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设计过程范文

城市设计过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设计过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设计过程

第1篇:城市设计过程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脚步的不断加快,一些危害人类健康和城市发展的问题不断出现,这些问题也越来越尖锐。这些问题在规划城市的过程中给人们带来很大危害,严重时会危害人们的生命与健康。也正因此,现代人们开始重视环境,并在努力探索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方法,生态城市概念也随之出现。生态城市强调自然和人的和谐发展,人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在规划城市过程中树立生态城市理念已经成为时展的需要。但我国有许多城市在盲目的设计生态城市的规划,规划设计工作还不够成熟。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渐进过程,是一场技术、体制、文化领域的社会变革。我们城市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要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发展之间的关系,应以生态优先为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系统生物修复、改善环境、美化环境、景观休闲、改善气候、维护与提高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整体形象的生态服务功能。

2 生态城市的内涵及特征

生态城市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系统,生态城市要统筹兼顾城市的基础设施、生活环境、空间布局及自然环境等,要充分运用各种物质、能量及信息资源,充分体现和谐发展和稳定发展的特征,进而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的进步相协调。和以往传统的城市相比较,生态城市有其独特的特征:第一,生态城市可以理解为一个高效率运行的流转系统,它以基础性设施设备为支撑,给物流、人流、能源流及信息流运作提供条件,从而加快各种流动运行,降低城市生态污染与经济损坏;第二,生态城市是一个具有较高效益的转换系统,生态城市可以实现少量的自然物质投入,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出,并有效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第三,生态城市的规划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特征,生态

城市不仅要实现环境优美,还要保持在整体协调的秩序环境里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生态城市不仅注重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还重视城市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进行城市建设一定要运用自然生态基础,重视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在保护的前提下不断完善与提升,并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提升城市的生态效益。

3 生态城市的设计规划原则

3.1 转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

设计生态城市一定要转变以往的生产生活方式,将降低碳排放量为设计目标。设计过程中要节约利用城市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建设城市交通系统、建筑系统等活动中坚持循环再生和自然生态制衡的规律,时刻遵循低排放、低能耗的本质,运用生态理念分析并解决环境、能源及废弃物处理等各种问题。

3.2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城市设计要坚持以保护环境为根本,坚持生态优先,有效利用自然条件,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有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不受到破坏,使城市和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进而有效延续环境保护。设计各类自然景观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不断完善其生态功能,提升基础设施的景观效应、生态效益及共享性。

4 生态城市的设计内容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的总纲领,合理的生态城市规划方案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与前提。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含有很多方面,例如:技术体制、自然环境、减排目标、交通系统、城市人口容量等。建立技术体制主要是根据碳减排的潜力,寻找适宜的节约能源技术、新能源开发等低碳技术,进而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概率,提升风能、氢能、太阳能及地热能的运用比率,使自然的生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不断调整各能源的结构,迅速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效率。建立技术体制还包括推行碳汇机制,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合理利用与开发城市的草地、森林及各种湿地系统,设计过程中使用植树绿化、节能环保等技术;设计减排目标要合理利用生命周期法、实测法等测算碳排量法测算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碳排放量,进而深入分析碳减排的潜力,研究减少碳排量的途径,合理规划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设计自然生态环境要树立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观念,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来减少市政工程的工程量,方便排放洪水,降低基本建设工程成本,同时,改善周围环境质量、调节气候。城区范围内最大限度的保留湖、河、塘等,把一些地段挖成人工河道,尽可能保留原有点,合理配置沿岸绿化;城市人口规模对城市的碳排放量具有重要影响,碳排放量会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变大。随着我国工业化不断加深及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各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较大的人口规模引起城市用水、用地和环境等较大生态负担。城市局部气候会受到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出现各种变化,严重时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设计城市的人口容量时,要结合国内外其他生态城市经验,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模型,深入分析城市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对人类碳排放量产生的影响,进而规划出可

以有效降低碳排放量的城市发展模式;交通系统规划含有能源供给、交通工具及道路布局模式,设计交通系统时,要把用于发展低碳的资金投到节能交通工具的研发和使用中,与此同时,研究可以回收和处理交通工具排放气体的电动机技术。结合能源结构情况和城市交通的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征收碳税等手段,根据各种交通工具排放物的含碳量合理征收税费。在日常生活中,多向人们宣传绿色公交理念,使人们树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理念,提倡运用功能重构、空间感紧凑的交通模式,近距离范围内运用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远距离时运用公共交通。

5 我国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正在改善,整体正处于恶化,环境治理能力赶不上破坏速度。具体表现有沙漠化快速扩展,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森林资源正在锐减,草原退化不断加剧,水体污染较重,垃圾包围着城市,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致使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导致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将这些原因归为三个方面,即:工业化的压力、人口压力和市场压力。工业化压力是我国工业化发展较晚,要快速发展经济,难免以环境高代价、资源高消费换取的,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迫使人们为了生存,要开荒毁林,破坏植被,获取其利益,而获取利益的各种活动远远超过了自然可以承受的范围。

6 结束语

人类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为基础,进而打造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建设与发展对国家经济、政治及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如今,城市面临危机越来越严重,必须合理规划生态城市,深刻理解生态城市内涵,坚持各项规划原则,结合低碳经济、生态思想的理念,建设适宜人们居住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城市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城市设计过程范文

