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大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

第1篇:大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校园的安全管理是指与学校的公共及个人财产还有人身安全等相关的,以及高校灾害事故的处理和防范,校园内治安管理和预防等;安全管理抓的是发生在校园的公共部分,不可否认校园安全管理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对研究生人身伤害以及财产损失等。一般来说,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问题:(1)涉及到广大研究生在校园中的人身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问题;(2)某些学生做出的严重阻挠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办公秩序的行为的问题;(3)某些学生从负面的声誉等方面严重危害到广大师生或者学校的行为。

二、研究生安全管理研究意义

学校作为广大研究生一个重要的学习、生活和活动的阵地,对研究生各方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学校有关部门及老师等通过对研究生校园安全管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将是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路径,同时有利于培养研究生优秀的自身素质。因此,科学地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广大研究生,对于促进广大研究生成人成才,形成正确的安全观有重要价值,也能有力的保障社会和校园稳定。加强研究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不仅能提高整个国民安全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安全水平。安全稳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研究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强化,促进和谐文明校园的构建。因此,笔者在此可以这么总结,加强研究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培养的需要,是整个校园安全形势发展的新要求。

三、研究生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

人身安全是指个人的生命、健康、行动等与人的身体直接相关的方面都平安健康,不发生什么事故意外。研究生人身安全是指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这也是学校安全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生除面临着人身安全问题外,还会面临着财产安全问题。当下,在学校所发生的研究生盗窃案件频发,是财产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盗窃案件是指以研究生的财物为主要作案目标,采取各种手段进行非法行窃。

(二)消防安全问题

在学校校园内,防火等消防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重中之重,一旦出现或者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学生宿舍哄着公寓是广大研究生休息、生活、学习的公共场所,研究生在这里度过大部分时间时间。只有做好研究生自救教育管理和宿舍火灾隐患预防,才能更好的维护校园安全,从最源头杜绝火灾发生、减少甚至避免人身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因此,强化校园宿舍防火安全管理对整个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三)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每年因食用不安全的食品而致使数亿人患病,造成许多人死亡,因此,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公众健康优先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校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到研究生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高校的威望和社会的稳定。这些年,学校食品安全警钟一次次敲响,振聋发聩,让人心寒。

(四)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和我国信息网络建设力度的加大,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已经成为校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互联网引发的校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校园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安全问题。尤其对于需要学术创作的广大研究生来说,网络已经离不开自己的日常工作学习需要,网络安全事关整个研究生的校园安全管理。上网成瘾本身对研究生来说,就是妨碍或破坏研究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不安全因素,而且可能会导致学生误入犯罪的歧途。

(五)心理健康问题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快速高节奏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竞争也日趋严重激烈。面对紧张激烈的社会竞争大环境,许多研究生可能会不适应这种情况,并由此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导致产生心理各种问题纠结。现在研究生正处于人数中的重要时期,面临许多选择和问题,难免会产生各种情绪化反应,导致心理障碍等问题。因此,关注广大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

四、研究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领导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大家都知道安全管理很重要,但是目前学校有关领导不重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安全问题是一个隐性问题,一般不会发生。但是,我们却忘了,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其产生的后果将很严重,不堪设想。学校某些领导对校园安全问题不重视,主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只知道事故发生后再去抓一抓,缺乏长效机制,许多学校对安全管理只停留在一些表面形式,高校在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方式简单,各种安全措施和安全设施都不完善,学校投入给安全方面的实在是较少,这将会影响到整个校园的安全稳定维护,不利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二)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一些学校只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严重忽略了对于安全管理教育,更是疏于管理工作。学校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严重忽略了对于广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导致研究社的思想产生偏差,不会注意安全的重要性,严重偏离了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导致严重安全问题发生。所有这一些问题,都会对了研究生安全意识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意识偏差的存在,从而可能会引发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出现。

(三)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目前,在研究生安全管理上,管理者与广大研究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研究生很少参与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研究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没有认真的听取广大研究生的意见,严重忽略的广大研究生的看法,以偏概全,不能有效全面的制定出安全管理规章。因此,笔者在此认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学校规章制度制定者都应该认真的听取广大研究生意见,以事实为根据并且以法律为依据,以身作则把校园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努力全面有效做好广大研究生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四)学校安全基础设施的不健全

