扬州城市居民区附近的内河,如邗沟、漕河、二道河等,规划设计首先考虑为附近城市居民创建优美的滨水人居环境。在河道风光带公共绿地空间中,临水面安排适量的小型广场、水上廊桥、观景廊架、亲水平台、河滨散步道、河滨自行车道、设置较舒适的座椅,以此形成“因水成街、因水成路、因水成市、因水成景、因水成园”的构架,拓展水岸的艺术空间,让市民、游人与水亲密接触,满足人们对亲水性的要求。整治后的古邗沟、漕河、二道河、宋夹城河等都已成为广受市民和游客喜爱的休憩空间。
4.2.4保护、修缮沿河两岸历史人文景观
扬州是历史名城,又是文化古城。许多特色建筑散落在寻常街巷、河网两岸。如在运河城区段就有普哈丁墓、大王庙、长生寺、卢氏盐商住宅、吴道台府邸等建筑和景点,在漕河岸边有宋高丽驿馆遗址、乾隆皇帝御舟通过的迎恩桥等,在二道河有来鹤桥、绿杨城郭、影园遗址等景点……在城市水系整治中,充分挖掘、利用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保护、修缮现有的历史人文景观,并将它们与河滨景观相融为一体,共同构成宜居、宜游、独具魅力的景观。
2014年7月绿色科技第7期5结语
城市水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而细致的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将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特色,达到水上扬州与文化扬州相得益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章广明.城市滨水区域景观生态优化的初步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4.
[2] 潘宏图.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生态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5.
[3] 杜良平.生态河道构建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4] 陈明曦,陈芳清,刘德富.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城市河道生态护岸[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
关键词: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助航标志;提升设计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7公里,贯穿江苏全省南北8个地级市,在江苏境内长达687公里。京杭运河江苏段是京杭运河中等级最高、河道最长、文化遗存最丰富、保存状况最好和航运利用率最高的区段,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江苏作为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份,将在现有航运发展基础上,推进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航运装备技术水平、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提升航运服务品质,建设生态友好、畅通高效的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正是其中之一。示范区建设将重点实施京杭运河扬州古运河口至邵伯船闸段等4个示范段建设,对各示范段开展沿线通航助航标志标牌标准化配置等工作。扬州邵伯湖区段助航标志配布提升设计是苏北运河绿色航运示范区建设的具体工作之一,本次通过分析航道现状,科学合理的提升助航标志布设,改善航道通行条件,提升航道通过能力,保障航道正常、安全运营,力争将大运河打造成高品位、高颜值、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生态长廊。
1.航道现状
苏北运河扬州邵伯湖区段航道是指扬州古运河口起至邵伯船闸下游引航道处约11公里的航道。该段航道为穿邵伯湖区航道,是结合湖区水流、天然水深等实际状况在湖区缓流区开辟的内河经济航道,航道中心线在邵伯船闸下游停泊区处斜穿湖区上行,中心线走向从湖区左侧调整至偏右侧近岸,航道底宽不少于70m。航道在邵伯湖区与淮河入江水道重合,每年7、8月份汛期时,航道内流速较大,部分航段存在较大的横流,给过往的航行船舶带来了严重安全隐患,特别是汪家窑处,被船民称为“老虎口”、“鬼见愁”,每逢汛期航道、海事部门都要在邵伯湖设置管控点。目前,扬州邵伯湖区航道设置航标11座(其中示位标3座,横流标2座,侧面标6座)、桥涵标2处、航道标牌6块。现场部分图片见图1。
