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范文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第1篇: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认识误区;教学模式;教学顺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5-0001-03

\[作者简介\]汪伟玲(1988―),女,河南驻马店,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2级在读硕士。

翻转课堂确实实现了由“课堂”向“学堂”的转变,给教育研究者们提供了一种研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纵然它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我们在看到其丰硕成果的同时,也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一、翻转课堂的实践

(一)重庆聚奎中学的实践

随着对颠倒课堂了解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这种模式。2011年4月,“翻转课堂式教学”正式进入重庆聚奎中学的研究范畴中。该校领导高度重视该模式,集合学科骨干教师、课题教研员、专家等一起探讨论证,以便探寻到适合该校的可行性方案。前后历经5个多月,最后正式实施方案,并命名为翻转课堂。

该校在实施翻转课堂时,主要确保硬件的支持,实验班级每人一部平板电脑。此外,该校的“校园云”服务器拥有大量教学视频、图书、复习资料等资源,仅电子图书一项,服务器空间内就长期维持在5000册以上。这保证了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笔者将其具体的教学流程归纳如下:教师录制并上传视频――学生下载视频――学生自学或者组内讨论――组长收集问题并反馈给教师――课堂讨论――课后反思。这种新的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直接效果是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借助于技术手段,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就可以进行自我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二)上海师范大学的实践

有些学校在实施课改时,虽然不符合翻转课堂的“形”,但却有翻转课堂的“实”。笔者以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老师的课堂教学为例,来介绍这种“无形而有实”的翻转课堂的实施情况。

说它“无形”,是因为教师并没有针对每门课去录制课程,相反,教师只是提前把下节课要讨论的主题的资料包拷贝给学生,供学生课下自学或小组讨论。由于其教学对象是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生,拥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加上丰富的网络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没有录制上课视频的缺陷。根据笔者学习黎老师课程的经历,将黎老师实施翻转课堂流程总结如下:提供学习资源――学生自学――展示成果――师生评价――小结反思。

对比以上两个翻转课堂的实施情况,我们会发现,虽然它们形式上各有差异,但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在追求学生的自学,并尽可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最后的学习结果是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什么不同的形式会产生一样的学习效果呢?为什么有些人去解读并实践翻转课堂,最后效果却不佳呢?基于以上两个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很有必要探讨翻转课堂的实质,明白并及时走出翻转课堂的误区,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教育的本质。笔者通过梳理人们对翻转课堂的理解,把各种认识误区总结如下。

二、认识误区

(一)翻转课堂只是颠倒了教学顺序

有人认为翻转课堂是把在线学习和面授颠倒了,也有人认为是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颠倒了,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是把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和不能学会的颠倒了。

传统的课堂模式是:课堂讲课(传授知识)――课下练习(吸收巩固知识)――新知识讲授,在“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下练习”这样一个循环圈中,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翻转课堂则把沿袭了数百年的教学流程颠倒了,它把过去的“讲课”通过视频让学生自己在课下完成,把学生过去所谓的“家庭作业”拿到课堂上讨论完成。

表面上看,这只是颠倒了教学流程的顺序,实则是一种教育思想的转变。它是把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和不能学会的进行了颠倒。在我们传统的课堂中,有些学生经过自己学习能学会的知识被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所代替,而学生经过自己的理解思考后仍然不能明白的知识却因为时间的有限而被留到课下思考。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当时没有学会的知识如果学生自己不去主动求解,无论再过多少时日学生仍然不会,当再学习新的知识时,由于之前的知识没有掌握,学生通常会感到吃力;而有些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却被教师在课堂上一遍一遍地讲解,这就导致了学习的无效性。

(二)翻转课堂没有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新的教学改革与实验都是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依托的。翻转课堂第一次被提出是在2000年的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上,2007年被美国的教师正式运用到课堂上,2011年在国内外迅速走红,为众多教师熟知,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就连比尔・盖茨也称赞它能“预见教育的未来”。有许多研究者质疑这个在短时间内兴起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然而翻转课堂的创始人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他们的网站上声明,翻转课堂模式并非源自新的教育和学习理论,其采用的仍然是为广大教师所熟悉的掌握学习法和建构主义理论。

