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校合作家长参与方式范文

家校合作家长参与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校合作家长参与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校合作家长参与方式

第1篇:家校合作家长参与方式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正处于由单一、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向多元、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转变的过程,构建一个协调发展的教育网络体系,营造适于学生发展成才的教育环境,成为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学校是主体,家庭是基础,社会是依托。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才能形成有利于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会经常发现一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相互脱离、互不配合的现象。

一、家庭教育不能配合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脱离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所受的两种最为重要的外部教育,由于主客观上存在的差异,这两种教育力量能否配合与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种配合与协调决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就家庭教育一方来说,它不只是简单地配合学校教育,家长需要在家庭与学校教育的互补关系中力图使两种教育力量在学生身上协调与统一起来,强化学生在学校中所受的正面教育,弥补学校教育中的不足。但是,目前不少家长的教育随意性非常大,缺乏科学性。有的家长溺爱娇惯,有的家长冷漠粗暴,崇尚“棍棒教育”,尤其是现在随着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家庭教育日趋表现出重智轻德、忽视全面培养子女的特点,甚至有些家长的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使学生在这种相互矛盾的教育中无所适从,削弱了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比如,现在学校都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但有些家长却只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品德、才艺等方面的培养。甚至有些家长为了让子女考取理想的学校,每天不断给孩子施压,让他们完全沉没在题海之中,其结果是学习成绩上去了,但其他方面的才华却埋没了。

另外,就学校教育一方来说,学校在对学生施教过程中,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将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但是,目前有些学校在进行教育时却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是单方面从学校的角度去想办法解决,没有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例如: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很多学校只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去分析和辅导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作用。现在青少年学生出现违法犯罪、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的现象逐渐增多,这些问题的出现和日趋严重化,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存在的相互脱离、互不配合现象。如果学校定期联系家长,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那么就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异常举动并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良言行,避免学生出现人格扭曲、心理变态等异常心理问题;如果家长有定期向学校了解子女在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校的异常表现并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引导学生的言行,那么这种违法犯罪、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念头就会杜绝在萌芽之中。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是教育好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二、社会教育呈现疲软状态

社会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途径,具有与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比拟的特殊作用。社会教育直接面向社会,又以社会政治经济为背景,它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社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没有制度化教育的严格约束性,它较少受阶级、地位、年龄资历的限制,能较好体现教育的民主性等。但是,因为社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还处于辅助和补偿地位,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以致目前社会教育呈现出疲软状态。造成当前社会教育呈现疲软状态的原因有多种,就我个人认为,主要有如下二点:一是人们不够重视社会教育。由于社会教育的作用具有隐蔽性、长效性,不能立竿见影,所以很多人忽视社会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性;二是某些学校和教师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重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和社会教育,重知识传授,忽视其他培养,学生负担过重,没有或很少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教育部门就针对我国在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现象提出了素质教育理论并要求学校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自提出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是有不少学校存在轰轰烈烈讲“素质”,扎扎实实干“应试”的现象。有些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不顾教育部门有关取消学校补课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等方面的文件精神,利用假期或周末的时间给学生补习功课,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有些家长为了让子女能以高分考取理想的学校,利用平时休息的时间请家教补习功课,占用了大量娱乐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限制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

三、协调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和谐发展的若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调发展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教育部门、学校为了解决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调发展问题提出了很多实用、有效的解决对策。如,建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共同管理、教育好学生;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从而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建立家访制度,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等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有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为了更好地解决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调发展问题,需要在充分利用原有教育形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采用一些新型的教育方式。笔者认为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解决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和谐发展问题,可以采用如下若干途径。

1.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搭建网上教育平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很多家庭都配置了电脑,用于子女教育或上网获取信息。学校可以针对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条件,搭建网上教育平台,从而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和建立家校联络体系。例如,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已不可能完全深入到学生宿舍,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那么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聊天软件、BBS、电子邮件等,与学生进行网上对话,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状况。同时,为了更快、更好地与学生家长沟通,互通信息,学校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并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

2.制作家校联系卡,搭建空中对话平台

电话、手机已成为社会生活必需品,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拥有电话。学校为了能更好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制作家校联系卡,定期进行电话互访,掌握学生的相关信息。因此,学校可以在新生入校时收集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汇总制作成家庭联系卡,发给学校每位教师;同时也将学校老师的联系电话制成卡片派发给每位学生家长,这样家校双方可以根据需求不定期进行互访,掌握学生的表现情况。如果发现学生有什么异常情况,家校双方可以及时通过电话进行交流,共同做好教育工作。通过制作家校联系卡,大大方便了家校之间的联系沟通,也方便彼此快速了解学生在校或在家的具体情况。因此,制作家校联系卡可以搭建空中对话平台,使家校互通信息更为快速方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等状况。

3.挖掘社会企业教育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没有社会教育参与的学校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教育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并参与教育的社会风气。社会的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充分利用和挖掘社会教育资源,才能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对接,形成校内外一致的教育网络体系。如:围绕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的企业资源进行教育,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与社会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教育,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企业的工作岗位能力培养充分结合起来。学生通过直接参与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一方面可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理论结合实际操作的平台,积累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4.与具有鲜明教育意义的单位合作,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

社会教育资源的内涵非常广泛,只要对人能够形成教育的单位都属于社会教育资源的范畴。例如,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军事基地、养老院、素质拓展基地等单位都属于社会教育资源。这些社会教育资源是教育学生的好教材、活教材,学校要加强同这些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这些单位的教育作用,将这些对学生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单位作为学校长久的、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以此全面加强学生的教育。比如,将素质拓展基地作为学校长期、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不定期组织学生到素质拓展基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能力、锻炼学生体魄和意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调发展网络体系是营造适于学生发展成才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学校教育没有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则只是一句空话。正如《家教名言》中顾晓鸣所说:“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依靠、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中田.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J].教育探索,2003,(10).

第2篇:家校合作家长参与方式范文

一、以主题为抓手,激发实践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主题为载体的,确定主题是重要的一环,主题定得好,学生愿意做,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就容易达成。因此,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时,应考虑学生有何特长,关注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进而从学生的需要及已有经验出发展开设计。如配合语文教材中主题单元“热爱家乡”,我设计了《走进邮城特色文化》这个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综合实践活动,围绕主题又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坡度小、可操作性强,能让学生“心动”的小主题:走进邮城文化名人、走进邮城风景名胜、走进邮城民歌童谣、走进邮城方言土语。接着,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如何获取我们需要的资料?”学生各显其能,上网、采访、参观、设计调查表、去图书馆……最后,我因势利导,激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访社区,实地调查。学生经历了调查、访问等活动后,获得了大量信息,增进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综合技能得到了发展,创新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以社区为依托,充实实践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只有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才有可能顺利地开展和实施,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机会自己活动、体验乃至创造。我们高邮是全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为此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社区资源为延伸点,着力进行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以秦邮古城文化资源为支撑,高邮古城地处平原水乡,地势平坦,河流纵横,自然环境十分优美。高邮因秦王嬴政时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是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明代洪武八年始建的盂城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驿站。高邮历史的深厚底蕴培育了宋代词人秦少游、清代训诂学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现代古生物学家孙云铸和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等众多人杰,也融汇了学生的人文风采。我们试图通过社区资源的开发,引导学生走进千年古城: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脑去思索,用手去创作,使学生认识古城、熟悉古城、喜爱古城,从而增强古城后人的自豪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邮文化的思想感情。把古城邮文化与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为学校的特色教育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