2.设计原则
本段航道生态环境较好,可充分展示航运文化和绿色发展理念,助航标志的提升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优先考虑航标标体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目前新型超高分子聚乙烯(UHMW-PE,以下简称新材料)航标是苏北航务管理处针对运河航标管理开发研究的新成果,生命同期可达20年以上,不仅终生色质鲜艳、免维护,而且调整移位轻巧方便,不易损坏,已在全国推广应用,是当今公认的最先进的新材料、新工艺航标之一。(2)积极推进航标智能信息化。航标灯是船舶夜间安全航行的必要条件,航标灯的智能化、多功能化则是实现运河航标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3)目前本航段原有横流标均为岸标,存在着标示横流位置不准确的问题。考虑湖区航道的特点,采用新研发的多功能浮标提升横流标效能,可以对航道内的流速、流量情况实时监测和传输,可及时为汛期航道管控提供数据支撑,从而保证本航段的船舶航行安全。(4)对航道沿线2座桥梁的航标进行提升改造。将原点光源的桥孔灯、桥柱灯等改造升级为面光源;在通航孔增设示宽标,示宽标均设置在航道中心线两侧计70m宽位置处;增设倒水尺。桥孔灯、桥柱灯、示宽标志夜间均可发光,在航道上、下游侧均需设置;示宽标志1处为通航孔左、右侧各设置1个菱形标志。(5)桥梁的上下游增设桥区标。(6)根据本航段特点增设沿岸标。(7)实现湖区航标同步闪,航道的界限(通航水域轮廓)更加明显,船舶对航标信号识别更加快捷和轻松。(8)增设发光航道标牌,以更加有效的发挥其指导作用。发光标牌考虑以太阳能光源为主,以市电为辅。
3.提升设计方案
结合该段航道助航标志现状布局及船舶航行需求,本次提升设计拟配布助航标志28处,具体包括:1座示位标,7座侧面标(其中水中浮标5座),横流标2座(水中标),沿岸标2座,桥涵标(桥孔灯及桥柱灯)4处,示宽标志2处,倒水尺提示标志4处,发光航道标牌5块和发光指向牌1块。自下游向上游具体配布方案如下:(1)拆除古运河口的2#示位标(6m高),拆除茱萸湾风景区(壁虎河口)的原4#侧面标、5#横流标。(2)3#示位标现为古典塔型地标灯塔,另行专项设计。(3)在航道左侧壁虎河口处增设4#横流标1座(水中标),采用多功能浮标。具体在原4#侧面标与宁启铁路桥通航孔左侧桥柱灯连线上,偏壁虎河口处设置。(4)在4#横流标的对面,航道右岸设置5#沿岸标1座。具体在新设置的4#横流标的航道对岸(右岸)直立式护岸上设置。该段航道从邵伯船闸下游斜穿进入湖区后,航槽调整为近右岸,增设沿岸标后,可以及时引导航行船舶靠近右岸航行,特别是汛期时,船舶近右岸航行,可以大大降低航行船舶受横流影响失去控制,进而被冲进壁虎河等泄洪通道的危险。(5)宁启铁路大桥(系杆拱桥)、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桥(变截面连续梁桥)两侧桥体上设置桥涵标(桥孔灯及桥柱灯)。(6)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桥上、下游航道左侧各设置7-1#、7-2#和6-1#、6-2#水中浮鼓2座(桥区浮标,直径3.0m,白色,上下游各2座),拆除原6#、7#侧面标(6m高,水中灯桩)。该桥只有一孔通航,加之该处水面宽阔,航行船舶从远处较难分辨出桥梁的通航与不通航孔。尤其是汛期,由于存在较大的流速,航行船舶下行时航速较快。航道上、下游一定范围内增加设置桥区标后,可以及时有效的引导航行船舶提前调整航向,有效保障船舶和桥梁安全。(7)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桥两侧桥体上设置桥梁示宽标志,共计2处。(8)在7#侧面标的对面,航道右岸,增加设置7-3#沿岸标1座(岸标)。(9)7-3#沿岸标附近设沿岸航行提示牌1块,内容为“进入泄洪水域、请沿右岸航行”,提示牌尺寸为5370×3400(mm)(长度×高度)。(10)更换8#侧面标(左标,水中灯桩)、9#侧面标(右标,水中灯桩)采用新材料柱形标体,标体高度不变(H=6m),配套新的灯器及遥测遥控装置,航标承台增加设置不锈钢栏杆。(11)8、9#侧面标之间,航道右侧,增加设置8-1#侧面浮标1座(直径3.0m浮鼓,红色)。(12)暂保留10#侧面标不变。该标为左岸侧面标(白色),在邵伯船闸停泊区南端的墩式结构上,结构受限暂无法更换标体。(13)在梁家港灯塔附近设置能见度监测仪1台,收集能见度数据控制湖区标同步闪。(14)拆除原11#横流标(水中标,右标),更新为多功能浮标1座。(15)增设11-1#示位标(岸标)1座,即梁家港灯塔。该灯塔在邵伯船闸下游引航道之间的岛头、原11#横流标南侧。