[关键词] 设计理念 设计成果 市场规律 经济效益

当今社会,我们生活之中充满了设计,比如工业设计(包括了飞机设计、汽车设计、人机界面设计等等)、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服装设计、发型设计、舞台美术设计、图形/图像/CG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园艺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等,设计正在创造着越来越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设计是将人们的需求与需求人的背景相结合,进而通过具体产品和服务来满足这种需求的过程。现代设计大师蒙荷里•纳基(Moholy•Nagy)曾指出:“设计并不是对制品表面的装饰,而是以某一目的为基础,将社会的、人类的、经济的、技术的、艺术的、心理的多种因素综合起来,使其能纳入工业生产的轨道,对制品的这种构思和计划技术即设计。” 可见设计的范畴十分广泛,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对不同商品和服务的特殊需求,进而将这种满足需求的目的通过具体产品和技术来实现。这里所说的目的,是指人们最终要达到的效果和愿望,是人们做好和实现任何一件事情的前提条件。

二、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有哪些

1.调查设计对象的需求

设计也和其他事情一样,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目的:为谁设计,如何设计以及设计期望的效果是什么?不同的服务对象对设计的要求是有所区别,甚至是截然不同的。比如针对欧洲市场的汽车要比针对日本市场的汽车乘坐空间明显大,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不同地区人体形上的差别;儿童玩具的颜色以明快的红黄蓝为主色调,老年人的服饰颜色则趋于黑、褐、赭等偏暗色调为主,这是由于不同年龄对颜色喜好的转变造成的;我国江浙地区的江浙民居雕刻精细、棱角笔直,装饰玲珑,造成了明秀轻松的外观,相对历史气息浓郁的北京的四合院又是迥然不同,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原因是两地不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因此上说,设计是将人们的需求与需求人的背景相结合,进而通过具体产品和服务来满足这种需求的过程。

2.明确设计者的出发点

设计的出发点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实用性,即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这是早期设计的普遍目的,如早期的房屋建筑的目的只是简单的为了遮风挡雨;其二是娱乐性,即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娱乐和美观,这主要是人们为了最求更好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精神层面的提升;三是实用性和娱乐性相结合,这是目前以及今后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

3.兼顾设计方案的前瞻性

对于我们的设计产品,由于大部分属于多次使用或长时间使用的特点,因此,设计必须要有前瞻性,即不能仅仅满足于符合当前需求,而是必须要调研、分析、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例如:总觉得一些设计规划前卫,但往往短短几年内就已经落伍,因此,任何一种设计必须要有前瞻性。

三、市场决定设计成果的经济效益

无论是设计的产品,还是设计的思维,其价值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市场来体现,只有满足市场需求,符合市场规律,才能得到市场认可,产品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那么,市场规律有哪些呢、设计中应怎样遵循这些规律,以及如何才能实现设计者的初衷并获取更好经济效益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各种商品均以各自的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其它规律的前提。

价值规律对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等各个关节具有强有力的指导作用,它是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从根本上指导着社会上设计资源的调配和设计产品的供给。因此,在价值规律的指导下,一些优秀的设计者时时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仔细研究产品设计方向,设计成果得到用户和市场的认可,进而才能获得相应报酬;反之,不能适应市场规律的设计者,其设计成果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无法实现,逐渐会被无情的淘汰出局。

2.设计必须要符合竞争规律

竞争规律是指不同利益主体互相争取有利的资源(技术、市场等),其中优胜者可以获得更多利益。设计者严格遵循价值规律、密切关注市场需求,这样就能找准发展的正确方向,是获得成功的第一步。然而,在当今世界竞争规律的作用无处不在,即设计也是时时、处处都存在着竞争。通过竞争,促使设计者和设计的产品实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在市场竞争中起着同样的作用。通过优胜劣汰,使得设计产业和设计资源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整,能够促进设计产业更加迅速的、合理的发展,设计才能得到更多的认可、更快的提升,设计成果能够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和推广。

3.设计者要时时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

无论是设计人员还是设计企业,都要有竞争意识,要做好学习和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这是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在设计过程中,只有比别人用时更短、投入更小、效果更好,才能取得持续的成功和长远的利益。反之,设计能力不高和努力程度不够将会被市场无情的淘汰。

四、结语

总之,设计的过程涉及到经济、文化、历史等各个方面,其中市场是设计成果价值体现的载体,设计者必须要对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等有深刻认识,其设计成果才能符合市场和用户需求。同时,设计者要不断积累各种知识、不断创新设计思维、不断提升设计水平,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 (美)沃麦克 等著 沈希瑾 等译:丰田精益生产方式.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第3篇:城市设计过程范文

承包人:_______

工程项目及相关文件:_______

上述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同条款:

第一部分 共同条件

定义与解释

定义

1.本合同(按下文规定的定义)中的下列词和用语,除文中另有要求者外,应具有此处为其所规定的含义:

(1)“雇主”是指合同条件第二部分中指明的已就工程的建筑、安装或交付进行招标并将雇用承包人的一方以及雇主名下的合法继续人,但不包括(经承包人同意者除外)雇主的任何受让人。