只要我们注意以社区、教师、家长为依托,以教师与家长合作为方式,就可以有效地发掘社区综合实践资源。其中,家长能否热情地参与是社区综合实践资源开发成败的根本。因此,我们首先要做好家长培训,强化家长综合实践意识,激发家长参与社区综合实践资源开发的主动性。我们主要采用专家讲座、外出学习、交流讨论、实地调查分析、上网查资料等形式,使家长尽快掌握综合实践开发和实施的基本技能,同时鼓励家长按照地域优势、家庭优势、社会关系优势主动发掘合适的内容,参与综合实践方案的设计。随着教师与家长合作的深入发展,应逐步完善学校和社区合作机制,构建学校与社区合作的组织形式、制度平台和保障机制,使学校、社区真正成为学生展开综合实践的依托和后盾,而并非仅仅一方在配合另一方,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有效开展综合实践的合力。

三、以体验为手段,提升实践能力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无一不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源泉。在家庭里,洗衣服、做菜、整理房间;在学校里,参加运动会,参加书法、绘画大赛,参加足球、篮球、乒乓球比赛,参加演讲、歌舞、故事、课本剧竞赛;在社会上,参加各种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综合实践活动素材。我们要设法激励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学生真正体验其中,进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品质。

相对于单一的学习活动,学生也渴望真正走到社会中去,在大千世界里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份更为真实的感受。面对学生的热情,我们还可以想方设法地创设学生体验生活的氛围,让学生在相似生活中,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等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角色体验中不断成长,在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体验过程,磨炼意志,而且还学会了与人交往,团结合作。同时,多样化的角色体验为学生提供了运用知识,展示才能的机会。这期间,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在知识的运用中培养了实践能力,锻炼了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还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和升华了道德情感。这也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之一。

第3篇:家校合作家长参与方式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 德育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思想家孔子曾告诫人们:“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这些话体现德育工作在幼儿时期的重要地位。幼儿德育的主要承担者应是教师和家长两者共同担负,目前就德育工作家园合作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幼儿家长多数为80后独生子女,文化素质高,重智轻德,教育导向片面,教育理念和道德底线双重模糊,培养幼儿综合素质上缺失。同时大多数孩子的教养由其祖辈承担,容易包办代替,与父辈教育不一致,妨碍孩子的个性发展。这些弊端,让幼儿德育教育止步不前。

类似的这种现象,会使幼儿品行出现家园的两面性,给德育设置了一道无形的障碍。本文探究了使幼儿家长的德育素养有所提高的有效策略,共同为幼儿德育铺好同步的教育轨道。

二、家长德育素养提升的策略

(一)家长个体的良好品德是进行幼儿德教的前提

1.“来找茬”。 观看现实录像“幼儿园的接送场景”,发现家长或幼儿的不文明行为,引发内在的思考,并对当下“虎妈”的强势教育、“鹰爸”的极限育儿与家长共同探究,思考如何在自身身上找到不足,激发教育思想的改变。

2.“我来做”。引领示范,规范约束。

“礼仪示范员”: 每周一上午和周五下午,分别邀请家长站在门口做“礼仪示范员”,克服某些家长因个性内向导致自己孩子在主动使用礼貌语言的缺失或自信不足的弊端。

“家长助理员” :根据家长的特长、文化程度、空闲时间等情况安排参加园内的教育活动或教师辅助工作。

“小红帽志愿团”:幼儿园大活动参与服务。如慈善活动的协助、幼儿活动、教师比赛、幼儿园外出等活动中负责担任评委、摄影摄像人员或者保障人员等,承担相关的协助服务工作。

“爱心家长护学岗”:组织全园男家长开展“奉献一天,安心一年”的安全护学活动,分别在幼儿上下学的时候与保安一起维护校园幼儿进出安全。

3.“我来表”。融会贯通,思想交流。组织开展 “幼儿园是孩子的家”征文活动,让更多家长关心共同的“家”,从而思考我和孩子一起为这个“家”的和谐作出的努力。园内的角角落落,增加各种文明提示,隐性环境的创设让家长自我文明程度有很大的提高。

(二)与时俱进的德育观念是家长进行幼儿德育的基础

1.父辈家长学校。《德育缺失我们负什么责》《教什么,怎么教》《礼节与孝道》《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等,我们宣传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侧重于调整及转变家长重智力,轻情商的教养观念,鼓励家长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并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加强幼儿礼仪教育。

2.祖辈家长学校。《现代的家教“孙子”兵法》《德育的传统VS新时代》等。我们首先肯定了祖辈在育儿中的优势,在接受的心态上从帮助分析目前教育形势下祖辈配合父辈做好教养工作的侧重点及如何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做法,大大缓解家园不一致的主要问题。

3.班级德育观摩会。了解班级德育的重点及成效,明确幼儿园德育的方向,观察孩子参与活动的表现,对幼儿不良行为引起重视,进一步树立家庭德育念。

(三)获得认可评价的德育方法是家长进行德育的关键

增强亲子关系,是家庭德育的有效方法,顺应时代多元价值共存的需求,才是正确的教育观。

“大拇指擂台赛”家庭秀。选择有德育内涵符合幼儿认知的优秀绘本,以亲子阅读的方式扩大家长和孩子阅读面。

“环保你我他”公益行。亲子共同参与幼儿园社区组织的各类环保公益活动:垃圾分类、节水节电,控烟行动、绿色出行等。

“有意义的压岁钱” 树观念。用不同的形式丰富提升“压岁钱”内在的意义:旅行,购买书、玩具与同伴分享;孝敬老人,学会感恩;帮助周围有困难的人……学习引导用孩子的视野理解和体会如何是有意义的事,提高幼儿关注自身,关注周围。

“双亲日”新拓展。特别指向父亲参与实践的行动,便于共同讨论孩子教育各方面的问题。

“邻里互助”小组团。帮助家长形成邻里小组团,开展家庭小组活动,弥补独生子女没伙伴的缺失,也为互帮互助解决相互的困难提供了帮助,让孩子在真实生活中感受到教育。

第4篇:家校合作家长参与方式范文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开展早期阅读、提升幼儿阅读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家园携手,目标一致、步伐整齐的前进,才会取得丰硕的战果。自我园从2006年9月起深入实施省级规划课题《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早期阅读实践研究》以来,除精心设计幼儿在园的阅读活动、积极创设阅读氛围、深入研讨实施策略外,十分关注来自家庭、家长的力量对幼儿阅读习惯、能力的影响。在我园“沟通建桥梁,携手共培养”的家园方针指引下,我们深度挖掘家长资源,积极创设家长学习机会,搭建分享交流平台,引领家长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家长早期阅读指导能力而作了一系列实践与探索。

一 幼儿家庭早期阅读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们通过对全园1031户幼儿家庭的专题调查,发现家长的阅读观念淡薄,仅有10%的幼儿在家中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大部分幼儿在家的活动松散而随意,玩具和电视,甚至电脑成了孩子重要的玩伴。具体存在的问题是:

1.家长缺乏正确的幼儿早期阅读观

在调查中发现,70%以上的家庭已意识到幼儿早期阅读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幼儿早期阅读的真正价值和涵义不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缺乏科学的认识。具体表现为:

第一,阅读功利化。家长将阅读活动作为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手段或工具,在阅读中以教给孩子知识为使命,硬填猛灌,而忽视对孩子整体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而后者恰恰是幼儿早期阅读的核心价值所在。

第二,阅读识字化。不少家长将幼儿早期阅读简单地等同于早期识字,从而造成在阅读过程中,家长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机械的识字上,片面追求识字率,而不是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2.家长缺少科学的早期阅读指导策略

调查中发现,虽然大多数家长已意识到幼儿阅读对孩子的发展很有必要,也开始尝试进行这方面的实践,然而从家长及教师的反馈来看,除了少数家庭外,大部分家长的阅读指导在孩子身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

第一,重成人、轻幼儿。在阅读中,家长处于主导地位,牢牢控制着阅读的内容、时间、进程,忽视孩子的主体地位。如有的为阅读的完整性,而匆忙顾自念经;有的为让孩子理解大意,不厌其烦的提问;有的以教育为本,时时不忘深刻剖析教育意义。如此一来,大大降低了阅读带给孩子的愉悦感,使孩子产生厌恶心理。