梁家港灯塔将成为该地的地标性灯塔,兼做旅游公园,该灯塔另专项设计。(16)拆除原有倒水尺标志,根据船员的建议及管理部门的经验,倒水尺设置位置全部调整在通航孔的右侧桥墩内侧,共计4处。(17)拆除本航段沿线所有航道标牌2块。(18)在宁启铁路桥上游航道右岸设置桥梁信息提示牌1块,内容为“桥梁净宽70米,注意航行安全”。另把原有栈桥改造为亲水平台,并在该亲水平台上设置航道宣传牌1块,内容为“保护运河、爱护运河”。按照靠右行驶设置桥梁上游200~500m之间,共计2处。航道标牌版面尺寸均采用5370×3400(mm)(长度×高度)。(19)在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桥上下游各设置桥梁信息提示牌1块,内容为“桥梁净宽70米,注意航行安全”。设置在桥梁上下游200~500m之间。(20)船舶上行进入邵伯三线船闸前设置发光指向牌,分别指向一线船闸,二线船闸和三线船闸。采用面光源发光,共计1处。指向牌均采用5720×3900(mm)(长度×高度)。
4.结语
日前,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我国建筑平均寿命只有30年,这个数字和人们对建筑寿命的理解大相径庭。如果不是碰上战火和地震,很多古代木质结构的建筑都能保留数百年,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和平年代,钢筋混泥土结构的建筑却只能“活”30年。除了上海闵行莲花河畔的“楼倒倒”,我们身边好像并未出现30年楼龄的房屋大批“自然死亡”。
也许担心人们不理解仇部长的讲话,扬州市国土资源局很默契地拿出了一纸拆迁令,以“提高城市的品位”为由,对仅新建7年的两个小区进行拆迁,以此为“30年建筑寿命”做出了补充说明。
这让人们恍然大悟,原来,中国房子短命的主要原因是“非正常死亡”,而且通常不是死于“自杀”,而是“他杀”。不过想想也正常,盖了拆、拆了盖,此举不仅可以让地方政府的国民生产总值(不让说GDP了)翻倍增长,还可以让一块土地反复交易,在房价一路上涨的背景下,多交易一次就能多带来一次土地财政收入,这种“利国利民”的事多做做又何妨呢?
近些年来,地方政府热衷于通过卖地增加收入。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地方的本级财政收入为32581亿元,而中国指数研究院的《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金年终盘点报告》指出,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金总额达15000亿元,收入规模几乎达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而且,土地出让金被列为“预算外收入”,地方政府对其使用权的自由度远高于“预算内”的财政收入。这种局面,势必导致地方政府钱不够花就在土地上想办法,而那些土地资源不充裕的地区,就只能在“被占着的地”上打主意,由此便引出了上述扬州的例子。
也许扬州古运河南岸的居民至今没想明白,为什么购房7年后好不容易等到房产升值,却反而要遭到驱赶?难道因为政府认为房子不够有品位,居民们就无权在自己的房子里住下去吗?如果这样的话,就算搬到新的地方,哪天政府的品位变了,是否又要再被拆迁呢?
我们认为其中的蹊跷在于:尽管你的房产升值了,可这和政府并没啥关系,但是,如果政府把你的房子按市价收购回来并拆掉,将腾退出的土地进行拍卖,其价值也许远远高于收购房屋的成本,一买一卖之间,政府不但能从中直接赚取差价,还能抬高周边土地价值间接获益,倘若政府拆迁的成本再低于市面上二手房价格,这个买卖就更合算了。
以北京市海淀区东升乡的地价为例,该地区2010年1月份的二手房均价约每平方米22000元左右,但该地区土地楼面地价在3月份的拍卖中达到了每平方米28308元,高过现房价格28%,相当于面粉价格比面包贵。这显然不合逻辑,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极端点的假设来理解:如果有人以每平方米22000元价格购买了该地区的一个二手房小区,然后把它全部推掉重建,加上4000元的建筑成本,每平方米总价不过26000元,比拍卖中的楼面地价还便宜2308元。
为什么没有开发商这么做,而必须要购买政府手里的土地,或者通过政府出面拆迁来获得土地呢?其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土地产权制度。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土地产权归国家所有,人们购买私有产权的房屋,只是购买了所占土地70年的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的所有权,而且,土地使用权和地面建筑所有权难以分割,一旦房子不存在了,土地使用权可能就需要政府来重新安排。如果你购买了土地70年的使用权,但上面建的房子不幸30年就“寿终正寝”了,那么你是否有权在原有土地上重新盖楼再用40年,就是一件难说的事了。
