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建筑发展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管理;发展前景
建筑智能化是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建筑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监控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传感器及各类设备的自动控制、管理信息资源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以及与建筑工程之间的优化组合获得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功能,使建筑具有安全、舒适、高效、便利和灵活等特点的建筑物。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智能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很多学科和多个管理部门,技术更新周期相对来说较快,尽管建筑智能化工程近几年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历程短等原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设计问题。建筑智能化设计主观设计倾向明显,流于简单化、概念化、形式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单位主要是建筑设计和系统集成商。无论是设计院还是集成商,在从事智能化工程方面都存在自身的弱点,设计者在知识更新、实践经验、工程建设需求等方面不匹配,以致由于设计问题影响到工程质量。二是施工问题。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单位一般都是系统集成商,他们担负着深化设计、设备材料采购、安装调试试运行,并要负责质保期内维护、业主管理人员培训等,其影响施工质量方面的因素也很多,主要体现在施工过程中“人、机、物、法、环”的管理和控制不严格。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问题解决建议
针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我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
⑴要加大投入培养一批技术水平过硬的专业团队,提高团队综合能力,培养全能型人才,既能懂的建筑知识又了解智能化技术。在技术研发、设计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组织更多方参与研讨,如施工单位、建筑商、系统集成商、项目业主等,汇集各方众多意见建议,一起探讨行业发展。在项目起初设计阶段就要定义清楚用户智能化需求,在设计阶段,多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召集建筑设计方及智能化系统设计方详细制定方案,避免中间断层脱节。协调好各个部门,做好技术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
⑵在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施工队伍的整体构建,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因为建筑智能化工程包含很大一部分隐蔽工程,如果施工队伍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容易出现智能化系统后期维护费用翻倍的现象。在具体各项环节中要抓好施工队伍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员工具备智能化建筑的专业知识,健全考核机制,实施优胜劣汰、奖勤罚懒,保证建筑智能化行业具备高素质的人才。
⑶加强建筑智能化施工过程的管理,规范设备接线,对建筑智能化过程进行统一标识。由于建筑智能化过程中接线非常之多,众多的电缆线路只要接通即可使用,如果管理不严格,很容易出现虚焊、连接不实等情况,一定要强化线路的敷设、连接质量和标示的管理,线缆接头必须做好焊锡处理或者绝缘处理。各类线缆屏蔽线层接地必须实焊,避免出现虚焊而影响信号传输稳定性。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各类线缆进行规范统一的表示,以便于后期对智能化系统的维护。
三、建筑智能化发展前景探讨
建筑智能化应用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实现各项功能,为人们提供便利化、简单化、信息化的生活载体。在未来的发展中,建筑智能化必将会加强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随着智能领域、信息网络技术、家庭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人们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探索必将会使建筑智能化各个子系统更加开放和统一,这将势必造成阻碍的技术、人为的因素等逐步击破,未来的智能化建筑也将会朝着更加人性化和高度集成化的方面快速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在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所需要经历的发展过程还比较漫长。它是建筑的重要部分,正在不断的深化完善,高新技术也正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在建筑智能化设计施工过程中,作为建筑智能化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管理者,必须在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方严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这样才能铸造出建筑智能化的精品工程,唯有如此才能在建筑智能化建设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葛红.刘雪峰.建筑智能化存在问题及改善对策分析.中国住宅设施,2009(9)
[2]马树媛.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探究[J].华章,2012(16)
[3]李金福.浅议弱电系统工程在智能建筑中的施工管理[J],2007(19)
1、首先是充分运用了自动化系统的建筑自动化优势。传统建筑的排水、电力、消防、暖通空调、信息通讯等,都可以实现各子系统的就地自动化运行,通过智能建筑可以将这些子系统之间联动起来,不仅可以实现各子系统独立的自动化控制,还可以联动运行,实现远程控制及综合管理。
2、绿色节能运行在智能建筑中的实现。智能建筑是工业革命之后结合现代化技术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理念。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使智能建筑超越传统建筑,在设备运行控制、后期管理等各方面,截然不同于传统建筑,不仅具有节能降耗的作用,其使用寿命也相对较长。
3、优越的网通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建筑与信息的结合度越来越高,这就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与技术支持,同时也满足了高效智能化建筑的需要。
二、智能建筑发展出现的问题
1.对智能建筑的理解与标准的问题
目前我国业主对智能建筑的理解和追求相对简单,开发商很容易将智能建筑作为营销嘘头,而布局的智能建筑不论是从功能上还是技术上都无法做到智能化、人性化,单纯跟风的情况很普遍。同时因为智能设备和智能建筑的相关标准尚未统一,存在各厂家接口不标准统一,各自为战,损坏后维修更换困难。由于接口设备不标准统一,用户后期配件维修、更换无法自由选择,用户被绑定在一个产品厂家上。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行业内经常听到同行交流说,因采购回的设备接口不一,各系统无法配套使用,导致工期延误。
2.智能建筑规划设计的问题
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智能建筑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智能建筑发展从3A到5A,现在更有了7A。许多业主在智能建筑规划设计之初对智能建筑一知半解,缺乏相应的智能建筑方面的专业造价工程师,对智能建筑的投入、产出效益,数据掌握不充分,缺乏长远眼光,当设计工作完成后,又由于一次投资费用过大而取消,导致之前设计作废,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3.智能建筑运行维护的问题
目前很多物业,不舍得投入去聘请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运行维护,导致智能化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由于设备一次投资造价很高,后期不能充分发挥降低消耗、延长使用寿命、节约成本的功效,投入产出比效益就得不到充分体现,这种情况也严重影响了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推广。
4.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的问题
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相关施工技术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但是很多建筑单位对智能建筑施工技术认识不足,对智能建筑中自动化、即时通李宗海青岛和达置业有限公司266034讯等掌握不到位,技术不成熟。同时建筑施工人员方面,建筑施工人员是建筑物完成的主体之一,关于智能建筑的优越性,上文已经指出,其与传统建筑体有着莫大的区别,但我国的智能建筑却多是由传统建筑工人修筑而成,这些工人整体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平不强,未经过专业培训,不熟悉、不了解智能建筑相关情况,使智能建筑功能保障存在不稳定因素。
三、智能建筑发展措施