第二,重文字、轻图画。家长面对图多字少的儿童读物,往往按成人的阅读模式,习惯性的注重文字的朗读与阐释,而忽略作为“图书生命”的图画对主题的拓展与传递。这与3~6岁儿童凭借图画来读懂故事或理解图画提供的知识、获取信息的形象性思维特征是大相径庭的,也是对这一精美阅读食粮的极大浪费。

第三,重结果、轻过程。家长怀着阅读求知的态度,直接把阅读指向知识要点。殊不知早期阅读的意义不在于“书”,而在于阅读的过程。亲子相拥、温馨共读,使阅读变得幸福而甜蜜。家长却过多地追求阅读的“结果”,使幼儿阅读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幼儿阅读成了呆板的家庭教育行为,减弱了孩子阅读的兴趣。

3.家庭缺乏和谐的幼儿阅读环境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在究竟应该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图书进行阅读,为孩子创设什么样的环境更适宜孩子阅读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惑。

第一,缺乏适宜的幼儿阅读素材。家长在为孩子准备阅读材料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主观性。调查发现,75%以上的家长只是凭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为孩子选择图书,较少考虑到孩子的需求和意愿,而且在为孩子选择图书的依据或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孩子的购书欲望;只有5%左右的家长在为幼儿购买图书时能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以及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特点等。

第二,缺少足够的幼儿阅读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收入的提高,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也在不断提高。据有关资料表明,家庭教育支出已占到家庭收入的30%左右,但在时间上的投入却越来越少,调查中发现,每天能保持20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家庭不足15%。

二 提升家长阅读指导能力的实施策略

针对当前幼儿家庭中严峻的早期阅读现状,我们确立了以幼儿园为示范基地、以早期阅读课题为依托,携手家长,以园促家、以家促园、家园联动的研究策略。在实践中,把家长作为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指导者,通过实施引领、分享、激励三步曲,多方式、多途径引领家长参与阅读、享受阅读,学会指导阅读,有效提升家长阅读指导能力,为幼儿早日成为一名成功的阅读者奠基。

1.引领

思想决定行动。有了正确的思想,才会产生正确的行动。作为教育者,作为早期阅读的实践者――教师,面对家长五花八门的早期阅读现状,我们首先选择对家长从理念、氛围等方面进行细致、规范的专业引领。

第一,广为宣传,氛围引领。针对家长淡薄、甚至错误的早期阅读理念,我们以宣传为抓手,以理念促行动,通过幼儿园网站、家园联系栏、电视专题片等多种途径,广为宣传、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让科学的早期阅读理念深入每一个家庭,渗透至每一位家长。

2007年8月,为进一步理清家长思路,提升家长阅读理念,我们自编自导自拍了《为孩子插上阅读的翅膀――早期阅读大家谈》的电视访谈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嵊州市小学语文资深教研员、幼教教研员、优秀小学语文教师、本课题组组长、教师、家长代表等近200人,围绕主题开展了深入探讨。并精心制作近30分钟的专题访谈节目。该片分早期阅读的定义、作用、开展的方法、环境创设等四大版块,对早期阅读进行了深入剖析,精心提炼阅读要点,全力推介科学的阅读方式,让家长对早期阅读有了一个完整、科学的概念,提升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指导阅读的有效性。该节目还被评为嵊州市家长学校专题访谈节目一等奖,并作为家长学校的特色教材向全市推广,获得广泛赞誉。

第二,精心示范,专业引领。从调查中反馈的信息我们得知,家长普遍感觉缺乏指导幼儿开展阅读的能力,对于开展早期阅读的方法也知之甚少。为此,我们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的专题活动,从理论、实例、影像资料等各个角度为家长阐述早期阅读的精髓要义,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为家长提供鲜活的榜样与范本,精心示范,在专业上不断引领,让家长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及坚强的后盾,让早期阅读之风从幼儿园顺畅的延伸到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绘本开放日。我们在2008~200年度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特意安排了2次绘本教学专题展示活动。一本本出自世界级大师之手的经典绘本、一幅幅妙趣横生的画面、一段段充满童趣又富有哲理的对话;教师或温情委婉、或激情澎湃的讲述;变幻莫测、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一波三折、抽丝剥茧般的剖析;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甚至欢呼雀跃。家长们也沉浸在阅读所带来的美妙世界中,仿佛又回到了纯真的童年时光。在与经典同行、与大师对话中,深切感受到阅读所开启的幸福之光,有效激发了家长参与热情,并为在家庭中开展早期阅读提供了生动模本。

阅读主题沙龙。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得知园内很多家庭已经或正在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但是对于出现的某些问题,家长因为缺乏正确的应对方式而影响了活动的延续。为了让早期阅读这把火烧得更旺,我们又策划开展了家长主题沙龙。沙龙的主题为:我眼中的早期阅读。活动前确定了“早期阅读读什么?”“怎么读?”“我为孩子阅读做什么?”三个小主题。家长按自我需求,自动分为3组。当一个个困惑,被同伴科学解答;当一段段成功的经验,被快乐分享时,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伴的激励更让家长充满前行的动力。现在,沙龙已成为我们家园沟通中的常态,家长的困惑经常在班级的QQ群或幼儿园的论坛中被一一解答,交流活动正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2.分享

一直以来,我们把家长定位为重要的幼儿早期阅读的参与者、指导者,秉承“平等、合作、分享”理念,紧紧依托幼儿园这块开展早期阅读的主阵地,坚持不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让家长们分享到阅读的快乐与智慧,分享孩子爱上阅读的成功,从而更好地支持、指导幼儿的阅读。

第一,专家释疑,分享智慧。为与家长分享更多优秀的名家名作,答疑解惑、提升鉴赏、甄别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水平,幼儿园不惜花费巨资,先后邀请国内名家如儿童文学作家彭懿教授、中国早教之父――冯德全教授、情景阅读创始人――应彩云等来园开展各类专题讲座。

如2008年11月,经幼儿园的多方努力,我们终于有幸邀请到了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彭懿来园为全园1200多位家长开设专题讲座《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这是彭教授的第145场关于早期阅读的主题讲座。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绝美摄影、一串串脱口而出的妙语连珠、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生动实例,彭教授用诗一般的语言,充满灵性地阐述了阅读的要义,解读了关于早期阅读的中外百年经典,为家长们奉献了一场阅读的饕餮盛宴,让家长树立了“阅读=悦读”的理念。这注定是一个关于悦读的夜晚,也是一个幸福的夜晚。彭教授的原话是“阅读是一颗幸福的种子,让我们用阅读为自己和孩子在心里留一个温润的角落,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通过这样一次次深入而又有价值的活动,让我们的年轻父母在迷茫中找到今后前进的方向。家长们事后纷纷感言:“这样的讲座为什么不早些安排?”“这样的讲座,多多益善!”

