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校合作的好处范文

家校合作的好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校合作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校合作的好处

第1篇:家校合作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校合作

一、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

“合力”原是物理学的用语,指作用在质点上的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效果如果与某一个力F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F就叫做几个力的合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是指他们进行有效地合作,从而产生更大的教育力量,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能够更多地抵御来自于外界的各种不利于教育孩子成长的因素。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为细致、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

(二)家长与学校教育的共同配合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赫姆林斯基曾讲过:”……向学校提出的任务变得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人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这里就更加强调了家庭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此外,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可以有效地督导学校教育的进行。家长对于自己孩子在学校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地向学校进行反映,可以促使学校教育更加地满足家庭的多元化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并且通过家庭的加入,能够使教育更加透明、公开、公平、公正,从而更规范、更合理。

(三)家庭教育需要学校的指导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家庭教育具有全面性和广泛性,体现在孩子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和渗透性,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尤其是t.JA~差异性,能够较为充分地考虑孩子个体的差异与特点。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生命的教育”,它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人难以实现的。然而,大部分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教育理论较为缺乏,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研究和把握不到位,往往会凭着自己的思想和对孩子的关爱进行教育,在教育中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偏差,影响教育的效果。因此,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可以与学校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并可以从学校获得更多有关子女教育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教育子女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

二、家校合作中的问题

家长和老师对家校合作的意愿非常强烈,也在逐步实施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家校合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致家校形成的合力明显不足。

(一)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家校合作中经济和手段的制约

家校合作需要一定的费用作为支持,但是国家教育机构没有专项的资金投入,合作过程的经费一般都是由学校独自承担。因此,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很多家校活动得不到真正具体地贯彻和落实。一些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没有电脑,也没有条件上网)很多新颖的家校合作手段却没有办法开展,如家校bbs论坛,家校合作qq群、家长教师微信群等”这样一来,家校合作的手段就受到了制约,家长只能通过家长会、校访等最传统的方式进行合作。因此对于家校合作的效果造成了很大影响。

2.家校合作活动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

大部分学校在新学期开始时都会制定家校合作的计划和方案,但是随着教学工作中一些可变因素的影响,往往改变甚至放弃原有的活动计划。即使有的家校活动进行了开展,也往往会缺少实效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应试教育下,大部分学校还是以学生的学业为重,一些学校缺少专业的家校合作负责人员,只是由教师兼职,缺少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家校合作,有时只是应付检查、走走过场,难以实现家校合作成效。

3.家校合作缺乏换位思考,校方单向灌输多

家校合作应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双向活动,因此,家长和学校要做到相互理解,学会换位思考。然而,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有些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时相互指责和怪罪,认为孩子出现的问题是对方的错误,而不进行有效地沟通,寻求解决方法。有的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只是一味地把学校的观点灌输给家长,认为家长教育能力不足,不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家校双方缺乏相互理解和换位思考,势必造成消极的影响,影响家校合作的有力实现。

(二)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家长参与的内容有限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在参与家校合作的时候仅仅只是局限在学业上,也就是智育上的投入,但在其他方面却对学生娇生惯养,或者过于粗暴,动辄打骂,那教育的效果就无从谈起。有的学生害怕老师“告状”,自己会遭到家长的责罚,会阻挠家长和教师的联系,如不通知家长参加家长会、教师要求家长校访时撒谎、甚至有过因此离家出走的现象,与家长过于关注学生学业,忽视他们其他方面的培养有较大关系。

2.家长参与时间、精力有限

如今中国的家长大多都走出了家庭,拥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整天忙忙碌碌,经过一天紧张的工作,大多数家长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认真仔细的关注孩子的在校情况。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甚至请家庭教师来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来维持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下滑。所以平时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参加学校教育活动。

3.家校合作中的观念差异

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和家庭往往会因为某些观念的不一致出现一些矛盾和观念的差异。一些家长受现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现象影响,不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缺乏对孩子的个性化培养,一味地担忧孩子的成才之路,认为只有挣大钱、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才是人才,缺少对子女的正面引导。学校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而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无所谓。还有的家长有“读书无用”的观念,把学校当成看孩子的场所,认为只要孩子在学校长大成人就可以。家庭和学校观念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无疑给家校合作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三、加强家校合作的建议

(一)家校双方达成共识

1.家校双方要加强沟通,相互理解,达成共识

教师和家长要做到相互的信任和理解,加强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观念需要保持一致。作为父母,要学会体谅教师并支持教师的工作,同样作为教师,也要理解家长的爱子之心。家长和教师应当明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他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家校双方应该充分正确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并且尊重和重视它们个体差异性。在家长和教师之间遇到矛盾和冲突时,双方应当加强沟通,彼此理解和信任,从而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长。

2.家校双方要明白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场所,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这就要求家庭和学校要明白彼此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个重要场所,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对孩子的发展会有直接的影响。作为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教育责任和义务,明白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而不能一味地推卸责任,把孩子的教育完全寄托给学校。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也应当积极地参与并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使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学校,作为孩子后天知识习得、人格教化的重要场所,也不能单纯地依赖家庭教育、推卸学校责任。也应该积极的评估社会和家长的参与,从理论和实践上贯彻教学合作的教育思想,积极营造开放、互动的家校合作氛围。要提高家长参与程度,使家长意识到共同合作的好处,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3.让家长参与学校日常活动

学校应该积极地制定家校合作的活动计划,使家校合作成为学校的日常常规工作。家校合作活动可以以班级、年级或者学校为单位,展开丰富的家校合作活动。例如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和家长可以一起合作进行教室的布置、教室板报的设计、班级图书分享会等;以年级为单位,可以开展各种年级主题活动,比如学习经验交流会、家长交流会、体育比赛活动等,让家长担任主力,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在学校中,以学校的活动为依托,让家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共同协作,加强他们三方的合作关系,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总之,让家长积极参加学校的日常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形式。

(二)家长应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

作为家长,抚养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职责,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长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家长应该明白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与学校建立有效地合作。家长应该支持学校的校规校纪,认同学校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方式,增强与学校和教师的联系,协助教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协助学校和教师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此外,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应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工作中,发现问题时及时和学校沟通,诚恳合作,主动帮助学校和教师分担孩子的教育工作,摒弃教育要靠学校,完全依靠教师教导孩子的思想和态度。