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学生按自己的节奏学习课程,当他们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他们必须证明他们已学到了内容,采取的方式是“退出评估”,包括实验室和书面测试。如果学生在这些“退出评估”中得分低于85%,他们必须返回去,重新学习他们理解有偏差的概念,并再次参加考试。这样一来,学生的成绩真正是由他们已经掌握的内容的多少来决定。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除掌握学习法之外,更是以技术为依托,把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运用到实践中,通过教学流程的变化来巧妙展现教学思想。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提倡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传统课堂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课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在翻转课堂中,面对面的课堂是师生、生生交流的场所,交流的内容更多的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易错点。教师的角色也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整个的学习活动是由学生自己发起的。

2.学习情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发生的,在实际情境下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在翻转课堂录制视频和设计学生学习的相关材料时,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独立深入地思考。

3.基于同伴的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合作学习”,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要求。在翻转课堂中,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交流是一种合作,学生课下与同伴一起探讨研究难题也是一种合作学习,通过日常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学习者的反思和评价的元化

基于学习者的反思和评价包括加强自我诊断与自我检查,实现自评与他评、横向与纵向评价的结合,促进自我更新。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会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除了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还要接受来自教师、家长及其他同伴的评价,通过综合各方面的评价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情况。

(三)翻转课堂适用于所有的学科

在翻转课堂中,理科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由于其知识点明确,在翻转课堂中只需要把一个概念、一个原理、一个实验讲解清楚即可,因此理科学科更适合使用翻转课堂模式。而文科如政治、历史、地理等,由于其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这些学科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锋及情感的交流,如果给学生以情感、人生观的教育单靠教师课前给学生提供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这些传统的课堂优势是翻转课堂所不能企及的。

因此,教育者们在使用翻转课堂模式时要注意学科本身的局限性,有所选择地使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学科的特性。

(四)翻转课堂可以直接“拿来用”

目前,翻转课堂模式已在国内外的不少学校进行实验,而且以国外的实验学校居多。经实践证明,这些使用该模式的学校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少教师和学生表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还会继续使用这种模式。但是面对这种“舶来品”,我们该如何使其本土化呢?

翻转课堂起源与发展均来自国外,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翻转课堂,它需要我们花大力气研究和创造性实践,其原因在于: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舶来品”,我国的教师和学生都缺乏相应的教学和学习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有效实施带来了阻碍。

笔者认为在使用翻转课堂模式时,应该从以下方面考虑:

1.实施翻转课堂的条件限制

翻转课堂在国外实施的效果很好是有其原因的。首先,他们对翻转课堂教室的人数有一定的控制,国外班级多是小班化,而我国历来是大班化形式。而且,除教师之外,国外教室一般多有助教协助日常的教学活动以及社区活动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任课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而我国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依靠教师。其次,翻转课堂中学生学习的视频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制作,这无论是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还是对教师的技术使用能力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完善翻转课堂中的评价体系,促进有效的学习

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历来备受教育者们关注,在这个新的教学模式中该如何完善评价体系,实施过程性评价是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在结合以往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利用技术把终结性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把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及他人的评价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

由于翻转课堂是学生课下学习和课堂展示讨论相结合,在学生课下学习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学生利用教师提前准备的资料进行学习,因此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这套完善的评价系统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1)对学生课后学习结果的评价。这要求教育者们要结合现代的技术手段,开发出一个完整的学生学习辅助服务系统,在这个服务系统中可以模拟真实的学习情境,这套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能够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能够帮助教师监控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便于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能够允许学生与其他同伴交流,讨论学习情况。

(2)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展示学习结果的质量、频率等,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表现做一个综合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帮助学生做出及时的调整。