第二,总结方法,分享提升。为让家长成为早期阅读的优秀的指导者、热情的参与者、快乐的分享者,我们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操作简便的亲子阅读方式,通过班级QQ群、专家讲座、网上交流、家长沙龙、家长开放日活动、个别辅导等予以宣扬推广,帮助家长科学地进行早期阅读实践,提高家长指导阅读的有效性。

逐页翻阅法。逐页翻阅讲述是亲子阅读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只有一页一页、有序地翻看图书,才能把故事看得清楚完整,从而感受到有序翻看图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翻阅习惯。此外,引导让孩子认识图书的封面、封底;学习从右下角逐页翻书的方法;养成不涂、不折、不卷、不撕等爱护图书的习惯。

观察理解法。当拿到一本新书时,家长应先和孩子看看图画,让孩子自己理解画面。在孩子翻阅第一遍图书后,对画面所传达的信息有了最初步的了解,家长根据孩子的掌握程度,适时地提供一些提示语,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故事,这是阅读活动中常用的方法。对一些情节变化大的故事,如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家长就可以用不同语气的感叹词来引导孩子阅读,如:“哇!”“啊?”“哎哟!”“嗨!”等,激发孩子阅读兴趣,让孩子边看图边猜测故事的发展。

声情并茂讲述法。家长在讲述故事时运用夸张的表情、抑扬顿挫的音色、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手势,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越短,家长通过演绎故事中的声音让静止的读物变得“热闹”起来,孩子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家长一起模仿故事角色的语言、夸张的动作和神情,这样有助于孩子理解和把握故事角色个性、情感和内心想法,提高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角色表演法。阅读是多元的、立体的学习,亲子阅读家长要在游戏和活动中进行,可以玩玩演演、画画说说、唱唱跳跳。亲子共同表演故事是非常受孩子喜欢的游戏。通过表演重现书中角色与情节,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延伸孩子阅读行为。在与孩子共同制作道具、共同表演中会不知不觉地激发孩子说话的欲望,巩固和强化学得的语言,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阅读将带给孩子精神的满足,也发展了孩子欣赏、判断、表达、记忆等多元的能力。

3.激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阅读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时,我们思考的是如何让家长的阅读兴趣一如既往地保持在一个较高的运行水平,努力实现阅读“常态化”。为了进一步巩固家长对开展早期阅读的持续热情,积极引导家长为幼儿创设有利于阅读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的家庭参与早期阅读,共享阅读带来的书香世界。从2008年11月起,我们建立了目标激励机制――开展“五爱幼儿园书香家庭评选”系列活动,目前已开展两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书香家庭评选。书香家庭评选是我园特色活动之一。活动参评对象为全园所有家庭。参评条件:凡是拥有各类书籍,并能经常开展阅读的家庭,均可自主申报。通过家庭自主申报、班级推荐,经幼儿园、家委会等综合考核,我们每年共评选出100个家庭藏书丰富、阅读氛围浓厚、幼儿阅读习惯良好的家庭入选“五爱幼儿园书香家庭”,评选结果在幼儿园网站、园刊、公示栏公布,且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让爱阅读的家庭更爱阅读,让还未爱上阅读的家庭向往阅读,使阅读之花开遍校园、家庭。

第二,好书推介会。为进一步开展早期阅读,为孩子提供精美的精神食粮,推动阅读进程,我们每学期在家庭中发起了“好书推介会”活动。倡导全园家庭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实际、孩子喜欢程度、书籍的教育特色为指针,积极推介好书。幼儿园统一制作了展板,对收集到的好书目录进行公示、推广。家长们非常方便地收集到了许多的阅读信息,参加推介的家庭能为更多的孩子参与经典阅读、共同诗意成长也感到非常自豪。

第5篇:家校合作家长参与方式范文

新课程实施后,理念新,教材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新,教师的教学行为更新,但是学生学业到底怎么评价?我以为学生语文学业评价除了检测“学生学习质量”外,还要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相联系,从而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更重要的是用发展性评价来评价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需要用发展的思想照亮学生,用发展的目光激励学生,用发展的语言勉励学生。

一、多一把尺子,多一份精彩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发展是个性化的、多元化的,因此小学语文学业成绩评定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是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快乐成长的发展性评价方法,我们可以借助“成长记录袋”实施语文学业成绩多元评价。成长记录袋,原意为有代表性的作品集,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相关作品及其他材料(学生自我反省、教师建议、家长评语等)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这样一个过程称为成长记录袋评价。它简单易行,容易大面积实施。一名学生的语文学科“成长记录袋”应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优秀作业的作品收集

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的方法。一是教师每次对学生作业(如小报、读书漂流卡)等语文方面的作品给予评价,每次由学生代表收集整理一次,学期结束时进行总评价,教师组织填写;二是学生把自己比较好的某一次作业或一件作品及时装入记录袋。

2.课堂行为考核

学生的课堂行为考核以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课前准备,二是课堂纪律,三是听讲和发言,四是思维与动手。这四个方面的表现由语文教师进行评议,可以每个月记录一次。对特别有进步的学生,下发“表扬卡”,上面有评语,有教师和家长、学生三者的亲笔签名。

3.课外知识考核

对学生搜集的、与语文有关的资料,如文章、段落、好词好句(即学生的摘记本、剪贴本)等进行考核。平时,教师在每周固定的阅读课上抽一定的时间指导、检查,并将各人的情况及时作记录,每周由教师评分。学期结束,将摘记本、剪贴本收入成长记录袋。

4.各种语文活动的纪录、成绩考核

期末,语文教师对每一位学生一学期参加的各级各类语文活动情况(奖励、检测等)进行登记,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给学生树立更高的目标。

期末,由学生成长记录袋中的资料决定该生语文的最终成绩:书面检测成绩占50%,平时作业即作品占20%,课堂行为占10%,书面知识检测以外的各种语文活动记录、成绩占20%。

当然,低年级使用成长记录袋评价,可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教师和家长指导孩子建立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主要以文字、图片的方式,将能够记录孩子成长的事件或经历,分类集合在一起。这个记录袋体现了“你有优点,我有亮点”的成长理念,证明了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可以让教师、家长、孩子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

二、多一点自由,多一份收获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是在自己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方式多种多样,实践过程充满变数,实践的主体个性丰富,活动结果也自然呈现出多元化。在实践中,实施语文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1.评价游戏化

低年级的儿童因其年龄特点,活泼、好玩,在评价中如果能以充满趣味性的游戏形式出现,可以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接受考查,如考查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可以采用“打电话”游戏。这样能够很好地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他们在这其中体会到学习的愉悦;能够给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真正达到让学生“乐考”的效果。

2.自主选择化

世上没有同一个性的孩子,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就该面对所有孩子,可以设计推荐性作业。如学完《家》这一主题单元后,设计这样一道测查题: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人。有的学生善于画画,允许当“画家”,用画画表达;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允许他当“播音员”,用口头语言介绍;有的学生书写能力比较强,允许当“作家”,用书面语言描述。陶行知先生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现代教育家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小作家、画家、播音员、导游,唤醒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乐趣,使他们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阅读课文为体验情境,变感受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认知差异、情感差异和心理差异,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充满了活力。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当然,自主选择后,给评价带来一定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如此的发展性评价,定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三、多一种评价,多一点趣味

传统的评价中,评价主体单一,即只有教师,教师是评价的执法者,学生是评价的被动接受者,评价成为教师和家长用以否定学生、埋怨学生的法宝。新的语文评价体系有家长、学生、教师的全员参与,涉及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教师、家长的积极性,更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成长过程。在合理的评价激励下,学生不断向着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的方向发展,并逐步让评价成为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环节,促进了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实践中,评价可分为:

1.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进而学会自我反思,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我们尝试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评价中来,不仅要养成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习惯,更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阶段测评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自评的机会。如朗读完课文或写完字,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读得(写得)怎样;又如学生学习自检,设计 “自我满意度”的评价,用不同表情的脸(有大笑的、有微微笑的、有皱着眉头的)的图案来表示。总之,作为教师应促使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使他们能在自我评价中,坚定学习的信心,体验成功,学会自我肯定。一个月或一学期之后,教师将学生的自评情况记录下来,收入成长记录袋。

2.小组评价

学生朝夕相处,相互最了解,所以学生之间的评价,最能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细微变化。借助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感态度的变化、能力的形成。但是低年级学生评价的能力较差,我们可以设计相应的、具体的评价表,评价内容有:认真倾听、积极发言、提出问题、认真思考、愿和他人交流、会欣赏别人、作业书写等。如果一位学生在一天的语文课中有一项表现突出,小组长在征得大家同意的前提下,可给这个同学加分或加星。评价表每周一发给学生,每天由小组成员在学习中互相观察,共同评价。用这个办法引导学生用最直观的方法去评价其他同学,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和自己比较,学习别人的长处,使评价双方都受益。