(三)学校应建立组织、健全制度,调动家长积极参与

第2篇:家校合作的好处范文

围绕我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我提出“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班级愿景。为了让我们的“幸福”如其所是,为此我提出把“培养合作性群体”作为班级文化的重点。换言之就是同学之间既要有合理的竞争,又要有合作,用竞争促合作。让学生学会思考彼此之间的差异,学会取长补短,在宽容别人的同时,积极改进自己的不足,以此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高尚心灵,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

我采取事务组方式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在“发挥特长、以责任为重”的原则下,自愿结合组成了6个事务小组。这样的好处是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工作,既可以发挥自身的特长,又可以让学生彼此之间沟通得更顺畅,减少矛盾的产生。这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模式,体现了人人是主人翁的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每年的四五月份,北京市都有艺术节的赛事。虽然我们班没有合唱队的学生,但是听说只要凑够16人就可以组队参赛的消息,每一名同学都想参与,我也支持他们。宣传组的同学们很早就开始筹备合唱事宜:从选曲到确定伴奏方式和人选,从服装创意到队形排列,从平日排练到最后的比赛,每件事都做得井井有条,并且是全员参与。尽管有个别的同学不上场,只负责拿乐器、看衣服,但是大家都非常投入。负责伴奏的三名同学还买了电吉他苦练,大家在活动中充分享受合作的幸福感。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这支临时拼凑的业余队,在专业选手云集的比赛中居然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这只是实现班级愿景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它标志着班级成员与人合作的水平到达了新高度。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能力的养成在班会、运动会、志愿者等各项活动中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普遍增强。丰富多彩的活动成就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主导着学生的发展,虽然我们班级活动占用了一定时间,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不断上升。

毕业典礼上,班长道出了同学们的心声:“只记得那个夏天的常春藤格外浓密,那个不大不小的操场上满是我们奔跑的身影。回首三年来走过的路程,我们感到欣慰,因为一点一滴都凝聚着我们的辛勤汗水。我们为伙伴付出了热情、执着、爱,回报自己的是笑与奔跑的青春留给我们的美好印记。我们形成了一种合作、创新、拼搏的精神。”

第3篇:家校合作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家校合作 沟通与交流

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都是在家庭这所最初的学校里完成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也会因为一些原因无法继续很好地完成学校的职能,那么孩子也就自然而然地被送往现在一般意义上说的“学校”中去。但是,进入了新的“学校”,就会与之前的“学校”――家庭脱离关系了吗?自然是不可能的。家庭,即使它可能不是最好的学校,但它一定是陪伴每个人一生的学校。那么,我们在教书育人之时就必须处理好这“校与校”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合作,最终真正做好我们作为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

一、望子成龙,人皆有之,论御子成龙之术――家校合作的方法

家与学校的重要性相信不用再多详述,因而如何开展确实有效的合作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任务。既然我们要讨论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那么,我们就必须先明白当下我们所实行的家校合作的方法和手段。我们现在所用的家校合作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家校沟通的方法:有了沟通,自然也就有了合作。当下家校沟通的方法主要分为面对面的家访与家长会和信息交流两种。

(一)家访与家长会――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

在通讯并不怎么发达的过去,我们家校的沟通与合作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家访与家长会的方式。当然现在家长会依旧是我们重要的家校合作交流手段,但是家访却是越来越不常用了,其不常用的原因也很简单――效率低下。

那么既然家访这一旧时重要的家校交流合作方式现在有诸多弊端,我们还要不要继续?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坚持?是因为守旧吗?肯定不是,家访也有它的独到之处。就如同家长会,虽然每一次的家长会对教师来说都是一次磨炼,教师经过精心的准备,还要经历长时间的等待与讲演。很累,但是每一次家长会的成果却都是喜人的,会让我们明白充分的准备是值得的。家长会与家访这样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如果施行得当,自然是极其有效的。面对面,我们可以充分地感知到每一位家长的情绪与想法,从而开展更加深入的交流,这是家访与家长会最大的优势,即使它们耗时再多,效率也并不怎么高,但是突出的效果使他们很难被淘汰。

(二)信息交流

正如前文所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家访式的家校合作方式正在渐渐减少,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又有了新的家校沟通与合作的方式――信息交流。最初有“家校通”,现在又进一步拥有了“飞信”这一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相比之前的“家校通”,“飞信”有着免费、更加快捷、登录方便而且更加安全的优势,因而被大家所称道,而且适用面也更为广泛。

二、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家校合作中的具体处理

上面我们讨论了当下家校合作与交流的方式与方法,而所谓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我们在进行家校合作与交流时,也要注重一些我们时常可能会遗忘或者忽视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一)家校合作出现的问题

1. 在交流中忽视了教师、家长地位的平等

现在有一些教师可能会认为教师是长者,是有学问的人,特别是遇到一些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家长时,会觉得家长也是受教育者、被动配合者。其实这并不是这些教师的人品或是师德出现了问题,只是有些人会因为一些文化水平一般的家长,无法很好地在家庭这个“学校”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些教师更多的是带有“恨铁不成钢”意味的不满和无奈。在双方配合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与家长平等沟通,注重真实与真诚,遇到一些家长“我们这些都不懂”这样的话语更不能不满,更应该努力与其配合。学生不是学校和教师单方面努力就能教导成材的,家庭也是其受教育的极重要一部分,教师和家长是两个平等、合作的教导者,共同为了学生的教育而努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明白与理解这一点。

2. “学校在德育中负全部责任”

之前一个是教师在家校合作中时常有的误区,而这却是家长们思想上经常有的误区。现在有不少家长都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全部教育就交由学校负责。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很多时候也是出于无奈,有些家长常年忙于工作,没有多少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心中愧疚之余也将这一“包袱”交给了学校,认为自己出了学费将孩子送进学校,学校就要负将孩子教育好的责任。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就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有将每一个学生教育好的义务。但是家长在教育学生这件事情上绝不是没有责任和义务的。三字经中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对于学生的教育是由教师与家长共同来完成的,教师也有工作的局限性,有一些教育是家长才能完成也是家长们责无旁贷的任务。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用合理、客观的方式让家长们知道这一点,并与之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

