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经济全面增长,各国贸易手段逐渐增多,贸易策略更加具有时代性。同时,政府对国际贸易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加大,尤其在某新型行业更加显着。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企业面对前所未有的国际性挑战,无疑压力会明显增加,但是在面对挑战的同时,必须把握好新的经济模式所创造的各种机遇,制定前瞻性的贸易策略,与时俱进地转变本国外贸增长方式,如果这一策略能够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有效实施,必将给我国国民经济做出显着的贡献。
(一)国际贸易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立国之本,也是发展之基。在新形势下国民经济的增长模式已经从传统的单一体制转化为面向全球的多元化体系,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但是对经济发展起到直接贡献作用的手段是贸易往来,其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系,有了贸易的顺畅往来,各国之间的经济无疑能同时增长。换句话说,国际上贸易的发展必将促进经济的增长。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加强企业的国际竞争意识
发展国际经营与贸易,必将引起国际市场的竞争越发明显,从根本上激发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潜力,从高新企业技术团队的专业素养到营销人员的基本技能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如此良性循环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企业能够在未来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具备更多的竞争力,为企业在困境中的存活能力注入新的能量。
国际经济范畴涉及不同国家之间企业发展模式以及对本国国民经济的贡献,企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国际竞争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国内企业内部,在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政策导向下,本国企业已逐渐被纳入国际企业的竞争中,面对新型企业竞争模式,企业必须遵守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结合本企业国际贸易的策略,稳步进入广阔的外部市场。同时,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不能急于求成,必须根据本国现状,把这项决策视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从容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相辅相成
从科技创新角度讲,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一般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但是当国民经济增加的同时,国际上同类企业通过发展国际、国内贸易使得竞争意识逐渐加强,意识是动力的源泉,只有具备竞争意识的企业,才能在科技创新上进一步的投资发展,这样的企业才能在国民经济增长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效用。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不仅能够体现在国民经济的增长中,更重要的是能在根本上促使企业团队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使得科技进步、国际贸易以及经济增长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对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具体发展趋势分析
(一)国际经济全球化与贸易模式多元化
在国际竞争的浪潮中,企业营销团队的业务素养已经得到了切实提高,生产型企业在传统技术贸易的基础上已经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服务贸易。从根本上说是国际贸易的形式发生了转变,对与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奠定了基础。因为各国间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率先导致经济结构的转变,最终会通过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体现出来。
相对于经济发展来说,网络技术对国际贸易具有更加直接的影响,国际贸易模式的多元化首先从网络信息时代开始,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大幅度提升国际贸易所带来的经济利润。所以,未来社会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是经济一体化和贸易形式的多元化,这也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知识化、规范化
知识经济的发展成为未来社会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这也是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必须在不断创新的知识体系下进行,也是体现人类社会全面了解自然、有效利用资源的价值体现,自然经济的增长是国际经济增长的雏形,只有人类与自然更加协调发展才能建立健康的国际经济体系,所有这些特点都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知识化的必然趋势。
科学技术的创新需要满足人类的道德水准、符合正常的科学规律。同样,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必须遵守相关的规则,通过标准贸易规则的制定,避免在国际市场上部分企业的投机倒把给经济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变化已经逐步体现出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的重要性。以下案例说明经济贸易规则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重要性。
【案例】国际新能源领域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起初由于技术创新的特点和产品自身的优势,太阳能电池技术一时风靡全球,各国纷纷投资建厂,国内外最小企业规模年产能都超过100MW。但是,正是由于企业发展势头的过猛,行业内部未能形成及时的标准和贸易准则,导致目前该行业产能过剩,国际市场上贸易纠纷层出不穷,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严重阻碍了该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正是由于初期未能形成规范的贸易模式,导致行业发展出现畸形特征,甚至出现政府对自己企业的贸易保护措施,造成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壁垒。
1.国际经济贸易。从世界现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一发展状况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楚形势,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容我们乐观,所以一定要改进经济发展模式。
2.区域化、贸易全球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经济发展的区域化现象。区域化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使我国经济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够规避世界经济贸易中带来的风险。
3.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持续性。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持续性是全世界各个国家一直关注的重要方面,如果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没有一条持续性的道路就会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发展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性
1.促进经济发展必须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就不可能朝着现代化的道路前进。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加地明显,经济的发展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是不能分开的,而如何促进经济的增长,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国际贸易的增长。
2.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能够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要想发展国际经济贸易,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位置,同时这样也能够促进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加强科技创新,不断促进自身发展。
3.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新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科学技术发展了,经济才能发展,国际经济贸易才能发展,而且也只有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才能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走上一条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道路。
三、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新趋势