大学校园基础设施问题也是以校园安全一个很重要起决定性的方面,大学校园各种场所都潜在火灾隐患,其中研究生宿舍是高校重点防火安全部位。宿舍是广研究生休息、生活、学习的综合场所,学生主要活动范围和时间都在这里度过,并且当前学生人数增多而学校基础条件设施没有跟进增长。空间范围仍然有限,电脑、电视等各种学习和生活用品增多,容易引发火情的不利因素也随着增多。一些公共场所人员更多密度更大,还有其他一你发火灾的可能因素,都可能导致校园安全问题的引发。

(五)研究生自身对安全意识不足

在安全问题上,部分研究生错误认为自己不发生事及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行,研究生安全意识远没有上升到大安全观的层面。研究生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缺乏责任感和紧迫研究生感。加上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能力,这样的安全意识,使得部分做事急于求成、做事不思考不加选择,很容易引发自已不安全或他人不安全。研究生社会经验少,思想单纯,安全意识差,容易掉以轻心成为被侵害对象。这也是目前研究生安全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研究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对策

(一)改善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

要改革完善安全责任制度,有效维护保障安全责任书的签订,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做到每个安全责任人都能尽到自己职责。要明确研究生安全挂脖能力老师的各项职责和责任,让广大教职工都能明白自己的任务,有效落实自己的责任,层层把关保障校园安全。要根据安全职责岗位需要,把相关人员职责和安全教育与管理责任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中去。对研究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的工程,高校的领导和老师都有义务、有责任去做好这项工作,做到扎扎实实。作为小院的安全保卫部门和管理部门,应该抓实抓细,互相配合好,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二)加强研究生安全常规化教育

研究生的安全教育常规化的积极推进,落实好研究生安全教育,改变以往到发生安全事故或者隐患时再去强调重视的作法,争取做到常规化、经常化。从整个学校安全管理的重点出发,强调大局,各方面兼顾,认真有效维护好校园安全建设发展。同时就要从一开学就开始,全方位、全时段的教育宣传广大研究生,从根本上全面宣传到位,让广大研究生形成一种思想意识,对于自己人参、财产等各方面都要有安全防范意识。要多引导、宣传、鼓励广大研究生要有自我防范意识,要有防微杜渐观念。切实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研究生教育,从思想上提高研究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价值判断的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这才是搞好学生安全工作的根本。

(三)制定应急事件处理预案

应急预案是经过一定程序制定的处理突发事件的事先方案(预案),是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的基础。学校学校应该做好各种演练准备工作,从各方面思想上、认识上以及现场准备上,切实做好有效预防,而不仅仅是纸面上的形式。当学校发生安全事故时,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对于事故的突发性缺乏应急性,心理等各方面都难以应对这种局面,手无足措,心慌意乱,因此,学校应该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让广大师生有所准备、有所预防,做到万无一失。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学校首先应建立危机心理预警机制,其目的是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对危机的发生起预报作用;其次,要是只专门的协调处理机构,统一安排组织协调,有效地控制住场面,保障最基本的安全;再次,学校制定出一条安全信息预警机制,一旦出现意外险情,广大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互相通知或者得到警告,及时梳理,分散相安全地带,有利于整个事态的稳定。学校有必要从大局出发,组织制定出可行性、操作性和时效性的体系方案,一旦发生事故,快速启动有效地应急预案,把可能有的各种损失都要降到最低的限度。