(二)与家长沟通中的注意点

1. 发现问题,应与家长及时沟通

我们教师应当在日常工作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寻找每一位学生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苗头”,并及时告知家长。要知道,有些学生的优点可能只是一时的,他们觉得这么做是好的,但如果没有人鼓励他们,年幼的孩子可能很快就会放弃他们正确的做法与行为,而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对于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和肯定,让他们的优点不断闪光;而同样的,孩子们的是非观并没有很好地建立完成,有些事情他们也会做错,我们作为教师在这方面就更要仔细观察,并与家长进行及时、合理的沟通,就能防患于未然。这“及时”二字极为重要。

2. 面对面交流中的注意事项

我们在进行家访或者是家长主动来学校等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注意一些细节。面对面交流的突出好处就是深入,我们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得知一些仅仅从电子屏幕上无法得知的信息,而同样的,我们的一举一动也会被家长们记在心底,也就更加要求我们做得更好。那么首先,我们要认真听对方讲话,设身处地地体会家长的心情与感受。你认真,家长自然也就会认可你,只有真正做到换位思考,才能真正了解家长的内心,也就能更好地与之沟通与合作。

第4篇:家校合作的好处范文

建立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探究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重要品质。“独学而无友,则孤独而寡闻”,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进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一、重视感情投入,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具有塑造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品质、启迪学生心智的作用。要建立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必须重视感情投入,从热爱学生做起。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奋发进取精神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只有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师生心灵撞击而产生的火花,才能为尊师爱生情谊增添光彩。教师的爱心作为一种感情力量,能够转化为推动学生奋发进取的心理动力,学生得到教师的爱,会感到这是学校、社会对他们的信任,从而受到爱意的鼓舞,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发奋学习。

二、激发学生欲望,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仅仅为了一节课或整个课堂教学,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品质,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人格基础。在教学中,要顺畅、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就必须要使学生有合作探究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愤”“绯”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正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探究学习的情境,使合作探究学习达到最佳状态。如教《生命生命》一课,我问道:我们怎样好好使用生命,你能结合具体的事例谈谈吗?在生活中,你认为哪些表现是“白白地糟蹋”生命的行为?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相互说说。同学们一听,立刻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各自看法。此时,合作交流变成了学生的最大愿望,在合作交流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组织多样活动,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1.游戏活动中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组织一些小组合作的游戏,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了兴趣,学生参与的热情极为高涨,促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

2.探究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内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时,一般都离不开组内合作,探究学习依赖于合作形式;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也不在于合作形式的追求,而在于探究、研究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所以,二者完全能够并且应该整合起来。小组合作研究能使学生“好学”“乐学”,激发积极进取精神,从情感上保证探究学习的质量,反过来,探究学习又能加深合作情感,使人与人的交流、交往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从而提高合作的广泛性。随后,教师就借助电教手段对学生合作的成果予以展示,让同学们再补充完善,同时把小组的一些想法加以延伸,使每一个组员都切实体验到了自己的一份发现、感受着同学合作的相互作用。

3.实践应用中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我们所学的知识要服务于生活,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与合作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传授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逐渐提高实践能力。

四、建立评价机制,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第5篇:家校合作的好处范文

对儿童来说,会有三方面不利影响。

第一,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当天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做作业的过程即是温故知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回忆上课所学的内容,思考题目的要求,完成或听、或说、或读、或写的任务。发现哪里没有听懂,记录在本子上,第二天向教师请教。这个过程是培养儿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不可缺少。而家长的替代让孩子完全跨越了这个过程。

第二,不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能够独立思考、掌握学习方法等。学习是一个人终身要做的事情,必须由自己独立完成,任何人都替代不了。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儿童一开始接触学习的时候就逐步培养。学生通过完成作业,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渐渐地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到了中学以后课业成为负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学阶段家长的过度替代使孩子本身丧失了这些习惯和能力。

第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家庭作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完成家庭作业、检查自己的作业是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教师要把作业留给学生,学生需要自己完成和检查。如果从刚开始上学的时候,这些工作就由家长配合完成,就等于学生没有承担自己的责任,当然不可能养成责任意识,学生会认为:这些都是我爸爸或者我妈妈的事情,跟我没有关系。

对家长来说,过于紧张孩子的学习,往往会导致忽视孩子的情绪情感和心理健康。孩子会渐渐地疏离家长,甚至与家长形成敌对的态势,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第6篇:家校合作的好处范文

走在南通理工学院的校园里,你会看到路边一排排像“风扇”又像“路灯”的“家伙”,这是什么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唐永泽为记者释疑:“这是校企共同研发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不仅能通过太阳能发电板发电,还可以通过‘风扇’进行风力发电。像这样校企共同合作的项目还有很多。”

南通理工学院一直秉承“真心办学、良心育人”的办学理念,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着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需求而“变”,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探索出了一条校企多模式融合之路。

上篇:夯实校企融合之基

“根深之树不易风折,泉深之水不会涸竭。”若想要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就必须要打牢合作的基础。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南通理工学院进一步深化校企融合,建立起环环相扣的校企“八共同”,即校企共同优化专业设置、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内容、校企共同聚集教学资源、校企共同实施教学活动、校企共同建设质保体系、授企共同促进学生就业、校企共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立足区域经济,优化专业设置

在南通市的“职业教育活动周”上,学校以“校企合作”为主题,专门布置了关于校企合作的展览馆。在此展览馆中,记者了解到在学校建校之初是以文科为主,随后才逐渐转向工科。看到这一现象,记者很疑惑,为何短短几年学校的转型如此之大?科技与产教合作处副处长卑五九告诉记者:“与企业合作之初,企业会考量学校的综合实力。只有专业对口,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而在南通的企业大多偏向于技术型。”

为此,学校从2004年开始,在校企合作中尝试将专业融入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主动适应南通以及长三角地区的人才需求,在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下,着重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停办了一批师范类、文秘类专业,增设了一大批工科专业,逐步实现了以文科为主向工科为主的转型。