(2)“承包人”是指其投标已被雇主接受的个人或多人、商号或公司,并包括承包人的私人代表、继承人和经许可的受让人。

(3)“工程师”是指第二部分中指定的工程师,或由雇主随时指派并书面通知承包人要为本合同的目的替代上述指定的工程师以工程师身份行事的工程师。

(4)“工程师的代表”是指驻工地工程师或工程师的助理,或任何由雇主或工程师随时派来履行本文件第二条所规定的职责的工程建筑管理员,其职权应由工程师书面通知承包人。

(5)“工程”是指依照本合同应进行的工程。

(6)“合同”是指合同条件、说明书、图纸、经标价的建筑工程清单、费率与价格表(如果有的话)、投标书和合同协议。

(7)“合同价格”是指投标书所列明的,但经根据下文所载规定予以增减的金额。

(8)“施工设施”是指为本工程或临时工程(按本条下述定义)的进行、建成或维护方面所需的一切设备器械或诸如此类性质的各物,但不包括打算用以构成或正在构成永久性工程组成部分的材料或其它各物。

(9)“临时工程”是指为本工程的进行、建成或维护方面所需的所有各种临时工程。

(10)“图纸”是指说明书中所提到的图纸和任何经工程师书面认可的对这类图纸所作的修改,以及工程师随时提供或书面认可的其它图纸。

(11)“现场”是指要在其上、其下或其中进行本工程的土地和其它场所,以及任何由雇主为本合同的目的而连同本合同别指定为现场组成部分的其它场所一起提供的其他土地或场所。

(12)“经认可”是指业经书面认可,包括对先前的口头认可所作的随后的书面确认;而“认可”是指书面认可,包括上述情况。

单数与复数

视文中需要,仅表明单数的词也包括复数在内,反之亦然。

页旁小标题或注释

这些一般条件中的页旁小标题或注释均不得被认为是本合同条件的组成部分,也不得作为解释本合同条件或本合同时的考虑因素。

工程师的代表

工程师的代表的责任和权力

第4篇:城市设计过程范文

一、真实性评价的内涵与外延

所谓“真实性评价”是能够通过适当的设计,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确实地评价出学习者真正能力的测试理念与方法。其目的在于能确切了解学习者实际具备某种能力的程度,以作为教育改进的依据。

对于什么是真实性,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Savery等认为评价的真实性是指评价的认知要求与标准状态的认知要求之间的相似性。所谓标准状态是对现实生活状况的反映或模拟,使受试学生面对的是他们将来的实习或职业生涯。而Dar-ling-Hammon等则认为只考虑认知要求太狭隘。他们认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更为重要,因为现实生活中需要那种整合和协调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能力以及在一个新环境下应用它们的能力。也有学者进一步强调能力的重要性,认为学生不仅需要发展如解决问题和批评性思维等认知能力,也需要发展认知后能力。

然而,真实性是主观的而且依赖于感知,这意味着学生感知的真实性不一定与教师和评价设计者感知的真实性相同。如果确实存在这种感知的不同,那么教师根据自己的观点全力设计的真实性评价就不能被学生认同,那么这种评价就毫无意义。关于真实性评价及其合理性与可行性的研究表明:第一,根据构建一致性理论,真实性评价应该与真实性教学相一致,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正面影响;第二,真实性评价要求学生通过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成绩证明自己相关的能力;第三,真实性是主观的,因此学生对真实性的感知在真实性评价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图1说明了真实性评价在教育实践中位置及与其它因素的关系。

真实性评价的有效性应该考虑的两个重要方面,即评价内容的有效性和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评价内容的有效性与一个评价是否测量了它应该测量的内容相关。对于能力评价而言这意味着:第一,评价任务必须正确地反映需要评价的能力;第二,评价的内容应代表所评价知识领域的真实生活问题;第三,真实生活中专业人员用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应包括在评价任务中。后续效应指的是评价对教学和学生学习有意或无意的影响。Biggs。构建一致性理论强调有效的教学要求指导、学习和评价是相容的。如果学生发现教学与评价的信息不一致,评价产生正面的影响是不可能的。考试应该对所教的内容有很强的影响,因为教师教的目的是考试,即使考试注重的内容教师认为并不重要。Cibbs强调学生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评价和学生对评价要求的感知。Sambell则坚持教学和评价对学习的影响主要基于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计划的感知,这种感知可能偏离了教学计划的实际目的。所有这些观念都支持这种主张,即学习和评价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而且两者强烈的相互影响。

二、真实性评价设计的五大要素

通过对真实陸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本文提出了真实性评价设计的五大要素。

(一)评价任务

一个真实的任务是一个学生将在职业实践中面临的活动所形成的问题。毋庸置疑,真实任务在真实性评价中是关键因素。但不同研究者强调真实任务的不同方面。本文定义真实性任务为相似于现实的,与知识、技能和态度及其复杂性和支配权整合的任务。

真实性评价要求学生像专业人员那样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因而,评价任务应该与现实任务的复杂度相似。尽管某些现实问题有可能是简单的,只涉及一个学科并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大多数真实性问题是复杂的,涉及多学科的,并且可能有多项答案。评价任务的支配权和形成答案过程的支配权也应该是相似的。学生在评价任务中的支配权应该相似于专业人员在现实任务中的支配权。给予学生评价任务和形成答案过程的支配权是促使学生从事真实性学习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然而,在现实中,工作常常是由雇主分配的,专业人员常常是用标准的工具和过程解决问题,这会减少雇主的支配权。所以,为了使学生在处理专业问题上具有竞争力,评价任务应该与标准状态的复杂性和支配权水平相似。

