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针灸推拿学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些年来,PBL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针灸推拿学临床教学中,有助于帮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针灸推拿带来的积极效应,摆正学习态度,刺激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PBL教学法的基本概况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作用的学习方法,也被称为问题式学习。它最早被应用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西余大学医学院的综合课程教育上,在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布朗士将其引入到医学教育领域。[1]在九十年代,我国各大院校也开始引入PBL教学法,并取得一定教学效果。在针灸推拿临床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权威者,而是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授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学习并理解新知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针灸推拿学不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针灸推拿这种不吃药、不开刀、不输液的预防保健方式受到人们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经济全球化和“地球村”的格局使得我国针灸推拿治疗引起全世界范围内的注意,这对中医针灸推拿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培养高素质实用型针灸推拿人才成为中医院校不可小觑的首要任务。
二、PBL教学法在针灸推拿临床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帮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PBL教学法是学生将现实的临床病例作为学习对象,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主动探索、主动解决问题。在针灸推拿临床教学中,学生彼此之间围绕病例问题相互协作,主动查阅资料、分析重难点,最终得出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虽然带教老师也参与其中,但不是直接帮助学生解决病例问题,不是直接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病例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观察、记录学生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受益终生。
(二)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PBL教学法旨在让学生用已学的医学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用创造性思维应对临床医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杂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针灸推拿学作为一门操作性极强的临床学科,带教老师应该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传统的针灸推拿教学方式,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只需简单机械地模仿带教老师的动作,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而PBL教学法依据人体的不同经络穴位,借助不同的操作手段设置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并针对病例提出相关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不断思考临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学生按照具体的病例内容进行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角色模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临床技能,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
三、PBL教学法在针灸推拿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设置问题
将临床病例作为PBL问题设置目标,了解病例问题的典型特征,针对病例提出相关问题。临床带教老师要依据具体的带教任务和教学目标翻阅相关临床资料,提出学生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将病例和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熟悉病例,在心中对目标有清晰的认识,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知道自己所需掌握的重难点知识。[3]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病例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复习已学过的医学知识,查阅临床资料,以初步形成自己的认知与判断。
(二)开展分组讨论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临床病例问题,预习教材新知识,去图书馆翻阅相关病例资料,查找问题的答案。同时通过相互讨论的形式,交流彼此对问题的看法,加强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深入?v解病例
各个小组分别挑选一名学生,讲述本组的讨论结果,阐明关于病例问题的疑难点,表达在讨论过程中形成的看法和观点。同一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说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问题。[4]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适时、恰当地进行引导、启发,鼓励每一位学生能够充分自由阐述自己的见解,营造充满争辩、质疑、讨论的课堂氛围。
目前,针灸推拿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然而在实训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对于毫针的刺法过于局限于书本;平时对于针刺和推拿手法的练习太少且不专业;对祖国传统医学的认识不深,比如大多数同学对传统针刺疗法像芒针疗法、冷针疗法、挑刺疗法等知之甚少等等。从而导致许多学生对针灸推拿的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很好的应用于临床。为了弥补这些不足,补充和完善针灸推拿领域临床医学和新医学知识及技能,培养出在临床方面更加优秀的人才,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 加强针刺手法练习,丰富针灸实训内容
1.1 精确针刺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实训课上的针刺方法要源于教材,结合教材,但也不要局限于教材,目前高等教育院校对刺法灸法学实训操作的培训,以教科书为主,其中毫针的刺法也仅局限于书本,对腧穴的精确刺法鲜有系统地教授,使教学与临床脱节,严重影响实训技能教学水平,比如三阴交穴,传统的刺法是直刺1~1.5寸,然而临床上三阴交穴的针刺方法根据治疗病症的不同可有三种刺法:第一,与胫骨呈45向后刺1~1.5 寸进行提插泻法使触电感向下肢末端传导,可以治疗下肢抽动、中风、小腿麻痛等下肢病变;第二,向心斜刺1.5~3 寸,用于治疗痛经、闭经等妇科病以及阳痿、等男科的疾病;第三,直刺1~2 寸,施行捻转提插等手法,用于治疗妇科病、男性痛、慢性腹泻,中腹、脐周以及下腹痛等。如此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识,也扩大了临床治疗范围。
1.2 引进特种针法