“与企业合作的一大好处是能紧紧抓住企业、行业的发展脉搏,立足于南通市的经济现状以及企业需求,设置相关专业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卑五九说,江苏省南通市被誉为“建筑之乡”,建筑业是南通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有数十家特级资质建筑企业和百万建筑队伍。学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等七个建筑类专业,来迎合区域产业的发展。学校还凭借滨江临海、风电资源丰富的优势,率先在全国开设了风能与动力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等专业,组建了新能源工程系,满足南通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基于企业需求,共筑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是实施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若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首先要有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支撑。而人才从何而来?这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校的培养。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会通过调研、讨论、论证等方式来制订培养方案。”卑五九表示,学校每个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都必须通过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和论证,使培养方案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能体现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目前,学校7个院(系)均成立了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其成员组成大多来自行业企业。学校各个院(系)都坚持由委员会商讨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同样各个系的专业教师也定期去相关企业进行需求调研,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如在制订新能源应用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新能源系主任岳云峰、机电学院院长袁定国到江苏爱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生产工业以及人才需求的调研,使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

同时,学校还基于企业需求来规划教学课程,以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为主线,各专业教师团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重构模块化、项目式、任务型的课程内容体系。如在学校新能源工程系与远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中,双方共同承担了《风电机组电气装调工》《风电机组机械装调工》国家职业标准的编写工作,并共同开发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原理与应用技术》《新能源技术》等。

教学资源与企业实现“零对接”

培养优秀的高技能人才离不开优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教学实力。为更好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校首先与企业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聘请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二是接受企业聘请,学校教师到企业兼任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和销售工程师等。学校每年还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并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的企业学习,汲取国外企业的先进经验。同样,学校会充分利用校企共同打造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资源,在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生产实习以及技能大赛等教学活动中均实行“双师”教学和指导。“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定期安排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教室,给学生传授企业的相关信息以及最新技术。”教务处副处长陈国良说。

与此同时,学校还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在岗位实习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在由学校专业教师指导的同时,实习企业也派专门的企业人员担任学生的实训导师。担任实训导师的一般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者高级技师,他们都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适应企业岗位的能力。

其次,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目前建有7个基础实验教学基地、7个专业中心实验室、7个技能实训中心、6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65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等。其中,校外实训基地包括南通东之杰电器有限公司、南通比亚迪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此外,学校还与企业共同打造了“紫琅科技园”。该园区由学校在2009年与南通市港闸经济开发区共同创建,并于2010年成为南通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入园企业已近30余家,入园企业申请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40余项,在为推动南通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做出应有贡献的同时,也为学校学生实训实习、就业创业以及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质保体系助力,共促学生就业

南通理工学院2007年在江苏省民办高校中率先引进IS9001: 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第三方——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审核获得相应证书。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由校企专家组成督导组,参与学校日常、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同时,学校还在毕业生就业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每年进行广泛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的适应和发展情况,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评价,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其就业的方向。无论从学校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将学生就业作为检验校企合作是否成功的最关键的一步。”就业办的老师说。学校一直坚持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在校系两个层面上邀请企业专家、管理人员、优秀校友来学校做系列讲座,举办模拟招聘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以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学校坚持每年举办2场参会企业在100家以上的大型招聘会、30场以上的专场招聘会,平均为每个毕业生提供3个以上的岗位选择机会。透过这样的方式,来鼓励学生积极就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下篇:创新校企合作融合模式

著名作家鲁迅曾经说过:“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均是学校与企业共享实训室或者开展“订单班”方式的合作,这种循规蹈矩的模式不适用于所有的职业院校。南通理工学院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径,逐步形成了自主型、八驻型、共建型和校外型四种合作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校企的深度融合。

“前校后厂、亦工亦学”——“自主型”合作

通过陈国良的介绍,记者了解到:学校最开始采用的是自主型合作模式,即学校的教学部门与学校自主创办的企业进行合作。该模式是由学校专业教师承担管理和生产,对外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按照企业模式经营;对内则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将生产任务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同时,学生在这种企业内项岗实习,可以直接参与生产活动,切身感受到企业的整体运作流程。“目前,学校成功并成熟采用该模式的合作企业共有两家,一家是南通紫琅奥马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另外一家是南通浦江重工机械有限公司。”陈国良说。

以南通紫琅奥马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为例,这家公司是学校在2006年投资创办的一家经工商及维修行业正式注册的一类汽车维修企业,集汽车维修保养、汽车美容装潢、汽车用品销售、汽车俱乐部于一体的综合配套服务公司。该公司作为学校内部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对外承接维修业务的同时,还承担学生汽车维修实训、汽车美容与装潢实训、岗位实习等项目。学生在企业中通过实训和实习,更熟悉企业生产岗位流程和企业管理,大大提高了专业技能。南通紫琅奥马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被聘为学校汽车运用工程系汽车维修服务中心主任,部分教师兼任公司的技术人员,学生参与整个工作流程,是典型的“前校后厂、亦工亦学”的生产与教学融合模式。

“筑巢引凤”——“入驻型”合作

“若想让学校跟企业有更为密切的互动,必须引企业进驻校园。为此,学校要提供更大的平台,吸引企业来校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陈国良表示,作为江苏省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一一紫琅科技园就为企业提供了入驻的环境。南通智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入驻型”合作模式中最典型的例子,该公司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人才定制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建有可支持多方需求的人才服务综合平台。

南通智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学校共建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校企共同投入1000多万元购置了嵌入式开发平台、移动通信实训平台180多套。学校利用该实验室对学生进行实训,加强学生的实操训练。企业还与学校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企业需求加入必要的学习内容,并通过课程置换的形式,嵌入教学计划课程。企业工程师还承担专门课程教学,为学生提供实际项目的实习。2012年,软件工程系2010级80余名学生在该企业进行了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面的实训,理论学习一个月,实操三个月。“入驻型”合作模式,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双向互动”——“共建型”合作