1.规范智能建筑技术与行业标准
加强智能建筑的规范化管理,即以法律法规等对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进行必要的约束。建筑行业从开始到最后,最需要注意的是安全运行,安全运行二字可大可小,对于施工来说既是重中之重,也是关键所在,建筑成果只能在安全运行有所保证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最彻底的实现。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当属智能建筑的施工配套设备成本最高,牵扯到的专业、部门与人员也最为复杂多变,所以欲想在乱中求得安全,实现安全建筑,必须有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进行约束。目前,我国在智能建筑法规这一方面还较为落后,国家并未出台专业性法律法规,借助参考国外法律建设是我国智能化建筑法律法规走向完善的必然。
2.智能建筑设计规划的步骤
对智能建筑设计的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就是针对建筑物业主的需求的分析,对于初步的规划和设计方法的确定以及对于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的分析,建筑设计者应该根据业主对于建筑的需求进行整理以及分析,要对业主的需求进行定量化的分析,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形成更为科学的具体设计目标。
3.行业人才的培养
智能建筑区别于传统建筑最大的不同便是建筑配套设备与信息技术的密切联系性,这便对从事这项工作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熟练了解并掌握智能建筑中的每一项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这是设计并提高智能建筑系统的必然,此外,在对知识充分掌握的同时还要对学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使我国的智能建筑可以借助专业人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运行维护升级
智能建筑中5A都是设定好的程序,管理人员往往只是检查程序运行是否正常,而忽视了智能建筑是开放性系统,从固件到软件都可以升级。例如:智能建筑在建筑中使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调节改变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背景音乐等,既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更加人性化工作生活环境,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节约能源。在照明方面,智能建筑可以根据时间、场合、人流量、室外光照强度的不同,通过光照、预设值、控制方式,对光照度进行精确设置和合理管理,不仅节省了能源开支,还可以延长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
1、理论研究未达到智能建筑的发展
“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的攻关课题在“七五”期间就被确定下来,但是相关的产品研究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是只依靠在国外的研究成果上。没有先进、成熟的理论研究作为指导策略,在实践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的问题,而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
2、缺少国产化系统集成产品
在国内智能建筑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旧是国外的几家公司,比如江森自控、朗讯科技等。我国自己还没有一款成熟的系统集成产品,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产品,就没有一定的主动权,很难做出适合本国智能建筑的规划。
3、缺少专业的智能建筑人才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高科技技术的产物,涉及到计算机、通信、机电设备、安防产品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人才,但是目前国内这样的人才相当缺乏,在今后的发展中,供需缺口较大。
二、重视智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1、重视智能建筑的宣传工作
智能建筑存在虽然有了一定的时间,但很多开发商和消费者对这方面的认识还是很少,因此,很有必要加大对其宣传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智能建筑的认识度,推进其健康发展。
2、提高集成设计能力,培养智能化系统集成商
改变集成设计弱的现状,需要市场对系统集成公司进行一定的引导,鼓励科研院所把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采取国外相结合的集成思路,通过消化改变,充分发挥国产计算机系统的优势,提高元器件国产率和质量,形成规模化的智能化系统集成商。
3、培养合格专业的技术人才
智能建筑是一个新兴产业,针对专业人才缺少的现状,施工单位应加强现有人员的培养,引进高科技人才,组建一个专业的施工团队,推动智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三、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1、智能建筑技术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建筑相关的IT技术,如电子、自动化、通信、计算机等,新的材料、设备等都为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也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技术要发展,离不开人才,在智能建筑技术刚进入国内时,相关的技术人员少之又少,经过后面几年的发展,智能建筑的技术及相关技术人员数量日益增加,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有关于智能建筑课程,有的甚至开设了一个独立的专业,培养出不用层次的专业人才,为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才保障。智能建筑有着惊人的发展速度,并有着可预见性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注入,为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流。这里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SIEMENS是一家非常有名的公司,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收购Landis公司,最终凭着自身的知名度,以及很高市场占有率的技术与产品进入了到智能建筑行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国际著名的技术与产品供应商之一。
2、智能建筑及相关领域的持续发展
第一座“智能大厦”的诞生成就了如今的智能建筑。早期的“智能大厦”就是指“楼宇自动化系统”,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和发展,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突显出来的重要性,使得智能建筑范围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充实。在住宅建筑中,大量应用建筑智能化技术,智能、信息、数字化功能的住宅不断涌现打破了“智能建筑”原有定义,成为“智能建筑”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实力,标志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成为人类社会住宅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21世纪的现代化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住宅建设具备着“智能建筑”特点。从自身角度来讲,它们有着独具特色的综合“信息系统”,但从整个城市来讲,它们就是一个个功能齐全的“信息孤岛”。如何更大地发挥信息孤岛的功能和作用,有机的联系起来促进整个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数字化城市”的概念由此而生。换句话说,“数字化城市”就是“智能建筑”的一种扩展,我们可以设想下,如果再将学校、超市、购物中心、社区、医院、银行、娱乐场所等所有智能建筑,通过信息网络连接形成“数字化城市”信息平台之上的“智能建筑”,那么和现代的“智能建筑”将有多大的不同,智能建筑的这些可以预见性前景,代表着极广阔的发展领域。
3、智能建筑及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能化 功能应用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some high-tech gradually applied to building of the project. In this context, the people to the require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lso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In this paper, the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 composition, function, requirement and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and the hop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play a role.
