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普通心理学笔记范文

大学普通心理学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普通心理学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普通心理学笔记

第1篇:大学普通心理学笔记范文

关键词: 公共心理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 考核方式

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是我国心理学教学中涉及面最广、影响面最大的一个教学领域,也是心理学服务于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1](14-17,13)作为高师院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公共心理学担负着三重任务:一是向学生传授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心理学知识,为他们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二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从教技能,使他们能用所学的心理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不仅自身具有健康的心理,而且能对未来的教育对象――中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与教育。这三方面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师范生的质量。作为一名师范生,一名未来的教师,如果只对所教专业具有较高的水平,那么,仅仅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而掌握了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的有关理论,则有助于解决怎样教和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所以说,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的开设与学习对师范生师范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90年,国家教委师范司对一些地区的高师进行调查,学生对公共心理学课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点:一是学习无趣,二是学后无用。[2](121-126)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不尽如人意,急需改革,这已是心理学理论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共识。因此,如何改革高师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提高培养质量,使其更好地为培养合格师范生服务,已成为高师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高师公共心理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现行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调、枯燥,理论联系实际不够,针对性不强。

教材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编写的具体教学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扎实知识的重要源泉。教材编写是否科学,教材内容是否具有最优结构,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

就公共心理学教学内容看,我国现行的绝大部分公共心理学教材属于普通心理学的性质,它们大多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适当讲授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知识。这类教材体系虽然力求紧密联系教育实际,突出师范性,但由于没有把各心理学科的内容有机地组合成整体结构,使知识融会贯通,因而许多内容使人感到生硬、牵强,且多有重复,实际上削弱了师范性,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行公共心理学教材知识的陈旧和公共心理学课教师知识结构的老化现象,也已成为制约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的瓶颈。教师讲授的绝大部分时间花在介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上,几十年不变的教学内容脱离教育实际,基本上没有反映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例如,“心理的实质”、“心理的生理基础”等内容,占的篇幅较多,而学生学了以后用处不大。虽然大多数教师都注意了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的联系,但一般停留于“大教育教学”的范畴,真正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不多,而且,联系师范生未来教育对象的实际不够,特别是联系师范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实际更为少见。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教师认为学生没有心理学知识基础,惟恐学生难以弄懂新的理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心理学工作者对中小学教育实际缺乏了解,难以把与中小学生学习和教育密切相关的知识反映到教材中。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直接参与才能对其本质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但绝大多数心理学教师对目前中小学情况缺乏了解和认识,造成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因而使某些教师讲课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不生动,在指导学生把心理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由于普通心理学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有相当的距离,学生对公共心理学课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学生只是迫于考试,才去应付上课,公共“必修课”就成为公共“逼修课”。[3](58-61)

在学的绝大多数学生,今后都不会从事心理学的科研,他们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是找到能解决他们自身面临的身心问题的答案。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所导致的心理压力、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是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增强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是学生之所需。学生很想通过学习心理学解决自己及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学习指导、心理适应、情绪处理等问题。而现行的公共心理学教材虽然介绍许多心理学内容,但并没有突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缺乏对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及对其未来从事教育工作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教育的知识的指导,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补充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学生所需,更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学校还刚刚起步,所以公共心理学课在很大程度上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另外,师范生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素质如何,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影响到下一代人的心理健康及心理素质。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陈旧。

目前,公共心理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讲授法为主。一些教师仍然习惯于在课堂上按照“一概念、二过程、三分类、四因素、五培养”的固定模式,空讲理论,使心理学变成“解释现象之学”。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缺乏的因素。这是因为:第一,部分普通心理学知识比较陈旧,有些内容即使教师不讲,学生也能够领会,所以教师用讲授法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热情;第二,运用讲授法教学时,教师居主导地位,师生间和同学间缺乏有效的情绪、情感和思想沟通,学生学习心理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第三,有些教师受自身知识、技能和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将心理学最新和最有用的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讲得被动、学生学得消极,课堂上学生不能将概念原理消化吸收,融会贯通,考试时死记硬背,过关了事,严重影响了公共心理学课的教学效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在课时少、内容多、班级大等条件下,可以在短时间内向大多学生传授大量的系统知识。但是该方法缺乏信息反馈,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不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丰富他们对职业角色的认知和体验,使心理学难以致用成为不争的事实。

尽管实验方法在心理学学习中起着难于估计的作用,但实验演示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却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地位,没有被纳入教学过程中。实验之于心理学教学完全是可有可无的或者说是几乎被抛弃遗忘的。在这方面,许多学校固然由于经费的局限而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但公共心理学教学若不能形成一套自己的实验内容和方法体系,即便配置了一起设备,也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验方法的被忽视,使学生虽然学了心理学知识,却难以形成教育科研的能力。

可以说,相当数量的公共心理学在教学手段上过于简陋和落后,甚至“一本讲稿,一支粉笔,一张嘴”就包揽了全部的教学。由于公共心理学教学缺少必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导致该课程在教学中难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不利于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心理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当前,国内计算机多媒体进入教育和教学领域,计算机多媒体进入课堂已成为必然趋势。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手段的改革也要适应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单调的方法和陈旧的手段使心理学教学完全停留在现象的描述上,这门学科的科学性被大大地削弱了。

(三)考核方式单调、欠公正。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评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调动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过去的公共心理学课注重对知识的考查,忽视对能力的考核。学生只要背好笔记上的内容,就可以应付考试,甚至取得较高的成绩。而且考核也大多是期末算总账,一卷定终身。这样的考核,学生只要考前突击一下,背上几天,就可顺利过关。可是,考完不久,所背的东西几乎全部忘掉。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为,高师公共心理学要完成其所担负的任务,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就必须进行改革。

二、公共心理学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突出师范性

公共心理学是培养师范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应具有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一门课程,不能把普通心理学为主的理论作为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全部内容,而应是一门突出师范性特点的综合性课程。教材内容应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和教师职业活动的需要,以及教育对象的需要。师范生将来要参加中小学教育实践活动,如何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利用和遵循心理学规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安排公共心理学教材内容体系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以师范生未来中小学教育实践活动为中心来设置心理学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联系教育实际的效果,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学观点,锻炼和发展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缩短教育适应期打下理论基础。心理学教学应广泛收集国内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资料,努力发掘对中小学教育实践有普遍意义的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心理学的思考。一方面,这些内容恰恰是教材中所缺乏的;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因此教学内容的理论联系实际应该是当前最新的理论(如多元智能、情绪智力等)与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如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等)相结合。这些都将直接和教师的职业联系起来,和高师生自身的心理发展联系起来,从而体现鲜明的师范性特点。

2.突出应用性

学习任何一门课程,最终目的都在于将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这就要求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必须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即对中小学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反映在教材内容上,就是要删除、精简普通心理学中诸如“心理的生理机制”等理论性过强而又对中小学教育实践指导意义不大的内容,增加中小学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的知识,如学习理论、教师心理、学生心理等内容,力求理论的阐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践运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心理学涉及的原理、规律都能实现具体化,即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怎样应用的问题上去。教材内容涉及到应用心理学理论于教育实践时,应尽可能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以力求解决师范生毕业工作后经常反映出的问题:虽然学过心理学,但面对具体的教育或教学问题,却是茫然不知所措。因此,教材中要尽可能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技能,如心理测量和诊断,自信心训练,归因训练等。

此外,现在许多年轻的心理学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在高校任教,对普通中小学教育实践了解不多,对当代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特点不熟悉,使得课堂教学内容苍白无力。因此,年轻心理学教师应经常深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作系统的、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了解新一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规律,丰富自己课堂教学实际内容,为进一步突出师范特点奠定基础。

由于相当多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因此,在公共心理学教学内容中较系统地介绍一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