特种针法是体针疗法以外的特殊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银质针、长圆针、小针刀、耳针等针法。与传统针灸技术相比,特种针法在操作方法、应用范围、疗效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在临床上能弥补传统针灸疗法的不足,将特种针法引进实训课,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银质针疗法的演示,让学生开拓了眼界,更加全面的了解了针灸推拿的治疗范围,增强了学生学习针灸推拿的兴趣信心。另外,部分特种针法在实训课堂上无法一一演示,可以通过对特种针具的展示和对其性能以及功用的介绍让学生更加了解针灸推拿的广泛应用。比如芒针,它是一种特制的长针,一般用较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丝制成,因形状细长如麦芒,故称为芒针。
芒针是古代九针中的长针发展演化而成。《灵枢 九针论》记载:八曰长针,取法于纂针,长七寸,主取深邪远痹者也。常见芒针长度为5.0~8.0寸,由于其体长刺深,运用一定的刺激方法,通过穴位、经络和神经体液起到通经接气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及大脑皮层功能的作用,从而调动人体的积极因素,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但由于其操作针法有别于其它针具,较为复杂,实训课上不便操作,但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们更多的了解芒针的优势及其广泛的应用范围。
2 实行模拟教学,重视实践,勤于练习
2.1 建立临床模拟室
成为好的针灸医生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辨证思路和选穴思路,除此之外,熟练的针刺手法以及适当的针刺力度也尤为重要。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使针下得气明显,就要加强针刺手法和针刺力度的练习。模拟室的建立使学生充分得到练习,从而为针灸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在老师指导下相互练习
首先由教师教授基本的行针手法,并在曲池等较易被接受的穴位施针,以此作为示范,同时在课上指导学生练习指力、进针方法等,对于一些安全易操作的穴位,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练习,比如曲池、手三里、足三里、丰隆、肩部及背部的夹脊穴等。这是实践操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然后可以给学生留一个病例作业,要求学生为身边的人施针来治疗一些较简单易治疗的疾病,并做详细的记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很好的实践,另一方面如果他们见识到针灸的治疗效果,会更相信并且对其更感趣,也就会更加主动的去学习。推拿方面不要拘泥于书本的教授顺序,可以先从基础的手法学习和练习,例如先讲授和操作动作简单的鱼际揉手法,通过相对简单的鱼际揉手法练习,使学生手腕较为灵活后,再学习滚法和一指禅推法,中间穿插讲解一些相对简单的手法。先易后难,难易结合,循序渐进,既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也符合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规律,节省学时,事半功倍。同时配合刮痧、拔罐、火龙疗法等进行示范和练习,不仅丰富了实训课的内容,还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练习,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了视野,也使针灸推拿的实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 将多维定点推拿与整脊手法引入实训课堂
3.1 引入多维定点推拿
多维定点推拿手法是课题组主要成员在多年的教学和临床治疗过程中,结合现代局部解剖学总结的一整套特色推拿手法,如在操作按揉复合手法时,在分别操作按揉的单一手法动作要领后,将人体局部穴位下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骨分层,那么穴位局部就是一个多维、立体的组织结构,在做按揉手法时就应该把穴位局部分成浅、中、深三层,然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分别在浅层、中层、深层进行按揉,真正体现推拿手法的持久、渗透。
3.2 引入整脊手法
整脊医学的学说是美国帕雨曼医生所创立,自从他把一位患耳鸣17 年的黑人清洁夫用整脊手法恢复听力后,整脊医学就如同其本人的名字一样,迅速的震惊医坛并传遍美国。整脊学者认为椎体和椎间板的错位能压迫或刺激脊椎神经或神经根,从而引起疼痛。整脊就是把错位的椎体、关节、椎间板等恢复原位,解除对病变软组织、器官等的压迫,使其重新获得营养,进而痊愈。它主要有以下功效:(1)消除疼痛;(2)降低僵硬;(3)消除肌肉痉挛;(4)治疗椎间板病变;(5)降低神经系统的紧张;(6)使神经、软组织等获得营养等。将整脊手法引入实训教学,进一步融合推拿六大类手法,使学生掌握更多实用的治疗方法,对于全面了解和学习针灸推拿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编制《整脊技能实训手册》内容包括阶梯式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要求等。
4 重视解剖方面实践和学习
关键词:推法手法 训练 共性要求
To discuss the massage technique training shallowly general character specification
Li Jiwei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the massage manipulation practicing.This requirements can deepen understanding of massage manipulation,guiden practice of massage manipulation and improved therapeutic effect of massage.
Keywords:Massage manipulation Practice General requirements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58-01
数千年来,推拿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在人类卫生保健事业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自然疗法今天,愈发受到医家和患者的重视和推崇。
推拿主要是通过运用手法或借助于一定的推拿工具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而在了解病情,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合理、熟练使用推拿手法就成为了推拿取效的关键所在,所以推拿医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对手法的掌握和应用。但推拿手法繁多,流派纷呈,所以在练习手法的过程中如何抓住其共性要求,就能打到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效果。
笔者从事推拿教学和临床工作近十年,对推拿手法教学和练习有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今不揣浅陋,就推拿手法练习中的一些共性技术要求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同道。
1 手法练习注重采取合适的
通常在推拿临床操作时,医者更多关心患者的问题,其实医者的问题也相当重要,尤其是医学生在学习推拿手法进行练习时更应注意。因为手法操作时的选择正确有利于手法的动作准确、时间持久,对于一些需要加力的手法有助于合理助力,减轻工作负荷。如:一指禅推法操作时一定要采取坐位,且操作面应与医者中脘穴高度相当,这样才能保证沉肩、垂肘、悬腕时上肢灵活、舒适,否则医者取立位或操作面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一指禅推法的操作。又比如:滚(应为“扌衮”)法操作时则一定采取立位,这样不但有利于操作时加力,还可以在需要时身体前倾而合理助力。
2 手法练习时应尽可能少地动
用施术肢体的关节和肌肉,也就是说除非手法动作要求的关节和肌肉外,其他关节和肌肉应尽量处于中立位和放松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进行手法练习或临床操作时让无需参与的关节和肌肉得到放松和休息,才有利于手法和医者的持久作业。如:一指禅推法操作时,除拇指掌指和指间关节参与外,余四肢完全放松,肩关节自然下沉,肘关节自然下垂,腕关节灵活悬垂,上臂和前臂也基本处于放松状态。又比如:掌摩法操作时,腕部、肩臂部均保持放松状态。