Keywords: intelligent function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智能建筑能够为人们创造安全、舒适、方便、节能的居住环境,它融入了机电设备、办公自动化、通信及网络系统等高新技术,将管理、服务有机的组合起来,建筑智能化的具体内容是: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综合配置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公共安全等系统,对通信、办公自动化和建筑内各种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1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
目前很多国家对建筑智能化制定了自己的标准,如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所制定的标准也各不相同。我国对于建筑智能化的标准和日本比较相似,给智能化建筑的定义是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最先进的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照明、空调、电力、防灾、防盗、运输等设备协调工作,将建筑自动化系统(BAS)、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SAS)和综合布线系统(PDS)相结合的建筑。2000年7月,我国颁布了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在标准中对智能建筑作出了明确定义: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即“3A大厦”——建筑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与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1.1 建筑自动化系统(BAS)
建筑自动化系统是对建筑物(群)内的各种机电设备实现自动控制。其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冷水系统实现对制冷站主机、配套的冷却泵、冷冻泵和冷却塔的控制。热水系统实现对热源与热交换子系统的连锁控制。空调通风系统实现对各楼层新风机、空气处理和调节机组、排风机的监测与控制。给排水系统实现对高位水箱、低位水池、污水井的溢流水位、停泵、启泵水位与报警水位的监测及潜水排污泵的控制。照明系统实现对楼层公共照明和应急照明回路的开关控制与状态监测,还有大楼外轮廓照明的控制及状态监测。变配电系统实现对高压进线回路、低压进线回路、动力电源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功率因数、频率与故障的检测以及变压器的超温报警监测。电梯系统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故障状态以及上行、下行状态的监测。
1.2 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
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是以人力防范为基础,以技术防范与实物防范为手段,为建立具有探测、延迟、报警、动作等基本功能并使其有效结合的综合安全防范服务保障体系而进行的活动。具体分为防盗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楼宇对讲系统、停车场自动计费管理系统等。
1.3 消防系统
消防系统是建筑自动化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肩负着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任。发生火灾时,烟雾、温度或者气体探测器将首先把火灾信号发送到控制中心,控制器则马上启动现场声光报警器,随之切断非消防电源、关闭防火防烟设施、打开排烟风机等,接着自动启动喷淋灭火系统、管网气体灭火系统,或者采用手动启动消火栓灭火系统进行灭火。
1.4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一个人机交互信息的系统,主要用于具体的办公业务,如物业、运营等管理、服务及专门的业务领域。该系统的组成设备是:多功能电话机、高性能传真机、PC机、服务器、存储装置、打印机、扫描仪等各类终端,以及相应配套的系统软件、工具软件与应用软件等。
1.5 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通信自动化系统是用来保证建筑物内的信息畅通,实现对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与应用等。
2 智能化建筑的功能
2.1 开创了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办公环境
智能建筑首先保障了人身财产与建筑物的安全,其消防与安防系统均已实现了自动化。大厦对温度、湿度、照度均可自动调节,也能对色彩、噪声进行控制,甚至还能选用最佳的照明与绿化方案,从而使人们在此环境中感到健康舒适、心情舒畅,最终提高工作效率。
2.2 能满足不同用户对各种环境功能的要求
智能建筑要求其建筑结构设计必须具备智能化,且为开放式结构,允许用户迅速而方便地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重新规划建筑平面。这就要求通信与电力供应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使室内分布多种标准化的弱电与强电插座,只要改变跳接线,就可以快速改变插座功能。建筑智能化系统选用了较先进与成熟的设备,方便控制和管理,运行、操作简单,易于维护,出现故障则能在最短的时间得到处理、解决。
2.3 节能
以现代化的大厦为例,其空调与照明系统的耗能很大,约占大厦总能耗的70%。在满足使用者对环境要求的前提下,智能大厦应通过其“智能”系统,尽可能利用自然光和大气冷量(或热量)来调节室内环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可按事先输入的时间编制程序,分为“工作”与“非工作”时间,对室内环境实施两种不同标准的控制。下班后,能自动降低室内照度与温湿度控制标准。这也是智能大厦的基本功能。利用空调与控制等行业的最新技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是智能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其经济性也是智能建筑得以迅速发展、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
2.4 现代化的通信手段与办公条件
在智能建筑中,用户通过国际直拨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声音邮件、视频会议、信息检索与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可以随时与世界各地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各种业务活动。提高了办公、通信、决策以及建筑物所属设备系统使用、管理的效率。另外,安全性与方便性也是智能建筑的显著特点,能够防止信息泄露或扰,特别是能有效地防止信息数据被破坏、黑客侵入等。
3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
近年来,建筑智能化在我国发展迅速,像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高端建筑项目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示范作用影响明显。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m2,加之政府对楼宇智能化建设规范化、科学化的引导,业内普遍看好楼宇智能化的发展。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程度主要体现在智能建筑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应用领域的发展、智能建筑及其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等三个方面。