(3)结合学生课后学习的情况和课堂表现的情况,帮助学生做最后的学习反思。在学完一个章节之后,学生根据多方评价结果的反馈对自己的学习做最后的反思。

(五)没有网络和计算机,翻转课堂就没法实现

翻转课堂是2011年才在全球火热起来,其实早在它风靡全球之前,我国就已经有个别学校开始走教育的翻转之路了,只是并没有使用翻转课堂这个名字。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问题导向”自主学习模式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实行了,当时那个年代并不是电脑普及的年代,以及后来的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它们也没有完全依赖网络和计算机,即便是视频也是有选择地使用。为什么这些学校使用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却都取得了成功呢?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表面上不同的学校各有各的特色,尽管其教学结构、教学方式等不同,但是其基本的教学理念还是一致的,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自己去建构等。因此,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发掘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中蕴含的教学和学习策略,这才是我们学习翻转课堂的关键。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只是教育工作者们在教改中寻找到的一种新形式,就其目前的应用情况及对它的研究程度来看,它还不能完全取代学校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它作为一种新的力量嵌入学校原有的体系中,以助推教育的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有另外一种新的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学习模式出现,但不管其形式如何变化,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获得只能由学生自己去建构获得,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莹,张宝辉.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3\]2011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J\].上海教育,2011(14).

\[4\]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5\]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6\]莫永华,仇雪梅,张际平.建构主义的澄清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0.

第2篇: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机电英语 翻转课堂 教学设想

高职院校机电英语是在学生完成公共英语学习之后,机电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师+黑板+讲台”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的需要,而翻转课堂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提高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效率。

一、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翻转课堂”英文为Inverted Classroom或Flipped Classroom,具体解释为:教师课前根据课程安排和教学要求录制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者利用课外时间观看视频,这一阶段任务完成之后,教师与学生回到课堂,面对面交流、讨论,从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翻转课堂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助者,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核心。同时,学生在课前完成学习,带着问题进课堂,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职机电英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设想

翻转课堂如何应用于高职机电英语教学?笔者根据美国富兰克林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专业Robert Talbert教授的翻转课堂实施结构模型,分三方面进行阐述。

1.第一方面:课前

课前,教师的任务是制作教学视频。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采用信息化技术,自主录制视频。录制的视频要与教学大纲吻合,同时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重点内容要突出讲解。高职学生普遍对专业英语兴趣不高,教师在制作视频时要考虑到这一问题,要使视频有一定的吸引力。在视频最后,要留下相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对于有针对性的课前练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要突出重点,难易得当。

课前,学生的任务是观看视频,完成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视频完成课程的学习,同时针对视频内容找到自己的疑问,先行查阅资料解决,后续将不能解决的疑问带到课堂上,通过与教师及同学的讨论解决疑问,并完成视频中提出的有针对性的课前练习。最后,将还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邮件、在线留言等方式告知教师。

2.第二方面:课中

(1)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快速、少量的测评和总结,学生完成问题探究。课前观看视频后,学生针对问题给教师留言。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学习中提出的疑问,总结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教师根据提出的问题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问题(教师可提出指导性意见)。同时,小组成员内部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将所有内容聚合到一起进行讨论。当所有小组完成对问题的讨论之后,将所有问题和探究结果整合到一起,完成对整个课程的探究讨论,促进知识内化。

(2)总结、反馈。教师和学生分别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促进知识的内化,同时,根据学生在课上的反应,对制作的教学视频进行反思,及时选择适合学生的策略。

第3篇: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 探究社团体系 形成性评价 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过程+能力”多元化大学英语评价方法研究D以创新班及教改班为例,2014年度大连工业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JGLX1409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92-02

1.引言

传统的大学英语评价方式主要为终结性评价,即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考核方式。伴随着轰轰烈烈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学习评价体系也发生了革新,越来越多的高校不断的提升“平时成绩”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从而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但是,由于班型过大、制度限制、资源限制等因素,大部分教师主要采用阶段性测试等终结性评价方法作为评价成绩依据。这样的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体系,忽略了对于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评价,导致大多数学生平时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同时,这样的评价体系也无法满足更多关注自主学习及合作式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可以为其更好服务的评价体系。