为实现学生培养与企业岗位对接,以适应行业、企业发展,学校在原有实训设施的基础上,利用企业设备和资金投入,共同建设校园实验室(实训室)。共建的实验室(实训室)在对学生开展教学训练的同时,也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目前,与学校开展“共建型”合作的企业有7家,其中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合作最为密切。

学校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投入1500万元共建了GE智能平台自动化实验室。GE智能平台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旗下的一家经验丰富的高端科技公司,也是全球范围内自动化和嵌入式计算领域的软件、硬件、服务和专业技术的供应商。在合作期间,GE智能平台为学校学生不仅提供了进行创新设计的场地,而且还有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并成功举办了全国高等院校设计大赛——大学生自动化控制设计赛项,学校机电工程学院和船舶工程系的学生组成“紫琅队”,在共建实验室夜以继日地进行创新设计,最终获得了大赛优胜奖。

“驻外结合”——“校外型”合作

除了引企入校,学校还采取了第四种合作方式——“校外型”合作。该模式由学校与校外多家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员工培训和学生实训实习。合作的企业均建有学校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

第7篇:家校合作的好处范文

(1)稳中有进的校企艺术合作

1903年校企合作模式从英国流传出,“SandwichProgram”即“三明治”模式是指、英国桑德兰技术学院要求学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工厂企业里参加实际的工作,然后再回到学校继续接受教育。这种类似于夹心面包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好处在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艺术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产生了现代设计艺术。德国“包豪斯”学校是世界现代设计的发源地,一直被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具有争议的艺术院校,它创建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无可辩驳的卓越成就。而这所学校的办学就以“校企合作”为宗旨。可以说,现代设计艺术是社会实践和校企合作的产物,分开了就无法产生现代设计艺术的效果。近百年来,现代设计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实行校企合作是国际一流设计艺术类院校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把学校设计艺术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艺术设计系就实行了“院、企合作教学,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企业所给的相关项目来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英国伍尔弗汉普大学艺术系有独立的对外开放日,教学设施和实践场地都非常完善,学院和企业联合教学,在专业发展上利用周边企业项目结合课程实施教学,同样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美国的艺术设计学院多实行开放式教学,各学院几乎每学期都安排有“项目设计”实践课,“项目设计”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并且教学可以走出校门结合企业进行,学生通过“项目设计”的实践,提高和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了解了社会需求,为学生今后参与艺术设计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视野。韩国东亚大学纤维造型设计学系从2年级至5年级基本都是理论同设计相互转换、创作相互穿插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从设计到制作的工作程序,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强化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期间还与企业进行项目教学,其中包括涉及纺织品流行发展的调查研究和产品开发,这些合作既巩固了学校与产业界的关系,也为学生将来的事业发展提供了资源。综上,国外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德国包豪斯学院的成功对世界各国的艺术院校的办学模式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直接或间接性的校企合作方式,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有利的影响,同时亦能促进艺术设计专业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市场的需求。

(2)国内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办学发展势头强劲

当今时代下,校企合作已是必然趋势,这种合作模式推动了当代各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超常规扩张的背景下,推进基于设计艺术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将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我国现今已有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艺术。这些良好的艺术品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育和引导着中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上前进,也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奠定了深厚良好的文化基础。最大特点实践性强。因此国家针对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超常规扩张的背景下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在国家大力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大背景下,通过开展校企合作,院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培训,是改变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实现艺术教育培养目标的最直接举措。通过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资源,两个场所,实现校企双方联动互利共同育人的目标。

2.总结

第8篇:家校合作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教师教育:U-S合作;X低效率;委托-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9-0051-04

一、教师教育U-S合作的X低效率的内涵

X低效率是美国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Harvey Leibenstein)1966年最早提出的,指“经济单位(企业和家庭)由于内部摩擦等原因而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或获利机会的一种状态”。X低效率形成的原因通常涉及个人因素、组织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因素。首先,由于机构中员工的个人因素,如员工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等,致使大量本可以利用的机会没有被利用,造成了x低效率;其次,由于组织的结构问题,如组织集权等,使组织难以充分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造成X低效率;再次,由于组织文化,如组织归属感等,影响组织对员工的监督成本,造成X低效率。然而,归根结底,X低效率源于组织内部客观存在的委托-关系以及个人机会主义,这直接造成现有资源或获利机会没得到充分利用。

X低效率不仅存在组织内部,而且也存在合作组织之间。教师教育U-S合作作为一种组织合作形式,不仅存在组织内部的委托-关系,同时还存在组织之间的委托-关系,这种双重的委托-关系不可避免地产生X低效率。在教师教育U-S合作的双重委托-关系中,各行为主体都有自己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比如:大学追求教师教育质量,中小学领导者追逐学校声望和自身个人利益,中小学教师追求一种更高水平的工资待遇等。这些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与教师教育U-S合作的整体目标并不一定总是一致,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摩擦损耗,这势必导致一种低效率产生。这种低效率与资源投入多少和配置方式无关,它是组织内耗致使组织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就是X低效率。可见,教师教育U-S合作X低效率是指教育教育U-S合作组织由于内部摩擦等原因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一种状态。产生X低效率主要根源是U-S合作中的委托-关系。

二、教师教育U-S合作中的委托-关系导致X低效率产生

“委托-关系是指一种显明或隐含的契约,即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力,并依据其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相应的报酬,授权者为委托人。被授权者是人。”在委托-关系中,存在着信息对称的委托-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的委托-关系。信息对称的委托-关系是指委托-双方没有可隐瞒的信息,委托人可以顺利地观察到人的所有行为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人进行奖罚,因而很容易实现“帕累托最优”。但通常情况下,委托-双方的信息是非对称的。所以,绝大多数委托-关系属于信息不对称的委托-关系,委托人很难观察到人的所有行为,就算可以观察但成本也较高,所以人具有不追求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激励,而是关心自己的利益(如报酬、职位、地位、生活质量等)是否得到满足。换言之,由于人的目标函数与委托人目标函数不一致,加上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函数而委托人又难以观察和监督。这样,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现象便会出现。直接引起委托-成本,主要包括:(1)委托人的监督和控制成本:(2)人的自我约束成本;(3)剩余损失(最优决策一现在的决策)――即由人的决策与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决策之间的差异而使委托人承受的利益损失。委托-成本必然导致企业组织效率的损失,导致x低效率的产生。