3.1 智能建筑及其领域的持续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智能建筑”的范围也在不断发展与充实。由于建筑自动化技术在住宅建筑中的大量应用,供人们居住与使用的具有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功能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智能化住宅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标志之一,它也成为人类社会住宅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3.2 智能建筑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
由于智能建筑惊人的发展速度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这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证。弱电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IT技术及新材料、新设备等与建筑业直接相关的技术发展,为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同样,智能建筑已取得的成就和可预见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
3.3 智能建筑及其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
智能建筑及其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高速发展,绝非个人意志所及,其适应时展需要的固有优势,将使其成为21世纪的主要技术产业之一。近几年,国内智能建筑的发展,带动并促进了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
4 结语
智能建筑是当代技术的必然产物,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成为智能建筑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产业部门,同时会带动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黄治钟.楼宇自动化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王再英,韩养社.楼宇自动化系统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摘要】陈述了智能建筑和生态建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智能系统应用在生态建筑中前景广阔,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尤其是设计理念和技术结合上,还有很大进一步开发研究的可能。
【关键词】智能系统;生态建筑;发展前景
引言
生态建筑,是一种以生态学的和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进行设计、建造、维修、操作或再使用的建筑物。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满足某些特定的目标如保护居住者的健康,更有效的使用能源、水及其他资源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智能建筑是当今社会随着电子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而开发的功能性建筑,将生态和智能一起应用到建筑当中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绿色智能建筑的重点在于发展包括能源、水、气、声、光、热、绿化、废弃物管理和绿色建材等九个方向,只有这九大方面都完备了,才能建造完整意义上的绿色智能建筑。下文将浅析生态建筑智能化的应用前景。
1 生态建筑的发展史
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列里将生态学(Ecofogy)与建筑学(Architecture)合并起来,创造出新名词“生态建筑学”(Acrofogy),指出任何建筑或都市设计如果强烈破坏自然结构都是不明智的,号召将富勒的“MorewithLess”原则应用到建筑中去,对有限的物质资源进行最充分、最适宜的设计和利用,反对高能耗,提倡在建筑中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与此同时,在众多卓越的建筑设计师和建筑机构的不断努力下,一座座根据特点设计的“绿色建筑”在这个世界上不断的生长和在立起来,不论是公共建筑还是住宅建筑都出现了很多经典作品,它们代表着人类建筑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今天,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在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1995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又提出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5年后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挑战2000标淮。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相继于1999年推出自己的标准,而中国内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已于2006年6月l日正式实施。很显然,这也契合了当前中国政府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我国如果有效贯彻绿色建筑标准,将节约大量的能源建设投资。由于我国人均资源十分贫乏,所以发展绿色建筑迫在眉睫。特别是近年来全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大多数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人们不断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关注小区的环境。另外,在我国正处于节能减排发展关键时期,绿色建筑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所以,未来建筑行业中,生态建筑的设计建造会成为建筑建造中的主流。
2 智能建筑的发展史
上世纪70年代,随着数字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智能建筑这一理念―原先采用机电与模拟设备技术的建筑管理与控制战略得到了自然发展。到80年代中期,自动化建(automatedbuildlng)的理念建立。90年代期间,世界各地智能建筑的数量以及结合到建筑中的建筑智能水平稳步增长。以英国i&i有限公司和英国建筑科学研究院(BRE)2004年9月共同主办的2004国际建筑活动为巅峰,表明智能建筑市场已经逐渐成熟。进人21世纪,智能建筑领域中的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都会有更加深入广泛的发展及应用。但智能化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就整体建筑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技术终归要为设计理念来服务。我国智能建筑建设始于1990年。1986年,国家计委和科委共同立项,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承担的软课题《智能化办公楼可行性研究》开始运作,并在1991年提出报告。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有不少于4500幢智能大厦,大部分建筑规模均在3万平方米以上,上海金茂大厦(88层)、深圳地王大厦(81层)、南京金鹰国际商城(58层)等一批智能大厦世界闻名。2008年奥运体育场馆更是当今世界智能建筑的杰出代表,它由通讯系统、体育竟赛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及节能系统等几大部分组成。但是,由于经济、技术、人为等各方面因素,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还不成熟,智能建筑的理论研究也滞后,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国外相关成果上,与中国国情有一定的差距。