1.跨国企业的发展。在国际经济贸易迅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企业迅速地发展起来,而这也是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实,在上世纪末,跨国企业的发展就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趋势,跨国企业的贸易总量在整个世界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不同的跨国企业来看,其中制造成品的跨国企业在众多的跨国企业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所占有的比重也是相当大的;而利用技术进行贸易的跨国企业也是国际经济贸易中的佼佼者,大部分的技术创新都是从这些跨国企业中出现的。从现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全局来看,跨国企业在世界中所占有的生产总值即将达到一半,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与此同时,跨国企业的发展更进一步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2.贸易自由化趋势增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断地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增强。自从上世纪末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合作也越来越增强,这就在一些方面促进了贸易自由化。贸易的自由化不仅仅是在技术,还包括第三产业的一些贸易。
3.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贸易形式,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从联合国的调查中我们不难得知,电子商务在一年中所创造的利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这也就说明电子商务等新形式的经济贸易的发展将会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四、发展我国国际贸易的措施
1.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自从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后,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面临的形势越来越窘迫,因此,我国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增强综合实力,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2.积极响应世界贸易组织的条约。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以我国对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些条约要切实坚持和实施,坚决抵制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免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不利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创造有利的环境。
3.促进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朝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政府要对我国的一些企业进行指导,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客观环境,同时还要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活动,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国际经济贸易走一条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4.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从而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从现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形势中我们不难看出,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一定要加强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创造一定的客观环境,从而使电子商务的发展走上一条健康的道路。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 发展趋势 新形势
一、前言
经济全球化促使各个国家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予以重新审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各个国家对其予以高度重视,不断探究更好地发展措施和手段,以促进国家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在当前“十三五”规划下,我国更加需要认清当前的严峻形势,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予以探究,顺应其发展路线,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做好充足准备。
二、当前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所彰显出的必要性
(一)拉庸民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愈演愈加激烈,并且将竞争的焦点放到了国际贸易竞争之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我国目前形势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不仅要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更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立命之本,更加是强国的重要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在当前的经济模式下,更加需要对经济的发展要素予以重新审视。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国际贸易能够更好地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还能够让各个国家通过经济贸易建立相应的关系,并实现对经济与贸易这一有机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关系的维护与巩固。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需要利用国际经济贸易模式的搭建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二)制度需求
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并且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与发展需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施行这项任务的具体体现则是要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自身规律的同时,更加需要展开相应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促使国际经济贸易与国家本身的经济发展相适应。改革开放多年来的重要要求,以及核心宗旨就是要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进而让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提升。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正是对改革开放要求的践行。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俨然成为必然选择。
(三)竞争需求
经济全球的一体化已经让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我们在当前的激烈竞争中要想获得“胜利”,就更加需要注重做好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提升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和动力。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之中,竞争模式不断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国企业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实力,用不断创新的技术来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我国的竞争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既抓住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趋势又能应对国际市场竞争过程中所带来的挑战。
三、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一)多元化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个国家的企业的国际竞争意识也在不断的提升,许多企业通过不断提升自身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更有不少企业开始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来拓展经营发展的空间,加强自身信息化的建设,这样更促使国际经济与贸易模式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并为经济的发展打开窗口,能够逐渐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促进国际贸易呈现多样化的态势。通过电子商务这一平台的借力,能够有效降低生产经营和管理成本,最大化提升企业的理想,以及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其将成为进一步拉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主要动力源泉。互联网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各国企业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促使交流和贸易往来更加方便和快捷,更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使其国际贸易利润得到了提升。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更奠定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多元化的基础。