3.家长评价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也由以往的埋怨者和否定者变成协调孩子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使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各种评价中都有由家长参与评价的内容。家长可以随时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表现,如: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独到的见解、解决问题巧妙的方法、美好的设想、合理的设计与制作等,教师以此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优秀表现及时以喜报的形式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品尝成功的喜悦,加强家校联系,以此激发学生不断发展。

4.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评价

在学校里,可以把不同年级的班级进行结对,经常一起活动,互相评价。比如,一年级的语文教师要检查学生对“只识不写生字”的掌握情况,而四年级的教师要检查学生“帮助他人”的口语交际情况,两个年级的班级就可以合作,安排一节语文活动课,让四年级的学生一对一地给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开始之前,设计好四年级学生和一年级学生的互相评价表,要分别对学生提出各自的要求,以求最好的效果,结果收入成长记录袋。

第6篇:家校合作家长参与方式范文

关键词: 农村家园合作 非正规 正规

家园合作的理念由来已久,国外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早已提出家长的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幼儿教育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趋势之一。

目前我国城市幼儿园多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开展家园合作。但在我国广大农村幼儿园少有系统的家园合作,家园合作形式单一、有效性较差,教师工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同时,家长资源也得不到开发。如果要促进农村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就必须开展有效的家园合作。本文将针对农村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农村家园合作的方式。

一、农村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的发展,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家长存在既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却又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问题,同时,农村幼儿园对家园合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家园合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家园合作观念的不一致,导致家长、教师、园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在家园合作的观念上,家长、幼儿园之间存在差异。从家长的角度而言,我国农村家长呈现出既高度重视子女教育又不能正确认识早期教育的特点,即家长重视幼儿园识字、数学等活动的开展,但轻视游戏等活动。有些家长甚至不希望教师带孩子参加游戏活动,希望学点“有用”的东西。由于教育观念的陈旧,家长普遍对家园合作缺乏正确的认识,部分家长甚至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我国农村幼儿教师普遍工作繁忙,专业素质较低,教师并不愿意经常性地开展家园合作。一方面,教师既担心家园合作会给自己增加工作量,带来教育、教学以外的压力。另一方面,教师担心家长素质较低,他们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可能会给自己“添乱”。

从园长的角度而言,尽管园长大都认识到了家园合作的作用,但也不愿意花心思去做。目前我国农村是民办园和公办园平分天下。据2007年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幼儿园为64719所,其中民办园为32648所。民办园往往为了争取生源,会迎合家长重点开展识字、数学等教学内容。至于家园合作家长没要求,幼儿园也不愿花大力气去做。

2.家园合作形式单一、内容匮乏。

我国农村幼儿园的家园合作主要以家长接送幼儿时与教师的交流、开学或期末的家长会为主要形式,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内容也侧重于幼儿的在园表现。农村少有幼儿园以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座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家园合作。总的来看,农村家园合作呈现零散的状态,家园合作不系统,更没有成为幼儿园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这与目前年轻的农村家长渴望与教师交流及渴望提高自身家庭教育水平的现象存在矛盾,也与我国农村分散居住的情况不适应,偏远地区的家长无法经常性地来园与教师进行交流。

3.家园合作缺乏双向合作,家长被动参与合作。

目前,农村家园合作大多以幼儿园为主,以教师为主,家长处于被动参与的地位。无论是家长会还是双方交流,主要是“教师说”、“家长听”,家长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更重要的是,我国农村地大物博,家长动手能力强,尤其是少数民族家长更是能歌善舞,而这些宝贵的家长资源都得不到教师的有效挖掘。

4.教师专业素质较差,缺乏对家园合作的有效指导。

家园合作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如教师要具备和家长沟通的能力,具备早期教育的系统知识。教师在家长来园参观或参与幼儿园活动时,能给予家长专业的指导,告诉家长应怎样看,怎样做,而不是让家长不知道干什么;在幼儿出现问题时,教师能及时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与家长交流情况,从专业的角度提出解决办法。而目前我国农村的幼儿教师普遍专业能力较低,缺乏正确指导家长的能力,家园合作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

二、农村家园合作的策略

鉴于农村家园合作存在的上述问题,需要探寻适合农村的正规和非正规相结合的家园合作形式,丰富家园合作内容。在家园合作中转变教师、家长、园长三方观念,调动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在家园合作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宣传发动家长参与家园合作,转变家长观念,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家长参与是家园合作的关键。教师可以主动走近家长,多途径宣传发动家长,转变家长观念,使家长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家园合作。在具体做法上,教师可以和基层干部联手入户宣传,或通过村里的广播送教下乡;教师可以利用农村赶集的机会发放早期教育的相关资料;教师在幼儿园或农村社区设计板报宣传发动家长;少数民族地区还可以利用当地的本土文化开展宣传工作,如广西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ECD项目实施期间,以当地“唱山歌”“绣苗包”的形式宣传早期教育知识,这种宣传既符合当地文化,又能为当地人接受。此外,对于文化程度低的家长,我们可以利用当地中小学生的资源,对中小学生发放手册,动员他们向周围的邻居进行宣传。

2.开展正规和非正规相结合的家园合作形式,丰富家园合作内容。

(1)以农村幼儿园为基地开展正规的家园合作

①以幼儿园为基地建立早期教育资源中心,开展亲子活动等。

家园合作可以以农村幼儿园为基地,建立早期教育资源中心,免费对在园及不在园的适龄幼儿服务。教师定期开展亲子游戏、育儿沙龙、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鼓励家长和周边适龄幼儿共同参与。此外,幼儿园可以联合乡卫生部门在早教中心向家长传播儿童营养保健、育儿知识等。

在国外的家园合作中,家长起着支持者和教育决策参与者的作用[1]。早教资源中心要善于利用家长资源,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家园合作。同时,家长也应发挥自己的全观能动性,积极为幼儿园献言献策,积极协助幼儿园制作教玩具、辅助教育、教学等。如我国农村地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玉米棒子、麦秸等自然材料均可以拿来制作教具、玩具。农村家长大多动手能力强,可以教幼儿、教师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制作教具、玩具。而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家长大多能歌善舞,教师可以请家长传授本民族的文化,如广西苗族的家长善于“唱山歌”、“刺绣”等,教师可以把家长请进资源中心教幼儿“唱山歌”“学刺绣”等。

②开展家长开放日及家长与教师交流等活动。

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城市幼儿园家园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农村,幼儿园也可以利用家长赶集的时间,向家长开放,鼓励家长来园参观、观察幼儿在园的活动,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向家长展示特色活动或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及家庭教育知识等。同时,幼儿园可以鼓励有特长的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是教师和家长及时沟通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及时和家长交流幼儿在园的情况。双方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2)以农村骨干家长家庭为基地开展非正规的家园合作

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难以定期集中在幼儿园开展活动。幼儿园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推选骨干家长,确定某些骨干家长家庭为家园合作点。骨干家长负责联络附近其他家长参与活动,教师利用农村的农闲时间不定期地下乡家访或向家长传播早期教育知识、育儿知识及游戏等。如联合国儿基会在广西实行PTC(parents to children)项目期间,开发了家长培训的系列教材,利用中心小学为基地,定期定点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了当地农村家长的素质,转变了教育观念,收效良好。

3.以家园合作为契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需要进行计划、准备、实施、评价四个主要环节,这不仅需要教师广泛收集各种图书、早教资料供家长阅读,而且自身要不断地学习早期教育的相关知识,学习反思活动的开展,提高与家长交往的能力。可以说,家园合作也能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反之,教师的专业成长能更好地保证家园合作的有效性。

总之,以正规和非正规相结合的家园合作形式,丰富的家园合作内容不仅能转变家长、教师、园长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还能利用家长资源优化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只有当农村的家园合作真正做到有效,我国农村幼儿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第7篇:家校合作家长参与方式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6―0049―01