一个城市能不能成为国内外旅游者心目中的首选目的地,除了人们所熟知的一些物理条件外,能不能被旅游者所读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度。
旅游界盛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据说,克林顿访华时,中国官方向其推荐了杭州和桂林作为访华期间的候选游览城市。如何选择,克林顿一直犹豫不决。其随从参谋道:据说杭州的特色是有个低矮小山围绕的湖,湖边发生过一些中国古代的爱情悲剧。而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据说是中国最美的山水景观,其中有一座山长得像大象鼻子。克林顿心想忧伤的爱情故事不听也罢,桂林山水听起来倒是别有兴趣。于是,杭州就这样失去了一次向西方世界展示风采的大好机会。
虽然这仅是一则幽默的笑谈,却也映射了一个道理:对东方人具有无限魅力的杭州西湖风景和历史文化底蕴,对西方人却不过意味着普通的湖山景色而已(笔者曾经亲耳听到一位世界知名的美国旅游营销教授用“West Lake is just a lake”这样的话来评价西湖!)。这就是为什么在杭州旅游,很少看到西湖旁边有高鼻子、蓝眼睛的西方人在流连忘返,而在意大利的古城罗马,大街小巷穿梭着的,却是一队队来自世界各地的络绎不绝的游客的根本原因。
细思量,读懂杭州确实不易。作为六大古都之一的杭州,地面上已经很难再找到当时宋都的建筑物和成规模的旧都景观了。以一湖碧水和半围青山著称的西湖山水,很多中国人,包括一部分东亚人,从孩提时候就知道西湖,从诗词里阅读,从美文里朗诵,从传说中幻想。任何一个接受过教育的国人,无论来自哪里,到了西湖都会有一种熟悉感,懂得越多,越是觉得有超越山水的美。西湖,除却青黛山水,她的山容水意尽是人文。
然而试想“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的千古名句,断桥相遇、梁祝化羽这样凄美的东方爱情故事,或许相对容易让日韩等深受中华文化圈影响的亚洲游客明白,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向西方游客―下子解释清楚。
人们习惯上把自己认为最美的事物展现给别人看,而忽略了东西方观赏角度的不同,忽略了文化差异和不同旅游产品的可阅读度不同。因此,在开发旅游产品的时候,要从面对的市场需求着眼,提供细分市场能够方便阅读的产品。杭州其实不乏这样潜质的旅游资源。
杭州因湖而名,因河而兴。这个河,就是隋代开始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也是后来的京杭大运河。在大运河的演变史上,“京”一直在变,大运河的“形”一直在变,这个“杭”却是千古永亘。如果一味按照惯势,仅从国内游客市场着眼,人们就会忽略了杭州作为“南北大运河永恒的终点”在旅游上的更深含义。元代时,来自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沿着大运河旅行,并将杭州描绘成“天堂之城”。马可波罗在西方世界的广泛知名度,使得杭州大运河的开发更具有国际号召力。
杭州,作为运河终点,南北的思想、民俗、艺术、戏曲、宗教在这里交会、传播,留给老杭州人最美好的回忆。“江淮贩米泊粮帮,争赛金龙四大王。台下又观蜂拥至,乱弹新调唱滩黄。”(清・魏标《七律》)就是这样一种运河边美好热闹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杭州人注视西湖的时候,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其他城市,很早就开始发掘、打造运河旅游产品:无锡,是中国最早开启古运河旅游市场的城市,曾是外宾们热衷的“东方神秘之旅”,扬州,借接待过法国总统希拉克的名声,推出了“古运河希拉克之旅”:苏州,据二二年统计资料,接待的中外游客超过四千万人次,古运河旅游占了相当的比例,成为苏州的旅游热线之一。
关键词:润扬湿地公园;概况;保护对策;江苏扬州
扬州市润扬湿地公园是扬州市委、市政府打造生态扬州、园林扬州和森林城市的一项集生态保护、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青少年野营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文项目。该公园地处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古镇境内,南濒长江,与历史文化名城镇江隔江相望;西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及大桥北接线(扬州西北绕城高速公路),距南京87.5km;东临古运河,古运河在此与长江交汇;北连江苏沿江高等级公路,距扬州市区13km。该风景区拥有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态湿地景观、秀美的自然山水风光、浓厚的历史古镇文化及最佳的扬州城市发展机遇。