(二)自由化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内在地驱动贸易的自由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已经获得了飞速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这让全球化国际贸易与经济的实现日渐成为可能,更加让经济参与的主体和客体日渐趋于融合。当前国际贸易的对象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认知,投资、服务、金融、技术等重要元素融入到国际经济与贸易之中,拓展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范畴。各国的经济已经逐渐捆绑在一起。在国际经济与贸易自由化发展过程中,贸易摩擦问题也愈加突显出来各国开始运用贸易壁垒等多种贸易保护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样引发了一系列的贸易争端。各国应更加关注贸易摩擦问题,采取有效手段加以应对,避免阻碍自身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使贸易的自由化有了制度性的保证和实质性的进展。
(三)科技化发展趋势
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应加大科技投入数量,顺势推动特定的产业革新发展进度。集中一切技术手段,强化科技创新监管体制改革产生出迎合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要求的机制结构。快速构建专业化投入指导体系架构,顺应推动技术产业革新发展的进程。秉承全新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为国家社会培养供应更多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科学技术的创新是国家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基础,通过先进科学技术深入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及发展规律,建立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关系及发展战略,使国际经济与贸易科学健康发展。故而,科技化发展趋势已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四)规范化发展趋势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来说也同样如此,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依照一定的秩序进行。通过相关规则的制定,能够有效避免国际环境中企业的投机倒把行为,营造国际市场的公平公正的环境,为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基础,维护国际市场的稳定性。各国家间的贸易往来都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如果缺乏规划性原则的加入和限制,那必将因经济问题而引发国际性争执,进而不利于国际经济的发展。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变化已经逐步体现出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的重要性。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过程中已建立一些标准贸易规则,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也必然会朝着规范化的趋势继续发展。
四、结语
“十三五”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将会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也将会带动国家经济迈向新的领域。我国要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予以更高程度的重视,不断打开新的贸易局面,更好地促进我国与多国家之间建立相应的经济贸易关系,真正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让中国的经济与贸易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任佳,何丽萍.浅论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14,16:17.
[2]陈志炜.浅谈新时期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J].经贸实践,2016,07:25+27.
关键词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教学 案例 设计与使用
一、前言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在我国所承担的主要责任就是培养国际经济贸易人才,其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国际经济贸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形势的不断变化,也对经贸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各大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国际贸易发展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依据,对教学中的一些使用方法和模式进行适当的更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然而,在现阶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使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利的影响。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校方一定要正确认识,要积极地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进而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案例设计与使用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一)针对国际贸易企I对人才的需求予以满足
我国的国际经贸企业在最近几年逐渐扩大了发展的规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不仅增加了数量,也要求具备更高的质量。想要进一步发展国际经贸企业,相关专业的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经济与贸易知识以及理论基础,还应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与此同时,作为一名优秀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拥有全球性的经贸发展视野、文化思维多元化,是其必备的条件。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自身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现。所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一定要合理,要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引导学生实现实践与理论二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新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培养非常有利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加以应用,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进而有效地促进经济学学习效果的提高。经济学在以前的教学中,一直都是使用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给学生强行灌输一些理论知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彻底忽视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环节被省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兴致,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如果在经济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具体的实践案例,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丰富、生动,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和存在于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其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开展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具备高质量的案例,不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案例有很多都是比较简单的,不具备相应的完整性,在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这样的教学案例,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在部分教学案例中并没有体现出真实性和针对性,和其教学内容存在着严重的脱离现象,对经济学理论的应用情况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与此同时,有一些国际经济与贸易企业所给出的数据信息,因为考虑到商业机密的问题,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些教学案例并不具备真实性,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的开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教师的综合素养不高,没有价值较高的教学案例