3 多数手法操作时都有“吸定的要求”
除摩擦类手法外,多数手法均要求施术部位与受术部位吸定,而不能产生相对位移,只有这样才能使力深透,从而气至病所。如:点法、按法均有明确的施力点,操作时不可有力线的偏移;滚(应为“扌衮”)法操作时要求第五掌指关节北侧为吸定点,不可出现摆、拖、跳等动作;一指禅推法操作时也有“紧推慢移”的吸定要求。
4 手法整体要求
连贯、灵活、舒展、有节奏感。连贯是指同种手法之间或两种手法变换时应自然连贯、浑然一体;灵活是指手法操作时灵动自如、刚柔相济,无生涩之象;舒展指施术时,医者肢体有挥洒自如、舒展飘逸之感;有节奏感则是指各手法操作时速度有快又慢,富有节奏性。整体要求其实还是熟练程度的要求,只有勤学苦练、熟中求巧,才能真正做到连贯、自然、灵活、舒展。
以上要求均为多种甚至是全部手法的共同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共同点总结出来交给学生并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加以体会,有助于学生更透彻、更全面地理解手法的动作要点,比较各手法间的异同,提高手法学习效果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之虹.推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对于传统的传销模式,学生们已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是面对这种新型的传销模式――思想传销时,一些想得到更快成长和更多锻炼机会的同学就很容易被迷惑。当得知吴同学的情况后,我们老师立即采取行动,一边了解具体情况,一边对吴同学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在配合公安部门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开展班会学习活动,提高学生面对这种新型传销的警惕心。在我的安抚下,吴同学痛定思痛,勇敢地走上讲台,用自己的经历告诫同学们要提高警惕,拒绝思想传销。最后,在学校、公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为吴同学追回了部分被骗学费。
为了预防学生上当受骗的事情再次发生,我们在做好日常的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认识上的提高。
一、大学生易受传销蒙骗的原因针对此次事件,我分析了几条大学生容易上当受骗的原因,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
1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辨别能力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们都比较容易相信老乡、熟人、同学之类的人。但一些学生的防范意识差,警惕性不高,在不辨真伪的情况下,就给了骗子以可乘之机。
2疏于防范
据资料显示,在校大学生被骗取钱物,绝大多数是因为疏于防范。很多大学生没有处世经验,心思过于单纯,导致容易上当受骗。
3求人办事,成事心切
在校大学生涉世不深,有时因为急于求成,而被花言巧语蒙蔽了双眼,最终落得人财两空。
二、加强传销防范教育的对策1预防为主,未雨绸缪
(1)加强学生的思想防范意识。通过课堂宣讲、及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等手段,让学生树立思想防范意识,从源头上杜绝学生上当受骗。
(2)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很多传销组织利用大学生初涉世事、急功近利的心态,哄骗大学生说成功是有捷径的。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让他们知道真正的成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
2培训为辅,充实生活
(1)积极开展校内相关学习技能的培训,让学生能够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知识。很多大学生上当受骗是因为想要学到更多,尽快成长,那么在学校里组织开展相关学习技能的培训或者通过校方引入正规的培训机构,就可以给感兴趣的同学以成长的平台,同时,也可以降低在校大学生被校外非正规培训班欺骗的几率。相信这样的做法在满足学生学习要求的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2)争取通过校内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不给“害虫”以可乘之机。大学生的生活相对高中来说轻松很多,这也让大学生的生活变得空闲许多。为了不让传销组织见缝插针地毒害学生,学校应开展各种各样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每位在校大学生都有事可做,不给“害虫”以可乘之机。
3及时处理,配合调查
(1)遇上诈骗事件要马上报警,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损失。当诈骗事件发生时,老师首先要做的不是指责学生,而应该及时了解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向警方报案,以确保学生的利益。
关键词:大二学生 就业认知 调查 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作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深受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关注。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从1998年高校批准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给在校大学生施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受金融危机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毕业生面临着各种择业与求职的难题,从而也产生了一系列认知层面的误区。为了避免毕业时的被动,学校各方面认真反思,从“小”做起,逐步从入学教育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指导改进。而大学二年级这一承上启下的时期慢慢由“被忽略”转变为“被重视”。
大一呐喊,大二彷徨,大三大四朝花夕拾。目前本科在校学生对于就业问题缺乏基本的认识,绝大部分认为就业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大学期间没有具体的目标规划,一味跟风,看似忙忙碌碌很充实,却在真正面对就业时不知所措。目前多数高校开展的就业认知指导课程多数是针对大一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其他年级的学生很少涉及,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大二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他们经过了大一,对自己所处的学校、专业都有了基本了解,对本专业未来的就业情况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针对大二学生的状态,为求深层次了解并全方面把握大二学生的就业认知观念,课题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从性别、职业规划和求职心态等方面展开调研,将结果系统梳理,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提供指导,并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观和择业观,从而为保障大学生顺利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就上述背景,本课题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针对本校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眼视光学、护理学、针灸推拿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统计学、康复治疗学等九个专业的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