六、结语

第2篇:大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一)充分了解文化差异

因为文化习俗被误解而导致的冲突或者争端并不少见。在留学生安全管理中,务必要充分了解文化差异,并制订相应管理对策。文化是指一群人通过个人或群体世代努力所获得的一切的沉积物,包括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行动、态度、意义、等级制度、宗教、时间概念、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制造物等(Samovar,etal.,2009)。文化是一种群体特征,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互有差异。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教育环境的差异、文化传统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和时间观念的差异、对婚姻态度的差异等。在教育环境上,中国和亚洲地区国家倾向于说教,教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等,而西方国家则倾向于管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文化传统上,中国社会提倡团结互助,而西方社会倡导自我中心和个人主义;社会关系上,中国人尊卑分明、长幼有序,而西方社会更注重人人平等;社会风俗上,中国社会礼仪含蓄且复杂、时间观念灵活,西方社会礼节相对简单、时间观念极强;在对待婚姻的态度上,中国人比西方人要显得谨慎和严肃许多。在管理上,需要充分尊重留学生的文化习性、等。任何突如其来的意识形态的强加与干涉,都会引发争执和冲突。如对于男女交往中观念与行为差异而导致的偏见、纠纷,让留学生与学校宿管人员发生冲突,甚至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若能充分了解文化差异,很多问题可以得到有效防范。

(二)促进跨文化沟通与管理

文化冲突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辩证的,都具有两面性,文化冲突也不例外,它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效应。当来华留学生在中国接受中国文化教育时,原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作用,尤其在与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中感觉无所适从。中国人社会交往的普遍特点是注重关系,乡土风情浓郁,且受地域、文化和人文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存在“耿直”“豪爽”“圆滑”“趋炎附势”及“热心肠”等不同表象,充分体现出其特有的亲近性和人情味,上述现象往往会使留学生感到不解和不适。此外,有的留学生对我国的国家政策、教育法规、各种规章制度存在认识偏差或误解,造成管理上的难度。如何合理对待留学生广泛、多元的文化背景,;如何在文化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推行合理的跨文化管理,是当前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需要解决的难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作,只有建立有效的留学生跨文化管理机制才能满足其需要。留学生管理者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文化管理观念,通过具有非理性、可选择性和渐进性的文化导入来引导留学生,拓展大学校园文化的包容性,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充分发挥多元文化和文化差异所具有的潜能和优势,使组织具有生机和活力。充分的跨文化沟通和长效的跨文化管理能积极、有效地施行对于来华留学生的管理,以达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的。高校应树立多元化的留学生评价体系,建立跨文化综合管理机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保证跨文化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三)纳入校园危机管理应急体系

留学生安全管理必须纳入高校校园危机管理应急体系中。当留学生校园安全事件突然爆发时,需要快速而有效的应对措施处理突发事件,留学生安全管理小组需要立即进入问题处理状态,迅速启动预警、预案,调动学校各相关部门,制定正确处理事件的方案。同时,各部门也要充分履行自身职责,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弥补一切可能出现的漏洞。预警机制可以化解矛盾和冲突,为事件爆发赢得缓冲时间,充分进行备战,缩小安全事件爆发的影响范围,实现从“危机救治”向“危机预防”转化。根据可能出现的不同种类的留学生校园安全事件,要建立安全预警机制,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程序,明确安全管理责任,检查安全预防措施,检修教学生活设施,定期举行应急演习,提高留学生应急反应能力。高校还要有完善的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处理突发事件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要善于总结经验,加强值班制度,完善信息报送网络,建设校园视频图像安全信息系统和安全信息中心平台。由于安全事件产生的原因具有复杂性和突发性,任何预案都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无懈可击,在实际操作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随时修正和完善安全处理预案。

(四)多元利用社区资源社区资源

第3篇:大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 突发事件 应对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180-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高校改革、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交织在一起,产生了诸多的不稳定、不和谐、不安定、不确定因素,高校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其中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类事件如地震、台风等;公共卫生类事件如恶性传染病等;学校管理类事件如学生罢课、学生人身财产伤害等;社会安全类事件如学生参与非法游行、传销等。上述的典型事件都表明,大学生成为突发事件的高发群体,高校应急管理能力亟待提高,解决高校校园安全事故问题已刻不容缓。

当今社会,高校大学生的突发事件传播速度往往是很快的,通过网络媒体、新闻报道等途径进行传播,影响面大,波及的范围很广,也极其容易被社会大众所炒作和利用,给高校的健康发展、和谐建设带来阻力和负面影响。所以,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机制是当今高校立足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单位也已经逐渐认识到加强高校管理者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机制的内涵与功能

(一)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机制的内涵

机制的含义是同一个工作系统内部分组织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调节,各种机制之间又往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在处理高校突发事件过程中,可以通过采取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机制来有效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