教师教育U-S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双重委托-关系。其中,第一层委托一关系发生在大学与中小学管理者之间,大学以契约形式将师范生或在职受训教师的部分教师教育任务及所需资源“委托”给作为中小学学校代表中小学管理者,成为“初始委托人”,中小学管理者则成了提供教师教育服务的人。显然,中小学管理者不能直接提供教师教育服务,只是这一双重委托-链条中的“中间人”。第二层委托-关系发生在中小学管理者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由于中小学管理者不能直接对师范生或受训教师提供教育服务,因而形成了学校内部经济交换关系,即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委托-关系。中小学管理者由此成为“中间委托人”,中小学教师成为提供教师教育服务的“最终人”。这构成一个复杂的冗长的委托-链。每一层次人都会因与委托人之间的目标和利益不一致而出现败德行为或机会主义,从而导致教师教育U-S合作X低效率的产生。

三、建立双重激励机制。降低教师教育U-S合作X低效率

教师教育U-S合作是一种双重委托-关系,其激励机制必然包括双重激励。换言之。教师教育U-S合作既需要激发中小学校管理者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也需要激发中小学教师参与教师教育的热情。只有进行双重激励,才能有效地规避中小学管理者及中小学教师在U-S合作的投机行为,降低X低效率。

1.教师教育U-S合作过程中的中小学管理者激励

在委托-关系中,由于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差异以及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委托人与人之间的目标通常会发生冲突。所以,委托人需要采用一定的激励和监督措施去确保人的目标与自身目标兼容。U-S合作同样如此,因而需要目标兼容的激励制度加以激励和监督。在U-S合作的双层委托-关系中,最容易发生目标冲突的就是大学代表与中小学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大学和中小学处于不同的文化场域,加之教育产品的度量和考核存在较大难度,大学委托中小学进行教师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不对称性状况。于是,作为委托方,大学期望中小学竭尽全力为自己培养学生。然而,作为方的中小学管理者,代表中小学的利益,追求中小学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大学与中小学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关系不可避免地发生目标冲突。在此背景下,中小学选择以什么样的努力程度参与U-S合作,最终取决于该合作对中小学利益的满足程度。如果中小学参与教师教育,成为大学培养教师的基地,可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促使学校教师成长,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他们一般都会选择积极地与大学合作。相反,他们肯定会拒绝参与教师教育。因此,要提高中小学参与教师教育的积极性,大学必须通过契约保证中小学的利益,保证中小学参与教师教育的效用大于不参与教师教育的效用。这样,中小学自然会通过“第一方监督”――自律来确保参与教师教育的积极性。当然,根据官僚经济学理论,中小学管理者可以被视为一个官僚集团,他们同样是理性自利的,追求个体预期收益的最大化,其行为动机和出发点往往是官僚自身的利益。因此,中小学管理者在作出决策的时候,不仅考虑组织的利益,同时也是基于自身个人利益考虑。如果U-S合作不能给中小学管理者带来好处,尤其是不能给中小学校长带来好处的话,U-S合作一般很难促成。相反,U-S合作若能满足中小学管理者的需要,尤其是校长的需要,即使该合作给中小学校带来的利益甚微,中小学管理者也有可能会极力促成并维护该项合作。因此,在U-S合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尊重中小学的组织利益,还要关照中小学管理者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中小学管理者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进而降低X低效率。

2.教师教育U-S合作过程中的中小学教师激励

根据U-S合作过程中的委托-关系,中小学教师才是教师教育实践指导的最终人,教师教育实践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小学指导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因此,在U-S合作过程中,不仅要促使大学与中小学管理者之间的目标兼容。同时还有促使中小学管理者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目标兼容。否则,中小学教师在参与教师教育的过程中会有激励去选择“磨洋工”。我们可以用模型MaxΣU[w(y),y,a,s,c]来表述中小学管理者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委托-关系。其中,w(y)是委托人――中小学管理者支付给人――中小学教师的薪酬,y代表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绩效,a代表中小学教师的努力程度,s代表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c代表中小学管理者对中小学教师的监督成本。在这些因素中,中小学教师的薪酬w(y)与其工作绩效v的线性关系函数为:

w(y)=s+b・y

s表示中小学教师薪酬结构中的固定部分,这部分薪酬往往不被中小学管理者控制:b表示绩效工资与福利所占比率,b・y就是中小学教师的具体绩效工资和福利待遇,这部分薪酬通常被中小学管理者控制。

此外,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绩效v与教师投入努力程度a的函数关系为:

y=f(a,ε)=a+ε

a代表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努力程度:ε代表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服从正态分布,即ε~N(O,σ2)。设U1代表中小学管理者的效用函数,U2代表中小学教师的效用函数,那么:

U=y-w(y)-c=a+ε-(s+b・y)-c

U2=w(y)-a=(s+b・y)-a

从上式可以清楚看到,中小学管理者为了提高自己的效用水平U1,可以增加中小学教师的努力程度a,或减少支付给教师的薪酬s+b・y,或降低监督成本c。然而,当教师薪酬s+b・y减少时,教师往往会降低努力程度a,以提高效用U2,于是,教师的产出y必然随努力程度a的减少而减少,最终导致中小学管理者的效用下降。同时,中小学管理者也不宜采用降低监督成本c的办法提高效用U1,因为减少监督往往会导致中小学教师更多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在中小学管理者和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委托-关系当中,中小学管理者应该通过他们所控制的报酬函数w(y)=s+b・y及监督成本c来激励和监督中小学教师,使其在教师教育过程中投入最佳水平,形成一种激励相容约束,从而实现管理者效用U1和教师效用U2最大化。详言之,中小学管理者应该将中小学教师参与教师教育的工作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之中,并通过可以观察到的教师工作量、师范生的实践成绩、教师出勤率等指标,对参与教师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并给予相应的薪酬。在此基础上,引进主观绩效评价机制,对一些不可测量的业绩,如思想道德素质、师范生素质的培养、师生关系融洽程度等等进行主观加权,然后根据加权系数的高低设立不同层次的大额奖金,确保中小学教师参与教师教育的效用大于不参与教师教育的效用。这样,中小学教师必然会通过“第一方监督”来提高参与教师教育的努力程度。此外,中小学管理者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对不参与教师教育或在教师教育过程中进行投机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处罚,充分发挥“第二方监督”的作用(即对行为不端者给予严厉惩罚),努力规避中小学教师在教师教育过程中的投机行为,确保U-S共生性合作顺利进行。当然,中小学管理者还可以将教师参教师教育的业绩记录在案,并通过网络的媒体加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以“第三方监督”(专业机构或社会舆论)来威慑中小!学教师的投机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中小学教师的投机行为所造成的X低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U-S合作功效。