3.突出时代性

在课内课外学习内容中为学生介绍各章相关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既可以使学生看到课内学习的基本知识与学科前沿存在的联系和距离感,激发他们求新求异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减缓所学知识的老化进程,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思维方式。

教师可通过列出阅读书目,推荐最新的研究成果,创造课外实验的条件,带领学生参观访问等非正式课堂的隐性的教、间接的教来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有了理想的教学内容,还需要教师通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传授。尽管讲授法传授知识的效率高,但实践证明,单一的讲授法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有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

教师讲授要避免满堂灌,实行启发式教学。变学生单纯接受者的角色为既接受又参与教学活动的多重角色。例如,讲“注意”这一概念,虽然这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在生活中熟知的,但是,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却很让人费解。可以不从定义出发,而是先让学生抬起手腕把手表靠近耳朵,要求学生在听清手表滴答响声的同时努力阅读。结果,学生发现,自己总是时而听见表响,时而看清文字。据此,再分析指出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集中性”,并概括出“注意”的定义。所以,通过学生自己的练习参与,对抽象概念的掌握会更加牢固。

心理学作为一门中间科学,其研究的结论有相当部分来自于实验。学校应像对待物理课、化学课那样重视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除了实验仪器设备等硬件之外,还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等设计开发一套高师公共心理学实验教材,以便教师运用实验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生动性和针对性,丰富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心理学的概念原理较多,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应把演示实验看作是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例如,在讲“识记目的和任务的明确性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时,可以做这样的演示实验:用不同颜色的纸制作四张卡片,实验时先向学生提出任务:“请同学们计算图片上数字的和、积各是多少?”让全体同学都集中注意后,把四张图片分别向学生呈现5秒钟,待学生算出结果后,提问下列问题:“这四个数字的和、积各是多少”?“这四个数字分别是几?”“它们都分别写在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内?图片是什么颜色?”学生对第一个问题都能回答上来,因为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对第二个问题也都能回答对,因为要计算必须记住所看到的数字。而对第三个问题则多数人回答不上来,因为它和要求完成的任务无关,没有明确的目的。通过这个简单有趣的实验,验证了“识记效果对识记目的任务的依存性”,使学生对这一心理规律产生口服心服的效果,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这条规律的记忆。[4](31-33)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使他们较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同时培养了求实的科学精神。开展心理实验教学应成为高师公共心理学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切入口和突破口。因为心理实验具有直观性,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验将内隐而复杂的心理现象以生动活泼和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改变学生对心理学枯燥、抽象的认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可懂度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心理学理论教学的深入和完善。

公共心理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一环。利用多媒体手段能丰富感知,加强记忆,向学生输送声、光、色、形等刺激,把教学内容简明具体,从而使抽象原理变成可视可感的形象,促进学生观察,加深印象。同时,结合教学进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比如,把繁琐枯燥的“脑的结构”的内容放到录像教学中,使录像与课堂教学内容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学生理解。多媒体技术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使教师能够更为灵活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师指导观察、引导思考、组织讨论、分析评价、总结归纳等活动大大加强。

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学习心理学后,能够帮助他们认识他人、认识自己。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所讲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一些心理测验,如人际关系、性格、能力、气质及心理健康测验等,帮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心理品质的优缺点,理解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并且学会尽量正确地观察和理解他人,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除此以外,还可以进行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并指导学生自学,开展课堂提问、讨论等,这样能够使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把课堂教学同开展专题讲座和咨询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帮助解决,反过来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其针对性更强;组织学生分析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情境;增设心理学的选修课;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等。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改革考核制度,使考核方式多样化,评价标准多元化。一个考试应展示知识的相关内容与用途如何获得与迁移。考试的中心是让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论证其合理性,目的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对心理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并从自己的需要入手去查阅有关书籍。

心理学的考试往往是概念、基本原理等记忆内容较多。考核学生对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只考记忆内容,应加强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考核。可以出没有现成答案的灵活性试题,如解释心理现象、教育现象,进行案例分析等。在考试范围上,不能只考教师讲过的、课本上的、笔记上的内容,应适当增加一点课外的、要求学生自学或阅读的内容。期末考试试卷的组成应是:记忆内容(基础知识部分)、能力内容(运用原理部分)和课外内容(自学部分)的比例为6:3:1。

为了解决期末考试一卷定生死的弊端,可以采取分散考核的方法,即将考试制度的百分制三七开,平时考核占30分,期末考试占70分。平时考核的30分包括:出勤5分;课堂提问和讨论5分;资料查阅5分;作业和小论文5分;期中考核10分。这样,既控制了学生的出勤率,同时又通过提问、讨论、作业和小论文等督促学生重视平时学习。

总之,高师公共心理学的教学现状迫切需要改革,只有改革才能发展。而这项改革又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收到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家楣.面向21世纪的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3):14-17,13.

[2]卢家楣.对提高公共课心理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4,(2):121-126.

[3]秦金亮,程素萍.拓展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空间的初步尝试[J].课程・教材・教法,2001,(3):58-61.

第2篇:大学普通心理学笔记范文

心理素质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

早在17世纪心理素质的问题就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注意。意大利波伦王学派卓越的歌唱家和教师培特罗·托西在《古代及近代歌唱家的观点以及花腔唱法的见解》中写道:“教师应当使学生习惯于当着显赫要人和艺术家的面而演唱,使他们逐渐不再怯场并且获得勇气。”“勇气是幸福的首要条件,它能为歌唱者效很大的劳;反过来说,腼腆、怕羞的歌唱者是不幸的。”18世纪的声乐教授吉·曼契尼的卓越论著《关于花腔唱法的一些想法和实践体会》中提到他的老师对自己的忠告:当众表演的时候,永远不要胆怯、畏惧和软弱无力。

在这里,怯场、腼腆、怕羞都是不良心理素质的表现。他们已经注意到歌唱时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生理活动(即:歌唱的发声状态)。根据声乐表演艺术的特点,最佳发声状态是由良好的身体状态、良好的技术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三个部分组成的,只要有一个部分欠佳,歌唱的状态就会受到影响,其中歌者的心理素质是能否进入最佳状态的关键。

随着现代声乐艺术的发展和声乐水平的提高,声乐比赛日趋激烈,尤其是在高水平的歌唱者之间,技术和艺术素养的差距越来越小,比赛的胜负也往往取决于歌者的心理素质。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现代声乐比赛,不仅是歌者艺术素质和技能技巧的比赛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较量。

不良心理素质的表现及危害

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歌唱欲望特别强,无论在台上或台下都充满了表现欲,甚至在台上比台下发挥得还要好。在表演艺术上像这样的“人来风”精神,也未尝不可;有的人却恰恰相反,缺乏表现欲、精神过分紧张,以致平时掌握的歌唱技巧和方法不能正常发挥。以上两种情况就是优和劣的心理素质造成的不同结果。

心理学家认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所造成的情绪紧张,以致原来已经形成的熟练的动作,熟记的材料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这种难以自控的心理反常现象在声乐表演艺术上俗称“怯场”。一些初次登台者,在台下唱得不错,一上台就紧张得不能自制;练得滚瓜烂熟的节目,一上场就接连“冒泡”。像心跳加速、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忘词、跑调这些都是心理素质不良的反映。

不良心理素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客观环境的改变和思想压力过重造成的。客观环境是指表演场地,如:舞台、考场等;思想压力是指由观众、考官及演出的气氛对歌者造成的心理上的压迫感,使心理和生理产生一系列的不正常的反映。

不良心理素质是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严重障碍,它所造成的影响不但使歌者平时熟练的演唱技巧不能正常发挥、教师教学成果不能正常的反映,更重要的是由于演唱的失败会使歌者本人蒙受自我破坏的委屈而难于言表,从而失去信心。因此不良的心理素质对歌者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不良心理素质的克服