一、大二学生在就业认知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通过对本次调查数据的处理及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大二学生在就业认知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对本专业所获学位不明确
我校共拥有21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理、文、工、管等学科门类。在数据统计中调查组发现约一半同学对自己毕业后得到的学位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以中药学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眼视光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统计专业为例,具体数据如下表。
在对自己专业的了解程度中根据统计结果得知23.24%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有详细了解,64.42%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有基本了解,12.34%对自己专业不了解。
2.不同专业学生就业目标相差较大
在对未来的就业选择中,持观望态度的学生占19.23%,其中针灸推拿专业占了其中的32.5%,其他专业均在16.67%以下。经过访谈了解我校针灸推拿专业本科毕业后就可以较为顺利地找到工作,就业压力相对较小。同时,针灸推拿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患者更愿意接受经验丰富的针灸推拿师,与同期念完研究生的同学相比,先就业的同学拥有了三年的实践经历,更受患者信赖。
此外,每年的就业形势会随着当年国家新出台的就业政策或是相关行业的改革政策影响,为从业者提供的就业岗位和数量不定。面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定变动,大多数学生往往从大三下学期才对将来的发展目标有了较理性的把握。因此,目前处于大二阶段的学生往往选择观望,试图在把握住就业的整体风向后,再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
针对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暂时有37.88%的同学打算考研。据了解,考虑考研一方面是为了给未来增加筹码,认为高学历者似乎更容易得到提拔,所以在没有遇到非常满意的工作或是机会时,大多会选择考研来等待机会。同时,绝大多数医学专业知识不是四五年的本科时间段便可准确、熟练掌握。为了提高医院中医师的综合素质,2015年,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将探索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或高等医学院校,组织开展“5+3+X”(X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或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需年限)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7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将全面调整为“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这一系列的举措,证实了我国对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水平的高度重视,要求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同时掌握过硬本领,更好地服务社会。另一方面,一部分同学选择考研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不想过早的面临社会压力,同时家庭条件允许这部分同学这样做,所以选择了继续在象牙塔里深造。
与考研相比,对于一些不适合考研的专业来说,公务员的身份有足够的魅力吸引大家争先恐后地为那仅有的几个名额奋斗报考。然而由于我校专业特色与就业现状,我校公务员的报考率仅在16.35%,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公务员热。
3.不同专业学生课余安排侧重点不同
从调查各专业数据分析来看,约有35.10%的同学将课余时间用在了上网、睡觉、逛街等,而这一部分同学主要集中在那些本学期课程相对较少、课余时间比较丰富、课业压力较轻的专业。例如康复治疗学专业,该专业有48.94%的同学把课余时间都用在了上网、睡觉、逛街方面。而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的同学由于课程多、任务重,几乎把课余时间都用来消化所学课程,用于上网、睡觉、逛街方面的时间约占课余时间的28.97%,相对合理。
从整体数据来看约有24.36%的同学会利用课余时间上自习或是在图书馆看书;约有12.98%的同学忙着去参加各种活动;约有14.42%同学选择打工;还有约13.14%的同学利用其他方式度过自己课余时间。从数据所占比例上不难发现大家的课余生活整体上是积极健康的。大部分学生的大学生活还是比较充实,学习与娱乐比例也相对均衡,这充分说明了我校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得较为合理。
4.个人专业认可度不同
调查中我们发现,约有35.58%的同学认为只要工作与专业有一定的关联性即可,有25.16%的同学希望可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在学习了一年专业知识之后,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自身专业产生了不同的认识,有的立志于学以致用,有的则未在专业学习中获得择业动力,欠缺对专业的认可,只是被动学习,坚持“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顺利毕业再说。因此,对于大二这一过渡期的学生来说,如何找到学习动力,能否将专业学习真正立足于专业发展是目前制约专业进步的重大问题。
二、加强大二学生就业认知能力的建议
从以上四方面的调查及分析结果来看,目前我校大二学生就业认知方面相对薄弱。虽对未来有初步的规划,但没有系统接受过正规的就业课程指导,对日后就业的方式、方法、技巧也是一知半解。由于我校是医学类院校,部分同学学制为五年,对于未来的专业发展,大家也较为迷茫,大多处于观望态度,这都需要就业指导老师及时地帮助同学们看清就业形式。但从随机访谈中,我们发现仅仅是就业指导老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各级部门都应加强行动,利用我校建设高水平中医药特色名校的优势,为同学呈现出有特色且有意义的教学及课余活动,让同学们在大学生活中不断感受并了解自己的专业,了解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维法维权意识,树立积极心态,尽快适应角色,从而能顺利融入社会。因此,本课题提出具体建议如下:
1.开展有特色且有意义的就业科普活动
学校组织开展各类就业知识科普活动。各学院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不同类型、形式丰富的活动,如毕业生交流会、考研交流会、职场模拟、团队组织拓展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在轻松的氛围内了解自己的专业,了解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树立积极心态,形成择业动力。
2.提高就业能力,掌握过硬本领
针对同学普遍反映的专业知识不够硬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大学教育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然而绝大部分同学还是被动学习,需要“牵着鼻子走”。然而,大学教师往往与学生接触较少,许多同学与老师也有较大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很难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因此学习上容易出现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等情况。鉴于此,这就要求我们自主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主动进行相关知识的储备,多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而知识是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机会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大二这个择业前期就进行宽口径的知识储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更好地迎接未来更大的竞争与挑战,为将来的就业增添有力的砝码。