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机制应该包括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阶段。事前阶段做好应对预防机制、应对机制和预警机制;事中认真执行应对处置机制;事后认真执行善后处理机制。

(二)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功能

1.协调整合性。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所有利益集团通常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来表达自己的利益,各种相关的利益矛盾出现了。建立和完善高校应急管理的机制,高校可以帮助处理管理过程的复杂性,在处理过程中,能够协调内部各方利益关系和内部因素之间关系,这样可以使事件向良性发展,事态发展得到控制。

2.规范功能性。高校应急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出现复杂混乱的场面,有效地反映出高校突发事件事前、事中、事后的真实面貌和应对能力。同时,随着高校应急机制的不断完善,可以使应急管理机制更加成熟化、规范化和具有强大的功能性。

3.稳定实效性。高校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可以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理能力,提高事故处理效率,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有效减缓大学生给社会带来的不好影响。

4.发展统一性。高等院校发展是建立在和谐校园的基础上,而高校的突发事件往往层出不穷,严重制约着高校快速发展,对高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生活秩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可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是各个高校有效减少不良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是建设快速发展校园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一)滞后的应急管理理念

绝大多数高校没有树立整体统一的管理模式,往往是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对应的部门在混乱的情况下仓促做出应急处理,缺乏学校内外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互动网络,只是把突发事件当做偶然,而没有形成常规的系统规范管理体系,而且,应急管理理念的相对滞后。首先,在突发事件发生前高校未能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和事后处理的管理机制。其次,高校非常重视突发事件的事后处理工作,习惯了“集中灭火”:处理的方式,缺乏科学的防范策略,处理事件时很被动,平时缺乏预警防范的演练。另外平时的应急管理的教育培训、应急演练等工作做得也很少,虽有培训计划,但在实施中有力度不大的现象。

(二)缺乏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并没有专门修订规章制度,而是高校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方案。方案的内容非常简单,有的高校并没有建立起来完善的应急方案体系;有的高校虽然提前做了应急预案,但是,预案内容上有一些漏洞,与突发事件处理不相符合,不适用。甚至,有的高校将应急管理等同为应急处理,不重视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机制的建设。应急管理制度的缺陷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时,大多数高校往往缺乏“积极应对”层面的整体协调与干预,这就导致问题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效果不到位,容易造成二次事件的发生或存在遗留问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建设不足是诸多高校都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

当前,各高校都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各高校的应急预案内容基本雷同,都是互相抄袭,没有什么具体东西,大多是在短期内领导督催的情况下制订的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不能针对学校或者学生自身的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不仅缺乏日常的演练程序,而且学校各部门之间配合还不到位,如果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事前没有相应的演练,在实施中都不知道专门应用,这样严重阻碍了应急管理预案的实施,导致事件处置不当,带来反面效果。

(四)应急管理模式落后

当前,大多数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应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都是集聚多数力量来“灭火”,处理事务的程序比较凌乱,没有固定的章法。

(五)心理干预机制薄弱

目前,大多数高校虽都建立了大学生危机心理干预机制,但大学生危机心理干预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很少。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中的老师有的是教辅人员和辅导员兼任,专职做心理咨询得老师非常少。二是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专业化文化程度低,有些学校心理咨询老师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三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起到的作用不大,只是针对一些心理疾病的学生辅导,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受益,而且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采取开公开课的形式进行,这与现在高校里学生的心理问题大、人数多不成正比。四是应急心理救助机制差。高校发生突发事件后,部分学生会在心理留下一些阴影,学校应帮助心理上有阴影的学生做一些宽慰和安抚,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当前高校没有形成有效的、科学的应急心理救助机制。所以,高校建设应当以人为本,突发事件的本体是广大师生,所有相关人员的心理动态以及思想变化都应当引起重视。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当事人内在思想层面的“创伤”。各个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师的帮扶作用,使其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三、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基本思路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一个有机整体,建立健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对保障和促进学校各项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是有预兆的,也是可以预防的。应急预防机制的设立可以大大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相关部门和人员应时刻提高警惕,不断创新高校应急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应急预防机制是每个高校应急管理机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一)创新应急管理理念