教师教育U-S合作作为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一条有效出路。然而,由于教师教育U-S合作中客观存在着双重委托-关系,这种委托-关系直接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委托-问题,增加了教师教育U-S合作委托-成本,造成教师教育U-S合作中的已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产生了教师教育U-S合作X低效率。因此,为了降低教育U-S合作x低效率,我们需要建立双重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需充分调动中小学管理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中小学教师参与教师教育的激情,力图实现教育U-S合作的各方目标兼容,最大限度整合各方参与教师教育的合力。

参考文献:

[1]刘小怡.X效率一般理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8.25.

[2]杨克瑞.教育制度经济学引论[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97.

第9篇:家校合作的好处范文

Abstrac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the general trend of development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eps training objective of school identical with training direction of enterprise, which yields a win-win result and accelerates the educational reform. This thesis emphasiz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The thesis clarifies some problems still evident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to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ituation.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状;问题;模式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current situation;problem;mod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099-02

0引言

在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校企合作的定义应为“学校和企业之间为了更好发挥二者优势而进行的互动过程”。主要包括,第一,校企合作是两大参与者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关于科技开发、人才培养、资源互补及生产经营等多方的合作,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可以产生乘法效应。第二,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发挥两大参与者的潜能,更好地交流与互享资源,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整体建设、企业经济与产业的良好发展。

1校企合作的意义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校企合作的必然性,校企合作无论对于高职院校还是对于企业都有一定的意义。

1.1 对于高职院校的意义

1.1.1 有利于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有资料表明,2002年以来,我国吸收国外直接投资连续几年超过500亿元,世界五百强中已有400多家来华投入了2000多个项目,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电子、机械、汽车、化工等先进制造业的国内外企业增长迅速,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增长,需要越来越多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急需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1.1.2 有利于促进“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一方面,可由学校选送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参加现场实践,提高实践能力。既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更快更好地接触到最新的技术、产品或其他前沿的科技成果;另一方面,由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实验实训设备、培训教师,让能工巧匠到校担任兼职教师,直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教材(讲义)的开发,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加强专业建设。

1.1.3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按生产过程组织教学,创新课程体系,围绕能力、素质要求,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满足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技能要求。同时,可以全方位引入企业文化。比如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项岗从事实际工作,使学生按照一个职业人的身份按时保质完成用人单位交办的工作,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敬业精神。

1.1.4 有利于形成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新类型,但目前作为“类”的特色不甚明显。部分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及中职,理论研究能力又不及普通高校,人才缺乏竞争力。而隐含在各级各类企业中的企业师资、企业设备、工程场地、企业投资、企业精神等办学资源恰恰是办出高职特色的最有效资源。实行开放办学,走校企合作之路,积极营造企业各方与学校有效结合的环境,使学校与企业在信息、技术、设备和人才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使其不断地融合与吸纳于人才培养之中,有利于形成高职独有的办学特色。

1.2 对于合作企业的意义

1.2.1 平衡生产淡旺季的用工需求,降低用工风险通过在校学生的工学交替、定岗实习,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旺季的临时用工需求。同时,因为有学校的介入确保了对学生在企业的管理,可以避免以往曾经出现的员工过度流失。更为重要的是,在校实习是合法的,可以规避企业临时用工所必须的相关成本。可以说,这种方式是目前解决企业淡旺季用工风险的一种有效方法。

1.2.2 持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确保产品品质的提升通过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方式,可以确保在校学生的课程设置(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符合企业要求,甚至可以提前灌输企业理念,以达到培养企业所需专业技术员工的目的。通过3~5年的努力,可以逐步优化和替代现有不符合企业发展、不能满足生产管理和技术需要的员工,进而提升员工整体的生产技能,提升产品品质。

1.2.3 促使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选题贴近企业,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提出企业的人才需求,依托高职教育来完成企业的部分技术革命和产品升级换代,开拓营销市场,进行岗位技术培训,改善现有职工的素质结构,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建立与高职院校合作的关系既可以满足生产、管理第一线对高层次、实用型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又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目前,根据高职院校专业的不同、企业管理模式不同和当地社会环境不同呈现多元化特点。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

2.1 从合作内容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模式。①项目驱动校企合作模式。即以项目驱动专业建设的一种合作模式。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该专业所对应的系列产品,以系列产品为依据,以若干个项目驱动专业建设,建设能完成这些项目所需要的实验实训室,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上模拟企业环境,使得学生对未来的工作环境有充足的认识,不片面追求知识的灌输,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具有创新性和易于广泛推广的特点,不受各地经济发展环境的制约。②订单式暨冠名班式校企合作模式。即企业根据用工实际岗位需求向相应学校提出培养数量和规格,委托学校进行培养。双方签定办学协议或冠名班协议,以确保各自的权利义务。校企共同制定联合培养方案,共同确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由学校具体实施教学。在师资培养、实践环节等方面,提供相应的实习环境和师资技能培养环境。在择优录取的前提下,企业考核学生职业技能并根据考核结果和生产需要确定录用与否。③“专业共建”校企合作模式。即学校根据市场需求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构建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培养环境。学校根据相关行业企业的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的调整。校企双方从专业的申报、招生、培养方案的确定、教学的实施、学生的管理、及学生的就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双方通过签定长期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确立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双方根据企业行业用工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实训计划,调整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调整教材内容;调整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通过专业设置调整、培养过程的动态调整,使培养的学生与市场需求的对接程度较高,对满足相关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有整体、长期的推动作用。