法国作家孔巴滋说:“未来的学生应该培育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小班化教育就是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成长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得以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

一、小班化教学优点

1.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师的关爱面。采用小班化教学,学生总数少了,教师分配给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就多了,对学生的关爱面、提问面较之于普通班级授课要大许多,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2.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由于人数比较少,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爱好、特长、能力等了解得都比较清楚。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也有更多的时间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3.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采用小班化教学,教师课后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别化指导的机会增多,作业可以实行面批面改,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换更直接、更及时、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4.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小班化为师生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行为习惯教育,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5.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小班化教学也有其独到之处。班级规模小,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班级人数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就多,得到的锻炼就多,培养学生的良好合作品质就成为可能。

二、如何提高小班化教育管理的效率

1. 造设宽松和谐的班级环境。在小班化教育中,师生的平等相处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小班化宽松民主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为了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环境,我尽可能地与孩子们融为一体,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聊天,参与他们的活动。鼓励他们多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与此同时,当孩子犯了错误后,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耐心地说服。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成为学生最亲近最信任的人,才能使他们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孩子更是如此,他们鲜明的个性赋予他们外显的情感,只要我们真诚地去走进他们,他们也会更乐于接受你、喜爱你。

2. 建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为了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承担集体工作,我在小班化班集体建设中,先让每个学生自荐岗位,然后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及特长给每个学生安排了不同的岗位,如热心集体活动、组织能力强的孩子就安排她担任活动组织员;热爱劳动、勤快的孩子就担任卫生保洁员;关心集体、文明守纪的孩子则被选为文明安全员等。

“人人有岗位、处处有榜样”的班级管理,使孩子也能很快地学会自主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每天早上,当孩子们在领读员的带领下,认真进行早读时,听到他们朗朗的读书声,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他们的表现而喝彩;每天中午,当孩子们在保洁员的组织下清扫教室、整理物品时,看到整洁的教室,我会由衷地为他们的行为而感到骄傲;每天放学后,当孩子们在文明安全员的带领下自觉摆好桌椅、关好门窗时,看到他们认真专注的神情,我会油然而生自豪之意。他们主动为集体奉献,在奉献中快乐地成长着,而我也因为孩子们的快乐而感动。在小班化教育管理中,我改变了教育观念,没有因为孩子的小就包办代替,而是有效地发挥孩子的特长,采用自治性管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能动性,促进了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

第8篇:家校合作家长参与方式范文

关键词:学生成长;平台建设;实践探索;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3-0008-04

“校园百家”是基于“尊重个性,人人发展,各尽其才”的教育理念提出的,用意有二:一是搭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生发展多元平台;二是鼓励学生展示自我,人人成“家”。我们希望藉由这样一个有效的载体,让教育“慢”下来,留出足够的时空,给平台、给机会,让学生挖掘自身的天赋,发展自己的兴趣,提供“家”的体验,播种“家”的梦想。

一、营造 “百家”育人氛围

(一)环境创设

环境是场域里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校园百家”的环境建设,如大型地面游戏区、植物园、航海基地、少儿科学苑(下设植物标本室、航空航模实验室、科学实验室等)、少儿图书馆、艺术学苑、自信空间、爱画社等室内外功能区,充分激活学生的视觉感应,营造浓郁的氛围。这样就为学生践行“百家”提供了丰富的体验空间:在艺苑中唱歌、跳舞、画画陶冶情操;在植物园区采集植物,在标本室制作、展示、评价;在实验室制作航空航模,到学校操场、航海基地亲身试验,徜徉在神奇的科学世界中。

(二)活动策划

通过阅读节、体育节、英语节、科技节、艺术节、家长节等活动,引领学生、家长、教师关注并参与 “校园百家”的活动。各大节下设各项子活动,做到段段有活动、班班有展示、人人都参与。学生、教师、家长们亲历筹备、训练、展示、评选等过程,最后评出“达人奖”与“团体奖”。特别是在推进“校园百家”的每个节中,可设置几个家长互动的活动,让家长跟孩子、老师一起参加。家长节,更是从策划到组织评价都由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全盘负责。我们需要借助这些平台,引领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增进家校合作。

(三)宣传鼓动

在“百家讲坛”宣传“校园百家”的育人理念,展示、交流“校园百家”的经验和成果。在“校园百家”期刊中,开设“风云百家人物”专栏,打造“校园百家”文化,促进“百家”发展,播种学生“成家”的梦想。利用校门口的宣传窗、宣传展板、广播等途径,通过“百家”典型个案宣传并进行各种个人、团体的“百家”展,让“校园百家”深入人心,让个性教育走得更远、更深。

二、搭建“百家”成长平台

怎样搭建恰当的平台,是“校园百家”工程的核心部分,它关系着对“人才”的准确识别,以及对“人才”的科学培养。可分两步走:(1)基础平台。提供丰富的体验平台,让每个学生有充分的尝试机会,看见自己的固有天赋,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2)成长平台。搭建科学的发展平台,给每一个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实践机会,发展特长,展示风采,种下“成家”的信心和梦想。工作路径如图。

(一)“校园百家”的项目设置

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念,采用学校规划、教师建议、学生申报相结合的方法来设置项目。(1)学校根据师资、发展规划及历史传承等因素,在宏观层面规划出一些集体培养的项目,如太极拳、葫芦丝吹奏、健身操等。(2)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向学校申报承担“百家”项目。(3)学生可自由申报学校设定的“百家”项目,或根据自己的特长申报其他项目。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申报项目,并公布百家项目表供学生选择。

(二)基础平台的搭建

这一阶段工作目标是:(1)提供丰富的体验平台,让每个学生有充分的尝试机会,看见自己的固有天赋,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2)训练学生体艺基础技能,保证学生体艺基本素养的形成。其主要平台有:

1.流动兴趣社

在一二年级,学校每学期开设4~6项“短而精”的兴趣体验课程。每项课程一般为3~5课时,由教师轮流走班授课。这样,两年后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接触到16~24门的兴趣课程。流动兴趣社旨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这些课程的乐趣,这有助于拓宽孩子的兴趣爱好,探寻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课程,为今后发展中心兴趣做准备。

2.阳光大课间

阳光大课间则是学生展示才能的另一舞台,每天分上下午各30分钟两个时段,主要进行体育类的活动,如跳绳、呼啦圈、健身操、太极拳等。具体活动项目,学校根据每个年段体育达标训练需要设置:一年级跳短绳,二年级转呼啦圈,三年级花样跳皮筋,四年级花样皮球,五年级踢毽子,六年级跳长绳。除了年级段规定活动项目以外,学校鼓励各年级、各班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喜好加进一两项特色项目。玩出乐趣,玩得欢乐,玩出健康,玩出创意,是阳光大课间的追求目标。

3.技能性集训

太极拳、葫芦丝演奏、健身操、等是我校集体性的特色技能项目,也是学生体艺基本技能培养的需要。我们要求在全体师生人人都会的基础上能够培养一批“专家”。利用大课间活动,集体训练太极拳、健身操等体育项目,让这些项目成为全校人人都会的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发现有潜能成“家”的人才,向各兴趣社团推荐,为有特长的学生后续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三)成长平台的搭建

这一阶段工作目标是搭建科学的发展平台,培养学生的中心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种下“成家”的信心和梦想。

1.固定的兴趣社团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主要培养其中心兴趣。从三年级开始,可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每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1~2项百家课程,学校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进行编班授课。这样两年下来,学生都可以得到2~4项的专项训练,形成了中心兴趣。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求在中年级的基础上,选择1~2项最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强化学习,以形成自己的一技之长。