为了解决同学们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的普遍问题,学校必须在平时的课堂中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同学们讨论、练习。教师可以采取“对分课堂”这一授课形式多与学生互动,也让学生从中磨练。学校和教师也应引导并组织学生见习或其他实践活动,针对学生“不见习只盖章”这一情况,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教学管理,将其加入学生考核,鼓励学生迈出第一步,用实践检验真理,切忌空读课本、纸上谈兵。
3.调整就业心态,端正就业认知
目前,大学生就业理念普遍存有误区。一方面表现在,目前有六成以上的大学生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等方面存有较高的期望值,不切实际。如“热衷公务员事业编的铁饭碗”、“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等。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同学普遍认为择业、就业都是毕业生的事,与现阶段无关。因此,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学校也应加强对学生这两方面误区的调整与指导。第一,从“就业”到“创业”的转变,从“上层”到“基层”转变。在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今天,大学生仍愿意到发达地区、高薪部门、事业单位就业,不愿到基层工作,更不愿意进行自主创业,这就造成了结构性就业难。然而,基层的磨练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自主创业是提高就业率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国许多地区拥有广阔的就业机会,这些都能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第二,将就业指导工作提前,不局限于刚入学的泛泛而谈,而要在学生各个关键期进行合适的引导,将整体教育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尽早对专业前景、自身素质、未来目标等各方面有较好的掌握,避免临时抱佛脚、赶鸭子上架等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雾明辉,宋凤宁.大学生就业认知评价问卷的编制[A].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学报附录和致谢
[2]平先锋,吴海良,严星.大一新生职业认知状况及对策――基于长江大学大一新生的调查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朱琴.论大一新生提前进行就业指导的必要性[J].文教资料,2007(12)
[4]孟艳举,丁艳霞,李月喜,孙渊,李悦琪,冯丽云.七年制低年级医学生就业认知调查[B].卫生职业教育,2011(1)
关键词:中医学;本科;实践能力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1实践能力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的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只看重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接受,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仅靠考试成绩,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临床所需的人才相差甚远。同时,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象思维的培养都需要在实践中体悟和学习。实行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出更为有效培养中医药人才能力的方案,对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和社会竞争能力,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具有深远意义[2]。
2目前我校中医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现状
尽管目前中医药教学快速发展,但实践教学环节尚显薄弱,至今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无法满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型中医人才的需要。主要原因有:(1)在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中仍然以理论教学和课堂教学为主,教学计划中没有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2)实践教学缺乏整体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实践内容与现代技术进展和临床需求相脱节,有的实践内容已经落伍,有待进一步整合、更新、优化;(3)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不完善。实践教学场所不足、实验仪器设备更新慢,达不到教学目的;(4)学生对于实践性课程兴趣较低,重视程度不够,参与主动性较差;(5)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指标尚不明确,无法客观评价教学水平及学生掌握程度,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中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学生理论与临床严重脱节,处理临床实际问题能力不足[3-4]。目前的不良局面如得不到有效扭转,必将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桎梏。
3中医学专业本科实践改革的措施
为改变目前的不良现状,我们对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逐步形成五年制全程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能力贯通式培养模式”,针对不同学年所开设课程及学生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让学生“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达到全程实践的教学目的。具体如下:
3.1第一学年本学年的学生刚接触中医学,对中医药理论的认识尚粗浅,主要通过实践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医的感性认识及学习兴趣。在学院建设中医四诊实训中心,形成中医诊疗技能实训体系,为学生提供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的场所;通过对学生四诊技能的培训,使学生熟悉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和技巧,增加学生对临床疾病的感性认识;通过模拟门诊,让学生亲身体会辨证论治的全过程,加深对疾病的感性认识;通过远程门诊示教系统,使学生看到临床诊察、辨证的全部过程,对书本知识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开设推拿手法练功课、耳穴压豆等课程,使学生大一入学即掌握较为简单的治疗技能,在给家人、朋友解决痛苦的过程中收获专业信心。