3 智能系统与生态建筑的结合
3.1 设计理念上的结合
智能建筑在设计时考虑建筑单体的智能化是比较多的,而生态建筑的最终目标是以“生态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生态社区”、“生态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持续发展的目标。生态建筑不仅被作为非生命元素来对待,而更被视为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区域生态设计应用智能系统的研究报道还不是很多。一边是高技术,一边是有机生态环境,在建筑设计时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是有不少问题的,现在一些较为先进的生态设计理念是原生态,也就是保持自然,修复自然,高技术尤其是高造价的智能系统在其中应用是不多的,如俞孔坚的一些作品。还有一类是高技术生态建筑,这类建筑要求的资金高,功能高,国外发展还是比较适合,但我国现阶段除了一些面子工程,大部分建筑还是要以低造价、节能、可持续发展为主要设计宗旨的,建筑师们在在设计这一类建筑时,如何把握设计主旨还是要慎重考虑的。
3.2 系统技术上的结合
生态建筑的设计元素主要为绿色植物,阳光辐射,水,自然通风,废物利用等,智能建筑的系统核心是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电路设计等,两方面要求专业知识上跨度是很大的,在现阶段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在上述两方面精通的技术人才还是不多的,可以将计算机方面的人才进行生态理念教育与实践。
3.3 管理维护上的结合
后期维护管理同样要求具有交叉知识的人员,除了线路维护,也要对环境功能进行评估,这方面比设计要求的技术门槛要低些,可以试着将管理维护进行智能化设计,由计算机指导维护人员进行。
4 智能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开发前景
生态建筑要的是功能,而智能系统正是达到建筑生态化的手段之一,通过智能操作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是符合21世纪建筑的发展趋势的,也是节能,生态,可持续建筑实现途径之一。
5 总结
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一定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生态规律。本着协调共生、健康安全、科学求是、永续发展的宗旨提高我们把握命运的科学能力,约束人类无节制消费的行为,控制对资源的低效益消耗、浪费和过量的摄取,挖掘新能源拓展新技术,鼓励创新从每一栋建筑、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国家做起来构筑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绿色城市,乃是构筑人类理想美好的未来,科学技术的智能化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生态建筑和智能建筑一体化,必将是未来建筑新的发展点。
参考文献:
[1]从智能建筑到绿色建筑 WORDSTANDARDS NEWS 2008.10
[2]刘显成.智能建筑的发展与展望建筑论坛
[3]许溶烈.邹婷婷.中国智能建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智能建筑和城市信息.2008年1期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技术;绿色建筑
节能绿色与智能属于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从内容上看,虽然智能建筑并不一定是绿色建筑,但是,绿色建筑必然是智能建筑,智能建筑具有功能性的特征,是保证建筑节能可以顺利实现的一个关键因素。绿色与智能建筑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两者又是矛盾统一的,共同构成了绿色建筑的重要概念。
1智能建筑技术的优势
1.1高精度的温湿度调节智能建筑设计突破了传统建筑设计中无法灵活与调控室内温度湿度的难题。传统建筑的室内温湿度调节,一般需要人工进行调控,往往是在人们感觉到不适之后才能调节,而智能建筑利用智能化的感受器和分析系统,自动将温度湿度维持在最适合人类的标准上,不仅增强了人们的舒适度,也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1.2电力设备的自动控制智能建筑技术将建筑物内的电力设备的电路做了统一的管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电力设备进行多方位、全自动的控制管理。例如对空调、风扇等温度调节设备,智能建筑技术可以对设备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算出最佳的关闭和开启时间,既能最大程度的带给住户居住的幸福感,又有效减少了电能的浪费。1.3全方位的安全监测不同于人工监测,智能建筑的全自动安全系统能够24h不间断、全方位的监测建筑物的安全,通过与互联网的连接,可以在检测到火灾、煤气泄露、盗窃等危机事件时自动报警,将建筑的安全性能极大提高。尤其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高层建筑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给人们的安全增加了一层有力的保障。1.4智能化通讯智能化通讯是智能建筑技术的重要标志,其通过将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建筑的相关理论相结合,达到自动监控设备、及时反馈情况、精准危机预警的目的,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的良性结合,更适应当今社会对建筑的需求,安全、舒适、灵活。
2智能建筑技术在绿色建筑的推广
2.1楼宇集成管理系统楼宇集成管理系统的英文简称是BMS,即BuildingManage-mentSystem。楼宇集成管理系统将建筑内的电子设备集合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做到对所有相关设备的监控调节管理,以此达到节约建筑能耗,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作用的目的。楼宇集成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温控系统、水电表、灯光、门禁、灾害预警等领域,通过对设备的实时监控,拥有了及时调节空调灯光等设备的开关、自动记录水电使用情况、监测出入人员、火灾等灾害自动报警等功能。2.2KNX智能系统KNX是一种十分先进全面的建筑控制标准,该系统以建筑居所的管理组件为控制目标,将组件之间的数据进行传送和交流,使系统通过同类语言沟通,并进行信息交换。KNX智能系统在国内的应用包括网络安全监控、灯光自动调节、百叶窗开合等方面。如在建筑内安装风雨感应器,利用互联网等系统,自动在风雨天气关闭百叶窗;在娱乐场所利用光线调节系统,灵活的制造不同氛围的灯光和音乐。2.3BACnet标准BACnet标准专用于建筑内的自我控制网络,技术先进,是完全开放了参与平台的标准,相较其他标准,BACnet标准有着更好的扩展性和伸缩性。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以及该标准本身的开放型和广泛参与性,BACnet标准的涵盖领域越来越广,从最初的仅仅适用于空调温控系统发展到如今涵盖建筑的各个领域,如排污排水系统、门禁安保系统等。