一旦出现不良心理素质现象,千万不能气馁,不能让怯场这样的不良心理障碍在心中留下阴影。

第一,俗话说得好“心病还须心药治”。在意志性格上时刻提醒自己要镇定和勇敢,有一种“豁出去”的精神,就可以战胜害怕和恐惧。不要心存虚荣和侥幸心理,不要对自己的表演作过分的企求,那样就会从心理上给自己造成超负荷的压力,结果适得其反。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意志有想象不到的“威力”。培养歌者的稳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是建立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多接触与声乐有关的事物,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来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加强艺术修养,用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去理解表达作品,把思想集中在歌曲的情感、艺术处理和优良的发声状态上。只有“心病”解除了,才能在声乐道路上阔步前进。

第二,习惯于在各种场合、环境演唱,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大凡优秀表演者的表演才能都是在不断反复的舞台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节,随着舞台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表演技巧与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表演者就会对自己的成功充满信心。

第三,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切心理素质的训练均须建立在良好的发声训练及歌唱表演较完善的基础上。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恰好就是治疗不良心理素质的良方。

第四,假如在表演进程中出现了纰漏也不要在意,要镇定自若地把演出坚持下去,把纰漏对演出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既然出现了就泰然处之,把后面的演出作为一次新的演出,不要让这种失误影响你整个演出的精神和情绪,不然则会使你惊慌失措造成连锁反应。

实践证明,歌唱者在演唱、演出、比赛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歌唱艺术魅力,并能获得成功,是优良的技能技巧和艺术修养及心理素质的稳定性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之,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与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二者缺一不可。要自信,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这样就能在生理和心理上、技能技巧和艺术表演上获得协调、统一,达到声情并茂、唱表合一。

参考文献

[1]孟昭兰著《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王福增著《声乐教学笔记》,人民音乐出版杜,1986年。

[3]林俊卿著《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年。

[4]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

[5]徐行效著《声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

[6]徐小懿著《声乐演唱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年。

第3篇:大学普通心理学笔记范文

摘要:在我国,幼师教育从19世纪末开始萌芽,到民国时期慢慢完善,再到20世纪50年代的大规模起步阶段,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建立了较完整的幼师教育体系。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领域和教育事业也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对幼儿教师的素质和学历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幼师教育管理体制顺理成章的需要进行不断的转型,由封闭走向开放灵活。转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课程体系建设, 这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最终落实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

关键词:幼师转型; 幼师专业;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 (B)-0000-00

一、幼师转型

在我国,幼师教育从19世纪末开始萌芽,到民国时期慢慢完善,再到20世纪50年代的大规模起步阶段,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建立了较完整的幼师教育体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转型,文化和教育等领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与此同时,幼师教育也在不断的前进和转型。其转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即20世纪90年代的艰苦摸索,2001年~2005年间的痛苦磨合,2005年以后的稳定发展期,目前的主要任务时提高内涵和质量。

就世界范围而言,各国纷纷把基础教育改革作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幼儿教育也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要求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必须达到专科学历甚至是本科学历水平。幼师师资培养层次和年限都提升到高等教育水平,就培养年限来讲,最短需要三年,最长的是法国,对幼师师资实行的是“3+3+2”的培养体制,即3年高中毕业后择优录取,先接受3年大学通识课程,再进行2年专业培养。

可见对幼师学校进行结构调整、建设新型课程体系、提高培养目标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势所趋。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是由三级师范转型为二级师范,由中专性质升格为大专性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并入高等院校,成为高等院校中的一个专业、一个系或一个学院,或在原校建制和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与其他中专学校合并成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等。这样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幼教师资职前培养的质量。

二、幼儿教育在人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2012年8月,著名儿童教育学家殷红博教授接受新华网专访,与我们谈儿童的学习与教育。她认为:未来二十年社会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不是那个时代培养出来的,而是今天一流的、系统的幼儿教育的结果。幼儿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实际上未来的杰出人才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在幼儿时期已经打下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使之已经具备成功所必须的综合潜力了。这种综合潜力是直线性的,甚至爆发性的,这正是良好幼儿教育所带来的价值。这种思想在国内外研究中都有体现。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关键期早教将决定孩子一生,曾在在他的专著里谈到幼儿教育关键期的重要性时指出:6岁前一年的教学效果也许以后8、9年的教育都难以达到的。

幼儿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把握幼儿师范学校转型这样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从整体上提高幼师师资队伍的水平。如果把幼儿教育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幼儿教师则是大树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幼师专业的学生就是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其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师师资的素养。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高质量的教育。从而全面促进我国学前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转型后幼师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

培养目标决定转型后的高等学校的幼师专业既要有师范性,也要有职业性。幼师专业的建设必须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而构建满足上述要求的课程体系,是幼师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最终落实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和重要手段,也是专业建设的核心。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一门课程对教师比对学生更有意义。如果这门课程不能改变、鼓励、困扰以及启发教师,那它对他们所教的学生将不会发生影响。供教师教学用的课程必须是第一流的。如果它对学生有什么影响,它势必凭借对教师已经产生的影响而表现出来。”

我们传统的幼师教育专业课程以艺术教育和“三学六法”为主体。即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教育原理学;幼儿语言教学法、幼儿计算教学法、幼儿常识教育法、幼儿音乐教育法、幼儿体育教学法、幼儿美术教学法。除“六法”具有明显的幼师专业的特点之外,其他课程主要从邻近专业延伸而来。

例如,从师范教育延伸过来的有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科学基础等文化课和书法、美术、简笔画等教师基本功课程;从心理学专业延伸过来的课程主要有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等等;从教育学专业延伸过来的主要有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史、甚至还有幼儿保健卫生学等;从艺术院校延伸过来的基本琴法、钢琴、声乐、乐理、舞蹈、视唱练耳、美塑等。这些课程不仅保留着师范学校和艺术院校的基本教学内容,而且一直沿用着之前的培养方法和教学风格。这样的课程体系,形式上好像合乎逻辑,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将师范性与职业性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体系混乱,内容庞杂,而且消耗了大量的课程资源,不太适合现代新型的幼师教育。

幼师专业新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幼师教育首先是培养合格的人,其次是培养合格的教师,最后才是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课程主体应包括以下四类:

第一类:通识类课程。包括文化课、体育课及教育政策法规、幼儿教师职业理想与道德等等。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为后续课程学习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职业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二类:专业理论课。专业理论课程承担着专业立论的功能,它必须紧密结合幼师教育专业的需要,又能反映出学科的精华。主要包括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活动指导、婴幼儿保育等。 目的是让学生具备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理解最基本的教育观点和理念,并能运用这些观点和理念指导自己的专业行为。

第三类:专业技能课。专业技能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幼儿教师必须的知识与技能,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训练。这里重点说明两种技能。一是教师基本技能。它包括:口语表达技能,如教师口语技能、普通话表达的技能、演讲技能等,可以使幼儿教师在授课或与游戏活动过程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知识与情感;写作技能,如幼儿园常用文体写作、教案设计、教学笔记、幼儿成长记录等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指幼儿教师利用计算机查找素材、处理素材或制作课件的技能。这些都是幼儿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二是专业技能。它包括: 艺术技能,如唱歌、跳舞、弹琴、表演、简笔画、手工甚至社交礼仪等;教育组织管理技能,如观察了解幼儿的技能、与幼儿沟通的技能、组织管理班级技能、与家长沟通的技能等;教学技能,如教学活动设计的技能、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的技能、教育环境布置的技能、幼儿发展评价的技能等;教科研技能,如发现教研课题的技能、开展教研活动的技能、撰写论文的技能等。

第四类:实践性课程。包括各类见习与实习活动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实际上,课程建设一件充满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只有把课程体系建设好,幼师教育专业调整好,培养优秀的幼儿师资,才会不辜负幼师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历史机遇。

参考文献

〔1〕王振宇.:面向21世纪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R〕//教育部师范司.师范教育研究项目结项报告,2001.