一个教师的综合素养高低对教学案例的设计有着直接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无法设计出高质量的经济学教学案例。与此同时,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依然使用老旧、单一的教学方式,和现阶段教学的发展趋势极为不相符。第二,教师将重点都放在了讲解经济学理论知识上,教师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和学生之间互动和交流的机会特别少,课堂没有活跃的气氛,学生的兴致也不高,更为严重的是在课堂上还会出现玩手机、睡觉的现象,对教学效果有着很不利的影响。第三,一些年轻的经济学教师都是刚出校门的学生,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是没有足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的实战经验,对选择教学案例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无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三)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去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地分析和讨论案例内容,进而将经济学理论的关联性发掘出来,有效地运用和理解经济学理论知识。不过,在现阶段的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模式还比较传统,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交流与讨论的环节几乎没有,学生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长此以往,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无法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因此,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就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四、案例的设计与使用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的实施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选择教学案例的质量
要想充分发挥案例设计与使用的作用,教师就必须清楚地知道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案例质量的选择有多么重要。第一,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的时候,要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的教学材料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为了使教学案例的设计和选择更合理,必须结合国际经济贸易市场的具体情况,教学案例的选择要符合经济学教学的内容,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第二,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喜好和特点有所了解,对教学案例的内容进行设计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合理,最好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关,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参与案例讨论。与此同时,难易程度在教学案例中的控制一定要合理,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运用更合理,还可以使学生的经贸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第三,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所使用的方法一定要科学,在对经济学问题进行设置的时候,最好是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有利于促进其积极性的提高,进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要选择不同种类的教学案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更灵活地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此同时,在对教学案例进行选择的时候,不能只是选择一些成功的案例,还应该选择一些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对经济学相关内容的了解一定要全面,尽可能地避免同样的错误事件出现在自己身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而充分地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二)进一步提升经济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设计者的角色,想要顺利地开展案例教学法,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综合素养。第一,教师在进行经济学教学的过程中,其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不断更新,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中要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合理的运用,对其内涵有充分的掌握。第二,校方应该定期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可以使教师深入地了解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更科学合理,促进案例教学法能够顺利地进行。第三,一些任职教师也可以到相关单位实习,有助于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的未来发展有更全面的了解,并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水平,最大限度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质量。
五、结语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利用案例的设计与使用,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经济学的教学质量,有助于我国新型社会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国际经贸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后备人才。所以,案例教学法得到了各大院校的高度重视。教师在对教学案例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其质量的重要性,进而充分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庞辉.浅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案例的设计与使用[J].经营者(学术版),2015(7):299.
[2] 谭丽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中案例教学的问题分析[J].时代报告
(学术版),2015(6):284.
[3] 李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科学中国人,2015(8).
[4] 杨文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9):224-225.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070-02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外贸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人才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因此在员工招聘中倾向于录用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这样就要求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除了要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要具备的实践能力包括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具体如图1,而这些专业技能与能力的培养又必须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得以实现。
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也是落实邢台学院应用型办学定位的必然要求。我院办学定位于教学应用型地方院校,明确服务地方经济、注重实践的办学方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正是我院办学指导思想的体现。2010年7月,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因此,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十分重要。
2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实践教学体系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具体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