2.4数字可寻址灯光照明接口数字可寻址灯光照明接口,即DigitalAddressableLight-ingInterface的中文名称,简称DALI系统,是最新型可调光荧光灯镇流器,数字可寻址灯光照明接口系统结构简单,安装操作难度不高,性能优良,十分符合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的本身需求。DALI系统可应用于室内恒温自动监测调节、遮阳卷帘的自动收放等当面,及时精确的调节室内温度,灵活控制卷帘收放,有效节约能源,减少浪费。2.5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之中,系统集成技术是一个关键技术,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中出现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各类互联网业务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不仅可以为内部用户提供信息支持,还可以为外部用户来提供服务。现代建筑消耗的电力资源非常大,在环保观念深入人心后,如何建设绿色智能建筑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的整体性,充分发挥出各类技术,采用综合一体化的集成技术,不仅要体现出全生命周期的问题,还要考虑利用技术集成系统来提升建筑环境的价值。
3结语
在21世纪绿色建筑逐渐占据主流的当下,智能建筑由于其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灵活安全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现代建筑之中。采用智能监控系统、门禁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等技术,将建筑变得更加科学。虽然我国的智能建筑技术发展较晚,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建筑智能化、环保化的重要性,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建设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梁浩,张峰,梁俊强.中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绿色建筑产业规划与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2(10):I0013-I0017.
[2]孙大明,邵文晞.当前中国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研究[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0(4):43-49.
[3]张建国,谷立静.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挑战及政策建议[J].中国能源,2012,34(12):19-24.
1984年在美国的哈特福德市(Hartford)出现了第一座智能大厦(IntelligentBuilding,IB)。这是一座由旧的金融大楼翻修改造而成的大厦,楼内铺设了大量的通信电缆,增加了工控交换机和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楼宇内的配电、供水、空调和防火等系统均由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因而用户享有电子邮件、文字处理、话音传输、科学计算、信息检索和市场行情资料查询等全方位的服务。虽然租金提高了20%,但客户反而增加了。这座大厦的成功给房地产商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智能大厦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世界各国的建筑行业纷纷仿效,尤其发达国家发展得最快。据有关资料报道,如果将一座建筑物建成为智能大厦,只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的投资就可以增加约20%的回报率,这是相当吸引人的。智能大厦中智能系统的投资一般只占大厦全部预算的5%~10%,这部分资金收回期大约要3年左右。因此,房地产商们非常热衷于投资智能大厦。近几年来,我国的智能大厦发展也很快,特别是沿海地区已有大量的智能大厦相继开工或建成。
2.智能建筑的组成
智能建筑的组成通常包括三大基本要素:即楼宇自动化系统(BAS,BuildingAutomationSystem)、通信自动化系统(CAS,CommunicationAutomationSystem)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OfficeAutomationSystem)。通常人们把它们称为3A。我国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将BAS中的防火监控系统(FAS,FireAutomationSystem)、保安监控系统(SAS,SafetyAutomationSystem)独立出来,变为5A。但学者们认为,为与国际惯例一致,还是3A较为合适,这样更有利于正确理解智能建筑定义的内涵。
3.智能建筑的目标
设计智能建筑的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物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对他们进行优化组合(系统集成),来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捷、高效、节能的建筑物。为此,智能建筑应满足两个基本要求,达到四个主要目标,实现三项服务功能。
3.1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建筑物各智能化系统要具备运行安全、可靠、稳定、高效的软/硬件设施,这是一切的基础;二是智能建筑系统的管理应当有一套合理的控制、运行、维护方案,并有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以保证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准确的作出判断,确保各系统运行状态良好。
3.2四个目标一是资源的高度共享;二是系统运行的自动化;三是节能降耗,达到降低建筑物运行成本的目的;四是系统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和适应性,能够满足人们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多变的要求。
3.3三项服务功能一是安全服务功能:此功能包含: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视频安防监控、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门禁)、巡更管理、停车场(库)管理、周界防范、应急照明、应急呼叫;二是舒适服务功能:此功能包含:空调与通风、变配电、公共照明、给排水、热源和热交换、冷冻和冷却水、电梯和自动扶梯、通信、卫星数字电视及有线电视闭路电视、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三是便捷服务功能:此功能包含: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计算机网络、商务服务、饮食服务、酒店管理。
4.智能建筑的设计、建设