3.2第二学年本学年开设的中医学核心课程有中药学、方剂学等,着重对学生进行中药辨药、识药、用药的实训。通过“中药标本馆认中药”“实验室做药理实验”“本草园见习中药药用植物”“临床见习方药运用”四者联合,搭建起中药学、方剂学“四位一体”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3.2.1中药标本馆的实践教学学院设有中药标本馆(含饮片标本室、浸制标本室、腊叶标本室、伪品标本室和中药走廊展台),现有中药标本600多种,涵盖《中药学》教材收录的所有中药。在中药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定期引领学生到中药标本馆观摩学习,加深学生对中药的认识理解。3.2.2中药药理实验室的实践教学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程为学生开设12个固定的疗效显著、实验结果明显的中药及方剂实验项目,另外灵活开设3个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力求使学生通过实验切实观察中药及方剂的疗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升学习热情。3.2.3本草园的实践教学学院设有本草园(含草本区、木本区和藤本区),涵盖中药学教材中绝大多数中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给学生适当地讲解药用植物学的相关知识,力求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鉴别中药的能力。针对药用植物不同的生长习性灵活开展药用植物见习,学生全年可以在本草园见习,春夏季节认识以全草、茎、花、叶入药的中药,秋冬季节认识以果实、种子、根入药的中药。3.2.4临床见习方药运用的实践教学通过远程门诊示教系统、模拟门诊及随师门诊,学生可以直观地学习中药、方剂的运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中药、方剂的功效、主治及配伍原理。
3.3第三学年本学年开设的中医专业课有内经选读、温病学、金匮要略、推拿学、针灸学等。在学院增设针推手法训练室,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掌握针灸、推拿的基本手法,能够独立进行针灸、推拿的临床工作。适当安排学生跟随授课老师到附属医院、社区医院临诊,通过教师适时进行有目的的讲解,加深学生对中医经典课程内容的理解。
3.4第四学年本学年开设的中医专业课有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实践教学主要以安排学生到附属医院、教学医院跟随教师见习为主,加深学生对中医专业内容的理解,为第五学年的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5第五学年建设以滨州、烟台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为龙头,烟台市中医医院、威海市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为核心,各实习医院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辅助的临床教学基地体系,为学生提供临床实习、见习平台。
4中医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方式
单纯的理论考试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中医诊疗技能的掌握程度,我院逐步完善“理论考试加临床实践考核”的形成性评价模式,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例如学院组织教师研发了《中医舌诊直观教学评价图谱》,以模拟临床实际诊疗情景的方式进行中医舌诊内容的考核,收到较好效果。同时,我们还将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建立毕业生质量调查制度,从毕业生的工作环境中搜集他们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职业素质及就业情况等有关信息作为教育质量反馈信息,并依此调整教育计划和改进教学工作。同时邀请政府主管部门、用人单位等相关利益方积极参与,考虑他们对教育计划提出的改进意见,同时让他们获知教育评价的结果[5]。
【关键词】《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探讨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学科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浩瀚的文献史料而历数千年不衰。千年来,中医学充分显示了其存在的科学性和价值数,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我国号召实施课程改革系统工程,而课堂教学改革又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基础》作为中医学理论的入门学科,其中的理论内容较深奥,鉴于这门课程涉及到临床、护理等非中医专业的学生,学生们大多数对中医学的认识比较粗浅。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医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突出中医理论特色,并不断扩展其内涵,以便于非中医专业学生对中医理论感兴趣,并能较好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
一、调整教学的内容
1.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 对教学内容进行三级分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每章内容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级别。要求掌握的内容,教师要重点全面讲授,并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理解的内容,教师进行简单扼要的介绍,并要求同学们熟悉其中的医学道理;而了解的内容,学生则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整个教学过程要力求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修订了教学大纲及教学方案 根据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的培养方向及目标不同,修订了教学大纲并随之调整了教学内容。同时针对《中医学基础》、《中医学》、《中医护理学》这三门课程中医基础课程的内容之间存在交叉、融合的问题。提出了将这三门中医基础相关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的新思路,力求通过重新优化整合这三门课程,使这三门课程的联系及分工更为合理,同时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展。现已完成三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3.坚持对于集体教学内容的研究 多年来,我们中医教研室一直坚持集体教学研究,尤其是近年学生班次、专业的转变频繁,教材的更新,学术的不断发展,都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集体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中医教研室每周集体备课一至二次。坚持学术讨论、相互听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了各种教学工作制度、教学档案,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已经成为习惯。
二、教学思维的拓展
近几年,中医学与西医学在学术领域和临床治疗领域的碰撞格外引人注目。
对于二者孰优孰劣的讨论相当的激烈。学生们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阐述中医理论知识之外,可适当拓展开来,比较中医西医学在医学理论、疾病诊断和用药治疗中的差异。不回避差异,正视各自的优缺点,科学的对待两者在疾病诊疗中的方式方法。
三、理论与临床的结合
笔者多年来一直坚持参与临床医疗诊治工作,认真收集病例及症状资料,以照片、影像等形式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并将临床病案充分结合在理论教学中,让学生能通过实际理解中医理论知识,改变对中医理论晦涩难懂的印象。
四、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对传统的一讲到底的理论授课方法进行改革,在多年教学方法积累基础上,总结“多元化教学方式”。将启发式、讨论式、归纳式、联系式、自学式、寓教于乐式、中西医参比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这种多元化教学法,对于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法将教学方法与素质培养相结合,符合现代素质教育思想的新特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五、开设相关选修课程
在过去,中医学基础是一门传统的理论课,在授课过程中也没有实验教学的课程安排。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医教研室向学校申请开设了多门辅助课程,让学生能较全面了解中医学知识,课程包括:《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食疗学》等。