2.丰富的百家社团

建立百家社团,是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平台。这既是给成“家”的同学锻炼的机会,也是扩大影响面的一个手段。每个社团配备一位辅导老师,由已经聘为“家”的同学担任社长,社长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负责社团的管理。活动时间一般为每星期两次,社团的活动可以由指导老师或社长承担,也可以聘请社会专业人员来指导。百家社团活动的产品或作品将以公益送演、慈善拍卖、慈善义卖、邀请培训等形式,为作品增加价值。校园百家在提升作品价值的同时,加强了与社会的链接,锻炼了学生能力,种下“成家”的信心和梦想。

三、探寻“百家”的展示平台

为孩子们找寻、搭建各种锻炼和展示的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家”的愉悦,树立成“家”的信心。这里的舞台不只是人们传统概念下的活动展示舞台,而是被赋予了更大的内涵,不仅有静态的舞台,也有动态的舞台,学校力求“处处是舞台,天天有舞台,人人上舞台”。

(一)静态“百家舞台”

1.班级“个性百家园”

(1)小画园。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和手工作品。作品来源于学生课堂(美术课、手工课、实践活动课等)以及课外创作的优秀作品。作品的收集、张贴都由学生负责,学生完全是小画园的主人,这里是他们享受创造、享受快乐、享受成功的园地。

(2)学习园。这是班级书法家、作家、勤学家们的园地。每个学期、每位同学都会有若干次展示的机会,尤其要给一些进步的同学提供展示的机会。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动态发展,打破以往大家都只是展示优秀作品的做法,这是“人人上舞台”的具体表现之一。

(3)生物园。展示生物家们养的花草和小动物。学生2~3人一组,负责在班级养一种动物或植物,制作知识卡(包括名称、生活习性、养护注意事项等),并定期观察它们的变化(土质、水质、饮食、精神状态等),定期浇水、喂养。

(4)图书园。阅读家们把自己看过的好书带来,在好书推荐会上,他们负责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

2.走廊上的“百家墙”

学校在教学楼的走廊墙壁上开辟两个“百家展示”专栏,搭建学生才艺展示的平台,展示分为学生绘画系列、软硬笔书法系列、手工制作系列。展示采用年级段轮流进行的方式,两周轮流一次。年级段展示作品的选取,一般经由“班级初选推荐年级段组织现场创作展示优秀作品”的路径。一幅幅色彩斑斓、构思新颖、风格各异的学生绘画作品,为校园文化建设再添一道亮丽的风景,既激发了特长学生的创作欲望,也激起了其他学生学习热情。

3.校内校外“百家窗”

校园宣传窗成为百家对外宣传的才艺展示平台,每一个月更换一次,展示“百家”最佳作品,宣传百家中的典型个案。

(二)动态“百家舞台”

静态的展示,能给孩子一种荣誉感,但只是结果性评价。要想更好地促进学生成“家”,就要创设更多动态平台,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1.百家大舞台

充分利用校园大舞台,使之成为全体学生展示风采的平台。此舞台按年级段和班级轮流使用,抽中午时间两周展示一次。展示节目由学生自主申报、自己排练为主,老师适当加以指导,展示活动全程由学生主持。这个舞台可以是班级、社团专场或是个人专场,也可是年级段精品节目展示。其主要流程为:专场策划节目申报人员分工准备节目进行宣传(在校门口张贴海报、发放节目单)邀请家长优秀节目评选“百家小记者”现场采访。年级段专场在班级专场基础上选择优秀节目,并评选优秀才艺在特色展示台上展示。

2.校园百家达人秀

依托“艺术节”、“英语节”、“游戏玩耍节”等活动开展“达人秀”评比。达人秀由学生申报、班级推荐、年级段初赛到全校决赛,最后评出各类达人。项目有学校指定项目和学生创新项目两大类。

3.班级百家T型台

每个教室前面,都搭建一个小舞台。这舞台主要是用于讲故事、朗诵、课本剧、演讲、指挥等展示。除了课堂上用好小舞台,课余时间也可发挥小舞台的展示功能,让学生上台吹吹葫芦丝、打打太极拳、跳跳健身操、练练英语口语、诵读古诗文等。

4.特色百家漂流台

在阳光大舞台和校园达人秀等校园百家展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学校开设专室,邀请专家老师来为其作指导,充分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和午间红领巾广播这两个“百家特色漂流台”,开展“百家绝活”、“百家传道”、“百家知识竞猜”、“百家成长故事”、“百家也看国家大事”等等。如“百家知识竞猜”由校园“百家”们对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知识介绍,在星期一全校升旗仪式的特别环节,专门开辟一个5分钟左右的栏目,台上台下互动,进行现场知识抢答。

5.校园百家讲坛

每周的兴趣课堂,开设百家讲坛专场。每一个月份或季度,分不同项目开设讲坛,邀请百家讲课、展示。百家讲坛还将邀请社会上各领域的专家来讲坛开课。

6.“校园百家”红地毯

学生通过老师推荐和自主申报逐步晋级成为各种“家”。每一批正式获得“校园百家”的同学,采用“走红地毯”等方式举行隆重的授证仪式,邀请家长参与,并由校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名人授于其星级证书。

“校园百家”实施三年来,为每一位孩子打开了追求个性、发展自我的大门,让孩子们的发展需求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百家”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满足。

参考文献:

[1]王贺涛.素质教育下学生的个性发展[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8).

[2]季明明.中小学教育评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9篇:家校合作家长参与方式范文

关键词:儿童阅读;分级阅读;早期阅读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058-02

近年来,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童书出版物的枝繁叶茂,分级阅读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许多分级阅读推广人纠结在分级阅读有没有用、该不该实行分级阅读、应该怎么界定分级阅读标准的问题上,并没有把太多焦点放在早期阅读的推广工作上。但早期阅读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期,有早期阅读作为基础,分级阅读的推广工作必会清除许多障碍。

目前,我国已具一定影响力的分级阅读研究中心主要有“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和“接力分级阅读研究中心”,这两个研究中心的特色建树分别在于:与中小学校形成合作关系,从教育的角度推广分级阅读;成立自己的分级阅读学术圈,塑造分级阅读的理论体系――这也是他们的不同点,相同点则是:都有强大的学者作家团队,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影响力,都没有把推广难的焦点聚焦在孩子原始的阅读能力上。

而我国早期阅读的大活跃时期主要是2008~2011年间,除了学术界的茂盛,还得意于许多阅读推广人的努力,如小书房主创人漪然、三叶草故事家族团队和红泥巴村,其中红泥巴村的阿甲更是从实践出发,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什么书才是孩子爱看的、应该看的。

研究者在南方分级阅读的试点学校走访得知:越早进行早期阅读的孩子,越容易投入分级阅读,并认为分级阅读“挺有趣”,而那些没有进行过早期阅读的孩子,则对分级阅读“没兴趣”,继而转向其他小说的阅读。根据不断的访谈与思考分析,故生成以下理论:

一、儿童分级阅读和早期阅读的辩证关系

(一)早期阅读是分级阅读推广的基础

“早期阅读”的初始形成,是一些教育家认为:如果儿童的大脑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收到刺激,有些东西就永远丧失,早期阅读对儿童的影响会随着他们学历的延长而不断增加。

一般而言,阅读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字、词语才能进行。但是早期阅读不等于认字阅读,婴幼儿通过视听、触觉或身体动作等手段去了解色彩、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的活动,使孩子建立对图书的认知意识,都被泛化为早期阅读。在幼儿早期,家长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开展早期阅读,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有显著的作用。据研究者对部分中学生的调查,越早开展阅读的孩子,日后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阅读兴趣、自主选书的能力都要比没有早期阅读的孩子强。

针对国内的儿童教育情况、成长环境、中国汉语文化,早期阅读的作用甚至比分级阅读作用还大,早期阅读的普及是分级阅读推广的基础,其普及成效直接影响着分级阅读的推广工作。