2.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着眼学生就业岗位和发展的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熟悉有关国际贸易的政策、法规和惯例,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邢台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定位于以就业为导向,依托地方经济特点,贴紧地方外贸企业的需求,培养掌握扎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础理论,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业务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
2.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具体化。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由以下五个环节组成。
2.2.1认知实践
认知实践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接触社会、锻炼学生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体验。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认知实践环节通常是由专业教师组织、指导和带领学生到外贸公司、企业、海关等单位进行观摩,了解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外贸发展前景、进出口产品状况及外贸的整个运作流程。同时也请有外贸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做报告,介绍国内外国际贸易发展状况,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经验教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实践认知。
2.2.2社会实践
我院十分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实践教学内容,分配一定的学分,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到外贸公司、外贸型生产企业以及海关、商检机构、保险公司、银行等展开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可以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国情和企业的现实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2.3实验室模拟教学
国际贸易实验室模拟教学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借助模拟、仿真手段和虚拟环境,应用信息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教学的方式。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引进南京世格国际贸易模拟软件、浙科国际贸易模拟教学软件、单证教学软件、国际贸易仿真沙盘等软件对学生进行模拟教学。在实验室模拟教学中教师只是起指导的作用,要以学生为中心,利用软件提供国际贸易模拟业务操作,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和辅助人员等角色的相互配合、相互交易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让学生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要面临的工作环境和需要处理的各种具体问题,培养和锻炼学生在模拟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所有理论课程之后,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地实习,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教学过程。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习单位的联系和确定可采取院系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单位合作、学生自主联系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可熟悉进出口各环节及相关业务的操作技能,掌握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的实际运作过程,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2.5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学生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要经历选题、开题、查阅资料、撰写、修改、定稿、评审、答辩等各个环节,从选题到最后答辩的每一个环节专业指导教师都从严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整理文献资料和实际调研,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独立的分析、研究和探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2.3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确保教学目标完成的重要要素,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1)建立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关于实践教学大纲的规定;实践教学文件的编写规范;担负实践教学工作人员的管理规定;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实践教学检查、评价、奖惩等方面的规定等。
(2)建立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实践教学监控体系是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现的重要手段,我院构筑了以教师、学生、教学督导团和信息员为主的教学监督链结构。教学督导团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师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检查,学生信息员定期对于教师的教学环节进行评价和总结,并采用简报方式进行反馈。
(3)建立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是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重要前提,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能够有效地检验实践教学效果。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制订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条件评价、实践教学过程评价、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等。实践教学评价考核的具体方式可以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评定。
2.4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保障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保障、资源物质保障、财务保障等方面。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通过下列途径建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邢台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不断按照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三个层次来引进和培养师资队伍,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及“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一是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到外贸机构挂职锻炼,获得直接的外贸业务经验。二是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外出进修,相继派出教师到北二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进修学习,不断地获取最新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三是外聘行业专家指导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如请今麦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强久集团业务经理、邢台市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技术监督局等专业人员为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指导。
(2)加强资源物质保障。为了更好的建设我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学校进一步完善保障实践教学所需要具备的教学资源,提供实践教学所需要的资金支持,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在保障实践教学所需要的设施、设备、材料等物质条件上。
(3)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例如,邢台学院与河北强久集团签署协议,在校内建立邢久车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即实训基地。在公司为学生开辟实习岗位,学生享受带薪实习待遇,由公司的业务员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学生利用强久集团的自行车产品进行国际贸易业务。充分利用河北邢久车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把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引入到课堂,让学生“真题真做”,实现了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外贸业务的直接对接。