智能建筑的设计是一个系统集成设计,他要求设计者具有广博的知识、系统工程设计的思想,能够将多个不同的系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系统集成是个性化融合的过程,在进行功能设计时,必须对整个建筑的结构、使用需求和管理目标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本着以人为本、节能减排的原则进行合理的调整。智能建筑工程中像声音、图像、控制信号及监控信号等元素众多,整个系统工作是否顺畅很自然就牵涉到系统间的协调配合问题,配合不好会使系统产生迟滞甚至无响应,进而导致服务不到位、管理功能缺失、资源浪费,会使大楼的使用者工作效率降低、舒适度下降,使大楼拥有者增加运行和维护成本,这将违背智能建筑设计的初衷。智能建筑工程涉及的系统众多,相对也比较复杂,因此,要建造一个符合要求的智能化系统就对系统集成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集成商应拥有自己的技术队伍,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保证能对出现的问题和客户的需求变更做出及时的调整。第二,集成商还应有一支成熟、稳定的施工队伍,只有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施工人员才能够保证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高质量的工程。第三,集成商应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并应与智能建筑拥有者进行长期合作,以保证提供可靠的后期服务,从而使业主无后顾之忧。
5.智能建筑发展前景展望
1.1内部防雷系统内部防雷主要分为防雷电波侵入,防反击以及防雷电感应。优秀的内部防雷系统能更好的减少建筑物内部的雷电流和其产生的电磁效应所造成的危害,并且及时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内部防雷主要采取等电位连接、屏蔽等手段。在智能楼宇内也需要电磁兼容的措施,为了使智能楼宇内的设备不会出现功能障碍以及设备损坏的问题,应当建立构成布线系统来防止在设备内部自身传导干扰和外来干扰。其主要原因都是由于超高电压,大功率辐射电磁场,自然雷击放电。这些现象都将会影响测试结果严重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因此对智能楼宇建筑内部的设备的保护措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1.2外部防雷系统智能建筑的外部防雷主要是指防直击雷和防侧击雷,我们通过共用接地系统和泄流通路来保护建筑物自身不遭受雷击。①智能建筑需要建立综合的共用接地系统。因为在智能楼宇内存在着许多交流、直流设备,其中线路纵横交错,因此应该将智能楼宇建筑里的直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交流工作地与建筑施工过程中为防雷所用作的钢筋紧密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共用接地体。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在接地线之间存在着电位差的可能性,也消除了感应过电位的反击现象,从而保证了高科技设备的正常工作。②足够的泄流通路和均压措施通过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的钢筋来制作防雷引下线,并且从屋顶的部位就开始增多分路,用来分散各个导体上的雷电流的数量。而由于智能楼宇大多数为高层,还应该采取防侧击雷措施,在智能楼宇中间的部位将建筑的外圈梁钢筋焊接连通形成均压环,同时与防雷引下线相连。通过充分利用建筑物自身的柱钢筋、桩基钢筋、屋顶楼面钢筋、各圈梁钢筋等,将它们细致的焊接,形成良好的雷电流泄流通路以阻止侧击雷造成危害。
2.智能防雷新技术
一种新的技术的要求,必然催生出相应的处理技术,随着我国智能建筑物各项电气设备的日益复杂化,以及智能建筑物中电气设备的种类的繁杂化,大量的科研技术人员投入到了智能防雷技术的研发中去,目前已经研发出一种应用效果比较合理的新型防雷技术。该技术彻底克服了传统避雷技术中被动接闪、二次雷击效应严重的缺点,因此,受到广大建筑施工单位和群众的喜爱,发展前景非常好。它的基本原理是,发生闪电前的地面和云层之间有一个电势差可以作为避雷针的能源,在雷击即将发生的时候提前产生一个向上先导,形成一个雷电优先通路,克服了传统避雷针被动的迎接闪电的不足,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防雷保护的范围。在智能建筑中的电子设备大部分采用了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因此其本身很容易在高电压、高电流的情况下被烧毁。因此以前的避雷针防雷、电源防雷等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建筑领域智能楼宇防雷的需求。当雷击发生的时候将会产生较大的电场,进而导致这个区域内的电位快速升高,大大高于其它区域,而作为电的良导体,很容易在电位不相等时对雷电产生影响形成感应,从而遭遇雷害。
3.结束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 电气施工技术 发展 现代化建筑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智能、舒适、节能是现代化建筑不断追求的目标,随着我国现代化建筑的发展,现代化建筑服务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现代化建筑更应该以人为本。现代化建筑的现代化程度正是体现在人们使用建筑的满意度。但是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的舒适性、服务设施的完善性、信息沟通的便捷性等,加之建筑物的高度不断提升,因此要求电气设备与建筑设备的复杂性不断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对供电、给排水、消防等大量电气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是安装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建筑的核心技术所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电气施工技术在现代化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密切关注其变化和发展前景。
一、发展概况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专业,它主要研究的方向是现代智能建筑的建设问题,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现代化的智能建筑飞速增长,随着人们对建筑物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一栋建筑物的现代化程度取决于是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功能上。当今现代化建筑已经不再是仅仅由先进技术设备和器材的简单和成品,而是采用先进技术对人类居住、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品质的整体的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正是这一前提下,以电气自动化作为技术支撑的智能建筑设计布局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和应用。通过将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各项设备以及服务管理依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对比优化组合,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方便的人性化家居环境是智能建筑的核心理念。智能建筑行业是在现代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一个新兴产业,其集结了自动化控制方式、电子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与一体,将建筑作为平台,为用户提供通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等人性化服务。在智能建筑中应用的电气技术也经历了电气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现已成为智能化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电气施工技术在现代化建筑中有以下四大特点(优势:
1、实现了设备与系统全工作流程内的高效监控。
在结构复杂的大型建筑中,电气系统组件繁多、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传统运行方式常常留下管理盲区,导致故障的发生。而现代电气自动化技术则通过“采集—处理—反馈”模块,对系统进行实时的数字化监控,能及时将控制中心的指令传达到系统, 并将反馈信息同时传递到控制中心,以实现对整个系统高效、实时、不间断的控制和管理。