2.理论背景

2.1 探究社团体系

探究社团体系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Dewey 的实践性探究理论,是一种用来衡量包括翻转课堂在内的混合学习模式构成要素的动态机制。探究社团体系假设混合学习环境下的知识构建源于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积极互动,即学习者的知识构建在探究社团中进行,社会临场、认知临场和教学临场三个核心因素的发展、交互形成有意义的教学体验。

就认知临场而言,参与者通过持续的反思、讨论及互动提升对知识意义进行建构的能力及对学习主题的认知程度,包括引导问题思考、探究、联系、解决问题的循环体系。就社会临场而言,参与者认同社团,在相互信任环境中通过交流及发挥个人特性来提升自身能力,包括情绪表达、交流沟通与团队合作。就教学临场而言,参与者为获取对个人有意义、对教学有价值的结果,通过设计和组织课程及教学方法、促进会话、直接指导等形式发展认知和社会临场( Anderson et al. 2001)。

2.2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关注学习过程,通过观察、活动记录、测验、问卷调查和访谈、学习档案,跟踪学生学习过程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对学生学习进展进行持续评价。相比较而言,终结性评价是用来评价被评价对象是否到所指定的目标,而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培养某一进行中的活动的发展和提高。

2.3 翻转课堂

翻转教学步骤意味着学习者从传统课堂中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翻转课堂中的主动学习。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习者按照自己的节奏调整学习进程、计划和时间,使课前自主学习得以实现; 学习者与同伴互动合作,与教师讨论及答疑,使课上主动学习得以实现; 教师基于教学大纲和学习者学习状况制定、更新教学内容和进程,成为个性化学习促进者、学习任务制定者和学习策略培养者。

3.基于探究设团体系的“过程+能力”多元评价体系构建

3.1 认知临场维度评价指标

该评价模块的构建始于课前有效自主学习过程,学习者建立有效的自我管理机制,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此外,学习者拥有自我管理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实施学习活动,有助于促进知识内化,这样高水平和低水平学习者都能取得进步。最后,学习者适时进行学习反思,保持课前自主学习内容与课上学习任务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该模块应主要采用学习者自评、学习者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手段为主如学习日志、采访、问卷等方法,以终结性评价为辅如针对自主学习内容的小测试。因该模块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学习者主动性和激发学习热情,故该模块中的终结性测试成绩不计入成绩,仅作为收集学习者自主学习情况的工具。

3.2 社会临场维度评价指标

学习小组是翻转课堂环境的中心,教师和学习者协作或合作进行教学活动,开展包容性学习与积极学习,有利于学习者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故该模块主要以学习者互评与自评为主,教师在该模块中充当观察者与协助者,建议采用PTA评价量表为主要评价工具,同时学习平台上所记录的交流情况将被考虑在内,但不计入总成绩。

3.3教学临场维度评价指标

该模块主要注重考核学习者知识内化情况,主要采用教师评价和学习者互评手段,关注学习成果展示。其中学习者将被要求采用多种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如口头报告、论文、测试等。

4.结语

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 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在我国处于初期应用与深化阶段,需要确立一套明确的评价体系来规范和指导实践应用。本文以探究社团体系为理论基础进行评价设计,最后构建了翻转课堂“过程+能力”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4

第4篇: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范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已经实现有效的运用。且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可以满足实际的需求。基于此本文针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研究

前言

在现代化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教师也已经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想要提高教学的质量就要不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求,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说,教师就要积极做好融入工作,找出其中的有效切入点,帮助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说,是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上逐渐发展起来的。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难以掌握好学习的重点。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将教学内容制作成为相应的视频,以此来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在这种教学视频的影响下独立掌握好知识。所以说,翻转课堂就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