〔2〕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委员会:中国幼儿教师教育转型〔M〕.新时代出版社,2008.

〔3〕杜成宪、单中惠:幼儿教育思想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第4篇:大学普通心理学笔记范文

为了“心伤丈夫”,妻子成为专业心理医生

2002年9月,我国第一次心理咨询师培训工作开始。已年满四十、之前并无心理学相关学历的沈阳女子何彩霞欣喜报名,潜心钻研,一年后顺利通过考试与论文答辩,获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2004年10月,她前往北京参加统考,如愿成为中国第一批二级心理咨询师。

此时,距她的丈夫张新海确诊患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并暴力伤人已经14年。

在成为一名专业心理医生之前,天性乐观、勤于思考的何彩霞就摸索出一套对抗抑郁和焦虑的方法,还琢磨出一套冷静自省与情绪修复的办法:夜深人静时,拿一张白纸,列出难以抉择的A与B,密密麻麻写出各自理由,反复权衡后逐一用黑笔重重划掉,直到仅剩最后一项。何彩霞将这张某种意义上说决定命运的纸称作“笑忘书”。

哪怕满纸辛酸泪,哪怕浸透血与汗,何彩霞也要求自己写下之后、划掉之后,笑着忘记。然而,她一直保留着几纸生命中最关键时刻记录下来的“笑忘书”:

一张写于1990年10月。那时何彩霞在一家私营企业做文员,张新海在一家部队企业当司机。这年9月30日晚上,夫妇俩正准备吃晚饭,突然居民楼里传来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哭喊声,邻居家的男人又在打老婆了。“我得过去看看。”平时为人仗义的张新海说着就出了门。过了很久也不见丈夫回来,何彩霞正纳闷时,更凄厉的叫声传来了:“杀人了,救命啊!”是女邻居的声音!何彩霞跑出家门,冲进了邻居家,眼前的一幕让她魂飞魄散:丈夫张新海一边挥舞着菜刀砍向邻居家的女主人,一边满脸杀气地怒吼:“我杀了你们全家,斩草除根!”何彩霞吓得不知所措,直到几个身强力壮的男人赶来才将丈夫按住。这件事的结果是:邻居家夫妇两人、60多岁的老人以及6个月大的孩子全部被砍伤。

经几家医疗机构诊断,张新海属精神分裂,无须负刑事责任。但民事赔偿怎么办?何彩霞在白纸上列出两项选择,其中“A无能为力退缩不管”选项下,密密麻麻列了十几种现实窘状。一夜无眠。第二天早上,何彩霞选择了“B承担一切后果”,只有一条理由:做错了事的人是我的丈夫。

另一次选择在1992年1月。一年多前,何彩霞为求得邻居的谅解,受尽委屈。那天,她带着四处奔波借来的5万元赶去医院,受伤孩子的妈妈看见她就把头一扭,其家人更是将她往外推。何彩霞低着头去续交治疗费,然后回到家里精心煲汤再次送往医院。一次被拒,她就去第二次、第三次。汤在门口放凉了,她就重新煨汤再送去。每天晚上,何彩霞都去探望服侍病人。孩子家人看见何彩霞因为孩子换纱布时疼得哭而热泪长流,终于叹气说:“难为你了,其实你没有错。”现在,何彩霞接到沈阳孤家子精神病院的通知,张新海病情稳定了,可以接回家,她的姐妹、女友都来了:“不要接,干脆趁这机会脱身吧。你才30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为自己考虑,也要想想才5岁的儿子张强啊。你接他回来,得一辈子照顾他,他发病的时候还有可能伤人,甚至杀人……”何彩霞却没有犹豫,她在“笑忘书”上只写了这么一句话:生病的人是我的丈夫。

做文员的工资仅几百元,丈夫丧失了劳动能力,债务滚雪球一样增长,何彩霞选择辞职,自己开一家小狗肉店。独自撑超一个家的辛苦她能忍受,最令她痛苦的是,张新海的病情依旧时好时坏:清醒时,他满心愧疚,自觉成为累赘,几次自杀都被敏感的何彩霞察觉并阻止;发病时,他将家里砸得七零八落,残忍割掉妻子精心种植的茉莉花,甚至仅穿一条三角裤大闹自家饭店。更多的时候,张新海处于药物作用导致的昏昏然中,仿佛与世隔绝。

何彩霞看着曾经恩爱的丈夫犹如陌生人,心如刀绞。她四处求医问药,西医、中医、民间秘方、食疗,无一遗精;本地、附近城市治疗精神分裂的专家,她一一登门拜访。虽然学到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如何护理、防范的知识,但专家大多认为这种病终身难治愈。

受家庭变故影响,儿子学习成绩下滑。1994年6月,何彩霞毅然卖掉饭店,在儿子学校对面开了一家书店,除了方便辅导儿子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看书,寻找帮助丈夫治病的方法。

何彩霞并不甘心仅仅让丈夫在药物控制下做个安全的废人。通过海量阅读,她惊喜地发现,国外一些心理专家认为精神分裂患者用心理治疗进行后期辅助治疗,可完全恢复正常。

何彩霞萌生了学习心理学的愿望。她由浅入深,去大学新开设不久的心理学系向师生们求教、蹭课,由强记大量专用名词和概念开始,终于“啃”完了近百本精神病学、普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教材和书籍,写下了十多本读书笔记。

2002年春天,水暖草绿、桃花初绽,何彩霞知道这是精神分裂患者病情最容易复发的季节。她观察到张新海常常盯住一点愣怔很久。怎么办?只能用药物抑制思维,令他成天昏睡吗?何彩霞突然想起心理学家朱建军的书《我是谁》:精神病患者就是醒着做梦的人,如果能获知他们的意象,就有希望理解他们、改变他们。

何彩霞试探着问张新海:“你在看什么?”不答。反复地问,依旧充耳不闻。何彩霞回想书上指导的问话技巧:“新海,你一定看到了很可怕的东西,是魔鬼还是幽灵?”张新海有反应了:“不,都不是。”何彩霞观察到丈夫双手绞在一起:“你的左手和右手不停地互相捏着,为什么?”“它们看见手铐了。”何彩霞顺着丈夫的目光直视前方:“嗯,我也看见了,是很可怕,难怪你会觉得恐惧。”通过姿势寻找意象,无条件认同对方感受,心理学上称为“共情”,张新海觉得被信任,也因此愿意沟通了。何彩霞鼓励他无所顾忌地想象这副手铐,于是,张新海向妻子描述自己“看”到的手铐的模样:黄金做的,有时像蟒蛇,有时像魔爪。何彩霞查询这几年自己为丈夫做的“病情发作记录”,惊奇地一一找到了对应点,她回忆当年张新海发病前一个月的情形:他开车时手刹失灵被扣掉了一个月工资,整夜睡不着,嘴里不停念叨着:“我的手怎么就拉不起手刹?像是被什么捆住了一样。”何彩霞见他布满血丝的眼里满是惶恐和困惑,只是漫不经心安慰说:“不就一个月工资嘛。”张新海举起双手着了魔似的研究,半晌才喃喃说:“钱,手铐,金子。”他抽搐着,竭力把两只手往两边伸展,直到精疲力尽才颓然躺下。后来张新海每次发病时都这样,只不过多了扯、砸等动作,而且抓住刀、棍就不放。