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
1.主要应用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适当运用国内较好的教学课件 我校现已制作出了本科《中医学基础》、《中医学》、《中医护理学》等课程的教学课件,均已应用于教学当中,且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校内外专家的好评。
关键词:知为针者信其左;针刀;押手;左手
中图分类号:R291.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12-0092-02
“知为针者信其左”出自《难经・七十八难》:“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必先以左手压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即知晓针术的人重视押手(即左手)的作用,不知晓针术的人只信赖刺手(即右手)的作用,强调了双手协作在针刺中的重要性。《灵枢・九针十二原》“右主推之,左主持而御之”即强调了双手协作的针刺原则。针刀医学是在针灸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而发展形成的一门学科。针刀疗法在治疗器械、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法等方面都来源于传统针灸学。“知为针者信其左”这一针刺原则在针刀临床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刀医学的实质是非直视下的微创手术操作,器械为类似“针”的“刀”,这决定了押手在针刀操作中的重要性,在提高针刀疗法安全性和疗效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笔者在临床中深刻体会到押手是针刀疗法成败及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1 针刀操作中常用的押手法
1.1 单指押手法
该手法是用左手拇指定位后,用指尖按压,适用于一般部位的操作,并要避开神经、血管及重要脏器。如肩胛骨喙突、腕管等处需用左手拇指推开神经血管;需在骨面上操作时,如松解背部菱形肌需在肋骨面上操作以避免刺入胸腔,左手拇指触诊确定肋骨骨面并用指甲切压,针刀刀口线与左手拇指指甲面平行缓缓刺入,待抵达骨面后行针刀松解操作。
1.2 双指押手法
该手法是用左手拇指、食指夹持针刀,或双指提捏固定需针刀松解的肌肉或病理性反应物,如条索、硬结等,适用于长针刀操作,以及针刀松解危险部位的肌肉和病理性反应物,如条索、硬结等。
2 押手参与针刀操作过程
针刀进针四步规程是针刀手术在刺入时必须遵守的4个步骤,即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1]。在有关针刀教材描述中,定点是进针前用紫药水描记号,定向、加压分离和刺入三步均由右手持针刀完成[1]。但针刀临床实践中并非如此,临床上定点、定向、加压分离三步均应由押手单独完成,刺入这一
步由押手协同刺手完成,这样操作更安全,也更符合临床实际。
第一步定点是用押手拇指指尖按压,这一步不能因为有体表记号定位而省略,因的稍许改变就可引起针刀目标点深层结构和皮肤相对位置的移动。
第二步定向是用押手拇指指甲面,而不是刀口线,使指甲面与大血管、神经及肌肉纤维走向平行。
第三步加压分离。教材中描述的加压分离是用刀口线在皮肤上加压而不刺入,达到皮下血管神经的分离[1]。这与实际操作有出入。因为锋利的刀口线稍许加压便可刺入皮下,未等分离即有可能伤及血管和神经。对此,笔者临床上加压分离由押手拇指指甲用力切压皮肤,真正做到分离皮下大血管和神经。指甲加压分离可以更好地将皮下大血管和神经分离,因为指下感是刀口线加压分离所没有的,充分利用押手拇指感知指下动脉搏动、条索状神经,或根据患者因触压产生的麻木触电感判断神经的位置。
第四步刺入是由右手持针刀,针刀体与指甲面平行,刀口线沿着押手拇指指甲切迹处刺入皮下。
在上述针刀进针四步规程中,押手独立完成前三步,协同完成第四步,这样能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针刀刺入皮下后的针刀手法操作中,押手的协同能更好地控刀,使针刀切割、剥离等手法适度,松解病灶而不伤及正常组织。针刀术毕,押手立即按压刀口处防止出血。
3 减轻进针痛感,实现“微痛针刀”
一般情况下,针刀治疗无需麻醉,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针刀医学原理》[2]和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针刀医学》[1]均未介绍针刀术前需要麻醉。朱教授在针刀治疗时一般不使用麻醉,他强调患者的针感和医者的手感。针刀正常的针感为酸胀,而疼痛、麻木和触电为异常感觉,提示针刀触碰到血管和神经,需调转刀口方向。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医者应努力减轻和消除针刀痛感,进针前押手的揣压可以提高患者进针处对痛感的耐受,减轻进针痛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另外,双手协调配合,使进针速度加快,刺激皮肤的时间缩短,对皮肤神经末梢刺激程度小,也能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
4 押手是针刀操作安全和疗效的重要保障
4.1 准确定位针刀施术点
针刀操作要求医生对人体解剖结构有深刻的认识,能够通过体表或体内的标志性结构判断目标位置和危险结构,这主要通过押手的触诊来实现。
押手定位作用分术前定位和术中定位,术前定位如“揣”、“摸”、“按”、“压”,确定痛点及病理反应物,如条索、硬结等。术中需押手固定针刀施术点后才行针刀松解操作,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针刀的主要适应症为经筋病范畴,施术点选取原则为“以痛为腧”,一般为经筋病阿是穴,包括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应力集中点,人体功能活动的应力集中点,相关起协同或拮抗作用肌肉、韧带的起止点、肌腹、腱鞘、脂肪垫、滑囊、滑车、籽骨等,以及神经出口处和肌筋膜附着处[3]。针刀施术点的准确定位和固定是针刀治疗取得疗效的前提。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针刀必须松解横跨于肱骨结节间沟上方的肱骨横韧带,押手必须定位和固定住结节间沟这一狭小区域。若针刀施术点偏离病灶点,针刀操作不仅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反而会伤及正常组织。
4.2 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和重要器官
通常情况下,针刀治疗为非直视下操作,医生不能直接看到患者体内病变组织的结构。但要想保证针刀治疗的安全和有效,针刀治疗时定位必须准确,既要保证对病变组织进行准确的松解,又要保证避免对重要神经和血管的损伤,因此,需要通过体表可见或可触及的解剖学标志判断体内结构,这主要通过押手的触诊来协助完成。
此外,良好的控刀技能是保证安全有效完成针刀操作的关键所在。针刀刺入的深度,所经过的路线、层次,达到的体内标志,恰当的切开、剥离的深度和幅度都由控刀技能来实现。押手的参与是控刀的重要环节。如在胸、背、腰等部位行针刀治疗,需避免针刀误入胸腔和腹腔以及损伤肺、肾、心、肝等内脏。又如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松解横突尖时,押手由竖脊肌外缘向内侧摸索到骨性硬结即为横突尖,押手拇指在外,刺手持针刀由内刺入横突尖,确保针刀不刺入横突尖外侧进入腹腔。临床上,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松解时,针刀需在肩胛骨喙突骨面上操作,喙突点很小(面积不足1 cm2)且喙突紧贴胸腔,附近有重要的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神经,属高危区域。喙突点的松解如果不确保在骨面上操作,不仅不能彻底松解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还很有可能误入胸腔或损伤附近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发生严重医疗事故。
5 结语
“知为针者信其左”这一针刺原则在针刀临床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针刀操作安全和疗效的重要保障。临床针刀医生应高度重视押手的重要性,方可做到针刀松解层次准确、安全有效,达到《素问・刺齐论篇》“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之良效。
参考文献:
[1]朱汉章.针刀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3.