1.1理论基础: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来说,其理论基础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理论,且在具备充足的学习时间与条件的影响下,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好需要学习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所以说,作为一种知识的传递载体,通过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这样也就满足了学生对学习的需求,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看出,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可以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来对知识进行检测,以此来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样也就可以规范好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1]。

1.2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之间的对比:第一,对教学的流程实现了颠覆。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好知识,这样也就实现了知识的有效传递。且在翻转课堂中,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来实现知识的内化,这样也就实现了对教学流程的颠覆。第二,对教学的形式进行转变。通过对比两者可以看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最根本的环节就是问题,在问题的影响下来为学生营造出可以实现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挖掘出了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实现了个性化的发展。第三,师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占据课堂中的主体,而是站在了引导的位置上来帮助学生学习,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着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所以说,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的充分的发挥。第四,对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进行了创新。在翻转课堂的影响下,微课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且对于微课来说,具有教学目标明确以及内容精湛等特点。所以说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微课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微课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帮助学生强化的记忆,让学生可以自主控制好学习的进度,这样也就可以便于后期复习的有效进行[2]。

2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措施

2.1采用分析逻辑法: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且对于课程设计来说,是否新颖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的重点。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做好教学活动的设计工作。如学生在学习“轴对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活动,并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来找出其中的特征与规律,这样也就可以通过逐渐的引导来让学生掌握好这一知识[3]。

2.2利用好多媒体:对于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说,是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利用好其中的视频以及声音等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学生在学习“函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将函数曲线图制作成为动画,其中还要明确标注出函数的性质,以此来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也就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3确定出准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目标来说,是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的关键,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要确立出准确的教学目标,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且对于教学目标来说,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确立。如学生在学习“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提前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掌握好基本的内容。且对于这种方法来说,比较注重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从而找出其中的关键点。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好这一内容。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来说,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重点,同时还要确立出准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只有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探讨与研究,才能真正实现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也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此外,教师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要从生活化的角度上出发,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让学生可以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4]。

3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同时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出发,以此来保证教学活动的科学性,通过有效的辅助手段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可以掌握好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能军.翻转课堂,提升教学质量———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融入“翻转课堂”[J].考试周刊,2015,(39):64-65.

[2]李昔莲.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5,(10):11-12.

[3]王鹏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考试周刊,2016,(23):73-73.

第5篇: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范文

“翻转课堂”是指由教师在课前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教学视频、课件等资料,学生进行课前自学,课堂上教师不再进行课程内容的系统讲解,而是针对学生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反转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布置课后练习、答疑的模式。“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年美国的两位化学老师,他们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给缺席的学生补课,然而其他的学生通过网络视频学习所达到的效果引起两位老师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于是诞生了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模式。信息技术促进了翻转课堂的快速发展,至2011年,翻转课堂为教育界熟知,引起广泛关注。全球数万中小学、高校进行了推广和使用,大量成功的案例反映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模式的优越性。

一、《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审计模拟实验是以实验操作为主的课程。我们学院对该课程安排了8课时的理论课和32课时的实验课。学生在修读该课程时,已经通过了审计理论课的学习。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审计案例让学生完成从业务谈判、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审计风险、针对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等审计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审计实务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系统讲授课时不足。8课时教师讲授系统讲授审计程序和工作底稿的编制时间不够,重点讲解因没有学生事先学习和问题的反馈,效果不好。(2)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同学审计理论基础扎实且有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经历,而另一些同学可能原本审计课程就没学好,也没有实习经历,在同一课堂上讲课不能同时兼顾两类同学的需求。(3)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思考,依赖实验前教师讲授,被动接受、记忆,遇到不会做的经常抄袭同学工作底稿。(4)课程考核主要根据最终提交的审计工作底稿,搭便车、抄袭情况等使我们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楹脱?习成果。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前教师教学材料的制作、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课堂教学师生讨论解决问题、审计模拟实验操作、课程评价五个阶段。