可见,任务真实性似乎是相当客观的,但是,这一客观性有时也是模糊的。例如,学生能看到评价任务与他们个人爱好之间的联系时,他们就会认为该任务是有意义的。很显然;不同的学生对任务的相关性或含义的感知是不同的,这种感知也会随着学生经历的改变而改变。

(二)自然情境

真实性评价的自然情境应该反映知识、技能和态度将在职业实践中运用的方式。保真度经常被用于计算机模拟情境中,用来描述模拟与现实的相似程度。真实性评价处理的常常是高保真情境。素材的介绍和情境中给出的细节的量是保真程度的重要方面。同样,自然情境真实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那些含有相关或不相关信息的可利用资源的数量和种类,它们应该与标准状态可用资源相似。提供真实的自然情境的另一个关键点是给予学生实现评价任务的时间。考试常常是严格控制在一定时间内的,如两个小时。在现实中,职业活动常常是散布在数天内的更长的时间中,或者反过来,在很短的时间内要求快速的反应和动作。一个真实性评价不应该依赖不实际的、武断的时间限制。总之,自然情境的真实性水平由其与真实环境中这些因素的相似性来限定。

(三)社会环境

不仅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会影响评价的真实性。现实生活中,合作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有研究者强调,学生在校外的学习和表现主要发生在社会系统中,因此,真实性评价的模式应该考虑现实生活环境中出现的社会过程。在真实性评价中真正重要的是评价中的社会过程与现实中相应情况下的社会过程的相似性。如果现时情况要求合作,评价也应该包括合作;但如果现实情况是个体行为,评价也应是个体性的。当评价要求合作,那么评价设计就应该考虑如社会互动、积极的相互依存、个人的责任性等过程。然而,当评价是个体性的,社会环境应该是激励某种学习者之间的竞争。

(四)评价结果

评价包含有评价作业,作业的完成会形成结果,然后依据某种标准形成评价。评价结果与完成的评价任务种类和数量相关而与评价本身无关。在评价中,真实性结果由四个因素决定:第一,结果应该是一个有质量的产品或表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做到;第二,这种产品或表现应该是一种证明,用其能对受试者潜在能力作出有效推断;第三,由于在一个单一测试中证明相关能力常常是困难的,真实性评价应该包含一系列任务和学习的多项指标以便得出合理的结论。实践中,常常是数种评价方法结合使用;第四,学生应该将他们的工作以口头或书面方式报告给其他人,因为通过答辩可以证明他们的表现是真实的。

(五)规范与标准

规范是评价结果的可确定价值的特性。标准是期望的不同年级和年龄学生表现的水平。在真实性评价中,确定规范并事先明确告知学习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会指导学习过程。另外,在现实生活中,雇员通常都知道他们的表现将会以什么样的规范来评判,这意味着真实性评价要求规范依据评判。而且,规范和标准应该涉及相关职业能力的发展,也应该以现实生活中运用的规范为基础。

除了基于现实生活中的规范外,真实性评价的规范也应以其他四个要素的要求为基础。例如:如果自然环境要求一种能力的真实性评价在五个小时完成,那么该评价的规范就应该是学生要在五个小时内提交结果。另外,以职业实践为基础的规范也能指导真实性评价中其他四个要素的诉求。换言之,评价中规范与标准要素与其他四个要素之间应该是一个交互关系。

三、设计与实施真实性评价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一名教师或教学设计者试图设计真实性评价时,这些要素意味着什么?设计者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是什么呢?

首先应考虑的是评价预测的有效性。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竞争力的学生,因此,评价的真实性的提高将是有价值的。评价与职业实践的相似性越高,评价的真实性就越高,进而评价预测的有效性就越高。

第5篇:城市设计过程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电机与电气控制;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49-02

我校目前是五年制高职校,我们的学生在校不仅要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会“工作”,才能适应未来的生活。我校也尝试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模式应用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开发,取得了小小的成绩,有多门课程相继被立为市级精品建设课程。本文我将谈一下我一直参与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这一课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要历经三个转换,即“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的转换”,“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到学习领域的转换”,“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

1.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的转换。通过对本专业各种岗位的总和考察分析,我们学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的所在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电机与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电机与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排除、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制造、检测等。我们分析工作任务,找出工作间关联的部分,去除重复部分,形成一个个结构完整的典型工作任务即行动领域。例如,其中“电机与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是:根据要求绘制电气原理图―选择器件―安装线路、电机―调试。“电机与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排除”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是:了解情况―分析电气图―查找原因―准备工具―排除电机或线路故障。对这两个任务分析后归纳总结,可以得到它们相对应的行动领域(即典型工作任务)有“电机的拆装与故障检测”、“电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典型机床线路的检测与维修”。需要的职业能力是电机检测与简单维修能力、电气图读图能力、电气图绘图能力、控制线路安装调试能力、常见电气故障检修能力。