高校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应急管理中要从维护和保障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提升他们应急管理意识,提高其应急管理水平。一是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树立危机化意识。在当今形势下,高校的突发事件越来越普遍、越来越高发。其中诱发事件的原因有很多,所以要时刻居安思危。二是时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一切以学生利益为重,树立一切以挽救生命为根本的宗旨。三是在高校的和谐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大学校园应对管理理念。四是树立预防管理理念。做好事发前的预防是应急管理的重点,它可以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几率,防范于未然。

(二)应急保障机制

应急保障机制的建立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起到很大的作用。一要成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高校应组织校内师生力量,建立应急工作人员组织,更好地应急处理和日常的培训。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应由学校书记或校长任组长,分管安全或学生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校办、组织、宣传、学生、教务、保卫、后勤、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和各院(系)负责人组成。工作职责负责处理学校紧急或突发事件;制定不同时期的应急预案;及早做出预防;安排平时的预防演习等工作。二是增加资金支持。建立应急突发专项资金,使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控制。三是增加物质储备,如医疗卫生设备、应购买消防设备、抢险救灾物资等,以备不时之需。

(三)监测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是应急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的一部分,预警的目的是针对要发生的事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上报、早安排、早处理。所以说,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是处理和解决重大突发事件的前提。高校的预警机制是由寝室、班级、年级、学生工作办公室、院(系)、学校等层面的学生和老师组成的预警网络体系,建立一个垂直型的预警机制系统,从寝室长到班长再到班主任直至院(系)领导和学校领导的预警网络体系,起到监控和预测各种不良情况的发生,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将预测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中。通过这样的预警系统,在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时做出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置事件并做出科学的决策,并依据决策对整个事件处置进行统一的领导和指挥。

(四)应急处置机制

在日常的管理及不安定事件突发时,高校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管理机制,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尽全力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善后处理机制

善后处理机制是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针对事件做出的一系列应急举措和措施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反思、原因的分析和过程的总结。突发事件的危害性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和谐建设和发展。善后处理机制应包括恢复重建、调查评价、心理恢复三个方面。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具体化、及时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增强高校的应对管理能力,进而有效地预防和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这是当前政府和高校所面对的一项重要的任务。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要具有系统化、规范化、功能化、稳定性、时效性和发展统一性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韦庆辛.关于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03).

[2]温云峰.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茂名学院学报,2009(02).

[3]钱伟超.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04).

[4]刘峰.做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3(08).

第4篇:大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突发事件 思想政治 预警机制

        所谓校园突发事件,是指校园内突然发生的、各种各样危及师生人身安全、财物安全及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安全等的意外事故、事件的总称。校园突发事件往往给学校办学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大学生突发事件成因与思想政治预警机制教育研究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体现和标志着各高校和谐校园建设能力的不同高度与层次。大学校园是青年学生聚居学习场所,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习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呈现增加的趋势,由于身心疾病、感情波折、学习压力、经济困难等问题导致的高校秩序危机和安全隐患时有发生,在高校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极易引发大学生突发事件,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高校必须建立起与之对应的预警机制。

        一 应对突发事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

        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成熟理论,将突发事件作为动态系统置于社会环境系统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者将突发事件看作复杂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预测发展趋势,缓解矛盾冲突,控制恶性态势,弱化灾难后果,并适时向民众进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使他们获得安全意识、应急心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使民众意识到突发事件的破坏性并最大可能地有效预防突发事件危害。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等提出的特殊思想政治教育,将突发事件等复杂事件系统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公众的应急宣传教育作为工作内容,以最大程度削减突发事件的影响,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突发事件的产生、发展、影响是复杂的,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单一、落后,无法应对和抗击突发事件的涌现和突现,因此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势在必行。

        1.思想政治预警机制教育对我国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现实意义

        (1)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构建大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是从思想上、道德上、观念上培养人、塑造人的一项系统性工作。因此,必须理清思路、研究问题、构建机制、寻求发展,建立健全与高等教育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新途径,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实质性的加强和改进,从而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