何彩霞尝试运用心理学的意象对话中改变与修改技术来帮助丈夫:“黄金是很坚硬的,所以这副手铐砸不

烂,也挣不脱。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开它。”丈夫呆滞的目光突然闪过了一线光亮。何彩霞摊开手掌坚定地说:“有一把特别钥匙可以打开手铐,它就在我手上。”

接连两年,张新海虽然春天都出现了发病征兆,但一次暴力行为也没有。每一次何彩霞替他“用钥匙解开手铐”之后,他都感觉安慰和轻松,慢慢地心智恢复正常……他开始关注别人的感受。书店生意红火,何彩霞常常很晚才回家,他从主动问妻子“你吃饭了吗”,到留一半饭菜,再到学着自己做饭给妻子吃;沈阳10月天冷了,但还没有供暖,他居然知道先将被窝睡暖,再让妻子安睡……

心理学的神奇令何彩霞欣喜若狂,她看见细心深情、珍爱自己的丈夫慢慢回来了。

2002年8月,何彩霞报名参加了“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卫生医院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的学习,她在“笑忘书”的两项选择前沉吟了一夜。选择“A继续经营书店”虽然能够保证已还清债务的小家庭拥有更稳妥的经济来源,但有什么比选择“B当一名心理咨询师”更重要呢?

每个人都有心灵缺失与心结,作为深爱丈夫的妻子,何彩霞决心当他的专业倾听者、陪伴者和指导者。她不仅要含泪带笑地忘掉过去,她更要牵爱人的手,笑着迎接未来。

用一生的时间,做丈夫的心理疗伤师

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后,何彩霞开设了“学生免费心理咨询室”,解决学生的厌学、网瘾、青春期性困惑等心理问题,咨询效果很好。于是,她经常被邀请到学校、社区、部队、妇联及心理健康援助热线做咨询服务。

可是对何彩霞来说,张新海永远是她的第一位病人,也是最重要的病人。

夫妻俩有晚饭后一同外出散步的习惯。这天,何彩霞走着走着,突然一笑:“新海,我们玩个游戏吧!我装成盲人,你牵我的手往前走;走一段,再换过来。”张新海觉得新鲜,连声称好。他坦然地将宽大的手放进妻子柔软的掌心。两人从僻静无声的巷道走到喧嚣吵闹的马路中间,一路倾听或沉重或轻盈的脚步声和心跳声。张新海始终闭着眼。何彩霞心里又欣喜又感动,这其实是一种信任感训练,张新海的话正是他的心声:“我一点儿也不害怕,我知道你不会让我摔跤的。”

何彩霞将丈夫长期服用的氯丙嗪换成了维思通,虽然价钱贵了,但副作用小,张新海不再经常感觉头晕、乏力及嗜睡。她又手把手开始教他“用呼吸释放情绪”的心理减压法:“第一步,用最舒服的姿势坐下,缓慢地深深地吸气,直到气体来到腹部底部;第二步,屏气,让空气尽可能长时间留在那里;第三步,好像在对着一个管子吹气,通道打开了,你在心里说‘我在呼气,我能释放深藏在体内的愤怒、恐惧、忧烦。”’张新海学得很快,只是像孩子似的会要求奖励,比如答应晚餐做他最爱吃的菜,买一件他心仪的车模型等。当然,他最喜欢、最需要的“奖赏”是妻子的微笑和拥抱。

一年过去了,何彩霞在张新海情绪平稳、思维正常时,鼓励他一边回忆病发时“见”到的各种可怕意象,一边使用深度松弛法进行放松。张新海试了一下,突然尖叫起来,蹲在地上双手抱头。何彩霞吓了一跳:这种“系统脱敏法”是不是要求高了点?她走过去轻按着丈夫的肩头温柔地说:“新海,你是我的丈夫,我爱你,你也爱我,对吗?”张新海肩头抽搐着迟疑几秒钟后点了点头。她握紧了他的手,掌心相对,似乎在传递信心和力量:“相爱的人,要用同一种频率呼吸。现在咱们一起来‘看’那些可怕的东西。好吗?”

两人面对面坐下,舒缓调整、感受对方呼吸的速度,观察唇齿和鼻翼细微的变化,像是深海里两个人共用一个氧气瓶,慢慢地合二为一,像一个人在呼吸。周围的空气全被爱的气息感染了,他们沉浸在祥和的氛围中,心意相通与交融。张新海开始越来越多地重新学做家务事,但何彩霞发现他比原先反应迟钝了些。怎么办?这一天,何彩霞特地提前下班,在厨房里摆放了一排砂锅、陶罐、微波炉专用盘、洋瓷杯,还有青瓷碗,然后调皮地蒙住丈夫眼睛,让他猜猜都是些什么。久而久之,张新海的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不仅得以恢复,而且比正常人还灵敏了。甚至有一天,何彩霞将质地、大小都一样的两件毛衣放在太阳下晒了半天之后,让丈夫说出它们的区别,何新海准确地说出其中一件更温暖一些。何彩霞笑了,那件更温暖的毛衣是黑色的,另一件是白色的。

2005年11月,何彩霞被沈阳一家心理咨询机构邀请,成为一名专业心理咨询师,月收入达到5000元。2007年,她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夫妻就是互为对方的心理导师

如今,何彩霞的儿子张强已经20多岁了,他喜欢买一些影碟送给爸爸。那天,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看奥斯卡影片《美丽心灵》,电影里的天才数学家因精神疾患困扰一度轻生,最终妻子、儿女的包容与爱让他在事业上达到了巅峰,更获得了心灵的宁静。看完后,一家三口眼角有泪,久久无语,是感叹更是感动。其实,张强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爸爸非常排斥,爸爸三天两头失控让他烦躁得不得安宁,邻居、同学的议论和歧视也让他备感压抑。一天何彩霞下班回来,发现张强一个人蹲在巷子口哭泣,原来,张新海刚刚把厨房里的锅碗瓢盆砸了个稀烂,吓得张强夺路而逃。何彩霞上前搂紧了儿子。张强大哭起来:“妈,我们离开他吧!”何彩霞听任儿子的眼泪浸漫了衣衫,然后才问:“如果我们都走了,谁来照顾他?”张强脱口而出:“医院。”“可是医院里没有妻子,没有儿子,医院不是家呀!”张强沉默了。何彩霞一件事一件事帮他回忆:你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是骑在爸爸肩头,爸爸出差回来一定会给你买礼物……何彩霞叹了一口气,说:“我承认,你爸爸发病的时候谁也不认识,但一旦清醒过来,他最关心的还是你。”张强点点头。何彩霞温和而坚定地说:“你要确信,爸爸深深地爱着你。你4岁那年发高烧,你爸爸守在你的床头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现在他生病了,我们也要帮他,只不过精神分裂症治疗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治愈。”

高中时有一次张强的学校开家长会,何彩霞故意推说肚子疼,不能去。看着儿子期待的眼神,张新海鼓起勇气说:“那我去吧!”何彩霞大喜过望:“那你得先在家里演练一下。”她“角色扮演”成爱探听八卦、不尊重他人隐私的学生家长模样,对张新海提了很多令他尴尬和为难的问题,甚至提到他当年以刀伤人的事件。张新海回答的声音开始很小,后来慢慢地思维清晰了,既表达了懊恼、愧疚,同时也巧妙地说出自己的现状和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而且,他的情绪一直平稳。张强陪着爸爸,快进教室时,张强大人一样和爸爸郑重握手:“爸,你没问题的!我在外面等你。”张新海看着已经比自己还要高的儿子,他从未像现在这样对自己充满信心。