我们常说使学校和企业零距离接轨,但学校毕竟是不能与工厂划等号的,所以我们要分析工作过程、职业能力、行动领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创造尽可能与实际工作环境相近的学习情境,建立学习与工作的直接联系,培养学生应具有的职业能力。

2.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到学习领域的转换。我们在对两个工作任务――电机与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电机与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排除分析后归纳出三个典型工作任务,即电机的拆装与故障检测、电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典型机床线路的检测与维修,由此得出《电机与电气控制》这一学习领域的主要任务,是以这三个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电机检测与简单维修能力、电气图读图能力、电气图绘图能力、控制线路安装调试能力、常见电气故障检修能力。

基于工作导向课程体系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现在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这个学习领域,是将原来的《电机与拖动》、《电气设备与安装》两门理论课和电机拆装、维修电工实训这两门理论课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3.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转化。我们以电机的拆装与故障检测、电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典型机床线路的检测与维修三个工作任务作为《电机与电气控制》学习领域的三个学习情境。三个学习情境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逐层递进,难度逐渐加大。在第一个学习情境“电机的拆装与故障检测”中,主要培养学生电机正确拆装和故障检测能力。第二个学习情境“电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主要培养学生电气图读图、绘图能力,控制线路安装、调试能力,为下个环节“典型机床线路的检测与维修”打下基础。第三个学习情境“典型机床线路的检测与维修”主要培养学生机床线路的读图、绘图能力,检查、排故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使知识的学习次序相对于传统次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将理论和实践融合,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容易适应未来工作。在三个大情境下又设置了15个子情,以子情景为单位组织教学,并按实际工作的六个步骤“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组织实施。学习情境的数量和大小没有特定的标准,它与教学时间、教学条件、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者的教学经验相关。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重组了教学内容,改造了教学环境,转变了教学方式。形成以任务为载体、学生主动构建、融教学做一体的实施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刘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中国[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

[3]鲁业安,王佳.谈高职《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改革[J].大众科技,2013,(3).

第6篇:城市设计过程范文

【关键词】“文化成都”;国际传播;媒介策略;传播方式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2)01-0143-5

一、成都应该以模式建构贡献世界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从1978年的17%提高到2009年的46.59%,进入到持续、高速发展阶段。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预测,中国城市化率2015年将达到52.28%,2020年将达到57.67%,2030年将达到67.81%。在世界城市化建设浪潮中,中国各地城市建设模式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北京的政治经济发展引领城市建设模式;上海的经贸易会展文化引领城市建设模式;深圳的海外服务外包产业主导城市建设模式。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高度凝聚,包含着这一民族的信仰、价值观、世界观、行为规范、生活习俗等“软文化”,也包含这个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所青睐的城市建筑风格、人文历史器皿,艺术表演形式等“硬文化”。任何一个城市建设,都应该用自己独特的文化去凸显自我特色。成都也应该以其独有的文化个性来标签其城市的构建的理念与模式,构建出“文化成都”城市建设模式(以下简称“成都模式”)。“成都模式”的传播目的在于吸引国外主流媒体对于成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注度,树立世界平台上的成都城市文化形象,产生对其他国家传播受众的吸引力和延伸城市文化的公共外交范围;在于让传播受众关注成都城市的文化魅力,理解成都城市发展的文化支持,尊重成都城市化国际化进程中的文化话语权。

“成都模式”应该是一种以成都大区域文化自然空间特征、历史文化资源等为基础,以“文化成都”软实力形成城市凝聚力,构建以文化为标志的城市建设片区,整合打造成都文化重点发展标志性产业,以大区域文化特色来统筹成都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文化建设的一种城市建设与发展方式,“模式”关注成都在国际城市群中的城市形象和城市话语权力的提升。它将是一种以城市文化特质来引领城市设计与建设发展的模式,城市特有的文化核心价值主导其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

在新近出台的国家、四川省、成都市“十二五”建设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文化已经被列为与政治、经济、教育、生态文明建设同等重要的战略要素,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成都城市未来发展的思考上,文化与文化产业引领的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规划成为一个值得多方关注的创新点。—方面,《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对本地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七个重点行业,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和科学的规划。作为一座正努力融入全球城市发展潮流中的中国西部城市,成都将全力把自己打造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之城。目前,成都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占全省总量的45%-50%;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从事文化产业的社会人员比重较大。另—方面,在城市建设方面,成都打破传统行政区域,以文化为纽带,文化产业发展为目标,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以区域文化为特色的大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理念。目前,“成都模式”建构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成都带来了明显的文化产业经济提升,目前成都市文化产业实现经营收入232.54亿元,创造增加值65.81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185,73亿元)的3%,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4%。成都已经在文化建设方面,迈出了具有自我特色的可喜步伐。

二、国际传播意识的自觉是要务

国际传播是指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作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应该大力加强其城市建设的“国际传播”的力度,以体现其“世界性”。同时,全球城市化浪潮给成都的城市发展提出了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如何将全球城市建设先进理念引入成都的城市建设模式当中;二是,如何凸显城市建设模式中的成都本土特色,并将其充分展示在国际城市建设舞台之上,成为多元城市发展模式中的一种文化支持,为他国的城市建设模式提供可借鉴的范本。但从目前国内国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度来看,“成都模式”国际传播,与北京、上海、深圳模式的世界影响力相比较,尚显滞后。因此,“成都模式”的国际传播意识十分重要。