1湿地公园概况
1.1自然地理条件
润扬湿地公园地处暖温带的南端,位于东经119°42′、北纬32°25′,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气候上明显带有亚热带至暖温带的过渡特点。年平均温度14.8℃,最低温在1月,平均温度1.1℃,最高温在7月,平均温度27.5℃。年降雨量1 000mm,雨量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6~9月。目前,该公园所在的瓜洲镇镇域面积46.18km2,人口5.8万人,辖11个行政村、3个社会居委会,驻镇企事业单位36家。润扬湿地公园项目所在地为长江冲积平原,水网交错,地势平坦,略呈北高南低状,地面标高为2.4~4.2m,大部分为3.2~3.3m,系全新长江沙洲与河漫滩物质堆积并岸而成,组成物质为表层褐黄色亚黏土,上层分别为灰黄色轻亚黏土,深层夹粉砂土和夹薄层淤泥亚黏土。瓜洲镇附近的长江属长江镇扬河段,由于该河段地处江海交汇的特殊地带,受构造边界条件和潮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成为长江下游河床演变最大的河段之一。春秋战国以前该处为喇叭形的古长江口,秦汉以来江面逐渐收缩,河口向东海迅速推进,江面由原来的“四十六里”缩窄至目前的状况,最宽处仅2~3km。
1.2社会经济状况
瓜洲工业历史悠久,手工业源远流长。早在唐大历十年(公元775年)转运史刘显就在瓜洲沿河一线置厂造船,冶铜业、冶铁业、酿酒业也很有名。解放后工业发展较快,瓜洲“三铁”(铁链、铁锅、铁镰)曾经名闻全国,并在国际上荣获大奖。瓜洲镇经济实力逐年增强,目前瓜洲镇工业形成了以电线电缆、纺织、服装、机械加工为龙头的产业群;农业形成了以花木种植、观赏鱼养殖和蔬菜种植业为龙头一批生产基地;服务业以维扬美食、长江四鲜和扬州“三把刀”为主体商贸业市场繁荣,购物方便。
1.3林业建设情况
瓜洲集镇面貌逐年改善。近年来,累计投入近亿元实施“碧水工程”、“绿化工程”、“通达工程”,镇区面貌焕然一新,全民创业的浓烈氛围正在形成。其湿地景观要素只有水体和逾6.67hm2花木苗圃基地。从现生长树种看,绝大多数是特别耐水湿的树种,如落雨杉、水杉、杨树和柳树等,树龄超过20年以上,也有近几年栽植的女贞、香樟等。
2保护与建设对策
2.1积极恢复内陆湿地
对公园内水系进行全面梳理、恢复湿地[1,2]。即对湿地公园内已经堵塞的河、汊及湖进行疏通,对已经种植的地块实施恢复。对原有湿地进行淤泥清理,在湿地之间开挖水沟,在水沟与道路交汇处修建涵洞,保证湿地的水系畅通。
2.2保护湿地公园内物种
公园总面积47hm2,区内的湖泊、河流等合占景区总面积的37%左右,其中湖规模较大,且具备水环境和湿地生态的优势,如湛蓝的湖泊、宽阔的水域、浩荡的芦苇带、茂密的绿化、竹林密生的湖滩岛屿以及特有的湿地生态环境与江南水乡的民俗文化等。公园内动植物比较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有鸟类30余种、哺乳类动物9种、两栖类动物4种、鱼类13种、甲壳类 3种、昆虫类14种;植物种类共23科61属98种。应在保持原生态基础上,对于这些物种加以保护,确保其在原基础上有所增加[3]。
2.3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改造
湿地公园的森林覆盖率35%左右,林带区树木茂密、花草丰盛、异石林立,保留了原始森林的自然生态景观。林带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兼有针阔混交林、青冈纯林、油桐纯林成片分布,林木苍郁古朴,四季景象分明。从保持自然特色和形成统一景观出发,以保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为目的,按照生态需求配植树木,形成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建设湿地生态林[4]。人工造林主要为马尾松飞播纯林、华山松、柏木等,与桃园、李园、梨园等人工水果园林互为呼应,组成林海、花海等季相不同的森林景观。
3 玺.加强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构建生态文明教育平台[J].湿地科学与管理,():-.
田葆华.保护“地球之肾”——张掖倾力打造黑河国家湿地公园[J].甘肃林业,():-.