1.课前教师教学材料的制作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前教师需要将课程需掌握的知识制作成视频和PPT上传至 电子教育平台。每一段视频不易过长,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以方便学生学习,比如可以将一个报表项目的审计程序讲讲解录制一段视屏,每段视频资料后可设计一些针对性的自测题,用于检测学生自学后的掌握情况。

2.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资料上传平台后,可通过平台通知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视频后,结合审计实验案例资料和自测题检查掌握情况,将通过思考和反复学习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带到课堂上。在自学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基础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强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能只需要简单看一次就没问题了,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就需要反复看视频,查资料。这个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课堂教学环节

在课堂上首先由学生提出问题,再在学生中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给出问题的正确解答。如果是班级规模较大,个别学生提问将会耗费大量时间,可以在学生各自自学后,组织小组讨论,将各小组讨论的结果在课堂展示,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后在课堂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上课是“有备而来”。

4.审计模拟实验操作

审计模拟实验操作建议分小组进行,模拟审计项目组,可以由3-5人组成,确定1人为项目负责人,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课程考核时考虑小组整体的完成情况和个人完成情况,整体合作完成较好时个人部分成绩上浮,反之下浮。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搭便车的情形。

5.课程考核

第6篇: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范文

关键词:“微课”体系;翻转课堂;科学性

一、微课概念的阐述

1.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教学发展的主要标志,“微课”是学术界主要的专业术语,也是一个新兴的名词,但是目前对于“微课”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从字面上看,“微课”就是“小课”。一些专业的学者将“微课”定义成:微课就是根据教育内容和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整,以教师的教学视频为主要的载体,用以记录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某个教学重点和知识点,由此展开教与学的各种活动,实现精彩教学与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

2.慕课

“慕课”就是指大规模开放高等教师的网络课程,简称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 )。这个理论可以追溯到2007年,起源于开放式教学,在这种教育背景下逐渐发展壮大,发展到当今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发展成免费向学生开放的教学视频,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归功于网络的高度发展和发达。在网络条件下,学生通过注册和登录的方式进入网络公共空间学习免费的教学视频。

3.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区别于传统教育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教课,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各自的学业。而翻转课堂就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翻转,学生的学习时间主要是在课下完成知识的预习和掌握,课堂已经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和学习的地方,师生之间共同学习、探讨、答疑以及熟练地运用和掌握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避免一些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而且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二、微课应用理论基础

1.TRACK理论

它是微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也可以称之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理论基础,是美国著名学者率先提出的,教师的主要必备教学能力包含三部分内容:首先是知识、教学法知识以及技术知识,这三种能力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融和补充的,最佳的理想状态就是将三者紧密融合和综合,这就是典型的TRACK理论内容。

2.肯定主义理论

该理论主要是将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更是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导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对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方法的改善。微课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都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的设计,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进行微课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包括视频和音频的内容设计,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内容都包含在“微课”的课堂内容中,实现整体内容的整合和集中。学生也可以在“微课”的过程中享受视频带来的乐趣。

三、微课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1.科学性:前提作用

科学性是指“微课”本身要具有科学合理性,即包括知识的传授要科学化,不能违背科学性,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历史学作为一项人文科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更要让学生从历史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哲理和人生价值,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和人生方向。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脉络和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发展的历程,从中汲取历史教训,继承国家的精神文化遗产,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文明,通过历史的学习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2.学科性:基础作用

“微课”这种教学形式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技术。所以,微课能否起到一定的作用和教学效果主要在于要融合教学知识,各种教学方式都注重传授知识,学科性是教学方式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没有学科知识的教学方式都是毫无意义的。在历史“微课”教学课程中,要将历史知识充分融入教学方式中,将学科的重要知识和重点融入教学中,才能发挥其学科性。

科学进步带来的是经济发展,教学水平的大幅提高,无论是国家还是学校都加大了对教学方式的重视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和素质的培养。当前的教育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微课”这种方式将有利于历史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朱翠平.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5.