参考文献
[1]尚爱英.加强国际贸易特色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6).
[2]张汝根.国际贸易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影响
全球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伴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自然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企业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环境污染问题也时有发生。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所以说,在发展国际经贸的同时,必须重视环境问题。因此,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当下发展经济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国际经贸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不断发展的背后,伴随着原料的输出与输送、巨大的物流运量、生产资源的开发与浪费。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甚至掠夺性的开发自然资源,都会给自然环境带来很大的负担。比如,在初期进口商品时,若存在一些非常危险的化学工业产品,则会对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再比如,我国的商品生产方式,曾经长时间的处于一直比较粗犷的状态,很多企业对于环境保护不够重视,甚至根本没有环保意识,存在浪费生产资料的现象,这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还有,在物流运输时,因为国际经贸的不断发展,物流运输的要求和成本也不断增高,所以在运输的过程中,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多。在商品销售时,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商品的多样化水平也随之提高,这就造成了过度包装等浪费生产资料的问题。所以,伴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承载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二、国际经济贸易对环境的具体影响
伴随着环境污染事件的不断发生,以及相关政策所作出的调整,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了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制定具体的环保措施上,还是不够全面,严重的污染事件还是时有发生。普通居民和政府部门的环保意识都在不断提高,在具体措施上,先要强化防范自然环境污染的意识、而后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充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施加过分的压力,非但不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会拖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其在政治上还会引发连锁反应。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政府部门进行相关的工作,更需要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合作,要认真考虑人民的意见,要让人民充分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同时要充分尊重有关专家的意见,提高环保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还要强化相关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提升人民的环保意识。在制度上也应该建立追责机制,对破坏环境、懒政怠政的相关人员要严惩不贷,而且还可以让企业监督企业,在行业内,扼杀肆意排放污染的风气。同时,也要鼓励在环保科技方面的创新,对节能减排的企业给予奖励或者减免税收,以此推动技术方面的进步,这样既可以发展经济,还可以强化人民和政府部门的环保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作用最重要的就是出口型企业。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比较进步的理念,基本上,已经成为出口型企业的共识。这样的理念,在无形中,就会促使出口型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与环保相关的工作中。比如,在生产的过程中,企业可以更多地使用比较环保的运料、应用比较环保的技术来进行生产。而且也只有这样,出口型企业才能在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进行时,居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因为环保标准更高,可以迎合发达国家的需要,产品的销路自然更广、销量自然更大、销售额自然也会增大。而且遵守发达国家的生产标准,有利于帮助出口型企业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当然相应的财政税收也就会增加,政府部门也就会有更大的力气,进行环保工作,对环境产生比较有利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配套的制度建设也在不断完善,法律层面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健全的法律法规,可以使环保事业更加有秩序,在企业的行为与环境保护工作发生冲突时,也可以有可靠的解决办法。当然,相关的法律一定要协调好国际经济贸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协调应该解释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也是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根本目的。强化相关的宣传也是很有必要的,过去,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现在应该要重视起来,这需要政府的有关部门,加强与国际经济与贸易有关的环保宣传,比如鼓励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等。在加强环保宣传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要强化对进行国际经济贸易企业的舆论监督,对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企业,要及时、充分的曝光,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成本,进而促使企业不敢不遵守法律法规、不敢做出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然而消费行为对环境也会造成影响,消费带来的污染也在不断加重。所以,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时,也要考虑到消费行为,对过度消耗资源的行为,应当予以禁止,从而促进资源节约。在处理国际经济贸易和自然环境这两者的关系时,也不能只重视环境保护,而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做出过分的限制,毕竟环保的前提也是经济能够得到发展。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利益的平衡,是环保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相关的立法工作应该秉承正确的环保观念,在意识上、根本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促进可持续发展。现阶段,《环境保护法》正在施行,在国际经济贸易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的问题也在不断产生,法律也应该与时俱进,对于不完善的条款,要及时修改,以免一些企业钻法律的漏洞,破坏自然环境。同时,我国关于环保的各项标准,应该尽量与国际标准对接,让与环保有关的生产标准也不断提高,重视预防污染现象。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时期,粗犷的发展方式已经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都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所以,我们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一、公平原则的分歧
目前,国际经济法中公平原则作为其基本原则存在争议,不同学者根据不同角度、依据为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价值、构成等进行了阐述,具体的观点如下:一种观点为公平原则应作为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学者对国际关系的演变进行了研究,殖民体系与后殖民体系是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恶化的历史原因,因此,发达国家要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应的支持,此想法合情合理,符合法律的基本价值目标,体现了公平与正义。另一种观点为公平原则主要是对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各方主体间的关系进行调整,并保证其法律地位,但国际经济法中不能将公平原则作为基本原则,主要是由于它对国家间的经济关系进行规范缺乏可行性。
二、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
(一)构成条件