(一)“成都模式”国际传播是成都与世界城市交流的需求

“成都模式”国际传播是成都与世界城市交流的需求:一方面,成都城市建设需要通过恰当的国际传播,引入他国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另一方面,世界城市发展也关注着成都如何挖掘自身城市本土文化精神,能向世界推出一种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文化芳香的创新城市建设模式。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成都模式”国际传播正是城市建设模式“本土化”和“全球化”和谐统一发展的需求。“成都模式”本身就润育着传播的生命力,蕴含着成都人的生活价值观,展现了立足于成都美丽恬静的自然文化资源、悠久独特的人文历史文化积淀、生态包容的田园人居精神之上,而构建出的一个中国大文化体系中的成都文化城市建设模式的理念。

第7篇:城市设计过程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成果;反思

一、成果

1.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政府职能由管理经济向服务于经济转变,政府的规模日趋合理,管理方式日益创新:

(1)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持续转变

(2)在宏观调控中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效应

(3)政府机构改革方兴未艾,并取得初步成效

(4)行政审批管理体制改革日益深化

(5)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6)在依法行政方面成效显著

(7)政务公开渐趋制度化、规范化

2.企业市场化

(1)非国有企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增强,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最近几年,中小企业更是几乎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大半江山”。

(2)国有企业市场化

国有企业市场化的目的是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制度的市场适应性改革;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国有企业经营行为的市场化和规范化;国有企业市场退出机制的形成。

3.生产要素的市场化

(1)劳动力流动和工资决定的市场化

工资体现了劳动力的价格,因此工资的决定机制是劳动力市场化的核心机制。近几年我国劳动力流动和工资决定的市场化程度稳步提高,具体表现在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劳动力工资决定的市场化机制、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劳动力市场监管和城乡统筹制度等方面。

(2)资本交易的市场化

证券化率是股票市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资本市场化的重要指标。近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拓宽投资渠道,使该指标稳步增长。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使证券市场发展更加迅速,债券一级市场融资活跃,市场品种进一步丰富。

(3)土地交易的市场化

中国土地交易市场化改革,主要体现在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两个方面。为巩固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主体地位,政府不断深化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健全土地交易制度,营造了良好的土地交易环境,推进了土地市场的持续繁荣。

4.货币和金融的市场化

我国货币和金融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基本形成了种类齐全、分工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国有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深入,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

二、反思

1.国有垄断的低效与民营企业的困境。毫无疑问,国企为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但目前国有企业在某一行业的垄断却造成了极大的低效与浪费。1998年以来,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5%以上,而国有经济的贡献率仅为7%到48%。可以说如果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我国将难以取得经济高速增长。然而,民营经济的发展却面临诸多瓶颈。民营经济最突出的问题是融资困难,同时,政府对民营经济的管理也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不少政府部门仍未真正做到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

2.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一个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效率应当和相应时期的商品市场化、要素市场化以及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相关。相对于产品市场,我国生产要素市场,尤其是资本、土地市场的发展明显滞后。而资本、土地等对其他商品和要素的价格有着重大影响。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滞后以及要素价格的扭曲,极大地限制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和程度,对经济影响很大。

3.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缺失。我国近代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且建国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社会信用关系十分淡薄,再加上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惩罚机制不健全,使诚实经营者的收益低于失信者,更激发了一些不法分子的投机心理,造成我国存在严重的社会信用缺失现象。

三、展望

1.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民营企业的优势,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的发展。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体系,减轻税负,降低准入门槛,消除非公有制经济的体制。

2.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针对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的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真正转变发展方式。着眼于建立一个统一规范、兼具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劳动力市场;完善货币市场,降低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货币市场的限制;落实集体土地产权,解决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及其利益分配问题,保障集体的土地收益权。

3.营造社会信用环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首先要重视道德教育,树立道德规范。其次,建立一套保证信用的制度体系,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矫正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最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失信成本。

参考文献:

[1]许小年.自由与市场经济[M].上海三联书店,2009.

[2]天则经济研究所.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J].天则经济研究所,2011.

第8篇:城市设计过程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过程;影响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一、水利工程设计对施工过程的重要性分析

水利工程设计是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执行标准池是其施工的法律依据。通过水利工程设计会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掌控主动权对于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后期效益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水利工程的兴建显得更加重要在工程建设中要注意对投入资金的控制其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设计质量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占据了40%一80%而管理只占20%左右所以说设计质量的高低对整个工程的施工及成本都有重要的影响。施工质量的好坏除了施工技术水平的因素外主要取决于设计质量。在施工前期只有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高设计水平才能够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进而在整个工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二、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工作中存在“偷工减料”行为

设计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需要设计人员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因为水利工程的设计程序是一环套一环的,并且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变化,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每个环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作出设计方案。而在实际设计工作中,有些设计人员为了投机取巧,在下一个环节中套用上一环节的设计步骤,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论证和调查了解,而随着施工时间的推移,下一环节的条件会发生变化,而沿用上一环节的设计方案,就会与实际状况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2、水利工程设计中的风险问题