[2]郑小军.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61-66,97.

[3]尹蕾.曲靖市民族中学特色校本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构建[D].山东大学,2015.

第7篇: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教学;师生探讨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指重新整合课内、课外的学习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由教师转变成学生,让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电子书阅读等学习资料[1],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剩余的教学时间教师可以用来与学生交流互动,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运用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仅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的层面,教师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教师所讲解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被激发,从而影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率[2]。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与教育学者意识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成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现代新型教学方式,充分展示出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特征,并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学习基础等多个方面,展开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通过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以自主式学习、讨论式学习等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被激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有利于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课前学生自学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通过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而根据教师所推荐的学习方法、布置的学习任务认真观看学习视频,实现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为学生制作学习视频时要注重与教学内容相契合,明确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之后根据学习内容配备相应的测试、习题等,加深学生对此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真正地内化知识[3]。学生在课前学习中,可以对学习资料自行选取,对所播放的学习视频可以自主暂停,并从中记下自主学习中难以理解的问题或做好重点知识的笔记,然后可以在教师课上教学时提出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学生一同讨论学习,将问题逐一化解。教师在此过程中,并不是没有教学任务的,而是需要利用网络资源管理方式实时了解学生在线学习的实际状况,便于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课堂教学内容、节奏等,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共同点,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前自学的有效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上师生探讨

在开展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融入小组讨论学习法,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学生相互解答,进而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的学习氛围中内化知识,锻炼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在小组讨论完毕后,再由各个小组组长向教师总结课前各组成员自主学习状况与问题解答情况等,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提出的课前学习问题总结出较为经典、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问题讲解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将知识真正地理解与内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水平,加深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4]。以“Word2010”教学为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状况,解答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然后按照每组4人的形式分小组,让每个小组就“图文排版”相关操作进行合作、探究。组长注意把控时间,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小组讨论,教师在此期间进行个别辅导,确保学习任务按时完成。之后,教师组织全部或部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并进行点评,评价时教师要注重问题解决过程,而非问题解决的结果。通过上述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三)课后复习评价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在课后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定期上交纸质作业,巩固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在线为学生布置实际操作训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自主完成,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另外,教师可以通过阶段性考试,掌握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习的实际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与知识掌握状况,便于课后加以辅导[5]。这种方式既能加深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率、课堂表现情况等诸多方面展开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与认知自我,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而让学生不断地总结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自己应掌握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我提升,为学生日后更深层次的计算机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完善与发展,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

第8篇: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泛读教学;主动学习动机

在一些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中,翻转课堂的运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与学习理论深度融合的典范,近年来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翻转课堂是一种“先学后教”模式,是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根据萨尔曼・汗等的理论基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变得可行且普及性强。针对英语泛读课来说,阅读过程是以读者为基础进行交流、碰撞的过程,教师应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尤其是对与每个单元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的查阅,可适当交给学生在课前完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查找相关的知识,主动阅读相关信息,不再一味地依赖教师。而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有了质的改变,教师的主要功能是了解并理解学生的问题,继而给予学生相应的解决策略。“翻转”能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翻转课堂在英语泛读教学中的运用

在英语泛读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阅读能力的建构需要多方面、长时间的实际操练,而培养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英语泛读的每个教学单元都设立了不同的话题,整个单元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个话题来开展的,因此,教师对于话题本身的了解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授课教师将与话题相关的背景信息呈现给学生,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甚至不会主动查阅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将翻转课堂运用于英语泛读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查阅单元背景知识的任务交由学生在课前分组完成,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学生主动寻求自己想了解的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继而提高学生对单元阅读的兴趣。