杨辉,于冰沁,何文姗,等.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
一、挖掘本土特有的教育资源,丰富科学教育的内容
1、在自然景观中探寻科学
扬州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界处,拥有独特的地域风貌和历史文化底蕴,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扬州古城四季分明、人杰地灵,老师们注意随着季节和节气的变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需要带孩子去了解扬州的名胜古迹,欣赏家乡千姿百态的景象。大自然不仅能开阔幼儿的眼界,也能开阔幼儿的思想和心灵,在使他们认识和适应自然的同时,也陶冶其情操,培养其美感,丰富其想像,使幼儿萌生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在历史文化中感受科学
我们深入调研幼儿园周边的教育资源,选择了瘦西湖、蜀岗风景区、古运河风光带、四大名园、双博馆等场所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地。早春三月组织孩子外出踏青远足,在感受春的气息的同时观赏扬城不同时期的古建筑:莲花桥、大虹桥、二十四桥,引导幼儿用眼睛看一看桥的外形、用手摸一摸桥上的花纹、在桥上走一走,感受历史的变迁。在双博馆内,孩子们了解到“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的流程、扬州的漆器玉器、造纸术……孩子们在老师的讲解下看的目不转睛,同时亲自感受和操作,兴趣盎然。金秋十月,师生们相聚在美丽的古运河畔共赏秋景、感受叶韵。家长们带着自己的宝贝们在古运河风光带收集各种样式的树叶,用粘、剪、画相结合的方法,巧用各种树叶制作各种图形的“树叶画”,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聪明才智,既培养了孩子从小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制作能力。
3、在现代场馆中体验科学
我们根据主题教学的安排,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需要的场馆作为园外科学教育拓展的基地,带领孩子们近到扬州城里的“西江生态园”、“世界动物之窗”、“草莓园”、“气象局”、 “少儿图书馆”等科学教育基地;特别是在“西江生态园亲子游”活动中,从来没有和蔬菜朋友亲密接触过的孩子们走进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蔬菜大棚兴奋不已。孩子们好奇地参观了蔬菜展览馆,了解和认识了许多不常见的蔬菜,如:红叶甜菜,黄叶甜菜,墙栽韭菜,柱栽生菜等,用记录的方式与其进行进一步的互动。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的时间全家远赴上海的科技馆、野生动物园、常州的恐龙园、南京的海底世界等等场馆,带孩子们在一座座神奇的科学殿堂里,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遨游科学世界,感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亲身体验中亲近科学,从小栽下了热爱科学的种子。
4.在园际互动中彰显科学
我园挖掘自身特色、积极创建“科学特色园”、彰显科学特色,作为市科学研讨小组、区科学特色联盟园的成员,在市、区级幼教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各种观摩、座谈、研讨等活动,共享了科学教育资源,增进了联盟园彼此的沟通和了解,促进幼儿园特色建设科学、快速、均衡发展。同时,我园积极和附近的科技特色学校沙口小学结队,组织大班的孩子们观摩哥哥姐姐们的航模表演、欣赏科技小制作、参观实验室等等活动,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精彩的表演和科技小制作,不时地发出感叹声和欢呼声。从孩子们专注的眼神、投入的神情、愉悦的身姿可以感受到,科学的种子、探索的欲望已经深深扎根孩子幼小的心灵,并将带着他们在科学的海洋中快乐翱翔。正是通过园际、校际之间的互动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借鉴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实现优秀科学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让孩子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同时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推动专业化发展。
二、合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形成科学教育的合力
1、家园互相沟通,提高家长科教的意识
在开学之初,我们向家长发放幼儿科学素质教育家长问卷调查表500余份,了解幼儿家庭“科学教育”的现状以及家长所从事的工作和职业特点,为挖掘和利用家长科学教育资源提供有力依据。幼儿园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幼教专家讲座、召开家长会家委会、幼儿园网站在线经验交流、教师上门家访等形式,搭建教师与家长之间互相交流科教信息、经验的平台,向家长宣传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及作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帮助家长正确把握科学教育的指导策略,丰富家长与幼儿进行亲子科学探索活动的经验,提高家长的科学启蒙教育能力,家园共同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精神以及好奇探究等科学品质。
2、家长走进课堂,分享科学教育的快乐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学资源,更是儿童的教育者,因此家长不仅要配合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更应该经常参与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与教师一起研讨对儿童发展最有利的教学方案。幼儿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需要,邀请家长入园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同时幼儿园根据家长所从事的工作和职业特点,聘请了一些家长为“园外辅导员”,他们分别有气象局的天气预报员、发电厂的工程师、动物园的饲养员等等。家长走进课堂做“老师”,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游戏互动的形式,把一些科学道理、一些自然现象、一些疑难问题,解释得更加深入、清楚和明白。科技亲子活动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也给家长和孩子们搭建了沟通理解的平台,增加了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
3、亲子社会实践,拓展科学探索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