(二)分级阅读的推广离不开早期阅读的普及

分级阅读志在让孩子爱上阅读,读有利于身心成长的书籍。而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关键期在于孩子0~6岁。假如不重视早期阅读,仅仅在小学阶段截面载入分级阅读,孩子很容易产生“消化不良”的现象。有了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阅读活动时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更好地推广分级阅读。假如孩子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分级阅读的积累更无从谈起。

分级阅读应建立在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能力的儿童身上。而早期阅读是培养儿童阅读基础和能力的教育。只有抓好早期阅读,才能更好地普及分级阅读,让孩子读有益于心智发育的图书。所以说,分级阅读的推广离不开早期阅读的普及。

(三)分级阅读是早期阅读的延续

分级阅读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过程,是一种符合心智的阅读方式,是早期阅读行为内化和巩固的延续。顺利开展“早期阅读+分级阅读”,必能培养一个乐于阅读、长于阅读的人才,把阅读培养成一种生活习惯,就如“吃饭吸收营养”、“睡觉补给能量”一样平常,对普及我国“全民阅读”有积极作用,能进一步深化“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内涵。

分级阅读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会自主阅读,能正确地选择图书,让阅读成为孩子的学习实践。但我国的分级阅读不同于国外的英语分级阅读。英语词汇有难易之分,而中文字词灵活广博,仅仅模仿国外的形式、从知识的角度进行分级,是不够理想的,甚至会对发展中华文化的初衷形成过敏反应。若把分级阅读作为早期阅读的延续,进一步内化孩子的阅读行为,让孩子学会自主地选书、看书,对孩子吸收中华文化的精华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与儿童心理学上的“重学记忆”现象相仿,家长在幼儿早期读过的故事,幼儿长大成人后总也对那故事有一种“奇怪”的印象。因此在开展早期阅读的同时,延续分级阅读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记忆,发掘记忆潜能和学习潜能。

总而言之,如不能全面抓好“早期阅读”,培养好孩子的阅读习惯,实现早期阅读和分级阅读的连贯,分级阅读就如一辆没有火车头驱动的火车厢,难免流于形式和强制阅读的尴尬局面,不但成为孩子的包袱,更造成社会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二、建立中国特色的儿童分级阅读推广体系

(一)抓好早期阅读的普及工作

抓好早期阅读的普及工作,宜从四方面入手:

1.亲子阅读:把早期阅读的实践方法教给更多的家长。在实行早期教育上,家长的作用占了80%。让家长在孩子出生之前就明了“早期阅读”的意义,为孩子的早期阅读创设可能的环境。分级阅读研究机构为家庭教育、家长阅读提供理论可能、图书满足和活动分享。

2.幼儿园:把幼儿园的早期阅读读本纳入分级阅读的出版议程。教育部和分级阅读研究机构强强联手,承担幼儿园阅读课程的教材编审,并在幼儿园开设早期阅读课程,让幼儿园老师把分级阅读的内容读给孩子们听。

(二)找准分级阅读的支点

1.地方标准

一些专家建议,给孩子选书,第一前提是“合适”,即针对孩子本身的个性,为孩子选择符合自身兴趣特点的图书。各花入各眼,各人有各自看法,“合适”二字说起来容易,但从中国的汉语言文字、现代儿童成长环境等情况来看,“合适”的标准难以界定,或许某本书是孩子喜欢的,但是书中内容会对成长造成负面影响;或许某本书对孩子成长有正面作用,但是孩子不喜欢看。那么“合适”的前提又如何界定?分级阅读的标准该如何界定?什么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分级阅读方式?

分级阅读的标准的界定难界定、不被大众认可,是目前分级阅读推广困难的原因之一。受智力发育和阅读积累的影响,一本好的儿童著作可能只有一部分儿童能读懂,而另一些儿童则如同看天书;受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阅读积累又不一样。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差距、地域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分级阅读的标准多样化,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个普及早期阅读的地方,可以加深其阅读的难度。但是,盲目听信权威的分级标准,很容易扼杀孩子个性化的发展,所以,孩子必须有一定的阅读积累,才能去判断“标准”是否合适。

2.个性化标准

何为个性化的分级阅读标准?

目前,我国的分级阅读标准多数是按照年龄和心智发育水平进行分级。这种分级方式容易忽略中国人口差异性,如城乡教育差异、重点名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异、不同个性不同特长孩子的差异。因此,要在国内推广分“级”阅读的必须结合“个性分级”,让孩子更快找到合适自己的图书,弥补个性缺陷和知识面的不全。

一套阅读标准不能适应全国的孩子。各种标准的界定参与人,应该包括:孩子自己、儿童青少年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出版商、教师、书店店员、儿童阅读推广人、儿童文学作家等等。分级阅读起的是导向阅读和推广阅读作用,因此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标准不代表权威,大人不应错把分级阅读作为一项标准生搬硬套给孩子使用,不要过分夸大分级阅读的作用,更不能束缚孩子的阅读自由,应第一时间参考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初步分辨“标准”和丛书是否适合自己。

就如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才合适,真正的阅读要因人而异。根据中文内涵丰富、国民素质距离大的特点,应该建立多套的个性分级阅读标准。因此,分级阅读在国内的普及宜结合个性分级阅读,包括性格分类分级阅读、气质类型分类阅读,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等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量身订做“分级阅读”。

(三)加强与教育部的交流协作,让分级阅读走进学校

假如仅把分级阅读停留在书单推荐的层面上,很难带动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南方分级阅读在发挥孩子积极性的工作上做得很好,除了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影响力,建立省内各地的分级阅读试点外,其高度活跃的推广活动(如征文、读后感、阅读夏令营等)使学生的阅读情绪不断升温。在这一系列“从上而下”、“从下而上”的努力下,分级阅读在广州形成强大气候。

在第二届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上,许多专家也曾提议把分级阅读作为一个课程推广。但究竟如何开展分级阅读的推广呢?但目前大多数幼儿园、中小学的教材均由教育部门统一编订,因此,研究者认为,研究中心应先以市场为实践基地,在分级阅读的套书得到市场的认可后,以市场的反应为事实依据,方把分级阅读作为学校的选修课,逐渐成为孩子的必选课,但课程不必列入孩子的考试范围,因为阅读的考察完全能在综合表达、理解能力等方面体现出来,没有必要进行死记硬背的考量。但实现“强强合作”的前提之一是,通过研究中心和教育部门双方不断的交流、摩擦、协调和融合,先在分级阅读的学术理论及其作用上获得共识,才能更进一步开展工作。而学术理论的成熟有利于分级阅读理论系统化,拨开分级阅读的迷雾,让社会更容易吸收分级阅读的精华,接纳其存在。

同时,还应避免把分级阅读作为教育部门的直接工作。分级阅读是童书市场的“无形调控”、“净化器”,无形中实现优胜劣汰,把一部分内涵低、质量差的童书淘汰出市场。

三、结束语

凡事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欧美对分级阅读的几十年研究,其丰硕的理论成果都是根据英语特性进行的。汉语和英语的巨大差别、国内分级阅读理论的零散、人口多、地方发展差异大、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我国推广分级阅读的复杂性。

儿童传媒越发展,越需要市场这个净化器,越需要“分级阅读”。分级阅读是社会文明多元化的必然趋势。这一项集教育、少儿心理、出版、宣传推广、阅读理论等领域的大工程,路漫漫,非一朝一夕能达成。中华文化的渊博,世界文明的昌盛,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分级阅读理论,推陈出新,最终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儿童分级阅读体系。

参考文献

[1]詹莉波,尤建忠.儿童图书“分级阅读”在我国的生存现状与问题研究[J].中国图书评论,2010,(06).

[2]姜洪伟.美国阅读分级方式简评及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0,(10).

[3]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分级阅读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图书评论,2009,(09).

[4]海飞,章红雨.让分级阅读成为现代社会的新时尚[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01).

[5]张贵勇,郭铭.分级阅读如何在现实中生根[J].中国教育报,2009.(07).

[6]顾明远等.教育大辞典(增订合卷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