从2008年夏季开始,张新海停止服药,至今病情没有出现反复。那段时间,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形形的心理疾病摆在何彩霞面前。何彩霞最初特别注重技巧和方法的运用,可是有些个案好了之后容易复发,她陷入苦恼中。这时张新海说话了:“心理问题

大多缘于过去的创伤经历,好比受伤的种子长出了生病的苗。你得挖掘病人过去的土壤,找到土壤里埋下的种子。”何彩霞豁然开朗:“哇,你说的太有哲理了。你都可以当我的心理督导老师了!”何彩霞知道,心理病人一定要找到自我,才能实现独立成长。她尝试放手,鼓励丈夫勇敢地融入社会,同时每天会拿些具体的病例与他探讨。

起初,张新海有些畏缩,生怕说错了,何彩霞就鼓励他:“新海,你不要把自己当病人,你是久病成良医呀!现在你已经好了,我需要你的智慧。”

一个30多岁的男人找到何彩霞,他有恐惧见人、抑郁、砸东西、暴怒无常等症状,多家医院都诊断为精神分裂,但是治疗没有任何结果。何彩霞让丈夫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他不是。他能主动寻求心理治疗就说明他有辨别能力,而且他没有出现幻觉、幻听这样典型精神分裂症的感知综合障碍。”张新海说得很肯定,而且分析得头头是道,何彩霞连连点头。她确定患者只是人格障碍问题,采用心理引导手段来治疗。半年后,病人痊愈了。

作为心理咨询师,每天面对的都是人际关系处理上极度偏差或认知扭曲的人,难免会受到影响。一天,何彩霞为一个重度躁狂患者咨询到晚上9点才结束。她疲惫地回到家中,看到鸡蛋酱热面时,莫名其妙地发脾气了:“我不是让你做木耳清汤面吗?”张新海一愣,继而宽厚地一笑:“哎呀,我记错了。现在重新做。”

“不吃了,睡觉。”何彩霞躺在床上,衣服也没脱,一觉睡到晚上11点。她醒过来才发现,张新海一直坐在床边,一边看书一边留意她的动静。见她醒了,他马上起身:“我去给你做饭,不会错了,木耳清汤面。”十分钟后,一碗清淡味鲜的木耳清汤面端到她面前。“对不起,我今天情绪不好。”何彩霞不安地说。“这些年都是你照顾我,都是我对你发火,你这一发火倒让我明白了,你当时受了多少委屈。现在,你能说说你下午遇到什么事吗?”张新海一番话理性而深情,一时间,何彩霞无限感慨,她投身丈夫怀抱,深切感受他宽大的肩膀、厚实的胸膛。何彩霞曾给张新海布置写信的“作业”,那是一些永远不会寄出的信,写给童年时的父母、成长路上伤害过自己的人、被自己伤害的那一家四口等,写出愤恨、抱怨、内疚,宣泄压抑多年的渴望、期待、歉意。可有一天,她突然发现丈夫在写一本《备忘录》,从夫妻二人相识相恋、结婚生子开始,到命运变故期间震撼而感人的点滴,扉页上写着:“我要记录我喜爱的事物,声音、色彩还有闪光的东西。我要和妻子一样,拥有宽广恢宏的气概,我要和她一起,共同走向明亮的未来。”

有如此胸怀与见解的丈夫,谁能相信他曾经是个精神分裂症患者,谁不认为他已经成为足以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谁不肯定他也足以成为妻子的心灵导师?

2009年初,何彩霞准备成立一个心理咨询中心,可她想不到一个有特色的名字。“叫霞光吧。”张新海提议,“我的小名叫旭光,你的名字叫彩霞,用我们的名字组成公司的名字。我生病的那几年,你就是我的霞光,明亮却不刺眼,绚丽而且柔美。我希望你也能给其他患者带来霞光。”

1月中旬,沈阳霞光心理咨询中心正式成立。开业当天,张新海负责布置会场、迎接宾朋,充满阳光和鲜活的生命力。他还当上了何彩霞的生活助理,尽职尽责地成为咨询中心的大管家,料理大量繁琐的具体事务。

2009年9月,何彩霞加入中国心理学家协会,并荣获2009年首届全国优秀心理学工作者提名奖。10月,1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治疗师在沈阳召开业务探讨大会,何彩霞在会上郑重提出,“爱和足够的耐心是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等重度精神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技术”,受到了多数与会专家的肯定。张新海更是现身说法,力证此观点的正确。

会议快结束时,一位持不同意见的专家向何彩霞抛出了一个非常敏感与棘手的问题:“心理咨询师有一个根本性原则,就是绝不能与心理病人建立超越治疗范畴之外的亲密关系,而你和你的丈夫明显违反了这一点。怎么解释?”

第5篇:大学普通心理学笔记范文

关键词:教师培训;培训质量;问题解决

专业化的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开发利用好教师资源已成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经费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再加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不少的中小学教师对参加培训的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培训后作用发挥不力,严重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当前,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好影响培训质量的培训目的功利化、培训对象消极化、培训内容同质化、培训形式单一化和培训跟进滞后化等问题。

一、培训目的功利化

受实用理性指导,中小学教师对培训目的的认识偏差,主要表现为急功近利。有的是为了完成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学分参加培训,有的是为了晋升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参加培训,有的是为了评选先进参加培训,有的是为了学到现成的“一招一式”参加培训等。这种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思想认识,在中小学教师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事实上,参加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又是教师的义务,更是促进教师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心理学理论认为,动机是产生需要的基础,有了需要就会产生内驱力从而促使人们作出相应的行为。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下,人们完成任务的效率最高。 从主观方面来看,要使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所提升,最根本的办法是让教师自身产生专业发展的动机和热情。这种动机和热情的培养并非靠硬性的手段能够达成,而要通过思想的渗透和文化的熏陶逐步形成。只有在自我基础上形成追求超我的主观意愿,才能激发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思维决定着人的行为。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教师把参加培训看成是组织和领导的关怀;另一方面要增强教师的危机意识,积极引导教师把参加培训看成是及时“充电”,加强自我修炼,提高教育教学胜任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再一方面要扎实做好培训前教师需求分析这一首要环节的工作,保证教师培训需求信息的全面、真实、可靠,使需求分析为培训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及时调控教师在培训中和培训后的需求,使培训成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二、培训对象消极化

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消极表现为“要我培训”,认为培训是上级组织安排或学校派遣的,带有行政指令性,不去不行,并非教师本人自愿参加。

培训效果取决于教师的参与程度。因此,中小学教师培训要引导教师从“要我培训”的消极状态走向“我要培训”的积极状态,增强“我要培训”的强烈愿望。只有当教师感到需要、并确实适合教师已有的专业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学习心理特点,只有培训项目和外在要求真正有实效,才能够调动教师主动学习的意愿,自觉进行学习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引导教师实现由被动培训到主动培训的转变,并以积极的态度、欣赏的眼光、饱满的状态、虚心学习的心理,主动参与培训活动,加强与指导教师和同伴的交流研讨,认真完成培训任务,使自己的专业情感得到激发,专业道德得以升华,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得以提高。

三、培训内容同质化

中小学教师培训内容同质化主要表现为用整齐划一、统一化的内容,对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内容注重了教师群体统一性、标准化的共性需要,忽视了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层次的教师的个体需求;注重了以谋生为特点的教师职业课程培训,忽视了以自我实现的人格为基础的教师生命课程培训。

在贴近教师专业成长需求,丰富教师培训内容方面,要重点解决好两大问题:

第一,开展面向全员、突出重点的培训。由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客观上存在差异,因此,必须按照“让每一位教师都优秀起来,让优秀的教师更卓越”的发展理念,遵循“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倾斜农村,共同发展”原则,积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分类分层分岗按需施培,引领每一位教师自主发展、主动发展,成为成功和幸福的教师。建立新任教师适应性培训机制,以备课、上课、评课和班主任工作等实践操作为重点,帮助新任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建立职初教师规范性培训机制,通过校本研修、集中培训、参与体验等方式,引导他们“一年入门、两年上路、三年过关、五年成才”。建立中青年教师示范性培训机制,通过置换脱产研修、国(境)外研修、菜单式培训、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方式,促进他们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发挥“领雁”作用。建立老教师榜样性培训机制,通过互动交流、集中研讨、案例培训、远程培训等方式,引导他们消除职业倦怠感,激发工作积极性,发挥传帮带作用。

第二,加强教师培训课程建设。一是建设专业理论专业基础培训课程,其基本目标是更新、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视野,集前沿性、科学性、实用性为一体。二是建设教育实践经验培训课程,其基本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育德能力,主要形式是切合学校学科建设需要的各类教学研究课、主题班会等。三是建设教育科研培训课程,其基本目标是使教师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统领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形式是以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等为单位,开展小课题、小专题等研究。四是建设合作研究培训课程,其基本目标是通过学习共同体、伙伴合作,以实践、反思、实践为主要手段,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这样的培训课程是教师培训内容的一种创新,体现了“三个转变”:培训课程从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的转变;培训主体从“培训机构本位”向“学校本位”的转变;培训方式从注重知识传授向关注教师生命、发掘教师实践智慧的转变。#p#分页标题#e#

四、培训形式单一化

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形式单一化主要表现为“讲座多、论坛少,理论多、实践少,大课多、小课少”,参加培训的教师被动听,忙于记笔记,没有什么压力和负担,也来不及消化专家讲授的内容。

培训形式的选择影响着培训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具有较强的独立、自律、内控的自我意识,教师的学习主要是自主的学习。随着教师培训工作的普遍开展,特别是参加培训机会的逐渐增多,广大教师对培训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发扬传统培训方式优势的同时,一定要学习借鉴先进的、符合新课程精神的教师培训新形式,引导教师对话式、参与式培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增强培训实效,加快自己成长步伐。

自主精神是当今时代精神之一,自主学习是当今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许多学者在研究我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时得出结论,认为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新课程提倡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培训现场为平台、以培训对象为主体、以民主平等对话为基本原则的参与式培训可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通过参与式培训,教师才能真正领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带来的好处和真谛,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亲身体验,最有效地使用这些方式来组织教学,并很好地引领学生掌握、运用这些方式来进行最有效的学习。运用参与式培训,要正确处理好培训者与参训者之间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新知识学习与智能提高的关系,智能与情感、态度的协调发展关系,接受培训者指导与主动自学的关系,培训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对待的关系等。

五、培训跟进滞后化

对教师培训后的实践应用和作用发挥,以及在应用过程中新问题的解决的持续跟踪和后续支持,是教师培训最缺少的重要环节。有的教师参加了培训和没有参加培训一个样,教育教学几乎没有改进变化,更没有发挥对同伴的示范影响作用。

由于教学实践的动态性,因此,教师培训也要动态延伸。教师获得实践性智慧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是探索,探索的源头在于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在培训后,当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新的知识和技能时,可能会遇到各种新问题,进而产生新的需求。要通过调查、观察等方法获取教师在培训之后的应用状况,发现培训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教师遇到的新问题,这样既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后期支持,同时又为后续培训提供依据,使整个培训过程成为总体稳定却局部始终处在“动态生成”状态的有效活动。要积极引导教师把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行为,带着“作业”回到工作岗位,再学习再实践再研究,交回“作业”并反馈矫正,实现培训效果的有效迁移。

参考文献:

[1] 彭 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27—331.

[2] 马焕灵.校长领导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理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1(3):42

第6篇:大学普通心理学笔记范文

论文摘要: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真正影响英语词汇习得能力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词汇习得模式,词汇习得技巧只是外在的条件,真正影响词汇习得能力的是主体的认知中介系统,它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主体的中介系统越丰厚、越完善,其认知水平则越高,习得能力越强。同时本文探讨了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内涵因素及它们作为中介手段如何相互作用而影响词汇习得能力。

语言学家Widdowson认为“语言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综合的,记忆中的词块,另一部分是分析性的语法规则。”实践也证明,某一语言的本族语使用者成年后仍继续扩大词汇量,而成年后句法方面的发展却很少。由此可见,词汇习得是整个语言系统习得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词汇习得研究领域对词汇概念的定义,对词汇习得内涵的研究也表明,词汇知识是语言使用者语言能力的重要表现。在语言教学中,判断学生语言能力的依据之一就是考察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能否熟练地运用词汇。Duin和Graves认为,词汇能使人们清楚地充满自信地说话、阅读和写作。有的研究者认为,要做到简单、明白、流利地传达信息,词汇准确比语法正确更加重要。基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范围广、学习材料难度大等方面的因素,大学阶段的英语专业新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技能要求有明显的提高。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对英语学习力不从心、严重影响了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其学习的主要障碍在于词汇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妨碍了学习者主体词汇习得能力呢?为此,笔者曾针对英语专业一年级108名本科生进行了调查研究。

1.来自调查的反馈信息

被调查的108名英语专业大学生都有中学六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之所以选择一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这些学生在上期期末的词汇部分考试中成绩不理想,大多数学生的词汇能力偏低,妨碍他们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通过调查发现他们在词汇学习观念的认识和策略使用上存在不足,可帮助老师在今后更有效地进行教学。二是因为一年级学生很可能还受中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方法的影响,尚未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尤其是词汇学习方法。因此,有必要在这一阶段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利今后的学习。本研究主要通过词汇学习策略问卷调查、词汇知识测试来收集数据。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学生运用包括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在内的多种策略来学习英语词汇,而这些学习策略与词汇知识的质和量都存在较大相关性,在上下文中学习、分类、查词典、记笔记、活用、猜测词义被证明为有效的学习策略,而死记硬背则效率最低。预先计划、自我评估、自我监督和选择性注意四种元认知策略都较多地为学生所运用。相比较而言,好学生比差学生更善于运用各种词汇学习策略。进而探讨各种因素对词汇学习的作用。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真正影响英语词汇习得与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真正的词汇学习绝对不只是主体通过视觉系统辨认文字符号孤立地学习每一个单词,掌握单词的方法也不只是中小学时的死记硬背,研究的结果涉及到语言知识、背景知识、记忆、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所以真正影响英语词汇习得能力与策略选择的是主体的认知中介系统,它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主体的中介系统越丰厚,越完善,其认知水平则越高,学习能力越强。

2.认知中介系统的内涵

笔者认为,认知的中介系统内在地包含两个相关的子系统,知识结构系统和能力结构系统。知识结构包含语言知识(这里指词汇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背景知识;能力结构包含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本文中,它被认为是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种。语音、拼写、词义、搭配、语法、构成、语篇、语义、句法、修辞、语用等要素构成了语言知识(词汇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现代科技、生活常识、学习策略理论、社会经验等构成了相关的背景知识:两者结合则构成了学习者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系统作为中介系统是影响主体认知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们从书籍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的各种知识以结构的形式有组织有秩序地储存在人脑中,随着活动任务的需要,它们可以随时被激活并加以运作。Brown和Payne(1994,Hatch,Brown:2001)认为词汇习得过程步骤如下:(1)有机会碰到新词汇材料:(2)通过听觉或视觉感知新词汇材料以便在大脑中获得影像;(3)学习新词词义:(4)在新词的意义和形式之间建立强记忆联系:(5)理解文字符号的表层结构是语言形式向语义转化的基础并使用新词。前三步是词汇习得的基础,后两步则是关键。外界信息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不断地进入我们的大脑。大部分信息几乎立刻就被丢弃了,可能它们中的一些我们从未曾意识到过。有一些信息会短暂地储存在我们的记忆中,然后被忘记。然而有一些信息会被保留得更长时间,甚至一生。因此主体必须掌握语音、拼写、词义、搭配、语法、构成、语篇、语义、句法、修辞、语用等多层次要素的语言知识结构。但是语言的中介职能如果离开其他知识,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这是因为主体不但要对文字符号,而且要调用其他相关的已有知识对亟待解决的词汇材料进行加工,以便使学习者获取更深层次的意义。广阔的知识背景对词汇习得能力有很大的制约作用。结构的不完善或不合理会使主体在词汇习得过程中力不从心,暨主体的先有知识对词汇习得的解码过程的确有着极大的影响。