2.2 从合作深度来看,主要可分为三个层次:①“企业配合”模式。学校几乎负责人才培养的全部任务。企业则处于“配合”的辅助地位,只是根据学校请求,提供部分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培养任务,如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委派技术人才任兼职教师。该模式基本属于浅度合作。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横向联合体,成立董事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争取国内外企业家、专家及知名人士参加董事会,并建立由知名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市场需要开展教学。企业不仅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而且参加相关的具体培养工作。该模式基本属于中度合作。③“校企实体合作”模式。学校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项目开发,并将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等,帮助企业提高整体效益。与此同时,获得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为专业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提供依据。企业以主人身份对学校深层次、全方位参与,如以设备、场地、技术、资金等多种形式向学校注入资金,直接参与办学过程的决策、组织和协调,分享办学效益。该模式基本属于深度合作。

3校企合作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3.1 主要问题

3.1.1 政府部门指导问题①我国目前虽然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成立了校企合作协会,许多地区成立了职教集团,并开展了大规模的试点、试验。但还没有建立权威、完整的校企合作的准则和指导手册。②国家没有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的协调机构,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很多项目难于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的充分协调。

3.1.2 观念问题①很多企业尚未形成成熟的校企合作教育的思想。企业只是选择人才,而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有的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和生产实践等因素的考虑,注重短期行为,在生产旺季需求员工时,把实习学生接纳下来,每天从事简单的劳动10余个小时,把学生当成劳动力来使用,而生产旺季后把学生推出企业。②由于校企合作必然带来管理上的变革,学校行政人员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形成了校企合作的阻力。同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积极性不高。

3.1.3 合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不够一些校企合作缺乏维系双方关系的坚实基础,多是学校一厢情愿,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而主动来校寻求合作的企业则不多。合作的深度和层次普遍不高。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内容和形式普遍缺乏多样性和综合性,有的甚至只停留在学生实习的安排方面。一些校企合作仍只停留在面上,不深入。

3.2 主要原因笔者以为,造成校企合作模式选择上述问题的最主要症结在于,一些企业在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中,难以真正享受到合作的好处或利益,因而合作的积极性下降,校企合作成了学校一头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 一些地方政府对校企合作认识不足和政策上不配套一些地方政府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不对称,往往口头强调的多,而真正重视的却不够,有力的财政、税收等配套政策支持少之又少。而企业都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的,没有政府政策引导、税收优惠和其他经济利益,对学校的支持往往就可能成为了“不必要”。加之部分企业本身在认识上的不足,便更加缺乏校企合作的主动性,短期行为也就在所难免了。

3.2.2 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不明显①科研能力、技术服务能力较弱。高职院校一些“双师”素质教师名不符实,能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很少,使学校难以具有本科院校那些吸引知名企业、大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优势,在校企合作方面难以寻求突破口、达到高水平。②实训条件仍不完善。一些学校实训的场地、设施等基本条件不足,缺乏具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功能的生产性设备、生产性实训室(实训中心)很少,不能吸引企业来校开展合作。③人才缺乏不可替代性。一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无特色,代表不了高职这一类型(职业教育)和这一层次(高等教育)的人才(即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生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不如本科生,论动手能力又不一定高于中职、技校学生。可以说,人才培养质量优势的不明显难以使企业主动上门与学校进行合作。④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缺乏对本地区行业和企业的深度调查,专业设置缺乏市场导向性,与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不够匹配。校企合作要求高职院校紧跟行业和企业的步伐,结合当地的实际来设置专业和课程显得非常必要。

4走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

在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和创新中,双赢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没有双赢,也就缺乏合作的基础,合作模式的合理选择与创新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校企合作虽然是双方的行为,但作为高职院校,更应主动与企业共同探究,寻找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保障机制和利益平衡(共同)点。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4.1 建立对行业和企业的调查制度,根据行业和企业的需要设置专业学校每年应多次组织干部教师下行业和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和企业现在与未来的人才需求。第一种调研是为了专业建设,主要是通过调研职业岗位对某一欲开新专业的能力、知识、素质的要求,确定新专业的建设方案;第二种调研是毕业生跟踪调查,对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然后指导教学改革;第三种调研是预测性调研,即分析本地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及其需求的专业和人才需求数量。要以“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的超前意识对原有专业进行增、删、调、补。

4.2 切实提高学校自身的综合实力,增强企业对学校的信任和依托①开办适用的专业,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在专业建设方面,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来开办专业,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分析自身的发展优势和机遇,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凝聚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使培养的人才真正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在合作企业的选择方面,要“量力而行”,可以多选择“门当户对”的企业。如选择专业对口、合作基础好、共同语言多、方便就业的企业,以期进行长期、稳定、广泛和深入的合作。②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研发能力。重视现有教师实践本领和研发能力的培养、提高,适当引进在行业有影响的专业能手,扩大学校知名度。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际项目的开发,研发新产品,解决技术难题,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员工培训等支持,努力使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开发基地和高薪技术吸收转化基地。③提升校内实训(实验室)基地水平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基地功能多样化等形式,依据生产流程和岗位职业要求,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不宜全面铺开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个别条件成熟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中心)作为试点,吸引企业的产品、技术、设备进校,进行专门项目的实质性合作。

4.3 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需求,调动企业参加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学校在进行经费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习经费、场地使用费等开支完全属于正常的教学开支,要主动对支持学校教学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合乎标准的相关费用。此外,在服务企业方面,学校也要尽量考虑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与便利,多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让企业多尝到甜头,从而增加与学校合作的热情。

4.4 加强政府参与机制,实现“政、校、企”三方合作建立校企合作良好的运行机制,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要加强政府参与力量,从政府层面鼓励校企合作。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来看,校企合作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正酝酿出台高职院校与企业校企合作的一些意见和相关政策,鼓励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合作关系。比如在企业为学校发展提供实习实训场地环境、支援学校实验实训设备上给予企业一定的税收、知识产权以及政策上的优惠和鼓励,这对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昌荣."校企合作"与"订单培养"研究综述[J].科学咨询,2009,(1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