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主要是指对国际经济关系进行调整的最基本法律原则,此时的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它作为特殊形式表现在国际经济法中。国际经济法中的基本原则,其构成条件如下:首先,彰显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精神。法中所体现的基本精神可以称之为立法者的价值取向。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国家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它参与着国际经济法的创设,因此,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精神便是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国家的价值取向。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为: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明确国家的主导地位,强调国家的平等性、神圣性,构建国际经济的秩序,承担条约义务等。其次,适用性。国际经济法中的适用性主要是指在国际经济交往活动中,国际经济法在任何领域均可以使用,此时的基本原则从整体上把握着国际经济关系,借助国际经济法,对经济关系进行着方向性的引导。再次,稳定性。国际经济关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国际政治与经济环境等,使此关系具有动态性、复杂性与多样性等特点。同时,在稳定时期,国际经济法均有所发展。对于国际经济法中的基本原则而言,虽然它在逐渐变化,但在理论支持与实践验证的基础上,基本原则均彰显着法的基本精神,引导着法的稳定发展,因此,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最后,强制性。国际经济法的效力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法律法规对特定活动进行着强制的调整,在此基础上,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作用得到了发挥。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各个国家,要遵循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进而其基本精神将得到实现,同时也能够保证公平与正义目标的实现。
(二)主要依据
1.体现着国际社会的公理。公平原则彰显着国际经济法的法律内涵,表明了国际社会创设国际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的时期内,国际经济法的主体仍为国家,并且国家的经济制度直接影响着其对外的经济活动;同时,国家的国际经济活动目标为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福利的增长等。公平原则的确定直接决定着国际经济关系,是其可靠的基石。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国际法,还是国内法,均要体现公平。因此,公平原则为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拥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目前,世界体系中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二者面对的国家环境存在差异,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在殖民地获取了大量的原材料,并对劳动力进行了剥削,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财富的积累,进而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其面临着恶劣的环境,此时的发展中国家均曾是殖民地,在政治与经济等方面均被控制过,在现代国际社会中,世界体系虽然被建立,但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发展中国家的自决权仍相对较少,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受到发达国家的影响与控制。因此,发展中国家在独立后,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为了实现国家的富强与繁荣,要求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制度,并打破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发展中国家对公平有着实质性的要求。3.具备合理的价值支撑。国际经济法中的公平体现着双重的价值,一方面,关于公平的概念要坚持历史的观点,保持历史的连贯性,将历史与现实进行有效的结合,此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要对二者的差异给予考虑,并为后者提供相应的优惠待遇与发展机遇,具体的有贸易倾斜、技术支持与资金援助等;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环境下,国际经济交往要坚持公平互惠,发展中国家要拥有一定的发言权与决策权,在此基础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才能够实现共同繁荣。4.涉及国际经济法的各个方面。在国际经济法的各个方面均要体现公平的理念,通过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的制定,体现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与意见,同时发达国家要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关税优惠待遇、咨询服务、资金支持与技术转让等。
三、国际经济法中公平原则的重要性与实践
(一)公平原则的作用与意义
在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借助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与劳动力,实现了发展与壮大,此后,发达国家借助自身的优势再与发展中国家进行竞争,此时的竞争虽然坚持了公平原则,但在实质上却体现着严重的不公平,违背了公平原则。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要积极利用公平原则,对发达国家的潜在剥削进行停止,并争取实质性的平等,在此基础上,世界经济的发展才能够趋于健康与稳定。公平原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它指导着国家主体对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运用,面对新的情况,它弥补着法律规则;同时,它规范着国际经济活动,对不平等的贸易往来进行着纠正,进而逐渐形成了合理的经济关系。公平原则对于法律的运用与世界经济关系的规范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公平互利是最佳的状态,利于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但如果双方过于关注自身的利益,则会制约经济的可持续与长远发展。当前,国际交往日益紧密,为了保证交往的高效性与合理性,要确定国际经济法原则,以此规范国际交往,公平原则作为其基本原则,利于维护世界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利于控制世界经济的风险;同时,公平原则体现着公平互利的道德理念。在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背景下,公平原则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中,公平原则的运用具有广泛性与普遍性。
(二)公平原则的实践
本次调查以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和现代科技学院的经济类专业的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涉及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和市场营销3个专业。为了数据真实有效,问卷采用匿名填写,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198份均为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有效率为100%。本次调查内容较为详实,样本涉及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国际经济学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①收稿日期:2009-04-15作者简介:刘 妍(1981-),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国际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第11卷第2期2009年6月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JournalofAgriculturalUniversityofHebei(Agriculture&ForestryEducation)本次调查主要从学生对该课的总体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对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的期望等几个方面展开。