水利工程设计中的风险问题是人所共知的,因为水利工程具有特殊性,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可预知性,潜在风险很大,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其影响范围就会很大,水利工程的风险是与人民的生命财产相关的大问题,一旦出现,不安全因素势必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的设计思想比较保守,设计过程中宁愿多增加投资保证施工质量,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也不愿降低工程造价使水利工程在施工中出现纰漏。

3、在设计工作中技术经济观念不强

设计单位对于整个工程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没有进行方案的优选比对,只要方案具有可行性即可,所以导致设计方案的水平不高,不利于工程的实际施工和成本支出。在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由于受到业主的干预,才会对方案进行必选,由此需要对设计图进行修改,不利于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

4、设计单位为业主服务的意识有待提高

由于投资体制的改革,水利项目的开发建设实行业主负责制,业主对工程担负着策划筹资、建设、经营、还贷资金、增值保值的任务,必然十分关心工程的成本控制和投资效益。但是,目前的设计单位对此体会还不深刻,对业主的要求有时缺乏理解,在与业主发生意见分歧时,往往以规程、规范、上级文件等生硬的条文解答对付业主。

三、提高水利工程设计对施工过程的控制

1、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

在水利工程中,确定施工方法、安排施工顺序、组织流水施工等因素是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合理控制施工成本,需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具体状况及水利需求,在综合工程项目的规模、设备及施工条件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案,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方案而言,还需具有可行性、先进性、经济性,而是否满足其经济性受工程方案运行成本、一次性投入、维系费用、工期等因素的影响。例如,施工机具的选择影响施工成本,在钢筋机械的选择中,需要根据钢筋连接形式、工程量进行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需要不同的钢筋数量,进而花费不同的费用。因此,在水利工程的不同施工部位制定不同的钢筋连接方案,在同一工程中使用不同的方案,确保经济的合理性。此外,对价格昂贵的周转材料、施工设备的使用,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择租赁或购买和设备数量,合理分析不同形式的经济效益。例如,如果工程需要两台混凝土入仓设备,而却在具体施工中选择一台,将会降低工作效果,减缓工程进度,使工程预算成本增加。在水利工程中,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可有效制定工程计划、施工设备,优化施工成本。

2、制定奖惩制度

制定奖惩制度,定期对设计单位的工作者在前一段时期内的工作量以及工作效果、带来的收益进行绩效考核,督促员工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工作效果,达到增强工程整体质量的目的。每当设计者完成一项项目工程的指定设计任务的时候,就是进行员工评估的时刻。设计单位在此时根据设计者完成的任务量和完成的质量水平为标准来核算,并将其以一定的方法转换成员工的绩效。再根据绩效对表现突出的设计者进行奖励,让他们意识到付出就会有回报并为之产生荣誉感,从而极大地带动了员工认真工作、追求质量的积极性。因此,在调动设计者工作热情的同时这种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起着约束的作用。

3、严格实行限额设计控制

在设计阶段严格实行限额设计可以有效控制造价。水利工程建设环节众多,个别环节造价超支就会导致总成本的超支,因此在设计阶段要对每个环节实行严格的限额设计,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在限额设计的基础上,每个环节也要按照设计要求,注重水利工程的实用性。通过层层的限额设计,进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4、实行设计监理制度

现在的工程建设实施监理制度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完善的体制,可以从资金、进度、质量各个方面对工程进行控制。而在我国的设计市场上,则往往存在着一家之言,对设计单位的工作成果只有通过审查会的形式加以判断和确认。但由于审查会一般时间较短,与会的专家不可能对整个设计进行全面细致的论证,因而审查会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设计成果要是出了问题,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实施设计监理制,能对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监督,必然会促进设计单位提高其设计质量,从而使设计工作到位,对工程的投资控制是非常有益的。

5、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工作

在工程设计阶段初期,受工程地质、材料供应价格变化及物资采购等外部条件的影响与限制,要求修改设计图的状况时有发生,甚至还有施工过程中施工图的局部变更情况发生,这就给整个工程造价带来了变化。因此,针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必要设计变更,要及早做好管理工作,从设计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入手,尽可能将设计变更控制在初期设计阶段,建立健全的设计管理制度,设计时充分考虑价格、税率等因素的影响,使工程造价更加完备和灵活。

结束语

任何一项工程在施工之前都需要经过设计阶段为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在水利工程中同样如此。在施工之前役计单位会到施工现场对地质水文状况,气候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然后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作出设计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在哪个施工环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洛个施工阶段的工序安排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各项成本支出都会作出明确的标示。如果在设计阶段对实际施工估算不足就会影响到施工的质量进而在成本支出方面出现变动严重影响到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潘秀霞.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优化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2)

[2]苏静,秦静.探究水利工程设计对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3

第9篇:城市设计过程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过程 有效控制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加强对水利建设的施工管理,可以提高水利工程设计对水利工程投资的节约程度,当然,投资的节约程度会随着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趋于平衡,而对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对水利施工过程的有效投资控制的影响占总投资的40%~80%,而施工管理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有效投资控制的影响占总投资的20%左右。因此,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有效项目与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相关,显然,水利工程设计对施工过程的有效投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在水利工程在前期的论证过程中,是否能够投资,投入多少资金,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水利工程设计在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 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施工投资问题