        (2)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构建大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是培养有可持续发展空间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呈现多样化趋势,预警机制构建需以维系和谐高校作为建设着眼点,明确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在现有机制框架下积极探索适应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

        (3)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构建大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是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由计划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学历培养由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变;学生宿舍向公寓化转变,生活服务向社会化转变等等,这一系列转变对大学生管理教育理念和运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探讨和完善预警机制建设,从可控层面入手加强对大学生突发事件发展方向的引导,才能有效完成推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总体目标。

        2.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对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整合社会资源,调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当今世界,一个局部性的突发事件就可能演化为全国甚至是全球的突发事件。高校处于文化前沿阵地,大学生对各种新思想新事物接受快,反应迅速。同时,我国高校正处在规模急剧扩张的发展期,在这样的过程中,将会出现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存在形成突发事件的潜在因素。本文着重解决的就是高校稳定工作中的主要矛盾点,系统地研究大学生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充分发挥其预测、警示、缓解和化解等功能,对维持高校和社会的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3.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对增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危机冲突理论认为,没有一个社会系统是整合得十分完美的,高校中的冲突普遍存在,它随时存在,随时发生。 

因此将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管理的理念融入高校管理过程,制定有效的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增强师生的抵抗突发事件能力,提前做好防范突发事件的准备,在突发事件爆发之前“先发制人”,采取多种措施避免或延缓突发事件的发生,这样不仅可以使学校降低突发事件不良影响,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防御能力,避免突发事件给学校和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政治危害,而且可以使具有危机意识的高校在今天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持续有效地维持学校在师生和社会中的公信力和影响。

        二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构建大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有效途径

        1.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预警能力

        为有效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要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的素质。首先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1)强化危机意识,要树立随时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观念,在心理上和物质上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2)树立综合、系统、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综合运用科技、宣传、教育、情报等各种手段和措施,加强与其他部门、其他工作的协调配合;(3)加强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学习,并善于用科学的方法论观察和思考问题,增强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能力。其次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师生自我安全保护和灵活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2.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应急机制

        建立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1)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先进方法和各学科的综合优势,建立信息收集和分析平台,准确把握各方面学生、团体思想动向,及时制定和调整工作计划和思路,有效提高社会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2)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过程中,也要对事态的发展和大学生思想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前瞻性预测,主动出击,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中。(3)健全突发事件预警系统的组织机构,充分调动每个学生预防突发事件的积极性。要教育每个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不得擅自行动,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3.建立通畅的突发事件信息机制

        大学生突发事件发生后,向学生群体说明实情进行正面疏导是制止谣言、稳定人心的重要举措。更重要的是,信息时代的特征注定了任何信息都不可能被封锁,当突发事件来临,如果学生得不到高校公开、及时和权威的解释,谣言就会迅速传播,学生心态的失衡很容易造成集体的恐慌,从而使突发事件加剧。因此,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机制至关重要。

        4.建立科学有效的综合协调和管理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其实也是管理的过程,在应对突发事件的特殊环境下,尤其需要遵循管理的规律,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1)要建立组织健全、高效规范的工作机制。依靠各方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综合运用理论辅导、制定完善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章和制度,明确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职责分工和工作程序。(2)要建立责任明确、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制定和执行应对突发事件的党政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再次,要建立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事件的评估指标体系,从多层次、多侧面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全面、客观、具体、可操作。要注意将评估机制与激励机制结合起来,使评估结果得以有效运用。

        5.建立突发事件事后的经验总结与学习提高机制

        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平息,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已经完结,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宣告完成,只是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学生突发事件事后处理阶段。在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解决两个重要任务:(1)圆满处理善后工作,即以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平息为契机,解决和控制一些与突发事件相关的、可能导致突发事件再度发生的各种因素,巩固前期的工作成果。(2)从应对突发事件中获益,甄别突发事件的诱因,细致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其他工作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全过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减少和避免同类突发事件再次发生。

        总而言之,学校要预防和减少校园突发事件,就需要进行思想政治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建立严防突发事件发生的预警机制,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始终保持较高的警惕性,把安全作为学校办学的第一要务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并动员校内外各方力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秀梅、甘玲、于弧博.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黄典剑、李传贵.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