(一)总体评价调查显示,有107名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表示很感兴趣,占总回答人数的54·04%;38·38%的学生持有一般兴趣;另有7·58%的学生不感兴趣。可见,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学习国际经济学,这表明该课程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与国际经济学本身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有一定关系。不过,学生普遍反映该课有点偏难。调查中有8·08%的学生认为它是最难的课程之一,39·39%的学生感觉比较有难度,另有46·47%的学生认为难易程度一般,仅有6·06%的学生觉得比较容易。在学习的困难方面,38·46%的学生认为图形解释难度最大,29·23%的学生认为难以把握经济学思想,16·92%的学生认为数学基础薄弱是学习的障碍,另有15·39%的学生认为该课知识量太大,无法全面掌握。可见,该课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前面表明,仍有多数学生对其很感兴趣,并没有因为其难而失去学习的信心。一方面,这表明学生能够认识到国际经济学的有用性,挑战难度也是对自身能力的一个考验;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更应该透彻掌握该课程的精髓,抓住教学任务的重点,努力为学生排疑解难,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态度对学生听课态度的调查显示,7·07%的学生能够非常认真的听课,43·94%的学生都很认真,有47·47%的学生有时会无法集中精力,另有1·52%的学生非常不认真。可见,绝大多数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都还不错。为了深入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何差别,按专业进行了分类分析。结果表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听课认真的学生最多,占本专业的58·67%;其次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占本专业的47.95%;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少。见表1所示。表1 不同专业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听课态度听课态度经济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非常认真68.2245.3348.00认真2939.734053.341836.00有时不认真3649.313040.002856.00非常不认真22.7411.3300.00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经济学》课程
一、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为顺应知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鼓励和支持外经贸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并多次出台政策强调双语教学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2010年我国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校要面向世界,参与国际合作,加快国际化进程,指出双语教学能够促进教育改革和高校的国际化战略。
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间的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主要分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金融理论和国际宏观经济学四部分。x择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符合该课程的内容与特征,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及时掌握国际经济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教师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与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
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双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近年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局限于本专业范围,为了节约用人成本和提高员工质量,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具备专业知识与外语技能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国际经济活动相关领域工作,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二、双语教学模式
1.课前:准备充分。
由于该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有些知识点需要中英文双重解释,甚至要给学生强调同一英文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差异化含义,这样势必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教师课前需要精选授课内容,筛选出最基本的概念和最重要的理论进行重点讲解。教学不是教师单纯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这部分知识,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因此,课前导入环节很重要,教师课前应当结合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把导入式问题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和讨论。
2.课堂:“保持-过渡型”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模式首要问题是如何根据所带班级特点选择语言运用模式。目前主要有沉浸型、过渡型和保持型三种语言运用模式。沉浸型模式是完全用第二语言进行讲授;过渡型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使用母语进行讲授,逐渐向用第二语言讲授过渡;保持型模式是指在运用第二语言教学的同时保持母语的应用。
笔者根据所带班级学生英语和专业知识水平,选择“保持-过渡型”教学模式,教学初始阶段主要用中文讲解,但是注重专业英语词汇渗透,随着教学内容的向前推进,逐步加大英语的教学比例,最终达到教学语言以英语为主的目标。在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中,采用“保持型”教学模式,以中文讲授为主,新知识点讲授主要用中文,专业术语必须用英文讲授。“过渡型”模式,主要应用在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货币政策部分的教学中。
3.课后:拓宽学习资源。
由于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课后学习变得尤为重要。学生课后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课后学习。读书小组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共同预习、学习和复习教材内容,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也可以互相讨论,查疑补缺。双语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搜索英文文献,学生课后可以登录商务部、WTO、IMF、WB等官方网站和国外著名高校的网站等,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另外,定期举办英语辩论赛和演讲比赛,在题目设置上主要侧重于国际经济学领域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使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三、处理好两大关系
1.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课程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而英语是学生了解和描述国际经济问题的媒介和工具。由此可见,英语语言教学不是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师要把握好专业知识传授与英语语言使用间的关系。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国际经济学的专业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切不能本末倒置。
2.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需要有基础性双语课程的学习经历,才能较好地适应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模式,学生在先修专业课程中要有意识的掌握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或者专门开设国际经济英语课程,集中讲授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平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外文版的贸易报告作为课后学习资料。在英语听说课里可以安排VOA/BBC经济新闻,选取最新国际经贸发展动态的文章,这样英语听力与专业知识同步学习。
四、双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1.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多少情况下,每个班学生英语水平会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英语听说能力方面,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的专业词汇量有限,听说能力偏低,一部分学生学习该课程会比较吃力,长此以往会失去学习该课程的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现象。因此,在学习该课程初期教学进度可以适当放慢,教学内容适量。当大部分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时可以适当加快教学节奏,在难度方面也要循序渐进。
2.双语师资不足。目前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有的只具有英语专业背景,英语水平较高,但专业知识欠缺;有的教师经济学专业知识扎实,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低,这显然不符合双语教学要求。这就需要加强双语师资力量培养,定期选送教师出国进修访问或者聘用国外高校教师和专家。
参考文献:
[1]仇燕苹,王贵彬:提高《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
[2]李 源:国际经济学双语建设研究与实践初探,《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6。
[3]史龙祥:“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课程互动体系构建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