联动性的提高。
电气自动化技术将建筑中配电、照明、消防、空调等系统连接为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其联动效果,解决了电梯系统依照各层用户流量实现其速度的自动调节,以及紧急情况下(火灾、水管爆裂等) 系统的自动识别、判断,及时实现预设的应急处理方案,开启紧急照明系统、调整水压或开放喷淋灭火系统等,实现子系统间的配置与互动。
3、安全性强。
由于电气系统固有的危险性,设备故障、操作失误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系统产生严重的安全风险。而电气自动化控制有利于系统对异常情况及时作出反应,并可通过遥控模式降低故障对维修管理人员产生直接伤害的风险。
4.数据完备、计算精确。电气自动化系统可综合其操作流程、故障处理等数据建立准确清晰的数据库,以便为后期优化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三、电气施工技术在智能建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整体水平较低,有待提高。
智能建筑中的电力施工技术整体水平较低,且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化水平较低,相关的技术产品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急缺具有自主产权的高科技的智能建筑电气产品和软件。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系统集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建筑单位对系统集成的认识不足,认为系统集成就是简单的设备集成与信息共享,导致真正实现系统集成的智能建筑在市场上很少出现,用来完成系统集成的配置设施发展也不成熟,不能满足系统集成发展的需要。目前大部分的建设施工单位都对智能建筑的电气技术抱有过高的期望,常出现因设计施工人员不熟悉智能化设备的性能以及设计方法,而出现的影响智能电气设备使用效果的情况。
2、施工规范亟待完善。
近几年,随着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飞速发展,配套设备和系统的标准和规范跟不上电气技术发展的速度。目前智能建筑的设计和工程验收依然采用传统建筑的工程设计与验收标准,相关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评估标准》等内容比较笼统,各种器件的计算方法、量化方法都不完善,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这些技术规范显得有些陈旧,不符合智能建筑发展的需要。在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的规划、设计、管理、质量监督、施工、验收等环节,都缺乏与之配套的技术法规和施工归功,致使许多智能电气设备在安装完成后在无规范、无测试、无标准的情况便投入使用,极大地降低了智能电气设备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年限,造成了资源设备的浪费。关于智能建筑的设计标准规范也不完善,例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计算机房的工程验收标准就不完善。
3、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较低,有待加强。
智能建筑的电气设备的设计工作通常由专业的技术部门来负责,保证了电气设备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智能建筑的电气设计应该由具有资格的资深设计院来完成,首先,设计院对建筑行业和国家的相关要求、地方的建筑标准都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按照国家与地方的方针政策来设计,不违法国家相关规定;其次,设计院的设备和系统设计能够符合建筑工程标准,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以完成工程设计为目的,而不是以追求高利润为目的;第三,设计院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进行交流与合作,为集成商提供良好的建筑平台,如果由集成商或者独立的监理公司来设计,往往不能达到设计要求。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施工人员整体技术水平较低、职业道德水平低的情况,盲目追求商业利益,同时也缺乏必要的约束制度,致使工程完工后,安装的电气设备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了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对整个智能建筑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不良影响。智能建筑的电气施工由于细节较多,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我们只有认真理解规范并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执行,同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才能制定完善的施工技术方案,有针对性的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切实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效率,建造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的智能建筑。
结束语:
智能建筑的发展代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巨大进步,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视频监控方面、电梯系统方面和接地装置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智能建筑更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更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现代化社会的今天,建筑电气工程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建筑电气工程的生活,无法想象没有高级科学技术的中国。基于上述建筑电气工程的重要性,那么相关的这一领域的工程师就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只有不断地研究发现建筑电气工程方面的新技术,才能决定现阶段的建筑电气工程的新发展,同时也需要每一代为建筑电气工程事业奋斗的人们,只有技术不断的革新,建筑电气工程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松玲主编.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检测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朱成主编.《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应用图解[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黄民德主编.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J].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4] 王迎文.对我国现代建筑电气设计内容的几点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5)
[5] 冯国江.高层办公建筑电气设计——某办公大楼设计实践[J]. 商品与质量. 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