水利工程关系着国计民生,是一个系统工程,制约着人类和自然的和谐。水利工程的施工范围一般都分布区域大,自然环境复杂,与一般的建筑工程相比,水利工程的施工区域比较大,不像一般的建筑工程集中在某一区域施工,尤其是对水利工程堤防的施工,绵延几百公里,施工范围非常之广,施工环境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可想而知。又由于投入资金、施工工期时间短,任务重等问题, 对水利工程堤防的前期施工也很难做到完全到位,因此,可能会导致对水利工程堤防建设期间出现投资问题,例如,由于出现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必将导致设计方案的变更,使造价难以控制。在施工中非常可能出现较大的增加。

2 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施工成本问题

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施工成本就是完成施工的资金,因此,要把控制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水利工程的施工阶段,任何忽视水利工程在设计阶段,对施工过程成本问题的重要性,都会为水利工程的具体实施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因为,在施工阶段, 水利工程的结果已经是木已成舟, 再能起到的作用几乎是微乎其微。

3 水利工程设计中的经济效益问题

在设计阶段进行方案比选时,忽视设计过程中方案比选的重要性。能够在比选过程中选取最优方案,在保证工程功能、质量的同时,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4 水利工程设计中的风险问题

水利工程设计中的风险问题是人所共知的,因为水利工程具有特殊性,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可预知性,潜在风险很大,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其影响范围就会很大,水利工程的风险是与人民的生命财产相关的大问题,一旦出险,不安全因素势必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往往具有设计思想保守,设计过程中宁愿多增加投资保证施工质量,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也不愿降低工程造价使水利工程在施工中出现纰漏。

二、控制水利工程造价的措施

1 采取设计监理制

目前,针对工程项目建设所采取的工程监理制度基本得到了完善,不管是对资金以及质量,还是对进度都实施了严格有效的控制。可是在我国设计领域中,还普遍存在“一家之言”的现象,设计方的工作成果通常只由专业审查会负责确认以及判断。该方法在工程项目设计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在审核过程中,时间上存在很大的限制,致使审核太仓促,无法从整个设计出发开展详细系统的论证以及考核,所以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采取设计监理制,则能够对设计的整个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及监控,促进设计方不断改进自身设计水平,提高自身设计能力,保证工程质量。

2 尽可能使设计基础资料真实可靠

目前使用的水文计算规范中给出了明确的水利工程项目设计规范,即在设计时要严格审查以及复审水文资料。因为水利工程项目设计的干扰因素有很多,比如环境、基础资料以及人为推算等,因此其最终结果势必会有较大区别,在审核时只有严格审查所需资料,才能使设计成果更加真实可靠。在设计时审核所需资料时一般都坚持这样的原则,即尽可能确保资料的真实可靠性以符合设计对象在精准度方面的要求。

3水利工程造价要推行设计招标制度

在水利工程造价中,要积极推行水利工程施工方案与经济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标方法,对水利工程造价从源头上就从优化设计、降低造价开始。水利工程的施工单位要通过设计招标,择优选用设计方案,在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节约开支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样就能有利于促进水利工程设计单位提高设计水平,有利于设计方案的优化和加大控制水利工程造价的力度。为了克服一些设计人员不精心计算,为了提高安全系数,随意增大概算基数,增加投资,这不仅将使水利工程方案设计阶段难以通过招标完成,对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也难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招投标, 使每个设计阶段均通过竞争完成。这样,既能获得功能适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工程造价也容易得到控制。

4水利工程要采用标准设计

对水利工程一定要采用标准设计。应按照国家、省、市批准的建筑、结构和构件等整套标准技术文件、图纸进行的设计,称之为标准设计。推广标准设计有利于较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设计费用,大大加快提供设计图纸的速度,缩短设计周期。据统计,采用标准构件的建筑工程可降低造价10%~20%。因此标准设计能提高设计速度和节省设计费用,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5对水利工程要实施限额设计

水利工程的限额设计是在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和保证设计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限额设计是控制水利工程造价的主要手段,是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有效的控制方法。但是,限额设计并不只是考虑节约投资,要尊重科学,从技术中实施限额。要从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来实现限额设计,这是一条行之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对施工过程有效投资的影响

根据目前水利施工过程有效项目的建设程序,设计过程需要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设计、招标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对可行性研究确定,慎重确定水利施工过程项目的技术方案、整体规划及基本技术参数的确定;这是对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尝试的探讨;是对新型设备的试验、试制的确定;是对水利工程建筑和构筑物某些复杂技术问题研究和方案的确定。要根据确定的技术方案、施工过程等编制概算,经过批准的设计概算是确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的重要依据,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投资的最高限额,不得任意突破。从设计阶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对水利工程整体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基本技术参数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也必将对以后水利施工过程的有效项目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设计应达到一定的深度,否则将会对拟建水利施工过程的有效项目的投资控制造成重大影响。

结束语

鉴于目前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体制内容复杂、执行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不到位或者监督不力等问题, 国家相关部门采取灵活多样的审查方式对水利设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准则、标准、规范、规章等规定的要求,如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水利设计方面的法律、法规逐步健全。

参考文献

[1] 蔡谊燕.对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化措施的分析[J]. 科技信息. 2010(09)

[2] 王锡东.浅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 今日科苑. 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