记忆力、联想力、推理力、形象思维、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要素构成了理性因素,情感、情绪等构成了非理性因素,两者结合构成了阅读者的能力结构。能力结构是认知中介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特征。”它可以进一步被细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而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词汇习得能力属于认知能力范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包含有7种因素:词的理解能力、词的运用能力、计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记忆能力、知觉速度和推理能力。词汇习得能力结构是主体在词汇习得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系列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它们有机地组合构成能力系统。有的学习者感知能力比较迟钝,记忆力较差,不善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些总是导致他们在词汇习得过程中发生这样那样的推理或思维性错误。还有—些学习者对词汇不感兴趣,情绪紧张使得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他们的词汇习得往往跟不上要求,对所接触的词汇材料也只能是掌握得很不全面了。

总之,主体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是一个人在大脑中所储存的信息,离开了知识,学习者的能力就不可能发挥出来,没有了能力,知识也就成了一种浪费的资源。所以,在词汇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知识和能力才可以能动地把握好词汇客体的信息。

3.认知中介系统在词汇习得过程中的作用在处理中介系统的相互作用之前,我们应先了解一下词汇习得的动态过程。对许多二语学习者而言,习得词汇就意味着能把它翻译成自己的母语。

但是,许多的语言学家和研究者(Nation,1990;Faerchetal, 1984; Cader, 1987; Cohen, 1990;Richards,1985)却认为学习得词汇是一件复杂的任务。一方面,习得词汇意味着学习者能辨认和指定词义;另一方面,学习者应知道词汇在上下文中的功能。这表明习得词汇应该是要掌握它的形式和功能。学习者通过感知器官输入英语文字材料,这是习得的第一过程;学习者对所输入的信息利用词汇知识、句子知识、语义语用等知识进行分析,明确文字材料的表层语义,这是词汇习得解码过程的第一阶段,是短时记忆,也是较低层次的理解过程;在此基础之上,学习者对材料进行深层语义的分析,如修辞层面的分析、词汇功能的探索等及理解文字符号的表层结构是语言形式向语义转化的基础并使用新词,这是一种长时记忆,是词汇习得解码过程的第二阶段,是高层次的理解过程。最后,学习者对已经获取的理解信息进行输出,并进行有益的评估,从而完成了整个的词汇习得过程。

转贴于

分析上面的动态流程,我们可以得知,英语词汇材料既有显露于外的表层结构和属性,又有隐藏于内的深层结构和引申,因此,词汇习得主体想要获取材料中的信息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做到的,他需要运用丰富的手段去解码包含着海量信息的复杂客体,没有了知识系统,能力系统这样的中介手段,客体所包含的信息便无法输送到主体的认知结构当中去得到相应的充分的诠释,主体便无法实现客体意义的再现。主客体信息交流能否得到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的认知中介系统。学习者的语言知识水平是辨认文字符号的基础。在词汇习得的第一阶段,储存在人脑中的知识被同时激活,单词处理器、句法处理器、语用处理器、语义处理器交互作用。所以语言知识不但是文字感知的关键,而且也是词汇习得的基础。然而,主体仅仅掌握语言知识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词汇材料通常是多层次的复杂客体。主体仅凭一般的感觉和简单的认知是难以胜任的。主客体的信息转换要求主体具有广阔的知识背景和多功能的能力结构系统。没有这些系统的中介作用,主体的思维只会局限于低层次意义的理解不能分析概括复杂的客体信息。人的认知总是以已经认识的成果或先前的知识作为依托和起点,即总是根据已知去推测未知。主体的知识背景、经验背景、概念网络系统、推理和程序与原则、情感、情绪、非理性因素构成一个多层次的主体能力结构系统的整体,并内化为主体的认知图式。根据图式理论,主体用已形成的认知图式去同化词汇客体,使主客体相适应,认知过程有同化和扩展的两个方面。如不相适应,主体再次进行调节,改变原来的认知结构,建立新的结构,再同化,再扩展,使主客体一致。只有当主体把中介系统内种种认知能力要素调用起来,使它们灵活地、有序地发生动态的相互作用,主体才能把握复杂客体所隐含的多层信息,这一过程为高层次的习得过程。主体利用相关的先有知识、生活经验主动积极地对评议的各个层面进行思考,经过对客体信息的辨认、印证、重建、记忆、联想等综合分析,比较概括,推理判断等高级思维过程,最大限度地获取客体的深层语义。

主体的知识结构是主体能力结构的硬件要素,它们制约着能力的发挥,但知识不完全等于能力;如果主体能把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于所要认知的对象,运用各种软件要素,就能将知识和经验转化为主体的能力。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都能进行双向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知识有助于能力的发挥,而能力也可以提高学习知识的效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系统作为中介手段可以提高主体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它最大的作用是能动地沟通主客体的信息,并帮助主体把握客体的深层意义。

4.结语

从认知论的观点来看,学习者主体与词汇材料客体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中介系统这一中介手段来进行的,其关系可以标示为:主体一中介一客体。主客体信息转换,中介系统最为关键。没有认知的中介手段,客体信息就无法进入主体的认知结构。中介系统的职能是双向媒介的作用,它使主体对客体信息进行建构和调整,有通过主体自身转达客体的信息,它的往返使主体一客体成为一个高效的动态的过程。

目前,高校正在优化教学改革,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是我们所面临的当务之急。综上所述,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词汇习得方法才能有效地扩大词汇量。这也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授业者的教师,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者的词汇习得能力,教师应不遗余力地探讨、改进词汇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的词汇习得更加科学、有效。词汇习得归根到底是学生个人的事情。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应该成为词汇教学的根本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有了这种能力,学生会自然而然地通过不同的途径,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促进词汇的习得进程。作为教师,能够做到的也许就是传授词汇习得的方法、技巧和策略,设计各种活动和任务来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获得这种能力。只有不断地改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尽可能地丰富中介系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主体的词汇习得能力。本研究尝试性地为词汇学习和教学实践提供了些启示,为以后做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尝试性的建议。希望此项研究能为大学英语教师研究不同的语言学习任务提供指导,为学习者在不同的语言学习阶段采用相适应的学习策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Carter,R.A.1987。Vocabulary:AppliedLinguisticPerspectives.London:Allen&Unwin

[2] Cohen. A. D. 1990. LanguageLeaming. Boston:Heinle&Heinle Publisher.

[3]Faerch,C.etal. 1984.Learner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Avon:Multingual Matters

[4]Hatch,E.and C.Brown.1995.Vocabulary,Seman-tics and Language Educations.Cambridge CUP.

[5] Nation, I·1990. Teachingand Learning Vocabu-lary.Boston:Heinle &Heinle Publishers. Ltd.

[6]Richards,J.1985.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UP.

[ 7] RobertE. Slavin. 2004. Educational Psychology:Throry &Practice.北京:北京大学.

[8]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Widdowson,H.G.语言教学面面观[J].上海外语教育,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