1.1师生情感交流不畅中医的理论体系涵盖了自然科学、哲学、人文科学等全面科学内容,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这其中也包含着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医的教学,自古以来就是在老师的口传心授、潜移默化的培育下,学生获取中医知识、掌握中医医疗技能及继承良好医德的过程。因此,中医教育特别强调师生情感的交流,中医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有助于认知活动开展的教学过程,其精妙在于教师以言传身教艺术性地激发学生对中医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坚定学生对中医的信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牢固建立起中医的思维方法;同时,中医强调望神,有经验的中医教师能从学生的体态、表情、眼神等方面获得大量的信息,及时、微妙、有人情味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而中医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无法完成情感教学目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自觉地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没有情感的大屏幕反而成了教学的“主角”。教师只顾埋头于课件的操作和演示,不顾学生的反应和反馈,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更有甚者,部分教师为了操作的方便坐在椅子上上课,学生只能从多媒体系统操作台上看到老师的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只是一个多媒体系统的操作者,人性化的师生人际情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导致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1.2教学节奏把握不当中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打上了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和辨证思维的烙印,故中医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方法。而中医思维方法的建立,学生自身的思考和感悟非常重要。因此,中医教学节奏不宜过快,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而在中医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时,由于多媒体的显示速度比传统板书快,其单位教学信息量比传统的单位教学信息量大,课堂教学节奏难以把握,有些老师课堂教学节奏过快,课堂信息的呈现速度超过了一般学生的接收速度,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来消化和吸收,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而且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学生对中医知识的被动接受,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影响中医思维方法的建立。
1.3多媒体课件质量不佳中医学扎根于临床,是一门实践医学,因此来源于临床实践的图像、音频、视频资料对中医的教学很有好处,高水平的中医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对中医的感性认识。但目前大部分中医教师缺乏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理论和技术,制作水平较低。许多所谓的多媒体课件仍是以文本资料占绝大部分的比重,而图像、音频、视频资料则少得可怜,其课件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发挥不了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特点。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动态展示中医教学内容的便捷平台,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也就达不到中医多媒体教学的根本目的。
1.4未注意中医课程特色就中医课程而言,那些有较多图像、视频资料而适宜直观教学的课程,例如中医诊断学、中医外科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就非常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而一些中医基础课程及经典原著课程,没有适合的媒体素材,无法直观化、形象化,并不一定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但目前几乎所有的中医课程都一哄而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某些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能让人满意,很多学生更欢迎传统教学法。
2对策
2.1改善中医多媒体教学方法根据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教师应积极探索中医多媒体教学的规律,不断改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势,提高授课效率。如中医多媒体教学时,采用控制演示速度与方式的方法,使可视信息与教师的教学思路同步,并且通过适当安排提问、适时地强调重点、结合具体情况即兴发挥、放慢语速等方法,有意识地控制节奏,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和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逐渐建立牢固的中医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中,师生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地调节课堂进度,切忌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单纯地操纵机器,应携带随身麦克风、电子教鞭适当走动,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气氛。对于某些中医诊疗操作,教师应亲自给同学示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2.2中医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便于协调课堂气氛,控制教学节奏,也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能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因此,中医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应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产生协同效应。如在播放投影的同时,适当穿插必要的板书内容,不仅有利于教师临场发挥和激情的涌现,也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易于抓住重点、难点,同时,教师的板书也给学生留下回味反思和发问的时间和机会。教师能根据学生反映出的问题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及时地进行辅导答疑,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3提高中医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对于提高中医多媒体教学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各中医院校应抽调各中医教研室计算机应用骨干集中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知识培训,以达到以点带面、相互促进提高的良好效果。中医教师应积极探索各类教学软件的应用,集思广益互相交流,必要时可联合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出不同类型的中医教学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制作课件时,素材运用要体现出中医特色,体现多媒体特征,课件要有较强的交互能力,便于师生的交流与沟通。要利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的优势,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中医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医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
2.4根据需要开设中医多媒体课程各中医院校不应强求所有的中医课程都开展多媒体教学,要充分考虑各门课程的特点,在广泛听取教师和同学意见的基础上,尊重教学规律,对适宜直观教学的中医课程开展多媒体教学。
3结语
总之,我国中医多媒体教学开展的时间还不长,在教学实践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总结、交流,促进中医多媒体教学的良性发展,让它在中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