二、翻转课堂与主动学习动机建构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师生、生生间主体式互动

翻转课堂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全面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主体式互动。由于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可将一部分时间分配在师生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上。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小组中,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地摸排并给予相应指导,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成为更好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主动与同学进行探讨,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其发光发热,体现主体的自主性。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的课前知识学习,使学生更主动地探究知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者要学会查找资料,归纳并找出问题,监控学习过程。学生大多习惯于教师的指导、家长的监控,教师要给学生补充自主学习的知识,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学生对阅读教育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根据教师规定的任务、时间完成阅读训练。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阅读内容和阅读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且实践性强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这样就使学生的课前阅读既有意义又充满趣味。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主阅读应有一定的目的性,要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英语泛读课而言,教师可在课前安排学生对单元背景知识以及词汇等进行查阅,根据文章思考一些问题,如文章主题的确定、文章结构的划分、重难点句子的理解等。学生只有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探索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收获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英语泛读课程中的应用彰显了其教育革新的魅力,促进了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前,翻转课堂理念下的英语泛读教学实践和探索才刚刚起步,我们对此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翻转课堂在英语泛读中的教学尝试,教师应随着对翻转课堂教学的逐步深入了解和研究,推佑⒂锓憾两萄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第9篇: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范文

>> 数字化学习的变革:理论基础、学习文化与学习范式 数字化学习的新进展:学习文化与学习范式的双重变革 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理论基础、内在逻辑与动力因素 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式 论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基础 工作场所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 翻转课堂的学习理论基础探究 任务型协作学习模式理论基础分析 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实现策略 社会工程的理论基础构建与现实应用 浅谈循环经济立法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路径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与程序设计 电力营销的理论基础与管理创新 浅谈“教学案”的理论基础与编写 教学节奏与“小块分割”控制的理论基础① 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选择 浅谈个人理财的理论基础与主要应用 国家自信的理论基础与构建路径 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3-05-13.

[6] 肖勉. e- Learning2.0理念下学习社区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 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1:16-17.

[7] T. Kozlowski. E-Learning 1.0 and E-Learning 2.0 - Two Sides of the Coin and How They can Blend Together [DB/OL]. , 2013-03-20.

[8] 余胜泉等. e- Learning新解:网络教学范式的转换[J]. 远程教育杂志,2009,(3):3.

[9] Mark Granovetter.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 Network Theory Revisited [J]. Sociological Theory, 1983(1):201-233.

[10] Stephen Downes. Hole in the Wall [EB/OL]. http://downes.ca/post/53456, 2013-05-25.

[11] Stephen Downes. The Role of Educator in a Digital World [EB/OL]. http://downes.ca/presentation/285, 2013-05-13.

[12] George Siemens. 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J].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distance learning,2005,2(1):3-10.

[13] 牛端等. Web2.0下的E-Learning变革:从单向传递到协同共 享[J]. 现代教育技术,2008,(8):14.

[14] 汪家宝等. 论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对E-learning的影响[J]. 教育探索,2007,(10):14.

[15] Issham Ismail.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A]. London: Academic Conferences Limited, 2010:301.

[16] Timothy Stagich. The Price of Freedom: The Purpose And Power of Free Choice [M].New York: Global Leadership Resources, 2005:151.

[17] Arhtur J Cropley.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 learning[M].Abington: Routledge, 2005:6.

[18] Christopher J. Wheatley & Ronald S. Calinger. Humanization of Social Life [M].Washington: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 & Philosophy, 2005:41.

[19] 郝德永. 学习者信条与学习范式的重建[J]. 教育研究,2008,(12):59.

[20] Thanasis Daradoumis.et al, Technology-Enhanced Systems and Tools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caffolding[M].Heidelberg: Springer, 2011:47-48.

[21] J. Luca & E. Weippl (Eds.). Proceedings of Worl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Multimedia, Hypermedia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 Chesapeake: AACE, 2008: 4257-4266.

[22] Sylvia Thinna Foster Gale .Generative Instruc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 Student Achievement in Low Performing Students[D]. Colombia: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2006:104-105.

[23] 巍薇等. 教师参与课程决策:来自批判教育理论的检视[J]. 现代教育管理,2011,(2):81-83.

相关热门标签